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临床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0 15:07:5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肿瘤临床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肿瘤临床论文

篇1

2诊断方法

由于腮腺MPT的多灶性、多病理及多时性类型特点,完善而细致的术前检查十分关键。依靠病史及症状可以对腮腺肿瘤进行初步的良恶性的鉴别,但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就腮腺MPT而言,了解肿瘤数量、部位、边界的情况尤为重要。因此,通过影像学手段如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T检查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获得更多信息以指导治疗方法十分有必要。

2.1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超声波在软组织中传播时,由于组织的密度和特性差异而产生不同的回声,对软组织肿瘤和囊性的鉴别有帮助,通过连续多切面扫查腮腺,观测病变的大小、数量、形态、边界、包膜、内部回声、衰减特征,而且其能明确辨出淋巴结的皮质及髓质,区分淋巴结与肿瘤。另一方面费用低廉、安全无创、便于复查、动态追踪等优点在腮腺疾病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B超对肿瘤还是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现,并且对深叶结构显示不够清晰。

2.2CT检查CT对头颈部各种类型组织结构都有很好的显示能力,可确定肿块大小、数量、形态、边界等,诊断困难病例可通过造影,突出血管、肌肉等与肿物的关系,判断肿物的范围、大小及性质,并能及时发现周围动静脉的受压情况和肿块存在的关系。正常腮腺组织密度较低,低于肌肉,但是却比脂肪组织高,而肿瘤组织为实质性,密度高于腮腺。一般认为,圆形、界限清楚,多为良性;分叶状或不规则,但分界清,多见于有局部侵蚀性良性肿瘤和生长较缓慢的低度恶性肿瘤;弥漫不规则,界限不清,多为恶性肿瘤。CT的问题主要在于单纯依靠CT片不能区别炎性肿块和肿瘤,无法直接显示出病变与面神经的关系等。

2.3MRI检查MRI其对软组织的病变显示性能优越,能清晰显示病变部位、范围和与重要神经血管关系,对肿瘤的治疗方案的选择很有价值,特别适用于腮腺深叶肿瘤。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及多参数的应用可获得丰富的诊断资料,能够提供如下信息:是否存在实体肿瘤,肿瘤的数量、位置、范围,常见腮腺良、恶性肿瘤的各自特点,肿瘤与神经、血管的关系。

2.4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因其价廉、快速、安全、诊断准确率高而被广泛用于头颈部肿块的术前诊断。何悦、吕炳建等分别对腮腺区肿块患者进行细胞学检查,诊断准确率超过85%.定性诊断准确率超过90%,并且均未出现人们所担心的肿瘤针道种植和扩散等严重并发症。因此,目前很多学者均建议FNAC列为常规检查,确定肿瘤性质,尽可能地对肿瘤进行鉴别,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

3治疗方法

良性MPT手术治疗为首选方式。Franzen&Koegel主张切除全部或大部腮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复发率,但是其弊端在于手术创伤大,术后面部凹陷畸形明显,发生面瘫和Frey综合征的概率大。俞光岩等主张肿瘤包膜外切除术或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更适合于大多数WT,因为大多数的WT定位于腮腺的尾部,同时多数淋巴结亦定位于腮腺的尾部,即腮腺腺体后缘和胸锁乳突肌的前缘的交界处。在这些淋巴结的显微镜检查中,时有发现微腺瘤或肿瘤细胞占据,故应切除位于腮腺尾部边界淋巴结,以防复发。对于非WT的其他腮腺肿瘤,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腮腺肿瘤最为有效的手段,首次术式是否正确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关键,因此临床应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及良恶性质确定手术术式和切除范围。对良性腮腺肿瘤,多数学者主张采用保全面神经的腮腺浅叶或全叶+肿瘤切除术,即位于浅叶则单纯切除浅叶,如位于深叶则须行全腺叶切除。由于良性腮腺肿瘤多为多形性腺瘤,一般包膜不完整,手术不彻底者容易复发。故行腮腺区域性切除、腺叶切除或腮腺全切除,可避免因残存或种植而引起的复发。目前,随着功能保留性外科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对位于浅叶、直径不超过4.0cm的良性肿瘤,且其边界清楚者采用肿瘤+部分浅叶的区域性切除术,该术式创伤小,减少了面神经损伤和Frey综合征的发生率,保留了部分腮腺功能,且其复发率与传统术式相比并无明显的差异。但对体积较大以及源于深叶的肿瘤仍以传统术式为宜,以保证安全地切除边缘,防止复发。对于恶性腮腺肿瘤,则应尽可能采取腮腺全叶切除+术后放疗,如肿瘤已突破腺体被膜而出现局部广泛。浸润者则需行扩大切除术,扩大切除范围应依据术前影像资料和术中所见来决定,常常包括全腮腺、下颌深枝、颧弓和颧骨、耳廓及部分乳突等结构,以减少复发率,提高术后生存率。

篇2

选择2006年8月至2012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42例MOGCT患者,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诊断证实。按照肿瘤病理分型包括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16例(38.1%)、未成熟畸胎瘤12例(28.6%)、无性细胞瘤6例(14.3%)、卵黄囊瘤4例(9.5%)、绒毛膜癌1例(2.4%)、胚胎癌1例(2.4%)、多胚胎癌1例、左侧卵巢成熟性畸胎瘤鳞状上皮癌变1例。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主要症状、体征、病理诊断、分期、手术方式、化疗方案及随访情况等。该研究得到四川大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手术方式

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有生育要求的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仅行患侧附件切除术或患侧肿瘤切除术;无生育要求的根据肿瘤分期、组织学类型及转移瘤大小范围等行卵巢癌根治术或肿瘤细胞减灭术,全面探查盆腹腔,行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大网膜阑尾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肿瘤细胞减灭术则尽最大努力使残存瘤灶直径<2cm。

1.3静脉化疗方案

BEP方案:博来霉素15~30mg/d,5天方案中第1天(d1)及第3天(d3)静脉输注;依托泊苷100mg/m2•d,第1天至第5天(d1~d5)静脉输注;顺铂20mg/m2•d,d1~d5,28天为1个周期,共1~8个周期。不能耐受BEP方案的采用BVP方案:博来霉素15~30mg/d,d1~d3;长春新碱1.5mg/m2•d,d1;顺铂20mg/m2•d,d1~d5。含有滋养细胞成分的给予EMA-CO方案:依托泊苷100mg/m2•d,d1~d2;放线菌素D400μg/m2•d,d1~d2;甲氨蝶呤100mg/m2+200mg/m2,d1;长春新碱1mg/m2•d,d8;环磷酰胺600mg/m2•d,d8。

1.4随访

所有患者均在术后开始随访,生存期为患者开始治疗至死亡或最后随访的时间。失访患者生存期计算至末次随访日。随访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诊疗过程、生存状态、化疗毒副反应及生殖内分泌情况等。

1.5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Fisher''''sExactTest检验,全组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

2结果

2.1临床特征

2.1.1临床表现

患者发病年龄6~52岁,中位发病年龄13.4岁,25岁以下患者占57.1%(24/42),26~35岁占33.3%(14/42),超过35岁患者约9.5%(4/42)。临床表现为腹痛(16例,38.1%)、下腹胀痛(23例,54.8%)及腹部包块(23例,54.8%)。以腹痛就诊的16例患者中2例出现卵巢囊肿蒂扭转;以腹胀就诊的23例患者,B超检查均发现有盆腔包块,其中有5例初诊时发现有腹水;此外有1例以发热就诊,2例体检时发现卵巢囊肿就诊。42例患者均予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包块最大约30cm×20cm×20cm,平均肿瘤直径为11.5cm。

2.1.2手术方式

初次手术,42例患者中有30例保留生育功能。

2.1.3FIGO分期

按FIGO手术病理分期(2000年),Ⅰ期18例(其中ⅠA期12例、ⅠB期2例、ⅠC期4例),Ⅱ期6例(其中ⅡB期2例,ⅡC期4例),Ⅲ期11例(其中ⅢB期1例,ⅢC期10例),Ⅳ期2例。Ⅰ期+Ⅱ期占57.1%(24/42)。此外,尚有5例为外院行单纯囊肿剥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发现恶性肿瘤于我院化疗,未行再次分期手术。

2.1.4化疗情况

42例患者中有6例(包括1例无性细胞瘤ⅠA期、3例未成熟畸胎瘤ⅠA期、1例卵黄囊瘤ⅠA期及1例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术后未补充化疗。31例患者接受BEP方案,3例因不能耐受BEP方案予BVP方案化疗,1例绒毛膜癌及1例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左侧卵巢卵黄囊瘤伴灶性滋养细胞分化)给予EMA-CO方案化疗。

2.2预后

截止2014年3月,随访时间25~9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3个月,2例失访。

2.2.12年生存率

随访2年,2例失访,1例死亡,无瘤生存24例,2年复发及带瘤生存15例。2年生存率97.5%(39/40),死亡者为1例Ⅳ期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2年生存率(93.8%)与其他类型肿瘤患者2年生存率(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2年复发率37.5%(15/40),而在15例复发及带瘤生存患者中,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占66.7%(10/15),未成熟畸胎瘤、绒毛膜癌、卵黄囊瘤及胚胎癌各有1例,各占6.7%。

2.2.25年生存率

42例患者除2例失访外,40例中随访满5年者17例,死亡2例。5年总生存率88.2%(15/17)。Ⅰ~Ⅱ期患者5年生存率(100.0%)高于Ⅲ~Ⅳ期(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A期以上患者6例,2例Ⅳ期和ⅢC期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分别于术后18个月和26个月死于肿瘤进展或全身转移。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60.0%)低于其他类型肿瘤患者(1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死亡的患者均为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其肿瘤成分中均合并有卵黄囊瘤成分。

2.2.3生育功能影响

保留生育功能的30例患者中,1例失访,随访至今1例复发的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死亡,其余患者均存活。12例复发患者二次手术有7例再次保留子宫及一侧附件,4例卵巢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及1例胚胎癌患者二次手术予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对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23例患者中有5例为,尚无月经来潮,18例青春期后患者化疗期间予曲普瑞林保护卵巢功能,化疗结束后3~6月复潮,月经周期规律,经量正常,复查性激素水平无明显异常。

3讨论

3.1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

MOGCT好发于年轻女性甚至,主要包括卵黄囊瘤、未成熟畸胎瘤、无性细胞瘤、胚胎癌、原发性绒毛膜癌以及混合性生殖细胞瘤。在本研究中,患者年龄最小6岁,中位发病年龄13.4岁,35岁以上患者仅占9.5%。虽然MOGCT卵巢卵黄囊瘤可产生甲胎蛋白(AFP),含有绒毛膜癌成分的肿瘤能产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并以此作为肿瘤标志物作为病情监测的依据。在发病早期,因发病年龄小等因素,往往被忽视,待到有症状就诊时肿瘤多较大。在本组资料中最大肿瘤约30cm×20cm×20cm,平均肿物直径为11.5cm。故而我们认为应加强对青春期甚至青春前期女性生殖系统疾患的关注,力争早诊断、早治疗。既往研究表明,MOGCT中除无性细胞瘤预后较好外,其他各类非无性细胞瘤恶性程度较高,其肿瘤成分中混合有卵黄囊成分可作为一个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混合性细胞肿瘤中卵黄囊瘤成分所占比例相对较高。Kojimahara等报道,33例卵黄囊瘤中,单纯型18例,混合型13例,25例予BEP方案化疗,5年生存率87%。在本组资料中,虽然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5年生存率(60.0%)与其他类型肿瘤(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我们发现2例死亡患者均为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其肿瘤成分中都合并有卵黄囊瘤成分,且2年复发患者中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占66.7%。因此,我们认为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预后相对较差。然而,目前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的化疗,除了合并有特殊成分如绒毛膜癌,其化疗方案较为明确地选用EMA-CO(依托泊苷+放线菌素D+甲氨蝶呤+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等针对滋养细胞肿瘤的化疗药物取得较好治疗效果外,其他仍然以BEP(博来霉素或平阳霉素+依托泊苷+顺铂)或BVP(博来霉素或平阳霉素+顺铂+长春新碱)为主,但其治疗效果远不如单纯生殖细胞肿瘤,故而对混合性MOGCT应给予个体化治疗,针对其肿瘤成分不同选择不同的化疗方案。Al-Jumaily等报道,1例12岁的混合有高度恶性肉瘤成分的生殖细胞肿瘤,其肿瘤成分合并有20%卵黄囊瘤、30%成熟畸胎瘤、40%胚胎性癌、5%绒毛膜癌及5%的肉瘤成分,在给予经腹盆腔包块切除+右侧附件切除+大网膜切除+淋巴结取样术后,随病情调整化疗方案,总共给予了6疗程的BEP方案和4疗程VAC(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和环磷酰胺)方案化疗,患者获得了32个月的无瘤生存期。据报道,肿瘤病理分期、肿瘤大小及彻底的减瘤术也与MOGCT的预后密切相关,MOGCT的早期患者预后明显好于进展期,而残存瘤灶直径≤2cm者预后好于减瘤未彻底的患者。在本研究中,不同病理分期、肿瘤大小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否与研究中病例数较少等因素有关,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3.2手术治疗

MOGCT患者绝大多数未婚、未育。至20世纪70年代起,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已使大多数渴望生育的妇女经治疗后获得了妊娠。在本组资料中,42例患者中有30例保留生育功能,除1例复发的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死亡以外,其余患者均存活。保留生育功能手术与子宫切除患者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既往报道中,我们曾对生殖细胞肿瘤患者保守治疗后进行了追踪随访,有生育计划的20例患者中,13例患者有15次妊娠,9次足月分娩。本研究中,30例患者大多年幼,至随访结束尚未了解到有正常妊娠分娩的病例,目前所有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患者均在继续随访中。在Zanetta等的研究中,回顾性分析了169例MOGCT,尽管其中有58例患者病变范围超过卵巢,仍共有138例实行了保守手术,81例术后进行了辅助化疗,总存活率达到94%,保守手术与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患者存活率无显著差异。故而,多数学者认为,保留生育功能对MOGCT预后影响不明显。MOGCT的子宫和卵巢复发相对少见,即使肿瘤复发也多不累及子宫及对侧卵巢,切除对侧卵巢及子宫并不改善预后。年轻患者有生育需求,不论肿瘤期别,只要有正常卵巢组织存在,均可行保守手术治疗。

3.3化疗及卵巢功能保护

MOGCT对化疗药物高度敏感,目前化疗方案首选以博来霉素为基础的BEP方案或BVP方案,另外还有VAC及VAC/EI(VP-16,异环磷酰胺)等针对特殊类型的二线方案。BEP及BVP方案作为MOGCT目前最为有效的一线化疗方案,化疗毒副反应相对较小。在本研究中42例患者中,30例接受BEP方案化疗,3例因不能耐受BEP方案,予BVP方案化疗,1例绒毛膜癌及1例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左卵巢卵黄囊瘤伴灶性滋养细胞分化)给予EMA-CO方案化疗。本组资料42例患者2年及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7.5%及88.3%,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但是因博来霉素、多柔比星类和长春新碱等有终生剂量,且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如顺铂的肾毒性,博来霉素和平阳霉素的肺纤维化,多柔比星和表柔比星的心脏毒性等问题,对于年幼不能耐受化疗的患者及晚期复发已达终生剂量的MOGCT患者,更理想的化疗方案尚待进一步探讨完善。化疗药物对性腺及生殖功能的副反应常表现为卵巢功能早衰、闭经。部分患者化疗结束后2~3个月恢复正常月经及生殖功能,但也可造成不可逆的永久性损伤。对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年轻患者,化疗期间应考虑保护患者的卵巢功能,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Gn-RHa可耗尽垂体促性腺细胞上的GnRH受体,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或直接阻断卵巢雌、孕激素的合成,使卵巢在化疗期间处于静息状态,从而起到保护卵巢的作用。有正常月经来潮的患者在化疗期间予曲普瑞林保护卵巢功能,化疗后均恢复正常月经。本研究中,18例保留生育功能的青春期后患者化疗期间予曲普瑞林保护卵巢功能,化疗结束后3~6个月复潮,月经周期规律,经量正常,复查性激素水平无明显异常。

篇3

1.2手术方法根据患者情况应用双腔气管插管或者是单侧支气管插管来建立肺通气,患者行全身麻醉,食管终端、上段行左侧卧位,下段行右侧卧位,胸部需垫高。中上段肿瘤患者行右侧胸部手术,下段给予左侧胸部手术。右胸手术双侧麻醉,行左侧肺通气,以右侧中线约第6肋间切口,切口处插入套管针,胸腔镜经套管进入胸腔,检查胸腔粘连情况,选腋前线3~5肋之间为第二切,腋后线上定位三切口,将肺牵拉钳经第二切口置入,根据食管镜的配合,确定肿瘤位置,在第三切口处实施剪开纵隔胸膜,分开肌层实施钝性分离至剥离出肿瘤。若出现肿瘤不规则或者食管有粘连,可将肿瘤进行贯穿缝合后采用内镜进行抓钳提起,以便更容易分离粘连。左胸手术同右胸步骤,但胸腔镜置入切口高于右侧约2肋间。术后食管镜拔出后,置入胃管,胃肠减压。

1.3统计学分析对全部患者年龄、性别及手术时间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t检验。

2结果

本组30例患者行胸腔镜手术成功29例,1例因平滑肌肿瘤较大,转开胸手术。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为40~138min,平均61.5min;手术中出血量为50~220ml,平均92ml;术后拔出引流管时间为2~8d,平均3.5d;患者术后进食时间为1~6d,平均3.2d;住院时间为6~20d,平均8.1d;术后6~20个月随访,无复发和死亡患者。

篇4

1.2诊断时间本次55例研究对象中急诊手术6例,择期手术49例。55例患者中11例患者行盆腔检查,其中3例患者于孕前进行诊断,6例患者诊断时间≤12孕周,2例患者诊断时间为12~28孕周;38例患者进行B超检查,其中4例患者诊断时间为孕前,16例患者诊断时间≤12孕周,15例患者诊断时间为12~28孕周,3例患者诊断时间≥28孕周;6例患者行剖宫产发现诊断,其诊断时间均为28孕周及其以后。

1.3方法

1.3.1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在给予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手术处理时应以患者子宫肌瘤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决定术中处理方式,比如子宫肌瘤的大小、数目、部位、性质等。本组31例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肌瘤直径1.0~11.0cm,且肌瘤部位以子宫前壁、宫底、侧壁居多,基底部的肌壁间、阔韧带及子宫下段后壁等则较为少见。31例患者中24例患者采用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1例采用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6例未进行处理,其中2例主要是由于肌瘤位置不当,且和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另4例则是由于有合并症、胎盘早剥等症状所致。

1.3.2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本组55例患者中20例患者为妊娠合并卵巢囊肿,4例患者同时合并子宫肌瘤及卵巢肿瘤,其中14例患者于剖宫产术中行卵巢肿瘤剔除术治疗,3例患者因卵巢囊肿蒂扭转使得卵巢坏死,因而行患侧附件切除术治疗,1例患者行双侧附件及子宫切除术治疗,3例患者行卵巢壁活检术治疗,并将标本送至病理室进行病理检查;3例患者行卵巢楔形切除术及成形术治疗。

2结果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55例患者术后均行促宫缩、抗炎等药物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且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正常出院。本次研究显示妊娠合并妇科良性肿瘤的发生率为0.63%,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发生率为0.36%,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发生率为0.23%,子宫肌瘤合并卵巢肿瘤发生率为0.23%。符合文献报道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发生率为0.30%~2.60%,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发生率为0.08%~0.90%;该研究中患者平均年龄为28.1岁,其和文献报道的发病年龄多在21~31岁相一致。

3讨论

3.1剖宫产术中对子宫肌瘤的处理传统临床上往往认为患者接受剖宫产术治疗的同时行肌瘤切除术治疗,其发生感染、出血等现象的几率较大,严重时可使患者因大量出血而必须行子宫切除术治疗。因此,不主张在剖宫产术的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然而近些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剖宫产术与子宫肌瘤切除术同时进行也逐渐得到医生的认可,两种手术方式同时进行可有效的减少子宫肌瘤对子宫缩复的影响,且可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产褥感染现象发生,同时可有效的阻止肌瘤继续发展,因而临床上逐渐开始在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然而并非所有剖宫产术中均可行肌瘤剔除术,在给予患者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前应认真评估患者肿瘤数量、部分、大小等,并且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并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常应在双侧子宫动脉结扎的基础上行肌瘤剔除术治疗。手术过程中应加强对瘤核分离的重视,应沿包膜进行分离,并且应边分离边行结扎或缝扎血管处理,尽可能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量。而对于肌瘤较大或数目较多的患者术中应常规防止腹腔引流,确保渗液及时排除,从而有效的减少继发感染现象发生。

篇5

1.2方法

1.2.1对照组单纯采用香菇多糖治疗,将20mg香菇多糖针剂溶于250mL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静脉滴注,2周治疗1次。

1.2.2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艾迪注射液(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2020236)治疗,将100mL艾迪注射液溶于400mL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天,3个月治疗1次,连续治疗28天。两组患者均进行2年的跟踪调查。

1.3疗效评定按WHO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疗效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进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毒副作用与生存质量。

1.4数据处理实验数据录入Excel数据库,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珚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经治疗,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4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毒副作用治疗过程实验组共出现13例胃肠道反应,其中Ⅰ级11例、Ⅱ级2例;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0%,低于对照组的56.0%。

2.3患者生存期随访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平均生存期为(16.32±2.29)个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66±2.61)个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122,P<0.05)。

3讨论

篇6

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妊娠合并妇科肿瘤患者46例,年龄23~35岁,其中1例为经产妇,45例为初产妇,14例患者为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其他32例患者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

1.2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分析,对患者的合并妇科肿瘤的类型、诊断方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临床处理措施予以总结分析,从而得出妊娠合并妇科肿瘤的有效处理措施。

2结果

本次研究中患者的妊娠合并妇科肿瘤的肿瘤类型为卵巢肿瘤与子宫肌瘤。14例患者为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其中3例患者为浆液性囊腺瘤,3例患者为黏液性囊腺瘤,8例患者为良性畸胎瘤;32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中,19例患者为壁间型肌瘤,13例患者为浆膜下肌瘤。对患者的诊断方式予以分析,其中24例患者是在手术过程中发现,22例患者是孕期通过B超检查发现。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7.83%,22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其中,6例产后出血,5例胎膜早破,3例先兆流产,活跃期停滞与早产各2例,瘤体破裂、头盆不称、胎儿窘迫、胎位异常各1例。在患者的临床处理过程中有32例患者在开展剖宫产术的同时实施了子宫肌瘤挖除术,患者的子宫成功保留;有12例患者在开展剖宫产术的同时实施了卵巢肿瘤剥除术;有1例患者在妊娠32周时出现了卵巢肿瘤体破裂处的急腹症,在对患者实施卵巢肿瘤及患侧附件的切除术之后,在手术周实施了保胎治疗,并在患者妊娠35周时为患者开展了剖宫产术终止妊娠,胎儿成功娩出后为患者开展盆腔淋巴清除术、阑尾切除及子宫全切加大网膜等方面的治疗,并在手术之后为患者开展定期的化疗;另外1例患者在实施剖宫产术的过程中发现存在卵巢肿瘤,通过快速冰冻病例切片诊断患者为畸胎瘤上皮腺癌Ⅰa期,为患者开展了肿瘤及患侧附件的切除。

3讨论

对于孕产妇来说,妊娠合并妇科肿瘤是其高危因素,孕产妇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对孕妇的妊娠产生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①瘤体的破裂,随着患者妊娠子宫的增大,对于卵巢肿瘤会产生一定的压迫作用,特别是在分娩、排便、弯腰等一些腹压突然增大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瘤体的破裂,引发出血现象;②难产,对于嵌顿于盆腔中的卵巢肿瘤来说,对于胎先露的下降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很容易引起梗阻性难产;③早产或者是流产,对于一些比较大的卵巢瘤来将,会对子宫的正常增长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容易引起患者早产或者流产,对于恶性的卵巢肿瘤,需要在实施治疗性手术的同时终止患者的妊娠,这也会导致患者的早产或者流产;④卵巢肿瘤的扭转,随着患者的妊娠的发展,子宫的增大会将卵巢推入到腹腔中,会导致卵巢肿瘤的活动范围增大从而引发蒂扭转。在临床诊治的过程中如果妊娠合并妇科肿瘤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很难被发现,但是如果在患者的孕早期为患者开展盆腔检查诊断,并为患者开展B超检查,能够有效提升检出率与诊断准确率,为了有效降低患者的漏诊率,积极为患者开展孕早期的B超检查是非常必要的。临床上妊娠合并妇科肿瘤患者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积极采取各种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妊娠期的妇科肿瘤患者,如果没有表现出相关的临床症状,通常不需要实施特殊处理,但是如果患者的中晚期肌瘤出现了红色变性,并伴随有腹痛症状,则需要积极为其开展相关的保守治疗,对于分娩期的患者应该将剖宫产指征放宽。本次研究中,妊娠合并妇科肿瘤患者的临床处理过程中,32例患者在开展剖宫产术的同时实施了子宫肌瘤挖除术,患者的子宫成功保留;12例患者在开展剖宫产术的同时实施了卵巢肿瘤剥除术;1例患者在妊娠32周时出现了卵巢肿瘤体破裂处的急腹症,在对患者实施卵巢肿瘤及患侧附件的切除术之后,在手术周实施了保胎治疗,并在患者妊娠35周时为患者开展了剖宫产术终止妊娠,胎儿成功娩出后为患者开展盆腔淋巴清除术、阑尾切除及子宫全切加大网膜等方面的治疗,并在手术之后为患者开展定期的化疗;另外1例患者在实施剖宫产术的过程中发现存在卵巢肿瘤,通过快速冰冻病例切片诊断患者为畸胎瘤上皮腺癌Ⅰa期,为患者开展了肿瘤及患侧附件的切除。

篇7

方法是由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普外科、胸外科、妇科等科室各派出1~2名英语水平佳的中青年老师组成一个留学生肿瘤学临床实习指导老师小组,按病种实习(见流程图)。然后,由学生和老师一起就该病种模拟全英语就医环境,学生分组诊疗。最后,老师带领留学生和病人面对面交流,学生提出诊断和治疗方法。因为是肿瘤学实习指导老师小组,又因为是按病种实习,所以各个老师可以同一课时分别给学生讲授该病种不同专业知识。老师可以提前准备该肿瘤相关知识,学生可以提前预习,课堂以多媒体及互动教学为主,这样使英语表达能力及交流能力的限制得到改善。

篇8

1.2方法两组患者均为连续硬膜外麻醉,切口在下腹正中,子宫下段横切口,在胎儿娩出后宫体内肌内注射缩宫素20U。观察组患者在剖宫产术结束后同时进行肿瘤剔除术,在对剖宫产切口进行缝合时,子宫娩出腹腔,对子宫肌瘤的大小、数目、位置进行观察,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切口,行剔除术。在剔除子宫前,将缩宫素20U注射入基底部及肌瘤四周,将肌瘤分离并剔除,采用1-0可吸收线对肌壁瘤腔进行缝合,之后褥式锁边缝合,在缝合时注意不留死腔。观察无活动性出血后,将子宫送回腹腔,对于渗血的针眼部位,采用细丝线缝合或者用纱布按压,术后常规静脉滴注抗生素3d,肌内注射缩宫素10U,2次/d,共3d。参考组患者剖宫产术后根据产妇恢复情况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24h阴道出血量,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恶性恶露持续时间。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h阴道出血量与参考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恶性恶露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参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篇9

(二)缺乏统一的带教标准,导致肿瘤的临床带教无统一章法可循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已经逐渐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肿瘤防治体系,但是肿瘤学的临床带教却始终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大部分医学院校课程体系中未能专门设置肿瘤学课程,各脏器肿瘤只是在相应的学科中讲授,造成内容分散,基础与临床联系不紧密等。在卫计委公布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与方案中,也未设置肿瘤学住院医师的轮转培养方案及至肿瘤科轮转时的培养标准、带教要求,如何带教肿瘤科临床医师,并无标准的、统一的章法可循。

二、肿瘤学临床带教方面的探索

虽然在肿瘤学临床带教方面面临诸多的问题,国内也缺乏统一的培养标准及带教要求,我院还是在肿瘤学临床带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并实践。

(一)开展多学科的临床讨论,并请轮转医师一并参与多学科工作团队(multidisciplinaryteam,MDT)模式,是两个以上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固定工作组,针对某种疾病进行定期的临床讨论会[2]。通过MDT,各相关学科的临床医师针对某肿瘤一并探讨,发表各自意见,共同研究治疗方案。我院定期举办各科肿瘤的MDT,如肺癌的病例讨论会联合呼吸科、胸外科、放射科、病理科等相关科室共同参与,相关专家均会对展示病历提出见解,给轮转医师一个很好的综合学习平台。带教老师可针对所带教的临床医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切实提升轮转医师的临床思维能力。MDT为来肿瘤科轮转的临床医师提供了一个多学科学术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有助于轮转医师开拓视野,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值得推广应用。MDT在国外的大型医院已经成为疾病治疗的重要模式,英国癌症诊治指南规定,所有确诊肿瘤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必须经过相关MDT会诊[2]。

(二)利用床边教学培养轮转医师的临床思维轮转期间,带教老师应选择诊断明确、症状典型的代表性病例作为临床教学的主要病例。引导轮转医师从肿瘤学的思维进行病史采集,规范体格检查,发现并记录阳性体征;引导轮转医师注意肿瘤病例的血液学、影像学等检查结果,观察患者治疗期间的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引导轮转医师对所学的病例进行综合分析,帮助轮转医师建立肿瘤学临床思维。在带教过程中,可定期选择一些疑难病例进行病例讨论。让轮转医师积极发表见解及看法,对轮转医师提出的疑问进行深入讨论,可使轮转医师从带教老师及其他临床医师的发言和讨论中真正学到有益的思维方式,从而切实提高轮转医师肿瘤学的临床分析思考能力。

(三)鼓励实践,切实加强轮转医师临床能力的培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培养临床能力为主。轮转医师按照培训计划,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在相关科室开展临床工作。对于在肿瘤科轮转的临床医师来说,轮转结束后应达到肿瘤专业高年资住院医师和低年资主治医师的水平,要求掌握肿瘤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能解决部分肿瘤科的疑难病例。带教时注意理论联系实践,在临床带教工作中鼓励轮转医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指导其解决问题。提高轮转医师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定期让轮转医师对某个疑难病例进行独立分析和讲解,带教老师之后指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临床带教目的主要是“授人以渔”,给轮转医师原则性、方向性上的引导和指点。鼓励轮转医师实际动手,在轮转医生从事临床操作时“放手不放眼”,及时纠正错误的手法,确保轮转医生经过临床轮转后,能够达到肿瘤专科高年资住院医师和低年资主治医师的水平。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的综合疾病,会并发各系统的并发症,因此,胸穿、腹穿、腰穿等基本操作是肿瘤科医师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只有放手让轮转医师操作,然后指出其不足之处,才能切实加强轮转医师的临床实践能力。

(四)加强循证医学思维培训对于从事恶性肿瘤治疗的医生来说,如何选择最适当的检查手段、最佳的治疗方案,是必需面对的问题,合理科学的临床决策对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节约患者及社会支出都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科学决策的前提,取决于循证医学的证据。循证医学的目的是要求医生“在为患者诊治过程中,准确、公正并自觉地运用现有的最佳证据,做出相对正确的临床决策”。循证医学强调的是个人经验与最佳临床证据的有机结合。肿瘤学的NCCN指南平均每1~2个月就要更新一次,每年全球肿瘤学ASCO会议以及中国肿瘤学CSCO会议就有大量新的临床结果发表;以前曾经是临床一类的证据在知识的不断更新中很有可能会降为二类证据,而以前是二、三类的证据也有可能最后逐渐上升为一类证据[3]。因此,在知识爆炸的时代,肿瘤治疗的方案更新速度之快,远非书本知识所能企及。在进行肿瘤临床带教的同时,应该加强循证医学思维培训,让轮转医师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学会从快速涌现的医学成果中吸收有用的、正确的以及最新的临床证据,学会用循证医学思维去评估各种临床问题。

篇10

1.2方法观察统计两组妊娠期产妇的剖宫产率、妊娠并发症、胎儿并发症、胎儿生存率等情况。以此来明晰妊娠期产妇合并不同妇科肿瘤的处理方法,及其妊娠结局。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妊娠期合并妇科肿瘤产妇的主要肿瘤类型为子宫肌瘤占[63.67%(156/245)]和卵巢癌占[31.02%(76/245)]。观察组妊娠期合并妇科肿瘤患者的剖宫产率达到100.00%(245/245),而未合并妇科肿瘤的对照组产妇剖宫产率为23.94%(343/1433)。两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期合并妇科肿瘤产妇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为7.35%(18/245)、胎儿并发症4.90%(12/245)、胎儿生存率95.92%(235/245)。对照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为9.07%(130/1433)、胎儿并发症3.77%(54/1433)、胎儿生存率97.35%(1395/1433),两组胎儿生存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