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试卷分析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0 15:05:2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中语文试卷分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初中语文试卷分析

篇1

今年试卷的结构和试题数量及各部分的分值都没有变化,试卷内容更强调对基础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考查。诗词默写部分增加了对诗句的理解运用的题型,文言文部分试题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而课外阅读部分的文章则选择了以“了解自然”、“共创和谐社会”为主题的篇目;写作部分的主题确立也趋向于引导我们学会善于发现他人优点。总之,今年的中考语文试卷体现了教学大纲、新课标和考试说明的精神及要求,试题的难度适中,提问方式明确,便于我们入手答题,有利于我们考出真实、满意的成绩。

二、今年试题较去年试题的变化

三、今后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基础知识积累

1.古诗词部分。

写正确:试卷上考查背诵的方式就是默写,因而我们在复习时,不仅要背会,更重要的是要写正确。在复习时要反复默写,对笔画比较繁难或容易写错的字,要看清它的结构,落到实处。

理解:记忆需要一个过程,死记硬背的东西容易忘记,只有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才最牢固;而且理解性默写也要求按提示写出合适的句子,不理解诗文的意思是很难准确回答的。

运用:除了熟练地背诵与默写之外,还要多加强对诗句内容的分类整理及实际运用,多做诗句运用及化用方面的训练题。

例如:①运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名句,写一段完整的话。

②化用名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写一段完整的话。

③“此中有其意,问谁领会得来?”化用了_________的《________》中的诗句,原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例:陈旧的事物日趋没落,新兴的事物日渐兴起,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②例:春天的觉真是睡得舒服,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推开窗子,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窗外的树林中处处可以听见鸟儿欢快的鸣叫声。③陶渊明《饮酒》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2.名著导读。

对名著的复习不仅应了解书名、作者、主要人物,还应把握书中的主要故事情节、人物关系、人物形象特点以及作品带给我们的启示。

(二)阅读部分

1.文言文阅读。

中考文言文语段阅读多选自课内,因而最可靠的方法是平时扎扎实实地掌握课文内容。

理解要深入,要善于提出问题,通过钻研、请教、讨论,寻求比较满意的答案。记诵要准确、熟练,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由于文言文考查内容比较简短,答题时贵在准确、清晰,一般不需要随意发挥。

当然,复习时也要注意:①准确理解文中字、词、句的含义,特别要注重对课下注解的理解;②作必要的知识点归纳,以便宏观地、全面地、具体地掌握知识;③重点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2.说明文和议论文阅读。

除了要了解两种文体的基本常识、熟练掌握两种文体的知识点之外,还要通过做一定数量的课外篇目训练题,来强化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意识及总结概括能力。

3.记叙文阅读。

除了了解此种文体的基本常识、熟练掌握此种文体的知识点外,还要通过做大量的课外篇目训练题,来强化对文章脉络、故事情节、情感线索、人物性格特点、作者写作意图的训练,以及对文章中词、句、段的理解。

(三)写作部分

今后在写作方面的训练仍以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为主,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强化:

篇2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238-01

在初中语文考试中,阅读题起着区分优秀与中等学生的作用,是语文试卷中的重点和难点。现在的初中语文试卷由四大板块组成:积累运用(17分左右)、综合性学习(8分)、阅读理解(45分)、作文(50分)。前两部分差别很小,作文尽管分值最高,但毕竟评分标准不易确定,阅卷老师在给分时,绝大多数得分都在40分以上,也拉不开差距。阅读题往往有三到四篇阅读材料,是对考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由于选文有文意上的难度要求,涉及一定的内容背景、文史知识等,加上考生语言知识不足、阅读能力有限,在语文应试时会显得力不从心,得分不高。

结合学生平时的读书习惯和阅读训练表现来看,做阅读题时考生有些共同的特点:阅读速度慢,专注程度差,不善于把问题从材料中剥离出来,形成兴奋中心,阅读时感知记忆力弱,读过就忘,尤其是注意力集中不起来,常常漫不经心,或心猿意马,难以形成并维持良好的阅读心境。实践表明:在阅读中,除阅读的知识和能力因素外,阅读速度、阅读意志、阅读心境、阅读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深刻影响阅读测试的效果。那么,如何调控阅读心理,提高应试成绩呢?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良好的阅读心境

我们发现有不少考生平时的阅读水平并不差,却因为阅读时轻敌、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不善于在关键时刻控制自己的阅读心境,使平时的水平无法正常发挥。保持良好的阅读心境,要以平常心来对待考试,做到平静、轻松、愉快,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专注地阅读、答题,克服应试的心理障碍。

二、注重平时的阅读训练,保持阅读状态

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阅读所需要的韧性、敏捷、专注等良好素质只能通过足够的阅读实践才能培养。平时多读、熟读名家名篇、报刊杂志,保持阅读状态,注意随机性阅读与准备性阅读相结合,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分析、想象、比较、综合、概括,保证阅读质的提高。

三、掌握阅读方法、技巧,培养瞬时记忆能力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讲究方法很重要。速读、略读、精读、比较阅读等,初中学生必须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做阅读题时还必须具有良好的瞬时记忆能力,:如,学会辨认段落中的中心句、支撑句、总结句和主干句,学会筛选段落中重要信息,把握重点;要加强概括能力,小到一个词的作用,大到全文主旨的提取,都要转化成考生的内部语言,为自己所用。

四、准确表述,拓展延伸

做阅读题,在读懂的基础上,最终要用文字表述在试卷上。表述要准确规范、抓住要点。回答既要一针见血,又要拓展延伸,把答案写长一点,写细致一点,这样阅卷老师也会给出人情分。

总之,阅读理解尽管很难,但也是有规律可循,有办法提高的。只要调整阅读心态,平时扎实训练,掌握技巧和方法,准确表述,就一定能在初中语文应试中提高成绩。

(上接237页)练、学生课外阅读等。

在每项常规活动开展之前,应该作好辅导工作,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的要点。把握好审查关,力求学生开展活动之前,能成竹在胸。这样,活动每成功一次都是对学生的激励,都是对学生信心的提高。

专题活动――即学生创意几个语文活动。根据发展学生素质和掌握语文相关知识的需要,可以建议学生创意并开展几个具有特色的专题活动。活动群策群力,活动的拟题、方案的策划、具体实施过程都由学生完成。学生对整个过程的参与,就是一次经历的丰富,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能力培养的过程。

三、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统一认识,形成共识。由于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有的学生担心会影响学习成绩,因此,会或多或少存有顾虑,因而公司成立之初,有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应该做好充分的宣传工作,告诫学生为将来做好准备。

篇3

二oo八年可谓多事之秋。撮其大者来说,我们咀嚼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苦涩,品尝了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的喜悦。沧海横流,否去泰来,或悲或喜,使我们对国、对家、对自然、社会、人生等有了新的认识,加深了“形而上”的思考。二0一0年也是业务工作繁忙充实的一年。围绕教育厅的中心工作,,教科所要做的工作很多.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以及教育部有关课改的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的方向,增强了服务意识,要时刻想着基层学校的广大师生,切实为他们做一点实事。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用先进的理论先进的思想武装头脑,提高教育教学的研究水平。要高标准、严要求自己,不满足已有的一点成绩,脚踏实地,开拓进取,争取再创佳绩。

业务工作完成较好。一二三月份修订会考纲要,编制、校对各年级期末考试题、全省高考诊断试题,四月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走进课堂”调研活动,听课、评课,为期一周。并参加了城关区骨干教师的评选工作。五六月份中考会考命题审题,同时到云南昆明考察,提交了《云南省普通高中发展战略研究》调研报告,并完成了教育厅基教处交付的《XX年年冬季全省会考语文试卷评阅质量报告》。五月随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讲师团到庆阳市镇原县讲学。做了《课程改革与语文课堂教学的若干问题》的报告,六月参加高考阅卷质量监控,七八九月份举办了语文学科优秀论文、优秀案例的评比等等。今年十月份,参加中英项目培训初中语文教师的活动,为期一周,担任讲授和辅导工作。十一月参加全省会考语文试卷命题。十二月份,举办了全省初中语文语文优质课课评比活动、并担任评委,听了十几节课,并做了评课总结报告,受到欢迎和好评。

二oo八年共2篇。它们是:《高考优秀作文解读分析》《2010年高考试题与考生答卷分析》等,分别发表在《教育革新》《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其中《高考优秀作文解读分析》被国家级刊物《课堂内外》全文转载。今年除担任《甘肃省高中会考复习指导纲要》和《甘肃省初中毕业会考指导纲要》两本书的主编外,同时还主编龙门书局《三点一测丛书·九年级语文上下册》,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发行。

平时能按时上班不迟到、不早退,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尽职尽责;维护团结,维护大局。由于年事渐高,事业心、进取心渐趋平淡,总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得过且过、低调做人的想法,今后要注意克服这一类消极情绪。还是哲学家周国平先生说得好:真正的学者(我仅是学习者)是不可能“退休”的,况且我离退休还有几年,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啊!

篇4

一、试卷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针对学习的内容,学习的阶段性,学生的学情,有针对性地出一份高质量的试卷,其实并不是轻而易举的。比如出一份七年级语文试卷。现实中,试卷的命题人大部分偏向于照搬别人的试卷,尤其是各地中考卷。那么大家选取的尤其是这些阅读部分或者作文题目是否符合这个阶段的学生情况,可能我们大部分人都未做深刻思考,而仅仅过于迷信中考卷。所以试卷的设计一定要有针对性,注重综合因素,考虑其科学性。有的放矢才会有效率。

二、阅卷环节要有准确性和客观性

首先,每位老师阅卷因该无数,面对每一次试卷,要做到答案的准确无误和批卷的客观准确;其次评价要有明显的标记。比如每题标上对错记号,打上分数。给作文一定的得分评语(这个可能在最好和最差的作文上更有必要),减少主观性和随意性。

三、试卷评讲课要有阶段性和整体性

前面谈的两点,可以说是为评讲课做好准备工作。因为它们影响评讲课的质量和效率,而且也是可以提前做好的,所以必须提一下。到了真正评讲课时,我们怎样让这份试卷促进下阶段教学,我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四个阶段的工作,加强试卷评讲课的整体性:

第一个阶段:教师发现、总结问题

对每一次试卷,我们都应该研究一下试卷,发现学生试卷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做好错题的统计,除了做好大部分人错的题目统计,更要看看少部分人的错题原因。初中语文试卷的设计,一般分为:基础知识积累题、语言应用类、诗词赏析题、名著专题类、文言文阅读类、现代文阅读(包括记叙文、小说、散文、说明文、议论文几大体裁)、作文。每类错题或者扣分一定是有原因的。比如基础知识积累题中诗文背诵题,可能是记记不清,也可能是容易写错字,或者是看字只追求形似。这种现象表面上似乎统归为学生学习不细心,但真正研究会发现,深层的原因是学生未真正理解诗文的意思。当我们发现了错题目,找出错误的原因,我们就可以为下面评讲阶段,选择针对性的题目来评讲。

第二个阶段:学生独立订正、合作讨论、反思纠错

现实中,考试以后,很多人喜欢立即评讲试卷,其实大可不必。给学生一个发现反思的过程,远比我们主动评讲效果要好。在课前给学生布置订正试卷的作业。订正时,首先要求学生自己要思考,能独立完成的题目独立完成;其次,对无法做出的题目,可以和同学讨论,在理解的基础上写上答案;最后,要在每题出错的地方写下自己当时写错的原因。这最后的要求,其实是学生发现问题,自我纠错的过程,就是他综合能力的提高过程。这个阶段忌讳直接抄好别人的准确答案,等待教师来评讲。

第三个阶段:教师评讲、拓展

现实中,有的老师喜欢题题讲,有的喜欢仅仅对一下答案。时间花了,效果如何就不用说了。这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基础上,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讲评题目了。有的放矢,才可能射中靶子。教师重点选择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利用多媒体,对这类题目出错形式和学生订正的答案和想法展示出来,让学生避免犯类似错误。同时出一个相关问题进行再研究和拓展,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真正做到让每位学生掌握和理解了知识。而对会的题目出错率低的题目可以一带而过,不必在花时间去赘述。

第四个阶段:及时练习、巩固

篇5

武亦姝凭借诗词大会的出色表现,成为网红。让我们在惊叹于她的诗词储备的同时,不得不反思今天的初中语文教学,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怎么啦?怎么就培养不出更多的诗词大家、散文大家、语言大家!抛开母语这一重要因素,单就作为一门初中主干学科而言,语文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笔者想从农业生产中的墒情角度,来粗浅地分析影响初中生语文营养吸收的因素,旨在找到初中语文改革的下刀口,努力回归初中母语教W的正途:

一、生活语文生态沙漠化――水源紧张

生活是语文学习活的源泉。只有热爱生活,主动亲近生活,做有心人、有情人、有思人,才能发现生活之美、语文之妙。可事实上初中生背负了中考之重,少了小学生的自由和天真,多了题山卷海。学生进了初中门,便难得有机会接近万花筒般的社会;只有“白+黑”和“5+2”,没有休和息;只知数理化,不知有自然。笔者班上有“学霸”,居然还没有走出过南通。朱熹曾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基本断绝了与生动生活的联系,就无法从生活中汲取养料,也就不可能化为学生“机体”的血肉,也不会成为学生灵活运用的语文能力。只知语文课本知识滚瓜烂熟、颠来倒去,不接触活的语境,就如同纸上谈兵的赵括一样,对付一张中考语文试卷可能有效,但在社会大考场中却只有“烤焦”、“烤糊”的份,我们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就是割裂生活语文的沙化教学。

二、全民碎片阅读常态化――化肥催旱

阅读是获取知识主要方式之一,也是语文学习的必备能力之一。初中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目的旨在让学生具有阅读能力,在阅读中注重情感体验、积累经验,能够受到文化艺术的熏陶。初中语文教学应该利用课堂,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感受阅读的愉悦。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加上手机微信、QQ等跨平台的通讯工具被广泛运用,人们已经随时随地通过平台进行信息交流,海量信息铺天盖地,全民碎片阅读成了常态。我们的初中生在不知不觉的熏陶中,爱上了这种不辨真假的阅读。正如老子所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一样,在感受感官刺激的同时,麻痹了他们的心性,误导了他们对阅读的理解,甚至正在反噬着我们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就像土地长期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僵化,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的“土壤”也在全民碎片阅读的催化下,不断消耗水分,旱情严重。

三、中考应试学习强迫化――暴晒蒸发

理想的初中语文课堂,是诗意的,是充满生活气息的。虽然,素质教育、素养教育早就被社会认同,但实际上迫于家长“学优则仕”、“望子成龙”的期望,学校优分、均分的指标压力,再诗意的老师也必须直面现实,把自己变成榨取考分的机器。于是,初中语文学习不再是一种成长的需要,而是变成满足家长所谓“爱子心切”的必须,变成制造老师所谓“教学业绩”的必须。中考的优胜劣汰高比例,迫使初中语文教学畸形存在,每天只有做不完的作业,做不完的试卷,据不完全统计,初中生每天的家庭作业时长在6到7个小时,基本是清一色的试卷、练习,只做不讲,而且日日练、周周测、月月考,这样机械、单调、逼迫式的学习,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势在必然,初中生逆反心理更会进一步放大了厌烦情绪。这样的教学,对一部分学生来说,不谈能成才、成家,不谈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就是坚持读完初中学业都变得奢侈了。如同农业生产,幼苗需要呵护时候,偏偏把他放到太阳底下暴晒,结果只有一个――水分蒸发,土壤干裂,苗根干枯。

四、语文课堂设计精致化――过度打理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就是在45分钟内,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健全的人格、文学的素养,唤醒学生生命的激情、语言的思维,孕育学生远大的抱负、语文的能力。要想接近目标,必须“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坚持个性备课,将教材拿来为我所用,从学生实际出发,独运匠心,选择恰当的方法。洪宗礼先生推崇的初中语文教学的十个境界,其中境界十恰如其分的诠释了真意:如话家常,平易朴实。而不是精雕细琢、反复磨课的精彩绝伦,过度注重完美、震撼的课堂形式,只会不自觉地把学生物化,或者过分堆砌教育教学理论。

时下,运动式跟风学习某校模式的做法,其实是舍本逐末的从众心理;劳民伤财的优课评比,更是各方追名逐利的共同结果。他们的共性,都是精致化设计语文课堂,表面看总是热热闹闹、欢欢喜喜,毫无半点意外,实质是在成功表演的背后,隐藏着无穷的后患。如同过分打理的农作物,不仅误伤到了作物本身,还腾空了作物根部土壤,加速了土壤水分的蒸发。

五、经典阅读消费奢侈化――干燥无雨

篇6

1.抓住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寻求原因。

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是因果关系的联系纽带,阅读文本时若能找到它,就能由“果”找到“因”。因果关联词语常有“因为……所以……”、“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因此”、“由于”、“因为”等。

例1 吉林省2005年中考语文试卷第16题:安徒生童话为什么会历久而弥新?

这句话出现在原文第⑥段:“安徒生童话(之所以)为儿童所喜爱,(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中充满了赤子般的爱心。《丑小鸭》、《美人鱼》不仅使孩子们对动物感到亲切,而且在其幼小的心灵中(激发出博爱众生的高尚情操)。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安徒生之爱心更表现得淋漓尽致。安徒生童话历久而弥新,良有以也。”读了这段材料,你若捕捉到“之所以”与“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一表因果的关联词语,筛选有关信息后,就能明白安徒生童话为儿童所喜爱的重要原因了(见带点的字),再深入思考,这也就是安徒生童话历久而弥新的原因。

有些因果关系没有明显的关联词语,用其它类似表因果的词语来联结,抓住该类词语也能寻到“因”。

例2 山东临沂2005年中考语文试卷第20题:从文中看,人们往往“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阅读与“果”有关的原文第④段,可捕捉到这样的重要信息:“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源自)我们常常拿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进行比较而产生的焦虑感。……还(源自)和别人不正确的比较而产生的自卑感……”这里两个“源自”类似“原因是”,捕捉到这类表因果的关联词,这道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分析“果”,找联系,由“果”索“因”。

如果没有表因果的关联词语,我们可以对照原文,认真分析这种“果”的性质和可能构成这种“果”的因素,据此仔细读原文,由“果”索“因”。

例3 浙江金华2005年中考语文试卷第8题:第③段中“我和世香惊呆了”的原因是什么?

根据题于提示,找到与“果”密切联系的第③段:“我和世香惊呆了。电动狗也许不被今天的孩子所稀奇,但在我的童年,(表姑的许诺)足以(使我们激动)很久。那(是)怎样(一笔财富),那(是)怎样(一份快乐)。”这里的“果”的关键词是“惊呆”,是人物的神情,人物的“神情”一般受人物的“心理”支配,“神情”与“心理”能构成因果关系,而此段的第(2)、(3)句正是解说“惊呆”的“心理”,提取重要信息,便可得“因”(参见带点的字)。

此外,人物的穿着打扮、言、行与人物的心理、性格,人物的性格与环境等都能构成因果关系。

例4 重庆2005年初中语文毕业试卷第25题:仔细阅读第⑧、⑨段,谈谈为什么“喜欢”是“爱惜”的土壤?

请看《常常爱惜》第⑧、⑨两段:

⑧爱惜的土壤是喜欢。当我们喜欢某种东西的时候,就希冀它的长久和广大,忧郁它的衰减和短暂。当我们(对喜爱之物)怀有难以把握的忧虑时,吝啬是一个常会首选的对策。我们(会俭省珍贵的资源),我们(会珍爱不可重复的时光),我们(会制造机会以期重享愉悦),我们(会细水长流反复咀嚼快乐)。

⑨于是,爱惜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

这两段节选于议论文。一般来说,议论文的论点(观点)与论据、论证,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诸多因素能构成因果关系。对照⑧、⑨段并审视题目,这里的“果”是观点,它应与论据和论证(即理由)构成因果关系,而⑧、⑨两段除⑧段的第1句外均是“理由”,都是“因”,筛选重要信息,加以概括,即可解答(参见带点的字)。

说明文中,事物的特点与构造,构造与原理,功用与特点,特征与外界环境等都能构成因果关系。

篇7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49-02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下,学科测试常常把重点放在对学生知识识记水平的考查上,因而试卷讲评强调的也是知识点的掌握,却忽略了讲评课中作为主体的学生的作用,忽略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这样的讲评课往往没有多大的效果,学生不是早早地把这些曾经做过的试题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可以说违背了新课标下要注重对学生合作、创新意识培养的要求。因此,我认为,如果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在语文试卷讲评课中改进方法,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有针对性地讲评,就能不断提高讲评质量,使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一练有一得,提高自评自学能力。那么,语文试卷讲评课将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作用。试卷讲评中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那么,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掌握解题的规律,收获成功的喜悦将不再是难题。

一、全体参与,活跃思维

教师讲评试卷时不能一讲到底,越俎代庖,包办一切。讲评课应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原则,充分利用教师的主导地位对学生施加影响,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引导学生参与问题的发现、错因的分析、矫正措施的制定,以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促进学生自我评价和独立矫正失误能力的提高。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先找出自己没做对的题目,然后几个人一组合作学习(四人或六人)。如果别人错的题目,你做对了,那么你就可以当小老师,把这道题正确的做法与思路讲给同学听,直至他们听懂为止,四个人轮流着来;如果有的题目四个人都错了,那么可以选择自己思考或请教老师的方法来解决。这样,小组成员合作学习,就能达到优劣互补,取长补短的目的。在此过程中,组内成员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也有倾听别人想法的机会,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自己与别人合作、交流、探讨的能力,也使自己的思维活跃了起来。

二、突出重点,扩散思维

在讲评试卷过程中,一般的教师习惯于先分析全班乃至整个年级的得分情况,然后按照试题的先后顺序进行,在分析试卷时头发胡子一把抓,既费时又费力;而有的教师在分析得分情况时往往又花去许多的时间,我认为这都不是最有效的做法。在试卷讲评过程中,教师应当更多的把时间放在积极引导学生有感而发上,让学生在争鸣与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对主观题的解答,要摘取学生答题的典型范例,进行剖析,扩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把学生自己的妙答和佳作供同学们参照,这样,学生的成就感可以得到体现,学习的兴趣也会在互动中得到培养。可以让考得较好的学生来讲部分试题,这样也能很好地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同时,同龄人的思路也更容易接受。另外,让学生讲题,一方面可以让他们暴露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对重点题的评讲,教师更要开启学生的思维,把新旧知识链接起来,把文本知识迁移过来,并要指出学生答错的原因,如在评讲文言词语这道题时,就可以把学过的词语以及成语中出现的词语列出来,或者要求学生课前分工合作找找这方面的内容。这样,重点能够得到突出,难点也能得到破解,学生的知识面也可扩大。

三、巩固成果,拓展思维

学生试卷中反映的问题大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不大可能一次讲评后他们就完全掌握。因此,教师还要选出试卷中出错率较高的问题和知识点,把几条题目进行重组综合,给学生创造一个“再练习”、“再提高”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解题的积极性,拓展他们的思维,加强思维的变通。通过反复强化,巩固讲评效果,以帮助他们真正地掌握重点知识。也可以针对全班同学本次考试的情况,适当地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对某类题型、某个知识点、某种答题的思路和方法技巧有更深的印象,起到一个巩固强化的作用。

教师讲解试卷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识记该试卷上的内容,而是要以该试卷作为例子,举一反三,类推其余。因此,引申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评讲修改病句题时,围绕“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这一考点,这一题目变换成“指出下列句子中的毛病,并作修改”,这样学生不但知道了句子该如何修改,而且知道句子的毛病出在何处,为什么这样改。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另外,我还会找出一些具有相似特点的题让学生进行比对。事实证明,这样的讲评能够加深学生对解题规律的理解,起到开发智力、激活思维的作用。

篇8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2-0035-01

试卷批改与讲评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课型,一直被许多语文教师所忽视。特别是一些农村中小学教师,他们大多惯用传统的试卷批改与讲评形式:自己全批全改,不管试题难易程度,面面俱到,逐题讲评;学生认真听讲,仔细改正,结果大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的旧式课堂结构,学生学得辛苦无味,未得到应有的发展,教师费时费力,教学无效或低效。

笔者通过长时间研究和实践,认为自主互助教学模式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四步流程试卷批改与讲评策略,能改变学生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

一、自主批改

教师把浏览过的试卷分发到学生手上,提供答案和评分标准,对浏览试卷时发现的共性问题和学生有可能在批改试卷过程中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集体指导。学生交换批改对方试卷,针对对方出现的错误之处,相互进行讲解、改正,直至对方理解。

本环节的设计更多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互助。对于试卷的基础类题,学生可以直接批改,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知识;对于阅读题中的归纳概括题、仿写题、文体知识题、表达技巧题等,学生也能根据答案和平时积累的答题方法,独立或与学友交流进行批改;对于阅读题中的理解类题,可以与学友合作探究,或求助其他学友和教师。本环节中,试卷的批改由学生独立或互助来完成,既减轻了教师压力,又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其在参与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合作意识和自主思考能力。

二、互助解疑

学生针对试卷中存在的疑问互相交流解惑,不能解答的就请教其他学友,其他学友仍不能解答的,则请教教师。教师根据题型特点、题目的难易和学生掌握面的大小来决定集体讲解或个别讲解。学生针对本次检测情况,从错题原因、各类题型的掌握情况、本单元知识的复习巩固情况以及解题思路、答题技巧等方面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本环节主要是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把在独立思考后产生的疑惑,与学友或教师交流,通过学友或教师的帮助来解决问题。自己亲自思考过的印象才最深,而且疑惑一旦得以解决,学生就会产生兴奋感,由此激发学习的兴趣。而学友间的交流也会时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快速促成问题的解决。教师的适时讲解,既不包办代替,过多占用学生学习时间,还学生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公角色,又能正确引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思维向前推进,自己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展示成果

在学生已经理解透试卷的基础上,安排学生两两上台展示,一人讲解,一人补充,其他学生补充并评价,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在此环节,教师的作用就是安排讲评的试题和上台展示的学生,对于全班已掌握的试题和基础题,就不再讲评。其他题型则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安排:理解性强的试题(如分析语句的含义等)由学习能力较强学生讲评;概括性试题(如文段写了几件事、文中××指什么等)、拓展题(如联系文中主人公经历,你得到什么启示等)由学习能力一般学生讲评;简单的客观题(如翻译文言句子、写出有关名言诗句等)由学习能力较弱学生讲评。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学生只有想清楚明白,才能说得清楚明白;而说的过程,又能锻炼其思维的敏捷、条理和精确。所以,安排学生上台展示,既是强化学生思维的一条途径,又能让更多学生有机会展示,培养自信,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还能帮助对某些知识点仍处于模糊阶段的学生加深印象。再者,其他学生的补充评价,既再一次完善了学生的理解,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这样的学习形式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了教学评价的内涵。

篇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没有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课改的宏伟目标就很难实现。因此,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在现阶段尤显重要。

众所周知,课程资源既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要想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仅仅依赖课本是不够的,适当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势在必行。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对课程资源开发资源和途径来说,更是具有其他课程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作为一位初中语文老师,我们该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母语教育课程的优越性,在教学实践中适量、合理地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呢?下面,我想借此机会就我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的做法与体会与广大同行做下交流。

一、校内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处处留心皆学问。”我想说的是,在初中校园学习生活中,只要你是个有心人,就会发现学校里潜在的教学资源很丰富,可谓是“处处留心皆教材”。

(一)校园环境――语文学习的沃土

美丽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校园文化长廊等等都可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来开发、利用。如我校的文化长廊里就张贴着很多名人励志故事、杰出校友事迹、名人名言等等,我经常鼓励学生去参观、去欣赏,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激励。比如某次教学描写校园风景命题作文时,我把校园当做大课堂,把操场变成了户外教室,让学生自主地徜徉在校园中,用自己敏锐的双眼去发现校园的美,学生热情高涨,从而很轻易地把写作变成了乐事。

(二)班级文化――搭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班级文化应尽显人文化、个性化、温馨的特色。我和学生一起努力,把教室的每一面墙都充分利用了起来。设有“作品角”,专门展示班上同学的优秀作文;设有“美文赏析”,鼓励同学们推荐一些优秀作品,供大家课下欣赏;设有“手抄报”专栏,让大家“我手抒我心”;还有后墙上“黑板报”,我则要求全员参加,按组别轮流策划、撰稿、誊写。这样,教室既是大家学习的地方,也成了大家提高语文能力、展现自我的一个重要阵地。

(三)班级图书角――丰富语文的桥梁。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班教室里有个图书柜,图书的来源是同学们自发捐赠的。我鼓励大家利用空余时间,多读书,多读好书,并要求人人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本”,可摘录好词好句,可对所读的书进行点评,每周利用一节自习课让大家交流读书心得,长期坚持下来,学生获益匪浅。除了自习课交流读书感受后,我还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大家进行展示,可讲述故事,可朗诵美文等,焕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

二、网络资源的开发

(一)借助网络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不仅仅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而且已成为一种巨大的课程资源库。教师要善于利用,既能为自己的课堂注入新鲜血液,也可以大大促进语文教学效率。比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课时,我利用网络资源带领同学们一起欣赏了济南冬天风景的视频短片,让学生身临其境,融入进去,这样再进行课文教学,可以让学生更深刻体会老舍笔下济南特有的冬景。

(二)利用网络资源,开辟学生阅读新途径

《课程标准》 指出:“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网络是一座无形的图书馆,平时,我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开拓阅读空间,有效增加课外阅读量,使学生通过阅读变得思想开明、心胸开阔、思维敏捷、热爱生活。我还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建立个人的阅读网页,延伸语文课堂,营造语文学习氛围,进行自主学习,使语文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也能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便于和志趣相投的同学交流和分享,获得新体验。

三、社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蕴涵着丰富的人文资源。教师可抓住这一点让教材再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目的。

(一)充分挖掘生活资源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有意识地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关联起来。比如,针对家长用车接送孩子,针对“光盘行动”等等,我曾组织学生开展”初中生该不该用车接送”、“对光盘行动你怎么看”等为辩题的辩论赛。赛前,我让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调查、分析、准备资料。语文活动课上,让正反双方展开辩论,阐明观点。这样的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学生明辨是非能力,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二)充分挖掘自然资源

以我们区域为例,我们学校附近有座著名的旅游景点―――浮山,自然风光秀美,人文底蕴浓厚,这为我的语文教学提供了非常可观的课程资源。在这方面我也花了一些心思,我利用春游、秋游机会,让同学们一边欣赏风景,一边去考察浮山的旅游资源,让他们出谋划策,如何为家乡的旅游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学生们能力不可小觑,课堂交流时,他们大胆提出了自己的设想,不仅如此,他们群策群力,制定出好几份有价值的旅游规划书,获得了浮山景区管委会的认可。每次季节变换时,我便布置学生利用周末、节假日去郊外捕捉不同季节的美。通过这种途径,我就很自然地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拓宽语文学习的思路,有效地开发了语文资源。

篇10

试卷的讲评要讲究技巧,尤其要注意三个要素:“when”、“what”、“how”。也就是说,什么时候讲,讲什么,怎么讲,都有一定的内在规律,避免讲评的随意性。只有按其规律讲评,才能使讲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 讲评“过去时”。

(1)掌握讲评的最佳“火候”。

学生完成一份语文试卷经历了从识记理解到鉴赏评价表达的复杂的思维过程,他们对于自己的劳动成效如何是非常关注的,但有的教师往往把试卷发放和讲评安排在考后一个星期甚至更后,而此时学生解题时产生的思维火花早已消失殆尽,能够刺激他们的也就只剩下分数了,其效果就可想而知了。相反,有的教师未研究好试题就匆匆忙忙地把批改好的试卷发下去,急着讲评,这样则会导致讲评“无的放矢”,收效自然也不佳。因此,最好在老师认真研究好试题以及学生的答题情况之时发下去,掌握“火候”及时讲评,这样“趁热打铁”才能收到有效的反馈。为此,平时每进行一次考试,本人总是及时地在当天把试卷批阅完并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然后第二天进行讲评。

(2)选准讲评的最佳突破口。

一般来说,一份规范的试卷所涉及的内容很多,教师应根据本次考试学生答题的情况,找出存在问题最突出、最主要的“关节点”,然后“对症下药”为学生解惑、释疑。只有讲评前选准了最佳突破口,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听课。根据学生测试情况,讲解问题时既要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又要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试卷上大多数题目学生可以自主解决,如讲评时“胡子眉毛一把抓”,学生自然会厌烦,不喜欢听讲。至于不甚重要、不合新课程理念的题目可以大胆舍弃,毫不可惜。

1.2 讲评“进行时”。

(1)合并“同类项”,注重减负高效。

教师在讲评课时不能只按照题号按部就班地讲评,而要善于运用系统论,引导学生对试卷上涉及到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合并“同类项”,让学生对试卷上的同一类问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短视。具体可按以下两种方法合并:

按卷面上的知识点进行合并:即把试卷上同一知识点的题目,归在一起进行分析、讲评。这种合并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可选择其中典型的题目进行讲评;或把同类的题目重组整合,然后择其要点讲评。

按答卷中出现的错误类型进行合并,一般可分为:A、书写错误、答题不规范; B、审题有误;C、解题方法不当;D、思维定势的负迁移,等等。

(2)比较学生的“现场答案”与教师的“参考答案”。

讲评时应不以教师的“参考答案”为唯一依据,可以列举学生上中下各层次的“现场答案”,比较鉴别,比较剖析,发现别人的优点及原因,找出自己的缺点及原因,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发散性思维。

(3)尝试试题的变式、延伸或更改。

命题人往往变换题意、角度,在设计题目上推陈出新或另辟蹊径,这样的试题给人一种似曾相识而又不落窠臼的感觉,很多学生由于思维定势造成失分。讲评课上,教师不要就题论题、孤立地逐题讲解,而要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开放、发散性讲解,可将原题中的条件进行改动,举一反三,类推其它,即对某个知识点从不同角度进行合理的变式或延伸;或者由学生对原题进行评价并作恰当的更改。

1.3 讲评“完成时”。

讲评课后必须根据讲评课反馈的情况进行矫正补偿,这是讲评课的延伸,也是保证讲评课教学效果的必要环节。教师应要求学生将答错的题目全部订正在试卷上,并将之收集在“语文错题集”中,做好答错原因的分析说明。待到复习时,教师再让学生重点温习“语文错题集”中的题目,使复习有针对性,不至于机械重复。

2. 语文试卷的讲评原则

(1)突出启发式。

讲评时切忌满堂灌输式的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式的简单肤浅,教师的作用在于恰当好处的点拨,让学生悟深、悟透,并留给学生必要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标新立异的思想意识,使学生成为讲评课的主人。

(2)力求新颖性。

讲评涉及的内容大都是学生已学过的语文知识,但讲评内容决不应是原有内容的简单重复,必须有所创新。在设计讲评教案时,对于同一知识点应多层次、多方位加以剖析,同时注意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升华,力求以崭新的面貌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到内容新颖,学有所思,思有所得。

(3)讲究激励性。

在试卷讲评时,不可忽视各类学生的心理状态,要用好激励手段,激发学生情感。如有创新,有独到之处的学生要及时肯定。对成绩落后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答卷中的闪光点,肯定其进步。

3. 重视讲评后的内容的消化,问题的复现和个别辅导

(1)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消化讲评内容。为了巩固讲评结果,教师应采取必要手段促使学生消化讲评内容。讲评后,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个别消化讲评内容。要求学生在讲评的基础上再认真阅读一遍,清理自己的失分点,教师可进行个别指导,最后让学生把自己的典型错题建到自己的错题集中,以便随时查阅反思,避免下次再犯累似的错误,从而提高了认知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