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5:04:1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2.建立健全院内感染监控网,以医院住院病人和工作人员为监测对象,统计住院病人感染率。
3.院感科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科病房及重点科室工作,做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微生物监测,督促检查预防院内感染工作。
4.医院要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控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确定临床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的重点管理项目,并作为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核查。
5.把对医务人员的消毒、隔离技术操作定期考核与医院感染管理指标的完成情况,纳入定期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考核的范围,并定期向医务人员与管理部门通报。
6.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的在职教育制度,定期对医院职工进行预防医院感染的宣传与教育。
7.医院须规范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工作制度,要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产房、内窥镜室、血液透析室、导管室、临床检验部门和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工作。
8.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制定和完善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开展临床用药监控,实施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及时予以干预。
9.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有效管理,并有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
(二)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必须对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监测,以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应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进行全面综合性监测。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书面汇报和反馈。
3.每年对监测资料进行评估,开展医院感染的漏报调查,调查样本量应不少于每年监测人数的10%,漏报率低于20%。
4.对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其抗感染药物的敏感性进行监测。
5.有条件的医院可开展目标性监测。监测目标应根据本院的特点、医院感染的重点和难点决定。
6.对重点部位医院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制定监控指标。
7.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医院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灭菌效果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监测方法执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黏膜的医疗用品和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用品,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8.环境卫生学的监测
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手术室、重症监护病房、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骨髓移植病房、血液病房、血液透析室、供应室无菌区、治疗室、换药室等重点部门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监测方法按国家规定,卫生标准符合国家规定。
(三)医院感染的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症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2.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灭菌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械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气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法,如环氧乙烷灭菌等,内窥镜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2%戊二醛浸泡灭菌。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用物理方法消毒的方可选化学方法。
3.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物品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4.病人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和婴儿温箱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于消毒物品柜内。湿化瓶应为灭菌水,每日更换或消毒。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筏等可拆卸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
5.手部皮肤的清洁和消毒执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
6.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即时以含氯消毒剂消毒,消毒剂浓度按要求配制。拖洗工具应有不同使用区域的标识,使用后应先消毒、洗净、再晾干。
7.医院应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四)消毒药械管理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使用的消毒、灭菌药械的监督管理
2.医院感染管理科(办公室)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拟购入的消毒、灭菌药械的资质进行审核,并具体负责医院消毒、灭菌药械的购入、存储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3.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消毒、灭菌药械使用效果进行抽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汇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并提出改进措施。
4.采购部门应根据临床需要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对审核意见进行采购,按国家规定查验所需证件,监督进货质量。
5.医院必须建立消毒、灭菌药械的采购和出入库登记制度并由专人负责。
6.医院自配消毒药时,应建立消毒剂使用登记册,登记配制浓度、配制日期、有效日期、操作人姓名等内容,并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程序和所需浓度配制。
7.医院使用消毒器械时也应建立使用登记册,登记消毒对象、消毒时间、操作者和定期消毒效果的监测结果以备查验。
8.使用部门应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范围、方法、注意事项;掌握消毒、灭菌药械的使用浓度、配制方法、消毒对象、更换时间、影响因素等,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
9.禁止医院使用过期、淘汰、无合格证明的消毒、灭菌药械。
(五)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1.医院所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统一采购,临床科室不得自行购入和试用。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只能一次性使用。
2.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认真履行对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管理、临床应用和回收处理的监督检查职责。
3.医院采购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三证复印件应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备案,即《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建立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采购登记制度。
4.在采购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时,必须进行验收,除订货合同、发货地点及货款汇寄帐号应与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相一致,查验每箱(包)产品的检验合格证,内外包装应完好无损,包装标识应符合国家标准,进口产品应有中文标识。
5.医院设置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库房,建立出入库登记制度,按失效期的先后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禁止与其它物品混放,不得将标识不清、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产品发放到临床使用。
6.临床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前应认真检查,若发现包装标识不符合标准,包装有破损、过效期和产品有无不洁等不得使用;若使用中发生热原反应、感染或其它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按规定详细记录现场情况,必须及时留取样本送检,均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7.医院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质量可疑产品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自行作退、换货处理。
8.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使用后,按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处置。
9.对骨科内固定器材、心脏起搏器、血管内导管、支架等植入性或介入性的医疗器械,必须建立详细的使用记录。记录必要的产品跟踪信息,使产品具有可追溯性。器材条形码应贴在病历上。
(六)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1.医院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严格的管理,未经消毒或无害化处理,不得排放、清淘或作农肥。
2.医院必须设置污水、污泥处理装置,并有专人负责。
3.污水处理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正确掌握有关卫生知识及设备操作技术。
4.处理后的污水、污泥应符合国家《医院污水排放标准》,并定期检测。
5.化学毒性废物的管理遵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执行。放射性废物的管理遵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执行。
(七)医院感染的分级防护管理制度
1.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消毒技术规范》制定以下内容:
1.1工作人员上岗着装符合要求(工作帽、白衣,必要时戴口罩、手套、隔离裤、隔离鞋、防护镜、防护面罩)。
1.2工作人员的发生医院感染事件以及锐器伤、化学烧伤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1.3在进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采取自我防护措施,防止因消毒操作不当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
2.各类人员均应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和公共环境的保护,完成操作或离开工作区域时应及时摘手套,严禁工作人员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宿舍和医院外环境。
3.医院感染实行分级防护的原则
3.1基本防护
1.医院感染管理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的预防、诊断和控制活动。
2.科室应建立医院感染责任制,明确每个医务工作者包括卫生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责任,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和工作标准,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防止传染病病原体、耐药菌、条件致病菌及其它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3.医务人员应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和要求。
4.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活动的每项操作中,应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范,执行无菌操作,无菌操作时,应当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戴手套。
5.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人一巾一带一用一灭菌。
6.工作人员必须在检查和治疗每一个病人前后,均要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按照七步洗手法正确洗手和手消毒,戴手套操作时,每治疗一个病人应当及时更换手套并洗手或手消毒。
7.病室保持通风、整洁,地面、桌面每日进行清洁,必要时消毒。
8.诊疗床、换药床应每日进行消毒,床单每天更换,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消毒处理。
9.各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遵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理。
10.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技术规范,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主动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11.发现病人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
以上条例望科室认真遵守,如有违反,发生医院感染后果将由科室及相关责任人自行承担,并按《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医院感染管理科的相关制度和考核条例进行处罚。
本责任书一式两份。
城区医院感染管理科:科主任:
护士长:
日期:
医院感染管理奖惩制度一、奖励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认真,各项医院感染控制措施落实到位,完成下列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要求的给予奖励(奖励金额50~500元,具体奖励方法见详细方案)。
1、认真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严格按规范进行操作,医院感染病例24小时之内报院感科,无漏报。
2、认真执行手卫生规范,手卫生依从性≥95%,正确洗手率≥95%。
3、配合院感科进行每年的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现患率<10﹪。外科清洁手术切口部位感染率<0.5﹪。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样本送检率≥30%,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4、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研究本科室消毒隔离、医院感染控制、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等工作,有记录。每月对本科室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自查(内容:无菌技术操作、手卫生、院感病例漏报、医疗废物分类、环境卫生等),有记录。
5、监控医师每周检查医院感染病例漏报情况;监测护士每周检查各种感染管理登记本,
要求登记和监测项目齐全、合格、有效。
6、医疗废物管理按医院制定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及措施》执行,符合要求。
二、罚则
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出现下列问题,作为质控考核扣分依据,根据医院相关规定给予经济处罚(扣款50~500元,具体奖励方法见详细方案。)
1、医院感染病例每漏报1例扣个人奖金50元。
2、按卫生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的要求,出现多重耐药菌不报告或不采取相应措施的;使用抗菌药物前不留标本送检。
3、感染管理小组不能发挥监、控、管作用:每周不做院感质控自查、每月不进行院感内容知识学习、每季不开会讨论总结本科室院感管理问题的。(查记录)
4、未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洗手方法不正确的。
5、 医疗废物分类不清、利器盒复用或对利器不采取防损伤措施以及因此造成保洁员利器损伤的。
6、病区卫生差(监管不到位)。
【摘要】 目的 加强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制定完善各项制度和操作流程,重视消毒供应室人员的素质培养,加强再生物品环节的质量管理,合理分布各区域。结果 为临床科室提供了合格的灭菌物品,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 通过落实一系列管理措施,使供应室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消毒供应室; 管理; 控制; 医院感染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与医疗质量的不断提高,消毒供应室在医院中已成为无菌物品集中发放和处理的供应中心,同时每天还有带着大量病菌的器械被统一收回到消毒供应室集中处理。消毒供应室作为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重要部门,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医院的医疗效果。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笔者所在医院进一步加强了消毒供应室的管理,保证了消毒供应室为临床科室提供合格的灭菌物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现总结如下。
1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和操作流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根本保证
制度的落实是保证各项工作质量的基本保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六项卫生行业标准实施以来,笔者所在医院根据实际对照标准,重新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质量管理制度、监测制度、质量控制与可追溯制度、召回制度、相关科室联系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等。并及时调整和完善各项工作流程,使之更加人性化、科学化,以便工作人员在各项操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 提高人员素质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消毒供应室是临床一线的重要支持系统,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部门,其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临床医护工作的质量,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以及医院感染的发生[1],因此,笔者所在医院加强了针对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要求科室组织人员学习消毒供应室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医院感染知识,掌握操作规程并加强了考核力度,同时选派供应室人员参加省内举办的规范化岗位培训班、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学习班,并从急诊科选调一名经验丰富的护士长到消毒供应中心从事管理工作,对保证工作质量、控制医院感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 加强再生物品的环节质量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
再生物品由回收到发放形成一条链索式循环,每一环节紧紧相扣,相互把关。要求消毒供应室人员认真执行工作流程中的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并由专人定期进行质量检查,严格质量控制,做到供应的物品能满足临床需要和绝对无菌,确保医疗安全。
3.1 严把下收下送关 下收下送物品时用专用密封车按规定的线路行使,下收下送车辆分开使用,时间错开,两人不交叉,以保证无菌物品免受污染。同时下收下送车辆每次使用后应清洗、消毒、干燥备用。对回收后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在消毒供应室去污区进行认真地清点、核查、分类,以减少交叉感染。
3.2 重视清洗质量关 消毒供应室清洗医疗器械质量优劣是减少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清洗彻底是保证消毒或灭菌成功的关键[2,3],任何残留的有机物,如血、脓、蛋白质、黏液、油污等都会妨碍微生物与灭菌媒介的有效接触,且会产生生物膜而影响灭菌效果。因此,根据回收器械污染程度、器械的类别、有无管腔、轴节等进行分类,并严格执行清洗步骤:流动水冲洗含酶洗涤剂浸泡刷洗常水冲洗(漂洗)纯化水冲洗烘干上油保养检查洗涤质量,达到程序化、科学化。包布实行一用一清洗,统一封闭式送洗衣房洗涤、干燥、备用。
3.3 严把包装质量关 包装是保持灭菌物品在无菌状态下进行存放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确保包装的物品经灭菌后、打开使用前保持无菌状态。为确保包装质量,要求包装前应仔细检查清洗的质量,器械的功能,包内配备的物品数量准确,两人核对无误并签名。同时包外标识清楚、明显,松紧适度。包装时程序规范,包装材料尺寸规范,包布无破损。
3.4 正确的灭菌方法 灭菌是消毒供应室工作的重点,灭菌物品的质量与医疗护理质量息息相关。因此,遵循WS 310.2-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正确掌握灭菌器操作程序,规范操作,确保灭菌后物品符合质量标准。
3.5 加强灭菌后物品的监测与质量管理 灭菌后的物品做好灭菌效果的监测,它是确保无菌物品高质量供给的唯一途径。根据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要求每锅进行物理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周进行生物监测,记录好灭菌器运行情况,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结果等,并归档备查,具有可追溯性。合格的灭菌物品标识明显、清楚,包内、外化学指示物符合灭菌要求。灭菌后合格物品根据临床需要及时发放,备用无菌物品应存放无菌间的柜内,并按有效日期的先后顺序分类固定放置,发放时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消毒灭菌质量,以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4 合理的建筑布局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前提条件
消毒供应室布局科学合理,各区域之间设有实际屏障、工作范围和功能,它是避免交叉感染,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条件。笔者所在医院对消毒供应室的布局进行改建,严格划分为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名区域之间设有实际屏障且标识、界限清楚。整个工作流程按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保养、包装、灭菌、储存、无菌物品发放等顺序运行,做到工作区域与辅助区域分开,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行。这种布局流程有效地减少了医院感染的机会,也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消毒供应室作为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的部门,承担医院所有再生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与无菌物品的发放,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甚或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加强消毒供应室的管理,使之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提高工作质量,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邱文影,徐海英,钟国权.建立集中式消毒供应中心控制医院感染.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9):1130-1131.
供应室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医院各种无菌器械、辅料的供应、消毒、灭菌工作和其他无菌物品供应的工作。供应室工作的质量与医院感染、热源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医疗和护理质量的效果。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是供应室工作的重点,是预防热源反应和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环节,是医院整体工作支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笔者就自己多年的护理工作经验谈几点体会。
1合理的建筑布局、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必要条件
为此我院从2013年10月全面改建了供应室,加强了基础设施减建设。供应室的建筑面积与工作量相适应,有明确的污染区、清洁区、和无菌区。布局符合净无菌发放路线原则,污染路线、无菌路线不交叉、不逆行。有物品回收间、 物品专用的洗涤间,有包装间、压力灭菌间、热源监测室、灭菌物品存放间、一次性物品存放间、无菌物品发房间、办公室、值班室、卫生间,办公用房和生活用房严格分开。各工作间配有相应的仪器设备,为做好供应室工作,防治医院感染提供了物质保证。
2良好的职业素质是提高供应室工作质量的保证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越来越专业化。供应室的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T"型知识结构,较高的文化水平有利于尽快掌握现代化设备的功能和正确的使用方法,一提高设备的效能,避免无谓的损坏和浪费。"T"型知识结构(纵向为供应室专业技术知识,横向为临床各科的业务知识)。有利于供应室各环节质量的提高,保证物品供应的可靠性、灵活性、有效性、有利于主动为临床当好参谋、协助临床达到诊断正确、全面、及时的要求。所以根据供应室的工作性质定期对全科室人员分别进行消毒灭菌及专业知识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提出不同的问题,每周对每个同志进行晨间专业知识考核,一提高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有重要的作用。
3供应室职能的转换及各项制度的完善、建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力措施
3.1转变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明确供应室的职能
3.1.1护理部主任亲临供应室召开座谈会,让供应室护士理解"整体护理"内涵,以及转换供应室职能(全面开展下送下收工作)的必要性,使其明确主动为"临床一线"服务,随时保证临床需求是供应室每位护士义不容辞的职责。
3.1.2重新修订供应室各岗位工作职责,实行弹性派班,随时保质保量地满足临床需要,确保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转。
3.1.3彻底废除医用玻璃器皿,将灭菌医疗用品和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集中到供应室管理。
3.1.4加强供应室护士与病房护士的沟通,由供应室护士确定临床各科日常所需的一无菌医疗用品及其他灭菌物品的名称基数,2次/d(上、下午)到科室下收下送,并随时收集使用中的信息做好记录、签名,及时向有关职能部门(设备科、院感科、护理部)反馈,并同时把好质量关。
3.1.5供应室建立意见沟通记录本。通过各科提出的不同意见,来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为保证消毒工作的有效实施。
3.2依据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试行)》的要求,完善供应室各项操作流程,严格按污清无菌的程序合理开展工作,各环节按人员、设备、工作项目分配任务,形成了合理的工作流线。由接收-清洗-上油-干燥-组装、打包-灭菌-监测-无菌物品分类贮存发放。物品流程无逆行,做到了合理分流,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得各工作区更加集中,充分利用了作业空间,使供应室的建筑格局产生了根本性突破,符合物品消毒、灭菌质量。
3.3全面修订供应室的清洁、消毒、灭菌、监控、安全防范、财产、奖惩等管理制度,使之科学有效,切实可行。供应室工作人员认真遵循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制度,做到了保障供给、合格率均为100%。
4加强灭菌物品的质量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
4.1把好清洗质量关 清洗是消毒灭菌必要的前期工作,是决定消毒、灭菌质量的关键,凡洗涤后物品质量检查不合格者重新处理。其目的:①是保证患者接触物品时的安全性,避免发生接触感染;②也是为了在消毒、灭菌过程中,物品能有效地与消毒灭菌气体接触,防止有机物等理化因素影响消毒灭菌效果。
4.2严把包装质量关 包装是保持灭菌物品在无菌状态下进行存放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确保包装的物品经灭菌后、打开使用前保持无菌状态。为确保包装质量,我院供应室在包装间内安装了动态消毒器,上下午打包前用动态式消毒器消毒30 min,包装间湿式打扫2次/d,大扫除1次/w,保证包装间的洁净度,定时进行细菌学的检查,结果存档。高压灭菌包的包布需要双层制作、清洁完整无破损,包装严密,大小适宜(敷料包不超过55 cm×33 cm×22 cm,手术器械包不超过35 cm×32 cm×22 cm)。灭菌包外标志清楚,有灭菌有效日期、灭菌标志、物品名称和打包者签名;不达标不能进行灭菌处理。所有物品包装后在2 h内及进行灭菌,保证灭菌物品质量。
4.3严格灭菌物品的装放 灭菌物品装放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灭菌物品的质量。因此,消毒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根据灭菌物品的性质,不同消毒时间的物品分类装锅,按规范放置,锅内物品不能超过锅内容量的2/3~3/4,包与包之间,包与壁之间须留一定间隙,呈"晶"字形排列。
4.4加强灭菌物品的储存管理 无菌间专人负责,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及消毒隔离制度,定时洗手、更衣、更鞋,戴好口罩、帽子方可进入无菌间。室内温度保持18℃~22℃,相对湿度保持在40%~50%;湿式清扫2次/d,空气消毒1次,大扫除1次/w,定时进行细菌学检查,结果存档。所有储存物品距地面≥25 cm,距天花板≥50 cm,距墙壁≥5cm。并分类存放于固定的位置,灭菌物品有效期为7 d,要求无菌间做到无过期物品,不发湿包、落地包、过期包。
4.5加强下收下送的质量管理 下收下送是保证无菌物品不受污染和医疗、护理质量必不可少的工作,在开展整体护理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淘汰竹篮与箩筐下送无菌物品、收污染物品的运作方法,设制封闭式的送灭菌物品、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以及半封闭式的回收污染物品车辆。下送无菌物品和回收污染物品工作人员要严格分开,做到服务热情周到,送物准时。下送无菌物品的要求:护士下送前按要求常规洗手,送物品时戴一次性手套,发放无菌物品前脱下一次性手套。下收污染物品的要求:护士收取物品时戴一次性手套,收取完毕后脱弃一次性手套。回收时认真检查清点数目,发放时做到三查四对。并保持下收下送车的清洁卫生,每日用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后再用高压水龙头冲洗,然后污物车用清洁巾擦干备用,无菌车用清洁巾擦干后敞开车门再用消毒机照射30 min备用。
5严格监测制度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5.1压力蒸汽灭菌监测 每锅次有物理监测,详细记录日期、灭菌器号、锅次、压力、温度、灭菌时间、进出锅时间、操作者;每包内外放置"3M"化学指示卡(带),灭菌后由米黄色变为黑色,预真空灭菌器每晨第一锅做B-D试验,指示图变色均匀;每月用国际通用的耐热性较强的嗜热脂肪杆菌芽胞作为指示菌做生物检测,结果阴性。
5.2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 空气细菌落总数≤200 cfu/m3;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细菌落总数≤5 cfu/cm2。
5.3使用中化学消毒液 现配先用,每日更换。每次配制后用化学试纸测试有效浓度,保证化学消毒液的剂量、浓度精确,并定期抽样做染菌量监测,细菌菌落总数≤100cfu/ml为达标,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6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
6.1医院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由设备科统一集中采购,每次购置必须进行质量验收,查验每箱(包)产品的检验合格证、生产日期、消毒或灭菌日期及产品标识和失效期等,进口的一次性导管等无菌医疗用品应具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等中文标识。
医院感染是影响医疗质量的一大障碍,是评价医护质量及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医院的飞速发展,应用介入性诊治越来越多,带着大量病菌的器械被统一回收集中到供应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又是医院供应各种无菌器材、敷料的重要科室,每一项工作都和医院感染、医疗护理质量、科研、患者的安危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为了防止医院感染,为临床科室提供合格的灭菌物品,本院从多方面入手,加强管理,采取各项措施,做好无菌物品监测,确保无菌物品的质量,加强无菌物品的储存管理,确保灭菌物品不被污染,认真做好供应室无菌间监测,以保证供应室面向全院发放无菌物品的安全及可靠性,从而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1 消毒供应中心的设置与布局 我院的消毒供应中心设在1楼,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按污到清的工作流程划分了有明确屏障的三区:污染区、清洁区与无菌区。按照行业标准,不可随意进出人员,流程有污到净,不交叉,不逆行。
2 供应室护士必须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认真执行各种操作规范
2.1 加强对供应室人员的培训,参加专业知识培训。经常性的请院感专家进行指导,实地查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凡是与供应室相关的工作人员包括清洁工都要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大家明确了工作任务、工作质量、严格按照消毒隔离技术规范操作,便于工作的质量管理。2.2 现代医院供应室趋向专业化发展,医疗设备的更新,一次性医疗物品种类繁多,需要供应室护士不断学习新知识,不但要学习护理知识还要学习相关的物理化学、机械的基础原理知识,以及院内控制感染的标准、消毒、灭菌综合知识,强化法律观念。为了保证患者的健康,严格地执行各种操作规范。坚持每周1次的业务学习,定期进行专业知识的考核,及时查找在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加强与各科室的交流与沟通,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
3 规范供应中心的清洗消毒灭菌管理
3.1 通常情况下应遵循先清洗后消毒的处理程序,被污染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
3.2 我院是手工清洗与超声清洗相结合,步骤为冲洗、含酶洗涤、漂洗、终末漂洗,然后将清洗后的器械物品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对器械进行检查与保养。3.3 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直接置于封闭的容器中,由CSSD集中回。收处理。3.4 灭菌要求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手术器械采用闭合式包装方法,有两层包装材料分两次包装,包外设有灭菌化学指示物、灭菌物品包装的标识应注明物品名称、包装者、灭菌器编号、灭菌批次、灭菌日期、失效日期。
11更新观念充分认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重要性,消毒供应中心日常工作虽然简单、繁琐,但都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医院内的消毒、灭菌是避免和降低感染率的重要手段[2]。特别是随着近几年消毒供应中心服务宗旨两大转变,即从原来的辅助科室转为功能科室,由消毒间变成用高新技术装备的无菌产品生产及发放“车间”。
12合理配备人员,并加强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加强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从控制医院感染的角度出发,应首先合理配备好消毒供应中心的人员,把好入口关。本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人员70%以上具有护理学历和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以中青年为主,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以来形成的供应室人员“学历低、素质差”的状况。同时加强了针对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学习培训,要求工作人员熟悉消毒供应中心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掌握操作规程,各种包内物品目录及质量标准,各种软件的规范记录,选派工作人员参加省级主管部门举办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学习班,已取得培训合格证,还选派了两名护士到省“三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进行了短期(半个月)学习,并从手术室选调2名青年骨干护士到消毒供应中心协助护士长管理工作。这对提高人员素质,保证工作质量、控制医院感染有着重要作用。2建立科学的质量控制体系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手段,加强质量控制是工作安全、控制院感的基本要求,现代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必须依靠和建立科学的质量体系,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医院感染相关规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职责,规范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成立医院感染质量控制小组,小组负责科室的各项制度落实情况,随时监测每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到事事有人管,层层抓落实,人人参与管理,使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3高度重视清洗、包装、灭菌质量管理本院2010年3月将各科室可复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纳入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管理流程,充分利用消毒供应中心的设备和人力资源,对各种器械、器具进行统筹管理。其操作流程如下。
31严格物品回收污染物品的回收由专人负责,专车运行,对特殊污染的器械物品,用双层医用垃圾袋严密封装,标明感染性疾病类型,所有重复使用的器械均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回收,回收工具每次使用后应清洗,消毒备用,回收人员工作时应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32重视清洗质量管理器械清洗是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重要环节,清洗不到位的物品达不到灭菌要求,故必须有严格的清洗规程。清洗前,穿戴好防护用品,做好自身职业防护。清洗中,必须根据器械污染的程度和器械的材质,选择合适的洗涤剂和清洗方式,精密和难以接触到表面的器械采用超声清洗机,污染程度重的器械先用含碱性酶清洗液浸泡5~10 min,再选择手工清洗或全自动清洗机清洗。管腔类的器械采用高压水枪,高压气枪清洗,如遇无机物污染的器械,选用酸性清洗剂或除锈剂浸泡。根据设备使用说明准确配制多酶清洗液和水溶性油的浓度,保证清洗效果。严格执行诊疗器械处理的操作流程: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洗涤质量,达到程序化、科学化[3]。
33严把包装质量管理包装是保持灭菌物品在无菌状态下进行存放的重要手段。包装前检查物品的清洗质量。核对器械的种类、规格和数量,物品包装松紧适宜、规格齐全、数量准确、尺寸规范[4],并按规范要求使用化学指示卡及指示胶带,物品包装标识内容齐全。
34灭菌的质量管理灭菌是保证无菌物品质量的关键环节,灭菌人员检查器械包装的完整性,包外灭菌标识及失效期,严格按真空灭菌器的操作规程进行工作,对灭菌物品应严格按照要求装载,不同种类的敷料包及物品包按要求分层放置,包与包之间应≥25 cm间距,以利蒸汽的穿透,保证有效灭菌。
35物品存放的质量管理灭菌物品存放区应由专人管理,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灭菌物品存放区应清洁、干燥,柜橱或存放架、传递窗口每天用500 ng/L含氯消毒液擦拭,灭菌物品的存放应分类放置,标识清楚,并按有效期顺序排列已灭菌物品不得与未灭菌物品混放。发放无菌物品时,应确认无菌物品的有效性,及时检查灭菌物品的有效期,从灭菌物品存放区发出的物品不得退回存放区,过期灭菌物品须从存放区取出,重新清洗包装和灭菌处理,以免造成交叉感染。4各项监测的质量管理
41环境监测每季对供应室无菌物品存放区和检查、包装区的空气、物表和工作人员手进行细菌学监测,要求无菌物品存放区空气细菌总数≤200 cfu/m3,检查、包装区空气细菌总数≤500 cfu/m3,物体表面细菌总数≤10 cfu/cm2,护士手的细菌总数≤10 cfu/cm2[5,6]。
42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灭菌包每月进行细菌学监测,对压力蒸汽灭菌每锅进行工艺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周用生物指示剂进行灭菌效果监测,每天早晨灭菌前空锅做一次B-D试验,对灭菌植入型器械每次进行生物监测并放置5类指示物监测。消毒供应中心只有制定完善的监测管理制度,采用正确的监测方法,对各种消毒灭菌物品及灭菌过程相关因素进行科学有效的质量监测,才能控制医院内感染,保证医疗安全。总之,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中各种病菌污染物集中场所,同时又是各种无菌物品的供应基地,是医院感染控制的核心部门。应做到从事后检查,转变为事先预防,把事后重处理转变为事前严把关,做到以防为主,防检结合。只有全面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严把消毒供应关,才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7]。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国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R].2009.
[2] 刘礼霞.医院消毒供应室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6):831.
[3] 孙雪莹,王华生,宋婉,等.消毒供应室对再生医疗器械的全程质控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6):205.
[4] 谢绪兰,姜赵花,黄志明,等.加强供应室消毒灭菌监测预防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8):1160.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R].2009.
1 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布局
本院消毒供应中心设在综合楼二层, 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采用新华医疗国际新标准个性化消毒供应中心设计, 分去污区、检查包装灭菌区和灭菌物品存放区。 做到了工作间与生活间分开。
2 落实法律, 法规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监控体制
2. 1 规范各项工作制度 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颁发的《管理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的各项要求, 制定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使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树立严格把关意识, 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1]。
2. 2 三级质量控制体系 由医院感染委员会, 医院感染管理科, 业务院长, 医务科, 护理部, 护士长, 质检员组成三级质量监控体系。对发现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整改措施, 并进行效果跟踪, 使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制度得到真正落实。
3 规范管理
3. 1 回收物品的分类规范管理 按照标准预防的要求[2], 回收车每次用后应消毒, 干燥存放。对回收物品根据器械, 物品材质, 精密程度进行严格分类。如不慎被锐器刺伤, 按职业暴露原则常规处理, 及时到医院感染管理科登记备案。
3. 2 清洗消毒质量规范管理 清洗消毒在灭菌过程中是一个特别重要环节, 高压蒸汽灭菌不能替代清洗消毒质量。应根据清洗消毒方法和程序使用不同的水。
金属器材等硬质器械采用超声清洗方法, 器械轴节必须充分打开, 器械表面和管腔内充分接触水流。超声清洗设备仓每日用后必须清洗。
精密器械采用手工清洗, 清洗器械时操作者应戴护目镜, 面罩[3]。应将器械轴节完全打开, 在清洗液面下进行刷洗, 防止产生气溶胶, 用清洁纱布进行干燥处理。
严重污染器械先清洁剂浸泡、冲洗, 再采用机械清洗方法清洗。
被朊毒体, 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用品应先浸泡于1 mol/L氢氧化钠溶液60 min, 再按照常规标准进行处理。
3. 3 包装质量规范管理 包装前后操作台面用含氯消毒溶液擦拭。操作前后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各类物品必须有两名工作人员检查符合清洗消毒质量标准, 核对无误后方可包装。盆、盘、碗的器皿类物品, 应单个包装, 包装时应打开盖子, 管腔类物品盘绕放置, 不可打折。灭菌物品包必须包装严密, 松紧适度, 包内有化学指示卡。体积不得超过30 cm×30 cm×50 cm, 敷料包重量不超过5 kg, 器械包重量不超过7 kg。灭菌包外使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 应注明物品名称、物品数量、灭菌日期、失效期、操作人员代号、灭菌器锅号、锅次, 确保无菌物品的规范管理与追踪。
3. 4 外来手术器械质量规范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相关规定, 制定了符合本院院情的《外来手术器械管理规范》。对外来器械集中处理规范化管理, 严格按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工作流程进行, 每一环节均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4]。
3. 5 装载质量规范管理 本院采用山东新华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装载时尽量将同类物品同锅灭菌。不同类物品同锅灭菌时, 纺织类物品应放置在上层, 金属器械类物品放置在下层。器械类包应平放, 盆、盘、碗类物品应当斜放或倒立, 纺织类物品应竖放, 自动启闭式筛孔容器应平放。玻璃瓶等底部无孔的器皿应倒立, 纸袋、纸塑包装侧放, 以利于蒸汽进入和空气排出。物品不能接触灭菌器的内壁及门, 防止吸入冷凝水。装载量不得超过柜室容积90%, 同时应不小于柜室容积的10%, 以防止“小装量效应”。
3. 6 灭菌质量规范管理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进行B-D测试, B-D测试合格后, 灭菌器方可使用。每锅要记录压力、温度、时间、灭菌效果和操作者[5]。 每周生物学监测。灭菌植入型器械, 外来手术器械每批次进行生物学监测, 生物监测合格后, 灭菌物品方可发放。灭菌质量记录保留3年, 易于无菌物品的完整记录与追踪。
3. 7 灭菌物品规范管理 所有灭菌物品均应经过仔细检查, 符合要求后方可进入无菌室。无菌室应干燥通风, 并有清洁与消毒措施, 专人负责, 进入无菌室要洗手, 戴口罩, 更衣换鞋。 灭菌物品应分类放置、位置固定、标识清楚, 并按有效期顺序排列, 严禁过期。
参考文献
[1] 李素萍.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的体会.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19(3):324.
[2] 李箭,姜青峰,白建萍.医护人员血源性传播疾病职业暴露调查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18(2):289.
重视在职教育,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理论学习,定期组织理论与技术操作考核等,来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技巧,积极培养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团队精神,满足临床医疗护理的需求。
二、加强再生物品环节的质量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
再生物品由回收到发放形成一条链索式循环,每一环节紧紧相扣,相互把关,所以供应室人员必须树立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认真执行工作流程中的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做到供应的物品能满足临床需要和绝对无菌,确保医疗安全。
1.严格物品回收 回收的医院器械其性能是否达标,是保证医疗器械质量的关键。因此,回收时必须当面查对物品器械的名称、数量、规格、初步清洗处理情况及器械有无破损。
2.重视清洗质量关 器械清洗是供应室工作的重要环节,国外供应室有一至理名言:清洁可以不灭菌,但是灭菌绝对不能不清洁,充分体现洗涤彻底的重要性。首先根据回收器械污染程度、器械的类别、有无管腔、轴节等进行分类,严格执行消毒冲洗含酶洗涤剂浸泡常水冲洗纯化水精洗烘干上油保养检查洗涤质量,达到程序化、科学化。
3.严把包装质量关 包装是保持灭菌物品在无菌状态下进行存放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确保包装的物品经灭菌后、打开使用前保持无菌状态。为确保包装质量,各类物品在包装前认真检查,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外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并注明品名、灭菌日期、灭菌有效期、责任人、质检者等,使包装包松紧适度,规格齐全,数量准确,尺寸规范(灭菌包用于脉动真空蒸汽灭菌器体积30 cm30 cm50 cm,金属包重量7 kg,敷料包5 kg)。
4.正确的灭菌方法 灭菌是供应室工作的重点,灭菌物品的质量与医疗护理质量息息相关。因此,灭菌器应按《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灭菌过程中坚守工作岗位,正确掌握灭菌器操作规程及检测手段,注重灭菌的三大要素:灭菌温度、时间、饱和蒸汽。每日灭菌前对灭菌器进行常规检查和卫生清洁,管道内的冷凝水排完(10 min)后方可进行灭菌处理。灭菌后物品手感干燥,水分3%,灭菌合格率应达到100%。
5.加强灭菌后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 合格的灭菌物品,应标明灭菌日期、有效期、合格标志,每批灭菌处理完成后,应按流水号登记在册,记录灭菌物品的种类、数量、灭菌温度、作用时间、灭菌日期与操作者等,并归档备查。灭菌后物品应放入无菌间的柜内,并按有效日期的先后顺序分类固定放置。对发出去的物品,不论是否使用,均视为污染物品,应重新灭菌,不应再进入无菌间存放。
三、加强供应室消毒灭菌的质量监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正式颁布《消毒技术规范(试行)》以来,消毒灭菌被纳入国家正式法规,为避免医疗纠纷及医院感染发生,消毒灭菌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证消毒灭菌的质量控制,对消毒灭菌物品处理过程中的环境、灭菌设备、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等进行监测。
1.对压力蒸汽灭菌监测 每锅次进行工艺监测,并详细纪录;化学监测每包进行,脉动真空灭菌器每晨第一锅进行BD试验;生物监测每月进行一次。
2.空气、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细菌培养 每月常规进行1次,要求做到空气培养细菌菌落总数200 cfu/m3;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5 cfu/cm2。
3.使用中的化学消毒液 现配现用每日更换,每次配制后用化学试纸测试有效浓度,保证化学消毒液的剂量、浓度精确,并每月抽样1次,做染菌量监测,细菌菌落总数100 cfu/ml为达标。
消毒供应中心负责全院各科室可重复使用的各种诊疗器械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发放和一次性无菌物品的供应工作,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医疗护理质量、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科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医院的医疗安全和质量,因此,为杜绝医院感染,我们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加管理,现将工作中的几点经验总结如下。
1科学合理的布局
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具有足够的面积及良好的通风、采光。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严格按照行业标准,划分为辅助区域、工作区域,工作区域划分为去污区、检查包装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各区标示明显,各区之间有实际屏障。设有洁--污物品传递通道、人员出入通道、无菌物品通道,采取制通过,工作流程从污到洁不得交叉、不得逆行,消毒物品与无菌物品分开放置,污染物品与清洁物品分开放置,防止交叉感染。
2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全面系统的组织全科人员反复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如《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法律法规》、《消毒隔离技术》等,加新技术、新业务,新技能训练。掌握各项工作流程、质量标准,各种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程序、压力容器的工作原理操作流程,熟练掌握低温灭菌器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流程,积极参加院外继续教育,对新进人员要进行专业岗位培训,以提高科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定期培训,加强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树立认真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慎独精神。加强思想教育,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体力劳动强度大,所以要求工作人员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3加强各流程的质量管理
3.1先进的装备 为确保灭菌质量,医院配备了先进的快速全自动清洗机4台、脉动真空灭菌器、环氧乙烷低温灭菌器、超声波清洗机、酸性氧化电位水生成器。
3.2彻底的清洗 清洗是消毒供应中心最基本的工作,它是消毒灭菌的前提,因为医疗器械使用后,只有彻底清除附着在器械表面的血液、体液等有机物,才能确保灭菌成功[1]。因此,灭菌前的彻底清洗至关重要,清洗的质量监测采用目测或借助光源放大镜检查和定期抽查。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应光洁如新,无血渍、污渍、锈迹、水垢等,否则,应按规范重新清洗
3.3严格的包装 根据待消毒物品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棉织材料应清洁无破损一用一清洗、大小合适,用双层棉布包两层。新包装材料使用前应先用生物实验验证灭菌效果。纸塑、纸袋等包装时封装宽度≥0.6 cm,器械距封口处≥2.5 cm,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物品包装体积不得超过30 cm×30 cm×50 cm,金属包重量不超过7 Kg,敷料包重量不超过5 Kg。包装必须牢固、美观,包装松紧适度,规格齐全,数量准确,尺寸规范[2]。包外贴3M化学指示胶带,并注明包名、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灭菌器编号、批次操作者签名,包装好后应在2 h内灭菌,防止影响灭菌效果。
3.4严把灭菌质量关 根据灭菌物品的材质选择灭菌方法,灭菌方法有高压蒸汽灭菌和环氧乙烷低温灭菌。灭菌器的操作应严格遵守《消毒技术规范》,消毒员持双证上岗,并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熟练的专业知识,灭菌过程中应坚守岗位,严密观察各种参数,特别注意三大要素:无菌温度、时间、压力,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异常问题,按标准装载物品,尽量将同类物品一起消毒,若必须一起消毒时,敷料包应垂直放置于上层,器械包平放于下层,包与包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以利于蒸汽穿透。装载量不得超过容积的90%,也不得
3.5储存发放灭菌后的物品,应放入无菌间保存,无菌间应专人负责,室内温度在18℃~22℃、湿度在35%~60%,室内保持阴凉干燥,并保持清洁,10万级空气层流消毒,并定期对层流装置进行检查与维护,确保新风输入,避免缺氧和空气污染。无菌物品离地面应>20 cm、离墙应>5 cm离天花板应>50 cm,按有效期的先后顺序分类固定放置,无菌物品一经发出,无论是否使用,都不得再回无菌间。
3.6加强一次性用品的管理 对一次性医疗用品进库使用前,要求厂家提供《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和《工业生产许可证》等,应记录入库日期、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等,去除外包装后,进入无菌区,并与其它灭菌物品分架摆放,并严格按照一次医疗用品管理办法实施管理。发放时,注意有无破损、过期等现象。
3.7加强下收下送的管理 建立完善的下收下送制度,严格按规程操作,配有专人分别负责无菌物品的发送、污染物品的接收,下送下收车采取密闭式车辆,有明显"洁""污"标志,专车专用,一车发放无菌物品,一车回收污染物品。下送物品时应检查物品的有效期,包装完整性,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回收物品时,应核对所收物品的名称及数量是否正确无误。每次收发回来应用消毒液擦拭下送车,每周用消毒液彻底擦拭。
4加消毒灭菌质量监控
为避免医疗纠纷及医院感染发生,消毒灭菌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3]。科室成立质控小组,由护士长、主管护师、高年资护师组成,对日常各环节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保证消毒灭菌质量。
4.1每月常规对各区域空气、操作台面、工作人员的手进行监测,符合规范要求,每周按标准进行质量检查,对存在的问题每月召开会议一次,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及时解决,以保证每个环节产出的产品合格。
4.2灭菌质量监测是确保灭菌效果的重要手段,压力蒸汽灭菌器的监测方法有物理监测、化学监测、生物监测,每锅进行工艺监测并记录,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第一锅进行B-D试验,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周进行生物监测,植入物则每锅监测,且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放行,生物监测是最重要的监测手段,如果灭菌器出现故障修理后立即监测,新的灭菌器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灭菌后的物品每月细菌培养一次,无菌物品不得带有任何微生物。
4.3化学消毒液应现配现用,每日更换,配制后用试纸测有效浓度,保证消毒液的浓度准确。
4.4每日监测酸性氧化电位水的ORP、PH值、次氯酸浓度,制水过程中不超过额定出水量,保证质量合格。
总之,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必须树立认真的工作态度、慎独的工作精神、严格的无菌观念,并通过科学的管理,认真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才能有效的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医院感染是影响医疗质量的一大障碍,是评价医护质量及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医院的飞速发展,应用介入性诊治越来越多,带着大量病菌的器械被统一收回集中到供应室,供应室又是医院供应各种无菌器材、敷料的重要科室,每一项工作都和医院感染、医疗护理质量、科研、患者的安危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为了防止医院感染,为临床科室提供合格的灭菌物品,从多方面入手,加强管理,采取各项措施,现总结如下。
一、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是供应室工作的根本保证
重视在职教育,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理论学习,定期组织理论与技术操作考核等,来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技巧,积极培养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团队精神,满足临床医疗护理的需求。
二、加强再生物品环节的质量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
再生物品由回收到发放形成一条链索式循环,每一环节紧紧相扣,相互把关,所以供应室人员必须树立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认真执行工作流程中的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做到供应的物品能满足临床需要和绝对无菌,确保医疗安全。
1.严格物品回收 回收的医院器械其性能是否达标,是保证医疗器械质量的关键。因此,回收时必须当面查对物品器械的名称、数量、规格、初步清洗处理情况及器械有无破损。
2.重视清洗质量关 器械清洗是供应室工作的重要环节,国外供应室有一至理名言:“清洁可以不灭菌,但是灭菌绝对不能不清洁”,充分体现洗涤彻底的重要性。首先根据回收器械污染程度、器械的类别、有无管腔、轴节等进行分类,严格执行消毒冲洗含酶洗涤剂浸泡常水冲洗纯化水精洗烘干上油保养检查洗涤质量,达到程序化、科学化。
3.严把包装质量关 包装是保持灭菌物品在无菌状态下进行存放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确保包装的物品经灭菌后、打开使用前保持无菌状态。为确保包装质量,各类物品在包装前认真检查,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外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并注明品名、灭菌日期、灭菌有效期、责任人、质检者等,使包装包松紧适度,规格齐全,数量准确,尺寸规范(灭菌包用于脉动真空蒸汽灭菌器体积≤30 cm×30 cm×50 cm,金属包重量≤7 kg,敷料包≤5 kg)。
4.正确的灭菌方法 灭菌是供应室工作的重点,灭菌物品的质量与医疗护理质量息息相关。因此,灭菌器应按《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灭菌过程中坚守工作岗位,正确掌握灭菌器操作规程及检测手段,注重灭菌的三大要素:灭菌温度、时间、饱和蒸汽。每日灭菌前对灭菌器进行常规检查和卫生清洁,管道内的冷凝水排完(≥10 min)后方可进行灭菌处理。灭菌后物品手感干燥,水分≤3%,灭菌合格率应达到100%。
5.加强灭菌后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 合格的灭菌物品,应标明灭菌日期、有效期、合格标志,每批灭菌处理完成后,应按流水号登记在册,记录灭菌物品的种类、数量、灭菌温度、作用时间、灭菌日期与操作者等,并归档备查。灭菌后物品应放入无菌间的柜内,并按有效日期的先后顺序分类固定放置。对发出去的物品,不论是否使用,均视为污染物品,应重新灭菌,不应再进入无菌间存放。
三、加强供应室消毒灭菌的质量监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正式颁布《消毒技术规范(试行)》以来,消毒灭菌被纳入国家正式法规,为避免医疗纠纷及医院感染发生,消毒灭菌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证消毒灭菌的质量控制,对消毒灭菌物品处理过程中的环境、灭菌设备、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等进行监测。
1.对压力蒸汽灭菌监测 每锅次进行工艺监测,并详细纪录;化学监测每包进行,脉动真空灭菌器每晨第一锅进行B D试验;生物监测每月进行一次。
2.空气、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细菌培养 每月常规进行1次,要求做到空气培养细菌菌落总数≤200 cfu/m3;操作台、工作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5 cfu/cm2。
3.使用中的化学消毒液 现配现用每日更换,每次配制后用化学试纸测试有效浓度,保证化学消毒液的剂量、浓度精确,并每月抽样1次,做染菌量监测,细菌菌落总数≤100 cfu/ml为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