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3 08:37:0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中生值周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2-0012-01
生命教育是关于生命存在及发展意义的教育,其基本目的是避免个体做出危害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行为;更高层次的目的是培养个体积极、乐观进取的生命价值观,使个体与他人、社会和自然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珍爱生命校本课程,以关爱生命、发展生命、享受生命为主线,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生命教育活动序列。通过生命教育活动,让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学会面对险情做出理智选择,引导学生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目标。
一、“生命”视野下高中生的心理状况分析
对于很多高中生来说,“生命”是很遥远的“事物”,受生活环境影响,他们不会对“生命”的概念产生很多的认识,不会刻意去思考生命的本质与演变,而对所谓“生命的意义”,很多高中生也是不求甚解,甚至是误解的。研究表明,很多高中生的心理状况主要具有两个特点。第一,轻视生命,自我意识强烈。近年来,我国高中生自杀个案时有报道。花朵一般的年龄,正如茁壮成长的小树,为何如此轻视生命?一份高中生心理调查报告指出,导致轻视生命的归因在于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强烈。生活、情感以及学习等高中生主观意识上的“压力源”,往往来自他们内心对某一事物的排斥,却又找不到排解的渠道,久而久之,则导致心理抑郁,出现自杀倾向。第二,缺乏对生命的客观认识。生命的宝贵,源于生命能够创造价值,而价值能使人对生命产生认同感,继而形成对生命的热爱。但对于高中生来说,很少有学生能将自己努力得到的收获与生命联系起来。正因如此,才导致高中生很难将创造的价值归因于生命,继而难以对生命产生客观认识。学生们不会想到,他们的学习过程是在创造价值,提升生命质量;也不会想到,他们沉迷于网络、早恋、厌学等等不仅不能让生命创造价值,更是在挥霍生命、浪费生命。
二、高中生命教育的校本实践探索
1. 引导学生走出“自我”,重视生命
高中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怪圈”,这些“怪圈”的具体表现为:(1)具有客观性特征,即高中生身边的一些事,或一些人;(2)具有隐蔽性特征,即很难在高中生的言行中觉察出来;(3)具有不稳定性特征,即有些易于被高中生自主消化,而有些则会演变为“顽症”,影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严格来说,这些“怪圈”的产生源于高中生的性格特点、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换言之,是学生主观意识的一种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体验生命的过程,引导学生走出自我,也是让学生重视生命,而方法可围绕三个层面来开展。一是在校内定期组织开展师生、生生交流活动。仔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在此基础上,由教师采用一对一的方式,单独对本班每一名学生定期进行交流,了解发生在每一名高中生身上的“怪圈”,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并进行矫治。二是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是提升生命质量的重要前提,当高中生沉陷在自己的心理“怪圈”无法自拔时,容易产生心理疾病,而心理健康程度决定了学生能否自主从怪圈中走出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有:(1)全方位优化学校环境,避免对高中生产生劣性刺激;(2)全面加强心理素质培训,提升高中生的心理素质;(3)在普通课程中渗透心理保健知识。三是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培养高中生活泼的个性。青少年就应当充满活力和朝气,在生命教育中,教师可通过举办一些文艺活动来转移高中生在某一“怪圈”中的注意力,培养高中生活泼的个性。例如:定期在校内举办歌唱、朗诵、设计等比赛活动,将学生的注意力从不健康层面转移过来,从而消除高中生的心理阴暗面,提升生命质量。
2. 培养高中生对“生命”的客观认识
要培养高中生对生命的客观认识,教师需从培养学生对生命的认同感开始,注重引导学生将日常活动与生命联系起来,不断让学生加深对生命的理解,从而树立起生命意识。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他们的日常活动进行分类。例如:健康的活动有学习、运动、交流、读书等等,而不健康的活动有玩游戏、早恋等等。其次,引导学生定期(如一周)对自己健康和不健康的日常活动进行总结,总结出健康活动和不健康活动分别所用的时间、得到的收获以及对自己的影响。最后,引导学生将得到的两种结果与个人的价值观、人生理想等联系起来,并用“生命理论”对其进行诠释。让高中生客观认识哪些活动是在“用生命创造价值”,能够提升生命质量,而哪些活动是在“挥霍生命”,会降低生命质量,从而对他们的心理形成影响,最终对“生命”产生客观认识。
三、结束语
总之,生命教育至关重要,是学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对高中生的生命教育,不仅关系着教学质量,更关系着学生的成长成才。因此,高中教师要打造完善的生命教育体系,让生命教育伴随着知识教育共同影响高中生的心理,帮助高中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真正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益的人,提升他们的生命质量。
音乐教学是艺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高中生来说,音乐鉴赏课不仅有利于他们陶冶情操,而且可以帮助他们从繁重的课业活动中解脱出来,获得休息和放松。流行音乐的元素是高中音乐鉴赏课不可或缺的,这一点应该得到重视。流行音乐具备青春、活力和大众的特点,符合高中生的审美要求,应该加入到音乐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运用流行音乐的要素,提高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质量,是教育者应该思考的课题。
一、运用流行音乐元素进行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拓宽学生视野
音乐鉴赏教学是艺术门类的一种,应该符合艺术鉴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基本精神,要融合多种音乐类型,向学生传递最为健康、积极和正面的音乐力量,帮助高中生提升艺术欣赏能力,完善个人素养,促进身心的健康发育和成长。在高中生的青春期阶段,他们大都接触的是流行音乐,包括内地、港台甚至日韩、欧美的流行乐等,这既符合他们的价值诉求,又可以追求青春的感觉,是高中生的最爱。
因此,在高中音乐鉴赏的教学中,要适度地运用流行音乐的元素和内容进行授课,要把学生融入到他们喜爱的氛围中去,让兴趣支撑学习,而不是督促和教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生天真烂漫、青春勃发,正是追求时尚、爱好潮流的时期,流行音乐快乐自然的特性符合他们的心理,自然得到高中生们的厚爱。所以,基于大部分高中生的兴趣点,教师的音乐教学要从流行音乐入手,博取学生的好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带动音乐鉴赏课的全面活跃。
将流行音乐的因素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可以激发更多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这保证了音乐鉴赏课的质量。同时,学生因为爱好流行音乐而更加愿意参与到音乐鉴赏课的各种活动中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音乐鉴赏课的视野拓展,学生们从中也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在音乐鉴赏教学中运用流行音乐元素,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入辅导
高中的音乐鉴赏课教学,要包含多种多样的音乐种类,既要有一般的古典音乐、民族音乐,还应该包括流行音乐和其他的音乐类型,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音乐教学体系,才能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要想准确地运用流行音乐促进音乐教学课的发展,就必须做到“结合实际,深入辅导”。
所谓“结合实际”,就是要把学校、学生和课业的实际情况弄清楚,根据现实状况进行教学,而不是盲目的“一刀切”。例如,在普通乡镇的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分量和课程含量都不太高,这样的话,就要根据实际需要,适度地引入流行音乐的教学因素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保证在有限的课时内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那些学生耳熟能详的流行音乐作品,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必然可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也让课堂活跃起来。比如,现今绝大部分高中生都会喜欢的歌手如周杰伦、陈奕迅、SHE、汪峰等,将他们的经典流行作品带入到课堂鉴赏中,会让学生“群情激奋,欲罢不能”。比如鉴赏课上,可以设计一个“中国风”的流行音乐讨论主题,教师可以给出诸如周杰伦的《青花瓷》《东风破》《本草纲目》等曲目,让学生们参与到课堂讨论中,甚至可以让学生当堂献唱,然后由教师和大家一起进行评点,最后总结出“中国风”歌曲的精髓。
所以,在类似上述的音乐研讨专题中,引入流行音乐的歌曲进行鉴赏,可以激发高中生的讨论热情,活跃整个课堂的气氛,促进教学鉴赏质量的提高。在类似的专题辅导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然后节末进行总结和剖析,要让高中生们对流行音乐“一分为二”地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把流行音乐中好的部分拿到音乐鉴赏课上进行推广和普及,也要对那些“糟粕”的作品进行评点,使学生们分清优劣,注意吸收那些对自己成长有利的“营养”,而摒弃掉那些不利于学习和成长的因素,这或许也是流行音乐运用于音乐鉴赏课的一个目的吧。
生物总分值在理科综合里所占的比例为24%,相比于物理、化学,这个比例是最小的,所以许多高中生对生物并不那么重视。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中生必须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自己的物理成绩,实现提升自己综合素质的目标。
一、高中生生物学习现状总结
高中生在生物学习中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在学习习惯上还有待改善,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正视这些问题,然后对症下药,找到应对措施。
(一)学习习惯不好
许多学生在学习中过于自信,认为自己的知识接收能力很强,思维也很活跃,能够跟上教师上课的节奏,所以不愿意预习功课。以为课堂上能够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课堂上的知识点都已经深深刻在了自己的脑海里,因此不愿意动手动笔,一堂课下来,笔记本上还是空白。课后也不加强复习,不做习题巩固知识,等到考试检验学习成果时,才发现自己知之甚少,落下的知识太多。
(二)没有好的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能够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让我们对学习进度做到心中有数,并且按部就班的完成学习任务还能够减小我们的学习压力。但是,据了解,大部分的学生都没有制定过学习计划,或者制定了计划却没按照计划去执行,做不到持之以恒。有的学生想制定学习计划,由于不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没进行过自我分析,更不懂得如何去安排学习时间,所以不知道如何去制定学习计划。
(三)对生物没有兴趣
高中生物知识比较复杂,许多知识又比较抽象,与其他科目之间还存在紧密的联系,这导致许多学生认为生物太难,学不懂,所以对生物没有学习的兴趣。比如,在DNA的学习中,涉及到DNA的结构、DNA的复制,基因工程,DNA变异造成的人类疾病等等知识,其内容不仅多,而且复杂,令许多学生望而生畏,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高中生物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策略
(一)养成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
比如,学习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早上我们的头脑最清醒,适合记忆,我们可以对爬行动物的胚胎结构、原肠胚的结构进行记忆,掌握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的过程和细胞的变化;下午可以对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的过程做一个对比分析,帮助我们理解两种发育过程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晚上的学习状态好,则可以做一些练习题来巩固我们所学的知识,并对知识总结分析。另外,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课后复习,其也是一个基本的学习计划。如果对每一个大的知识点,我们都能制定一个学习计划,那么,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就不会累计起来,我们的学习压力也会小很多,学习成绩还能得到显著的提升。
(二)要养成多练题的习惯
理科讲究题海战术,多做练习题,一是能够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二是能够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并且,练题应该注重质量,而不是只求数量,要选择性的练。比如,在减数分裂中,对于减数分裂的定义、类型、过程、细胞变化、染色体的变化等都应该做一部分练习题,而不能只重视一部分内容,忽略其他内容。对于做错的练习题,可以准备一个错题集,整理出来进行分析、总结,找到出错的原因,加深对掌握得不是很牢固的知识点的巩固。练题可以训练学生的生物思维,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在做题的过程中查漏补缺,真正的掌握知识,提升学生的生物成绩。
(三)养成多思考,勤总结的习惯
在学习中,要保持自己的大脑处于活动状态,多思考、多提问,在思考中找到问题,在提问中找到答案。尤其是在生物实验中,对于实验中的每一个生物现象,我们都应该带着怀疑的态度去寻找答案。例如,在生物实验还原糖的鉴定中,我们应该思考其中的一些问题,如为什么要选用斐林试剂来作为实验的检测物质,通过学习我们应该总结出,还原性糖与斐林试剂在隔水加热的情况下,能够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这就是选取实验材料的依据。那么,斐林试剂是如何制出来的,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比例来配制呢?在试验中斐林试剂的用量对实验结果会有影响吗?这些都是我们在实验前应该思考的问题,只有这些问题都弄明白了,才能正确的操作实验。实验后,我们应该对实验的每个环节进行总结,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和改进的办法。总之,多思考、多总结,对生物学习是有利无害的,我们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大脑,有效的提升生物成绩。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对生物成绩的影响是很大的,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够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多做练习题、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这些都是好的学习习惯,将这些习惯带到生物学习中,一定能够提升高中生的生物成绩。
参考文献:
[1]张艳.高中生物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论述[J].中国校外教育,2014,(32).
(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关键在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高中生作为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富有朝气、富有创造力、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群体,是推动整个社会不断前进的重要力量。实践告诉我们,赢得了青年,就赢得了未来与希望。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需要加强对高中生的思想教育,使他们认真学习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升华社会主义思想认识,并且在平常学习生活中理论联系实际,勇于树立与实践科学发展观,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自觉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奋斗。
二、当前高中生思想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应试教育问题明显当前高中生思想教育过于强调应付考试的内容,忽略了思想教育实践的重要性,一定程度上违背了高中生思想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因而部分高中生对教育内容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积极性,为了考试而被动学习。
(二)教育方式方法缺乏灵活性高中生的思想教育方式过于单一,习惯于应试教育,硬性灌输,形成了“我说你听”的说教式教育模式,缺乏有效的疏导教育和实践教育,把高中生思想教育等同于科技知识的教育,没有形成学生依据自身兴趣和社会发展需要而主动接受教育、参与教育的局面,使学生经常处于被动地位,缺乏教育的灵活性。
(三)教育缺乏针对性现今高中生的思想教育普遍存在理论灌输、被动接受现象,没有与高中生的自身发展水平相结合,针对性较差,实效性不强。高中政治课本中的案例同样存在于小学、初中、大学的政治教材中,缺少专门针对高中生心智发展水平而设计的内容,所以高中生学习的某些内容与其面对的现实存在一些反差,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失去学习兴趣,认为所学内容意义不大,从而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在高中生中加强中国梦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紧扣中国梦内容,加强中国梦教育“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个梦想表达了国家的追求、民族的期望和人民的意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中国梦是一个“家国天下”的梦,从上学就业到住房求医,家庭美满、事业前进、价值实现……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而高中生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是国家的接班人,是美好未来的创造者和享有者。用中国梦统领高中生的思想行为,培养他们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精神,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成长为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二)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国梦教育党的十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实现伟大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就是中国梦要实现的国家价值目标,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给人民带来幸福生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就是中国梦要实现的社会价值目标,中国梦就是要实现社会公正、人人自由、人人平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就是中国梦要实现的个人价值目标,人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中国梦的目标内容离不开塑造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文明公民。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与中国梦的实现紧密相联。
四、在中学生中开展中国梦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充分发挥高中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强中国梦教育高中政治课是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高中生思想教育的课题,也是开展中国梦教育的课题。所以,要将基本理论同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相结合,进一步加强高中政治课的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中国梦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入学生头脑。要把知识的系统讲授与实践育人相结合,改革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一步提高高中政治课的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的教育,还要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理论联系实际,用实践升华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从而加深高中生对中国梦的认识。
(二)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中国梦教育柏拉图说:“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年们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4〕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灵素质、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有深刻的影响。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对高中生的中国梦教育,需要丰富的校园文化的影响。比如班级文化、宿舍文化、体育文化等,将中国梦巧妙地植入到校园文化中,将中国梦精神展现在校园网、校园海报、宣传橱窗、宣传横幅中,利用丰富详实的图片资料和优美的文字表述,通过健康的信息传递,提升校园文化品质。〔5〕通过这些方式方法,让高中生随时随地都能接受中国梦教育,使中国梦理念形象化、生动化、生活化,引导高中生自觉地把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紧密联系,激励高中生自觉加强专业学习,积极投身到中国梦建设事业中。
高中生如花似玉,昼思夜想学好功课迎接高考,在当今独生子女这方天地,高中生更是父母心中的星星月亮,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谈理财岂不是天方夜谭?其实,高中生除了日常必要支出外,还有名目众多、数量可观的红包收入,打打小算盘,学会收支安排,不仅能为大学生活学会理财技能,也为将来家庭理财、社会实践进行有益的尝试。钱财是我们生活中至关重要的物品,随着现代经济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理财软件、词语不断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高中生在日常购买过程中,也不断意识到理财的重要性。
一、高中学生理财的意义
商品经济下,坐车、吃饭、买书、购物那样不得花钱?这一代高中生恰逢盛世,且多为独生子女,不少学生家庭条件优越,父母为他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平时有零钱、过节有红包,项目有大奖。由于缺乏理财观念,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理财教育,容易受到追星族、月光族的影响,相互攀比,出现奢靡浪费。个别富二代挥金如土,误入歧途。有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为追逐享受而上当受骗,有的招致金融诈骗,葬送青春年华。痛定思痛,我们应该通过提高自身理财意识,利用学习的经济、数学知识,理解与掌握理财基础概念、方法,为将后更好地进行理财奠定坚实基础。由此可见,高中生学习理财既有必要又有意义。
二、高中生理财技巧
1、做好支出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花钱古人讲度支,今人讲计划。部分高中生养成了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随意消费无法提高理财意识与技巧,也为父母加重负担。因此,做好支出计划很有必要。智力投资是当代家庭一笔大项投资,哪里要钱,各个项目孰急孰缓,要多少钱,钱从哪里来?需要做个安排。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制定合理、有效的支出计划有一定困难,但可以帮着家长安排计划。
首先,制定支出计划明细表格,将消费按项目精确安排每天支出;其次,计划安排的支出由学生自我消费支出,大项临时动议支出经由家长审批,列入补充计划;再次,养成记录日常支出账目的习惯。以周为节点,每个周末分类总结一周的消费状况,找出哪些是必需消费,哪些消费是可有可无的消费,哪些是冲动消费;最后,通过一段时间的记录与习惯养成,我们能够在消费方面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与经验,能够根据自身实际需要来购买必需物品,而在这时做好提前支出计划,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用好理财工具
数字货币的广泛使用,只要在金融工具上点击一下就可买到需要的商品或服务,刷卡俨然像土豪一样,钱花的得真爽。其实,不管是纸币还是刷卡都是家长的血汗钱,都来之不易。高科技金融工具更应防范其高风险。随着智能科技的进步,各种理财工具不断出现,我们应该了解常用金融工具的用途、利弊,掌握使用方法。就目前来讲,适合我们高中生科学理财的工具主要有三种:银行储蓄、支付宝以及成长基金。
(1)银行储蓄
银行储蓄是最早的钱财储蓄形式之一,同时对我们来说也是最为便利、常见的理财方法。首先,银行储蓄的最大优点之一就是起存金额小。银行储蓄的起存金额为50元,这对于资金不多的学生来说较为便利;其次,银行储蓄可分为定期储存和不定期储存,定期一般分为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等,而不定期属于随存随取,存储方式灵活;再次,银行储蓄的安全系数较高,银行利率低,存取方便但要考虑在校内或学校附近是否有该银行的ATM机等。
(2)支付宝
目前,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备品,各个理财行业为了拓宽市场,从柜台理财发展到网络理财,从电脑程序发展到手机理财app,例如支付宝、爱钱进等,其中支付宝出现的时间较早,已经成为人们理财的首选工具之一。支付宝最大的优点就是不受地点的限制,手机掌上操作即可完成理财。
支付宝中的余额宝和招财宝是其中主要的两种储蓄方法。余额宝属于随机(活期)储蓄,在储蓄时没有最低金额限制,可以自由进行存储或取出,在使用余额宝时应当将日用零花钱等放入余额宝中。招财宝属于定期储蓄,起存金额为100元,且属于新型理财产品,储蓄利率也略高于银行,而利率根据储蓄的金额大小、期限长短也有所变化。
支付宝的优点是存取便利、简单,快速,只要学生有银行卡并与之进行绑定,就可随时随地实现存储和支取,灵活方便,安全性略低于银行储蓄,因此要特别注意网络安全。
(3)成长型基金
我国部分高中生家庭条件比较富裕,家长逢年过节给的红包和压岁钱金额较大,由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开销不大,因此高中生可将这类收入选择成长型基金等理财工具进行理财。成长型基金的主要投资对象是市场中有较大升值潜力的小公司股票和一些新兴行业的股票。为达成最大限度的增值目标,成长型基金通常很少分红,而是经常将投资所得的股息、红利和盈利进行再投资,以实现资本增值。成长型理财虽能够帮助我们进行合理理财,但由于股票、基金类理财风险较大,因此在进行这类理财方法时需要家长协助,提高我们的理财技巧与意识。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在高中阶段开始不断学习理财知识,掌握理财技巧,不仅能够对日后的生活与工作中的合理理财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提高数学成绩起到推动作用。在养成理财习惯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制定提前支出计划以及采用适合的理财工具,能够加强我们的理财观念,并且在和理财过程中养成做事进行规划的习惯,实现更精彩的人生。
伴随教育制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逐渐有愈来愈多的学生能够步入高中教学课堂。然而对于生物学科而言,许多学生在接触高中生物之前,仅仅在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接触过生物学科,而且由于中招考试范围的影响,初中生物教学并没有引起广大师生的广泛重视。因此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刚开始接触生物时的基础几乎为零。因此开展好高中生物教学工作依然具有一定的难度。高中生物教师一定要针对这些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策略,转变教学思想,以便于能够正确迎合当前高考命题方向,不断纠正教学偏差,才能够实现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效果的目标。
一、当前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
通过不断的发展,我国高中生物教学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显著成绩。然而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我国高中生物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1.高中生缺乏自主性学习研究环境
新课改要求教学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开展自主性学习研究能力。伴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展与实施,大部分学校和大部分教师都能够把握住新课改的实际教学要求。然而仍然有一些高中教师不能够准备把握住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方向,其中不乏高中生物教师。这些教师依然采取传统式教学模式,并没有注重高中生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致使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较低。更有甚者,一些高中生物教师甚至不知道如何正确开展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工作。
2.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受到约束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都有了新的界定,然而高中生物教师却不知道怎么去把握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不仅如此,部分高中生物教师对于高中生物教学大纲并没有充分把握准确,并且他们认为高中生物教学大纲较为抽象,并不适合高中生物学科的具体教学工作。而且,高中生物教学内容较为抽象,许多高中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难将生物教学内容把握好,再加上辅教学资料和教学大纲又不加匹配,致使高中生物教学工作的难度又提升了一个层次。为了提升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实验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通过大量实验才能够帮助高中生巩固与复习课堂教学内容与知识。然而高中生物教学过程里,实验条件不够完善,缺乏生物实验设备,这使得生物实验教学无法实施到位。在新一轮生物教学大纲中,对生物实验教学更加注重,然而实验室数量较少,并且实验设备不够完善,这些都严重阻碍了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无法顺利开展与实施。
3.未对新课程理念认识到位
新的教学大纲对高中生物教学工作有了许多新要求,然而很多高中生物教师没有控制好教学进度,未能严格按照新制定的高中生物大纲执行。因此,无法基于宏观方向上来调整高中生物教学工作,致使高中生物教学进度无法和教学内容相协调,步调一致。上述问题的产生与影响,都能够体现出高中生物教师未能够对高中生物教学理念有着充分的认识与理解,让实际的高中生物教学工作与教学大纲有着明显的偏离,缺乏生物教学资料的整理和综合能力。
二、如何实现对高中生物教学观念的创新型改革
与传统式教育模式比较而言,新课改不仅注重高中生的知识素养能力,同时还注重知识运用能力。作为一名新世纪高中生物教师,应当转变自身的生物教学观念,注重高中生学习能力与兴趣的培养与提升,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育理念,从教学工作中不断积累与总结高中生物教学经验,加快高中生知识学习与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进而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1.动力源自于兴趣,注重高中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提升
是否能够培养与提升高中生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兴趣,主要依赖生物教师是否能够正确地加以引导。那么怎么样将高中生的眼球吸引到高中生物教学工作上来呢?在我看来,关键是把握住学生的脑海思维,让其对生物学科产生“好感”。假如是一名具有丰富生物教学经验的高中教师,他们往往会利用不间断地生物知识引导,通过科学性、规范化的课堂提问,以此来激励他们主动去思考,引导他们去寻找开启知识殿堂的那把钥匙。只有拥有兴趣,才能够具有前进的动力。因此,在日常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生物教师要学会帮助学生开启学习思维,同时主动地激励与引导高中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索活动中去。因此,即便一些学生之前不喜欢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他们也会慢慢地在你的引导下主动地投入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工作中去,并不断热爱高中生物教学。
2.环境渲染教学氛围,创建创新型教学环境
一个宽松愉悦的生物课堂教学氛围,往往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平等和谐融洽。在这样的一种教学氛围中开展高中生物教学工作,往往能够锻炼高中生的生物学习思维意识。氛围是一种外在的条件,在这样的氛围下,不仅有教师的说教,同时打破常规,允许学生可以打断生物教师的授课,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些见解可以与教师的意见不相同,不仅如此,高中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是在允许范围之内的。在这样的一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环境下,不但能够提升高中生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上的主动积极性,同时还能够鼓励高中生敢于提问题,回答问题,鼓励他们学会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这样的方式,往往能够提升高中生对高中生物学科的兴趣,锻炼与培养高中生的学习思维与生物意识。同时,生物教师还需要努力激起高中生在生物学科领域求知欲,锻炼高中生在高中生物学习过程里的思考与探索能力。
3.实用体现价值,凸显高中生物的实用性
传统式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新式生物课堂,所以高中生物教师一定要学会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借助于多渠道、多方式,以此来创造出复杂灵活的生物教学模式。实验、练习以及思考是生物教学过程里不可缺少的几种,能够直接反映出教学效率。实验能够帮助高中生将课本知识转换实践能力,练习可以帮助高中生复习和巩固课堂教学知识,思考能够帮助高中生培养高中生物学习思维。
四、总结
由于新课改的开展与实施,高中生物教学以及教学大纲都有了新的变化――不仅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习,同时更加高中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高中生生物素养以及生物学习能力都有了新的要求。作为一名新世纪的高中生物教师,我们一定要基于当前教学环境出发,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以此来迎合当前的教学大方向和大趋势。通过不间断地尝试与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来培养与提升高中生对高中生物的学习兴趣,主动引导高中生。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不断地总结和积累日常教学经验,改正教学中出现的弊端,以此来培养和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进而发展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蒋卫娟.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探讨[J].生物技术世界,2015,02:116+118.
[2]杨翠,刘夕芳,李艳红.简论素质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落实――从教师方面探讨[J].学理论,2015,17:223-224.
[3]李文荣.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2,34:45.
生物学是直观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耳听是虚,眼见为实。”这就生动地说明了直观的价值。高中生对直观教具和手段都抱有极大的兴趣,利用它们进行教学,可以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对于吸引高中生的注意力,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良好的作用。课本上有许多彩色插图,讲细胞结构时可以利用各种细胞模型如动植物细胞、细菌、蓝藻等,再结合彩图,让高中生边讨论边看边讲,“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各部分名称”、“动植物细胞结构区别在哪里”、“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等等,使高中生明确各种细胞结构的形态和功能,促进高中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往往主宰课堂,搞一言堂,包办代替一讲到底,把高中生当作装知识的窗口,让高中生被动地接受传承,这是一种教学中的顽症,必须加以清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如在学习有氧呼吸的过程时,对其每一阶段的变化不是用简单的讲述法,而是运用探索式教法。通过观察多媒体课件同时提出一些问题让高中生思考、分析、解释,充分体现教学过程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趣味问题,能为高中生留下悬念,给高中生留下发挥想象的空间,也能为高中生创造兴趣。比如在讲植物的“组织培养”时,提问:植物的“根、茎、叶、花”的任何一部分,经过组织培养均可以发育成一棵完整的植株,这叫植物的全能性,那么,人体的任何一个细胞是否也能在营养条件下发育成完整的人体呢?那么孙吾空“拔毛成兵”是否也能实现?这一问题引起了高中生极大的兴趣。此外象“鸭嘴兽”为什么是卵生?“鲸鱼和蝙蝠”为什么是哺乳动物?有机物从何而来?蜜蜂怎样采蜜?杂交水稻为何能增产等等。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仅激发了高中生钻研教材和认真思考的积极性,而且使“生物课”不断产生新意,觉得越学越有学头,越学越有劲。老师仅是导演,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激活高中生的思维,最后让师生归纳小结。这样高中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自觉探索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灌输的过程。
2.利用实验手段,激发高中生学习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它是在观察、实验中逐渐发展起来的。科学家们得到的一个个可靠的有价值的科学结论,都来源于对大量实践、实验活动的总结和概括。
开好开足学生实验。实验能增加高中生的感知,几乎所有的高中生都喜欢动手做实验。例如,学习脊椎动物各纲时,课前事先准备鲫鱼、青蛙、家鸽等代表动物,课堂上边讲解边解剖。第一次高中生可以边观察边动手,他们能很快地掌握有关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且印象深刻。教材中规定的实验基本都能做,实验材料缺乏时,同学们也能主动寻找。
有部分同学在教师指导下,能将演示实验改为高中生实验,不但培养了兴趣,而且提高了能力。
利用实验化解知识难点。光合作用是高中生物的重点内容之一。授课时,可以通过做实验,进行分析、总结。实验也可采用多种方法,授课前几天安排高中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释放氧气实验;教师可以在课前几小时重复上述实验,并将实验装置和实验结果带进教室;另外也可把实验过程制成不同步骤的投影片,或设计成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展示光合作用过程。
改进部分实验。高中生实验做多了,不但会做,还会思考。如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研磨叶片时用2毫升的丙酮,实验现象不太明显,效果欠佳。能否用其他方法呢?我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有的同学问我是否可改变丙酮用量,观察实验效果。于是我们将丙酮用量分成三种,分别用于三组实验,第一组丙酮取3--4毫升,第二组丙酮取2毫升,第三组丙酮取1毫升。实验结果出来后,经过比较发现:第一组现象明显,实验效果较好。又如讲授初中生物“心脏”一块内容时,课本采用的是演示实验观察猪心的结构,课堂上无法让每位高中生都观察到。于是我采用演示实验和高中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每个高中生都能边听老师讲边观察手中的实物,通过自己的手,增加了感性认识,便于高中生掌握基础知识。
3.恰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激发高中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是当前教学活动的一项很重要的形式。它以有趣的音乐、图像、颜色、画面、动作,强有力地吸引着高中生。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合理地选择、组合和使用挂图、模型、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把幻灯片、录像、教学光盘等教学手段穿插到教学活动中,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情况,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向高中生传授生物学知识,而且可以激发高中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集高中生的注意力,还能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信息容量。
比如,教学《免疫》时,把皮肤对病菌的阻挡作用做成演示动画,病菌当作“攻城士兵”,皮肤当作“守城士兵”,再配上攻城时战鼓声音,“一番厮杀”后,就很直接地表现出皮肤对病菌的阻挡作用。在愉快的乐声和动人的画面中去学习,有了乐趣,高中生也就有了学习的兴趣。
生物是一门研究人类生活与生产的学科,在整个科学发展历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助推。当前生物教材上很多概念知识都是科学家经过无数次实验总结推理得出来的,人们通过实验探索生物世界,同时利用实验学习巩固生物知识。
一、当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价值取向的影响,实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一直是一个被忽略的环节,教师演示实验也只是机械地将教材上的实验重复一遍,缺乏创新,学生进行自主实验的机会更是比较少,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价值也就无从体现。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新课标明确规定学生要熟练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实验的作用,积极加强生物教学演示实验和学生探究性实验,抓住实验这个契机,有效激发学生对于生物课程的浓厚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科学性。
实验方案的设计首先要遵循科学性原则,从实验的最初设计、装置准备,到实际操作及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各个环节都要有科学依据,不能无中生有。在实验开始之前,首先要确定它的指导理论是科学的,还要有与该实验相关的科学研究资料,并认真加以佐证,如此实验才有操作的意义,实验结果才有可利用价值。
(二)探索性。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在带领学生做好课本上的实验的同时,要给学生提供更多机会设计操作探究性实验,以此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积极研究,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操作性。
生物实验的设计在整体上要与学生的基础知识相贴合,与现实状况相匹配。实验材料可取,试验方法可行,实验现象可见,用时适当,这样的实验才具备可操作性。否则,实验设计的再好,但是可行性差,以致学生无法完成,这样的实验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三、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实验的策略分析
(一)多给学生实验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实验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较易激发学生对于生物课程的浓厚兴趣。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实验的操作过程,能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欲望。生物实验操作是一个复杂而精细过程,有时要不断重复和尝试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最终实验的成功会带给学生巨大喜悦和鼓励,进而深化为对于生物课程、对于科学的热爱。所以说,通过实验这个契机,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高中生物教师应该多给学生提供参与实验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理论结合实践,亲自动手做实验。
(二)提供学生认知的学习情境。
高中生物课程中包含很多概念、定理知识,高中生受自身基础知识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单靠教师的语言讲解和阅读教材,很难真正理解。而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实验,模拟再现概念的形成过程。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概念抽象,学生很难通过想象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发现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够产生有机物,教师演示完成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演示实验,并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推理总结,学生通过观察和参与整个实验过程,就如同参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如此一来,学生对光合作用的概念、形成过程及化学方程式的认知会比较透彻,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意义也会有所理解。
(三)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我非智力超群,更不是理解能力过人,我只是热衷于观察,而这种极其精细的观察能力可能优于众人”。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这句名言道出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性。而通过实验能有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比如“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裂变”、“观察植物的叶绿体构成”等生物试验。而在使用显微镜观察之前要进行标本采集、临时装片的制作等,这些操作技能只有在实验中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和进一步提高。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态度。
生物实验要求严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只有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范的步骤进行操作,才能够获得实验成功。因此学生在操作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范来做,并认真听从老师指导。在实验过程中逐步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和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结语
实验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教师要重视并有效利用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在加强教师演示实验的同时,教师要多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多给学生提供参与实验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指导学生分析总结实验。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0-0114-01
社会责任感主要指个体对于社会应该承担的责任,它是一种觉悟。高中学生对社会认识的广度、深度不足,且缺乏社会经验,对于个人要承担的社会责任认识模糊。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合理渗透社会责任感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其全面发展。
一 用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高中政治教学课堂作为启发学生心灵向善的地方,政治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通过该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而政治课本作为高中生学习的主要工具,因学生对课本中许多正确的认知观点未能深刻理解,导致其未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耐心为学生分析讲解教材内容,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详细解释环境、人口及资源等问题,进而激发学生潜藏的社会责任感。
二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在高中政治教材中基本上每个单元都设置有探究性内容,这些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高中生通过主动观察、思考、讨论、质疑及探索,得出独特的见解,可以促进其创新能力发展,客观上也利于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如高中政治教材中有“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该内容,做好课前准备、课堂讨论及课后总结工作,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1)课前准备及体验责任。利用周末时间要求学生分组行动,可以到周边人才交流市场试着应聘感兴趣的职业,通过现场观察体验,学生可以真切感受到现阶段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和当今市场上对人才的要求,从而明确自己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努力方向。(2)课堂讨论及清楚责任。在现阶段巨大的就业压力下,高中生如何为未来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呢?由于课前学生们进行了充分的准备,课堂讨论环节非常热烈,通过讨论学生们一致认为:固然现代社会就业压力巨大,但只要自己素质高、能力强,还是可以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但这需要个人努力学习,进而全方位提升个人素质,从内心深处明确对社会、对家庭应该承担的责任。(3)课后总结及提高责任意识。近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民主、法制制度越来越完善,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下,依靠人际关系就业将难以实现个人的职业理想。当得出这样的总结以后,教师进一步提出对高中生的要求:要求其对自己的人生、未来家庭承担一份责任,不断从各方面提高、完善自己,具备良好的合作、自主创业精神,进一步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素质,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 将学生生活和所学知识有机融合
自从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人们对于自身生活质量仍旧存在诸多不满意,很多学生居住的周围有臭水沟,且父母也常常提醒他们哪些食品不能吃,空气中存在较多小虫子、灰尘等。针对这种现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讲解人们以污染环境、无节制地开采自然资源的代价来获得经济利益的内容,由此引出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让学生通过思考和结合自己的生活提炼出对政治这门学科的认识,体会到科学发展观和人们生活的紧密关系。
高中生是未来国家的建设者,现代社会的消费者,加深其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有利于其践行科学发展观,践行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此外,教师可将绿色消费作为话题展开讨论,从而教育学生不铺张浪费,以节约有限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尽可能用环保购物袋,回收利用各种生活废品。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带动家人、周围亲戚朋友共同践行科学发展观,自然而然增强了社会责任意识。
四 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
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选择、判断,使其理解、明白自己的社会责任,激发他们承担责任的勇气。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各项权利,不能一味地讲解知识,而不关心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此外,还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不断审视个人的言行举止,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高中时期是一个人成长历程中非常重要的时期,同时也是人生转折的关键阶段。此时的高中生仍在父母亲的精心呵护下,接触社会较少,独立性较差,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不到位。这就要求政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用正确的价值观进行合理引导,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进而促进高中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逐渐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155-01
1 引言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注重生物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理念,而这一理念的落实,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善于将高中生物书本知识与日常生活融合,构建一种“生物+生活”的双沟通教学体系,体现生物教学与生活联系的价值。其实早在1934年,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便在《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有什么区别》一文中便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主张,指出:真正的教育应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
然而,在传统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仅仅注重对学生解题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培养,整个教学过程容易陷入题海战术、满堂灌的泥潭中,长此以往,学生学得辛苦,教师教的疲倦,教学容易呈现“高耗低效”的恶性循环。笔者认为,现代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作为指导,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创设一种生活化的课堂,突破传统生物教学的弊端。
2 引入生活化元素,“生成”高效课堂
生成性的课堂,是一种基于多元化前期铺垫,在此基础上,顺理成章生成的综合性课堂,该种课堂可以融入小组探究、个人探究、互动生化、动手实践等多种元素,课堂的多元效应十分丰富。在生物课程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中,以生活经验为基础,逐渐引入生活元素,在“开放、探究、互动、实践”的过程中,使生活化的课堂顺理成章地营造出来,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思路。例如,在讲解《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内容时,笔者便引入了生活化的元素,生成了多元高效的课堂,具体的教学流程如下:
流程一:开放导入。教师拿出若干不同品牌的加酶洗衣粉,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对洗衣粉的品牌、质量、使用舒适度等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导入式的问题,例如:“你认为决定洗衣粉质量的因素是什么?”“为了让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更好,你通常会采用哪些措施?”在上述联系生活实际的开放导入环节中,学生的兴趣很容易被调动起来。
流程二:互动探究。在笔者的问题铺设下,全班同学联系生活实际,开始了探讨,并给出了一些结论,例如,有的同学说“水温越高,感觉洗衣粉的效果越好”,有的学生则提出假设“洗衣粉的质量会不会和PH值有一定关系呢?”总而言之,在分组活动探究的过程中,大家各抒己见,课堂的氛围瞬间高涨。
流程三:实践体验。为了验证大家的探究结论,笔者将学生又分为6个小组,开展实践体验,实验的设计思路为:为每个小组分配一只试管,标记为A-F,其中,在A-C试管中加入3ml淀粉溶液,在D-F试管中加入3ml a-淀粉酶溶液,要求每组将试管置于0-100度水中,保温5min,一段时间后,在每支试管中滴入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流程四:总结延伸。上述实验过程十分简单,各小组很快便完成了操作,在实践中,各小组成员配合默契,分工明确,通过观察、动手,发现了温度与酶活性之间的关系。而笔者则在最后的总结过程中,将学生的实践观察与洗衣粉的清洗效果联系在一起,让大家获知了酶与温度之间的联系,并借此机会将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相融,使全班同学感受到学习生物知识,在生活中起到的作用。
3 融入生活化气息,“体验”完美课堂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参与知识获取的乐趣,乃是激发他们学习动力的关键途径。”他的话阐述了一个教育思想,即: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感,并以此为原则,构建课堂教学情境,是一种提升教学质量,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措施。在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中,教师也应该以上述教育理念为契机,为学生构建体验性完美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进行《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内容教学时,笔者便采用了创设生活情节,引发学生体验的策略,融入了浓烈的生活化气息。首先,在课程开始时,笔者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全班同学引入了一个生活场景:一位学生早上因为赖床未能吃早饭就来上课,结果上午11点时,出现了头晕、眼花、晕厥症状,此时,班上同学给他拿来了很多食物,例如:低糖饼干、火腿肠、蜂蜜蛋糕。此时,笔者突然提出问题:该同学应该吃哪种食物,才能够尽快补充能量呢?其次,笔者引导全班同学,结合之前的生活场景,展开探究,而笔者则深入到学生群体中,与大家互动。最后,当全班同学的讨论结束后,笔者在多媒体大屏幕上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分子式,并介绍了糖的种类和功能,此时,大家恍然大悟,马上意会到蜂蜜蛋糕是补充该同学能量最好的食物。而笔者则适时地引入了一些生活中的其他类似场景,与大家分享心得。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急于引出教学结论,而是通过一个生活场景,在交流和探讨中,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式探究,最后再引出结论,如此一来,让同学带着生活印象,体验生物真知,教学效果自然十分完美。
4 结语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打造生活化气息浓郁的高中生物课堂,能够展示生物与生活紧密联系的一面,帮助学生认知生物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从而为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