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幼儿园教师扶贫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0 15:07:1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幼儿园教师扶贫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幼儿园教师扶贫总结

篇1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0)06-0012-05

一、研究的缘起

西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社会发育相对迟缓,社会、历史与经济等多重原因极大地影响和限制了当地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查阅国内各种幼教学术刊物不难发现,凡述及西北地区农村幼教问题,“设施薄弱,办园条件简陋”“小学化、成人化倾向严重”“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教学水平低”等描述非常多。作为长期生活、工作在西北地区的幼教人,我们对西北地区幼教的问题了解更多、体会尤深。拿教师培训来说,以甘肃为例,农村地区幼儿园教师近5年内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者达68.9%(王杰,2009),而培训费用短缺是影响当地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原因。职前和职后专业教育的不足与匮乏直接影响到西北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整体质量。

笔者曾在甘肃某农村幼儿园调研时记录了一次中班科学活动“认识水”,其基本过程如下:

1.S老师先出示一杯水、一些积木,结论:水会流动。让孩子重复两遍:水是会流动的、没有形状的液体。

2.出示一杯牛奶,比较水与牛奶,结论:水是无色的。接着,在牛奶杯与水杯里各放入一块糖,说明水是透明的;拿出醋与水比较,告诉孩子,水是无味的。

3.请一个孩子上前闻闻醋与水,提醒该幼儿告诉大家水是无味的。

4.S老师拿出两杯水,说明一杯有糖,一杯无糖,问孩子如何分辨?

5.请一个孩子上前搅动其中一杯水,教师告诉孩子两杯水味道不同。看到孩子疑惑的眼神,老师自己品尝了两杯水后,再次重复一杯有糖、一杯无糖。

6.S教师提问并小结:水没有形状、会流动、是一种液体。

7.教师提问水有哪些作用,然后又自答道:水可以清洁、可以灭火,水对我们人类非常非常重要,我们要节约用水,一滴也不能漏掉。不要浪费水,一定要节约用水。而后,教师念了一首“节约用水”的儿歌给孩子听。

8.教师再次提问:水是什么物质?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有无味道?

当教师最后小结本次活动内容并宣布下课时,孩子们大声欢呼着冲出活动室……

这个案例至少反映出:(1)教师不懂得幼儿学习的特点,完全采用单一的问答和灌输的方式来“教”幼儿学科学知识。(2)知识授受成为本活动的唯一目的,偏离了“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的基本要求。(3)整个教学过程幼儿既没有操作材料,也基本无操作活动,“端坐静听”和“徒手学习”成为幼儿唯一的学习方式。课后访谈中,我们发现该教师其实已经感觉到自己的这个活动有问题,如“孩子不感兴趣”“组织得不好”“办法少、旧”等,但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该如何引导孩子开展科学活动?她表示既不清楚也不知该怎么办。进一步交流发现,该园老师多年来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培训,对该如何组织幼儿的集体教学活动缺乏基本的了解,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出现各种问题是不难理解的。

西北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和教师渴望得到专业培训的强烈需求促使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我们作为普通的研究者没有能力去解决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身份、编制、待遇等重要问题时,我们是否应该考虑农村地区幼儿园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到底需要些什么?他们有哪些教育需求是我们能够满足的?如何满足?怎样的帮助是有效的?作为西部高校的幼教工作者,我们是否应该在满足研究者自身研究需要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转变西北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的质量做一些能做和该做之事?厘清这些问题,我们的课题研究才会更有意义和价值。

二、西北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遭遇的典型问题

从笔者数年来奔波于各幼儿园调研、记录的众多案例可以发现,前文“认识水”的例子只是西北地区农村幼教现状的一个缩影,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北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从当地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来看,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职前培训缺乏,专业对口率极低

我国《教师法》规定: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以上学历。调查表明,在西北地区农村民办园实际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中,52%为非幼师中专学历,其次为高中和大专及幼师学历,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非常少。在这些教师中有过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经历的教师仅占6.8%(谢秀莲,2007),可以说,专业对口率非常低。

(二)资金短缺,尚未建立促进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体系

甘肃全省88个县(市、区)中,有一半是国家重点扶贫县,有60多个县(市、区)要依靠国家财政补贴才能维持正常运转,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八年列全国末位。所以,尽管自1999年以来,全省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率基本上都在30%左右,但县级财政大大超出了这个平均水平,被称为“吃饭财政”。因此,依靠行政部门投入在职教师培训几乎是一种奢望。由于资金短缺,当地农村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难以开展,加上职前培训不足,可以说,当地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体系尚未建立。

(三)教师在职培训形式单一,针对性和有效性较低

笔者调查发现,西北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参与的为数不多的培训多是以专家讲、教师听为主的讲座式培训,这种培训形式侧重于单向灌输学习内容,对教师在实践中碰到的真实问题和具体需要关注不够。由于培训的内容并未内化为教师自己的知识,这样的培训常被当地教师形象地概括为“听时激动、看时感动、回去不动”,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较低,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甚微。

三、参与式培训对教师专业发展作用的实践研究

“如果一个人要真正改变自己的行为,一定需要将观念渗入自己的头脑,一定要在行为上进行反复的操练。”〔1〕要想进行富有成效的教育改革,观念的转变非常重要,而观念的转变往往需要借助外部条件的推动,高校教师的“专业引领”有可能成为很好的“助推器”,而“助推器”作用的恰当发挥与培训教师的方式有密切的关系。

(一)课题研究与“送教下乡”相结合,走出高校对农村教师进行帮扶

我们将高校教师的课题研究与一些省级示范园为贫困地区进行教学对口帮扶或送教下乡工作联系起来,主动出击,采取“走出去”的方式,依托县级教育部门的协调和支持,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原则,组建了由高校教师、省城骨干教师和幼教管理人员构成的合作团队。该团队深入县、区级幼儿园,以县、区级幼儿园教师为主要培训对象,同时吸纳周边民办幼儿园教师参加,通过诊断性听课与指导性评课结合、案例分析与专题讨论结合、专家点评与专家讲座结合等形式和幼儿园教师“一起做”,在“做中学”,在“做中变”。

(二)遵循行动研究的取向,以参与式方法为主进行培训

行动研究是一种实践性很强,旨在改进教师工作、提升教师工作质量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的对象是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活动,它通过发现问题,寻找和采取对策,达到改进教育教学活动及提高教师自身批判反思能力的目的。这种研究非常适合调动农村幼儿园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改革的“原动力”。如果不让教师体验自己亲自参与、主动学习的甜头,他们又怎会放手让幼儿感受和体验主动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操作中体验的快乐?

遵循行动研究的取向,我们尝试以参与式方法为主培训农村幼儿园教师。所谓参与,并没有一套固定的方法和技巧,只要让所有在场的人“动”起来,每个人都有体验、探究、合作、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就是参与。根据这一理解,我们对如何转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观念和教育行为进行了一些态度和方法上的改革。最初的形式是专家报告、案例展示、共同讨论、专家点评,后来我们发现这样的形式还不足以充分调动农村地区教师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之后又调整为教师互相展示教学案例、互相评析、组织讨论,把专家的讲座放在最后。由于专家在之前的观摩和讨论中对当地的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当地教师的基本专业需求有了大致了解,再开展讲座就比较有针对性了。我们发现,不论使用何种学习方式和方法,学习者能积极参与的学习就是最好的学习。若学习者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对学习真正感兴趣,在学习中就会积极主动思考,动手操作,与人合作交流。

(三)观摩他人教学与自我实践结合,促进观念的转变与内化

与传统的参与式培训主要以分组讨论为主不同,我们的参与式培训方法更强调深度参与,其主要程序是先观看省城和当地优秀教师的教学,而后在讨论时相互对话、沟通、分享,并统一认识,启迪智慧。观摩他人教学不是简单地作出对错的判断,而是要提出问题,并在自我反思、互相交流中认真思考,不断建构自己的新认识。“向授课教师学什么”“向同事学什么”“向自己学什么”是教师在参与式培训中自始至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而我们的任务主要是帮助教师梳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尽可能和他们一起分析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往农村幼儿园教师鲜有机会观摩到如此集中且特色各异的教学,更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坐下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如今,参与式培训能促使他们在深刻认识自己、分析自己行为的基础上,从模仿开始,逐渐尝试创新与改革。

以2009年10月在Y市的一次培训为例:同为美术活动“认识颜色”,省城教师的目标设定重在“引导幼儿观察色彩混合后产生的变化,在操作中感受颜色变化的多样和有趣”;Y市教师的目标设定重在“在与蓝色玩具的亲密接触中进一步认识蓝色,通过大胆尝试,掌握初步的涂刷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省城的教师关注给孩子“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孩子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孩子自由创造的快乐”。Y市教师则比较关注孩子技能技巧的学习和标准化要求,幼儿的活动更多的是机械训练和简单模仿。活动结束后围绕这两个案例,参训教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焦点问题是艺术活动究竟该让幼儿学什么?我们没有急于将结论“告诉”教师,而是和教师们一起重温了《纲要》的精神:艺术活动应“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之后,我们再将讨论逐步引向深入,最后引导大家形成共识:开展美术活动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Y市教师通过此次观摩和讨论,认识到他们的观念和行为需要改变,而这种渴望改变的想法是他们自己的深刻体验,并不是我们这些“外来者”强加的。在几个月后的追访活动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Y市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以及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提高。所以,要真正让幼儿园教师在学习中产生思想升华,在实践中践行理论和观念,和他们一起做是最为有效的方法。

四、参与式培训的效果

每次培训结束后我们都会和参训教师座谈,了解培训效果。参训教师非常喜欢这种形式的培训,觉得这种学习与日常工作联系紧密,能被他们理解和接受。参与式培训既能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又能在合作交流中形成新经验。大部分农村幼儿园教师认为,省城骨干教师的教学“提供了适合贫困地区幼儿园的教学案例”“观念新,教学活动的目标细,可操作性强”“内容生活化,教师提问少而精”“教具多取自自然和废旧材料,简单易操作”,等等,并表示在今后的活动设计和实施中,“应该从实际出发,多考虑幼儿的发展和接受能力”。省城的骨干教师则认为,“虽然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条件简陋,资源匮乏、教师待遇低,但那里的老师那种渴望有机会接触新理念,渴望提高专业水平,渴望得到实实在在具体指导的学习态度让我们非常感动,他们对孩子那种尽职尽责、千方百计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精神和对幼教事业的执着追求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对于高校教师的指导,一线幼儿园教师们这样总结道:“教育实践如果没有比较清楚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就不可能是真正的教育实践。而那些能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的教育理论,本身一定积淀着很厚重的教育实践。有了理论支持,我们才能真正解决现实的问题,走出教学困境。可以说,一线幼儿园教师更需要高校老师在理论上的指点与帮助。”

其实,在参与式培训的过程中,无论是当地的教育管理人员还是双方参训教师和研究者都深刻地体会到:专家的引领在西北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中尤为重要,因为这些地区可供教师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非常有限,单纯依靠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的力量,不足以有效地为教师开展在职培训提供支持,来自于高校教师的理论支持和技术帮助不可缺少,同时,来自幼教一线的具有丰富实践性知识的骨干教师的“专家引领”也不容忽视。此外,外来研究者与教师的关系非常重要。我们不是在“教”农村的教师转变,而是作为“协助者”与他们一起寻求转变。我们不想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因为:(1)直接告诉是学不会的,学习是不可能被教的;(2)有时研究者自己也没有十分清楚的答案,只能在“做”中“学”,在“做”中“找”。而那些具有丰富实践性知识的骨干教师,往往在解决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时,比我们的想法更多且更具有可操作性,关键是我们能否给他们提供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

五、几点思考

第一,培训农村幼儿园教师必须深入当地调查现状,培训方式应“本土化”。

培训之前,应该对培训地区的幼儿教育尤其是教师专业发展情况有比较细致、深入的了解,一定要注意倾听当地人自己的声音,避免在不了解他们真实需求的前提下,“一厢情愿”地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强加于他们。因此,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如何避免“被城市化”、应该采取何种方式更为实用有效是值得警觉的问题。

第二,高校应主动和幼儿园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长期以来,我国师范院校是幼儿园教师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但师范院校仅仅将幼儿园作为一种教育实习场所,与幼儿园的关系是一种典型的“资源消费”关系,而不是合作伙伴关系,这不利于对幼儿园教师开展完整、持续的职前、职后教育。〔2〕

在日常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中,高校教师应该主动深入幼儿园教育实践,与幼儿园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并打造自己的研究团队,熟悉团队教师的基本情况并在长期的教育教学研究过程中积累较为丰富和成熟的案例。这不仅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与研究能力,还能够在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在参与式培训的过程中,高校教师要特别注意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参与者。

“任何长期、艰苦、坚持不懈的努力都来自人的内心,而不是某种外来的思想,而最快的深入人内心世界的途径就是与他们建立平等的关系。”(Johnson,1989)培训初期,高校教师应与参训者进行充分的沟通,而不是居高临下地批评他们暴露的问题,更不应包办代替,提供现成的答案,而应该引导和启发他们自己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激发他们自我发展的愿望和能力。高校教师的作用是营造一个相对宽松、安全、积极的学习氛围,使所有人愿意参与教学研究,激发他们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知识和能力去解决问题的愿望,在一次次的交流和讨论中帮助他们理解“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第四,教师培训工作应成为政府相关部门的责任。

开展培训必定会产生一定的培训成本。政府应为农村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埋单”。鉴于西北地区的特殊情况,我们主要采取课题研究与省级示范园“对口帮扶”与“送教下乡”活动相联系的形式对农村幼儿园教师进行培训,省级示范幼儿园不仅有人力资本的输出,还要分担培训成本,农村幼教机构由于经费有限,只要求他们承担极少的一部分。囿于经费限制,培训的规模有限,且受益面还是偏窄,培训工作的可持续性存在问题,这样送教单位的积极性较难维持。作为权宜之计可适当采用,但从长远考虑,政府理应承担“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主要责任。

参考文献:

〔1〕陈向明.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参与式方法培训指南〔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304.

〔2〕谌启标.美国基于合作伙伴的幼儿教师教育改革述评〔J〕.集美大学学报,2009,(7):9.

Participating Training and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Teachers in Northwest Rural Areas

Wang Donglan

篇2

在教育精准扶贫方面,合作市教育局根据《合作市“1+17+1”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和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和要求,精心安排,狠抓落实,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改善办学条件 推进均衡发展

“以前学校很简陋,小平房,土操场,下雨天泥泞不堪,经过这几年改薄项目建设,我们的校园真的变成了花园,环境优美,教室宽敞明亮,各种辅助设施齐全。”合作市佐盖多玛乡中心小学校长华尔贡说出了全市乡村学校广大师生的心声。

近年来,根据《合作市精准扶贫教育支持计划实施方案》安排,市教育局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科学布局,争取项目,把工作重点放在建好、办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2016年,全市精准扶贫义务教育阶段建设项目为17个,总投资1.1706亿元,其中包含校舍新建、校舍续建、操场、围墙等项目;同时,为14所中小学和教学点购置了学生床、课桌凳、食堂设备、安保设备及音体美教学器材和图书;全市农牧村学生宿舍全部实现锅炉、电暖供暖。

2016年,全市投入1762万元新建4所双语幼儿园,通过全省招教等项目招录幼儿教师15名,转岗16名,举办新幼儿教师岗前培训8期236人次,缓解了农牧村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短缺问题。据了解,2013以来,该市累计投入6147万元建成“双语”幼儿园18所,在建幼儿园7所,全市乡镇幼儿园覆盖率达到100%。

同时,合作以实施“全面改薄”项目为契机,加快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2016年,投资590万元为全市14所乡村学校和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教育信息采集共享室14间和“班班通”资源共享平台;投资302万元为中小学配备“班班通”设备54套,计算机200台,实现了农村中小学“班班通”和计算机教室全覆盖。

完善资助工作 帮助学子圆梦

“我家的经济条件差,以前父母为交不起学费发愁,现在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学校管吃管住,我们可以无忧无虑地上学了”。合作市第四小学学生卓玛草说。2016年新学期开学前,合作市开展了“金秋助学”活动,为考上大学的梁宁、包士维、当子吉等30名特困家庭学生每人发放助学金2000元,为拉毛才让等10名学生每人发放700元路费补助。而这已是合作市完善学生资助工作的常态。

据了解,从2013年开始,合作市在全市开展农牧村贫困家庭学生建档立卡工作,市教育局督促、指导各乡(街道)完成了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教育扶贫信息的采集和系统录入工作,建立了贫困学生的电子信息档案,构建了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到户、到人的教育精准资助体系,进一步明确了资助项目及标准,确保所有贫困家庭子女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

同时,将全市农牧村幼儿园营养餐经费纳入市级财政保障范围,足额落实;提高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补助标准,并持续发放家庭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继续实行12年全免费教育,将高中免费教育经费列入年初财政预算,按照生均1000元/年标准落实公用经费96万元,同时对合作户籍家庭困难的高中生按每生每年2000元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减轻了广大农牧民群众送子女入学的负担。

在充分落实现行资助政策的基础上,该市持续开展捐资助学活动,积极倡导社会团体和爱心人士设立特困学生救助基金,采取优惠政策叠加的方式加大对特困学生的资助力度,确保贫困家庭孩子的正常学习。以此,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同等对待,享受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同等政策,对城市低保家庭学生享受免学杂费和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

做好招生工作 落实优惠政策

在实施贫困地区高校招生专项计划方面,合作市不断完善“制度公开、群众监督”招生工作机制,高考前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站、致家长的公开信、招生咨询电话等渠道积极宣传各项招生政策,特别是国家和省上出台的贫困专项计划、精准扶贫专项计划、藏区专项计划等政策。

市招生办严把考生资格审查关,全方位为考生填报志愿提供指导服务,为农牧民子女上大学创造了更多机会。2014年以来,全市通过贫困地区专项计划、精准扶贫专项计划、藏区专项计划共录取贫困家庭学生205名,计划推免和单招录取534人。

2015年以来,合作市积极推行甘肃省内藏区“9+3”免费中等职业教育政策,让未被普通高中录取的初中毕业生继续接受3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绝不让一个贫困生掉队。目前,全市有152名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136名学生在外地企业就业。

壮大师资队伍 关爱乡村教师

随着教育惠民政策的逐步落实,合作市农牧民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校学生人数持续增加,各学校学科教师结构性矛盾突出,为应对新情况,合作市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借助全省招教、事业单位招考、特岗计划等项目,通过“培、招、转、聘”等方式,进行了“分层、分岗、分类”培训和招聘,壮大了师资队伍,提升了师资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随着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新上岗教师人数不断增加,各中小学、幼儿园,尤其是乡村学校教师住宿成为一个突出问题,新来的教师多半未婚,远离父母,要让他们安心教书,必须提供基本的吃住条件。

2014年以来,合作市将乡村教师周转房建设纳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积极协调,争取项目,做好教师生活保障工作。目前,佐盖多玛乡中心小学等乡村学校的教师周转房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确保了这些教师住有所居,安心从教;2008年以来,合作市将包括乡村教师在内的全体教师纳入全市干部职工每年一次的免费体检之列,市教育局组织全市各学校教师按时参加体检,体检结束后为受检教师建立健康档案,医生当面讲解体检结果,提出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改善建议,帮助他们提高身体素质,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近几年,市政府对教育上的投资力度很大,办了许多民生实事,免费体检就是一件很好的事。以前,老师们患了病之后才去医院,现在免费体检让我们能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增强了基层老师的自我保健意识,有了一个好身体,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合作市勒秀乡中心小学教师道吉才让感慨地说。

另外,合作市在教师晋升职务(职称)和评优选先时,也向农牧村学校、薄弱学校、一线教师、长期扎根基层的教师倾斜。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纳入高级教师职称评聘范围,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想方设法筹措资金,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贴和班主任岗位补助等。

落实“三区”计划 强化引领作用

根据教育部等五部委印发的《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实施方案》,2013年开始,省教育厅已连续三年为合作市选派“三区”支教教师65人,教师参与到各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中。

支教期间,他们用丰富的知识、先进的理念为受援学校传送经验,让更多的老师观摩了支教老师的示范课,开阔了视野,更新了教育理念,改进了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支教活动起到了真正示范引领作用。

从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西北师范大学、河西学院、陇东学院、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等高校先后选派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学生80人到合作市乡村幼儿园开展精准扶贫帮扶支教(顶岗实习)工作。

“在支教老师们的帮助下,学校创办了各种社团组织,体育课、舞蹈课、音乐课都也开设起来了。支教老师还利用课余时间辅导留守儿童学习,给这些孩子们带来了精神关爱,促进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支教老师们都年轻,学生们不仅喜欢听他们的课,平时也喜欢和他们一起玩。他们开展的各类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给学校工作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也促使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走向正规化迈进。”合作市加茂贡中心小学校长丹真贡保介绍道。

深入开展“双联” 帮助农民致富

合作市佐盖曼玛乡地瑞村是合作市教育局的联系点,自2012年“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市教育局成立了“双联”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合作市教育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局机关全体干部与该村36户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

根据“实施方案”及“干部个人帮扶计划”,市教育局充分发挥教育行业优势,紧密结合地瑞行政村的重点工作,通过政策宣传、科技培训、文化引领、智力扶贫等方式,全面实施帮扶计划。局领导带头进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及时了解掌握帮扶村的动态信息和村民的个人信息,共同制定了扶贫工作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力求做到精准定位扶贫,不脱贫不脱钩。

篇3

(一)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现状调查的研究

1.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现状的调查研究。与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现状相关的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以某一位或某一个地区的农村幼儿教师进行生存现状的调查。调查结果主要是归纳整理农村幼儿教师的工作现状和生存环境,最后提出一些相应的策略。如:西南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闫伟鹏(2010)通过对一名农村幼儿园教师生存状态的叙事研究,揭示出农村幼儿教师工作强度大,社会地位不高、专业发展匮乏、人际关系简单的现状,并指出导致这些现状的因素包括:社会关注不够、城镇边缘化以及教师自身因素;李晴虹、张智敏通过对31所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调查指出目前农村幼儿教师的现状呈现出以下特点: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承担的安全责任重大,教学自主性不高、工资低、福利差、专业发展受阻;丁同芳对安徽滁州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的生活状况调查后指出:工作压力、工资待遇和职业满意度是影响幼儿教师生活状况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可以总结出目前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现状的主要特点为:较大的工作压力与农村幼儿教师极度缺乏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普遍偏低的学历水平、工资待遇之间的矛盾。2.有关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有关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职业倦怠、精神生活等方面。苏刚(2011)指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度低;伍明辉、杨仕进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指出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严重,并认为工作任务重、待遇低、工作环境差、专业发展机会少等因素是导致农村幼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这一结论与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李悠(2012)的结论正好相反。李悠从不同年龄、不同教龄、不同职务、不同性质幼儿园、不同学历以及不同收入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指出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整体不严重,他们的职业倦怠和职业幸福感呈明显负相关关系;华东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张云亮在其毕业论文《国家扶贫县农村幼儿教师精神生活状况考查》(2012)一文中指出,农村幼儿教师心理生活状况的特点是:农村幼儿教师对总体生活状态相对满意,他们普遍感到工作压力大(主要来自幼儿和家长),并且普遍能够正确判断自己的性格特征;王杰(2006)在《甘肃省农村幼儿教师心理状况的研究》一文中指出:甘肃省农村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一般正常人并显著高于县城同行。笔者认为,关于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之所以呈现出不同的研究结果,主要是和研究对象的选择有关。3.有关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调查研究。目前有关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文章普遍认为农村幼儿教师流失比较严重,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极不稳定,严重影响了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李向玲在《延安市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2012)一文中,从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性别、年龄、教龄、学历、教师资格、编制、工资待遇、培养培训以及流失状况等方面分析了延安农村幼儿教师的师资队伍现状。认为目前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状况极其艰难,导致农村幼儿教师流动性大;王雪芹(2010)认为农村幼儿教师由于没有正式编制、身份特殊、工资待遇偏低,加之招聘录用的随意性导致农村幼儿园很难招聘到综合素质较高的幼儿教师。且现有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文化素质、理论修养、专业技能水平和幼儿教育的发展极不适应;湖南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肖晓凌(2010)通过对湖南省L县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状况的调查得出,L县农村幼儿教师流失比较严重,从2006年到2009年的4年间L县的农村幼儿教师的平均年流失率达到了22.3%,严重影响了整个L县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在流失的教师中,以年轻教师较多,且流失的教师并未完全就业;黄胜梅(2012)通过对安徽省淮南市农村幼儿教师流失情况调查发现2006年至2010年间,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率高,且呈现出:年龄偏年轻化、学历层次较高、教龄大多在10年以下和以职业外流失为主的特点;王声平、杨晓萍(2011)从组织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的原因,提出了增加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幼儿园为幼儿教师提供成长空间、加强政府财政投入、提高对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的关注等措施,以减少农村幼儿教师的流失。

(二)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既关系着农村幼儿教师个人的幸福,也关系着整个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提高。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研究者发现建国以来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三个方面。关于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的研究中,关于继续教育和职后培训的相关研究较多。

1.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探究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首先要明确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包含的具体内容。对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专门性研究并不多,大多都是融合在对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的研究中的。罗咏梅在《重庆市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研究》一文中,从幼儿教师的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发展方式以及专业发展环境五个维度对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进行了分析;张元(2003)将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归纳为: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实践智慧、合作和反思能力、人文素养、批判理性;郑建成(2001)认为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职业理想、专业知识结构、职业能力;陈亚芳认为幼儿教师应当具备的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北京师范大学的庞丽娟教授(2001)认为,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对儿童和儿童发展的承诺、全面理解儿童发展的能力、有效选择、组织教育内容的能力;创设发展支持性环境的能力;领导和组织能力;不断地专业化的学习。《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将幼儿教师素质结构分为: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从以上有关幼儿教师素质结构的划分来看,不同的研究者对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划分不一样,主要是由于他们划分的角度不同所造成的,并没有质的差异。

2.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找出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才能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幼儿教师的发展。郭健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支持体系构建》(2012)一文中指出:构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包括:一个中心、三个层面、两个主体、八项措施、五种保障,即以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为中心,政府和幼儿园为支持主体,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出发,在政府统筹、健全机制、创新实践、质量监督、舆论配合的保障下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乔中彦在《广州市农村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之研究》(2011)一文中指出: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社会地位、幼儿园环境之间的相关极其显著,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263和0.499。窦丽丽在《制约农村幼儿教师发展的因素与解决对策》(2012)一文中指出:制约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学前教育政策、幼儿师资培训和幼儿园园长三个方面;王晓云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困境浅谈》(2010)中指出:影响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主要可分为社会政府方面、幼儿教师自身以及幼儿园管理三个方面。可见,研究者们通常会从政府、幼儿园以及幼儿教师自身三个方面分析影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

3.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研究。几乎所有关于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最后都会探讨有效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陈思在《中部地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研究》(2010)一文提出了教育行政单位、教师培训机构、幼儿园和教师在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发展时所需要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张超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调查研究》(2012)一文中指出:园本课程开发、教育行动研究和培训是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王杰在《甘肃省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研究》(2004)一文中提出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包括:①规范和稳定农村幼儿教师队伍②加强资金管理,确保农村幼儿教育经费对教师的投入。③加强“培训”。④加大宣传力度,推进家园合作;杨莉君,陈思(2010)的研究指出,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包括:①政府出台相应政策,为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基本保障。②构建符合农村世纪的幼儿教师培训体系,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③幼儿园为教师提供良好的专业发展环境。④提高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促进教师自主专业发展。另有研究者专门对农村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进行研究,认为继续教育是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周端云在《湖南省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现状研究》一文中指出了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四条建议:①教育主管部门加大管理力度和经费投入力度;②教师培训机构增强服务意识;③农村幼儿教育机构构建学习型校园文化;④农村幼儿教师展开主动反思,不断提升自我;林琳在《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2012)一文分析了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后也提出了四条策略:①行使政府职能,出台配套政策;②提高继续教育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③丰富继续教育形式;④加强继续教育过程的监督和评估;潘君利(2010)在分析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困难后,提出:建立和完善农村幼儿教师全员培训机制;强化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促进城乡互动和农村幼儿教师本土化以及推进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加大政府对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等几方面措施。从相关文献中可以发现研究者们主要从政府、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四个方面去探寻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4.有关农村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的相关研究。在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的已有文献中,有关职后培训的文献数量是最多的。张云亮等人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649名农村幼儿教师进行调查后指出目前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已有培训内容集中在教学专业培训方面;培训形式以集体培训居多;缺乏明确的培训制度,有近半数的幼儿园教师极少有机会参加培训。并提出了建构系统化的培训内容体系,注重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拓展幼儿教师培训形式,突出教师参与的主体性;建立教师培训保障机制,确保农村幼儿教师获得公平培训机会等建议;彭国平等人主要对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进行研究,主要讨论了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的必要性、主要模式,最后提出了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应遵循的五条原则:教学目的实用、课程设置巧用、教学形式活动、教学内容实在、培训阵地迁移。还有研究者主要就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教材进行了相关研究,如王玉珍主要针对农村幼儿教师数学培训教材的开发问题,就培训教材开发的意义、原则、过程等展开论述。还有研究者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模式进行了专门研究,如高媛在《陕西省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模式的探讨》一文中针对陕西省职后培训的现状,提出了多元化的培训模式,包括:举行竞赛评比活动,提高教师业务;积极开展“微型课题”研究,提升农村教师了解幼儿的能力等;田景正(2009)等认为要形成农村幼儿教师多元的培训或继续教育体系,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严格按照幼儿教师资格引进优秀幼儿教师充实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并主张教师培训到农村开辟“幼教教师培训试验田”,举办讲座与示范课程;农村幼教机构建构学习型机构,强化园本培训。

篇4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6)07-0094-03

“互联网+教育”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为促进教育公平、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持。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发挥引领、支持和服务作用,是地方幼儿师专应有的历史担当和大学职责所在。在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水平发展上,地方幼儿师专能够发挥地方院校接地气的优势,有效利用地方高校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充分整合县域资源,建立区域乡村幼儿教师协调发展机制,促进区域与校本研修活动良性运行。

川北幼专近年来在推进区域内教师培训项目综合改革、促进区域内城乡教师协调发展等方面开展了系列探索活动,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基于网络的高校・幼儿园协同研修实践共同体及其研修实践活动,由川北幼专组织学校特色专业学前教育以及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背景的专业教学团队牵头,以合作幼儿园一线骨干教师、青年教师、转岗教师为主体,幼儿园园长参与管理,组建一些以解决各种教学实践问题为目的的协作教学研究团队。这些协作团队围绕解决某一个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者高职层次幼教、小教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而建立,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资源开发、资源共享和在线协作教研等活动,以实现校、园协作,促进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的快速提升。

网络环境下的区域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平台运行机制

1. 区域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平台运行规程

地方高等职业院校牵头对地方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进行统一规划,分析区域内幼儿教师师资队伍现状,统一规划本地化的幼教师资培训方案,对本地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目标、层次、管理职责、区域幼儿教师发展质量标准做出具体可行的规定。建立完善的区域教师网络研修活动管理评价机制,做到区域内幼儿教师在接受继续教育的内容、形式和认证标准上的全覆盖,对教师网络培训、网络研修的内容、形式和学时学分认证制定管理办法。

2. 区域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平台师资团队建设

区域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平台师资团队是一支整合了县区内教学科研、教育技术、一线骨干教师等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服务团队。其主要目的是,有效带动城乡教师的区域协作,指导城乡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其活动形式主要有开展区域内校际协作教研、培训活动等,同时不定期对各农村幼儿园的校本培训、教研活动进行实地指导。

3. 区域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平台研修模式

(1)基于网络课程资源的混合式学习

该模式主要针对区域内边远薄弱地区的幼儿教师,在具体应用中主要与院校集中面授、乡村幼儿教师访名校等培训活动相结合。基于网络课程资源的混合式学习以提供在线的网络课程支持,组织教师进行网络课程内容的学习为主。

(2)基于网络教师工作坊的团队研训

网络教师工作坊是一种依托网络平台,以区域内教学名师、高等院校学科专家学者牵头组织、区域内不同层次学校教师参与进行的网络研训活动模式。教师工作坊主要有组织课程学习、专题在线研讨、案例分享、协作教学、学术交流、观摩交流等多种形式的综合研训活动,以实现区域内同一学科教师的协同成长。教师工作坊研修活动主要以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诊断测评、行动研究、总结提升和成果推广等阶段,跨年度、递进式、常态化研训,以培育一个团队、提升一个片区内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为目标。

(3)基于网络研修平台的送教下乡

基于网络环境的送教下乡是以送技能、送本领为主,以通过院校协作的形式,以协作创新的形式提高乡村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主要过程有:首先,由院校专家团队入园,以乡村幼儿教师的常规教育活动为观摩对象,进行访谈和教学观摩活动,通过访谈对乡村幼儿教师的教学设计理念、教学准备水平进行了解;其次,由院校专家团队、授课教师本人、幼儿园同行及院长,通过在线视频系统进行网络协作观摩和研讨,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常态教学活动提出改进意见;再次,由院校专家协助乡村幼儿教师,根据修改意见进行教学活动的再次设计;最后,由乡村幼儿教师根据重新设计的教学活动方案进行第二次教学活动实施,院校团队则进行活动实施过程的观摩,并进行二次活动录像,对第二次教学活动的改进进行团队分析和交流,使乡村幼儿教师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所采取方案的优点和仍存在的问题等,进而达到促进乡村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主要目的。

“地方高校・幼儿园协同创新平台”网络研修活动设计

1. 研修活动的组织与研究对象选择

选择以“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为研修主题,依托川北幼专与广元市利州区建立的“地方高校・幼儿园协同创新平台”发起并组织本次研修活动。网络研修共同体成员来自地方高校4人,幼儿园10人(其中城镇幼儿园3人,乡村幼儿园7人),高校教师中学前教育学科教师3人,现代教育技术学科教师1人。以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科学、艺术、健康领域的应用为切入点,分别在1所城镇幼儿园和2所乡村幼儿园选择1位主班老师和相应的班级进行教学实践研修。

2. 研修活动过程设计

(1)由研修主持人在进行调研分析后,会同指导团队商定研究主题,设计研修活动方案并通过网络研修工作坊研修计划,组织研修指导团队设计研修活动指导方案。

(2)由研修主持人协调召集共同体全体成员进行参与式研讨活动(线下集中培训),解读研修主题、观摩先进案例,进行理念、方法、技术以及评价反思等方面的参与式培训。

(3)主班教师返岗实践,带着集中研讨所获得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开展专业实践。同时,研修指导团队协助主班教师将初次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活动视频上传至研修工作坊,共同体所有成员进行方案与案例的观摩与思考,这一阶段的学习为自定步调学习。

(4)主持人协调召集在线研讨活动,由主班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实施过程视频、教学实施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通过网络进行,研修共同体成员通过网络会议的形式组织在线研讨。

(5)主班教师参与教学设计的修订,并在指导团队的协助下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然后进行第二次现场教学实施。课后进行说课与反思,其他教师现场观课或在线观摩教学录像,进行评课议课。

(6)主班教师上传课程资源包和教学反思,教师网上继续议课或参与话题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并形成研修成果。

3. 研修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1)主题培训与技术应用辅导

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确定网络研修主题为“信息技术在农村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完成研修活动方案设计并在教师研修网络平台。在完成网络研修活动支持资源、支持方案的设计与开发的基础上,师资团队召集所有网络研修共同体成员进行了专题培训活动,就本次网络研修活动的主题、理念、方式方法、支持策略、组织与评价等进行了参与式培训活动。

(2)同课异构与协作重构

研修共同体3位主班教师进行岗位实践,由主班教师独立备课或小范围协作进行教学设计,并进行验证性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指导团队协助3位主班教师将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学活动视频上传到网络研修工作坊,主持人协调共同体所有成员进行方案与案例的观摩与思考,这一阶段的学习为自定步调学习。此后,教师研修工作坊主持人召集共同体成员召开在线视频研讨会议,对3位主班教师前期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教学实践视频以及实践中遇到和发现的问题进行了集中研讨,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案和教学实施建议,完成了教学活动方案的协作重构活动。

(3)反思总结与协作提高

在协作重构过程中,3位位于不同区域的幼儿园主班教师相互借鉴,与院校指导团队紧密互动,协作完成各具特色、适合本园儿童发展特性的教学设计,这一过程通过虚拟社区的协作实现了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过程。教学设计重构完成后,3位教师在共同体成员的协助下分别进行了教育活动的再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完成对在社区协作中所获得的显性知识的固化。

“地方高校・幼儿园协同创新平台”研修活动促进城乡教师均衡发展效果分析

1. 精确定位、深度互动,有效促进了城乡教师教育理念的一体化转变

“互动”是教师在网络研修过程中所有活动的核心,网络研修共同体中教师们的教学理念和专业实践正是在与研修平台上的同伴、专家和辅导团队的交流互动中,悄悄发生转变、实现知识和价值的重构的。这种高效、深入的互动,使得主班教师、普通教师的参与程度都比较高,在研讨中潜移默化地实现了城乡教师教育理念的一体化转变。

2. 多轮迭代,以城带乡,有效规范了农村幼儿教师的教学行为

篇5

一、学校建设开创创新局面

投资1400余万元,占地10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的新科研中心大楼已动工建设,基本符合省级示范性教师发展中心创建标准。2019年5月投入使用。

全省进修学校分两个档次:省级标准化办学机构和示范性办学机构。2011年,我单位顺利通过“省级标准化办学机构”验收。由于达不到建筑面积和占地面积两个硬指标,多年来一直无法申请“示范性办学机构”,影响了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经过积极争取,在教育园区建设了符合省级示范性教师发展中心创建标准的科教研中心。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首先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被赋予研究、指导、管理、服务的职责,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对一线教师的业发展和区城教学质量的提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学习提升研训群体素质。学习政治理论,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强化师训工作者素质。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教师的学习和交流活动,组织教师赴邻县学校学习交流,汲取经验,开拓视野;支持教师参加教育主管部门学办的培训学习班,赴全国各地学习,开拓教研视野,外出学习的研训人员面向全体教职工交流学习体会;开展学科教研活动集体观摩活动,加强各学科间的横向交流,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其次以课题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我校教师的工作绩效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们研究能力、组织能力、指导能力。抓好教师的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提升师训者工作能力。

三、真抓实干,开展各类培训

首先,根据关于实施河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远程培训的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情况,今年我校以“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为平台,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和网络优势,开展了我县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共有1750余名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组织8名教师参加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远程培训项目班级辅导教师岗前培训,回来后对我县参训教师和管理员进行培训。目前培训工作已近尾声。

其次,我们还开展了其他专项培训:一是英语口语培训,邀请邢台学院魏华教授在广宗宾馆大会议室对300名中小学英语教师进行培训;二是小学校长(含后备)任职培训,由金太阳教育集团专家在广宗宾馆大会议室进行培训,培训260人;三是校园安全知识培训,由安监局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共培训260人(包括主管校长);四是电子白板及课件制作培训,受训300人,邀请隆尧一中郭力强来我县培训;五是骨干教师培训(含新教师),受训教师260人,由精英中学郭瑞忠来我县进行“打造高效课堂”和“三备两研”讲解为主题的培训。

四、拓宽办学渠道

一是合作办学,成立 “三农”安全学校。经县委、县政府批准,县安委会牵头,县安监局、县进修学校合作办学。县安监局负责协调安全生产方面授课老师对家庭日常安全知识;县进修学校负责普通话和传统文化培训以及“三农”安全学校教学活动的后勤安排。“三农”安全学校主要培训对象主要是各乡(镇、区)全体工作人员;各村两委班子成员;农民和农民工。其中贫困户为重点培训对象,包括近两年来已脱贫出列和尚未脱贫的家庭;各村安全官。逐乡授课,本年度培训1000余人。二是全面加强邢台市广播电视大学广宗分校建设,通过严格管理、细心服务、耐心辅导,学历进修工作稳步进行,教学点学风正,学员出勤率高。全年招生52人,毕业82人。

五、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帮扶工作

我校高度重视精准脱贫工作,严格按照组织要求,真正把扶贫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派出三名同志任驻村工作队队员,党员在职干部联户帮扶贫困户,一对一对应41户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切实加强对贫困户的联系帮扶和责任包保。全校干部进村入户大力开展精准扶贫政策宣传工作6次,不但使贫困户准确掌握脱贫政策,更是形成了一种上下齐抓共帮的工作局面。驻村工作队及帮扶干部认真开展了入户调查,每到一户,都与帮扶对象面对面交谈、心贴心交流,细致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健康状况、经济来源、子女上学和生活等情况,详细了解贫困户家庭的身体状况、收入变动等情况,听取了贫困户对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填写《帮扶手册》。通过与贫困户促膝谈心,掌握了他们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并结合实际有效解决了部分贫困户在生活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六、2019年教师培训计划

1、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培训工作。

根据关于实施河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远程培训的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情况,19年我校以“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和“高教社”为平台,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和网络优势,开展我县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预计1800余名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

2、第八期现代教育应用技术提高培训

3月份培训中小学教师300人。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交流互动,实际操作提交作业等方式,提升培训学习质量,逐步让教师能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实施教育和教学。

3、第八期新教师(特岗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培训。

在前几年新教师培训的基础上,2019年4月份完成对我县300名新近入职教师(特岗教师)的岗位能力提升培训。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常规,教师礼仪,教育法规等方面对这些新任教师进行全方位培训,使他们成为我县教师队伍合格的新生力量。

4、学科骨干教师培训。

2019年6月份开展主题为“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构建高效课堂”的岗位培训。共计培训600人(小学数学200人、 小学语文200人、小学英语200人)。在强化师德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做好“自主、合作、探究、创新”为基本理念的教育教学培训,坚持以校本培训为扶手,通过专家集中授课,观摩课,公开课,示范课等形式,参训教师评课、议课,开展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为主题的同课异构学科岗位培训,让每个教师积极探索并形成适合自身实际的高效教育教学新模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建设。形成适合自身实际的高效教育教学新模式。

5、师德师风、班主任主题培训

10月份开展师德师风、班主任主题培训,受训教师300人。在不断提高全县教师业务水平的基础上,继续做好师德师风、班主任主题培训,培养一批师德高尚,具有较高素质和新课程理念,学科功底深厚的班主任教师。

6、小学优秀校长研修性培训

在做好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和校园安全培训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提高及研修性培训,让校长树立科学化、特色化的管理理念,规范办学,细化管理,特色发展。于11月份开展培训,受训小学校长及后勤管理干部干部200人。

7、第一期中小学音体美骨干教师集中培训    

培训音体美骨干教师各100名,丰富培训内容,既有新课标的的解读,又有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既有理论的指导,又有教学实践,方式非常灵活,力求让每一位参训学员在理念、技能方面有新的突破。

8、学历培训

篇6

“推行这样的改革,难道不怕影响新平县教学成绩在玉溪市的排名吗?”在谈到新平县正在实施的“大胆尝试,体验互动,个性发展”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时,记者向新平县教育局局长杨永祥提出这样的疑问。

“不会。”在作出了掷地有声的回答后,杨永祥解释说,“我们知道,改革是需要成本的,有时甚至要付出代价。所以在制订改革方案前,我们作了缜密的调研,推行方案前,又进行了试点。现在,大面积地进行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目的就是为了又好又快地让新平教育提速。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归根到底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要提高老百姓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就是要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杨永祥所说到的改革方案,就是新平县出台的《关于在全县普通中小学深化教学改革,实施“大胆尝试,体验互动,个性发展”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方案》。在这个《方案》里,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都能根据学科特点,正确灵活地运用“大胆尝试,体验互动,个性发展”课堂教学基本模式进行教学,实现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新平的老师喜欢把这次改革称为“三改方案”。

赵克米小学是杨武镇的一所山区学校。看到记者来学校听课,孩子们都成了“喜羊羊”,瞪着大大的眼睛,脸上挂满了灿烂的笑容。武光云老师从玉溪师范毕业后,就在小学教数学,如今已有9年的教龄。今天,他要让孩子们学会“凑十法”。

整节课,记者根据教学进度进行了统计。武老师一共提出了8个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举手率达到百分之百,回答问题的学生占到了全班的90%以上,而两次以上回答问题的学生仅为5%左右。整节课,学生们都能根据老师的质疑,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再到展示结果,完成知识的生成。对个别学生碰到的学习困难,他们也会在同伴和老师的引领下,经历体验、归纳、应用的知识形成过程。

“这次课堂教学改革对我们触动很大。过去上课,都是老师在黑板上写,同学在下边练,再把算理告诉给学生就完了。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之初,我们顾虑很多,根本不敢把课堂放开,生怕开放式的课堂控制得不好,会影响教学进度。”武老师的这种疑虑在新平县的教师中不是少数。在记者随后的采访中,很多老师都表达了“完不成教学进度,会影响学校成绩”的想法。但随着改革的细化和推进,老师们的这种疑虑开始烟消云散。

“在改革经历了一段时期后,我们发现孩子们的思维一旦得到解放,学习的兴趣会随着合作、探究而得到激发,学习能力一旦解除了教鞭的束缚,就如同进行了一次‘核裂变’,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得到空前释放,教学有效性是以前的好几倍。”在谈到课堂教学改革前后的对比时,武老师如是说。采访途中,新平县教科所副所长杨华峰给记者具体解释了“三改方案”的基本内容:“大胆尝试”包括三次尝试。第一次尝试,即,激发兴趣,自主学习,提出质疑的问题,达到了解的最低要求;第二次尝试,小组分析归纳,提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关键点问题质疑,达到理解层次的要求;第三次尝试,小组根据重难点、关键点拓展延伸,自编有一定难度的综合自测题互相测评,达到运用、创新、求异、个性发展的要求。教师给予点拨、疏导、激励。“体验互动”,即,个体学生与课本知识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个体学生与课本知识互动,提出自己要解决的问题;生生互动,解决个体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的普遍问题;师生互动解决具有共性的难点、重点、关键点问题。达到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并结合所学内容,有在现实生活中的体验行动。“个性发展”,即,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得以提高,思维得到求异锻炼,不唯书,不唯老师,大胆求异,养成终身探究的习惯,具有大胆质疑、延伸、拓展、创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具有创新精神。

新平县的这次课堂教学改革,归纳起来看,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能力,为“激活”课堂,教育局在文件里对教学法都进行了列举,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可根据不同学科或同一学科的不同学习内容,进行灵活运用,如,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赏识教学法、“三疑三探”等。在漠沙中学,全体师生就秉承“作业单式教学法”,把一节物理实验课上得有声有色。学生们根据作业单上的问题,自己动手在实验台上连接起电源、灯泡、开关,区分出“串联”、“并联”的不同。教师则在各小组之间“巡视”,对各小组共通的疑难点进行讲解,对一些小组的个性问题则进行个别辅导。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显而易见就是课堂的主体。

“任何一样改革离开了评价,只会是纸上谈兵。所以,在实施‘三改方案’时,我们就充分考虑和应用了评价的杠杆作用。”在谈到如何让改革行之有效时,杨永祥局长这样向记者介绍他的改革构架。在漠沙乡明城小学,记者在语文老师陈永琼手中看到这样一份评价表。这次“三改方案”的评价标准分两个层面,一是学生层面,考核内容共11项,每项都有具体分值,学生的培养目标包括会提出要探究的问题,会自学、会探究,会展示,会观察倾听,敢质疑,善于与他人合作讨论,会评价善于通过互联网、书刊、图书馆(室)收集资料,做社会调查,形成自己的小科研报告、小创作、小发明、小论文,善于总结,有积极参与的态度,人人都有成就感。二是教师层面,共6项,具体考核教师是否注重诱导、鼓励,充分调动学生质疑探究的积极性,是否注重探究的方法指导;对学生写的小科研报告、小论文、小发明、小创作给予指导;教给学生自编题目的方法;指导学生收集好自己的发明创造,探究成果,是否点拨讲授准确,重难点、关键点突出,是否关注全体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对每个学生作出准确的带鼓动性的评价,是否有较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备课要尽量设想根据本节教学内容可能会涉及的学生提出的新问题,了解研究的触角延伸到学科研究成果的前沿,要诱引学生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否对每个学生的学科成果要有记录,凸显学生的学科个性发展的潜质。

“目前我们进行的这个‘三改方案’如果能顺利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老师的教学能力,那么今后我们将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做大文章。”杨永祥局长在评价了这次改革后,对课堂教学的深化改革作了展望。

一个民办幼教园长的心里话:终于找到了“娘家”

“现在终于找到娘家了!”新化乡金太阳幼儿园方彬园长激动地说。新平县其他民办幼儿园的园长和老师们也与方园长有着同样的感觉。

1996年,方彬从玉溪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新化乡文化站工作,时值国家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热衷于教育、对教师职业长怀爱慕之心的她毅然放弃了文化站的工作,自筹资金,在乡上租借房舍办起了仅有30多人规模的幼儿园。前来就读的幼儿一年比一年多,幼儿园两易校舍,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有13位教师、在园幼儿143人的新化乡唯一幼儿园。回想起多年的办园历程,方彬感慨颇多,作为一所农村民办幼儿园,遇到的首要困难便是办园经费紧张和教师教育教学方法更新的困难。办园初期,县教育局为了支持民办幼儿教育的发展,抽调了3位小学教师前来幼儿园任教师;2008年幼儿园搬迁,得到政府补助2万元资金。但这些仅是杯水车薪,大量的办园经费还得自筹和从就读的幼儿家长那里收取。尽管这样,方园长献身家乡幼教事业的初衷不改,她还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减免书本、铺盖等费用,还在新化村委会瓦白果小组创办了彝族山苏支系学前班,对学前班幼儿实施全免费(除衣服、铺盖外)教育,对在金太阳幼儿园就读的山苏幼儿也实行全免费(除衣服、铺盖外)教育。方园长说:“尽管我们的办园资金有限,但看着贫困与意识落后并存的山苏同胞,我们岂能再让他们的孩子无知地在山沟里过一辈子!”

“现在政策好了,教育局对民办学前教育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考核为‘优秀’的幼儿园每年给予生均20元,‘合格’的幼儿园每年给予生均15元的补助。除此之外,还对民办幼儿教师、山苏学生进行补助。县教育局不但将全县29所民办幼儿园的业务指导、教师培训等工作纳入县一幼、二幼名下,还要求两所公办幼儿园对我们的教师进行培训时不准收取任何费用,就连食宿费都不收。同时,县教育局还给予指定参加培训的幼儿教师每年每人300元的补助。”方彬园长如是说。

新平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把学前教育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制订了《新平县民办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在办好公立幼儿园的同时,积极鼓励发展民办幼儿园,促进了全县学前教育的长足发展。一是努力办好两所公办幼儿园,使之成为全县幼儿教育办园模式的示范。经过多年的努力,县一幼、二幼已经成为云南省一级二等示范性幼儿园,两所幼儿园办学规模、师资配备、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在全县起到了示范带头的作用。二是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民办幼儿园,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采取各种措施,统筹管理全县的学前教育,充分发挥乡镇、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对学前教育机构的指导、服务和管理。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幼儿教育,实现各乡镇所在地都有一所民办中心幼儿园,并鼓励中心幼儿园延伸到村完小举办分园;在人口较为稀散、经济相对落后的村委会所在地,要求各小学及教学点办好学前教育班。努力形成以县公办幼儿园为骨干,乡镇中心幼儿园为主体,公民办并举的发展格局。三是县政府出台《新平县学前教育发展实施意见》,从2011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资金,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用于民办幼儿园的升等级奖励、幼儿教师培训以及其他扶持,以奖代补的方式补助幼儿园,扶持和发展农村民办幼儿园。

据介绍,截至2011年9月秋季学期开学,新平县设有幼儿园31所,其中,公办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1 022人,民办幼儿园29所(6个校点),在园幼儿4 197人,学前班47个,在学幼儿987人。全县4~6岁适龄儿童8 419人,在园幼儿6 116人,入园率为72.65%。其中,6周岁人口有3 174人,入园人数为2 632人,入园率82.92%。

在新平教育“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在县城区新建1所幼儿园,扩建第二幼儿园,各乡镇(街道)均有一所规范的中心幼儿园,村(居)委会均有学前班;幼儿园教师专业培训率达85%以上,持证上岗率达到80%以上;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达90%以上;学龄前儿童家长普遍受到科学的早期教育知识指导。到2015年,基本普及学前3年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3年教育,使适龄儿童全部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

一个山苏民族学生的理想:考大学,当医生

“学校的饭菜质量如何?”

“比家里的好。”

“喜欢学校吗?”

“当然喜欢。学校有好多课外书看,还可以参加好多好玩的活动!”

“长大后想做什么工作?有什么打算吗?”

“我想上高中,考大学,当医生!”

“为什么想当医生呢?”

“因为我们的寨子里没有医院,父母看病要坐两个小时的车到县城,我想在寨子里建所医院给村里的人看病。”

这是新平二中山苏民族初中班(以下简称山苏班)初二彝族学生李学军和记者的对话。

为更好地整合资源,集中办学,探索一条适合山苏民族自我发展的教育之路,2010年8月,新平县山苏民族初中班2010年秋季学期正式在全县规模较大的一所初级中学——新平二中开办,在校学生46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25人,年龄最大的学生18岁,最小的13岁。

彝族山苏支系是玉溪市确定的6种较少民族及特困民族支系之一,主要分布在新平、元江、峨山3个民族自治县的13个乡镇。2008年,彝族山苏人聚居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 300余元,仅为全市的28.1%。要扶贫先扶志;要治贫,先治愚。要增强山苏人自身发展能力就要通过教育改变山苏群众素质,为了彻底改变山苏群众贫穷落后的面貌,玉溪市提出用两年时间,每年投入一个亿,打好山苏扶贫攻坚战。新平县作为玉溪市山苏人口最多的县份,有山苏人口7 069人,这些人中有大专以上学历的20多人,中专学历30多人,文盲、半文盲3 700多人。“新平县山苏学生教育一直呈现出小学入学率高,初中入学率低的特点,小学适龄山苏儿童有650人,在校学生为627人,入学率高达96%,而初中适龄山苏儿童为239人,在校学生仅为98人,入学率仅为59%。”据新平县教育局局长杨永祥介绍,“初中阶段的山苏学生之所以留不住的主要原因是,山苏人长期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与外界沟通的能力弱。”

提到山苏班,新平二中校长张元琼显得异常高兴,他介绍:山苏班是学校教育中最靓丽的一道风景。山苏学生主要来自桂山、平甸、新化、杨武4个乡镇。学校采取集中设班的方式,选择责任心强、有耐心、懂彝话的教师担任科任教师,每生每月发生活补助300元(“一补”经费每月100元,在此基础上教育局再拨给200元),想方设法留住山苏学生。山苏班刚开班,学校就组织学生到楚雄、玉溪参加科普夏令营,开阔视野。“经过一年的学习,山苏学生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老师的关心和帮助,懂得了读书的重要性,逐渐养成了爱干净、讲卫生的习惯,山苏班逐步形成了一个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班集体。”张校长这样说。

2011年11月29日上午第二节课是山苏班的数学课,在教室里,数学老师用流利的普通话给学生上课,老师不时提问,山苏学生也对答如流,全然没有了刚进二中时的拘谨、陌生和语言障碍。从山苏学生的脸上,记者看不出他们有一丝的自卑与胆怯,每个学生都沉浸在学习中。

采访中,张元琼校长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一年来,山苏班学生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及严格的训练,在开学军训汇报表演中荣获年级第一名;在‘中华魂’歌咏比赛中荣获年级第二名;此外还多次获每月评选的‘优秀文明班级’称号。从山苏学生身上,我们看到他们那种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执著精神,他们克服了语言交流等困难,融入集体,全班同学的学习成绩较入学时都有较大提高。”

杨武学生范光荣和他拉学生戈秀英是给张校长留下深刻印象的两名山苏学生。范光荣在2011年4月回家时,家贫如洗的父母不能给他路费,让他退学,但对学习的渴望让他一心想着重返学校。他对父母说:“无论怎样困难,我也要读书。”他没有被困难难倒,自己上山挖野菜拿到乡街上卖,积攒够了路费又回到学校读书。戈秀英家里更穷,父亲常年生病卧床,要天天吃药,家里全靠母亲里外忙活艰难度日。父母想要她退学回家干劳动。但她非常坚强,在学校坚持勤奋学习,学习成绩是班上第一名;生活上她省吃俭用,把国家补助的生活费节省下来,为父亲买药,她每个星期六很早就回家,帮助母亲干农活。“这些山苏学生的上进精神,令全校师生感动。”

杨永祥局长告诉记者:“少数民族人才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在新平,山苏教育是民族教育的难点。开办山苏班体现了市委领导对山苏民族教育的重视,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如何办好新平二中民族班是一个新课题。我们要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在给学生生活补助、提供住宿用品、校服、学习资料的同时,考虑到大部分山苏学生小学阶段基础薄弱,在教学内容上让学校适当降低难度,开展学习‘多帮一’和各种课外活动,及时对山苏班学生教育进行研讨,为山苏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和成才之路,让山苏学生上高中上大学,或上职中,学好一技之长,建设家乡。”

一位职教校长的育人经:“把钱节省下来,

多买几件实训设备”

在这所学校学习的学生是幸福的。

因为她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大山深处贫困学子的梦想和外面世界的祈望。她给予学生的关爱无微不至:

一是对家庭贫困的学生,免收学费、住宿费,发放国家全额助学金,协调爱国华侨、企业资助,安排校内服务性岗位,发给劳动报酬。二是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室,让特长生、兴趣生具有施展才华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开展歌咏比赛、演讲比赛、书画比赛、体育比赛、技能竞赛、法制宣传讲座、禁毒防艾宣传讲座、防震消防演练等系列活动。三是成立心理咨询室,实行行政值日和教师值周制度,每天安排1个行政领导和4个教师,与学生同吃、同住、同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

这所坐落于新平县城东北,依山傍水,环境幽雅,文化氛围浓厚,管理制度健全,设施设备完善的县职业高级中学被人们誉为民族学生的“福地”名副其实。

2010年毕业的新平县杨武乡山区傣族贫困学生小陈是幸运的。他的幸运源自16岁时他不听父母的退学劝阻,自己坚持选择了在新平职中学习。在学校的两年里,他和其他同学一样得到“两免”和国家全额助学金。

资助、奖励还是外在的帮助,更重要的是,新平职中已形成尽早培养学生成才,“培养一人,脱贫一户”的良性循环。学生从一进校门就开始接受创业教育并给学生提供条件创业。在小陈读职中的第三年,由于吃苦耐劳,责任心强的特点,老师推荐他去一个施展空间很大的岗位,果然,他过硬的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得到公司的肯定,工作很出色,2011年他被任命为新平一个项目的经理,掌管一个几百万元的工程。

据新平职中校长李永贵介绍,2006年,“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职业高级中学”正式挂牌成立,恢复独立办学和职业教育招生。县级职中相对省、市职中办学区位优势弱,发展环境差,如何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用得上”,学校采取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实训基地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办学模式,拓展就业空间,增强办学实力。

恢复办学的短短5年来,职中发展成为一所具有教职工100人,专任教师88人,在籍全日制职高生45个班1 958人,在校25个班1 215人;成人函授学历教育10个班,在籍学员686人,集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各类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校。

学生多了,管理的难度大了,李永贵看到的不是困难,是希望。学校形成围绕专业建设,走学校内涵发展之路的办学理念。实事求是,服务学生成为职中每个领导和教师的具体工作和内在意识。

为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学校在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的同时,将学校预算外收入的大部分用于实训基地建设。李校长带领全体教职工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不浪费一支粉笔、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不乱用一根线、一颗钉……把钱节省下来,多买几件实训设备!

5年来,学校共投入预算外资金300多万元,建设了电气技术应用、电焊(强焊、弱焊)等共20个实训室,配置了4个计算机教室、4个多媒体教室的设备。实训室的建筑面积为4 159平方米,所配置的实训设备可以同时向学生提供450个实训工位,实训基地建设步入玉溪市县级职中的前列。

近年来,学校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增强实训基地的自身造血功能,降低办学成本,维持自身的正常运转,选择工艺美术、服装设计与工艺、电气技术应用等几个市场营销需求的专业,建立教学、实训、经营一体化体系。利用工艺美术专业的喷绘机、写真机、光刻机、条幅机等设备,对外承接广告设计与制作、各种条幅和牌匾的加工;学生在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实训学习中,为本校和其他学校加工了数百套彝族、傣族民族服装;电气技术应用专业的电焊技术应用为学校加工学生床架100余张、加工电脑桌60余套。仅上述3个专业,就为学校创收30多万元,有力地支撑了实训基地的巩固与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业精神。

实训基地的建设,增强了专业设置的实力。学校本着与市场结合、与学生实际结合的原则,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设置专业。采取长线专业与短线专业结合,加强了电气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4个长线专业和矿山机电、数控技术应用、生物化工、选矿技术、农村经济综合管理、服装设计与工艺6个短线专业的管理。电气技术应用专业被认定为“省级骨干专业”,在校生的动手操作时间能够保证在一年以上,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篇7

近几年来,我镇的教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教育局的精心指导下,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制造业重镇和打造文化教育先进镇这个奋斗目标,积极实施“科教兴镇”战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加大教育的投入,办学条件不断完善。

我们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几年,镇政府每年拨给教育的正常经费均达3000多万元,各村委会每年拨给教育的正常经费也多达1600多万元,经常性的教育支出,已占镇村两级财政支出很大的比例。除此之外,镇村两级还投入巨资新建了中心幼儿园、第一小学、林村小学、石鼓小学,修建扩建了塘厦二中、塘厦理工学校、中心小学,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和教学基础设施。与此同时,教师待遇也有了较大提高。目前,我镇教师的年收入已超过全市镇区教师年收入的平均水平。

(二)普及义务教育,普及高中教育,发展幼儿教育,成绩显著。

我们认真贯彻《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暂行规定》,全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进一步提高。全镇农村全面实行小学、初中学杂费由村集体代缴的福利助学制度,并加大扶贫助学力度,保证了全镇适龄儿童全部入学。目前,全镇有公办小学19所,在校生9000多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辍学率为零,毕业率为100。同时,我们积极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难的问题,采取在公办学校借读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等形式,解决了全镇10000多名外来子弟入学难的问题。

我们认真贯彻执行《东莞市普及高中教育暂行规定》,确保普及高中教育任务的完成。今年,全镇有初中毕业生774人,全部升入普通高中以及其他高中类学校,升学率为100。幼儿教育也得到蓬勃发展。目前,全镇有幼儿园18所,其中公办园12所,民办园6所。3-6岁在园幼儿共有2520人,入园率达95。幼教师资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全镇幼儿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6,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10。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市委关于开展“三现代”教育的意见,切实加强和改进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全镇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法纪教育、安全教育取得明显成效,全镇中小学违法犯罪率为零。我们还大力推进信息和英语教育,目前,全镇小学四年级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小学一年级开设了英语课,加快了与世界现代教育接轨的步伐。各学校认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得到进一步发挥,学生竞技能力、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今年,我镇学生在参加各层次的学科竞赛中,共有68人分别获全国、省、市奖项。升初中考试各科成绩合格率在92以上,升高中考试的总成绩也稳步上升。塘厦中学在普通高考中,成绩保持逐年进步的好势头。今年,塘厦中学高考省大专A线入围人数80人,入围率44.9,其中本科率为22.4。按户籍人口计算,升上普通高校的人数比例为万分之53,在全市镇区中位居第三名。塘厦理工学校今年参加“3 1”普通高考的入围人数174人,入围率94.6,比去年增加131人,总入围人数在全市镇办同类学校中排列第三。目前,每万户籍人口的高等学校在校生已有140人,这样,我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40,超出了现代化指标30的要求。

(三)大力发展职教、成教,多元化教育日见成效。

我们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使我镇的教育形成了多元化的新格局。我们对塘厦理工学校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了教学设施,美化了校园环境。理工学校也通过深化改革,突出优势,其金融专业、计算机专业已渐显规模并颇具特色。近几年,塘厦理工学校每年毕业的学生有500多人,为我镇各类型企业培养了大量急需的实用人才。我们还利用塘厦理工学校的场地,主动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山大学、东莞理工学院挂钩,联合 办学,对参加成人教育的本地户籍学员,实行补助,以鼓励在职人员提高学历。目前在塘厦参加成人大专班、本科班的学员已有1000多人。化技术学校也开办了自学考试面授班和函授班,为工厂、企业的外来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近年来,在塘厦化技术学校通过自学考试获取本、专科文凭的学员有100多人,营造了全社会求学上进的良好氛围。

(四)加大教育督导的力度,重视了教育资源的合理使用。

我们充分发挥镇科教办教育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着力抓好教育资源整合,对全镇17所规模较小的村办小学,调整为5所上规模、上档次、符合市一级学校标准的镇级联办小学。目前按市一级学校标准规划建设,投资1000多万元兴建的塘厦第一小学已基本建成,并顺利开学。这标志着我镇在整合教育资源、实施联合办学、提高办学质量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了市委民办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通过充实管理人员,简化民办学校筹建、开办的审批程序,规范民办学校管理,促进了全镇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目前,全镇经批准开办的民办学校有3所,民办幼儿园有4所。

(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

我们开展了“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提高了教师学业、敬业、创业的自觉性,增强了教师工作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在广大教师中形成为人师表、乐于奉献、敬业爱岗、严谨治学的良好风尚。

我们重视把好教师入门关,严格控制非本科学历的教师进入中学、非专科学历的教师进入小学,大大地提高了全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我们还重视抓好在职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目前,我镇小学、初中、高中、职中教师经过学历培训,合格率已达到90以上。塘中、二中、理工等三间学校的教师掀起了参加研究生班学习的热潮,其中理工学校通过全国统考攻读教育硕士学位的教师有6位,正在备考的有2位;参加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有4位。这不但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起到带头作用,也将为我镇教育战线培养学术带头人、年轻专家型教师打下良好基础。

我们全面铺开计算机培训考核工作,对全镇中小学男50岁、女45岁以下的非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教师进行轮训。目前,已参加初、中级计算机培训学习的教师有1400多人次,合格率在98以上,加速了教学手段现代化。

我们重视教学研究工作。全镇各学校教研、科研已逐渐形成风气,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探索教学规律,有效地建立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核心、教法与学法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近几年来,全镇中小学申报的立项课题共有20项,其中今年有2项教研课题获广东省教科新课题科研成果黄华奖三等奖;相当多的教师们在抓好教学的同时,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我镇教师共有29篇论文分别获全国、省、市奖项。

以上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热心支持,更离不开全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在此,让我再次向工作在教育战线上的园丁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这次大会获奖的先进单位和先进教师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我镇教育事业发展的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我镇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我镇的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教育综合水平偏低,教育发展滞后与经济发展迅速不相称。

我镇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市前列,而我镇的教育只处于全市中下水平。从横向比较,长安已是省教育强镇,今年9月莞城、东城、常平、大朗也提出了评审省教育强镇的申请,而我镇离省教育强镇的差距较远,目前仍是全市四个等级学校空白镇之一。从中考成绩看,我镇表现不稳定,今年全镇中考成绩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中考成绩500分以上学生的比例也不高,输送到东莞重点中学的学生只有5人;从高考成绩看,我镇省线入围的学生数虽然年年增加,但考入重点本科的尖子生为数甚少。

(二)教育资源利用率偏低,有待继续提高。

我镇现有公办小学19间,大部分学校存在办学规模小、教育成本高、兼课教师偏多、教育低质低效等问题。塘厦中学、塘厦二中由于未实行初高中分离,办学效应不突出;塘厦理工学校在培养更多实用型技术人才方面,还需认真探索;教育发展主要靠政府投入、集体投入的现象较突出,多元化教育投入机制仍然不够健全等等。

(三)教育的改革尚未深入,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镇在教育改革方面还存在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如在实行校长负责制方面,对校长的聘用和考察没有形成一套很好的考核机制;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不深,还有不少教师在应试和素质教育之间无所适从。在教育投入改革方面,存在着“重中学、轻小学;重硬件、轻软件;重福利、轻激励”的现象,因而教育的发展成效始终不如人愿。

(四)教育行政督导有待加强。

由于科教办职责原来定位不够清晰,对教育没有建立完善的督导管理体系,加上平时较少与东莞市教研室沟通,也较少与省、市先进学校联系,因而教研工作起步较迟,浓烈的教研气氛远没形成。在引进高素质的教师人才方面的机制也不够健全,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对民办教育的监管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竞争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我镇的教师队伍总体素质是好的,在促进我镇教育事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无庸讳言,我镇教师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仍较严重。有极个别教师事业心、责任心不够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仍有待提高。

以上五个方面的问题,是我镇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严重制约着我镇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三、我镇教育发展的思路和工作措施

今后一段时期,我镇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建文化体育先进镇和广东省教育强镇为动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行素质教育,提高 教育教学质量,加速创建等级学校,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民办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全民学习型社会,为我镇建设现代制造业重镇培养优质人才,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提供良好环境。主要工作措施可概括为:确立一个目标,出台两项举措,推进三个创新,实施四大工程。

(一)确立一个建设教育强镇的目标,坚定不移地优先发展教育。

1、一个经济发达重镇,必须是文化教育强镇。

建设现代制造业重镇、文化体育先进镇是我镇今后发展的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就必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因为,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最重要的手段。如果我们的教育水平不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就难以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的人力资源就会稀缺,我们经济的发展就缺乏后劲,我镇竞争力必然会受到削弱,最终就会影响到我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优先发展、率先发展、深化改革来促进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力争20__年将我镇创建成为省教育强镇,跻身市教育先进镇区行列。

2、建设教育强镇是履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

建设教育强镇,既有利于提高我镇生产力和国民的文化素质,又符合广大群众的利益和愿望。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就必须有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为此,我们必须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深化改革,把我镇的教育事业和教育产业做强做大,为广大人民创造一个优质高效的教育环境。

(二)制定奖教奖学和教育基金新措施,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和教育投入机制。

教育投入是教育发展的物质保证。我们打算出台两项举措:一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奖教奖学措施。我们将出台新的奖教奖学措施,改变原来重中学、轻小学,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的状况,将奖励的范围扩大到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素质教育等方面,充分调动各类型学校办学的积极性和所有教师的积极性。二是拟成立塘厦镇教育基金,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办法筹措教育资金,政府、社会、企业和个人共同分担教育经费,以建立起科学的教育投资体系。我们将出台资助教育基金的鼓励政策,由镇政府牵头,积极筹集私人、企业等社会资金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拓宽教育经费投入的渠道,形成全社会力量共同发展教育的良好机制。

(三)推进办学体制、管理机制和素质教育的创新,增强教育发展的活力。

一是积极推进办学体制的创新。办学体制创新是充分挖掘和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重要举措。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市民办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原则,充分发挥我镇经济基础好和民间资金活跃的优势,鼓励支持个人、社会以各种形式参与办学,逐步形成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参与、多种形式办学的教育发展新格局。要把民办学校教师纳入全镇师资统一管理的范围,让他们安于施教,乐于施教。要进一步规范民办教育的办学行为,以促进民办学校的健康发展,形成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办学新格局。

二是积极推进管理运作机制的创新。教育管理是决定教育质量好坏和效率高低的关键。在学校行政管理体制方面,我们要继续推行校长负责制、专家治校制,尊重教育规律,放手让学校依法独立自主办学。在教育督导方面,镇科教办要引进和培养一批专家型人才作为教育督导员,加强我镇的教育督导管理。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方面,我们要逐步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探索推行教师聘任合同制和教师岗位责任制,形成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就业环境。

三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社会工程。我们必须确立“成人又成才”的教育思想,着眼于学生明天的发展。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必须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认真研究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学内容上,要创造丰富多样的德育形式和德育工作新的有效载体,发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的三结合的教育网络的作用。要认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注重发挥学生个性特长。要抓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四)认真组织实施四项工程,全面提升教育的综合实力。

一是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我们对全镇小学实施联合办学,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镇有镇办中学3所、小学2所、村办小学17所,经重新规划调整,全镇将整合为1所高级中学、2所初级中学(其中1所为民办)、1所理工学校和5所镇联办小学。目前,莲湖、石潭埔、横塘三所村办小学调整整合为塘厦第一小学,9月1日已顺利开学。我们要从中认真总结经验,做好其它村村民群众的思想工作,并根据各村人口、学生人数、位置分布和经济发展状况,合理确定联办小学布点。要使规划调整的学校既适应生源的变动需要,又要保持定点学校的相对稳定和足够的发展空间。今年,中心小学、塘厦第一小学力争创建市一级学校,为我镇摘掉“等级学校空白镇”的帽子,推进我镇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是师资素质提升工程。教师的素质对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振兴我镇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我们要在2-3年内,对现有中小学校长和专任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学历水平的提升,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的学历要分别提升到专科和本科层次,高中专任教师和校长中获硕士学位者也应达到一定比例;要通过公开招聘,引进高级职称教师、学科带头人和专家型人才,充实中小学教师队伍。要与兄弟镇区建立信息交流,加强教育教学交流,争取多与市教育界名师、名校交流,与重点中小学结对子,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要通过进行学科竞赛,提高教职员工的素质,分流冗余人员等途径,优化中小学教职工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