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采购工作计划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0 15:05:3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物流企业采购工作计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物流企业采购工作计划

篇1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物资集团化集采配送是商贸物流产业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商贸物流企业经营发展的一项重要利润来源。作为大型企业物资采购的潮流模式,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强化发展、提升水平,开展物资集团化集采配送工作,对做强做大商贸物流企业,推进集团商贸物流产业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集团化集采配送工作发展状况

集采配送是指对集团系统物资采购与物资管理进行集中管控,通过统招统签集中采购、统筹协调统一配送,发挥集团系统规模优势、地域优势和专业优势。集采配送涉及主体主要包括集团公司、商贸公司和项目单位,集团公司是管控单位,商贸公司是具体执行单位,项目单位是采购单位。物资集团化集采配送工作内容一般包括:招标采购、合同谈判、合同签订与执行、咨询服务、质量控制、催交催运、运输配送及商业索赔等。业务采购执行的方式包含招标、询价、竞争性谈判采购等。在采购管理方面,集团系统可以进行分级管理,对重要和具有大集中优势的可进行一级管理,对具有区域性优势的进行二级管理,一、二级集中采购可以统一操作平台。对于不重要和不具规模优势的零星采购,进行三级管理,并由最初的分散采购逐步减少过度到全部实行网上采购。通过分级采购管理,最终实现全部采购活动在系统统一的信息平台上进行,真正达到集采配送集中管控的目标。

总结借鉴先进企业经验,集团化集采配送工作体制被认为是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国内外大型企业不约而同地走向这一体制。提高采购管理集中度、扩大集采范围、提高集采比例是集团化集采配送工作的发展趋势。当前,集采率50%以上为央企达标指标,70%以上为央企先进指标,90%以上为国际先进指标。

以一家集采配送业务处于起步阶段的商贸企业为例,16个月组织一级集中采购统签物资招标标的累计452个,采购额31亿元,对应可实现的集采配送收入(扣除相应的招标收入、含运费)14676.2万元。在启动集采配送业务的当年度,共完成一级集采配送共259个标段,概算总金额23.70亿元,中标总价17.85亿元,累计节约资金5.85亿元,平均节资率为24.68%。通过开展物资集团化集采配送业务,有效降低了采购成本,提高了采购效率,充分体现了阳光采购原则,实现了集团系统各单位与商贸物流企业的“双赢”。

二、集团化集采配送工作常见问题

利用集团化物流平台采购渠道,大范围地进行批量化集中采购,开展集团化集采配送工作,可以有效地降低基层企业采购成本,促进归属集团母公司效益最大化。但在集采配送业务推进过程中,也常见一些问题,需要在业务发展中解决。

1.资金问题。一些项目单位预付款不能按时支付,导致供应商不能按时交货。或者交货后,一些项目单位不按时支付到货款,个别可能出现诉讼纠纷法律风险。配送单位需要做大量协调工作,配送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进行处理协调,造成不仅交易成本上升,而且影响合同执行与结算,对项目经营造成影响。

2.招标计划准确性问题。项目单位可能会因为供货范围有调整而无法有效签定技术协议,合同执行中也经常出现供货范围变化,导致合同频繁变更,合同执行效率低下。

3.招标方式问题。招标结果更多的是低价中标,如果中标价格低于成本价或者没有合理利润空间,产品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4.供应商质量管理问题。有个别供应商在集中招标采购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及供货阶段恶意违反合同条款导致商贸公司和项目单位蒙受损失。

5.统签物资未能集中采购问题。对于集团统招统签目录内物资,个别项目单位钻取政策漏洞空间采取变通方式规避集采配送渠道,导致本该集采物资无法进行集中采购,有悖于集采配送业务初衷。

6.采购计划上报问题。在政策约束监督尚不到位时,个别项目单位没有按照集中采购目录文件要求上报采购计划,将集采物资自行采购。

三、做好集团化集采配送工作的对策

商贸物流企业要紧紧围绕商贸物流产业建设,发挥专业优势,挖掘集团系统内和系统外两块市场潜力,协同对内和对外两个层面服务,积极寻找工作路数促效益,努力探索创新模式抓管理,分析商贸物流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通过分析现状、研究问题、把握规律、提出方案,优化发展集团化集采配送工作,咬定目标攻坚克难,凝心聚力狠抓落实,为集团系统提供有效的物资保障,通过集中发挥优势,实现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

1.加强集采范围扩展。根据市场和业务发展现状和方向,大胆创新业务思路理念,“向设计要效益、向施工找效益、向工程管理挤效益、向厂家追利润”。以全寿命周期性价比最大化为采购理念,在现有集采配送目录范围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持续摸索,以是否有利于专业化管理提高水平、是否有利于内部资源优化降低成本、是否有利于形成规模优势提高竞争力为原则,最大限度地将更多的能够批量采购与形成规模优势的物资纳入打捆招标和统签范畴,进一步扩大集中采购目录范围,同时开展设备成套供应业务,规范管理,延伸服务环节。适时对集采配送物资进行“档案管理”,对设备物资进行跟踪服务。

2.加强标准化管理。采购与物资集中管控业务要得到稳健快速发展,在体制和机制、制度和标准以及信息化等方面要狠下功夫。加强标准化管理,是通过制定与物资管理相匹配的规章制度、规范流程,搭建起完善的管控体系,理顺系统多方关系,顺畅各项业务流程,提高物资集团化集采配送的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通过制定集采配送物资购销合同统一范本、技术规范,规范集采配送业务细节。开展集采配送物资采购标准化工作。成立物资标准化项目组,负责通用物资采购策略和采购技术标准的编制、审核工作。按照物资采购标准化时间进度表,结合产品特点和采购现状确定统签物资的采购策略;组织抽调具有丰富招投标管理、物资采购管理经验的人员编制标准化技术范本;根据不同物资分类,组织行业内的知名专家对技术范本进行会审,根据相关意见进行修改;在集团公司系统内征求意见并修订、。通过制定工作计划,加强措施保障,推动统签物资采购策略和采购技术标准的制定出台,通过优化和完善采购管理,向物资采购标准化要效益,进一步降本增效。优化采购模式,如通过年度供应商资格预审对供应商进行优化选择;通过采用年度合格供应商邀请招标方式,实现月度打捆招标、分批次报价确定中标候选人的形式,有效地提高采购计划准确率,大大降低招标采购成本。不断完善招标方式,使价格和质量能够合理平衡。

3.加强考核监督管理。各级采购目录的具体实施,按不同的采购层级,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建立完善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即ERP系统),使物资采购行为更加科学、合理,计划性更强。同时,采购工作从信息收纳、计划提报与审核、采购方式的确定、采购行为的具体实施、采购的最终结算、采购计划的核销……各个环节都要建立完善的监督与考核机制,出台相应制度加以保障,加大督查力度,保证政策文件的贯彻执行。

篇2

Abstract: As the market economy develops, the changes of time, China’s logistics has broken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areas. Modern logistics in the field of production, circulation of materials, in the field of commodity circulation and circulation; logistics management is a business-to-process materials circulation of the organization, coordination and control.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security management also will be in a lot of new changes. Therefore, in the modern logistics enterprise security management, only on the model of safety management reform and innovation can ensure the safety of enterprises.

Key words: modern logistics enterprises; safety management; strategy

现代物流业作为一个新兴的复合型产业,近几年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社会物流需求持续、高速增长,物流业增加值稳步上升,社会物流总成本趋于平稳。企业原有的体制己经或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安全管理工作同时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安全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

1我国物流企业管理现状

我国物流市场规模巨大,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各类物流企业快速成长,传统的运输、仓储、联运、货代等企业也加快了业务重组和资源整合的步伐;新兴物流企业在努力扩大规模和提升水平;民营和外资物流企业纷纷兴起和加入,加速拓展市场。目前,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模式、不同规模层次的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从目前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看,具有现代物流特征的物流企业一部分是在运输企业或仓储企业的基础上,通过物流服务的延伸和运作方式的变革转变为物流公司;还有一部分是为满足物流市场的需求,以物流事业为经营内容的新型物流企业,其中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以提供物流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第四方物流企业等。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物流成本占 GDP的比重仍然过高,社会物流整体效益差。由于管理体制改革的落后,我国企业物流的发展仍然处于“小、多、散、弱”的状态,普遍存在经营分散、功能单一、自动化程度低,物流布局不合理,物流技术含量不高,物流企业横向联合薄弱,物流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等问题,难以满足社会化物流的需要。

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相当多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产、供、销一体化”,“仓储、运输一条龙”的经营组织方式,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使采购、仓储和配送职能未能进行充分整合,无法实行一体化的内部供应链管理,不利于社会化专业分工。这种分散的、低水平的管理活动也存在许多安全管理弊端,抑制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

2保证现代物流企业安全运营的创新管理策略

2.1实施领导干部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企业安全工作落实与否,关键在于领导。真正做到企业法人代表是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工作负总责;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具体抓,负具体责任;其他工作分管领导对其分管内的安全工作负责任,形成齐抓共管保安全的局面。具体说:一是企业经理重视安全,言传身教带动各基层部门负责人都来重视安全工作。经理要亲自参加企业每个月的安全工作例会,听取部门安全工作汇报,掌握各种动态,及时解决安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亲自过问上级布置的各项安全工作和专项治理工作的落实情况;亲自参加重大的或专项的安全检查,使职工感受到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二是分管领导真抓实干,做好细致的安排与责任落实工作;三是其他领导在其分管工作中支持和服从安全工作的要求,避免产生矛盾和抵触,形成齐抓共管、确保安全的局面。

2.2树立安全经营观念,促使安全与经营的协调统一。安全和经营是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的关系。因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成本是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在人们的思想中,安全投入是一种不能直接获得收益的投入。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很多企业经营者在企业运作中,把利润和安全投入放在一起来衡量的时候,往往会把利润放在更为优先的位置来考虑。但是我们要从思想上明确,省去了安全投入,是否就是省了成本,增加了利润呢。当安全工作与经营有矛盾时,要通过我们的工作将其化解,达到安全与经营的统一。要避免把安全与经营割裂开的倾向,处理好“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辩证关系。当生产与安全有冲突时,应首先考虑安全。这就给安全管理人员吃了定心丸,使他们消除了顾虑,挺起腰杆敢抓敢管。在措施上,以是否确保安全为其他工作取舍的前提,使安全管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变事后监督为事前防范,有效地维护了安全监督的权威性。同时强调不能因为怕承担责任不敢开拓经营。随着经营的搞活,必然产生许多新的安全问题,如公司把一部分仓库、店面租给客户自行保管,会出现一些客户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或因片面强调设施利用率忽视安全有关规定的现象。

2.3建立合理规章制度,形成规范化的管理。企业的安全工作必须有据可依、依法管理,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形成规范化的管理。国家《消防法》、《安全生产法》等法规的出台,为企业安全工作提供了依法管理的依据和保障。作为物流企业应在国家法律法规整体架构的基础上,结合经营情况和服务方式的变化对企业的安全制度进行相应的修改、补充、完善,形成企业安全制度。随着仓库外租形式的出现,需要跟上相应的安全规章制度,要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安全自查、责任自负、隐患自除、接受监督”的管理要求,建立完善的外租仓库安全责任书制度等。每年初,在制定经济工作计划的同时应做出全年的《安全目标管理工作分解表》,与“管钱管物”人员、特殊工种人员、外租户等签订专项责任书,对灭火器材的保养、维修、换药和特殊储备保养,对特殊工种的培训等均做出时间安排,使各项安全目标层层细化,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班组、岗位。这样,什么时间该干什么,由谁指定,一目了然,确保各项安全基础工作有序进行。转贴于

2.4加强监督,坚持安全检查制度和严格整改措施相结合。 安全工作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和规范安全基础管理工作;二是抓现场安全管理。现场的安全管理是安全工作的重头戏,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没有捷径可走,只能脚踏实地,做好细致的工作,坚持不懈地巡回检查、再检查,整改、再整改来促进企业安全制度的落实。

物流企业要坚持每月一检查,库区每周一检查,仓库“一日二查”制度,采取二级查与专业查相结合;集中查和抽查相结合;领导查和夜查相结合;季节查和节日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多次大检查,借助于社会大气候,推动安全工作不断改进。要坚持安全检查制度和严格整改措施相结合,对许多不安全因素和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把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之中达到了超前预防,及时清理隐患的目的。认真做好各级安全检查记录,对查出的隐患,严格按照规定填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实行整改反馈,落实不安全因素的整改工作。 随着企业情况的变化,安全工作往往会出现新的难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因此,在抓表面上的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要安排研究、探索和解决一些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力求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有新的突破和提高。

坚持把自管库纳入企业安全管理范围,做到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考核标准。当然,严格对自管库的管理是一

个艰苦细致的工作过程,自管库往往为了省钱,或为了赶任务,或图一时方便,违反安全规章制度的现象时有发生,如在禁烟区内抽烟、明火作业、乱拉乱搭电线、使用高功率电器、堵塞消防通道等。有时今天检查发现的问题纠正了,明天类似的问题又会发生,因此生产现场管理关键在于持之以恒、一丝不苟地抓落实;二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管理水平。而对常遇到的自管库对安全检查不配合,隐患整改落实难的问题和甚至出现租赁双方关系紧张的现象,使我们意识到搞好自管库的安全工作离不开承租方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因此,安全管理也要提供优质服务,工作方法切忌简单、生硬,要经常与租户交流、沟通,尽可能为租户提供方便,帮助他们解决经营、生活上的困难,增进了解、培养感情、化解矛盾,以取得工作上的相互支持。

2.5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意识能反作用于物质,员工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增强了,就会减少不安全行为,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如一个企业经营者的安全素质提高了,安全意识能跟上企业经营管理和社会现代生活的需要,自然会认为应该投入资金改善安全设施,他的行为就能符合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安全要求。一个职工的安全素质提高了,他在工作和生活中就会自觉地用安全要求去面对工作和生活,这样就会将各类事故拒之门外,这是搞好安全工作的灵魂。很多事故的发生,往往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环节,哪个时刻出了某一个事故,而是缺乏安全意识所造成的后果。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安全工作的宣传和教育,用钢性的力度来增强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让我们的行为服从环境的需要,按照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办事。同时要重点加强对安全保卫队伍建设,对保安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强化教育,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向专业化法制化靠拢,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安全管理法规武装头脑,使他们能用法制法规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及日常工作,使安全保卫工作更加法制化,更好地为企业保驾护航。

总之,进入21世纪,变革成为永恒的主题。变化的速度远远超过人们学习的速度。物流产业在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的驱动下,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全球物流已经进入供应链年代。变化的世界对供应链管理、对第三方物流和对运输、仓储、国际物流、商业物流、制造业物流都带来了挑战,企业物流管理必须自身变革,才能应对挑战。在现代物流企业的安全管理中,要坚持做到领导对安全的责任落实到位、规章制度规范到位、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员工的安全意识到位,才确保企业的安全,促使物流企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农建. 物流营销与客户关系管理[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篇3

Abstract:Asthemarketeconomydevelops,thechangesoftime,China’slogisticshasbrokenthroughthetraditionalareas.Modernlogisticsinthefieldofproduction,circulationofmaterials,inthefieldofcommoditycirculationandcirculation;logisticsmanagementisabusiness-to-processmaterialscirculationoftheorganization,coordinationandcontrol.Modernlogisticsindustrytransformation,andsecuritymanagementalsowillbeinalotofnewchanges.Therefore,inthemodernlogisticsenterprisesecuritymanagement,onlyonthemodelofsafetymanagementreformandinnovationcanensurethesafetyofenterprises.

Keywords:modernlogisticsenterprises;safetymanagement;strategy

现代物流业作为一个新兴的复合型产业,近几年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社会物流需求持续、高速增长,物流业增加值稳步上升,社会物流总成本趋于平稳。企业原有的体制己经或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安全管理工作同时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安全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

1我国物流企业管理现状

我国物流市场规模巨大,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各类物流企业快速成长,传统的运输、仓储、联运、货代等企业也加快了业务重组和资源整合的步伐;新兴物流企业在努力扩大规模和提升水平;民营和外资物流企业纷纷兴起和加入,加速拓展市场。目前,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模式、不同规模层次的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从目前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看,具有现代物流特征的物流企业一部分是在运输企业或仓储企业的基础上,通过物流服务的延伸和运作方式的变革转变为物流公司;还有一部分是为满足物流市场的需求,以物流事业为经营内容的新型物流企业,其中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以提供物流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第四方物流企业等。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仍然过高,社会物流整体效益差。由于管理体制改革的落后,我国企业物流的发展仍然处于“小、多、散、弱”的状态,普遍存在经营分散、功能单一、自动化程度低,物流布局不合理,物流技术含量不高,物流企业横向联合薄弱,物流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等问题,难以满足社会化物流的需要。

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相当多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产、供、销一体化”,“仓储、运输一条龙”的经营组织方式,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使采购、仓储和配送职能未能进行充分整合,无法实行一体化的内部供应链管理,不利于社会化专业分工。这种分散的、低水平的管理活动也存在许多安全管理弊端,抑制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

2保证现代物流企业安全运营的创新管理策略

2.1实施领导干部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企业安全工作落实与否,关键在于领导。真正做到企业法人代表是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工作负总责;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具体抓,负具体责任;其他工作分管领导对其分管内的安全工作负责任,形成齐抓共管保安全的局面。具体说:一是企业经理重视安全,言传身教带动各基层部门负责人都来重视安全工作。经理要亲自参加企业每个月的安全工作例会,听取部门安全工作汇报,掌握各种动态,及时解决安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亲自过问上级布置的各项安全工作和专项治理工作的落实情况;亲自参加重大的或专项的安全检查,使职工感受到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二是分管领导真抓实干,做好细致的安排与责任落实工作;三是其他领导在其分管工作中支持和服从安全工作的要求,避免产生矛盾和抵触,形成齐抓共管、确保安全的局面。

2.2树立安全经营观念,促使安全与经营的协调统一。安全和经营是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的关系。因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成本是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在人们的思想中,安全投入是一种不能直接获得收益的投入。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很多企业经营者在企业运作中,把利润和安全投入放在一起来衡量的时候,往往会把利润放在更为优先的位置来考虑。但是我们要从思想上明确,省去了安全投入,是否就是省了成本,增加了利润呢。当安全工作与经营有矛盾时,要通过我们的工作将其化解,达到安全与经营的统一。要避免把安全与经营割裂开的倾向,处理好“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辩证关系。当生产与安全有冲突时,应首先考虑安全。这就给安全管理人员吃了定心丸,使他们消除了顾虑,挺起腰杆敢抓敢管。在措施上,以是否确保安全为其他工作取舍的前提,使安全管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变事后监督为事前防范,有效地维护了安全监督的权威性。同时强调不能因为怕承担责任不敢开拓经营。随着经营的搞活,必然产生许多新的安全问题,如公司把一部分仓库、店面租给客户自行保管,会出现一些客户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或因片面强调设施利用率忽视安全有关规定的现象。

2.3建立合理规章制度,形成规范化的管理。企业的安全工作必须有据可依、依法管理,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形成规范化的管理。国家《消防法》、《安全生产法》等法规的出台,为企业安全工作提供了依法管理的依据和保障。作为物流企业应在国家法律法规整体架构的基础上,结合经营情况和服务方式的变化对企业的安全制度进行相应的修改、补充、完善,形成企业安全制度。随着仓库外租形式的出现,需要跟上相应的安全规章制度,要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安全自查、责任自负、隐患自除、接受监督”的管理要求,建立完善的外租仓库安全责任书制度等。每年初,在制定经济工作计划的同时应做出全年的《安全目标管理工作分解表》,与“管钱管物”人员、特殊工种人员、外租户等签订专项责任书,对灭火器材的保养、维修、换药和特殊储备保养,对特殊工种的培训等均做出时间安排,使各项安全目标层层细化,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班组、岗位。这样,什么时间该干什么,由谁指定,一目了然,确保各项安全基础工作有序进行。2.4加强监督,坚持安全检查制度和严格整改措施相结合。安全工作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和规范安全基础管理工作;二是抓现场安全管理。现场的安全管理是安全工作的重头戏,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没有捷径可走,只能脚踏实地,做好细致的工作,坚持不懈地巡回检查、再检查,整改、再整改来促进企业安全制度的落实。

物流企业要坚持每月一检查,库区每周一检查,仓库“一日二查”制度,采取二级查与专业查相结合;集中查和抽查相结合;领导查和夜查相结合;季节查和节日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多次大检查,借助于社会大气候,推动安全工作不断改进。要坚持安全检查制度和严格整改措施相结合,对许多不安全因素和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把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之中达到了超前预防,及时清理隐患的目的。认真做好各级安全检查记录,对查出的隐患,严格按照规定填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实行整改反馈,落实不安全因素的整改工作。随着企业情况的变化,安全工作往往会出现新的难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因此,在抓表面上的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要安排研究、探索和解决一些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力求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有新的突破和提高。

坚持把自管库纳入企业安全管理范围,做到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考核标准。当然,严格对自管库的管理是一个艰苦细致的工作过程,自管库往往为了省钱,或为了赶任务,或图一时方便,违反安全规章制度的现象时有发生,如在禁烟区内抽烟、明火作业、乱拉乱搭电线、使用高功率电器、堵塞消防通道等。有时今天检查发现的问题纠正了,明天类似的问题又会发生,因此生产现场管理关键在于持之以恒、一丝不苟地抓落实;二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管理水平。而对常遇到的自管库对安全检查不配合,隐患整改落实难的问题和甚至出现租赁双方关系紧张的现象,使我们意识到搞好自管库的安全工作离不开承租方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因此,安全管理也要提供优质服务,工作方法切忌简单、生硬,要经常与租户交流、沟通,尽可能为租户提供方便,帮助他们解决经营、生活上的困难,增进了解、培养感情、化解矛盾,以取得工作上的相互支持。

2.5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意识能反作用于物质,员工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增强了,就会减少不安全行为,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如一个企业经营者的安全素质提高了,安全意识能跟上企业经营管理和社会现代生活的需要,自然会认为应该投入资金改善安全设施,他的行为就能符合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安全要求。一个职工的安全素质提高了,他在工作和生活中就会自觉地用安全要求去面对工作和生活,这样就会将各类事故拒之门外,这是搞好安全工作的灵魂。很多事故的发生,往往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环节,哪个时刻出了某一个事故,而是缺乏安全意识所造成的后果。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安全工作的宣传和教育,用钢性的力度来增强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让我们的行为服从环境的需要,按照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办事。同时要重点加强对安全保卫队伍建设,对保安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强化教育,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向专业化法制化靠拢,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安全管理法规武装头脑,使他们能用法制法规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及日常工作,使安全保卫工作更加法制化,更好地为企业保驾护航。

总之,进入21世纪,变革成为永恒的主题。变化的速度远远超过人们学习的速度。物流产业在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的驱动下,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全球物流已经进入供应链年代。变化的世界对供应链管理、对第三方物流和对运输、仓储、国际物流、商业物流、制造业物流都带来了挑战,企业物流管理必须自身变革,才能应对挑战。在现代物流企业的安全管理中,要坚持做到领导对安全的责任落实到位、规章制度规范到位、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员工的安全意识到位,才确保企业的安全,促使物流企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农建.物流营销与客户关系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篇4

现代物流业作为一个新兴的复合型产业,近几年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社会物流需求持续、高速增长,物流业增加值稳步上升,社会物流总成本趋于平稳。企业原有的体制己经或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安全管理工作同时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安全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物流企业管理现状

我国物流市场规模巨大,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各类物流企业快速成长,传统的运输、仓储、联运、货代等企业也加快了业务重组和资源整合的步伐;新兴物流企业在努力扩大规模和提升水平;民营和外资物流企业纷纷兴起和加入,加速拓展市场。目前,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模式、不同规模层次的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从目前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看,具有现代物流特征的物流企业一部分是在运输企业或仓储企业的基础上,通过物流服务的延伸和运作方式的变革转变为物流公司;还有一部分是为满足物流市场的需求,以物流事业为经营内容的新型物流企业,其中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以提供物流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第四方物流企业等。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仍然过高,社会物流整体效益差。由于管理体制改革的落后,我国企业物流的发展仍然处于“小、多、散、弱”的状态,普遍存在经营分散、功能单一、自动化程度低,物流布局不合理,物流技术含量不高,物流企业横向联合薄弱,物流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等问题,难以满足社会化物流的需要。

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相当多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产、供、销一体化”,“仓储、运输一条龙”的经营组织方式,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使采购、仓储和配送职能未能进行充分整合,无法实行一体化的内部供应链管理,不利于社会化专业分工。这种分散的、低水平的管理活动也存在许多安全管理弊端,抑制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

二、保证现代物流企业安

全运营的创新管理策略

1.实施领导干部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企业安全工作落实与否,关键在于领导。真正做到企业法人代表是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工作负总责;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具体抓,负具体责任;其他工作分管领导对其分管内的安全工作负责任,形成齐抓共管保安全的局面。具体说:一是企业经理重视安全,言传身教带动各基层部门负责人都来重视安全工作。经理要亲自参加企业每个月的安全工作例会,听取部门安全工作汇报,掌握各种动态,及时解决安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亲自过问上级布置的各项安全工作和专项治理工作的落实情况;亲自参加重大的或专项的安全检查,使职工感受到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二是分管领导真抓实干,做好细致的安排与责任落实工作;三是其他领导在其分管工作中支持和服从安全工作的要求,避免产生矛盾和抵触,形成齐抓共管、确保安全的局面。

2.树立安全经营观念,促使安全与经营的协调统一。安全和经营是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的关系。因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成本是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在人们的思想中,安全投入是一种不能直接获得收益的投入。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很多企业经营者在企业运作中,把利润和安全投入放在一起来衡量的时候,往往会把利润放在更为优先的位置来考虑。但是我们要从思想上明确,省去了安全投入,是否就是省了成本,增加了利润呢。当安全工作与经营有矛盾时,要通过我们的工作将其化解,达到安全与经营的统一。要避免把安全与经营割裂开的倾向,处理好“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辩证关系。当生产与安全有冲突时,应首先考虑安全。这就给安全管理人员吃了定心丸,使他们消除了顾虑,挺起腰杆敢抓敢管。在措施上,以是否确保安全为其他工作取舍的前提,使安全管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变事后监督为事前防范,有效地维护了安全监督的权威性。同时强调不能因为怕承担责任不敢开拓经营。随着经营的搞活,必然产生许多新的安全问题,如公司把一部分仓库、店面租给客户自行保管,会出现一些客户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或因片面强调设施利用率忽视安全有关规定的现象。

3.建立合理规章制度,形成规范化的管理。企业的安全工作必须有据可依、依法管理,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形成规范化的管理。国家《消防法》、《安全生产法》等法规的出台,为企业安全工作提供了依法管理的依据和保障。作为物流企业应在国家法律法规整体架构的基础上,结合经营情况和服务方式的变化对企业的安全制度进行相应的修改、补充、完善,形成企业安全制度。随着仓库外租形式的出现,需要跟上相应的安全规章制度,要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安全自查、责任自负、隐患自除、接受监督”的管理要求,建立完善的外租仓库安全责任书制度等。每年初,在制定经济工作计划的同时应做出全年的《安全目标管理工作分解表》,与“管钱管物”人员、特殊工种人员、外租户等签订专项责任书,对灭火器材的保养、维修、换药和特殊储备保养,对特殊工种的培训等均做出时间安排,使各项安全目标层层细化,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班组、岗位。这样,什么时间该干什么,由谁指定,一目了然,确保各项安全基础工作有序进行。

4.加强监督,坚持安全检查制度和严格整改措施相结合。安全工作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和规范安全基础管理工作;二是抓现场安全管理。现场的安全管理是安全工作的重头戏,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没有捷径可走,只能脚踏实地,做好细致的工作,坚持不懈地巡回检查、再检查,整改、再整改来促进企业安全制度的落实。

物流企业要坚持每月一检查,库区每周一检查,仓库“一日二查”制度,采取二级查与专业查相结合;集中查和抽查相结合;领导查和夜查相结合;季节查和节日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多次大检查,借助于社会大气候,推动安全工作不断改进。要坚持安全检查制度和严格整改措施相结合,对许多不安全因素和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把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之中达到了超前预防,及时清理隐患的目的。认真做好各级安全检查记录,对查出的隐患,严格按照规定填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实行整改反馈,落实不安全因素的整改工作。随着企业情况的变化,安全工作往往会出现新的难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因此,在抓表面上的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要安排研究、探索和解决一些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力求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有新的突破和提高。

坚持把自管库纳入企业安全管理范围,做到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考核标准。当然,严格对自管库的管理是一个艰苦细致的工作过程,自管库往往为了省钱,或为了赶任务,或图一时方便,违反安全规章制度的现象时有发生,如在禁烟区内抽烟、明火作业、乱拉乱搭电线、使用高功率电器、堵塞消防通道等。有时今天检查发现的问题纠正了,明天类似的问题又会发生,因此生产现场管理关键在于持之以恒、一丝不苟地抓落实;二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管理水平。而对常遇到的自管库对安全检查不配合,隐患整改落实难的问题和甚至出现租赁双方关系紧张的现象,使我们意识到搞好自管库的安全工作离不开承租方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因此,安全管理也要提供优质服务,工作方法切忌简单、生硬,要经常与租户交流、沟通,尽可能为租户提供方便,帮助他们解决经营、生活上的困难,增进了解、培养感情、化解矛盾,以取得工作上的相互支持。

5.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意识能反作用于物质,员工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增强了,就会减少不安全行为,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如一个企业经营者的安全素质提高了,安全意识能跟上企业经营管理和社会现代生活的需要,自然会认为应该投入资金改善安全设施,他的行为就能符合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安全要求。一个职工的安全素质提高了,他在工作和生活中就会自觉地用安全要求去面对工作和生活,这样就会将各类事故拒之门外,这是搞好安全工作的灵魂。很多事故的发生,往往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环节,哪个时刻出了某一个事故,而是缺乏安全意识所造成的后果。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安全工作的宣传和教育,用钢性的力度来增强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让我们的行为服从环境的需要,按照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办事。同时要重点加强对安全保卫队伍建设,对保安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强化教育,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向专业化法制化靠拢,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安全管理法规武装头脑,使他们能用法制法规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及日常工作,使安全保卫工作更加法制化,更好地为企业保驾护航。

篇5

物流管理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专业定位:服务于现代物流业,致力于信息科技与流通技术融合,培养高素质的流通管理专才。培养目标:面向徐州地区的物流企业,面向长三角经济区物流企业,培养具有良好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具有规范、安全、环保素养,具有物流企业的产品采购、运输操作、仓储管理、物流信息等岗位操作技能的管理员、业务主管或部门经理,既能进行货物运输、仓储、配送等现场组织管理以及现代物流设备的操作,又能从事物流系统优化设计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建设内容与措施

1强化校企合作,形成良性互动局面(1)以校企双边协议为基础,建设物流管理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与相关企业紧密合作,由企业派专家、政府指导、行业参与和学院一起组成物流管理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明确该委员会对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领导职责,建立定期会议制度,制定每年工作计划,确定工作项目,共同研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改革、实践环节、人才培训和技术服务,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质量共评,达到共同发展。(2)推行“双证书”制度。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融入课程考核,学生在取得学历文凭的同时,必须考取本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为此,首先开展课程改革,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开展“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实践导向的教学方式改革;其次,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适合从事教育工作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组成“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

2完善基于物流职业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围绕物流行业从业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①职业岗位分析。针对人才培养规格,开展社会调研,分析学生的就业岗位(或岗位群)和所需的职业资格,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通过对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进行调查分析,确定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岗位(群)有:仓储、配送岗位,运输、装卸操作岗位,流通加工岗位,物流信息技术岗位,货物报关、报检岗位等。同时做好对物流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研讨物流岗位主要的综合能力,再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在此基础上重构课程体系。②构建“校内课程实习、工厂模拟、校外顶岗实习”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根据物流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经物流管理专业共建共管委员会共同审核,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能够充分体现企业物流、尤其是物流的技能岗位,构建以企业真实场景为教学载体,分阶段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2)确立并建设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坚持校企共同开发课程的原则,由专业骨干教师和物流企业专家组成课程建设小组,根据物流行业从业人员职业能力的要求,紧盯物联网技术发展,参照国家助理物流师职业资格标准,共同制定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做到“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要求对接、素质教育与职业素养对接”。(3)抓好工学结合教材建设。按照物流企业工作过程、岗位能力的要求,结合合作物流公司的生产、运作、管理,设置体现物流特色的专业课程,编写具有高职特点的工学结合教材,并与企业共同开发、完成相应的实习指导书,实现与实际操作岗位的无缝对接。(4)物流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依托学院现代教学工厂,建设服务于物流人才培养和满足对外技术服务及培训的网络共享型教学资源库,主要包括工学结合核心课程相关素材-包括课程标准、课程学习情境设计、课程课件、课程试题库、物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涉及物流流程的各种国家标准,重点与企业合作开发物流工业企业案例,开设物流管理技术发展专栏、经贸信息专栏等。

3与物流企业共建“厂中校”和“校中厂”,强化实践育人依托“校中厂”、“厂中校”建设,进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建设,形成校企互动的双赢局面。(1)共建“厂中校”和“校中厂”。依托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成立厂中校“物流管理技术培训学校”,以此为抓手,深入开展新知识新技术培训和职工技能培训工作。成立校中厂“徐工院物流管理技术服务(实训)中心”,增强科技服务能力,使之成为物流管理技术宣传中心和企业技术支援中心。(2)探索“厂中校”与“校中厂”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与企业定期沟通机制,与企业人力资源主管每学期沟通2次以上;与企业互聘互兼人员;每学期聘请企业专家开设专业学术讲座2场以上。在学院设立物流师工作站2个,推进企业专家学术讲座制;在企业设立教师工作站1个,推进校企融合等。(3)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在实施物流管理专业“双能并重、三元融入、四层递进、产学互动”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依托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总体框架,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扎扎实实地推进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9-0017-01

物流人才所包含的含义是非常广泛的,从搬运工、包装员到仓库作业人员、设备操作人员再到某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等,都在“物流人才”含x的范围之内。因此,在校生和毕业生应当对目前物流相关企业缺乏什么类型的人才有所了解,从而结合自身素质特点及专业领域的知识找到可以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现今,既懂得从战略角度规划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又有基层一线实际工作经验的物流人才已成为我国现代物流企业的“宠儿”。总的来说,此类“物流人才”必须具备以下专业知识、素养和能力。

一、复合型物流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知识

第一,具备专业的物流管理知识。要熟悉物流的基本运作流程,掌握物流中心的合理规划和布局,懂得货物的运输和配送、采购及库存控制,知晓如何应用与操作各种物流机械设备,精通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技巧。第二,具备精通财务知识的能力。物流之所以被称为是“第三方利润源”“经济领域尚未开垦的黑大陆”和“现代企业竞争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就是因为通过节约物流成本的方式能够大幅度提高企业自身竞争优势,增强核心竞争力,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要想成为高级物流人才,必须精通财务知识,才能精确分析物流成本并加以降低。第三,具备经济理论相关知识、现代市场营销知识、电子商务知识及国际贸易知识等外延知识。这是由于物流学科是一个交叉学科,需要其他学科的辅助才能实现物流的合理管理和运作。第四,具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知识。现代物流企业要想提高运作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及提高客户服务,首当其冲要考虑具备计算机应用技能及信息系统管理技能的知识型人才的运用。这就要求除了能够熟练应用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技能之外,还必须对信息系统管理有深度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始终保持企业站在物流信息化浪潮的前沿。

二、复合型物流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首先,具备较好的外语应用能力。物流相关企业要想站在市场前沿,必须不断了解世界上最新的物流信息动态,以最快的速度借鉴世界上最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从而达到成为合理化的学习型组织和不断节约物流成本的目的。因此,熟练的外语应用技巧及较高的外语沟通协调能力成为高级物流人才的必备技能。其次,具备良好的管理实践能力。物流管理工作实践性较强,复合型物流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物流管理实践能力,在初入岗位时便能迅速上手工作,而非理论层面的巨人、实践层面的矮子。真正的复合型物流人才在工作岗位上对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实现良好的操作和控制,在工作实践中游刃有余。最后,具备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物流作业被称为“系统工程”主要表现在它是一种网状的系统结构,在这个线和点交织的网络中,无论哪一个作业点出现疏漏,又没有获得及时、妥善解决,都有可能造成整个网络的瘫痪。因此,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优秀的奉献精神是物流人才必备的职业素质。

三、对物流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建议

具有着广博的知识面和具备较高综合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日益受到物流相关企业的青睐,因此物流相关专业在校生和毕业生不得不就此形势调整自己的就业战略。首先,不要定位过高,要从基层做起,调整自我就业期望值。虽然目前物流行业就业现状呈现人才紧缺的形势,但大学生仍需要转换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根据自身情况对薪酬要求适当地放低,为自己获取更多的就业机遇。同时,作为即将离开校园的大学生,应尽早做好步入社会的准备,多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提升自身竞争力,调整好心态去适应社会,从基层做起,不要眼光过高。其次,尽量扎实地掌握更多的物流相关专业理论知识,锻炼自己的实操能力。物流专业基础知识作为日后工作实践动手能力的基础不容忽视。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同时,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多做实验,多参与实践活动,从实践中获取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兴趣,从而促成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相长的良性循环模式。再次,在校期间多尝试参加与物流相关的工作实践,积累工作经验。在校期间,大学生应利用在校与假期时间多尝试校内外的见习与实习工作,尽量选择物流专业相关的岗位和自己有兴趣的岗位,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知识优势和兴趣爱好优势,做好相关的见习工作与实习工作计划,为日后的顺利就业增加砝码。

四、结束语

总之,高校大学生应认清物流人才“误区”,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自己的就业战略,从而成为新时期物流企业竞相追捧的“宠儿”。

参考文献:

篇7

一、问题的背景

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衰退,给实体经济造成重大影响,对制造业的影响首当其冲,外部市场需求大幅减弱。经历原材料和油价上升、利润下降,再到消费不足、生产过剩、产品积压、订单减少、业务量萎缩、客户丢失、人民币升值、资金紧张,我国制造业受到严重打击。由于物流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高度的同步性和依赖性,因此,受GDP增速放缓的影响,中国物流业也处于经济寒冬。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将达88.82万亿元,增幅同比下降8.1%;物流业增加值完成约1.94万亿元,增幅同比下降5.7%;社会物流总费用约为5.21万亿元,增幅比上年下降3.5个百分点。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出口下滑、运力过剩、运价下降,国内物流企业经营困难进一步加剧。据浙江省运管局的统计,2008年和2007年相比,货运业务量平均下降了20%~30%,2009年3月17日,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省各地的货运场站及其入驻货运企业的业务量都出现下滑,其中杭州、宁波、温州等地的下降幅度达到了30%。与此同时,运价也在下调,浙江约有40万辆货车、25万多个物流企业,平均每个企业拥有货车1.6辆。有关部门抽选了其中39家企业,发现有36家出现运价下降――运价下降5%的18家,运价下降超过5%的18家。

二、研究现代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发展的原因

1、依据被国际经验所证明了的经济发展规律

在工业化初期,制造业是产业的主体;而在工业化中后期,服务业逐步成为产业主体。当制造业规模较小的时候,制造业普遍采取“大而全、小而全” 的企业组织模式,即制造企业自身承担原材料采购、产品制造、商品销售以及物流等所有活动。但由于规模的扩大、竞争和专业化分工的加剧,企业因为资源约束不得不将物流等业务外包,由此产生了制造、物流等活动的相对独立。到了生产相对比较发达的今天,制造与物流的独立掩盖了他们之间的联系,降低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交易成本、增强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产业协同的呼声日渐高涨。我国正处于向工业化中后期的推进阶段,实现制造业和物流业的互动发展不仅迫切和必要,而且也成为可能。

2、依据当前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制造业是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基础,而物流业又是影响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两者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当前,制造业物流没有转化为社会需求,导致物流成本高、效率低,降低了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而由于社会化需求不足,同样制约了物流业发展。只有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才能实现互利共赢。1999年海尔的成功经验就是,在企业内部打破事业部的界限,把分散在各事业部的物流资源集中起来,统一成立物流公司,统一受理各事业部的所有物流业务,取得了较大成功,不少企业借鉴了海尔内部物流整合的成功经验。

3、依据制造业与物流业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

未来我国经济转型就是要促进制造业的服务业化,实现由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变。而通过供应链管理和对制造业的流程再造,实现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融合发展,正好体现这一发展趋势。

4、依据两大产业长远赢利目的

从长远看,提倡风险共担,有利于两大产业充分发掘第三利润源泉,提升两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两产业协调融合发展。从当前看,在经济环境偏紧、两产业发展面临较大困难的情况下,提倡风险共担有利于两产业通过发掘新的利润源泉,同舟共济,共度难关。目前,国家正在研究制定两业合作指导意见,这意味着国家不仅在战略层面推动两业互动发展,而且在战术层面出台了具体措施,标志着两业合作将进入一个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三、中国现代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制造业是三大产业中发展最快和比重最大的产业,因而制造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制造业的发展给物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确立了标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

1、制造业对现代物流业的重视程度不足

中国的制造业还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影响制造业赢利的因素很多,如原材料价格、能源价格、劳动力成本、供应商管理、新产品开发、产品质量控制、市场准入、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等。似乎哪一个都比物流重要,物流理念认识落后,尤其是国营企业重生产轻管理、重工艺轻物流,有畏难心理,墨守成规,缺乏物流革新精神。

2、物流外包说比做容易

中国物流业的成本比国外要高两到三倍。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00多家在华投资,其中90%左右的外资企业选择物流外包,而中国的物流外包比例只有16%左右。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沃尔玛的货物永远在路上,国内企业的货物总是在仓库里。其实,许多人做过不少制造业物流外包调查,结果表明,制造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都知道物流外包的好处,但制造业物流外包的比例多年来还是一直维持在15%以内,制造企业自营物流仍是主流。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长城汽车,长城汽车控股的蚂蚁物流公司目前的总资产达到2个多亿,200多辆配送车辆,700多名员工。首先,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长城汽车已经形成、建立了相对完善且具有一定规划的物流体系,不可能为了纯粹的外包形式而关停此等规模的物流公司。其次,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物流公司的介入可能会遇到企业内部某些部门或者领导的抵制,毕竟关系到自己的饭碗。再次,像蚂蚁物流这么大规模的公司,除了裁员之外,物流外包的实施可能意味着资产的出售,企业管理结构将会发生重大变化。

3、制造业主宰供应链,发展不协调

谁都知道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物流服务提供商等组成了供应链,供应链应该协同。而目前在多数情况下,中国的供应链由制造业主宰,制造商过分强调博弈,较少考虑“双赢”或“多赢”,因此,供应链难以协同。目前形成的供应链关系不是合作关系,而是竞争关系,这不利于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据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08年12月我国公路货物运输市场综合价格指数为71.1,比上月下降了4.6个百分点。2009年2月我国公路货物运输市场价格指数66.7环比下降3.4个百分点。

4、现代物流业发展滞后严重影响与现代制造业的互动发展

物流业沿用传统作业方式多,创新少,“现代化”水平低。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现代物流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整合运输、包装、装卸、搬运、仓储、流通加工、配送、回收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而形成的综合性物流活动模式,来实现资源利用、运作效率的最大化,它强调的是系统性、协调性。中国物流企业大多停留在传统经济模式下,没有物流信息系统,缺乏面对新经济模式的物质和技术基础。为数不多的、较为先进的物流企业往往只拥有物流信息系统之形,匮乏其实质,表现为物流模式的信息系统设计落后,不同信息缺乏相互链接和共享。

5、现代物流业发展滞后严重影响与现代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物流标准化滞后

物流标准化建设是推进物流现代化的基础,是中国物流业与国际接轨的坚强基石。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物流标准化程度差距很大,如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备标准不能有效衔接,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多式联运迟迟得不到大的发展;物流包装标准与设施标准之间没有协调;代表物流现代化程度的信息化标准严重滞后……这种种缺陷直接导致我国物流成本比重居高不下,物流效率大打折扣,社会和企业为此付出了高昂代价。物流标准化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的一块“软肋”。尽快改变物流业的非标准化状态,加速物流标准化发展已经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鸣。

四、现代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互动发展对策

1、与时俱进,改变观念,改良发展

制造业物流的改良式发展模式针对传统老企业暂时没有条件进行企业再造和流程再造、无力进行物流技术革新的现状,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企业物流不合理的状况进行局部改变。如调整职能部门结构以求加强物流活动的协调统一性;改善物资存放管理方式以求降低管理费用;适当增加物流技术装备以求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加强库存管理控制以求降低资金占用等。同时,应加强物流意识,关注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蓄势待发,待条件成熟时进行物流系统的根本性革新。企业物流改良式发展可以采用物流系统诊断的方式,聘请有关专家并组成有各部门领导参加的诊断小组,通过广泛的宣传和调查,明确物流系统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地位、作用和必须实现的功能。了解企业内外部环境,摸清系统目前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到底是物流布局、基础设施、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系统组成要素的问题,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等系统结构方面的问题,还是物流作业方面的功能问题,是主观问题还是客观问题,并根据具体问题提出相应措施或解决方案。

2、整合制造业资源,分离、外包物流业务,提升竞争力

鼓励制造业主辅分离、流程再造,分立、分离、外包物流业务,支持物流企业向专业领域渗透,特别是要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加速融合、互动发展。大型物流企业应该做强做大,中小企业应做精做细,适应目前制造业由“少品种、大批量”向“多品种、小批量”的发展趋势,发展各方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互动协作。同时,现代物流业应该充分发挥已有的物流设备、信息技术、网络布局(中小企业仍以做强专线为主),减少物流响应时间,以更安全、及时、完好、优质的服务尽可能为制造业提供物流技术(有代收货款或其他附加业务为更佳),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制造业产业链的协调互动发展。对于有能力、利润逐步增加的物流企业还应不失时机地在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立体化(仓库)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研究力度,为更好地服务于制造业或其他行业,提升现代物流水平。

3、协调供应链,互动发展

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如果单纯停留在制造层面,其只能做大而不能做强。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应有自己的业务核心,专注于某一方面发展专长,与物流业合作,以互惠互利的合作方式,提升供应链管理和企业运作效率。而对于物流业来说,应发展针对制造业的物流服务。物流企业应该将发展物流服务作为利润重点,帮助制造企业制定销售计划、运输计划、订货计划、生产计划,以至对制造企业进行流程改造、再造等。当制造企业根据市场的变化而改变生产计划时,物流企业能迅速地传递信息,制定弹性工作计划,并相应地调整各个环节。这一切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双方的合作关系,使得物流服务商在整个生产中占据越来越重要和稳固的位置,从而保证其快速发展。除此之外,还应该着力于提供其他高附加值的相关服务,尤其是可以提高顾客满意度的服务,如提供“门到门”送货服务,收集客户反馈信息等,这些都可以加深合作,实现双赢。

4、利用先进信息技术统筹全局,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

由于制造的国际化和全球化,制造业的供应链超越了国界,制造业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球协同十分重要,这越来越有赖于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如今,中国的制造商进行了大规模的信息技术应用投入,根据有关材料,国家“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计划投资50亿元,2007年已经开始支持制造业的信息化实践,中石油等大型企业ERP系统成功上线,GPS、RFID等一批物流设备广泛应用于神化、宝钢、上海华谊等企业。真正成功利用信息技术来统筹物流活动能提升企业的服务水平,为企业节省成本,如浙江的弗玛物流就引用国外先进、成熟的软件来配合各项物流操作。

5、国家职能部门应尽快完善物流标准化

由于政府部门是国家标准的组织制定者和推广者,在国家标准的制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而,对于现代物流业相关标准的拟定,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制定物流系统标准化总体规范以及物流设施标准、物流标识系统标准等体系规范,建立物流信息服务系统等等。即由政府牵头,由上而下地推进我国物流正式标准体系的建立。具体来说,政府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设置全国性的物流标准化行业管理组织,尽快消除物流标准化工作的体制;加强物流标准体系的研究、制定工作;从我国实际出发,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物流标准,制定国内物流标准;加强对物流标准的实施贯彻和监督管理工作。

五、结论与建议

现代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的互动发展有利于提升制造业的知识和技术含量,克服资源要素的制约,专注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有利于物流业业务的不断开拓,从而促进物流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实现社会整体效益最大化;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在经济危机的今天,还应做一些工作:第一,小心管理供应链风险;第二,不管收入多少,以控制服务成本来维护客户的利润;第三,把库存和供应功能整合在一个供应链组织中,以此来提高效率和最大限度地节省劳动力;第四,重建价值链,使其可伸缩性更强,并且更为快速地反应由于生产力降低引起的不确定需求;第五,加强对需求的感觉,使得自己能感觉到底部(经济)位置,并且快速反应不可预知的上升(经济);第六,不失时机地寻找机会来销售附加服务,在已有基础上赶上竞争对手;第七,尽可能地通过降低投资管理和产业升级进度的费用为已经不多的研发省出经费。

【参考文献】

篇8

企业物流活动中所发生的管理费用方面工作,总称为物流成本管理。具体而言,是指物流设计、物流运行以及物流结算的全过程,其具体内容包括物流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分析、检查等方面。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核心环节,最终目标是通过成本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1. 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缺陷分析

我国对物流管理的重视和研究起步较晚,尚未建立一套适合国情的物流成本管理理论体系,在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没有建立物流成本核算体系

物流成本的核算由于缺乏统一可操作的标准,总体上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各企业依据自身的情况来把握物流成本。虽然国家在2006年9月颁布了《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但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多数企业在财务会计报表中仍没有单独设立物流成本项目,而是混淆在其他费用中,物流成本得不到真实的反映,增加了物流成本管理的难度。在会计制度中也没有专门的物流费用项目,物流成本和其他成本都列在费用一栏。因此,依照常用的会计方法无法清楚核算物流成本,企业也就不能掌握物流成本状况。

1.2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不合理

一方面物流成本列示于其它成本中,另一方面企业可能会重视物流方面的显性成本,如运输费、搬运费,而对隐藏在物流环节的资金利息、设备折旧、人员培训等费用却忽视了,特别是物流活动组织不当而带来的风险以及组织效率低下而耗费的时间成本,更是缺乏足够的认识。再者,只着重于采购环节的物流成本,而忽视仓储、销售等环节;只着重于运输或仓储的物流费用,而忽视企业内部物流费用;只着重个别企业本身的物流费用,而忽视企业之间物流的统一管理。

1.3物流成本管理系统化不够

由于“条块分割”行政体制的影响,物流信息数据彼此独立,缺乏统一的评估管理。由于行业划分过细,各自为政,核算口径不一,无法综合反映宏观物流活动。少数企业也重视物流成本核算,但没有科学的方法,并不能真正发挥物流成本核算的应有作用。企业的物流活动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等子系统,单从某一个职能部门进行核算,违背了物流整体系统和“效益背反”规律。

1.4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视不够

企业注重生产成本的控制,而对于物流过程中的费用重视不够,物流成本意识缺乏,物流成本管理基础工作薄弱,没有采取相应措施对物流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导致物流系统整体效益差。目前,我国大多数制造企业在物流成本管理处于粗放经营状态,没有建立专门的物流管理的机构并配备专门人员,没有制定严格的工作制度和工作计划,物流管理水平较为低下。应该认识到,物流成本核算管理不单体现在物流管理部门,而是涉及到企业的每个生产环节、生产阶段、生产工序等角落,因此,加强物流成本管理,应该贯穿于企业每位员工的思想意识。

1.5物流成本管理对供应链应用不够

我国企业注重单个成本的降低,寻求改善企业内部物流活动来降低物流成本,对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增加绩效研究不够。现今在我国制造企业内部,一方面缺乏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的机制,部门经理很可能为了本部门的利益而做出损害企业整体利益的选择,从而导致企业内部物流运作效率低下;另一方面,物流供应链上下游间也缺乏沟通、协调与合作,不能利用物流供应链的整合效益来提升企业流运作的效率和效益,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企业物流运作效率低下,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企业整体运营成本较高。

2. 解决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缺陷的基本对策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物流企业应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通过研究,构建出系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形成战略成本管理。

2.1树立现代物流成本管理理念。企业必须从健全物流管理体制入手,把现代物流看成是事关经济发展全局的战略措施,按照现代物流要求,加强对物流发展的宏观引导,成立专司物流管理部门,树立现代物流理念,重新审视企业的物流系统和物流运作方式,寻找改善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的最佳途径。

2.2准确计算物流成本。做好基础数据的整理工作,保证物流成本的可比性;确定物流成本计算统一标准;制定相应的方法体系和核算体系。例如物流作业成本法,就是一个较好的方法体系。

2.3加强企业职工成本管理意识。把降低物流成本工作从物流管理部门扩展到企业各部门,并从产品开发、生产、销售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物流成本管理,使企业员工具有长期发展的“战略性成本意识”。

2.4运用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将企业定购的意向、数量、价格等信息在网络上传输,做到资源共享,避免无效作业,减少作业环节,从整体上控制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

2.5积极与第三方物流合作。使用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使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摆脱物流束缚将精力集中于核心业务,缩短商品在途时间,减少商品周转过程中的费用和损失,从而降低作业成本。另外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企业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将给企业物流成本降低带来机遇。

2.6重视物流人才培训。开展综合物流业务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必须拥有一大批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手段,精通物流业务,懂得物流运作规律的管理人才。为此当务之急是要加快培养物流人才,解决物流人才短缺问题。

结语

传统的成本管理已不能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求,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观念对企业已经迫在眉睫。企业要谋求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位置和长远发展,必须在起步阶段寻求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成本核算和控制体系,降低物流成本,已成为我国多数企业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选择。

参考文献:

[1] 万兰芳.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物流管理,2008,(04).

[2] 李云霞.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J].财会月刊(综合),2007(02).

篇9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C-

0168-03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步伐的加快和临海临港工业的快速发展,对现代物流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物流产业属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九大重点产业,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人才需求预测,到201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人才总量约为62300人,到2015年达到95800人。这里所说的物流人才,是指具有大学专科学历(学位)或中级职称及以上的物流业从业人员;分为高级物流人才、中级物流人才、初级物流人才和一般物流操作人员四类。

解决物流人才紧缺的两个主要途径是院校培养和社会培训。然而,在广西75所高校中,本科院校只有10所左右开设了物流专业,而高职院校开设物流专业的有近30所、占广西开设物流专业高校的75%左右。可见,解决北部湾物流人才的紧缺,除从国内外引进少部分高级物流人才外,主要是靠发展高职教育,即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开设物流专业来培养物流操作人才,因此,研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培养高职物流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根据教育部高校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数据,到2010年,我国大专以上物流人才需求量为30万至40万人。而国内物流教育起步较晚,物流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

第一,满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发展的需要。物流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同时它又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在物流从业人员中,75%~85%的人员是在从事操作岗位的工作。当前,西部大开发如火如荼,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风生水起,广西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全方位开放合作的新时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发展需要大批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并具备一定技能的物流操作人才。

第二,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人才的主要来源。根据《中国物流发展与人才需求研究报告》的数据,广西物流人才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占20.07%,中级技术职称以上的人员占5.10%。同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对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需求情况为:未来几年北部湾物流业人才增长迅速,成为人才需求的热点领域,例如中低端的物流执业操作人才,均出现较大面积的人才短缺。大力发展高职物流专业人才教育,可以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提供充足的物流储备人才。

第三,服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重点产业发展的需要。现代物流属广西振兴职业教育九大工程规划中百万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重点专业领域;《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工作重点是服务广西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高职物流专业人才教育,可以更好地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物流、矿产开发、林浆纸、装备制造、钢铁产业等九大重点产业提供服务。

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分析

1.专业设置分析。专业设置以市场、职业、技术为坐标。高职院校应主要树立服务北部湾、面向全国、辐射东盟的理念,形成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特别是以北部湾港口群为核心平台,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拓展空间的课程设置方向,拟定港口物流运输、装卸、搬运技术、仓储技术、装备及管理、操作与维护、报关与国际货代、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化、港口物流系统化等方向;以及依托行业,开设钢铁行业物流和林业行业物流等专业物流方向。

2.师资队伍建设分析。教师队伍朝“双师型”方向发展。构建具有高职物流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有一支适应高职物流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可以采取聘请技能实训教师和兼职教师;招聘有物流企业工作经验的中青年技术和管理人才;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个人基本素质,对于没有企业实践经历的教师,分期分批地派遣他们到大型物流企业,特别是港口物流企业实习、顶岗锻炼,参与物流企业的正常运作等,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表现为:北部湾物流企业的广泛需求与高职院校的广泛供给不对称;教师知识结构与能力的挑战;教师队伍建设的挑战;教材内容编排与及时更新的挑战;办学理念、观念与培养方式的挑战;培养环境的挑战;体制、机制的挑战;资源配置与整合能力的挑战;高职院校与物流企业“合作双赢”的挑战。

(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才教育模式不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一是对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二是人才培养与国际上有较大差距;三是物流学科体系的不明确和物流理论研究上的滞后已严重影响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教育实践的发展,影响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2.教学内容与现代物流发展相差较大。知识分割过细,课程内容陈旧,课程过于求同,教师单向灌输,实践环节薄弱。现有的课程体系造成综合素质教育的薄弱,创新教育的忽视,实践观念的淡薄,使得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动手实践能力差,个性发展受到忽视,最终阻碍学生创造性发展,也削弱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人才的竞争力。

3.对物流操作人才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广西普遍存在着重视中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教育而忽视物流操作人才的培养的问题。加上广西高校物流教育开设较晚,最早开设物流专业的是广西对外贸易学校、广西商专等专科学校,并且由于受以往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这些职业院校又分属商业、物资、铁道、邮电、交通运输、供销行业主管部门。多部门办学,教育资源分散,院校地域分布不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流操作人才的培养。

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培养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人才的原则、目标、专业技能

(一)遵循的原则

根据广西社会发展和北部湾经济建设需求,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以提高全面素质为基础,以增强职业能力为本位;以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适应企业技术与管理发展,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以学生为中心,体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二)培养目标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职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以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分析原理来确定目标。

1.职业层次。高职物流专业重在培养操作型为主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管理人员,如仓库管理员、配送员、叉车工、报关员、电脑操作员、网络管理员等“宽口径、综合性”型的职位层次带。

2.就业岗位群。对于企业内部物流,存在着原材料、能源、配件、工具等的采购、储存保管、半成品或成品库管理、包装、分拣、配装等岗位群;对于企业外部物流,有分销计划、发送、运输、与接受电子商务购销信息等岗位群;对于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有储存、运输、调配、保管、分装、加工、信息与接受、集装箱管理、报关、结算、货运、物流服务器管理等岗位群。这些岗位群各有区别,需要各高职院校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在制定专业培养目标时要重点锁定某些岗位群,逐步打造自己的品牌专业和优势课程。

3.职业岗位的专业化教育。职业岗位的专业化就是要求毕业生对知识能力有专攻,取得物流专业领域特有的技术和技能,如传送机械维修员、仓库管理软件程序员、电脑服务器管理员等。因此,在制定专业培养目标时既要做到“宽带”型,又要有专业化发展方向。

(三)应掌握的专业技能

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职物流专业的学生的培养除对学生自学能力、为人处世的能力、社会适应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外,重点是专业技能。物流专业高职学生核心技能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物流各环节的技术和管理技能。学生具有较为全面的物流操作和管理知识,对商品堆垛、打包、分拣、配装、运输等具体的作业非常熟悉,可以同时胜任多个岗位,能够对所执行作业进行全程全方位监控,并能够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快速成长为复合型物流技术和管理人才。二是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现代物流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信息流过程,目前信息技术已受到物流企业的充分重视,并被广泛运用于订单处理、存储管理、货物追踪等全过程。

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培养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人才的建议与措施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政府、教育部门、高等院校、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是一个包括高校学历教育、物流职业教育、企业岗位教育、社会培训机构继续教育相互结合、多种层次、互为补充的人才培养体系。

(一)政府相关部门政策扶持物流专业教育的发展――改善办学条件

广西区政府要从战略高度认识与指导物流专业教育的发展;要重视物流人才发展的规划与研发工作,使物流人才的教育与培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从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角度,可拨付专项经费用于物流专业学科建设,包括在有实力的高职院校建立国家、省级示范性物流实训基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方财政可拨付专款用于物流专业职业教育。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北部湾地区相关职业院校和物流专业的宣传,支持和安排物流专业优先招生,加强对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二)加大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建设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1.组建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把握教学工作总体方向。各高职院校应聘请物流一线专家、广西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行业组织组建与本校专业教师组成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本专业领域具体的培养培训计划及实施性培养方案,不断完善物流教育的学科体系;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合理定位;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并对毕业生的就业提供必要的指导。

2.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宗旨的物流教学改革创新。第一,建立以现代物流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现代技术支持和业务能力为框架的教学内容体系。在教学内容上实现个性化与综合化的结合;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第二,重视能力培养。尽可能多地采取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对策研究等方式,致力于综合解决方案能力的培养。第三,优化教学过程,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紧缺人才的培养和培训采用国际上先进的“行动导向”模式;努力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经历确定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施计划进行质量控制与检测评估反馈的整个工作过程,增强学生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第四,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符合物流职业教育教学需要的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支持教师到物流企业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聘请物流行业的技术与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形成“双师型”师资队伍。

3.实施物流专业课程、教材体系的创新。首先,“认同性”课程转向“创造性”课程。知识经济时代,创造性的“构想”及技术更新构成了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为宗旨的“创造性”课程必将成为高职院校物流课程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而进行改革的方向。

其次,“专业化”课程转向“综合化”课程。实施“综合化”课程是现代物流向协同化和综合化发展的趋势,是人们面临复杂性、客观世界的有机统一性等因素影响的必然结果。

再次,“统一化课程”转向“多样化”课程。为培养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学生的个性,就应尽可能地开设较多的课程,可以实行模块式课程,将选修科目分成几个较大的模块,每个模块占一定的比例,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形成比较系统的、完整的知识结构,又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最后,建立具有学校、地区和行业特色的课程和教材体系。高职院校可根据学校、地区具体情况开发教材,丰富教材形态,建立具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特色的物流课程和物流教材体系。

4.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相结合,建立科学的物流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机制。物流紧缺人才的培养和培训采用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相结合,推进物流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吸收物流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等作为衡量物流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将终结性评估与形成性评估结合起来,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三)加强政府、高职院校、行业、企业之间的合作――创新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物流行业协会指导、物流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依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九大重点产业,建立校企合作的物流人才培养培训的机制,形成政、产、学、研相结合的良性循环;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推行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行“订单”式物流人才培养等新模式。

(四)组建立足北部湾地区经济的区域性职教集团――实现物流教学资源共享

由北部湾区域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参与或直接牵头,将区域职业教育资源做一定整合后形成区域性集团。集团依托自身优势,可以共享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的各种优惠政策,在为区域经济服务等方面,形成整体效应;建立物流教育信息平台,实现物流教学资源共享。

综上所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给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对社会的人才供求提出了新要求。高职院校应高度关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及物流人才需求的新变化,及时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专业设置要与北部湾经济发展相适应,以满足北部湾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物流发展与人才需求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2]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关于加强物流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建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

[3]王永富.我国物流人才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咨询导报,2007(26)

[4]王永富.对广西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双证融通”的探索[J].职业圈,2007(6)

[5]2011年普通高考指南招生计划篇[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1

篇10

摘要院南充现代物流园区是地方经济、现代物流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对提高地方城市服务功能,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川东北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南充现代物流园区的概况分析入手,介绍物流园区的区位优势,阐述了南充现代物流园区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南充现代物流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院物流园区;区位优势;投资环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院F259.27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5)27-0026-03

0 引言

自2012 年开建南充现代物流园区已有3 年多的时间了,园区建设已初见端倪。但在这期间,由于种种原因建设的步伐还是有些艰难,为了按既定计划在2020 年完成园区建设任务,分析物流园区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应对之策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 南充现代物流园区概况分析

南充作为四川省第二人口大市,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四川省排名前五、川东北五市排名第一,有着较大规模的外向型生产能力、强劲的内需消费支撑和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借助于川东北五市唯一具有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四位一体”的交通优势,得到了省政府在区域物流中心建设方面的大力支持,是省级重点打造的次区域物流中心之一。南充现代物流园将把这些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建立起川东北物流中心。其具体表现为:

1.1 区位优势明显

南充现代物流园区距机场5 公里;有国道2 条、省道4 条;建成高速公路8 条;正在建设2 条,建成后,全市将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高速公路网形成了“两环、四联、八射”格局,成为省内拥有高速公路数量和通车里程最多的二级城市。5 座嘉陵江大桥将园区与市中心紧密连为一体;嘉陵江渠化工程完成后,千吨级货轮可驶入长江黄金水道,嘉陵江横贯全境,上通广元,下达重庆与长江相汇,直达武汉、上海,距南充港10 公里;达成铁路紧邻物流园区的小龙镇境内建有全线最大的二级货运站,兰渝铁路与达成线在此“十”字交汇,横贯南充全境,可直达湖北、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南充现代物流园区具备物流业发展的先天地利区位优势,搭乘《中国物流业振兴规划》系列政策的便利快车,借力四川物流业强势出击时机与“全域四川”经济大发展和现代城市建设,全力打造川东北地区和成渝经济区纽带的天时。

1.2 中心效应突出

南充现代物流园是《四川省西部物流中心建设规划》中重点打造的省内次区域物流中心之一,也是《南充市物流发展规划》中重点建设的“一园区、四中心、七节点”体系中唯一的物流园,园区占地面积11.6 平方公里,涉及4 个乡镇(街道),19 个村(居),95 个村(居)民小组,园区概算总投资120 亿元(不含土地、拆迁安置补偿资金),建设年限为2012-2020 年,届时,年货物吞吐量将达到8000 万吨,实现交易额1000 亿元,年创税收20 亿元,可带动5 万人入园就业。并将强力带动相关4 个乡镇(街道办)快速城市化,拉动南充市乃至川东北区域产业高地发展,初步形成物流中心“火车头”效应。

1.3 业态布局清晰可见

在项目建设中,布局了十大业态板块,全面支撑区域发展。物流园规划有公路港、保税物流中心、建材物流区、粮食物流中心、农副产品采购及食品冷链物流中心、城际配送区、工业品物流区、储油区、行政信息商务区和商业商住区十大功能板块,除行政信息商务区虚位以待外,其余九大业态板块已完成招商及落地建设工作。

在道路建设方面,整个园区业已建立了:“两横三纵”道路主骨架体系。两横:中粮大道、物流中路已全面竣工通车;三纵:物流大道、滨河西路、物流南路已完成90%的工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有总投资4000 万的龙门变电站至三期还房10kV 电力配网工程,现已完工;有总投资4000 万的望城变电站至保税中心10kV 电力配网工程,现已完成投资400 万元,并正在做施工设计;有传化公路港配套加油站相关建设手续已办齐,马上进入土地挂牌环节;还有铁路专用线改扩建项目,现正进行可研性审批。

2 南充现代物流园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经过3 年多的不懈努力,南充现代物流园区紧紧围绕“争当深化改革排头兵”的工作思路,严格按照市上下达的目标任务,挂图作战、倒排工期,积极落实“一项目一主体,一主体一责任人”的要求,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卓有成效。招引了南充传化公路港、南鑫建材、深圳友信龙等项目,其中南充传化公路港试运营模式已于2015 年6 月25 日启动,南鑫建材一期和友信龙农产品批发中心一期预计年内也将启动。

在道路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安置房建设、项目建设中,园区狠抓落实,各项建设工作均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2.1 三区业态布局混乱,功能定位不明,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南充市的物流发展业态布局为“一园区、四中心、七节点”,而且“四中心、七节点”没有具体明确的功能定位,发展过程中产生了重复建设,影响市场健康发展。根据南充市的市场南充现代物流园友信龙国际商贸物流中心正在建设的冻库将达到10 万吨,完全满足市辖三区冷链市场的需求,据了解,目前嘉陵区也准备建设6万吨的冻库对友信龙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极易造成资源浪费。

2.2 南充的物流发展资源并不足以支撑这么大规模和遍地开花式的物流产业园区

同时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物流园区的优惠政策,但落实程度不够。南充虽则是四川省第二人口大市,但实体经济规模较小,在四川省内排名在后五位之列。对实际物流需求了解不清楚,导致园区发展定位不明确,占地面积偏大,盈利模式不清晰;该园11.6 平方公里的体量、综合的性质完全足以支撑全市物资流通的需要;那么其余的“四中心、七节点”的资源何来?所以如果全部建成营运,均无法达到饱和状态,而且肯定都会惨淡经营甚至关闭。

2.3 资源整合不够深入

南充现代物流园区的形成初衷就是为了共享信息,充分整合市场资源,从而提高物流企业质量、降低成本;取得比单个物流企业经营更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方面造成小规模物流企业难以入场,另一方面园区大量已被征用的土地闲置、荒芜,同时通过市场调研发现,目前园区往往过分追求投入而忽视资源整合,忽视进入企业的科技含量,可持续发展潜力,只看重招安企业的投资规模,使得建设成本过高,进入的门槛也随之升高。

2.4 物流园区人才缺乏

这也是导致园区经济模式落后和经济水平不高的一个限制因素。通过市场调研发现:仓储、特种作业与运输三类业务人才需求仅占全部人才需求的18%、10%、12%;物流信息管理、营销管理、供应链设计以及物流业务管理等人才需求很大,占比均在30%以上;其中,既懂物流园区物流运作流程又懂物流园区管理信息技术,并能为住入南充现代物流园区的业户进行供应链管理的综合型人才则更加稀缺。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物流园区提高服务水平的迫切需要。

2.5 重视硬件,轻视软件建设

经过近3 年多的发展,园区硬件已经受到相当的重视,但是园区管理机制、运作模式和管理信息系统等软件却相对滞后,在“先建后立”、“先硬后软”思想引导下,物流园区建设已经导致了一些资源的闲置和运营商的经营困难。本文通过调研发现入住企业没有(也没计划)自建或购入物流园区管理信息系统。利用现代传媒技术,推广、宣传我们的园区、企业、服务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园区的文化理念没有得到形成和传承。

3 对策与建议探讨

针对以上情况特作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3.1 加强梳理业态布局,大力发展政策优势建议市政府站在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的高度统筹规划,以对接四川省《四川省西部物流中心规划》具体工作计划为目标,对南充市辖区内的物流需求、资源作新的调研和整合。

首先,梳理出物流园所涉的建材、医药、农产品、五金机电等十大业态板块的市内产业高地,以市场为导向,在源头上加强业态培育,促进产城互动,拉动地方经济,做强本土企业,从而完备产业链,进一步填充物流园各业态布局。避免不合理的作业方式,可以减低物流储运成本3.5%左右。

其次,加快物流市场调研,尽快形成一体化集散的需求报告,为物流园落地企业基本产业规模指明方向。物流市场调研工作可以外包给高校在校学生,这既为学生搭建了锻炼平台,又可节省费用2.2%左右。

再次,建立川东北物流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周边各市的沟通、合作,交流优秀建设经验,搭建产业互补平台,逐步发挥区域物流发展带头人的作用。

最后,依托区位优势招引各大知名物流企业,在土地、审批等环节给予优惠政策,支持其建立川东北分支总部,发挥总部经济效应。这样通过调整业态布局,使配送效率提升,便可减少存货量和仓储占有率,降低存货持有成本以及仓储成本。同时减少运输次数,提高装载率并合理安排配车计划,选择最佳的运送手段,从而可以使物流成本降低。

3.2 协调配置资源,突出集群效应

目前对顺庆、嘉陵建设的物流中心及时叫停并改变发展方向,不会造成巨大损失及人员安置问题,是处理顺庆、嘉陵、高坪三区物流业发展关系的最佳时期,建议市政府安排专人出面定期召开协调会,并早日出台适应新形势的南充物流发展规划,协调资源配置,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把成本调控在一个合理范围。

具体来说:一是重申物流园为市辖区内唯一综合性物流园的事实,杜绝盲目扩张。

二是将目前顺庆、嘉陵物流项目作为物流园的左膀右臂,走特色产业物流和高端会展方向,形成错位抱团发展,尽早形成区域物流中心态势。

三是加强与南充经济技术开发区(即化工园)、三区汽车产业园的接洽,对其运营物流需求作评估,并签订相关合作备忘录,填充物流园工业品业态板块。

四是出台相关地方交通联运政策,减免多式联运的税费,整合南充港、南充机场优势,初步形成以物流园为物流枢纽的洼地效应。

3.3 加快南充现代物流园区人才的培养

南充现代物流园区的建设和管理需要德才兼备的各类人才,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要重选配。要创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识人用人,选贤任能,搞好项目管理和经营人才的选拔工作,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选拔和任用合适的人选参加园区项目经营和管理。

其次抓培养。通过各种途径培养物流园区人才,如外出培训,请专家培训和自学等多种方式提高园区管理者和职工队伍素质,尤其是与当地的高校建立校企合作,可以各得其所,仅该园区每年预计就可以减少1.5 万左右的培训开支;加强岗位培训和岗位练兵,学习物流知识,业务知识和岗位操作技能,并建立岗位培训练兵的长效机制,如: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预计每年可以减少3 万左右的津贴开支。

最后要重激励。对园区工作中有成绩的人才要压担子、要放在园区经营和管理的重要岗位,对做出贡献的同志给予物质和精神激励,把有限的资金运用在刀刃上,充分发挥资金效率。努力培养出园区自己的团队,为南充物流园区建设和管理提供人才保证。如果需要,也可以从国外引进高质量的物流园区管理人才。这样便可提升园区的服务质量,通过服务质量的提升减少退货带来的损失,从而降低物流成本。退货成本作为物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服务质量的提升可以大大减少退货情况的发生,减少退货成本在物流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从而可以起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

3.4 整合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加快园区配套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同步建设,以优良的同步配套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尽快吸引物流企业进驻南充现代物流园区。市政府应把投资的重点放在物流园区的配套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方面,并保持同步建设。通过优良完善的同步配套交通、市政基础设施,促使园区土地和仓储设施升值,为促进南充物流业和区域经济快捷、健康的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通过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服务效率。使企业与物流公司之间紧密配合,减少中间环节的损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物流成本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