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实训个人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0 15:06:5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电机实训个人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电机实训个人总结

篇1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10182-02

一、实践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新世纪对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高职院校也必须在实践性教学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与提高。电气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担任的是:电子、电气产品生产现场的产品测试、设备操作和生产管理;电气控制设备和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运行、调试与维护;工程项目的技术和维护服务、电子电气设备施工以及电子电气类产品的营销和售后服务;生产一线从事技术、技术管理、操作、质检管理及维护检修等方面工作。电机专业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电机与控制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实践技能。而实训课的开设,增强了学生的基本技能,还能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下一阶段专业课程打下扎实基础,且毕业后能较快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一般实训课程为一周或两周,传统做法是老师指导学生做一些验证性的实验、接一些简单的控制电路或到工厂参观一些有关电机与控制的设备,这样实际上是把实训变成补充课堂的过程,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不利于人才培养。

二、突出实践技能培养的实训教学模式

科学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实训内容,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前提和保证。应针对不同专业如电子技术应用、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和数控、楼宇自动化、检测等专业所开课程的需要,去选择各专业较适合的课题,如有偏重于电机与控制技术应用等技能训练的,有偏重于电机设备检测和维护使用的,也有偏重于控制电路的故障检查与安全检查的等。教材可要强化和突出电机与控制技术的技能训练,不必强求验证性的实验,也不必受电机与控制基础理论体系的制约,而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专业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要根据不同的课题,确定不同的要求。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同学,我们着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基本操作技能方面:要求掌握检测绝缘材料和仪表使用、安全用电与操作以及常用电工工具使用,掌握常用电机、变压器的性能、规格、种类、使用及其拆装程序,还应娴熟地运用常用电气控制电路的安装配线和调试。操作工艺技能方面:应掌握直、交流电机控制的基本电路工艺和应用,还能控制电路的安全检查与故障检查,能熟练运用直、交流电机控制的基本电路电气元件以及选配。综合操作技能方面:要能大体上掌握常用电机控制等电器设备、以及电机线路装置的生产工艺、调试、安装和维修,并要独自调试和维修常用的电机控制设备。在电机实训中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完成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具体电机实训教学中,可将一个班学生分成3-6个组,指导学生查阅相关的手册和资料,挖掘他们内在潜力,让各组学生自行设计控制电路,也可以特意设置电机故障,老师把关,之后各小组互换进行故障检查和安装,如此才能更好地提高了学生兴趣,锻炼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于学生成绩高低不均,在分小组时应有意搭配开,以高带低,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实训室全天开放,指导教师、班干部和实训组长各负其责,个别程度低的同学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补课,白天的实训内容还可在晚自习中进一步巩固和消化。

三、实训考核体系

电机实训考核是以实践操作为主要考核目标,是检查学生在电机实训中解决和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检测。它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理论考核:这一考核占30%,内容为:电机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学生应结合电机理论来分析解答。例如用实训中测量的一些数据来计算电机的一些参数,以控制电路故障排查去分析出故障点的具置,以给出的实训课题尽快地设计出合格的电气控制电路来,等等。

技能考核:这一考核占60%,技能考核可和理论考核同时进行。它的主要内容是:把实训的内容分成几个单元,学生用抽签的方式在一定的时间内自主完成任务。指导教师根据学生不同任务,制定不同的评分标准,着重从准确性、正确性、规范性和熟练程度等方面来即场评分,如此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心理素质、安全文明规程执行等方面都得到很好的锻炼。

实训报告及出勤情况:这个占10%,实训报告根据学生在实训中出现的具体实际问题去讨论、分析,最后得出体会和总结。出勤情况则由组长负责,做细致记录和汇总。

四、实训安全问题

实训安全问题是实训过程中的首要问题。应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树立安全第一意识。在行动上应多加督促。只有不断地进行安全思想教育,才能尽力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实训过程中对用电设备进行正确的操作,是安全的重要保证。在进行电工电子的实验实训时,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决不允许学生自己动手进行通电试验。在教师也应戴好绝缘手套,两脚站在绝缘较好的材料上,尽量用一只手操作,避免两相触电。并且保证双人操作制度。当一个人操作时,一个人在电源开关侧,一旦发生问题,立即断开电源。在检修设备时,首先要断开电源,然后再检修。检修完毕后,确认设备无短路、断路等故障后,再给设备通电。通电时速度要快,防止产生电弧。对所使用的电气设备要定期进行检查,发现外壳有电等故障要及时处理,同时要做好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

但实训过程中也有一些不可预见几个方面工作应做好紧急救治工作。应准备好必要的药品,如有损伤严重要及时送往医院救治。发生触电事故的紧急救治,一旦发生触电事故时,不要慌张,应冷静,绝对不能用手去拉触电者。首先要想办法切断电源,如果有导线搭接在触电者身上时,附近又没有电源开关时,要用干燥的木棒或其它绝缘物体将导线从触电者身上移开,然后对触电者进行救治工作。当发现触电者呼吸停止时,要立即对其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并向医院求救,争取最佳抢救时间。当发生电气火灾事故时,首先要切断电源,然后进行灭火。对暂时无法切断电源的,要用二氧化碳灭火器、1211灭火器等不导电的灭火器进行灭火,决不允许用水浇注灭火。同时要及时通知消防部门。

五、可行性和效果

实训中,应早熟悉电机的各种技术数据、并据此计算出实训中所需要的数据、画出绕组的展开图,掌握电机的结构、电机的拆卸方法、线圈的绕制、电机的嵌线等电机制作工艺,但实训的质量是衡量学生获得技能高低的关键。若按传统的方法进行实训,不仅速度慢、故障点较多,而且若电机嵌线结束后再找故障点相当困难,如果故障点发生在嵌线问题上,还要拆掉重来,有不少学生就囚为这个问题,实训结束时任务还没有完成。这样,课堂上的难点问题在实训中也没有解决,实训收获不大。如何提高实训质量呢?在实训中,对难点、易发生故障的点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对学生着重强调,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实训实例分析

实训中采用的是6极、36槽、功率为1.5KW的小型异步电动机,采用单层、链式、短节矩绕组嵌线。嵌线时发生的故障,可以通过下而的嵌线方法、嵌线技巧加以避免。首先确定好每相绕组的组数,然后再进行绕线。根据一路反串规律,每相绕组的组数等于磁极个数。例如:我们学生实习的电动机2P=6,那么每相应有6个绕组。要求学生把绕好的三相绕组按“首首相连,尾尾相连”的方式摆放几次,这样做的目的可以加深学生对短节距绕组的端部连线力一式的印象,从而减少嵌线过程中出错的机率。

实训中总结出一种快速嵌线方法。嵌线方法不仅关系到线圈嵌放的位置是否正确,而且关系到嵌线的速度。根据实训的经验,对传统的嵌线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简单、易懂、既能确保嵌线正确又能提高嵌线速度的嵌线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先嵌U相第一个线圈的下层边、封槽,其上层边暂不嵌;空一槽,再嵌w相最后一个线圈的下层边、封槽,其上层边暂不嵌;空一槽,再嵌V相第一个线圈的下层边,接着嵌V相第一个线圈的上层边;V相第一个线圈的下层边空一槽,嵌U相第二个线圈的下层边,接着嵌U相第二个线圈的上层边;U相第二个线圈的下层边空一槽,嵌w相第一个线圈的下层边,接着嵌W相第一个线圈的上层边;W相第一个线圈的下层边空一槽,嵌V相第二个线圈的下层边,接着嵌V相第二个线圈的上层边,后而依次推。最后嵌U相第一个线圈的上层边,W相最后一个线圈的上层边。

嵌线过程中,由于铜线被多次利用,短路、断路故障较多,若嵌线完毕后再查找故障不仅耗费的时间较长,而且故障点也难以查到。因而我们采取在极相组的连线上套上绝缘管,同时,每槽嵌线完毕后,都要用兆欧表测试各种绝缘情况及短路情况。当绕组的绝缘被破坏后,若绕组中的导线与定子铁心、机座相碰就会造成接地故障、在同一线圈内可能会造成匝与匝之间的短路、在极相组间可能会造成极相组间短路和相间短路。对各短路故障根据相应的测试力一法采用兆欧表进行测试,若测得的电阻为零或很小,说明发生了接地故障或短路故障,应立刻查找并排除;若测得的绝缘电阻大于0.5兆欧,说明绝缘符合要求。

(二)实训效果

实训改革后,既能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又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校期间,需要通过国家劳动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电机维修中级或高级考核,这样才能在就业应聘时,优先被用人单位录用。我校电机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具有较强的电子、电工、电气控制等基本操作技术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能很快地适应用人单位岗位要求,并能顺利在用人工作岗位上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在我院对用人单位企业的调查中,用人单位企业反映毕业生的突出长处就是动手实践能力强,毕业生普遍反映在我院学习期间,动手实践能力是他们最大的收获,这是我院非常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结果。同时,我们还应积极营造工业现场环境,创造工业现场气氛,建全贴近实际的电机实训室,我们将探索更多、更好的方法以适应用人单位企业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马香普等,电机维修实训,中国水利水电出版,2004.

[2]丁守成等,电机系统综合应用实验教学的研究,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2.10.

[3]朱运利,对高职院校实训实习基地功能的探讨,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5.

篇2

中图分类号:TM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c)-0-02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的是适应生产一线需要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高职教育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训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提高实训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和深造有着积极的意义。《中级维修电工实训》是我院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通过4周的集中实训,巩固和扩展学生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强化维修电工所需的基本操作技能,达到苏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规定的维修电工中级技能标准。针对2012年苏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对中级维修电工鉴定内容进行了全新的改革,结合我院实际实训条件,机电一体化教研室对相关的考核项目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改革。

1 实训考核项目改革

自2012年起苏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对中级维修电工的考核鉴定内容实行了较大的改革,经改革后中级维修电工技能考核试题包括四大类,分别为:电机控制系统配线并通电试运行;电子控制线路安装、测试、调整;PLC与变频器;机床故障分析及检修。其中,内容改革较大的是电机控制系统配线并通电试运行项目(在旧标准2个子项目基础上新增了2个子项目)、PLC与变频器项目(全新增加的项目)以及机床故障分析及检修项目(由原来的3种机床设备改为2种),而电子控制线路安装、测试、调整项目内容未作改动。经改革后新的技能鉴定项目、选考方式、鉴定比重、以及考试时间如表1所示。

根据技能鉴定新的考核要求,结合我院实训条件情况,机电教研室对实训项目进行了改革,最终确定了我院的中级维修电工实训考核项目如表2所示。由表2可见,机床故障分析及检修项目采用X62W铣床、T-68床两种设备。主要是基于以下两方面的因素的考虑:一是充分利用学院现有的设备资源(X62W铣床、T-68床为原中级工排故考核项目)。二是X62W铣床、T-68床相对于新的考核内容M7130、C6150、Z3040、行车等设备电气控制线路较复杂,学生掌握了复杂的机床设备的故障排除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其他较简单的设备排故应该就能迎刃而解了。

2 合理调整教学次序,提高教学效率及效果

中级维修电工的技能鉴定项目很多,合计共有12个子项目(由表2可见),而每个子项目学生都必须熟练掌握,技能考核时抽签决定具体的考核项目。目前,因我院现有的PLC实训室改造尚未完成,暂时不能满足PLC与变频器项目的培训与考核要求,因此目前该项目在我院的校外实训基地苏州万里培训中心进行,因在两地训练,若按原有的实训安排(逐个项目进行),4周已远远不能满足技能训练的要求,而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已不可能再增加课时,为此,经机电教研室的老师讨论,最终决定根据具体项目及学院现有实训条件对教学次序进行调整:第一周(5 d),全班集中进行电机控制系统配线并通电试运行;第二周

(5 d),全班集中进行机床故障排除训练。第三周(4 d),一半学生在校本部进行电子项训练,另一半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PLC与变频器的训练,第四周

(4 d),电子项与PLC项学生进行交换训练,最后预留1~2 d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将自己的弱项进行强化训练。实践证明,此项调整缓解了实训资源不足、提高了教学效率,解决了实训课时紧、内容多等问题,受到了师生的一致认可。

3 采用灵活的指导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训过程中,采用灵活的指导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教学效果。通常在指导过程中,笔者采取“三结合”的原则。其一,讲练结合的原则。在教学中笔者发现诸如万用表、示波器等前序课程中已学习讲解过,但很多同学仍不会使用,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系统训练实训中用到的工具及仪器仪表的使用,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其二,集体指导与个人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即在集中训练的同时,要注意一些项目的分散练习。如在进行电机控制系统配线并通电试运行项目训练时,必须采用集中练习,并且要求学生规范操作,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但有些项目需分散进行,如学生在进行排故练习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此时需要进行个人指导,对于在指导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再进行集中讲解,如此将集体指导与个人指导相结合使实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训练与考核相结合原则。在指导的过程中,采取阶段性练习与阶段考核相结合,可综合提高实训效果。学生练习到一定程度,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安排阶段考核,营造考试氛围,可以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且学生平时练习时,心态比较放松,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往往认识不够。通过阶段考核,教师给予点评指正,学生往往记忆更为深刻。

4 因材施教、创新学习评价体系

课程成绩对于学生的激励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改进成绩的评定方式,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实训效果。经过探索尝试,本课程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主要有2种考核方式:①采用“以证代考”的考核方式。②采用“阶段考核和专项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所谓“以证代考”是指有的学生之前已利用课余时间(或寒暑假)进行实训,已取得维修电工中级证书的学生可以不参加该课程的培训与考核,即可获得该课程的成绩,取得相应的学分。

如此,该部分学生可充分利用时间参加其他工种的培训与考核,掌握更多的技能。而对于未参加过培训且未取得证书的学生以及曾参加过培训但未取得证书的学生,则实行“阶段考核和专项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学生的课程成绩 =阶段考核成绩×40%+专项考成绩×60%。其中阶段考核为每个项目实训过程中组织的考核,主要采用学生当场操作现场打分的方法。同时创造性地提出由实训技能较好的优秀学生与实训指导教师组成成绩评定小组,按照评分标准(苏州市的中级维修电工的技能考核鉴定标准)进行评分,最终取小组平均分。若学生本人觉得成绩偏低,可以继续加强练习,申请再次参加考核(为了便于操作,申请不超过两次),而专项考核则为最终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选派的考官进行的考核(即学生取得的职业技能证书上的成绩)。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笔者感觉,能充分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进行强化训练,同时平时不太认真的学生也有了学习的紧迫感,课堂充满活力,井然有序。另一方面学生感觉评分方法公平合理,学生“劳有所获”,一定程度上使学生间的激励竞争意识得以强化。

5 积极总结交流经验,强化教学相长的作用

实训结束后,实训的总结交流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主要采用口头交流与书面报告两种方式,口头交流采用先小组交流,然后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交流,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提出要求。而书面报告则要求学生以书面形式总结自己实训中的体会、收获、存在问题及今后改进的措施等。教师可通过此次交流和书面报告,了解学生对实训的建议和意见,并进行分类总结,得到反馈信息,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加以改进。

6 实训成效

经过近几年对维修电工技能实训教学的实践和探索,我院中级维修电工考核的一次性通过率均达到了95%以上,远远超过了苏州地区其他兄弟院校的通过率,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优良的职业素质得到了监考人员的一致好评。通过技能实训与考核,最终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企业所需要的高端技能应用型专门

人才。

参考文献

[1] 解后循,宋卫东,赵世婧,等.汽车维修电工(中级)技能实训教学改革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1(10).

[2] 李广兵,吴兴锦.电工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3] 罗庚兴,宁玉珊.高职中级维修电工实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1(3).

[4] 黄革勋.中职维修电工技能“三阶段训练法”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09(2).

篇3

《电机拖动实训》是中职技术学校机电类专业开设的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应用型课程。本课程相对其他学科来说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教学中通过设计任务模块的方式驱动学生进行大量系统的实训课的练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电机拖动技能,对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为学生考取中级电工资格证书做准备。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

1.明确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或多个具体任务为主线,将教学内容融入每个任务之中,通过学生通过学和做掌握教学内容。它是一种以任务为主线,以任务驱动为主要形式,分层次的、逐步的呈现教学内容的整个过程。

其意义在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独立思考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本课程中的应用特点

任务驱动法适用于以任务来引领新的教学内容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学生技能提高为目的。针对电机拖动实训这门课程以注重技能训练为主、比较贴近于实际的生产、生活的课程特点,从岗位技能的需求出发,精心设置相应的课题任务,让学生体会获得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优化电机拖动实训课

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差,传统的教学方式已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针对中职生更偏重技能训练的特征,在授课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已成为现在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下面我就以具体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电路故障检查及排除”的教学实施过程为例来进行具体分析。

1.设计任务

本专业的学生今后将从事的主要工作是各种电气设备的维护和修理,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一技能,在任务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实际生产生活中会出现的各种故障,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践,通过有效的情景导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教学任务是在完成接触器联锁正反转线路安装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回顾,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设置电路故障,最终确定几个典型故障电路来完成教学目标。

2.分析任务

①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在安装接触器联锁正反转电路的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进一步了解本次实训的任务――故障电路的检查及排除。②阅读任务书,老师结合任务书,引导学生分析故障可能出现的原因,加深学生的理性认识,接下来通过教学仿真软件演示电路故障排除的步骤和方法,使学生明确具体的阶段任务及实施办法。

3.计划任务

①学生分3人小组,确定负责人,接受任务书。(在上节课后发放任务书)②推选四个学生成立质检小组(由在前面项目中表现突出、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协助老师完成实训任务。③组织各小组讨论并细化任务书,产生建议、明确个人分工。

4.实施任务

(1)前期工作。①检查自己的工具、电源、电路板、仪表。②分析电路原理图,在实训报告上列出详细的检查步骤。

(2)检测电路。①检测电路元器件是否损坏。②对照原理图逐线检查,重点检查按钮盒内的接线和端子排上的接线,防止接错位置。③检查接线是否牢固,排除虚接故障。④用万用表电阻档检查主电路和控制电路

(3)主电路检查。万用表电阻档选择R×1档,做好欧姆调零。

a、检查各相的通路:将用万用表红黑表笔分别放置在刀开关任意两个出线端上,此时正常情况下应显示∞。分别按下KM1、和KM2时,应测得两相绕组的直流电阻值。

b、检查电源换相通路:将两表笔分别放置于刀开关L1的出现端和端子排U端,按下KM1正常显示为0,按下KM2则显示一相绕组的直流电阻。另外一组换相绕组测量方法相同。

(4)控制电路检查。万用表档位调至R×10档,并做好欧姆调零。

a、检查正反转起动及停止:将两表笔放置于0和1号线端,按下SB1则显示KM1线圈电阻值,按下SB2显示KM2线圈电阻值,若为O或∞都为故障;在按下SB1的同时按下SB3能够断开电路则停止按钮正常。b、检查自锁电路:分别按下KM1和KM2的触点架时,分别显示出两个线圈的电阻值,则为正常。c、检查联锁电路:先按下KM1触点架,万用表显示KM1线圈电阻,再按下KM2触点架,万用表显示∞,则联锁正常。d、检查过载保护电路:按下SB1或SB2线路接通,此时按下热继电器KH的分断按钮则电路断开。

(5)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6)故障排除之后,在老师的监督下通电试车

(7)实训完毕,须将实训报告交教师审阅,经指导教师认可后,才允许拆线并把实验所用的组件、导线及仪器等物品整理好。

5.评价

①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故障电路的检查步骤及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②学生之间根据各自的成果和讨论结果进行自评和互评。③教师的点评在以肯定鼓励的基础上,指出一些缺陷与有待改进的地方,在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同时,让学生懂得严谨求学的态度。

本次教学以任务引领的方式,按照设计分析计划实施评价的顺序进行,将理论联系实际,避免了繁琐的理论讲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分组时考虑了学生层次搭配,提高了教学效率,在实训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篇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2-0120-02

技校是培养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和娴熟操作技能的中高级实用型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所以,在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有较高要求的同时,操作技术也是他们学习中的重点。因此,必须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入手。下面就以《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这门课程为例,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在职业课程设置中,《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第四版)是电工电子专业的专业课程,它的抽象性、专业性和实用性很强,对初学者来说几乎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障碍,因此,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本身由实训和理论两部分组成。这本教材与过去的旧教材相比最大的区别是理论与技能一体化,使教材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保证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实训教师的主导地位,让实训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就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做导游,引导学生明确

实训目的,提高学习兴趣

做导游,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指导学生明确实训目的,是让他们掌握技能的第一步,即弄清楚本节实训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达到什么目的或效果。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必然收获无几,只有明确了实训目的,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企业电气控制的对象是什么呢?顾名思义就是生产机械,要实现生产机械自动化控制,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之前对生产机械的构造、运动形式、机械与电器的配合等方面有足够的认识,并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印象。为此,我们有必要作学生的导游。比如,在学习绪论时,为了提高兴趣,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的有用性,可组织学生参观教学。在参观教学中,教师先要充分熟悉生产机械和《电力拖动技能训练》教材,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讲清参观目的,把本学期所要用到的元器件名称告诉学生,对每一个元器件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在参观过程中完成它,即带着问题参观。同时,参观时要分组进行,切不可全班学生一齐去参观,因为技校生自控能力差,达不到教学效果。每小组以6~8人为宜,轮流进行。在参观过程中教师主要讲解机械的构造、各部件的作用、各主要电器的作用;适当时候教师模拟操纵机器以作演示,指出各种运动形式和各部件的控制要求,让学生观察,然后提问检查,看是否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平时上课时将训练内容与实际应用相联系,以保持兴趣。每次实训都要求学生必须通电,以便于发现电路故障现象,教师及时说明故障原因和维修要点,这样才能把训练内容与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譬如,笔者在讲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线路时,先复习点动控制电路,然后问学生:“当按钮按下去时,电机转动,如果我有急事,需要很长时间走开,但电机又不能停时,怎么办?如何满足我的控制需要?”这时,可以因势利导,列举现实生活中刮大风,我要把门关上,怎么办?锁门!同样,我可不可以把电路也“锁”住呢?通过这些事例的分析,一步一步引入课题。等学生体会到学习乐趣,学习劲头就更足了。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的“导游”,既要告诉学生知识的要点,又要让学生有自我发现的乐趣,让学生自主学习与本实训有关的知识点。

做工程师,精心设计课题和

多层次练习,进行多层次课堂学习指导

主要是对学生上课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和多层次练习,进行多层次课堂学习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实训时遇到的问题。

要教好一门课,需要把握学科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程讲授顺序。《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第四版),在教学内容顺序上都是先学第一单元《常用低压电器》,再学习第二单元《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然后是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教学。其特点是先基础、后应用,符合教学规律。根据大纲要求,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应具备绘制、识读电路图,按电气图安装布线的能力,以及会拆装与维修常用电器的能力。根据这一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对教材内容讲授顺序进行了修改。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内容的学习穿行,以第二单元内容的需求为基础,需要哪些电器元器件,我们就讲解哪些电器元器件。例如,讲解手动正转控制线路前,先讲解刀开关、接触器、按钮和熔断器,再接着讲解如何识读绘制手动正转控制线路图和布线要求,之后就是安装与检修技能训练等内容。

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多层次练习,每次上课都准备两个实训课题:一个基本练习题,一个机动练习题。一般学生都要完成基本练习和机动练习题。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免做机动题。机动题则是一些超前性的题目,供有潜力的学生完成。在实训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分层指导。对共同性问题,教师要作集体或小组指导;对个别性问题,教师要作个别指导。通过讲解、示范,使优生和差生都能按多层次的教学要求达到目标,使学习效果更加明显。比如,我们在安装点动正转控制电路时,对于已经完成基本练习的学生提出问题,如何让电动机连续工作?由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出现不连续的原因。关键在于没有给接触器线圈加以持续通电的机会。所以,解决的办法是在按钮常开触头两端并联接触器辅助常开触点克服点动控制,但是控制线路又能停车吗?所以,必须再加入停止按钮。控制功能是否满足了要求,让学生去思考并动手安装电路,直到问题解决好了为止。

经过实践证明,精心设计课题和多层次练习,进行多层次课堂学习指导,对优生和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学习效果都有明显的提高。

做主持,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就是主持人,采用适当的语言、教态,促进师生互动,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让学生的兴趣得到满足。

学生实训时,应创造一个开放的环境,对实训课题统一,但具体线路安装布局不作统一要求,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否则,可能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此时的教师更应该像一个主持人,让每一位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同时,为这种思维碰撞推波助澜。

以笔者上的一节课《定子绕组串电阻降压启动控制电路》为例。我给学生提出课题要求: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启动时,启动电流为额定电流的4~7倍,电流很大,特别是大容量的电动机,启动电流大的问题更突出。容易使电机绕组发热,损坏绕组。在传输电路上产生较大的压降,严重时会影响同电网其他用户的正常工作,甚至造成其他接触器控制电路的欠压保护,所以,很多情况下不允许电动机直接启动。这时我们要考虑降压启动,今天我们采用定子绕组串电阻降压启动控制电路,我给出主电路,由学生自己设计控制电路,结合自习,自主探究规律,学习效果比平时要好得多。

设计安装好以后,笔者告诉学生如果自己设计的电路能够通电,再奖励5分(学生有平时分数),学生进行通电试车时,要求每个人记下自己设计的电路优缺点。然后,进行实训讨论。笔者作为“主持人”,让学生广开言路,每个人都发表观点。最后,叫几位学生上台展示结果。经统计,学生探究后,本节课共给出了很多定子绕组串电阻降压启动控制电路方案。在这种环境中,学生情不自禁地探究课题,整个实训气氛非常活跃。

做导师,总结延伸,

提升操练,升华实训效果

实训后要及时进行总结,这一点至关重要。此时,也是导师发挥作用的时候。教师不失时机地点评实训的得与失,可加深学生对实训结果的理解和掌握。必要时,导师还应亲自操作模拟。

比如,学生上第一节实训课时,教师就应该亲自操作模拟。在给他们讲接线方法和工艺时,任凭你讲到嗓子冒烟,学生就是不理会。然后,等我把电路接好,通电时也不仔细观察,最终导致实训失败。学生的想法是只要把电路接出来就好了,管它工艺怎样。电路很快接好了。但故障也跟着来了。有时,检查学生接的电路,线都是随意拉的,等你总结时,学生还说:“老师,我是失误……”。有时,在实训过程中,发现问题时,就会说:“老师,我知道的,等下次就改……”。当然,如果哪个学生做得好,就要给他以鼓励,表扬。记得有一次,有个学生接错一根线,等我把故障分析给学生听时,学生大呼错得冤枉,却也承认没有理清电器元件的进线端和出线端。在实训过程中,多与学生沟通,及时点评他们的得与失,不仅可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开阔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使实训操作的效果得到升华。

在整个实训过程中,教师一直在促进、组织、指导着学生,和学生一起探索新知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学生的技能得到提升,也能为社会培养出实用型的专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敬梅.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第4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2]尚艳华.电力拖动(第4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篇5

关键词:

职业教育;电机与变压器;一体化;教学设计

作为职业教育者,我们要对自己的工作性质有正确的理解。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各类教育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其目的是满足受教育者就业的需要。众所周知,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更是终生学习的社会。如何使学生在就业方面,在日后的进一步发展中更具有竞争优势,是我们每一个职业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读了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蒋乃平先生主编的《“宽基础、活模块”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很受启发。他说:“宽基础”的“宽”不但是面对一个职业群的“宽”,而且是为受教育者奠定继续学习基础的“宽”;“活模块”的“活”不但是提高就业能力的“活”,而且是更新学习内容的“活”。笔者努力把这一观点用在教学上,在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关注本专业最新发展情况、了解用人单位对技术工人要求的同时,注重把这些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在严格要求学生学习基本知识锻炼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一、教材分析

《电机与变压器》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的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工类专业通用教材。其中变压器共四个单元的内容,分别是:变压器的分类结构和原理,变压器绕组的极性测定与连接,变压器并联运行维护和检修,特殊用途的变压器。电机包括六个单元的内容,分别是:电动机的基础知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运行,单相异步电动机,直流电动机,三相同步电动机,特种电机。通过学习,要求掌握变压器、异步电动机、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原理、主要特性、使用和维护知识,并对同步电机和特种电机要有一定的了解。作为一体化改革课程,该课程学习中要求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对电机故障的分析、判断和检修能力的培养,为解决实际技术问题奠定理论和技能基础。

二、教学设计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笔者认为首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正所谓知己知彼。职业院校的学生可能文化课差一些,但在技能性、社会性和思维活动及发散性方面的素质有明显的优势。教师要对自己的学生有信心,他们的这些优势完全可以通过教育焕发出来、培养出来。就电机与变压器这门课程而言,其基础性、专业性都很强,并且其理论与操作联系相当紧密。对于一点基础都没有的高中生,直接灌输大堆理论知识的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笔者认为,应首先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使其树立自信心。从最简单的儿童玩具到遥控小车,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和操作无不令他们欢欣雀跃,让他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并且增强了求知的欲望。有了好的开始,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也就会顺利地进行下去了。明确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认真对待每一个课题,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用具的课前研究和准备。不但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还要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及时表扬,发现不足立刻纠正,形成在学习和技能方面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同时要培养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动手、自觉总结经验的习惯。这样做充实了课堂内容,提高了学习效率,并且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方法

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教法上笔者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法和通过拆装实物研究结构的分层教学法,并灵活运用其他辅助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法(视频和实物)

充分运用多媒体视频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结合实物演示,以启发引导、设疑提问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的知识重、难点。

2.分层教学法

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情况呈现三层金字塔结构,笔者对学生进行适当分组,每组里各层次水平的学生均匀分布。这样可以让小组内部掌握较好的学生帮助相对较弱的同学来理解知识的重点,同时也能通过小组互助、教师指导而突破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本课笔者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互助、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来学习。

四、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笔者本着“由生活走向课堂,再由课堂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采用“一样二用”的授课思路。“一样”指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外观及组成,“二用”分别指单相异步电动机的用途和单相异步电动机如何使用(工作原理和实际电路),以一条教学主线“单相异步电动机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是如何转动的,突然不转怎么办”贯穿整堂课,并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逐层深入探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重点,突破难点,进而完成授课过程。因此笔者设计的教学过程如下:第一,复习提问。第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第三,讲授新知。第四,解释应用范围。第五,常见故障检修。第六,课堂练习。第七,课堂小结。第八,课后作业。

五、一体化教学日志

每天提前15分钟到岗。提前10分钟点名整队;检查学生穿戴情况;点评上次课一体化情况;布置当天的学习任务。进入一体化实训车间安排值日;检查车间详细情况,填写接班纪录;打开工具箱,取出实习工具并锁好工具箱。30分钟后实习正式开始,总结上次课实习内容,分发当天实习材料,重点讲解今天的一体化学习任务和要求,讲注意事项书写于黑板上。合上车间总电源,教师作示范,开始实习操作。教师作巡回指导,找出学生的公共难点,利用黑板和实训器材在课堂上作具体讲解。再次开始实训,给个别学生做重点指导。利用空闲时间准备好本次实训所需的调试设备和器材,尽力帮助解决学生们的实训工具和材料短缺问题。“重表扬,轻批评”,激励学生又快又好地完成实习任务。巡回检查学生们的操作安全情况,及时排除安全隐患。按顺序登记好学生的实训完成情况,并逐次调试评分,给出实习成绩。提前45分钟提示学生作好实习收尾工作;提前30分钟切断车间总电源;打开工具箱,放好实习工具;安排值日。详细检查车间整体情况,填写交班纪录;点评当天的一体化学习情况;整点下班。

篇6

现代职业教育中,各职业院校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开设机加工专业,现代机加工专业中数控车已成为各职业院校的骨干专业。对于数控专业因为它技能性强、工资高、劳动强度低又具有技术含量,而受到家长和学生的重视,数控专业也以它的投资大、能耗高、需要大量材料而著称,一个数控实训车间每年要吃掉数吨钢材,机加工专业必须通过大量的加工训练来培训学生(光软件模拟是不行的),大量的电费、刀具和机床磨损也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然而数控车间最大的问题并非资金投入,而是在安全问题,安全实训的基础上能学习到技术,安全问题已成为数控实训必须重视的问题。在诸多影响安全的因素中,数控车床撞车(我们也常称为撞刀)问题是最普遍也是最易发生的,撞车直接影响实训的质量和车间的安全。数控机床都是价格昂贵、结构精密的设备,在发生撞车事故后,强大的冲击会对主轴和丝杠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对刀具的损伤也是必然的,撞车后刀具和工件基本都废了。数控机床经历过撞车之后,机床精度就会大大下降,而且无法挽回,基本上也就只能用于教学或一些粗加工。而撞车对操作者可能造成的伤害更大,一旦工件被撞松动或直接被撞掉,在主轴高转速的情况下工件会高速甩出,一旦砸到人“非死即伤”,对于人员的伤害是无法用金钱所衡量的。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十六七岁正直青春年少,一旦落下伤残对学生以后的生活会有无法估量的影响,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我们就要让家长放心,所以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我在实训课一直和学生强调“安全第一,生命第一”,只要身体健康,将来什么都可以做。2006年春我在本地某企业参观数控车加工时,正巧一条生产线中的一台数控车工件被甩了出来。这是一个约60mm厚,直径约300mm的盘类工件,中空大约8公斤,只因车刀扎了一下工件,使工件松动,在主轴高转速下被甩出,冲破车床防护罩,飞到约五六米高空,撞破防护罩的声音就像过年时放的“开天雷”震得车间的墙缝往下落尘土,因为车间顶棚很高,并未触及顶棚工件就落了下来,飞离那台数控车十余米,跨过两条生产线和数名工人后,砸到一台大型立钻上方的主电机上,然后掉落在地上。立钻电机上一小块扑克牌大小的铝制铭牌被砸掉,划伤一名工人的头,缝了好几针。所幸并无大的伤害,只是破皮,伤的不深。至今那名工人用手捂着头跑出车间,血从手指缝往外流的场景我还记忆犹新。幸好工件未直接伤人,不然后果不堪设想。我对我的每一届学生刚进入车间时都会和他们讲这个真实的案例,只是略去企业名称,提醒学生在车间要注意安全。也希望提醒那些能看到此文的每一个人进入车间要时刻注意安全。

那么我们怎么防止实训车间事故的发生,防止撞车伤人事件呢?注意安全不能只放在口头上,要有方法。下面我总结几点关于防止撞车的方法。

一、从程序上防止撞车

写程序时要防止撞车程序的语句出现。程序写完后,同组同学之间相互检查,看是否有撞车语句。

输入程序时要认真、细心,看有没有遗漏的小数点和负号,看有没有丢语句现象。输完后,同组同学之间也要检查,看是否输入正确。

模拟程序看走刀路径,在机床“锁定”状态下观察走刀路径,这一过程不可少,有些学生认为自己程序没问题,而忽视了迷你程序,很容易造成加工时的撞车事故。

二、对刀要正确

在对刀时我们可以采用两次对刀的方法,看前后数据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看什么原因,换同组其他学生再对一遍,并及时请求实训指导教师的帮助。

在程序开头加入定位语句(如:G00 X 100.0 G00 Z 100.0)。在对刀后单段运行看(100、100)位置是否正确,如果刀具未到(100、100)位置或者越过(100、100)位置还在前进就必须及时停车。

因为(100、100)位置离工件较远,一旦对刀错误,可以有充足的反应时间停车,避免撞车事件发生。

三、必须单段运行

单段运行可以看每一句是否正确,是否按自己设计路线加工。在单段运行时降低快速定位倍率,给操作者留出足够的反应时间看(100、100)点是否正确,这和上文所写对刀准确有同样的效果,都是增加反应时间。

四、加工速度快易产生撞车

学生车间实训并非技能大赛,没必要加工速度太快,没必要赶时间。当然指导学生提高效率是必要的,对于高水平的优秀学生可以进行些效率训练为省市级大赛做准备。

五、刀具损伤后发生撞车

数控车刀刀头容易磨损或破碎,一旦刀头损坏,操作者没有发现没有及时停车,那么破损的刀头不能进行车削加工,就会产生撞车事件,且很容易造成工件飞出。所以刀具损伤必须及时停车更换,同时也要求机床工作时,操作者不能离开,否则不能及时发现刀具问题。

六、系统断电产生撞车

车间如果突然断电,可能造成刀台随机位置或X、Z轴超程和系统报警等一系列不可预知的问题,会对实训安全产生严重影响。所以车间突然停电后,必须检查机床是否正常,然后才能继续实训。

七、学生情绪

操作者的情绪也会成为撞车等事故的因素。职业学校的学生十六七岁,正直青春期,情绪波动大,容易激动,有时会产生一些不可控制的情绪变化。

篇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5-0042-02

《机床电气控制技术》是电气自动化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以往教学中一般是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按照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质量不高,学生不能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课程培养目标难以实现,未能达到技能培养的要求。因此,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明确课程培养目标,重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要按照本课程专业能力培养目标,结合国家职业资格鉴定中、高级维修电工职业标准中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构建“一条主线、两个模块、四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条主线是指全部教学过程贯穿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两个模块是指按照渐进性、先进性原则将实践教学分为两个模块,一是基础模块,用于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形成基本专业实践能力;二是创新模块,主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两个模块的内容要统一规划,相互补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四个层次是指按实训任务确定每一模块的教学内容。第一层次是基本实验(培养基本技能),在课内边讲边练,主要包括电器元件的认识、选型、检测、安装和机床控制线路基本环节等实验内容的训练,在实验教学中,既要严格按照“6S”管理训练学生完成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知识的转化,又要在实践中反复训练学生使用工具、仪器、接线等方面的职业素质与操作规范性,形成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为维修电工的实践考核奠定基础。第二层次是专业实训周教学(培养专项技能),以典型机床电气技能实训考核鉴定装置作为实训工具,内容包括典型机床控制电路原理分析、模拟故障现象分析、故障检测与排除、调试与维护等,通过实训,要求学生能正确对机床故障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在电气控制线路图上分析产生故障的原因,编写简明故障检修计划,能熟练运用仪器仪表找出故障点并排除故障,经试车使机床各项功能恢复,并撰写实训报告与总结,从而具备机床电气控制线路故障检修、调试与维护的能力。第三层次是课程设计教学(培养综合技能),要求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原则性要求对普通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进行PLC改造,在教师指导下拟定改造计划,进行初步设计,将设计后的方案在PLC实训室进行设计验证,对方案进行修订,最后根据方案列出选购元器件清单,然后进行硬件连接、软硬件调试。第四层次是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毕业实训等(培养综合应用能力),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系统性、渐进性的训练,使学生既能掌握必要的技能,又能在此基础上,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综合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创新精神有较好的效果。

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制定科学

合理的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文件的精神,“各种实践教学环节都要制定教学大纲和计划,严格考核”。依据课程标准,应从课程的实际及教学规律出发,以培养学生学会典型机床控制系统功能原理分析、故障检修、设备维护,掌握电气设备控制系统运行与维护的基本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能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具备从事企业电气设备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技术改造等基本职业能力为目标,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完善实践教学大纲,丰富实践教学内容,保证实践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让学生实践技能训练不断线,确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整合优化实训内容,强化技能训练

要引入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将实践教学内容与中、高级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整合优化技能训练项目内容,培养出既有学历证书,又有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技能训练项目内容如下页表1所示。

按照基本技能训练内容对学生进行技能强化训练,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线路图,按照安全规范要求,正确利用工具和仪表,熟练完成电气元件安装、线路安装、通电调试,而且对调试或运行中出现的故障应能独立分析处理。经过强化训练后,及时安排学生进行维修电工考证,严格按照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与要求进行考核,经真刀真枪的实践操作,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该项目的掌握情况,学生通过考证也可检验自己哪些基本技能还没掌握好,以便及时补上。

实训教学方法改革

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 专业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要根据不同的项目,确定不同的要求。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生,可着重进行以下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1)基本操作技能。要求掌握常用电工仪器仪表和工具以及安全用电与操作知识;会识读电气原理图、电气安装图、低压配电线路图;会根据负载合理选用常用低压控制电气和导线;能熟练掌握机床控制电路基本环节的安装配线及调试,符合GB3797-2005和DL/T5161-2002规范要求。(2)专项技能。要求掌握普通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安装、调试、故障检修、安全检查与维护知识,具备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线路故障检修、调试与设备维护的能力。(3)综合技能。要求学生能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对普通机床电气控制系统进行PLC技术改造,掌握硬件连接和硬软件调试的方法与技巧。在实训过程中要求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和创造性。

挖掘潜力 提高兴趣 可将每班学生分成几个组,分别指导他们查找有关资料和手册,在完成给定课题任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充分挖掘潜力,各组自行设计控制电路,或有意在安装电机时设置故障(需教师把关),然后各组交换进行安装和故障检查,这样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增强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互帮互助 共同提高 由于班级学生的个人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技能有强有弱,在分组时可有意将他们搭配开,以强带弱,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实训室全天开放,指导教师、班干部和实训组长各负其责,个别能力较低的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补课,进一步巩固和消化。

改革实训考核方式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应以考核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宜。以完成实训任务的质量为考核标准,采用学生、教师共同参与评价,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法。针对每个实训任务的评价,采用过程考核方式,实训结束后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结果考核,考核采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实训总成绩由出勤及实训报告、技能考核、理论考核三部分组成。分数比例按106030分配。技能分数宜以 36 分为合格,理论分数宜以18 分为合格,如果有一项达不到要求,视为成绩不合格。

理论考核 理论考核占30%,可与技能考核同时进行,考核内容为提出实训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结合理论分析解答。例如,操作X62W万能铣床,在进行主轴电机变速冲动时,按下变速冲动按钮如时间过长,松开按钮后主轴电机由点动变为常动,对此故障原因进行分析;通过控制电路的故障排查,最快、最准确地分析出故障点的位置;通过给出的课题尽快地设计出合格的电气控制电路等。

技能考核 技能考核占60%,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将实训中的全部内容分成若干个单元,每个学生以抽签的形式,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教师可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任务,制定评分标准,着重从操作技能的完成情况、职业素质与操作规范执行情况、现场的布置情况、工作态度、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当场打分,这样可使学生在心理素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安全文明规程执行等几个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出勤及实训报告 出勤及实训报告占10%,出勤由班组长负责,每天认真记录,最后汇总。实训报告由每个学生根据实训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得出总结和体会。

实训考核每一单元都应有成绩评定,根据“各单元成绩×权值”进行综合,作为操作技能过程考核成绩。

教学实践表明,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实训方法和实践考核方式是成功的,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娟花.《机床电气控制技术》项目教学环境下的学生差异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5).

[2]吴浪武,邹时华.浅谈《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方法[J].南昌高专学报,2011(2).

[3]彭丽.浅谈《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新模式[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9).

[4]廖申学.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床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0(7).

篇8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 A

一台电冰箱整机的电气控制电路图,它的位置贴在冰箱后的背面或者是贴在冷藏箱门的里面,打开箱门就能看见,能看见电路元件的连接,连接导线的颜色,其电路图看起来比较简单、粗略,具体详细的电路就没有了,只能再查找其它的资料。单从表面上看其实际电路往往是看不到的,在改装或维修电气控制系统时往往都比较困难,但作为一名制冷维修工又必须要掌握的基本识图技能才能根据故障现象进行电气电路的维修,因此针对制冷维修工技术的要求,进行电气控制实训教学是个难点。

目前家用电冰箱的规格、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家用电冰箱所用的电气控制形式也不一样,学生要想在学校课堂内有限的时间内把各种形式电冰箱的电气控制系统都熟识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

一般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实训条件也很难具备如此繁多的规格和种类,因此,学生首先懂得把电冰箱最基本的控制线路进行分析与检修,再弄清几种代表性整机电气控制系统来龙去脉,其次弄懂基本电气控制的原理和故障现象的分析与检修,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加深认识就基本上达到了实训教学的目的。

电气控制实训教学的各个环节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实训质量,现就家用电冰箱整机电气控制系统实训的教学,谈谈具体实训教学环节的几点做法:

一、合理分组,提高实训效果

冰箱电气控制系统的实训要求知识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实训教学与理论课教学不同,它不仅需要有场地,还需要有实训设备,才能完成实训教学所要求的操作任务。如果每人用一套设备,对个人来说,实际操作时间虽多,但受个人智慧和能力的限制,实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却不一定好;进行分组教学,每组使用一套设备,就能发挥小组集体智慧和能力优势,同时还能保证实训的效率和质量。在分组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动手操作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以4-6人为一组进行平均搭配,尽可能使每个小组处于同一个水平、具有同样的竞争力,将同一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内设立组长、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人等各一名,采用轮班制,确定每个成员的职责,明确每个成员的任务。如组长负责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资料员负责搜集学习资料,记录员负责记录本组的意见和观点,合作学习活动发言人负责代表小组汇报小组合作学习成果。

二、激发学生学习识图、读图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

在实训本课题前,首先要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去了解家用电冰箱的实际电路究竟是怎样的,通过观察、寻找、拆卸等方式,根据需要也可以指导学生到商场去收集一些相关资料。经过本人多年带电冰箱实训教学的经验,感到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要一步一个脚印,从基本的基本技能开始,要让他们感受到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直观到隐藏来安排实训内容,甚至哪怕是一扎线的接头、导线的连接开始,千万不能让学生过快接触到比较难于完成实训效果的实习,同时也练习了识图、读图能力,为电气控制系统出现故障进行维修做好准备。如果直接就给一台电冰箱让学生进行电气控制的实习,学生根本无从下手。所以我会先让学生进行电冰箱基本电气控制系统接线的模拟接线,从一个个基本单元电路(具体部件电路)开始,让学生在比较直观的、看得见的条件下让学生去识图、读图再到接线、检测、检修等实际操作,边说边操作,眼到手到思想到,这个电路都学会了再进行下一个电路,按部就班的完成整机电气控制电路的实训,这样就很容易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如果直接给学生一台整机电冰箱进行实训,无论老师怎样去描述实习步骤,他们也将不知道要从那里入手,反而学生的成功感、学习的兴趣、动手的积极性就不能得到提高。

三、加强操作过程,紧扣实训环节

经过直观的、反复多次的模拟练习熟识后,就可以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接触电冰箱实际电路的接线和检测、维修。

首先从外面可以看得见的冰箱启动保护装置开始实习。指导学生参照模拟练习的情况认真观察启动保护装置各元器件的接线情况;实际测量各元器件的参数,要求学生对所看到的情况、测量的数据进行记录、比较、分析;自己再动手操作一遍,进行检查核准。

其次是冰箱内部的温度控制和照明电路。这两部分电路虽然元器件比较少,温度控制电路只有一个温控器,照明电路有一盏灯和一个门开关,但是,线路的连接就由能看得见变为看不见了。这时教师不好好引导的话,学生很容易被困难吓倒,以后的环节就比较困难了,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怎样从辨别导线颜色开始,区分导线的进出连接的点(器件);然后再用万用表去测量进、出线的连接情况等,由表及里,循序渐进。

最为关键的一步,定时化霜控制和风扇控制电路。这两部分用到的元器件相对比较多,线路连接也比较复杂,甚至有部分的零部件放在冰箱外部(部分机型)。如果学生没有进行过模拟电路接线训练的话,一接触就是实际电路,他们真是不知从何处入手,学生就很容易被一条条的连接线弄得晕头转向,什么的兴趣都没有了,掌握这方面的技能是最为关键的。要耐心地指导,教会学生凡事都要遵从规律、看清楚、做好记录、慢慢理顺,把具体电路进行分解,如:定时化霜电路可以分解为定时器部分、化霜温控部分和加热熔霜部分;风扇控制电路是由风扇电机和双联门开关电路组成。最为关键的是定时化霜电路的理解,如果把化霜定时器的接线弄清弄楚,其他元器件的接线就迎韧而解,主要电路部分弄清楚了,一些其它的加热防冻电路就变得简单多了。这些电路要么单独直接并接到主电路上,或几路并接在一起后再连接到主电路上,通过对各个部分逐渐弄通弄懂,学生就非常容易掌握电冰箱电气控制系统的接线和维修了。

四、加强巡回指导,适时示范讲解

巡回指导是实训教学的保障环节,也是实训教学中比较重要的环节之一,要求教师在学生训练中要针对器件的安装方法、接线的正确性、规范性、故障排除的思路、方法和通电试运转的安全性,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到每个学生的实训工位进行检查指导,纠正不规范的操作,对存在的问题和异常情况及时处理解决。在巡回指导中要正确对待个别差异,注意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采用集中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达到统一的实训要求。

适时的讲解示范要注意时机(问题比较集中的),同时注意讲解示范不用教师亲自动手去做,最好是找个平时接受能力较强学生做示范,学生之间的传授更容易接受,也亦达到教学目的。讲解力求做到目的明确、内容适当、语言精练、条理清楚、逻辑性强,注重突出重点,多用启发式教学化解难点,使传授的知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比如整机电气性能测试,一台正常运转的电冰箱用万用表的电阻档测量电源插头上的L-N-E三个插脚的直流电阻值,测L-N的直流电阻值是多少(应等于压缩机主绕组阻值)?L–E、N-E又是多少(∞)?把温控器开关断开,冰箱门关上,测L-N又是多少(应等于灯泡阻止)?恢复温控器开关到接通位置、把化霜定时器拧到化霜状态(化霜温控器处于接通和不接通两种情况)、冰箱门打开测L-N又是多少(接通约等于化霜发热器的阻值,不接通时约等于定时器电机阻值加上化霜发热器的阻值)?还有测量风扇电机等等……这样可使学生心里知道得一清二楚,手上干得明明白白,在操作中得心应手。

最后还要注意每次实训结束后,教师要结合当天训练的完成情况,出现的问题进行小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分析原因,指出解决办法,同时也要要求学生回去认真总结当天的训练课题中存在有什么问题,不断积累经验。整个课题实习完后进行考核,让每个学生都知道自己对本课题实习技能掌握的程度。

参考文献

[1] 黄良辅编著,《电冰箱空调零部件实用手册》,人民邮电出版社.北京.1995

篇9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8.162

[中图分类号]TM3-4;TM4-4;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8-0-01

1 微课概况及应用现状

微课这种教学模式通常以视频为载体,教师将记录有与本节课相关的精彩教学活动的视频内容,与学生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分享,从而帮助学生完成对本节课中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内容的学习。在电机拖动与控制这门课程中引入微课教学,有利于帮助教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微课教学的时间一般比较短,每个教学视频的时间通常在5分钟上下,虽然看起来里面包含的教学内容不多,但是相对于一堂课的时间来说,已经是相当充裕,并且其视频的内容短小精炼,可以把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突出展现出来。大家在观看视频之后,很容易把握学习内容的主题,比如:在学习电机拖动与控制课程中的基本电气控制线路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向学生们讲授一些常用的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安装过程。第二,师生都可以进行自我研究,完成学习内容的创作,自己制作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微视频,例如:学生通过电机拖动与控制课程前期的学习,获得知识的积累,自己就可以将后期要学到的一些电机线路的安装过程制作成视频,比如:电动机常用控制线路安装、检查、试车通电等视频内容。通过大家参与视频制作,让每个人都成为课堂内容的研发者,让师生之间通过交流与合作的方式共同进步。

2 翻转课堂的实施

翻转课堂是指在教学中,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师生角色的互换,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重新调整课内和课余的时间,自己首先开展对知识的学习,并将学习的成果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这种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的课堂时间变得更加宝贵,因为通过课前的自我学习,学生们会发现很多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会让他们更加专注于课堂学习,渴望与教师研究并解决问题,获得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翻转课堂学习模式下,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辅导和知识传授。在电机拖动与控制这门课程中,教师会为学生提供一些电动机控制线路检查,通电运转的视频学习资源,学生在课前完成对视频内容的观看和学习,了解掌握课上即将学习的知识内容。通过独立思考、查阅资料等方式,首先自己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上课过程中与教师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围绕“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认真开展教学设计,利用本校的网站和手机微信平台,全力打造网络精品教学视频内容,利用校内院系的网络平台,把“电机拖动与控制”课程中的相关内容以“慕课”的模式,教材中各章节的知识要点以微课的形式进行展现。学生可以通过扫描书上的二维码获得视频播放链接进行学习。

3 电机拖动与控制课程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以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电机拖动与控制”课程结合为例,把每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课前学习,另一个阶段是课上学习。这里,课前学习阶段包括学生观看教学视频,有目的地完成课前任务,遇到困难问题进行思考与反馈;课上学习包括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成果进行测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总结。在电机拖动与控制的翻转课堂上,教师要将知识的传授过程转移到课前,提前给学生准备适量的学习资料和视频学习资源,将提前录制好的教学视频提供给学生学习。教师在录制好的演示视频里,最好具有电机安装接线的操作过程,还要把每个实训项目里涉及的核心内容,比如:工作原理、操作过程、检查方法讲清楚。让学生看完视频后,以小组合作形式,操作完成项目实训视频的内容以及线路安装后的自检工作。如果学生在自我学习视频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首先要进行自我思考和小组讨论,并加以记录,然后将遇到的困难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要对积极思考的小组成员给予肯定和鼓励,并要在其平时学习的成绩上进行加分,这种做法会让学生慢慢养成独立学习的好习惯,也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出团队沟通和协调能力。

4 结 语

将电机拖动与控制课程实施翻转课堂的教育模式,并不是只让学生自己观看电机拖动教学视频,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视频学习,能蚍治龊驼莆盏绞悠道锬诘闹识点,然后结合课堂中教师对疑难问题的解答和对复杂任务的评价,提高自己学习的质量。教师要注重结合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当前的微课平台、网络平台等先进教育手段,提升课程的质量,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主要参考文献

篇10

二、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现有的实践教学,我们从培养目标制定开始进行实践教学内容调整,包括电路、高压电技术、电机学、数字电子、等实验课的教学内容,电工工艺、仪表安装与调试、断路器拆装检修等实习,增加了生产一线所需要的实践教学内容。为去变电所工作的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增加了“变电所运行与维护”的内容,包括隔离开和关断路器的拆装检修;长用测量仪表的安装与调试;无功补偿和防雷接地系统的安装与维护等。为去电厂工作的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加强了“电能输送系统运行与维护”方面的内容,包括电力变压器的使用和维护、电厂仿真运行实习、发电厂防雷接地和电力电容器、测量仪表的安装调试和使用。

三、实训教学内容的落实

增加培训场地和设备,根据强化实训的内容,对已有的电工工艺实训室、电能计量实训室、PLC实训室、输电线路工艺实训室进行了评估。根据需要增添了部分实训设备,包括高压隔离开关、气体断路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和测量仪表等。新建了输变电控制实训室,购置了10千伏电气控制系统,包括10千伏输入系统、电力变压器、低压输出系统。在利用学校现有设备的基础上,我们还与一些单位建立了实习基地的关系,组织学生到生产一线进行顶岗培训。加强指导人员队伍建设。选派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较深造诣的教师和经验丰富的师傅指导动手能力的培训。教师负责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不仅会操作,还要让学生弄清楚为什么这样操作。师傅的指导作用是使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包括隔离开关、断路器的拆装检修;防雷接地和无功补偿系统的安装;电力变压器的使用;各种测量仪表的安装与调试;发电厂防雷接地和电力电容器安装等方面提高动手能力,达到熟练的程度。时间安排。专业岗位的训练时间安排采取了如下办法:一是充分利用实习时间。二是利用好最后一个学期的时间,最后一学期把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与岗位培训结合进行。学生可以搞毕业设计,也可以不搞毕业设计,而进行提高动手能力负面的培训,培训合格并写出半年岗位培训的经验总结即可。三是结合专业提高动手能力组织好第二课堂活动,按不同的专业侧重点,把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分成相对应的小组来进行,这也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好方法。学生动手能力的培训在白天进行,也在早、晚和周六、周日休息时间进行。培训制度。为保证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训的质量,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定。一是对指导人员的要求,包括人员的选择要求,在培训中的责任,对学生的管理要求。二是对受培训学生的的要求,包括按时参加专业岗位培训,在培训中虚心学习,认真刻苦。培训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保证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质量。检查。按照培训制度,输变电系对专业岗位培训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学院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对认真进行指导和管理的教学人员和学生进行表扬,对教学人员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对不认真学习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对培训中出现的其他问题,及时解决。结果。通过强化的“变电所运行与维护”和“电能输送系统运行与维护”的专业岗位的训练,使经过训练的学生在断路器、隔离开关的拆装检修;各种测量仪表的安装与调试;防雷接地和无功补偿系统的安装与维护;电厂仿真运行实习;电力变压器的使用和维护;测量仪表的安装调试和使用;发电厂防雷接地和电力电容器等方面的实际动手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受提高动手能力培训的学生普遍感到:通过这样的培训,个人在一个方面的实际动手能力强了许多,毕业后在该岗位工作,心里有把握多了,这样的培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