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5:05:5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薪酬绩效考核方案,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如何让市场在企业信息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创新和改革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有一个问题值得重新思考,那就是,在社会化大生产的今天,各种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化,作为一个以效益为最终目标的企业,是否要在自己的产品生产上包罗万象?现实情况是,很多制造业都采取了部分零部件委托加工的做法,这尤以飞机和汽车制造业为典型,他们只是掌握产品的核心技术,而大部分零部件的生产都外包给专业的合作企业。这种做法,对于企业计算机应用系统的研发同样适用。据有关资料显示,由于人力资源成本的原因,美国绝大多数企业的计算机应用系统都是外包的,且他们采取的主要外包方式是,企业的IT技术人员只专注于公司的核心业务和系统研究,而将非核心业务(代码编写)外包给合作伙伴。
美国企业的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它解决了企业在应用系统研发上的人力资源配置问题,让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即,企业在应用系统研发上,只需配置一支能够专注于公司核心业务和系统研究、熟悉本企业业务的(市场上买不到的)研发团队,以保证其应用系统的研发质量和渐近式的持续优化,而把代码编写这种通用的计算机技术业务(市场上可以买到的),以招标的方式交由专业化的合作伙伴去实施,以获得质优价廉的服务。这样,企业就不需要建立一支大而全的应用系统研发团队。因此,这种做法不仅为企业配置了一支能够始终贴近于企业核心业务、且更加业务化的应用系统研发团队,而且还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
这一做法的好处还在于,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们可以据此解决所有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如,信息部门的专业人员配置、编制制订以及员工的定向培训和人才储备等;而且还能够有充分的依据来设计员工的薪酬标准和员工的业绩考核方案。
经验告诉我们,核心业务的研究与代码编写,在计算机应用系统研发的价值权重比分别各占50%。有了这一权重比,在获得代码编写的市场价格后,我们就可以推算出研发人员在核心业务研究方面为企业创造的价值。其计算方法是:
代码编写的市场价格/代码编写的权重比×核心业务的权重比。
但是,如何更精准和更精细反映出研发人员为企业创造的价值,也为了让研发团队各成员间和人力资源主管们达成一种公认的结果,我们有必要按照国家《软件开发规范》制订的标准,对研发过程中的各道工序,用关键业绩指标(KPI)的方法,进行公开、公平和公正的测评,以达成一种共识。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绩效考核在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与薪酬管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保障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在序运行,还能够促进企业各项经营管理目标的达成。绩效考核最终要达到对人的激励,激励人更努力的工作。绩效考核只是人力资源系统的一部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在谈到人力资源的作用时不要人为地将人力资源的各部分分开,我们在谈到绩效考核的作用时也不可将它游离于人力资源之外。同时,绩效考核是确定薪酬和奖惩的依据,现代管理要求薪酬分配遵守公平与效率两大原则,这就必然要对每一个员工的劳动成果进行评定和计量,按劳付酬。绩效考核为报酬分配提供依据,进行薪资分配和薪资调整时,应当根据员工的绩效表现进行,运用考评结果,建立考核结果与薪酬奖励挂钩制度,使不同的绩效获取不同的待遇。合理的薪酬不仅是对员工劳动成果的公正认可,而且可以产生激励作用,形成进取的组织氛围,考核结果不与薪酬、奖励、提职、培训等挂钩就等于一句空话,不仅起不到激励效果,反而会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工作业绩和效率。以下就通过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等几个方面对绩效考核在企业薪酬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
1 绩效考核概述
绩效考核又称绩效考评、绩效评估或绩效评价,是采用科学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标准,考查和审核企业员工对职务所规定的职责、任务的履行程度,以确定其工作绩效的一种有效的系统管理方法。它也是衡量、影响、评价员工的工作表现的正式系统。作为一种行为导向和控制方法,它也是一种激励措施。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它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方面几乎都密切相关。通过工作分析,制订岗位职责,依据企业战略目标,进而制订绩效考核的标准,实施绩效考核,而绩效考核的结果又被用于奖惩、培训、晋升、解雇等方面,并与薪酬、企业文化建设以及员工职业生涯设计挂钩。绩效考核的作用集中体现在它是奖惩、调配与解聘的依据,具有激励与控制导向和发展作用。
1.1 绩效考核的目的
1.1.1 改进组织绩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这是绝大部分企业所追求的,也是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之一。绩效考核本身首先是一种绩效控制的手段,企业对员工实施绩效考核,就是要通过对员工业绩的评价,来实现对过去者在劳动过程中行为的约束和引导,使其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界限中。绩效考核本身就是劳动者相互评价、相互比较、相互监督、相互影响,也是劳动者的自我教育和自我调控。绩效考核的结果会以一种特殊的力量引导劳动者,使企业得到驾驭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掌握对员工的使用支配权,从而保证生产经营的成果、创效益。同时,因为绩效考核也是对员工业绩的评定与认可,因此可以通过绩效考核来激励员工,使员工体验到成就感、自豪感,从而增强其工作满意感。绩效考核也是执行惩戒的依据之一,而惩戒也是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绩效不可缺少的措施。
1.1.2 为日常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绩效考核应为人力资源部门做好以下工作提供客观依据:从事决策与调整,薪酬福利,员工的培训与发展。按照社会主义的按劳付酬原则,绩效考核之后是论功行赏,所以绩效考核结果是薪酬管理的重要工具。通过绩效考核可以考核员工对责任职位的胜任程度及发展潜力。绩效考核对员工工作业绩进行检验,通过绩效考核,检查员工生产经营和工作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验证员工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因此,绩效考核结果是员工调迁、升降、淘汰的重要标准,谁能干,谁不能干,结果一目了然。用这种方法来证明员工的业绩,具有真实性、客观性,从而为企业选拔任命和使用人才提供依据。
1.1.3 帮助员工改进工作,促进员工发展
通过绩效考核,员工可以更加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职责,组织的要求及自己完成的情况,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找出差距,调整工作方式,以期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工作绩效。
1.2 绩效考核的基本原则
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时,为做到公平和准确,保证考核的信度和效度,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1.2.1 客观原则
绩效考核必须严格遵守客观公正这一基本原则。客观即实事求是,公正即不偏不倚。按照考核标准,一视同仁地进行考核。绩效考核应当根据明确规定的绩效考核标准,针对客观考核资料进行评价,做到“用事实说话“,尽量避免掺入主观成分和感彩。此外,在考核结果的讨论和分析上也要做到与实际考核应用的结果一致,不能肆意歪曲考核的结果,也不能任意夸大或贬低考核的实际意义。
1.2.2 注重实绩的原则
实绩指员工通过主观努力,为组织做出并得到组织承认的劳动成果、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和效益。在考核过程中,坚持注重实绩原则即要求在对员工作出考核结论和决定升降奖惩时,以其工作实绩为根本依据。
1.2.3 差别原则
绩效考核的等级之间通常应当有鲜明的差别界限,考核结果在工资、晋升、使用等方面应体现明显差别,使绩效考核带有激励性,激励员工的上进心。当然,对绩效考核承担者进行充分培训,使其尽量排除主观因素,并能够对考核标准有准确的、统一的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
1.2.4 明确化、公开化原则
企业的绩效考核标准、考核程序和考核责任都应当有明确的规定,而且在考核过程中应当遵守这些规定。同时,绩效考核标准、考核程序和考核责任者的规定在企业内部应当对全体员工公开。这样才能使员工对绩效考核工作产生信任感,才能使员工容易理解、接受绩效考核的结果。
1.2.5 多方位考核原则
为了使绩效考核尽量做到客观、公正、全面,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应扩大考核者的范围,尤其是与被考核者工作直接相关的人,如直接下属、同级相关部门的同事、客户及服务对象、人力资源部门的专家等。
1.2.6 科学、简便的原则
科学、简便即要求考核从考核标准的确定到考核结果的运用的整个过程都要符合客观规律,正确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准确地评价员工的行为表现。同时,考核的具体操作更简便,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达到尽可能好的考核效果。
1.2.7 保证信度与效度的原则
绩效考核的信度是指考核结果的前后一致性程度,即考核结果的可信程度。绩效考核的效度是指考核结果的准确程度。信度和效度是反映考核结果最重要的指标,企业在考核员工时,要尽量提高信度和效度,从而更好发挥绩效考核的功效。
2 薪酬管理的内容
2.1 薪酬的现状调查
通过对市场中同行业以及相关行业同期薪酬水平的调查,应该首先了解薪酬的外部公平性或外部竞争性,薪酬的内部公平性或内部一致性以及绩效报酬的公平性,确定薪资指导线,作为制定适合本企业薪酬水平的依据。在进行市场调查时必须以同行业同职位的薪资水平为基准,要以高于市场的人们吸引、保留对企业具有关键作用的人才。内部薪酬满意度调查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它为调整薪酬结构比例提供依据,可以分析是否因为薪酬水平原因而导致企业人才流动率的波动。设计合理、规范灵活的薪酬体系不仅仅体现出其本身的科学性及公平性,更为企业留住了宝贵的人才。
2.2 确定薪酬目标
薪酬目标有长期和短期之分,一般来讲主要包括:建立稳定的员工队伍,吸引高素质的员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构建学习型组织,创造高绩效;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发展计划的协调一致。
2.3 确定影响本企业薪酬管理因素
影响薪酬水平变动的外部因素主要是: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相关行业竞争状况,政府的宏观调控,地区与行业间的薪酬水平变动,当地的物价变动,经济发展水平与过去生产率变动,国家法规法令,乃至于国际政治时局的变化和其他不可抗力因素;而内部因素主要是:企业的行业性质,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力,企业文化,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企业雇员的配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劳动者所处的岗位等级,劳动者个体素质和能力差别,薪酬分配的形式,福利待遇的差别等因素。其中的任意元素发生变化都可能影响到薪酬的实施,在薪酬制定的最初阶段,就要根据经验制定出外界情况变动时的薪酬调整方案以备不时之需,还要对某些对薪酬的实施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进行详细的考察,未雨绸缪,做出周密的安排,留出决定的余地。
2.4 选择薪酬政策
所谓选择薪酬政策,是指对企业薪酬管理运行的目标、任务和手段的选择和组合,是企业在员工薪酬上采取的方针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企业薪酬成本投入决策,根据企业的自身状况选择合适的工资制度,确定企业的工资结构和工资水平。
2.5 制定薪酬计划
薪酬计划是薪酬政策的具体化,它是企业预计要实施的员工薪酬支付水平、支付结构以及薪酬管理重点等。企业在制定薪酬计划时要把握两大原则:第一,与企业管理目标相协调的原则;第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原则。事实上,薪酬计划并非固定的,它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依据实际情况作适时调整。
2.6 调整薪酬结构
薪酬结构是指企业员工之间的各种薪酬比例及其构成。调整薪酬结构是企业薪酬管理过程的重要一环,是对薪酬政策实施后的一种反馈。它主要包括员工工资成本在不同员工之间的分配,职务和岗位工资率的确定,员工基本工资、辅助工资和浮动工资的调整等。
3 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的相互关系
3.1 薪酬管理与企业竞争力
通过薪酬管理实践直接影响员工和组织,并最终影响企业的竞争力。薪酬管理主要通过薪酬管理实践,如提高对薪酬的认识水平,充分利用薪酬形式工具、差异化薪酬战略、薪酬设计、薪酬预算控制等作用于员工,直接影响员工能力、员工动力、员工与工作相关的态度、员工取向。员工结果又会直接影响组织结果,即组织竞争力,它涉及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而组织结果最终导致企业的竞争住优势的形成,如成本领先、产品差异、高份额和高渗透等。
3.2 绩效考核与企业竞争力
绩效考核与企业竞争力提升有着密切联系。通过绩效考核实践活动直接影响员工行为态度,科学的、规范的、制度化的、公平公正的考核实践对员工直接产生影响,如对员工职业导向、员工价值导向、员工能力导向、员工努力导向都可以通过绩效考核达到,而绩效考核又可直接对企业战略、企业文化、经营目标、企业形象产生作用。如绩效指标考核形式可以直接反映企业战略,服务于经营目标,绩效考核又可以而且要建立在一定的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公平公正直接反映着企业对外的形象。员工结果与组织结果,共同协调最终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使产品成本、产品质量、服务,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新力都得以实现。
3.3 绩效考核在薪酬管理中的价值
如上所述,薪酬管理的绩效管理存在着一种互动关系。一方面,绩效管理的薪酬管理的基础之一,激励的实施需要对员工的绩效做出准确的评价;另一方面,针对员工的绩效表现及时给以不同的激励薪酬,也会有助于增强激励效果并确保绩效管理的约束性。绩效考核在企业薪酬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组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3.1 有利于薪酬与工作绩效挂钩
绩效考核有利于在薪酬制度中将员工薪酬与可量化的工作绩效挂钩,从而激励机制融入组织目标和个人业绩的联系之中,而且这种激励机制要比那种不区分工作绩效,仅根据生活费用上涨情况给予报酬的机制公平。
3.3.2 有利于建立科学的薪酬结构
在薪酬结构中,依据什么拉开薪酬差距,不同人员之间的薪酬关系怎样处理,可以采用多种标准,而绩效是一个重要的依据。为了绩效考核,不同岗位的员工的业绩就可以进行比较,不同人员薪酬的调整也可依据绩效考核结果来进行,这样不仅有利于从薪酬制度上将薪酬向业绩优秀者倾斜,而且有利于强化结果导向的组织文化。
3.3.3 有利于提高薪酬方案运行效率
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有利于简化薪酬方案设计过程,降低设计成本,并提高薪酬方案运行的效率。有了绩效考核,薪酬结构的改变、薪酬水平的调整可完全由绩效自行决定,这样,薪酬方案运行的效率将大大提高。
结束语: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绩效考核是确定薪酬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同时它也是薪酬管理的基础之一,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能有效的激励员工,提供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进取性,也会有助于增强激励效果并确保绩效管理的约束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企业;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应用
市场经济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的完善,竞争也愈发的激烈。在这样的环境中谋求发展,现代企业就要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模式,通过多个方面,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人力资本价值,建立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整体上全面提升企业发展。
一、企业绩效考核含义、原则、实施方法
(一)绩效考核管理的含义
绩效考核管理又称为成绩或成果测评,是指企业为实现生产经营目的,通过一整套评估考核系统,针对员工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评估,并做出价值判断,然后,依据考核结果进行管理。绩效考核管理能够使管理者和员工形成共同的工作目标,并积极主动地为达成目标而努力。在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管理中,绩效考核管理是最难的,因为绩效考核管理的对象不是机器,而是具有思想和情感的人,其工作实绩会出现波动。绩效考核管理的内容很多,一般是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等。绩效考核管理的结果,体现了员工工作的态度、效率和积极性,可以作为晋升、聘任、培训与教育以及薪酬分配事实依据。在企业管理中,实施绩效考核,将能充分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深入开发和挖掘他们的潜力,使企业的薪酬制度能够促进企业经营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的实现。
(二)绩效考核管理的原则
1、科学评价原则:设置绩效考核指标、处理考核结果的时候,为体现公平、公正、合理,必须要运用现代化手段,科学、客观地评价员工表现。
2、简易原则:为了便于操作,较小考核标准一定要简单、高效,这样,将会使员工更清晰、简明地明确目标,找准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努力和提升。同时,也便于管理人员进行统计和精准考核,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注重绩效原则:对于员工来说,绩效非常重要,直接体现了其自身的努力,而绩效结果也是其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肯定。企业在实施考核过程中,应坚持以激励为导向,强调质量和效率,以确保企业经营管理目标顺利达成。
(三)绩效考核的主要方法
1、分级法:也可称之为排序法,就是在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基础上,以排序方式将工作实绩体现出来。一般来说,企业的评价会更根据分数进行等级划分,并和最终绩效收入相挂钩。
2、全面考核法:这种考核方法,是从各个维度对员工的专业技能、道德品质等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能够全面反映员工的综合素质,可参考性也更强。
二、企业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企业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提高薪酬管理的水平,使企业薪酬分配更科学和合理。根据绩效考评结果制定薪酬管理制度,不但能够激励员工的责任感,还能提高其费用成本意识,驱动其以工作为己任,努力提高工作效率,进而促进企业整体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提升。如果没有绩效考核管理,员工就容易产生干多干少一个样,不利于企业降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第二,建立有效的薪酬管理制度,增强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在企业管理体制当中,薪酬管理无疑是最终要的,体现了员工的价值,也能为员工生活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少企业已经将薪酬管理纳入到企业战略管理中。完善的薪酬制度,体现了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也体现了对员工的关爱和支持。从员工的角度来看,员工通过工作获得合理的报酬,将能产生一种心理激励效应,使其更加努力地工作。另外,受到企业薪酬的吸引,也会有更多企业所需人才被吸引进企业,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提高企业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达到降低成本,提升效益的目的。
三、企业现行绩效管理和薪酬分配模式
如今,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发展,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企业为了准确把握市场脉搏,灵活地应对市场竞争,并实现成功发展,就必须要增强自身综合实力。管理出效益,在制度管理方面,企业需要重视绩效管理和薪酬分配模式,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建立一套高质、高效的方案。
(一)企业在绩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虽然很多企业已制定了绩效管理制度,甚至已实施了几年,但是,绩效管理制度仍然不是非常完善,也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仅仅是为了考核而考了,没有体现出企业目标和员工价值,导致绩效考核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混淆了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的概念。从表面来看,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很容易被混淆。从实质内容来看,绩效考核属于绩效管理的一部分,企业在制定绩效管理体系的时候,需要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来制定相关的制度体系,并结合各部门、各科室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合理的考核标准,使之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3、薪酬与绩效考核不能切实挂钩。在当前经济飞速发展时期,我国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绩效考核管理模式的重要性,但大多未能建立起科学的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体系,已经建立的体系往往偏重形式,起不到真正的激励作用,使得薪酬设计与绩效考核无法达成统一,薪酬模式得不到改善,也就无从谈及去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二)薪酬分配模式
现在企业薪酬分配模式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仍然尚未完全建立灵活的方式。职工工资的发放形式,依然是每月固定发放,工资项目也没有多大改变。在工资计算上增加了新的内容,然而,最终还是实行总量控制。其他一些福利待遇,也以国家标准为主。薪酬分配模式与绩效考核模式未有机融合起来。
四、薪酬管理中绩效考核的有效应用策略
(一)建立有效薪酬管理体系,强化企业人才能力提升
人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没有人才,企业将无法实现创新发展和持续发展。在新时期,市场竞争已经从传统的价格竞争抓变为质量和人才的竞争。为了成功立足市场,企业必须要珍惜人才、重视人才,不断引进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为了更好地激励人才,留住企业所需人才,就必须要建立基于绩效考核管理的留才机制,提升薪酬管理体系的科学性,为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竞争和发展环境。首先,在制定薪酬管理的时候,要将员工的绩效纳入其中,全面体现员工为企业所做的贡献。其次,绩效管理要充分了解一线员工需求,强化沟通,并通过有效测评的制定,在合理范围内体现对一线员工的工作支持,构建合理的薪酬制度。
(二)薪酬管理体系的建立要以岗位管理为核心
在企业管理中,员工薪酬的确定都是匹配员工的工作岗位。在制定薪酬标准的时候,企业应以岗位价值合理确定。为了使薪酬管理体系更具科学性和易操作性,需将员工的岗位职位与职责联系起来,以绩效形式进行体现,以使薪酬管理体系更健全和完善。
(三)将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有机结合
目前,很多企业的薪酬管理制度都与员工的岗位、职责、业绩、职位、工作年限等挂钩。在此基础上,应当将绩效考核引入到薪酬管理中,以促进企业效益实现最大化。将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有机融合起来,员工将能通过薪酬直观地看到自己的努力,并看到未来发展的额空间,将会进一步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企业也能从绩效考核中,看到员工的工作能力和业绩,并得到企业的高度关注和认可,从而推进企业的整体发展。
(四)加强绩效考核管理监督
第一,为了确保绩效考核管理客观、准确,企业可成立专门的绩效考核监督小组,来对绩效考核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管,防止出现不合理现象。在企业内各科室、部门中挑选业务素质强、道德水平高的人员加入到小组中,并通过日常化的培训,提高绩效考核结果的可靠性和公平性;第二,在管理实践中,企业应当立足实际,以员工为本,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应的考核方案,确保方案可行可靠。考核方案应当本着全面的原则,对参评人员综合素质进行考核,然后,再通过各项指标比例权重进行划分和量化;第三,因为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必须让员工参与其中,在设置考核指标、考核方案等的时候,应充分考量员工的意见,以促进绩效考核管理工作得到顺利实施。
五、结语
总之,薪酬管理是企业开展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薪酬管理体制中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管理机制,能够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增进企业内部团结协作,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提高工作效率与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目标顺利实现。
作者:沈兰菊 单位:安康市中心医院审计科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4-0083-02
近年来,A银行服务功能日趋完备,资金实力明显增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盈利能力稳步提升,各项业务快速发展。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金融改革的日益深入也给员工管理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思想观念更趋多元化,趋利意识更加显性化,工作运行要求制度化,热点难点问题更趋多样化,不少老员工出现了明显的岗位疲劳。这些问题不断削弱银行的竞争能力,影响银行的工作效率。为了保持A银行良好的发展态势,本文从绩效考核的角度探讨员工敬业度与A银行绩效考核之间的关系,通过找到员工敬业度影响的因素,针对性地提出基于员工敬业度培育的绩效考核方案及保障措施。
1绩效考核与员工敬业度的相关理论
对于员工敬业度与绩效考核的内涵研究以盖洛普的敬业度观点最为著名。盖洛普建立了“盖洛普路径”的模型,即企业实际利润增长推动股票的增长―可持续发展驱动实际利润增长―忠实客户驱动可持续发展―在优秀经理领导下发挥员工所长驱动员工敬业度。马迁,薛文才,余荔从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经营绩效、部门绩效、员工绩效评价三部分出发,系统地介绍了企业内部绩效评价的先进理论和目前银行绩效考评的实际做法。傅罡从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要素、程序、标准、分析工具、测试方法、绩效考核步骤等各种评价方法的应用和比较以及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协调和应用等,对商业银行绩效考核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2员工敬业度与绩效考核的关系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薪酬、价值观和职业发展机会最能影响员工的敬业精神。薪酬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员工工作的价值,员工对薪酬的满意度越高,在工作中就会更加敬业。企业的文化氛围以及通过日常工作所传递的企业价值观,对员工敬业度的影响作用很大。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职业发展机会是又一个对员工敬业度有着深刻影响的因素。
绩效考核的目标是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和积极性,增强企业组织的运行效率,最终使企业和员工共同受益。绩效考核为企业实施有效管理提供基础,通过制定合理的薪酬分配和绩效考核制度,便于管理者设计薪酬和进行薪酬管理;运用考核结果为企业晋升、奖惩、培训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等。二是促进员工与企业的和谐发展。通过绩效考核的结果沟通和业绩反馈,发挥导向功能,帮助员工不断发现自身问题,促进其提升绩效水平和敬业度,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3银行绩效考核与员工敬业度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尽管A银行在绩效考核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旨在通过绩效考核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员工敬业度和执行力。然而事实是,员工的敬业程度并没有因绩效考核力度的加大而随之提高。为研究A银行绩效考核不足之处及成因,笔者调查了A银行员工对当前绩效考核制度的看法、敬业度情况及涉及员工敬业度的保障措施等方面,以客观分析A银行员工敬业度与绩效考核的状况。从调查的结果分析来看,A银行绩效考核主要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包括:基于员工敬业度的绩效考核观念不强;绩效兑现形式存在的不足;绩效政策针对性不强;绩效考核配套措施不够等。
4基于员工敬业度提升的绩效考核调整与设计
41绩效考核方案改进的原则和目标
绩效考核应坚持公平公开、客观公正、注重平衡、分类实施等多方面的原则,重点在绩效考核的内容和流程中突出提升敬业度的相关考核内容,从而强化绩效考核对员工敬业度的培育作用。其中,注重平衡是指员工的薪酬采取固定岗位月薪与浮动绩效年薪相结合的模式;分类实施是指根据不同岗位、工作性质分类制定考核指标体系,实行差异化绩效考核。重点突出敬业度相关影响因素的考核指标权重,涵盖定性、定量考核指标,注重指标考核对提升敬业度的实效。
绩效考核围绕“以考核促敬业、以敬业促绩效”的宗旨调整实施。通过绩效考核调整了解员工对组织的业绩贡献,为员工的薪酬决策提供基础信息,为员工的晋升奖励提供参考,为人力资源部规划提供决策依据,形成员工与银行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42调整和设计的具体内容
一是完善指标体系。针对目前考核的内容针对性不强、定性多和定量少的不足,可采用层次管理将考核体系完整地分为整体绩效考核、部门绩效考核和员工绩效考核三个层次。在考核指标中渗透体现员工敬业度的内容和权重。二是优化薪酬结构。员工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薪酬结构为“岗位工资+绩效工资+行长特别奖励”。岗位工资体现工资的保障职能,绩效工资体现工资的激励功能,主要包括业务指标、素质指标、态度(重点是敬业度)等指标。行长特别奖励根据员工年度考核等次确定。三是完善考核内容。主要指标由工作业绩考核、个人素质测评、工作(团队)敬业度测评三部分组成,突出部门员工体现的敬业程度。工作业绩考核主要考核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个人综合测评系统主要考核员工的全局观念、判断决策、组织协调、专业能力等。团队敬业度表现测评由部门全体员工的个人敬业度表现测评得分平均值确定。四是丰富激励形式。主要是改变以往单纯的工资激励方式,通过职务晋升、表彰激励、榜样激励等形式区别对待。
43绩效考核流程与实施步骤
根据前期反映的绩效沟通不足的问题,与过去的考核流程比较,再设置考核结果反馈流程和申诉流程,增加针对员工绩效考核问题的辅导支持环节。通过绩效沟通和建立申诉通道,使管理者与员工能够真诚合作,形成绩效伙伴关系,员工绩效会大幅度提高。
5基于员工敬业度提升的实施保障措施
实施A银行绩效考核方案调整的保障措施,一是增强对员工敬业度培育的意识,配套做好员工敬业度提升的教育宣传,完善适应敬业需求的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制度。二是树立有效的绩效管理意识。树立以考核促管理、以管理促发展的意识。从体系设计上确保绩效考核办法紧密结合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三是加强完善考核日常管理制度、配套考核管理制度和建立考核申诉机制;完善员工规划职业发展方向、员工培训管理以及政策与财力等配套保障措施。
6结论
通过对A银行绩效考核与员工敬业度之间的关系研究,探索一条通过绩效考核实现敬业度提高的路径,制订基于敬业度提升的绩效考核方案及保障措施。研究认为,A银行应按照平衡绩效考核与敬业度关系的原则,通过完善指标体系(主要是在绩效考核项目指标中渗透与工作敬业表现相关的定性定量指标并给予权重)、优化薪酬结构、补充考核内容和丰富激励形式等几方面对现有绩效考核方案进行调整设计,通过合理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培养员工敬业度,提高银行的绩效能力,实现共同进步发展。
当然,由于笔者的知识水平有限,对薪酬管理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还不深刻,本文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基于员工敬业度提升的绩效考核细节方案设计、如何平衡业绩指标和敬业度表现指标在考核中的权重关系等方面还有待深入探讨。笔者在日后的工作和实践中将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杨艳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模式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7
[2]曾晖.员工敬业度的评价与开发[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3]王国武培育忠诚员工12金规[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6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3213
在医院里,护理与医疗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是整个医疗作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医、技人员的工作内容相比,护理服务具有工作量大、工作涉及面广、技术含量相对较小、专业服务立项少、收费低、群体占比高的特点。正是这些专业特质决定了构建护理人员综合绩效评价框架的维度和考核的内容。
1护理绩效考核分配体系的实施背景
长期以来,在医院的劳务分配中普遍采用收支结余按比例分配,护士所得直接与科室经济效益挂钩的模式。由于目前医疗服务定价机制中存在劳务价格的倒挂现象,这种分配模式最终引起了护理人员的劳务分配与其服务内涵和劳动价值相背离,造成分配秩序倒挂,激励机制失灵,人力资源配置引导失灵。医院临床一线科室护士工作积极性和事业忠诚度降低,急、危、重症病房不但人难招且辞职率高,人护理人员队伍不稳定等情况不断出现。
以上现象引起了院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从2011年起我院开始着手对医院护理的管理模式及护理工作量及工作质量的考核、分配路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制定了护理绩效考核―分配方案,于2013年7月开始实施至今。
2护理绩效考核分配体系的框架设计
根据国家医改精神及卫生部《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卫医政发〔2010〕108号)、《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卫医政发〔2011〕96号)文件中相关要求,结合绩效管理原则和护理工作的目标和我院护理人员的实际工作习惯,医院决定建立并实施BSC与KPI相结合的护理绩效考核体系。内容涵盖工作质量、满意度及卫计委关于护理工作管理的其他重点管理考核指标。主要包括:
(1)设置护理人员岗位奖。以本市最低工资标准设置护士岗位奖,按各单元编制护理人员数量发放。对急、危、重症及高风险科室适当提高标准实施倾斜。
(2)将日常护理工作量区分为基础护理工作量及护理治疗工作量,依据技术和风险要求,分别赋值体现。测算全院各护理单元的平均护理时数,将各专业间不同技术要求、风险程度的护理工作同一量化为可比工作量系数。
(3)各单元的绩效工资总额=本单元编制护士人数×岗位奖标准+基础护理工作量分值×工作量系数+护理治疗量分值+(―)质量、满意度等考核奖励(处罚)金额。
(4)个人的绩效奖金由科室护士长按各人出勤、职务、岗位、班次等考核情况进行统计、考核及分配。
3护理绩效考核分配体系的创新及亮点
(1)护理绩效考核分配方案设计过程中,美国哈佛大学的RBRVS价值评估理念,“平均护理时数”标准以及二维均衡绩效管理考评―分配模式等国内外先进的考核工具和方法的采用,在理论依据、考核分配模式及实施方法上保障了新方案更具备科学性和先进性。
(2)方案在制度设计层面上实现了卫计委关于“薪酬分配向临床一线护理工作量大、风险较高、技术性强的岗位倾斜,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管理要求。我们欣喜地看到,新方案实施后临床科室特别是护理技术要求高、风险大的急、危、重症科室均在分配中排在前列,而专业技术要求相对较低、工作内容单一、风险小的科室则相对靠后,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护理薪酬分配的正确排序、分配结果的公正和透明。
(3)实施后的护理岗位薪酬支付水平,是依据市人社局公布的年度人力资源市场职业(工种)工资指导价位、工资指导线和人工成本水平结合我院规模按高标准进行的设定,为如何合理确定护理劳务价格提供了权威的劳资市场参考。
(4)薪酬结构的整体平衡上,以“建机制、保基本、兼顾效率和公平”的指导思想为抓手,将工作重心放在建立符合护理工作性质的绩效考核分配体系上;增设反映地区物价指数,保障护士基本生活水平的岗位奖;根据护理工作特点,将分配比例更多体现在护理专业内涵和岗位职责上,向无服务立项或项目收费低的基础护理倾斜。这样既兼顾效率要素又体现了公平,并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健康范围内。
(5)分配过程中,既综合考虑护士岗位、班次、职称、工作量等因素,又能根据本院护理管理的特点,灵活设置要素实施考核,分配办法更贴合护士工作习惯,方便计算,很快得到了护士们的理解和接受。
(6)方案推行的同时,实施护士整体岗位竞聘,开放了人员流动平台和通道,让护士与岗位间实行双向选择,动态平衡,护理岗位管理更趋公平、公正、透明。
4护理绩效考核分配体系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新的护理绩效考核分配方案经过半年的试行,在全院职工的理解和大力支持下,日趋平稳。今后需要逐步完善的地方:
(1)护理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是以平衡计分卡(BSC)结合KPI指标为基础设计的。BSC评价法的四个维度(财务、质量、客户以及发展成长)方案中只涉及了质量、客户和发展成长维度,由于项目标准成本库尚未建立,财务维度中关于成本控制、资产管理以及效率方面的评价内容急待厘清与完善。
(2)电算化手段仍然无法跟上,对核算的完成、信息平台的搭建,直至形成一体化成熟的工作成果均相去甚远。
(3)试行后,应探索建立绩效管理对护理质量及护士工作效率情况实施追踪评价的评估模型,用以实现对绩效体系进行持续改进及不断完善。
5结论
目前,绩效考核体系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体系中。其考核的内容主要以德、能、勤、绩为主,考核形式主要以单位年度目标和中层干部年度考核,以及员工年度和单位领导班子考核为主。由于在医疗系统中,以往传统的绩效考核方式过于单一、缺乏明确的考核标准和公允度,以及科学性,无法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因此,完善和健全医院绩效考核体系不仅能够激励员工,起到监督和约束的作用,而且还能够使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医院绩效考核的重要性
由于医疗质量是绩效评估和医院履行责任的关键,医疗质量一旦被忽视,医院就会失去生存的资本。因此,在新医改政策下通过设计和应用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不仅能够强化医院的竞争机制和地位,而且还能够强化医疗质量管理,确保在医疗质量和安全下,降低医院总成本,减轻病人就医包袱。除此之外,在医院综合管理中引入绩效考核,还能够帮助管理者及时采取措施对医院薄弱环节进行调整,最终获得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新医改政策下医院绩效考核的设计
(一)设计标准
在新医改政策下,对绩效考核的设计必须遵循社会公益性和客观性的标准,在非财务指标的形势下,达到医疗服务水平,并根据实际考核情况明确医务工作者是否达到医院绩效计划,不能因个人情感或偏见使绩效考核存在误差;公平性和一致性的标准,由于不同岗位的医务工作者所完成的工作各不相同,因此需采用不同的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并根据医院实际发展情况,对考核标准做出及时修改与完善,确保在连续时间内,考核具有公平和一致性;政策性和可操作性的标准,由于医院新医改政策随国家政策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医院绩效考核必须与国家政策相一致。
(二)医院绩效考核流程设计
医院绩效考核流程主要是以计划到实施、考核到反馈的一个戴明循环形式。其流程如下图1所示:
图1 医院绩效考核流程设计
根据上图所示,首先,医院绩效计划主要从确定发展目标和行动计划为主。将医院发展战略目标任务分别细化分到每个部门和员工,并制定出重要的绩效行动计划;其次,作为医院绩效辅导关键,实施与管理环节涉及每一个员工实施和执行任务,以及提高医疗技术等情况。相关领导通过对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为绩效考核环节提供依据,并根据潜在问题不断沟通做出反馈和指导;再次,进行绩效评估,通过将关键指标作为评估标准,从医院各方向选取针对个人和各科室的绩效考核与评价。由于绩效考核、评估时绩效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因此,该环节关系着整个绩效管理的成败;最后,绩效反馈面谈,将评估结果进行反馈应用于医务员工的薪酬和职位变动等分配中,实现医院全方位的综合管理,使医院服务效率和质量、医疗技术水平,以及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得到提高。
(三)医院绩效考核方法和实际方案设计
在新医改政策下,医院绩效考核可以根据每个科室实际工作情况,采取目标参照法和扣分法、区间法和加分法,以及比较法进行评分。其中,目标参照法能够超过满分,在1个目标值下,通过目标值和指标进行对比,通过采用比例系数×100获得指标;扣分法不能够超过满分,在1个目标值,扣分量和扣分分值标准下,以指标值变化为依据,根据考核标准进行指标扣分;而区间法由于该考核方式能够对分数范围进行灵活的设定,因此,该方式能够超过或不超过满分,指标值以4个和6个区间分别进行区分,并设定对应的得分标准。
以科室门诊绩效考核方案为例,门诊分为专家和独立门诊,主要针对为医疗预防机构和还未住院的患者而设立,总分值以1000分为依据,由医院中层及中层以上领导组织的绩效考核小组、科室考试小组、员工考核小组等对各科室或人员进行实际考核。在考核门诊时,其绩效考核主要以门诊量和医疗赔偿、病人满意度、门诊质量和药占比等项目,根据医院战略目标进行每年绩效考核指标调整,并每月完成实际考核,其结果通过绩效考核系统自动给出分值,医院领导根据结果与医务工作者薪酬、晋升、以及评优相联系,达到加强和改善医疗工作的医德和责任心获取更多患者的信任的作用。具体考核方案如下表1某医院科室门诊绩效考核方案所示:
表1 某医院科室门诊绩效考核
三、实际运行实证调查分析
在新医改政策下,新的医院绩效考核自实施以来,共有580名医务工作者参与了实证调查,其中有510份被收回,通过对绩效考核运行实证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得知,其满意度占57%以上,占全医院总工作者的一半以上。对医院绩效考核先进满意度评价占75%左右;对实施绩效考核与绩效薪酬相融合的科学合理考核制度评价占73%左右;对实施绩效考核取得较好成绩评价占69%左右。这足以说明医院工作者认同绩效考核存在科学性和可靠性、客观性和先进性、一致性和公平性。而对医疗工作者满意业绩和工资评价只占43%左右;对业绩发展机会满意评价只占34%左右;对与上级交流提高工作绩效评价只占30%左右。这足以证明医疗工作者并没有将自己的利益与绩效考核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医疗工作者欠缺与上级的沟通,缺乏对绩效考核与自己工作晋升和薪酬、奖惩之间联系的认识,因而影响综合评价结果。因此,新设计的绩效考核必须严格与工作者薪酬及晋升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上级领导必须加强和下级工作的沟通,在了解员工想法的同时,利用绩效考核激励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得到提升,并且通过绩效考核凝聚了医务工作者开展新业务和新医疗技术水平的动力,使医院在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双效益收获。
综上所述,医院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在完善医院内部实际运行的前提下,使医院综合管理水平获得提高。因此,绩效考核必须在公平、公正、摆脱以往薪酬制度局限,注重绩效考核奖励机制的作用,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在满足人们医疗需求和提高医疗技术水平,通过落实绩效考核起到监督和约束力,改善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等方面,降低医疗成本和病人就医包袱,保证医院业务增长的同时,医务工作者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对医疗工作的热情得到激励。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3-0024-02
1 内蒙古地区物流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发展现状
物流企业作为新兴服务业,在内蒙古地区发展比较迅速,2015年内蒙古新增各类物流企业49家,相较于2014年增长超过30%,从业人员达到2 700人,除传统配送物流以外、冷链物流等专业化物流发展迅速,2015年上半年物流量合计超过12 000 t,对内蒙古地区生鲜产品、农产品、矿物产品的出口贸易做出巨大贡献。
快递行业发展迅速,2015年快递业务量增长超过53.7%,快递业务收入增长达到23.9%,新增快递企业12家,逐渐打破了圆通、中通等快递行业的垄断,大型国有物流企业稳步发展,2015年内蒙古地区国有物流企业业务量增长13%,除传统国有物流以外,第三方物流发展迅速,与国有企业形成良好的竞争格局。
然而物流企业员工绩效考核水平与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不匹配,绩效考核方式落后,仅有外资物流企业利用KPI、360度等科学方式进行绩效考核,包括大部分国有企业在内的物流企业只通过传统方式考核,员工薪酬福利与工作积极性都受到影响,2015年上半年,内蒙古地区物流工作人员离职率达到17%,大量复合型物流人才流向北上广地区,绩效考核工作开展的不完善制约了内蒙古地区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 内蒙古地区物流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绩效考核目标不明确
由于绩效考核相关工作的开展与物流企业的实践经验在内蒙古地区相对薄弱,内蒙古地区大部分物流企业对于绩效考核目的的认识还停留在以经济奖励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上,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存在较大局限性,我国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计件计费的工作模式,对于其他权重指标重视程度不高,造成绩效考核对物流企业管理的促进作用无法实现,同时对于员工的激励效果不够明确,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企业开展绩效考核主要目的是辅助企业的经营战略实现,考核目的的不明确造成内蒙古地区物流企业绩效考核工作开展流于形式,无法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同时物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无法得到提升。
2.2 考核模式不够科学
除国龙等大型物流企业,现阶段内蒙古地区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绩效考核方案落后,无法根据企业实际资源情况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案,各个岗位的绩效考核也没有根据岗位运行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中小物流企业直接照抄大型物流企业的绩效考核方案,而具体内容、权重指标设定方面与中小企业发展不相匹配,造成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流于形式,落后的绩效考核方案也会影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由于权重指标设置的不合理性,员工的工作无法得到有效认同,部分权重指标设置过高,中小企业的物流资源使员工无法达成指标,使员工的工作信心受到消极影响,管理层也会盲目根据考核方案加强对员工的工作压力,绩效考核不但没有发挥出应有作用,反而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绊脚石。
2.3 考核结果公示不足
现阶段绝大部分内蒙古物流企业已经开展了绩效考核工作,但是考核结果一般只通过薪酬福利的方式反馈给员工个人,结果的推算过程与最终结果的反馈一般是人力资源或中小企业管理者的“机密”文件,作为衡量员工工作的基础信息,而且部分中小物流企业盲目效仿大型物流企业的绩效考核模式,管理者没有真正理解大型物流企业绩效考核工作开展的目的,以为只要通过“计件薪酬”的模式就能够满足物流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忽略了绩效考核结果公开反馈对于员工精神激励的重要性,考核结果的公开反馈也是企业员工相互了解的重要渠道,反馈结果的缺失也无法在物流企业内形成良好的竞争模式,员工工作积极性得不到提升。
2.4 考核内容比较单一
现代绩效考核模式要求内蒙古物流企业的绩效考核不应该局限于传统指标,传统的“计件算钱”与“业务完成”虽然能够有效提升物流人员的工作效率,但是任何物流企业都能够提供上述绩效考核内容,物流企业员工很容易跳槽到绩效考核奖励更高的企业中,这也是内蒙古地区物流行业人员流动明显的重要因素,考核主体的单一还体现在物流企业对于文职工作人员如财务、商务的考核相对缺失,没有准确的权重指标来衡量员工工作执行力,造成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而且绩效考核主要是由上级对下级进行,忽略了客户评价等软性指标,造成员工在工作中对于上级的失误决策不敢进行反驳,降低物流企业的流转效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无法得到保证。
3 完善内蒙古物流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对策建议
3.1 结合物流战略制定考核目标
针对现阶段物流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目的不明确的状况,物流企业管理层要明确绩效考核实施的主要目标,中小物流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应该以提升物流企业综合实力为主要目的,要求员工提升服务态度与业务能力,为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打好基础;而大型物流企业则应该以维持物流企业市场公信力与自身业务的拓展为主要激励目的,明确绩效考核目的能够促使物流企业有的方式的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方式,同时在绩效考核的执行过程中,根据物流企业战略目标的变化针对性的进行绩效考核内容、力度、方式的整改,可以说绩效考核目的是物流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工作开展的基础,同时物流企业内员工也明确自身工作的主要目标,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与员工激励的影响力能够得到提升,由于物流企业的工作相对繁琐,基层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明确的绩效考核激励目的在客观上也能够为员工的职业规划做出贡献,提高员工对物流企业的认同感,实现物流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3.2 健全物流企业考核模式
完善的绩效考核模式能够有效提升绩效考核的效率,针对现阶段内蒙古物流企业绩效考核方式不够合理,应该结合物流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利用KPI、360平衡积分法等科学的绩效考核方式进行考核工作的完善,物流企业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资源条件,找出适宜自身绩效考核方式,考核方案的实施应该循序渐进,同时积极与员工进行交流,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及时了解员工对于绩效考核的直观感受,再完善的绩效考核模式也有其固有的弊端,需要物流企业管理层不断进行绩效考核模式的优化,制定更适用于自己的绩效考核方案,并在执行中不断进行优化。同时完善绩效考核方案还需提升考核者的综合实力,中小型物流企业一般由管理者直接进行考核,大型物流企业则通过人力资源部门进行考核,这要求考核者充分学习绩效考核的相关知识,能够制定完善的考核计划并提高执行效率,使考核者能够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实现绩效考核工作的有效开展。
3.3 定期公开物流业务考核结果
考核结果的反馈除能够体现出员工的薪酬绩效以外,还能够让员工准确认识到自身工作存在的缺失与管理层的期冀,对于拥有自身职业规划、上进心的员工将产生积极影响,所以内蒙古物流企业管理层应该充分重视绩效考核结果在物流企业内的公示,而非传统的“内部信息”,随着内蒙古物流企业绩效考核工作的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内容已由传统的“记件、记运输里程”转变成考虑员工综合工作能力,而在此基础上,信息的反馈能够让员工充分体会到自身在物流环节中发挥的作用,同时考核结果反馈应该与员工的晋升挂钩,对于考核优秀且具有发展潜力的员工予以在结果反馈以后赋予其更高的职位,对于销售人员应该提高薪酬并制定额外销售任务,在物流企业内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也让物流企业内员工意识到通过积极工作除劳动报酬以外还能提高在物流企业内的职位,由此形成绩效考核与激励模式相互促进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同时考核结果的反馈也有利于管理层进行留档,为绩效考核工作的完善打好信息基础。
3.4 充实物流业务考核内容
拓宽绩效考核主体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除对销售与配送人员进行考核以外,物流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仓储工作人员都应该进行相应的绩效考核工作,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形成整个物流企业良好的考核氛围,避免过去事不关己的情况出现,同时各部门都纳进绩效考核模式中,也有利于管理层的统一管理,工作人员也能够通过绩效考核增加自身的薪酬福利,实现物流企业与员工的双赢;其次,对销售与配送人员的绩效考核也应该由传统的硬性指标考核转变成综合考核,例如销售人员的市场开拓能力,配送人员的客户投诉率降低等因素都应该成为绩效考核的内容,避免工作人员过于关注传统指标而忽略了物流企业的潜在发展机遇,同时差异化的考核主体也能够使物流企业与其他物流企业产生区别,降低物流企业的员工流失率,为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4 结 语
对任何企业来说绩效考核体系的搭建都是一个长久的过程,而随着内蒙古物流企业的做大做强,绩效考核体系也必须随之进行完善,这样才能够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物流企业管理层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实现绩效考核工作的改进,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完善的职业规划鼓励员工参与企业培训,提高自身物流业务的掌握能力,推动物流行业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情况的改善,实现整个内蒙古地区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一、医院薪酬体制的构成及特点
目前医院薪酬主要由薪点工资、绩效工资、职务补贴三部分构成。薪点工资属于固定薪酬,较为稳定,是根据员工职位、职称、工龄等确定,它占整个薪酬的大约20-40%左右;绩效工资属浮动薪酬,差距大,是根据员工工作业绩考核后分配,所占比例约是40-60%;职务补贴针对有一定职务、职称人员给予的补助,范围局限,它占薪酬的10-20%。
二、影响医院薪酬分配制度的因素
1.主观因素。主观因素主要包括员工职位、技能水平和医院经济实力、支付能力。医疗工作技术含量高,员工的收入通常与职称、职务、能力、经验相关。另外,医院经济效益越好,支付能力越强,员工薪酬水平就越高。此外,医院文化注重竞争和效率,采用重视业绩的薪酬分配制度,利用较高薪酬水平来促进竞争,才能留住和吸引优秀人才,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促进医院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2.客观因素。由于不同岗位承担的责任、风险、技术水平、劳动量不同,因此在薪酬分配中存在较大差别。科室效益的差别会影响员工薪资水平。另一方面,医院的薪酬水平也受到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医院对薪酬水平的市场定位决定了员工薪资水平的高低。此外,物价生活水平的涨幅对员工薪酬变化有一定影响。
三、医院薪酬制度的问题分析
1.薪酬增长缺乏系统性规划。薪酬的增长没有一个长期系统性规划,固定薪酬调整也没有周期性增长计划,我院薪酬水平在市场上没有准确定位,缺乏整体部署。医院薪点工资已经执行七年,其间只增长过一次,但是物价年年上涨,固定薪酬纹丝不动,让员工感觉收入实际缩水。
2.薪酬结构导致收入不稳定性高。薪酬结构中所占比例较大的绩效工资部分与科室效益相关,经济收入和成本变化让员工个人绩效工资月差可达2000-3000元,月收入浮动近20-40%。浮动薪酬比例过大导致员工收入波动较大,不稳定性增高。
3.注重激励,忽略公平。科室之间效益差别导致员工收入差距大,同一职位、职级人员因所在科室不同,绩效工资差距成倍;有些苦脏累效益不佳的科室得不到扶持,职称与收入出现“倒挂”;行管部门绩效依赖临床科室总绩效来核算,未能体现本岗位工作稳定特点。
4.绩效考核结果与分配脱节,未能提高员工绩效。虽然医院建立了绩效考核制度,但是缺乏员工工作数量、质量等量化考核指标,绩效工资分配更多依据个人的主观判断,缺乏数据支撑,导致分配过于粗放,绩效工资的激励性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5.忽视员工参与。医院在最初进行薪酬制度设计时,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问卷调查,允许员工参与,但是执行之后,再没有开展征求员工意见,无法知晓员工对分配制度的满意程度。在绩效方案设计时,没有进行岗位分析和评估,将员工的意愿排除在外,造成绩效方案不公正、不完善。
四、医院薪酬分配优化对策分析
1.建立薪酬增长长期规划。要针对医院发展战略目标制定薪酬增长长期规划,使得薪酬制度与医院的发展战略相一致。确定薪酬水平在劳动力市场的位置,考虑生活水平、物价上涨等客观因素,建立固定薪酬的周期性增长计划。
2.适度调整薪酬结构及比重。在薪酬结构中的固定薪酬比例应适当增加,才能让员工感到薪酬相对稳定。一般而言,固定薪酬比例占总收入40-60%比较合适;浮动薪酬比例应控制在总薪酬的40-50%为宜,月波动幅度不宜超过20%。
3.构建激励为主,兼顾公平的考核和分配制度。绩效工资的成本核算中,既要与科室经济效益挂钩,又要对苦脏累的科室给予政策上一定倾斜或扶持,保护员工工作积极性。医院在设计绩效考核方案时,对员工工作能力、数量、质量、工作业绩的考核要制定科学、可量化的评价指标和考核方法,绩效工资的分配要紧密结合考核结果,真正体现效率优先,多劳多得。
4.加强岗位分析与评价,重视员工参与。医院的绩效工资的设计,对于没有经济收入的行管部门,可以根据工作岗位的任职条件、承担责任和风险、技术含量和复杂程度,构建综合指标体系,制定出有梯度的绩效工资分配标准。定期了解员工对薪酬分配制度的满意度,关注员工需求,尤其是针对一些高素质人才,允许他们参与分配方案的制定与修改。
总之,医院薪酬分配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激励性的好坏,关系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只有综合外部竞争压力和内部实际情况,完善薪酬分配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医院的效率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英.如何提高医院薪酬分配质量[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4(2)
一、基本理论概述
(一)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一项系统工程,将绩效考核融入薪酬体系中,可提升企业的获利能力和综合实力;绩效考核是企业实施薪酬管理的重要途径之一,主要根据员工的工作状况对其进行评价,检测员工的作业状况,同时为员工工作调整提供依据。由此可见,绩效考核一方面能起到监督作用,促使员工发展责任感,保质保量的完成自身工作;另一方面还能促使员工发挥其主动性,进而促进企业的经济利益,加快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速度,增强企业的社会价值。
(二)薪酬管理
薪酬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企业员工的劳动报酬进行管理,主要作用是衡量和评价员工的工作价值,判断员工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因此,煤炭企业应加大薪酬管理重视力度,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动力支持。
(三)绩效考核对薪酬管理的作用
第一,绩效考核能为企业制定和调整员工薪酬提供标准。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制定考核标准,通过绩效考核的实施,逐渐改变员工的价值观和职业素养,使员工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第二,绩效考核能提升企业薪酬结构的科学性。绩效考核的实施能突破部门和岗位之间的界限,形成横向和纵向的立体式评价体系,并以此为依据对不同岗位的员工薪酬进行调整。第三,绩效考核可简化薪酬方案,降低薪酬管理成本。绩效考核结果可作为薪酬结构调整和薪酬水平变化的依据,大大降低了薪酬管理的工作难度,减少了不必要的人力和财力消耗,节约企业管理成本。
二、绩效考核存在问题及其优化措施
(一)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煤炭企业的市场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但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现有的绩效考核工作缺乏先进性和科学性,主要表现在:1、绩效考核依据标准模糊。煤炭企业绩效考核机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考核标准不明确,影响了绩效考核机制的可操作性。企业还未对员工的工作态度、职业素养的考核标准进行定量规定,只能凭借考核人员的主观经验进行判断,影响了评价的客观性。2、绩效考核可操作性较差。绩效考核缺乏定性和定量评价指标,影响了绩效考核的公平性,使其无法发挥应有作用。3、考核方式过于单一。绩效考核工作主要存在于管理层,若管理层与员工存在矛盾,就会影响绩效考核的公正性。
(二)绩效考核优化对策
1、完善薪酬管理机制。第一,充分发挥宽带薪酬机制的作用。现有宽带薪酬机制主要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专业能力、业务水平决定其工资水平,该模式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员工的积极性,并能减少企业的管理成本。第二,改善薪酬设计。煤炭企业在设计薪酬时,要以能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为主要原则,在充分考虑企业自身行政框架和各组织的实际情况下,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的薪酬标准。第三,科学划分岗位等级,为薪酬制定提供依据。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不同岗位人员对企业的发展影响不同,因此需要对岗位等级进行科学划分。员工薪资应由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三部分组成,而基本工资则由员工的职称、工龄有关;其他部分则取决于员工的个人能力和岗位重要性。第四,实施动态激励。员工的工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可根据员工的表现适时调整工资,及时对员工工作热情给予必要的肯定和鼓励。第五,成立专门的考核小组。企业可建立专业的考核小组,成员可由各阶层职工代表组成,提升考核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提升绩效考核的实际作用。
2、完善绩效考核机制。绩效考核要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精细化、标准化和全面性的原则。煤炭企业应建立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考核机制,确保考核的完整性,满足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的要求;精细化管理是指对不同岗位等级的员工制定不同的薪资方案,满足不同人员的需求,使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都能得到激发;规范化的管理手段可使企业运营更长久,员工效率的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全面化则指从德、能、绩、勤多方面对员工进行综合评价,为企业选择职责素质较高、责任感强、专业能力突出的复合型人才。
三、结束语
绩效考核在薪酬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性,进而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煤炭企业是我国经济实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对现有的绩效考核进行优化和改进,提升考核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提升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一、绩效考核目的定位偏差的表现
1.以考核作为评薪定级的依据
不少企业的高层领导在谈到绩效考核时,都认为考核即是管理,管理即是考核,把考核摆在了很高的位置。的确,不考核怎么知道员工的工作情况,不考核员工怎么会重视这些工作,考核就像一根指挥棒,指引着员工按照企业的要求去工作,为了增强考核的牵引力,就必须加大考核使用的力度,在众多的考核结果使用中,诸如末位淘汰、培训、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晋升和发奖金定薪酬等级,众多企业高层都偏爱把薪酬和绩效结合起来。据调查,企业实施绩效考核的目的,被调查企业列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把薪酬与绩效结合起来(75.9%);检查工作完成情况(55.4%);培养员工的能力(54.5%)。
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应是用来帮助员工提升绩效,进而达到提升企业绩效的目的。 “把薪酬与绩效结合”只应该是绩效管理的副产品,它是保证绩效管理能起到作用的重要手段,而不应该是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但是从这一调查结果可以发现75.9%的被调查企业把“把薪酬与绩效结合起来”当作是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之一,这样就会导致企业最终为了“薪酬”而不是“绩效”进行绩效管理,从而使绩效管理误入歧途,这一点值得中国企业高度关注。
2.评价员工工作情况,防止员工“偷懒”
这个考核目的是基于对员工愿意主动做好工作的怀疑,在管理理念上,这样的企业持“X”理论,认为员工是懒惰的、不愿意负责任的、只看重物质激励、必须在监督下才能完成工作。但是过于强调这一点,直接导致在实际的绩效考核操作过程中,管理者认为要时刻监督员工,防止其偷懒,员工绩效高低的结果胜于绩效的形成过程,热衷于判断、收集员工绩效好坏的信息,作为年终考核公平、公正的依据,对于员工为什么绩效高和业绩低下,则没有探究和观察的兴趣,更谈不上还要针对问题所在帮助员工改进。
过多的关注如何评价员工,如何让评价结果在员工中平衡,也带来一种效应和风气,就是大家都着眼于已经完成的工作,不断寻求利益的均衡,只顾回头和低头看,如何劝说和说服员工接受考核结果,忘了抬头向前看,应该关注员工未来的发展和改进,给予员工辅导和培训,帮助员工提高绩效,进而提升组织的绩效。
3.提高管理的约束力,强调威慑与服从
当考核主要为了评价员工、以考核结果来给员工发薪定资时,不少主管为了提高管理的约束力,增强自己的威信,进而提高员工的执行力,就在考核上大做文章,如果平时员工听从安排,工作按照自己的意图来展开,即使最后工作效果不尽如人意,在考核时也是网开一面,但是,对于一些喜欢标新立异、在工作中个人主见过多的员工,哪怕最终的业绩结果很好,在主管眼中仍要大打折扣。同时,一些主管对于工作中有想法、喜欢创新的员工表面上会听之任之,甚至以他的经验来看继续这样做下去要出问题时,也不做提醒,只等最后工作果然出了大纰漏了,再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严格的按照考核规定打上很低的考核等级,事后也不做绩效反馈与沟通,最好将该员工连续几次评上最低等级,按照公司规定末位淘汰出局。
这样一来,“杀鸡骇猴”,以公司的考核制度作为约束员工的最好法宝,要求员工绝对的服从主管的安排,不允许任何的“试错”和创新,只有听从主管的思路和方式开展工作,做个听话的员工胜过做个有思想的员工,无形中,主管的地位得到空前巩固,但是,公司的利益可能就在这种因循守旧和绝对服从中逐渐损耗。
二、绩效考核目的定位偏差的影响
1.绩效考核流于形式
正是由于以上绩效考核目的的偏差,很多企业把绩效管理简化成了绩效考核,最终绩效管理不仅没有带来组织绩效的提升,相反成为各级管理人员的一个负担。
不少企业的绩效考核采用强制分布法来规定考核最终结果的分布状况,以免出现趋中效应和过宽或过严现象。由于考核等次的确定要与职务升降、工资高低挂钩,因此人人关注。有些主管怕伤和气,就采取或默许今年评张三,明年评李四,后年评王五的做法,背离了绩效考核的初衷,形成了“优秀轮流当,合格年年过”的现象,如果公司把考核结果和等级和基本工资的调整挂钩的话,就更需要全面平衡,保证每位员工能获得自动调薪的机会,至少不能因为考核等级上不满足条件而错失加薪的机会。在不少主管和员工眼中,既然公司定了这样的考核制度,就应该尽可能的研究出对每个人都有利的博弈方案。只有皆大欢喜,才能够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至于,“末位淘汰”制度,只要有自动离职者,今年的末尾就非他莫属。
2.忽视绩效改进
当企业的管理者视绩效考核为惩罚和监督员工的“大棒”,自然导致主管和员工过于关注绩效考核的评价过程,不关心考核后绩效的改进,对于员工绩效的高和低,主管只满足于作出评价,并且尽可能让员工接受这个考核结果。实际上,绩效考核的主要着眼点是通过考核让员工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进而帮助员工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提升个人业绩和组织绩效,而且,这个改进过程应该随时进行,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及时做出纠正,从而保证最后考核的时候不出现大的失误和问题,正如日本丰田公司的精益制造原则秉承的理念,“次品是在生产的时候就出现了,而不是等到次品制造出来了再通知员工业绩低下”。
因此,对于员工的绩效考核应该把关注考核结果的重心移到关注绩效改进上,随时观察和提醒员工绩效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何纠正。不难看出,此时,主管的辅导、帮助责任高于评价,主管应该是教练而不是法官形象,无形中,员工绩效的高低以及是否有改进的空间和余地,紧密地和主管的考核权利挂钩,主管只有先行使好了帮助和教导的职责,才能够对员工做出让员工心服口服的评价结果。只有主管切实的关注绩效的改进,才能让考核这根指挥棒挥舞得虎虎生风,才能保证企业绩效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