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5:04:2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校个人师德表现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观念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这是我院制定活动方案时,领导班子思考的问题。我们主要抓好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确保师德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1、领导带头,党员带头。师德教育不仅仅是一线教师的事,而是全院教职工的事。所以,我院的师德教育工作首先从领导班子自身和党员干部开始。成立了我院师德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由学院院长兼党总支书记孙智同志担任组长。活动过程中,全体院领导和党员都认真写出了个人师德学习体会和整改方案。孙智院长和邵小慧副院长还共同带头撰写了高质量的师德建设论文。
2、根除教职工“打工者”心态。针对民办高校不少教职工把自己当成“打工者”来看待的情况,在活动开展之初,我院就加强了这方面的教育,在师德教育动员会上,院领导强调:全体教职工应当以教学和培养人才为中心做好本职工作,担负起育人的职责,要有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把本职工作、个人理想与祖国繁荣紧密联系在一起,把教师职业当成事业来做,根除“打工者”心态。在教职工上交的体会中,纷纷表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是人民的教育,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关爱学生;只有干一行、受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才能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二、抓学习,强意识
学习是保持进步的法宝。活动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四项学习活动,强化全体教职工师德意识。
1、切实开好师德集中教育动员会。10月13日,我院召开了师德教育动员大会。会上,孙院长对我院的师德教育活动作了动员讲话,他肯定了我院所取得的成绩,同时强调在教职工中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意义,提出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四个不足,九条表现,两大任务和三点希望。邵小慧副院长就我院的师德教育工作进行了详细布置。大会由罗永全副书记主持。
2、搞好集中学习活动。组织全院教职工参加了学校的两次师德教育辅导报告。以学校编写的师德教育读本——《师德如光》为主要学习内容,以科、室为单位,组织全体教职工进行了系统学习。在全院营造了浓厚的师德教育学习活动氛围。学院还要求做到两结合,即一是与落实本学期学校整体工作相结合;二是与办好应用型本科,建立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相结合。
3、抓好自学的检查落实。我们要求教职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自我学习。明确学习要求:在学习期间,每位教师撰写学习记录和心得体会,院领导分到各科室,参与和指导学习活动。每位教职工都已经上交了个人XX字以上的学习心得,周义龙、李丽、孙玲玲、郑坤丹四位老师还撰写了高质量的师德论文,辅导员刘骞老师在全校师德讨论大会上作典型发言。
4、向先进典型学习。我们组织教师对《师德如光》读本上当代名师的师德故事进行了重点学习。并以学校“最受学生欢迎教师”评选活动为契机,对我院周义龙、雷石标、许鸿等12位老师的典型事迹在师生中进行了广泛宣传,身边的这些“典型”述说平凡的故事,全院师生获得了心灵的感动,反响强烈。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而师德建设则是一所学校的软实力,同时也是教书育人的基石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集中体现。
党的十报告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师德建设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的关键所在,特别是高校青年教师群体。青年教师与大学生年龄相仿,他们的言行举止都可能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且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青年教师应当具有高尚的情操,深厚的学术功底,并不断加强师德修养。
二、“新常态”下师德建设问题厘清
1.国家制度层面
我国在师德建设的制度层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第一,现阶段,高校在师德建设中缺乏适合教师且可操作性强的制度出台,对此的理论研究成果颇多,实践性成果则较为缺乏。高校教师的职称评聘、绩效考核等制度无法与师德建设措施相结合。
第二,教师师德规范模糊,缺乏制度层面的制约和奖惩机制。高校的师德建设导向存在问题,教师往往重视科学研究、实验室建设以及校园环境建设等“硬指标”,而忽视了学生感知、师德建设等一系列“软任务”。
第三,学校有关师德建设的培训、考核、评价、总结等制度还不够完善,且缺乏持续性。师德培训形式化、师德考核无法量化,最终导致师德评价的失真以及师德总结缺乏信度。归根结底,由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织,师德评价标准的确定与现实情况产生了一定的冲突,评价标准迟迟难以确定和量化。除此之外,评价主体不够全面,一般来说,高校师德评价的主体包括上级主管部门和同事,通过平时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这不免带有相当程度上的主观性,造成评价的不公正。
2.个人意识层面
其一,缺乏政治理论修养。部分高校教师不注重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对我国历史也不甚了解,因此导致这一部分教师缺乏历史使命感,对基本的政治问题认识不清,对我国的基本国策、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把握不到位,甚至对一些社会问题进行功利性解读。同时,专业教师不愿主动了解国际国内时势,片面地重专业知识、轻政治理论知识,认为只需要精通本专业内容就是完成了教师的本职工作,缺乏基本的政治意识和观念。长此以往,教师将无法对学生及时进行思想引导,甚至在分析社会问题上,思想激进、偏颇,观点有悖于国家的政策精神,这种现象在某些高校已开始出现。
其二,价值观趋于功利化。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在各国创办孔子学院,等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经济迎来腾飞期,在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同时,中国也受到来自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价值观输出的影响,以致公众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比如,许多来自欧美的电视剧和电影传递着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与拜金主义等不良价值观,对我国民众的思想意识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影响。由于青年教师才踏入社会,在进入工作岗位初期面临着如买房买车等现实压力,把教师职业仅看作谋生工具,忽视其教书育人和传道、授业、解惑之社会使命,甚至把在校外创收作为第一要务,社会责任感严重缺失。在面临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冲突时,他们往往会优先选择满足个人利益,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大步向“钱”走,追名逐利之风盛行,缺乏对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这部分教师敬业意识淡薄,缺乏职业道德品质修养,没有把重心放在学生上,自我要求也不严,最终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也只是浮于表面。
3.个人行为层面
第一,忽视育人职能。现在,有的高校教师只注重容易进行量化考核的科学研究成果与教学工作,而忽视不易量化考评的德育工作与师德塑造。部分青年教师不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忽视对学生理想信念的塑造以及价值观的引导,认为教师的本职工作只是停留在通过讲授教会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层面。
第二,交流意识淡薄。青年教师对学生缺乏关心,平时很少与学生交流,对迟到、早退、旷课、作弊的情况也视而不见。目前,国内高校对教师与学生交流方面少有成文规范。客观上,教师只有上课时间在教室,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与中小学相比,大学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时间、机会大幅减少。主观上,部分青年教师不愿与学生交流,不主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认为这是高校辅导员的任务,而来自各方的压力也迫使其往往把工作重心放在科学研究、职称评聘等方面。这种冷漠的师生关系最终将影响学风甚至校风。
第三,学术趋利化。当前,我国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主要把科学研究量化成果作为衡量教师的标杆,这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学术水准,但不能作为考核的唯一手段。高校教师的科研成果与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职称评聘直接挂钩,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术利化的现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态度不严谨,在撰写论文与专著的过程中,随意拼凑,伪造数据,不做调查,只是简单调整段落结构与粉饰修改文字;更甚者,剽窃、抄袭他人成果,以违法方式买卖或占据他人的学术成果。学术趋利化现象不仅会造成学术资源的浪费,在高校形成不良学术风气,还会严重影响国家的学术进步。
第四,师表作用欠佳。近年来,个别教师行为严重失范,具体表现为:不注意仪容仪表,言谈粗俗,精神萎靡;上课自由散漫,随意接打电话,甚至把个人不良情绪带到课堂;下课后生活作风不检点。这些行为都不同程度上动摇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地位,损害了教师形象,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总之,在“新常态”下高校专任教师师德建设措施应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高校应增强制度保障,净化学术氛围。青年教师应不断提升政治理论修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重视育人职责与交流意识,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端正师德。同时,应注意到,师德建设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需要一代代人去努力维护现有的师德建设成果,祛除不利于师德发展的因素。
一、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含义及其必要性
(1)何谓师德师风?《礼记》云:“师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师德师风,是指教师个体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由个体职业道德素质所形成的职业氛围和风气。高校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道德建设的重要实践者,更是全面推进教育的重要主力军。其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及校园风气和社会声誉好坏。由此可见,师德师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对学生和学校整体的发展以及社会风气的引领具有重要作用。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教育被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高等教育在科教兴国战略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此,教育部在2014年8月出台针对高校教师师德的“红七条”,这意味着,遵守师德,对教师而言,不仅是应尽的义务,更是必须履行的法律责任。
二、我校师德师风现状及问题分析
(1)趋功利,淡敬业。部分教师急功近利,在岗不爱岗,从业不敬业,“无心教学,一心向钱”,把追求个人价值最大化作为最高理想,过于强调个人利益的实现,过于讲求实惠,信奉“生存主义”,缺乏应有的敬业精神,工作敷衍了事,忽略教学水平及人才培养质量,教育信念正在缺失。(2)只教书,不育人。个别教师把自己定位为业务教师,抱着“打工者”的态度给学生讲课,只履行了“授业”之职,却淡漠“传道、解惑”之责,忽略工作对象是有思想、有自尊、有情感的人,只注重给学生传授具体的专业技能,忽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育,人为地割裂了教师“教书育人”的整体功能。 (3)重学历职称,轻道德修养。个别教师只注重学历职称的提升,忽略了个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不及时更新教育教学方法,不与时俱进,课堂枯燥单调,理论知识“满堂灌”,出现“五年一教案”、“东拼西凑”等 “混日子”现象,为人不师表,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缺乏深度和宽度。 (4)缺乏责任感,畏难情绪浓。个别教师不能正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对待暂时遇到的困难,在行为的选择上,有时会缺乏必要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底线。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初探
观念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这是我院制定活动方案时,领导班子思考的问题。我们主要抓好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确保师德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1、领导带头,党员带头。师德教育不仅仅是一线教师的事,而是全院教职工的事。所以,我院的师德教育工作首先从领导班子自身和党员干部开始。成立了我院师德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由学院院长兼党总支书记孙智同志担任组长。活动过程中,全体院领导和党员都认真写出了个人师德学习体会和整改方案。孙智院长和邵小慧副院长还共同带头撰写了高质量的师德建设论文。
2、根除教职工“打工者”心态。针对民办高校不少教职工把自己当成“打工者”来看待的情况,在活动开展之初,我院就加强了这方面的教育,在师德教育动员会上,院领导强调:全体教职工应当以教学和培养人才为中心做好本职工作,担负起育人的职责,要有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把本职工作、个人理想与祖国繁荣紧密联系在一起,把教师职业当成事业来做,根除“打工者”心态。在教职工上交的体会中,纷纷表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是人民的教育,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关爱学生;只有干一行、受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才能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二、抓学习,强意识
学习是保持进步的法宝。活动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四项学习活动,强化全体教职工师德意识。
1、切实开好师德集中教育动员会。10月13日,我院召开了师德教育动员大会。会上,孙院长对我院的师德教育活动作了动员讲话,他肯定了我院所取得的成绩,同时强调在教职工中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意义,提出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四个不足,九条表现,两大任务和三点希望。邵小慧副院长就我院的师德教育工作进行了详细布置。大会由罗永全副书记主持。
2、搞好集中学习活动。组织全院教职工参加了学校的两次师德教育辅导报告。以学校编写的师德教育读本——《师德如光》为主要学习内容,以科、室为单位,组织全体教职工进行了系统学习。在全院营造了浓厚的师德教育学习活动氛围。学院还要求做到两结合,即一是与落实本学期学校整体工作相结合;二是与办好应用型本科,建立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相结合。
3、抓好自学的检查落实。我们要求教职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自我学习。明确学习要求:在学习期间,每位教师撰写学习记录和心得体会,院领导分到各科室,参与和指导学习活动。每位教职工都已经上交了个人xx字以上的学习心得,周义龙、李丽、孙玲玲、郑坤丹四位老师还撰写了高质量的师德论文,辅导员刘骞老师在全校师德讨论大会上作典型发言。
4、向先进典型学习。我们组织教师对《师德如光》读本上当代名师的师德故事进行了重点学习。并以学校“最受学生欢迎教师”评选活动为契机,对我院周义龙、雷石标、许鸿等12位老师的典型事迹在师生中进行了广泛宣传,身边的这些“典型”述说平凡的故事,全院师生获得了心灵的感动,反响强烈。
三、抓活动,强氛围
我们从抓好五项活动入手,充实和强化师德教育活动的载体,营造浓厚的氛围,让全体师生从活动中掌握师德内容,明确师德目标。
1、开展师德大讨论活动。10月20日,我院组织召开了全体教职工师德讨论会。大会由孙院长主持,会上,陈爱梅、王雪峰、周艳华等8名教师作了典型发言。他们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深入分析了师德问题,有的说师德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为人师表、与时俱进,有的谈了教风引领学风问题,有的分析了教师的情感育人问题,有的阐述了民办高校应该转变观念,更加高度重视师德教育问题,等等,会议热烈,成效显着。学校党委书记张文瑞、教务处副处长陈红、督学洪长德和人事处处长助理杨艳红受邀参加了会议,张文瑞同志对我院的大讨论活动作了高度评价。此我,我院还组织了青年教师如何提高师德修养,中年教师在职业行为方面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老年教师如何继续发挥潜能、再创佳绩等三场讨论会。
2、开展“五查五改”活动。一查思想认识,二查爱岗敬业,三查教研业务,四查教研业务,五查为人师表。全院教职工查得认真,改得及时,在他们个人学习体会和整改方案中都有具体体现。
3、开展“最受学生欢迎教师”评选活动。“最受学生欢迎教师”评选活动是学校校庆的重要活动之一,我院以此为契机,把它当成师德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号召全体教师“深入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争最受学生欢迎的人民教育”。此次评选活动,我们组织全院学生进行了两轮投票,第一轮投票由各班级进行民主推荐,产生了孙苏苏、雷石标等12名候选人。第二轮由辅导员在各班级对12名候选人的情况和事迹进行广泛深入宣传,并组织学生对他们进行投票。最后,根据得票情况,推荐了周义龙、雷石标和许鸿三位同志参加全校的“最受学生欢迎教师”评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院还组织了已经离校实习的大三学生进行了两轮网上投票,有80%以上的大三学生积极响应,热情参与,反响强烈。通过本次活动,不仅让教师受到了教育,同时也唤起了我院全体学生的尊师重教意识。
4、在任课教师中开展关爱学生活动。针对当前学校开展的“迎校庆,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和学生中存在的文明守纪和做人问题,我院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关爱学生活动。要求教师要恪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操,把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应该像爱护自己的的孩子一样关爱学生,努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真正的师爱与和谐。具体要求全体教师做到三点:构建和谐的教学关系,尤其要加强后进生的教育引导;要善于理解、原谅学生;及时纠正学生不文明和违纪行为。全体教师以身作则,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10余学生违纪和不文明行为进行了及时引导和教育,比如教师遇到最多的学生下课抽烟问题、上课玩手机和吃零食问题等都得到了及时引正,效果十分明显。此外,我们还组织了李华丽教学示范课,用以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5、在学生中开展尊师重教活动。我院注重把师德教育与学生尊师重教教育相结合,使两项活动相辅相成,特别是针对学生中存在的辱骂教师等不尊重教师行为,我们要求辅导员老师组织了尊师重教主题班会,提出学校出现的有违尊师的现象,大力表扬学生中尊师的行为,颂扬教师工作的崇高与伟大,让他们明确怎样做才是尊师,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是每一位学生应尽的义务,从而激发了广大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之情,有效地促进了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和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现在,我院学生上课守纪和见到老师问好等情况得到根本好转,学生的尊师重教意识得到明显提高。此外,我们还组织了师德专题学生座谈会及教学信息反馈员座谈会,并对学生反映的问题进行了整理分析,拟定了整改措施,逐条整改,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抓整改,强实效
抓好整改,提高我院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充满微型机活动力,与时俱进的优秀教师队伍,建立我院师德教育长效机制,是我院本次师德教育活动的目的。
1、完成了个人整改。通过学习活动的开展,全体教职工都写出了《个人师德整改方案》。他们的整改方案认识深刻,切合实际,操作性强,为有针对性地长期做好自身师德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完成了集体整改。结合师德教育活动开展情况,经讨论,我们拟定了《旅游学院师德整改方案》。明确了思想和业务两个整改内容,七个整改措施。主要内容是:思想整改和业务整改。主要措施是: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健全相应机制,要求教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充分发挥榜样的激励效能,充分发挥学生和社会的监督作用,形成良好的系部氛围,要求教师认真将师德内化。这是我院持之以恒抓好师德教育的指导性材料。
2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分析
虽然国家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有了明确的规定,并且对辅导员的数量配比也做出了相应的约束,但是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
2.1缺乏责任心,不安心工作我国高校的辅导员一般来源于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他们缺乏必要的工作经验以及不满于现状的工作,导致他们在具体的工作中不认真负责,其主要表现在:一是辅导员对本职工作不满意。很多辅导员将辅导员工作看做是自己职业生源中的一个过渡,而没有把辅导员工作看做是自己毕生的事业来看待,从而辅导员在工作时不会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学生管理中,而是将精力放在如何转换到别的岗位或部门中;二是辅导员在工作中缺乏责任心。由于辅导员工作的内容比较繁琐,而且没有所谓的“大事”,因此辅导员对其工作的重视程度也不够,这样他们在工作时不认真负责。例如辅导员在处理一些问题时处于情面因素,采取得过且过的方式,甚至一些辅导员在处理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时,他们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不及时开导学生,结果造成学生的成长出现问题。
2.2奉献意识不高我们不可否认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任务非常大,而且从事的工作内容比较繁琐,但是辅导员的薪酬福利待遇却不高的现实,但是其决不能成为辅导员消极工作的理由。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会以薪酬福利等作为自己工作业绩差的借口,其实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是辅导员的奉献意识不高。他们过分强调自己的个人利益,而忽视了辅导员工作的社会公共价值,以至一些辅导员为了实现自己的个人利益,他们利用高校的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商业活动,影响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
2.3创新意识不浓由于辅导员工作具有平凡与繁琐的特点,导致辅导员缺乏主动创新的意识:首先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影响着辅导员的创新意识。辅导员工作的繁琐影响着辅导员的创新激情,辅导员每天的工作量非常大,甚至常常需要加班加点才能完成,因此他们几乎没有时间去思考辅导工作的创新问题;其次辅导员的业务理论功底比较差。通过对高校辅导员的文化层次结构分析,发现很大一部分辅导员的学科专业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这样导致他们的理论基础功底不强,进而会影响到辅导员对具体工作的创新。
3加强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的措施
3.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辅导员工作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高校要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首先高校要重视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并且将其纳入到高校重要议事日程中,组建以高校党委领导负责的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领导机构,强化高校各个部门的职责,落实师德师风的建设责任;其次高校要积极建立健全辅导员师德师风规章制度。高校要从本校的实际工作需求出发,制定符合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规则制度,为辅导员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同时也约束辅导员不规范的行为。
3.2加强对辅导员个人素质的培养首先要培养辅导员的奉献精神。辅导员是为学生提供服务的,针对高校辅导员所存在的重视个人利益忽视集体利益的问题,我们要培养辅导员的奉献精神,只有培养辅导员的奉献精神,才能保证他们在具体的工作中不会因为自己的个人得失而影响到工作,也不会将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等传递给学生;其次培养辅导员的团结协作精神。高校属于一个大家庭,其成员结构比较复杂,不仅包括教师、学生还要包括后勤管理人员以及高校与社会的关系等等,因此学生的健康发展要求辅导员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能够很好地处理与学生、教师以及社会的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发扬团队精神,处处以学校的大局为重,以培养高素质的学生为主。
3.3完善辅导员的个人魅力辅导员的个人魅力是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吸引与感染学生的重要因素。完善的个人魅力有助于提升辅导员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素质,因此高校要注重培养与完善辅导员的个人魅力:首先辅导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通过自我努力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提高应对各种事务的处理能力;其次辅导员要认真分析与总结自己的缺点,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正。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缺陷,但是关键就是要认清自己的缺点,并且能够及时改正。最后辅导员要注意为人师表,诚心实意关心学生成长,满腔热情地帮助学生进步;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人生的导师;随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生活状况、觉悟程度、个性心理特征及倾向性,找到学生进步和提高的起点,帮助学生进步与发展。
所谓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教师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所谓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是教师这一行业的风气和风尚。师德师风,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形成并通过其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而对学生及周围的人们产生特殊影响的行为准则和道德风范。
西汉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还通过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何做人、做事。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具有人格力量。而这种人格力量以人格美学角度,在中国常常是"人品"的代名词,其核心内容就是要提倡"一种牺牲和奉献精神"以高尚的思想品德、健康的行为准则积极影响学生。高校师德师风的基本要求可诠释为遵纪守法,品德高尚,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为人师表,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就要真正从思想行动上做到"学为人师"。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其知识、智慧、情感、人格影响学生的心灵,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甚至可以通过塑造学生的品德、个性、人格影响其一生。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师的急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每个教师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以正确的思想,高尚的道德,良好的品行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影响学生。通过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队伍,可以使师生人际关系得到和谐,同时以教师自身的理想信念、思想品德、敬业精神和工作作风,直接感染和熏陶着学生,使学生成为具备诚实守信、公平公正、崇尚奉献等良好品德的人。在和谐校园里,教师高雅的气质和风范往往都是学子们争相效仿的楷模,以至于他们"为人师表"的精神风貌影响大学生的一生。教师不仅担负着"传道授业"的重任,而且肩负着"育人"的崇高职责。只有让教师队伍拥有高尚的师德师风,全体教师做到相互配合,和谐互补,才有和谐的高校,才有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和谐社会。
虽然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的主流是好的,但在市场经济等的种种消极因素下,一部分教师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乃至心理状态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师德师风方面存在一些滑坡迹象,具体表现为:
1、爱岗敬业精神弱化:在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影响下,部分教师过分看重个人利益,把教师工作仅仅当作一种获取利益的手段和工具;无心研究本专业理论,视教育为副业,严重影响了教学和教育效果;有些教师备课不认真,知识陈旧,教学方法单一,上课当是完成任务,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有些教师除上课之外,很少与学生接触,很少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
2、价值取向功利化、世俗化: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教师的价值取向受到影响。在工作条件、生活待遇等方面还不尽如人意情况下,有些教师往往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缺少把高等教育作为事业的责任心;有些教师热衷于第二职业,不安心本职工作;有的还出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错误人生观倾向,只盯着名利地位、个人得失。
3、行为规范不严,师表形象模糊化: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是学生的榜样。然而有些教师师表意识淡薄,行为规范不严,缺乏自尊自爱精神;有的教师举止不雅,言语不文明,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印象;还有个别教师上课观点偏激,以自己的片面认识对学生进行误导,不注意自己言论的导向性。
4、师生关系庸俗化,功利化:尊师爱生是和谐师生关系的良好体现,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这是一名教师的职责所在。但是作为好老师应该恰当地把握好亲疏度,平等的关爱每一位学生,不要把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在功利化的基础上。
高校强化师德师风培训心得体会27月底到8月上旬,我有幸参加了由西南大学组织的重庆市第xx届新进高校教师教师岗前培训,授课的老师丰富的教学知识,优秀的教学方法,令刚刚踏入人民教师这个光荣职业的我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启发。
艾兴教授所讲解的高等教育学使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我深刻地认识到: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了教师工作的重要性,传道授业的老师,解惑的学者。其次,教师是榜样。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要时时为学生着想,就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和关怀。第五,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学习教育心理学的首要任务在于揭示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形成道德品质、培养自我意识、协调人际关系的心理规律,揭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心理发展与教育情境的依存关系,从而使教育工作建立在心理科学的基础上,提高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有助于帮助我们青年教师尽快熟悉和适应高校的教育工作,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以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全面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自觉进行教学改革。只有运用符合科学规律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冯维教授深入浅出的为我们讲解了教育心理学这么学科,并在讲学过程中加入了她在其他地方讲座的实例为我们分析比较了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使我收益颇丰。
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仅是指出了教师“教书育人”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我们日常挂在口头上的“为人师表”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面对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这一系统工程,高校教师唯有继承前人的经验,开创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建设新机制,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营造教师的良好教风氛围,加强教师师德的重点—职业道德建设和日常的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建设,最终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一、正确认识师德和师风建设二者的关系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是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师风,是教师的人格特征、精神面貌及气质作风的表现,是师德外化的主要形式[1]。高校教师在日常教学科研中所应具备的德才识,缺一不可,由此,同志时任总理期间在讲话中要求广大教师要“充满爱心,忠诚事业;努力钻研,学为人师;以身作则,行为示范”,对当前教师师德师风做出了科学的阐述。
二、目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有其区别于一般的中学教育和社会职业培养类的特殊性,那就是高校教师群体变化的一些特点导致师德师风建设的起点较高,难度加大,尤其是市场经济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西方消极思想和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冲击,随着社会转型步伐加快所带来的思想观念转变、压力加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伴随着出现了一些问题,部分教师身上流露出一些不良倾向。
1.无明确的职业定位,不思进取。教书成为部分高校教师谋生的手段,日常教学仅停留在课本上,无心钻研。即使搞科研,也没有从深层次自身建设方面着手,没有关注对教材的深挖、对授课方法的创新和备课内容的更新,不能够跟随时代变迁站在所授课程的科研前沿,与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
2.不甘现实,不甘寂寞。身处文化气息浓厚的大学校园,部分教师却注重于科研项目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不能将学校教育的核心——育人目标放在首位,不注重除学科外的人才的全面培育,甚至在课堂上大谈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导致师德师风失范,引起一系列问题。
3.道德缺失严重,崇尚拜金主义。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的服务精神,系教育的命脉,金钱主义,最足破坏教师职业的尊贵。[2]近几年,随着各高校人事制度的不断完善,大量高水平人才的引进,硕士,博士人才本来是提高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力量,但是随着扩招,教师培养与师德建设等教育工作的明显滞后,使原本渴望得到较高经济回报的这支力量,在现实面前落差巨大,之前求学期间的投入与目前的收入等形成鲜明对比,再加上物价的飞速上涨,导致青年教师生活压力大,努力谋求从事第二职业,以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这势必影响本职工作的精力和时间投入,从而使教学工作表现得成了兼职。
4.偏重科研,忽视教学和管理。高校育人目标的核心是教学与管理工作,尤其在培育人才的全面发展方面,要求广大教师要切实承担责任,履行使命。现实的情况是,高校教师在繁重的授课任务面前,承受着职称评定的压力,出科研成果成为唯一途径,于是高校教师为了保证按期通过职称评定,埋头于科研,苦思冥想做论文,而无心钻研与科研有密切联系的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上课随意散漫,不注重形式,不注重内容方法传授,往往造成学生一知半解,在学生中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这些问题都要求我们进一步更新德育观念,创新德育方法,充分发挥外部引导与自我教育的作用,更有效地促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
三、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应注重培养教师树立远大的生活目标,为师德师风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同志在2007年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广大教师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作为高校教师,就应该行为典范,胜任教师职务,知其然,要更知其所以然。通过教师优秀的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持以中国化最新理论武装头脑,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引导教师,将科研与教学工作齐头并进,不能重此轻彼。培育教师成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坚定践行者,引导教师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探索创新途径,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教育,把师德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培养范围,开展多样化实践活动,通过持续不断的思想道德教育,锻炼和培养出一批具有远大奋斗目标、热爱教育事业的道德高尚的高校教师队伍。
四、加强教师自身教育,内练素质,外树形象
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教育,甘于寂寞,以平常心来对待自己的职业。早在1922年,陶行知先生就指出:“教育者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利且没有尊荣的事。教育者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可言。”[3]
第一,要掌握扎实的学问根基。在全面了解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有宏阔的眼光,具备高度的文化教养和艺术感悟能力,通过教师的外在风度和内在学问的结合,感染受教育对象;用自己良好的道德行为影响、启迪和感化学生的心灵,通过知识的传递,塑造学生的灵魂世界。
第二,要具备创新的思维。大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避免照本宣科,真正要做到对每章节内容的把握和升华,纵向叙述,把握规律,善于总结,不断突破,才能理顺课堂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在教学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科研方向,实现理论的突破。
第三,大学教师要具备过硬的表达能力。一个具备了过硬的表达能力的教师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相长。
第四,热爱学生。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以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引导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做到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用高尚的思想和伟大的人格魅力影响感染学生。
第五,密切合作。培育全面发展人才的高等教育这一战略任务,不能光靠单个教师的力量完成,而是靠教师群体的力量才能完成。青年教师不仅要在不断提高个人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方面下功夫,更应该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突破自己,不断钻研,用丰富的经验、精湛的业务能力实现高校教师整体的工作目标。
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新的时期只有不断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才能顺应时展。尤其是在网络时代、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学生学习方式和人格多元化,作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更应该做好“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时刻准备着迎接新形势的新挑战,塑造新时期的师魂,才能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和实现教书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曹剑(1959- ),男,河南泌阳人,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工会主席,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教学。(河南 驻马店 46300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2-0071-02
一、师德师风建设的内涵
1.师德师风属于社会伦理道德范畴。师德师风,是特定社会为人才培养而对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是教师教学过程中在处理与学生、家庭与社会各种关系时表现出来的教师个人的职业道德修养,属于社会伦理道德范畴。社会伦理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家庭、人与自然等各种关系的秩序要求和道德文明理念。在社会秩序内,遵守社会秩序,正确和恰当处理各种关系,并坚守按照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规则办事和行事,就是讲道德。就道德而言,“道”的本意是道路,把“道”引入社会领域和思维领域,实指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德”按许慎《说文解字》中所解,“从人人,从直,从一心”,也就是与人共事有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行动,对个人来讲就是言行一致地与人共事;把“德”引入社会领域,一个人按照自然和社会规律并符合绝大多数人的目标要求践行活动谓之“德”,不符合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不符合绝大多数人利益目标要求的行为活动就是无德或缺德。“道”与“德”合在一起便是道德,是指人们符合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符合大多数人利益要求的社会践行活动。
2.师德师风的具体内涵。师德师风是教师个人的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内在素质、知识能力和思想言行的外化表现,是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处理与学生、社会、家庭关系时表现出的个人形象特征,是教师涵养、操行、品质的表现。师德与师风紧密相关,师德强调教师的个人修养、个人知识的积累和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师风关注教师本职工作中的特有气质、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
教育部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把教师的职业道德归为六项,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按照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解,笔者认为师德师风的内涵应有三个方面的内容要求:一是知识、信息的积累和掌握运用,二是教书育人的工作责任心事业心和工作态度,三是教育教学效果及其社会影响。概括而言,就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学高为师”要求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正确的信息运用。常言道:“要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庄子・天下》中也说:“惠施多方,其书五车。”教师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收集大量的信息,并把储备的知识和收集的信息联系起来通过实践积累和思维加工,提出创新性和规律性的认识,才能做好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
“身正为范”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对学生的教学而言,它包含了身教与言教的关系;对教师自身的形象而言,它包含了教师爱岗敬业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又包含了教师教育教学的效果和社会影响。教师要承担育人的任务,要斧正学生的言行,单靠知识渊博还不行,还必须靠个人身正、言传身教,靠正确的帮助、引导感化学生。教师身正,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爱岗敬业的强大动力,循循善诱教书育人、辛勤浇灌作园丁;对学生对他人,要稳重干练、光明磊落、是非分明、平等公正。有了这些优点,才能够身正为范,进而才会有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和社会影响。
3.师德师风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一是道德与师德师风是大概念和小概念的关系,是种属关系。道德包含有公民道德、职业道德、学生道德、家庭道德等,师德师风属于职业道德的范畴。二是道德与师德师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职业道德对一般意义上的道德有说明和表达作用,但是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用一般道德表现师德师风,必然会弱化师德师风内在的专业化内容要求。师德师风既与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紧密联系,又与之相互区别,区别就在于教师教书育人的专业特性。同时,师德师风建设又受社会大环境的支配和影响,随时展增添新内容。三是既要用社会主义的政治标准和道德价值指导师德师风建设,又要着重突出教书育人、尊师重教等内容。
二、师德师风建设与教育教学水平的关系
1.师德师风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先决条件。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状况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的学风、教风和校风状况,也决定着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师队伍师德高师风正,学校管理就好,教育教学水平就会不断提高。在一个师德师风良好的环境中,教师会把全部精力投入教学中去,想尽办法搞好教学工作。相反,如果一所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情况较差,教师缺乏责任心、事业心,那么就很难搞好教学工作,教育教学水平也就难以提高。
2.师德师风建设是创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动力。一个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抓得好,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外树形象,内促发展;而且还会使教职工更加团结,提升凝聚力,极大地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提高。具体而言,师德师风建设搞得好,会使教师增强责任心和事业感,做到努力钻研业务、认真备课,并注重把教学科研与专业教学结合起来,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引发知识创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会推动教师紧跟时代步伐,更新知识结构,努力汲取各方面的知识营养,加大自我提升和能量储备,然后实现课堂教学举一反三,推动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还会促进教师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接受和运用现代化教育科学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3.师德师风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主要内容。有人说,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要做到“三抓”,即抓校长、抓教师、抓学生。抓教师就是抓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三抓”是一个联系的整体,其中抓教师应是关键中的关键,是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只抓校长或抓学生而不重视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是无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教师是承担教育教学的主体,学生是接受教育的客体,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并不直接对学生实施教学,所以没有教师这个主体积极性的发挥和提高,没有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不可能有良好的教育教学水平。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再配合抓好学生管理和学校管理工作,才有可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师德师风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师德师风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关系,主要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体现在教师对人才培养的职责和作用等方面。
1.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教师仍然是传播知识的主体。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教师,人类的一切文化成果都不能很好延续下去;没有教师的辛勤劳动,便培养不出一代又一代的人才大军。教师传播知识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对学生传播知识目的是教育引导他们成才,离开教师或者没有教师作用的发挥,人才培养就会是无本之木、无果之花。即使有了教师,没有其积极性和作用的发挥,也不能很好地实现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任务。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措施。
2.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叶圣陶语文教学论集》中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同志曾说:“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这说明,教师不只是传授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怎样做人。教师要做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是引导学生走光明大道还是引向黑暗角落,这不仅取决于教师的素质能力,更取决于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现代化社会,知识信息传播渠道繁多,青年学生活力四射,某种程度上来说,学生接受的信息量比教师还大,但他们的世界观并未形成,容易受多彩世界的诱惑。这就需要教师用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让学生走好人生之路。但是,如果教师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不正确,就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做好培养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
3.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汉代杨雄在《法言・学行》中说:“师者,范也。”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成为做人的模范,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应该值得学生学习和效仿。教学是相长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培养不仅要通过知识的讲解,还要通过自身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时,要主动向学生展示有利于促进共同进步的因素,一切依据条件变化从学习的实际出发,做好榜样和引领作用。教师的榜样作用,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在细节中感染学生。教师的榜样作用是培养学生的主要外部条件,因而要注重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要使教师的外因充分调动学生内因的积极性而产生好的效果。教师的榜样作用是一种普遍性的人格力量,任何学校都必须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才能真正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四、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要求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国家的强盛,寄希望于教育能够培养出更多更优秀、更超类拔群的人才。人才培养取决于教师辛勤的劳动,取决于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师德师风建设要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核心,以“爱心责任,敬业奉献”为导向,以师德师风建设考评为手段,推动教师积极践行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的要求:
1.政府和政府主管教育部门要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一是制定和出台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不能让市场经济现象冲击按教育科学规律办事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从全局上保证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进而使教师队伍看到希望,自觉地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二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尊师重教宣传教育工作,让教师在社会上得到尊重和认可。只有得到社会和全民的尊重,教师才能乐于奉献,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三是提高教师生活待遇和工资报酬,了解教师的生活状况,为他们排忧解难。只有教师的辛勤劳动得到相应的报酬,教师队伍才稳定,教育事业才能实现持久发展。
2.学校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重要工作常抓不懈。新世纪,师德师风建设是学校建设的第一任务。一是各级各类学校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师进行《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政策的学习培训,让这些法律和政策融入教师的言行,融入教师的课堂教学,使教师自觉依法教学,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逐步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二是开展经常性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树立典型,学习先进,使每个教师努力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乐于奉献。三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目前,教师队伍中出现一些不正常现象,如重经济利益、忽视教学效果等,影响了教师的美好形象,长期蔓延势必影响整个教育事业,危及中华民族的前途。因此,要建立师德师风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优质教学考评制、为人师表评先机制等,促进师德师风建设走向制度化管理轨道。四是狠抓制度落实,兑现奖惩。学校要完善工作措施,坚持日常管理的监督检查,狠抓制度落实。坚持依法治校,按制度管人管事,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情况作为干部选拔、教师职称评聘、先进工作者和优秀教师评定工作的主要依据。对师德师风好的教师要优先提拔为干部,优先进入职称评级,优先评为先进工作者和优秀教师;对师德师风建设不好的要认真批评教育,对给教师形象和学校形象带来不良影响的,给予严肃处理。
3.教师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立身之本。师德师风建设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要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一是要真正为人师表。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平时就要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丰富的知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个人的人格力量教育学生。二是要爱岗敬业,一丝不苟地干好本职工作,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三是要坚持依法执教,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四是要钻研业务,精益求精,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五是要热爱学生,因材施教,做到有教无类,平等对待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主动关心贫困家庭的学生,注重学生个人发展,不单纯按考试成绩实施不正当的奖惩。六是廉洁从教,不向学生或学生家长收受礼品或代金券等。
总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老师、社会和家庭共同的责任。只有各个方面都重视起来,政府为大,学校和教师为主,社会家庭为辅,尽好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才能把师德师风建设好。
观念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这是我院制定活动方案时,领导班子思考的问题。我们主要抓好了以下两方面的工作,确保师德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1、领导带头,党员带头。师德教育不仅仅是一线教师的事,而是全院教职工的事。所以,我院的师德教育工作首先从领导班子自身和党员干部开始。成立了我院师德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由学院院长兼党总支书记孙智同志担任组长。活动过程中,全体院领导和党员都认真写出了个人师德学习体会和整改方案。孙智院长和邵小慧副院长还共同带头撰写了高质量的师德建设论文。
2、根除教职工“打工者”心态。针对民办高校不少教职工把自己当成“打工者”来看待的情况,在活动开展之初,我院就加强了这方面的教育,在师德教育动员会上,院领导强调:全体教职工应当以教学和培养人才为中心做好本职工作,担负起育人的职责,要有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把本职工作、个人理想与祖国繁荣紧密联系在一起,把教师职业当成事业来做,根除“打工者”心态。在教职工上交的体会中,纷纷表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是人民的教育,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关爱学生;只有干一行、受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才能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二、抓学习,强意识
学习是保持进步的法宝。活动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四项学习活动,强化全体教职工师德意识。
1、切实开好师德集中教育动员会。10月13日,我院召开了师德教育动员大会。会上,孙院长对我院的师德教育活动作了动员讲话,他肯定了我院所取得的成绩,同时强调在教职工中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意义,提出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四个不足,九条表现,两大任务和三点希望。邵小慧副院长就我院的师德教育工作进行了详细布置。大会由罗永全副书记主持。
2、搞好集中学习活动。组织全院教职工参加了学校的两次师德教育辅导报告。以学校编写的师德教育读本——《师德如光》为主要学习内容,以科、室为单位,组织全体教职工进行了系统学习。在全院营造了浓厚的师德教育学习活动氛围。学院还要求做到两结合,即一是与落实本学期学校整体工作相结合;二是与办好应用型本科,建立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相结合。
3、抓好自学的检查落实。我们要求教职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自我学习。明确学习要求:在学习期间,每位教师撰写学习记录和心得体会,院领导分到各科室,参与和指导学习活动。每位教职工都已经上交了个人xx字以上的学习心得,周义龙、李丽、孙玲玲、郑坤丹四位老师还撰写了高质量的师德论文,辅导员刘骞老师在全校师德讨论大会上作典型发言。
教风建设有着重大意义,影响也很深远。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采取综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良好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克服学术浮躁,查处学术不端行为。
1.教风建设的目的
1.1加强教风建设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教风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高校都陆续引进了一大批年轻教师,这些教师虽然壮大了师资队伍,满足了教学任务的需求,给高校带来了朝气与活力。但很多青年教师在教学上投入的精力不足,关注的重心发生偏斜,除了他们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之外,还要忙于报课题、写论文、出著作。往往重本专业领域学术研究,轻教学研究。通过教风建设使广大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潜心于人才的培养,刻苦钻研科学理论和技术,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用自己高尚的思想情操和道德风貌去影响学生,用自己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去培养学生。
1.2加强教风建设有利于提高师德建设,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
师德的核心就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书对教师来说不应该是全部,育人才是根本。教师通过教学对学生起示范和引导作用,其表现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不仅在学习上是学生的导师,在思想上,也应是学生的表率。当然,教师的示范不一定立竿见影,但应该能潜移默化。
1.3加强教风建设有利于带动学风建设
在教与学关系来看,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应该是最直接、最深刻、最有力的。对学生而言,教师就是活的教科书,不可否认,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有时可成为永不磨灭的印象,他们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权威性。因此抓教风建设不但会促进教学,提高学校教学水平,而且可以提高学风建设。
1.4加强教风建设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教风建设这项工作是学校教学管理中的一部分。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教风建设就要求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是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加综合化、多维化,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自主性、积极性和高效性,同时提高课程广度、深度和对学生的吸引力。
2.教风建设内容
(1) 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2)加强管理者的正确引导与教师的积极参与;
(3)建立完善的制度和严谨的执行保障;
(4)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5) 建立多方位、多角度、有力的教学信息监控体系,促进教风建设;
(6) 增加服务意识,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3.教风建设的主要措施
优良教风的形成是靠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一点一滴的积累而成的。教风建设一靠政治思想教育;二靠科学管理。
3.1加强学习,增强教风的自觉意识
为形成优良教风必须十分重视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学习和讨论使全体教师树立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以提高教师培养合格人才的责任感,积极、自觉地做好本职工作,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城市敬业,提高规范教学,从严治教,严谨教学的自觉性。
3.2建立必要的教学规章制度,是教风建设的必要条件
学校应该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即规范学生同时也要规范教师,还应设立监控部分,对制度的实施情况予以监督,通过规范教师的行为,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教学工作习惯。
3.3严格教学管理,是教风建设的重要手段
为保证命题质量,采取考教分离,从试卷库中和题库中抽取试卷、试题的办法;为防止教师评分不公,采取了集体阅卷,找外专业的教师核分上分,和学校教学督导抽查、检查试卷等办法。这些措施受到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
3.4良好的师表是优良教风的行为表现
工作实践是我们体会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良好的师表是优良教风的行为表现,它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影响。一个学校要想有良好的优良教风,就必须树立气全体教师完美的师表形象。
3.5正确运用竞争机制是教风建设的表要补充
(1)建立奖惩制度。分别对在教学工作中业绩突出和严重失职的教师进行奖惩。
(2)重视优秀群体,使其发挥出模范带头作用。
(3)运用竞赛机制,建立完善的指标体系,每学期、学年举办优良教风教学单位、个人评选大赛, 对于做的好的教师给予表彰,并向其他教师介绍经验,使其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教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环节,对学校工作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是建设优良学风的前提和基础,教风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我们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出发,总结经验,努力使教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