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网络通信调研报告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0 15:08:0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网络通信调研报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网络通信调研报告

篇1

在北京会现场,华三通信云计算产品线总裁吴健介绍,UIS(Unified Infrastructure System)统一基础架构系统是华三通信面向云计算基础设施层推出的融合基础架构,同时基于UIS架构,华三通信还了涵盖刀片服务器、机架服务器、交换机、存储以及一体机等全融合的系列产品及相关解决方案。

随着网络通信行业的融合发展,近年来以云网融合为架构的一体机市场逐渐受到用户市场青睐。基于融合架构的UIS一体机解决方案,是华三通信这几年一直重点推进的产品之一。它的特点是融合了网络、服务器和存储等各种产品,可以实现各环节的无缝连接,同时具备良好的弹性调度及管理的功能。这种融合架构的产品和传统意义上的产品已经不一样,里面不仅涉及计算存储网络的IT各环节,同时还包含有众多虚拟化技术,给客户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

对于使用了UIS的用户们来说,前后会有那些不一样的变化?举例来说,在此之前企业或客户上线一个新的Web级别应用,经常需要对企业的IT的生命周期包括资源查看、设备上线、应用部署进行一次全新的部署。不仅工作量巨大,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还需要整个IT部门共同配合,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使用UIS之后,IT部门的工程师所需要做的就是将网线和UIS产品连接上,然后进行简单的拖拽和分配任务,几分钟就能搞定。

篇2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的教学现状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正在给人类带来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信息已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资源。而信息的社会化、网络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都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巨大影响,这对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信息技术通信领域的重要支柱,然而,调查发现目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与师资老化的矛盾日益严重,这将从根本上制约教育质量的发展。另外,一些学校的现行教材中教学内容滞后,以学科为体系的痕迹明显,教学内容偏多偏深,实践与能力培养不够突出,教学要求与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专业实习、实训的设备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实验教学往往不能按要求进行,从而对教学改革的进程起到消极影响。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

1.优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当坚持应用能力“宽窄”结合的方针,使学生逐步深人全面地掌握网络知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应用能力,同时适当兼顾计算机其它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多种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按照网络集成、网络管理和网络软件开发三个方向成组设课,强化这三个方面的应用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和接受能力自主选择相应课程。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安排四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技术基础课以教会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岗位所必须的科学原理、方法和使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判断、解决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技能课是以行业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将职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岗位操作能力的训练,这两类科目的学时数可以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应满足学生学习和应用职业岗位技能所必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课程的学时数比例可以适当加大;而选修课是以跨专业或高新技术等课程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能力,门数尽可能多、范围要广些。

2.丰富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是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比如有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体系、网络设备以及网络应用等,重点是相关内容的理论阐述,网络设备中的网卡主要介绍网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情况以及性能指标等纯理论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可以结合网卡的性能指标以及分类情况介绍网卡的选型以及网卡的安装等实用知识,将网卡相关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网络应用技术主要介绍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的协议等枯燥难懂的内容,教师则可以结合电子邮件的收发工具进行教学,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对实际应用的认识,又能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教学目的是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这就更需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面对具体问题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教师应该适当增加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比例,加强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培养,加强技能实验和设计型实验,扩充专业实训科目,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要求学生独立理解实验、实训任务,自选仪器材料,自行设计方案,独立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则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为学生听、老师讲的单方面交流,学生的认知主要表现为记忆的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这种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是一种静态的教学方式,阻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激情和创造,而使授课平淡、乏味、呆板,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现在应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交互式的教学,采用项目设计制作、现场模拟、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组建网络教室的组建、建设小型校园网的建设、改造小型办公室网络改造等等实践活动,从而丰富整个教学过程,发挥网络通信及网络资源共享的特征,进行网上教育,包括电子教案、电子阅览、电子作业,这将有效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加强教学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4.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应该可以充分发挥考试的教学功能、教育功能、督促和引导功能、检测、鉴定与评价功能等,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模式相一致,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可以沿用传统的试卷考核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完成社会调研报告、市场调研分析等。在考核内容上,要坚持以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的掌握为主,注重检测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水平。确立考试是重要教学环节,充分发挥考试的多种功能,摒弃一次考试下定论的不科学做法,坚持平时考核与期末的总结性、鉴定性考试相结合。而且对于不同的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如采用职业技能鉴定、完成课程项目、编写项目计划等形式代替课程的考核。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可以培养学生适应不同的需求,增加工作经验。比如程序设计课,可以要求学生既熟练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知识与使用方法,又具有熟练使用一种中文平台及相应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工作的能力,采用平时考核(如作业与实习报告、阶段测验、课程设计等)和鉴定性考试并用,主要考核基本知识、概念的掌握程度和简单的应用能力等。总之,要改变单一指标评价学习效果为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树立高职高专实用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思想,树立全面考核的思想,构建考核方式多样化。

参考文献:

[1]蔡开裕.计算机网络[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篇3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的教学现状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正在给人类带来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信息已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资源。而信息的社会化、网络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都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巨大影响,这对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信息技术通信领域的重要支柱,然而,调查发现目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与师资老化的矛盾日益严重,这将从根本上制约教育质量的发展。另外,一些学校的现行教材中教学内容滞后,以学科为体系的痕迹明显,教学内容偏多偏深,实践与能力培养不够突出,教学要求与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专业实习、实训的设备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实验教学往往不能按要求进行,从而对教学改革的进程起到消极影响。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

1.优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当坚持应用能力“宽窄”结合的方针,使学生逐步深人全面地掌握网络知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应用能力,同时适当兼顾计算机其它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多种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按照网络集成、网络管理和网络软件开发三个方向成组设课,强化这三个方面的应用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和接受能力自主选择相应课程。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安排四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技术基础课以教会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岗位所必须的科学原理、方法和使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判断、解决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技能课是以行业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将职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岗位操作能力的训练,这两类科目的学时数可以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应满足学生学习和应用职业岗位技能所必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课程的学时数比例可以适当加大;而选修课是以跨专业或高新技术等课程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能力,门数尽可能多、范围要广些。

2.丰富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是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比如有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体系、网络设备以及网络应用等,重点是相关内容的理论阐述,网络设备中的网卡主要介绍网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情况以及性能指标等纯理论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可以结合网卡的性能指标以及分类情况介绍网卡的选型以及网卡的安装等实用知识,将网卡相关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网络应用技术主要介绍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的协议等枯燥难懂的内容,教师则可以结合电子邮件的收发工具进行教学,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对实际应用的认识,又能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教学目的是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这就更需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面对具体问题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教师应该适当增加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比例,加强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培养,加强技能实验和设计型实验,扩充专业实训科目,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要求学生独立理解实验、实训任务,自选仪器材料,自行设计方案,独立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则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为学生听、老师讲的单方面交流,学生的认知主要表现为记忆的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这种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是一种静态的教学方式,阻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激情和创造,而使授课平淡、乏味、呆板,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现在应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交互式的教学,采用项目设计制作、现场模拟、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组建网络教室的组建、建设小型校园网的建设、改造小型办公室网络改造等等实践活动,从而丰富整个教学过程,发挥网络通信及网络资源共享的特征,进行网上教育,包括电子教案、电子阅览、电子作业,这将有效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加强教学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4.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应该可以充分发挥考试的教学功能、教育功能、督促和引导功能、检测、鉴定与评价功能等,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模式相一致,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可以沿用传统的试卷考核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完成社会调研报告、市场调研分析等。在考核内容上,要坚持以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的掌握为主,注重检测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水平。确立考试是重要教学环节,充分发挥考试的多种功能,摒弃一次考试下定论的不科学做法,坚持平时考核与期末的总结性、鉴定性考试相结合。而且对于不同的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如采用职业技能鉴定、完成课程项目、编写项目计划等形式代替课程的考核。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可以培养学生适应不同的需求,增加工作经验。比如程序设计课,可以要求学生既熟练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知识与使用方法,又具有熟练使用一种中文平台及相应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工作的能力,采用平时考核(如作业与实习报告、阶段测验、课程设计等)和鉴定性考试并用,主要考核基本知识、概念的掌握程度和简单的应用能力等。总之,要改变单一指标评价学习效果为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树立高职高专实用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思想,树立全面考核的思想,构建考核方式多样化。

参考文献:

[1]蔡开裕.计算机网络[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篇4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的教学现状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正在给人类带来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信息已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资源。而信息的社会化、网络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都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巨大影响,这对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信息技术通信领域的重要支柱,然而,调查发现目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与师资老化的矛盾日益严重,这将从根本上制约教育质量的发展。另外,一些学校的现行教材中教学内容滞后,以学科为体系的痕迹明显,教学内容偏多偏深,实践与能力培养不够突出,教学要求与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专业实习、实训的设备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实验教学往往不能按要求进行,从而对教学改革的进程起到消极影响。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

1.优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当坚持应用能力“宽窄”结合的方针,使学生逐步深人全面地掌握网络知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应用能力,同时适当兼顾计算机其它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多种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按照网络集成、网络管理和网络软件开发三个方向成组设课,强化这三个方面的应用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和接受能力自主选择相应课程。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安排四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技术基础课以教会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岗位所必须的科学原理、方法和使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判断、解决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技能课是以行业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将职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岗位操作能力的训练,这两类科目的学时数可以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应满足学生学习和应用职业岗位技能所必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课程的学时数比例可以适当加大;而选修课是以跨专业或高新技术等课程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能力,门数尽可能多、范围要广泛。

2.丰富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是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比如有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体系、网络设备以及网络应用等,重点是相关内容的理论阐述,网络设备中的网卡主要介绍网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情况以及性能指标等纯理论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可以结合网卡的性能指标以及分类情况介绍网卡的选型以及网卡的安装等实用知识,将网卡相关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网络应用技术主要介绍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的协议等枯燥难懂的内容,教师则可以结合电子邮件的收发工具进行教学,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对实际应用的认识,又能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教学目的是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这就更需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面对具体问题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教师应该适当增加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比例,加强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培养,加强技能实验和设计型实验,扩充专业实训科目,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要求学生独立理解实验、实训任务,自选仪器材料,自行设计方案,独立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优化教学方法

篇5

计算机专业已由20世纪90年代的热门专业变成了各校均有开设的普通专业。随着职业教育不断深入和计算机专业的大量毕业生进入社会,逐渐出现了这种情况:虽然每年高职院校为社会提供大量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但符合社会需求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仍然短缺。这一现象表明,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脱节,高职计算机技术人才培养面临巨大的挑战。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专业的主干课程,对实际操作要求非常高,学生如果不能真正对网络设备进行操作,没有实际组网和管理网络的经验,就根本谈不上掌握计算机网络这门技术。

目前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与师资老化的矛盾日益严重,从根本上制约了教育质量的提高。一些学校的现行教材中教学内容滞后,偏多偏深,实践与能力培养不够突出,专业实习、实训的设备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学生的实验教学往往不能保质保量地进行,学生很难按要求完成教材的学习内容,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目标,学习的最终效果不能满足社会相关职业岗位的需要。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策略

1.优化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使学生尽快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掌握就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技能。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就应该将岗位的工作过程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学习一门专业技能的最佳方案,就是理论联系实践,理论与实践结合越紧密,学习时间越紧凑,学习效果就越好。

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根据实际岗位需求安排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坚持应用能力“宽窄”结合的方针,课程设置与专业覆盖面相适应,让学生获得较扎实的基础素质,以利于培养综合能力。在课程编排上,划分成若干中心,形成多个知识模块,模块之间能相对和互相组合,让学生逐步深入全面地掌握网络知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应用能力,同时适当兼顾计算机其它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多种职业岗位群的需要。

(1)公共基础课。满足学生学习和应用职业岗位技能所必备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网络技术基础课。教会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岗位所必须的科学原理、方法和使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判断、解决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

(3)技术技能课。以行业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将职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岗位操作能力的训练,如让学生进行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的设置,双机互连、小型局域网、园区网的组建,等等。学生在完成工作的同时能接受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习。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学生必然能够真正理解理论知识,切实掌握操作技能。

(4)选修课――以跨专业或高新技术等课程为主,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专业综合应用能力,门数尽可能多,范围尽可能广。

2.丰富教学内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学习网卡的结构、工作原理、分类情况与性能指标等纯理论的知识,可以结合网卡的性能指标与分类情况,介绍网卡的选型与网卡的安装等实用知识,将网卡相关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介绍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协议等枯燥难懂的内容,可以结合电子邮件的收发工具进行教学,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对实际应用的认识。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教学目的是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这就更需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面对具体问题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教师应适当增加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比例,加强技能实验和设计型实验,扩充专业实训科目,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要求学生独立理解实验、实训任务,自选仪器材料,自行设计方案,独立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优化教学方法

篇6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一种中等教育类型,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的中、高级技术人才是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如何办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如何设计课程及教学内容,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是中等职业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计算机网络基础》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扮演着一个既基础又专业的双重角色。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的教学现状

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IT行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发展速度快、知识技术更新快的特点,但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与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和网络的最基本的管理、安全等特点却是相对稳定的。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正在给人类带来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信息已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资源。而信息的社会化、网络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都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巨大影响,这对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信息技术通信领域的重要支柱,然而,目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与师资老化的矛盾日益严重,这将从根本上制约教育质量的发展。另外,一些学校的现行教材中教学内容滞后,以学科为体系的痕迹明显,教学内容偏多偏深,实践与能力培养不够突出,教学要求与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专业实习、实训的设备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实验教学往往不能按要求进行,从而对教学改革的进程起到消极影响。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

1.优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当坚持应用能力“宽窄”结合的方针,使学生逐步深入全面地掌握网络知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应用能力,同时适当兼顾计算机其它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多种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按照网络集成、网络管理和网络软件开发三个方向成组设课,强化这三个方面的应用能力。学校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和接受能力自主选择相应课程。学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安排四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技术基础课以教会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岗位所必需的科学原理、方法和使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判断、解决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技能课是以行业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将职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岗位操作能力的训练,这两类科目的学时数可以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应满足学生学习和应用职业岗位技能所必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课程的学时数比例可以适当加大;而选修课是以跨专业或高新技术等课程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能力,门数应尽可能多,范围要广些。

2.丰富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是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比如有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体系,网络设备,以及网络应用,等等,重点是相关内容的理论阐述,如网络设备中的网卡主要介绍网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情况与性能指标等纯理论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可以结合网卡的性能指标、分类情况介绍网卡的选型,以及网卡的安装等实用知识,将网卡相关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网络应用技术主要介绍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的协议等枯燥难懂的内容,教师则可以结合电子邮件的收发工具进行教学,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对实际应用的认识,又能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教学目的是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这就更需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面对具体问题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教师应该适当增加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比例,加强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培养,加强技能实验和设计型实验,扩充专业实训科目,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要求学生独立理解实验、实训任务,自选仪器材料,自行设计方案,独立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优化教学方法

篇7

中图分类号:TP393-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了我国各大中职学校最热门的学科之一,了解和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术是当代大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通过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而且对学生自身的发展也有重要作用。目前,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包括教学内容与实际不符、教学方式单一和教学环节薄弱等,这些问题势必会影响到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并且降低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的兴趣,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因此,学校有必要对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从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入手,寻找一种适合于老师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方式,以确保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效果。

1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与生活生产实际脱离

长期的教学研究表明,在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活动中,基本上都是以OSI参考模型为基础去组织编写的,以OSI参考模型为基础开展的例如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信息传送等一些原理。而实际生活中则是以TCP/IP网络协议作为工业标准的,人们生活中所用到的也是TCP/IP协议标准,这样就出现了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脱离,无疑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脱离实际的空洞感,严重了甚至会导致学习兴趣的缺失。

1.2 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模式不科学

在当今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里,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已经显得落后,学生需要的是更大的信息量,更全面的感官刺激和更直接的知识呈现,尤其是对于计算机网络这样一门特殊的课程来说,想方设法让学生去感知网络、了解网络、组建网络、配置网络和管理网络才是符合时代特点的教学。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手段,对学生形成全方位地刺激,将课堂巧妙地变成网络体验中心,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1.3 实验教学环节薄弱

实验教学环节薄弱环节主要有两个方面:(1)对计算机网络实验的认识不足。一直以来,传统观念中的计算机网络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实验课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内容不系统,随意性大,形式松散,结果使学生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2)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环境的局限性。目前高等院校中,网络实验平台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将数十台计算机通过网络连接设备连接的小型局域网;另一种是只提供简单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和计算机。学生无法通过自己动手组建网络,达到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网络通信技术,锻炼网络工程应用能力的目的。

2 教学创新进方法

经过多年在教学一线上的实践,笔者设计并总结了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方法,即“四步教学法”,这四步分别是:提出问题,引发思考;运用多模式、多手段组织教学;把理论和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采用新型教学反馈方式。这四个步骤看似是顺序结构实际是一个联动的整体,其结构如图1所示。

四个步骤都很重要,缺一不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灵活运用这四步法有效地解决了教学问题,收效明显,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应良好。

2.1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在教学中我发现,提出问题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因为问题往往伴随着思考。学生在上课伊始如果被问及一个既与课堂内容相关又和生活实际联系的问题就会迅速调动他们的大脑,引发他们思考,学生在头脑中搜寻与本课程有关的信息储备时就自动地进入了学习的状态,并且还会带着疑惑去听讲,从而实现更高效地吸收课堂教学内容的目的。

2.2 运用多手段、多模式组织教学

2.2.1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所学

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本身就比较抽象,理论和概念较多,从学生角度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一门课程,要听懂都不是很容易,更不要说学精并且融会贯通了,学习过后往往是略知一二,更深入的知识内容就不是很清楚了。针对这样的情况,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一定要注意多样化。多样的学习形式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习惯性疲劳,又能将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中许许多多的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它。

2.2.2 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事半功倍

丰富的手段固然可以对教学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还必须配合有科学的高效的教学模式。

(1)专题驱动法

所谓专题,就是指对书本知识进行整理、更新和补充后所形成的新的“章节”。专题驱动的优点就在于不拘泥于章节的限制,而是将相关内容融合为一个专题,经过知识的重组、更新和补充,配合上多样的教学手段,令学生耳目一新。例如:网络的组建、网络安全与防范、网络应用现状与未来等专题紧密结合实际应用,内容丰富新颖,授课形式多样,极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实际的授课中,有的学生在学习过这些专题后甚至主动自学感兴趣的部分,许多学生还自发地展开了讨论,以点带面,催化了整个教学班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使教学进入了良性循环。

(2)任务驱动法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更获得了成就感,这种积极的自我肯定可以进一步激发求知欲,逐渐地形成“认识——求解——验证”的感知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2.3 把理论和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

实验环节是计算机网络课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环,因为实验即意味着学生动手实践是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和动手能力的综合性环节,而实验又会涉及到财力和物力的投入以及教学课时的占据,所以许多高职教师都对实验课是又爱又恨,于是实验课逐渐走向一个尴尬的境地。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创新出了一套“以虚带实”的实践课流程,目的是既要给学生充分实践的机会,又尽可能的将财物投入和时间投入降到最低。

2.4 采用新型教学反馈方式

教学相长,教与学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不能脱离一方面单独强调另一方面的作用。及时与学生沟通互动,获得教学反馈是有效组织教学、提升教学双方效率的好方法。在获取反馈时我们采取的往往是较为传统的手段,比如:作业和考试,这些手段都存在一个通病,那就是教师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只能占次要地位,往往是教师牵着学生走,也就没有良好有效的反馈,针对这样的问题我创新并总结了一些新型的反馈和方式

(1)用“问卷”补充“试卷”

设计合理科学的学科问卷,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动态、疑惑和建议。问卷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补充了试卷和作业在反馈环节上所欠缺的互动性。

(2)用“调研报告”补充“日常作业”

作为教学重要一环的作业,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必备,但是作业的效果和作用恐怕并没有那么明显。原因大致总结为两点:①作业题目缺少创新和实用性,往往是书本知识的重复,只能起到加深印象的作用。②作业题目缺少趣味性,学生做作业只是机械化地完成任务,没有融入个人的情感。对于作业的尴尬处境,需要变通才会有收效。组织学生做调研,完成调研报告是我实践得来的经验。

(3)通过即时聊天软件或者论坛网站,加强师生沟通

这一创意正是“用网络学网络”的具体实现,通过使用学生熟悉的即时聊天软件和网络论坛等形式,消除隔阂,进一步拉近师生距离,将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无限延伸。

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中职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学科,对学生的发展和能力提升都有促进作用。因此,在学校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加深他们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兴趣和理解,并且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此为学校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8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9.026

信息消费作为在校大学生精神消费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够解决在校大学生在文化教育、娱乐、医疗保健、体育健身、交通通讯等方面的消费需求。本文对兰州市安宁区四所高校在校大学生的信息消费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该地区在校大学生信息消费呈现可支配收入偏低,信息消费结构不合理,信息消费素质偏低等特征。

1调查设计及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1.1调查问卷的设计

调查问卷主要从信息产品、信息内容、信息服务三个方面进行,对在校大学生的信息产品消费、交通消费、网络通信消费、文化教育娱乐消费、体育健身消费、医疗保健消费、网络购物等信息消费支出情况,以及在校大学生的基本信息、生活费用开支、宿舍用电、信息消费素养、消费类APP的使用情况等进行了调查。

1.2问卷发放及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调查主要选取了西北师范大学、甘肃政法学院、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四所高校在校大学本科生、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采取当场填写与回收的办法,以提高回收率、独立性、真实性。本次调查结果的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保证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2调查结果分析

2.1基本问题分析

2.1.1收入水平

收入水平是影响在校大学生信息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是在校大学生进行信息消费的重要前提之一,同时也是形成信息消费支付能力的重要基础。在校大学生的经济收入大部分来自家庭,少部分来自兼职、勤工助学、助奖学金等,经济收入数额相对稳定且普遍偏低,有62.4%的在校大学生经济收入数额在800-1200元。从性别上来看,大学生的经济收入大多集中在800-1200元,男性大学生占25.5%,女性大学生占37.0%。从年级上来看,经济收入在1200元以上的研究生比重达到46.9%。如图1所示。

分析发现,该区域在校大学生经济收入数额均值为959.9元,1-4年级在校本科大学生以及研究生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男女在校大学生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男性大学生每月的经济收入均值为1012.04元,女性大学生为921.27元,男性大学生比女性大学生平均每月经济收入多90.77元。如表5所示。表4性别*年级*APP是在校大学生进行信息消费的重要渠道。在校大学生手机或者电脑上安装的大部分消费类APP中,最多的是淘宝、美团、支付宝等网络购物类APP,所占比重分别为22.4%,10.6%,20.8%,其它消费类APP基本都在10%以下。对于淘宝、唯品会,看重衣物和化妆品消费,对于美团,则看重其外卖服务。就性别而言,女性大学生安装淘宝APP和唯品会APP的比重比男性大学生大,消费类APP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大部分都集中在1-4个,但安装10个以上消费类APP的男性大学生稍微比女性大学生多一些。如图3所示。

调查显示,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对信息消费了解程度不高,女性大学生信息消费素质稍微比男性大学生信息消费素质高一些。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认为信息消费主要包括购买信息产品、购买书籍、报刊、杂志等文化教育消费,看电影、K歌等娱乐性消费,网络通信费用,认为信息消费包括医疗保健和体育健身仅仅占到了3.5%和4.6%。如图4所示。

2.2.1信息产品消费

调查发现,在校大学生对信息产品的需求量非常大。在校大学生在校期间购买的信息产品中,购买手机和电脑的比重达到了80.7%,这只是在校大学生在校期间购买的信息产品,一部分同学是在大学前就已经购买。当然,无论在校大学生什么时候购买手机和电脑,在校大学生会利用它们衍生出更多的信息消费内容,比如在校大学生使用这些信息产品需要产生的网络通信消费,安装APP进行的购物、浏览网页、下载视频、查询资料等信息服务和信息内容的消费。与此同时,这类信息产品由于技术进步速度快,更新速度非常快,服务功能增加快,大学生由于具有相对高的文化素质,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高,也喜欢跟随时代潮流,因此在校大学生的信息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也是相当迅速,加之对自己的信息产品爱护和保护不当,损坏率和丢失率也相对比较高。

2.2.2信息内容消费

(1)文化教育用品支出。

该区域本科1-4年级在校大学生与研究生平均每月对购买书籍、报刊、杂志、学习资料等文化教育用品支出费用均值分别为69.65元,78.61元,83.65元,84.01元,134.13元,主要集中在100元以下的区间,均值为85.98元。男女在校大学生在文化教育用品方面的支出没有显著差异,本科1-4年级在校大学生之间在文化教育用品方面的支出上无显著差异,但是研究生与本科1-4年级在校大学生之间在文化教育用品方面的支出上存在显著差异,平均每月文化教育用品支出在200元以上的研究生占比达到33.9%。如图5所示。

该区域本科1-4年级在校大学生与研究生平均每月用于看电影、游戏、K歌等娱乐用品支出均值分别为60.47元,62.92元,65.89元,71.32元,101.00元,主要集中在80元以下的区间,均值为69.15元。其中男性大学生支出在140元的比重较女性大学生大,男性大学生娱乐用品支出140元以上在性别内占145%,而女性大学生仅仅占到5.5%。研究生娱乐支出在140元以上的比重较其它年级在校大学生也相对较高。

进一步分析表明,在校大学生平均每月娱乐用品支出在不同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性大学生支出比女性大学生平均支出多一些,均值分别为75.67元和64.33元,四年级在校大学生与一年级在校大学生,研究生与本科1-4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一是研究生可以支配的收入比其它年级多一些,二是本科1-4年级各年级的课程多少不同,研究生的课程相比一年级在校大学生、二年级在校大学生的课程少一些,有更多时间来进行这些娱乐用品的消费,三是男性大学生比女性大学生贪玩,在看电影、游戏、K歌等方面的娱乐用品支出费用比女性大学生多一些。

(1)网络通信支出。

在校大学生平均每月网络通讯支出主要集中在40-80元。从性别角度上来讲男性大学生的高消费比女性大学生多一些,男女在校大学生平均每月在网络通讯方面的支出存在显著性差异,男性大学生比女性大学生多一些,在校大学生的均值分别为79.31元和7272元。从年级的角度来看,研究生的高支出比其它年级所占比重大,在160元以上的研究生占合计、年级、选中160元的人中所占比重分别为2.6%,22.6%,578%,其它年级的这三类所占比重分别不到1%,3%,16%,研究生与其它年级在这方面的支出存在明显差异,均值分别为70.13元,70.48元,7215元,7507元,10557元。

网络购物是在校大学生的主要购物方式。调查显示,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平均每月网络购物费用主要分布在200元以下的区域,这部分同学的网络购物费用与在校大学生的每月收入相比也不算太低,较高消费的比例相对较小,主要集中在研究生人群中,研究生中平均每月网络购物费用在400元以上的占到总数的30%,其它年级均在1%以下,在年级中的占比为266%,其余都在4%以下,在选择400元以上的同学中,研究生所占比重达到52.6%,其余年级均在20.0%以下。研究生与其它本科学生存在明显差异,本科生1-4年级学生与研究生网络购物支出均值分别为154.17元,154.69元,155.35元,167.04元,248.26元。如图10所示。

调查显示,该区域在校大学生在校期间平均每月医疗保健消费支出较少,主要集中在0-30元,均值为38.07元。针对性别在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在90-120元及120元以上分析发现,男性大学生在这两个区域的比重比女性大学生大,同时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男性大学生的平均支出为40.66元,女性大学生为36.14元。从年级角度分析发现,研究生比其它年级在这两个区域的比重一年级在校大学生些,同时研究生与其它年级之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每个年级的平均支出分别为33.13元,34.03元,35.36元,36.26元,64.57元。

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交通通讯支出均值主要集中在30.92元,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交通通讯方面的支出均值分别为33.87元和28.74元,男性大学生在60-80元及80元以上区域比女性大学生稍多一些。1-4年级在校本科大学生与研究生交通通讯支出均值分别为25.48元,25.49元,26.35元,34.13元,54.87元。表明在校大学生每月交通通讯支出不多,在校大学生主要在学校周边活动,这与在校大学生每周外出时间少有关,并且以消费费用较低的公共交通通讯工具为主。如图12所示。

3.1收入相对稳定,收入水平偏低

在校大学生每月生活收入相对稳定、相对固定、较为单一。在校大学生的月收入主要来源于家庭给予的生活费用以及勤工助学收入、兼职收入、奖助学金等项内容,相应的,生活费用也不高。男性大学生总体收入比女性大学生较多,研究生由于在年龄、知识、能力等方面存在优势,收入水平比本科生更高,收入来源更广一些。

3.2信息消费结构不合理,理财意识淡薄

该区域在校大学生对医疗保健、交通方面的消费相对较少,主要偏向于信息产品消费、信息内容消费。从信息内容消费来说,主要偏向于文化教育用品、娱乐用品支出。从信息服务消费方面来说,大部分支出偏向于网络通讯方面的支出,对其他方面的信息服务消费支出相对少,表明该区域在校大学生信息消费结构不合理。

将在校大学生在文化教育用品、娱乐用品、网络通讯、网络购物、医疗保健、交通方面的平均支出相加后发现,在校大学生的信息消费支出高达467.61元,占到平均可支配收入的48.7%,接近1/2。表明该区域在校大学生信息消费结构不合理,信息消费支出比重过大,储蓄观念和节约消费意识不够。

3.3信息消费追求时尚,消费内容与互联网联系紧密

在校大学生年纪轻,总体文化水平相比较而言高一些,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强,主要追求时尚、个性化的信息消费,同时在校大学生所认为的信息消费大部分与互联网联系在一起,比如网络购物、网络通讯、网络游戏等,很少涉及交通、医疗保健方面,这些方面同样也属于信息消费的范畴。

3.4信息消费素质相对偏低,攀比心理强

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对信息消费并不是很了解,在平时生活中也很少看信息消费相关的书籍。但是,作为青年消费群体,在校大学生的信息消费具有明显的攀比心理,在丰富多彩、消费更新速度极快的当今社会,极易导致大部分学生超额消费或过度消费,增加自身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后期的信息消费水平。

4影响在校大学生信息消费的主要因素分析

4.1收入水平总体偏低

收入是影响消费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在校大学生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在校大学生收入水平直接受家庭收入水平影响,同时也为信息消费需求提供重要的支付能力。2015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966元,甘肃省城镇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为20804元人民币,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仅为5736元人民币,排名中甘肃省垫底。城乡差距大,相比全国平均水平仍然偏低,导致甘肃省整体的信息消费水平偏低,增长速度缓慢。

4.2上网时间相对分散

信息消费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的特征,信息消费绝大部分需要借助网络平台才能得以实现。在校大学生以学业为主,课后其它事物繁多,上网时间相对分散,绝大部分在校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基本都在3小时。加之大部分同学每天的上网时间主要花费在游戏、朋友圈等娱乐性消费和服务性消费上,次生信息消费能力相对较弱,不利于在校大学生整体信息消费水平的提高。

4.3消费类APP数量较少

消费APP软件是在校大学生进行信息消费的主要平台,其数量、功能直接影响到在校大学生信息消费。目前,市场上各类消费类APP参差不齐,功能相对单一,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相对弱,宣传力度不够,主要集中于诸如淘宝、美团等购物型消费类APP。同时,在校大学生平均拥有的消费类APP数量偏少,仅为3-4个左右。这不利于在校大学生整体信息消费水平的提高。

4.4信息消费素质整体偏低

信息消费是一种知识型和智力型的消费,它对信息消费者的知识与文化水平具有较高的要求,具有多层次性、倍增性、持续性等特点。信息消费素养要求消费者具有利用信息工具及信息资料等来解决问题的技术和技能,从而才能获得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高水平的信息。相同的信息商品,不同的消费者,由于信息消费素质不同,可能产生的信息效应也会有很大差别。该区域在校大学生的文化水平相比较高,但是对于信息消费素质而言,总体偏低,对信息消费了解程度不高,信息化思维以及信息获取、处理、应用的技术和技能不够,极大的制约了信息消费水平的提高。

4.5信息消费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信息消费设施是信息消费的支撑,信息消费设施建设的不完善也将直接影响在校大学生的信息消费活动,比如网络通讯、交通通讯设施等。交通存在大量问题,主要呈现为交通拥堵、公交线路重叠、车辆乱停乱放、立体交通规划滞后、智能交通效果不明显、交通信号控制混乱、人不避车等现象。为缓解交通拥堵,开通了BRT快速公交和水上巴士等,也正在修改、规划和完善交通通讯建设,但由于资金、地形、技术等原因,进展相对缓慢,这些都将会影响在校大学的信息消费水平的提高。

4.6信息消费渠道不完善

据360互联网安全中心宽带测速器高校网速PK数据,全国高校平均网速为2.6M。其中,甘肃政法学院上网带宽仅0.24Mbps,下载速度0.03MB/秒,是网民提交的高校中网速最慢的;而网友提交网速最快的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带宽达7.8Mbps,相当于甘肃政法学院的32.5倍。同时兰州市的WIFI覆盖点仅268个,大部分学校也只是部分楼层或者宿舍里有。与此同时,部分高校校园宽带对在校大学生而言价格相对偏高,诸如西北师范大学兰天学生公寓的宽带价格为0.45元/小时。

5提高在校大学生信息消费水平的对策建议

5.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收入是影响消费的关键因素,增加居民的收入水平,加大对居民的政策扶持是提高该地区在校大学生信息消费水平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在校大学生大部分收入来自于家庭,父母有钱孩子才会有钱,父母每月的可支配收入提高了,相应给孩子的钱才会相应的增加。同时政府、学校也应加在校大学生的扶持力度,比如增加奖助学金金额或者奖项,增加勤工助学岗位等,这样在校大学生的收入将会增加,也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5.2加大技术投入力度,加快信息消费基础设施建设进程

基础设施建设是信息消费的基本保障,良好的基础设施有利于信息消费水平的提高。学校、政府相关部门、企业等因该加快信息消费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对基础设计进行更新,提高技术水平,尤其是网络通讯、医疗保健、交通等方面的建设,使得成本降低,可选择性更强。

同时要拓宽网络覆盖面积,提高网络速度,降低网络通讯费用,良好的网络环境,网络速度同样也是信息消费的保障。学校、政府相关部门、网络运营商应该增加学校及周边的网络覆盖面积,提升网络运行速度,良好的网络速度是信息消费高效的保障,同时对在校大学生多提供一些优惠政策或者套餐,降低网络通讯消费费用,从而也为提高在校大学生在其他方面的信息消费支出的增加提供可能行。

5.3加强大学生信息消费指导,引导科学信息消费观念和意识的快速形成

在校大学生是信息消费的主力军,提高信息消费水平的必备工具就是信息素养,信息消费主体文化水平的高低又决定信息消费素养的高低。在校大学生虽然综合文化素质相对较高,但是对信息消费的素质还不是很高,因此需要加强在校大学生在信息消费领域的教育投入力度,引导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科学的信息消费观和信息消费意识,从而提高在校大学生的信息消费素质和文化水平,特别是加强对在校大学生们医疗保健和体育健身信息消费方面的知识普及,让在校大学生更加了解信息消费,提高自身的信息消费素质。

5.4完善信息消费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信息消费环境

信息消费的过程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政府相关部分应建立和完善信息消费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信息消费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和交易机制,引导在校大学生甚至居民树立合理、科学的信息消费观,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在校大学生的信息消费提供保障,促进该区域在校大学生信息消费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红梅,王克强,陈立俊.在校大学生行为及其引致消费市场的经济分析[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2008:145.

[2]冯秋明.信息的海洋[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1.

[3]刘诗白,邹广严.新世纪企业家百科全书(第四卷)[M].中国言实出版社,1999:2522.

篇9

调研目的及行程安排

调研目的

针对以往电信系毕业生去向较为单一,集中于广州,深圳等地;大多数同学依靠外界公司来校招聘,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较窄的情况,为了增进用人单位与我系优秀毕业研究生间的相互了解,我系研究生工作组与2004年8月组织了一次暑期就业调研活动:由教授带队,遴选一批优秀应届博士生和硕士生,组成6~10人的调研队,到用人单位进行调研与宣传,协助用人单位建立我系研究生的人才库,收集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并配合其未来的校园招聘工作.

此次活动通过与单位面对面的交流,获取第一手的资料拓宽同学们的视野,给同学们更多的择业选择,主要达到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

1,择业地域的扩展:从热门的广州,深圳等地扩展到现在的新兴经济区域,并着重拓宽我校毕业生在北京,上海地区的就业面.

2,多方向就业:突破单位的局限,从公司拓展到研究院所,高校;突破技术的局限,从单纯的研发到市场,管理等多个层面.

3,提供用人单位第一手资料:包括用人单位的情况,在业界的地位,能给同学们提供的机会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获得相关地区,相关用人单位的招聘动向.

4,对外进行本校本系的宣传:扩大华中科技大学的社会影响,尤其是在毕业生用人单位之中的影响.

考察内容

1,参观公司,了解公司的运作流程,分工情况.

2,通过与单位人力资源部的人员的交流,获得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和期望.

3,通过了解华工校友的工作心得和相关建议,就业不久的毕业生的感受体会,得到第一手的真实资料.

4,跟研发技术部门领导和员工座谈,重点了解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

5,向用人单位进行华中科技大学的相关宣传,使得用人单位更加了解和关注华中科技大学培养的人才.

6,通过传递简历和座谈,让单位了解我校同学的就业意向,为他们下一步的招聘工作提供信息.

7,为公司进行宣传,扩大其在我校学生中的影响.

8,洽谈与公司的其他合作项目,如实习生计划等,为未来长期发展打下基础.

行程安排

上海队

上午

下午

8月10日

8月11日

8月12日

8月13日

8月16日

北京队

上午

下午

8月2日

8月3日

8月4日

8月5日

8月6日

公司简介及招聘信息(略)

微软亚洲研究院与微软亚洲工程院

公司情况介绍

基本情况介绍

1998年11月5日,微软公司投巨资在北京成立微软中国研究院,并于2001年11月1日宣布将其正式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亚洲研究院是微软公司在海外开设的第二家基础科研机构,也是亚洲地区唯一的基础研究机构.微软研究院的使命是使未来的计算机能够看,听,学,能用自然语言与人类进行交流.自1998年11月5日成立以来,微软亚洲研究院发展极其迅速.目前已经拥有在数字多媒体,多通道用户界面,无线及网络及数字娱乐等领域的170多位优秀的科研技术人员.他们中的许多领军人物是从海外归来的,在各自的学术领域有很高造诣的年轻学者.研究院成立五年来共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和会议上750多篇,并已有多项技术成功转移到微软公司微软的核心产品当中,如OfficeXP,OfficeSystem2003,WindowsXP,WindowsXPMediaCenterEdition,WindowsXPTabletPCEdition以及微软下一代操作系统Longhorn.

2003年11月4日,在庆贺微软亚洲研究院成立5周年的历史时刻,微软研究院在亚洲的另一重要职能机构--微软亚洲工程院宣布成立.微软亚洲工程院将以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科研成果为依托,创造关键技术,为微软亚洲研究院核心技术的孵化提供有力保证.同时,微软亚洲工程院还将尝试开发满足亚太区用户"特殊"需求的技术和产品,改善和提升亚太区用户使用计算机的体验.

公司主要研究和开发方向

"就象众多的学者一样,我热爱的是做基础研究,我多年的梦想就是拥有一个环境,能让我和一些才华出众的人在一起,发明突破性的科技,造福世界上数以亿计的用户.……身为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我的新使命是提供一个独一无二的研究环境,和有同样梦想的人合作,共创人类计算的未来."

——微软亚洲研究院前院长张亚勤

组名

负责人

研究方向和项目

网络多媒体组

李世鹏

SMART音/视频编码解码器

SMART音/视频传输

协作流化传输

肖像视频

对等网络通信

数字版权管理及安全

多媒体数字水印

多媒体计算组

马维英

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

图象检索和数字影集

音频内容分析

视频内容分析和表征

基于内容视频编码传输

形象计算组

郭百宁

人脸识别技术

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

基于样本学习的卡通风格画像自动生成方法

个性化的卡通动画生成

基于样本学习的卡通风格画像自动生成方法和笔触模拟

英文手写体的分析,模拟与生成

人体运动分析与合成

形象建模

语音组

周明

语音识别

语音合成

语音驱动的信息检索

说话人特征化

多通道用户界面组

王坚

智能数字墨水

多通道人机交互装置

人机交互模型

无模式中文输入用户界面

自然语言组

语料的收集,分类和标注

统计语言模型及其应用

机器辅助翻译

文本挖掘

信息检索

统计语言学习

互联网搜索与挖掘组

马维英

互联网搜索

数据挖掘和信息智能

移动信息搜索和浏览

图像搜索

照片管理

无线网络组

张黔

基于端系统的无缝漫游

基于端系统的自适应,协作式通信网络

低能量的WindowsMobileTM移动设备上的智能多无线电网络

认知,协作,环境有关,分布式控制下的无线电通信

网络和嵌入式系统安全

无线/因特网多媒体通信和网络

网络图形组

郭百宁

XBOX网络游戏

大型在线游戏

高真实感建模和绘制技术

系统研究组

张峥

zzhang@

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系统的核心技术

分布式计算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适用于开发大型分布式系统的先进的工具包

媒体通信组

李江

微软肖像

数字聚会/数字地铁

网络步话机

交互式多视角视频

交互设计中心

DavidVronay

快速原型开发

信息可视化和管理

LifestyleGaming

对公司的感受和印象

走进微软亚洲研究院,你不得不承认这里是世界一流的研究机构.从院长到研究员到实习学生,每个人都有着极高的热情,为技术的进步和成果的转化欣喜若狂.微软为这些精英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让每一个人都没有后顾之忧,能够全心全意的做研究.他们不再以物质享受和生活舒适为追求,而是为学术界的认可和造福人类的成就感奋斗.这种精神很难描述,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体会到它的乐趣.在我眼里,微软亚洲研究院/工程院是研究者的天堂,开发者的竞技场.它的门槛很高,只要"最优秀的人才",但是一旦成为其中的一员,你会真正体会到与精英为伍的乐趣和成就感.

在我走访的十家单位中,张益肇博士给我的映像最为深刻.他非常的质朴亲切,会随时向你请教问题,让人敢于在他面前说出自己的想法,一点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和一位世界顶级的专家交流.回想去年10月张亚勤博士来我校访问,给人的映像也是亲和谦逊,原来真正的精英都是如此爱惜人材,如此谦虚的.古人云"学然后知不足",从他们身上我们也可以得到很多反思.

人在微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迈得过它的门槛,但是每个有远大抱负得年轻人还是应该精心准备,放手一搏!

招聘信息

2005招聘计划

本年度工程院计划招聘70~80名新员工.校园招聘即将在全国重点高校进行,预计将在11月初进行笔试.有意的同学可以在网上提前投递简历(中华英才网),或者多关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程院网站上的招聘信息.去年他们曾经来过我们学校招聘,但是今年的校园行程目前还没有制定.

招聘流程

微软亚洲研究院/工程院招聘流程图:

在通过首轮简历筛选之后会进入严格的笔试环节,笔试主要包括逻辑,智力,数学和编程能力四个方面.通常笔试会淘汰绝大部分的人,因此有志进入微软的同学平时要多花些功夫研究以往的题目,做到有的放矢.

笔试通过的人也只是成功了一小步,微软严格的面试只会让最优秀最适合的人通过.通常会在一天之内由多位员工轮番面试,每一位员工都要事先分配好任务,有的会出智力方面的问题,有的会考反应的速度,有的会测试创造力及独立思想的能力,有的会考察与人相处的能力及团队精神,有的专家则会深入地问研究领域或开发能力的问题.每一位员工面试之后都会把他的意见,决定(必须雇用,应雇用,可雇用,弱雇用或不雇用),已彻底探讨的方向及建议下面员工可探讨的方向,用电子邮件通知所有下面的员工.最后,当所有的面试结束之后,面试官会集体做总结,挑选新员工.他们通常是在获得全体同意之后才雇用一个人.但是就算全体同意,仍会问申请者的老师,同学或其他可能认识申请者的人的意见.若一切都是很正面的,才会雇用这位申请者.

这样的严格组织,谨慎态度和深入面试代表了微软对人才的重视.据去年招聘情况统计,全年共有15000人向微软亚洲研究院/工程院求职,其中30人成为正式员工;其中华中地区校园招聘有3000人报名,1人通过初选,最后一轮面试时被淘汰.

应聘人员素质要求

我们这次北京调研小组有幸和微软亚洲工程院副院长,原微软亚洲研究院语音组主任研究员张益肇博士(EricChang)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张博士非常谦和,在他眼里我们这些即将走出校园的大学生都是社会的栋梁,是潜在的巨大的财富.那么在微软高层的眼里,怎样的人才是最适合微软的呢

最优秀的人:微软寻找在相关领域有杰出成果的领导者.

最有潜力的人:潜力包括聪明才智,创造力,学习能力,对工作的热爱和投入.

对于我们应届毕业生来说,以上的要求还没有时间来证明.于是张博士也谈了微软亚洲工程院考核刚毕业大学生的部分要求:

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熟练的编程技巧和算法思想:工程院需要最优秀的软件开发人才,因此编程是最基本的要求

学习成绩在top10%以上:尤其在研究院不但需要熟练的工程开发技能,更需要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研究院和工程院需要和国外学者直接交流合作,somasteringaforeignlanguageisamust!

对基础研究和项目开发有浓厚的兴趣和激情:希望每一位研究者都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激发更大的灵感和前进的动力.

大学合作事宜

微创

微创公司作为一个新型的软件企业,十分乐于与高校进行合作,从其长期为在校生提供实习岗位这一点即可看出.但因为实习期一般都较长,对我校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实际困难.但是,在此次调研活动中,经双方商洽,主要达成以下两个意向.

本科大四学生的毕业设计合作

我校目前每年有大量的本科生需要作毕业设计,如果仍按以前的方式全部由在校教师指导,将极大增加导师的工作量.而微创公司因其自身业务发展,需要大量的实习生.因此如果将在校生(本科生)的毕业设计与公司实习相结合,一方面将减少学校的压力,另一方面对毕业生而言,在完成毕业设计的同时,将提早适应社会,了解社会需求,这对其以后择业等方面都有极大的益处.

联合定向培养本科生

目前公司有意向与高校联合培养一批学生.由公司派高级技术人员到学校带学生完成某一小课题,涉及到的均为微软目前尖端软件技术.毕业后该技术人员及所带学生须以微创公司员工身份赴北京的微软中国工作.

以上两个合作议题双方均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且从公司负责人员的言谈中可看出其有较强的合作愿望.合作的最终落实及具体事宜需系领导与微创公司负责人尽快联系.

TI

TI公司与大学的合作是非常紧密的,公司的大学合作部专门负责这方面的事情,每年TI都有专项资金来支持与大学的合作,用于大学实验室仪器和设备的更新,软件的升级等,但是这些资金具体投放到哪些大学,就要根据大学的表现来定了.记得沈经理跟我们说了这么一句话:"每个大学都希望TI来投钱,但是资金是有限的,怎么办呢你做出成绩来给我看."

其实我们学校在这方面做得还是很不错的,去年在昆明举办的DSP大赛中,我校一举夺得系统组冠军,这一点沈经理在交谈中也提到了.希望我们学校今后在DSP教学,竞赛以及实验室建设方面继续与TI公司展开合作,争取TI更多的资金投入.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

我系与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有可能合作的事宜之一就是实习生计划,相对于我系的专业来看,主要是在研发部门的实习工作.据介绍,研发部门的实习工作通常要求实习周期在半年以上,甚至一年.针对这种情况,可以结合毕业生就业意向在毕业设计阶段进入该公司实习.就近来说,人力资源部高经理建议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可与他取得联系,获取相关实习岗位信息,商谈相关的合作事宜.

此外,目前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正急需软交换,下一代网络方面的人才,而我系通信软件与交换技术中心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拥有该方面的经验和技术,是与上海贝尔展开合作的一大优势,并可藉此与该公司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Intel

Intel推出的实习项目有两种,一种是纯粹的实习学生,一般在寒暑假进行;另外一种是工作前的实习,这种方式只针对已经得到公司offer但尚未毕业的学生,经过导师和学校同意,可以提前进入公司工作,但毕业后才算正式工作,且实习期不记入试用期.

Philips

Philip的校园合作对象主要是上海地区和北京地区的一些学校.建议在年底的时候与Philips洽谈毕业生的实习问题

NI

NI公司有实习生计划,实习生需要能在NI公司待半年以上,学校可以考虑派遣毕业生到NI公司做毕业设计.

上海微系统所

由于研究所及其各研究中心承担的项目都属于一些重点大型项目,项目周期长,因此一般并不是十分欢迎仅仅是作为实习,毕业设计的合作形式.希望有长期的合作可能,如项目合作,人员合作.对于毕业生个人,欢迎报考研究所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乃至博士后.

目前上海微系统所与清华,北大,中科大,上交,东南大学,西电等高校均有密切关系.因此我校与该所可能取得的进一步联系是研究生的免推工作,负责研究生培养的忻老师也表示欢迎我校的保送硕士研究生.

华为3com

华为和3com合资成立的公司,目前公司处于高发展期,招人很多.由于华工学生在华为的影响华为3com对华工的学生还是非常认同,对实习生的需求不是特别强烈一般跟项目挂钩,刘玉老师已经有学生在该公司实习,可以进一步加强合作关系.

UT

UT跟华为一样对华工的学生十分认同,华工电信系校友黄小庆(记的不是特别清楚)现任UT的高层(可能是CTO),可以从这方面加强和UT的联系.我们系黄本雄和刘玉老师已经有学生(包括本科生)在UT实习.跟华为一样可以进一步加强合作关系.

港湾

华工校友李一男任公司总裁,目前港外已经和北京及西安各所高校建立了长期的实习合作关系,实习生待遇4000/月+其他补助,时间要求半年以上.目前还没有华工的学生在港湾实习,不过港湾很愿意招收外地生源,可以利用这一点加强和港湾的合作.

Motorola

招收实习学生,15/h-本科,18/h-研究生.目前主要集中在北京和天津学校.但是Motorola已经在我们系建立了Motorola单片机与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室,Motorola公司非常需要会MotorolaDSP的学生做实习生,如果电信系有相关的学生可以推荐.同时也应该增强和他们的联系.

微软研究院

对于向往微软亚洲研究院和工程院的在校大学生,除了校园招聘之外,还有很多机会可以和微软近距离接触的.比如:"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大型国际学术会议,联合实验室,学术讲座和科研成果交流,IT院长高峰会,教师培训,课程建设,软件和资料捐赠,赞助学术活动,微软学者奖学金计划,微软技术俱乐部项目,"创新杯"软件开发大赛.在此对和我们学校的学生很有关系的几个项目进行介绍:

微软学者奖学金:

该计划从1999年春季开始实施,每年有15名左右的优秀博士生获得"微软学者"称号.获奖学生每月可获得微软亚洲研究院提供的奖学金;每人每年有一次由研究院提供经费的出国机会,可选择参加任何国际性学术会议;获奖学生可在得到学校和导师许可的前提下到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包括完成其博士论文;微软亚洲研究院为每一位微软学者提供一套与其研究领域相关的微软软件,并授予有微软亚洲研究院高级管理人员签名的奖牌及证书.

2003年微软亚洲研究院向我校电信系,计算机系发出邀请,其中计算机系一位博士获得该年度"微软学者奖学金".

实习生计划:

实习生计划旨在培养高素质计算机基础研究人才,经学生本人申请,导师推荐,学校同意,研究院面试合格的学生可以在研究做为期三个月的实习.研究院每年会提供大量的实习机会(工程院相对较少),今年暑假共有200-300位来自全世界的实习学生,甚至超过了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正式员工数量(200左右).其中有两名学生分别来自我校电信系和光电系.

申请实习学生的过程如下:

网上投简历————>电话面试1————>电话面试2

间隔均为1~2周,不排除个别时间特殊的情况.

实习学生的电话面试相对于正式员工来说要容易一些,主要有基础知识,编程能力和性格测试,考察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

微软技术俱乐部:

目前,全国共有27个微软学生技术俱乐部.他们在各高校校团委指导下,通过学术讲座,技术沙龙,兴趣小组,大型比赛,参观访问等活动,活跃学生学术气氛,丰富校园活动.微软技术俱乐部成立以后,俱乐部成员进行了大量的技术实践小组的活动.

我校微软技术俱乐部是全国最早建立的几个俱乐部之一,今年获得了"2004年度全国微软技术俱乐部进步奖"的称号.现任主席为电信系博士生.

微软学生夏令营:

自2000年首届微软学生夏令营至今已经成功地举办了五届学生夏令营,共有460名学生参与了夏令营活动.夏令营的活动内容包括:俱乐部活动交流,俱乐部发展专题讨论,技术报告,技术演示,团队训练等,为营员们创造充分交流,开阔视野,增进友谊的环境和氛围.

IBM研究中心

招收实习学生,30/h.在IBM研究中心有专门的高校合作关系部当时和刘玉老师专门谈了高校合作的事情.可以考虑增强IBM的合作.

Agilent

主要招收在北京读书的学生,通过网站job-agt_asa@查看Agilent的招聘信息,但每年Agilent的招聘规模都很小.

总的来说,各公司都有接收实习生的可能,但为了方便培训以及项目的连贯性,通常要求实习的时间较长,少则数月,多则半年,一年.因此如果派遣实习生应该有两种可能.第一,安排大四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时间通常有近半年时间,特别是一些不考研的同学他们几乎有一年的时间,而且能契合将来的工作意向,则对学生和公司均有利;第二,考虑研究生导师和公司的项目合作,派遣研究生参与实习,对于研究生参与的实习,合作力度应该可以更加深入,但这里需要协调公司和导师以及学生的关系.

总结

成功之处

扩大了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的知名度,增强了公司对我系的情况的了解程度,展示了电信系教师和学生的优秀素质和风范;

通过与公司人力资源部及技术部人员的交流,更加了解公司对毕业生的要求和期望,重点了解了对技术型人才的要求,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通过了解华工校友的工作心得和相关建议,就业不久的毕业生的感受体会,得到第一手的真实资料;

通过参观公司和座谈,了解公司的发展方向,分工情况,工作流程,对公司的文化和实际工作的环境有了感性认识;

通过传递简历和会谈,让公司了解我校同学的就业意向,为公司下一步的招聘工作提供了信息

给学校,系的建议

建议这样的活动应该多举行几次.本次调查,给我们最大的感受是,华工学生,特别是电信系的学生素质不差,但是很少有机会到这种知名的大公司工作.这一方面是由于电信系以往毕业的学生主要去了广州深圳,基本上工作机会较多,因此不愿意劳师动众,冒风险再到北京,上海等地方求职.另一方面北京上海等地大企业求职难度较高,加上以往毕业生少,所以对北京,上海两地企业不了解.实际上在大城市,机会不是更少,而是更多.举行这样的活动,一来可以为本校打响在大中城市的知名度,二来有利于进行校企之间增进了解,把握合作机会,三来有利于低年级同学到大企业中就业.多几个在大企业中锻炼的校友,将有利于改变华工出将才,不出帅才的怪圈.要办"国际一流大学",需要的是"引进来,走出去"的交流机会.而这样的活动正是"走出去"的重要步骤和方式.

这样的活动可以不仅仅局限于个人到企业求职这样的范畴,而应该有系方,校方寻求与企业合作机会的大气派.除了调查就业情况外,调查,了解企业和高校合作愿望和期望的合作方式,寻找合作机会也是极为重要的目的.从交流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公司是希望与高校展开各种方式的合作的.但由于消息,政策等相关因素,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壁垒依然很高.如果我们的活动能寻找到合作的机会,不仅是电信系得到发展,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调查是一个互相介绍互相了解的过程.调查过程中,除了了解对方公司的相关情况外,应该注意介绍自己特色学科,重点学科,要学会推荐本系的特色专业.使得企业方对于我们的了解不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对于他们需要的一些学科点还可以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在挑选调研队员时,尽量在专业分布上平均一些.

注意后期的工作.除了前期准备和中期的实地调查访问外,后期的继续搜集整理材料,处理洽谈合作事宜也是很重要的.比如说本次去上海"微创",对方明确提出有合作意向,我们也曾在开小会时讨论过,但目前仍然缺少反映的回声.

希望系领导更加关注我们的工作,给予更加充足的经费支持我们的工作,并辅助,监督我们把这件事情做到位.对于在调查中发现的系列问题,能够引起系领导的重视,并对系一些条文条例做出合理变更,以便更适合外向型开放办学方式.

希望有更多的老师参加到调研活动中来.我们在联系各个单位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在访问期间,食宿等实际问题加大了考察的难度和成本.如果有老师同行,特别是对对方企业比较熟悉,有业务联系的老师同行,将会加深我们对公司的认识,降低我们工作的难度,减少调查成本.而且有老师,辅导员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就不仅仅是谈应届毕业生工作的事情,而且可以代表学校谈校企合作.以学生身份去谈这种问题,地位上是很不对等的.

事前应该做更周密的准备,比如将对方的安排流程了解的更加细节,是人事部还是技术部的人和我们谈,相应的我们应该如何准备.对方企业有自己校友,应提前通知.校友一般都还是比较热情,比较坦诚的.

最后,可以考虑到其他城市去考察,例如广州,重庆,江浙一带.这些地方最近几年发展很快,也存在很多的机会.

给同学的建议

对大家在学校学习过程中的建议

平常就要特别注意英语口语的练习,不能只顾着考证,很多过了六级的同学几乎开不了口说英语.记住,公司最后还是看个人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在学校期间就应该经常主动的与公司交流,可以多获得一些机会.

要提高自己对挫折的承受力.

要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对撰写简历的建议

HR人员查看每份简历的时间都非常短,不可能逐句逐条的阅读应聘者的简历,因此建议大家在撰写简历时尽量结构清晰,重点突出,言简意赅,特别注意不要出现语法错误,一个小小的语法错误导致的结果有时是很严重的,HR在很短的审阅时间之内就发现了语法错误,对你的评价会一落千丈.

对参加面试的建议

特别注意不要紧张,不明白的要主动询问面试官,主动澄清,避免没有弄清楚问题就胡乱回答.

要显得成熟一些,特别注意不要说别人(比如导师,学校)的坏话.

不要害怕提问,但问题也别太多,每个问题要问到关键,太多不着边际的问题反而会让面试官心烦意乱.

篇10

一、结合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环艺教学的必要性

在传统环艺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花较多时间来板书,特别是上课画图用的时间较多。如,大学二年级的环艺制图课程教学中有很多示意图,以此找位置关系,如果全部板书,教师累,学生也觉得繁杂。如果运用计算机课件演示,图形表达和识读就很清楚,教师只需要展示课前制作好的文本、图片等资料,而且可以通过各种控制器缓慢演示,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反复看,这样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接受起来也很轻松。特别是设计作品欣赏,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直观形象地将其展示出来,做到图文并茂,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既可以利用校园网观看原件、欣赏作品,还可以利用电子资料库进行高效率的检索式的欣赏,或通过网络随时访问世界各地的设计案例;既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设计信息,也可以进行长时间的深入、细致的研究。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网络教学平台的创建

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首先应建立并不断完善网络教学平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主要由室内设计和室外景观设计两个方向的课程组成。网络教学平台应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教学资源库、空中互动交流平台、资源管理库(图1)。

1.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由教师准备并上传,如授课主要内容、课件、知识点总结、微视频、经典案例分析与参考,并精选网络和书籍资料等。这个平台主要供学生课前预习、自学和课后学习使用。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信息,学生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上网学习如同大海捞针。教学资源库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同时避免学生在上网学习过程中被无效信息干扰而浪费时间,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图2)。

2.空中互动交流平台

环艺设计专业学习质量的提高,更多地来源于课程作业实践。作图水平的提高、设计能力的提升,都是对一次又一次设计方案的讨论、修改,再讨论、再修改积累的结果,这更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地指导。然而,自高等院校扩招以来,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教学资源不足,“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对于环艺设计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具有负面影响。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的方案图纸是环艺专业学生的常规作业,是他们绘图软件操作技能的反映,也是他们自身艺术潜能在具体作品中的发挥和表达。设计方案没有统一公式,更没有标准答案,但却是学生最难能可贵的创新思维的萌芽,这就需要教师逐一地、仔细地审读学生的设计图纸,通过教师的悉心挖掘和引导,让设计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图3)。当下,这个过程完成起来较为困难,空中互动交流平台恰恰能弥补这个缺憾。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盛行的今天,学生可以文字或语音的形式及时上传自己的想法和方案到平台上,教师亦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查看信息并获得反馈。学生也可以在约定的时间内将作业上传到平台,教师可以一对一地、有针对性地与学生讨论并进行指导。同时,这个平台还可以为本专业、其他专业的学生提供交流机会,并定期聘请行业中的一线设计师、专家与学生进行在线互动(图4)。

3.资源管理库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云技术应运而生,云技术直接为大数据的发展提供了空间。网络云空间在环艺设计教学中作为数据存储、传输的快速通道,缩短了师生相互理解的时间,甚至可以在班级人数较多的情况下依然维持一对一辅导的教学效果。学生从一年级到四年级的每一次作业、设计方案的完成过程都可以作为数据存储于云空间,其不仅反映了一名学生大学期间的学习过程和成长经历,形成每名学生设计水平和能力成长的数据链,同时通过对数据的挖掘,教师还能掌握学生在设计方面的思维方式、个性特长情况,这将为教师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提供依据,其重要性在环艺设计专业显得更为突出。并且,这些特质对于学生就业岗位的匹配也是比较可信的参考依据,在他们未来的设计生涯中对于项目的选择也大有裨益。伴随着他们的设计工作历程,图纸数据在云空间数据库中不断积累,数据的可靠性也越来越高。教师在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后,保留的大量的改图痕迹与修改意见的学生作品也将成为表征其设计教学水平的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将不断得到客观的、动态的评价,形成珍贵的教学资料,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图5)。

三、灵活运用“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就是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将以往课堂上教师讲授知识点改为学生在课外自行学习(可借助网络教学平台上教师上传的视频和课件等资料)。在课堂上,学生和教师共同学习,学生往往带着问题来到课堂,教师负责答疑解惑。或者由教师围绕知识点抛出一个议题,大家畅所欲言,交流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以往教学中的主导者,而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同时,这也将教师从知识讲解中解放出来,留出更多时间和学生讨论、交流。如果把“教”理解为知识传授,把“学”理解为知识内化,那么这种教学方式革新所带来的,就是知识传授的提前和知识内化的优化,这就是翻转教学的基本要义。环艺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知识面广、更新快、实践性强。这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可以“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教学。如,在“室外设计材料”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事先将材料类型的分类,基础材料的品种、特性等内容以视频或课件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呈现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让学生提前进行自学,对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然后安排一次户外材料的调研,参观建材市场和经典设计案例实景,让学生对各种材料有更为直观的认识,分组整理一份调研报告,再回到课堂进行汇报,并对周围的学习、生活空间中材料使用的合理性、丰富性、改造意向进行讨论。接下来由教师提供一个室外空间,让学生进行材料设计,学生可将自己的构想、方案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与教师交流,经过几轮网络方案修改交流,最终完成设计作品。最后回到课堂上,师生对作业过程中普遍出现的问题、良好的设计创意等进行分析、讨论,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室外设计材料知识的内化。对于优秀的设计作品,还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展览,供所有平台用户参观、浏览。

四、结语

现代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功能十分强大,文章中所阐述的对其的运用只是冰山一角。放眼未来,充分运用这种互联网思维思考设计教育,一定可以挖掘更多的功能,向更高层次、更多方面进行拓展,为培养更优秀的环艺专业学生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以往的教育教学理念、组织管理架构、人才培养模式在互联网模式下也必将走向变革与创新。

作者:李莉 车昕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