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教学计划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0 15:05:0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一历史教学计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一历史教学计划

篇1

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对于历史的学习还停留在初中的认识水平。在他们的概念里,历史是副科,开卷考试,考试题的思维量不大,平时的学习时间就是给语数外理化。

2、教材分析:

高一历史主要是学习历史必修1。属于中外古今政治发展史,采取的是模块化设置,每一单元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一定联系,再加上增加了古代世界政治史,学生和老师都相对生疏,更应该重点把握。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对历史课程学习,扩大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深入地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树立不断完善自我、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和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人生理想。

高一上学期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完成历史必修1教学,让学生学会高中历史的基本学习方法,了解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强化“忘记历史就等于被判”的认识。

三、具体措施:

篇2

2、新课标中教学内容的表述比较简略,和以前的教学大纲相比,文字量偏少,而且只有学习要点,没有内容概述。一些专题的表述高度概括,使得其涵盖的基本知识点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新课标下,基本知识点的确定比较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对此加以缓解,并且这些方法也符合注重能力考察的要求。

3、新课标提出了一些新的课程目标,需要纳入教学过程目标。解读新课标就可以发现,与教学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相比,新课标提出的课程目标中,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其中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并把它提高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并列。以前的教学过程主要是从学科本身的知识和能力考查出发来命题的,有时也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教学过程目标之一。显然,在新课标下,以往的教学过程目标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在确定教学过程目标时,应该把新课标提出的这些新的教学目标考虑进去:这些教学目标能不能转化为教学过程目标,如果能够转化,又应该如何转化。

二、新课程教材分析:

1、文明史的学科体系与传统的通史体系有相当大的区别。一是主线不同,文明史考察的是文明的演进,把人类文明的发展演变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以文明作为研究单位,从不同文明类型把握人类文明的多样化,并且把中国历史纳入到世界文明史之中。二是角度不同,重视至今仍然有重大影响的文明,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三是知识范围不同,把思想文化、社会生活有机地融入文明的演变之中。显然,解决新课标下学科知识体系问题,首先需要史学观念的更新。在这个基础上,用文明史的观点整合新课标的模块和专题,构建学科体系。教学过程应该依据这一体系来把握主干知识,确定命题的基本思路、立意和认识的提升。

2、目前中学历史教材实行一纲多本,已经有四家出版社出版了教材。这些教材虽然都是按照新课标编写的,采用的基本知识点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少地方大相径庭,基本知识点有相当大的差异。因此,不仅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不再是唯一的范本,而且其他出版社的教材也不可能起到这个作用。在进入试验区的省份,也是多种版本并存,同时使用几种教材。一纲多本、一省多本,使得教学过程不能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也不能依据本单位教学所用版本。因为如果平时的教学过程依然按照过去的方法从使用的教材,必然导致未来无法适应全国、全省甚至地区的统一考试。教学过程失去了以往所依赖的基本知识点出处。所有教材都是按照新课标编写的,因此教学过程中基本知识点的确定应该遵循新课标,而不是具体教材。新课标中教学内容的表述比较简略,和以前的教学大纲相比,文字量偏少,而且只有学习要点,没有内容概述。一些专题的

表述高度概括,使得其涵盖的基本知识点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三、学情与师资状况:

1、学生经历了初中新课程改革的教学,都对通史的情况有所了解。

2、高一历史备课组共4人,都有比较丰富的高中教学经验,备课组对通史教学都相对熟悉。个人业务素质相对较强,重点是做好教学理念的更新及新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宏观指导。

四、教学教研计划措施及进度:

本学期我组将以学校及教务处计划为依据,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多进行备课组备课活动,加强新教材的研究和钻研,多交流,多学习,以期达到共同提高,促进同组教师专业养成,课堂注意讲究方法,以期望活跃学生的思维,提取学生读书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也在这样的研讨中不断地改变教学观念,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最大限度地发挥备课组的战斗力以促进全体学生历史水平再上新台阶。主要计划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必须以初中基本知识为背景对高中历史模块进行新的整合,达到教学的优化设计,这就要求对初中历史进行必要的回顾,在这一基础上,构建合理的学科体系。

2、必须加大对材料题的全面考查,特别是加大对材料处理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阅读理解历史材料,对材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整理,联系所学知识等内容,能够培养学生掌握从第一手资料出发、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研究历史的方法。

3、组织讨论会,辩论赛,让学生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具体的分析,提高辨证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

篇3

一、工作思路:

物理课本教学任务已经完成,结合我校学生水平低的现状,从打好基础提高考试能力着手,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稳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争取有几位同学物理高考成绩达到 60 分以上,高考平均成绩达到 30 分。

二、情况分析:

(一)教材分析:根据课程安排,秋季要完成一、二轮复习的教学任务,按照教务提供的《步步高》夯实基础,查漏补缺,稳扎稳打,扎扎实实搞好基本知识的复习。

(二)学生学情分析:这届高三学生是我到学校来理科人数第一次超过了 30 人,其中有 4 位女同学。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有求知欲望,但学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大部分学生课堂上在睡觉和玩手机,不能和教师互动,全学期几乎不交作业。物理公式几乎不记,课上上不动手就等老师讲解的几个题。因此谈不上独立地形成物理情景,建立物理模型,独立分析物理过程,解决物理实际问题等。

三、教学目标与任务

认真学习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根据新课标的考纲,认真组织教学。

其中完成:专题复习分项突破;高考分析能力引导;模拟试卷讲评;能力检测。

让学生通过模拟考试检测自己的实际高考能力从而及时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高考。

四、方法与措施:

1 、面向全体,分类分层次指导。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的基本点出发,根据各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因材施教。

2 、抓好基础教学,注意能力的培养。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应强调理解,掌握好基础知识,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阅题,独立分析物理过程,独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轮基础复习:在 9 月 10 月。

第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复习 11 月 1 月。专题一:力与运动;专题二:圆周运动;专题三:电路综合;专题四:电场与磁场综合;专题五:物理实验。每个专题安排两个周。

第三轮综合复习: 2 月 3 月。包括综合训练 10 次,模拟考试 20 次,回归书本,学生反思学、查漏补缺对照。

第四轮模拟考试: 4 月 5 月

2021年高三物理老师一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加强高三物理复习备考工作,使复习备考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备课组教师的聪明才智,真正做到夯实基础,提高能力,素质提高,应考自如,做到:

(1)帮助学生构建并形成知识和能力网络体系;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和实验能力得到提高,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价值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学情分析及教学现状

(一)学情分析

1、基础知识不扎实、遗忘快、似是而非、模棱两可。

2、学生的迁移能力缺乏,灵活地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3、解题的规范性较差,学生还没有建立规范解题意识,或者说平时的要求松了点。

4、对实验重视程度不高,基本技能过关率不高,实验的迁移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有待提高。

5、女生畏惧物理的心理严重。遇到计算题不认真分析、不结合平常所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选择题解答往往落入圈套而错选,实验题在没有搞清原理的情况下去解题往往得不出正确答案。

因而我们需花大力气培养学生探求物理规律,解题方法,提高物理复习效率。

(二)教情分析

我校高三物理复习教师做到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把握。同时帮助学生形成知识记忆,查补知识缺漏的能力。

复习采用单元结构教学法,并初步构建了“单元结构复习”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单元→梳理→辨析→运用→深化

在导入复习课内容后,通过梳理建立单元知识网络,并通过辨析、运用,进而达到深化提高,梳理是单元结构复习的重要环节,辨析是在梳理的基础上对重点和难点的再加工,而通过运用和深化,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在深化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上我们做的还不是很好,不能将分析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和科学技术素质等五个方面的培养,在课堂上得到很好的落实。

三、复习目标

第一轮复习要帮助学生“精确、完备”地理解每一个物理概念和规律,构建所有高中阶段的物理模型,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表达,从而正确地运用它们解决物理问题。加强“主干”和“核心”知识的复习,熟练地掌

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通过滚动复习达到“查漏补缺”、“整体把握”、“能力提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科教育让全体学生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训练,以及德育的渗透,成为他们终身学习的必要基础。

在江夏区教研室以及武汉市教科院组织的各次统一考试中,各批次有效分上线人数超额完成目标数,特别是一批上线人数达到目标数的200~300%,高考成绩更上档次。

四.教学标高

1、 实验班标高

总的原则是:在最主干的力,电及力、电综合上适当地“深挖”一点,但范围应控制在中等生以上,就日常教学而言,应避免“三高”:高起点、高难度,高密度,应摒弃“三做”:陈题死做,活题呆做,难题大做;提倡“三解”:陈题新解、难题精解、活题巧解。

2、 重点班标高

立足基础,着眼能力,做好选择题,实验题和高考第一个解答题的训练,精讲精练。

3、 普通班标高

立足基础,知道知识的联系。做好单选题,多选题选好确定的选项。做好实验题,尽量做好这个3—5选修题。

五、、看高考试题,明确高考方向

我省20xx高考理综物理试题是新课标高考第四年,在试题中逐步地加大了估算、应用和读图等类型的试题,这就要求同学们在解题过程中有目的地训练这些能力,教师在复习中要善于将生活中的物理情景转化为同学们的熟悉的物理模型的能力,之后在简化的物理模型的基础上进行计算。同时可以看出新课标高考不寻求热点,很多经典模型在考试中出现,但对思维能力要求有所提高。

通过对高考物理试卷的'评价,特别是对高考物理试卷的分数结构、内存结构、难度、区分度等进行量化评价和建立在统计数据基础上的质性,总体说来,试题注重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考查。在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的同时,通过生活、生产和科技相联系,巧设问题情景,回归经典模型,降低试题难度。在考查理解、推理、分析综合、应用数学、实验等五大能力的基础上,加大了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力度,突出了新课程的引领作用。在不同题型设置中体现不同要求。总之这套理综试卷物理题特点:保持稳定,适度创新;立足主干,突出能力;贴近生活,关注科技;探究有度,开放可控;科学选拔,彰显公平。

六、复习要求

1、立足课本,面向全体学生,着眼基础,循序渐进。全面、系统、完整地复习所有必考的知识点,重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等基础知识的复习,要做到重点突出、覆盖面广。

2、认真学习和理解考纲,仔细研究近几年来的高考题,准确把握知识标高,控制好教学的难度和坡度。

3、钻研教材,狠抓常规教学,落实好备、教、批、辅、改、考、评等各个教学环节,做到精选、精练、精讲、精评。

4、加强方法教学和规范教学,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我探究,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使之能够灵活运用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够进行实验设计,提高实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加强集体备课和集体研究,利用校本教研活动积极参加说课、听课和评课,互帮互学,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提高,以研促教。

6、要关注各地高考信息,随时了解最新动态,适当调整教学计划。

7、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学生多沟通,及时进行反馈,让学生学得开心,学有所成。

8、加强督查的力度,狠抓教学的过程管理,课内课外的训练要充足扎实,要定期督促,单元测验、讲评和订正要严格把关,落实到位,提高教学的绩效。

篇4

二、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年级共六个班近三百四十个学生,重点班生源质量相对较好,普通班生源质量相对差一些,高一新生一方面由于初次来到一个新环境,心理和作息习惯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另一方面由于初中的历史基础知识都比较薄弱,所以高一历史教学应注重基础的培养和兴趣的培育。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穿插一些与历史教学相关的历史典故,尽量多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历史知识与历史发展脉络通过生动活波和直观浅显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三、教学方法:

综合考点内容,突出学科内的知识衔接,注重学科间的贯通,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基础训练,重在运用;拓展训练,重在提高;综合训练,重在发展。使学生既从“点”上拓展,又能对所学知识点结合,融会贯通。

高中历史教材的主体结构按“学习专题”构建。历史上的政治活动是丰富多彩、极其复杂的,他与经济活动、文化活动一起构成了人类历史上多彩的生活活动。只要同学们潜心学习,细心探究,就一定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感悟许多历史的真谛。

四、重点工作及具体措施:

(一)、重点工作:

(1)明确教学任务、抓好教学常规、注重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兴趣。

(2)精心备课,把每一堂课当成优质课来准备,注重教学设计的探索。

(3)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能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

(二)、具体措施:

1、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高中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相较于初中生来说,已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理性思维的能力大幅提升。但是由于毕竟高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完全过渡到成熟的理性思维,完全枯燥和单一的理性分析还不完全适合他们的认知层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他们对于事件本质和事件规律的认识和分析,也要糅合趣味性较强的历史典故和历史逸闻,辅助学生对当时历史环境和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2、转变教学方式,力求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2)每两周一次小考,把两周内所学主要内容以提问形式或试卷形式考察一遍。做到周周清。

(3)每月一次月考,查漏补缺,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做到月月清。

3、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研究能力

篇5

二、课程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感知历史、积累历史、理解历史与现实和主动参与的过程。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个人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上述三维课程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

三、教学措施1、深入钻研新课程教材,依据历史课程目标,针对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精心地设计历史教学课堂。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2、认真教好每一堂课。上课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灵活安排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教学顺序,把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引入课堂,采用问题教学法和讨论法,激励学生的学习,激活学生思维。同时重视基础知识,搞好学科内专题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注重知识迁移,培养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篇6

(一)教学方式以理论为主,忽视实践教学

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學仍然以传统模式为主,主要教授理论知识,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偏好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在下面被动的接受,课堂气氛沉闷枯燥,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学习效果较差。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讲授理论知识,忽视了实践,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时间分配严重失衡,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甚至几个学期的相关专业课程学习后,却仍然不会填写会计凭证、不会基本的记账等。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现在的教学方式虽然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往往无从下手,无法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导致会计实践的技能较差。

(二)实训教学缺乏教材及场地支持

首先,实训教材内容脱离实际。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教材中对理论知识讲解较多,具体实务方面涉及较少,且目前也缺少针对高职院校的特定教材,使用的教材不能有效体现出高职院校的教育特点。另外,实训教材中的实务举例一般比较陈旧并且不成体系,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脱离实际,不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实用的知识体系。其次,实训场地数量及质量欠缺。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对会计实训场地配备不足,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践机会较少,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影响了教学效果。另外,由于实训场地投入不足,导致教学施舍、设备等标准不高,仿真模拟效果较差。再次,有的高职院校采取与校外企业合作实训的方法,但是由于会计工作通常会涉及到企业的财务机密,企业参与意愿不高,即便参与,也是将学生安排在无关紧要的岗位上,导致合作实训形同虚设,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

(三)高素质的会计教师队伍欠缺

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既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具备教课资格,又在名企中从事过会计实践工作,具有工作经验的教师是目前高职院校最欠缺的。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有的理论基础扎实,但是没有相关的从业经验,有的工作经验丰富,但是专业授课能力不足,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一方面新进教师的岗前培训不足,很多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就直接加入到教师队伍,实际的教学经验缺乏,更缺乏会计方面的工作经验,而学校开展的岗前培训大多培训制度、道德教育等,对专业教学能力方面的培训很少;另一方面学校缺少促使教师自我提升的机制,很多高职院校在促进教师自我进修、自我提升方面缺少相关的制度规范和鼓励机制,技能比武、授课比赛、外出交流学习等活动也很少组织,促进教师自我持续发展的平台和途径欠缺。

(四)会计教学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

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核体系不完善,考核方法比较单一,难以全面衡量学生的能力。首先,日常学习的考核一般都是通过期末考试来进行,一般为理论考试,教师和学生对卷面分数过于重视,对会计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缺乏具体的办法和标准,无法有效评价学生实践能力的强弱。其次,对会计毕业生的考核一般局限于毕业论文的形式,而高职院校会计毕业生的论文通常流于形式,没有实质的研究内容和实践内容,对毕业生能力的衡量参考意义不大。再次,对高职学生的实习过程也没有建立真实有效的考核和评价方案,实习的效果仅流于一纸实习证明,无法辨明实习的真假,更无从评价实习的真正效果。

二、构建会计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明确高职培养目标,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熟练操作技能的人才,可以快速适应岗位要求,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在高职会计教育过程中,要抛弃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培养出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都过硬的高素质人才。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加实践教学的课程比重,实训课程的比重至少要占到一半,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来实践在课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同时,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学生对理论的深入理解,并用于实践过程中。另外,学校还要充分了解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中对哪些技能比较侧重,以此为依据来加强相应技能的培养,增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

(二)加强实训教学相应配套设施的建设

首先,选择完善科学的实训教材。科学的实训教材可以使会计实训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增强学生的操作技能。在选择实训教材时,一方面要看是否符合学校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要看教材的实务事例是否贴近现实,是否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掌握运用的方法。另外,学校还可以根据自身专业设置特点和教学目标来编写有针对性的适合本校的教材,既可以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建设完备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最好场所,学校应加大投入,建立仿真模拟实训基地,在基地中真实模拟会计工作场景,使学生模拟实践中不断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实训教学过程中要制定严格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等,不断总结、反复演练,使实训教学真正发挥作用。另外,学校要加强与校外企业的合作与沟通,探索有效的合作实训模式,进一步通过实训教育锻炼和提升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

(三)加强高职会计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水平和学生能力,高职会计教师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经验没有同步均衡发展的问题。对于实践经验缺乏的教师,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派遣教师到企业实践,体验实际的会计工作模式和工作中所需的知识技能,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学校定期邀请会计行业的高级人才来校对教师进行指导,加强沟通和交流,提高教师对会计实践的了解,在教学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于理论经验缺乏的教师,学校鼓励教师到高等学府深造,课余时间积极进行充电,提高自身的理论基础和教学水平。此外,高职院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使会计教师队伍能够更好地适应会计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的目标。

(四)建立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模式

篇7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而技术技能型人才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有较强的职业技能。要培养出具有较强职业技能的学生,高职院校的教师除了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应用能力。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来说,为了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必须高度重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

1 高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现状

在高职院校中,专业教师本专业实践工作经验少、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实践指导示范能力薄弱等一系列问题显得较为突出。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较弱具体表现在:从高职教师队伍的构成来说,除了一部分是有一定行业、企业工作经历和专业岗位技能的双师素质的教师外,大部分教师还是从院校毕业时间不长的本科生或硕士;从职称角度来看,低职称人数比重过大、且具有行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很少;很大比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讲授理论知识对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方面欠缺,在学生实践动手操作方面遇到困难时,不知道如何指导,不具备把最新行业知识引入实践教学的能力。实践经验与动手操作能力的缺乏,已成为制约高职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的瓶颈,也将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形成,从而影响学生的就业。

2 高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缺失原因分析

2.1 教师缺乏行业、企业一线工作经验

高职院校中的相当比例的专任教师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担任一线教师的,缺乏行业、企业一线岗位工作经验和专业岗位工作技能。这些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基础较扎实,但由于缺乏一线企业的工作实践,缺乏动手操作能力,在实践教学上底气不足,更不用说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并在不同程度上对专任教师参加专业实践做出了明确要求,但由于教师的来源单一,客观上还是形成整个教师团队实践教学能力偏低的现状。

2.2 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内在动力不足

高职教师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内在动力普遍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一高职院校师资相对紧张,尤其是紧俏专业,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等,课堂教学工作量大,教师收入很大一块来自课时费;二学校对教师参加社会实践重视程度不够,投入经费不足,降低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积极性;三多数教师习惯课堂理论教学,不愿到生产一线岗位参加实践操作。

2.3 学校师资培养机制不健全,在教师行业、企业实践提升职业技能方面重视不够

学校在考虑人才培养水平的同时又要兼顾办学成本,所以在教学上往往侧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岗位培训机会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能利用假期到企业进行短期的实践锻炼,教师的积极性不高,难以达到真正提升教师职业技能的目的。

2.4 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

部分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没有针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对教师职业技能、实践教学能力方面进行量化考核,没有明确的要求和评判标准。有的学校根本没有把实践教学能力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

3 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师,尤其是专业课的教师,除了要具有电子技术与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设计与制造、信息技术与控制等三个方面的理论学术水平外,还应具有较为丰富的机电设备、机电产品、机电一体化系统等动手操作能力。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3.1 鼓励更多在职教师提升学历层次

教师要注重实践和动手操作能力,但教师的理论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这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师尤为重要。学院应在政策上更加宽松,鼓励并支持更多的在职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促进教师学历水平和学术水平全面提高,使教师学历结构更加合理,提升教学能力。

3.2 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内外同类学校进修学习

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培养方向,选派骨干教师去国内示范性同类学校或发达国家对口专业进修学习,学习先进的办学理念,学习如何进行实践环节的教学,进而形成自己的特色。

3.3 加强新进教师岗前培训,积极推行上岗职业资格证书制

新进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理论素质是必备的条件之一,必须参加岗前培训,以便具有一套较完整的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更好地适应教书育人的需要。同时,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还应具备与所从事的教学工作相适应的实践工作经历或相应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建议新进的应届毕业生到有一定规模的机床厂、自动化生产企业等对口基层实习锻炼一年以上,以积累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并在两年内取得相应的上岗证或专业技术等级证,把获证与实际技能锻炼有机结合起来。

3.4 安排在职教师直接到企业锻炼,提高实践能力

对未经过实践锻炼的在职青年教师,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与方案,安排他们到有一定规模的机床厂、自动化生产企业等生产一线单位,进行专业实践的锻炼学习。参加具体岗位技能培训,以弥补其操作技能的不足,与企业的技术人员一道,直接参与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研制和老产品的技术改造,站在实践角度来提升教师对专业理论的认识,在生产一线进行锻炼与培训,提高实践能力。同时,也必须取得相应的上岗证或专业技术等级证。

3.5 利用实习、实训机会,进行传、帮、带

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而言,实践性环节较多,可以安排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和聘请企业中的工程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利用实习、实训等操作机会进行传、帮、带,帮助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

4 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必须将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作为教学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而且加大其在考核中的比例。结合专业学科建设和学院教师的实际状况,明确提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并根据此目标制定合理的培养规划方案,确定考核标准。在教师进修培养、职务晋升、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将教师实践经历和能力纳入教师考评晋升体系,充分体现高职高专教师评价体系特色,调动教师对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视程度,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社会生产实践,促进教师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篇8

[DOI]10.13939/j.cnki.zgsc.2020.15.138

一名优秀的会计从业人员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更要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高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人才也应当以此为导向,积极改革会计专业教学模式。而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正能满足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需求,能够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训练有效结合在一起,培育出更多的高素质会计人才。所以,高职院校应当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条件,科学应用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

1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概述

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即都是将理论、实践结合在一起。但是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更注重实训,强调理论知识则围绕实训,并通过设置工作任务将理论、实训紧紧结合在一起。与传统的理论知识灌输教学模式相比,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还具有实效性、综合性强的特点。在高职会计课堂教学中,应用这种教学模式正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中理论知识、实践脱节的问题,保证学生既能学习理论知识,也能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从而达到同步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目的。

2会计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2.1构建原则

会计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也是有章法的,具体可依据以下原则:第一,理论、实训要结合。其实从本质上來说,会计知识是对会计实践经验的总结,可以有效指导会计工作的开展。会计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的就是理论、实训的结合。所以,教师在构建教学模式时,应充分保证会计理论知识课程、实训课程的有效结合。第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原则。众所周知,若想真正提高学生的会计能力,就要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不断锻炼学生。但是高中院校并不具备这种能力,只能尽可能地创建与真实工作环境接近的实训环境。但是企业则可以提供这种环境。所以,在构建会计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时,高职院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借助企业优势开展实训课程。何况学生毕业本就要入职企业,提前适应企业工作氛围还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第三,一教双证、课证相融。所谓一教双证是指通过一体化教学,促使学生在毕业前就取得会计职业从业资格证,加之毕业证即为双证。课证相融就是将国家会计职业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与会计专业教学结合在一起,保证会计课程更具有方向性和实效性。这样学生一毕业就可直接上岗,不必重新再考试取得会计证。

2.2建设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建设是构建会计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中之重。毕竟,教学模式的实施是以课程为主的。对此,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第一,将实训课程独立出来,使之与理论课程同等。这样才能提升教师、学生对实训课程的重视度。第二,理论、实训课程应当在同一学期开展,从而保证在学习理论知识之时可以更好地实践理论知识。第三,课程目标可设置为让学生独立会计业务的处理方法。第四,应当将综合模拟实训、工作能力训练、顶岗实习等工作都纳入到教学计划中,从而进一步完善实践课程。

2.3组建专业的教师团队

教师专业能力是决定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成效的关键要素。只有高水平的会计教师才能找到合适的途径将理论、实训有效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的学习。所以,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导作用,采取各种方法组建一支专业的教师团队。

首先,高职院校要鼓励会计教师走出去。如参加各种学术讨论活动、培训课程、参观活动,从而拓宽会计教师的见世面,增强会计教师的教学水平。其次,鼓励会计教师向“双师型”转变。毕竟,会计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比较高。鼓励会计教师重新定位自身角色,努力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更有利于会计教师以后的职业发展。尤其是有利于会计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再次,高职院校还应当重新招录一批专业水平过硬的会计教师,充实教师团队。最后,高职院校还可积极与企业合作,邀请优秀的会计人才担任实训课程教师,构建双师制度,这样也有利于会计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2.4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保证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高职院校还应当依据实际完成实训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毕竟,实训课程的开展离不开基本的教学设施。对此,高职院校应当加大资金投入,积极配备先进的教学软件。如证券投资与外汇交易业务模拟软件、保险业务教学软件等。同时,还应当积极建设多功能实验室,如银行、证券交易等实验室。

3滨州市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对策建议

3.1制定科学的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规划

(1)进一步做好调查研究。要做好滨州市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摸清家底是首要的基础工作,党委、政府主管部门应牵头成立有关部门和部分高校、科研院所参与的调研组,对全市文化资源进行拉网式调查,将调查结果分门别类地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考证其开发利用价值。

(2)科学规划指导。科学规划是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力保障。将全市文化资源(包括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保护列入政府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较大幅度地增加对开发利用的财政投入,加大开发利用项目的政策支持。广泛吸收各种社会力量投资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项目,探索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3.2制定推动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政策

(1)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大财政预算,扩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发挥好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广泛吸引企业和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支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壮大。

(2)建立小微文化企业孵化器,通过奖励、项目补贴、物业费用减免、金融信贷等方式加大对小微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

(3)支持工业企业发展文化产业,助推转型升级。政府要积极引导工业企业优化投资结构,有条件的转投文化产业板块,对这部分企业要在投资审核、信用贷款、土地使用、税收优惠、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对外贸易以及申请专项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

(4)做活文化产品展会经济。滨州市要不断组织、策划、引导企业和社会文化组织团体、个人参展各类文化展会,在展出补贴等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5)进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可以更好地实现文化资源的整合,实现区域间的互联互通、共同发展。对于一定区域内的合作,可以通过寻踪寻源,共同开发的形式实现连片发展。一方面,滨州市可利用土地等资源优势吸引外来投资者直接投资文化资源开发,还可以以智力、技术入股等形式加快区域间合作交流;另一方面,结合本市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与北京、上海、杭州等文化龙头城市积极对接,在技术、资金方面获得支持。

4推进文化与科技等相关产业的融合

篇9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广告业发展进入到了快车道,广告对于创意的要求越来越高,笔者结合日常工作实践,就在平面艺术设计领域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条件和应对策略提出一点拙见,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平面艺术设计课程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应具备的条件分析

平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和其他专业不太一样的地方就是,这个专业和社会的发展要求紧密相关,包括设计的理念和风格,必须和社会的导向相结合,因此要求我们任课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一方面要对基础知识进行介绍,另一方面要对流行元素进行充分的把握和理解,同时具备相关的软硬件条件以便及时给学生进行讲解。

(1)教师要积极提升自身素质以配合教学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因素, 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 加强服务意识, 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学生的个人潜能, 开展个性化教育, 实施分类教学。其次, 教师要具备“ 双师素质” 。只懂理论不懂实践的教师已不能适应现代职教发展要求。

(2)教学辅助文件设计也要配合

为提高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 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案和实践要求设计一个系列的教学文件,并根据客观情况进行及时变更,以适应教学要求的变化。比如设计PPT教案和请知名设计师给学生讲解设计风格和设计元素的相关实践知识,为了真正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教师在制定授课计划、书写教案时,这必须打破传统,紧密按照实践要求安排课时的授课计划, 并保障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

(3)硬件环境要配合。

要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 就要创造一个和谐的硬件环境, 就是我们常说的专业教室。专业教室要具有一定的职业氛围, 专业教室内分为实训教学区和教学研讨区两部分。实训教学区提供学生操作演练的实训设备, 设备要与实际生产保持同步,或有一定的超前性,研讨区是教师进行理论教学、学生讨论的场所, 并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这对平面艺术设计专业尤其重要,没有直观的视觉体验,就很难给学生介绍相应的设计风格和设计理念。

二、平面艺术设计授课过程中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必须能够控制课堂节奏,确保课堂按照计划正常秩序进行。

理实一体化教学, 主要是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和以往的课堂秩序不同的是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调节课堂气氛,要求在发挥学生学习自主地位的基础上开展课堂讲授,因此课堂安排和以往坐在教室里的固定座位上听老师讲课, 学生记笔记不同,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学生嫩能够在课堂上“ 动” 起来, 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但这个尺寸一定要把握好,既要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但还不能让学生乱了套。因此, 教学过程中老师应严抓课堂纪律, 多花时间和精力加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合理安排学生操作练习, 维持好课堂秩序。

(2)针对学生的特点以及不同的课堂内容实行分类有差别的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各自的个性特点、学习情况进行分类, 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如对于贪玩、好动, 但很聪明的学生, 采取对他施加压力, 进行引导和督促, 经常与他们谈心, 加强教育, 端正其学习态度。对于只管自己埋头学习, 不管别人的学生, 我们应充分挖掘这部分学生的潜能, 使这部分学生既协助教师进行课堂管理, 又可帮助班级里成绩差的同学, 培养这部分学生在工作中的有效组织、协调的管理能力, 使潜能得以有效地发挥。总之, 对于个性各异的学生, 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经过这种分类教学, 才能使每个学生各有所获, 成绩均有提高。

(3)教学过程,教师必须善于引导,加大教师的指导力度。

在平面艺术设计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关系,如果教学过程中, 教师认为既然是理实一体化教学, 主要是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多动手, 教师自己就坐在一旁忙自己的事情, 学生设计的是否规范是否合理, 老师不管不问,这对于学生潜能的发挥就起不到作用了。这种理实一体化教学, 其实就是有形式无实质,正确的做法是老师讲清设计原理之后,将学生设计需要的步骤和相关原理很清楚的写在黑板上或通过投影仪显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按照相关的思路开展自主设计,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巡回指导, 及时纠正个别学生设计中不正确的地方,对于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讲解和强调, 提醒学生并引起学生重视, 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针对学习内容引入竞争机制启发学生的潜能。

篇10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eaching Methods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to Apply Numerical Integration

LI Wenwei

(Yunfu Technician School, Yunfu, Guangdong 527300)

Abstract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issue currently faced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cess, and the method of teaching quality and personnel training are closely related. This article relies on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starting from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C Professional Teaching proposed numerical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of integrated teaching, analyz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methods from both the macro and meso levels explaine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Key words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NC Profess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teaching

0 引言

当前我国数控产业呈现出速度快、规模大的趋势,因此,提高数控专业人才的质量对于整体产业的发展,促进社会产业建设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目前而言,数控专业教学仍然存在重理论、偏模拟、轻实践的单一教育误区,这种方式培养的人才很难真正适合企业、社会实际需求。因此,本文将依据实际的教学经验,从一体化教学的概念入手,提出新的数控一体化教学方法,为实际的职业院校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1 一体化教学概念

一体化教学概念是当前学校教育中被广泛提倡和讨论的教育教学方法。相对于传统教学中的“理论+讲解”的核心理念,它更加注重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解放,让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全面地认知教学内容,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目的。对于数控专业教学而言,实行一体化教学概念无疑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在这之中,一体化教学的概念包括三个内容。第一,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长期以来,职业教育教学与普通学校教学理念几乎相同,教师教学主体地位被无限放大,学生被动接受。这一过程中,学生并没有真正发挥个人学习的能动性。因此,通过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和发现,从而真正达到教与学的一体化;第二,实践教学的目的性。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理论实际化的重要途径。在一体化教学概念中,教学实践必须与实际的应用挂钩,否则实践教学没有任何用处。因此,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让学生了解每一个过程所要达到的实际效果,从而达到学与用的一体化;第三,突出教学中的创新引导。现代教育发展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教学的继承上,教学的创新引导是现代教育的突出理念。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在继承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提高个人的创新意识,这是教学一体化的最重要的内涵,即用与创新的一体化。

2 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实施

2.1 教学方式的一体化

对于数控专业教学而言,提高教学方式的丰富性,规范教学的一体化对于促进教学任务的开展和学生教学内容的吸收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实际教学出发,教学方式一体化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第一,使用拓展性的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当前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而拓展性的多媒体教学则应用较少。它是指利用网络、公共教学平台等方式开展发散性的教学。在数控教学过程中,学校可以搭建专门的数控教学公共平台,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接受更加广泛、实用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的搭建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加方便的教学实训基地,从而得到更好的实践学习机会。在平台搭建的过程中,要从实际入手,使平台的教学功能能够有效地配合理论教学和企业实际应用;第三,开展立体模型教学方法。数控专业是应用性和操作性较强的专业类型,同时设备、软件系统的成本较高。学校可以开发立体模型以及电脑平面应用软件让学生能够更加方便、低成本地实践。从这三个方面出发,实现教学方式的一体化,帮助学生能够更加方便、全面地掌握教学内容和当前先进的数控操作方法。

2.2 教学内容的一体化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核心,也是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主要途径。要提高教学的一体化,突出教学内容一体化是必要的。从数控专业的应用目标以及教学的目的出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首先,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数控专业教学过程中,理论是应用的基础,实践是理论的验证,二者在教学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的,对于偏重理论或者偏重实践的教学内容都是不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管理要求的方法。在教学中,要通过理论的教学提高学生对于基础实践的认识,而通过实践教学来提高理论的实际应用价值;其次,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对于数控教学而言,不能仅仅植根于数控专业本身,应该从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综合教学出发,提高学生对于数控专业本质的认识,从而为以后学生专业实际应用打下基础;第三,提高教学内容的前瞻性。数控技术是一门高速发展的学科,其应用的前景和专业本身的发展具有广阔的空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单一应用的发展需求,而要让学生从宏观的层面认识数控的实际应用,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知识储备。

2.3 教学途径的一体化

从目前而言,数控专业的教学大多是以学校教学为主,现场实践为辅的教学方法,其教学途径较为狭窄,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认知范围较为局限。从当前“产―学―研”教学成果转化的途径分析,要实现数控教学的一体化,教学途径的一体化是必要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首先,学校与企业的教学对接。学校在进行数控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目标化人才培养,同样,企业的员工可以直接进入学校进行二次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资源的最优化利用,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增强,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提高,从而更好地强化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其次,创新与成型的对接。创新能力是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人才培养和教育的重要目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配备专门的创新导师,通过创新能力的培养,拓宽教学途径,使得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创新发展空间。

3 结语

随着数控一体化的实现,数控教学的一体化必然会成为未来数控专业教育的主要方式。在这一方式下培养的学生,其主观能动性更强,学习的目的性更加明确,对于未来职业的定位和发展的前景有更深刻的认知,从而在适应企业要求和社会责任的层面更加灵活。因此,一体化教学下的数控专业人才必然能够缓解当前社会发展对于人才需求的压力,促进社会产业经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