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实训个人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0 15:08:0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跨境电商实训个人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跨境电商实训个人总结

篇1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08-0025-04

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贸易与“互联网+”相结合催生了跨境电子商务,并迅速崛起,已经成为我国企业扩大海外营销、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方式,也为大众创业打开了一条通道。

一、宁波跨境电商的产业发展与人才供求情况

(一)宁波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情况

2012年5月,宁波成为国内首批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之一。历时5年多,宁波跨境电商产业迅猛发展。2014年10月17日,宁波成为首个累计交易额破亿元的试点城市。2015年5月26日,宁波成为全国首个累计交易额破10亿元的试点城市。2016年1月,宁波获国务院批复成为第二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宁波跨境电商完整生态系统已经逐渐形成,涵盖跨境电商平台企业、贸易企业和服务企业等。截至2016年7月,备案跨境电商市场主体共990家,与2014年底的79家跨境电商备案企业相比已经增长了近80%[1]。

跨境电商的飞速发展,催生了大量小型电子商务企业,也带动部分外贸企业和制造业企业的业务转型。电子商务企业数量增加、区域集聚极大地引发了政府、企业建设电子商务园区的热情,并自发地或在政府引导下建设了一批跨境电商园等集聚化平台。2016年6月,省级产业集群跨境电商试点方案公布,宁波市鄞州区名列其中。

(二)宁波跨境电商的人才需求情况

据调查,宁波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人数自2013年以来不断增长:2013年约17%,2014年约28%,2015年约35%,2016年需求增长率约39%,呈现出人才需求量不断攀升、毕业生素质与企业要求差距大两个特点。

1.企业类型与规模

目前备案的跨境电商贸易企业,其来源主要有两类:一是电子商务类企业;二是外贸公司,约占宁波外贸公司总数的40%。企业一般规模较小,约82%的企业员工不超过50人,约14%的企业人数在50至200人之间,只有约4%的企业人数超过200人。

2.专业类别与学历

目前,宁波跨境电商领域从业人员主要来自于国际贸易(含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外语(主要为英语和日语)与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学历需求的差异主要反映在不同的企业规模与岗位上。一般而言,普通从业人员的学历主要为专科及以下,企业所有者学历以本科及以上为主。小企业对中职层次人才需求大,中型企业对大专层次人才需求大,大型企业则更倾向于拥有本科学历的人才。鉴于目前跨境电商企业的规模均较小,因此,学历不会成为中职学生涉足跨境电商领域的障碍。尤其是在客服、销售助理、网络美工和部分运营助理等岗位,企业更青睐于动手能力强、薪资要求低的中职毕业生。

3.岗位设置与要求

结合对跨境电商实体企业的调研与对网络招聘信息的整理,归纳出目前宁波跨境电商人才的岗位设置与需求量。目前跨境电商人才的岗位主要有客服类、销售类、技术类、运营类、跨境物流类和其他。在这些岗位中,需求最为迫切的是销售类岗位(占32%),其次为运营类(占18%)、客服类(占14%)、技术类(占8%)、跨境物流类(占8%)、其他(占10%)。同时,具有良好英文基础的客服人员也较受企业青睐,在某些小型企业,销售类岗位与客服类岗位都由一个人兼任。再者,企业对熟悉跨境平台的运营管理策划的运营类岗位人才也有较大需求。针对上述跨境电商各岗位的工作任务与岗位能力要求的分析见表1[2]。

来看,跨境电子商务的就业岗位决定了其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与素质特点。总体而言,不仅要通晓跨境电商平台的运营和管理,还要知晓国际贸易、国际物流、网络营销、跨境支付等相关知识,同时也需要有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和国内外相关产品行业的知识背景。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不同的消费习惯和文化风俗礼仪,还应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真诚的服务意识和灵活的市场应变能力[3]。

(三)宁波跨境电商人才供给情况

从人才供给学校数量看,目前宁波约有33所学校相关专业可以为宁波跨境电商产业发展输送相关人才,其中普通本科院校8所,成人学校2所,高职高专院校6所,中职院校17所。但是,已开设跨境电商课程或方向的院校仅有11所,占宁波所有高校、高职院校、中职学校总数的17.5%,而这11所学校中,中职学校目前仅有2所。

从人才供给的质量来看,尽管有较多专业的毕业生可供企业选择,数量也相当可观,但企业仍然感觉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企业认为大部分毕业生存在如下缺点: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专业知识不扎实,知识面窄,动手能力弱,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二、中职学校国际商务专业加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校立足于现有的国际商务专业,积极借助专业已有的优势,开设跨境电商专业方向,是适应宁波跨境电商产业链发展、符合就业岗位对专业技能新要求,并破解当前传统外贸专业发展停滞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改革途径。然而在改革探索阶段,存在如下几大问题:

一是培养目四:。立足于国际商务专业加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需要制定清晰的培养目标,该目标既要区别于传统的国际商务专业又要区别于高职院校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目标。然而,目前中职学校培养的跨境电商人才规格与高职院校区别不大,或者仍然是基于传统的国际商务专业培养目标。

二是课程体系杂乱。由于各校开设跨境电商方向的时间不一,目前中职学校几乎没有完善的服务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各校几乎是在传统的国际商务课程体系基础上,增设几门跨境电商课程。且各校开设的跨境电子商务课程标准不一,出现名称多样、开课学期差异较大、开设学时较短等情况,导致学生只能学到一些跨境电商知识的皮毛,很难掌握跨境电商的核心技能。

三是教材内容陈旧。由于跨境电商技术的日新月异与政策的不断变化,许多做法不断被修正,但是教材的更新远远达不到技术变化的速度,脱离实践的“纸上谈兵”式教学无法适应企业的实际应用需求,导致学生在校期间所学技能可能无法适应岗位工作任务的新要求。

四是师资力量匮乏。从师资情况看,宁波目前开设跨境电商教学的11所学校,共有跨境电商师资数为116人,企业兼职教师的比例仅有1%。师资几乎全部转自原国际商务专业或计算机专业缺乏系统的跨境电商知识与操作的培训,实践教学经验不足。

五是软硬件缺失。目前,虽然多数学校针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已提出以实战代替模拟教学,然而,真正落实到位相当困难。首先,中职学生既没有资金和人脉,又没有货源和经验。其次,与其他课程的学习存在冲突,忙于实战的学生,往往文化课的学习会被落下,导致学生无法毕业。同时,学校对跨境电商实训室的硬件建设也远远跟不上跨境电商技术的要求,导致实践教学难以开展。

三、“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国际商务专业 “六位一目标”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结合区域实际与学校教学改革情况,针对以上中职学校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短板,笔者提出以“六位一目标”的方式改革当前中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求满足“互联网+”背景下市场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其中,“六位”是指专兼师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模拟实训、创业实战、校企双选。

(一)明确差异化目标,加强一线跨境操作人员培养

目前中职学校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做法基本是在国际商务专业的基础上,开设跨境电商方向,这确实是一条快速转型的方式,并能行之有效。因为跨境电商的本质是“互联网+外贸”,即以互联网为载体进行国际商务活动。但是,需要厘清传统国际商务岗位与跨境电商岗位的区别,中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与高职院校培养的区别,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拟订差异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可通过企业调研等方式,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对跨境电商的中职人才需求岗位、岗位工作任务、岗位能力要求、素质要求进行全面分析。从企业对中职学历学生的需求来看,中职毕业生从事的跨境电商岗位主要集中在客服、技术、物流、销售四大岗位群上。因此,中职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适应跨境电商发展的,能从事客服、技术、物流、销售四大基础性岗位的一线操作人员。

(二)专兼结合,打造专业跨师资团队

跨境电子商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其开展不仅需要国际贸易知识,还需计算机技术、网络营销、跨境物流、跨文化交际等多项技能和知识。因此,发展跨境电商专业方向还需要整合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几个相关专业的资源。学校可以将电子商务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相关的专业师资进行整合,成立专门的跨境电商教学团队,并对这个教学团队进行专业的跨境电商理论培训与实操训练,打造一支校内专业师资团队。同时,由于跨境电商更具实操性,学校还需聘请行业经验丰富的跨境电商精品卖家与相关专家担任实操课的讲师,成立一支专家讲师团,分享实际开店过程中的经验与案例。

(三)岗位需求,建立递进式课程体系

要培养适应于跨境电商发展形势的专业人才,还需要构建一套基于跨境电商工作岗位与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考虑到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与中高职的培养定位衔接,笔者认为,可在原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基础上,增设跨境电商专业方向的课程,基于中职人才培养目标,以岗位成长为主线,构建职业成长递进式课程体系[4]。具体见表2。

(四)项目任务,实践信息化教学新课堂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大力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操作实务》课程为例,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建议以项目-任务式推进实践教学。同时积极采用案例分析、实践演示等有益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并运用好微课、慕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线上体验。在项目进程中,教师还应选取真实案例作为背景,将真实店铺的运营业务引入课堂作为实例。这样学生获得的将不再是割裂的理论知识或枯燥的操作训练,而是情境式的多元素互动与岗位体验。表3是以速卖通平台为例开发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操作实务》项目任务教学进程。

(五)平台实训,构建理实一体模拟实训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最好的方式是让学生进入真实项目开展真实环境下的实践教学。然而,目前几大跨境电商平台都要求以企I账号进行注册,这给校内实训带来一定的困难。笔者认为,学校可以先购买教学模拟账号,组建学生团队,注册店铺。让学生在速卖通等真实操作平台下,开展仿真式店铺经营实训,学生将平台操作过程与学习过程有机结合,真正达到学以致用。当然,校内的实训需要有硬件的支撑,因此,学校应加强跨境电商实训教学环境建设,让校内实训能更生动、更智慧。

(六)创业实战,提升人才培养的综合质量

篇2

【分类号】F713.36-4;G712

基金项目:2014年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义乌地方高校跨境电商创业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申报编号:Y201432348)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为浙江省“创业型大学”建设试点院校,义乌工商学院结合当前义乌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实际需要,对培养高素质的跨境电子商务创业人才进行了开拓性的尝试。根据跨境电子商务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其特殊规律,分析跨境电子商务创业者所需的专业知识及技能结构,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和创新,形成全新的模块化的跨境电子商务创业课程体系,其中《跨境电子商务实践》是该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

一《跨境电子商务实践》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

义乌工商学院跨境电子商务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结合义乌当地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实际,培养一批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掌握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及国际商务等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特别是熟悉相关国家的网络贸易政策,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的应用水平,具备创业及进取的时代精神,精通当前主要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操作和运营,并能够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创业的高素质人才。作为跨境电子商务创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跨境电子商务实践》充分重视学生在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实践中获取创业能力的重要性,根据速卖通、Ebay及敦煌等主要电子商务平台的操作要点,指导同学完成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上开设网络店铺,并进行实际创业,让同学们找到跨境电子商务创业的切入点。

(一)掌握跨境电子商务基本知识和技能

根据速卖通、Ebay及敦煌等主要电子商务平台的操作要点,安排产品选择、编辑刊登、定价方法、营销推广及运费设置等重要教学单元的实践化教学环节,让学生熟练掌握跨境电子商务相关的基本操作知识和技能,同时根据学生创业实践操作的进展情况,配套进行跨境电子商务热点讲座、国际电子商务英语、摄影及图片处理技术及国际快递实务等补充教学单元的教学,作为后期相关系列课程的引导或基础。

(二)了解义乌当地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实际

通过了解义乌当地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实际情况,如:义乌当地跨境电子商务的主要业务模式和盈利点、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主要优势产品及行业等,为学生实际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取得良好跨境电子商务创业业绩

在了解义乌当地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和应用实际的基础上,掌握主要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操作要点,完成网络店铺的开设,让同学们找到跨境电子商务创业的切入点,并取得良好的跨境电子商务创业业绩。

二 以创业为导向的课程教学过程和方法

根据《跨境电子商务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创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特殊规律,制订了课堂、实训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教学过程和方法。

(一)制定《跨境电子商务实践》课程授课计划

和传统课程的授课计划相比,《跨境电子商务实践》课授课计划主要特点有:首先是将该课程的学分,每周安排9课时的教学量,体现该课程在跨境电子商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其次是加大实训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在该课程授课计划中,跨境电子商务相关的实训和实践课时比重超过80%;还有,彻底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将学生从事跨境电子创业实践操作的过程和取得的创业业绩作为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

(二)实施以创业为导向的课程教学过程和方法

为充分保证教学质量,依据学生创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特殊规律,采取和学生实际跨境电子商务操作和创业过程同步进行的以创业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方法。

1.跨境电子商务创业指导教师团队

选择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跨境电子商务创业指导教师,由跨境电子商务创业指导教师团队在承担《跨境电子商务实践》的教学任务,全程跟踪学生的跨境电子商务创业过程。创业指导教师团队通过下企业、创业实践及指导创业等,不断提高自身的创业指导能力。结合在下企业、创业实践及指导创业等方面取得的知识、案例及经验等,跨境电子商务创业教学教师团队利用其专业知识及经验积累,编写一些针对性及实用性强,易学易用的跨境电子商务课件或教案,及时和同学们分享。

2.以任务为趋动的多元化教学方法

在《跨境电子商务实践》具体的教学开展过程中,创业指导教师团队突破教统教材和方法的限制,结合自身的专业和特长,灵活采用以任务为趋动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如采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及操作演示等方法,对跨境电子商务产品选择、编辑刊登、定价方法、营销推广及运费设置等操作性的内容进行教学;在实训和实践教学环节,根据学校和社会上的一些实际情况和条件,结合学生的能力,适当安排和设计实训任务和指导书,在这些实训中,安排学生进行相关市场调查、网络信息收集、创业计划制订和实施等。

3.课内课外同时开展的立体化指导

除了开展正常的课内教学之外,跨境电子商务创业指导教师团队的课外指导是保证《跨境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如:通过“一对一”现场指导,及时解决个别学生在创业过程的一些零星而具体的疑问;师生间通过网络、QQ及电子邮件等灵活的方式,相互学习、传递和分享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最新动态及行情等;通过集体或分组带队,对企业或市场进行实地走访或考察,增强创业学生的眼界和思路等。

4.创业过程和业绩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彻底改变以书面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法,将学生从事跨境电子创业实践操作的过程和取得的创业业绩作为《跨境电子商务实践》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虽然学生实际取得的创业业绩可以作为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评价方法,但实际上创业业绩的取得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因此将在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学习过程中,学生执行各项工作和任务的认真程度和完成质量作业评定其成绩的另一个重要依据。最后还需注意的是,学生取得跨境电子商务创业成功往往是长期而艰辛过程,课程取得的“分数成绩”不是创业道路上的全部,因此有必要引导创业学生在其创业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创业自我评价观念,使其在创业成长经历中体会得失。

三 效果和总结

2013年9月,义乌工商学院首届“跨境电子商务创业班”开班,入学伊始,该班就开始尝试实行全新的以创业为导向的《跨境电子商务实践》课程教学。经过跟踪调查的结果,截止2014年12月,全班27名学生的电子商务创业平均月收入已超过6000元,其中至少有5名同学的跨境电子商务月营业额超过1万美元(其中最高一位超过10万美元),全班近60%的学生已经达到浙江省教育厅的公布的大学生创业认定标准。另外可喜的是,在良好跨境电子商务业绩的支持下,同学们表现出更多的诚信、礼貌、自信及进取等良好个性品格及精神风貌。

以上义乌工商学院的《跨境电子商务实践》课程教学效果说明,根据义乌当地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实际及创业人才培养的特殊规律,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制定以创业为导向的《跨境电子商务实践》课程教学计划,选择责任心强的创业指导教师团队承担教学任务,根据教师个人的专业特长及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学生的学情,开展以任务为趋动的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课堂学习和课外创业实践同时进行,对学生的跨境电子商务创业过程进行跟踪指导等一系列具体方法和措施,很好地保证了《跨境电子商务实践》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从而为学院跨境电子商务创业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启鑫.地方高校电子商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实践和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

篇3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于无形之中走进了千家万户的生活,和人们的生活、工作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在全社会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电商环境,基于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各行各业都受到了显著的影响和冲击。传统的经营模式在电商环境中的缺陷被无限放大,大小企业都开始积极融入电商环境中捞金,以谋求电商环境下的新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也受到了电商环境的显著影响,但这种影响主体上是非常积极的。传统的高职院校由于缺乏实训场地、实训资金以及实训师资力量,导致学生实训成为“老大难”的问题,客观上造成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不足,就业率较低。在电商环境下,依托电商提供的网络实训平台,利用简单的网络技术,学生可以用最低的成本在网络实训平台中获得最佳的实训效果,实现了高职院校教学和行业潮头的接轨。

一、电商环境对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影响分析

电商环境的到来给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带来了新的变化,有效提高了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效果。

1.为学生提供虚拟化实训平台,降低了实训成本

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线上线下结合才能进行,但电子商务的主要阵地仍然在网络,这就决定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不需要线下过多的投资,大大减少了传统商务经营模式的资金耗费。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不少企业开始渗透于高职院校中,开始谋求人才渠道的对接,但更多的企业无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训场地,客观上造成了学生实训困难的问题。

在此情况下,构建网络实训平台就成为一个非常好的选择。通过网络技术,在高职院校校园中建立网络实训平台,依托平台的作用,整合校内校外各种实训资源,帮助学生在网络实训平台上完成多种多样的实战式实训,大大降低了传统实训方式所需的费用和成本,使得学校和企业双方都可以接受。电商环境下构建的校园实训平台是网络技术、电商环境和传统实训的结合体,其克服了传统实训存在的诸多弊端,增加了实训资源的丰富程度,降低了实训开展成本,有效推动了高职院校学生实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2.为学生扩充有效的实训师资,增加了师资力量

在传统的高职院校学生实训过程中,师资配备一直是一大难题。高职院校现有的师资力量本就不足,如果再分配一部分到实训环节当中,必然导致高职院校理论课教学师资力量缺乏。但由于很多高职院校教师本身缺乏实践经验,因而在带领学生实训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效果不太理想,甚至引起学生的诟病。可以说,实训师资力量的缺乏,也是传统高职院校学生实训有效开展的重大阻力。而电商环境的出现,给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途径。电商环境下校园网络实训平台的构建,可以将数量众多的教学资源笼络到实训平台当中,其中就包括师资力量。一方面,不同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师可以在平台中实现教学共享,将实训的效果扩大;另一方面,行业中先进的实践人才也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进入校园实训平台当中,成为学生的实训教师,以其丰富的一线实践经验,为学生奉上精彩纷呈的实训课程。

3.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途径,增加学生就业率

在电商环境下,校园网络实训平台的建立,不仅仅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训学习环境,更实现了学校、学生、企业三者的良好对接。在校园网络实训平台中,相关企业可以将自身的实训资源分享到平台当中,为学生实训工作提供辅助,而这一过程对于企业来说并不是没有收益的,企业获得的最大收益就是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实训平台寻找适合企业未来发展的人才,达到良好的人才引进。学生从企业中获得了实训资源和实践技能,实现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双丰收,实现了个人在专业领域的良好发展,为未来就业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而企业在分享实训资源、提供实训内容的过程中,也将自身的企业文化广泛地扩散出去,并有目的地从众多的实训学生中挖掘到了想要的人才,使其成槠笠滴蠢捶⒄沟娜瞬糯⒈福并且这些人才都是经过实训环节训练的,其实践能力、工作技能已经基本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在这些学生毕业后,第一时间就可以进入企业当中,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助力,这自然是企业求之不得的。因此在电商环境下,企业和学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就业途径,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自然也随之提升。

二、电商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提升策略

电商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和实训迎来了新的机遇,但要有效把握这一机遇,必须采取科学的策略。

1.完善技术措施,提升网络实训平台运营质量

在电商环境下,网络实训平台是学生开展良好学习和有效实训的坚强阵地,而这个“阵地”的运营质量,自然成为了学校、企业和学生所共同关注的焦点。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和实训平台,为了实现院校、企业、学生的良好联系和紧密对接,必须采取更为完善的网络技术措施对网络实训平台进行维护和改进,提升网络实训平台的运营质量和服务效果。

具体来说,一方面要由专业的网站技术人员或者专业教师对网络实训平台的基本功能进行完善,通过网站建设、软件制作、云数据管理等方式,将网络实训平台的基本功能进行适当扩充,让平台的运行更加顺畅,让平台可以实现的功能更加丰富;另一方面在移动网络盛行的当前,要开发手机终端的网络实训平台App,方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终端进入网络实训平台当中,随时随地开展学习,手机App的用量大,使用便捷,用户黏性高,可以更好地推动高职院校学生网络实训工作的良好开展。

2.广泛吸引企业,提升网络实训平台运营效率

企业拥有大量的实训资源,这是网络实训平台正常运营所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建设高职院校网络实训平台的过程中,必须多方宣传,大量吸引企业入驻平台当中,依托企业所具有的优势以及先进的实训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好的网络实训环境。为了广泛吸引企业,一方面可以强化平台的广告宣传优势,让企业看到入驻平台可以给企业带来的品牌宣传方面的好处,吸引企业尤其是先进企业的到来,同时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品牌宣传服务,实现平台建设和企业发展的双赢,这样的合作模式才能够长久进行下去;另一方面,可以以平台良好的运营效果,吸引企业进行风险投资,在资金的推动下,高职院校网络实训平台的运营和发展将会更加顺畅、更加宽泛,而基于网络实训平台的良好运营效果,企业为网络平台注入的风险投资也将会有所回报,这同样也是双赢,对于企业发展、学生成长、院校建设来说,都是有益无害的。

3.推动教师实践,运用网络实训平台储备师资

传统高职院校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有理论教学能力而缺乏实训教学能力,这是限制高职院校实训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电商环境下,高职院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给高职院校教师实践带来了良好的机会。运用网络实训平台推动教师参与实践,将有效实现高职院校现有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并有效培养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训教学能力,达到储备师资的良好效果。依托网络实训平台,高职院校教师也可以随学生一起,充分参与到相关的专业实践当中,获得实践能力的充分提升。推动教师实践,一方面要建立连续、完善的教师网络平台实践学习制度,以制度的约束力改变部分教师“懒得动、懒得学”的心态,促进教师通过网络实训平台实现个人教学能力的“再发展”;另一方面要对教师形成有效激励,通过梳理典型、给予奖励、适当考核的方式,推动教师充分参与到网络实训平台的实践学习当中,努力成为既能讲解理论又能引导实践的“双师型”教师,推动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提升。

4.完善平台机制,建设学生网络实训保障机制

基于网络实训平台强大的资源集成和实训推进功能,网络实训平台在运营过程中必然会获得一定的经营效益。因此,必须事先建立并逐步完善W络实训平台的运行监督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让为平台运营和发展付出努力的工作人员、企业、教师都可以从中获得自己应有的收益,实现平台的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可以设立专门的网络实训平台运营维护部门,划定责任人和岗位内容,对网络实训平台的正常运营进行管理和监督,网络实训平台获得的收益分配应当由会计人员专门负责,本着公平合理、按劳分配的原则,让所有为平台运营和发展付出努力的主体从中获得有的效益。此外,应当完善学生网络实训保障机制,对学生的网络实训行为进行全面保障,确保学生在网络实训过程中的各项权益不被侵犯,确保学生通过网络实训可以顺利获得能力的提升,获得企业的人才“订单”,实现个人毕业后的顺利就业和良好发展。

三、总结

电商环境给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带来了新的契机,在网络实训平台的支撑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训学习阻力大大减少,“校企合作”“人才订单”的现代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得以顺利开展。在电商环境下,依托网络技术和网络平台,高职院校、学生、企业之间的对接和联系将更加紧密、可靠,这种“三赢”的模式将是未来高职院校发展的主流路线。

参考文献:

[1]朱桥艳.基于跨境电商的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对城建学院国贸专业的个案分析[J].知识经济,2016(9):148-149,151.

[2]郭 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电子商务,2016(5):73-74.

篇4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合作开发区和大湄公河流域合作开发战略的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每年举办一届,大大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尤其中国西南地区是通向东南亚地区的交通大通道,与东南亚国家之间有着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地缘优势,因此近年在中国西南地区掀起了“东盟语种热”,中国西南地区多个高校纷纷开设东盟语种本科专业,如越南语、泰语、印度尼西亚语、缅甸语、老挝语、柬埔寨语等。而随着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经贸交流合作的不断广泛深入,社会上也不断涌现出一些新的涉外行业和涉外业务,对东盟语种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要求也越来越高。

“实习”的定义是: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拿到实际工作中去应用和检验。“实训”的定义是:实训是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为让学生掌握某些职业技能而进行的实际操作技能训练过程。可见,实习主要是在实习岗位上的实践过程,而实训既可以是在校内进行技能训练的教学过程,也可以是在实习单位进行的实际操作技能训练过程。本文所讨论的“实习实训”,主要是指东盟语种本科专业学生毕业前,高校为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而组织的相关语言实习或毕业实习以及实习前的岗前培训实训。实习实训是大学教育重要的实践教育环节,是大学生由学生身份过渡到劳动者身份的一个磨合和适应过程,东盟语种专业也不例外。然而,当前在“东盟语种热”持续发酵的中国西南地区,诸多高校的东盟语种专业实习实训工作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并不适应当前社会对东盟语种实习岗位和东盟语种人才的需求。为此,本论文主要对中国西南地区高校的东盟语种本科专业实习实训工作和社会对东盟语种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在调查的基础上总结现存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希望对中国西南地区高校的东盟语种本科专业的实习实训工作提供参考。

二、社会对东盟语种实习人才的需求

要对东盟语种专业实习实训问题进行研究,必须首先考察社会上相关企事业单位对东盟语种人才的需求和实习岗位需求。笔者以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近年来东盟语种专业实习单位为例,考察社会上相关企事业单位对东盟语种(主要以越、泰、印尼语为例)专业人才实习岗位的需求如下:

表1:稳定需求东盟语种实习生的部分

实习单位举例及实习生需求情况调查表(截至2015年12月)

实习单位举例及面向东南亚的业务拓展举例 要求实习时间 实习生实习岗位 每年需求实习生情况 是否带薪实习 实习结束后是否有意正式聘用

塔塔信息技术(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2005年开始承接东盟国家的数据外包业务) 6个月以上 外包数据分析 常年需求;适量 是,实习工资+补贴 有意聘用

广东凯捷商业数据处理服务有限公司

(2000年开始承接东盟国家的数据外包业务,近年业务量增大) 3个月以上 外包数据分析 常年需求;适量 是,实习工资+补贴 有意聘用

广西达译商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2008年开始面向东盟筹建在线翻译软件及在线跨语言搜索平台) 3个月以上 外语输入、编辑、校对 常年需求;适量 适当补贴 有意聘用

广西一铭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08年开始面向东盟筹建在线翻译软件开发) 希望2个月以上 外语输入、编辑、校对 常年需求;适量 适当补贴 有意聘用

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

(2006年开始与中国-东盟中心合作筹建中国-东盟中心服务平台网站) 希望3个月以上 搜集外国资讯、翻译、编辑 常年需求;少量 无 聘人需经公务员考试

广西国际博览局 希望2个月以上 外事接待、翻译 常年需求、少量 无 聘人需经公务员考试

广西南宁世人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赢在东盟》杂志开始创刊) 希望2个月以上 搜集外国资讯、采访、编辑 常年需求、适量 适量补贴 有意少量聘用

广东新航线跨境电子务商服务有限公司 实习与就业相结合,3个月以上 经公司培训后推荐到各跨境电商实习和聘用 常年需求、量大 是,实习工资+食宿安排 实习期满后一般继续聘用

其他翻译公司、旅游公司、外语培训机构 希望2个月以上 业务接待、翻译、实习教学 视工作需要、适量 适量补贴 有意少量聘用

其他相关涉外贸易公司 希望3个月以上 业务接待、翻译、市场开拓 视业务需求,少量 实习工资+补贴 一般视能力希望能直接聘用

其他相关涉外酒店、餐饮 希望3个月以上 业务接待、翻译、市场开拓 视业务需求,适量 实习工资+补贴 一般视能力希望能直接聘用

篇5

摘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区域经济建设培养各行各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专门人才是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区域经济的发展与转型迫切需要创新国际商贸人才培养机制,使之不断适应区域国际经济贸易飞速发展和创新发展的趋势。本文以浙江绍兴国际贸易经济为例,从政府管理、行业监督、学校主导和企业参与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国际商贸人才的培养思路。

关键词 :区域经济;国际商贸;人才培养机制;职业教育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5.028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5—0063—04

本文为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重点课题——“以绍兴跨境贸易发展趋势为产业背景的国际商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5377。

收稿日期:2015—01—12

作者简介:朱伟芳(1978— ),女,浙江绍兴人。绍兴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高职教育。

一、研究背景

社会形态变化万千,从农业经济演变为工业经济,工业经济转变为知识经济,知识经济又步入了互联网经济,在一轮轮的经济时代演变过程中,产业结构的调整折射出人才需求类型、规格和层次改革的必要性和对应性。在互联网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需要大量的掌握现代技术、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现代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必须有战略规划,能与区域经济、教育发展和人的可持续发展相适应。

职业教育是一种面向地方性人才需求,直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教育形态,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具体表现为: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成果就是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变革、转型的合格劳动力。适应区域经济变革、富有知识更新与技能创新的高职教育体系更符合市场竞争的客观规律。张楚廷认为,中国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下去的真正强有力支柱是它不可阻挡的工业化进程,是它坚定的现代化步伐。

从政治经济学视角来看,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经济增长带来产业结构的变革与转型,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必将导致就业结构的演变。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可以这样理解: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当地的职业教育发展层次;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又反作用于区域经济,在发展规模、发展效益和发展进程中起到助推作用。

二、在国际经济贸易飞速发展趋势下国际商贸人才需求现状

(一)区域经济新常态保障国际商贸人才需求盘面不变

随着国家采取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创新调控等举措,实施一系列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政策措施,虽然国家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整体已经进入结构调整阵痛期,高速增长即时换档,但维持中速增长依然可待。2013年,中国进出口达到4.16万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7.6%,并且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也成为首个贸易超过4万亿美元的国家。在中国,有4000万家中小企业,其中有近500万家专注于外贸出口业务,而这500万家中小企业创造的出口额占中国外贸出口总额的60%以上。浙江绍兴是全国纺织品集散地,有超过一万家的中小型外贸、进出口公司,在全国进出口贸易发展利好的形势下,绍兴作为浙江省第三大贸易城市,对外贸易规模稳中有升:2011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32.9亿美元;2012年,绍兴市外贸进出口总额是320.97亿美元;2013年,绍兴市外贸进出口总值是333.7亿美元。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平稳发展,绍兴地区对从事国际市场拓展、涉外业务谈判、国际会展接待等岗位的商贸人才需求盘面将继续维持。

(二)“渠道革命”新特点刺激国际商贸人才需求动能不减

随着电子商务成为中国新一轮战略性产业,其未来的发展走势必然是跨境贸易。2012年12月,在国家发改委、海关总署的带领下,国家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工作在郑州正式启动,同时推广此项工作的还有重庆、上海、杭州、宁波四个城市,这个里程碑式的开端标志着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PayPal的数据表明:2012年,全球贸易总交易额为 1450亿美元,其中跨境交易占25%,而中国是其中的引领者。2012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 8.1万亿元;2013年,交易规模则达10.2万亿元,同比2012年的8.1万亿元,增长29.9%。跨境电子商务不仅冲破了国与国之间的障碍,促使国际贸易演变为无国界贸易,同时也正引领一场世界经济贸易的巨大变革。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网络交易已经走入千家万户。在全球跨境贸易日益渗透国际商贸的时代背景下,适应跨境贸易的发展,对国际商贸人才的需求也随着急剧增长,这种增长能量有时呈现几何级释放,很好地弥补了传统贸易人才需求增长趋缓的不足。当然,由于跨境电商从业人才需要面对的是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客商,加上电子商务本身涉及到的在线支付、物流、计算机网络等知识,使得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要了解并掌握的知识技能相当繁多。

(三)国际商贸行业新特征推动国际商贸人才需求提质不断

1.精通小语种的商贸人才需求量增加

在国际商贸人才培养中,不乏英语人才的培养,不管是设置课程量很大的商务英语专业,还是国际商务、国际贸易专业,外语都是英语。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要素资源流动和国际贸易的细化、深化,外加新兴经济体发展势头迅猛,依靠一门英语打遍天下的局面也悄然变革,政府和企业更加重视对多元市场的拓展。据《绍兴市商务信息》统计,2013年,绍兴有3343家企业参加国内外共计546次展会,其中,国内132次,境外414次。绍兴市政府重点推荐企业参加的香港环球资源太阳能及节能产品采购交易会、美国高点家纺展、巴西圣保罗GTS国际纺织采购展等16个展会中,有巴拿马国际博览会、斯里兰卡中国商品展、俄罗斯面料展、南非纺织机械展、中东(迪拜)中国家居产业博览会,这些国家分别使用西班牙语、僧伽罗语、俄语、南非荷兰语、阿拉伯语等小语种。政府和企业的努力也在海关数据得到印证和显示,与绍兴地区贸易往来的中非英语系国家和地区比重日益增加。 2013年,绍兴市出口贸易额排名前十位的国家中有阿联酋、巴西、俄罗斯、德国、意大利等国,这些国家分别使用或者兼用阿拉伯语、葡萄牙语、俄语、德语、意大利语等非英语语种,可以预见,如果国际贸易从业人员能用这些语言进行交流,那必然会在业务竞争中占有明显优势。而目前,很多进出口企业、国际贸易中介机构对精通西班牙语、韩语、阿拉伯语等小语种的国际商贸人才“一人难求”。

2.能解决国际商贸纠纷的人才日益走俏

在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中,为了保护本国利益,贸易摩擦不可避免,在贸易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层出不穷。反倾销、反补贴、TBT/SPS、知识产权保护等比比皆是。例如:2012年,绍兴市遭遇美国知识产权摩擦案(337调查),遭到墨西哥纺织品和服装产品生产和出口补贴措施的世贸组织争端案各一起。欧盟的光伏产品反倾销及反补贴案,涉案金额2.8亿美元;俄白哈关税同盟的化纤布保障措施案,涉案金额1.65亿美元;埃及的棉及棉混纺布保障措施案,涉案金额1.48亿美元,等等。

在国际商贸的严峻形势下,众多企业对了解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国际商法、国际贸易法和WTO规则的人才需求非常迫切。而既能熟练掌握国际商贸知识和技能,又能使用外语和法律知识与外国客户洽谈业务,这样的高端商贸人才更是稀缺。

3.专门服务外商的涉外管理服务人才需求异军突起

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活力和投资兴业的远景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商来中国投资、经商,甚至安家落户。据统计,在绍兴这样的中等城市,常年稳定居住的各国外商有好几万人。这些外商除了经营公司业务,还有居家管理、子女入学、参加当地文化体育生活、游览各地风景名胜、感受和融入华夏文明以及法律纠纷处理等各种需求。与此同时,一种新兴的专门服务外商的涉外事务管理人才应运而生。这些专门人才除了能熟练使用外语作为工作语言,还充分了解对象国的文化背景和风俗民情,懂得当地的地域文化特点,能够顺利地开展跨文化交流。

三、创新国际商贸人才培养的主要思路

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包括培养目标创新、培养机制创新、培养方案创新、培养考核创新,而其中培养机制的科学合理构建和实施又是整个人才培养体系的生命线。以社会需求为本位,根据技术升级、产业流变、职业岗位动态发展的需要,确保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性。

(一)构建和完善国际商贸人才培养机制

建立和完善国际商贸人才的培养机制,是缓解外贸公司、进出口公司、驻外商务机构等企业员工短缺而阻碍其转型升级、接轨国际的关键所在。从机制架构上来看,高职商贸人才培养体系由政府管理、行业监督、学校主导和企业参与等四个要素组成。培养体系中的要素一——“政府管理”,指的是政府部门的领导作用;培养体系中的要素二——“行业监督”,指的是行业、商会、协会发挥其督导、评估作用和社会力量的合力作用;培养体系中的要素三——“学校主导”,是指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国际商贸创新人才的重任,是人才兴市的主力军;培养体系中的要素四——“企业参与”,指的是高素质技术技能高职人才的职业性和实践性需要名副其实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使得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实训、实战有充分的保障,这个要素是高职教育本质特征的规定性。

(二)国际商贸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与实践

由以上分析可知,要创新国际商贸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起系统的、合理的、与市场需求相吻合、与行业产业链相对接、与经济转型形势相接轨的由政府高效管理、行业有效监督、高职学校主导和企业广泛参与的人才培养体系。

1.政府的高效管理为国际商贸人才本土化培养的顶层设计提供制度保障

高职院校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经济建设的主力军,是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和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生力军。地方政府可根据社会、经济的变化和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加大对高职教育的经费投入,对产教融合政策、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评估、校企联合办学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同时,为加快人才结构优化,政府应研究、制定推进产业人才资源开发的政策、措施。一是可采用“人才—基地—项目”的一体化建设,引导和支持人才向区域经济优势主导产业等重点领域流动和集聚;二是可以以公共实训基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联盟等建设为载体,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快速发展;三是注重搭建平台,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之间的合作提供体制保障,实现各方在合作大环境下开放、互助、多赢的利益结合点。

2.行业监督形成合力,为人才培养营造灵活的社会参与机制

行业组织掌握最新、最权威的产业发展前沿信息,可依据本行业生产、技术革新趋势及人才现状,做好需求预测,编制最新的职业技能标准,包括岗位类别、职业要求、综合素养等,以指导职业院校确定专业发展规划、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特色。地方高职院校特别要注重市场优先、对接地方、同城错位、适度超前等专业设置原则。基于此,行业、企业、学校三方联合,共同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立足行业、立足市场的课程开发体系,将岗位素养、职业规范、企业文化、创新创业等内容和评价标准直接嵌入到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中。同时,要制定措施,实施社会力量参与学生学业水平合格评估的机制,其目的在于:一是实现高职教育评估工作的社会化,二是完善人才培养评估指标体系,三是用企业的标准考核学生,既可以丰富评价方法和手段,又可以充分体现职业教育评价的实用性和职业性。

3.以学校为主导,拓宽人才培养的国际视野和增强就业竞争力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职业教育强调获得专业能力,其目的是在职业实践中将习得的相关职业理论知识加以转化,以便应对职业的专门要求。

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力的重任,招得进来、走得出去、“进出两旺”是办学的基础。学校一方面要注重技能培养,使学生通过获得一技之长,在专业上成才、在社会上立业、在生活中树人;另一方面,要重视人才特征、专业差异,分类培养,如在文科类专业学生的培养上,艺术性更胜于科学性。教育部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改革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国际化水平设为核心任务,把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参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作为改革目标。

基于此,笔者认为,国际商贸人才的培养定位旨在树立“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国际视野”三位一体的理念,力求促进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素养、技能,获得立业之本;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动机和职业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提高学生的社会发展适应能力,使其成为适应全球一体化环境、具有多元文化视野的世界公民,最终成为具备高素质技术技能的职业人才,适应社会需求并推动社会发展。

4.企业参与

按照现代商贸行业职业技术领域内的岗位群要求确立人才培养定位,以岗位群职业所需知识、素质与关键能力培养构建课程群;以第一就业岗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构建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专业方向学习领域的基本要求,充分利用绍兴轻纺城的优势,开展深入、细致的跨境贸易产业调研,在行业与企业人员的共同参与下,明确国际商贸类专业所面向的职业技术领域(或岗位群)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与专业群面对的知识、能力、素质等要求,为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高素质技术技能高职人才的职业性和实践性需要名副其实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使得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践、实训、实战有充分的保障,这个要素是高职教育本质特征的规定性。实践能力是高层次国际商贸人才培养的关键。绍兴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17993家(截止到2013年12月数据),有出口实绩的企业8145家。绍兴与197个国家和地区有进出口贸易往来,其中出口超过1000万美元的有109个国家和地区。绍兴有11个商会,有68个行业协会,有浙纺院、“网上轻纺城”、纺博会、海外买家与纺织企业对接洽谈会等七个省级外贸公共服务平台,这些数量庞大的企业和行业协会都是国际商贸类专业实践锻炼的宽广平台。

国际商贸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践可以从校内到校外,从国内延伸到国际,建立多渠道、多国家的实习实训基地,为国际商贸类人才创造国际化的实习空间。高职院校可充分发挥地方经济优势,与众多企业合作,开展境内外实习实践合作项目。如以绍兴柯桥纺织集散地为中心,结合外商集聚优势,通过涉外事务管理中心、外事办、贸促会等机构,让学生通过参观、实战模拟等形式,锻炼涉外交际沟通能力;以中国柯桥国际纺织品博览会、绍兴国际黄酒节、书法节、世界合唱节等大型国际展会、节会为会展接待、商务洽谈、现场翻译等实践平台,锻炼商务英语口语、跨文化商务交际、涉外谈判等专业服务能力;以众多的绍兴各类型商贸企业、进出口公司、商务机构为国内实习基地,以纺织企业在世界各国设立的办事处、分公司、境外销售网点、境外窗口以及每年在美洲、非洲、欧洲等地举行的纺织品投资国际推介会等为国外实习基地,充分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最大限度地缩短从专业到岗位的距离。

四、总结

创新国际商贸人才培养机制突破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多角色、开放性的多元主体互动特征,不再强调“政、行、校、企”的简单合作,而是一种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的管理创新。各方合作,深度融合,政府高效管理为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体制机制保障,行业监督保障人才培养系统化,企业参与协助打造应用人才,学校主导荟萃国内外资源,拓宽人才培养的国际视野。这些要素发挥合力,正是国际商贸人才培养品质的助推器,也是高职教育服务社会、引领行业发展的本质所在。

参考文献]

[1]崔清源.社会本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主导价值取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9(2).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闾志俊.基于区域产业链的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对接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9).

[4]罗哲等.成渝经济区产业经济与职业教育的供需矛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9).

篇6

2015年,教育部等三部委联合出台了《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指导下,地方本科院校纷纷开始探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型发展。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突破口。[1]

一、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

商务英语不同于其他文科,实践性非常强,强调实践教学在整个人才培养教育中的比重,人才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是商务英语人才能力中关键的一环。为了培养满足国家和社会新时期经济、贸易发展所需求的商务英语人才,国内学者的普遍共识是商务英语人才培养需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商务英语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校企合作。[2]无论是专业方向的设置,还是课程体系的建设,商务英语专业都需要借助校企合作,这也是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必由之路。在市场经济时代,任何合作不可能是单赢,只有建立在双赢或多方共赢基础上的合作,才能实现可持续与可推广的合作。然而,很多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仅仅敷衍于形式,或者是停留在非常肤浅的阶段。例如,有的学校教务部门非常重视校企合作教育,每学年专门设定两个教学周来开展校企合作教育。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就是邀请企业人员来校做几场讲座。所谓的校企合作教育也被学生冠之以“听讲座”。校企合作是针对企业人才需求所开展的合作教学方式,学生在校进行理论学习和部分实践学习,然后校方与企业之间进行定向合作,使专业人才提前进入企业进行实践检验学习,从而达到三方共赢的局面,即学生检验了自身实践能力、企业培养了预备人才、院校优化了专业建设。[3]可见,校企合作不应是教学形式上的空谈,而是要兼顾企业、学生和学校三方的发展要求,做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培养为中心、以学校专业发展为目的。在积极寻求校企合作的时候,一定要思考几个主导性的问题,即企业能为学校做什么?学校能为企业做什么?学生们又是怎么想的?从目前已存的校企合作项目来看,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预备人才。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很多学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开始了定制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尝试。

二、基于“跨境贸易创新班”的商务英语定制化人才培养

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互联网+跨境”的自由贸易模式在中国蓬勃发展,跨境电商已经成为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主渠道,是国家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和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在就业市场上,复合型的跨境电商人才极为短缺。跨境电商的发展急需熟知跨境贸易各环节、会调研国际市场、能推动跨境电商平台提质的应用型高质量人才。在此背景下,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成立了“跨境贸易创新班”(以下简称“创新班”),期待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资源整合、师资培训等各方面实现创新,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解决商务英语专业定位、人才培养质量、课程体系优化、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等一系列的问题。“创新班”通过构建真实的工作环境来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让学生体验真实的业务过程,增加实践工作经验。同时,“创新班”还能起到创业孵化的作用,通过“创新班”平台,学习团队可以承接企业跨境贸易的代运营或者是自主创业。“创新班”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企业的真实跨境贸易项目,旨在培养新形势下能适应新型外贸行业岗位需求,掌握跨境贸易知识,拥有较高商务英语技能,具备跨境电商实务操作的各项专业基本技能,并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此,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旨在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岗位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生身份与职场身份对接。具体实施时,学校和企业共同选拔学生进入“创新班”,按合作企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校企共同协商设置课程内容、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创新班”建设期间,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由合作企业提供各类跨境贸易实操平台账号给学员进行操作学习和实践,同时安排有相关跨境实操经验的企业管理者或业务人员对学员进行实操指导和培训,并按照不同企业的要求进行组队,实际开展企业的跨境贸易业务。结业后,在双选的基础上,“创新班”学员优先选派到合作企业实习、就业。然而,“创新班”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亟须解决的难题,问题的核心出现在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和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差异上,但解决问题的主导者是学校、学院和教师。“创新班”学员起初还是非常认可这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大部分同学加入“创新班”是想学习更加全面的跨境贸易业务知识,掌握平时课堂上学不到的实践知识和能力,从而使自己在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前具备充足的实践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创新班”学员有走出去游学的机会,可以实地参观企业,学习企业的工作流程和生产管理经验,对与商务英语专业对接的行业和企业有更深刻的了解,并认识自己的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但是,从已经开展的三届“创新班”情况来看,学生参与定制化培养模式的热情不是很高,且呈现递减趋势,三届学员占本专业人数的比例分别是30%、22%、20%。经过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发现“创新班”的定制化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以下问题:实践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都还不够完善,课程安排有些随意,没有明确、系统的安排表,企业讲师的授课内容大同小异,而且基本都是理论课,没有实操课程;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上课时间安排太紧凑,学员有时一整天都只能听一位老师讲课;与具体企业的对接推进缓慢,有些企业在整个培养环节中重视程度不高;参与人才培养和就业对接的企业整体质量不高,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后发现与自己的期望差距很大,例如,有的企业没有业务团队,或者是团队不够成熟,或者是团队人员不够团结,实习生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长时间的努力工作也换不回丝毫业绩,而且公司没有明确的晋升机制,没有成熟的企业文化,等等。企业对学生的反馈意见主要集中在学生职业能力的缺失,尤其是就业稳定性太差,离职过于频繁,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企业的资源,打击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企业和学生的反馈信息也表明现有的“创新班”定制化人才培养模式还需不断完善。

三、校企合作的定制化人才培养优化路径

校企合作定制化人才培养的主导力量依然是学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主持者应为二级学院,自上需要获得学校政策、教学设施和教学维持经费的支持,自下应积极调动专任教师参与校企合作企业的对接、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设计以及日常的教学管理。为解决校企合作定制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二级学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寻找优质企业,开发校企合作资源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创新班”现阶段的合作企业服务意识强,能基本提供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企业资源,且具有完善的人才测评系统,能较准确地描述人才的内在素质与能力,并推荐相应的职业领域和岗位,科学地发挥人才优势的最大效能。但企业的讲师团队还不够健全,在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设计上显得力不从心,另外与学生对接的实习就业企业也是参差不齐,企业质量整体水平不高。企业质量是指企业规模、企业家才能、组织结构、技术创新、产品质量等企业的基础资源要素,这些要素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从事商业经营活动的基础。[4]企业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其在校企合作中为人才培养所提供资源的质和量,决定能否进行深度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可行性,也影响学生参与定制化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就业的稳定性。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还应具有助力高等教育和行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情怀,心系国家人才培养质量,尊重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而不仅仅是提前为自己培养预备人才。这样的优质企业资源需要二级学院及教学团队去积极地探索发现,在选择企业时思考企业能为我们做什么,努力开发校企合作教育所需的企业资源,包括实践教学基地和平台、行业讲师团队、系统的业务培训、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实践教学案例等,尤其是要考虑企业是否具有能够保证学生就业稳定性的企业质量和企业文化。

(二)优化培养方案,完善实践课程体系

参与“创新班”的教师和学生对“创新班”的实践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授课时间和企业师资队伍等都提出了意见,普遍认为合作企业的质量和资源严重影响了培养方案的设计和课程体系的设置。因此,学院一方面要寻找优质合作企业,一方面也应和现有合作企业积极开展研讨,不断优化培养方案。培养方案的制定不能是闭门造车,应该深入其他院校、企业、市场、职场、职员等联动方进行调研,充分考虑企业的需求、学校的专业发展、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的职业规划等因素。在完善实践课程体系时,要坚持“看、学、做、创”的逻辑原则,设置与“实践、实训、实习、实创”相对应的实践课程,对接学院现有的“课、证、赛、岗、创”的“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做到以“课”教学,以“证”带学,以“赛”促学,以“岗”验学、以“创”续学。此外,学校、学院要大力支持和鼓励商务英语专任教师在校企合作定制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改变一线教师的被动管理对象地位和边缘地位,创新教育组织形态,增强一线教师在校企合作教育中的主人翁意识,赋予一线教师更多的参与权、话语权和自,从而调动一线教师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三)加强深度合作,丰富校企合作内容

高等院校在获得合作企业支持的同时,也要为企业提供院校特有的服务或者支撑。通常来说,院校能为社会提供的服务主要有:一是高素质的劳动者,二是具有实用价值的科研成果。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合作企业对学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学生的实习就业稳定性差,学校又不能强推强留,因此企业提前培养人才的目的就落空了。另一方面,语言类专业的科研成果为企业带来的实用价值非常有限,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科研很难为企业带来实际经济价值。这就更需要学校和企业积极思考如何加强深度合作,丰富校企合作内容。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企业实地进行调查研究,学习和总结企业成功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探索企业需要改进的问题,提出可行有效的创新解决方案。这样既有助于激励大学生努力成长为学以致用、回馈社会的国际复合型、应用型、高质量商务英语人才,又能发挥学校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这也是全国商务英语实践大赛的宗旨。学生参与企业调研的过程,也是企业向学生展示其实力和魅力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了解和认同企业文化,提高学生今后在企业实习就业的稳定性。

(四)改进就业指导,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人才的职业能力是商务英语人才能力中关键的一环。[2]职业能力是指胜任某种具体职业而必须具备的能力,是人的多种能力在职业领域的具体发挥。职业能力能决定一个人在既定的职业方向是否能够胜任,也能影响一个人在该职业中是否取得成功。职业能力是学生成功就业的关键,大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包括就业的稳定性和对企业的忠诚度、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交往沟通能力、工作和生活管理能力、执行力、团队协作精神、实操能力、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等。[5]对于地方本科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来说,吸引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的首要动力还是为企业培养定制化人才,且要鼓励学生毕业后留在企业工作。通过企业的反馈得知,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最欠缺的职业能力是就业的稳定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要提高企业质量,还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就业指导,针对当代大学生在就业价值取向方面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进行深入调研,把握问题的深度与广度,并根据学生表现的职业态度、职业选择与个人发展等,适当进行专业调整,避免出现“学非所好,学非所用”的问题。在就业价值取向日益功利化、复杂化,职业选择多样化的当下,高校更需加快探究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就业指导教师应帮助学生弄清楚自身的职业定位,坚定自己的就业方向,思考自己能为企业创造的附加值,避免在择业过程中出现经常跳槽、好高骛远等问题。虽然实操能力还是职业能力中的低阶能力,但很多学生却还无法突破这一能力阶段,故而绝大多数受访学生都要求增加实操课程。实操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未来工作的基本职责,因为也只有充分了解一份工作,做好这份工作,才能真正喜欢这份工作。基于校企合作的定制化人才培养模式是地方本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符合学校发展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服务地方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办学定位,也有利于商务英语专业朝特色行业或职业方向发展。在定制化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应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们能更深层次地了解自己的专业,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和职业规划,在校期间就能掌握必要的岗位实践技能,积累工作经验,并开发创新思维,在企业的协助下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学校要在提高合作企业的质量和学生就业稳定性的基础上,优化培养方案,改进课程体系,同时注意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细节,避免因为沟通不畅、课程内容和时间安排不合理、合作企业条件太差等原因影响定制化人才培养的过程和效果。尤其是不要忽视学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密切关注学生的反馈。我们相信,基于校企合作的定制化人才培养模式在得到不断完善后,必定会办出特色,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建如,刘彦林.地方本科院校组织转型对校企合作影响的实证分析[J].江苏高教,2020(11):26-34.

[2]张蔚磊.新文科背景下的商务外语人才培养策略分析[J].外国语文,2021(2):12-18.

[3]董月琳.应用技术型大学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研究——基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J].广西社会科学,2016(6):58-61.

篇7

二、创业教育纳入课程体系结构

为落实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我院结合专业特点,构建了融合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和创业素质的专业课程体系。以我院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在电商、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培养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其理论课程体系在学习专业知识基础上增加《创业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网店建设与管理》《现代企业管理》等创业课程;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设计了以项目为载体的创业实训,按照“学习创业—模拟创业—实践创业—自主创业”的递进顺序进行实践训练,从而掌握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技能;在素质教育体系中,通过第一、二、三课堂,开展了创业模拟、创业设计、创业实践、创业比赛,培养学生自信、创新、担当、诚信、守法、合作等优秀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创业教育课程的设计是对专业课程体系的补充、延伸、凝炼和升华,在专业教育基础上增加创业知识、训练创业能力和培养创业素质等内容,创业教育课程不能离开专业课程体系而独立存在。

三、教学团队决定创业教育的贯彻实施

为了将创业教育落到实处,必须建立和培养一支具有先进理念、创新精神、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学团队,这是创业教育能否贯彻的关键。学院高度重视创业教学团队的培养与建设,首先全体专任教师更新职教理念,提高对创业教育的认识,把创业教育自觉落实在日常教学与管理中;其次,每年组织专业教师不少于2个月时间到企业挂职,增加企业工作经历和经验,了解企业结构和运营流程,提高其创业教育的指导实践能力;第三,重点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成为创业培训师,通过创业师资培训、参加研讨交流会、考察创业教育典型、开展创业研究、鼓励教师创业等,提高骨干教师的创业能力,积累创业经验,更好的开展创业指导;第四,邀请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毕业生成功创业者为特聘创业导师,筛选并引进创业项目,帮助和指导学生进行创业分析、设计、实践和评估。

四、创业教育的组织与实践

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领导、认真研究、系统设计、严格落实,并创造良好的环境才能把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的具体做法是:

1.建立院系二级创业教育领导小组

院级小组由教务、学工、就业、培训、系部等人员组成,负责校级创业教育制度与政策的制定,统一规划和指导创业教育工作。系部小组具体负责创新创业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设计与教学过程中的落实。

2.成立创业教育研究室

学院结合电商、物流等专业特点成立了创业教育研究室,开展创业教育理论研究、课程开发、流程设计、风险评估、项目孵化,总结经验,宣传典型,营造氛围,指导创业实践。

3.奖创业教育纳入学分管理

规定创新创业教育学分,鼓励学生选修创业课程和自主创业,对创业成绩突出、参加创新创业项目大赛成绩优异的学生实行学分奖励。

4.形成全程式创业教育实践体系

新生入学,通过职业和专业认识教育,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专业课程学习中,掌握创业的专业知识;之后通过创业设计、创业培训、创业模拟等掌握创业流程、分析创业风险、培养创业意识;最后进行创业实践,以真实的项目开展创业,如学生组建团队网上开店等,体验创业过程、熔炼创业精神、培养创业品质,进一步提升创业实战能力。

5.营造多元立体化创业教育氛围

近年来,学院鼓励和支持各专业积极组织和参加创业设计大赛,如电气工程、机制工艺专业参加山东省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物流和电商专业参加高职院校沙盘模拟经营和创业设计大赛等,并取得优异成绩。学生中成立了创业协会和各种创业兴趣小组,积极开展小发明、网络创业、校园创业等活动。邀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及毕业生成功创业者到校组织励志及创业讲座,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营造良好的多元立体化创业教育氛围。

6.打造一体化创业实践平台

学院校内建立了淘宝创业实训室、校园速递配送中心、大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基地、跨境电子商务实训基地、B2C实训基地、ERP实训室等创业实训基地,并在多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创业实践基地,形成了校内校外、线上线下一体化创业实践平台。

(1)构建以校园超市为载体的线下实体创业平台

学院经管系商务综合实训中心按照一体化教学要求和现代超市的管理理念和运营机制,以超市运营为载体,建立真实的职业环境和工作任务,通过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方式,在企业组织结构与制度建设、创业团队组建与管理、商品采购与库存、物流配送与优化、市场调研与分析等方面开展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市场调研、运营管理、团队合作能力。

(2)构建以企业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为载体的网上创业实践平台

通过承接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服务,以地方特产如木鱼石、绿茶等进行网上营销,企业提供质优价廉货源,通过构建企业电子商务网站,并负责运营、维护与推广,培养学生的网站建设与管理能力、电子商务方案解决能力和电子商务活动能力。

(3)构建以学生网上建店为载体的创业实践平台

依托合作企业货源优势,指导学生个人或组建创业团队,进行项目考察,选择合适项目,进行网上创业,并通过开展创业比赛、创业评估和创业孵化等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创业体验,熟悉网上开店流程、技术要求、知识应用、运营分析等,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

(4)构建沙盘模拟经营实训平台

应用创业之星、商业之星等模拟软件,学生组建创业团队,在一定时间内,按照角色分工,运用专业知识,通过物理和电子沙盘等模拟一个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的运营情况,培养学生的战略、生产、营销、财务、物流、人力资源等企业管理能力,树立全局观念、诚信品质、共赢思想、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商业敏感度,提升决策能力及长期规划能力。

篇8

二、国际结算课程实训体系的改革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型人才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但长期以来,高等院校普遍存在“重书本知识、轻实际操作”的现象,对类似于国际结算这样的实务性很强的课程的实践性重视不够。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偏重理论的讲授而相对忽视学生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也对习惯于“死记硬背”,动手能力弱,应用能力差,考核时得分最低的往往是案例分析和模拟操作这类的大题,求职时往往因动手能力差而影响竞争力。“地方高校《国际结算》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在实训方面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增加了实训课时和实训项目

过去我校国际结算的实训分配10课时,最多只能安排5次实训。我们现在分配了21课时,可以排10次实训,实训占总课时(51课时)的比重大幅提高,从过去的约20%到现在的约40%。

(二)精心设计实训项目

过去我校实训项目往往是在购买的软件上进行,项目或脱离实际,或陈旧过时,或过于简单。为此,我们在调查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项目,项目资料主要来源于实际工作:在解答实习学生和已毕业学生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过程中收集大量案例,经合理改造设计成国际结算实训项目,把实际工作中的例子经过改造变成我们的项目,所用的单据也多是实际使用的单据扫描而来,比如真实的中国农业银行西联汇款收汇单、发汇单、境外汇款申请书,招商银行的本票和本票申请书,中国工商银行的支票等。

(三)同步安排理论与实训

过去我校的实训课集中安排在学期期末,即理论讲授完成之后,这样项目实训与理论讲授相隔时间过长,不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为克服学期末集中上机实训所带来的信息遗忘,合理安排实训时间,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和应变能力,我们认为理论课与实训课应同步进行。为此,我们把实训课与理论课穿插安排,一般在讲授某种金融工具或结算方式后立即安排相应的实训。

(四)合理构建实训体系

实训体系要在体现实际工作需要的基础上,既应包含单个金融工具、单个重要结算方式的项目,又应包含综合性项目以体现不同情境下结算方式的选择与使用。为此,我们根据前述调查结果,增加了Paypal、西联汇款等项目;我们的实训体系包括汇票填制、本票与支票填制、T/T汇款、西联汇款、PAY-PAL开户、托收申请、开证申请、为信用证准备汇票和单据清单、审单、结算方式比较与选择等十个项目。其中前九个为单项实训,个人独立完成;最后一个项目为“结算方式比较与选择”,形式以寝室为单位进行演讲比赛,演讲时其他寝室学生当场提问,讲师点评,优胜者加分。

三、国际结算课程考试考核的改革

考试考核不仅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也是引导学生的指挥棒。传统的国际结算课程考核采取一次性期末考试的方式“,一张试卷定乾坤”,教师往往在临近考试时划出书中重点,让学生背诵;学生不管平时理解与否,只要考试前刻苦背读,一样可得高分。这种考核方式过于单一,缺乏引导学生重视实践的过程,造成学生平时不注意积累,只靠期末突击,使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更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水平。“地方高校《国际结算》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在考试考核方面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应用型人才的能力不仅在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而能力的形成在于过程,很难仅体现在一次考试上。基于“一考定成绩”的传统终结性评价模式的缺陷,我们认为应实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全过程评价,实施多元化的考评体系--平时成绩、模拟实训和期末考试卷面成绩相结合,变一次性考试为“激励性”考试,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此,我们适当降低期末卷面考核的权重,加强平时的评价记录,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减少期末考试的分量,占总评的比重从70%降为40%;增加平时成绩的分量,占总评的比重从10%增为30%。平时分来源为考勤、作业、回答问题奖励等。

(二)加大实训考核的分量

过去,实训考核是包含平时成绩之中的,为加强实训,单独考核实训,实训占总评的比重为30%。在期末闭卷考试中,安排一30分的应用大题来自实训项目(经过改造)。

(三)构建以能力考核为导向的考核内容

能力考核,除了体现在前面提到的实训考核外,还体现在期末试卷上减少识记层次的考核分量,增加应用和综合层次的考核。比如体现审单能力的改错题,体现应用能力的应用题;即便是填空题,也往往是各种结算方式或工具的比较。我们的学生成绩考核表使用EXCEL2010编制,内含表达式(如VLOOKUP函数),可以自动计算结果,工作量主要为平时的评价记录。

篇9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 80(2016)02-0095-03

2015年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渠道下沉,带动网络创业”的举措,符合目前“互联网+”的趋势,使创业创新呈现出网络特色。

高等教育院校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要顺应这一趋势,在体制机制方面要创新,以在支持大学生、农民工和退役士兵等返乡创业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更好地服务社会。

一、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渠道下沉

(一)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电子商务模式分:B2B、B2C和C2C,后两者更可能为返乡创业人员初期所采用。

1.B2C平台的特点

B2C模式是企业对消费者模式,如网上超市、网上商店。特点主要是完全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商品挑选、交易支付、物流配送及售后服务。B2C模式分为两种:一是自营式,自己进货出货,销售在自家网络上,可能还有配套的库存和物流,如亚马逊;二是纯平台模式,只提供平台,使商家展示商品和网络买家选购商品,如天猫。此外,也有两模式兼有的。

2.C2C平台的特点

C2C平台以个人消费品为主。它本质是:网上撮合成交,网上或网下进行交易。主要特点有:提供信息交流平台及配套服务;用户身份复杂数量多;商品信息量大但质量不一;交易次数很多但单次成交额较小。

(二)渠道下沉

信息消费背景下,互联网经济渗透到县域经济,农村电子商务市场正在加速形成和发展,渠道下沉是电商的必然选择。这种必然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策导向和鼓励,二是一二线城市网购增速放缓,而农村地区潜力待挖掘。一方面,地域、城市的差别没有影响互联网改变人们的消费模式;另一方面,农村利用网络平台销售农产品的需求强劲。

二、返乡创业的模式

返乡创业在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解决就业、加快支柱产业发展、增加收入和发展本地区建设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其模式主要有:

(一)“大学生村官创业”模式

大学生村官创业是指大学生村官利用身份优势,选择特色农产品或相关产品及服务,找准其在销售推广过程中的困难,利用政府部门的优惠扶持政策,实现产业化运作。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形式因地而异,包括:“生产基地+大学生村官”、“生产大户+大学生村官”、“专业村+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贫困农户”,大学生村官创业具有识别创业机会、政治和技术方面的优势。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

在返乡创业人员的引领牵头下,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大户、鼓励推动小规模农户及贫困户入股,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平台进行创业。

(三)“个体创业”模式

个体创业是大学生或外出务工人员在农村选择合适的创业机会和项目,自我经营实现利润价值。

三、返乡人员利用电子商务进行创业存在的问题

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作为一个新的蓝海市场,返乡人员利用电子商务进行创业潜力巨大,但也存在诸多开拓难点:出外务工人员及大学生的返乡创业意愿不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尚未完善,物流成本高;部分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差,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低;农民在网上购物和网上支付的习惯尚未形成;品牌意识薄弱的农村地区山寨产品泛滥。除此之外,返乡创业人员利用电子商务进行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还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流动资金筹措较难

改革后的商业银行信贷政策,使各支行贷款审批权变小,而返乡创业人员往往把“原始积累”耗在投资阶段,企业投产后,从银行获取贷款较难,流动资金缺口大,履行大批量合同的能力有限。

(二)创业企业人才瓶颈问题

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导致农村青壮劳动力流失,使企业招工困难。而且多数企业位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备,工作环境差,技术人才很难长期留住,阻碍企业发展。

(三)创业路子拓宽较难

外出务工人员和大学生返乡创业选择的模式大部分是个人家族式,多为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的小型加工厂,具有明显的企业管理水平低、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能力低、名优特产品少、产品定单少、深加工产品少的“三低三少”特点。

四、推动返乡创业人员利用电子商务进行创业的主要策略

(一)加强转变农村创业思想观念

考上大学或外出务工被传统观念认为是“跃出农门”,因而,部分大学生或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会有观念上的阻碍。首先要发挥传统媒体的作用,例如广播、报纸、电视来宣传一些回乡创业成功的典型,特别对农村地区重点宣传;其次,政府要加大对回乡创业人员的重视和支持;第三,增强现代新型媒体的宣传,如微信、微博等;第四,院校对在校大学生作积极正面的回乡创业的引导。

(二)破解返乡创业融资渠道困难问题

对于众多返乡创业者,首要难题是经营成本和融资,除了国务院最近推出的“定向减税”、“贷款财政贴息”和“普遍性降费”等措施,各地还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以农村信用联社为依托做活小额信贷;二是成立中小企业担保基金;三是建立县或地市级创业扶持奖励基金。

(三)优化环境以吸引和留住返乡创业人才

加强建设农村创业体系:一是有效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在创业初期减免税费、简化审批环节;二是土地制度的扶植,利用集体控制或闲置的荒山、滩涂、土地等;三是成立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基地,或以现有的产业园区、开发区为依托发展返乡创业孵化基地,推动网络创业,做内贸电商、内外贸一体化电商或跨境电商。

(四)引导做强返乡创业形成现代公司

引导家族式企业成为“现代公司”:一是做大零散产业,组织规范并引向工业园区,形成品牌效应;二是把特色产业做强,以产业发展平台使其集约化,成为本地的支柱产业;三是把优势产业做好,吸引下游产业产生集聚效应。

(五)加强对大学生及外出务工人员的素质培养

创业者必须打有准备之仗,一定要对包括大学生和农民工在内的众创者进行心理素质和能力素质的培养。院校在加大对在校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外,还要加大民工技术培训力度。

五、适应互联网+推动返乡创业的院校体制机制创新

(一)建设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形成的引导和激励机制

l.渠道来源机制

一是针对高校原有的电子商务等管理或商科类的专任教师、辅导员、就业中心等职能部门人员。首先,对教师进行农村创业理论素养的培训;其次,激励教师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研讨会,获得最新的创新创业知识和经验;再次,激励教师做农村电商的相关项目,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最后,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拨付经费鼓励教师成立企业或自己创业。

二要从招聘引进人员方面着手,建立动态的开放的招聘引进长效机制。首先,要改善师资结构,从企业吸收既有一定的学术背景,又具备丰富的电子商务创业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或农村创业成功人士,到校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再次,还应该邀请县乡镇政府人员、返乡创业孵化管理者、风险投资家和法律人士等来校做兼职教师。

2.建设科学的富有活力的用才用人机制

以电子商务应用研究室或创业工作室为纽带,以项目做支撑,设立创业创新津贴,特色创业课程建设、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建设、教科研工作等奖励基金,促进教师积极开展教改和教科研工作。

(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机制

建设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一要注重激发大学生活跃思维;二要考虑课程的实效性。要特别设置农村创业相关课程,同时要根据学科专业开展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其初步设想如表l。

在落实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注意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要从传统的满堂灌式向开放、讨论式的互动教学方式以及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评价上要提倡多元化,不能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和教育的多元化,注重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信息技术建立弹性学习机制,如:微课、慕课、论坛、创业实践平台等。

(三)创新创业校园氛围的建设机制

创建开放自由、积极进取的创新创业氛围,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特别是农村创业的愿望,首先是减轻思想负担,其次是建立创新创业知识宣传机制,鼓励创新的文化引导机制,成立返乡创业社团等。

(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重点面向在校大学生,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使其也要面向外出务工人员和退役士兵等返乡人员。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设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1.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利用寒暑假或专业课设置顶岗实习校外环节;2.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创建企业实体,承接电子商务相关项目,如跨境电商运营、移动电商、网络营销项目等;3.组织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4.面向返乡社会人员开放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培训。

篇10

关键词 :电子商务创业;政府;角色定位

就业是民生之本, 创业是就业之源。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是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的最活跃、最有效的举措。研究创业带动就业中政府角色定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政府在电子商务创业带动就业中的角色定位研究的必要性

1.1 经济发展的需要

以河北省为例,河北是一个县域大省,有136个县市,其中有发展基础较好的县市如迁安、武安、任丘等12个县2012年生产总值超过300亿元,63个县市超过100亿元。河北省形成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县市由多年形成的产业优势发展而成,多数县城规模较小,且缺乏规划超前的大中型园区。电子商务在世界范围迅速扩张,其投资少,见效快,容易上手的特点更是成为各家企业看中的新的利润增长点。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在河北异军突起,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13年河北省电子商务交易额已突破7500亿元,网购消费突破700亿元。利用电子商务创业服务县域经济成为目前多数县市的共识,电子商务的“十百千工程”已初见成效。在未来几年必将大放异彩,研究政府在电子商务创业带动就业中的角色定位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1.2 社会发展的需要

2013年被称为最难就业季,国家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就业工作更加突出位置,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这是在总结近年来就业工作实践,深入认识扩大就业规律,科学分析我国就业形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创业带动就业的提出主要有三大因素:首先,是针对经济增长对就业拉动作用呈下降趋势的特点提出来的。其次,是依据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提出来的。第三,是着眼于鼓励劳动者积极创业提出来的。创业存在的问题首先是意识问题,多数就业者没有创业意识,如2008届本科和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河北省自主创业的比例分别为0.7%、1.2%。其次是创业环境不宽松,政策体制机制等不健全;第三是创业人才严重缺乏,创业培训和创业教育不足。

2、政府在电子商务创业带动就业中的角色定位研究的意义

2.1 促进省份县域经济的发展

河北省县域众多、层次齐全、地位突出、特色明显。一些发展较快的县市如辛集皮革等小商品发展较好,武安、鹿泉等县(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清河的羊绒产业群、白沟的箱包产业已具有相当规模,初步形成不同县域特色产业,但也存在无品牌或品牌小等问题。仍有多数县域产业结构仍处于低级化水平,产业结构落后,缺乏主导产业,就没有形成产业链的基础,大型骨干企业少,中小企业多,传统工业比重大,影响了整体县域经济实力的提升。

2.2 加强政府职能作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服务业是能够大量容纳劳动力的产业,一般比工业多2-3倍。鼓励在利用电子商务等第三产业创业,能迅速提高我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同时改进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积极发展成千上万“小而专”、“小而特”、“小而精”的微型和小企业,并形成社会化生产和服务体系。

2.3 创建创业环境,创业加速城镇化建设

打破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小城镇建设、农业产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依靠无数多的异常活跃、自主经营的小业主、微小企业构造微观运作平台。它们是“公司+农户+基地”的基础力量,是进城进镇务工经商的主力军。

2.4 发挥创业带来劳动力就业倍增效应,实现政府就业目标

创业不单是创业者个人创下自己一份事业、产业,而且创下新的就业机会。小型企业至少能够吸纳3-5个人就业。电子商务创业的典型清河羊绒已成为淘宝县,解决了全县的就业问题。

3、电子商务创业带动就业的经济分析

3.1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促进各生产要素充分利用

实现国民的就业是政府的职责所在,鼓励创业,实现以创业促进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必由之路。经济学认为单纯依靠市场无法协调就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均衡,这就需要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和控制国民经济的运行,已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以创业带动就业,使多数人能充分就业,这样就能使人财物等各种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国民收入达到较理想状态。而失业则会造成资源浪费,带来经济上的严重损失。还会使失业者消费下降,市场需求不足。

3.2 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促进家庭幸福,社会和谐

从社会学角度看,就业是人们赖以生存、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手段。就业关系到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而失业则会带来失望和不满甚至会提高离婚率、犯罪率,并可能引发社会动荡不安。2013年被称为最难就业季,通过对创业的扶持,以1人创业带动3-5人就业来看,可以大大提高社会就业,缓解就业压力。由此可见,就业问题在一个国家都占有重要地位,促进就业、减少失业是任何国家都必须重视的问题。

人人安居乐业,则社会和谐,创业提高收入,提高生活质量,从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矛盾,提高人民幸福指数。

3.3 从经济发展角度分析: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研究政府在利用电子商务创业就业中的角色定位,就是要利用电子商务这一新方式为县域经济发展提出新思路,找到新引擎并引导、扶持企业和各类人员进行电商创业,建立电子商务园区,提出县域经济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路径,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3.4 从效率角度分析: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政府转变观念,利用电子商务手段为创业服务,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和效率提高的表现,同时,企业可以利用电子商务进行企业流程改造,实施erp供应链管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得到更大提高。

4、政府在电子商务创业带动就业中的角色定位研究

4.1 为电子商务创业者创造社会舆论氛围

各级政府应在全省范围内创造电子商务创业氛围,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能够有效地促进创业活动。以电子商务促进产业发展为契机,带动城乡青年、大学毕业生等群体创新创业。青年、大学生创业的动机、态度、活动和成功率都受到社会创业文化氛围的影响。北方地区的传统文化主要是安于现状,求稳怕争,多数人认为创业是找不到工作的无奈选择,多数青年不敢、不愿和不会创业,严重制约了青年们创业的积极性。追求财富、创业自强、敢冒风险、勇于争先、吃苦耐劳的创业文化,体现了与市场经济开放、平等、竞争、有序等基本特征的一致性,应大力引导和提倡。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如论坛、沙龙、项目大赛、媒体报道等途径大力宣传电子商务发展政策措施、经验做法和典型事迹,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推动电子商务上台阶、上水平。

4.2 为电子商务创业者提供制度保障

首先政府要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创业的政策法规体系,支持倡导青年大学生创业,国家政策法规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政府需要建立电子商务创业的机制,培养青年的创业意识、激发其创业激情,创造青年创业机会,营造创业环境,清除限制创业的体制性障碍。其次,还要从政策引导,制度保障,促进服务等方面加强立法,确保创业者有法可依,有法可保,促进青年创业活动有序开展。再次,政府要对电子商务创业提供资金支持。电子商务创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缺乏资金,没有启动资金,创业就是空谈。而电子商务创业资金多数来自家庭或小额资金,迫切需要政府从为社会创造财富,提高就业的高度,建立多渠道创业资金来源,降低准入门槛,助推小微企业创业。

4.3 为电子商务创业者提供支持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机会,随着利用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创业的增加,政府在创业领域的职能作用也应随之创新和改善,为新经济时代的创业提供更好的服务。首先,拓宽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空间。积极盘活闲置的厂房、楼宇等资产用于电子商务企业发展,为电子商务企业解决办公、仓储等用房问题;其次,鼓励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深化农村电子商务企业创建,逐步形成特色网销产品集聚地。着力推进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建设,充分利用农村超市、商店等现有资源,鼓励每个村和社区建设1个以上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第三,强化电子商务服务保障。每年安排资金,用于电子商务产业的重大赛事、网络营销及电子商务培训等活动的开展。

4.4 建设电子商务创业园区

作为第二批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石家庄正在着手打造电子商务园区。扶持电子商务创业园等电子商务园区建设,根据年度电子商务销售总额、年度电子商务销售总额增幅等指标进行奖励。同时可以与学校进行合作建立创业孵化园。创业孵化园是提供创业知识,并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前的准备和锻炼,直至能够开始其自主创业的过程。创业孵化园应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经营体制和管理办法,为入园实践学生提供项目咨询、办理审批手续、企业注册登记、争取贷款、税收指导、法律援助等服务。高校也应协助创业孵化园的建设,指派教师和企业成功人士指导学生树立良好创业意识,并帮助解决创业中的各种问题。

4.5 树立电子商务创业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政府组织设立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电子商务创业典型等榜样,通过评比、竞赛等活动宣传典型。典型示范的优点在于生动、直观,更具亲和力和感染力,可借鉴性强,鼓动效果好。对影响广泛的,有典型意义的创业者,采用新闻报道等形式宣传其创业历程和成功经验。对社会贡献大的要进行表彰,给予奖励。

4.6 建设电子商务创业人才培养机制

(1)与高校共建电子商务创业人才培养

目前多数高校设立有电子商务专业,与高校合作培养既了解经济活动基本规律,又懂计算机信息技术,既掌握了先进的营销管理理念,又熟悉现代商务运作流程的复合型高技能应用性人才。只有目标明确、定位清晰,才有可能创新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电子商务岗位的特点和要求,培养出适应能力强、特色鲜明、技能突出,能够快速实现学校实训到企业实践转换的电子商务人员。

(2)建立电子商务创业人才培训体制

建立专门电子商务创业人才培训机构,为想要进行电子商务创业的人员进行专门培训。

(3)建立专兼职创业辅导员队伍建立高素质的创业辅导员队伍是创业服务工作的基础。政府可以将熟悉创业政策、热心创业服务,有创业经验的优秀企业家、行业专家、管理咨询专家、财税和法律等专业服务人员组织起来,建立一支专职与志愿相结合的创业辅导员队伍,为创业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政府、高校、社会、大学生四位一体的创业机制及实现路径,黄浩,杨翟,中外企业家,2011.12

[2] 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过程中的政府角色,宋剑祥、杨浩,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