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5:08:0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中职学生管理工作思路,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职学校的教育形式比较特殊,中职学生年龄较小,其学习基础也较差。在实践中发现,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在整个学校的管理工作当中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因此,在中职学校扩大招生规模及管理学生方面的工作存在一定难度的情况下,应加强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以使学生面临的问题得到解决。本文分析了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工作的建议。
1.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班级管理中缺乏学生观
中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时候,容易产生差生观念,将会影响到班主任对于学生的管理热情。当认为学生的学习基础很差时,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常会出现以下问题。第一,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会寻找各种理由来对不作为的工作进行辩解,进而滋长出负面工作情绪。第二,在管理时居高临下,以粗暴及生硬的方式来对待学生,如果学生犯错,便无法包容。第三,管理的方式不合理,试图通过简单的管理及压制来对学生的表现及行为进行约束。
1.2管理方面的意识弱化
可能是时代大环境对管理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部分班主任不再具有较强的管理及责任意识,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够主动与积极的问题,其工作标准正在不断变低。一些班主任错误地认为向学生教授知识是学校的主要工作,教学是管理的中心,因此管理工作所具有的地位被部分教师弱化了。此外,还有一些班主任不愿意因管理而得罪人,因此疏失了管理工作。
1.3对教育学生缺乏耐心
目前我国的中职教育还有待完善,致使中等职业学校当中出现了爱心缺乏的现象,这一现象突出表现为教师不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生。学生一旦出现错误,教师便批评学生。因为在这些教师的思想意识当中,最重要的是处理好事情;但是在处理的过程中,却没有能够真正弄明白事情发生的原因,也没有能够顾及到学生的感受。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及管理时,需要爱心,及时纠正以上错误的教育和管理方法。班主任在管理时,不应该将工作的中心放在寻找学生错误及缺点的方面,而是应放在寻找其优点的方面,帮助学生找到优点,并使学生所具有的潜能得到发挥。
2.提高中职班主任学生工作管理策略
2.1 提高专业技能的学习,
班主任作为学生管理者,是学生的直接接触者,其工作核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因此,班主任工作能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这也就是要班主任老师除了工作要做到细心和耐心外,还必须在工作中具备开拓创新精神。
作为一名合格的中职班主任,首先,必须要加强自身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加强自身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和形势与政策等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水平知识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其次,要通过各种形式,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加强组织管理能力、宣传教育能力、协调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锻炼,增强在学生管理工作过程中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明确工作职责,理清工作思路。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处理学生工作的管理,避免因学生事务而带来的消极后果,使职业和专业优势得到发挥。
2.2 发挥班主任的导向作用
班主任的疏导原则是学生工作最基本的一项原则。一是思想道德教育的规律要求以正面疏导为主。学生工作的基本问题是人格培养,我们要将高尚的道德、正确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崇高的情操等道理传播给学生,启发学生的实践。二是对集体教育要求以正面疏导为主。学生工作的基本形式是教育集体。要达到教育目标,就必须注意激发,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文明修身的积极性,就必须形成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三是正面疏导为主的方法,这是转变一种不良的风气,形成健康的风气的工作方法。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同个别思想或生活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同学谈心,消除同学对人生的困惑。
2.3 学生干部队伍发展和建设
学生干部在中职学校的学生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同学和学校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使得校园生活更加生动和活力。与此同时,学生干部个人的素质和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建立健全的班委会、学生会和团支部组织,明确分工职责。在选任干部方面,实行竞争上岗,做到公正、公开和公平,让有能力的同学脱颖而出,为班级服务。这些做法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干部的成长,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建设。
2.4 增加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学生生活方面,应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修炼学生的人文素养;以丰富学生课余活动,让学生从各个方面锻炼自己的能力,在积极的活动中陶冶情操,展示出良好的精神面貌。
学生管理工作实际对在校学生的全方位管理,内容比较广泛。这就要求工作要有重点,掌握好方法。首先,加强学生工作机构的建设、强化及其组织协调功能。在学生中建立激励机制,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其次,关心、帮助学生的“弱势群体”。针对落后的学生要经常找其谈话交流,要查其深层次的原因,寻找适当的结局方法。第三,关注引导督促中间力量。关注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向更高的健康方向发展和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价值。第四,需要协调各部门关系,形成合力,以应对学生管理面临的新问题。
参考文献
[1] 老子著,译,道德经[M],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
[2] 匡瑛,朱倩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自从高校扩招以来,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数较之前有了很大的增长,更多的人有机会得以继续学习深造,这对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无疑是利大于弊。笔者就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现状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改进等内容进行一些探讨。
一、对当前学生现实情况的分析
1.学生素质下降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困境
(1)学生基础分析
现在的高职院校在校生,大多是高中毕业起点三年制和初中毕业起点五年制,入校的分数线普遍不高,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2)学生心理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都是90后,大部分又是独生子女,很多事情在家由父母代劳,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在班级活动、宿舍生活中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较少顾及周围其他同学的感受,有的学生不能较好地融入到集体、宿舍生活中;一部分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时不知道该如何调整心态去应对,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往往表现出灰心、沮丧的情绪甚至更为过激的行为;在面对荣誉(优团优干、三好生)和利益(奖、助学金)时,往往都是只考虑自己。
2.网络信息化的普及使得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电脑、网络、手机的普及,使得学生运用网络资源查找与专业相关的信息更加便捷,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但是通过网络接触不良信息的机会也在增加,一些自控力较差的学生,整天沉迷于网吧或者宿舍上网。
二、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探索
1.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开展丰富多样的课余活动
面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学生管理工作者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高职学生有些因为学习成绩较差而产生自卑心理,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优点,有一点优点就将其放大真诚地称赞学生,使学生产生自信;另外,与学生平等对话,把他们当作自己的朋友一样,关心他们的在校期间的思想、学习、生活、情感状况。
(2)培养学生强烈的竞争意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从大一进校开始就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所学专业、课程设置、就业方向,帮助学生找准定位和方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能够在学校充实的度过每一天,学好专业课和相关技能,为以后更好的进入职场打下基础。
2.优化学生工作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各项规定学院建立健全校规,各系、各班在校级校规的范围内,可以结合本班的具体实际情况制定班规,并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进行监督。
(2)为学生工作管理者提供多渠道的培训、学习机会学生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育人工作,因此,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较全面的综合知识、较强的管理能力,不仅需要有很强的责任心,饱满的工作热情,无私的奉献精神;还要有一定的方法、手段和开拓创新的精神,获得先进方法、手段的唯一途径就是学习、实践、总结、再学习;因此,学校应该为学生管理者提供更多外出学习、校际交流的机会,学校应积极鼓励并为其创造条件。
(3)建设一支高素质学生管理工作者队伍从当前学生管理队伍的现状来看,很多都实行院系两级学生管理工作,学生工作管理人员数量少且素质参差不齐,有些理论修养不够高,从事学生工作所要求的专业知识也有所欠缺,基本上处于经验化工作水平,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手段,使学生管理工作适应新形势,走向专业化、科学化,制度化,人性化。
3.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
针对在学生工作处直接领导下的、以班主任、辅导员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学生处于从属的和被动的地位,有的学生在管理中形成比较严重的对立情绪。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以学生为本”是教育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着眼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新问题,从学生需求出发,一切为学生利益着想的服务意识,深入教室、宿舍、实训室,了解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问题。
(2)设立学校学生干部管理岗位,专人负责学生干部工作的开展与监督,将学生干部的管理纳入学校管理的工作轨道。设立学生干部管理岗位,其工作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学生干部培训与学习机制。定期调研学生思想状况与兴趣点,并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确定学生工作开展的内容。二是考核与监督学生干部工作的开展,做好学生干部的教育与引导,保证学生干部工作在严格的组织管理中进行,建立完善的学生干部考核体系。
结束语
在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不断出现新的情况、新的问题给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些都需要我们努力探索相适应的新的学生管理工作思路;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要注重调动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各方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综合管理模式;要吸取现代科技成果,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工作手段,提高工作水平;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探索出适合其自身特点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面对新形势下教育情况的各种变化,积极主动地创造出富有成效的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方法。
参考文献: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家庭和社会连接起来的桥梁,也是联系教师和学生的纽带。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对中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职班主任认真履行管理职责、有效管理学生以及教育学生,是班主任的基本义务,也是中职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作为专门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中职院校,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担任着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任。而作为一名中职班主任,也是中职院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是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引领者。由于中职学生年龄普遍较小、招生范围较广、以及学科知识基础较差的特点,中职班主任需要履行好自身的职责。首先,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帮助学生成长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和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其次,全面了解和掌握班级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等情况,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锻炼和职业素养的形成,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最后,通过关心学生,主动解决学习生活遇到的困难,认识到教学的责任不仅仅是教书,而是育人,逐渐成长为关爱学生、教学相长的班主任。
二、做好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的经验措施
(一)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很多中职学生都是初中成绩较差的学生,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将来发展,将孩子送到中职院校。这也就让一些刚入学的中职学生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在开学初,一些学生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和对未来的迷茫感,还有对中职学习的不认同感,而这种消极情绪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会产生负面影响,负面情绪的存在很难让学生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作为他们的班主任,就有义务及时开解和激励学生,及时有效的和学生情感沟通,让学生认识到不是只有上大学才算成才,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中职教育,激发其前进动力,促进其更好发展。班主任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采取有效的策略鼓励其健康向上发展,对学生阶段性的进步进行奖励,激发其前进动力,促进其更好发展。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工作计划
中职班主任要想提高自己的班级管理水平,首先要做到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学生,让学生喜欢上自己这个班主任,愿意和自己交流沟通。还有就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工作计划,优良的校风和班风都需要科学合理的制度作保证。班主任在进行班级事务管理时,要转变管理理念,民主独立的做好班级建设管理工作,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素质差异,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个学生,班主任应指导、帮助学生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同时结合班集体的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计划,定期的开展班集体会议,针对班级管理的实际问题,耐心听取学生意见,优化班级管理方案,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方法会使学生更有凝聚力、向心力,使得同学间关系会更融洽。
(三)组建一支优良的学生干部队伍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有力助手,也是班级学生的榜样,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组建一支优良的学生干部队伍对班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在班干部选举过程中,充分利用民主、自治的原则选出有责任心、集体意识的班干部,对班干部的要求重在于“能”,贵在于“用”,要求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各尽其职、分工合作,帮助班主任实施班级事务的民主管理。充分发挥班干部职责和作用,需要班主任的悉心指В每周召开一次学生干部会议,对班干部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提高学生班干部的管理积极性,用班干部以身作则的示范效应带动学生进步。
三、结语
以上就是笔者对班主任工作的一点心得体会。提升中职教育的质量是每个中职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责任和义务,而做好班主任管理工作,就需要每一个班主任不断地学习新的管理理论,从实际管理中积累工作经验,在工作中投入爱心、耐心和关心,以学生为主体,遇事以鼓励为主,注重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自我发展,不断的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将中职班级管理做到更好。
参考文献:
在现今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的情况下,中职学生的素质和生源情况呈现出连年下降的趋势。好多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都是问题学生,或多或少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毛病,这就对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而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和责任人,是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环,班主任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中职学校学生管理的水平。中职学校的班主任要想管理好学生就应该从源头上抓起,也就是从新生一入校就要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工作方法,从一开始就让学生能够信任班主任,服从班主任的管理,建立起班主任的威信,这样才能对班级后期的学生管理工作奠定下良好的基础。所以中职学校的新生班主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就谈一下我对新生班主任的几点体会。
一、中职学校新生的特点
1.学生学习成绩不佳,缺乏自信心。
中职学校因为自身条件的限制及现在高等教育的扩招,招生比较困难,所以通常情况下,都是进行开放式的招生,一般不会对招收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要求。招收的学生普遍成绩偏差,良莠不齐。
2.学生自我约束力不强,自我意识膨胀。
应该承认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初中学习成绩不佳的学困生,是班级中的边缘学生。这些学生大多缺乏必要的自我控制力,纪律性较差。对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班规等引不起足够的重视,有时虽不是刻意违规,但是个人的言行已经触到了纪律的底线。他们内心所要的自由与学生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发生了冲突,而这时他们往往选择的不是学生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而是以自我意识为中心,我行我素,集体观念和责任感淡薄。
3.对未来无规划,缺少目标和理想。
初中毕业的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对个人的未来无法认清。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尽全力,认为中职学校的学习成绩无关紧要,甚至对所学的专业知之甚少,抱着试着学的态度,走一步算一步。这些必然影响其日常的学习生活,让学生心浮气躁。
二、中职学校新生班主任工作思路
面对这样一群特殊的中职学校学生,身为班主任在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时,既要有常法,又要不走寻常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采用刚柔并济的方法,既要严格管理,又要给学生温暖,维护学生尊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班主任要树立服务育人的管理理念,以学生为本,多与学生谈心,增进师生感情;多替学生着想,为学生办实事,让学生感受“家”的温暖。
针对中职学生自信心不强的特点,班主任应多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真心关心、爱护班上的每一位学生。特别是新生班班主任,学生来到一个新的环境,此时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性格、家庭状况及初中的学习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
班主任要为学生创造各种学习条件,扩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乐观的生活态度、豁达的胸怀以及开阔的视野。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相信人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出色的,都是能成功的。
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消除自卑,提高自信,班主任应利用周会时间总结学生上一周表现,表扬表现好的学生,与表现不好的学生单独谈话,共同探讨改正缺点的方法。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不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又间接培养了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守纪律的学生会慢慢地变得守纪律,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随之养成,集体荣誉感及责任心随之加强。
2.打造优秀班集体,班风正、学风良。
要打造优秀的班集体,在初入校建班时,班主任便要在班上公布班规。班级规定要人人皆知,大家共守并互相监督。严格的班规能规范班级学生的言行举止,作为校规校纪的适当补充,班规更能体现班级文化和特色,让学生有班级归属感。更利于班级向心力的快速形成。同时结合校规校纪和班规,对班级的日常管理要常抓不懈。严格考勤制度,详记上课出勤率,广播操出操,卫生考核等情况。学生脑绷一根弦,时刻不敢放松自己,就必能打造出纪律严明的集体。
另外,还要注意学生梯度,培养得力的班级管理助手。入学一段时间后,学生随着环境、学习、老师、同学的熟悉,也会渐渐还原自己本来的面目,暴露出很多情况,不再是纪律学习多方面表现优秀的好学生。此时,班主任要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注意学生的梯度,从中选拔思想进步,有工作能力的学生培养成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培养班干部既要树立起威信,又要充分的信任学生,真正放手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去锻炼自己,不断提高其自我管理和管理班级事务的能力。
3做好角色的转换。
班主任不仅是管理班级的责任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良师益友,还是随时观察学生在校状况的侦察兵,疏导学生心理问题的心理师,协调任课教师关系的协调员,联络家长的联络员等。各种角色都赋予了班主任老师不同的任务要求。
对待学生,要有爱心和耐心。教育本就是一个漫长等待的过程,作为和学生朝夕相处、联系最多的班主任,更要对学生关爱有加,随时随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找学生做深入地详谈,做学生的倾听者、知心人。
对待任课教师,班主任应尽量协调好各种关系,随时处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各种误会或问题,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对待家长,要及时沟通联系,向家长谈谈学生的在校情况,同时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合力必然使教育沟通更顺畅,家校关系更和谐,最终是家长、学生、学校三方受益。
班主任在面对各方面时的不同角色转换,既是对教师的高要求,也是对家校双方的高度负责,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培养的需要。
三、新生班主任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十分繁杂。同时很多班主任都有相当重的教学任务,事必躬亲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注意加强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
2.班主任不可能时刻守着学生,班干部也有自己的学习任务,因此,班主任要与学生科教师沟通,多方面了解学生表现,共同探讨教育培养学生的途径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154-02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第一线的骨干力量,同时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随着民族地区医学院校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为适应民族地区医学教育体制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和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我校采取了专、兼职辅导员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来加强对医学生管理工作的力度。作为一名年轻的专业课教师,要想把兼职辅导员工作做好、做深、做实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当今社会因医患事件时有发生,加上新入学的医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心理压力较大、自我调适能力较弱,同时辅导员队伍还存在着机制不健全,人员不稳定、结构不合理等现象,使得学生管理面临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增多,工作难度不断加大,大学生不良事件或极端事件时有发生,专业教师兼职辅导员除了进行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外,还应注重医学生的人文关怀,开展行之有效的心理疏导工作,培养他们成为医术与医德并重的医务人员。作为一名临床专业的兼职辅导员深知学生管理工作的不易,现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体会与同行进行交流和探讨。
一、医学民族班级简介
全班总人数100人,由两个小班级组成。其中:已休学1人,检验、影像等专业转入5人,退伍复学1人。班级男生46人,女生54人。从生源地来看:班级来自省外的学生9人,来自省内的学生91人。少数民族76人,占全班总人数的76%。班上有1名同学信仰宗教,共有民族14个。全班宿舍分布22个,男生10个,女生12个。班级共青团员80人,群众20人,全班均未上过党校团校。学科背景:中职单报高职入学9人,文理综合2人,其余89人为理科生。这就是班级的基本情况,单从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出医学民族班级学生结构比较复杂,如果按照传统的辅导员管理模式对该班级进行管理,会显得捉襟见肘。青年专业教师兼职辅导员管理医学民族班级有他的优势。
二、专业教师兼职辅导员优、劣势分析
专业教师兼职辅导员不仅可以充实辅导员队伍,与专职辅导员互补形成合力,而且还可以提高自身素质,实现思政工作、学生管理工作、专业教学三赢。专业教师兼职辅导员具有的优势:青年专业课教师与学生年龄差距不大,易于师生之间沟通和理解;专业教师的知识背景有利于加强工作的实效性,在学习上能够直接对学生进行指导与交流,快速有效的解决医学生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同时还能给予学生专业上的帮助(比如:医学知识入门、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专升本等);课堂教学与日常管理的有机结合,无形中提高了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
当然,专业教师兼职辅导员也存在一些劣势:比如,在学生管理方面比起专职辅导员而言显得经验严重不足;专业课教师兼职辅导员难以投入充分的实践和精力。
三、专业教师兼职辅导员创新管理模式
作为专业教师兼职辅导员应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学会为人处世等几个方面进行重点培养。并根据民族地区学生的个体差异,做细做好各类学生工作。在这一过程中,辅导员要切实承担起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角色,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和生活节奏。
1、抓好入学前教育和医德教育。除了全面掌握学生的各种信息,关键在于做好学生的医德教育。民族班的医学生生活独立意识很强,大部分同学不善言谈,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不一样,导致班上小团体居多,这给班级同学关系的融合带来挑战。针对上述情况,专业教师兼职辅导员要利用专业的优势,引导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专业课学习中来,让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学生在专注专业学习的共同目标中实现融合,于此过程中,了解每一位同学的具体情况,包括家庭背景、、地域风俗、生活习惯、为人原则等,对学生的了解,有利于树立辅导员的威信,对今后的工作大有益处。医德教育容易达成医德共识,这也有助于同学关系融合,而医德的教育和熏陶从新生进入校门那一刻起,就应不断的进行着。专业教师毕竟是医学专业出生,我们对医德的深刻内涵也有着深刻的体会,对“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理解比专职辅导员要深刻得多。可以说,专业教师兼职辅导员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步入神圣医学学府意味着志愿献身医学,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这样的誓言所蕴含的意义。
2、抓好常规教育和制度建设。医学民族班学生个性特点突出,独立性强,和普通班的学生相比,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差,班级凝聚力差,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根据民族特性重点培养一批学生骨干,用骨干力量的感染力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民族班的学生内心比较敏感,家庭情况普遍不好,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针对这些特点,我通过建立微信群、腾讯讨论群、QQ交流平台、不定期集中开班会、开班委会、室长会议、单独约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各种状况,搭建多种与学生沟通的平台,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全力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做好心理辅导只是学生管理的奠基石,面对这个民族特色非常鲜明的群体,必须要用铁的制度和纪律作约束,用纪律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习惯促进学风。有了制度和纪律,执行是关键。因此,辅导员要做的就是选出学生骨干,让学生骨干监督全班同学,以确保制度和纪律的顺利执行,简而言之,就是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实行学生自理。
3、丰富活动载体和能力舞台。新生对未来的大学生活满怀憧憬,他们有激情,爱幻想,把大学当做理想的天堂。教师要保护他们的热情,更要努力使他们不要迷失在“天堂”里。适时适地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提高能力。学生干部竞选时尽量要求每名同学都能站到台前展示自己。另外,辅导员要未雨绸缪,积极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锻炼的岗位,让每个学生都有承担责任的经历和体验,在岗位上锻炼能力,在岗位上实现自我发展。班级里能提供的锻炼岗位毕竟有限,辅导员应该做好统筹安排。学生干部岗位设置不拘泥于形式,可以因人设岗,寝室长、楼层长、各科课代表、级队管理委员会成员等都是锻炼岗位,已经担任学生干部的不得兼任,推荐至团委和学生会的优秀学生干部不在班级兼职,积极向各学生社团组织推荐优秀学生,班级学生干部也可尝试实行定期轮换的方式。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如中秋茶话会、特困生座谈会、第二故乡――都匀一日游、茶博园猜谜一日游、大学生活主题教育、共度中秋晚会、迎新晚会、新生入党启蒙教育、民族风俗分享盛宴、基础学科知识竞赛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提高能力。
4、狠抓学风建设和能力培养。走入象牙塔便是进了“保险箱”,或是觉得学习了十几年,该松口气歇歇了,这类学生有种“一劳永逸”的思想,精神世界空虚,容易出现“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的消极做法。因此,入学伊始就应把医德教育放在首位,用医德教育来引领学风建设。同时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自学习惯,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于向自己提问,敢于向教师提问,敢于向书本提问。要建立诚信奖惩制度,严惩考试作弊,保证学生的竞争环境公平、公正,促使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医学高职高专三年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5、尊重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辅导员针对部分独生子女自理能力差、个性强、独立意识强,纪律观念淡化等一些特点,以及群体学生当中的个体差异(身体条件不好、思想状况不稳定、家里困难),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工作思路包括:特困生工作,抓两头、带中间,个别心理辅导、积极主动与家长沟通等。
中国分类号:G641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重点课题《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德育工作的研究和探索》(编号:〔2013〕-JKGHB-0070)阶段性研究成果。
通过深入企业的顶岗实习,不仅能够使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得到检验,还能够使学生的思想尽快成熟,获得更多的社会经验,能够让学生熟悉社会,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这一育人模式有效地将学校和用人单位结合在一起,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来教育学生,校企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这一现状也使职业院校学生德育工作面临新的形势产生新的变化。
一、德育工作管理方式发生了新变化
所谓“顶岗实习”是以职业院校学生为培养对象,让学生走出校园,走上岗位进行锻炼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从原来的单一校园管理,变为在校学习期间和校外顶岗实习期间,两个阶段的德育管理工作,其主要新变化体现在校外实习期间。
(一)德育工作管理空间的变化
实习企业拥有丰富的德育资源和严格的管理制度,但主要是针对企业的正式员工,而对实习学生来讲,缺乏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德育管理制度和经验。企业实习导师一般都是技术能手或管理人员,相对而言缺他们缺乏对学生身心成长特点的了解,其管理工作亦缺乏针对性。顶岗实习培养模式,不是老旧的、单一的、封闭的“教”与“学”,而是极具开放性的在“学中做、做中学”。因此,在此期间的德育工作也应具有开放性。德育工作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顶岗实习”是一个开放的育人平台,在这个开放性的育人体系中,学生实习企业和校园这两种真实环境的影响,这两种真实环境也给德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育人资源和广阔的伸展空间。实习企业所蕴含的的德育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德育工作管理格局的变化
职业院校学生工作的组织系统主要由各级党团组织、各级学生工作主管部门、班级、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等各类组织共同构成,形成了完善的网格状的学生工作格局,学校德育工作通过这一完善的学生管理体制得以顺利、有效实施。但这种教育管理格局不适应顶岗实习期间的学生工作,在此期间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也不能继续通过学生管理体系有效实施。学生校外实习阶段,专职学生工作人员和专职德育工作者配比数量少,且工作任务繁重,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与实习实践中的学生管理和教育。特别是,顶岗实习模式下的学生校外实习,具有地点分散化、内容多样化和管理主体多元化等特点,这给原有学生工作格局带来了很大冲击。
二、德育教学改革增加了新难度
(一)复杂的社会环境给德育工作带来了新难题
随着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实施,虽然使学生不局限于校内教育,能够真正走进社会,与社会各层面相接触,但与此同时,开放的社会环境给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会越来越大。随着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更多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显现出来,对于缺乏社会经验,阅历尚浅的学生来说,很可能在对社会的认知、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出现偏差。诸如人情世故、做人之道、行为模式之类,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身心成长产生不良影响。社会作为一个动态的环境,影响学生的因素会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德育工作者全面且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加强正面教育的引导力度。
(二)教学目标的变化增加了德育教学的难度
德育课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课堂教学,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为教学目标。而在顶岗实习模式下则需要把德育理论的教学与学生实习生活相融合,着眼于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由于在实习企业中,学校对于学生的日常管理和德育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不能及时覆盖,而企业更不能像学校一样投入很大的精力关注学生德育工作。所以,如何在德育教育教学领域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如何使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道德教育形成合力的问题,这给职业院校德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难题。
(三)实习学生素质的差异性,会弱化已有的校内德育成果
在顶岗实习模式下,学生到实习企业中进行顶岗实习,能够身临其境的体验到真实的工作过程、生产过程、管理流程和企业文化。这种直接认知,会对学生形成感官上的冲击,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校内德育课堂教学的缺口,使得德育工作更加充实,更加实用。但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是考试的失败者,从整体上看,这部分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综合素质普遍较低且参差不齐,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同样的教育方式在不同学生身上会显现出很大的差别,有的教育效果甚至与预设目标相反。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这种源于学生个体素质的差异性,会导致“做中学”的育人方式会产生千差万别的育人效果,甚至会弱化已有的校内德育教学成果。
三、校企之间德育工作的有效衔接提出了新挑战
职业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连结最紧密的教育类型。各职业院校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都着力于打造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行业、企业要求的人才培养计划,积极促成多种校企合作的形式。这促成了校企双方在技术技能培养、课程建设以及德育工作等众多方面的合作与交流。鉴于顶岗实习的时空特点,实习学生的德育教育必须由实习企业参与配合。如何能够将校企双方的德育工作有效衔接起来,这是职业院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必须将企业文化积极的引入校园德育工作体系中,逐步摸索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新的融合途径。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是以对学生的关注与培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两者是既相贯通又有差异的概念,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企业文化是一种有益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宝贵教育资源,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德育,能提高受教育者的对思想道德教育的认可程度,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印证德育理论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决定了中职班主任工作应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目标。2010年6月,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规定班主任工作的重要职责之一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作为学校德育和学生管理工作重要力量的班主任要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努力学习职业指导理论,熟练掌握职业指导一般知识、方法和技巧。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提升职业素养与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指导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选择职业发展方向,顺利实现就业、创业或升学。
1 班主任的内涵与工作职责
顾明远主编的《教育大辞典》中将班主任界定为:“学校中全面负责学生班级工作的教师。”1988年国家教委颁发的《班主任工作的暂行规定》中指出:“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并负有协调本班各科的教育工作和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之间联系的作用。”《意见》明确指出,中等职业教育班主任是中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力量,是中职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是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榜样和导师。“中等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肩负着更为繁重的任务,除了完成日常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他们还要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地踏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成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的中等专业人才。”班主任是中等职业教育工作中的骨干力量,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班级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一个好的班主任才能带出一个好班级,培养出一批好学生。班主任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岗位。了解学生、管理学生,学校各类制度的执行,各项学生工作的实施,与家庭、社会、用人单位沟通,这些都是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职班主任要履行的工作职责包括学生思想工作、班级管理工作、组织班级活动、职业指导工作、沟通协调工作等五个方面。
2 新时期中职学生的特点
(1)中职学校的生源多为中考成绩较差或未毕业的初中生,他们基础知识薄弱,认知水平较低,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不高,依赖性明显,学习和接受能力较差。
(2)中职学生大都处于15~19岁的年龄阶段,一方面,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敢想、敢说、敢干,勇于标新立异;另一方面,他们仍处在思想不稳定、易冲动的青春期,开始逐步确立成人意识,独立性、自主性增强,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定型,思想容易产生波动。
(3)现在中职校学生多为“90后”,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愿受管束,纪律较散漫。在不利环境中易冲动,缺乏自制,不能对自己和他人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易受他人影响,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
3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班主任工作策略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
中职学校以崇德尚技为宗旨,以职业化素质教育为手段,以保障就业为目标,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中职教育的本质是就业教育,特殊的教育模式和学生特点及现状决定了中职班主任除了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还应探索对班级进行“职业化管理”。班级职业化管理,是指在班级管理中渗透职业化素质教育,在班级管理和对学生的教育中吸收具有适用性、有特色的职业文化,使学生在学校不仅学好文化知识,锻炼职业技能,而且也能够感受职业氛围,感知职业文化,感悟职业精神,提升职业化素养,规范职业化行为,从而提高就业能力。
3.1 树立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的专业、工作部门、工作种类以及事业成就大小的向往和追求。职业理想教育就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引导人们认识、选择、设计未来的专业、工作部门、工作种类。职业理想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宣传教育的手段,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奋斗目标,并为之而努力拼搏。 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能使学生明确奋斗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从而在人生的道路上开创事业,有所作为。在学生确立职业理想的过程中,需要学校各部门及教师对其进行适时而科学的指导,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社会,准确地评估自己,使学生顺利地实现职业目标。
在实施职业理想教育的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确立职业理想。
3.1.1 职业理想的设计
职业理想的确定为人们今后的发展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但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措施,理想将变为空想。设计职业理想的步骤及措施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1)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弄清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避免设计中的盲目性。同时,对该职业所在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有进行比较深入的了解,达到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统一。
(2)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一位合格的劳动者不仅应具有较广博的知识,还必须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没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就不能发挥其创造功能。合理的知识结构一方面是专业知识,这方面的知识可以从我们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获得。,还应根据社会实际的需要进行调整或补充。另一方面是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交往与合作能力,塑造自我形象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抗挫折能力等。
(3)时间期限的设定。职业理想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应将职业生涯分解为若干个阶段,分不同的时间段完成。要根据不同的职业目标的要求拟定具体的措施。
(4)搭建职业理想教育的协作网络。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不只是某一部门的事,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德育课、专业课及学生管理部等,需要各部门、有关人员互相协作。其中,德育课是主角。德育课教师主要从宏观上加以引导,通过系统的德育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树立职业理想的重要性、怎样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及从事某一业所需要的职业素质等。专业课教师及学生管理部门则可以从微观上进行具体的指导。如通过入学初期的专业教育,可以让学生认识专业和与专业相关的职业群,了解将来要从事的职业领域,专业知识的构成等。同时,专业课教师还可通过教学工作对学生进行具体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素质。学生科、校团委等部门则可以通过举办职业理想演讲、职业生涯规划比赛等活动形成一种良好的校园氛围。如果可能,还可以会同德育课、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职业理想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具体的分类指导。就业办公室则可以通过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反馈信息让学生了解就业情况、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基本要求,使学生的职业理想更适合社会需要。
3.1.2 职业理想与社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
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班主任应该引导学生将职业理想与社会的发展需要、发展趋势有机地结合起来。职业理想的社会适应要考虑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1)从客观上看,学生的职业理想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革新等,这些方面都影响着对劳动者质和量的需求。如近年来由于产业转移、升级,各地建设了许多工业园区,这为机械、机电、模具、加工等人才。从产业结构调整来看,我国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决策促使服务性行业的发展,该行业劳动者的需求量必然随之增加。从生产的发展来看,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们的消费日益呈现多样化,为人们的职业选择提供了更宽广的范围。只要学生的职业理想符合社会的客观需要,就有可能寻觅到施展才能的机会。(2)从主观来说,学生在设计职业理想时,应考虑自己的性格、能力与职业的匹配。现代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众多的职业,而各种职业的工作性质、岗位责任、工作内容、工作方式、服务对象和服务手段都有所不同。每一种职业均需要从业者具备相应的职业性格,如重复型性格较适合工厂流水线工作,严谨细微型性格较适合医护职业。
除职业性格外,各种职业对劳动者的职业能力还有相应要求。如营销人员应具有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办公室工作人员应有人际交往、合作能力;教师、营业员需要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确立职业理想时,要根据其能力的差异区别对待。同样的职业目标,有的人只要几年,有的人需要十几年,有的人则终身难以企及。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理想时,应从其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本人的能力确定合适的职业及达到职业目标的高度。例如,同样是工程技术人员,能力强者可以将目标定得远大一些,如确定为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能力一般者,可以将目标确定为高级技工。如果仅从个人的主观愿望出发,好高骛远,不切实际,那么职业理想将很难实现。
3.2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连续性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自身价值的实现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人根据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制定相应的发展阶段、发展措施,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
3.2.1 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合理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对中职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对自身价值进行准确的定位;(2)能使学生明确自己的理想和发展目标,找到更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道路;(3)能引导学生发掘自身潜在的优势,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4)能使学生面对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时,更好地适应变化,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3.2.2 班主任在指导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优势
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班主任负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指导,平时与学生接触和交流的机会和时间较多,对于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较了解,能更好的指导学生明确自身价值取向。(2)因工作需要,班主任对学生所学专业的性质、与之相相对口的职业、用人单位的招聘条件等方面都有较多较深入的了解,能指导学生更准确的进行职业需求评估,确定自己的就业岗位和职业发展目标和方向。(3)班主任一般会伴随学生度过整个中职学习阶段,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可做到全程指导和个性指导相结合,随时帮助学生解决在不同阶段遇到的各种问题。
3.2.3 班主任指导中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及措施
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流程通常可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产生规划意识;第二步,进行全面的自我评估和职业需求评估;第三步,确立理想职业和发展目标;第四步,制定相应方案;第五步,实施方案并及时调整。班主任可以从这五个步骤的具体实践过程中给予学生有利的指导。
(1)明确提出职业生涯规划要求,促使学生产生规划意识。引导刚刚进入中职学校的新生产生规划意识是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开端,因为新生对中职学习生活缺乏了解,往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知该如何利用自己宝贵的时间和有限的资源,而此时如果不能及时地给予学生指导,则会使学生经历许多本挫折。针对这种现象,班主任在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时就要明确提出职业生涯规划,讲解其必要性,并让学生利用开学一两周的时间熟悉自己的学习生活环境,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让他们体会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进而产生职业规划意识。
(2)指导学生确立职业生涯目标。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点是确立理想职业和发展目标,对自己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和总结,确定个人的职业奋斗目标和生活目标,并为目标的实现合理地安排步骤、措施。这时班主任应根据学生本身的兴趣爱好及个人能力等方面的因素,在学生做选择时给予建设性的意见。
(3)指导学生根据职业生涯目标制订实施方案。班主任应该要求学生制订具体方案时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要妄想一步登天。班主任要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来制订方案。学生在制定方案时,班主任要指а生抓住最重要的内容。任何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制订的方案追求“高、大、全”,往往不能取得好的成效,班主任应指导学生在制订方案时要抓住关键的核心目标,分步骤实施。每个阶段都有一个阶段目标,而其他一些目标的制订都是为了这个核心目标的实现。先实现阶段目标,一步步朝前走,最终实现核心目标。
(4)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学生在具体实施方案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班主任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帮助。第一,方案的实施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要求学生具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和坚强的毅力。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学生容易无法坚持而放弃。班主任则要时刻关注学生实施方案的进展情况,在学生遇到困难和阻碍时给予鼓励和帮助,培养学生的恒心和毅力。第二,方案实施时,有时会因为学生自身能力的欠缺、不足和外部条件的变化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一些学生认为这是不可变因素,不去思考产生这种现象的具体原因,不去寻求解决办法,而是仍然依照已经不合实际的方案来实施。此时,班主任就要指导学生对于其自身的能力和周围的环境进行重新评估,并根据新的评估结果来调整方案。让学生少走弯路,更好更快地实现目标。
总之,班主任指导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复杂而持久的工作,需要班主任以高度的责任心时刻关注规划过程,指导并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职业生涯规划。
3.3 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3.3.1 职业素养的社会背景
中等职业学校一直以来担负着向企业输送技术过硬的合格劳动者的重任,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中职学校要根据企业用工要求的改变,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学生适应企业的用工需求。
3.3.2 职业素养的概念
职业素养是个宽泛的概念。广义上是指人们从事某项工作应具备的素质和修养。具体说,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规范、职业形象五个要素。中职学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必须与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一致,因此,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两大方面,一是“品行”;即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心理、职业行为规范;二是“能力”。即语言表达、专业知识、思维能力、专业能力。其中,道德品质的优劣被企业作为判断员工是否合格的前提条件,而才能则是中职生最终能否成为一个优秀员工的关键。这两个方面共同构成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内容。
3.3.3 提高中职生职业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1)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当前中职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薄弱,自律意识不强,自理能力较差,大都没有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现象,中职班主任应该从课堂学习、实习实训 文体活动和日常生活的细微处入手,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专心听课、学会独立完成作业、学会自控自理、学会团结协作、学会发展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显性表示。由于中职生已是处于职业准备阶段,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渗透到学生心灵,就有明确的职业动机和职业思想,有利于这是职业素养的养成。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企业对员工职业心态的要求是要学会发现别人的闪光点,时刻保持一种积极进取、宽容乐观、团结协作的心态。因为只有积极进取,才能将全部身心投入到所从事的工作中;只有宽容乐观,才能赢得客户的尊重和支持;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和同事们一起克服困难,促进企业的发展。中职生只有在学习期间养成了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才能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才能达到企业对员工心理素质的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方法,可以通过三课结合的方法(三课指理论课、实践课、活动课),在教学生掌握知识和技术的同时,更加注重教学生学会取长补短、学会宽容他人、学会互助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形成以下五种能力:竞争意识与能力、自我激励能力、自控自制能力、沟通协作能力、挫折承受能力。
(3)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养成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与人们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的道德准则、情操、品质的总和,职业道德有鲜明的纪律性,遵规守纪是企业要求员工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品质。中职生的职业道德,首先体现在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还体现在对待学业的态度、人生价值观念、言行举止、待人处世等方面。在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都应该渗透这些道德素质的培养。当学生看到老师对一件小事公正的处理,听到老师对学生一句充满关爱的话,也许都会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职业道德和人格魅力,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4)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中职生正处在青春期,大部分学生比较活泼好动,针对这一特点,应将各类活动的开展作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一种有效途径。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竞赛活动,使学生在竞赛中感受到团结的力量;开展见习、参观、交流活动,锻炼学生的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开展诚信、勤俭、奉献等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诚信、奉献、勤俭是一个企业员工应有的品德并自觉努力地培养这种品德。
(5)抓住顶岗实习的有利时机,校企联动,促进职业素养的养成。中职学生第三学年为顶岗实习期,这是学生由学校踏入社会,进入企业的重要过渡期。因为他们自此以后就要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面对工作的竞争压力,所以,在实习阶段,他们都会十分留意观察企业员工的工作状态,努力学习以使自己能够尽快适应企业的岗位工作要求,因此,这个阶段他们思想变化最大,成长最快。中职学校应抓住这一教育时机,向企业多了解学生的表现,并根据他们的表现及时进行教育和指导。这样,校企联动,共同教育,确保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
3.4 学生就业指导服务
(1)组织学生开展职业考察活动,强化求职意识,提高就业能力。中职学生在校的第二学年可看作是就业准备期,这一时期班主任一项重要的工作是组织学生进行职业考察。班主任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深入用人单位地进行实地考察,有助于学生认识社会,加对专业的认知程度,了解职业发展的动态;有利于培养职业意识、了解企业文化、提高对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认识。职业考察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认识社会、了解职业及未来职业选择、锻炼社会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职业考察活动的主要内容是调查职业基本信息,包括工作的性质、内容、环境、收入、所需学历、从业资格等。职业考察活动的方法有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资料分析法。职业考察活动的形式有组织企业参观、网络搜索、向有关专业人士咨询等。通过职业考察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能够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准备。学生在职业考察活动中既发展了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也锻炼提高了社会交往能力。
(2)系统的求职择业指导,培养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一般来说,中职生在就业前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心理准备、信息准备、求职能力准备。这个阶段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是指导学生调整就业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指导学生搜集、整理就业信息,学习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职业定位;指导学生了解求职程序、求职渠道,学习如何通过简历、求职信来展示自己,学习与面试官沟通的技巧等,逐步培养学生的求职能力。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摩毕业生招聘面试、模拟校园招聘会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求职技能。
(3)加强“职业适应”指导,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中职毕业生从学校进入社会面临着由学生角色向劳动者角色的转变。绝大多数毕业生在角色转变中有一段适应过程,叫做“职业适应期”。中职生在职业适应期普遍存在工作稳定性较差、频繁离职的现象。学生的频繁离职、不讲诚信等严重影响到就业质量,也将影响其今后的职业发展。班主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的转换。因此,这个阶段的班主任工作重点是引导学生从学生角色向职业角色过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社团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心理咨询等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自我情绪控制能力、社会责任意识等,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以适应职业要求。
以就业为导向是新形势下中职班主任工作的必然趋势,它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学生的教育管理中融入职业化因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中学校班主任要更新教育理念,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工作新方法,科学地、富有成效地进行班级管理,提高班主任工作实效,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这也正是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作者简介:梁安坤,1974年生,男,大学本科,广西钦州农业学校教师,讲师,从事中职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参考文献
[1] 朱新秤.就业能力:内涵、结构及其培养[J].广东社会科学,2009(4):164-168.
[2] 李洁.礼仪是一种资本[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职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中职学校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办学水平也得到提高,中职学生在校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但是,有的中职学生基础薄弱,目标不明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如何让学生学会适应、自律、宽容和协调、增强班集体团队意识,让学生早日成才,成为中职班主任面临的重要问题。本人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谈谈科学发展优秀班集体,奠定学生成才基础的几点体会。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中职教育对中职学生来说是一个人生转折点,他们经过三年中职教育将步入社会。有的中职学生在初中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得不到好的成绩,同时在学习和生活上又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关心、爱护和鼓励,经常被遗忘,因此会使他们产生厌学心理和一定的自卑感。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要有一颗关爱学生的心,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是自己的学生,都应一视同仁。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关爱学生。
新生报到时,班主任要真诚地接待每一位学生,热心地跟新生交谈。班主任在新学期短时间通过接触了解,摸清每个学生的行为特征、闪光点和缺点,从而实施针对性的教育。
班主任对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细心和诚心,以好友心态与学生交流,要做一个倾听者和表率者,这是中职学生最希望班主任做到的事。班主任要在班上树立威信,对学生要有信心和爱心、在学生心目中树立重要的地位。这样对日后开展班级管理和学习工作影响深远。一些以前被班主任所排斥、不受爱护的学生,在新的班主任关心下,学生们能找到一点关爱和信心。
新生刚开学几周,班上会出现一些不良的习惯、生活作风、学习风气和违反学校纪律的行为。我们可以在课余时间耐心指导、指出学生的错误、找出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让学生发现自己也有优点。在课外活动中让每个有特长和闪光点的学生表现自己,让他们自己找到成就感和自信心。在学校就餐时,可以和学生近距离地接触、交流、谈心,在学生生活中做到多点关心和了解、学习上做到多指导,让学生发现班主任的爱心,树立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这才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让学生成为制定班级目标的主体
一个成熟的班集体,能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和谐、健康、全面自主地发展。一个新的班级成立起来,往往是一个几十人的群体,而不是一个集体,他们像一盘散沙一样在一起,没有联系、没有目标、更加没有团队精神和共同目标。班主任的目标就是要把班主任和全班学生融为一个集体。一个班级的建设,班级的发展目标是必不可少的。学生不仅有自己的发展目标,还要有班级发展共同目标。班主任要和学生一起商定制定班级的目标,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有责任和义务为此目标奋斗。
班级的目标制定,要根据学校的要求、班级的具体情况并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围绕以上内容方向制定。要具体,要切合实际,有助于目标的实现。由班主任提出方案,学生制定具体的细节,并且举手表决。让班上的学生参与其中,有助于学生接受,形成有凝聚力的班集体。
班级目标制定后,班主任要督促学生实现班级目标,并引导学生把班级的目标转化成自己的目标。班主任要落实实现目标的步骤,并把目标划分成具有先后顺序的若干小目标。班级可以举行各种有益的活动,比如技能竞赛、宿舍评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赋予学生选择奖励方法的权力。例如物质奖励,班级可以购买一些笔记本或是生活用品:洗衣粉、洗发水等等;精神奖励,可以在班级或学校宣传栏里给予奖励公示。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获取自信心,激励着大家一步步走向成功,为自己的前途而不懈努力。
三、选拔一批得力的学生干部,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学生干部是班级的核心,他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要想把班集体建设成为一个有朝气、有活力、极富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团队,学生干部的作用不可小视。
中职学生在初中大多数没有担任过班干部,更没有班级管理能力,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信任,有自己的特长也不能显示出来。而在中职学校,我们应该人尽其才,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班干部很重要,班干部应通过公平竞争、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选举确定,使得每位同学都有事做、有事干。同时,让每位同学找回自己,找回信心、责任感,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平时,班主任要给予班干部信任、鼓励,指导和帮助他们管理,使他们的工作方式不断完善,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工作效率不断提升。比如:指导班干部把握好自身角色如何跟同学之间沟通、做好同学的思想工作、改进工作中的失误不足,如何进一步提高管理效果。
四、引领学生找到自己发展的方向
有的中职学生,贪玩厌学,缺少远大理想与奋斗目标。当这样的一个学生融入新的班集体之后,很容易把以前的坏习气带到新的集体中。如果不能及时让他们找到自己发展的方向,就很容易陷入一种放任自流、缺乏动力的疲软状态。所以,班主任要引领学生找到自己发展的方向。
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就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一个过程。如果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优点,并且努力发展,都将会成为一个天才型的人物。引导学生发展自我,并不是让学生只关注自身的某一方面,事实上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各方面知识的支持与配合。例如:一个零件的加工完成,需要你能看懂图纸,会操作机床,完整地编制程序等等。所以,引导学生找到自己发展方向的关键在于班主任的因势利导。班主任要在引导学生发展自我的同时,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不懈努力与和谐发展的统一性。
五、关爱是班级发展的不竭动力
班集体的发展就是学生自身的发展,班主任对学生的关爱正是学生不断进步的动力。关爱在于点点滴滴的爱,滴水变成小溪,小溪汇成大海。比如,班集体给一个学生过生日,就是一种关爱的方式,可以送一张带有全班同学签名的生日卡,在班级宣传栏中写上“今日的小寿星:某某”。班上的某一个同学生病,班主任要问候学生的身体情况,严重的亲自带到校医室治疗。让学生感受到关爱的方式很多,班主任不可能事事亲临。发挥班团组织的作用,可以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可以为班集体建设带来更多新鲜的思路,可以培养一批具有管理才能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结束语:要构建和谐的班集体,以学生为主导,用学生的发展带动班集体的发展,用爱心来感化学生,让学生来治理班级。当前,有的中职学校学生生源不断下降,更要用真心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建设具有中职特色的精神乐园,奠定学生成才基础,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中等职业学校要结合工作实际和自身特点,扩展德育内容,创新德育途径,重视诚信、敬业,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1.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轻视德育工作的教育
随着我国产业经济的迅速发展,机械加工、电子产品等相关产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急剧增长,很多企业在人才招聘时,过于看重技能水平,却忽视了对员工道德素质的考核,这种错误比重直接影响了职业院校人才的培养方案的设定。为了追求学生的就业率,一些学校重技能,轻德育,甚至把专业技术的学习作为评价教师和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依据,德育工作却流于形式,这种做法,势必无法适应当前中职生思想的发展变化。
2.学校德育机构不完善,德育方式单调、陈旧、落后
德育是一项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工作,短期内很难看到效果。而目前许多职业学校招生形式严峻,受自身发展限制,在招生、学生技能发展、就业安置等方面的投入较大,而德育建设方面的整体规划、工作思路、规章制度等均不完善,德育方式上单调、落后,教育方法上缺乏创新。有人将职业学校目前的德育工作总结为“四多四少”:空泛大道理讲得多,行为养成训练少;单向知识灌输多,双向情感互动少;沿袭普通教育德育标准和方式多,针对职业院校学生自身特点的德育活动少;德育目标制定适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过多,体现受教育者人格成长需要的偏少。德育目标“高、大、全”,偏离了人的真实发展,也就失去了它的适应性。
3.德育内涵不断扩大,给教育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惑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国家对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有明确要求,德育内容包括:民族精神、理想信念、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心理健康等,内涵不断扩大,如何突破原有的德育工作范围,使之更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成为很多教育者思考和困惑的问题,也成为摆在中职院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4.高素质的德育工作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笔者认为,德育工作是否能顺利开展,其基础和保障是一支强有力的德育师资队。我们常说,“德”有三个含义,即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思想品德,教师要以“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而目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师资队伍不容乐观,以我校为例,德育队伍存在两个失衡:一是年龄失衡,以新教师、年轻教师居多,德育教龄长的少;二是专业背景结构失衡,即有德育专业背景的老师偏少,影响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面对德育工作的新形势及学校德育队伍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调整师德建设的内涵和标准,着力培养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强、职业道德水平高、管理方法科学的德育队伍。
二、中职学校实现德育工作创新应该采取的措施
2012年,第三届世界职教大会的主题是:“为工作和生活培养技能”。与会专家观点是:“职业教育所承载的责任,不仅使无业者有业,还要促进有业者不断学习,实现自身技能的升级换代,最终提升人的工作能力与生活品质”。大会通过的《上海决议书》,要求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生存。在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而进行的教育过程中,怎样使德育工作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并有所创新,从而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这一系列问题都需我们认真研究,积极思索。
1.注重学生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造精神、创新能力是人才素质的核心,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应注重并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首先,在创新精神教育方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敢于挑战权威,勇于质疑,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思路。其次,在创新能力教育方面,努力营造全校性的比、学、赶、帮、超的创优氛围,为学生搭设施展才华、锻炼能力的舞台,保障学生创新精神得以实践与应用。
2.推进职业院校德育课程化建设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多元化的德育课程体系,注重养成教育,使学生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从而增加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应在注重学生分析能力培养的基础上,突出职业院校学生现代人格的构建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指标体系设计中,我们特别明确,在进行德育课堂教学时,应当在传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教学内容的现实意义。同时为了推进职业院校的德育课改工作,乃至从整体上推进德育课程化工作,指标体系应关注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课程理念,将学校德育的各项常规工作进行有机整合,纳入课程化序列,以此整体推进学校德育工作。
3.重视实践教育环节的学生德育工作
实训实习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环节,也是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时用于学生实训实习,要有一年的时间用于顶岗实习。要求学校结合实训实习的特点和内容,抓住学生与社会实际、生产实际、岗位实际和一线劳动者密切接触的时机,进行敬业爱岗、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进行职业纪律和安全生产教育,增强学生讲安全、守纪律、重质量、求效率的意识。实训实习阶段,特别是顶岗实习阶段的德育和学生管理容易被忽视,院校要高度重视实训实习阶段,特别是顶岗实习阶段的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要关注实习实训期间学校德育工作机构、开展职业道德育的主要内容、重视实践教育环节德育渗透等,突出实训实习阶段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考核及评价。
4.切实推进中职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载体。国家已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必修课程和部分选修课程的教学大纲,组织编写了教材及相应的教学参考书,心理健康作为选修课已纳入了德育课课程体系。因此,要特别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对院校心理辅导室的配备情况,院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师数量及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资格等进行考量。同时,应加强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普及教育,并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工作部门人员、班主任职务培训纳入其中。
5.关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途径的创新
德育工作的时代性,体现在德育工作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创新途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价值观、择友、学习和生活方式。网络能为职业院校德育工作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延伸了德育工作的时空概念。职业院校德育工作应占领网络这一平台,德育工作评估也应把院校在利用网络进行德育途径创新的实践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院校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德育内容设计成吸引人、教育人、易为学生接受的信息,供学生使用,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教育内容隐含在历史文化知识和现代科技信息之中,使教育对象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利用网络的超信息量特点使德育的内容变得丰富而全面,具有可观性和可选择性,把职业院校德育工作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变为动态,从现实走向超时空。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网络伦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网络自律意识,遵守网络道德,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培养和提高他们对有害信息自觉抵制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正确选择信息。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具有渐进性,反复性和隐形性。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德育的这种特点,有充分的信心、耐心、爱心和恒心,结合不同形势下的不同德育现状,常抓不懈,讲求实效,才能真正闯出一条中职德育工作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S].教职成[2001]2号.
[2]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S].2004.
[3]崔景贵.职校德育工作理论创新与范式改革[J].职教论坛,2011.
1.就业难导致读书无用论思想抬头。随着90年代末高等院校的扩招,大学门槛接连降低。优秀学生进入中职院校进修的动力消减,导致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除了极少部分家庭贫困的优等生以外,绝大部分学生无论是学习热情还是学习动力都远远不及以前。而用人单位招聘员工的标准也更倾向于高文凭、高学历,这就导致中职生感觉就业无望、读书无用,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2.教育教学理念未能与时俱进。当前,中职学校办学经费紧张,教学设备落后,教学改革力度不够,课程体系老化、教材陈旧,无法吸引学生。其次,中职学校当前开设的一些基础课程内容过深,而现在的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按现行的教学要求,听课显得吃力,产生厌学心理。另外,教师在教学形式及方法上仍存在单调、枯燥、呆板和照本宣科等问题,教师还过分强调课堂教学,理论课教学比例远远大于实训课,忽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而学生对理论课的学习感到厌倦,失去学习动力,自然就产生厌学情绪。
3.中职学生自身基础参差不齐。社会上偏爱普教、忽视中职教育现象仍相当严重,为了招来生源,个别中职学校开始实行只凭初中毕业证即可直接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零门槛。一些中职学校为了生存甚至把一些初中辍学学生,往届生招进学校,这些学生接受中职教育时就显得更加吃力,像英语、数学这些基础课很多学生听不懂,因而失去听课的兴趣。另外,中职学生正处于萌动的青春期,许多成长的烦恼和外界多彩生活的诱惑,让许多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加上现在的大部分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独立意识差,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一点点困难面前就轻言放弃,这是许多中职学生出现不同程度厌学情况的原因之一。
4、不良社会现象的消极影响。随着互联网和其他各种媒体的迅猛发展,学生所获取的信息日益增多,而各种信息良莠不全,鱼龙混杂,尤其是那些“暴露文学”、“网络文学”、“暴力游戏”对中职学生的影响和危害极大,使中职学校早恋现象、斗殴现象增多,自然没有了学习的心思。
一、解决学生厌学心理的一般性对策:构筑多方位的育人体系
(一)加大学校管理力度
一流的学校,源于一流的管理。要减少学生的流失率,学校必须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和谐的校园环境,营造更亲和的氛围,让学生感到学校就是自己的家,教职员工就是自己的亲人:(1)开展对学校各项工作满意度测评活动。学校管理工作,牵涉面广,任何一项工作不到位,学生都会对学校工作不满意。因此,我们在原来管理机构的基础上,设立督导办,加强对各处室各项工作的督查与考评。每月组织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后勤服务、食堂卫生等方面工作进行满意度测评,并针对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整改措施,调整工作思路,以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和对学校的信任感。(2)开展结对子活动。中职学生年龄较小,离开家乡到较陌生的学校读书,生活、学习等方面都不太适应,遇到问题无法解决时,总会想念亲人,甚至退学回家。我校安排教职工与学生结对子,联系人特别是班主任经常到学生宿舍走一走、看一看,与学生谈心,帮助学生解决思想、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和问题,让学生真正感到学校不仅是学知识、学技能的好地方,也是自己温馨的家,老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长,也是自己最可信赖的朋友,从而减少厌学情绪。(3)发挥学生自我管理作用。在学生管理上,学校充分发挥政教处、团委、学生会的职能,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通过学生干部的表率作用,树立正气,形成强大的向上力量和凝聚力,分解转化后进因素,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和心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我校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和心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一是进行专业教育。向学生讲清自己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各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及今后的就业方向;二是典型教育。请已就业的学生回校给新生现身说法,谈谈自己在校学习及就业后的感受和体会;三是就业形势教育。对学生进行企业用工情况和就业形势讲座,让学生明白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与今后就业的关系;四是开展各种专业技能竞赛。学校每学期都要分年级、分专业开展各种技能竞赛,使不同水平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以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五是组织开展演讲会、报告会、书画展览、歌咏比赛、体育比赛、技能大赛、文艺汇演等内容丰富文体娱乐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增长学生才干,让学生感到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在校学习其乐无穷。
二、解决学生厌学心理的特色-性对策:创建特色校园文化,创建文明和谐校园
一般来说,中职生入学前无论是知识层面、能力层面,还是生活习惯层面都和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或多或少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为了减少学生厌学情绪,中职校园文化更不容许杂乱纷呈,要求我们根据办学目的和培养目标创造一个优良的育人小环境,以抑制低俗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倾向,还学生一个安心学习的校园。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教育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全体教职工、学生所认同的具有本校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道德规范、教学原则、培养目标、学校传统等精神财富,包括学校环境文化、行为文化、理念文化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文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了育人的立体空间和浓郁的文化氛围。
(一)、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学校环境文化系统建设
(1)校园规划。近年来,我校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地对校园建筑设施,绿化以及人文景观进行了规划设计,大到主体建筑,小到角角落落,精心斟酌,使其科学合理,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同时创设文化设施,开辟百十米长的文化长廊、报栏、宣传板面、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教学楼、办公楼、橱窗悬挂名人名言挂图,展示学生作品,设置了教育格言、警句,从而细化、深化教育功能,突出学校特色和文化底蕴。
(2)建筑布局与陈设布置。我校利用室内外墙壁上的名人名言和条幅,对学生进行信心教育和前途理想教育;在橱窗里贴上学生各种活动的照片、图画、书法作品、科学家的照片,鼓励学生以科学家为榜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利用楼道转角、走廊挂语录牌或标语,如“慢步轻声”,提醒大家保持安静的学习环境。
(3)校园环境建设做到“三化”:A、净化。校园净化做到“五无”,即地面无杂物痰迹,墙面无污渍,桌椅无刻印,门窗无积尘,卫生无死角。校园环境做到一日一小扫,每周两大扫,使校园环境彻底净化。B、绿化。我校最大限度的利用校园空间进行绿化,并且有效地进行合理搭配体现一定的文化寓意,学校因地制宜增设绿色长廊、小路、运动器材等,扩大师生的活动面积。葱绿的树木,艳丽的花草,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使人精神焕发。C、美化。教室、办公室、阅览室等环境的布置,以新颖、美观、大方、雅静、实用为原则,给人以舒适的感觉和美的享受。微风轻拂的小树,生趣盎然的植物角,延伸到各个角落的鹅卵石通道……都会给学生留下愉悦的足迹和清脆的笑声,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多措并举,加强学校行为文化系统建设
(1)加强常规管理,完善校园管理制度。每年我们都要修订完善《延津县职业中专管理手册》(上册为教师篇,下册为学生篇),健全德育工作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学生一日常规、课外文体活动制度、公物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师生操行考核评定制度等等。把校园文化建设任务纳入各级目标管理体系,同教学科研工作同布署、同落实、同检查,确保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其他工作同步进展。
(2)增强教职员工综合素质,提高育人能力。教师群体作为制度建设的设计者和执行者,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建设者,其素质的高低及工作作风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水平。为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我们一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贯彻落实“教学即服务”的服务理念,二是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提高育人能力。
(三)持久加强学校理念文化系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