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5:06:3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新学期的目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妈妈找她朋友阮老师,阮老师介绍我给班主任,然后班主任带我到教室,对着全班同学们说:“我们班新来了一个同学,名叫陈俊良。请你们多关心和照顾他。”全班同学站起来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我,当时,我心特紧张,像要跳出来。班主任把新书发给我,微笑着说:“我知道你是一个很聪明的学生,你一定要认真地读书,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班主任那亲切的笑脸让我很感动,心里想:“班主任,你放心吧!我从现在开始,一定会认真读书的,做一个品学兼优、诚实守信、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的好学生。”
我这学期有三个目标:
一。上课要认真听课,做好笔记,完成每一天作业和背书,听20分钟英语。
二。尊重父母,天下最伟大的爱是母爱,母爱是无私、是慷慨、是付出不求回报。
三。学习的目标:
语文:85分以上
完成作业就不用说了,但要按时交作业,拖欠作业既会让我们养成拖拖拉拉的坏习惯,又让我们完成不了学习计划。所以我提倡大家按时交作业,这样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益处。
时间过得可太快了,上个学期与寒假如一场梦一般过去了。上学期开学第一天所发生的事就像昨天刚发生一样,实在太快了!快得可怕,快得惊人。不过开学就要有另一个样子,另一个个好的样子。那就要有新学期的目标与打算了。新学期的目标与打算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学习上:上次考试的三好学生中并没有我,这让我大失所望,疯狂般的努力到头了结果却空空如也但还是进步了许多,可是我并不满足于我现在的学习状况。我不仅要努力,还要细心,严格要求自己。老师常说:“作业体现考试。”这从而联系到了我的成绩与名次。就是因为平时做作业不够细心老爱出错,不严格要求自己,老爱头改正带,然后不用说,考试时一样,就这样失掉了分数。所以说我从现在要变得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变得细心。而这一次的目标不在是争三好学生,是考上一所好的中学。
二是纪律上:要跟大家的步伐一块走,大小练习册不要提前写,周记和作文不要在老师为六之前突围。再我觉得就没别的了。我觉得我在纪律方面还行。以上几点归说,言必信行必果。既然采取了措施,就要为自己的目标奋斗起来,加油吧!
转眼间,寒假过去了,一个新的学期又开始了,这学期我的目标是什么呢?别急,我这就告诉你。
我这学期的目标是:主要任务就是把学习成绩更进一步。首先要做到: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要东张西望,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做好笔记,不懂就要问老师。上课不讲话不做小动作,尽量不让老师批评。
要多用点课余时间练练字,每天练一点,字就会越来越漂亮,因为我想写一手漂亮的字。作文嘛,就要多看看好词好句好段,多看一些作文练习,在作文库上多发表一些作文来提高写作水平。
回到家,认认真真的把作业写好,写完后,在仔仔细细的检查一遍,再把课文温习一下,预习明天要学的新课,把不会的字词圈起来,明天问老师。
好了,以上说的我要努力完成好,争取当最好的学生!
人无完人。这话没说错。世上根本没有完美的人。是人就有缺点就会做过错事。做错事不要紧。古人说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没错人生做错了事并没什么可怕,怕的是连自己做错事都不敢去承认,去担当。今天的道路上要学会敢做敢当。
在今后的道路上首先就需要让自己养好良好的习惯,我曾经从某本书看到。习惯能改变人的一生。确实没错,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的确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养好良好的习惯,在今后的道路上是必不缺少的一门课程。一个人无论做什么,都可能形成习惯。有的人怕干活,时间一长,就会变成习惯性的懒惰;有的人遇上稍不顺心的事就会烦恼,时间一长,就会变成习惯性的烦恼;有的人遇上一点小事爱忧虑,时间一长,就会变成习惯性的忧虑……通常人们只是把人的外在表现,比如走路的姿势、个人卫生、吸烟、喝酒等称为习惯,其实人拥有很多习惯。好的习惯有诚实、勤奋、热情、节俭、快乐、自信等等;坏的习惯有虚伪、说谎、自卑、懒惰、忧郁、骄傲、胆怯等等。说白了,这些行为也只不过是人们给习惯起的别名而已。
新的学期,新的目标
冲出七年级的迷雾,驶进八年级的港湾,这里是冲水加电的基地,这里是新航程的起点,我要在这里充电加水,备足动力,向成功的彼岸航行。
“是非成败转头空”学习《三国》中各路英雄对成败的看法。学习也是这样,不管上次是成功还是失败,这都是空虚的,对于失败,你的垂头丧气,一蹶不振,能将时间逆转 、将失败变成成功吗?毫无疑问,当然不可能了。对于成功,你又能保证你下次还是这样吗?从自我出发,永不言弃,要记住“失败是成功之母”“错误是正确的先导”。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习《论语》中各位儒家弟子对学习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虽然聪明,并且爱好学习,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当作可耻的事。‘默而识之,学而不厌’默默地记住它,学习不感到满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需要用心,‘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学习需要取长补短,知错就改。是的,学习不能盲目的为达到目的而不顾效率.要真正的对自己负责,把精力专注于听课本身,最大限度的获取知识,与同学多交流。
还有,将杜甫“一览众山小,只缘在顶峰”的信心,《礼记·中庸》‘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的习惯,《学记》中‘独学而无友,则鼓楼而寡闻’的合作运用到学习之中,那么还有什么学不好的呢?
体育教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它与德育、智育、美育相结合,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小学体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基础,是儿童接受体育感受和体育信息的起点,是人生初始健康和健身的启蒙教育,影响个人一生的健康发展。同时,良好的体育教育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其体会到生活与身体的真与美,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因此,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念,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效率是体育教学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
学校体育主要由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组成。体育教学的任务与目标是进行健身知识技能的传授及运动教学,课外活动目标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及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练身和活跃学生生活、协调人际关系。所以学校体育的目标宏观应是促进学生体格体能的完善和发展,培养学生体育的情趣、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社会情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要通过体育达到以下四个目标:身体的发展。有很好的适应能力,包括适应不同环境、不同气候、不同岗位的身体和心理能力,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康复能力,对疲劳的抵抗力;获得良好的运动技能,提高工作劳动效率,进而提高生活质量;掌握科学的健身养生知识,提高智力素质;培养正确的社会情感,形成民主、公平、竞争的意识,不断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概括地说就是: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卫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形成良好个性。
二、新时期下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途径
1.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新的课程目标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关注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形成健全的人格。
2.精心设计教法,优化课堂结构。
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能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体育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增强体质,因此,精心设计教法,搞好体育教学,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根本保证,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环节。当代学校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指选择最恰当的教学形式和方式,使师生耗费最少时间和精力而取得最佳效果。最优化要求教师精心钻研教法,全面考虑教育和教学的规律、原则、形式、方法、现有条件及所教班级和个别学生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使教学教育过程按既定标准发挥最有效的作用。
3.加强学生目的动机教育,注重意志品质和谐发展。
人的任何意志行动总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体育课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让学生在身体练习中了解体育的知识、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学习运动技术,对广大学生来说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运用体育运动这一手段来增强体质、愉悦心情,进而掌握一些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为今后的继续学习打基础,并培养他们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只有让学生明白体育锻炼的目的,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动机。教师应尽量让每位学生都感觉到教师的关心和重视,采用多样化教学形式,充分挖掘学生的运动潜能,注重学生意志品质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拓宽教育思路,同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紧密联系起来,充分认识体育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引导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从而调剂情绪、娱乐身心、锻炼意志、促进交往、增进友谊。如结合当前实际,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北京奥运会取得优秀成绩鼓励学生积极运动,增强体质。利用残奥会的感人事件,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教育,讲优秀运动员取得成功的经历,用他们的坚强意志鼓舞学生,使学生感受到坚强意志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性。
4.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为了适应新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系统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教育理论和体育专业知识,而且要加强体育与各学科的横向联系。体育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不仅要求教师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施教能力和较高的科研水平。教师要具有较强的施教能力,首先必须加强对教育理论的研究,掌握心理学、教育学及体育教学法的基本理论;其次必须加强对教学对象身心特点和教学规律的研究,懂得教学对象身心发展规律、教学规律和教学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基本要求,并善于把教育理论方面的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教学中;再次,必须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善于把实践中的成功探索上升为理论,总结出科学的教学方法。并在理论的指导下,不断进行新的实践探索,进一步提高施教能力;最后,必须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处理信息、查阅资料、参与教学,强化教学效果,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体育教师特别是小学体育教师要改变观念,解放思想,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运用新的有用的教学方法,挖掘教材的潜在创造因素,不断培养学生的潜在能力,向终身体育发展,造就“四肢发达,头脑同样发达”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沈红萍.提升我国小学体育教师素质的对策研究.科学时代,2009.1.
[2]赵慧荣,王占庆.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1.
[3]王子虎.浅论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现新课程改革.办公自动化,2009.22.
一、知识与技能――课程的基础目标
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是各类教学应达到的基础目标,对于汽车专业课程教学也是如此。掌握汽车专业基本知识与形成汽车专业基本技能,不仅是学生将来从事汽车维修工作的需要,而且是培养智能、发展个性的基础。学生要想高效地参与汽车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熟练地掌握汽车专业课程的学习内容与方法,顺利地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离不开汽车专业基本知识与汽车专业基本技能。因而,掌握汽车专业基本知识与形成汽车专业基本技能是汽车专业课程教学的基础目标。
贯彻知识与技能课程基础目标,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注重汽车专业的基础知识掌握
汽车维修的知识体系包含基础知识、维修技术、汽车应用、汽车服务等。汽车维修的基础知识涉及的内容侧重专业课程的有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汽车检测与故障故障诊断等,侧重专业基础课程的有机械制图、电工技术、液压基础、公差配合、汽车材料、计算机基础等;这些课程内容属于未来从事汽车维修必须的基本知识,是学生进行汽车维修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上面所列课程应是汽车维修课程的经典内容,也是学习汽车维修后续技能技术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掌握汽车专业的基础知识,理解各课程的主要内容、学习方法、课程特点以及课程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基础目标,重点通过必修内容――汽车专业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来实现。
(二)注重知识向技能的转化
在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不为学知识而学知识,而要将知识转化为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职业教育中,大力发展“双师型”教师,正是知识与技能双重要求的体现。现行维修市场对维修人员的要求是,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具有过硬的操作技能,比如:在学习《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课程中,起动机常见故障“嗒嗒嗒”的机关枪响而发动机无法起动,应首先学习起动机磁力开关中吸拉线圈(与主电路串联)与保位线圈(与主电路并联)的结构原理和工作过程。当主电路未接通时,二者同时通电,产生的磁吸力叠加的结果使其增加,吸动活动铁芯轴向移动,促使起动机小齿轮与飞轮大环齿啮合;当主电路接通时,吸拉线圈被短路,只有保位线圈在保持主电路接通的位置。理解了这一原理与过程,则“嗒嗒嗒”的机关枪响的故障原因自然就浮出水面――保位线圈断路,造成一吸一放的机械运动,从而作响。这样就将知识有效转化为维修技能。
(三)学会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
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如果一遇到问题就问人,凡事不经自已思考,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经验,永远得不到提高,如果有一天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只会束手无策。学会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独立地检查结论或结果的正确性。这些技能的掌握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而且对于学生的生活以至终生职业发展大有帮助。
做到了知识与技能课程基础目标的这几方面,对于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规范维修汽车,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过程与方法――课程的关键目标
古人云:“授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评价一位教师是否优秀,并不能只看其为学生教会了多少知识与技能,更应该看其是否教会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方法。
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必须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死记、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而,积极参与、注重过程、强调方法,就成了汽车专业课程的关键目标。
在职业技术院校师资培训教材《技能训练教学设计与实施》中明确提出,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将教育教学目标划分为教育目标――课程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三个层次,并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三类,新型职教教材将过程与方法单独列为课程目标阐述,并且内容范围也有所扩大,这也是课程改革的方向之一。因此,汽车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也与以往有了明显的不同,合理享受过程、熟练掌握方法,不仅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而且它对于汽车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形成,都具有促进作用。
贯彻过程与方法课程关键目标,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采用多种思维收集汽车专业课程信息,努力运用所学汽车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汽车专业课程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汽车专业课程信息运用于后续学习过程。如果不会收集汽车专业课程信息并将其运用于学习过程,就更谈不上解决专业课程的问题。因此,它是过程与方法课程关键目标的基础。
(二)努力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课程问题、提出研究方案、善于与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对策,侧重发现课程问题、解决课程问题能力的培养。该目标是过程与方法课程关键目标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并且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条目标。其中,发现问题是前提,提出方案、对策是核心,方法和途径是目标。倡导与他人合作,强调开展调查研究。
(三)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在汽车专业课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侧重对汽车专业课程学习结果的表达和交流能力的培养。以往的汽车专业课程教学,对这一目标是忽视的。实际上,对于一个问题的正确表达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应属于比较高层次的能力。表达者要让听众明白,首先必须把问题全部“消化”并能融会贯通,还应该做到表达的条理清楚、层次清晰,最后还应尽力讲究语言的声调节奏。表达、交流与反思能力是一项综合的能力,这也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
(四) 注重汽车专业课程教学艺术。汽车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是要通过适当的课程教学艺术来完成的。艺术是一种具有形象性、情感性、独创性等特征的人类心灵的物化产品,也指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方式方法。汽车专业课程教学艺术,是指审美化的汽车专业课程教学设计、汽车专业课程行为或者汽车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审美特征,具体表现为:科学性、创造性、情感性、灵活性、魅力性。其中,科学性是汽车专业课程教学艺术的首要特征,专业课程教学必须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教育理论的指导性;专业教师熟悉并驾驭专业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内容,使教学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产生沟通,以便进行有效学习,扩大、深化学生固有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得到教养、教育和发展。
做到了过程与方法课程关键目标的这几方面,对于发展学生心智、培养学习能力、培育创新精神,都是非常必要的。
三、情感与价值――课程的必要目标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统一的过程。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学习任务不可能完成,学习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不能激发,不能维持,更不能持续发展。所以,情感与价值作为课程的必要目标,是其它目标要求所不能替代的。
贯彻情感与价值课程必要目标,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激发探究汽车专业课程问题的情感
新课标认为,兴趣和动机本身应该成为汽车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这是因为学生如果没有学习汽车专业课程的兴趣和动机,那么汽车专业课程学习活动就不可能有效运行,即使能短暂运行也不可能长时间地维持。《技能训练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将情感领域学习目标――注意、遵守、热爱、品格形成,作为教学目标的关键词,对于培养兴趣、激发动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足见对情感领域这一方面内涵的重视。科学方法、审美情趣的培养也是汽车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体现,对于学生在汽车专业课程学习中发现乐趣、产生兴趣、定格志趣,乃至将汽车维修作为终生职业,具有重要意义。
(二)关注国内汽车发展现状,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关注国情、热爱祖国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的目标之一。在学习汽车专业课程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国内外汽车发展的历史、现状及未来,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方式。恰当分析国内外现状,找出技术差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民族责任心。比如:笔者经常在课程实施中,深入剖析近年来国内不断引进国外厂商进行合资生产的现状,从中分析世界汽车工业技术发展态势――日趋落后的汽车技术逐步向发展中国家集结,不失时机地举例说明“吉利”等国内汽车品牌纯国产化研发现状,开扩了学生的专业视野,增加了学生的专业信心。
(三)了解全球汽车产业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价值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国际合作和全球意识教育迫在眉睫。作为汽车专业课程,如何在全球的资源、人口、环境、经济、社会与发展方面,进行国际合作和全球意识教育,是汽车专业课程不可规避的新挑战,需要我们汽车人共同破题。
(四)增强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意识
如何有效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需要全人类共同研究探索。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样是汽车专业课程面临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办好基础教育已成为当下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共识,而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节点是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在高等教育领域“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在这样的形势下,承担了基础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任务同时正处于向应用型大学转型之中的地方师范院校,更需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合格乃至优秀的师资。而当前地方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毕业后入职中小学、幼儿园老师时往往容易出现入职适应困难、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偏弱等问题,这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与实践教学核心目标的不甚明确有一定的关系。如能清晰地厘定实践教学核心目标,并运用解决复杂问题的顶层设计理论,从全局的角度对教师职前教育实践教学自上而下地进行全面设计,或许可以有效地破解当前师范专业实践教学效益不高之困境。本文拟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就此问题进行探讨,藉以抛砖引玉。
一、实践教学核心目标的确定
顶层设计理论指出,明确目标是达成改革目标的首要条件。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属。实践教学是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指与理论教学相对的、旨在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其教学目标应从属于人才培养目标。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那么其实践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并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而人们对幼儿教师岗位实践能力的认知存在分歧,这就需要对学前教育教师岗位实践能力进行厘定。
从教育价值观来看,确定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核心目标――幼师岗位实践能力――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学科专家的建议。在注重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应充分听取学科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他们的建议可以基于学科知识体系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内在的规格要求,同时也可以通过政策文件的形式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规约,如教育部颁布的相关政策文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以及部分地方性政策文件如山东省2010年印发的《山东省三年制大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方案(试行)》等等。
(二)社会需求。服务社会是大学的三大职能之一,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是地方师范院校的天职,学前教育专业应当通过深入当地及周边地区幼儿园对园长及骨干教师开展访谈调查、对毕业生进行追踪调查等多种形式对社会需求进行深入研究,根据社会需求的状态和未来发展趋势为当地制订适切的专业发展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以强岗位实践能力为核心竞争力的合格幼儿师资,以满足社会需求。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学校人才培养的预期目标以及幼儿教师等就业岗位需求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如此,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便自然而然地成为实践教学之核心目标。
具体就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幼儿教师岗位实践能力应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的能力:教师通用能力和幼教专业能力。其中教师通用能力由儿童观察能力、教学反思能力等次级能力组成;幼教专业能力则包括保育能力(幼儿生活护理技能、早中晚餐营养搭配技能、急救医护技能等)、幼儿教育能力(五大领域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及家园合作教育组织能力)、艺术能力(钢琴弹奏与伴奏技能、幼儿舞蹈创编与表演技能、幼儿歌曲创编与表演技能、幼儿绘画与手工制作技能、幼儿园环境创设技能等)等次级能力。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幼儿教师作为一种独立设置的专业技术岗位,具有天生的特殊性,在以下两方面与中小学教师相比存在着特色鲜明特征,这样的差异能显著地影响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是幼儿教师的职业态度。职业态度是岗位实践能力可以充分发生发展的基础。无论是中小学还是高等学校,关爱学生、真诚待人、责任意识等品质是教师职业道德及其态度的基础,而幼儿教师对此要求则更高一些,因其教育对象是幼儿这一特殊性所致。与幼儿亲密照看人相比,幼儿教师对幼儿的关爱显然应更加富于知性与理性。由于幼儿教师通过完整的专业学习而拥有幼儿心理、幼儿教育相关专业知识,更能牢固地树立“每一个儿童都是天生喜欢学习并且善于学习,都能够快乐成长并乐于融人成人社会”的信念;幼儿教师通过接受专业训练而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可以将普通的日常或科学知识组织成幼儿易于理解接受且喜闻芳的知识而为幼儿创造更好的学习与成长环境,为其健康成长、愉快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为岗位实践能力发生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理论基础。幼儿园教师岗位特点决定了其知识结构特点与中学、小学教师存在着显著的差别。这些差别体现在:(1)在职前培养中并不强调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所开设课程中具体学科高深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毕竟学科高深知识的拥有对于将来的幼儿教育教学活动并无直接的促进作用,幼儿认知的特殊性也决定了艰深知识并不在他们认知能力所能抵及范围之内。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学科艰深知识的学习的意义则更多地体现在对自身心灵的训练上,正如耶鲁大学教授们所言:“有哪一类课程的学习能够比一个受过良好训练并因此能将其能力迁移到其他任何方面的心灵更为实用的呢?”而经过良好心灵训练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的幼儿教师――的自身进步将有助于其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活动的需求并胜任职业岗位;(2)基于幼儿认知能力发展的局限性,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应该更突出知识面积的宽泛程度,以适应幼儿对生活环境广泛而持续的探索兴趣之需求。对身处信息社会的幼儿教师而言,应更重视通过泛在学习等方式加强各方面的知识储备,不断增厚自身文化底蕴,并在教育实践中凝聚成新的教育智慧和创造能力。二、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实现实践教学目标需要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良好运作,做好常规工作、加强教学体系建设将是必由之路。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包括应严格依托教学目标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进行的精心设计,以构建完整的实践课程体系;加大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力度、积极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加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以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以确定实践教学的有序进行;建立科学、规范、有效而适切的实践评价体系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在实践教学的具体实践过程中,还须注重突破影响实践教学体系运行效率的三个难点:目标认同、协同培养及全面渗透。
(一)对实践教学核心目标的认同
旨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个复杂系统,各个组成部分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明显呈现繁杂状态,包括实操技能类课程(幼儿绘画与手工制作课程等),各领域教育实践类课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等),作为教育实践类课程重要支撑的理论课程(学前卫生学等)、各类专项实践教学(教育实习等)、校园文化、校外相关影响因素等等。如果能基于顶层O计理念统一思想并整体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之核心目标的实现将可以期待。顶层设计特别强调目标的明确性,因此,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作为实践教学中教与学的主体,深刻理解并接受实践教学目标是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先决条件。
毫无疑义地,教师及其管理人员理应是明确教学目标的主体。教师及其教学管理者的目标认同是有效地实施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基础。如果对改革预设的教学目标缺乏确切而清晰的认知,那么对教学实践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本质就难以把握,分析并解决问题的难度便自然增加,教学改革效果很可能收效甚微。其中,教师作为研制实践教学目标的主要责任主体,对教学目标尤其要有清晰的认识。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需要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通过将实践教学目标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内容,并同时制定完善的实践教学大纲,明确各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确定实践教学的评价方式。将教学大纲落实为诸如《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指导方案》等操作文件,指导教师则在操作文件的指引下具体落实有关实践教学活动,系统统筹教学衔接,合理安排实施进度,以确保有关活动的顺利实施。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认同教学目标是其充分激发自身学习动力的基础。只有自身的学习目标明确,学生才可以唤起更强的学习动机,更加努力完成各种艰深的知识学习任务。考虑到实践教学目标主要是由教学管理人员及教师研制的,为方便学生学习并认同教学目标,新生入学后,实践教学管理部门就编制、发放《学生实践教学手册》。《学生实践教学手册》将学校关于实践教学的各种规章制度、各个学段需完成的实践教学登记表格装订成册,每位新生通过手册可以了解每个学段各个实践教学任务的目标、教学内容与要求及评价标准,对各项实践教学有了清晰的认识。手册的编制规范了实践教学管理。每个学段的实践教学结束后,由实践教学主管部门签署评价意见、评定成绩,平时由学生保管手册,方便学生总结和反思,毕业时交回学校,作为实践教学档案材料保管。
(二)实践教学实施主体之间的协同培养
最初,协同效应是指一种物理化学现象,是指两种或以上的部分加在一起所产生的作用大于各部分单独应用时作用的总和。作为一个复杂的教学系统,系统内各要素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也存在协同效应。
实践教学系统的协同也可以分为外部协同和内部协同。外部协同是指高师院校与校外各实践基地之间的协同,尤其是院校与幼儿园的协同,即u-s(university-school)合作模式。u-s合作模式包含两个层面的协同:单位之间的协同和指导教师之间的协同,院校与幼儿园之间的协同应在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前提下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利益共享的合作关系,协商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实践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指导教师协同主要是指校内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与幼儿园指导教师之间的协同,校内导师长于理论与研究,园内导师则恰恰与校内导师相反,强于实践而弱于理论,二者协同互补则相得益彰,这就需要构建指导教师的合作机制,达成实践教学主体共识,共同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内部协同则是指校内各项实践教学活动以及各教学主体之间的协同。内部协同主要包括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协同、各指导教师之间的协同。管理部门之间的协同至关重要,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实验实训、实习见习、社会调查、学科竞赛、社团活动等各项实践活动分别由不同的部门主管,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合理统筹安排、共同指导,实现教学效益的最优化。学生实践能力构成中,各项实践能力的培养之间存在着或明或暗的关联,抑或存在着或前或后的逻辑关系;同时,一些综合性实践活动如教育见习、课堂教学观摩又蕴含着多种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指导教师应加强协同以增强培养效率。
加强协同培养,应注重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共时性联系与历时性联系。
(1)共时性联系是指同一时段各门课程、各具体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机联系。实践教学是全程性的,在各个学段同时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各指导教师应加强横向联系,共同探讨培养方式方法,使各实践活动通过有机联系形成系统对接,提高教学效益。以音乐技能培养为例,歌唱能力、钢琴弹奏能力、幼儿舞蹈能力等技能培养分属不同课程的指导教师负责,上述能力培养均包含节奏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各指导教师加强课程共建,合理地分工合作。
(2)历时性联系是指在时间纵向维度(过去-现在-将来)中各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机联系。各项实践能力的培养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指导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能力培养的延续性,关注能力发展的前期基础和未来目标是做好现在实践能力培养任务的必由之路。以科研能力为例,科研能力属于培养结构疏散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通常是安排大学阶段中后期的毕业论文写作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这两个教学环节中,但科研能力又是一种综合能力,它不仅包含信息收集与处理、批判性思维等核心能力、也包括写作、沟通、组织等等边缘能力,显然,此类能力并非依靠某一科或某几科课程就能良好解决,而是需要全时段,全学科长期协同才可能产生的某种预期效应,须强烈需要各相关实践指导教师关注学生各学段的科研能力培养现状及目标,及时调整实践教学内容以提高效益。
(三)实践教学实施的全面渗透
从教学时间看,应强调实践教学的全程性。以往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一般是在完成理论教学之后,通常安排是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中后期,这是典型的实践教学是“理论之应用”[6]的传统教育范式,此类价值取向的实践教学强调普适性的教育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确实有其合理性,但从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的角度来看却有忽视了实践经验反作用于理论知识建构功能之嫌。基于此,我们强调实践教学应统筹安排在从入学至毕业的完整学段内。以教育见习为例,从新生学年开始至第三学年,每学期安排内容不同的幼儿园见习等活动,让学生能从入学伊始就接触并熟悉将来的工作岗位,其见习经验也更利于激发学习动机,进而促进理论课程的学习。
从教学空间看,传统教学实践对实践教学的理解过于狭隘,各院校更重视校外活动、社团活动、实践实训等各种传统的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对于如何利用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的逆向作用却重视不足。事实上,在教学实践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总是交织在一起。我们认为,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配合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发现并解决实际境况下问题的能力,以及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和锻炼学生实操技能而设置的教学环节。如是观之,常规理论课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可以融为一体,理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的安排可以帮助W生既习得实践知识与技巧,又可以在实践中巩固并强化理论学习的成果,这为任课教师在理论课程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明确的指引。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高任务型教学模式,把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通过一段时间的英语教学实际运用,我从中感受颇深。
一.新目标英语《Go For It!》的特点
该套教材以现代语言理论为指导,以任务为中心,为教师及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任务,使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施成为可能。而且,这种新教学内容与新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将更有利于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
1《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中,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教学等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大胆实践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进行英语课堂教学, 突出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练习、评定等活动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在程序式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任务型教学起到锦上添花之用,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综合素质。英语 GO for it 的教学编排体系,打破了传统英语教学教师讲、学生听的教法,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 Task- based Language Teaching )模式,融汇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形成了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
3.新目标英语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有更高的要求。从课本的结构中看,口语表达能力比以前要求提高了。课本的每个单元中的每个小节都pair work或 group work的练习,使学生及时得到了口语训练的机会,增强了对知识点的记忆。
二. 教师在任务型英语教学中的角色
教师的作用是通过指导学生把课堂活动及课外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完成知识的迁移过程。
1.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有机地运用教材, 同一内容可以在不同的课中提出不同的要求, 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 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划分成若干个小组, 布置不同任务, 给他们提供充足的训练机会, 使所学的知识不断扩充, 不断深化, 逐步提高难度的方式重复所学的知识, 从而完成预期的目的和任务.
2. 教师为了能较好地检测学生的课外英语学习的情况,把课堂英语学习进一步延升到课外, 增强学习效果, 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 使之成为和家长联系的纽带, 我为此制定了一张由家长监督检查,学生逐项落实各项任务的《学习记录卡》
说明:
1.《学习记录卡》分单元设计,每个单元分为三个部分――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和评价过程。学习过程注重考察学生在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环节中的学习行为习惯,
2.其内容设置主要是以语言的基本构件(词、短语、句)和语言学习的基本技能(听、说、读、写)为主。学习内容主要是引导、培养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单元的基础知识。评价过程又分为自我、组长、教师和家长评价,
3.自我评价主要是考查自己对基础知识掌握和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情况,组长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主要是对学生所填内容的真实性进行评判,同时,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惯。
三.任务型语言教学需要以适当的活动为依托,在活动设计过程中,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 任务型语言学习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任务型教学活动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真实,旨在培养学生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和完成任务,摆脱传统的以教材知识为中心的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使课堂语言活动近似于习得过程。在《Go For It》中得到充分体现。七年级下册Unit1 where is your pen pal from?一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国名,民族及语言。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年龄特征,教师课前让学生收集自己喜爱的球星、歌星,一些城市景点等相关资料。知识与技能目标:本单元的话题是谈论国家、民族及语言,在本课时学生应能学会如何询问或说出人们的所属或所处的国家或城市,要重点学会谈论问题时要用到的笔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国家等的英文单词,能灵活运用Where is your pen pal from? Where does he /she live? 学生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会提高下一节课的兴趣并为更好的学习下一节课做知识的铺垫。过程与方法:整个教学过程均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其中利用猜猜看的方式导入课题,引入赛一赛的手段激励学生练习重点句式和单词,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预先设计好的调查表。这样既能很好的完成预设的知识和技能目标,又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情感与态度: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锻炼自己回答问题的胆量,能加强与别人合作的能力,能维护自己及本小组的声誉,能加强学习的自主性。再如:在unit4 I want to be an actor ,可要求学生两人活动:用Where does your sister work?和 what does she do?进行game:Guess the job!分小组了解班上同学的父母的职业和工作地点,绘制一张职业调查表,在调查表上写出自己将来想从事的职业
2 、任务设计的真实性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层次性
任务越容易,参加任务的人就越多,获得的成功体验也就越多,学习兴趣就会越浓厚。因此,在设计任务时应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刚开始设计的任务应稍微简单些,让大部分学生都容易参与进来。随着任务的渐渐深入,学生对任务信息的了解不断增加,稍难的任务也会显得容易起来。如Unit 10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本单元进一步学习过去时态的用法,以Holidays and vacations 为话题,可设计如下任务:(1)展示若干张学校郊游活动中学生的照片,谈论学校郊游活动,复习旧课并且导入日记的学习。(2) Make a survey :调查朋友的一次难忘的假期,并收集他们的相关照片建立“Vacation Album”.Ask::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What did you do there? How was your vacation? (3) 教师叫几组学生进行表演。任务型教学就是在做中“学”的最新教学原则和理念,但任务活动所求的效果不是一种机械的语言训练,而是侧重在执行任务中学生自我完成任务的能力和策略的培养,学生要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形式来学习和掌握语言,并且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获得经验,即学会学习。
四.预期效果:
1、全班学生的英语素质得到良好发展。
2、英语教师素质显著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