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高一上学期自我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0 15:04:0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一上学期自我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一上学期自我总结

篇1

在日常生活上:通过7天军训生活和这半年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使我养成了独立性现在我已经可以自己做饭,洗衣服,自己照顾自己了。

篇2

大家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很多刚刚上高一的学生学习数学时会谈到他们的失落,初中数学成绩一直很好,高一时却总是分数不高,有时连及格也难以保证,因而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失去学习的信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们很多同行也倍感疑惑,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的教学要求,数学成绩出现严重滑坡的现象是普遍性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我从平时的教学中得到了一些启发,现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高一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

1.教材的原因。初高中教材内容相比,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教学要求较低,且课时较充足。因而课容量小,教学进度较慢。高中数学的内容更多、更深、更抽象,尤其在高一上学期抽象概念及性质多,知识密集,理论性强,高中数学更多地注意论证的严密性、叙述的完整性及整体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因此在高中教学中,要求教师利用好初中知识,由浅入深过渡到高中内容。

2.学习方法的原因。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多,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对号入座就可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了围着教师转,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对规律的归纳总结。缺乏学习主动性,缺乏积极思维,缺乏自学能力,碰到问题完全寄希望于老师的讲解,依赖性较强。学生学习能力的欠缺又在教师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下得已掩盖。到了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问题,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连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3.学生心理的原因。我国现行学制的高一学生一般是十六、七岁,在生理上,正处在青春期向青春后期的过渡期,因而在心理上,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对高一新生来讲,各方面都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等,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使有些学生产生了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紧迫感减弱了。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的确高中数学的抽象性特点增加了学习数学的难度,加之初中的教学方法又不注意知识的建构过程,因而很多学生缺乏数学学习的信心和恒心,学习兴趣不能持久,无形中加快了数学成绩的分化。

二、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对策和建议

1.针对教材,加强学法指导。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应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对于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内容,教师要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习效率。

篇3

很多在初中数学成绩很不错的学生,升入高一以后,成绩开始下滑,教师也感到学生成绩较差,甚至有的班级平均分不及格,教师们很困惑,无从下手。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几十年来的高中教学经验,分析了成绩较差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策略。

一、高一学生数学成绩低下的原因分析

高一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还偏向于直观印象,但高中数学一开始就是集合等比较抽象的知识,而且高一学生接受的知识容量也显著增加,知识的难度和广度都大为增加,特别是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函数域的求法,高一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高一学生普遍反映能听懂数学课,但是一做题就不行了,初中教师针对每一个题型都要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对于每个类型题的解题步骤及解题思路都要求学生记住、记死,而高一教师大部分刚教完高三毕业班,重视学生的思维和推理的训练,初中和高中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导致高一学生不适应数学教学方法。而且,刚进入高一,数学难度就很大,难免有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另外,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生活、学习环境发生了改变,人际关系随之变化,很多学生一时适应不了新的环境,产生了焦虑感,这也是数学成绩普遍低下的原因之一。

二、教师要做好初、高中之间的衔接工作

在高一开学时,班主任及数学教师要通过诊断性测验,摸清高一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程度,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习惯。考虑到当前的高一学生生源素质较差,几乎70%的初中毕业生要进入高一学习,普遍数学基础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一数学教师一开始要降低授课难度,教学进度也要慢下来,实行低重心教学,开始慢动,循序渐进,不激进,不着急,高一上学期安排考试难度不要太大,保证及格率在70%以上,优秀率在40%以上。数学教师应该改革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把学生放在课堂主人的位置上,注意观察学生的反馈活动,一旦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难点、重点,要及时给予巩固、强化,指导学生把本节课的知识能力吸收、巩固,做到当堂懂。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课前预习到认真听课,从及时巩固到完成作业,使学生逐渐适应高中数学教学,提高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三、帮助学生找出最合适的学习方法

学习有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高中数学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高中数学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具有抽象性、综合性,既要多看书,又要多做题,还要多总结,没有教师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是不行的。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有计划,课前要预习,上课时能够跟着教师的思路听课,既要领会吃透教师的讲课内容,又能将讲课的重点、难点弄懂弄透,学会做笔记,课下能够及时巩固所学内容,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教师应组织专题讲座,介绍高中数学的基本特点,让学生对高中数学有个宏观上的认识,针对班里数学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分层次给学生辅导学习方法,特别是对数学学习吃力的学生,既要给信心、给希望,更要给方法,如果高一都跟不上了,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造成辍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数学实际水平让学生夯实基础,把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好,同时给学生推荐数学课外书籍,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夯实知识点,练成知识线,编成知识网。

篇4

在每一个班级里,总会有几个所谓的问题学生。对于他们,最简单的肯定、赞扬往往比批评教育更能激起他们自我教育和奋发向上的动力,增强他们的自尊感和自信心,从而促使他们改掉一些不良习惯,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现以A同学为例,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班主任该如何进行有效引导呢?

一、案例描述

从高一新生入学第一天起就比较关注A同学,原因很简单,他是由爷爷、奶奶陪同注册的。了解得知,原来A同学的父母在意大利做生意,孩子从小学开始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这类“隔代教育”的“洋留守”很容易在学习、生活甚至心理上出现问题。为了防患于未然,在开学初选拔班委时,特地让具有萨克斯特长的A同学担任文艺委员,希望他更快地融入班集体,多多与同学交流,更好地参与班级活动。经过一个多月的观察,对A同学有了一些了解,该生智力条件并不差,课堂思维清晰、问题独到,中考的成绩也不差,处于中上水平。当然,他身上的“问题”也慢慢展露出来:

生活方面:懒散,我行我素,不遵守纪律;没有什么要好的同学,班集体荣誉感不强。

学习方面:对学习缺乏兴趣,没有学习目标;作业不按时上交或抄袭作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打瞌睡,考试成绩不理想。

精神面貌方面:1.8m的个子,高高瘦瘦,耷拉着脑袋,一脸忧郁,几乎没有见过笑容,十分颓废。

这些问题的出现,老实说我并没有太意外,我以为这是“洋留守”的标配。真正让我意外的是,期中家长会的那个“红包”事件。那天的家长会,A同学的奶奶一直留在最后一个才离开,然后神神秘秘地拿出一个红包塞给我说:“我孙子要老师您多费心了,他爸爸妈妈不在家,老师你可以是他的“爸爸”,请老师多管教他。”说着说着,老人就流下了眼泪:“孩子越来越大了,我们在家和他都沟通不了,我们只能做的就是给他准备可口的饭菜,我一顿都准备十几个菜给他,一吃完饭他就躲进房间。最近我看他脾气越来越差,好像很不开心,人也没有精气神,是不是在学校里过得不好啊?”

班主任工作中,见到父母流泪并不少见,但见到老人流泪还是头一次,老人的眼泪深深触动我的心。我婉言谢绝老人的红包,并向她保证我会尽我所能去帮助他。

二、案例分析

之前针对A同学没有按时交作业的情况,跟他简单地谈过几次话。虽然他都向我保证以后一定会按时上交作业,但看得出来,他只是在敷衍我,或者说心里面并没有完全认同。

期中考后,我让班级里每个学生都总结本次考试的失利原因并定下期末目标。借着期中自我总结的契机,我找了一个晚自习的时间与他交谈,这次的交谈我故意关上了办公室的门,为我们俩的谈话创造一个“安全”的空间。谈话的目的是为了了解A同学目前出现的“问题”的背后原因。所以我预先设计好谈话的主题,谈话主要围绕:

1.你初中是如何学习的?

2.周末是如何度过的?

3.与家人如何相处?

经过一个小时的谈话,我找到了一些原因:

(一)心理原因

A同学在初中的时候,学习也这样,不是很上心,得过且过。初中的知识相对简单,到了初三的最后几个月,他稍微花点工夫,很顺利地考上高中。初中的“逆袭”经验,让他对高中的学习也抱有幻想,认为自己到高考的时候再努力一把,也一定可以考上理想大学。

(二)家庭原因

由于父母长年不在温州,没有人督促他的学习生活。家里的爷爷奶奶在学习方面根本对他提不了任何要求,跟爷爷奶奶的交流仅限于吃饭问题上。在家里大小事都是他说了算,几点睡觉,几点起床,爷爷奶奶都插不上话,缺乏父母对他在学业上的引导、鼓励和激励。

(三)交友的需求

生活中缺少父母对他的关爱,也没有情感的倾诉渠道,所以沉迷于网络游戏。据他自己说,周末都是在家通宵玩游戏,作业都是返校的下午开始做,能做多少做多少。对于为什么要通宵玩游戏,他的回答让我惊讶,网络上的游戏玩家是他的初中好友,好朋友叫他玩游戏,不好意思拒绝。他也知道在家要做作业,但是一回到家,好友一叫他,就控制不住自己。

谈话过程中我注意到,当我提到他远在国外的父母时,他眼眶开始湿润。我便开始以“让爱我们的人幸福”为主题对他进行情感攻势,三个要点:

1.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2.老人家的唯一心愿是孙子开心成长。

3.远在国外的父母,人在国外,心却一直牵挂你。

最后他哭了,我顺势向他提出三个要求:

1.老人家养育你十分辛苦,周末多陪陪爷爷奶奶。

2.每门学科按时上交作业,逐步提高成绩。

3.多与班级同学们沟通交流,健康地悠闲娱乐。

三、积极影响

虽然那次的谈话最后以他泪流满面结束,但我知道片刻的感动是不足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的,所以要有后续的跟进工作:

(一)文艺委员全面主持艺术节工作

原本让他当文艺委员是让他能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与班级活动,但是他表现出来对班级漠不关心,集体荣誉感不强,甚至半个学期过去了,他连一些同学的名字都还没叫出来。所以这次艺术节的工作是个契机,我让他全面负责报名动员、排练监督、比赛安排的工作。目的是让他与班级同学熟悉起来,作为主要负责人自然而然会有班级荣誉感。当然,我知道他一个人是完成不了这个任务的,所以我给他配了副手,与其说副手,其实是让这位副手“暗地里”帮他开展工作,让A同学在明面做负责人。

(二)强制报名参加乐器独奏――萨克斯表演

文艺委员是开学初就定好的,他负责工作自然也推脱不了。但是对于参赛,他强烈拒绝。原来他是个爱面子的男生,萨克斯自从小学后就没有练习,实在拿不出手。在我软磨硬泡下,他还是参加了独奏比赛,他就这样落入我的“计划”之中。这个“计划”是我参加班主任培训时从名班主任郑小侠老师那里学来的。“计划”如下:比赛当天组织一大批班级学生,特别是相貌姣好的女生来到比赛现场。在比赛现场,给他呐喊助威。然后喊我写好的口号:“某某同学,某同学。你真帅。某某同学,某同学。你是我们班的骄傲。为我们班争光。”

目的是让他感受到同学们的肯定,让他知道为班级赢得荣誉是这么令人骄傲的事。那天我看他笑得特别开心。

(三)学科老师及时表扬和鼓励他的学业进步,增强自信心。

该生经常会不按时完成作业,并不是不会做,而是偷懒,没花时间去做。只要他认真花工夫去学,自然成绩就会提高。与任课老师沟通后,请老师们及时表扬和鼓励他的学业进步,目的是让他知道不仅仅运动会、艺术节可以赢得掌声,学业上的进步更可以获得同学和老师的赞赏。

四、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