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5:05:4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备课心得体会,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把课备好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课前是否备好课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效率以及学生的接受。我们知道,新课程改革后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新课程倡导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而课堂教学正是展现教师专业水平高低的最佳场所。但是,由于教师个体存在差异,所以需要我们教师避自己之短,取他人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集体备课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相互交流的平台,大家聚在一起,共同交流研讨,交流学生存在的问题,交流教学的方法,交流重点难点,交流疑难题的处理等等,相互取长补短。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对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和专业化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对集体备课的认识
(一)集体备课的好处
集体备课使教师在教学各个方面统一认识,摒弃了以往教师单打独斗的教学方式,对年纪学生整体成绩的提升大为有益。同时集体备课有效的发挥了团队的优势,充分调动了组内教师教学研讨的积极性,形成了浓厚的教育教学氛围,更加有利于学科建设和教研组的发展。对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特别是对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集体备课并不否定教师个性化发展
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们在大纲、教案、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的疑点、难点等问题上统一认识。同时,鼓励教师注意保持个人特色,体现个人风格,并应突出创新;特别鼓励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创新,集体备课通过对教材中的疑点、难点问题,以及教师们关心的问题,共同进行细致的探讨,集中大家的智慧、经验、成果为该课程的课堂教学作准备。但这并不是否定了教师的个人风格,集体备课以后每位老师在总结大家经验的基础上会针对自己班级的实际适当的调整教学的内容、方法,形成自己的风格。
(三)集体备课的具体做法
1.专人负责
一般以周为单位,轮流落实到集备组每一位教师身上,主备教师根据共同商讨的备课要点和素材,需要准备3件事:一是写好课前集备记录把每节课的想法、思路、以及问题记录下来以备集备使用。二是将课外教辅资料提前做一遍,精选好题选好典型的题型,备好每节课的详案,并做好每节课对应的教学课件。三是根据教学进度准备好下一周的单元测试卷。
2.一周一备
集体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备课组教师每周固定集体备课时问。活动主要包括三方面:
(1)对上一周课堂教学的反思,分析学生理解吸收的情况,分析教学中的优缺点,分析是否有知识点的遗漏需要补充,根据学生的反应情况是否需要增加课时巩固加强等等。
(2)负责本周备课任务的教师对已备好的课程的分析。然后共同研讨,确定重点难点,授课中的注意事项,并统一典型题型,完善备课记录。并商讨疑难问题的处理。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教学中常常会有一些疑难问题,通过集体备课各位教师进行集体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统一认识。
(3)确定下周的备课任务,负责备课的教师,并共同分析下一周教学时的重点、难点、典型问题和易忽视的方面。
3.课上呈现
集体备课后每位教师根据完善后的课前集备记录,根据本班级学生的不同情况适当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例如尖子班的学生应适当增加例题的数量和难度,使学生开阔眼界。而普通班则更要注重基础,常规题型和常规方法的教授,打好基础。总之每位教师根据本班学生形成自己的个性教案,这样既统一进度内容目的要求,又各有特点和教学风格。
4.相互听评
每周负责集备的老师准备一节精备课作为组内公开课,通过组内教师的评课找到教学中的优缺点,以后加以完善。其他备课组内教师不论时间,也可以相互听评课。这样既有利于教师之间交流,也有利于教师整体专业素质的提升。
开学初,我们全组群策群力,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着“低起点,渗透新课改,夯实基本功”的指导思想,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到现在,在全组教师的积极努力下,计划中的任务和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2、集体备课,团结协作,形成合力
本组有4名教师。但我们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富有成效。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都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完成的。我们一起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分析学生,探究教材处理方法和课堂教学的艺术等等。教师之间毫无保留,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优势互补,形成了相互协作,共同提高的良性的竞争氛围,收到了“1+1>2”的效果。
3、听课评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一个再优秀的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我们除了在集体备课中互相研讨之外,更主要地是组内互相听课、评课。从备课组长开始到每个成员,每个人都轮流上公开课,都参与听课和评课,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出彩点、缺陷和漏洞,提高每个人的业务水平。
4、狠抓常规教研教学活动,提高实效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5、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三、创设问题情境,以情引趣,激活思维。
教师的教学具有趣味地、合理地提出的问题同样引起学生积极探索,产生求知欲望。而补充知识的引导更能使学生发散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视课程的开发,也重视生活实际的数学概念,充分利用直观教学,遵循学生的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2、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3、重视理解与巩固相结合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4、给学生铺设合理的思维空间,补充问题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5、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有趣味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设疑问题具有严谨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使学生在探究新知识轻松地获取知识。
7、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创设情境既符合学生实际,为探究、认识新知识的结构奠定基础。
教师的教学设计准线不同对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要养成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取决于一个教师教学中充当怎么样角色。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教育者来说,应“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教师对每一节课多付出心血,并不意味着成了正比例。要对每个学生充分了解合理设计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起,才能触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数学课备课及教学设计心得体会范文2通过学习《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这个课程,我明白了这个课程主要是对课程的设计提出的要求。文章结尾的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教师要改变以往将知识点简单拼盘式的教学,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让学生做更大一些的事情,让学生看清核心概念是很重要的。围绕核心概念,按照数学思想指引的方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多种方式将教学过程拉长,有目的、有方法、有实效地进行教学。”
一、让学生做更大一些的事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上应当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动手,把从老师那吸取到知识自己再体验加工最后变成自己的知识,而不是满堂灌。这样的话学生对新学的知识可以有深刻地体会,并且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这样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数学的目的了。
二、要改变以往将知识点简单拼盘式的教学,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
以往上课时一般都是注意到这节课目标没有考虑到以后在其他方面都能用得到,只认为只要暂时掌握这个单元的知识即可,谁知在以后的学习往往都有紧密的联系。例如因数倍数的知识点到了分数这方面的就要用到了,由此可以看来许多知识点往往就是个基础,我们要把这个知识点打好了,那么在以后的教学中将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对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是非常的必要的,我们并不只是单单看现在的还要开未来的,要高瞻远瞩。
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多种方式将教学过程拉长,有目的、有方法、有实效地进行教学。
这个从实际出发的观点,非常的认同,每一班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点和相同点,所以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知识水平来进行设计,过高让学生二丈摸不到头脑,过低让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没有一个探索的动力。所以在备课时不但要备课本还要备学生,这样才能有效地收到教学效果。
总之,在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我们要高瞻远瞩,要注意学生的动手能力,能把数学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乐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氛围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
数学课备课及教学设计心得体会范文3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按照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大胆创新,采用反常规教学法,设计课堂活动,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以下是我阅读后的几点心得:
一、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无论多么好,长期使用学生都会产生单调厌倦之感,因此,教师要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在课堂上精当选择。《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在课堂设计上就根据不同的内容来采用了多种多样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不是让教师以灌输式的方式把所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真正融入了课堂,做了课堂的主人。
二、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任务型教学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通过阅读,我明白了任务型教学是双边或多边的交互式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尽量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新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三、鼓励学生发表意见
“鼓励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自由表达意见”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新理念,也是我们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读了《新课程理念下创新教学设计》,让我知道了自己教学设计的优点和不足。书中的教学设计重视了学生的差异性,照顾了全体学生。鼓励每个学生发言了我们才有可能更好的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因此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将更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敢问、敢争论,让学生在争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四、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
2、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两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正所谓“见多识广,经多见广”。
3、关于什么是课程?既然课程是有课程纲要、课程标准、教材和其他材料组成的,有教师和学生及教学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那么除了教师的备课,讲义,教学案外,学生的所作所为也是课程的组成部分,学生的作业,就是学生做的,也就是了!
4、有关“教学目标”的设计,课改十年来,我第二次听阚主任如此透彻的解读,就是一个“实”字,实际、实用!不是生搬硬套,生拉硬扯。隐性的目标就是隐性的,是整合在教学过程中的。
5、启发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的关系,我认为我们仍处于“形态”阶段,我们应借鉴先进学校的经验“临帖、磨帖、入帖”,然后根据我们的探索“破帖”,成为我们“个人”的、“个性”的成功模式。
6、扬长教育与补短教育的关系。对二者的关系我们也进行过一系列探索,如“促弱推边”包保制、分层评价等,但我们还没有把这项工作做好,没有做好的原因是这项工作实在是太麻烦,没有形成确保制度落实的机制。
7、讲考试与多元评价的关系时,阚主任讲“升学率的高低就代表推进素质教育的高低”,这对我们讲,就是思想认识再解放。推进素质教育,从来没有人讲就是不要质量!分数是衡量差异的标志,该精确的要精确,该模糊的必须模糊!
第二,管理上的启示:
启示1.思路清晰、明确。纵观
xx县教育局徐庆功局长所做的报告,一是指出了课改的原因,二是说出了课改改什么,三是怎么改,四是课改的策略性。既指出了什么是课改,为什么课改,又指出了课改改什么和怎么做的秩序性做法。同时又把实践中的保障机制总结出策略性的认识观点,来自学习与实践的,令人信服。我们学校的做法是抓住课改的核心——改变教的方式和学的方式,以省规划课题“三步一体教学模式的研究”为平台改变教的方式的。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研究”为平台,改变学的方式,实践三年来,对比新湖乡中学的实践探索,还是有不小的差距。一是简单化,在没有解决好“改观念”,就进入了改模式、方法、评价了。或者说,还没有完全改变观念的时候就进入了正题,有的老师还没有思想准备,有点“隔靴挠痒”的嫌疑,没有思想的行动是不成功的。二是系统性差,我们的校本培训做得不够好,体现在培训的计划和程序性操作层面,培训的内容不系统是我们的“致命伤”。
启示2.策略中肯,实践性强。可以说我们每一个人不缺智慧,最重要的是胆识和坚持,敢不敢“干”,能不能坚持干,这应该是各行各业都提倡的!比对我校几年的实践,我觉得我们缺的正是这两点。我们重视了师德建设,重视了积极践行,重视了家校沟通,重视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建设,但总觉得“火候”未到。
第三,方法上的借鉴:
“三人行必有我师”。同样的事情,不同人去干,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我们校近几年也进行了“学案导学”实验,还进行了一年的“双案”教学实验,为什么我们没有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差在哪里了?
一差在环节处理的方法上。我们的“预习探究”环节在课上,新湖乡中学的在课下(当课下作业处理),效益不一样。
二差在模式不成型,人人必须过成型的课,我们没有做到。
三差在机制运作上。新湖乡中学比我校的机制好,他们有校级值日视导教学走课组,校本视导教学验评组,他们的校本教研培训落实到位,他们实行了“三包”责任制,我们没有。我们还停留在外部,领导与被领导的传统机制上。
通过以上分析,是不是我们就一无是处呢?当然不是,学习就是找差距,没有谦虚的态度,是学不来的,照猫画虎也做不到。立足实际,要找我们的优势,“扬长补短”,借鉴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我们正处于:营造了好的德育环境,在教科
研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们的教学质量是稳步提高的。因此,我校我校提出了“高效能管理”和“高质量教学”的“双高”品牌学校2012年建设规划。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教学教研信息平台资源使用与管理工作。建章立制,组建学校信息教研组,充分发挥省、市、区教学信息资源作用,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科学利用,服务教学,使之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之一。
二、研究制定关于教师教育、科研能力评价管理办法,为推进学校高效课堂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关键词 新课程;集体备课;发挥优势
如今很多学校实行集体备课制度,希望教师集思广议,取众家之长补个人局限,形成大体统一认识,然后个人再雕琢、取舍。然而,在实践中良好地出发点却遇到了诸多的困难,如出现了“集体备课”变成“分工备课”、“一人备课,全组共用”、“复备反思空洞无物”,“备课记录与课堂教学两回事”等现象。究其原因,我认为从下面几方面加以改善:
一、增强教师的的主体意识
开展好集体备课,教师的地位、状态是关键。集体备课时的氛围和谐,相互尊重,交流平等,教师就会处于主动、能动、积极的状态。这需要避免权威一言堂,教师被动听的现象。要求组织者把话语权还给教师,不规定发言者和发言顺序,争取让教师敢说,愿说,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相信教师,相信智慧的火花会推动教学的进步,就像生物的变异一样使生物进化的成为了可能。
集体备课的主题应该是从教学实践中挑选出来,在教师看来需要迫切解决的实际问题,可以是预设的问题也可以是教学中发生了的事件。由于问题来自教师,教师知道活动要准备什么内容,讨论什么话题,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这样为活动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同时尊重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可以激发教师的积极、主动性。
二、发挥个性化备课特色
集体备课的特色与针对性体现在于教师对集体备课的二次修改上,也就是教师的个性化备课。经过集体备课形成的教学方案是不宜直接走进课堂的,因为每一位教师的人生阅历、知识结构、教学经验、个人气质不同,教师需要根据自身的条件、能力和学生实际情况,有分析有选择的对集体备课中的内容、方法、策略进行增加、删减和修改,使备课既充满集体智慧,又体现个人风格和创新。
同时教师要巧妙融自身的特长于教学设计中,充分运用到课堂上,自然而然地展现个人才华,释放教师的魅力,为教学增色添彩。教师如果擅长推理,教学内容逻辑性强时,教学设计可以突出主线,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给学生悬疑探案的感觉,强烈的吸引他们参与;教师如果擅长幽默,善意的自嘲或提醒一下不在状态、调皮的学生,学生一般会很是感激与配合你的教学,不过要注意分寸,不宜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如果擅长实验操作,挖掘教材突出教学活动环节,让学生动起来,一段时间,我没带领学生上生物实验课,学生就不停地问我,老师下节课我们做什么?全是期待……
每个教师都是独特的,我们要学会的扬长避短,实现共性和个性完美的结合,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如何做到呢,学习——实践——反思使教师聪明,聪明的教师自然巧妙。如果教师的教学都成了一个模式,不仅违背了教学规律,而且与新课程教学理念背道而驰,会步入另一种教学极端——思维“复制”,个性“粘贴”,失去自我。因此,集体备课的特色教学在于教师的个性化备课。
三、重视课堂教学的反思
教学反思不是一般地回顾教学过程,而是探究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合理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对存在的问题通过重新设计教学方案得以解决。教学环节的最优化是教师教学的最高境界,教学反思是追求教学环节最优化的必然选择。
写好反思需要教师学习反思的写法、反思的一些方法、内容等,同时需要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及时记录所思所想,然后再回到教学实践进行检验,如此不断循环、不断提高。教学反思令教师的教学像为学生量身定做的衣物般贴合学生的实际,学生即能受到最恰如其分的教学。
反思从哪里来,我认为主要有三方面,学生的反馈、教师的点评、广泛的学习。学生的反馈最直接,它会告诉你的教育教学哪儿出了毛病,哪里获得了成功;通过其他教师的点评,你会明白他们的擅长、特点及所希望的教学,你可以选择性地尝试,博采众长,这也是广泛性学习的一种方式。听其他教师的课也是非常不错的学习方式,同学科、不同学科的以及其他方面的学习交流,只要我们用心总能获得教学的灵感。
四、改革集体备课的管理机制
针对集体备课仅停留在每一次教研活动中,没有真正为教学服务,集体备课教师不重视,个性化备课缺乏以及教师不愿创新的惰性心理等等不良现象,学校作为管理方,可以通过变革集体备课的管理机制,规范管理。激发教师的备课热情,确保备课的实效性。
如加大对集体备课的考核力度,提高教师对集体备课的重视程度;改变评价机制,学校不仅要注重结果评价,还要侧重过程的评价,包括教师的出勤、课前准备、参与积极性等,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创造机会,组间、校间交流学习,开展课例等各种多方位学习活动,培养教师教研组织参与能力,为长期有效的教研活动不断注入动力。
我校正因为长期坚持规范的集体备课管理机制,领导示范引领,教师全员参与,积极有效地评价,不断地改进落实集体备课。如今教师教研意识浓厚,教师间广泛地交流教学经验、心得体会,教师的备课教研能力不断增强,学生也因学校规范的管理与教师良好的合作及个性化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五、落实课改对集体备课的要求
信息化的时代,知识的更新产生速度在不断地加快,昔日课本的事实介绍可能现在已不再符合如今生活的现实,如现今避孕方式多样化,新版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中,已不再特别介绍结扎(结扎输卵管或输精管,阻碍生殖细胞的结合。)是常用的节育方式之一。虽然它确实在中国特殊年代中,为计划生育做出了贡献,但随着中国人口国情、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和时代技术的进步,人们有了更多更好的节育选择,它可能不再常用。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都决定了集体备课是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实践——变化——再实践,不断重复的过程。集体备课绝不应该是一朝完成,然后坐享多年的。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网络环境的“班班通”已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教学。“班班通”是指教师所在学校的每个教学班的装备基于网络环境下,以投影机+白板为终端显示,每个班级都能同时上网,网络和教学资源共享,演示课件、现场直播、收看电影电视节目等,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最终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装备。它给我们带来教育装备条件改善的同时,更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作为课题组的成员,以及一名一线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班班通”应用于课堂教学,给我的教学工作和学生们的学习带来了诸多方便。以下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班班通”工程的实施,更新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帮助教师灵活教学。
“班班通”的实施,实现了教师备课方式的改革,从原来的手写走向键盘输入,从纯本文方式实现超文本方式,教师可以登陆学校网站的“网上备课系统”进行电子备课,备课系统可以集教案、教学素材(课件)、课堂练习、作业等多种资源于一体,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教师备课资源的共享。教师可以在办公室里备课,进行课件的设计和制作,在局域网内通过网上邻居上传下载信息,并把自己制作的教案、教学素材(课件)上传到网上备课系统。也可以在家中将自己设计的教案、课件等直接上传到学校网站的网上备课系统,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直接从互联网上检索、下载教育教学上所需要的教案、课件或论文等各种有用资源,并进一步加工整理,为我所用。同时,多媒体与网络工具应用于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通过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演示能有效地突破重点、难点,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二、“班班通”的建成,推动了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班班通”提高了教师的认识,使教师树立起“终身学习,常教常新”的理念。 “班班通”是新事物,呈现出很多的优点,它既可以成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工具,又是教育理论、教育技能、教育方法的交流平台,教师在使用“班班通”中,深刻地认识到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了解新事物、感受新事物,不断地缩小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同时,教师利用“班班通”通过网上观摩课、网络教研等一系列活动学习交流教学经验和方法,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教学水平越来越高。
“为了更好地反思自身的教学,教师在有关教学研究活动中,可以对课堂教学过程拍摄现场录像,并据此进行教学评价与反思。”这种方式比较忠实地记录了课堂上所发生的一切活动,为教师的反思提供了比较全面的第一手资料,如对具体问题的处理是否恰当?教学中对学生的关注是否全面?学生的反应如何?是否对学生的一些闪光点进行了及时评价并生成了新的教学?自己的教学语言、教态如何?而这些内容仅仅通过教师自身的回忆及基于回忆基础上的反思是比较困难的。一位教师在观察了自己的教学录像后,惊讶地说:“这是我上的课吗?竟然问了50多个问题,不可能!”在个人反思的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集体反思,将不同种类的教学问题集中反映出来,方便教师的归纳和总结,有利于完善和改进,从而推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班班通”应用于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师可以把课堂设计制作成课件存入电脑,在教学过程中,课件可以让教师的板书更加清晰,并具整体性和系统性,可以把多层次、多方位的思维集中在一起进行比较,同时也可以使知识更富趣味性。有了“班班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创造故事情境、漫画情景、论辩情境、成语情境、影像情境、名片名段欣赏等,每个好的教学情境都会引起学生的愉悦甚至激动,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都会形成一个教学、一个闪光点,学生的兴致高,教学效果好。学生在情境中不但能获得知识,受到教育,提高能力,还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
四、“班班通”改进了学校的管理手段,丰富了学校的德育教育途径。
随着学校教师备课的电子化,学校的无纸化办公摆上了议事日程,学校对教师的计划、教案等的检查也将采用网络化,检查的结果通过公告的形式在学校网站上;设计制作用于检查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次数的动态统计软件,随时了解每位任课教师的使用次数,这些数据从管理上来讲虽过于简单,但在对于促进教师积极使用上发挥了较强作用;学校管理同样可以利用“班班通”来进行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有条件的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教师的教学视频,从中找出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案,督促教师完善和改进。
五、正视问题,加强管理,把应用与研究纳入科学的计划之中。
在运用“ 班班通”教学的三年来中存在了不少的问题,需要一线教师去克服,也需要管理者走进教室、办公室听一听、看一看,进行具体的指导。
1、“班班通”的电子白板不能代替黑板,容易使教师忽视板书甚至省略板书内容,一节课下来黑板上什么都没有留下。课堂内容随着课件的翻页一闪而过,这样势必造成学生对所学内容印象不深刻。应该认识到,班班通只是辅助教学的一个工具,还不可能取代黑板的作用,板书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板书的示范作用和保留性不是课件所能替代的。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专业素养;数学课堂
一、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当今时代,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日新月异,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问题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教育的发展与改革需要新课程改革。而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逐渐不能满足社会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要进行新课程改革。它的目的和主旨是多元化、多领域地扩展学生的思维,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更广的涉猎多学科的知识。教师是教育实践的直接承担者和教育变革的实施者,一切教育变革和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参与,而教师的专业素养又直接决定了教育改革的成败。
二、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新课程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一种观念的转变。从根本上说应该促进我国基础教育从传统的基于工业化社会的教育向信息化社会的新教育转变。这种转变不但在于新课程本身,更重要的是让老师真的运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去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把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的传统教育模式转变成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育模式。它必然要求新的教学评价体系的出现。这种新的评价体系既要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全面评价,又要能体现教育的客观性,达到教育的量化标准。因此适时地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是我们面对新课程改革首先必须理清的关键。
三、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任务
1.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数学课程,必须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理念的首位,强调从获取知识为数学教育的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对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数学的探索过程、数学的文化价值以及数学知识的特征有所认识;使学生在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等方面有所发展;使学生在定量思维、空间观念、合情推理和演绎等方面有所发展;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交流的反思方面获得发展。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正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
2.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在不断的更新,语文教学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笔者就小学语文教学谈一些体会。
1. 把发现带进课堂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激励氛围。使学生乐学。因此,我经常和学生走进文本,一起研究,一起感悟,甚至感动。不能把自己的经验加给学生,只能怀着一颗童心,从孩子的角度重新理解课文。我经常倾听,欣赏学生的“真情告白”或者“奇思怪想”允许“百花齐放,各抒己见”。如在教学《恐龙的灭绝》时,出示思考题:你最喜欢哪种恐龙?请自己读课文第二、三节,然后说出它的样子。学生纷纷介绍自己喜欢的恐龙。突然,有一个学生大声嚷道:“老师错了,龙和翼龙不是恐龙!”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有的反驳他,有的指责他,我叫他说出理由。该生说:“书上说,鱼龙和翼龙是恐龙的亲戚,而有的同学也把它们当恐龙介绍了,所以我说错了。”没等我说话,学生们就议论纷纷,有人不同意,反对他说:“是恐龙的亲戚,就不是恐龙了,那你家的亲戚就不是人了?”一时间争论不休,把我这个老师都给晾在一边。说实话,要在以前,我肯定扳起脸,整顿纪律。但现在,我却带着欣赏的心情看着他们争辩,因为他们已经学会发现问题,能在读书中提出问题,真正学会读书了,和以前相比,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2. 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在从事低年级教学时,我感觉到小学生好动,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儿童喜欢诵唱儿歌,教学时我经常自编儿歌引发学习兴趣,组织教学。如“上课了,快坐好,仔细听,动脑想。”(指导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男生、女生来比赛,看看谁能争第一?”(展开男女生朗读,识字等各项小比赛);“眼睛,眼睛看哪里?眼睛,眼睛看黑板。”“一个同学没做好,请你快快来坐好”。(集中学生注意力);“真棒真棒,你真棒!像你学习我也行!…… 这样既简单,又节奏感,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没有走神的机会,同时还能消除学生厌烦心理,维持课堂纪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3.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学生很容易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自觉的去学习。如:《四个太阳》一课,要想仿照课本的句式说太阳还会从哪里出来,对一年级孩子来说是还难的,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在黑板上先画个一朵白云,又在白云旁边画了一个太阳,说:“天空中,太阳是从白云间冒出来的。小朋友,你能和老师一样画一画,说一说吗?”这个环节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画各种各样,想象丰富,创新思维的萌芽由此形成。一个学生画了大树,在树梢上画了一个有眼睛而且张开嘴巴笑的太阳,他说,森林里,太阳是从树后笑哈哈地升上来的。一个学生画了大海,画了一群小鱼,说:“大海里,太阳是彩虹送出来的。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培养。在教学《小小的船》一课时,在黑板上贴出了很多亮晶晶的小星星,当学生表现好的时候,就到黑板上“摘”一颗小星星,这样,把学习知识与评价有机结合,使学生始终保持了高涨的学习情趣。
4. 正确适当地评价学生,调动学习积极性
正确适当地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而多花样、多渠道、全面地评价学生又是鼓励学生乐学、会学的手段之一。对学生的作业评价,不只是简单的日期,也不只是一个“优”或一个“好”,而是老师发自内心真诚的鼓励与赞美。如在识字时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这样的评价,“你真是个有心人,在生活中认识了这么多生字,小朋友们都佩服你。”“你通过想象,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字,这个办法真好。”“你用换偏旁的方法记住了这个字,这真是一个记字的好方法。”如:“你真棒”“你的字真漂亮”“你的作业老师很满意”“好样的”“继续努力”“老师很欣赏你”学生的作业本上有了这样的批语,不仅心情愉快了,而且还会逐渐喜欢老师,喜欢语文。有谁会拒绝一个欣赏者呢?好的批语可以把沉睡的学生激活,可以让学生信心倍增。
5. 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
新课程空间自由度大,实施的灵活性大,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灵活地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机械的执行课前的课程设计。同时,还应特别关注全体学生,注意学生间的学习差异,通过不断调整教学进程,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来,自己不自觉的由教学的“中心”走向教学的“边缘”,甚至退出教学舞台当“观众”。 对于那些后进生,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及时发现问题,做好转化工作。
总之,新课程给教师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不可多得机遇。新课程实施中,我们要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乐学、会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能使学生无拘无束、主动参与并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也使差生变厌学为乐学。
1.加强情感交流,创设融洽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极大地影响着教学的过程,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基础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他们对情感的需求特别强烈,尤其是希望老师能给他们以严父慈母般的关心和爱护。教师走进课堂时面带微笑,用和蔼有神的目光看着学生,学生就能从目光中感到教师的亲切,学习的欢乐。在学生犯错误时,尽量语重心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的老师,才能使学生觉得亲切,和学生产生默契,建立起真诚的感情。学生也会以良好的心境参与到学习中去。
2.激发学习兴趣,创设乐学氛围
孔子最推崇“乐之”,他强调的就是兴趣。而在课堂教学中,引人入胜的启发导入,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发人深思的巧妙提问以及形式多样、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都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乐学参与。如:教学《行道树》时,我让学生课前每人画一张水墨画――行道树,在上课时首先让每个小组推荐出最好的作品贴到黑板上供全班欣赏,这样学生的动手操作和阅读兴趣都来了。
3.运用激励机制,创设自信的课堂
正确的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产生“主体意识”的重要环节。激励是升华学生情绪的一种驱动力,学生在参与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形成强烈的求知欲。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应注重对学生的观点、见解及时评价,肯定他们的成绩,对回答不够准确的,也应先肯定其中可取部分,再指出其中不足,还要引导学生善于总结,表达小组的讨论结果。这样学生才会感到课堂是自己的学习场所,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可信赖的“向导”。他们就不会把学习看成是一种枯燥的“苦役”,而把学习当成是一种既紧张又愉快的求知增能的活动。从而提高兴趣,自觉投入学习活动中。
二、课外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学生学习的时间是无限的,要保持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并使之不断发展,这就要求由课上延续到课下,“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语文教育不能拘泥于书本和教室,应该加强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下面谈谈几点做法。
1.课前备资料、备问题
我从教初一就开始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在预习环节中,注意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占有与教学有关的资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让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或网络查找有关的资料,如讲《苏州园林》让学生查找拙政园、留丁园、狮子林等重要园林的游览图,下载名胜景点,增强对各种园林特点的直观认识。课上,在教师的带领下理清说明顺序。上《理想》可让学生收集一两句有关奋斗的名人名言,收集一个有关实现理想的伟人事迹。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提高了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筛选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这三种能力可谓是教师教给学生的“点石成金”之术,这样也大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提高学生读、写、说能力
对于“读”,我在班上设立图书柜,要求同学们每人定期交出两本课外读物,只要是健康的书、报刊或杂志等都可以,这样学生积极性很高。到了初三,许多同学读了较多书,学生乐于读书,从书中汲取知识,锻炼阅读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准备一本硬皮笔记本,将其中优秀词句等摘录下来。
对于“写”,要求学生写周记和课堂作文。教师评改后,选出佳作贴在班级的“展示自我”栏上,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新的高中化学课程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设置了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新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新的高中化学课程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新的高中化学课程从学生以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和密切关系,新的高中化学课程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参与意识与决策能力。
新的高中化学课程充分体现了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了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为教师创造性的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可以引导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立足于九年义务教育和基础,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方面较全面地阐述了课程目标,与原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相比,课程总目标更好的体现了对高中生科学素养的具体要求,尤其突出了后两方面在学生未来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涉及到科学探究能力、问题意识、与人合作、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反思评价、学习兴趣、实践意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责任感和使命感等目标,结合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内容特点,课程的内容目标更为具体,可操作性更好,对有的课程内容分别从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体验性目标进行了概括的描述。
新的高中化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它为志趣和潜能不同的学生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新的高中化学课程由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构成,必修模块较好的体现了初高中阶段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衔接,不仅为学生学习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了基础,而且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对高中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选修模块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总目标下,各有侧重。设置模块内容的线索,有所不同,既反映了现代化学的特点,又充分体现了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