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建发言稿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0 15:07:5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团建发言稿,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团建发言稿

篇1

*镇共有10034人,其中青年4873人,团员人数262人,男性为117人,女性为145人。14—28周岁青年人数为3030人,29—35周岁青年人数为1843人。团员占14—28岁青年人数的9%。

*镇团委共下设10个团支部,包括1个机关团支部,6个村团支部,2个小学团支部,1个卫生院团支部。在职青年为130人,其中28岁以下青年为26人,全为共青团员。

团支书平均年龄在28岁以上,团支书50%在村委任职。

*镇占地面积287.863公顷,全镇以人参种植为经济支柱,95%以上住户的以种植人参为生,近年来有30%以上的村民到外地发展参业,其中青年人占50%以上。北岗镇的经济经济状况在全县农村属于中游水平。

二、团委工作的基本特点

1、团员及青年流动较快。

*镇因全镇皆以种植人参为主,近年来很多村民又多往外地发展参业,青年们做为主要劳动力,纷纷涌向延吉、安图、黑龙江等地,而本镇青年们多忙于山上的参地农活,人员组织较不方便。

2、实际团员数流失严重

1)由于外出种参及务工人员的流动性大,不好管理和掌握,致使团员数量减少。

2)历年来团关系管理不规范,学生团员到了社会后,虽然团关系由学校团委转交到镇团委,但因入团手续填写不够详细,难以划分所属团支部,导致团组织与一部分团员失去联系。

3)各单位,团员们在工作调动时,多数未能及时转交团关系,造成了团关系管理混乱,给各支部团费收缴及组织生活方面的形成了一定障碍。

4)近年来由于机构改革,像邮政局,信用社等单位上挂到县,团组织也随之上挂,但由于工作地点仍在本镇,管理较为不便,团员管理松散甚至处于无组织状态。

由于以上原因,导致镇团委实际团员人数与在册团员人数相差悬殊。

3、农村团干部兼职、大龄化、无薪情况严重

通过对*镇十个团支部情况的调查来看,农村干部由于受职教和经费等因素的制约,有95%以上均为兼职,多数团干部身兼团委、妇联、报帐员等工作,其中70%以上的团干部超过三十岁。虽然身兼数职,但报酬并未相应增加,特别是团干部的报酬并无正式规定,几乎等于无报酬,而且团干部年纪较大,家庭负担较重,精力多放在家务上,没有精力多与青年人做接触,难以把握当前青年人的思想脉搏。

4、农村青年“重经济轻思想”情况严重

现在多数青年都非常关心农村经济发展,同进更看重自己的发展机会和发家致富的本领。对社会制安、社会保障等问题也都给了一定的关心,但对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公益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低。

三、存在问题

1、基层组织建设亟需加强

近年来农村团的工作弱化等大环境的影响,直接影响了团支部在农村工作中的地位和形象,而且基层团干部年龄偏大,兼职又多,其作用也就不能充份发挥,基层团组织日渐萎,多数处于松散瘫痪状态,有事临时组织,无事各自散去现象普遍存在。团支部是共青团组织的基层单位,是团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要想搞活团的工作,必需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

2、干部队伍亟需培训

团干部是共青团工作的贯彻和执行者,其素质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团的工作水平。团员干部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必要的团务知识,与时展脱节,缺乏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没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必然导致在青年人中没有号召力和影响力,没办法更好的团结和帮助广大青年。因此必须尽快的完善团的培训机制,加大团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广大基层团干部的修养与工作能力。

3、团员管理亟需规范

随着新形势的发展,流动团员人数地增加,团员管理难度增大,再加上对团员的进出管理不严,操作规程不够规范致使农村团员数量锐减,而部分农村团组织对此极没有深刻认识,单纯的只为了扩大团员队伍,放宽对团员入团的审核,使很多不够资格的青年也进入到团员队伍,不仅打击了优秀青年向团组织靠近的积极性,更失去了共青团所代表的先进意义,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团组织在农村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必须进一步规范严格团员管理办法,抓紧抓严团员入团审批手续使共青团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代表光荣与先进的青年组织。北岗镇团委已经着手进行了团员档案管理与交接的规范工作,但是把严入团审批手续方面还需要中学团委和上级团委的重视与配合。

4、经费渠道亟需拓宽

目前农村团的活动经费还是主要靠团费和划拔两个途径,而农村团员数量本身有限,加上流失严重,团费收缴十分困难,特别是农民团员的团费收入基本空白。而历年来团的工作一直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群众对于团委极为漠视,活动开展困难,难以引起镇委及村委的重视,团的活动经费难于争取。经费不能保障就不能满足正常的活动要求,影响工作开展,团的活动经费问题成为制约北岗镇团的工作全面活跃的瓶颈。为此,北岗镇团委把如何有效的解决工作经费问题作为当务之急。

四、原因分析

1、工作环境变化加快

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都加速了农村的改革步伐,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经济理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当代青年农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之农村团的工作环境势必相应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团组织本应及时洞察到工作环境的快速变化,及时根据农村发展需要调整团的工作思路,扭转团的工作滞后于农村发展实际。加上部分领导对团组织等群团组织在农村工作中的长期作用和潜在作用没有充份认识,忽视了团的工作,为使农村团的设置,人员配备,活动开展,经费筹集难度加大。

2、工作重心脱离实际

与前几年相比,目前农村团的工作机制对现代化农村的适应程度已有一定程度上的改观,但仍有部分村及团组织过分强调团组织自身的特殊性而忽视了与农村其他方面的工作协调相嫁接,使团的活动游离于农村中心工作之外。另外,农村团组织就团论团,封闭保守的思维模式,以指令为主的领导模式,以突出为主的活动模式以及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和狭隘,脆弱的经费来源,使团的工作过于空泛,脱离实际,难以引起广大农村青年的共鸣。

3、工作定位把握不准

团组织在农村的职能定位,是其作用发挥的导向。农村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团组织提高经济参与能力,把帮助和带领农村青年发家致富作为团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团的每项工作都转化为农村重心工作服务的具体举措。而调查发现,农村团的这种职能作用的调整和转化并未到位,很多仍只停留在口头和思想上,多数农村团组织有待调整没能充分体现到团的实际工作中,致使农村团的工作长期务于农村中心工作之外,极大的影响了团的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五、工作对策

1、切实加强基层团组织的建设

要切实增强团组织在农村青年中的凝聚力,提高团组织在农村中的分量和地位,改变团工作的人力资源不足的现状。

1)要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和正常的组织生活。以简单、适用为原则,使基层团干部对于自己的工作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2)是重视团干部队伍培养。一要配齐配强农村团干部,加强对团干部的管理培训,尤其要帮助他们落实职务津贴在内的各种政府、生活待遇,调动和保护农村团干部及共青团工作的积极性。二是要建立团干部储备制度,为基层团支部灌输新鲜血液,培植新生力量。

3)多组织团员参与组织活动,将团员活动与青年活动相区分,提高团员待遇,突出团员与普通青年的区别,为进一步发展团员队伍奠定基础。

4)重视团员干部的思想教育,特别是青年团干部的思想教育,树立为团员服务和青年服务的观念。

2、立足农村生产实践,创新开展团的活动

创新活动内容,突出经济效益,贴近生产需求,围绕农村中心工作设计开展活动,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使之成为团的工作发展的生长点。

1)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成立信息服务队,向广大农村青年提供最新的、急需的供求信息与科学技术。北岗镇团委通过网络等渠道收集科技信息,成立科技频道等方式,向广大农村青年提供各类致富信息,得到了北岗群众的认可,扩大了共青团工作的影响力。

2)建立青年人才档案,帮助有特长的青年发挥其优势,以延伸团的手臂,扩大团的影响,团结凝聚广大青年。北岗镇团委通过帮助有声乐特长的青年参加各项比赛的机会,与青年们交了朋友,使他们乐于参与共青团组织的活动,聚拢了大批的青年,为搞好团的活动奠定了群众基础。

3)是创新活动方式。注意将工作时间与业余时间相结合,针对青年流向多元化,流量多变,兴趣多样的特点,利用闲散时间,开展不同特色的小型活动。

4)是要提高团的工作科技含量,围绕农业生产,提高团的科技含量。广泛开展“学科技,用科技争做科技型农民”活动,使团的工作成为农村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

3、立足农村发展,灵活创收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村组织应该从各自的实际出发,能过”收,拔,创,建“等多种方式,多渠道筹措经费。收,即收缴团费,管好用好团费,拔,即通过争取领导支持,从村集体中划拔部分经费,创,即通过开展各种有偿服务和各类经济实体,自创活动经费,。建,即兴建青年活动中心,向广大青年们筹集活动资金。

4、立足农村现实情况,积极优化团的环境

1)要争取村党支部对青年工作的组织领导,优化团的工作环境。

篇2

1993年,我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小山村--罗田县李家坳村,到了上学读书的年龄,因为家里的一亩三分地难以给我挣到学费去读书,所以父母不得不外出务工,我就和姐姐由爷爷奶奶带大。每到快过年的时候,总盼望着爸妈回家。爸妈回家过完年后,就又匆匆的离家而去了。每当看到爸爸妈妈拿着行李远走的背影,我都会流下了不舍的眼泪。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的过去了,随着学识的增长。在2013年正月初的时候,当我再次看到家乡人们淡去的身影,肺腑之言便涌上心头,当新年来临之际,人们便匆匆的赶回家,过完年,又匆匆的离家而去,我想倘若地方经济发达,人们收入提高,又有谁会和家人分离两地去外地工作了,看着家乡留下的老人和孩子,从此便在我内心埋下了“帮乡村致富、让民工返乡”的种子。

十六届五中全会后国家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乡村的建设国家投入了很多资金,村民投入了很多精力,但是村民不会运营,不懂管理。美丽乡村的建设成为无源之水。另一方面,当今城市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空气污染严重、自然缺失症等引发了严重的城市危机,在这两大疼点和社会需求上滋农开启了致力于链接城市与乡村,通过滋农生态游带城市居民来乡村体验农耕生活,让城市居民融入了自然,给村民带去了收益。例如张家冲,通过我们对当地乡村特色的挖掘,结合农事体验等核心元素,根据不同的季节制作出不同的特色产品路线,吸引了武汉数百家儿童机构与我们达成长期合作。并有效推动了美丽乡村的建设,像当地一位村民就说,我们带城市居民来体验农耕生活,让村民看到了实际效益,加强了村民积极配合乡村工作的建设。去年从八月份到正月十五期间共计举办活动61场,为村民带去收益近数十万元,记得11月份的时候,我们刚做完活动,有两个小孩子的妈妈,说她们处在乡村带孩子,一直没去工作,都在村里,原以为自己这辈子就是这样了,我们去了之后,让她们重拾工作,给她们带来了希望,说着说着就流下了眼泪,那一刻,才发现滋农不仅仅能为村民带去收益,更重要的是能给乡村带去希望。

当然,滋农除了能推动美丽乡村的发展之外,还推动了农特产业的发展,罗田是板栗之乡,甜柿之乡。但板栗产业如同鸡肋,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去外地务工,家里留下的是老人跟孩子,上树打板栗又不放心,加上板栗打下来后卖的价钱不高,板栗也面临着产业危机,还有柿子,更是不被外界所知,例如我们去年从10月9号到12月3号期间,以錾子石当地特色,制作出了以打柿子、吃吊锅、打糍粑的特色体验活动,人数最多的一次一天230多人,5个团!打柿子活动持续时间近两个月,共计带2300多人。除了在报名交钱时每人包含的10斤之外,另外单独购买的从10斤到50斤不等,当然,价值远远不止这些,像参加活动的很多市民就说,如果今天没来打柿子,他怎么也不相信柿子是可以从树上打下来直接吃的,故而他们这种新奇感和体验感很容易引发朋友圈的广为传播,极大的宣传了当地特色农产品。形成了集休闲、体验、娱乐、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新模式。

篇3

要驾驭好这套马车,解放思想是关键。“思想有多远,我们的行动就能走多远”。尽管经济危机的严冬还未褪去,面对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竞争格局,我们经营人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面向市场,放飞思路,放开胆量,抢抓新机遇,谋划新思路,实施新战略,开创经营贸易新局面。

面向内部市场,抢抓部分制式材料市场采购机遇,夯实经营贸易利润基础。内部市场风险较小,毛利较高,是经营贸易创利的主要来源。俗话说,好风凭借力,我们要发挥长期从事军需材料筹供保障形成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服务优势,抓住部分制式材料市场采购机遇,密切与内部工厂的沟通与协调,努力成为轻工集团坯布供应中心,为物流公司及××分公司创造稳定的收入和利润渠道,做稳做强经营贸易。同时,我们要积极推进内部市场贸易方式创新,稳妥开展循环贸易。这样既能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增加收入,又能实现收入由内部市场向外部市场的战略转移,一举两得。通过开创内部市场经营贸易新局面,为分公司发展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有坚强的经济基础作后盾,加快发展才有动力。

面向外部市场,抓住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新机遇,做稳做大经营贸易,促进销售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危机”、“危机”,顾名思义,“危险中有机遇”、“化危为机”。因此,我们要以控制风险为前提,以加快资金周转速度为手段,以扩大销售收入为目标,做稳做大定点贸易。首先,要发挥我们一定的资金优势,努力成为毛纺企业原材料供应中心,为做大贸易创造稳定的收入来源;其次,及时捕捉市场价格波动机遇,相对集中“优势兵力”,以“短、平、快”打好歼灭战,赚取差价利润,提高经济效益;第三,抓住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机遇和市场机遇,深入市场调查研究,实现经营市场由传统的纺织、物流行业向其他行业稳定、有序的突破和发展。只有稳定、有序,才能稳定增长;只有稳定有序,才能持续增长。通过开创外部市场经营贸易新局面,实现经营贸易规模效益,加快发展速度才有保障。

篇4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1-0161-02

高等学校是我国基础研究与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具有学科和人才双优势,大学生作为高校的主体,是未来科技战场上的主力军,如何主动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求,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高校亟须解决的一项任务。被企业界广泛运用的“团队”运作模式适应了科学研究和变化的要求,因此,大学生高效率团队的建设不仅能够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更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对大学生自身和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1 大学生科研团队的特征

大学生科研团队是以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为内容,由为数不多的知识技能互补、愿意为共同科研目的、科研目标和工作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以在校大学生为主组成的群体。大学生科研团队除了具有团队共同特点之外,还具有以下的特点。

第一,大学生科研团队一般是按“课题制”组建的课外研究团队,该科研团队是为了解决一个相对独立、内容较单一、周期一般较短、规模不大的研究项目而组建的。第二,大学生科研团队主要研究方向应是带有创新性的应用性研究,大学生接受新生事物快、观察问题敏锐和具有不同的专业知识背景是科研团队开展研究工作的一大优势。第三,大学生科研团队成员彼此之间比较熟悉,或者已经有了一定的良好合作的基础和经历,大学生科研团队一般由在校大学生组成,成员间的了解和熟悉能使团队较快地对研究目标或共同方法等达成共识,缩短了成员之间的磨合期。第四,大学生科研团队一般要求有2~3名的核心成员;同时,科研团队成员拥有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年级结构,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从结构上保证了研究项目的顺利完成。

2 大学生高效率科研团队主要影响因素

以影响大学生科研成果的主要因素为切入点,通过访谈法(高校科技实践部负责人)、个例分析法(我们对获得“挑战杯”国赛银奖的一支团队进行详细的访谈),对各个因素进行综合和细分,得出影响大学生科研成果的因素很多,如研究课题、自身素质、老师指导等,另外,大学生科研的组成形式是团队形式,那么团队就是我们的研究重心和核心,团队组成,团队领导能力、凝聚力、执行力,能力互补,以及对团队的认知就成了我们的研究方向。这些因素的变动影响了大学生科研的效率,用一个简单的函数表达式研究,概括为:

F=k(X1,X2,X3,X4…)

其中F为效率,k是系数关系(不一定是线性关系),X是变量,我们基于这些变量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以及数据的搜集,以问卷对比分析法(问卷的发放对象为“××”211高校中近一年进行过科研活动的团队,将问卷数据中获奖与未获奖团队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最明显的因素为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原始数据的处理,最终得到各个因素的重要程度。

3 大学生高效率科研团队资源分配比率(模型一)

对于团队来说每个关键方面都应该投入100%的精力去建设,但资源是有限的,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怎样去分配资源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得到结果如下:

②资源是指从团队组成来看,有限的时间、精力的分配情况。

4 大学生高效率科研团队成长理论模型(模型二)

大学生科研团队生命周期大致按时间分为三个阶段:团队组建阶段、团队发展稳定阶段和团队科研结束阶段。

大学生科研团队生命周期图

根据以上不同阶段的特征分析,可以得出大学生高效率科研团队建设的对策:

A、团队建设初期的凝聚力。团队在初期之所以有凝聚力,而不是从0开始,是因为通过统计发现,团队在选择成员时会倾向于熟悉的人,所选择核心成员之间的友谊便是初期凝聚力的基础。影响该曲线斜率的主要因素为目标的明确性(激励团队成员方面)以及对团队的认同感。B、该阶段主要是团队成员磨合期,是科研的准备阶段,彼此了解对方的能力及对方,加强之间的友谊。同时团队队长尽可能地完善团队目标,具体详细又有激励性,在该阶段还要为科研争取资源,使团队在资源方面充裕。其中影响关键因素为目标明确性和能力互补。C、科研准备完毕,在科研进行时效率应该维持在一个恒定的高度,该高度主要是由能力互补因素决定的,而维持主要是领导力因素,为团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靠合理的分工来提高效率,靠沟通来完成彼此的合作,尽可能减少内耗。D、科研完毕阶段。在该阶段,科研完成,团队生命结束,但是我们以团队的凝聚力来衡量,那么凝聚力是仍然存在的,存在的基础就是成员之间的友谊。E、领导能力的作用。领导能力贯穿于科研活动的各个阶段,也是最核心的因素。只有团队队长进行目标控制,使每个人都向着目标前进,团队才会产出强大的战斗力!

5 大学生高效率科研团队建设发展模型的应用及建议

第一阶段――组建阶段:

在该阶段,大多数人参加科研活动的动机是锻炼实践能力,而以取得科研成果为目标的人只有少数;作为大学生科研团队,在科研方面的重要性偏低,学院和学校如果是想提高大学生科研水平,可以适当的在科研加分方面予以激励。在目标明确性方面,只有三分之一的团队目标明确,超过半数没有意识到科研团队目标的重要性,或根本没有目标。因此在团队目标上一定要引起所有团队的注意,目标不仅明确,还要细分,以使团队向着一个方向前进。能力互补,一定要联系选择成员来看,因为团队成员对于团队来说是最宝贵的资源。通过调查发现,团队在选择团队成员时,多是一次完成的,并且多是选择熟悉的人和服从力强的人,即为感性的组合而非理性自合,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力求打造完美团队,所有的团队成员在能力互补上一定要是完整的。

第二阶段――发展稳定阶段:

在该阶段,团队进入高速发展,效率维持稳定且应该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那么最核心的一个因素就是团队领导力的控制,而拥有比较出色领导力的团队占少数,大多数团队的领导力都是一般。对此我们给出的建议是学校在科研立项前给团队队长一个适当的培训,可能会使大学生科研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在该阶段,团队的沟通能力也是关键,但是只有少数团队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而大多数团队只是进行较好的沟通,也就是说我们大学生团队在该方面还有不小的进步空间。同时任务分工和团队执行也是团队效率的重要体现因素,人尽其能,只有良好的执行才能把团队的科研构想转变成现实。而我们通过数据发现,只有少数的团队分工是十分明确有效的,多数的团队分工只能说较好。在执行力方面,完全执行和能够执行的占大多数,两者进行关联,我们发现团队成员的素质和团队意识也是可以进步的,这个数据并不能使我们满意而就此止步。

篇5

[作者简介]罗金凤(1971- ),女,瑶族,广西宜州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和科研管理。(广西 南宁 530008)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广西高校科研项目“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创新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LX2014516)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6-0032-02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壮大,各高职院校在抓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加强科研工作。高职院校科研形势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但也仍然存在制约高职科研发展的系列瓶颈问题,特别是科研人才集聚不足,科研团队建设步伐缓慢甚至停滞等,严重阻碍了高职科研的进一步发展。本研究将在当前高职科研进入新的发展背景下,分析高职科研团队发展的新机遇,探讨高职科研团队建设遭遇的瓶颈问题,力图找出适合当前高职科研团队建设的新途径,以促进高职科研工作的继续发展。

一、新时期高职科研团队创新建设的机遇

自国家实施高职示范院校和骨干院校建设以来,高职院校在加强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培养人才的同时,大力发展科学研究工作,努力通过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等途径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不断巩固高职院校在社会中的地位。高职科研工作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呈现出新气象新特点,为高职科研团队创新建设提供了良好契机。

(一)领导重视,教职工科研意识明显增强

各高职院校领导普遍重视科研工作,在决策时给予科研工作大力支持,在人、才、物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倾斜支持。据调查,各高职院校科研经费普遍逐年增长,部分高职院校科研经费更是翻倍增长,如建设一批研究中心和创新工作室,购置必要的研究设备和原料,保证师生教学需要的同时提供最佳研究平台;对各二级学院(系、部)引进带科研项目的高级人才绿灯放行,并提供专门的研究经费;给予科研奖励和获奖科研成果再奖励,激励师生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由于领导重视,学校科研政策环境良好,极大地调动了师生开展科研的积极性,教职工科研意识明显增强。

(二)认清现实与自我,科研目标方向明确

经过多年的发展,高职科研已经跳出过去的模糊定位,从自身专业能力和技术能力实际出发,在开展高职教育教学规律探讨研究的同时开展侧重于小项目、专业特色项目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服务项目的职业技术研究,为促进学校发展的同时也为行业企业和当地政府的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智力支持。

(三)努力创造条件,科研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在国家和地方实施高职示范院校和骨干院校建设进程中,有关高职院校抓住机遇,在狠抓教育教学改革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努力创造条件,为师生建立起开展产学研教融于一体的校内外各种实习实训科研基地。随着国家和省(直辖市、自治区)高职教育示范实训基地的建立,一批可提供开展科研工作的先进仪器设备、场所应运而生。高职师生开展科研的硬件得以保障同时,高职院校还注意到软环境的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措施,鼓励师生开展科研工作。

(四)敢于挑战,科研能力不断进步

随着高职校企业合作办学的不断推进,校企互融,校政互动,企业进班级、班级进企业的办学形式不断深化,高职院校师生参与企业技术研发、产品升级改造越来越多,他们勇于挑战,敢于承担,积极投身企业产品开发和技术革新,在做中学,学中做,科研能力得到提高,科研水平不断提升,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行业对高职研究实力的偏见。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参与南宁广开电器有限责任公司箱式变电站等配电产品的电器设计工作,教师作为第一发明人将申请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专利“一种户外落地式端子箱”“一种挂式计量表箱”投入生产,产品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新时期高职科研团队建设创新面临的挑战

高职科研发生的可喜变化为科研团队建设创新带来了机遇,与此同时,高职科研团队建设创新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严重阻碍了高职科研的创新发展。

(一)科研团队意识不强,特色团队更是缺乏

尽管高职院校的教职员工科研积极性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但他们绝大多数仍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墨守成规,科研存在单打独斗的现象,大部分教师是为了年度考核和职称评定的需要而开展科研,其科研形式多是以个人为终极目标,即便是集体开展课题研究,形式上是一组或一群人组建临时团队,但具体研究工作的开展也是以个人为单位独立完成居多,很多成员并未实质参加。这种个人科研的成果与科研团队的集体智慧差别很大,真正意义上的科研团队开展研究能够有效提高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质量,提升技术服务能力,促进学校教学工作、师资队伍建设等。本质上看来,高职还没有形成科研团队意识和团队观念。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将科研群体与科研团队混为一谈,简单地认为开展课题研究临时组建起来的研究群体就是科研团队,创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团队更是几乎没有。

(二)科研团队建设政策支持不足,政策环境有待改善

从国家到地方以及高职院校,尚未建立和出台有关支持高职科研团队的专项政策文件。就教学团队建设政策来说,各级重视并出台政策并专项评选优秀教学团队,教育部组织评选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厅组织评选省(自治区)级教学团队,高职院校组织评选校级教学团队,并对获得相应荣誉的高职教学团队进行物质、精神方面的奖励。相比之下,高职科研团队建设没有政策支持,没有能力和水平评比,更谈不上资金支持和应有的荣誉和物质奖励。可以说,缺乏政策支持下的高职科研团队建设相比较教学团队建设一直是短腿,跛足前行。

(三)科研团队组建向心力不足,核心能力缺乏

科研团队组建向心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人才,即科研创新团队带头人。科研创新团队带头人是组建科研创新团队的关键,他不仅要拥有高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还要勇于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同时具有比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合作精神、锲而不舍的毅力及百折不挠的精神。显然,高职院校的教授、专家尚未满足这样的条件。第二个是经费。高职科研经费相对较少,难以满足职业技术创新性研发和企业产品的升级改造需要,囿于此,高职科研大多停留在教育教学研究上。由于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高职想要通过横向兼并吸纳理想的资源或能力,并将拥有这种资源或能力的单位或个人直接纳入本学校从而提升科研团队核心能力显然不可能。

(四)科研团队建设缺少有效管理,团队成员协作无序散漫

在很多高职院校中,没形成有效的科研团队管理体制,更有甚者,简单地将教学团队当作科研团队来管理,将教学团队的教学成果当作科研成果来管理。一方面,科研管理部门满足于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取得的精品课程和精品专业或优质专业建设上,忽略了引导、启发、协调、服务组建科研团队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和技术服务,更缺乏组织科研团队参与行业企业技术革新和服务于社会创新发展研究;另一方面,教学团队负责人缺少管理能力和管理经验,不懂如何调动团队成员利用专业优势开展科学技术研究,不懂如何协调引导教师解决科研与教学的矛盾合理安排教学和科研工作,不能很好协调分配成员间的科研工作任务,导致团队成员科研自由散漫,合作不足,交流沟通不畅,无法高效地利用场地和设备协作开展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创新,更谈不上共同为企业开发新产品。

(五)科研团队建设缺乏有效监督与评价,赏罚不足

高职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科研团队监督与评价机制,更缺少清晰明了的团队责权制度和团队成员的约束和激励办法,通常简单地将课题中期检查和终期结题评审当作对团队的科研监督与评价,将立项资助及配套资助经费和年终个人科研成果奖励当作科研团队和团队成员的科研工作最终奖励,没有对科研团队及其领军人物进行特别奖励。由于缺乏激励,导致科研团队研发干劲不足,带头人带队动力不足。此外,高职院校也尚未建立起对科研团队科研工作的责罚措施,高职科研经常出现课题立项后迟迟未能结项的情况,影响了高职科研工作的良性发展。

三、新时期高职科研团队创新建设的路径探讨

要提升高职科研竞争力,彰显高职科研的社会服务水平,需要高职院校在近几年通过示范和骨干院校建设形成的专业优势和实训设备与条件优势的基础上,整合相关专业优势人才,创新建设科研团队,促使其发挥最大功能。

(一)提高科研团队建设创新意识,创建特色科研团队

观念是先导,只有自上而下建立起“1+1>2”的团队理念,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高职院校当前科研工作单打独斗的格局。要建立自上而下的团队理念,即首先从高层抓起,学校领导要重视科研团队建设,在决策上对科研团队的建设给予人、才、物的支持;其次,科研管理部门要有科研团队建设引导意识,为科研团队的组织建设搭建平台,为人才的集聚牵线搭桥,加强团队培育和宣传教育,努力消除教师科研个人主义思想和行为;最后,教师要有“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的意识,自觉要求建立科研团队,融入科研团队,为科研团队的共同科研愿望奉献自己的力量。在此基础上,各高职院校根据学校自身特色和所具有的专业特色,从学校特色科研立项着手,逐步向外扩张,承接校外行业企业科研项目,在进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学会集聚社会人才加入科研团队,从而逐步形成具有专业行业特色的科研团队。

(二)加强平台政策支持力度,建设科研团队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是决定科研团队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只有强有力的核心能力才能积聚人才,搞好管理,推动团队的发展。因此,需要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加大对高职科研团队核心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特别需要搭建平台,为高职科研团队建设铺平道路。在政策制定上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注重加强科研团队领军人才的培养和锻炼,通过上级教育管理行政部门出台政策鼓励普通高校吸收高职科研人才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立项项目研究,通过实实在在地参与科研来提高高职领军人才的科研方法,加强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二是政策倾斜鼓励高职横向联合行业企业创建创新工作室,并依托创新工作室组建创新团队开展科技创新;三是出台政策鼓励高职院校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开展科研团队建设,特别鼓励高职院校以压担子方式内部培养科研团队核心人才,同时支持高职院校以柔性人才引进的方式兼并融合科研院所、普通高校科技人才来加强高职科研团队核心能力的建设。通过系列政策倾斜,多形式、多途径狠抓核心能力建设,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较强的科研核心向心力,必将促进高职科研团队建设与发展,提高高职科研团队的创新能力。

(三)加强科研团队疏导,优化组合科研团队

要改变高职科研团队的无序和散漫状态,需要科研管理部门加强对科研团队的建设疏导,变无意识的课题集结人员自由组合团队为有意识地优化培育和建设科研团队。有意识培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出台专门文件组织申报建设高职科研创新团队,给科研团队一个正式的“名分”;二是注意学术梯队的建设,明文规定科研团队必须老中青结合并以老带新,而所谓的“老”是指学术资格而非年龄;三是建立科研团队之初就让各团队明确目标、方向和任务,引导团队成员将个人的学术目标与团队的集体目标结合起来,形成合力以创造最大效益,取得最大的成效;四是做好团队建设的引导、协调、沟通、服务等工作。

(四)深化科研团队评价与监督,引导科研团队良性发展

建设科研团队的目的就是发挥其最大效益,而科研团队效益的取得,需要通过绩效来体现,团队的绩效如何,更需要进行检查、监督与评价。对高职科研团队的绩效考评,需要全方位进行,既要检查、考核、评价团队成员个人绩效,也要检查、考核、评价整个团队绩效;既要有软指标,也要有硬指标。这就需要根据不同的专业行业特点和发展规律对所属该研究和服务的领域进行研究,科学合理地设计考核指标。要将定量考评和定性考评相结合,可以将同行认可作为重要指标之一纳入考评体系。考评力求科学、公平、公正、有效。

(五)建立健全团队科研奖惩制度,促进高职科研成果质量的提高

奖惩制度建立与落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实行动态奖惩,在组织申报建立科研团队之初就明确奖惩办法,并给予立项启动经费支持,中期检查合格的给予持续经费支持,检查不合格的限期整改,再不合格的予以取消,并追回资助经费;二是奖惩对象分团队、成员个人和团队带头人三类,每年对照各自指标检查,对考评指标任务完成较好的团队、带头人和团队成员进行通报表彰奖励,同时给予课题优先立项和现金物质奖励;三是对业绩突出科研团队、成员个人和团队带头人进行典型宣传,通过学校网页、各种新闻媒介加以宣传,授予他们应得的荣誉,同时树立榜样,通过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的团队发展。

[参考文献]

[1]包华林,李权.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建设的思考[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1).

[2]杜洋.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关键要素分析[J].科技信息,2009(3).

[3]李婉,谭金明,朱琨.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3).

[4]孙继英.基于地方高校创新团队建设存在问题的对策探讨[J].经济师,2010(1).

篇6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5-0042-03

0 引言

近年来,以广告赛事为主要内容的广告教学实践活动已经成为众多院校广告专业的重要教学内容,尤其是随着国内重量级广告赛事在组织及管理上的日趋规范,在全国高校及企业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因此有不少院校将参加广告赛事定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高校广告赛事的组织及管理,是广告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虽然不乏个别院校虽疏于赛事管理仍能佳绩频出,但是一个有计划推进的广告赛事,需要有核心力量去组织和推动。团队,亦只有教师团队才能在广告赛事中发挥着持续的领导和管理作用,而教师团队的架构及效能激发也直接影响着广告赛事的进度及深度。

1 教师团队架构及效能激发的重要性

教师团队架构应作为广告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的前期工作,通过教师职能的分工,可以使管理有序高效。而教师效能的激发,更是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教师团队架构及效能激发的重要性尤其体现在复杂的广告赛事的组织和管理工作上。在以往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学校往往关注的是参赛成果,而对参赛教师团队的架构重视不足。教师团队架构及效能激发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职能明确,分层管理

职能明确、层级管理清晰是教学实践项目成功运作的组织保障,可以为项目的有序运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以往的广告赛事组织经验中,鲜少有专门为了某个教学实践活动而组建管理团队的情况。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流程,致使赛事组织粗放,流于表面维持和应付。

架构教师团队最明显的作用在于明确各团队之间的职能,敦促各团队在其职能范围内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利于赛事管理小组进行信息沟通及任务下达,促进赛事有条不紊地按既定计划展开。

1.2 凝聚向心力,向同一目标出发

在规定教师团队责权的同时,也应该明确教师参与项目的利益。毕竟广告教学实践项目已经成为广告系学生每年必须完成的课程,而以广告赛事为主的教学实践每年都需要运作,如果仅以学科教学任务为由强制每一位教师参与,不仅不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反而易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项目的长期运作。组建教师团队,既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技能上的切磋,又有利于以团队为单位统计每一位教师的工作量和参赛成果,而且以院系为单位组建的管理团队,能集合更多的力量向学院及学校争取更多的资源及资金支持,从而成为一支内部紧密团结、外部行动统一的优秀教学团队。

1.3 激发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积极性

以往的教学实践项目,由于动员力度不足、成员之间的责权不明确,导致教师参与赛事指导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赛事作品的质量日趋下降。一个本应为集合专业全部力量参与的教学实践活动,沦为谁主持谁负责,其余教师均置身事外。教师的积极性不能激发,就难以提高学生参与赛事的积极性。在一个全国性的广告赛事中,仅凭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社会阅历创作的作品要在几万幅作品中脱颖而出,几率并不高。而经过一两届的屡战屡败后,学生参赛的主观意愿将不断降低,作品更像完成作业式地敷衍,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架构教师团队,使教师能更深入地参与到赛事中,与每一个学生创作团队进行充分的沟通,将会在提升作品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参赛信心。

2 教师团队架构前后变化的图例说明

教师团队是实施广告教学实践环节的组织基础,是推动广告赛事整体进度及组建学生团队的核心力量。是否组建教师团队,将在赛事总体规划、职责分配以及工作效率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别。

2.1 架构教师团队前的赛事管理示意图

组建教师团队前,承担赛事的教师不仅要负责与上级主管部门、赛事组委会以及校外媒介的沟通,还需要组织老师及学生参赛,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如图1所示,图中虚线部分即为仅以个人力量承担的广告赛事,在与校内主管部门沟通及学生动员上已经耗费大量的精力,难以与校内外的媒体保持沟通。

2.2 架构教师团队后的赛事管理示意图

建立教师团队后,团队的职能分工明显,不仅能有条不紊地处理赛事管理业务,还能在全校范围内扩大学生参赛的队伍,其效果显而易见。如图2所示,以赛事管理团队为核心,以各个学院为参赛小分队,不仅易于管理,还不会给赛事管理团队增加过多的工作量,因为各个学院的教师指导团队均承担了本学院赛事的管理和指导工作,从而使赛事管理团队有更多的精力与校级主管部门、赛事组委会及校内外媒体进行协调沟通。事实上,有效的赛事管理团队并不需要太多人员,广西大学广告赛事的赛事管理团队仅有两位女教师,且均是在承担一定教务和科研任务之外进行的赛事组织。因此,成员的数量不是决定一个赛事管理团队是否具备力量的标准,效率和执行力才是保障赛事管理团队高效运作的基础。

3 教师团队的架构及效能激发

如前所述,教师团队的架构分为赛事管理团队的架构及指导团队的架构;而教师效能的激发应根据教师的需求,从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予以满足。

3.1 教师团队的分类

教师团队的架构,按照其职能的不同,分为赛事管理团队及作品指导团队。赛事管理团队的职能主要为外部联系(即赛事信息的接收及业务联系、媒体沟通)和内部沟通(即与分管教学的校领导、教务处及学院领导沟通,与参与赛事的教师团队沟通,与学生沟通);而作品指导团队则按照参赛作品的类别将教师分为若干个团队,分别负责相关作品的指导工作。

3.2 教师团队的架构需要新视角、新思维

广告赛事教师团队的架构是保障赛事有序运作的基础。所谓教师团队架构需要新思维、新视角,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凸显管理职能的重要性;二是要体现大广告专业的概念。

目前,学校、学院的领导层对于广告赛事的关注点还是停留在作品获奖数量上,以致于专业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作品指导上而忽视了赛事管理,殊不知无序的赛事组织和管理常常会牵制甚至削弱师生的创作力。因此从2009年以来,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系开始重视赛事管理团队的建设,专门设置了负责广告教学实践活动的责任教授,在专业责任教授带领下,形成了一支专门负责教学实践项目洽谈和申请、组织管理及内外联系的核心团队,其中广告赛事管理是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成立赛事管理团队后,每年的广告赛事均能有条不紊地进行,节省了不少人力物力。广西大学在2011年的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出色地完成了全校范围内的赛事动员和组织工作。

另外,要建立大广告专业的概念,即在校内应打破院系割据的格局,形成横向联合。在不少院校,不管是从专业培养的需要还是从提高院系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热门专业的设立总是一个重要的讨论议题,广告专业亦被列为热门专业之一。以广西大学为例,除新闻传播学院外,学校设置有广告或与广告相关的设计类专业的学院还有艺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和农学院等,这样的专业设置格局无论从教师层面还是从学生层面,会在校内无形中形成一种比较和竞争。从优化专业设置的角度而言,这种竞争是良性的和受欢迎的;但从优化管理的角度分析,这种潜意识存在的竞争不利于学院之间的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更不利于广告专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当资源更易于流向表现更为出色的院系时。2011年,以参加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为契机,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系广告教学项目管理团队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即在全校范围内实现广告专业的联合,通过教师团队联合,带动学生创作团队联合,院系之间优势互补,以提高广西大学广告专业的参赛实力。从建立联合到赛事运作结束,仅仅一个半月的时间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广西大学共有277份作品参赛,其中平面作品258件,这个数量若非院系联合,对于每一个学院而言均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首次联合参赛,便有2件作品获得了全国三等奖,18件作品分别获得广西赛区的奖项。

3.3 教师团队的效能激发

教师团队效能的激发需要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相应的激励措施。一直以来,学校对于广告赛事的激励政策仅以获得全国及省级奖项作品的数量作为衡量标准,这导致参加广告赛事指导的教师中仅有个别教师获得奖金,而其余老师的辛苦全部付诸东流,无论在教学工作量上还是在奖金上均没有任何体现。而事实上,广告作品获奖与否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水平及能力。功劳没有,苦劳不算,还有可能面对来自院级甚至校级领导层的问责。在物质及精神两方面的打压下,许多广告专业教师对相关赛事产生了消极情绪。因此,教师团队的效能激发,应该有针对性地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进行激励。

在精神激励方面,首先,认真聆听教师的诉求。可以由系主任及教学项目责任教授牵头,以座谈会的形式让教师们畅所欲言,逐一消除教师们的顾虑。根据提出的意见制订出推动广告赛事项目的具体细则;其次,重新审视职业荣誉感。广告教师的职业荣誉感体现在广告专业的强大及学生的积极进取上,而广告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不仅仅体现在自我专业技能的提高及社会知名度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促进广告专业学生社会价值的实现。

在物质激励方面,项目管理团队要在研究学校和学院现有的教学管理及奖励措施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为更多的老师争取权利。如将广告赛事设置为广告专业的校内实践课程,让参加赛事指导的老师均能计算教学工作量;将广告赛事作为教学实践项目向学校申请经费,解决赛事运作过程中的一切必要开支;向学院提交申请,要求加大对广告赛事获奖教师的奖励力度;为获得名次的师生申请专项经费参加颁奖大会等等。这些工作虽然只能为教师们争取到微薄的奖励,但的确让教师们看到了希望,工作的热情也不断高涨,团队合作精神不断增强。

4 结束语

广告教学实践项目中教师团队的架构与效能激发是推动项目高效运作的基础,拥有一套固定的班子处理相关教学活动的具体事宜,在对外联系及项目申请上均有专人处理,在人力物力上节约了沟通成本。另外,广告教师团队的架构还将处理教学实践项目延伸的活动,如教学技能的沟通与合作、与企业相关业务接洽等,而这些延伸活动对于拓宽教学实践活动范围和激发教师团队效能方面亦起到较好的补充作用。

参考文献

[1]姚裕群.团队建设与管理[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8-11.

[2]苗青.团队管理理念与实务[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42-44.

Study on teachers team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excited during advertising teaching practice

篇7

对我们来讲,抓队伍建设就是要抓好党员队伍、干部队伍和职工队伍的建设。而要抓好这三支队伍的建设,核心的问题是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干部和职工的头脑,把党员、干部和广大职工的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要按照__和建工集团党委的要求,编制好各个层面的理论学习计划,通过党委中心组带动整个干部层面的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并且要求科以上干部在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撰写理论文章,提高他们的理论素质;通过党课、党员民主评议和党的的组织生活,抓好党员层面的科学发展观学习,为广大党员自觉实践科学发展观提供理论保证;通过巡讲和辅导、班前五分钟等途径,组织职工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事实政治,使广大职工的思想能够跟上党和时代的要求。抓好队伍稳定、构建和谐企业,干群关系、干部作风是个很重要的环节。我们重点突出抓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建立了一系列的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制度和规定。全面实行党风建设责任制,层层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重点抓好科级干部的廉政建设,给新任科干上好廉政第一课,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开展廉政文化进岗位活动,组织干部学习__纪委下发的《身边的人身边的事》等学习资料,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的检查和督促,对重大工程和大宗材料采购加强效能监察,从而保证了干部队伍的勤政廉政,从而为广大职工树立了表率作用。抓好队伍的稳定和构建和谐企业,我们当前面对着两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一个是建工集团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建工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对集团内企业进行专业化重组,将原属于电气修造分公司的铝线厂划了出去,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公司的经营和利益格局,曾引起了职工的思想波动。对此,我们在学习和落实十七大精神中,加强了建工集团企业重组方面的宣传,宣传集团内的重组将有利于建工集团的发展,符合建工集团和广大职工的长远利益,引导职工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对待重组,支持重组,确保重组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是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电气修造分公落实科学发展观司这些年的发展速度受到一定影响,这便导致企业现状尤其是职工收益与相关方面存着较大差距,职工对此有看法、有情绪。我们一方面要加强与职工的交流和沟通,到基层去、到班组去,实事求是地承认这个差距,宣传发展需要有一个过程的观点,讲清改变这个现状靠的是企业的发展的道理;另一方面要针对电气修造分公司的生产经营实际,带领广大职工更好地开拓__内部和外部市场,千方百计地增加产值收入,降低成本耗费,从根本上提高电气修造分公司的经济实力,为提高和改善职工的收益水平创造物质条件,为企业发展增强后劲。道理给职工讲清楚,职工队伍就稳定了,企业就和谐了,从而就为重点突出电气保产职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强化保产理念,坚定服务思想

在__实行电气设备协议保产,既是__大生产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电气修造分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用这样的运作方式来确保__生产厂电机和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自20__年实行协议保产机制以来,我们公司已经与23家主体厂签订了电气协议保产合同,协议保产已成为电气公司的主业之一。这么些年来,我们公司在树立新的保产理念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工作,提出了“家政式服务、保姆式保产”的保产服务新理念,要求全体职工为主体厂提供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通过这么些年的宣传和运作,应

该说我们的职工都接受了这个理念,并且倾尽全力地为主体厂提供保产服务,较好地保证了主体厂电机和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为了更好地为主体厂搞好协议保产,我们把思想和技术过硬的生产骨干派驻各个生产主体厂,组建驻厂保产站点,并且在经济收益和评先工作中向保产站点倾斜,保产站点职工的绩效工资系数就高不就底。20__年我们公司评选驻三炼钢厂保产站站长张银华为劳模,20__年我们公司评选驻二冷轧站站长杨小兵为优秀党员,从而调动了保产一线的员工的积极性。维检二部驻二热轧保产站,工作高标准,点检严要求,为二热轧提供全天候的服务,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大电机问题,被二热轧评为最佳保产单位,二热轧还给他们站里送了一面锦旗。我们要在总结这些年树立协议保产新理念的基础上,继续抓好干部职工协议保产理念

的宣传和强化工作,讲清楚这种保产形式我们不是离主体越来越远,而是联系日益紧密,使职工真正牢固树立起用户至上的工作理念,真心实意地为

主体厂当“家政”、当“保姆”,提供零缺陷服务,确保主体厂电机电气的顺利运行。

第三,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技能素质

篇8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终身经历的所有职位的整个历程;是一个人在工作生活中所经历的所有职业或职位的总称[1]。职业生涯发展是指为达到职业生涯计划的各种职业目标进行的知识、能力和技术的发展性培训、教育等活动,也是个体逐步实现其职业生涯目标,并不断制定和实施新目标的过程[2]。、教育部党组开展的从全国高等学校(含民办高校、独立学院)中选派共青团干部,到县级团委挂职工作一年的活动,不仅有力推动了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加强了高校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同时也为高校挂职团干部的职业生涯发展打开了另一扇窗,增添了别开生面的一页。2010年底,首批高校团干部到县级团委挂职工作正式启动,全国30个省份的1616个高校经过严格程序,共选拔确定了2625名挂职团干部。一年来,首批高校挂职团干部深入基层、深入青年、全身心投入工作,认真了解情况、系统介绍经验、扎实推动工作、积极探索创新、努力锻炼提高,较好地实现了预期目标,经历了一次较全面深入的职业生涯探索和实践,是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历程中重要而独特的事件,具有深刻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一、江苏省首批高校挂职团干部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1.江苏省首批高校挂职团干部基本状况

江苏省首批高校挂职团干部共选派167名,从性别构成看,男性团干部120名,约占72%,女性团干部47名,约占28%,女性远低于男性;从年龄结构看,平均年龄是29.9岁,分布区间是23-41岁,年龄跨度较大,为18岁,但主要集中于26-34岁区间,约占总人数的89%,年龄不超过35岁的约占总人数的98%,共有128名年龄不超过31岁,意味着有77%的挂职团干部是80年以后出生。

从职级结构看,副处仅有3名,占2%,科级团干部是主体,占79%,科员也有部分比例,占19%;从履历结构看,几乎都曾担任或正在担任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因此,学者们对高校辅导员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本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现任专兼职团干部156名,约占总人数的93%,另外11名多来自学校学工部门和宣传部门。

2.江苏省首批高校挂职团干部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1)处于而立之年、职业生涯确立阶段

美国的职业管理学家萨帕将人的生涯发展分为成长阶段(出生至14岁)、探索阶段(15-24岁)、确立阶段(25-44岁)、维持阶段(45-64岁)、衰退阶段(65岁至死亡)五个阶段[3]。挂职团干部平均年龄是29.9岁,正处而立之年、职业生涯建立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凭借尝试错误以确定前一阶段的职业选择与决定是否正确。若自觉确定正确,就会努力经营,打算在此领域久留。其实还包括两个子阶段:①尝试(trial,25-30岁),原本以为合适的工作,后来可能发现不太令人满意,于是会有一些改变,此阶段的尝试是定向后的尝试,不同于探索阶段的尝试。②稳定(stabilization,31-44岁):当职业的型态都很明确后,便力图稳定,努力在工作中谋取一个安定的位子[4]。

(2)处于青年期的后半阶段

98%的高校挂职团干部正处于青年期(17-18岁到35岁)的后半阶段,青年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进入青年期,人的生理发展趋于平缓并走向成熟,思维逐渐达到成熟水平,独立自主性日益增强,个性趋于定型,社会适应能力、价值观和道德观形成并成熟。而值得注意的是,高校团干部和青年大学生同处于青年期,因此,高校团干部要做好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就需要尽早通过社会角色试验,亲身体验、感悟有关人生价值的社会现象、理论问题以及生活实践,团中央陆昊书记认为:“高校团干部最重要的工作是开展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而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从根本上讲是一个社会问题”[5],让高校团干部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受各种社会文化环境因素的影响与自我调节机制综合作用而形成适当的自我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高校挂职团干部职业生涯发展的内在要求。

(3)处于晋升提拔关键阶段

占挂职团干部总人数79%的科级团干部,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学校中层干部的重要后备力量,正处于行政级别提升和专业职称晋升的关键阶段,是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时期。目前,我国正努力探索建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职业化发展机制,一些高校在辅导员级别提升和职称评定上进行了改革,如设立职级制与非领导职务、专业技术职称晋升单列,并探索高教系统内转岗、到地方交流任职等外部通道,但仍然有部分辅导员遇到了职业发展的“瓶颈”,亟需拓宽职业化发展方向,实现多样化发展。

(4)处于职业倦怠感高发期

一项针对江苏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的调查显示:20.6%的辅导员认为“工作任务重、压力大,莫名其妙的烦恼”,有22.3%的辅导员认为“工作太累,想转行”[6],大部分高校挂职团干部,已经从事了5-10年的高校共青团工作或学生工作,在一定程度产生了职业倦怠感,对工作的热情降低,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亟需一个从成长、探索、确立、维持到衰退的微循环,通过尝试新的职业生涯,学习建立人际关系、寻找心仪的工作、确定适当的职业领域,逐步建立稳固地位。而对于已经确定了生涯发展目标,明确了发展通道的老团干,以及刚刚踏上工作岗位,工作激情尚未消退的新团干来讲,分外期望能通过基层挂职促进自身的锻炼成长,以实现在一个稳固的职业上安定地发展。

二、职业生涯发展视角下高校团干部基层挂职的意义

篇9

摘要: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充分利用学生社团职能与优势、大力加强专业社团建设是增强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和专业技能、激发自身潜能与创新思维、提升就业能力、辅助就业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高校;社团建设;发展

1 高校专业社团的内涵及意义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认同之下, 为了共同的目标与理想, 经学校职能部门同意并经过一定的程序成立学生团体。它拥有自我监督机制、和谐的学习氛围、成员拥有共同的目标, 具有系统思考和团队学习精神。高校专业社团是在学院、系、专业教研室指导下,以企业用人标准为导向,以增强专业实践能力为基础,由学生自发组织的为了共同的目标与理想学习的学生团体。

2 高校专业社团的组织活动形式

高校专业社团聘请专业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负责定期指导社团活动,同时帮助社团联系企业单位、组织参观实践、指导社团成员书写科研论文、参加专业比赛。专业社团成员以本专业高年级学生为主体,社团设立团长和常委,协助指导教师制定每学期社团学习、活动、实践计划,组织学生安排学习研讨、参观实习活动。

3 高校专业社团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积极作用

3.1 坚持以就业能力的培养指导社团活动全过程

高校社团应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个人适应能力为社团活动原则,坚持以培养就业能力指导社团活动全过程。专业社团组织活动突出个性培养和共性规范相结合的原则,突出专业特色,以规范的企业选材标作为指导社团活动的准则。近几年,在招聘的过程中,企业对于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刻苦踏实的精神、执行力、团队协作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等六个方面的要求较高,所以在社团的各项活动中由指导老师或社团管理部门针对各项能力的培养制定社团活动的“必修课”,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3.2 坚持以社团活动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高校专业社团活动的多样性是社团发展的动力。以津城建学院为例,工程管理专业下设“图量价”工作坊、工程管理学社;电子商务专业下设“BIT”学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下设“地3”学社;营销专业下设“房地产”联合会。社团活动围绕专业学科特色、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开展活动,通过讲座、研讨、实践等活动方式,提高社团成员专业学习兴趣,丰富专业知识,扩大专业知识面;通过实践走访企业,了解行业用人标准与规范,提升自身就业能力。

3.3 坚持以社团活动的专业性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高校专业社团以专业性为社团特色开展活动。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多以本专业知识背景作为入职手段,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才能成功求职、考研、创业,所以专业社团的活动必须紧密围绕专业知识学习展开。通过社团活动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兴趣,扩大专业知识面,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趋势、规划职业道路。

3.4 坚持以社团活动的自主性辅助学生制定职业规划

社团活动的开展从内容到形式、从策划到实施都不会受到过多的限制,社团负责人及其活动骨干完全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组织社团活动,同时开展社团活动的过程就是大学生自我表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社团活动有很强的自主性学习要求,在社团活动中虽然没有考核,但潜在的竞争压力为同学们营造了一个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学习环境,社团活动通过小组讨论、参加竞赛、论文写作、实地调研、暑期实践、认识实习等方式,使每个同学加深对岗位和行业的了解,从而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

3.5 坚持以社团活动的实践性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社团活动不同于课程教学,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在社团活动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社团发展的目标。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实践平台和专业指导,理论应用于实践需要过程,所以社团活动应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加强校企结合,利用招聘会、毕业生的人际资源和关系单位的企业资源,帮助社团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聘请企业专家开办讲座,组织学生走访企业,了解岗位要求,针对岗位要求增强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优秀学生通过与企业的交流可以达成就业意向,解决学生“就业难”和企业“选人难”的问题。

4 高校专业社团建设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成果凸显

虽然该校专业社团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但通过近两年毕业学生成功就业的事实证明了完善的专业社团建设机制对于培养实践能力强、专业知识扎实的学校育人体制起着重要作用。

4.1 社团成员成功就业案例营造积极的奋斗氛围

该校“怀远房地产联合会”三届会长都在自己的择业就业过程中取得了成功。2009 届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成功应聘金地地产销售经理助理,2010 届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成功竞聘到世联地产策划部,2011 届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在2011 年参加北京龙湖地产招聘,与研究生同台竞技,最终成功竞聘。2009 年“怀远房地产联合会”被评为校级优秀社团。

4.2 社团优秀的科研项目成果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

“BIT”电子商务学社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研发专业论文答辩、选课、导师选聘系统,该系统成功运用于教学实践,深受教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4.3 社团良好的专业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风氛围

“图量价”学社、工程管理学社成员每年参加全国广联达算量大赛,2008 级工程管理学生荣获第三届“浙江五洲杯”高等院校广联达软件算量大赛总决赛全国二等奖。2010 年“图量价”学社团支部被评为市级优秀团支部。同时由于该学社紧密结合工程管理专业,造价预算从业人员社会需求量大,该学社成员毕业后都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保持在学校就业率平均值之上。

篇10

为响应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号召,江苏省积极推动职业教育模式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开始筹建以专业为纽带、以高职院校为龙头、以中职学校为主体、企业广泛参与的跨地区行业性职业教育集团。2003年,江苏省以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牵头单位,成立了首个省级职业教育集团――江苏商贸职业教育集团。随后,又分别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金陵旅馆管理干部学院(今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为牵头单位,组建了包括现代服务业、农林、建筑、商贸、旅游、信息、纺织服装、机电、化工、汽车、艺术设计、地质等十余个行业性职业教育集团,并探索出了具有创新性的集团化办学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校企融合、资源共享、产学结合和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

这一时期的职业教育集团是由一些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高职院校牵头,联合一批高职院校、中职学校、行业、企业和劳动部门,自愿组建起来的区域性和行业性相结合的联合体,把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和终身教育三者融为一体。这种模式涵盖了职业教育的多种类型和层次,包括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职前和职后教育,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学历证书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形成了各类职业教育互相衔接、互相沟通、互为补充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一、江苏老年服务业高职教育集团的组建

江苏老年服务业高职教育集团(以下简称苏老职教集团)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仅仅靠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社会力量等合作主体共同协作、整体谋划。集团组成包括:

1.政府有关部门:省教育厅、民政厅、卫生厅、老龄办等;

2.行业协会:社会福利、养老服务、老年学、护理等省、市协会(学会);

3.高职院校:已开办老年专业或专业方向的省内高职院校;

4.中职学校:已开办老年专业或专业方向的省内中职院校;

5.本科高校、科研院所:邀请部分已开展老年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办学及研究的省内本科高校或科研院所等;

6.养老机构:省内示范性养老机构、民办品牌型养老机构,以及品牌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7.老年产业公司:邀请部分在老年设备、技术、产品等方面规模大、形象好、管理规范的老年产业类公司加入。

图1: 江苏老年服务业高职教育集团架构

整个集团的组建与运作由江苏省教育厅、民政厅牵头,省社会福利(养老服务)协会指导,钟山职业技术学院由于目前在省内办学规模大,产学结合较好,国内影响力大,可承担具体联络与组织工作,为行业及集团成员服务。

二、从“集而不团”走向“三链”深度融合

集团化办学是我国职业教育在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解决职业教育自身发展障碍,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出来的一种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具有中国特色的办学模式。

目前国内集团化办学已具备较大规模,形成了许多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类型与模式,但职教集团“集而不团”现象也较为普遍。苏老职教集团的发展要以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三链”深度融合为主线,创新办学模式、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整合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院校和社会组织六个主体的力量,形成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三、江苏老年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模式

近年来,各地区、各行业积极开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成规模、效果明显、影响广泛的职教集团。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建职教集团约700个,覆盖100多个行业部门、近2万家企业、700多个科研机构和50%以上的中职校、90%以上的高职院。

在实践运行中,我国职教集团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是理事会体制――理事会主导的多元主体共同决策制。职教集团以牵头单位(职业院校、行业组织或企业)为主,联合各个相关联的职业院校、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以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秘书处、专委会为基本组织架构。这一体制是我国目前集团化办学的主要体制,院校、行业或企业主导的职教集团多采用此类体制。

二是管委会体制――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理事长(董事长)负责制。职教集团由地方政府牵头,整合行政区域内的职教资源,对接产业发展需要,成立职业教育联合体,以管理委员会、理事会(董事会)、秘书处为基本组织架构,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理事长(董事长)负责制。这一体制在北京交通职教集团、湖南湘潭职教集团的实践中已取得显著实效,政府主导的职教集团多采用此类体制。

三是董事会体制――董事会领导下的股东决策制。职教集团不利用国家财政性经费,而由各种社会力量运用股份制手段融合民间资本组建而成。各投资者按照投资额来享受股东权利和承担有限风险,以股东会、董事会、执行层为基本架构,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股东决策制。股东主导的职教集团多采用此类体制。

各地在实践中探索出各具特色的职教集团化办学模式,主要有:“体制创新、政府驱动”的北京交通职教集团模式、“助力行业、引领产业”的湖南现代物流职教集团模式、“园团合一、服务企业”的重庆工商职教集团模式、“借船出海、境外办学”的江苏商贸职教集团模式、“校企一体、三链融合”的河北省曹妃甸工业职教集团模式、“集群对接、全程合作”的嘉兴市欣禾职教集团模式、“中高贯通、完善体系”的上海电子信息职教集团模式、“城乡联合、以城带乡”的河南信息职教集团模式。

苏老职教集团前期可采用理事会体制。理事会聘请相关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学生家长代表、社会知名人士担任理事。理事会由理事组成,聘请政府和社会知名人士担任顾问,主管部门负责人担任名誉理事长,承办学院的院领导为当然理事,担任理事长和执行理事长,来自多个相关行政部门代表和相关行业协会会长、知名企业代表、其他院校代表、学生家长代表担任副理事长、常务理事。集团所有理事由主管部门委派任命,以及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行业组织、相关院校、家长委员会等推荐,并由理事会通过。理事会下设专业委员会,可按专业类分设。

在理事会制度框架下,牵头单位发挥协调、示范、辐射作用,整合优化集团资源,初步形成人才培养链、产业链和利益链的融合,在探索现代职教体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社会技能培训,以及校校、校企联合招生、就业、科研合作、共建实训实习基地等方面取得成效。

四、集团化办学的顶层设计与政策建议

老年服务业集团化办学是对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重要创新。今后一个时期,应把推进集团化办学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科学规划、明确思路、完善机制、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1.建立集团化办学的国家制度。建议在《职业教育法》的修订中,明确集团化办学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功能定位;在国家税收制度中,明确企业法人的职教集团和参与集团化办学的企业可以享受的税收优惠;建议出台条例,明确集团化办学的法律属性,赋予其合法的身份和地位,建立产权联结、配置优化、权责明确、校资分开、管理科学、制度完善的职业教育集团产权制度。

2.健全集团化办学的扶持政策。一是对行业、企业制定优惠政策。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制定实施专项经费、补贴、购买服务等财政政策,调动行业、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参与集团化办学。二是对集团化办学制定优惠政策。建议在公共财政支出政策中,对参与集团化办学的职业院校在共用型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资金扶持;将职前教育和各类公益性培训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内容,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优先安排职教集团承担。同时,鼓励地方政府出台并实施一系列可操作性的地方法规或政策,促进集团化办学发展。

3.适当扩大办学自,推动校企、校校融合。当前我省的职业教育集团基本属于松散的、无法人地位的社会组织,就集团层面而言并无任何办学自。为调动和发挥集团核心院校与核心企业的积极性,职业教育集团可通过“名校+名企+名师”,组建联合办学点或分校,推动校企、校际之间的实质融合,以校企合作、校际合作的方式办学,在专业设置、单独招生等方面拥有自;职业教育集团内学生可跨校区、跨专业学习,实施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成绩或学分互认等。

4.强化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的统筹协调,加强集团专项建设。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应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加大对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的支持力度,并将其纳入政绩考核的指标体系。尤其是养老服务行业,起步晚,底子薄,行业发展尚未成熟,从业人员很不稳定,更加需要政府和行业在有效推动老龄事业发展过程中,大力支持老年服务业高职集团的发展成长。

老年服务业教育集团还是一个新生事物,须加强集团化办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应当注意分析、研究国内外、省内外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经验,了解最新动态,总结和凝练苏老职教集团的组建方案与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仇文利,胡章鸿.基于生源减少的江苏高职教育集团内涵发展对策研究.教育与职业,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