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模式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0 15:06:1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双语教学模式,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双语教学模式

篇1

中图分类号:F23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7-0289-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会计作为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其国际化成为必然趋势。而会计的双语教学可以让学生接触到西方优秀会计教材与案例分析,熟悉与掌握西方会计与我国会计实务的一些异同点,对提高会计专业学生运用英语处理涉外企业会计实务的能力,培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会计学双语教学模式解析

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是指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通过学习科目知识来达到增强该语言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的目的。

双语教学模式是把双语教学作为一项完整的系统工程,从整体上形成一种在过程和结果上都具有民族多元文化特征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氛围,并在不断实践中逐渐形成一套具有固定行为特征的教育表达方式。它涉及到双语教学的定位与教学模式,双语教学的课程选择、课程教材的选用,以及双语教学方法的选择、教育理念与思想等诸多问题。

加拿大和西欧国家(例如比利时、卢森堡等)的一些双语教育(Bilingual Education)实践证明,双语教育能够比较省时、省力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是第二语言的能力。香港一些高校(如香港中文大学)的实践对此也证明,通过教学语言可以获取语言能力的提高。在中国,双语教学不是国际上的“双语教育”概念,它是对单一文化的学生进行两种语言混合式的专业教学,不存在文化影响因素。我国内地大学双语教学具有教学的一般性质,但同时又与其他国家存在明显差异(如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不同的目的与模式)。同时,“双语教学”主要是指由教师传授学生学习组成的教学活动,主要是指课堂内的教学活动,它比教育的活动范围窄得多。

会计学双语教学作为会计学专业一种新教学形式,亟须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途经和培养学生的有效方式。因此,对于会计学双语教学模式研究和探索是极其必要的。会计双语教学同样涉及到如会计学双语教学的定位与教学模式和会计双语教学的课程选择、课程教材的选用以及双语教学方法的选择、教育理念与思想等诸多问题。

二、目前会计学双语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中西方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程度、环境等存在的差距,使中西方会计存在很大差异。如中西方会计循环或程序的差异、作分录与日记账设置方面的差异、讲述会计流程所用企业类型的差异、会计科目的详细程度的差异等。这些专业知识差异以及双语教学形式增加了会计学双语教学难度,也带来以下诸多问题。

(一)双语教学与专业外语的关系认识模糊

目前,许多老师、学生甚至是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对两者各自的定位不十分清晰。认为会计双语教学等同于会计专业外语,或者在实际教授的过程中采用会计专业外语的教学理念与方式教学的人不占少数。专业英语是外语教育界为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而进行实用性语言教学改革的产物,它侧重于语言教学的方法,教学过程以语言知识的讲解和训练为主线。但在双语教学的情况下,主要是在用第二种语言讲解某一专业知识时,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尤其是听和说)方面的能力。如何正确区分其与专业英语的关系将影响到教师如何开展双语教学、学生采用何种态度对待双语教学、学校如何管理双语教学这一连串的问题。

(二)双语教学管理不到位

在教学行政部门的管理中,首先,一方面使用的是外国原版教材,一方面又要遵从原有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大纲,两者之间存在矛盾,使教师在进行教学安排过程中左右为难,无所适从。其次,在课时安排上,针对同样的教学任务,会计双语教学比一般教学需要更多的学时才能完成(目前仅有约50左右学时),因为既要用英文讲述又要用中文解释和讲解。再者,管理部门缺少科学的管理手段保证双语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三)师生英语运用能力欠缺与教学高要求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会计双语教学对教师外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口语和写作能力要求十分高,但是目前的授课教师很少能达到这一要求;另一方面,尽管近年来大学生公共外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四、六级外语通过率不断上升,但就整体而言,学生外语水平仍参差不齐,特别是听力、口语和写作方面能力的欠缺仍为普遍而又突出的问题。由于英语基础较薄弱,在双语课学习中,许多同学表现出抵触情绪,影响了教学效果。

(四)教学方法不灵活、考核形式单一

会计双语教学要求在课堂上大量使用专业英语,加之针对学生听力理解普遍滞后的状况,教师往往会采用增加黑板板书的方法来弥补,某些重点难点问题教师还需要重复讲解等,但在讲解与展示内容的过程中,受教师讲授与学生理解能力、讲授内容的难易程度等条件约束,未能做到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双向性、突出启发性,以更直观、更生动、更快捷、更利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如使用手势、形体语言、图形、动画、录像等)进行。考核手段也基本采用一般课程的考核方式与分值结构安排,没有充分考虑到双语教学目的、双语教学定位、教学内容等对考核形式与效果的影响。

(五)教材选取的困难

选择原版英文教材可保证学生领略到原汁原味的东西,包括专业词汇使用的准确、专业内客表达的地道、西方的专业教学思路和对知识的认知程序,真正让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客上都能够与世界主流技术和思想接轨。但往往在国外原版教材中难以找到深浅程度相当的教材,即使找到一本较为满意的又可能因有的是标准或规范不相同而不能使用,或者有的是教材编写的风格和秩序上的大相径庭而不合适。

三、会计学双语教学模式的建立

建立双语教学模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培养学习研究能力为导向,合理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包括多个方面。首先,要确立教学目标。在双语教学中,要变知识教育为能力培养,其教学目标应是通过双语教学提升学生第二外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听和说的能力)。其次,教学大纲设计要与教学计划相一致。再次,设计教学程序。教师要将教学材料进行合理的编排,把教学的内容按照相关性、学科发展的先后或难易程度等依次展开,逐步将学生引至学科发展的前沿和重大攻关课题。

(二)利用多媒体手段、多种语言表达形式改善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画面清晰、色彩明快,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课件刺激学生的视觉带动其听觉,有助于提高其听力水平。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因此,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如重复性可替代语句的使用、夸张的手势和体语、设问、图画的使用、多媒体技术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亲自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时,才易于对学习产生兴趣。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取得的成果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肯定。

(三)改革考核办法,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能力的提高

设定的制度将通过影响人的行为而影响目标的实现,因此,要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标,使学生从应试教育中只注重死记硬背转变为注重研究能力的提高,就必须改革对学生的考核制度。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而非在期末考试中,因而对学生成绩的考评不能太注重期末考试的成绩,而应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例如,平时讨论、学术论文写作的成绩应占总评成绩相当的比重。期末考试要考出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合理选择教材,搭建教学资源平台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高质量的双语教材要内容新颖、难度适中。为掌握国外会计准则、国外管理理念的内容,应尽量选用原汁原味的原版教材。

此外,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搭建教学资源平台。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工具收集本学科发展的最前沿资料,下载供教学使用;还可向学生推荐一些国外的财经网站,教会他们如何利用网上的信息与教材的内容相结合,用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可以围绕一门课程设立一个专门的网站,及时提供最新的补充材料和教学资源,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课程交流平台,供学生交流课程学习体会、提出课程学习中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并回答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通过教学平台的建立使教学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结语

会计双语教学需要在教学管理、理念、实践、方法等各个方面统筹安排、合理规划,需要按照系统观原则建立合理的会计双语教学模式,并加以实践,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过程逐步完善双语教学理论和实践,提高双语教学质量与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运兰.双语教学采用西方会计教材差异的探讨[J].会计之友,2011,(2):118-119.

[2] 向友君,徐向民.香港理工大学双语教学的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12):74-75.

[3] 孙鹏云.会计专业双语课程的教学体会与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4).

[4] 余志君,张黎.国内近年来双语教学研究评析[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6,(6):66-68.

[5] 于侃.双语教学方法探索[J].华章,2012,(5):165.[责任编辑 李 可]

篇2

摘 要:我国高校普遍开展双语教学已有7年多,其教学模式主要借鉴国外的基本教学模式结合国内教育实际构建,具有中国本土的特点。通过对国内外双语教学模式及特点进行评析,阐明教学模式的选择应在课程体系指导下,充分考虑到影响双语教学的基本因素,采用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双语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高校;双语教学;教学模式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国际交流日益频繁,既精通专业、又通晓汉语和外语的人才,必将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人才资源。双语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外语语言素养和能力,同时能激发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方位的发展,培养能直接使用外语参与国际交流的国际型复合人才。因此,双语教学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

一、双语教学的内涵及目标

1.双语教学的内涵

国内外有关双语教学的界定众说纷纭,不下几十种,我国高等教育引入的“双语教学”的法理基础是教育部2001年第4号文件,其内涵基本符合狭义的双语教育的界定,即用第二语言或外语传授教育。中国的双语教学主要是指学校全部或部分使用外语进行非语言学科的教学,课堂上汉语和外语两种语言作为媒介的比重视实际情况确定,通过分阶段教学,逐步达到双语教学的终极目标。

2.双语教学的目标

双语教学是使用两种特定的教学语言,而不是语言教学,其实质是用教学语言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高校双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包括三个层面:(1)知识层面,掌握扎实宽广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掌握。(2)语言层面,掌握学科的外语专业术语,读懂学科的外语资料,并能用外语就学科的问题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提高外语水平及运用外语进行各种学术交流的能力,强调语言的掌握和运用。(3)能力层面,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提高同时使用母语和外语进行学习和思维的能力,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自由地切换,增强学习和创新能力,强调综合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在这三个层面中,知识层面是首要目标,双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学习专业知识,“双语”是学习先进科技知识的桥梁。能力层面是终极目标,在学习中学生逐步树立跨文化的意识,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使其成为高层次的国际型复合人才。

二、双语教学的基本模式与特点

1.国外双语教学的模式与特点

国外的双语教学最先开始于殖民地国家,是殖民国家把语言作为殖民地种族同化的一种工具,20世纪60年代双语教学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双语教学可以有不同的模式,世界上比较关注的双语教学模式有:

(1)沉浸型双语教学模式指教师完全使用一种学生非母语的外语(第二语言)进行各学科的教学。教学中不使用学生的母语,使学生完全沉浸于一种外语(弱势语言)学习和专业课学习相结合的环境中,达到语言教学的目的。该模式强调完全非母语的教学,最初是在加拿大发展起来的(又称“加式浸入型”教学模式),根据外语使用的比重不同又可分为两种类型:完全沉浸型和部分沉浸型。许多国家在开展双语教学中结合本国实际对“加式浸入型”教学模式进行了改良,出现了一些不同的沉浸模式。

(2)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指同一母语的学生组成一个班级,入学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进行学科教学,但教学计划中有专门的外语课来提高外语能力,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外语进行教学。该模式开始有非双语教学作为过渡期,借助母语作为理解和交流的工具,母语与外语较为灵活地互为主体语言,最终向纯外语教学过渡,学生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在实施中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在美国较为普遍。

(3)维持型双语教学模式指学生刚入校时使用母语教学,然后逐渐使用外语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母语语言发展和掌握学科外语知识目标放在同等重要位置。该模式平衡两种语言作为学科语言,以母语维持理解与交流过程,有利于学科发展。

(4)双轨式双语教学模式实行双轨编制,即同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母语有两种,而老师也是两位,并且同时通晓这两种语言,教师各自负责用其中一种语言授课,学生学会非母语语言,教学中两部分学生形成的双语自然环境,极大地提高了双语教学的听、说效果。

(5)综合丰富式双语教学模式该模式是从“融入”这个概念中发展而来的。一般有母语融合和外语融合两种形式。母语融合基本上采取的是母语,尤其强调本国文化归属感,当然也进行部分内容的外语教学,以求能对别国文化有一定的认同度。外语融合强调外语环境的全面化,用各种途径和方式对学生进行外语教学,基本不用或很少用学生的母语。这类模式首先由加拿大倡导。

(6)双重语言教学模式指同时使用母语和外语两种语言教学,班级学生在已经较好地掌握了母语的前提下,学习掌握另一种语言,教师常采取团队教学形式,每位教师只教授其中的一种语言。

(7)隔离式语言补救模式将外语较差的学生从常规班分离出来,集中进行专门的语言培训,开设外语沉浸式强化训练课程,其他学科以外语为唯一的教学语言,母语不准使用而被“隔离”,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外语水平,特别是口语技巧,使学生能尽快回到常规班级接受教育。这一模式在欧美移民学校应用十分广泛。

此外,还有将英语作为目的语的“英语沉浸模式”、“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模式”,始于新加坡的“三向分流模式”,弥补隔离型模式的“保护型”,盛行于独联体的“双联型”,针对旅美移民实施的“导入型”,一些欧洲殖民地国家/地区的“新殖民式”双语教学模式等。不同的理论与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结合,可构建各种类型的教学模式,在众多教学模式中,前三种可作为双语教学的基本模式。

2.国内高校双语教学的主要模式与特点

教育部[2001]4号文件的颁布,促进了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借鉴国外双语教学的基本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双语教学模式,目前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模式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类:

(1)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在一定条件下采用逐渐渗透的方式所实施的以提高学生双语能力和跨文化素养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具有渐进性。

(2)翻译式双语教学模式用外语和汉语对照来学习,通常采用外语教材,教师采用翻译加讲解的形式教学,适应外语水平较低的学生。

(3)渗透型双语教学模式在正常教学中适当穿插使用外语,一些常规的课堂用语和专业词汇使用外语,知识讲解用汉语,师生交流以外语为主,也可用汉语,逐步加大外语在课堂上的使用比例,作为双语教学的过渡模式。

(4)穿插型双语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交替使用中外两种语言,因教材知识点以一种语言讲授为主,适当加以另一种语言的解释和说明,该模式较易操作。

(5)示范型双语教学模式在某个学科中选择某门课程用纯外语进行教学,通过该门课程的纯外语教学,使学生体会了解外语表述和外语原版教材的编写特点,快速获得国外先进的科学知识,起到示范作用。

(6)选修课型双语教学模式纯外语开设某个学科的选修课(专业或非专业),或将相关学科整合在一起设置成新的课程,用纯外语进行教学。

(7)渐进型学生入学(大一)先以强化外语能力为主,到高年级(大二开始)逐步开设以外语作为授课语言的专业课,外语课的比重逐渐减少,用外语讲授专业课的比重逐渐加大。

(8)分离型外籍教师使用外文教材用外语讲解一门课程的一部分或全部,再由本土教师使用中文教材用汉语讲授相关内容。实行外语与汉语分离的授课方式。

各高校在双语教学实施中,根据学科、专业的实际提出BTEC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模式、多维互动模式、双语互依模式等多种类型教学模式。古广灵和黄建伟等分别在研究中总结了国内双语教学的实施方式,有全外型、混合型、半外型三种。(1)全外型,教学过程全部在外语环境中进行,学生以外语形式接受所学知识,即:外籍教师或本土教师+外文原版教材+外语讲授,对师生的外语水平要求较高,是高层次的教学实施方式。(2)混合型,采用外文原版教材,同时使用汉语、外语讲授,中外文比例视学生接受程度而调整,一般可分三个层次:①本土教师+外语+汉语讲授;②外籍教师用外语讲授+本土教师用汉语讲授;③外籍教师+外籍教师主讲+本土教师助教。根据师生的外语水平灵活选择相应的层次。(3)半外型,课堂用语、专业词汇以外语为主,可用汉语解释,重难点的讲解外语和汉语交替,本土教师+外文教材+汉语讲授。作为教学实施的初级方式适用于外语水平较低的学生。

目前我国借鉴国外的基本教学模式建立的“半外型-混合型-全外型”循序渐进的双语教学模式,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最基本的双语教学模式,它将双语教学分为三个阶段:(1)简单渗透阶段:外语作为课堂用语,教学以汉语为主穿插外语,用外文讲述重要的定理、概念、公式和关键词等,使学生多一些机会接触外语。实施方式是半外型的,通常采用渗透型、翻译式等双语教学模式。为保证教学效果,教师要将课程背景、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参考资料、专业术语对照等学习资料先发给学生进行课前预习。(2)部分整合阶段:将汉语和外语整合起来,不分主次,教师交替使用中外文讲授,互为主体,逐渐增加外语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学生学会如何用外文表达中文内容。实施方式是混合型的,一般采用穿插型、浸润式等双语教学模式。(3)双语思维阶段:学生学会用中文和外文思考解答问题。实施方式必须是全外型的,根据开设双语教学的课程性质和比例,选择示范型、选修课型、渐进型等双语教学模式。“渗透、整合、思维”梯进式双语教学模式主张应尽快由渗透、整合阶段向思维阶段过渡,否则停留时间过长,学生易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外语能力的提高。

三、双语教学模式选择的几点思考

1.教学模式选择要体现学科、专业的特点

双语教学的连续性是确保双语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之一。课程设置要遵循“科学性、连续性、专业至上”的原则,科学规划,讲求实效,稳步推进。根据高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科的专业特点,双语教学的课程设置要兼顾外语课与学科课、基础课与专业课、专业选修课与专业必修课的关系,从课程在其学科领域中的地位出发,每个学期都设置相关课程(1至几门)适时实施。充分体现“由少到多、由易到难、量力而行”的双语教学课程开设规律,循序渐进,前后衔接,防止出现“随意设课”、“凑数达标”、仅仅是“因人设课”等现象。科学地设置课程体系指导,从法规上保证了双语教学持续实施。

2.教学模式的选择要符合教师队伍配备的状况

教师的素质是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双语教学对师资的要求很高,教师不但要拥有相当扎实、丰富、精深的学科知识,能充分理解运用原版教材,把握学科前沿;而且要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准确地表达和应用外语;同时必须具备探索研究的能力。目前高校双语教学的教师十分匮乏,已成为制约双语教学发展的瓶颈。双语教学要兼顾近期急需与长远规划,从多方面着手建设一支具有专业结构、年龄梯度的双语教师队伍,并形成梯队式师资储备。如:选拔外语水平高的学科教师组成双语教师骨干队伍;挑选外语基础好或专业突出的中青年教师进行专业课程的研修或英语的强化培训;引进外语和专业知识双优的复合型教师;加强校际间交流,实现师资共享。此外,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在职培训、自学提高外语水平等都是培训和储备双语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可行途径。合格的教师执教,从组织上保证了双语教学质量。

3.教学模式选择要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

双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尽量使用外文教材,坚持使用外文讲授(比重有所不同),因此学生的外语语言能力是直接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基本因素。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外语认知水平,分阶段选择相应的模式组织教学,即进行教学模式的适切选择。如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模式远远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无疑是拔苗助长,结果适得其反。我们必须将双语教学和“育人为本”密切联系起来,实事求是,模式灵活多样,学生才能获得教师传授的先进科学技术和前瞻性知识,并由此启迪巩固已知、探索未知和不断求新的精神,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国际型人才,为全球化中的开放的中国建设服务。

总之,双语教学模式的选用不能盲目跟风,在不损伤学科的基础上,要根据师生的语言水平、课程设置及特点,这样才能保证在实现教学内容传授的同时,使学生的外语交流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Taylor,Victor.A case study of a Cantonese child in early French immersion[J].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1992,48(4).736-759.

[2]莫世健.中国特色的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模式思考[J].中国司法,2007,(6)85-91.

[3]王斌华.双语教学实践谈-从国际比较中思考定位[J].上海教育研究,2004,(4)13.

[4]成晓毅.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模式初探[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3(3)89-91.

[5]张璐,赵若英.国外双语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3,(16)26-27.

[6]高友智.关于高校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大众科技,2007,(7)159-160.

[7]董焱.非重点高校双语教学问题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7,(10)206-207.

篇3

双语教学不仅是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国家法律的具体体现,也是从实际出发,发展藏族地区教育,培养民族人才,弘扬民族文化的必然要求。但是,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传统的汉藏双语教学模式已经有所落伍,已经不能够适应实际教学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审时度势,转变陈旧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大力开展汉藏双语教学的模式上的创新。

一、汉藏双语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意义

少数民族的双语教育作为传统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必定会受到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如果不能够及时做到方式与方法上的创新,就会愈加落后,不能反映时代要求,这是由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论文百事通只有做到汉藏双语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才能够提高有效提高汉藏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促进民族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使藏地教育摆脱长期以来国家投入大,教师费力多,而教育成效却不明显的窘境。

而且,有效实施汉藏双语教学法的创新,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保护藏族文字和文化,以便能够有效地加强汉藏民族团结,发展藏族地区的文教事业,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文教方面的支持。

二、汉藏双语教学模式创新的基本策略

(一)分等级因材施教

由于受到各个方面客观因素的制约,使得在同一个学校甚至是同一个班级中的学生汉语和藏语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教师在组织汉藏双语教学时要避免采取“一刀切”的模式进行。在汉藏双语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考虑先对学生进行汉语和藏语进行听、说、读、写、译等级测试,以测试成绩来确定学生的语言能力掌握基础,然后按基础的不同进行分班授课。事实上,这种创新性的汉藏双语教学模式,已经在西方很多国家都成功的运用在留学生双语学习中,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

具体的实施准则就是,教师科学灵活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组织上,采取不同的汉藏双语教学形式,对不同的班级甚至每一个学生的语言水平有所掌握,分等级地进行课堂提问和布置课后作业。例如对于语言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课前进行认真细致的预习,回答问题时允许一定的母语使用量,而在课后教师再给其开小灶;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要求他们适当进行书籍阅读,并参加课堂讨论,以便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二)采用灵活的课堂组织方式增强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双语教学的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双语教学的两个方面特点——语言性和科学性,而汉藏双语教学也不例外。所以,在汉藏双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对于课堂组织方式上有所创新。具体来讲,就是教师应该以增强师生互动环节为原则,广开思路,创造性地采用综合性课题讨论、即兴演讲、分角色游戏模拟等,而且,在网络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普及的背景之下,教师更是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和快捷性,通过课堂播放视频、影像、音乐等,丰富拓展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接受程度的目的。

还有就是教师可以考虑多采用情景教学法,以便提升课堂内容的生动性和实用性。事实证明,情景教学法的课堂教学内容一般是以经典话题为主线展开,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教师所提供的案例进行阅读、分析和讨论,这样一来就可以增强语言运用的能力,也可以增强课堂的互动环节,使得教学的实际效果大大提高。论文百事通

(三)实施汉藏双语教学的分阶段课程设置方式

这种汉藏双语教学课程的分阶段设置方,式是指对汉藏双语课程的具体开设从初级课程延续到中高级课程的系统性构想和实施过程,应该说,这也是一个教学模式上的一种创新。事实证明,这种高度重视衔接性和连贯性的教学方式,能够对于双语教学课程的有效开展和学生的接受程度确实有着积极的影响效果,因为这种分阶段的课程设置,可以方便教师客观上采用团队教学法,充分发挥每一个汉藏双语教学教师的个人专长,对汉藏双语教学的阶段教学有一个清晰的脉络把握,使得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讲,则是既可以有汉语的专业知识学习,又在此一项的基础上进行汉藏双语学习。所以说,用这种汉藏双语教学的分阶段课程设置方式的灵活多样的形式,能够将具体的教学内容贯穿于汉藏双语教学活动实践的各个环节,切实保障汉藏双语教学的实际教学质量。新晨

(四)增强汉藏双语教学教师的能力素质水平

事实证明,任何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一线的教师。在汉藏双语教学的创新模式中,无论是模式方法的探索,还是具体的课堂付诸实施行动,都需要一线教师的全程参与并付诸行动。事实上,任何一个汉藏双语教学教师都可以独自探索适合自己以及班级学生的创新式教学模式方法,而对于已经比较成熟的创新式汉藏双语教学模式方法,在借鉴使用过程当中,也应该根据具体的客观情况做出修正,这就需要汉藏双语教学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能力素质水平,而这种能力素质水平,则可以通过定期培训以及自身努力获得。具体来说,教育部门应该继续加大对汉藏双语教学的投入力度,一方面对现任教师进行组织培训,并定期考核;另一方面,要吸纳引进汉藏双语教学的专业人才,充实到一线教学岗位上去,为汉藏双语教学的模式创新做出贡献。

总之,汉藏双语教学的模式创新,是一个关系到我国少数民族国家政策的教育大事,理应受到广大相关教育人士的重视,并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方法,路漫漫而,吾辈当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篇4

为了适应经济国际化进程,我国急需中西文化兼容的中英双语人才。在此背景下,我国小学双语教学方兴未艾。教学模式是联系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桥梁,具有可操作性和有序性等特点。成功的双语教学模式是双语教学改革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借鉴国外经验,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双语教学之路,提出了多种本土化的双语教学模式,本文简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两例。

我国典型小学双语教学模式

1、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

青岛市四方实验小学等在1995年就已经开始了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实验。该模式把“适时引入、循序渐进、创设情境、协调发展”作为四大教学原则:一是适时引入――模式的输入变量。他们把培养合格的双语师资和强化英语教学作为实施该模式的前提条件。据语言习得关键期理论,实施双语教学只要条件具备越早越好。二是循序渐进――模式的过程变量。实施浸润式双语教学需要经历一个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三是创设情境――模式的情境变量。调动师生的力量共同创造物质情境、文化情境、和人际情境等双语情境。四是协调发展―模式的输出变量。以培养面向世界的高素质双语人才为目标,坚持整体性原则,做到学科教学、学段教学和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协调发展。

2. 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

桂林市清风实验学校创立了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他们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将双语教学分为渗透、整合、思维三个阶段:一是渗透阶段――双语教学的初级阶段。该阶段以母语为主,适当渗透英语,一般用于双语教学的初期。在该阶段的课堂教学中,重、难点知识用汉语分析,非难点处用英语分析,用英语板书,鼓励学生用英语提问,师生用英语回答。二是整合阶段――双语教学的中级阶段。在该阶段的课堂教学中,汉语和英语交替使用,不分主次,互为主体。一般用于双语教学的中期。三是思维阶段――双语教学的高级阶段。该阶段学生逐步用英语进行思维,用英语解答问题。课堂教学以英语为主,汉语为辅。

除了以上两例双语教学模式外,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近十余年还出现了大量国际学校。如国际文凭组织(In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简称IBO)已经在我国大陆地区建立了许多合作学校。该组织的项目除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学科知识外,还注重他们在社交、体育、情感、文化等诸方面的发展。除中文课程外,其他课程教学媒介语以英文为主,有些课程由外教独立授课,或由外教与中方助教合作授课,使用境外引进的全英文原版教材。

我国典型小学双语教学模式特点

1、优点

浸润式与递进式双语教学模式是两个成功案例,它反映出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双语教学模式本土化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初步成果。它们均不以牺牲母语的学习为代价,既有利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又有助于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并且不做到学科损伤。与国外取得巨大成功的加拿大的浸入式双语教学模式相比较,它对学校的资金要求、师资要求和学生要求等均比较低,比较切合我国的语言环境和教学实际。

2、缺点

(1)微观研究不足

我国双语教学模式研究多是把整个双语教学作为一个系统,在宏观上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情境营造等方面开展研究,然而每个学科均有其独特的认知规律,双语教学模式只有紧密突出学科特点才能真正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在针对具体学科的双语教学模式研究方面,我国具有推广意义的研究成果目前较少。

篇5

中图分类号:G642;TU3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6009904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是提高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共同出台的《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作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要求,高等学校本科教育要鼓励开展双语教学工作,推动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为此,目前国内许多高校纷纷开展各学科各专业的双语教学工作,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培养一批既精通专业又擅长英语的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型高级人才。

结构力学课程是土木工程学科工业与民用建筑、道路桥梁、给水排水等各专业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在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杆件结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后续的专业课、结构设计及今后的科学研究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结构力学描述的是土木工程结构的普遍力学规律、基本理论及方法,使用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原版教材开展双语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双语表达和思维能力(尤其是英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对专业英语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起到从基础英语到专业英语的桥梁和过渡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具有高水平交流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多年结构力学课程双语教学实践,文章提出了适合该课程双语教学的7种模式,分析比较了教学效果,总结了经验。

一、双语教学模式的种类

双语教学是指用汉语和一门外语(目前在中国大部分是英语)作为课堂用语进行学科教学的方式[1],使用外语的比例随教学模式不同而存在差异。教师、学生和教材是双语教学的三要素[2]。所谓双语教学模式则是指实施双语教学的结构形式,包括外语的选择、引入第二语言教学的时间、两种语言过渡衔接的形式和方法、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等4个要素[3]。双语教学的模式有许多种,目前,国外流行的双语教学模式有3种,即沉浸式、过渡式及维持式双语教学模式,中国学者也提出了浸润式[3]、“渗透、整合、思维”梯进式[2]、“阶梯式”[4]等双语教学模式。在中国高校中,目前采用的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3种。

第一,全外型:所开设的课程采用外文教材,直接用外文讲授;学生以外文形式接受所学知识,用外文同教师交流,用外文完成作业和考试。这是属于高层次的双语教学模式,师生都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外语水平。

第二,混合型:所开设的课程采用外文教材,教师采用外文与汉语交错讲授,外文与汉语的比例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调整。这种模式比全外型低一个层次,但由于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中外文授课的比例,因此学生易于接受。对于初开设的双语教学可广泛采用,符合中国学生的双语学习心理要求。

第三,半外型:所开设的课程采用外文教材,教师采用汉语讲授。这种模式是双语教学的初级模式,适合学生外语基础知识和接受能力较薄弱的情况。

以上3类高校双语教学模式均采用外文教材,其差别在于授课方式不同,即全外文授课、中外文混合授课及全中文授课。应根据学生的层次、学科的差别等具体情况分析选用,绝不能将国外的模式照搬过来。在教学工作中,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模式,避免双语教学的简单化和追逐潮流现象。

二、结构力学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因材施教,采用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双语教学的方式

12高等建筑教育2012年第21卷第6期

赵桂峰,等结构力学双语教学模式研究

结构力学双语教学的语言通常是汉语与英语,一般在学生完成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大学英语等课程学习后开设,通常在第5学期。此时,虽然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力学知识和较好的英语基础,但是由于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英语水平有明显的差别,再加上结构力学理论性和系统性较强,是大学期间学习难度较高的一门课程,要求所有学生均按双语教学方式学习结构力学是不切实际的,不利于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太多的英文还可能会削弱他们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造成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因此,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在开设结构力学双语课程时,本着自愿报名的原则,由专业基础知识扎实、英语水平较高、有决心和信心学好该课程的学生报名学习,不强迫安排某个班级开展双语教学。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的效果比较好,参加双语教学和未参加双语教学的学生都扎实地掌握了结构力学知识,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人尽其材”。

(二)中英文版教材应当同时对照采用,多媒体课件和考核内容中的中英文比例灵活设置

对于结构力学双语教学的教材,学院选择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S.P.Timoshenko和D.H.Young编写的英文经典原版教材《Theory of structure》(第2版)。教学实践表明:该教材把结构力学的基本知识用简单的方法和语言描述清楚,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也使学生拓宽了专业视野、掌握大量专业英语词汇、提高了英文专业文献的阅读水平;同时,该教材将结构分析方法与工程实践进行了较好的结合,插图形象、逼真,而这方面中文版教材往往较为欠缺。由于英语和汉语对同样教学内容的表述形式和表述方法存在较大差别,学院选择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李廉馄主编的《结构力学》(第4版)作为中文版教材,便于学生对照学习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在学习原版教材的过程中,能从另一种角度认识所学的课程,同时以英汉两种语言进行该课程的学习和思考,从而扩大视野,加深理解。

在结构力学的双语教学中,将上述两本教科书进行了有机结合,积极组织素材,精心制作了PPT课件。该课件适应结构力学课程图形、公式较多的特点,通过大量的动画实现启发式、提问式教学,同时通过大量的工程实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可以在有限的学时内讲解较丰富的内容,加大授课的信息量。该课件考虑教学进度、内容难易程度和学生接受程度等,在不同的章节采用了全中文表达、半英文表达(标题、专业名词、相关概念等以简单的英文句子或短语形式表达,其他以中文形式表现)、中英文对照(所有课件内容均以中英文交错表达)、全英文表达等模式。

结构力学的学习需要学生完成大量的课后作业,而且需用英文来完成。在练习过程中,学生既能掌握英语专业词汇和专业英语的书写,又能巩固所学知识。课程的期末考核采用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方式:笔试采用英文试卷形式,考察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用英文闭卷答题;口试采用教师英文提问、学生中英文答题的方式,口试的内容多为基本概念和专业词汇等,以促进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同步提高,提高双语课程教学质量。

(三)结构力学双语教学模式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和课程章节的难易程度合理设计

结合结构力学课程自身的特点,根据教材、授课方式及PPT课件的中英文不同形式,文章提出了适合结构力学双语教学的7种模式,见表1所示。由模式一至模式七,双语教学的级别逐渐增高,学习的难度也逐渐加大。模式一为双语教学的初级层次,模式七为双语教学的最高层次。12表1双语教学的不同模式双语教学模式12教材12授课方式12幻灯片课件模式一模式二模式三模式四模式五模式六模式七12英文原版12全中文中英文结合全英文12全中文中英文对照全英文中英文对照全英文中英文对照全英文广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双语班是由全年级学生通过自愿报名组成的,其中大部分学生通过了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英语基础较好。存在的问题是他们虽然学过了专业英语,但对结构力学专业词汇学习的并不多。针对这种情况,结合结构力学课程的特点,我们设计了结构力学双语教学的实施模式,见表2所示。表2结构力学双语教学的实施模式章节12绪论12几何组

成分析12静定结构

受力分析12静定结构

位移计算12力法12位移法12力矩

分配法12影响线教学模式12模式一

模式二12模式二

模式三12模式二

模式四

模式七12模式二

模式四

模式六12模式四

模式五

模式六12模式四

模式五

模式六12模式四

模式五

模式六12模式四

模式六结构力学双语教学课程应以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为核心目标,不能因外语的学习而忽视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因此,在授课过程中由于单纯采用某种教学模式不符合实际教学要求。在课程的初始阶段,由于学生对该课程的目的和内容还不了解,相关的专业英语词汇也没有掌握,因此授课方式和幻灯片课件中汉语的比例要高一些,可采用模式一至模式三;在课程的中级阶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英文基础和专业知识,此时授课方式和课件中英语的比例要逐渐提高,可采用模式四或模式五;随着课程的深入,如果学生学习的效果很好,可采用模式六或模式七。总之,教学过程应该循序渐进地从中文过渡到中英文结合或全英文的授课模式。此外,还应根据课程的实际难度随时调整、灵活把握。同一节课,也可以采用不同模式的授课方式,具体两种语言在课堂上使用的比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课程的实际情况决定。如对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的讲解,由于学生在材料力学课程中已学习了相关内容,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则可以增加英文授课的比例,在习题讲解中甚至可以采用全英文授课;又如变形体虚功原理难度比较大,讲解时应该增加中文授课的比重。

三、结构力学双语教学的体会

经过3年的结构力学双语教学的实践和摸索,我们取得了以下经验。

其一,在课程讲授的初期,不能过多采用英语。对专业词汇还要用中英文讲解。难点内容,特别是重点内容,在用英语表述一遍后,最好用汉语再完整地表述一遍。保证学生在双语教学的环境下,也能很好地掌握结构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其二,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以英汉两种语言进行课程的学习和思考,在学习原版教材的过程中,能从另一种角度认识所学课程,从而扩大视野,加深理解。所采用的英文教材可以满足双语教学要求,但由于中国结构力学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难度等与国外有诸多不同,以及研究生入学考试等要求,辅以中文教材,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其三,在授课过程中,备课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模式,认真备课。在教学中使用较恰当的方式把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的英语词汇传达给学生,让学生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要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课件的动画、图形、工程实例等实现启发式、提问式和换位式等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课堂师生的交流,活跃课堂气氛,努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四,由于双语教学的学时数没有增加,使教学任务较为紧张,此时不能因外语专业词汇的学习而忽视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可能的情况下,增加一定的教学学时对双语教学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 姜宏德. 对双语教育学科定位问题的认识[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1):20-22.

篇6

【Abstract】This paper attempts to propose a proper model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bilingual teaching as practiced i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important factors of the development of bilingual courses, including teachers’ qualification, teaching approache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curriculum design. The Hierarchical Teaching model requires an interactive class and employs English as its main teaching language, along with certain Chinese explanation for some terms, specialties and difficulties. In light of the significance of bilingual teaching and people's enthusiasm towards bilingual courses at higher education levels, the proposed model may indicate a possible direction to improve current bilingual education in current China's tertiary institutions.

【Key words】bilingual teaching; Independent College; Hierarchical Teaching model

一、序言

双语教学是指除母语外,用一门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利用外语及外国文化掌握专业知识,熟悉相应外语的思维、求知、交流的习惯,熟练的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它要求教师使用正确且流利的目标外语进行知识讲解,但不绝对排除汉语,避免由于外语能力滞后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双语教学是双语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用两种语言实施部分学科或阶段性教学的具体实践,是实施双语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因此,双语教学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外语教学,是带有特殊性的外语教学。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双丰收是双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检验双语教学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

二、双语教学的发展

改革开放前,我国双语教学与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语言的教学。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的深化,国内的双语教学主要指汉语与其它不同国家语言的教学,特别是英汉不同国家语言的教学。本文涉及到的双语教学特指后者。国家及各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顺应时代要求,开始实施双语教学改革。

2004年,教育部的《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明确规定,信息技术、金融和法律等专业,双语授课比例不低于10%,才能到达优秀标准。2005年,教育部规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再次重申: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质量,急需扩大双语教学课程数量。2007年,教育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再次强调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今后,教育部将把双语教学的开展情况作为高校的一项评估指标。”2009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意见》,赋予双语教学全面的定位,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鼓励开展双语教学,有条件的高校要积极聘请国外学者和专家从事专业课程的专业教学,鼓励和支持留学回国人员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程,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能力”。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双语教学的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国际化的应用型人才上,其实施由多个部分组成,包括语言、学科知识以及社会文化理解三个主要部分;双语教学目标的实施还受到师资水平、学生程度以及社会学校环境等诸多方面因素影响。理论上讲,双语教学的实施是一个由学习语言为主到学习学科知识,再过渡到利用两种语言掌握本学科国内外先进学科文化,培养综合能力的过程。

独立学院因其招生,教学条件等的特殊性,其双语教学的定义是:在教学过程中用母语和外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非语言学科的教学,而在教学的各个阶段,使用母语和使用外语的比例,视情况不同而有所不同。学生通过掌握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来学习某一专业技能,成为具有跨语言社会、文化理解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能够用外语进行思维,可以通过外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三、双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双语教学模式是实现双语教学目标以及控制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外理论界与学术界比较公认的双语教学模式可归纳为“沉浸式”、“保持式”、“过渡式”三种。(1)沉浸式(immersion program):完全使用一种非学生母语的第二语言进行教学(即完全沉浸在非母语的教学之中);(2)保持式(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学生刚进入学校时是使用母语教学,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它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即从始至终保持母语教学,平衡的使用母语和外语作为学科语言,学生能同时运用两种语言进行交流);(3)过渡式(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学生进入学校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即由部分或全部的用母语教学过渡到完全使用外语教学)。

双语教学模式的建构受到学生英语水平、课程难易程度以及双语环境因素的影响,遵循下面3个原则:(1)第二语言(外语)刺激的强度,必须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恰当的运用相应的教学策略,才能保证双语教学的良好效果;(2)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模式要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教学过程中加大某些课程的实践环节,增加某些先修课程的导入环节,有利于教学的效果;(3)双语教学模式的建构不应该只局限于课堂内,为学生提供课堂以外的双语教学实践与活动的机会,创造有利的双语教学环境,能够有效促进课堂内的双语教学效果。

根据独立学院的特点,构建出“梯级推进式”双语教学体系。独立学院招生逐年扩大,而生源局限,学生总体外语素质较低。高水平双语师资的缺乏和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是制约独立学院双语教学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由于双语教学将语言学习融合到专业学习中,使其既具有专业课程的特点也具有语言课程的特点,两者的有机结合是独立学院双语教学面临的一大难题。“梯级推进式”双语教学体系的构建尝试,对双语课程的设置、教育教学方式、师资力量建设、教材建设、效果评估等多方面进行通盘考虑,对双语教学实践予以指导,以使其具有渐进性和层次性。

第一梯级是基础性双语教学阶段。此阶段主要针对专业知识尚处入门、英语水平刚走过高考的大一学生。第二梯级是扩展型双语教学阶段。此阶段主要针对掌握了部分的专业知识,经过一年大学英语学习而听说读写译能力都有长进的大二学生。第三梯级是纵深型双语教学阶段。此阶段主要针对专业知识已成体系,基本具备大学英语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的大三学生。

四、结语

全球化、国际化的世界发展趋势,预示着中国同国际的交往日趋频繁。激烈的国际竞争要求我们的教育以培养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双高”的复合型双语人才为目标。这既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全新实践,也是我国素质教育和时展的需求。双语教学的兴起和发展要符合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家化的发展趋势,而培养“精外语、通专业”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对国家和社会都是重要和必要的。当然,目前,独立学院开展双语教学必然会碰到很多困难,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双语教学开展的积极性以及价值所在,直面困难和挑战,培养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家蓉,李桂山.中外双语教学新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黄安余.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3]黄文.双语教学:与时代联网[J].中国教育报,2004,(3).

[4]王斌华.双语教育和双语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篇7

前言

随着信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精通英语并熟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双语教学作为实现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目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各个高校蓬勃发展。我国的双语教学工作已经起步,但如何推动和规范还在探索之中。在这种形势下。高等院校面对外语水平有限的师资条件、学生基础和周边环境,应及早组织力量认真进行双语教学研究,以正确把握双语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笔者在烟台中加高等应用技术学院的会计学教学实践中实施了双语教学。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会计学双语教学进行探讨。

一、双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培养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高等院校开设专业课双语教育是为了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既具有熟练专业技能又懂外语的现代化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具体地说,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专业知识目标:二是实践技能目标;三是语言目标。可见,语言目标只是专业双语课的目标之一,而不是全部。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仅以提高学生阅读英文专业文献为目标,不如直接开设专业英语课教学效果更好。

因此,笔者在会计学授课时。将双语教学的目标确定为:为学生创造一个应用外语的环境,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和专业前沿的同时,从单一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能力逐渐转变为使用双语进行交流、思维和解决问题,使之成为国际化、全球化的人才。例如。刚刚进入大学的本科生一般对商业运行没有任何概念,对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难以理解。这样,在他们刚刚开始接受会计教育的时候,簿记式会计教学方法造成了这些未来的会计师、审计师的视野狭隘。笔者在第一讲中往往统筹介绍国际、国内的资本市场,通过安然事件、世通事件等真实案例介绍会计在反映公司经济状况时的作用,为学生开拓一个国际化的视野。

(二)灵活运用教学语言,提高教学效果

双语教学是在教学中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的语言作为教学媒介,培养学生能够同时接受两种语言的教育。教学语言的运用直接关系到双语课的课堂教学效果。

1 使用外语教材、阅读材料。

双语教学的正常开展必须以使用英文原版的教材为基础。如果没有英文原版教材,没有英语的语言环境和氛围,也就无从谈起双语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在选取教材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内容新颖。所采用的原版教材必须能反映专业领域最新的理论体系和发展趋势,能代表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可以帮助学生迅速了解并走向学科前沿。

(2)难度适中。难度指的是知识内容阐述的难易程度和外文阅读的难易程度。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原版教材的难度一定要与现实情况和培养目标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学生对课程内容有良好的接受。

(3)编排良好的内容体系。优秀的原版教材除了要把深奥的原理阐述得简单易懂外,还要包括更多新的统计数据、更广的知识面、更新的科研成果和更有效的探索方法。

综合以上因素,结合中加高等应用技术学院学生的英语水平,笔者在会计学双语教学中选用了机械工业出版社与美国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合作出版的《Accounting》教材。该教材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反映了学科的发展趋势,是国外正在使用的优秀教材,而且内容体系比较完整,配套资料齐全,比较适合双语教学的需要。

2 使用外语授课。

目前,在国内进行双语教学主要存在三种模式:

(1)全外型。即所开设的双语教学课程采用外文教材,直接用外文讲授。学生以外文形式接受所学知识。这是属于高层次的双语教学模式。

(2)混合型。这种双语教学模式是采用外文教材,教师采用外文与汉语交错进行讲授。这种模式与全外型比较属于较低一个层次,但对于学生来讲易于接受知识。

(3)半外型。这种模式属于双语教学模式的一种较初级形式。即采用外文教材,用汉语讲授,学生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间攻读教材,既需弄懂外文的语言知识,又需学好专业知识。

由于学生的英语能力有限,加上对专业知识初步接触,如果在展开双语教学的时候直接进入高级阶段,学生很难迅速适应,尤其在专业知识性强、专业术语比较多的情况下,学生将同时面临专业知识和语言运用的双重压力。但是,双语教育培养目标又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英语应用能力,因此,在实际的双语教学模式上,笔者采用了“混合型”的教学模式。并且,在教学初期,中文讲授所占比例稍大一些,以便学生准确把握专业知识;在后期,随着学生对英文熟悉程度的增加,逐渐增加英文讲授的比例,使学生最终适应“全外型”的模式。

3 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营造双语学习氛围。

双语教学是在轻松幽默的气氛中,以充实的内容、开阔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和学习积极性的互动式教学。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应用和专业学习环境,既使学生延伸语言的学习,又使荚语成为有力的工具来帮助学生进入相关领域,在双语教学中教师应把握以下几点:

(1)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手段并重。传统的教学方式具有传授知识系统性、严谨性的优点,有助于学生打下深厚的理论功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可以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基本理论。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留给学生的参与机会比较少,学生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习积极性很难发挥。新兴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图文并茂,有大量重点突出、易于理解记忆的表格和赏心悦目、一目了然的图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年龄特征综合运用这两种教学方法,打消学生的畏惧心理和抵触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学生刚接受双语教育的时候,大多性格内向,英语基础差,怕争辩,不爱提问,不敢在课堂上用英语相互交流。教师应结合实际案例,采取教学互动形式,调动学生参与,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提高学生英语的口语表达和思维能力。

以会计学授课为例,笔者针对每一章的知识点选编案例,组织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由每个小组选一位发言人汇总本组意见,通过报告和幻灯片的形式在全班阐述本组观点。笔者根据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为鼓励学生用英文交流,笔者还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机制:使用英文阐述观点者额外多得10分。能够就案例实质性问题展开辩论者及提出创新观点者也给予相应加分。这样,通过小组项目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公司分析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写报告、作讲演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3)学术理论与业界经验并重。双语教学和单语教学一样,也

需要参考相关材料和文献,博采众长。教师应借助双语教学的“天时地利”条件,将国外最新的科研成果、最新的发展动态和变化、最新的统计数据、完整的国外文献资料及时传递给学生。这种免去了翻译出版周期的信息具有传递快、更新及时的特点,可以引导学生把握本学科的前沿动态,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笔者进行会计学授课时,每一章都选读一些来自国内外报刊、杂志的财经类文章(WSJ.BW.Fortune,中国证券报,新财富等),培养学生的财经思维模式。

在双语教学中,注重向学生灌输学术思想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业界经验的传递。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会计学作为一门社会学科,与经济环境、社会实践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教师不能以纸上谈兵、照本宣科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而应在课堂上穿插大量的真实案例及真实公司的财务报表。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初次接触会计的时候就开始熟悉他们将来所要面对的产品,日积月累,从而增加学生对财务报表的感知度和把握。

4 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采用的是原版课本、学习的是西方会计。笔者的会计学课程的期末试卷采用的是全英文形式,题型包括分录及计算题等。然而,只考记和算的内容并不是好的考核方法,因为它很容易让学生死记硬背,又回归到单语教学模式。双语教学的成绩考核方式评定应注重平时考核,增加平时考核计分的比重。

为此,笔者制定的考核方法是,期末考试60%,课堂参与30%,平时作业10%。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发言次数、质量和水平都计入考核成绩。日常作业和小测验的分数也在期末成绩中占一定比例。有利于引导学生重视日常知识的积累和训练。

二、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2007年教育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后。教育界对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问题展开了广泛的探讨和交流。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要循序渐进地开展双语教学

由于双语教学中使用原版教材,即使英语水平比较好的学生在初期阶段面对大量的生词和专业术语也难以应付,所以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在逐渐积累中掌握、使用英文学习专业知识。

(二)加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陌生的专业知识和全新的语言环境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从而打消学习积极性。教师应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授课,并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增加他们自主学习、活动的机会,鼓励他们多思、善问、敢问,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三)做好授课前后安排

教师应于每一次课前给学生发放下节课的英文授课提纲,布置预习内容和参考书目。避免学生因毫无准备、听不懂课而厌学。课后可布置与教材相配套的习题为作业,作业应难度适中,题量不宜过大。每一章的作业题要及时讲解。会计学中的报表和分录比较注重格式,有必要的话可以向学生发放标准的习题答案以供参考。

(四)教师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篇8

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快,中国高等教育逐渐与国际接轨,很多独立学院与国外大学签署框架式合作协议:本校学生在修读完一定年限的学业后,只要雅思成绩符合条件,就可以申请进入国外合作院校修读相应学位.因此,我们有必要开展双语教学,但是存在如下问题:

一、双语师资严重匮乏

目前高校中大部分专业学科教师的英语能力不全面,表现在词汇量大、语法好、阅读能力强,但口语差、听力差、写作能力差.

二、合适的双语教材相应短缺

双语教学必须使用外文原版教材,但是引进原版教材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任课教师选择原版教材的信息渠道狭窄;其次,由于国外培养学生的模式不统一,因此,国外优秀教材未必适合国内.

三、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教学面临实际困难

(一)备课.备课是教学过程的起点和基础,它对课堂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备课时要广泛参考多种外文教材和中文经典教材,对一些术语的定义和重要的原理需要翻阅多本原版教材,经过认真比较后,选用学生容易理解的含义明确的表达.

比如,《Coding and Information Theory》中关于“熵(Entropy)”的定义:

“英文:Let P=(p1,p2,…,pn) be a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P.Then the quantity

Hb(p1,p2,…,pn)=-∑ni=1pilogbpi=∑ni=1pilogb1pi

is called the b-ary entropy of the distribution P.If φ=(S,P) is a source,with P(xi)=pi,then we refer to Hb(φ)=Hb(p1,p2,…,pn) as the entropy of φ.”

通过查找一些中英文教材,给出它的简单明确的含义:熵又称为平均自信息量,而自信息量是信源发出某一具体消息所含有的信息量,发出的消息不同它的自信息量就不同,所以,特定消息的自信息量不能用来表征整个信源的不确定度.于是我们用其平均值来表征信源平均每发出一个消息所携带的信息量.

(二)课堂讲解.以下从“信息编码”的教学实践谈双语教学在课堂讲解方面的一些看法.

1.在双语教学的初始阶段尽可能采用汉语授课,这可避免学生在学习的开始阶段由于对教学内容理解不深,造成学习的障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不利于双语教学的开展.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次做双语的转换,使学生在语言的转换间体会到语言间文化的差异,从而激发学生双语学习的兴趣.并且在授课开始时,双语教师要先花一定时间介绍当次课所牵涉到的数学语言符号和逻辑系统.

比如,在讲解“决定方案(The decision scheme)”时,

A decision scheme is a partial function f from the set of output strings to the set of codewords.The words partial refers to the fact that may not be defined for all output strings.The intentions is that,if an output string d is received,and if f(d) is defined,then the decision scheme decides that f(d) is the codeword that was sent.If f(d) is not the codeword that was sent,we say that a decision errors,or decoding error,has been made.

首先,用中文o出“strings”“codewords”等概念,然后指出“a decision scheme”是一个“偏函数”,它可以用图示法表示出其偏函数关系,接着再举例说明,最后,再回到英文解释上,引导学生用英语思维,逐步形成英语化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做运算和推理,让他们感受到英语思维的乐趣.

2.双语教学在课堂讲解时要特别注意跟学生互动.教师讲课时一定要注意学生的表情,在给出一些较难的概念、定理、命题和结论时,可先让学生翻译,然后陈述含义,此举不但促进了学生对英语专业词汇的掌握和阅读外文文献的能力,同时,也理解了其中的含义,最终达到了双语教学的目标.此外,适当增加课外辅导答疑对解决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也会很有帮助.

(三)教学过程中的考核.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可多次要求学生当堂解决一些问题,即时提交,此举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紧张感,对教学大有裨益.这种方法特别是对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独立学院的学生达到双语教学的要求有很大的效果.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在开展双语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但是我们还是要创造条件使用外语进行一些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实践,这样对学生用外语读写专业文献和用外语思维思考问题都有很大的帮助,它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接受新理念和新方式的窗口.

篇9

0.引言

作为一门以逻辑性与抽象性为特征的科目,数学学习的难度性可想而知。即便是在小学阶段,而且学生往往难以具备持久的学习热情,而且课堂互动性不足,也让教学陷入到新的误区。而双语教学则是教学的一种创新,而且教学通过代入一些数学术语的英语词汇,让教学体现出更多的教学价值。而就此,笔者将通过本文,就小学数学中双语教学模式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方面,将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1.小学数学双语教学的原则

1.1 平衡原则

对于小学数学双语教学而言,应当做到相应的平衡,而不能单纯运用汉语进行教学,英语教学则沦为形式化的表现;另一方面则不能过于追求创新,而忽略教学的主次性,即完全用英语进行数学教学,这样不但不能达到教学效果,反而会增加数学教学的难度性,起到适则其反的效果 [1]。

1.2 辅助原则

对于辅助原则主要是指双语教学的本质应当是数学教学,英语仅仅是一种辅助工具,所以应当体现出辅,而不是取代正常的数学教学,而且并非所有的数学教学环节都需要贯穿英语,因为双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需要通过思考将英语转变为传统思维的汉语,再进行理解,所以教学难度的提升也是有目共睹的,若是一昧强调教学创新,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则会在学习过程中举步维艰,更谈不上教学效果提升了。

2.小学数学双语教学对学生能力的提升

2.1 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双语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主要体现在教学的带入感,即如结合情景教学,对学生进行教学诱导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也无形之中带动他们进行不断思考。例如在认识乘法表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以正常的学习流程背诵乘法表,然后再采用“开火车接龙的形式”让学生以口头回答,即由“车头”学生提出问题:“一乘以一得多少”,第二个学生则回答问题:“ 一乘以一得一”,同时向第三个学生提出问题“一乘以二得多少”,而第四个同学则依次回答,并且提出新的问题,以此类推。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不仅仅能够了下意识去主动记忆乘法表,同时会思考如何得到运算结果,以达到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同时也增强了数学学习的氛围[1]。

2.2 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

数学的逻辑性与抽象性往往决定了其入门的难度,即便是在小学,很多学生往往难以通过一般的课程教学了解数学学习的内容,若是普及双语教学,则更会加大这一难度性,但是如果能灵活运用双语教学,则能够达到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效果。即如在未学习乘法前,学生往往对乘法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而在《一百以内数的认识》的课程教学中,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十个十是一百”具体是如何表现的,这时教师则可以采用英语歌曲《十个印第安男孩》让学生进行数数,进而强化他们的认知能力,即“一个男孩,两个男孩,三个男孩……”,唱一次代表一个“十”,而学生可以一直唱,教师则通过黑板画出(以一个小圆圈代表一个男孩),待唱完十次,教师也完成了绘画,而学生则可以通过黑板展示的小圆圈数,对“十”和“一百”的数量级关系有了初步认知,同时强化了他们的印象[2]。

2.3对学生数感能力的提升

学生的数感能力提升也需要通过双语教学模式,即以双语教学作为情景带入,进而通过故事探索模式,让学生能够形成潜意识的数感,进而在探索自学过程中增强这一能力。即如要让学生形成“多少”的数感能力,则可以“故事应用题”的课堂游戏活动,例如“小明妈妈买了两个篮子苹果,其中第一个篮子有5个,第二个篮子有3个,问两个篮子苹果相差几个?”,则由一名学生扮演“妈妈”,然后以道具替代苹果和梨,然后由另外一名学生扮演“小明”,先进行数数,以英语形式表述出答案,即“两个篮子苹果相差两个”,而这时,教师若要拓展出新的“平均数”课程教学,则可以提出拓展问题,“怎样让两个篮子的数量相等?”,而这时,学生则可以通过将多出的两个苹果进行均分,然后各放入篮子中获得最终答案,从而清晰了解“平均数”的基本概念

3.结束语

综合而言,双语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学生思维、认知以及数感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方面,更具有引导意义和价值。此外,教师在进行双语教学过程中,则应当适当采用英语教学,而不是完全取代传统教学,从而保证教学过程主次分明。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12-0030-03

【Abstract】Aimming the questions that two year college-level students for the foundation is weak, are not enthusiastic about study, we point it should focus on basic knowledge and ability in computer major bilingual teaching, and organize teaching activities reasonably. And the we propose the special courses Bilingual Teaching based on CBE’s mode. Basing on computer major characteristics and course system for our school, we study the features and learning objectives of existing 17 courses, and propose the ideas and practices method of bilingual teaching modular.

【Key words】Bilingual teaching Computer major 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CBE) Teaching modular

近年来,国际化已成为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国际交流能力也成为高校学生迎接信息时代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挑战时应具备的能力之一。中外合作办学旨在通过引进国外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培养适应时展需要的国际型人才,已成为目前高校进行国际化的重要途径。[1]双语教学是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基本要求,由于各个院校师资、生源、合作专业、教学环境等情况的差异,双语教学的实施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这直接影响了合作办学的质量。针对这一问题,结合笔者在国外参加合作办学专门培训的亲身体验和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中外合作办学专科层次的双语教学模式和实施进行探讨。本文结合我校中加合作办学的实际,深入分析了计算机专业开展双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我们的解决对策,并对近几年所探索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对其他合作办学的国内院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双语教学的本质和模式

1.双语教学的本质

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在英国《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的定义是:[2]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在国内,双语教学一般是指除汉语外,用英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专业的教学。双语教学不是教授英语,不是把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而是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Teaching Using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即以英语作为教学语言来进行课程的学习。

双语教学不是简单地等同于强化英语,在开展双语教学时,用英语授课课时的比例并非越高越好,在用英语讲解学科知识的同时,并不排除使用汉语。因为有些逻辑性的分析必须用汉语来进行,这样才能避免由于语言障碍而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进而影响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双语教学侧重于学科知识教学,英语则是作为辅助工具存在的,不能上成英语课,恰当地运用母语将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双语教学的模式

双语教学是实施双语授课的教师与参与双语学习的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双语教学模式的选择必须针对师生实际情况,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目前国内开展的双语教学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3]

(1)沉浸模式(Immersion Mode)。课程资源及一切教学活动全部用外语进行,包括作业和考试等也完全适用外语进行,让学生沉浸在指定语言环境中。

(2)双语过渡模式(Transitional Bilingual Model)。为保证学生学习领会学科知识不受影响,适当地用母语教授课程,同时也努力促进学生对目标语的逐渐过关。该模式教学中,母语和外语灵活互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语言。

(3)保持模式(Maintenance Model)。这种模式在强调学习应用目标语的同时,以母语维持理解和交流过程。此模式教学中比较强调的是外语的组织教学,外语学科词汇的渗透、学科概念和公式的表达以及部分外语释义。

中国是以汉语为主要语言的国家,不像新加坡、印度等双语国家,语言环境并不是本国语外来语并重,所以中国高校的双语教学环境决定了中国的双语教学主要是上述形式中的保存模式。

3.中外合作办学双语教学的定位

中外合作办学中双语教学必须考虑到合作办学的层次和学生具体状况来定位。此类院校的双语教学目的是双重的:一是学习学科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以满足专业学习的需要;二是提高学生使用英语的语言机能,以满足学生未来工作和出国深造的需要。学科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双丰收”是我们进行双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检验我们双语教学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

对于第二批次录取的专科层次对外合作办学,开展双语教学尤其要考虑到学生基础比较差,外语学习兴趣不高的现状。在这种情况下双语教学的定位问题尤为关键。首先,双语教学的两个目标不能动摇。其次,双语教学的模式一定要适合现实情况。教学中使用英语的比例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逐步加大。在课时安排上,双语教学课程的学时比同样课程而非双语教学的课时要多,这样才有可能完成学科学习和语言学习的双重任务。

二、我校中外合作办学双语教学现状

1.我校专业课双语教学实施方案

我校自2006年起开始与印度、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目前在校生人数近千人。“双语教学”是对外合作办学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特色。根据双方合作办学协议,合办专业为专业二批次录取,学制三年。第一年主要以英语学习为主,兼完成中国学校规定的其它基础课程;第二、三年则完全按照合作方的教学大纲,使用部分英文原版教材和部分中文参考资料,在严格按合作方规定的教学环境中进行专业学习。

目前,我院的专业课双语教学实施方案有三种:

一是聘用外籍教师来我院授课:这是纯粹的英文授课、英文教材,满足双语教学和合作院校的要求。有印度籍教师Mani等在我校亲自执教3年。该方案的缺点是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会导致沟通不畅。

二是选拨我校优秀教师进行双语教学:这是目前我院双语教学采用的主要形式。我校每年选派优秀教师出国进修培训,目前已经先后派出8名教师到加方荷兰学院进行3~4个月的培训学习,其中计算机CIS专业4人,市场营销MAM专业4人,这些教师回国后均在专业课双语教学中担任重要工作。

三是合作院校每学期派教师来我院指导授课:目前已有Mike Beamish等8位教师来我院授课,先后指导和亲自教授了《数据库管理》、《信息技术概论》、《结构化程序设计》等核心专业课程。学校要求外籍教师授课时,我校部分专业教师要参与听课和教学观摩。外籍教师在授课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到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合理搭配,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有机会接受外教授课。

2.学生对双语教学反映情况调查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院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工作,了解学生对双语教学的真实感受,收集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于2009年5月进行了双语教学情况调查研究,调查对象为已经学习过所有专业课的三年级学生。调查主要涉及学生自身的英语程度、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兴趣、双语教学应采取的形式、双语教学的体验收获和意见建议等。

调查结果显示英语程度较好的学生对双语教学也比较有兴趣,能有较好的收获;英语程度一般和较差的被调查者对双语教学持否定态度,认为双语教学影响了他们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但所有接受调查的学生均认为双语教学能够有力的提高他们专业外语学习能力和程序语句阅读和理解能力。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一般接受中外教材和中文授课的教学方式,对于比较重要的专业术语和概念的中英文讲授更好。

三、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模式

1.计算机专业的特点

计算机科学的主流技术发源与发展大都集中在美国,当前计算机领域最先进的技术与产品也多数产生于美国,大量先进的技术论文等资料也都是以英文撰写为主,而且,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命令和程序设计语言也都以英语为基础。如今计算机的尖端技术多出自欧美的大学和研究机构,高水平的计算机技术文献也多是英文的。[4]同时,计算机及其相关产业是我国与国外联系最为紧密的产业之一。无论是阅读国外产品资料,或者直接与国外技术人员或客户打交道,都要求计算机行业的从业人员必须具有基本的国际沟通能力和专业外语应用能力。

2.计算机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实施双语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学生在学习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上机操作练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语言方面的问题。如各类计算机专业术语的命名,各种编程语言、软件的使用以及帮助文档的英文语句等。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

(2)实施双语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文献阅读能力。计算机学科的发展非常迅猛,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更新,实施双语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培养学生直接阅读英文计算机文献的能力,了解国内外最新学术动态,扩大学生的专业视野。

(3)实施双语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当前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形式比较单一,通常是为了教英语而讲英语。而在双语教学中,教师使用一定比例的中英文授课,学生会产生努力学习英语的动机和兴趣,这种动机和兴趣比在单纯的语言课程上容易产生并更加持久。

3.基于CBE的专业课双语教学模式

CBE(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模式,简称CBE模式)教学模式是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休斯顿大学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的掌握性学习模式和反馈教学原则的基础上,开发出的一种新型突出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5]1994年5月在加拿大召开CBE国际研讨会,大会对CBE的教学体系给予肯定。这种以能力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几十年来一直广泛应用于北美和其他工业地区的教育中,在加拿大有30多所大学实施这种教育体系。与我校合作办学的加拿大荷兰学院(Holland College)就采用该教学模式,致力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其所有专业中实施30多年来,在世界各地赢得了良好的信誉。[6]

针对我校国际教育学院学生基础薄弱、英语水平不高,但实践技能性知识学习兴趣浓厚的特点,我们提出并实施了“基于CBE的专业课双语教学”模式。该模式将双语教学的实施与学生能力培养结合起来,这与计算机专业注重实践、强调动手能力的特点恰好一致。

四、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模块化设计

1.双语教学模块化设计思路

目前我院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概论(Intro. to Information Technology)》、《数据库管理(Database Management)》、《结构化编程思想(Structured Programming Concepts)》等 17门课程。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应达到的能力目标和具体的教学要求,结合CBE教学模式和双语实施的便易性,划分出基础知识模块、专业技能模块、择业方向模块。不同模块对学生的培养侧重点不同,采用的双语教学思路和实现方法也略有不同。各个模块的课程和具体的双语目标思路如表1所示:

2.双语教学课堂设计

双语教学是实施双语授课的教师与参与双语学习的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双语教学要通过设计中英内容配合合理有序的课堂教学活动来完成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是实施教学活动的核心,课堂组织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资料丰富:对于理论性内容,提供中英文课件资料;对于实践性内容,加强上机检查指导。

小班授课:尽可能采用固定教师和班级授课关系的小班授课,加强师生互动。

增加开放性课堂:针对年轻人独立创新的特点,多做个人展示、讨论课题、实践项目等开放性作业,提高学生查阅、利用信息的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

五、小 结

中外合作办学计算机专业有其独特性,计算机专业具有开展双语教学的先天优势。根据学生特点、课程特点和要达到的能力目标制定合理高效的双语教学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本研究针对我校中文合作办学现状和实施方案,提出了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模块化设计理念,逐步培养学生的双语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实践水平。这些研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和其他专业双语教学研究中,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冯晨昱、李桂山、奥喜平.国际化视野下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9(2):156~159

2 朱 瑜.高校双语教学浅析[J].文教资料,2006(24):26~27

3 杭 波.双语教学在计算机专业中的实践[J].高教探索,2007(6):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