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5:07:0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大学生服装调查报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调查目的
通过对大学生服装消费特征的探讨,可以了解从中折射出的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准则,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对大学生消费文化进行导向,从而取得对他们的价值观、思想观念以及行为习惯产生积极影响的效果。通过此次调查我们还要了解当代大学生在目前的消费情况,并且熟悉其消费结构,以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从而帮助现在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力图寻找促进大学生消费健康发展的途径。
二、调查
对象是各高校的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和邮件调查法相结合的调查方法。抽样方法为分层抽样。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大学生的服装消费观念
通过样本的分析得到如下的结果:51%的大学生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服装,27%的学生会追求潮流的影响,10%的学生是无所谓的态度,另有12%的学生选择标新立异。
从调查结果来看,在消费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大学生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
2.影响大学生服装消费的因素
在研究大学生服装消费因素里,重点谈到有五个因素:款式美观、价格合理、质量好、产品品牌、其他原因。通过样本分析,得出结论,大学生在购买服装的适合更多的是考虑产品的价格和产品的质量。
3.大学生购买服装的时间选择
通过样本的调查,200个人会选择换季打折的适合购买,这一比例是最高的,。由此可见,适应季节变化是大学生购衣的主要原因,另外,出于经济原因,大学生往往会选择换季时候的打折产品。其次是促销打折,可以看出换季打折和促销打折对大学生的服装消费是很有诱惑力的促销手段。
4.大学生购买服装的场所
大学生在购买服装时,偏向选择大型商场,表明大学生在购买服装的同时,同样追求商品的品质和购物环境,大学生消费观已向高层次发展。
5.大学生经济来源
大学生的消费经济来源绝大多数来自于家庭,出自父母,而依靠打工消费等其他渠道支持的只是占有很少的比例。家庭供给一直都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经济来源。
6.大学生的消费水平
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同国民整体的消费水平呈现出同一变化规律,即是逐渐提升,差距也日益拉大。【1】大学生在服装上的消费主要集中在50-200元和200-500元之间,其比例分别为33%和37%,服装消费在说明了大学生服装消费水平不断的提高。
7.性别与服装消费水平关系分析
通过分析得到,大学生在服装消费上女性的消费明显高于男性。这也符合现实生活中商家尤其是做服装这一行的为什么会抓住女性的购物心理,以及在服装的设计和服装的款式上更多的是考虑女性的需求,从而达到盈利的目的。
四、调查结论总述
根据上述分析,由于家庭情况不同,大学生在服装消费上的表现也不相同。有少数家庭条件优越的同学服装消费追逐名牌,且购买服装的周期很短,花费很高。大部分的学生消费观中感性和理性所占比重相当,对于流行于时尚的适度追求是公道的,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份选择合适自己的服装。对品牌的追捧也并不那么热切,购衣时机也往往在换季之时,购买服装的周期较长,多为一个季度,且花费中等。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家庭贫困,服装消费的水平很低。但其中有部分同学的消费观念不是十分的理性,爱慕虚荣喜欢攀比,在服装上的消费颇高。除此之外,同学们多由于季节变化而带动对服装的消费需求,同时也比较看重价格、款式,对那些打折的品牌服装比较青睐。
大学生的服装消费层次差别较大,两极化现象也较为突出,但从整体上来说,大学生的服装消费比较理性。
五、对服装消费以及生产的建议
1.对大学生服装消费的建议
首先,树立一个良好的消费观。作为大学生,应该树立自力更生独立自主的理念,立节约消费和适度消费的观念,避免和克服虚荣心、攀比心理,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消极主义的影响,不奢侈浪费。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应对自己的每项开支做出预算和记录,经常反思自己的开支是否公道。
其次,定制一个公道的消费计划,尽大部分的大学生已是成年人,具有较高的知识和能力。定制一个公道的消费计划,可以正确规划自己的支出,为以后建立一个良好的理财观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良好的规划习惯
最后,对于服装品牌的题目,大部分同学并不是太注重服装的品牌,更注重的服装的舒适度与质量。而在这两方面做的比较好的也往往是那些有名的品牌,一些批发市场上也确实买不到什么好质量的服装。但是,在同学们购买品牌服装时一定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从自己的经济水平出发。
2.对服装生产厂家和销售商的建议
建议服装生产厂家应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生产规模和营销策略:
第一,大学生无经济来源,多数是靠父母提供,基于此,厂家生产的服装定价不宜过高,要让大学生得以接受。诚然不同地区的生活水平是不同的,厂家也可以对所要进进市场所在的地区进行调研,了解一下当地的消费水平,进而进行定价销售。
第二,大学生正值双十年华,内心本来就喜欢休闲时尚类型的服装,所以厂家可以在服装的款式、面料以及做工等方面进手,进行一下更深层次的市场调研来了解大学生更喜欢的服装类型的特点。
第三,在换季之时,也正是大学生购衣高峰期,应加大营销力度,采取种种优惠活动,捉住大学生的购衣需求时机,进行打折、赠予等促销活动。
据市场营销学会(AMA)的定义:消费者行为是“感情、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之间的动态互动过程,是人类履行生活中交换职能的行为基础”。心理学家按照它发生的先后将其概括为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在本文所研究的16—26岁阶段的青少年消费群体,由于其特殊的年龄阶段,其消费意志和消费行为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本文调查依据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数据参考各类相关研究文献、调查报告,一方面以问卷发放的形式,以本地在校中学生和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向其中300名年龄在此区间的青少年发放了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68份。其中男生96人(35.8%)女生172人(64.2%)。综合相关资料研究及问卷数据分析,本文对普遍市场定义的16——26岁青少年群体服装消费心理做初步的分析总结。
一、 审美趋同化
受全球化浪潮的深刻影响,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新生代群体对时尚生活的认知方式上已经呈现出惊人的同一性。由于网络科技的高速发展给全社会带来爆炸式的资讯流量,新生代群体也成为资讯共享时代的直接受益者。带有互联网特质的QQ、微博、微信是这个群体了解社会、分享兴趣和友谊的最时髦最快捷的方式,在这些虚拟社交平台上,电影、视频、音乐甚至淘宝心得等独具分享价值的一手信息被充分共享,再经过认知层面对这些繁芜信息的随机探索、自主筛选、分裂、聚合等处理过程,新生代群体的时尚价值观逐渐出现趋同的倾向,表现在着装选择上,该群体的审美标准,在地域上的时间差别、在城乡之间的阶层差别都越来越小。网络信息的多向传播越深入,新生代群体服装审美趣味越趋同,服装消费类型和消费品牌也就越集中。调查表明,新生代青少年群体喜欢的服装类型以运动休闲装、半休闲装为主。在《当代大学生服装消费调查》中总结出的青少年喜欢的服装类型中,休闲装占63%,半休闲装占30%,从某种程度上也验证了青少年服装消费的审美趋同心理。(图一为本文问卷调查表格数据)
图一 青少年群体服装款式选择类型
二、 消费动机多元化
移动互联时代,资讯交流更快捷方便,新生代群体对QQ、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以及大量购物分享网站的高度依赖,使海量服装信息的推荐、分享常态化、生活化,信息的叠加累积会深度影响年轻受众,因此,其消费动机的产生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呈现复杂多元的一面。
其次,消费渠道的改变、消费方式的更新,为年轻群体的服装消费心理增加了变数。据权威报告称,2011年人均网购服装支出就已经占人均服装总支出的63.6%,也就是说,与传统服装消费形式不同,资讯传播方式日新月异的今天,服装的线上展示和销售已经成为主流。其中,年轻群体构成服装网络销售的主力。传统意义上的服装选购动机,除去品牌及价格因素,款式、面料、质量、售后等要素并重,层级关系并不明显。而对年轻的新生代消费群体而言,网购是其消费方式之一,网店的图文并茂、真人多角度演示等多重在线展示手段改变了以往逛街试衣的消费体验,服装选购标准也随之悄然改变,其中,款式最容易被直观感知并确认,已经上升成为消费动机中最常见的诱因,而服装品牌、质量、售后等传统消费渠道所倚重的营销要素,在消费驱动心理中并不占优。
另外,16——26岁新生代青少年群体对年轻化休闲服装的需求,既要满足自身修饰的基本功能,也要满足表达个性、追求时尚的心理预期,还要通过着装选择,增强人际吸引力和自信心,所以他们的消费动机千姿百态,从实用型消费到攀比型消费,从个性型消费到从众型消费,都呼应着不同的消费心理。
三、 消费趋势动态化
在服装购买行为产生前后,消费群体受自身掌握资讯的影响,会作出一系列心理预期和心理判断,这些心理活动进而决定着消费者最终的消费渠道和消费行为。16-26岁的新生代年轻消费者是最敏感的资讯吸收及消化对象,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习惯既是由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和特定的生活环境决定,也是由自身信息拥有模式决定,两者作用在一起,使其消费模式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
这种复杂性在全资讯背景下尤为突显。在全资讯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生代群体,视野广阔,资讯丰富,心智发展也有别于先辈,普遍具有更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主精神。但由于所处社会阶层不同,新生代年轻群体本身存在阶级性和个体差异性,其消费心理和行为也有别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一方面,社会物质极大丰富,新资讯、新产品随着网络无孔不入,客观上刺激年轻群体产生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新生代群体处在踏入社会前后的时间段,经济上不一定获得完全意义上的独立,服装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互为制约。这种情形会随着个人成长、家庭状况乃至社会文化的变迁而发生改变。而且,全球化进程、全资讯的侵入让整个社会变动不居,消费信息和消费渠道日新月异,年轻群体的消费心理在环境外力的渗透下,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其趋势表现更丰富更活跃。
通过当下年轻群体的资讯消化渠道、服装消费渠道,研究新生代年轻群体的服饰消费心理因素及趋势,可以从深层次把握服装消费行为的内在本质,了解行为背后隐含的心理变化规律,并以此为基准,明确市场化服装的品牌推广思路、制定多元营销策略,具有相当积极的现实意义。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课题《16—26岁年轻群体的服饰消费特点及趋势研 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号2110550
参考文献:
①郁新颜,青少年服装消费心理分析,2005年第4期,纺织科技进展
据市场营销学会(AMA)的定义:消费者行为是“感情、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之间的动态互动过程,是人类履行生活中交换职能的行为基础”。心理学家按照它发生的先后将其概括为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在本文所研究的16―26岁阶段的青少年消费群体,由于其特殊的年龄阶段,其消费意志和消费行为呈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本文调查依据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数据参考各类相关研究文献、调查报告,一方面以问卷发放的形式,以本地在校中学生和大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向其中300名年龄在此区间的青少年发放了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68份。其中男生96人(35.8%)女生172人(64.2%)。综合相关资料研究及问卷数据分析,本文对普遍市场定义的16――26岁青少年群体服装消费心理做初步的分析总结。
一、 审美趋同化
受全球化浪潮的深刻影响,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新生代群体对时尚生活的认知方式上已经呈现出惊人的同一性。由于网络科技的高速发展给全社会带来爆炸式的资讯流量,新生代群体也成为资讯共享时代的直接受益者。带有互联网特质的QQ、微博、微信是这个群体了解社会、分享兴趣和友谊的最时髦最快捷的方式,在这些虚拟社交平台上,电影、视频、音乐甚至淘宝心得等独具分享价值的一手信息被充分共享,再经过认知层面对这些繁芜信息的随机探索、自主筛选、分裂、聚合等处理过程,新生代群体的时尚价值观逐渐出现趋同的倾向,表现在着装选择上,该群体的审美标准,在地域上的时间差别、在城乡之间的阶层差别都越来越小。网络信息的多向传播越深入,新生代群体服装审美趣味越趋同,服装消费类型和消费品牌也就越集中。调查表明,新生代青少年群体喜欢的服装类型以运动休闲装、半休闲装为主。在《当代大学生服装消费调查》中总结出的青少年喜欢的服装类型中,休闲装占63%,半休闲装占30%,从某种程度上也验证了青少年服装消费的审美趋同心理。(图一为本文问卷调查表格数据)
图一 青少年群体服装款式选择类型
二、 消费动机多元化
移动互联时代,资讯交流更快捷方便,新生代群体对QQ、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以及大量购物分享网站的高度依赖,使海量服装信息的推荐、分享常态化、生活化,信息的叠加累积会深度影响年轻受众,因此,其消费动机的产生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呈现复杂多元的一面。
其次,消费渠道的改变、消费方式的更新,为年轻群体的服装消费心理增加了变数。据权威报告称,2011年人均网购服装支出就已经占人均服装总支出的63.6%,也就是说,与传统服装消费形式不同,资讯传播方式日新月异的今天,服装的线上展示和销售已经成为主流。其中,年轻群体构成服装网络销售的主力。传统意义上的服装选购动机,除去品牌及价格因素,款式、面料、质量、售后等要素并重,层级关系并不明显。而对年轻的新生代消费群体而言,网购是其消费方式之一,网店的图文并茂、真人多角度演示等多重在线展示手段改变了以往逛街试衣的消费体验,服装选购标准也随之悄然改变,其中,款式最容易被直观感知并确认,已经上升成为消费动机中最常见的诱因,而服装品牌、质量、售后等传统消费渠道所倚重的营销要素,在消费驱动心理中并不占优。
另外,16――26岁新生代青少年群体对年轻化休闲服装的需求,既要满足自身修饰的基本功能,也要满足表达个性、追求时尚的心理预期,还要通过着装选择,增强人际吸引力和自信心,所以他们的消费动机千姿百态,从实用型消费到攀比型消费,从个性型消费到从众型消费,都呼应着不同的消费心理。
三、 消费趋势动态化
在服装购买行为产生前后,消费群体受自身掌握资讯的影响,会作出一系列心理预期和心理判断,这些心理活动进而决定着消费者最终的消费渠道和消费行为。16-26岁的新生代年轻消费者是最敏感的资讯吸收及消化对象,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习惯既是由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和特定的生活环境决定,也是由自身信息拥有模式决定,两者作用在一起,使其消费模式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
这种复杂性在全资讯背景下尤为突显。在全资讯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生代群体,视野广阔,资讯丰富,心智发展也有别于先辈,普遍具有更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主精神。但由于所处社会阶层不同,新生代年轻群体本身存在阶级性和个体差异性,其消费心理和行为也有别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一方面,社会物质极大丰富,新资讯、新产品随着网络无孔不入,客观上刺激年轻群体产生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新生代群体处在踏入社会前后的时间段,经济上不一定获得完全意义上的独立,服装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互为制约。这种情形会随着个人成长、家庭状况乃至社会文化的变迁而发生改变。而且,全球化进程、全资讯的侵入让整个社会变动不居,消费信息和消费渠道日新月异,年轻群体的消费心理在环境外力的渗透下,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其趋势表现更丰富更活跃。
通过当下年轻群体的资讯消化渠道、服装消费渠道,研究新生代年轻群体的服饰消费心理因素及趋势,可以从深层次把握服装消费行为的内在本质,了解行为背后隐含的心理变化规律,并以此为基准,明确市场化服装的品牌推广思路、制定多元营销策略,具有相当积极的现实意义。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课题《16―26岁年轻群体的服饰消费特点及趋势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号2110550
参考文献:
①郁新颜,青少年服装消费心理分析,2005年第4期,纺织科技进展
“志存高远,坚定信念;热爱祖国,服务人民”是国家对人才首要要求,银杏学院的学生活动无不贯穿这一主线。
(一)银杏学院常年定期开展热爱祖国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近年来重点开展了“祖国万岁”大型歌咏比赛、一.二九大型纪念活动,五四纪念活动等,号召学生爱国、图强,刻苦学习。全院大多数师生参与到活动中,校园中时常飘荡着歌颂祖国、缅怀历史的红歌,让学生的爱国情愫在歌声中得到了提升。此外,学院还组织了“我的祖国”征文大赛,并将优秀征文在学院广播站连续播出;举办了大型“中国年”游园活动,让同学们从散发着中国文化特色的几百件展品中感受到了祖国历史的厚重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开展志愿服务,用爱心和知识回报社会。
银杏学院十分重视志愿服务对道德教育的积极作用,支持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各种社会服务活动。近年来,学院的志愿者们除了在校园和周边开展了一系列义务劳动、扶助老弱病残活动以处,还从学院专业特点出发,开展旅游景区的环保宣传,景区农家乐餐饮服务培训等活动,深受地方政府和群众的欢迎。每年暑假,学院志愿者协会都要组织同学们到灾区和贫困地区访贫问苦,支教助残等。学院的青年自愿者足迹走过了李白故居江油青莲镇,阿坝州水磨古镇等地震灾区,除了送温暖外,还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农家乐的服务员进行了餐饮服务技能培训,同时考察了地震后的旅游资源,对旅游景点的灾后重建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并形成了调查报告递交政府相关部门,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评价。
(三)在学生活动中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并参与学院管理。
学生自治与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是尊重学生权利,使学院的管理更加民主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而尽快适应社会,成为合格公民。院团委积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并参与学院管理。学生参与自我管理的“安全管理委员会”每天自觉在教学楼前检查学生的遵章守纪和着装情况,配合老师进行校园巡查和查寝工作;“膳食管理委员会”收集整理学生对食堂的意见,帮助食堂改进工作;物业管理委员会协助学院后勤集团进行商铺管理、物资管理等。学院的院刊《银杏园地》每学期都开展一次“我为学院建言”活动,给同学们参与学院管理提供了一个渠道。此外,学院的评教、课程设置、招生等工作都有学生参与其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组织校内外特色活动,打造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舞台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开展学生活动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要求,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在学生成才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内容,与课堂教学互补,共同实现培养合格人才的教育目标。银杏学院大力支持院团委和学生社团开展各种课外活动,让学生从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一)让学生活动走出校园,向社会展示自我。
银杏学院重视培养学生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能力,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扩大横向交流,加强校企、校际之间的学生实践和交流,通过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吸取积极东西。银杏学院团委加强与团省市委合作,2013年派出志愿者参与了成都全球财富论坛及世界华商大会等重要活动,院团委还与学院周边的红光、犀浦、德源镇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服务,与红光政府连续4年合作开展万人长跑活动;与犀浦政府合作开展酒店服务行业英语培训活动;与德源镇富士康社区管委会合作开展长期共建项目,支持社区的文体活动,参与社区居民调查,更派学生在暑期挂职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充分参与基层管理工作------这些校地活动的开展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扩展了学生的能力,也极大程度的提升了学院的社会形象。
(二)打造特色专业标志性活动,建立学生全面发展平台。
近年来学院团委除了开展合唱大赛、五四评优表彰等常规性的团学活动之外,重点打造了银杏形象大使、银杏达人季等院级特色活动,还积极组织系上开展专业特色活动,工商系的模拟招聘会,电商系的微电影节、外语系的英语日语电视电影配音大赛、财管系的会计综合技能大赛、旅游系的 “梦在旅途”旅游线路设计大赛以及艺术系服装设计大赛等活动都紧密的与学生专业实践相结合,全面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服务养成、知行相济,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服务精神
一个比较完善和成熟的学院,都有其鲜明的个性和主导专业的特点,处处体现出学院的精神和文化。银杏酒店管理学院作为一个以酒店管理为主的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的服务理念是重点。学院除了在正常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服务理念外,还将服务理念的养成贯穿于各项学生活动之中。
(一)在课余时间举办专业讲座。
服务理念的养成除课堂灌输、纪律约束外,更多的是在各种物质文化、环境文化、语言文化中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银杏学院在学生服务理念的养成上颇下功夫,常常邀请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来学院为学生办讲座,学生们从讲座中深刻认识到了酒店、旅游从业人员应该具务什么样的素质,从而提高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自觉的培养自身的专业素质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