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写作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0 15:05:0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文学写作,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文学写作

篇1

写作活动主要是通过调动人体思维能动性、同时充分调动并组织人脑通过语言将客观存在的真实事物及相关的思想感情形象的反映、表现出来。应用文写作更加侧重于实用性写作活动,而文学写作则是以塑造审美形象为核心的写作实践活动,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应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应用文写作与文学写作的思维方式进行比较分析,预期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

一、模式化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在进行应用文写作的过程中,受到文体限制,作者并不需要在作品中融入较多的创造性。因此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及其容易在写作过程中受到文体模式的约束而产生模式化思维方式。这是模式化思维在文章作品中的体现主要为“开头、主体、结尾”这种一三段式的写作结构。一三段式写作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清晰明了等特点,是应用文写作中较为常用的一种结构,为有效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了便利;在内容表现方式中,模式化思维主要表现为作者较长采用叙述、议论等问题形式;在语言表达方面,作者同样采用较多的模式化语言,如“在……下”、“为了……”。这些语言方式均是应用文写作中较为常用的结构以及表达方式,可以将文章所要表达的含义形象的概括出来,严肃而典雅,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应用文写作中的模式化思维方式,并减少了创新性思维。文学写作应以创造性思维模式作为主要的思维模式,由于文章本身是为了吸引广大读者的眼球并产生较强的阅读欲望,因此在进行文学写作时应更加注重创造性以及新奇感,使得这种文体方式更加满足阅读者的基本需求,从而创作出更加新颖独特的作品。作者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创新性思维方式,打破模式化思维的束缚,同时对文章的结构、使用的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使得作者自身的写作风格可以通过精彩文章构成以及丰富的语言得以形象表达,并具有极强的新奇感及创造性,从而达到吸引读者注意力的目的。

二、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在应用文写作过程中,作者较长采用的思维模式为抽象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主要将现实通过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方式反映出来的一个过程,具有揭示事物本质的功能。由于应用文写作更加侧重于实用性写作活动,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大部分主体均是利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方式将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真实的反应出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解决问题之间利用抽象思维进行有机结合,使得应用文实用得以有效发挥。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应注意采用合理的概念、判断等逻辑思维方式,以保证应用文写作的合理性,从而将事物的客观规律详细的反映出来。反之,文学写作大多以形象思维方式为主,通过将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方面形象的描写出来,真实的反映出社会、现实中存在的各种事物,使得读者通过阅读可以带来更多心灵上的享受。因此,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应更加注重感性的思维活动,通过想象力将文章中的情节、内容、结构、语言形式进行创新,同时将想象与生活中的事物相结合,从而促使文中细节得以更加形象的呈现在读者面前,是一种通过利用形象塑造来表达真实思想情感的思维方式。例如大文豪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中通过对阿Q这一主线人物形象的塑造,将民族劣根性特点形象的呈现在读者面前,使得读者可以借助阿Q更加深刻的了解当时社会的本质情况,从而加深对文章的了解。

三、线性思维与分线性思维

在进行应用文写作的过程中,线性思维也是较常应用的一种思维方式。线性思维可以被理解为逻辑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主要是按照一定的轨道进行思考,并可以在文章材料、主旨、结构、语言表述方面得以深刻体现。其中,应用文写作过程中大部分作者会将一些具有较强抽象性、理论性的文章作为主要的参考资料,而这些材料又通常是按照一定方式进行排列整合的,因此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及条理性;应用文主旨通常具有明确、简洁等特点,通过开门见山等方式直接阐述文章主旨;应用文在写作过程中通常会采用一些格式化、程式化结构,可有效表达出文章较强的逻辑性;在语言表述方面多采用严肃、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非线性思维与线性思维方式相反,线性思维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而非线性思维中主要包含的是直觉成分,并不需要对大量数据进行整理,且不需要按照格式化等规范的文本形式进行写作。因此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通常不会将文章主旨直接表现在文中,需要读者通过不断思考进行总结才可以真正体会到文章的内涵,而在表达方面通常会采用倒叙、插叙等方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应用文写作与文学写作属于不同的文体范畴,因此在进行写作过程中应注意区分二者的写作思维方式,采用多种不同思维方式并在写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从而有效提高应用文写作与文学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孙俊秀.应用文写作与文学写作思维方式的比较研究[J].现代交际,2016(11):9-10.

篇2

中图分类号:I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4-0012-01

一、“史”的研究和文学史写作

(一)历史的真实性与叙事性

面对当代文学的困境,洪子诚针对当代文学史的写作和研究问题探讨了不同立场和方法的可能性。就文学史的写作而言,他坚持信仰历史的非虚构性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基,而且十分关注“历史的真实性”这一问题。

但是,文学史又是一种“叙述”,而所有的叙述有一种隐蔽的目的在引导。在文学史研究中,总会发生一部分“事实”被不断发掘,另一部分被不断掩埋的情形。可见,文学史写作的“叙事性”为文学研究的“真实性”提出了难题。同样,历史记忆的“重构”性质对史料可靠性的动摇也为“真实性”设置了障碍。

对于历史,人们往往认为那些有时间和情感距离的“记忆”才是其真实的构成。洪子诚在这样的压抑下,看到了当代人研究当代历史不可取代的价值:当代人的亲身参与的“记忆”以及他个人和同时代人的情感、心理反应,不是后来人通过想象和猜测所能把握的;而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将这些可能成为固执和褊狭的屏障转化为洞见的优势。

(二)“靠近历史”的方法

80年代以来,中国的当代文学写作中“启蒙主义”的视角由于过分信任一种普遍性的理论和法则的力量,而忽视了对象的具体性、个别性。进入90年代,为避免这种将对象和叙述方法“本质化”“实体化”的倾向,洪子诚对当代文学史的研究采取了一种“靠近历史”的方法,即努力把问题、作家作品等放回到“历史情境”之中观察,来看某一部作品、某一种体裁、某一类题材、某一个概念,与历史相关联的形态特征,以及这种特征的演化情况,并关注这种形态产生和演化的环境与条件。这种“历史主义”的“内部研究”的方法通过这种深入对象内部的“清理”来达到否定它的目的。

对于当代文学史的研究,作者指出我们应当把“文学史叙述”包含在研究范围内。这样,我们便不得不考虑当代文学研究的特殊性,即历史事实与历史的叙述这两者在这一时期密不可分,因为这种叙述参与了历史的构成,本身就是研究对象的内在构成部分。可以说在当代,“历史”是一边发生,一边被记录下来的,这为探求过去文学史中“那些被作为事实陈述的事情是如何成为事实”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二、当代文学的生成:从左翼文学到当代文学的演化

洪子诚将文学现象、作家作品放置于“历史情境”中进行考察,对当代文学的分期、概念等问题进行了反思。他认为,当代文学的许多概念和叙述都是在40年代后期就开始确立,而这种确立也正是为着“当代文学”的生成。

40年代后期实际上只有左翼文学有力量去“规范”、控制文学界。50年代之后,左翼文学成为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文学存在。在四五十年代,左翼文学通过推动文学实现“转折”,来确立他的绝对支配地位。通过把阶级斗争的方式引入文学领域来推动文学的一体化和整体性,不容许“多元”的情况存在。他们对当时文学界进行了类型划分,也就是一个不断对自己进行“剥离”的过程。作者认为左翼文学界的这一文学规范工作,也就是“当代文学”的发生过程,并由此构造了当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所谓50-70年代的‘当代文学’,其实就是中国的‘左翼文学’(广义上的使用),或者说中国的‘革命文学’的一种‘当代形态’。”四十年代文学的一体化,很大程度上左右了50-70年代文学的整体格局,同时这一时期的文学又有其特殊性,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学形态。作者十分重视和“”初期中国文艺界所进行的“革命文学”“大众文艺”的实验,认为这是一种有目的的美学实验,自觉开展的“先锋”性的文艺运动。然而,具有“先锋”特质的左翼文学,确立了在文坛的支配统治地位之后,通过不断对自身的“体制化”“规范化”,把自己逼近了死胡同,最终在“自我驯化”的过程中,革命性和批判性也消失殆尽,走向了自我毁灭。作者将左翼文学的这一演化过程看作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是一切“先锋”的命运。

篇3

我们的课本里有很多优秀的细节描写值得我们去学习,在课内学习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这些写作的范本,并布置相应的作文训练题,可以使学生的作文得到极大的提高。尊敬的叶圣陶老先生就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也就是说,教科书里的文章就是选来给我们学会阅读和写作的,所以我们千万别浪费教材提供给我们的学习写作的好机会和训练写作的好材料呀!

如学习了《济南的冬天》之后,在课堂上孩子学到了老舍先生写冬天的济南时是如何细致地写济南的小雪和清澈透明、充满灵气的水的,以此表现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见《语文》(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版第56页。)

老舍先生先点出济南冬天的特点,再从山上写到山尖,再从山坡写到山腰,把一个雪后小山的“妙”字描绘的淋漓尽致,从水藻的绿衬托出水的暖和、富有灵气,从而写出了济南冬天山水的美景,这深深地吸引感动了我所教的学生。有学生回家就在每天的读写本上模仿着写下了自己的《湘西的冬天》(魏朗峰):对于一个在湖南待惯了的孩子,像我,如果那里冬天不下雪、只刮风,一定是个百年奇迹。没错,湖南的严冬是寂静的,只有雪花静静地飘下,偶尔刮一两声风。冬天,如果能感到温暖,就更奇怪了。湖南的冬天是恶劣的,一天到晚无情的雨雪下个不停,让人在外面有点害怕。可是,古老的凤凰,栈道多么窄,城多么大,坡上卧着山庄,每家屋顶上积满了雪。雪花像一位年轻的小姑娘,悄悄地落在你的身上,多么文静;又如大地是一位慈母,她非得下来不可。空中、半空中,白茫茫的一片。天有时如一块蓝宝石,多么温晴;有时又大发脾气,黑漆漆一片。那里的山不同其他的山,坚强、有骨气。它们一个个独立半空中,顶风立雪,毫不动摇,一点儿也不娇气。这使我天天不断地沉思:“明天是春天了吗?”因为只有春回大地,才有那生机勃勃的一面。这,便是家乡的冬。语言虽还有可圈可点之处,但饱含感情的景物描写透露出的是小作者对于美丽的故乡凤凰的由衷赞美之情。

二、向经典美文学习人物的动作描写

朱自清先生著名的《背影》中有一段描写父亲为儿子买橘子,艰难翻越铁道的情景,让学生也用系列的动词写自己父亲或母亲的背影,有的同学写得非常棒(陈穗斌):我望着父亲的背影,看到他在人群中慢跑着,这时我才发现父亲比我上一次看他时消瘦了很多,我居然都不知道,我真恨我自己,平时为什么不去多关心他一下。紧接着,便看见他有点吃力地爬过栏杆,可能是因为他有吸烟的习惯,平时又比较晚睡觉,所以他爬得很吃力。那刻,我有点紧张,看见他消失在人群中时,我的心跳得更快了。突然,我又在石台前看见了父亲,只见他双手撑着石台,吃力地爬上去,然后他便跳下去消失了,不久,他又迅速地拿着一袋东西吃力地往回撑着石台翻回来。

虽然,比起朱自清先生的原文这篇作品明显稚嫩,但是,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中的父子情深完全不输于名家大师,对于一个初二的学生来说,已经难能可贵,表明他从名家名篇里学到了一些写作的方法,能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了。我们语文书里的教材就是个例子,让学生习得大家的写法,这难道不正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吗?

三、向经典美文学修辞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选入了著名诗人流沙河的一首哲理诗《理想》,在这首诗里,有集中运用了比喻、顶真、排比等修辞的句子,使诗作结构严谨,读起来又朗朗上口。学生学习诗歌之后,就有了跃跃欲试的写作欲望,可以让他们模仿第一段来写一写。

《理想》(流沙河):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学生仿写一:学习是砖,敲开知识之门;学习是门,通往文明的堂;学习是堂,装载朗朗书声;学习是书声,读出智慧的灿烂。

学生仿写二:春天是风,吹燃新生之火;春天是火,送来温暖真情;春天是情,播洒人间友爱;春天是爱,让世界更加美好。

学生仿写三:希望是雨,滋润辽阔大地;希望是地,孕育灿烂之花;希望是花,铺满幸福之路;希望是路,引你走向光明。

篇4

一、文学价值理念的革新

对文学的价值功能,历来就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有人看重的是文学的社会教化功能,文学似乎是布道的牧师,思想的导师。有人看重文学的娱乐功能,文学仿佛是闲暇时的游戏。而中国传统写作观的核心是重视文学的社会教化功能,认为写作是经天纬地的“不朽盛事”,是人为了寻求真理而获得的一种话语权,文学的社会功利性得到了非同寻常的重视。文学担当着经国布政、社会教化的任务,甚至把文章看成是匕首,投枪。作家们代社会立言,是民众的“代言人”,主张“文如其人”,“知人论世”,文章是人格的复现,作者要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在网络文学写作中,传统写作者的神圣感和作家感消失了,作者摆脱了功利目的的诱惑,获得了自由的创作心态。网络似乎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聚众狂欢的场所,写作完全成为一种爱好,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自由宣泄感情,寻找同道和心与心的交流,更看重写作过程中的惬意和畅神。网络作者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语言本身的表达上,追求语言的外在魅力和新鲜感,像是在玩语言游戏,而不像传统文学那样追求语言的思想内涵。王岳川在谈到现代社会写作的新变化时说:“思想写作渐渐退出了现作主角的地位,而使得‘语言写作’本身大面积地出现在思想的领域。”[1]网络作者们只顾自己的感受,不顾读者和公众,对公众、社会乃至人类的崇高使命感已经荡然无存,文学艺术成了作家艺术家个人感觉的玩偶。杜夫海纳所指出的现代艺术家的缺点,在网络作者身上也明显地表现了出来,即他对人的环境与自然环境再也提不起兴趣来了。生活在他周围的人们不过是匆匆来去的过客。如果不是偶尔还有一种权威性的声音使他麻木或令他感奋的话,可以说,已经没有一种使命感是他欣然承担的了。网络作者们在作品中无意承担对社会生活及生命价值的总体思考,而是充分表现着世俗性和平民化,演绎着媚俗和滥情,缺乏人文关怀,缺乏精神向度,也缺乏内容深度和历史感。因此,网络文学的价值标准自然也与传统文学不同,在网上,那些新奇、悬念、煽情或搞笑的作品更有读者缘,而感情含蓄、态度温和、需要反复咀嚼、寻味其精神内涵的作品却不甚受欢迎。雅斯贝斯认为,在西方,社会技术化了,教育技能化了,艺术也变成了单纯的娱乐手段,网络文学在和高科技的结合中,使更多人获得了文学表达和接受的机会,文学卸落了功利主义的重担,回归到自由抒情、悦心快意的游戏创作本质,使文学的价值功能由经国立业向世俗化转化,变为自娱和娱人。

二、作品真实性理论的重构

篇5

二、对外汉语教师指导来华留学生进行华文文学评论的写作研究

篇6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表现力

语言表现力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运用英语从事写作实践活动的过程。写作实践是把理论和文学创作相结合的最佳途径。一方面,写作实践的灵活性很大,不论是形式,篇幅,体裁等都具有多样化特点;另一方面,写作是一种体验性学习,语言表现力展示了体验的功效,能够帮助学生有效习得英语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引入创意写作,如诗歌、故事、短剧的创意写作,要求学生使用语言准确、得体,思想表达清晰连贯,能够使学生得到更多锻炼,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三、开展创作研讨班

英语文学创作课程的写作研讨教学模式使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助成为一种系统的、持续的、自然而然的智力互惠活动。将创意写作引入英语文学课堂教学,开展创作研讨班,建立一个激励学生发挥创造力的新机制,能够使学生在练笔过程中获得创造愉悦感和成就感,激发思维活力和创作热情。按照写作的规律,课堂教学可围绕教学计划展开,由项目或活动带动。鼓励学生精读、多思、勤写,尝试用英语写诗歌和小说,增强阅读理解能力、文学想象力和语言表现力。课内外的活动板块(包括专项技巧训练)还包括作品完成之后的润色和修改。为使作品尽善尽美,作品修改技巧和训练还可应用于任何一个写作环节(包括素材搜集、主题提炼、意象培育、情节设置、场景描写、人物刻画、人称转换等)。引入投稿机制,让完成后的作品在公共出版物(如校报)或网站(如校园网站)等处发表,这些活动既是创意活动的延伸,又是写作活动的转换。总之,把写作研讨班教学法引入到英语文学课堂,通过课内的“听”“说”“评”,课外的“读”“写”“改”等活动环节和形式,引导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学生既是读者,又是作者,同时还是听者,三者之间的角色不断转换,使个人智慧与集体智慧得以融合,整体提升每个写作研讨班成员的英语思维水平。

篇7

一、概念与现状

古代文学的模拟写作突出“模拟”二字,目的不是要求学生复古,而是通过模拟古代的诗词歌赋等古代文体的创作而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各种文体的理解,提高文学功底,加强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增加文学敏感性与审美素养。模拟写作的核心就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学习意识,在模拟创作古体诗词歌赋中真正吸收文学知识。

在本文由收集整理现今的古代文学教学中,基本上形成了以教师为主体的对文学史和作家、作品进行讲解的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古代文学知识的了解大多停留在表层印象阶段,即使教师要求学生通过背诵经典篇目来巩固和加深对古代文学的理解,也仍然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例如很多学生在学习完唐诗后对律诗格律的认识很模糊,学习完宋词后对词牌名的了解也很肤浅,这种情况在广西高校或者说在全国高校的古代文学教学中都十分普遍,归根结底就是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模拟写作训练所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是我们认识事物所应具有的基本方法,而在古代文学的教学中,我们却几乎忽视了实践这一重要内容,在广西十多所高校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高校的古代文学教学活动中都没有要求学生进行相对应的模拟写作,而是仅凭学生个人根据兴趣爱好进行一些自主性的古诗创作,其学生参与数量和创作质量都十分有限。那么模拟写作又在古代文学课程学习中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在这里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建构主义的教育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如果把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看成是学习“情境”的营造,那么模拟写作就是“协作”和“会话”,这个模拟写作的过程就会形成一种“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换句话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建构主义的理论虽然不一定完全正确,但其对教学活动中“学”的重视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教学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到知识,而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才能让学习效果更好。正如《论语》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2]这是大教育家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名言,其深层意思也就是说要在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遇到困难后再进行启发式教导,孔子充分认识到了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问题,认识到教育时机的选择问题,这些对我们现代教学都很有指导意义。

二、方式与方法

古代文学的模拟写作必须按照一定的方法、步骤才能达到加深对古代文学各个知识点认识与理解的目的,其首要的就是教师在古代文学的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学生模拟的作品作详细深入而又生动有趣的讲解,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让学生掌握模拟的相关内容,而不只是让学生自己参悟。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模拟写作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古代文学教学更为规范。

对于学生进行模拟写作的具体内容,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限制与引导。并非所有的作品都适合模拟写作,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抓住一些重要的文体和作品来让学生模拟,如诗、词、散文一类。对一些难度较大的模拟对象,教师要作详细说明,例如汉赋、诗经、楚辞等文学作品,学生模拟的难度较大,模拟出来的作品可能比较粗糙、幼稚,这都是很正常的。我们应该认识到模拟写作并非让学生达到古人的创作水平,而只是以一种主动模拟写作的方式来加深对古体文学的认识与理解,只要达到这个目的即可。所以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模拟对象来灵活引导学生的模拟创作,让学生的模拟写作方向更为明确清晰,如汉赋的创作,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体物”,什么是“以大为美”,让学生在名物的铺陈中和空间结构的架构中明白汉赋的美学特征,而至于名物种类的堆砌能否达到汉赋那样穷形尽相的程度则不必过于强求。

建构主义认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建构知识,而不是将知识转移到学生的头脑中。”[3]。在学生进行模拟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指出学生模拟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引导学生进行改正,从而真正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的认识与理解。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认识和理解毕竟是十分有限的,因而在模拟写作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和有效的梳理,则很容易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因而说模拟写作的关键一环又套在了教师头上。教师必须花费一些时间与学生就这些问题进行交流与沟通,对学生模拟写作的作品进行及时的评点,给学生以鼓励与促进,推动模拟写作的顺利进行。

由于古代文学模拟写作所需要花费的时间较其他课程而言是较多的,这对学生的精力和教师的工作强度与难度都提出了考验,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又会发现模拟写作可以通过可与其他课程教学结合进行。如《古代汉语》、《写作学》等课程的教学,这些课程的教学与古代文学的教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在很多知识点上都十分相同或相近,如《古代汉语》,其与古代文学学科的教学对象是一致的,虽然二者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认识和理解,但从模拟写作这一教学方法而言对两门学科都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的。《写作学》与古代文学的模拟写作也有着许多共通的地方,两者都可以对学生的文学素养的生成与写作水平的提高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这些课程的教学可以打破传统教学中课程之间与教师之间的限制,将其协同合作、统筹安排,不同课程的教师齐心合力,既能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水平,又能合理地控制教师和学生的时间分布,减低劳动强度而提高工作效率。

古代文学的模拟写作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方法进行,但在探索这些新的方式和方法的同时,我们一定要要认清楚模拟写作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古代文学的认识与理解,是为了一定程度上提高语言文字的驾驭水平,而并非将这种旧体文学发扬光大。这样我们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实现教学水平的真正提高。

二、优点与不足

模拟写作对古代文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带来的一些其他影响,而只有在认清楚其事物本身的两面性后,我们才能做到统筹兼顾,实现教学水平的真正提升。

与现阶段普遍的古代文学教学现状相比,模拟写作所带来的一个重要的优点就是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兴趣与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学生学习不认真、不主动,一定程度上都是由于对该学科没有产生兴趣,没有产生兴趣的原因又主要是因为对该学科缺乏一定程度的了解,缺乏了解又是由于缺乏学习过程中一定形成的教学参与,而并非其自身的个性差异,模拟写作就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参与方式。从唐代诗歌创作的全民参与我们就可以看到文学是超越个体差异的一种共性存在,每个人在这里都是可以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因而模拟写作不但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提升学习的动力,强化主动学习的意识并使之形成一种学习习惯,还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来感染别的同学,促进其他同学的学习。

在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之后,模拟写作还能大大促使对古代文学的学习的细化、深化。在传统的古代文学教学中,学生对古代文学的文体认识存在概念化、理论化、模糊化、表面化的毛病,例如对汉赋、律诗、词牌名等只有模糊概念,对古代文学作品艺术特色的认识与理解都十分粗浅。而模拟写作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各种文学文体其本身十分细微的一些特点,加深对古代文学各种文体的认识与理解。比如宋词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模拟填一首词,让他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词牌名来填写,在写的过程中认识到词的音乐特征,认识到词长于抒情审美特点,也同时能感受到词与诗的细微区别。所以说,模拟写作通过主动参与的方式能大大深化和细化知识点的学习,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更积极主动,更为活跃,提高学生的文学观察力与敏感度。

由于受到现阶段教学体制的约束,大学教育的很多课程都存在课时不足的问题,所以对很多知识点的学习也未能达到更高的层次。那么作为中文专业核心课程的古代文学该怎么改变这种局面呢?其实和其他课程一样,学习应该要能打破课堂四十五分钟的限制,而不只是限于课堂学习,应该让学习深入到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时间点,使得学习形式能更为灵活,时间更为宽松。模拟写作应该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发挥出上述优势,通过布置模拟写作的课后作业,能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来消化吸收书本知识,并且在创作的过程中深化理解,从而实现“温故而知新”的再次学习过程。模拟写作的过程不但是对古代文学知识加深理解的过程,同时也能提高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水平与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其情操,能够做到多种学习在时间上的统筹兼顾,提高学习效率。

篇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这就告诉我们: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苏联著名教育家赞科夫一再强调:应该打开教室的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他的感情经验,激发他们作文的欲望。语文的外延是生活,有生活的地方就有语文,有语文的地方就有作文,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认真观察,积累语言,抒感。作文就是学生通过手中的笔来再现生活、描绘生活、记录生活中那个本来的“我”。

二、抒发真情实感,表达生命的真谛

“言为心声”,真情是作文的生命。学生要借作文写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写出对成长真实的感受,表达“自我”。

1.有境则情生

语文学习中处处有可以让我们习作的情境,作文不一定成文,课堂内外的每一句话、每一小段文字都是作文训练。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第五个习作训练写“端午节”,为了让学生写出自己对节日的独特体验,抒发自己对节日的独特情感,在习作时可以开放习作内容,不局限于写“端午节”,可以放宽到其他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根据自己对节日的了解,选择适合自己的节日来写,这样可以避免编造,容易启发学生捕捉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最有意思的事物和感受,写出有个性的文章。

篇9

2利用网络平台提高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的提高与个人兴趣有极大的关系,为兴趣而写和为完成任务而写效果是不一样的。在目前,由于网络的普及,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和过去相比都有明显的改善,网络上的新闻也不完全是记者采写的,人人都能成为记者和编辑,过去文学爱好者的作品发表非常困难,而现在文学爱好者不仅自己可以开博客,还有各种文学网站可以发表小说、诗歌和散文,这些对于提高写作能力都有帮助,可以鼓励学生开博客,这样既可以阅读别人的作品并进行评论,自己的文章也可以让别人欣赏。通过欣赏别人的博客、评论别人的博客、时常更新自己的博客,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也能增加写作兴趣。

3功夫在诗外

古人常说的“功夫在诗外”,指的是善于积累、善于观察生活,这样写起来才形象生动。写诗如此,所有的写作都如此。提高写作能力,除了要多练之外,更要多积累,这种积累包括文学修养的积累和生活的积累。文学修养的积累就是要多读书,不仅要读中外名著,还要读一些名著的评论文章,这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名著的优点。除了名著之外,对于各种文学体裁的作品都要涉猎,像诗歌、散文以及历史、自然科学甚至人物传记等等,只有知识储备丰富,写作起来才能触类旁通,文思泉涌。观察生活不仅要观察人,还要观察大自然,包括各种动物植物以及生活环境,这样写作起来才有东西可写,避免闭门造车,写一些无病的作品来贻笑大方。

篇10

二、文学写作和应用文写作的不同之处

(一)主旨表达方式不同

文学写作与应用文的主旨表达方式不相同,前者的主旨表达十分的含蓄和委婉,而后者的主旨表达方式十分的鲜明和突出。比如汉代王充在《论衡》中明确指出“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这里所说的“露文”主要指的是应用文的主旨表达要鲜明和突出。应用文主旨表达方式最不能是含糊隐蔽,这样会因语义不清楚而导致歧义的发生。所以,应用文写作必须遵循开门见山与开宗明义的原则,让读者一目了然。而文学的主旨与其不同,并不是直截了当地告诉受众,通常在作者描绘的社会生活现象中自然地流露出来,其主题十分的含蓄和委婉。被我们大家所熟知的《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少年时代家庭富裕,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后来因为他的父亲被撤职,生活一落千丈,贫困潦倒,家庭的巨变,严重地冲击了曹雪芹的世界观,他对社会有了清醒的认识:看似繁华的封建王朝潜伏着严重的社会危机。后来,他经过不断的努力,终于通过自己的著作发出了封建制度面临崩溃的预告,其主要将广阔的社会生活作为背景,塑造了一个个典型形象,该作品的主题全部在各种人物形象中全面地表达了出来。

(二)写作体裁不同

文学写作体裁种类有很多,对感彩、想象等诸多的因素较为重视,而应用文的体裁十分的单一,不过其可以结合文学作品中的表达方式与方法,强调的是实用,规范性强,有着一定的经济效益。应用文写作过程中通常要有特定的格式,应重视人们常说的“约定俗成”格式。该写作规范不属于明确规定的法定形式,只是先辈们实际写作过程中达成的某种共同的认识和约定,或者是审美趣味上产生的共识与趋同。所以,“约定俗成”虽然不是明确规定的法定形式,但其却蕴涵着写作规范中的诸多合理因素,我们应大力推广此形式,不可私自修改或者破坏,避免对应用文原有的交际功能造成影响。凡是可以熟练运用应用文“约定俗成”格式的作者,其语文修养和水平都会极高。以书信为例,有的人认为书信写作十分简单。其实,书信格式书写得完全正确的人少之又少。有的人对此毫不在意,“即便是书信格式错了,对方也会收到,并且,其中的意思也能理解”。殊不知,这样的书信毫无语文修养可言,就好比吃饭一样,有的人用餐具,而有的人却用自己脏兮兮的手抓饭吃,前者所体现出的是优雅,后者所体现出的是粗鲁,两者毫无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