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学习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0 15:05:0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研修学习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研修学习总结

篇1

通过课程学习、研讨、交流和反思,使我对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有了更新的认识和提高,特别是在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上有了全新的认识。我要把这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争取在教学时精心设计习题,用行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懂得数学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更乐意接受。

篇2

随着两岸关系政策不断放开,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两岸高校交流随之扩大,交流合作项目不断拓宽,人数不断增多。高校对台交流进入新的阶段,由原来的教师交流进一步拓展到学生交流层面,越来越多的大陆学生选择到台湾学习。高校应当形成一套研修管理体制,做好大陆赴台研修学生的管理工作,让学生能够在台湾高校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大陆高校赴台研修学生现状

1.大陆高校赴台研修项目不断增多

近几年,两岸的科技、文化、学术等交流蓬勃发展,特别是两岸高校校际间的合作不断加强,两岸高校学生的交流项目也在不断增多。近两年,台湾从仅采认大陆41所985工程高校学历,新增采认大陆211工程88所高校学历,吸引了更多的大陆学生赴台学习。赴台研修的项目也在不断扩大,由一学期研修逐渐扩大到一年的学期研修,由一年的研修逐步扩大到2+2、2+1模式,给大陆高校学生更多赴台研修的机会。

2.大陆高校赴台研修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

两岸教育政策开放、研修项目增多,随之赴台研修学生的人数在增加。大陆学生赴台研修每年开放千人,由于没有语言障碍,办学具有特色,所以吸引大陆高校学生赴台研修。

3.大陆高校赴台研修学生选择台湾高校所学专业不断增加

台湾教育资源丰富,具有一定的优势,2013年开放大陆“211”以上的高校学生赴台学习,大陆高校学生增加了选择台湾高校的机会。由于台湾高校整体师资水平高,教学模式开放,办学理念鲜明,不论公立、私立学校都重视特色办学,有的专业和大陆高校学科互补,高水平的专业吸引着大陆高校学生赴台研修。

二、细化完善管理环节,创新管理方式

大陆高校学生赴台研修不仅是两岸高校校级间的合作交流,也是对两岸政治、文化多方面内容的传承。做好赴台学生管理工作,必须有一套统一管理方式和环节,才能做好赴台学生的管理工作。

1.细化完善赴台学生管理环节

大陆高校赴台学生研修的管理是一项重要工作,不但是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也是体现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环节,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个部门共同推进,齐抓共管。

首先,学校要做到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赴台管理工作小组,明确校领导负责,有专门部门牵头,设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形成一套管理体系,完善管理环节。

一是做好赴台前期选拔、选课、办理手续管理工作。由港澳台办牵头,学院选拔,教务处课程审核,学生处制订规定,保障赴台学生研修前期工作。

二是做好赴台行前教育。由于台湾与大陆有着不同的政治、社会、文化等因素,赴台学生要面临一个新的环境,所以对赴台学生进行行前教育尤为重要,要让赴台学生首先对台湾政治、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有所了解,在安全、学习、生活等方面给予一定指导性意见,要体现出大陆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广与台湾师生交朋友,增进友谊,为促进海峡两岸教育合作多作贡献。

三是做好赴台研修中的监管。台湾高校与大陆高校的管理学生工作形式有一定的不同,大陆高校对学生管理多数采取“家长督促式”的管理方式,台湾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比较开放,学生自由发展。面对新的环境,新的管理方式,有的大陆学生不习惯,直接影响到学习成绩,所以大陆高校有关负责部门要对赴台学生进行监管,督促学生学习,使其顺利完成在台湾的学业。

四是做好总结工作。有总结才有进步,才能积累经验,才能更好地进行管理。赴台研修学生结束学习回大陆,要以书面、照片等方式总结赴台期间的学习、生活等内容,有关部门听取意见,不断积累经验,更好地做好学生赴台研修管理工作。

2.创新赴台学生管理方式

大陆赴台学生研修是新项目,赴台学生的管理工作十分重要,也是一项新工作,高校要创新赴台学生研修工作管理方式,做好这项工作。

一是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管理。学生赴台研修期间会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与大陆教师沟通,要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加强管理,可以利用电脑、手机等通过邮件、QQ、微信等现代网络技术,与大陆教师及时沟通,十分方便快捷地将问题传递,并及时得到解决反馈,有效提升赴台研修学生的教育管理水平。

二是加强与台湾高校陆生服务中心共同管理方式。台湾高校与大陆高校在管理体制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台湾高校不设专职辅导员,台湾高校陆生服务中心负责大陆学生学习、生活,大陆高校要与台湾高校陆生服务中心保持联系,多沟通,及时解决问题。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以网络研修为主要平台,立足我校实际和真实学情,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促进我个人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研修目标: 

1、通过网络研修平台的自主学习,努力学习每个阶段的课程知识,促使自己专业理论不断跟进,多动脑思考,认真做好课堂笔记,写好心得与反思,做好总结,把所学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提高自己专业化发展水平,提高教育教学管理和业务素质。 

2、 积极参与各项讨论交流活动,博采众长,同伴互助,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珍惜学习的机会,及时完成作业。 

三、研修内容

1、学习网络研修平台的相关课程,写好心得、反思与总结。

2、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及报刊,认真研究英语新课程标准,利用平台积极与同事交流,力争在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同时也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成绩。

四、保证措施: 

1、认真研究《英语新课程标准》,进一步熟悉教材,写好学习心得。

2、认真执行和落实研修学习计划,保证高质量的完成研修学习任务。 

3、每天坚持网络研修学习不少于半小时,认真做好笔记,学完每个研修专题后,及时写出学习体会。 

4、在认真学习研修的基础上,写出个人校本研修总结、网络研修总结,写研修日志。 

篇4

均衡教育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方向性要求,为推进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朝阳区于2012年9月成立了“朝阳区基础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协作体”,成员单位包括12所优质发展校、特色校。一是搭建平台,形成互动机制。协作体通过“六个互动”———网络交流、专家讲坛、青蓝结对、优势互补、统筹招生和联席会议,实现协作体理念共融、业务同培、课题共研、课程共建、资源共享“五位一体”发展格局,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共同发展平台,为朝阳区教育高位均衡优质发展奠定了基础。区教育局拨专项资金,对协作体进行了经费保障。协作体开展以“百名师徒牵手成就教育梦想”为主题的基础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协作体师徒帮带活动,搭建教师共同发展平台,并通过共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参与科研课题研究等,实现共同发展目标。二是创新方式,推进互动成效。2015年11月,协作体在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开展了以“关注学习能力,促进个性发展”为研究主题的面向全市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活动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交流彼此的经验,真正实现了区域内的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提升。

二、区域推进,整体研修

1.整体规划,建立整体研修平台。朝阳区遵循名校、优质学校整体带动的原则,把区属中小学校划分为六大学区片,实施“大学区”管理。通过大学区管理平台,以“学科生命教育研究”为载体,以“关注生命情怀,彰显阳光课堂”为主题,进行了生命课堂构建的实践探索,推进区域性整体研修。

2.典型激励,促进共同成长。协作体通过开展大学区优秀教研团队评比活动,各大学区选择优势学科、挖掘优质资源,通过教育论坛、课堂教学和学生活动三个环节展示各区片的教研成果,使区域研修活动有了质的飞跃,实现了校际之间、新老教师之间、城乡教师之间的交流。通过整体推进,各校逐步形成了以生命教育为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涌现出一批省市级品牌学校、三星级特色学校、素质教育优质校等。

三、主题研训,构建教师培训体系

在培训策略上,朝阳区不断拓宽教师培训渠道,采用多种方式,努力构建教师培训体系。一是专家引领式培训。根据需求开展各种培训,聘请知名专家讲座,组织教师去上海、广州、南京等教育发达地区学习,让教师走近教育专家,教师专业素养大幅提升。近三年来,组织全区中小学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超过1000人次。二是基地孵化式培训。建立了以教师进修学校为中枢,以基础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协作体为重要平台,以优质学校为主要载体,以名师工作室为示范引领的“四级培训基地”,形成了进修学校统培、协作体带培、校际互培、工作室专培的立体培训网络。三是网络互动式培训。我们先后建立了“名师博客”、“朝阳区名师交流QQ群”、“基层师培工作联系QQ群”等,定期组织主题性论坛交流活动。四是名师导航式培训。2015年朝阳区第二批挂牌12个名师工作室,他们通过开展互访周活动、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主题研修、专题教研、外出培训等活动发挥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引领、带动作用,积极推广教育教学成果,共享教育教学资源。五是课题带动式培训。我们提出了“科研促培训、课题带常规”的工作思路,朝阳区教师进修学校以课题《优质教育与教师发展评价》《构建区域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新体制》为载体开展活动,促进了“学习型组织”和“教师发展型学校”工程的实施,提高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六是突出校本培训。以“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工程为载体,开展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研修活动,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本研修格局,创建了高水平的教师专业发展群体。

四、团队研修引领,打造培训亮点

为提高朝阳区教师进修学校研训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其在推进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改革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上成为创新者和引领者,2015年进修学校制定了全方位的学习研修规划,并以“构建温暖和谐的学习团队”为主导思想,有序地开展系列研修活动。

1.校内培训,丰富内涵。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由教研员主讲或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从专业提升、课改新路、科研引领、心理调适等方面对教研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提高教研员的指导、研究、引领的能力和高度,促进内涵发展。

2.域外培训,开拓视野。2015年先后组织教研员40多人次赴北京、上海等课改前沿地区参加教研峰会、高级研修班、名师工作室论坛等活动,对教研员的专业成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网络研修,学用并重。区教育局对进修学校教研员进行了“2015年教育技术提升工程”的培训,提出了“抓住机遇,学习充电,学研结合,学用并重”十二个字的目标,成立各研修小组并根据本组实际组织“学习沙龙、研修论坛、组内解惑”等一系列研修活动,使教研员的教育技术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篇5

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我积极投身网络研修的学习当中,切实做到了三个“自觉”:自觉参加上级组织的网络学习培训,自觉参加讨论,自觉上交作业。通过研修,使我明确了现代教育的本质,明确课改对于教师提出了什么样的素质要求。我通过深入学习,从而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否则就要被时代所淘汰,增强了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责任感,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不断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二、积极研修,深刻感悟

在培训期间,我坚持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在网上学习,通过这次研修学习,学了不少知识,为我营造了一个广阔的学习天地,使我掌握了先进的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我觉得在理论的形成方面有大幅度的提高。在培训中有大量的案例,深入浅出的阐明了理论,通过与专家,学员的在线互动交流,专家的真知灼见与精辟见解,以及同行的精彩点评,交流与感悟也让我意想不到的收获,专家的讲座,每一专题的各个观点及案例,很好地解决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感到束手无策的问题,也得到了很好借鉴和启迪。对自己以前的教学有了一次彻底的反思。培训中,我还阅读了大量的先进材料和记录了一些先进的理论与方法,并把这些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培训学习不但学有所获,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做到有所用。

三、反思教学工作,不断进取

在教学中,我不断思量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继续向优秀骨干教师学习,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

四、立足课堂在实践中提升自身价值

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将自己的爱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数学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同时作为班主任的我深深懂得,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都会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作用。思想教育要常抓不懈,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等。

五、研修提高,优化课堂

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摒弃旧的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

六、远程研修是引领我前进发动机

远程研修改变了我的教育教学的思维方式,给了我前行的动力。每天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登陆我们的班级,在新的作业、日志、研讨话题中汲取我需要的营养。从专家学者那里学到了很多,也从身边的优秀教师那里学到了很多。学习的过程是短暂的,但学习的效果是实实在在的。

篇6

西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教师专业化素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以研训一体、校本研修为契人,以提高课堂实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标准,以项目专家、科研点校为牵引,以骨干教师为龙头,务实工作,前沿指导,规范屯有效地统领区教师教育的实践研究。

一、开发适切研修专题,统领区域教师教育的研修方向

为引领区域校本研修向内涵发展,研训教师深人教学现场,开展行动研究,在应对和解决一线实际问题的同时,开发适切的研修专题,形成区域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并以此统领区域教师教育的方向。

我们把研修专题开发的目标聚焦到课堂,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各校各学科教研组校本研修活动的有效性上,把工作切人点定位在帮助各校准确分析教育教学质量上。进修学校研训教师联合区教育局相关科室人员,对全区中小学进行联合视导。研训教师深人每位教师的课堂、每个教研组的研修活动,听取学校干部的听评课和教育教学质量分析,与学科教师积极进行评课和点评。联合视导之后,组织研训教师多次座谈,深人分析现状,挖掘出制约教师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确立了“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听评课”“学校教研组建设暨教研组长实施校本研修活动能力培养”“学校(学科)教学质量分析技术”等系列研修专题,统领各校的校本研修方向。

二、开展“下水式”研修专题培训,统领区域教师教育的研修实践

在将研修专题的理论转化为干部教师的实践过程中,研训教师以身示范,针对上述三个研修专题,进行了全区各层面、各学科“下水式”研训引领。

1.集体听评课,研磨课堂教学,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

教师进修学校召开了区中小学“教学质量月”总结会,以初三作文课为课例,研训教师与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教学副校长集体评课;召开“西岗区中小学加强课程管理,提升教学有效性研讨会”,打破部门界限,由小教部主任、科研室主任进行现场评课示范,真正贯彻“深人研究课标,牢牢抓住有效,服务教师成长”的评课理念;进行听评课研修专题的培训,引领干部教师以新课改理念、课程标准、教与学行为的有效性为标准,评价课堂、研究课堂、改进课堂。

2.形成研、训、科一体化,打造“形神兼具”的校本研修

以校本研修为主要方式的教师教育工作将我区教研组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教研组建设培训由培训部牵头,中小教、科研部门共同参与,并开展教研组长的专项培训。中教部指导学科教研组开展不同专题的研修活动,并在区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向全区中层以上干部开放,研训教师进行点评。组织研训教师对本学科教师开放研修活动,组织全员参与研修活动观摩研讨,研究如何提高研修活动的实效性;开展校际联动研修活动,引导各教研组继续深人开展研究。中教部集体下校调研,研训教师为教研组长示范组织学科教研组评课。培训部对教研组长实施“关于教研组校本研修文化建设”的培训,进一步形成校本研修研究、质疑的学术氛围和提高教师参与研修的自主意识。面向教学副校长、教学主任、干部任职资格培训班学员实施“校本研修管理实践”专题培训,以校为单位的学员团队,以本学期所听本校教师的课例为资源,合作提炼学校下学期必须解决的课堂教学核心性问题,形成分析报告,聘请校、区两级专家组进行论证,其结果将作为制定学年校本研修工作计划的有效依据。

教师进修学校通过示范培训、引领和把关,明确组织教研活动基本环节,即活动前确立研究专题、组织教师围绕专题进行相应的学习与准备—活动中进行质疑、研究、讨论、设计解决方案—活动后实施方案—再次活动时,反思、继续研究等,校本研修的“形”已初具。

校本研修的形式建设最终目标要为教师教育服务,只有能切实提高教师的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真正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才能赋予教师教育“神”采。为此,我们以区域课堂教学研究课题为牵引,以科研点校、区级项目组、校级专家组、市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中坚力量,扎实实施“形神兼具”的教师教育统领工作。

进人“十一五”教师教育,我区开展的“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已深人到各校、各学科。为使研究更贴近学校,更服务于教师的成长,我们确立点校,聘请中小学各学科骨干教师,成立专家组,每月深人点校听课,参与校本研修活动。通过调研、诊断、总结、交流,以点带面,资源共享,为各校培养科研型骨干教师。

西岗区教师进修学校成立了语文作文教学研究项目组和数学习题功能研究项目组,选定了项目组成员,分别制定了中小学实施方案和中小学一体化项目实施的研究和论证方案。在中学数学区教研活动中,确立数学习题研究主题,各校校本研修工作围绕这一主题全面实施。与此同时,进修学校指导各校成立学校教学专家组,专家组成员通过参与听评课、指导教研活动、开设专题讲座、做示范课等途径发挥初步的引领作用。

为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在教师教育中的辐射引领作用,进修学校组织区学科带头人学科学术报告会、市区骨干教师开放课等活动,为校本研修创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3.推广质量分析技术,提高自我教学诊断的准确度

为引导学校和学科教研组科学进行质量分析,确定并分析学校(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研训教师认真学习研究教学质量分析理论与统计学原理、SPSS软件、双向细目表的原理和制作技术,并应用于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中。富有准确、科学、合理、直观的数据和结论的质量分析为基层学校和教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提供内炼外修平台,提高区域教师教育的研修水准

校长是校本研修的第一责任人。为引领校长有效履行职责,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我们通过沙龙、座谈、讲座等形式,组织校长学习研讨“校本研修与教师队伍建设的关系”“校本研修走向内涵发展,校长该做些什么”“课堂教学观察与关键事件诊断”等问题;我们多次聘请市教育局、市教育学院等相关领导和专家及其他区的名校长与我区校长围绕教育教学管理座谈、对话;我们特聘学院专家对名校长班学员进行“学校管理问题诊断”的跟踪递进式培养,这些工作有效地帮助校长理清了工作思路。

篇7

一、校本研修的目的意义

1、校本研修是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指导下,在专业人员的引领下,由学校组织实施,着眼于满足学校与教师发展需要,由学校自主确立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以解决学校和教师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目标的一种教师继续教育形式。

2、校本研修以校为本,通过学校组织各种研修活动,营造学校的研修文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特色的形成。

3、校本研修坚持从学校与教师发展的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着力解决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效。

二、校本研修的工作目标

1、加强校本研修理论研究,在推进校本研修过程中逐步完善相关机制,丰富校本研修的内涵,构建具有我市特色的教师校本研修体系。

2、全市所有学校建立校本研修制度,逐步形成符合本校实际、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研修模式,有效地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创设自主研修和专业引领相结合的良好氛围,努力营造校本研修文化,使学校成为教师成长的摇篮。

3、树立“教师即研究者”的现代教师角色理念,全市所有教师人人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在研修中不断修正教育教学中的不良行为,提高专业水平和素养,促进自我发展,造就一批具有较高教研水平的学科骨干教师,整体上提高教师队伍的教育能力。

4、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指导下,加强校际间联动,建构由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育专家学者、教研人员、校长和教师共同参与的区域协作机制,实现区域甚至全市范围内的教育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促进校本研修工作均衡发展。

三、校本研修的内容和形式

1、校本研修应以师德修养和专业能力的提高为主要内容,着重抓好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研修、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研修、新课程教学素养的研修、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研修和教师综合素养的研修。

2、校本研修的形式没有统一的规定,各校应结合本校实际,根据不同研修主题、不同研修阶段、不同学科和学校教师队伍的状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努力探索出有本校特色的研修形式。在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时,要引导教师以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为切入点,通过自主学习教育科学理论与成功经验,或者咨询、请教专家作为引领,研究制订解决现实问题的工作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研究修正,促进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提高与完善。目前,可供参考的研修活动形式主要有:案例分析、课堂观摩、自修反思、沙龙研讨、专题讲座、师徒结对、校际合作、网络交流、主题研讨、情境体验、专题辩论、课题研究、考察交流等。

四、校本研修的组织管理

1、*市教育局成立*市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师培训和教研工作的副局长、教研室主任和教研员、继教中心人员、市教师进修学校领导组成。负责宏观管理,制定全市校本研修规划,指导、督促、参与和评估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筹措校本研修经费。

2、各县(市、区)教育局成立相应的校本研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县(市、区)校本研修总体规划,组织人员经常深入学校指导研修工作,初步评价本区域内各校校本研修工作,确认教师校本研修学时。

3、各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校校本研修工作小组,负责组织本校教师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安排校本研修经费。

4、成立“*市校本研修专家组”,负责制定具体的校本研修实施方案,研究分析学校开展校本研修工作的动态,总结推广学校开展研修活动的好经验,指导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培养各县(市、区)校本研修骨干和带头人。

5、*市教师进修学校为*市校本研修工作的项目执行机构,负责研修活动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建立校本研修网站、收集资料、聘请专家等。

6、建立校本研修激励机制,将校本研修活动与教师业务考核、职务晋升挂钩,表彰校本研修先进单位和个人。建立经费保障制度,市安排一定经费用于全市校本研修的研讨、评价和表彰。各校要安排好校本研修活动经费,确保校本研修活动的顺利进行。

7、建立校本研修学时管理系统,对按要求完成校本研修计划的教师,每年录入校本研修20学时(本周期内录入学时上限为40学时)。

五、校本研修的实施步骤

根据教师继续教育周期安排,我市第一轮校本研修工作自*年开始至2012年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试点工作阶段(*.3—2009.1)

1、在全市经过推荐,确定13所学校为试点学校。

2、举办校本研修工作高级研修班,聘请专家从理论层面给予引领。

3、赴上海浦东区考察学习校本研修活动的经验。

4、举办试点学校间的研讨交流活动。

5、以校为本的研修实践与探索。

6、校本研修试点工作成果展示活动。

7、总结推广试点学校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的经验和做法。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准备阶段(2009.3—2009.6)

1、成立市、县(市、区)、校三个层次的组织管理机构。

2、成立“*市校本研修专家组”,对全市中小学校进行调研,结合实际制定全面推进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具体实施方案。指导各校制定校本研修制度,形成工作方案,主要包括校本研修工作管理、职责分工、学习要求和研修质量考评等内容。

3、各校要根据本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发展能力,提出不同层次的专业发展要求,并组织教师学习校本研修的相关理论知识,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指导教师根据自我发展要求,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计划。

4、举办学校学科教研骨干培训班,培养校本研修骨干力量。

5、完成学校向上一层校本研修组织管理机构的校本研修活动或研修课题的申报工作。

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09.9—2011.7)

1、各校将制定的校本研修方案的内容细化为工作计划,分步组织实施校本研修活动,并根据教师个人的研修计划,建立教师校本研修档案,及时收集整理校本研修活动记录、教师研修成果、书面总结等档案资料。

2、充分发挥我市现有的国家级、省级学科骨干教师和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在校本研修活动中的带头和示范作用,引领校本研修工作扎实推进。

3、充分发挥学科教研组在校本研修中的核心作用,通过学科教研组组织教师围绕研修主题和热点问题开展研究,探索适合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研修方式,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4、各级教研部门和各类教师培训机构要加强校本研修工作的研究,加强研修过程的专业引领,深入学校指导研修活动。

5、充分发挥省级示范学校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加强校际联系,有目的地开展区域研修协作活动。在各校取得阶段性研修成果的基础上,选择部分学校进行校本研修活动的现场交流和示范观摩。

第四阶段:评价总结阶段(2011.9—2012.7)

篇8

第一、通过学习,我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加强,视野逐渐开阔,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更新。

第二、要做一位好老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教好学生。自身不断的学习,才能摒弃旧的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通过培训我认识到:“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民主,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师生关系融洽,才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第三、名师的工作室,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我们除了能阅读相关理论知识的文字图片资料外,还可以观看一些名师授课的视频,观摩各种类型的优质示范课录像资料,另外,还可以通过论坛跟自己同专业的教师学员交流学习体会,加强学员之间的联络和交流,实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篇9

为做好暑期语数外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学校采取多项措施,加强研修管理。

1、抓研修前准备工作。为确保所有研修学员顺利进入研修状态,我校组织开好管理人员会、指导教师会、参训教师动员会,明确要求,同时要求网管人员在假期内熟悉操作规程、做好网络调试等,做实做细研修前准备工作。

2、注重过程管理。要求教师在研修过程中要做到两个“结合”:远程研修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研修培训和平时教学相结合。针对培训中可能出现的部分老师只重视关注度,忽视作业质量的现象,学校召开了指导教师会议,要求各学科明确研修目的,在推出精品作业上下工夫,确保教师有所学必有所得。

3、强化制度管理。建立完善三个制度:一是责任制度,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负责培训的全面工作,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是直接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考勤制度,要求考勤人员认真做好考勤记录,研修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要按正常上班对待,不得迟到、早退、旷班;三是考评制度,学校制定了量化考核措施,对教师的培训进行监督和检查。

二、专家交流,给教师思想的洗礼

教师认真研修,热情高涨。每天早早来到计算机室,坐在电脑前看视频、做作业、发评论,该休息了还迟迟不肯离去。室内空气燥热,可是老师们不叫苦,不喊累,为期10天的研修无一人旷班、迟到早退,老师们都想抓住这次很好的提高充电机会,好好学习,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视频里专家们用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的教学经验、高尚的师德修养、先进的理论水平为我校教师提供了一堂堂精彩的报告,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理论水平、教学实践给予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老师们普遍认为每一次的专家报告对每一位培训的教师都是思想的洗礼、灵魂的撞击、理论的引领、水平的提高,他们的教学艺术、实践经验对我们教师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一线教师的现场讲课也给老师们很多的启迪,他们对事业的执着,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的满腔热忱,他们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育艺术,对教育教学细致地研究,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树立了榜样。

三、收获希望,让培训教师受益匪浅

这次全员培训活动安排有序,内容丰富,方式便捷实用,实效性强,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全体学员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认真参与培训,主动学习,勤于总结反思,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了自己的专业化发展,达到了预期目的。学员们纷纷表示这次培训收获很大,每每听完专家的讨论点评,总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每次面对面讨论,都是一次真诚的交流;每次作业,都是新的感悟与思考,全体参训学员都对模块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新学期的选课走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XX年暑期,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统一部署,利用山东省教师教育网组织开展了初中语文、数学、英语部分教师参加的为期10天的新课程专题培训。为组织好此次培训,多次进行调研,了解学校硬件设施和网络条件,确定富国中学等11处作为语文、数学、英语教师集中研修点。 7月20日各研修点专门召开了筹备会议,对集中研修的内容、模式、时间、开课条件作了详细说明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为顺利启动培训,组织语数英98名教师于7月26日下午2:00在各自培训点报到,特组建了班委会,组织教师们对网络平台进行登录测试,确保每一位研修学员按时顺利登录网络进行在线学习。研修期间编排了巡查日程,由教研室、师训科全体同志组成的巡查组每天进行巡查指导,并提出指导意见。分科驻点跟踪辅导,各集中研修学习点都设置了各科班主任全程进行班级服务与管理,实施一天四点名制度,并对出勤情况及时进行通报。

7月27日—8月7日集中研修期间,绝大多数参训教师能够认真观看视频、浏览资源、提交作业,积极参加在线研讨,每天集中学习6个多小时。经培训点负责人、班主任和全体学员共同评选,评出了26名同志为优秀学员,由教委颁发证书予以表彰。对于非全勤学员全市进行了通报,要求各学校将学员考勤情况纳入下一学年的年度考核之中,凡迟到(早退)达二次以上、事假达一天以上、病假达二天以上或旷课半天以上的学员其全部午餐补助费学校不予报销。

通过XX年语数外三科培训,各科教师知识面加宽,与专家交流及时的解决教学中的疑惑,极大地促进了我办中学的教育教学。

四、几点建议

1、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使培训学习成为教师工作生活的常态。

篇10

一、教师研修:关注教师学科育人能力提升

学科核心素养是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素养,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础,每门学科的课程对于文化的传承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科育人是以学科核心知识为重要载体,重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设计,基于真实的情境任务,在学生团队或个人开展实践性学习、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落实学科课程目标、帮助学生达到学业质量标准的育人行为。课堂教学是学科育人的一部分。

学科育人要坚持价值观与能力并重,要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学生需要通过学科课程的学习,获得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特别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全球化能力等。这些需求对教育的目标、内容、组织、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

教师的学科育人能力是一种学术能力。它是教学的学术、育人的学术,是高度专业化的表现,其实践性极强,具有学科性、现场性、个性化等特点。学科育人能力不是一项简单的技能,是有教无类的、动态发展的学术能力,要求教师具备学生知识、课程知识、教材知识、教学知识、评价知识以及学习设计、实施和自我发展能力等。以学科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现场并不只是单向的输出,无论是授课、组织活动以及师生之间互动,都对教师有很高的学科教育专业要求,教师的学科教学,在不同学段、不同学校、不同班级都不一样,个性化极强。

只有坚持学科育人,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才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此,教师研修要超前思考、跨界思考,要关注教师学科育人能力的提升,要帮助教师获得“带得走”的理念和能力,内化成教师的自主行动。只有这样,教师回到教学现场,才有可能创造性实施,解决现场问题。

二、研修转型:专业提供高品质教师发展服务

教师研修,要满足需求,更要引领需求。唯有专业,才更能体现教师中心,才能立足现在、面向未来。

1.尊重客观规律

这一点非常重要,是专业精神的表现。教师研修机构具有研究、指导和服务的职能,首先要研究学生成长、教师成长、学科发展、学生学习和成人学习的规律。当然,也可以直接掌握并应用已有的关于规律的研究成果。对于研究过程当中生成的成果,一定要在区域层面把研究成果进行实践应用,最终转化成教师研修的资源,服务教师发展。

2.依据标准研修

素养导向、标准导向、问题导向的教师研修,有利于教师的学科育人能力提升。专业性的重要表现是依据标准开展研修。标准引导方向、明确目标、规定内容。教师发展标准体现了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和进阶发展要求。教师在不同的专业发展阶段,从新任教师、发展期教师、成熟教师到名师,素养特征和发展需求是不同的,育人能力是呈现进阶发展的态势的。

目前,国家正在研制《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标准》,旨在规范和指导各地分类、分科、分层实施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引导各地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进行科学诊断,设置针对性培训课程,确保按需施训。促进各地按照教师专业成长规律,系统设计课程内容,创新研修模式,持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整体素质,也为探索教师研修学分管理奠定基础。

3.建设专业队伍

专业的研修需要专业的队伍和专业的机构。每个区域都应有一支高度专业化的培训者团队。培训者队伍的能力建设至关重要。目前,这支队伍的名称在各地不同,包括教研员、研修员、培训者等,一些地区的培训者队伍还存在数量严重不足、结构不尽合理、专业化程度较低、学术性不够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亟须改善。在各地,教师研修机构的名称更是多样,包括教研中心、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局教研室、教育发展研究院、教师进修学院、教师研修学院、教育学院等,其主体职能大体相同,部分职能略有不同。当前的主要问题是,要服务教育改革的需求,机构的职能需要丰富,内设机构需要匹配,以此来提升专业性。

4.不断超越自我

这也是专业精神的一种体现。自我突破、自我超越,需要有前瞻性、宽视野,更需要教师培训者有使命感、责任感与担当精神。教师的培训者应基于教育改革的需要,基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需要,基于教师的实际需求,超前研究与实践,给一线教师提供专业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指导学校和教师发展。这样的组织具有专业型、学习型、实践型、研究型、创新型、合作型、生态型、服务型的特征。

5.加学科建设

重视学科建设是专业研修的另一个重要特征。要从课程、教学、评价、资源、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教师职前职后衔接等方面,重点开展研究与实践,促进学科建设,这非常重要。要科学地把握学科建设的方向,建设一流的学科队伍,才能专业地服务教师的学科育人能力的提升,着力推进研究成果的转化。

唯有研修转型,才能更好更专业地支持教师发展。具体包括:研修工作重心从“学科教学”转向“课程育人”;教学目标从“知识获得”转向“素养提升”;研修内容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教学改进从“基于经验”转向“基于实证”;教师研修从“专家传授”转向“教师众筹”、从“统一培训”转向“个性发展”。

在研修转型实践中,我们聚焦课程改革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以课题或者项目为载体,教研员牵头整合高校专家和一线骨干教师资源,建立多个团队,研究、解决真问题。例如:“促进学科能力发展的教学改进”“义务教育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研究”“基于学习者分析的教学改进”“基于学法指导的教学改进”“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中小学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研究与实践”等30余个项目。在项目实施中,建立研究、实践、改进和追踪机制,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教师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的过程,问题解决了,教师的能力也就提升了。教师自己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非常重要。其中,微团队培训的做法非常好,有利于团队成员互相支持、共同解决问题、持续改进。

三、合作研究,提升中国特色教师教育的品质

当前,教育改革节奏快、力度大,我们要顺势而为、趁势而上,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确保教师培训机构、教师培训者队伍的专业性,研修机构和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要共同创新发展,共同开展研究。

1.服务区域教育

教师研修机构是区域的专业智库,服务学校、教师发展,服务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面对多元需求,要通过高水平的研修转型面对挑战、解决问题,主动求新求变,转变理念、丰富内容、创新方式、建立机制是转型的重点,体现了中国特色教师教育系统的核心能力。

2.共同创新发展

教师教育研究的宽度和深度在不断发生变化,研修制度具有中国特色,不可替代。我们要共同实践,共同创新,发挥团队力量。研修机构之间要开展合作,同时,研修机构也要与高校开展合作,做好教师职前职后衔接。对于教师职前培养,无论是本科、硕士或者博士学位,都应在职前加强教育教学学习与实践,区县级教师研修机构可以作为教师职前培养实践基地,经过教学现场的学习、研究、实践、改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直接胜任教学工作。例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与北京师范大学开展合作项目,共同开发本科生或者教育硕士的教学实践类课程,教研员可以去授课,做兼职教授。

3.共同开展研究

21世纪以来,国际上高水平的教师教育研究呈增长态势,美国占据中心位置。但中国大陆处于弱势,研究成果较少,缺乏国际化的教师教育研究机构和团队,缺乏相对聚焦的研究主题,缺乏持续稳定的追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