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0 15:05:2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病理学,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病理学

篇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转移的关系 郑世曦,阮幼冰,武忠弼,汤健

5例感染伴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尸检观察 蒋绍仟,陈显章

石蜡包埋整叶肺组织大切片的制作与体会 王德田,刘鸿瑞,严洪珍

基因表达差异分析方法进展 石胜军,夏照帆

bcl-6与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 陶琨,朱雄增

几种新型神经上皮肿瘤病理学研究进展 卞修武

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的形态学特征 马大烈,郑青渝,詹鎔洲

发热,上腹部及胸疼痛、肝肿大、胸腹腔及心包腔积液

胆囊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一例 陆孝禹,谌福中

心内膜心肌纤维化一例 武迎,张慧信,王福,方微

输尿管平滑肌肉瘤伴结石一例 韩安家,熊敏,吴惠茜

侧脑室内少突胶质细胞瘤一例 李斌,张杰,李甘地,杭振镳

真两性畸形伴卵巢内胚窦瘤及隐睾症一例 陈广峰,陈连红

双侧胎儿横纹肌瘤型肾母细胞瘤一例 何乐健,李佩娟,周春菊,孙宁,黄澄如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及预后因素分析 张廷锣,涂小予,徐薇苓,平波,黄政,王贤,陈彤箴,伟

人异体移植肾之闭塞性动脉病的病理学研究 戴群生,黄受方

不同药物敏感基因对人胰腺癌细胞PC-2的杀伤作用 张雷,刘彤华,崔全才

人慢性肝炎贮脂细胞超微形态的计量学变化 徐晨,李维信

TIMP-3基因转染抑制人肺癌细胞系侵袭与转移的研究 牛桂莲,方伟岗,郑杰,由江峰,吴秉铨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一例 石怀银,陈凜,韦立新,吴浩强

缺氧内皮细胞介导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mRNA表达 李丰,张燕,车东媛,邓仲端

原发性胃癌组织中的端粒及端粒酶表达 张方信,张学庸,樊代明,邓芝云,闫岩

肝内胆管巨大状囊腺瘤癌变一例 庄严阵,王淑真,张福星

人脑星形细胞瘤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因子1基因表达研究 步星耀,章翔,曹卫东,于耀宇,易声禹

连接蛋白43在培养心肌肥大时的表达及其意义 张骅,楼定安,章芷茵,毛峥嵘

白细胞介素-12基因转染的人肺巨细胞癌克隆的建立及其生长特性的观察 付坚,吴晓,郑杰,王洁良,吴秉铨

Rb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王顺祥,马志学,左连富,刘江惠,郭建文

鼻咽癌癌旁粘膜的p53蛋白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钱洪流,彭韬,冯振卿,王心怡,宗永生

前列腺基底细胞增生 杨华,Haiyen E.Zhan,Henry Frison,Leland W.K.Chung

一种新的巨噬细胞单抗--AM-3K在正常及病变组织中的表达 曾荔,赫炎,竹屋元裕,高桥洁

几种生长因子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在胃肠道平滑肌肉瘤中的表达 李沛雨,袁玫,蒋彦永

25例先天性腹壁缺损尸检分析 武卫平,朱清於,李风山,仓为民,钱宁

放射性皮肤溃疡表皮细胞AgNORs的图像分析 杜悦娇,王德文,夏国伟,赵坡,崔玉芳

乳腺癌p16蛋白、mRNA表达、基因突变及临床病理意义探讨 袁晓璞,陈同钰,鲁常青,谈敏,施达仁,徐枫

重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胶质瘤细胞形态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张树辉,詹镕洲,陶霞,田野苹,何成

bcl-1基因编码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肖玉平,辛彦,赵凤凯,隋成光,任常山

大肠癌组织蛋白酶D表达及其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王娅兰,苗德林,周伟

一种新型直接原位PCR法 郑宁,余竹元,朱世能

小肠多发性腺癌一例 侯建新,于佩良,保庆泗,刘文君

肺血管内巨噬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李胜亮,陈正堂,金敬顺

衰老过程中线粒体的分子病理 张平

炎症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误诊一例 周庚寅,唐卫华,梁涛,李盛梅,刘文君

胃腺癌伴绒毛膜癌分化一例 李新功,姜辉,董艳光

十二指肠肉瘤样癌一例 刘爱军,曹正

87例肺癌nm23蛋白的表达 魏泓,吴艳春,周建华,朱荣,史景泉,陈意生

噬红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一例尸检 汪九湘,李春光,要自强

附睾梭形细胞横纹肌肉瘤二例 冯晓冬,赖日权,陈炳旭

卵巢粘液性囊腺瘤伴实性附壁癌肉瘤结节一例 叶学正,宋容,李进,张代奎

人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修饰脂蛋白的研究 汪晓松,陈琪,朱清於,庄一义,魏恩会,陈秀英,陆珍凤,Gunther Jurgens

心脏传导系统部位肿瘤的形态观察 宋一旋,姚青松,罗斌,祝家镇,梁赏猷

不同类型克山病心肌间纤维化的形态学分析 李保玉,金毅,孙波,王凡

大鼠再生肝对二乙基亚硝胺启动作用的敏感性 韩广洲,陈晋彦,丁濂,张连惠,杨志刚,徐蓓

淋巴瘤血管内皮细胞人白细胞DR抗原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的表达 吴后男,李玉林,申哲洙

颞部皮肤脑膜瘤一例 钟定荣,韩庶永,周会行,陈乐真

层粘连蛋白及其受体在乳腺癌的表达与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皋岚湘,丁华野,陈乐真,邓永江,吴霞,田玉旺

上呼吸道硬结病一例 江昌新,谭郁彬,林建韶,张大卫

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昌红,严庆汉

结直肠癌临床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多因素分析 柳红,吴永平,杨永生

对食管癌肉瘤与肉瘤样癌的初步探讨 黄志勇,乔振亚,章宜芬,周祀侨,贡仁武

转化生长因子α、β1对大鼠肺泡II型细胞生长的影响 曾庆富,钱仲棐,苏涛

空泡型质子泵阻断剂Baf. A1抑制破骨样细胞体外骨吸收研究 赵宁侠,于世凤

胸腺嘧啶核苷激酶/丙氧鸟苷自杀基因系统旁观者效应机制的探讨 张雷,刘彤华,崔全才

胰腺神经母细胞瘤一例 何乐键,李佩娟,祝秀丹

肾小管损伤时内皮素1、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及其对离体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李玲,邹万忠

抑癌基因APC蛋白在结直肠粘膜及结直肠癌中的表达 王东旭,房殿春,阎晓初

H-ras、c-erbB-2、p53蛋白在乳腺增生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杨举伦,刘大荣,蔡学敏

p16和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 牛韵韵,高巍,张云汉

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异常及其意义 夏加增,张熔熔,王利军

篇2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62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72-02

病理学属于形态学科之一,主要是通过形态学研究疾病的成因与病理变化,探寻发病机制与临床症状。病理学教学中,阅片教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病理切片是学生认识和掌握病理变化的直接载体和重要的有效途径,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与实践性。正确认识病理切片,明确切片中重点观察对象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可以提高病理实验教学效果,以及运用病理学知识分析疾病的能力。

1玻璃切片应用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弊端凸显

病理学实验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阅片,病理学实验教学传统教学模式,以显微镜下观察各种病变组织的玻璃切片为学习对象,在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切片,辨识病变组织的形态特征。但是,玻璃切片数量少不能满足教学的使用,并且在病理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损坏现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观察怕拥挤损坏标本,畏手畏脚。质量过关的玻璃切片在制作过程步骤繁琐,保存稍加疏忽就会出现玻璃切片就易被毁损或造成褪色,对于典型病变的观察和示教的精确度产生较大影响。对于一些罕见病变,成型的组织切片数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要,随着医学生数量的增加,实验课上显微镜病变观察教学的时空限制了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在显微镜下的微观病变与宏观病变之间不同,造成学生对显微镜下的病变组织特征、与典型病变定位识别困难,学生依照病理学图谱用红蓝铅笔画观察到的病理切片镜下图,效果不是很好,感觉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能调动起来,不利于在试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影响到病理实验教学效果。

2数字切片库应用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便于资源共享

病理学实验课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学生应该消化吸收的病理学知识是固定的,提高病理学实验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成为突出的问题,这就需要以教学模式作为突破口,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取代显微镜,使用数字切片库实现教学资源实行共享,克服阅片观察依赖实验室中仅有的切片和显微镜的微观限制,打破时空限制,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

21构建病理实验教学数字切片库通过网络教学加以应用我校可以选取几十年来积累的典型病变病理教学切片,通过Hamamatsu NanoZoomer20系列高分辨率数字切片扫描装置NanoZoomer Digital Pathology,进行全切片高分辨率数字图像采集,以病理教材章节的安排顺序,对玻璃切片全部信息制成数字化切片,构建病理实验教学数字切片库。数字切片的优点较玻璃切片更适宜存储,数字切片库通过网络服务器,与校园网连接,应用于病理学实验教学,利于学生的浏览和教师的讲解,大大提高病理实验教学的授课效率。

22应用在病理教学过程,克服学生对显微镜观察切片的生疏感与畏惧情绪在医学院的病理实验教学中,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熟悉显微镜的精准使用,平时接触也不多,再加上教学实验室内的显微镜的质量精确度不很高。在教学中,通过显微镜获取高质量精准的图像,明显存在困难;数字切片在病理实验教学中的使用,增加了图像获取的精准度,对于那些罕见、疑难病的切片,借助网络的使用,扩大了使用范围。不再需要去实验室,使用显微镜,就可以随时通过电脑和多媒体进行调阅。

23数字病理切片,便于教师对重点病变区域给学生指导,高效快捷数字病理切片通过专用图像浏览软件,模拟显微镜下原玻璃切片的整个信息,但是比显微镜的分辨率高很多,使用数字病理切片的图像是清晰的;借助鼠标拖动切片,任意移动,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随意放大或缩小,但是图像信息依然保持原有的清晰度。使用数字切片就不会造成因切片处理不妥而受损,特别是那些罕见的切片,经过清晰的高分辨率的扫描,便于长久的保存和跨时空使用,便于教师对学生阅片的指导,快速、直观地找出显微镜下典型病变区域,大大提高切片的使用率。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正常的组织与病变的异同和病变过程,让学生能更直观更轻松地识别典型病变特征。通过清晰的数字切片,学生能自己在脱离教师的指导时,也能准确快速区分并找准重点病变区域,节省的时间便于学生做更多的识别练习。通过实践,数字切片的使用,更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病理切片的阅片,大大提高了病理学实验课的课堂教学效率。

病理学实验教学需要进行系统的复习,学生才能牢固地掌握并提高阅片能力。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再回实验室进行显微镜下观察是不现实的,这时,使用数字病理学实验教学切片库,就能够透彻地为学生逐章节地复习。学生在某个章节存在疑问较多,就可以通过数字切片的可循环播放来回顾巩固和答疑解惑,凸显其直观与高效的教学功能。

参考文献

[1]王晓洁,曹立宇数字切片在病理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1年02期

[2]肖胜军,曾思恩虚拟切片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年08期

[3]徐,兰欢,赵宏贤,郭勇,徐富翠组织学数字切片库的构建与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2年07期

[4]丘劲华,钱洪流教学设施规范化管理与精品课程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年08期

[5]孙红,朱兰,肖芳,杨方,车鹏程留学生病理学数字切片全英文教学的探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年01期

[6]马晓君,张玉梅,汤淑红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在组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0年20期

[7]谢贤镛搞好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篇3

对于每堂实验课如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高职高专医学病理学教师可制订系列的教学实施方案,在每堂课均可要求学生亲自动手绘制图纸,详细标注病变特点,并清晰指出周围组织与其之间的关系,做好文字备注。事实如此的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同时,也便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效果进行较为直观的了解,真正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从局部到整体观察大体标本

医学病理学教学中,大体标本的观察是一门为临床课学习的基础课程。教师在观察大体标本的课堂中应采用启发式教学进行,由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显微镜、镊子等医疗工具进行不同的标本观察,对所研究的标本和病变的来源、形状、颜色、质地、重量、切面等等因素进行全面考察分析,从实际出发,利用所学理论知识,透析诱发疾病的原因、发病过程及机理表现,分别严格记录肉眼观其病变特点和镜下特点表现,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令同学们回答,并对学生所回答的结果进行提问,诸如为什么会存在此病因情况,为什么会得出此类结论与答案等等,在通过集体讨论全面分析研究后做出正确的诊断。

理论结合临床做好病例分析

高职高专医学病理学实验课堂往往采取与相关临床实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目的是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提高,切实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教师在进行病例的选择时要具有针对性,应当与临床实例紧密结合,使学生对疾病产生的原因、过程和发展规律产生浓厚的兴趣研究。讨论的形式可以分小组进行,教师应要求学生们针对真实病例展开谈论前,广泛查阅有关书籍,完备发言资料,做好发言准备。如若发言不充分,小组内部成员则可以对其进行补充,最后由老师给予正确合理的分析、评价与讲解。讨论过程期间,学生通过各抒己见,可牢固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能力,增强对相关疾病的整体分析能力。同时采用理论知识与实际病理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不仅充实了课堂的教学内容,而且又能使抽象的理论课程变得生机富有活力。

篇4

[中图分类号]R3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0616(2013)23-162-03

病理学作为医学主干课程之一,其目的在于通过对于病变的大体及镜下形态学特点的描述和观察,抓住疾病发生变化的本质,最终为学生顺利过渡到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1],在整个病理学教育中,实验教学有着很重要的地位,通过具体的标本和切片的学习,可更加形象的揭示病变的特点,病因,发病机制,伴随的功能改变和临床病理联系,与理论课知识点相互呼应,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和启发学生的感性认识,最终结合理论知识,形成理性认识,对于实验教学探讨和深入,将直接改善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病理学实验教学需要涉及解剖、组胚及其他基础医学知识,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与临床挂钩,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意识,才能更好的让学生融入课堂,参与到教学中来,因此,病理学实验教学中需要引进相关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互动性,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病变本质的学科,重点在于病变器官、组织、细胞大体和形态的描述及理解,且病理学概念多,知识点多,病变千变万化,单纯靠课堂理论教学不能完全达到教学效果,这就凸显了病理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进展,病理学实验教学技术也由板书、挂图,演变为现代实验教学常用的多媒体教学甚至是网络教学,学生可获得的信息量逐步加大,典型病变也更加清晰、直观,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很容易开展教学,但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教学模式仍然存在一些弊端[2],虽然现代教育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病理学实验教学课堂,但传统模式的实验教学依然类似理论课教学,教师针对病变讲解特点,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模式称为讲演法,是教育历史上最悠久的方法之一,其特点是能够与理论课知识完整衔接,在短时间内将病理学的相关概念、重点、病变等系统的传授给学生[3],而此种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于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被动接受教师讲解的过程中,自身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也未能充分发挥,甚至在讲解典型病变的过程中,学生成为看客,没有自己的思考,而是一味的追求教师和书本,这样就违背了病理学教学的初衷,而且目前的病理学实验教学,重点在于基础病变和基础知识的讲解,对于病理学最新的研究进展则介绍的比较少,就不能满足部分勤学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对于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教学,在适当调整的基础上,使其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又能及时介绍本领域最新的进展,更好的衔接理论课,为临床服务。

2临床病理学在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应用

2.1临床病理学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结合

临床病理学作为病理学的应用型分支科学,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效果的评估及相关科研的数据分析,临床病理学由于其与临床直接挂钩的特殊性,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更关心的是所学知识在临床上的应用程度,而教师在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病理学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临床思维模式的建立[4],笔者在进行实验教学的同时,给学生讲解一些临床典型病例,以病案教学的模式结合临床病理学的分析,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进一步了解病理学在临床中的地位,提升他们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例如1例男性患者,50岁,肝区隐痛2年多,双下肢反复水肿8月,复发加重伴乏力、腹胀20d入院,体格检查:颈部和面部见多个蜘蛛状血管痣、叩痛,肝肋下未扪及,剑下4cm,质韧。脾大,腹腔积液征阳性[5],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作为临床医生应该怎样思考?临床病理学如何在本例应用?如何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这些都是学生极为关注的,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6]。从临床病理学角度来看,该患者需要进行B超引导下肝脏穿刺,获取新鲜的肝脏组织方能确诊,组织切片后,就要运用临床病理学知识进行诊断,如果观察到假小叶结构,考虑肝硬化;如果观察到细胞呈现梁索状、片巢样结构,有异型,可见血窦,无纤维组织,考虑肝细胞性肝癌;如果观察到细胞呈现腺管样结构,可分泌黏液,考虑胆管细胞癌,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整个诊断过程涉及的知识领域面比较宽,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学生将自动寻找并获得相关知识,教学效果将会有效提高,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的时候,需要提到,肝硬化在临床上可以表现为肝区隐痛、腹胀、体格检查可以发现蜘蛛状血管痣,这是临床病理学的内容,也就是所谓的临床病理联系,是一种顺向思维,是一种由因到果的过程。而临床上,医生需要依靠相关的阳性体征和症状进行逆推,是一种逆向思维,是一种由果到因的过程,而这种逆向思维就是每个医学生必须要锻炼和掌握的临床思维,结合临床病理学的学习,可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临床思维,顺利过渡到临床。

2.2临床病理学与扩展学生视野的结合

在病理学实验教学的课堂上,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是很重要的任务,如何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真正从课堂狭小的空间走出来,主动吸取相关领域的知识,为进入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则是而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另外一个重要任务,临床病理学与病理学实验教学的结合,可从一定程度上解决此问题,例如1例男性患者,56岁,头晕、心悸8年,加重伴呼吸困难2d入院,体格检查:急性病容,端坐呼吸,双侧心界扩大,双肺下部闻及少量细湿�音,心尖部闻及舒张期杂音,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教师在讲解此病例时,首先根据症状和体征,要考虑高血压导致心脏病变的可能,可给学生强调血压过高所导致的心脏肥大,并展示心脏肥大的大体标本图片,但学生此时只有粗浅的印象,对于图片所展示的病变本质认识不深,学习兴趣不高,此时教师可穿插相关临床病理学知识,包括心肌细胞镜下图片―细胞直径增大,肌原纤维增粗,细胞核呈分支状等心肌细胞肥大的诊断标准[7],给学生介绍心脏肥大在病变早期出现向心性肥大,导致瓣膜相对性狭窄,而出现了心尖部舒张期杂音,而在病变的晚期,心脏会进入离心性肥大的阶段,最后可穿插内科学的知识,病理学上的离心性肥大实际上在临床上又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晚期心脏病变的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结合本例,患者的心脏病变就经历了由向心性肥大到离心性肥大,最终进入到心功能衰竭的过程。由此病理学实验教学就由单一的病变阐述过渡到了结合临床病理学及临床医学的综合性知识拓展过程,显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3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及作用

篇5

    教学方法改革运用互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提问式教学方法

篇6

护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专业课程分为护理基础课与护理专业课。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微生物学等为基础课;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等为专业课。其中专业课自课程出现起就带有明显的护理学的特征是紧紧围绕护理学的需求展开的,而其中的基础课课程最开始都是起源于临床医学带有明显的临床医学的特征。所以在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怎样将带有临床特点的基础课进行改革,更好的为护理实践是护理专业教师一直在认真思索的一个问题。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桥梁课,是护理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在国内外的护理学教育中,在不同层次的护理学教育中,都开设了病理学这一专业基础课程。在我国2015年护士执照考试中更是加大了病理学的比重,凸显出病理学这一学科在护理学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一下如何改进护理学专业中病理学教学。

1教材方面

如上文谈到的,很多护理专业基础课最开始都是为临床医学服务的,教材也是按照临床专业的需求来编写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都是使用临床医学专业的教材,在教学中未突出护理专业的培养需求;在护理学实习中病理学与护理实践脱节。因此想要改进护理学专业中病理学教学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对护理专业的病理学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进行改革,根据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取舍及改编,突出护理专业的需求和特色。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的病理学知识,观察及分析病情变化,推导病变可能会引起的身体反应和情绪变化,借此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进入临床后能够更自觉地与医师配合,指导和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在教材编写中注意以下原则:①简化病理变化的镜下所见部分,突出大体表现;②简化病因和发病机制,突出临床与病理联系,并相应增加与护理专业有关的内容;③强化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突出病理变化与护理实践的联系。

2课程设置方面

在护理教育改革中,护理人文等学科的比例提升,基础医学的比例下降,同时将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合并为1门课程,病理课课时大量缩减。改革以后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一方面现代护理模式要求专业知识更趋完善;另一方面要求增加新课程,削减原有课程学时。如何解决这对矛盾以满足教学需要,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校重新设置和组织了课程,将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内容穿插安排,合理利用学时;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坚持一个原则——突出总论,精简各论。总论部分介绍的内容是后面所有疾病学习的基础,所以总论部分应多占课时重点讲解。各论部分与后期开设的内科、外科的内容有一定重叠,可适度精简。同时取消了部分实验课,将有关内容利用录像、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加以弥补。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114-02

一、前言

病理学是医学院校的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病因、发展、转归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基础性学科,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桥梁学科[1]。病理学授课效果和学生接受情况将对未来学生的医疗工作产生直接影响。此文将主要讨论病理学教学改革中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

二、病理学之理论课创新

一门学科的教学通常是理论指导行为,理论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理论课的创新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根本,实现了病理理论课的创新改革,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病理学理论课的改革主要应从采用以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开始[2],既往的病理理论课多是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接受程度等方面,使理论课枯燥、无味、晦涩,授课效果差强人意。如今在病理教研室老师的努力下,下载海量的国内外病理及相关图文资料,结合教学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使病理学理论教学有了实质性的突破,教学内容不再枯燥、难懂,而变得形象、丰满、鲜活,图文并茂,既整合了教学资源,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效率。做到了深入浅出,化繁为简,使既往抽象枯燥的理论课转换为直观、生动的画面。重点、难点问题迎刃而解。

2.设置创新的课程安排,在病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把实践课程和整个教学计划相结合,不能将理论知识的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分离,要科学恰当地将实践课程穿插于专业课程教学中。因为,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学习,要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来更好地提升实践能力。也只有将两者的课程设置完全结合起来,才可以真正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病理理论与临床表现的融会贯通,病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桥梁学科,如果学生只掌握了病理理论知识,但对临床表现缺乏感性认识,就没有体会到病理学的精髓,所以在理论教学课件中增加大量临床病例图像资料及临床病例,使学生在临床特点鲜明、印象深刻的基础上,学会联系、讨论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

三、病理学之实验课改革方向

既往的病理学实验课是通过显微镜及投影仪进行教学的,存在不少弊端,学生和老师互动不好,画面不同步,投影仪成像不清晰,图像质量差,学生接受程度不高。我校于近年建成了第二综合实验大楼,承担学校的数字化教学,病理实验课教学包括在其中,每次同时开放3间实验室进行病理实验课教学,3间实验室可同步或单独教学,每间可容纳50名学生进行实验教学。每间实验室由一台教师显微镜同步连接50台学生数码显微镜,构成数码显微镜互动系统,此系统图文并茂,使抽象的病理阅片变得具体、直接、同步,师生同一视野,成像清晰,既方便了老师讲解,又方便学生理解,为师生之间搭建了一座同步互助桥梁,使得教学相促相长,成为有机的整体[3]。既往实验课,师生显微镜各自分离,示教结束后,学生需要独立操作显微镜,老师不能控制学生浏览切片的过程,不知道学生是否找到病变,只能不停巡视,回答学生提问,属于被动教学,如果发现典型病变,需要学生轮流观看,耗时又干扰课堂秩序。如学生遇到相同问题,老师需重复解释。引入数码显微镜互动系统后,师生同步共览一张病理切片,老师在显微镜下阅片、寻找病变的全过程学生可以一览无余,解决了师生在显微图像上不同步的问题,使教学变得简单、直接、容易接受。数码显微镜互动系统的应用,最大程度上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促进师生互动,为师生搭建了一个互动的学习平台。

四、病理学之教学改革措施

1.病理学之大体标本展示,尸体来源越来越受限制,诊疗水平的提高使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下降,典型标本获取困难,教研室标本更新减少,大体标本陈旧、老化,使得一些标本颜色、性状发生变化,以致学生在大体标本示教时感觉与书本描述差距大,典型病变不明显,影响教学质量。教研室为了弥补大体标本存在的问题。采取了不少措施,对陈旧但还可以使用的标本重新维修;制作新的大体标本,补充用于教学,在数码互动系统中,老师储存了大量常见病的大体标本图片,当学生遇见病变不典型的标本时,老师可以迅速、准确调出典型的大体图片及资料,给予指导,弥补大体标本观察不足的缺陷。老师在讲解大体标本时,尽量做到同时安排相应组织切片的学习,方便学生对病变组织从宏观到微观的一个联系认识过程,将一种疾病的大体标本同组织切片对应出现,使学生可以明白细胞、组织、器官之间的病变关系。同时,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实习课没有但临床上常见的标本和图片。老师在讲解大体标本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复习解剖知识,告诉同学什么是正常的结构,学生才能分清什么是异常的结构,如我们展示一个胃癌(溃疡型)标本,需要复习正常解剖学知识,告诉同学哪里是大弯侧,哪里是小弯侧,哪里是黏膜面,哪里是浆膜面,溃疡长在黏膜面,这时,老师再提示良、恶性溃疡的鉴别点,学生就会做出癌性溃疡的判断。因此老师要用启发、引导的方法解决问题,避免说教法。

2.病理学之教学模式转变,既往的教学多是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没能很好地考虑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何将枯燥、空洞的理论知识变的生动、简单、易接受。如何将单调、难以理解的实验课变得有趣、直接、生动。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运用综合的教学方式,重点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运用“案例式”、“导向式”、“探讨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性,使学生从过去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中掌握病理学的本质和规律。

3.强化病理学课堂讨论,要对教学内容展开一定的讨论,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学生交流与沟通,对于所观察的不同尸体解剖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互相的交流与讨论死者所诱发死亡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同时按照尸检情况,肉眼查验器官所存在的一些病变情况,然后讨论在显微镜中所发现的微观病理情况。最后,依据自身所具有的相关医学知识,对不同的死者做出相应的死亡诊断。经过老师对于所有的观点加以分析与总结,最后做出科学、准确的诊断结果。

4.注重医德教育,我们还应当关注每位学生置自身的医德教育。对于学生来说,不管未来从事哪一行业,均须具备职业道德。而作为医生尤是如此。而教师不仅肩负着教授知识的职责,同样更兼负责教育人才的职责。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其未来从事的是医生这一特殊行业,其自身的职业道德与其自身的技术能力一样的非常重要。不过,如果单纯采用说教方式,就易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不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当采取一定的实例教学,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医德和责任的重要性。例如,在前不久我院的病理科门诊就接到了一位来自很远地方的病人亲属,他坐了将近50个小时的汽车,同时携带了病人手术的标本,让我们做下相关的病理检测。不过,其所带来的标本没有采取相应的保存措施,导致其受到了严重的损坏,而不能完成相应的病理检查工作,使该病人蒙受了经济上的损失,也受到了精神上的打击。通过上述事例,我们能发现以下问题:其一,要是当地制作标本医生不知怎样处理标本,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我们应当进一步的强化病理学的学习;其二,要是当地制作标本的医生知道怎样处理标本,而并没有对病人将具体情况说明,那么可以反映出该医生职业道德的缺失。

5.病理学之考核模式转变,如果不进行考核,就不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学生学习的情况,也不可以评估病理学课程教学的作用如何。但是,过于单一的考核评价体系,又会在很大程度上磨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利于病理学教学的深入开展。因此,在制定考评制度时,要采用多种形式结合的方法,不仅通过考试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情况,还要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过程评价体系,考查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对学生做出综合性的评价,使学生对于病理学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具有积极性与热情,推动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

五、结语

在病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在进行病理学课程的教学时,往往课堂上所出现的教师和学生的互动相对单调。通常采取提问和答疑的方式进行交流,导致互动性明显不足。采用这样的互动方式,让学生即使在学习中发现问题也不会主动和教师沟通。那么,长期下去学生也就无法真正地掌握病理学课程的学习方法,同时也严重地影响到接下来的知识学习。因此,对于病理学课程的教学来说,其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该专业的自身特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设置相关课程,同时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与模式,使学生拥有学习的能动性与热情。多关注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于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让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在日后从医时更充分的运用。

参考文献:

篇8

医院的档案资料有很多种,如病历档案资料、门诊档案资料、病理档案资料、化验档案资料、影像档案资料等,病历档案资料是人们最为熟悉的,而其他档案资料,特别是病理档案资料人们知之甚少。病理档案资料是病理科在从事病理诊断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律效力并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像、组织切片、涂片、蜡块等资料,是医疗卫生档案资料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又有别于医疗卫生档案资料。大多数医疗卫生档案资料为文字形式,而病理档案资料不光有文字、图像,还有组织标本、组织切片、涂片和蜡块等极为特殊的档案资料。

医院病理科的主要临床任务是通过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简称活检)、细胞病理学检查(简称细胞学检查)和尸体剖检(简称尸检)等做出疾病的病理学诊断(或称病理诊断)。它在配合医院的教学、培训和科学研究等项工作起着重要作用。所以病理科检查资料的管理尤为重要[1]。

1做好病理学检查资料的管理需要领导予以重视

无论哪种类型的档案资料管理,单位领导档案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档案资料管理质量和档案事业的发展。而档案人员如何通过各种机会,把自己的档案意识转变成领导的责任意识,让领导了解档案部门,重视并支持档案的管理工作,解决档案资料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从而加强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决策、监督、调控的力度,为档案资料管理工作创造良性发展的环境[2]。

2做好病理学检查资料的管理需要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病理学检查资料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档案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意识。目前,很多医院的病理科都存在共性问题,从主观方面看:档案资料管理工作低人一等,无法正确及客观性地给自己定位,不能很好地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当中去。从客观方面看:医院缺乏专业的档案资料管理人员。病理科的档案资料管理人员大部分是病理检验技术人员或工勤工作人员,是一项兼职工作,与评定职称无直接关系,不能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而解决办法是使档案管理人员的队伍得到稳定,为他们创造有利条件,使其能够安心、主动地工作。还有就是档案资料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应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以提高档案资料管理工作的质量。

3做好病理学检查资料的管理需要规范病理资料的保存及借出工作

病理科的资料包括登记本、送检单、解剖记录单及报告单存根、病理标本蜡块、切片、科研资料、索引卡片等。病理科必须设立病理档案资料室和制定病理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包括病理检查资料的归档、借用和归还手续等),并由专人管理、保管、负责。有条件的应积极实行病理学检查资料的计算机管理。其中常规活检、手术中快速活检、细胞病理学检查和尸检等的文字资料(含电子信息资料)、非文字资料(组织的石蜡包埋块、切片等)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均为有价值的医学资料,要按照规范规定的期限妥为保存。据以做出常规活检、快速活检、尸检病理学诊断的原始组织学切片和查见肿瘤细胞或可疑肿瘤细胞的玻片必须妥善保存。未查见恶性肿瘤细胞的玻片,于诊断报告书发出后保存2周。各种病理学检查的文字资料应装订成册保存。患者查询病理学检查资料的期限:门诊患者为送检后15年,住院患者为送检后30年。活检标本自签发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之日起保存2~4周,具体保存期限由各医院自行规定。尸检大体标本的保存期限应当区分对待,普通尸检自签发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之日起保存3个月,涉及医、患争议的尸检 ,按照尸检前有关各方签署的协议办理[3]。

为了方便患者会诊以及科研的需要,患方借用病理组织学切片,应注意如下几点:

(1)患方人员申请借用有关患者的切片时,应按照医院制定的有关规定办理手续。(2)申请借用切片的患方人员,必须出示本人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并由病理科保留其复印件;填写借片申请单并签名;支付规定的借片押金(待归还切片时退还)。(3)病理科据以做出诊断的原始切片一般不予外借,通常借出(或售出)相关病例的复制切片。复制切片借出前,应确认该切片的病变与原切片相同或基本相同。(4)患方借用的切片应妥善保存,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归还。患方借用的切片若有破损、丢失等,应按规定支付赔偿金,并承担相应责任。(5)病理科因故不能向患方借出或售出有关切片时,由双方协商解决病理学会诊问题。病理科可酌情允许患方邀请外院的病理医师前来病理科阅片;有条件的单位可酌情进行远程病理会诊。

关于患方借用细胞病理学玻片。应注意两方面内容:其一,一个病理的同一次检查有多张查见恶性肿瘤细胞的阳性片或可疑阳性片时,可允许患方借用其中的一张,其二,一个病理仅有一张为查见恶性肿瘤细胞的阳性片或可疑阳性片时,该阳性片或可疑阳性片原则上不予外借。其会诊问题由双方协商解决。病理科可酌情允许患方邀请外院的病理医师前来病理科阅片[4]。关于借用检材组织的石蜡包埋块,应注意两点:(1)活检和尸检检材组织的石蜡包埋块是无法复制的病理学检查资料,属于诊断病理学的重要基础档案,原则上不外借。必要时,可由病理科向患方提供未经染色的切片。(2)患方外借病理切片会诊时,受理会诊的病理科若确实需要有关病例病理检材的蜡块,可由有关病理科双方协商解决。

总之,病理科资料的保存至关重要,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才能保证医院的工作和科研需要。

[参考文献]

[1]马恒辉,周晓军.关于病理技术室质量保证的讨论[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6(03):239-240.

篇9

【中图分类号】R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238-02

作为连接基础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 病理学在医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中职卫校《病理学基础》包括病理解剖学与病理生理学两门学科,涉及专业术语多、与其他基础及临床学科联系广泛、学科纵度和深度较大,学生反映学习难度较大。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实用型人才,探索适合中职卫校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学科及不同章节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取得良好成效,同时也增进了师生间的教学相长。

1.讲授法

讲授法以教师系统连贯的讲授,配合板书、演示,学生接受信息的方式获取知识,是最常用的传统教学方法,其优势是直观、系统、适应范围广[2]。针对中职卫校学生多为初中毕业生,自学、理解、抽象思维能力均较弱,但对知识的接纳、记忆能力较强这一特点,对《病理学基础》中理论性、抽象性强的章节如绪论与疾病概论、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等总论部分,采用讲授法,使学生对病理学相关概念、学习任务、研究方法等有系统的了解,为各论部分的学习打下牢固基础。同时,现今在中职学校中,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开拓视野,增设了许多公共科目,病理学课时相应缩减,普遍存在课时紧张、学习难度加大等问题,采用讲授法正有利于在课堂短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大量知识。然而,讲授法多为教师“填鸭式”教学,学生往往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维,容易感觉枯燥乏味。

2.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重能力培养胜过传授知识,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向新型的“能力培养型”教育方向转化。PBL注重把学习任务设置在相关的情境中,利用问题诱导学生学习背后的理论知识,培养独立解决问题及自主学习的技能,从而对病理学产生浓厚兴趣[3]。

2.1 激发学习兴趣,带着问题学习

课前可举以下例子:赵某,男,36岁,建筑工人。某日收工后被老板盛宴招待后返家,突感左上腹部及后背疼痛,遂卧床休息,表情痛苦,妻子见状过来为其捶背,待其收手询问时,发现赵某已不能动弹。随即拨打120呼救,紧急送至医院救治,但经检查,证实赵某已死。此时可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一个貌似健康的青壮年会突然死去,赵某死亡的原因估计是什么呢?通过这一例子,学生普遍将产生好奇感,从而注意力集中,迫切想要进入本课学习,接着教师自然导入新课,带着以上问题听课中学生逐渐明白赵某死因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血栓形成导致心肌梗死造成的。通过这种方法,学生由课堂上传统的一味听、看、记,口袋式地接收信息,变成主动寻求、获取知识。

2.2 促进与临床课的相互结合

针对病理学与临床知识的紧密相连,教学中注重两者相互渗透,搭起互相联系的桥梁。如在讲解完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后,可提问:根据以上条件,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如何有效地预防血栓形成?接着让学生自由讨论后,将认识到静脉输液中,应避免在同一部位多次穿刺或使用留置针,且应尽可能选择上肢粗静脉,防止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起血栓形成;同样,对于长期卧床或手术后的病人,在不影响伤口愈合情况下,应帮助和鼓励患者尽早离床活动,避免因血流缓慢而形成血栓。在讲到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时可提问,如果患者三天不能进食,又没有及时补液,将会发生什么?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对于休克患者都会认真观察脉搏、呼吸、尿量、血压等,其意义何在?学生通过对此类问题的推导、思考,了解病理学与临床实践之间的联系,从而对理论知识产生深刻印象、记忆牢固,这对学好病理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但PBL教学法也有其局限性:由于病理学在一年级下学期开课,学生尚处于基础阶段学习,缺乏临床知识,授课时临床举例不宜过多,且应点到为止。同时,该教学法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综合能力,针对整个班级学生存在的层次差异,全面推广、实施将有一定难度。

3.病例教学法

通过病例分析,可以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增强病理学知识的实用性。病例教学法先由教师给出一个典型病例及针对的数个问题,提前一周,将资料印发给学生,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预习、搜集、分析资料,课堂上学生围绕病例,结合课本内容,展开自由式讨论,再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此法将枯燥的理论与鲜活的病例结合起来,教学内容形象、生动,趣味性和科学性强,可增强学生对病理学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培养自主阅读、表达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恰恰是中职生所普遍缺乏的能力。同时,学生早期接触病例,也有利于学生科学诊断思维的形成。

但是,该法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此法要求学生抽取业余时间提前预习和准备材料,对于基础较差、缺乏主动性的学生而言,会觉得难度较大、无从入手,反而可能产生厌学心理,影响学习效果。二是因为加入讨论环节,所需学时相应增加,而病理学课时本身极为有限,可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因此只能在抽取部分章节实施。

4.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法

理论课由于涉及知识点多,覆盖面广,理论性强,常有学生反映枯燥乏味,实验课则以观察和动手为主,学生的兴趣浓厚、主动性强。病理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一门学科,通过实验,形象地将各疾病的病理变化直观展现给学生,学生根据现象加深对课本上病变描述和术语的理解[4]。如讲解“槟榔肝”时,为了增加学生感性认识,可将“槟榔肝”标本或一块槟榔带至课堂让学生观察,这比任何文字描述更能使学生印象深刻。同样,一些操作简单、现象易观察的动物实验,也可与理论教学一并进行。比如:讲解空气栓塞时,可将空气快速从家兔耳缘静脉注入后观察其呼吸、嘴唇的颜色。家兔一经确认死亡,快速剖开胸腔,取出心脏和肺脏,此时,学生将发现:家兔心脏仍在跳动。可据此提问并诱导学生思考,联系生理学知识,掌握心肌细胞的特性。然后,将解剖出的心脏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为何会飘起来,再让学生思考家兔死亡的原因。另外,还可引导学生打开腹腔,观察肝脏、肠管的颜色、体积、形状等,将课本对肝淤血时体积增加、颜色暗红及肠梗死病灶呈阶段性等文字描述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这种从理论―实验―理论的有趣实验过程,将枯燥晦涩的病理变化描述进行巩固、验证,并激发学生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建立主动学习意识,进而开发其潜能,明显改善教学质量。

5.多媒体教学法

病理学注重从形态学角度研究疾病,真实、直观性在教学中尤其重要。多媒体以形象逼真、图文声并茂、真实感和表现力强,受到越来越多师生的青睐。静态图像有利于病变细节的讲解,通过图像的展示,可给学生直观的视觉感受,动态视频则有利于理解病变过程,避免了枯燥的平面教学[5]。如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栓子运行途径、血栓形成过程、炎症的渗出过程、炎细胞的吞噬过程、肿瘤的转移途径等等,通过动态画面,模拟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调动学生的视听,以此来克服学生的“心理疲倦”,给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形象记忆法、联想法、启发式教学法、比较法等等。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上述各法均有其优缺点,课堂上,通过将上述各法相结合,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将原本枯燥晦涩的病理学知识以各种生动形式向学生展现,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意识和求知欲望均有显著提高。病例教学法和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法更是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以及动手能力,符合职业学校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的的办学理念,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玉林.病理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2]周玲生.病理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7):59-60.

[3]谢青路.手术室护理带教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35):263.

[4]付涛.循证医学与经验医学临床决策的对比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2009,32(15):1-5.

篇10

新的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初步临床工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进一步深造潜力,以及能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从事安全有效医疗活动的应用型人才。为顺应新的发展趋势,本教研室对病理学实验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在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积累了教学经验。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3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生。

1.2研究方法

1.2.1教学安排。2013级学生分成普通班和实验班,普通班是传统教学模式:在一学期内连续完成48学时的实验学习;实验班是新的两段式教学模式:实验分成两部分完成,病理学实验Ⅰ(总论16学时)和病理学实验Ⅱ(总论+各论32学时),在两学期内共完成48学时。实验中心集中安排实验教室,提供实验设备和相应的实验耗材,教师进行理论教学,实验技术人员根据实验项目内容进行相应的实验准备并指导教学。

1.2.2选课系统。学生通过学校选课系统自主选择不同教师的病理学实验课程,每个教室的实验人数32人。

1.2.3教学内容。病理学实验分成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包括细胞和组织的损伤、损伤的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和肿瘤;各论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造血和内分泌系统疾病、泌尿和生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传染病。

1.2.4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采取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理论讲授和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教师制作教学PPT,说明每次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内容(肉眼标本+切片标本)、绘图内容和实验小结,提供典型病变的肉眼标本和切片标本实物和电子虚拟切片,指导学生观察标本的原则和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病理形态的观察、描述及诊断方法,对各个标本应仔细观察、准确而简要地加以描述和进行必要的绘图;学生根据标本中见到的各种病理现象,学会联系理论进行比较和分析、通过典型病变学习不典型病变、从不典型病变中体会典型病变,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严谨周密的科学思维方法。

1.2.5教学评价。考核方式闭卷考试,成绩评定采取百分制,平时成绩占40%和考试成绩占6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出勤10%、期中测验30%、课堂提问30%和实验报告30%四部分。普通班是一次病理学实验考试,合格者取得学分;实验班是病理学实验Ⅰ和病理学实验Ⅱ各有一次实验考试,两次均合格者取得学分。

2.结果

2.1PPT课件比传统板书教学效果好

在每次实验课前都精心准备相应的PPT课件,明确说明实验目的、实验内容、绘图内容和实验小结,既有文字描述,又有图片演示和动物实验视频,简洁而准确,很受学生欢迎,比传统板书效率高、教学效果好。

2.2标本实物和电子虚拟切片相结合教学效果好

在传统病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讲解标本时尤其是切片标本时,只有理论方面的讲解,缺乏真实图片的显示,导致学生很难理解其意义。学生看教学切片时,只依靠书本、实验指导和图谱很难全面认识病变特点。电子虚拟切片是在提供给学生的原始教学切片上对典型病变进行采图,配有不同的放大倍数,教师在PPT中选取合适的图片进行讲解,让学生同步、轻松地学习病理形态学改变。标本实物和电子虚拟切片相结合的教学效果比传统教学好。

2.3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病理学实验中采取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理论讲授和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从目前的教学效果观察看能够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促进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后期学习临床医学课程及见习和实习夯实基础。

3.讨论

3.1教学方法的改进

传统病理学实验是在一学期内连续完成总论和各论共48学时的学习,目前我们尝试两段式实验教学,分别在两学期中完成总论16学时和总论加各论32学时,每段学习结束时有一次考核,共完成两次考核,两次考核均合格才能取得相应学分。两段式教学主要是配合形态学实验的学科系统整合做前期准备,在知识的衔接和实验项目的设置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3.2教学效果的评价

病理学实验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平时成绩采取形成性评价,期终考试是终结性评价。平时成绩注重学生的出勤率、学习态度、课堂提问、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的书写,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作出评价与考察。期终考试包括肉眼标本和切片两部分的考核,普通班考核采用肉眼标本、切片和图谱,实验班考核采用肉眼标本和电子虚拟切片。实验考核的成绩分析显示普通班和实验班成绩呈正态分布,实验班成绩略高于普通班。

4.结语

病理学实验从教学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四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1-3],从教师以教为主的中心向学生以学为主转变,教师的教学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传授学习方法,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学生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效率,注重学科间融合,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