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阶梯式教学法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0 15:04:0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阶梯式教学法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阶梯式教学法论文

篇1

阶梯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数学能力是数学素养的核心。而阶梯式教学方法能够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在激发每一位小学生数学学习热情的基础上,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分析能力,指导小学生利用数学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展现数学教学的全面性、实效性。

(二)促进学生水平的全面提升

阶梯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通过针对性地教学模式指导,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发现数学的魅力,在不断的课堂练习中,获得成就感。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全面提升每一位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解决“学困生”存在的问题,培养出更多的“学优生”,提升班级学生的整体数学能力和数学成绩。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阶梯式教学的应用

(一)学生水平分阶梯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每一位小学生的日常数学学习表现、学习态度、数学考试成就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阶梯划分。教师可以将学习能力较强、数学成绩较好的一些小学生划分为A组,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指导他们学习一些能够充分挖掘学生数学学习潜力,展现丰富数学思维的“开放式”数学内容和练习题目。一些数学基础较好、数学成绩一般的学生可以划分为B组,主要是指导他们在熟练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计算和解答数学问题,提升学生数学能力。而一些数学成绩较差、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可以划分为C组,主要是对数学基础知识进行学习和深入掌握,学会计算一些简单的数学习题。

(二)教学模式分阶梯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数学能力进行合理的教学模式阶梯划分。在一节数学课堂中,既要有“面向全体”的环节,又要有“培优辅差”的环节。对A组学生主要是通过“自学—疑问—探究—答疑—总结”为主的教学模式。B组为“习题练习—反馈教学—完成教学目标要求”的教学模式。C组主要为“基础知识讲解—循环指导—尝试成功—激发兴趣”的教学模式。例如“平行四边形”的学习,要求C组学生能够掌握四边形的概念及其特性,并会画平行四边形的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进行回忆,激发学生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要求B组的学生在掌握C组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平行四边形的特点,能够快速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在完成数学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通过更多的习题练习,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要求A组学生分析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并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发现更多的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和生活中的主要用途,为学生布置更多的“开放性”练习问题,提升小学生数学能力,并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知识框架结构。

(三)教学评价分阶梯

教师可以通过考试、作业、课堂提问等方式,加深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水平的考查,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考查之后,教师要给予不同的学生适当的评价方式。例如,在对A组的学生进行评价时,可以采用竞争式的评价方式,严格要求他们,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问题。B组的学生采用激励式的评价方式,指出他们在学习中的问题,引导他们努力赶超优秀学生。C组学生主要要采用鼓励式的评价方式,要对他们的进步和成功表示赞扬,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信和学习的动力。

篇2

一、尊重鼓励学生的创见

课堂学习中,学生往往会冒出许多出人意料的“创见”,有的似乎与学习关系不甚密切,有的表面看来,甚至有悖于课例所要阐述的道理,但这些都是学生积极思维闪现出的灵感。教师要善于倾听,及时捕捉闪光点,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解决实际问题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1.多给激励评价

小学生争强好胜心强,他们每做一件事都希望得到老师赞扬和认可。在教学中教师一般不应采用否定的评价方式,应给学生多点鼓励,提倡学生“擦出”一些美丽的“智慧”火花。

2.鼓励学生勇于创新

创新,就要有冒险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大胆尝试、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会对其他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使他们的思维不受约束地向各个方面发展,养成遇到问题爱求异思考的习惯。

3.注意创造学生成功的机会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的喜悦,就会激起多次的追求成功的欲望。因此,当学生尝试成功的同时,创新学习的意识就会增强,发挥学生们聪明的天赋。通过表扬和鼓励,学生的“再创造”意识受到了保护,转化成了自主学习的动力和信心。这样,学生获取成功后,对于学数学更有动力了,从而提高了数学能力。

二、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

生活世界是人和社会存在的基础和来源,其中心是人。人和生存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世界是人生存的空间,人生存的空间才是美丽的生活世界。教育是以人在生活世界中生存为前提的,以使人生更美好为目的。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时,应细致入微地渗透生活观念,精心设计大量、频繁地与生活接近的问题,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世界中存在。

1.游戏活动

小学生天真烂漫,爱说好动,喜欢新奇,富于想象。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得好:“教育儿童的重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都变成一种游戏。”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结合学生实际,组织各种游戏活动。我在教学“分类”时,我让学生在教室里做“分一分”“摆一摆”的游戏;在教学“6和7的认识”时,我让学生用石头做“猜一猜”的猜拳游戏。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在兴趣中学,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联系实际

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离不开数学。为能使数学知识得以广泛应用,就应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的头脑想问题,用数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两步计算的知识后,我给学生提供这样一个问题:五年级师生利用双休日去旅行,学生一共96人,教师一共5人。车站有大客车和面包车,大客车有42个座位,每辆每天租金200元,面包车有18个座位,每辆每天租金100元。如果派你去联系,该怎样租车?要求同学们自由组合为方案研制组,两天后汇报各自的研究方案,并进行最佳方案的评选。学生经过社会调查、访车站、问司机,有的与家长、同学、教师反复讨论后,找到了各自认为最佳的方案.即使有些方案未必可行,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这远比做几道数学题强千万倍。

3.动手操作

要把课堂上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往往被错综复杂的生活现实所难住。这就要加强实践操作,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以操作为手段,以表象为桥梁,自然地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致得到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放飞学生探究的心灵

俗语说,学贵有思,思贵有疑。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自己想的未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撞击学生智慧火花的地方,教师应想办法为其提供机会。那么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就会自然而然地构建起来。

1.激励学生自学,拓宽思路

自学能力是依照一定的基础对新事物进行独立思考,借助于忘记,联想、想象、分析、综合等进行加工,得出新的结论和方法,达到无师自通的能力。

这一点,我主要是发挥“引探教学法”“尝试教学法”和“反馈教学法”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的优势,不断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开始,在指导学生看书时,只要求学生知道第二天教学的内容就行了。过一段时间,指导学生看书时,要求学生明确自己哪些方面看懂了,哪些地方没看懂,带着问题去学习。再过一段时间,指导学生看书的方法,学会抓重点,能够掌握基本内容。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看书习惯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得以明显提高,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2.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表现自我的条件

心理学表明,人都想表现自我。特别是小学生更想获得表现自己的机会,得到同学或长辈的称赞与认可。针对这一心理特点,老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对课堂教学要精心设计,创设学生表现自己的空间。

如讲完小数加、减法后,我让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去商店购物,然后自己进行运算、交款都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学习面积计算后,让学生自己测量门窗和墙壁的面积。通过这样的引导,同学们各抒已见,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尽可能的表现了自己的智慧,从而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

3.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环境。例如,学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识后,让学生帮助算一算本屯每户应付的电费;学了“利息”的知识后,我让学生帮忙算一算在银行存储500元钱6个月可以拿到多少利息。

参考文献:

篇3

教学模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见表1。

临床带教“五步阶梯式教学”,见表2。

阶梯式教学内容延伸:①单元(专题)式小组教学旨在激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由被动变主动;②模拟教学4;③床边教学5。

建立教学质量反馈机制:学生对临床带教导师教学情况进行即时评价,然后反馈给相关教务部门,并组织教学反馈检查,了解存在问题和改进情况;同时带教导师在实习结束后对每位留学生基本情况予以书面评估,教学部门统一汇总后反馈给各班级/实习班组。经过这样双向信息反馈过程,能够较好地实现临床带教的教学相长、互相促进。

阶梯式教学临床带教优势

结合专题设计,变感性认识为理性认识:通过提纲挈领,结合设计专题力求融汇贯通,联系临床实际,运用联想、对比、分类和归纳等方法加深记忆,变感性认识为理性认识。坚持“以症为纲、以问题为中心”带教方式,力求学生做到主动、自觉及参与的“三位一体”:①主动性:主动提出问题;②自觉性:在新教学模式下的师生间角色互换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③参与性:导师要鼓励他们置身于手术麻醉整个过程,逐步完成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临床科研实践,包括课题开题、专题指导、病例统计、毕业论文设计与撰写等方面辅导。

采取案例式立体教学,活跃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一些流畅的技术操作辅以一组合理的物,顷刻间患者失去知觉、停止呼吸,有条不紊的程序接踵而来——诱导、插管、维持、苏醒,可控性的掌控对于一个学生定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与体验,这是临床麻醉初始感觉、而微妙神奇体验悟出的内心真实感受“感觉”,是对麻醉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初步认识理解;而另一感觉即局部细微的感觉(或察觉),诸如椎管麻醉的层次感、突破感或落空感、深静脉穿刺及气管插管中的阻力感等,这才是真正意义上麻醉最真实感觉,即“感觉式理解”,微妙体验真实感受初步理解深层次再认识,螺旋式上升达到质的飞跃。

由此可见麻醉学专题设计是基本,“五步阶梯式教学”是方法,导师绩效考核则是保障,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带教效果,正确引导他们从“纯学生”到“准医生”的过渡与转变。

参考文献

1张迎宪.浅议PBL教学模式在麻醉学临床教学中的运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1):58-60.

2刘宿,麻晓林,陈强,等.临床医学专业麻醉学教学改革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6):747-749.

篇4

一、前言

在高等教育中,高职教育已经占据"半壁江山",旨在为社会输送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劳动者。要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加强实践训练环节。机械类专业更需要重视实践训练,然而从目前来看,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不尽如人意,实践能力不强,实践技术不扎实。如何培养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高职院校必须慎重考虑的重要问题。

二、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

1.实践能力培养观念比较落后

从目前来看,高职院校其实并不缺少实践教学环节,但是机械类专业中很多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不容乐观,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基本属于被动实践,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不高。所谓被动实践,就是所有的实践活动目标、内容、步骤等都由教师一手安排,学生只是按照教师规定好的套路进行实践,显而易见,这种实践过程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实效性大打折扣。

2.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比较呆板

众所周知,机械类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需要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才算完成学习任务。但从目前来看,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重视不足,在理论教学中也多是采取"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法,这势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够充实

目前,高职院校中的教师基本是从学校到学校,即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工作,这样的教师虽然理论功底扎实,但是缺少应有的实践经验,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也难以胜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任务。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要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日后的就业增加筹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势在必行。

三、提升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策略

1.优化课程体系

要想切实提升机械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必须优化课程体系,可以针对专业特点,设置两类课程,一是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实践能力培养为辅的理论类课程体系;二是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兼顾理论知识传授的能力类课程体系。在理论类课程体系中,教师要将机械制造技术知识、先进制造技术、理论力学知识、工程制图技术知识等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在理论授课中,要使用案例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等先进教学法,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开设英语、计算机等工具类课程,使学生能掌握基本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在能力类课程体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掌握应有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进行生产实习、机构设计实践、制图设计实践等活动。在学生实践活动中,教师不要刻意为学生安排好所有的实践活动和步骤,这样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该适当放权,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树立起实践自信心。在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双重作用下,学生能意识到机械类专业学习的重要性,有意识地提升实践能力。

2.推广阶梯式实践能力训练体系

要培养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有鉴于此,高职院校可以尝试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基地,推广校园科技文化,使其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构建阶梯式的实践能力训练体系就是建立在这两大平台基础上的。

高职院校要与社会上优秀的机械类企业加强联系与合作,安排学生进入这些企业进行实习和见习,利用企业的先进设备和服务项目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企业要向学生开放部分创新课题,吸引学生参与,学生要在实习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参与企业的工艺设计、技术开发和设备改造等活动,使学生拉近与企业、社会的距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基。

高职生科技创新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又一大平台。教师要将高职生科技创新活动纳入到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比赛,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实践活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要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反馈意见,光靠教师评价是远远不够的,要将学校、企业和学生都纳入到评价体系中。高职院校要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将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引导和反馈功能。必须指出的是,企业评价至关重要。在工学结合模式下,企业已经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学生也在企业中进行过实习,所以企业对学生的评价更有说服力,而且企业往往是基于对所需人才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他们提出的意见对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参考作用,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进而查缺补漏,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背景下培养机械类专业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只有具备扎实的实践能力,才能以更好的面貌参与到未来的社会竞争中,在职业生涯内发挥应有的人生价值。高职院校必须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傅维利?陈静静:《国外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教育科学》2005年第1期?

[2]平萍:《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3]姚茜:《强化工程类本科生实践能力的若干问题研究》,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4]纪颖:《基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型大学课程体系研究》,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篇5

2研究的理论与事实依据

第一,理论依据。主要理论依据是:《纲要》;m.瓦根舍因(m.wagenschein)的范例学习理论;约翰·杜威(johndewey)的教育即生活,生活即发展的理论;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理论等。

第二,事实依据。在总结以往幼儿教师数学培训教材经验和教训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牡丹江市幼儿教师数学培训的现状与问题,包括了解了大量的个体幼儿园教师,还关注了把素质教育作为切人,突出其实用性。

第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培训工作要重视人的发展,应该是对完整的人性和人格的建构。数学培训的目的不仅在于促进幼儿教师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更要培养教师的健康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幼儿教师的数学学习活动,通过数学观念的恰当构建,提高对世界的认识和解读能力,通过数学方法与技能的有效把握,培养改造世界的能力,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

第四,建构主义心理学基础。真正的数学学习不是对外部所授予知识的简单接受和积累,而是学员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数学培训教材强调对被动式学习的超越,强调学员是学习的主人为前提,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条件,以发挥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特征,以发展学员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目的,学员通过在对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在赋予知识的同时,培养自主意识、自主习惯和自主能力。

3研究的内容与问题

第一,研究的主要内容。从学员实际出发,有利于学员发展的实际,促进学员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念的更新。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突出实用性,着重培养学员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拓展数学思想方法。

第二,解决的主要问题。全面剖析数学培训教材的编写特点,努力追求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的和谐统一;了解幼儿教师、家庭和社会对教材编写的需求,使教材编写el趋完善。

4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4.l主要研究方法。

4.1.1文献法。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与学习,了解研究前沿的最新动态,提升学员教育教学的理论素养,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与实效眭。

4.1.2比较法。以三年制高师教材与中师教材为依托,编写新型培训教材。

4.1.3实验法。对学生的有关情况进行分析、问卷、数据统计对教材试用后进行反馈与分析,再与第一次数据进行比较。确定两个实验班,分别采用新、旧教材进行教学对比实验。

4.1.4问卷法。对学生进行有关学习状况、学习动机、学习适应性等方面问卷调查。

4.1.5调查法。深入幼儿园,反馈职后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4.1.6统计法。通过对各种研究数据进行处理,为课题研究提供决策依据。

4.1.7行动研究法。在研究中采取互动研究的方式,让“教研”与“科研”有机结合,提高研究的效益。

4.1.8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成功、失败的经验与教训,不断对研究进行反思,及时调整研究思路,保证研究有序有效的开展。

4.2课题研究的过程。

4.2.1设计方案,宣传发动。分析学员数学培训的整体状况,制定实施计划,提出具体的研究方向与方法。

4.2.2建立组织确保落实。组建课题领导小组,保证课题研究工作落实到人,使每个教师都置于网络的管理中。形成例会度,定期交流课题研究情况,对研究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控。

4.2.3加强培训,提高素质。要求全体实验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教育研究方法,并进行专题培训,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素质。

4.2.4及时反馈,修订不足。经过一段实验后组织实验班学员座谈、反馈信息,针对学员提出的问题,对教材加以修订,如内容上又将难度降低对难度大的例题、习题、练习题进行删减,增加一些与幼儿园有关的题目。

5主要研究策略

第一,以人格本位。所谓人格本位,就是以人为中心,充分尊重学员的个性差异,从培养学员人格素质的高度出发。即一切从学员的情感、爱好心理素质、价值观念需要出发,一切以学员的个性发展,能力的培养为着眼点。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健全的心智,知识和能力综合发展的幼儿教师。

第二,注重社会功用性。幼儿教师要实现社会化,必须力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所以,培训要适应社会的需要,数学培训教材的开发,要关注社会的发展。教师应走出教室,走向幼儿园,走向社会,及时了解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社会经济的发展的特点和方向,为数学培训注入新鲜的时代气息。

第三,注重幼儿园教育的特点。数学教材不仅表现在为学员提供必要的数学知识,数学理念,数学思维,更重要的在于服务幼儿园。《纲要》要求:“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因此,数学培训教材的开发,除了培养学员一些基本的原则性的数学及能力外,还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增加一些可供选择的幼儿园的知识内容。如“数的概念”、“集合概念”、“空间和几何图形概念”、“量的概念”,幼儿园中的教学实例。还要选择一些知识性、趣味性的故事,供学员阅读拓宽视野。

6研究成果

第一,教师的素质提高了。通过数学培训教材的开发,促进了教师专业的成长,教师对案例的分析加强了,对问题原因的解剖深人了,对教材整合的能力拓展了。

篇6

数学是开启科学大门的金钥匙,对学生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是一门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高职阶段的数学学习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既是学生进行更加深入数学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进行其他学科学习的工具,因此应该不断提高高职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就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破解方法进行论述。

一、目前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高职阶段的数学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数学知识的升华,同时也是为以后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数学知识学习奠定基础。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在教学中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尤其是近年来积极的将新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使得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然而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在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本文就目前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不够密切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做好事情的法宝,数学作为一门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要注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然而在目前的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虽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然而依然存在学生难以跟上教师的教学步骤的情况。每一节数学课都有预期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同时,还要完成教学任务,而由于有些知识点理解难度较大,学生可能在听课的过程中会出现思维障碍,教师如果不能及时的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而是继续对学生进行新知识点的讲解,那么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不能有效促进每个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

进入高职阶段的学生由于在小学与初中已经进行了数学学习,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导致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异性较大,学生想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就需要有与学生的数学基础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而目前高职数学课堂教学基本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这就导致只有部分学生与教师的教学策略相适应,数学水平能够得到快速提升。分层教学法是一种能够有效提升处于不同数学水平的学生的数学成绩的教学方法,而目前分层教学法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影响了拥有不同数学水平的学生的进步,同时也影响了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整体的提升。

(三)课堂教学依然比较枯燥

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帮助,对于数学这门十分严谨的学科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激情。然而目前高职数学课堂教学存在课堂教学趣味性不够的情况,教师将大量的教学精力与教学实践用于对学生进行重点与难点知识的讲解,却没有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元素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影响了趣味课堂的构建。

(四)学生独立解决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能力不强

数学既是一门逻辑性与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灵活性很强的学科,数学题目有很多种,而每一道数学题目的运算都需要学生对已经掌握的知识点进行灵活应用,这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出了要求,而且对学生的能力水平也提出了要求,因此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较之于其他学科,会遇到更多的困难。然而在高职学生实际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独立解决遇到的困难的能力并不强,很多时候学生在运算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就会请教其他同学或者老师,在他人的帮助下问题虽然得到了解决,然而学生自身的素质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

二、解决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方法

针对上文中提到的目前存在于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应该及时加以解决,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够应对上述问题的方法也有很多种。本人作为一名高职数学教师,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种解决方法:

(一)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活动

虽然教学计划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能够帮助教师更加科学合理的完成教学任务,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较为简单的数学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都能够有效的掌握知识点,就可以加快教学进度,一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出现了理解困难,就应该放慢教学的步骤,一切以学生有效的掌握知识点为目标。

(二)通过分层教学法使学生更好的进步

为了做到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同时也为了使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有效提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使用分层教学法。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将有相似数学水平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层次,采取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当然在采用分层教学法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劳动,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去帮助学生进步。

(三)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为了减轻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压力,也为了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多快乐,教师要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将很多高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教学结合起来,例如:篮球、有趣的娱乐节目等都是高职学生这个群体十分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可以将这些元素与数学知识点结合起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四)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

为了使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数学学科学习,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对于一些简单的知识点,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尤其当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因为思考的过程是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灵活组合与加工的过程,对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个人的努力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

数学作为一门学习难度与教学难度都较大的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一些问题是难免的,教师只有及时的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问题,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唐瑞芬,朱成杰.《数学教学理论选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篇7

一、GIS在旅游学科中的作用

从GIS学科发展来看,GIS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s,GIS)向地理信息科学(GeographicInformationScience,GIS)发展是在1992年前后。从单纯GIS科学知识传授到GIS科学思想传播的升华,是最近十年的事情。伴随Web技术的普及,地理信息服务(GeographicInformationService,GIS)成为当前GIS研究的热点之一。GIS是一个发展的技术、科学、服务,GIS的发展必然延伸其在旅游学科中的应用,也必然带来旅游课程教学内容的革新。

(一)作为技术的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s)

GIS技术为旅游发展提供一种重要技术保障。旅游者通过空间移动行为,与旅游环境的产生交互过程,形成旅游者活动规律。可见,旅游者活动信息属于一种发生在旅游环境内、具有严格地理维的地理信息。GIS技术对旅游地理信息进行高效获取、存储、管理、分析和表达与传输,以其高效处理海量空间数据、高效制图技术、动态过程分析等特点,为旅游资源调查、旅游线路规划、旅游信息服务等领域提供了崭新的手段。由此,GIS技术与3G技术、VR技术、Web技术等共同组成旅游信息化的重要部分,这也是旅游院校引进GIS课程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作为科学的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cience)

作为科学思想的GIS为旅游发展提供一种空间思维方式。旅游学科属于研究人的学科,具有社会科学的属性,导致旅游类专业培养侧重于管理能力但忽略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何理解旅游现象空间关联性,如何高效利用旅游者活动信息进行市场营销、旅游企业管理、旅游行业监测等,成为旅游院校学生逻辑思维培养面临的一个难题。旅游类专业开设GIS课程能有效地改变这种局面。其原因是GIS学科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为背景,强调逻辑性;通过对GIS理论理解和软件应用,学生能深刻理解数字旅游空间模型的概念和原理,突破对空间的主观感受。如此一来,GIS课程就会使旅游类专业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加理性且逻辑,而这恰好是当代旅游人才所必需的思维能力之一。

(三)作为服务的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ervice)

GIS技术为旅游产业提供位置服务(LBS)。旅游活动作为一种空间移动的人类行为,需要大量的地理信息为其服务。作为位置信息技术,GIS技术天生就是一种精准的空间信息管理系统,因而与生俱来兼具提供位置服务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属性。因此,建立旅游信息系统是GIS应用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国内对于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已经积累了较多的成果,根据旅游者对旅游信息服务体系的要求,利用GIS可以建立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旅游信息系统,给旅游者提供数据库查询,从而为旅游消费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二、旅游类专业GIS课程教学改革框架建构

旅游类GIS课程教学目标是服务于旅游学科,属于GIS学科的应用层面。在此课程定位下,如何挖掘有限学时(36学时,2学分),合理布局理论和实践学时,是获得教学效果的关键。本文结合旅游学科特点与GIS课程实践,引入“逆向”和“分步骤”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对GIS课程进行如下改革:

(一)教学目标: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逻辑思维方式和空间分析能力

旅游类GIS课程目标建设可分为:(1)习得GIS软件应用技能,通过课堂讲授并结合课堂演示和上机实践,要求学生掌握一种GIS软件的核心功能,具备熟悉运用GIS软件的能力;(2)运用GIS技术解决旅游问题,要求学生能够理解GIS理论框架和运用GIS技术解决旅游规划、旅游营销等专业领域内的实际问题,以及了解GIS发展前沿和趋势;(3)为旅游提供GIS服务,使学生能够胜任与GIS软件有关的旅游管理工作。

(二)教学内容:“实验-原理-实习”融合形成“逆向阶梯式”教学内容体系

旅游类专业GIS课程的教学内容取决于教学目标及其在旅游学科知识体系中发挥的作用。教学内容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模块,包括:实验训练,基础理论和课程设计,这三个模块形成一个阶梯状的进阶式教学体系(见图1)。具体而言,实验训练模块重点以主流GIS软件(如ArcGIS)基本操作为核心,目的在于对工具软件的认知和熟悉。先“做练习,后讲原理,再练习,再回顾”,逆向循环学习方式,提高学时利用率。基础理论模块重点强调GIS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体系;具体内容包括GIS经典概念和理论的介绍和地学背景知识补充介绍。课程设计模块包括:地图制图、遥感数字图像解译、GIS空间分析等,该模块是实验教学的核心,围绕“校园景区”,采用项目化的方式,实现对GIS软件核心功能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面向实践的案例化、项目化实践教学模式

(1)演示教学法:该方法主要针对实验训练模块,主要是解决学生对GIS课程的感性认识问题,即让学生熟悉GIS软件的基本功能模块、主要操作方式和基本概念。具体操作是,教师首先借助GIS软件,演示实验内容,讲解实验中地学问题或模型的GIS软件处理过程;然后学生依据实验任务完成相应的模拟操作,了解实验软件的处理运作方式。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分析与评价GIS软件各个模块功能和实验结果。(2)案例教学法:该方法主要应用与基础理论模块,目的在于解决旅游类专业学生对GIS基础理论难以理解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案例选取是该模块的首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取之于旅游产业实践的案例素材比较复杂,需将案例精简成为教学素材,以利于提高学生利用GIS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同时能促进对GIS软件的掌握及基础理论理解。例如在自驾游线路规划问题上,可精简成采用临近分析、网络分析和缓冲区分析等功能进行建模分析。(3)项目教学法:该方法应用于课程设计模块,主要是解决教学内容与旅游专业脱节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将校园类比成景区,开展面向旅游景区的项目化教学,基本实施环节如下:建立项目团队,依据班级情况,每5-7名学生组成一个项目团队,作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和实施单位,完成一个应用项目设计。应用项目招标,开设校园旅游线路规划、校园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校园旅游适宜度评价、虚拟校园、校园电子导游等项目,学生以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方式招标立项。项目实施辅导,课程建立2名主讲教师、2名研究生助理共同辅导项目团队完成项目任务;学生必须做到及时与指导教师共同讨论、交流项目思路及分享应用设计成果。项目成果提升,学生在课程结束时提交应用项目报告和进行项目答辩,对其取得的学习和研究的成果进行评估,鼓励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整理发表。

篇8

中职语文教学,不应该仅仅将教学目标定在应试教育上,简单地以课堂教学内容为核心,忽视学生作用,将生动的课堂变成了一潭死水。课堂如果只是变成了老师的说教,那么教学的效果肯定不尽如人意。学生成了学习的配角,这跟教改的目标大相径庭。因为教学改革,是要强调和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所以,语文老师必然要对现行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特别是要打通教学的各个环节,挖渠引沟,注入活水,这样才能改变目前课堂教学一潭死水的现状。根据新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创新教学成了一项课改重任。

中职语文教学,不同于普通中学的语文教学。那么针对目前中职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应该进行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并且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与老师共同合作,将语文课创新进行下去。下面,我就如何改革创新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几个方法。

一、创新改革要从根本上变革教学思想

只有思想首先解放,追其创新,追其改革,才能使教学改革进行下去。改革首先要从根本上认识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样才能使改革取得预期的效果,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根据中职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学习需求,老师应该重视学生表述和写作能力,重视语文的应用性。要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为学生提供真正需求的知识,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要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和未来发展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兴趣需要,选编教材,开设校本课程和选修课。如针对旅游专业,可以开设服务语言的艺术、古代文学文化常识、古今民俗文化风景名胜楹联欣赏等;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可以开设名著导读与欣赏、朗读与朗诵、学讲故事、儿歌学唱等;针对财会专业,可以开设书法、写作指导、财经名人掌故等。

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从根本上对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创新。语文教学要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让学生表现丰富起来。要充分重视学生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常常想的“我讲得怎么样”换成“学生学得怎么样”。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而且语文课本身灵活多变的特性,也需要老师教学方式的灵活。只有灵活的教学方式,才能激活课堂,才能让课堂活跃起来。老师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导向性作用,就像是一个乐队的指挥家,引导学生合奏出动人的美妙音乐。

二、创新适合中职语文的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的引导性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因此,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动力。老师就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课堂的提问艺术,就是老师一个重要的手段。提问要有新意,要有针对性。如教《项链》时,我们可以假设,如果项链没有丢,那么女主人公是不是会继续留恋上流社会的舞会,去借更贵重的珠宝呢?那么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是社会造成的,还是由于个人的欲望所造成的?文似看山不喜平,那么课堂的提问,同样需要有起伏发展,能有新的发现。再例如,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在前一段时间的热播,这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的大好机会。我们可以从人物的设置方面,让学生通过观看进行分析,论述这一系列视频所传达的内在意义。语文课堂教学的引导性,就是要通过文学作品欣赏,发掘作品中的人格力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加强情感体验,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良好发展,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

2.重视课堂教学的情境

在教学中,我们都想为课堂创设出一种有效的情境。因此,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融入课本所描述的世界里,融入文字所创设的情境中。例如《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文章,想象大家就是在美国备受欺辱、没有地位的黑人,那么我们的心情是如何?我们可以让学生都起立聚集在讲台的周围,让一名同学进行演讲,体会那种现场的宣讲情绪,这样才能更容易体会听者和讲者的心情,这样才能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

3.增加教学的灵活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训练学生自己搜集信息整理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对于作者以及写作背景或者动机,都鼓励学生自己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查阅。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搜集整理能力,还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很多学生不喜欢课后作业,那么我们课后作业的布置也要巧妙。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深入研究。而且,鼓励学生的预习。这样,学习的教学过程就变得简单,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如果在面对老师的课堂提问的时候,学生就可以准备的更加充分。

4.研究有针对性的教材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了大家的重视。中职语文教学,应该注重职业化的发展。特别是学生的专业不同,学习目的不同,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问题出现。比如,网页设计专业的语文课程,我们可以将语文的课本内容更多的针对IT行业,那么学生学起来也就更加的有针对性。学生的语文课,就是专业基础课。这样不仅节约时间,而且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有更大的提高。学生的课程设置只有更加的贴合学生的专业,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课程的有效性。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沃土。我们要实行语文学趣研究,要以此为阵地,认真耕耘,播种兴趣的种子,经历孕育兴趣的过程,收获兴趣结成的果实,从而形成语文学习的志趣。结合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只要教师深度解读文本,让语文教学变得有厚度、有深度,学生就能在教师的带领下,走进文本,体味不一样的阅读乐趣。所以,语文老师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的时候,也要多推荐学生读专业方面的对口书。这样语文课就能跟专业课紧密的联系起来。语文课不仅为学生的专业提供了支持,还提高了自身的应用性。教学,应该是一个多种形式的综合体。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多创造新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来适应日益发展的教学需求。

虽然中职学生的文化课基础较差,但是,只要我们能够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合理安排,尽量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创新是为了发展,改革是为了进步。教育应该始终走在改革进步的前沿,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为教育对人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说明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中职的学生同样可以有未来,同样有美好的未来。因此,教师应该提高教学水平,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臧波.职教语文应突出基础性、实用性和人文性[J].科学大众,2010(11).

[2]景海.职业学校语文实践性教学初探[J].科技资讯,2010(33).

篇9

一、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陈旧:观念很难在一个人的思想上彻底消除,对于一部分教师来说传统的教育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很难彻底转变,因此在教学上难免带有传统观念的倾向,在政治教学上倾向于理论,不注重实践。使学生不能贴近生活,知识认识程度不深刻。而当今社会所需的人才是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2、教学方法和模式过于单一:政治课程其实是哲学的引导,政治课程的学习对未来学生做人做事的指引比较重要。而如今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一种普遍的现象,就是老师讲、学生听、做笔记、多复习。老师照本宣科,不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不顾及学生的思想兴趣、理解程度,在一个人的世界里授课,师生之间没有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无法形成互动式的教学模式。而且,老师把这种传统的单向说教式教学作为学生知识积累的过程,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使学生厌倦原本就枯燥的思想教条,导致厌学、弃学的状况。

3、教育与学生脱节:初中学生得人生观正在完善,性格正趋于成熟,这个阶段的孩子,对社会认识刚有一定的概况,世间百态、万物千寻,学生对这些都具有很强烈的好奇心,这个阶段学生的思维模式正是开发拓展阶段,然而一些教师不抓住学生的这种态势,积极的引导、挖掘其潜在的能力和探究的欲望,使学生思想禁锢,违背了新形势下先课改的要求。

4、对政治不重视:政治在初中阶段尤其是在初一,根本不在主课学习的范围内,没有学生能深刻体会到学政治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农村教学中,政治老师根本就是语文出身,对政治就是语文式教学,只是进行简单的讲解,不能从心理认真的端正学习政治的态度,也没有做到与实事相结合,这样导致学生获取的知识狭隘,打消了学生学习的欲望,而且严重拉大了城乡学生在学习上的差距。

二、针对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相关策略

1、改变教学观念:观念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要做到与时俱进。尤其是在政治教学上,要时刻关注国家实事,做到思想上的转变,这样才能做到行为与思想的统一,从而做到教学模式的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是灌输式的教育观念,培养的“高分低能”的人才,致使老师的观念就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升学率而教育,这样导致装容器的现象,老师一味的灌输,学生被逼无奈的接受,失去了进修政治的意义。所以,教师应该遵从新课改的要求,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作用,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个性的成长,有效的开发潜能,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新理念,使学生在思想政治课程的进修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增强思想政治课程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思想政治课程中去。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0-0052-02

经过历代学者的悉心经营,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已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知识体系,而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也遇到了一个瓶颈期——学生在学习中缺少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探究的学习热情,同时由于课程学时的缩减,教师在课内讲授的内容有限,学生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究,同时拓展课外学习,让课外学习成为课内学习的有效补充。这些问题也一直是我们讲授中极力想解决的问题。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的应用,也让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一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

中国古代文学课的主要内容是讲授中国两千多年来文学发展的历史、历代重要的作家作品以及重要的文学现象和文学知识。这门课程是在大学阶段开设的,在各个院校一般开设2~4学期不等。如今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处在信息时代下,传统“满堂灌”式的讲授模式亟待注入新的教学方法,唯有如此,才能让这门古老的学科在新时期让更多的年轻学者喜爱。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由教师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教师扮演的角色是设计师、指导者、辅助者。而在此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是任务的承办者,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发现问题,在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始终处于学习与探究的状态,而教师与学生又始终处于良好的多维互动模式中,在这种模式中学生能更好地对课程产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1.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如今大量电子信息的冲击下学生更喜欢关注时尚变换的信息,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一些在我们看来很有魅力的篇章对于学生来说却没有多大的吸引力。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需要精心设计任务,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走入教师精心创设的任务中,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过程中,学生深入学习情境之中,随着任务完成的逐步深入,学生会不自觉地被古代文学现象、文学作品所吸引,会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地去完成任务。因为大多数学生都有对美的感悟、都有不断学习探索知识的愿望,一旦在情境的引导下深入任务,他便想要在这个自己所付出辛苦的任务上去继续探索,去探索某种文学现象或作家作品所体现的文学内涵。在完成任务之后,学生在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过程中,教师可适当设立激励模式,这样在学生每一次完成任务之后都会有一种满足感,久而久之,会转变为一种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进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2.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传统的中国古代文学课堂中,教师一般是“独白式”的讲授模式,学生被动参与或根本不参与,课堂中较少有互动。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学生在每一次接受任务、完成任务、接受评价的过程中都要与教师有互动,教师在全过程中基本是扮演着导师的角色,亦师亦友,这样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会有很多。学生既能享受到教师一对一的辅导,又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任务圆满完成的期待,在此影响下,学生会对教师设计的任务甚至这门课程都特别用心,以此教师可以真正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在互动中学习。

3.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拓展学习内容

在教改的“春风”影响下,很多课程培养方案都做了修改。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学时也作了压缩,这样设计到底科学与否我们暂不做评价,但是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面对知识含量极大的课程内容,教师在课堂内讲授的内容极其有限。如何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内容呢?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采用就可以拓展课内学时,教师设计任务,相当于学生在课下与教师一起备课,一起互动,一起学习,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 任务驱动法教学设计技巧

教师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很多教师自己设计的任务自己都不感兴趣,如果与学生换位自己都不愿参与,这样的任务学生也不会配合你。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技巧:

1.任务难易程度适中

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设计任务时,难易程度要适中,要符合学生的接受特点。太简单的任务难以激发学生的挑战性,太难的任务学生又不愿意承担。所以一般教师可先由去导入,然后逐步以阶梯式递进的方式去接近核心知识,这样符合学生接受规律。如讲到屈原与楚辞,教师可先让学生搜集有关屈原所处时代楚国的政治经济外交等情况,接下来搜集屈原的生平思想,让学生在课堂中彼此分享,然后再逐步去接近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这样学生在逐步推进的任务中逐步获得知识与成就感,最后接近核心内容讲解时就已经将知识都消化了,那么教师讲解就事半功倍了。

2.任务设计要知己知彼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独具匠心、知己知彼,知道学生最关心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这样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沟通会更有效,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也会更加配合。如教师可在所代课班级先创建一个微博群或QQ群,像一些让学生做的微作品评论或举办的实训活动VCR,就可以在微博群里分享。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评论或小论文或是一些其他的作品在微博中被点击、被其他同学分享,这样会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逐渐对教师布置的任务感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并完成任务。

3.任务设计采取小组合作模式

一个人再优秀不会有一个团队优秀,团队一起完成任务可以彼此相互监督、相互促进,而且团队合作可以增强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同时集思广益。所以教师在设计任务时最好采取小组合作模式,这样小组成员间相互监督相互带动,可以更好地完成任务。

三 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阶段可分为任务导入、任务实施、任务评估阶段。

1.任务导入阶段

教师在导入任务时要精心设计,要让任务导入能引人入胜,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如讲到《诗经》这一章,将学生最耳熟能详的诗作展示给学生,这样首先在《诗经》与学生中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学生接受任务时,因接触到自己所熟悉的诗歌,会有小小的自信感,同时对他们即将学习到的内容会更有探索的热情。

2.任务实施阶段

在此阶段,教师在任务设计时,可以采取一些新鲜的模式。如接下来讲到诗经的内容时,有爱情诗、战争徭役诗、宴飨诗等,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分别展示各自所收集的诗经作品,然后可分阶段进行《诗经》诵读大赛、《诗经》作品赏析座谈会、《诗经》记诵之星大赛、开心状元之《诗经》微电影创作等活动。这些实训内容的展示时间可灵活掌握,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熟悉《诗经》作品,掌握《诗经》作品的艺术特色,增强鉴赏《诗经》作品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