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5:06:4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行政管理规章制度,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前 言:
高等学校行政管理是在注重教学管理效率的基础中提出的,是学校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依照制定的相关制度,运用可行性手段和举措,发挥管理和行政职能,充分利用各种现有的资源来实现预定目标的组织活动。由此可知,高校行政管理是高校工作中即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是一个多层次、高难度的复杂化性系统,因此,高校行政管理是实现其教书育人、科研创新两大功能的基础与保障,是学校管理系统中承上启下、协调左右的桥梁和纽带。然而,从高校行政管理的发展方向来看,现代高校行政管理的重心不仅仅关注于管理的效率,也将高校行政管理本身的合理性、合法性纳入到自审、自查的范畴,以促进高校管理的全面发展和规范。而这种合理性、合法性的审查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对高校行政管理规章制度的审查上。
高校规章制度是高校为了组织和处理各项行政管理工作,按照一定程序制定的,在全校范围内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从此定义可以看出,首先,高校规章制度是规范性文件的总称,所谓规范性文件,是指具有高校范围内普遍有效性并能够反复适用的规则;其次,高校规章是一定的高校主体依照一定的合法程序才能制定的规范;最后,高校规章制定的目的和宗旨是为了组织和处理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规范行政管理权的有效运行。从我国法律制度和高等教育体制的现实状况来看,与高校教职员工及学生有关的规范主要包括如下两大类:一类是属于法的范畴的规范性文件,如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等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文件;以及属于抽象行政行为范畴的地方教育行政机关制定的行政规则。另一类则不属于法的范畴,是学校自行制定的内部教育处理规章制度。这两方面的规范都是高校教职员工、学生必须遵守的,也是他们正常学习、工作、生活的强有力保障,特别是高校内部的规章制度,更是与广大教职员工、学生息息相关。
一、高校规章制定权概述
(一)公立高校规章制度的性质
公立高校通过内部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是其约束内部成员的主要方式,是落实高等学校教育管理职能的细化手段的行为作出的规定和约束。作为高等学校的内部规则,是高等学校自治管理权的延伸和体现,是高等学校日常管理活动的重要依据和行为准则。它本质上来说,虽具有预先设定性、一定的权威性和强制性但不具有法的全部属性,不属于法的范畴,不属于行政法的渊源,也不是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依据和参照,但是作为内部管理范畴和自制规则,在合法的前提下,高等学校规章制度可被认为是对相关教育法律法规的一种补充或完善,并对内部成员具有约束力,是对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有益拓展。
(二)高校规范制定权的合法依据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下,公立的高校被定性为依法享有自主管理权的事业单位,校规制定权是其自主管理权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重要体现。根据行政法上两个重要的原则,即法治原则和法律保留原则,公立高校制定校规的权力必须来自于法律法规的明文授权,否则就会失去其制定的依据并丧失其应有的效力。纵观我国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的的体系,从法的效力层次上看,依法由以下几种:第一、宪法。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在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的地位,其他法律规范性文件制定的依据。宪法第19 条第2款、第89 条第7款规定了国家发展高等教育、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赋予国务院管理教育工作的权力。第二、《教育法》,《教育法》是我国教育体制的重要单行法,其第28 条、第42 条规定和赋予了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有制定自己的章程进行自主管理的权利,还规定受教育者应当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第三、《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该法第41条、第53 条在规定了高等学校的校长行使制定具体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等6项权力, 同时要求高等学校的学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 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第四,国家教育部2005 年3月25 日新修改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68 条规定, 高等学校应当根据本规定制定或修改学校的学生管理规定, 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中央部委属校同时抄报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 并及时向学生公布。综上,我国从宪法到行政规章, 从人大立法到部委立法都赋予高等学校校规制定权。
二、高校规章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法治进程加快,高校学生权利意识增强,状告母校的案件也逐年上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在这一系列案件中,大多以高校败诉告终,法院判决高校败诉的主要理由则是高校内部规定与法律法规相抵触,从而暴露出现行高校管理规范中的诸多问题。鉴于此,笔者认为只有规范和完善高校管理规章制度,实现高校校规法治化,才能减少高校与其成员之间的法律纠纷,才能更好地推进依法治校。
(一)规章制度制定程序不规范, 管理不到位
规章制度制定程序不规范是影响规章制度质量提高的瓶颈!。目前许多高校制定规章制度时, 一般是职能部门认为工作需要了, 就提出并组织人员起草相应的规章制度, 在一定范围内讨论和征求意见并修改, 经主管学校领导同意或有关会议审议后由该职能部门颁布实施。这样的程序在几个主要环节上存在明显问题。一是没有立项审批环节, 对拟制定的规章制度缺乏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审查; 二是对草案内容的审查机制不健全, 使得草案 带病!接受最终的审议; 三是征求意见工作由于没有法规部门或人员的参与, 往往征求意见的过程和对意见的处理上受到起草部门意愿的影响, 有时难以起到真正的效果。四是没有严肃正规的颁布实施环节, 由学校为主体制定的规章制度简单由职能部门发文颁布实施; 五是没有实施后的审查、解释、修订和废止等环节。所以, 按照这样的程序来制定规章制度就显得十分的随意,规章制度的质量也难以保证。制定规章制度十分重要, 但如果在实施过程中疏于管理, 规章制度不仅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有时甚至会产生负面作用。比如, 该修订的时候不进行修订或是该整合的时候不进行整合; 规章制度已不执行但迟迟不正式废止; 甚至有的规章制度从一开始就没有很好地执行过, 形同虚设; 多年不进行规章制度的汇编工作, 搞不清全校到底有多少规章制度, 查阅和使用也十分困难; 等等。以上问题, 会造成学校规章制度混乱, 丧失权威性, 执行中有困难或矛盾, 降低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二)规章制度的体系不完善
在国家社会、经济和文化建设中发挥越来越的作用, 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职能的内涵和范围不断扩充, 各类机构不断增加, 需要处理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 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相应的规章制度建设没有能够及时跟上, 所以造成许多高校规章制度体系的不完善。一是缺少一些重要的宏观的规章制度。比如, 学校的章程、议事规则, 对各领导小组、委员会、职能部门职责的规定, 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等。二是对一些原则性的规定, 没有制定出具体的实施细则或办法, 使得这些规定无法真正落实。三是缺少工作指南性质的文件, 许多具体的工作该怎么做, 没有文字表述, 一直以来是老人传新人。而且对于新矛盾、新问题的处理, 很多停留在作为个案处理的层面上, 没有很好地归纳总结, 将其上升为一种规定或制度。规章制度体系不完善的另一种表现是重复或交叉制定规章制度, 属于补充规定性质的规章制度太多。
(三)存在合法性或合理性问题
高校规章制度除了存在与国家法律法规不一致的情况外, 在其合法性和合理性方面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制定文件的主体混乱问题。高校管理涉及的工作方方面面, 但对于哪些规章制度必须由学校制定, 哪些授权由职能部门制定这个重要问题, 许多高校没有明确的规定, 造成规章制度的制定主体混乱。例如, 某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是由教务处制定的, 缺乏权威性。甚至有职能部门修改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的情况。如某高校关于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制定时是经过校长工作会议通过的, 但后来多次被研究生院修订。二是内容不一致或冲突问题。在多数高校的规章制度中, 或多或少存在规章制度内容不一致或冲突的问题。一种情况是不同职能部门制定的文件之间内容不一致或冲突, 另一种情况是同一职能部门先后制定的文件之间内容不一致或冲突。由此可见, 在制定和实施规章制度的时候, 必须考虑遵循正当程序, 否则即使事实清楚, 证据确凿, 但学校的管理行为或决定却不合法。三是规章制度实施日期问题。一个规章制度的实施日期是规章制度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规章制度作为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 其实施日期应当有明确的记载, 尤其是涉及到学籍、奖惩、人事、福利等方面的事情时显得尤为重要。
三、完善公立高校规章制度的建议
鉴于公立高校规章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仅从法律角度对完善我国公立高校规章制度提出如下建议。
(一)更新观念,以尊重和维护学生的权益为中心
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管理者与被管理之间的关系,而是一种对应的权利义务关系。作为教育者,应当将尊重和维护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作为其首要任务。具体落实到高校的规章制度建设方面,高校应确立以学生确立为主体、尊重学生权利的制度体系。
(二)依法治校,引入依法行政原则
正当程序是法治理念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依法治校的重要保障。针对我国公立高校目前普遍存在的程序瑕疵,建议高校在制定和实施规章制度时,必须遵循正当程序原则,否则即使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学校管理行为也会因为程序要件的缺失而归于无效。基于正当程序原则,高校规章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应当包含:告知相对人所实施行为的根据和理由、送达、听取相对人的陈述和申辩、告知权利、举行听证及事后为相对人提供相应的救济途径等程序。当然,对于不同的事项,具体程序也不同。正当程序原则的适用,不但可以促进高校实施规章制度更加公正、合理、规范,而且更有利于对学生合法权益的维护和保障。
比例原则源于德国行政法,目前已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采纳。广义的比例原则,一般多细分为:适合性、必要性和狭义比例性。 比例原则的引入有助于权衡高校规章制度的具体规定。以大学生在校期间发生而被校方处分为例,如果适用比例原则,就可以从处分的适应性和目的性、处分手段的温和性和最小侵害性以及不同法益比较这三个方面对校方的规定作出较好的权衡。比例原则的引入既可以在校方制定规章制度时亦可在规章制度实施过程中,这样就可以对学校相关权利的行使达到事前预防和事后监督的双重作用。
(三)注重协调,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要建立和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为使将来自治规则受到适当的限制与监督,仍然需要确定法律保留事项、政府法规规章可以规定的事项以及自治事项。并在事项划分基础上,建构一种各层次规则有效运作的制度:法律规定或者授权政府规定由其保留的事项,但绝对保留的必须由法律规定;政府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可自行规定有关事宜,但以不侵扰学校自治为限;学校就自治事宜制定学校规则,只要在自治范围之内,学校规则在法律、法规、规章留下的空隙内进行的填补,当承认其效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某个事项是否属于自治范围,并非完全从实体上予以考虑,也绝非固定化。
(四)深入改革,建立规章立、改、废程序
1.立项和起草。高校校长办公会或党委常委会确认有必要制定规章制度的,可以授权相关职能部门、单位负责起草;职能部门、单位认为有必要制定规章制度的,应当向学校提出立项建议,对制定规章制度的必要性、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拟确立的主要制度等作出说明,报学校法制部门审核;立项审核通过且经主管校领导同意后,由有关职能部门、单位具体负责起草。起草部门或单位应当就规章制度涉及的主要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对涉及其他部门或单位职责的,应当征求其他部门或单位的意见。起草部门或单位与其他部门或单位有不同意见的,应当充分协商;经过充分协商仍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应当在上报规章制度草案时说明情况和理由。
2.审核。规章制度起草工作完成后,起草部门或单位将规章制度草案、说明以及有关材料,报学校法制部门初审。报请审核的规章制度草案由起草部门或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几个部门或单位共同起草的,由几个部门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共同签署。规章制度草案经初审通过后,由主管校领导主持,召开由起草部门或单位、有关专家、规章制度的管理服务对象代表等参加的专题办公会,对规章制度草案进行审议。涉及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基本权利与义务的规章制度草案,应实行公示制,向全校公布,征求意见,必要时举行听证会。
3.决定、公布与解释。规章制度草案经审核后,应由主管校领导签署意见,报请校长或党委书记审阅同意后,提交校长办公会或党委常委会讨论。经校长办公会或党委常委会讨论通过的规章制度,由学校按照公文处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印发文件,予以公布。规章制度解释权由校长办公会或党委常委会统一行使。校长办公会或党委常委会可以授权职能部门、单位对规章制度进行具体解释。
4.修改和废止。规章制度起草部门、单位应当经常对规章制度进行清理,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调整情况,对已公布的规章制度及时修改或废止。规章制度修改或废止后,应当及时公布新的规章制度,在新的规章制度中明确原规章制度废止的时间。
四、结 语
行政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高校管理发展中的必由之路,总之, 重视并加强高校规章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是实现依法治校的重要前提, 有利于促进高校管理工作科学、规范和高效。
参考文献:
[1]李功强,孙宏芳.高校规章制度:问题、分析、建议[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10).
[2]参见罗豪才,毕洪海.通过软法的治理[J].法学家,2006(1).
[3]罗豪才,宋功德.认真对待软法―――公域软法的一般理论及其中国实践[J].中国法学,2006(2).
[4]朱四倍.管理者的权力与大学生的权利[N].大众日报,2005- 03- 31.
[5 张文显.法学基本范畴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
影响企业行政效率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行政管理人员素质较低企业行政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但目前,我国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影响了企业行政效率的提升,在很多企业由于企业管理者不重视等原因,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在素质方面存在着知识能力较低、业务水平低下以及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无热情、无积极性、无责任感,这就直接制约了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提升。(二)行政机构设置不合理在我国有些企业,由于缺乏正确的认识,在行政管理机构设置上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如机构设置过于庞大而且非常臃肿,由于行政管理机构过于庞大,导致“政出多门”,一些命令、指令更不不能有效的传递,从而是下面部门难以快速、正确的去执行企业上级部门的决策,进而就会影响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提升。(三)行政规章制度不健全,而且执行不力企业行政效率的提升离不开各项行政规章制度,行政规章制度是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基础,但目前我国企业在行政规章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一是行政规章制度不健全。有些企业的行政规章制度可能是全盘照抄大型企业的行政管理制度或者行政管理制度是几年前的,这些规章制度根本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二是规章制度执行不力。有些企业行政规章制度只是形式工程,形式大于实质,只是为了用于应付上级部门或者领导检查而用,平时很少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办事。
提高我国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
(一)提高企业行政管理员工素质对于我国企业如何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行政管理人才队伍,主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1、企业领导要重视。我国每个企业都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领导不能只关注可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销售人员、研发人员以及生产人员等,更要有战略眼光,企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行政管理的支持,而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就需要不断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各方面素质,因此,企业领导要从思想上重视行政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为行政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2、做好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培训是老板送给员工最好的礼物,培训不仅可以留着员工,更可以为企业发展提高智力和人才支持,为企业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国企业要重视对行政管理人才的培训,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组织员工进行培训,如笔者所在的企业,企业每年都会组织企业行政管理人员进行进修,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养。(二)建立合理的行政管理模式合理的企业行政管理要有符合企业内外特点的组织机构,进而保证企业有关决策能得到迅速贯彻,达到行政管理目标。为此,企业要想建立合理的行政管理模式,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合理的行政管理模式必须从企业实际出发。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在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的行政管理模式上一定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这样才能建立合理并适合企业发展的行政管理模式;二是按规范化要求,适当调整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按实用性和科学性的原则合理建立行政管理系统。(三)建立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并且严格执行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加强企业行政管理规章制度建设非常重要和关键。为此,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各项适合企业的行政规章制度,以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形式来促进行政效率的提升。此外,如果不严格执行这些行政规章制度,而只是挂着墙上,就失去看行政规章制度存在的意义,因此,对制定好了的行政规章制度,企业领导应该要求企业各部门或者单位严格严重规章制度来办事,对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部门或者个人要严肃处理,决不能有半点姑息,只有维护了行政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在工作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办事,才能真正的提高企业行政管理的效率。
本文作者:孙国斌工作单位: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引言
企业行政效率是对企业日常行政管理进行衡量的指标,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高低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大量数据表明,我国电力企业目前在行政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对电力企业的行政管理进行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1企业行政管理内容
(1)规划。企业行政管理首先需要对企业的日常行为进行规划,即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就目前而言,行政管理的规划工作是电力企业做好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行政管理的规划工作需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前瞻性企业日常行为规划。
(2)组织。在企业的日常行政管理中,当行政机构针对企业的日常行为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之后,必须建立相应的组织进行企业的生产工作,首先需要制定工作流程,布置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职责,之后再明确各层级之间的权责关系,明确各层级的职责,以确保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正常执行。
(3)监督。行政管理的监督工作是对企业的日常行为进行全方位的调整、控制以及监督,通过建立相应的监督系统、激励机制以及企业日常行为规范,来约束企业的日常行为,确保企业按照制定的计划发展,便于企业的管理。可结合这三个方面对电力企业的行政管理问题进行分析[1]。
2电力企业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相应制度缺失
企业的行政管理制度是企业行政管理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同时,在相应程度上也决定了企业的行政管理效率。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电力企业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①电力企业的行政管理制度不完善。大多数的电力企业采用的行政管理制度都比较传统,并没有随着企业内部的结构变化而变化,因此不满足电力企业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②监督体制不健全。有部分电力企业虽然建立了相应的行政管理制度,却并没有落实制度的管理,而是流于形式,在实际中并没有适当的应用,也很少根据规章制度执行工作任务。
2.2管理模式落后
先阶段,我国的电力企业已开始了商业化的运作,但实质上大多数电力企业都属于国有企业,主要还是采用沟通管理模式作为行政管理的主要模式,然而,沟通管理模式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模式,在新时期的经济体制下,这样的模式已不能满足电力企业商业化发展的需求,显得相对落后。从另一方面看,其实际执行效果并不理想,不利于电力企业的商业化发展。
2.3管理人员素质相对低下
在企业的各部分管理中,行政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企业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行政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相对低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力企业的行政管理效率,因此,电力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素质高低的影响。在实际的电力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中,很多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并不了解自身工作岗位的职责,且相应的业务能力不高,和标准水平相比较为低下,以至于在对企业进行对企业进行相应的管理时,应该着重加强管理的地方却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而一些“不该管”的地方却有很多工作人员插手,造成管理脱离实际的现象;除此之外,电力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建立的相关规章制度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甚至没有执行。另外,有些管理工作人员由于对相关业务不熟悉,并不善于管理业务部门的相关事务,本身就不愿意和企业业务有接触,造成相关工作人员不愿意了解企业业务部门的有关情况,以至于电力企业的业务部门行政管理疏松,或者是相关管理工作脱离实际,导致相应的行政管理工作和企业的业务工作相排斥的现象。
2.4存在作风
目前,电力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人员仍然存在传统思想,行为作风不端正。受到这样的思想影响,部分电力企业的行政管理会对电力企业内部的员工行为产生束缚,抑制了员工的创新能力和活力,员工的创新性能力得不到发挥,活力被抑制,降低了电力企业的行政管理效率,束缚了员工工作积极性,导致很多员工的工作业绩得不到企业的认可,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电力企业综合管理的发展。在电力企业等实际行政管理过程中,这样的现象会使得行政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无法顺利执行;除此之外,相关管理人员的作风不利于企业经营过程中民主管理的发展,影响了企业的民主决策以及科学化的管理,束缚了企业的发展[2]。
3电力企业行政管理问题的解决路径
3.1建立健全的行政管理规章制度
电力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企业的行政管理水平,电力企业的行政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行政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因此,建立健全的行政管理规章制度非常重要。首先,应从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电力企业的商业化情况和电力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适合于企业发展的行政管理规章制度;除此之外,应针对电力企业的行政管理制度执行力低下的问题,应明确员工岗位的相关职责,同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或定期开展相应的思想教育活动,一方面强迫性的督促员工执行相关制度,为自身的岗位负责,另一方面,通过开展相应的思想教育活动,对员工的思想进行教育,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比如,在明确了相关岗位职责的情况下,若有员工违反了相关规定,或是对自身的工作不负责,则企业可以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惩罚制度,对员工进行相应的惩罚;若员工积极的开展自身岗位的工作,并对企业有一定的贡献,则企业应根据相应的奖励制度,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奖励,通过树立榜样,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以提高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
3.2创新行政管理模式
由于目前电力企业的行政管理模式过于传统,因此,应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电力企业行政管理模式的创新,以满足电力企业在新的经济体制下的发展需求,并且引入完善的监督机制,对相应的行政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确保行政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得以顺利执行,提高企业的行政管理力度和效率。比如采取工作业绩考核模式,通过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对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对于工作业绩良好的员工给予相应的奖励,工作业绩较差的员工予以相应的惩罚。
3.3完善企业员工的选拔制度和培训考核制度
由于目前电力企业的行政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素质较为低下,因此,电力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员工岗位选拔制度,并针对工作人员素质较为低下的问题,定期开展相应的培训活动,并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建立高水平的企业行政管理团队。比如企业可根据员工业绩进行岗位的选拔,择优而录,并针对员工岗位的专业知识,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再制定相应的培训考核机制,培训成绩优异的员工,可给予相应的奖励或岗位提拔,在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同时,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建立高水平的企业行政管理团队。
3.4建立民主管理制度
由于电力企业行政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存有作风,因此,企业应建立相应的民主管理制度,避免“一家独大”、“领导说了算”的情况。比如建立“进言制度”和“绿色通道”,若有员工对相关规章制度有相应的改进建议,可通过“绿色通道”直接向高层领导反映。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概述了行政管理的内容,分析了电力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包括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创新行政管理模式等,希望能提高我国电力企业行政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郑卫锋.浅析如何提高电力企业行政管理效率[J].科技资讯,2016(09).
一、引言
(一)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含义
企业行政管理效率是指衡量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按照企业行政管理有关规章制度,行使行政管理工作职责效果的重要标准,体现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和行政人员的具体执行活动中。
(二)企业行政管理特点
1、目标上的实效性
企业行政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激发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以便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推动企业产生规模的扩大。
2、管理构架上的层级性
企业决策层和执行层是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中最重要的两个层级,企业行政部门主要位于这两个部门之中,起着对上传递员工意见,对下传递企业决策层意志和思路的作用。
3、时效性
随着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信息的时效性对企业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企业行政管理就是要在工作中,及时的向上级部门传递各个信息,尽量减少执行过程中信息的损失与延误。
二、影响企业行政效率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行政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企业行政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但目前,我国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影响了企业行政效率的提升,在很多企业由于企业管理者不重视等原因,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在素质方面存在着知识能力较低、业务水平低下以及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无热情、无积极性、无责任感,这就直接制约了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提升。
(二)行政机构设置不合理
在我国有些企业,由于缺乏正确的认识,在行政管理机构设置上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如机构设置过于庞大而且非常臃肿,由于行政管理机构过于庞大,导致“政出多门”,一些命令、指令更不不能有效的传递,从而是下面部门难以快速、正确的去执行企业上级部门的决策,进而就会影响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提升。
(三)行政规章制度不健全,而且执行不力
企业行政效率的提升离不开各项行政规章制度,行政规章制度是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基础,但目前我国企业在行政规章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一是行政规章制度不健全。有些企业的行政规章制度可能是全盘照抄大型企业的行政管理制度或者行政管理制度是几年前的,这些规章制度根本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二是规章制度执行不力。有些企业行政规章制度只是形式工程,形式大于实质,只是为了用于应付上级部门或者领导检查而用,平时很少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办事。
三、提高我国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
(一)提高企业行政管理员工素质
对于我国企业如何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行政管理人才队伍,主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1、企业领导要重视。我国每个企业都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领导不能只关注可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销售人员、研发人员以及生产人员等,更要有战略眼光,企业的长远发展离不开行政管理的支持,而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就需要不断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各方面素质,因此,企业领导要从思想上重视行政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为行政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做好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培训是老板送给员工最好的礼物,培训不仅可以留着员工,更可以为企业发展提高智力和人才支持,为企业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国企业要重视对行政管理人才的培训,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组织员工进行培训,如笔者所在的企业,企业每年都会组织企业行政管理人员进行进修,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养。
(二)建立合理的行政管理模式
合理的企业行政管理要有符合企业内外特点的组织机构,进而保证企业有关决策能得到迅速贯彻,达到行政管理目标。为此,企业要想建立合理的行政管理模式,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合理的行政管理模式必须从企业实际出发。各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在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的行政管理模式上一定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这样才能建立合理并适合企业发展的行政管理模式;二是按规范化要求,适当调整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按实用性和科学性的原则合理建立行政管理系统。
(三)建立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并且严格执行
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加强企业行政管理规章制度建设非常重要和关键。为此,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各项适合企业的行政规章制度,以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形式来促进行政效率的提升。此外,如果不严格执行这些行政规章制度,而只是挂着墙上,就失去看行政规章制度存在的意义,因此,对制定好了的行政规章制度,企业领导应该要求企业各部门或者单位严格严重规章制度来办事,对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部门或者个人要严肃处理,决不能有半点姑息,只有维护了行政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在工作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办事,才能真正的提高企业行政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a)-0169-02
行政管理是中职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中职学校进行教学活动、管理学生的前提条件,做好中职学校办公室的行政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是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表现,同时有利于促进中职学校发展[1]。就目前的形势来看,中职学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行政管理权力泛化、相关管理工作人员总体素质不高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职学校的发展,以下就做好学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研究。
1 做好中职学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
1.1 解放思想,及时更新管理理念
科学、合理的管理方针是保证中职学校发展的关键,中职学校领导班子应提高对管理理念的重视,摒弃重教学、轻管理的传统观念,适当地调整管理方式,建立以服务为主的管理理念。首先,中职学校领导班子应充分认识到办公室行政管理的目的在于为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而服务的,中职学校的发展方向主要是以学生为主、开放式的模式。因此,中职学校应注重解放思想,及时更新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方式,以更好地适应中职学生的个性化与全面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做好传授教学知识于学生的工作;另一方面,为学生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创造有利的条件,积极促进学校行政管理向科学、民主与现代化的发展方向转变[2]。中职学校办公室行政管理人员应树立服务思想意识,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目标开展管理工作,明确自身工作的性质,提高服务意识与质量。
1.2 健全与完善中职学校的规章制度
健全与完善中职学校的规章制度有利于保证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具有参照标准,在实施行政管理方案时积极配合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增强行政管理人员履行职责的意识。做任何事情都需要遵守规章制度,才能保证事情的有序性与有效性,严格追究不符合规章制度管理标准的行为的责任,从而有利于增强行政管理工作人员按照规章制度管理的水平,树立良好的中职学校形象。建立规章制度要严格从实际出发,贴近现实,具有具体的操作方案有效应对新问题,除了行政管理人员重视服务管理,中职学校的教师与学生应加强监督,最大限度地发挥中职学校规章制度的作用[3]。另外,建立学校规章制度时需明确,制度的目的不是为了束缚人们的思想与行为,而是为了预防不良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并积极贯彻与落实到科学化、合理化的管理工作中。
1.3 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增强管理工作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
中职学校要树立创新的管理工作理念,加强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精神。首先,提高中职学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文化素质,坚持四个基本原则施行管理工作,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其次,提高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知识与道德素质至关重要,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在具体管理工作中发挥专业知识技能,不断自我完善,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再次,还需提高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组织协调能力,以保证工作人员能及时有效地解决突发问题,并对学校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促进和谐发展,发挥学校整体功效[4];最后,中职学校领导班子应充分考虑行政管理工作的性质以及管理工作人员的特点,合理安排与分配队伍,例如安排社交能力较强的人员从事思想教育工作或招生就业工作,并定期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考核,给予相应的奖惩,以提高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整体提高管理水平。
1.4 利用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实施行政管理工作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中职学校可以利用现代技术与工具提高行政管理效率。行政管理工作较为复杂,涉及面广泛,单纯的管理经验与文书已无法满足现下行政管理发展的需要,必须依靠信息化技术,加强科学技术信息化管理,利用计算C处理信息管理事物,实现办公自动化,从而提高中职学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例如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实施管理,将相关的学校通知、重要会议内容等通过校园网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及时、有效地传达到各部门,从而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2 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对促进中职学校与学生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中职学校领导班子应做到解放思想,改进管理理念,健全与完善规章制度,优化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与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施管理,从而更好地促进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陈福东.中职学校行政管理的改革策略及创新探究[J].生活教育,2016(13):47-48.
关键词:
现代企业;行政管理;人才建设
所谓企业行政管理其实就是指企业内部的特定行政管理系统。这种特定的行政管理系统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并在法规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制定的一种企业制度,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企业行政管理必须能够对企业的日常事务进行处理,并且确保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此外,一个企业的行政管理必须要与企业自身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以及企业的文化建设保持一致,在企业领导为企业发展制定各种战略的时候还可以提供必要的数据信息,由此可见,企业行政管理需要包含多种协调服务管理功能。
一、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一个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做不好,则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因此,做好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完善的企业管理不仅能够激发企业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而且还能够增强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增强企业内部员工的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在市场中谋得生存和发展的契机,就必须做好企业内部行政管理工作,从而提高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确保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当前现代企业行政管理的问题分析
(一)习惯沿用传统党政机关行政管理模式。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很多企业仍然习惯于沿用传统的党政机关行政管理模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多半停留在形式主义,并没有真正发挥出具体的管理作用。同时企业在运用传统的党政机关行政管理模式的时候也没有考虑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更没有设置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也阻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时间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性,长时间运用这种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企业的竞争力无法提升,企业在服务和管理方面的能力也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久而久之,企业便失去了市场竞争力,甚至被市场所淘汰。
(二)行政管理体系不够全面。企业行政管理过程中,比较容易形成一些机关习气,如果企业没有制定完善的行政管理体系,并且缺乏一定的行政管理规章制度,这种机关习气就会越来越泛滥,一旦出现问题,各部门以及个人之间都会互相推诿,无法确定问题责任人。此外,很多企业虽然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是却没有对规章制度的实施进行监督管理,导致很多工作人员有法不依,甚至一些领导都没能做到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在处理一些管理事宜的时候,凭借个人的主观判断就妄下评定。基层员工虽然有怨言,却不敢直言,于是消极对待工作,直接影响企业的整体效益。
(三)缺乏专业的行政管理人员。当前很多企业都没有充分认识到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大部分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都只是形式,没有真正的实权。而行政管理部门也都被认为是闲职,所以配备的工作人员素质都比较低下,缺乏专业性。如此一来,企业在制定一些行政规章制度的时候,由于行政部门人员缺乏应有的专业性,其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甚至影响企业的发展。这种现象频频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利益。因此,很多企业部门领导都忽视行政部门,直接制定适合自己部门的规章制度,进一步架空了行政部门的工作内容。但是,这样做导致各个部门之间无法做到协调,同样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行政部门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对整个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四)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由于企业部门较多,行政管理部门在工作的时候,如果考虑稍有不慎就会影响整个行政机构的运转。此外,行政部门在解决某些问题的时候,有时会因为少数人的反对,或者解决问题的方式损害到了某个部门或者某个人的利益,使得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解决,导致行政管理效率过低。
三、我国现代企业行政管理的改革思路分析
(一)规范企业行政管理模式。针对现代企业有的行政管理部门存在着主观性问题,只有通过加强行政管理的规范工作才能够遏制这些主观行为,让行政管理工作能够纳人到统一的框架下进行,这样就能够让行政管理少一些主观管理,多一些客观管理,从而促进企业行政管理的规范性。对于企业而言,行政管理是其管理内容的重要构成,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缺乏规范性的管理,那么相关的制度就难以得到有效执行,企业的领导也难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能够发现企业在管理中所存在着的问题,甚至会造成企业决策的失误,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行政管理的核心工作就需要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制定统一的行政管理规章制度以及结构体制,让不同的部门以及工作岗位,甚至每一位员工都能在行政工作人员的协调下进行良好的运作,而且这些运作和协调工作都是基于良好的制度,而不是通过管理人员的主观意志来进行管理。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一个非常关键的基础就是让每一位员工都要有明确的职责和权力,这样就消除了相互推诱,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二)做好企业行政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工作。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是企业发展的起步需要,因此必须有一个健全完善的行政管理体制,企业才能去搭建团队、管理企业。企业行政管理体制的建设方向可以是由简到难,从公平、公正、公开的角度去完善。这样可以在企业内部避免出现暗箱操作的现象,也能最大限度去避免不均现象,使员工产生攀比心理。我国的古代彦语提到过:不患寡而患不均,所以建立初步企业机制时,为了充分调动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均匀得到应有的回报是必要的。管理体制的建立公正性要把握住每一个评价的大众化,既对于每一个员工有一致的考评标准,这样可以调动员工的努力方向,向着对企业有利的工作去努力奋斗。对于行政管理的结果要有公开的胆量,让所有人员都可以监督考核结果,通过大家共同提意见去完善体制。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管理体制,能让企业有良好的行政管理人才团队发展的基础。
(三)培养专业的行政管理人才,做好人才储备。企业内部行政管理人才梯队的搭建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有坚实的基础才能去发展企业。在企业内部的任何决策,都要靠员工去执行,任何目标都要靠员工去实现。建设好行政管理人才的梯队建设,有助于实现决策和愿景。良好的管理团队能让企业有活力,充满奋斗的激情,能够更高效更完整地去做好工作。行政管理团队的专业水平决定了团队执行的效果,基于此对于行政管理人才梯队的建设不能只靠着外部高薪聘请,也要有自己的培养方案,自己去培养一支干练的团队,给企业储备好充分的人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各个企业应当提高对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视度,并且要求各个部门努力配合行政部门的工作。同时,企业应当积极引进一些高素质的专业行政管理人才,增加行政管理部门的人才储备,为行政管理部门做好行政工作打下基础。此外,企业还应当从自身的实际出发,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管理模式,并制定相应的行政监督控制体系,确保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进而促进企业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贺.我国企业行政管理的现存问题及改革思路[J].现代经济信息,2015,8:83
[2]姜辰枞.浅析现代企业行政管理的问题与改革思路[J].现代国企研究,2015,6:131~132
[3]柏海珍.我国企业行政管理的现存问题及改革思路[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6:3
电力企业行政管理现有问题
目前,电力企业行政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行政管理定位不准确。现有行政管理组织对行政管理工作的定位不准确,导致“服务”、“协调”的工作理念和相关工作内容在现有管理组织内传导不畅,而制约了行政管理工作的整体成效。此外,由于企业文化建设和宣传工作滞后,部分电力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改革面临着较大的阻碍,相关领导和部门对行政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支持不足。
行政管理结构不合理。市场经济环境下,部分电力企业并未审时度势,及时对现有行政管理体系进行创新和完善,甚至于部分企业的行政管理体系长年没有改变,這样在时代不断进步的形势下,管理效率会大大下降。
行政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许多电力企业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行政管理规章制度。部分企业所出台的新的行政管理制度,虽然各方面都有涉及,但在具体执行上却很不理想,很多管理工作只是停留在表面,且部分规章制度延续了以往陈旧的管理理念,可操作性偏低,且制度的权威性和约束性也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最终导致管理效率的下降。
电力企业行政管理改进对策
为解决电力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升行政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应采取以下改进对策:
优化行政管理氛围。电力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绝非一蹴而就,因此我们必须为行政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以保证各项行政规章的执行,行政手段的创新能够落到实处,为此应注意以下两点:首先,企业各级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要首先树立科学的管理意识,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对此,企业领导和各级行政管理人员,应有计划地组织企业领导班子宣传教育活动,使企业管理队伍经常反思、总结和剖析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共同寻找科学的解决对策,以更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其次,应重视企业文化建设,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宣传,培养电力企业全体员工的责任感,提升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根本上优化企业职工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整体修养,进而为电力企业各项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调整行政管理结构。针对目前电力企业行政管理结构臃肿的现状,应结合企业经营、发展目标设定,积极调整行政管理组织结构。对此,首先要精简企业行政管理组织,取消一些所谓的可有可无的岗位,构建紧凑、千练的扁平化管理结构,以提升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其次,应将“服务”、“协调”理念渗透到各个行政管理层级,本着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和更有效地协调各部门工作的原则,强化行政管理组织内的沟通与信息传递,以提升管理组织整体效率。
完善行政规章制度。电力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应在遵循国家政策法规和行业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经营情况、组织构架和发展目标、市场定位等因素,制定全面、详细的行政规章制度,将各项行政管理工作的流程、方法、审核指标进行明确和规范。另外,针对行政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的问题,应制定配套的行政管理监督制度,对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部门或者个人要进行严肃追究,以保障企业制度的权威性。
提升管理前瞻性。“事后管理”是以往电力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制约该项工作时效性的根源所在。今后,我们应在行政管理工作中渗透危机意识,在认真观察、预测市场发展动态,充分认识市场不确定性因素的基础上,针对企业各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作出提前判断、事前防范,实现全过程化、前瞻性的行政管理。
除此之外,电力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应打破以往墨守成规的局面,在认真执行国家政策和号召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大胆摸索先进的管理方案,避免一味因循守旧。例如:在当前,电力企业间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行政管理工作中应就如何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即如何节约经营、管理成本,如何提升生产、营销成效等问题进行思考和创新。
1当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的现状
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高速的发展,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和教师数量的不断增加,对高校的行政管理形成了一个不小的挑战。如何在高校转型的关键时期,顺利地进行行政管理工作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当前,在高校行政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第一,行政管理的专业性不强。许多高校对行政管理的重视性不高,从事行政管理的工作人员有很多都是从其他岗位上调过来的,更有甚者,一些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人员是从事教学岗位的教师亲属,学校为了吸引师资力量,往往会以为教师家属提供工作机会作为条件之一,这往往导致行政管理的工作人员缺乏良好的专业水平。除此之外,高校对于行政管理人员的后期培训力度不强,导致管理工作者缺乏专业的管理技能,不能够完全满足工作岗位的要求。第二,管理机构设置不科学。许多高校的行政管理采用的是与政府机构相似的职能制或者科层制,导致管理机构庞大涣散,管理部门多而杂,既浪费了公共资源,又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在不同的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明确的责任和权力界定,导致部门的职能出现交叉重叠的现象,部门之间推诿扯皮也十分严重。第三,管理理念落后。当前的社会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层出不穷,但是许多高校行政管理的工作人员却并没有形成新的管理理念,在工作中仍然是凭借过去的经验和方式进行管理。更有一些行政管理的工作人员缺乏服务意识,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出现了管理工作不落实或者敷衍落实的不良现象。例如,高校科研经费的财务报销流程烦琐,加之一些财务工作人员态度和服务问题,使报销一事饱受师生诟病。第四,管理框架不合理。高校管理的去行政化口号一直久唱不衰,但在真正的管理过程中,行政化色彩始终非常浓厚。在行政管理模式上也存在路径依赖的情况,长期的集中管理模式使各级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都被限制在自己的岗位范围之内,由上到下形成层层压制的现象,权力不断向上集中,从而形成金字塔式的管理框架。这种模式尽管保障了行政管理工作的平稳运行,但也滋生了“官本位”的管理思想,在这种框架之下,缺乏民主氛围,领导权威极大,管理人员唯上不唯下,削弱了科研和教学的核心地位。
2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的特征
解决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的上述问题,首先必须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也就是说,在一定的制度和规范的前提下,形成良好的管理秩序,使各级别的管理者以及被管理者都能够在工作中遵循制度的要求。高校行政管理的规范化有如下四点要求:第一,明确性。高校的行政管理体制和结构首先必须有明确的服务目标、服务群体、服务方式以及服务程序。不同的部门之间要形成明确的工作职责,避免出现职能交叉的现象。上下级部门之间也要优化管理,上级部门合理放权、下级部门提高责任意识。第二,专业性。高校的行政管理不是“过家家”,也不同于企业或者政府管理。因为其面向的是广大的学生和老师,不仅人员多而且事务繁杂。行政管理的规范化,必须要由专业的行政管理人员制定专业的规范化管理标准,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才有可能在面对人数众多的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时做好本职工作。第三,科学性。规范化是以科学为前提,任何管理都离不开高校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在高校行政管理的过程中,既要坚持普遍的管理规律,又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在具体的管理实践过程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化标准和管理方法。第四,创新性。创新性与规范化并不冲突,在高校行政管理的体系中,要求在坚持规范化的同时要注重不断追求创新,而不应该一旦制定了规范和制度,就一味地拘泥于制度本身。没有创新,制度就不会进步,规范化就会成为束缚管理效率提高的“枷锁”。
3提升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的途径
高校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离不开行政管理的规范化,只有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基础之上,管理工作才能有章可循,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
3.1加强行政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设
任何管理都离不开规章制度,高校的行政管理也不例外。完善的行政管理规章制度不仅包括管理人员内部分工制度、工作人员管理制度,还应当包括针对全校师生的服务制度、就业分配制度、后勤保障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等。高校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离不开行政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只有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基础之上,管理工作才能有章可循,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只有建立健全规范制度,才能够保障各项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当然,任何制度都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高效的行政管理制度也是如此,它对于行政管理工作起到了整体的控制作用,并且在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和发展,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市场的要求。为了建立良好的行政管理制度规范,学校应当充分地听取全校师生的意见,在制定规章制度时适当地做到民主。
3.2做好分工,完善责任制
当前,高校各行政管理部门分工不明确,造成各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现象严重,极大地影响了高校行政管理的效率。在以后的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必须首先明晰各部门不同的职能范围,确立目标责任制。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应该有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具体的任务分工,根据目标任务制定出符合自己部门实际发展的工作制度。具体说来,首先,学校要明晰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和权限;其次,各个部门应该针对学校分配的职权确立任务目标,利用分级管理的理论和原则,将工作进行分解细化,使每一个部门、每一层级别,甚至每一个管理人员都能够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职权范围,防止一件事情出现多头管理的情况,从而实现工作与责任全面落实的目标。
3.3加强校风、学风、教风和作风建设
风气对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良好风气的形成需要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共同努力。良好的校风是指学校的整体氛围,它体现在学校全体师生的精神面貌上,是高校精神的一种表现,加强校风的建设,不仅是教育和管理的成果,同时也能够促进教育和管理的提升;学风则是指全体师生员工的治学理念、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也是全体师生在学习、科研上的综合表现。而教风则是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行为的约束,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其行为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品德;作风则是人一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做派与风格。加强的建设,能够促进全校形成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氛围,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为全体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4结语
任何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都离不开统一的制度规范,高效行政管理体系也不例外,规范化程度越高,管理效果越明显。在当前全国高校改革的转型关键期,通过集体讨论民主决策的方式,总结出具有科学性、创新性、民主性的行政管理方法,不断实现行政管理的高效性和完善性,进而为高校的转型成功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程雪,贾函霏.论述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11).
1.从我国大多数的企业发展状况来看,大多数企业都比较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但对后备人才的培养,却缺乏长远考虑。在工作当中,行政管理往往对人力资源管理这块疏于管理,对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无法进行提高;其次,很多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只是进行口头化强调要加强管理,但最终却没有采取实际行动。
2.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管理模式比较单一,很多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只注重员工的学历,而忽视人才的能力水平与学习力素养。在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中,只关注员工的学历,认为学历就可以代表一切,但是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学历只能代表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一种成就而已,跟自身的能力与发展无任何关联。
3.企业当中行政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是相互促进的,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而言,两者必不可少。但在企业的实际发展当中,有些企业则只注重行政管理这块,忽视人力资源管理,认为人力资源只需服务于行政管理就行,尤其是企业的行政管理层,在规划企业发展策略时,往往忽视人力资源管理。造成了人力资源管理难以发展,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不利于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与发展。
二、企业行政管理的有效、合理性
1.企业行政管理主要是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法律法规及企业更全面的管理规章制度进行一系列的改进措施和改善方案的制定,来推进企业的持续发展。一般情况下,企业常用行政规定等手段来完善行政管理工作。这样不仅能使企业顺应社会形势的发展,而且还能更好地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2.企业管理当中存在两大较为显著的管理特征:独立性与非独立性。从非独立性的方面而言,企业可持续长久发展是每个企业所坚持的目标,其中很多企业都是为客户提供一定的服务或者产品,来获得经济利益与社会化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行政管理正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行政管理能实现企业科学合理化管理,增强员工的自信心与责任感,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提供可靠性保障。从企业的实际性方面而言,企业即作为行政管理的对象,又需要对企业的实际状况以及企业的规章制度做出适当的调整,保证其使用价值在企业中发挥最大作用。
3.非独立性作为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标志,在这一标志的引导下,促使企业资源合理化分配,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对企业实现价值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实际性作为企业行政管理的核心标志,在大市场经济运作的背景之下,国家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企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传统理念的管理方法与管理模式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在此经济体制的环境下,不得不需要企业来根据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转变观念,转换管理模式,这样才能使企业在可持续发展道路当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结合行政管理理论策略来完善企业管理
1.通过定岗、定级的方法有助于规范企业管理制度,又能清楚地了解人力资源的具体现状,并对其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化分配做好规划。企业可通过定岗、定级制度可以详细了解企业现有各岗位的人员数量与人才组织结构,掌握这些人才的各方面情况后,便可以将这些人才合理地分配到各个岗位上,确保其优势的发挥。
2.对企业的薪资分配进行优化,稳定的保障是基本薪资的重要前提,但对员工的激励效果并不显著,如果基本薪资在整体工资中所占有的比例过高,将导致员工失去工作动力,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要企业在薪资方面做出合理化整改,适当降低基本薪资在整体做工资中所占的比例,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起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使其更加自主的参与到日常的工作中来;另外,采用绩效薪资的方法,绩效薪资作为员工整体工资的一部分,该部分是指员工超额完成工作业绩所给予的奖励,这样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与工作责任感。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新时期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要提高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事业单位的更好发展必须要求创新行政管理工作方式方法,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以下本文就新时期事业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的创新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二、事业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的意义和现状
(一)事业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的意义
行政管理部门是事业单位的重要部门,与其他的业务部门不同,行政管理部门与各部门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是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虽然从表面看,行政管理部门与其他的各个部门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事业单位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够获得单位的发展,也才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为人民服务。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行政管理工作对于推动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作用[1]。具体来说,事业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的意义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行政管理人员能够帮助事业单位领导更好地处理各项工作。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也改变了事业单位的竞争模式,传统的事业单位处于垄断地位,在市场竞争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科技发达的今天虽然没有改变事业单位非盈利的性质,但是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地位。为了稳定事业单位的发展,单位领导需要对各项工作进行有效处理。行政管理部门的出现则能够帮助单位领导分担这些工作,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推动单位更好地发展;第二,行政管理部门在整个事业单位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协调作用。行政管理工作需要沟通事业单位的上下级部门,传递事业单位各个部门的信息,同时也负责事业单位内部与外界的联系和沟通。因此,行政管理部门的存在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对行政管理工作方式和方法的创新有利于促进事业单位工作效率的提高,为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提供不懈的动力。
(二)行政管理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行政管理体系不够完善,行政管理规章制度未落实到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有待提高;第二,行政管理工作较为落后。时展的变化是非常快速的,要求事业单位能够根据时展的变化进行工作机制的创新,转变单位的引导思想[2]。但是从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来看,这方面工作还存在较多的不足;第三,法制建设还有待完善,以便于进一步加强对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约束和监督;第四,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尤其在创新能力的发展方面还存在较多的不足。
三、事业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的创新对策
(一)健全行政管理工作体系
建立健全的行政管理体系对于规范行政管理工作的流程、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及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事业单位领导必须要加强对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视,完善单位内部的行政管理体系。首先,事业单位需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行政管理规章制度,对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进行严格的约束,帮助提高工作人员的规范性和标准性,并在单位内部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其次,建立完善的工作责任制度。即,对于行政管理工作中的每位员工进行实际的分析,了解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特长以及工作兴趣等,然后为工作人员合理分配工作,最大化实现人才的优势配置[3]。此外,明确每位工作人员需要负责的工作内容、责任和义务,保证每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最后,完善行政管理工作奖惩制度,对工作人员进行制度化的奖惩。要约束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仅要求单位能够对人员进行合理的工作分配,还要求单位能够根据实际的情况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明确规定工作人员需要遵守的规章制度,要求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保质保量,并要求工作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工作的有效处理。未达到标准或者未按照要求进行工作的工作人员将要接受扣除奖金或者记过等惩罚,而表现良好的工作人员则有一定的奖励。运用这种方式方法进行行政管理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推动行政管理工作的更好发展。
(二)创新行政管理工作机制
创新行政管理工作机制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不少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如行政管理工作机制依然使用的是传统的工作机制,与时代接轨严重,导致事业单位的工作思想和方式具有较强的滞后性,不利于事业单位的有序运行。因此,为了保证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做好行政管理工作,单位必须要加强对机制的创新[4]。行政管理工作机制的创新需要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行政管理的民主性,根据群众的实际需求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满足社会群众的实际需求。
(三)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的完善对于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十分重要。当前我国不少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出现了工作不够积极、工作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等情况,严重制约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5]。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完善法律法规是必要的。法制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保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的廉洁性和民主性,帮助事业单位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有助于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当然,为了保证法制建设的效果和作用,要求相关人员在法制建设完善过程中加强对法制问题的处理方式和执行方式的重视,切实保证法律的约束力。
(四)提高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决定了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影响事业单位的整体工作效率,对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新时期要创新事业单位行政管理工作、推动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必须要求单位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包括多个方面:第一,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较强的知识素养。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是专业人才,这里所谓的专业就是指专业的知识素养。行政管理工作范围较为广泛,工作人员需要掌握必要的相关理论知识如行政管理理论知识、法律知识以及人际交往理论只是等,以便为实际的工作提供理论指导;第二,行政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行政管理工作必须具备的实际能力包括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等。其中,人际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关键。行政管理工作需要协调上下级部门以及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传递,因此要与众多部门和人员打交道,没有良好的交际能力将会导致工作效率和质量的下降。创新能力则是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与时代接轨、促进单位更好发展的重要前提,尤其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创新能力更是决定单位发展速度的重要条件;最后,行政管理工作必须要具备较强的职业道德素质。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保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遵守工作规章制度和工作原则,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以上是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要提高人员的素质需要单位能够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听讲座、交流的机会,让工作人员能够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提高,也可以利用各种方式如开展网络学习、进行实地的走访等来革新工作人员的观念,增强人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响应时代的发展,促进事业单位的更好发展,单位必须要创新行政管理工作观念和方式。针对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事业单位在行政管理工作创新过程中应该要做到:健全行政管理工作体系,创新行政管理工作机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并采取培训学习等方式,提高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魏娜,杨跃锋,徐晴.文化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导向--基于新公共管理的视角[J].南京社会科学,2013(08):90-96.
[2]李琨.内部控制视角下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4(02):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