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职业技能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0 15:08:1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职业技能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职业技能论文

篇1

2大赛技能标准融入课程教学

贯彻职业技能大赛“以赛带学、以赛带练、以赛带训”的这种理念,学院师生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尤其是“十二五”教学改革新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定和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中,切实地把竞赛标准融入到专业教学内容中,模拟真实的岗位工作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进取精神和合作意识,推进职业院校与企业和市场更好地对接。园艺系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在实训内容与方式上采取“竞赛式”教学,把技能训练与竞赛融为一体。将竞赛项目分解为一个个子项目,将大赛技能标准融入课程教学,在竞赛中完成课程教学任务,依照全国农业技能大赛竞赛规程指定考核内容与要点指定考核标准。

3竞赛文化,逐渐形成

自2010开始学院每年举办一次技能大赛。通过全院动员,先后进行预选赛、总决赛、集中展示等,在学校营造了一种浓烈的技能竞赛氛围,形成了独特的校园竞赛文化,为专业社团和校外技能竞赛项目选拔人才打下基础。同时职业技能竞赛既体现了校园文化,又体现出职场的企业文化。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不仅提高专业技能,在团队合作、规范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敬业爱岗等方面等多方面都有着全面的发展和提高。在2013年参与的中华茶艺技能大赛中,不仅提高了参赛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锻炼了教师队伍,同时通过中华茶文化的熏陶,让师生掌握与人合作的工作方式,树立敬业的工作态度。学院通过承办市级竞赛吸引更多师生参与进来,在校园中形成弘扬中华茶道的文化氛围,“茶之合”精神潜移默化的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4赛企结合,彰显特色

学院利用职业技能竞赛作为平台和数十家企业进行了紧密合作,校企深度合作的机制正在逐步形成。一方面竞赛项目组主动联系合作企业,邀请企业为大赛冠名,参与竞赛方案指定、竞赛所需的设备调剂、竞赛项目评判、聘请行业技术专家指导等;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宣传、推广他们的产品或技术,通过竞赛选拔优秀人才到企业的重要岗位,企业还可将他们的用人信息和对人才的要求及时反馈给学校。学院和企业充分利用技能竞赛的资源优势,实现“双赢”的局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联合企业共同举办“百花杯”食品检验技能大赛,宣传了企业文化,展示高职教育教学成果。2012年学院承办的北京市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项目上,某科贸有限公司为大赛提供了气相色谱仪及火焰光度检测器等高端检测仪器,为比赛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基础。

篇2

主要涉及师德教育和普通话、三笔字、教学软件操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方面的训练内容,这几方面的内容是其余技能训练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聘请播音主持专业资深教授作讲座,演讲比赛、三笔字竞赛,课件制作大赛等丰富多彩的课上课余活动,激发合作学习小组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寓教于乐,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为下一步的训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尝试阶段

这一阶段在教育学、心理学、数学教学论、初等数学研究等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在合作学习的组织模式下,训练学生备课、编写教案的技能。并结合“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将中小学优秀数学教师、优秀班主任请进学校作专题演讲;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走出去,开展社会调查、深入实习基地观摩优秀数学教师授课,与社区建立学困生辅导基地等活动,使学生了解、掌握当前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使学生乐教适教,在对比中寻找差距并规划自己的下一步学习计划。

1.3实践阶段

实践阶段是职业技能培训专业化体系的核心。在这一阶段,我们充分利用学科基础实验室、微格教室,多媒体教室等教学设施,针对数学课堂语言I1、课堂导入I2课堂结束I3、课堂多媒体设计与使用I4、课堂提问I5、课堂变化I6、说课I7等技能进行专项训练,并以学生自练自查,教师检查指导为监管机制,以合作学习为技能训练模式,充分挖掘课余的时空潜力,大大增加了学生教学实践,互助学习,研讨交流,评价反思的机会。在模拟招聘,模拟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育教学等活动中锻炼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鼓励学生参加贫困乡镇的支教活动,从中磨练意志,锻炼教育教学能力,树立为教育事业献身的信念。

1.4拓展阶段

通过总结前期实践成果与经验,将与中小学教育教学相关的问题拟定为毕业论文题目,并由专业教师悉心指导,提高深化师范生的教育理论研究能力。同时,通过网络信息,建立毕业生与在校生的联络平台,及时反馈信息,调整完善训练体系,促进师范生教育教学素质的全面提高,实现基础教育与高校教育的良性互动。在职业技能专业化训练体系中,每一个阶段的训练均有明确的训练目标与评价标准,并以合作学习的组织训练模式得以有效的展开。

2基于合作学习的训练模式

合作学习是指按照教师职业技能的操作程序和规则要求,将学生组织在一起共同完成特定训练任务的互学习方式。我们以职业技能专业化训练体系中第三阶段的技能训练为例来诠释基于合作学习的创新训练模式。

2.1合作学习的实施要点

2.1.1培养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

学生在职业技能训练中的合作学习,主要是通过倾听、研讨、交流、互评自查、反思整改等形式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学生收集资料、倾听、交流、评价等合作技能的培养,在活动中有针对性的给予方式方法上的指导。

2.1.2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根据国内外的实践经验,合作学习的分组按照“组际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合理优化配置组员。一般25~35人的职业技能培训班级,根据小组成员的数学基础、文化背景、语言表达能力、表演组织能力、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异质建立5~7人的合作学习小组,各组实力相当,达到组际同质的要求。在合作学习小组中确定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活动并做好小组活动记录,在课堂竞赛展示过程中,负责反馈学生的课下训练情况。

2.1.3建立学生自练自查,教师检查指导的科学监管机制

根据第三阶段的训练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训练内容,有层次的展开各项训练。建立课上职业技能竞赛展示、考核评价,课下合作学习小组自练自查,专业教师检查指导的双边规范化管理机制,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教学相长”,从根本上调动参与职业技能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1.4建立科学的评价反思机制

将具体的能力要求量化为分值,并编制系统全面的评价标准,便于学生有针对性的对综合性训练技能的互查与自查,形成客观全面的评价结果,使学生能够明确的把握自我能力的发展程度与发展方向。在模拟实践教学中,通过自我及相互对比反思,分析成败,查找原因,寻找对策,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教学经验,并及时记录在反思笔记中。实践结果表明,在教学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及时有效的教学反思,能够极大激发学生参与教学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提高学生综合教学技能,深化实践性理论的有效途径。

2.2新模式下教学行为的显著转变

职业技能可以定义为共性的、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可评价的教学行为。该教学行为在合作学习模式的训练过程中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显著变化:

(1)课堂教学行为由主观性知识转向客观性知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行为以传授客观性知识,强化巩固学生练习为基本模式,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合作学习的组织模式下,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差异性,鼓励形成个性化的课堂教学行为,并在训练的时间与空间上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2)课堂教学行为取向由单向性转为多向性。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唯一的信息源,集尽所能也只能实现信息的单向流通,而在合作学习的组织模式下,学生也成为了信息源,信息在师生间,生生间实现了多向流通。以模拟实践教学中等比数列的引入技能训练为例,有的小组通过演示利用游标卡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进行了情境引入,有的小组通过播放一段拉面师傅做拉面的视频进行了情境引入,而有的小组通过复利计算问题,变形虫分裂问题,棋盘上的麦粒问题进行了问题引入,还有的小组通过庄子的名言“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进行了引入。可见合作学习的模式加大了信息量,加快了信息的流通速度,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热情。

(3)课堂教学行为指向由教师转向学生。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取向的接受性学习占据主要地位。在合作学习的组织模式下,教师的主导取向位置被置于恰当位置,而学生自主取向的研究性学习显化,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4)课堂教学行为态势由静态的知识传授转向动态的数学活动。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神采飞扬的讲授者,学生是全神贯注的聆听者。而在合作学习的组织模式下,信息共享,讨论交流,互评互助,合作反思成为课堂的主要活动,学生兴趣盎然,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教学技能训练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3

2鉴定过程较为随意

例如,有些考评人员并未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未取得相应资格证件;考试没有使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题库,甚至发生多次使用同一考卷,自行修改考试题的情况;在评分、证书审核、考务管理等也未有明确章程等。

3鉴定机构发展不平衡,鉴定基础性工作薄弱

湖南省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和鉴定考核体系还不很健全,不同鉴定机构的发展和基础工作差别较大,具体表现在:部分鉴定所由于会受到隶属关系或者体制改革的影响因素,缺少工作人员,鉴定能力较弱,长期未能进行鉴定工作,鉴定所未能够良好运转;部分鉴定所的办公以及鉴定场所未能达到相应标准,个人站所甚至缺少了自身专用的办公地点与合适的鉴定场所,尤其是部分面向社会的鉴定站所,只有少部分能够拥有自己的鉴定与检测设备。

4提升湖南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质量对策

4.1明确职责,独立运作,实现管办分离

第一,各级的劳动行政部门在对职业技能鉴定站所进行审批时,需要按照培训管理与鉴定管理的原则进行,根据地方劳动市场需求与经济情况进行合适的配置,参加了培训的人员不能够再进行组织管理或者考评的鉴定,杜绝让鉴定所与培训部门“合二为一”,在进行鉴定的同时,又进行培训,出现以上情况的鉴定站所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整改措施;第二,鉴定与培训部门两者各自的职责与相互见的约束与协作关系需要进一步明确,两者需要建立自身的工作标准与运营体系;第三,鉴定站所需要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不能受到其他部门单位以及个人影响,导致考评结果失去了客观性,鉴定站所有权拒绝部门单位以及个人对于鉴定结果进行非正当修改的要求;第四,在鉴定的考试需要进行统一命题,也需要完善的考务管理,保证鉴定考试能够科学客观反应出职业人员的技能水平。

4.2促进行业、企业的参与

由于各工种、各行业领域之间的差异巨大。各工种、各行业知识的不断更新变化,造成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部门在知识上的落后与管理上的困难。因此,政府亟待加快促进行业协会或行业组织的成长,明确分工,实现行业、企业的全过程参与,即参与职业标准的制定、参与职业教育的培训、参与职业资格的认证、参与资格质量的评估。

4.3开发职业技能鉴定题库

题库对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而言是极为重要的。未来能够建立有效的职业技能鉴定题库,职业鉴定的管理部门最先需要做的便是“宏观调控”,成立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开发技术指导委员会,与院校、企业、行业专家合作,通过培训、开展研讨会等方式,对试题进行开发、编审以及推广、修订的工作;第二是与职业院校进行主动联系,与职业院校定期进行相应交流;第三是与企业进行主动联系,获取相关的优质内容,为国家的鉴定题库进行相应的补充,保证职业鉴定题库能够与实际情况相贴合。

篇4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为此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职业技能竞赛,并出现白热化现象。众多高职院校对国家级或省级、市级举办的,具有官方性质职业技能比赛给与过多关注,并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物力及实验设施,认为官方等级的荣誉称号分量重,有利于提升院校知名度,便于院校的招生宣传工作等一系列目的,这种带有功利性竞赛心态,严重违背了职业技能竞赛的比赛意义。因此降低行业企业竞赛的参与积极性,不利于校企合作的深化发展。即使参与了业竞赛,认为获奖的荣誉分量轻,对院校没有实质性帮助,因此会在竞赛经费、实验设施等方面降低支持力度,这种重视官方级竞赛,忽视行业企业竞赛的态度违背了高职教育理念,不利于学生市场就业竞争能力的培养,这种缺乏企业行业竞赛技能型竞赛,会对校企合作产生诸多影响。

2、工业设计参赛的积极性低

院校学生在职业院校所有的学习科目、实训项目等都是为以后职业发展道路奠定基础。积极参与、踊跃报名各项职业技能竞赛,在比赛中总结经验、提高技术能力,发现自身不足,在以后的学习、培训中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提高就业竞争力。近年来,职业技能竞赛的参赛人员并无明显增加,甚至导致有些竞赛项目因参赛人员少等缘故,无法组队。另一方面,学生缺乏对企业工业设计技能竞赛的深刻认识,不了解竞赛对于自身的意义,导致大部分学生并不热衷于各个项目,缺少参赛积极性。这种状况的出现不利于选拔职业技能强、职业技能扎实的优秀人员;除此之外,一些学生对工业设计竞赛不重视,抱着不端正的态度,不遵守比赛纪律,怕吃苦的态度,对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严重缺乏。

二、参与工业设计职业技能竞赛的意义

1、健全技能竞赛制度

所有的工业设计教学项目均是围绕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在这也竞赛中打造以人才培养的理念,把学生从对荣誉的关注度转移到对工业设计职业技能的重视。对于国家举办或省级举办的官方性竞赛以及行业企业举办的职业技能竞赛给与相应充足的支持,结合学校工业设计教育理念、学院特色有选择性的参与职业技能经常赛。以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道路来说,其行业企业竞赛更有利于职业道路拓展,通过这种形式,提前接触工作岗位,了解实际工作流程,有利于学生零距离就业。目前,随着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许多企业加快了与高职院校的合作步伐,许多官方性质的职业技能竞赛项目,不仅仅局限在了国家、省市单位,现如今逐渐由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承办。因此,进一步促进了参与高职院校行业企业竞赛的积极性。

2、营造了学院学习氛围

各种工业设计职业技能竞赛,促使学生掌握的大部分技能提供了一展才华的机会,通过竞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升眼界、锻炼抗压能力、增长技能知识,发现并在以后的学习中积极弥补自身技能的缺陷。行业企业技能竞赛有利于对专业技能的实际运用,对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提前接触工作环境,拓展了职业发展空间,提高了职业竞争能力,通过对自身能力的针对性训练,为以后在岗位的适应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础。从这一层面来说,对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技能学习的全面性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更有利于教学理念的实现。

3、深化指导工业设计教师的专业性

学院教师对学生技能水平的高低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教育工作中,直接推动了指导教师的专业技能的发展,自由教师自身熟练掌握各项技能以及教学方式,才能高效的发挥教学工作,易于学生对专业性质高的学科理解、掌握。许多企业岗位要求的技术能力,在职业技能竞赛中都有体现,这需要指导老师帮助学生分析当下就业形势及要求所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全面了解竞赛项目、规则、注意事项等做好赛前准备,这既是对指导教师的考验,也是对学院学生应变能力、适应能力的考验,促进“教学相长”的良好面貌的形成。促进社会对教育的支持与关注,为高职院校的技能人才给与高度认可和接纳。

4、促进了高职院校的改革

各种高要求、高标准的工业设计技能竞赛,对职业院校的教育管理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对于以往的教学理念已不能满足当代教学水准,让学生仅仅掌握书本知识是不够的,因此注重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相融合的教学特色;在工业设计课程专业的选择方面,逐渐重视学科的应用型、岗位实用性;结合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规范教师队伍,提升教学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篇5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为此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职业技能竞赛,并出现白热化现象。众多高职院校对国家级或省级、市级举办的,具有官方性质职业技能比赛给与过多关注,并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物力及实验设施,认为官方等级的荣誉称号分量重,有利于提升院校知名度,便于院校的招生宣传工作等一系列目的,这种带有功利性竞赛心态,严重违背了职业技能竞赛的比赛意义。因此降低行业企业竞赛的参与积极性,不利于校企合作的深化发展。即使参与了业竞赛,认为获奖的荣誉分量轻,对院校没有实质性帮助,因此会在竞赛经费、实验设施等方面降低支持力度,这种重视官方级竞赛,忽视行业企业竞赛的态度违背了高职教育理念,不利于学生市场就业竞争能力的培养,这种缺乏企业行业竞赛技能型竞赛,会对校企合作产生诸多影响。

2、工业设计参赛的积极性低

院校学生在职业院校所有的学习科目、实训项目等都是为以后职业发展道路奠定基础。积极参与、踊跃报名各项职业技能竞赛,在比赛中总结经验、提高技术能力,发现自身不足,在以后的学习、培训中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提高就业竞争力。近年来,职业技能竞赛的参赛人员并无明显增加,甚至导致有些竞赛项目因参赛人员少等缘故,无法组队。另一方面,学生缺乏对企业工业设计技能竞赛的深刻认识,不了解竞赛对于自身的意义,导致大部分学生并不热衷于各个项目,缺少参赛积极性。这种状况的出现不利于选拔职业技能强、职业技能扎实的优秀人员;除此之外,一些学生对工业设计竞赛不重视,抱着不端正的态度,不遵守比赛纪律,怕吃苦的态度,对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严重缺乏。

二、参与工业设计职业技能竞赛的意义

1、健全技能竞赛制度

把学生从对荣誉的关注度转移到对工业设计职业技能的重视。对于国家举办或省级举办的官方性竞赛以及行业企业举办的职业技能竞赛给与相应充足的支持,结合学校工业设计教育理念、学院特色有选择性的参与职业技能经常赛。以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道路来说,其行业企业竞赛更有利于职业道路拓展,通过这种形式,提前接触工作岗位,了解实际工作流程,有利于学生零距离就业。目前,随着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许多企业加快了与高职院校的合作步伐,许多官方性质的职业技能竞赛项目,不仅仅局限在了国家、省市单位,现如今逐渐由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承办。因此,进一步促进了参与高职院校行业企业竞赛的积极性。

2、营造了学院学习氛围

通过对自身能力的针对性训练,为以后在岗位的适应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础。从这一层面来说,对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技能学习的全面性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更有利于教学理念的实现。

3、深化指导工业设计教师的专业性

许多企业岗位要求的技术能力,在职业技能竞赛中都有体现,这需要指导老师帮助学生分析当下就业形势及要求所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全面了解竞赛项目、规则、注意事项等做好赛前准备,这既是对指导教师的考验,也是对学院学生应变能力、适应能力的考验,促进“教学相长”的良好面貌的形成。促进社会对教育的支持与关注,为高职院校的技能人才给与高度认可和接纳。

4、促进了高职院校的改革

学生仅仅掌握书本知识是不够的,因此注重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相融合的教学特色;在工业设计课程专业的选择方面,逐渐重视学科的应用型、岗位实用性;结合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规范教师队伍,提升教学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篇6

2.实践教学设计存在较大的缺陷就实践教学硬件环境来讲,一些为节约办学成本投入较少的院校甚至没有电算化会计实训室等基本配置。有些院校虽然实施了实践技能课程,但由于实践设计往往与实际业务有相当差距,实习资料抽象且不系统,很难体现出实际会计工作的现场感,导致实训缺乏实用性和有效性,所以执行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3.传统教育意识制约职教的开放性高职院校相当一部分专业教师是由师范类大学培养的,这类老师往往比较注重中规中矩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略显单一,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大多停留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以致培养出来的高职学生呈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出现毕业生手拿着优秀成绩单,但动手能力差,上手慢,技能不过关而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的尴尬局面,这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出会计实践教学与专业培养目标的脱节,以及与实际会计工作需要的不相适应性。面对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会计实践教学亟待变革与创新。2014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2014]6号)里提到要“完善职业院校教学比赛制度,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提升国际影响力,将学生比赛成绩作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重要依据。”可见国家对职业技能竞赛的肯定与重视。职业技能大赛近年来进行得如火如荼,各省市行业主管部门纷纷组织并掀起了“学技能、比技艺”的赛事。作为实践性极高的比赛项目,会计等经济类大赛近年来在狠抓岗位技能方面尤为突出。以职业技能竞赛引领和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已成各高职院校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突破口。

二、职业技能竞赛在会计专业建设中的功能价值

(一)完善建立更贴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因为技能竞赛内容往往围绕职业岗位核心技能和行业专业前沿技术来命题,所以通过职业技能竞赛各高职院校可以在培养学生技能方面找到抓手和切入点,发现现有人才培养的缺失之处,逐步予以调整和完善。会计技能竞赛也不例外,技能大赛中往往能折射出会计专业建设薄弱环节。纵览近几年高职财经类大赛,比赛的内容是大赛出题组调研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层次而设定的,反映最新的岗位职业技能要求。依托职业技能大赛,掌握市场需求信息,创新培养模式,借鉴和采纳会计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完善建立更贴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对职业院校会计教学改革有巨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以我院为例,近几年财会专业紧密结合漳州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认真开展人才市场调查研究。专业教学团队在广泛听取行业企业人士的意见基础上,结合近几年会计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方向和考核侧重点,重新修订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增强学生岗位技能为主线,构建以通识课、职业基础课为基础,以职业核心课为中心,以实践课程为重点,以职业延展课为辅助的课程体系,更加注重突出职业核心技能的培养。

(二)以竞赛引领会计专业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突出动手创新能力的特色,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由于职业技能竞赛使学校在培养学生技能方面找到了切入点,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起到了极大的触动作用。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探析职业技能竞赛对职业教学的意义,包括引发职业教育工作者对教学质量的反思。会计专业老师可以通过职业技能竞赛的窗口,从大赛项目内容、考评标准等方面入手,分析高职会计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策略,促进教学目标明确化,建立和完善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与训练的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从而推进会计实践教学改革。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会计技能”项目里,分出纳、成本会计、总账会计、会计主管四个岗位进行竞赛,同时穿插岗位专项技能赛项目。竞赛要求参赛者向会计业务手工处理竞赛平台提交相关的业务处理结果:出纳———转账支票、业务委托书、贴现凭证;成本会计———成本计算表、成本业务会计分录等;总账会计———非成本业务会计分录、科目汇总表、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等;会计主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纳税申报表等。一些岗位模拟课程(如我院近年来开展的《主办会计岗位模拟实训》、《会计核算岗位模拟实训》、《出纳岗位模拟实训》等)实际上都可以参照省赛、国赛标准,尝试对某一具体工作环节、某一工作岗位进行深入细化,开发、设计更多的与技能大赛相关的教学项目任务,并逐步完善训练方案,通过设置激励性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会计类课程的热情,并以此来检验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在会计实验室建设中搭建高水平竞赛和实训平台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里强调了“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在提高信息化水平方面,重点提到“支持与专业课程配套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开发与应用”。会计实验室的建设与专业建设紧密相关,会计实验室建设的最主要目标就是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引进实训教学软件、搭建校内实训基地已成为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加快实训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教育界特别是职业教育纷纷热衷于探究案例教学法。经过二十年来的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不失为会计专业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但在实现案例教学时需要用到大量的教学案例,现行的教学案例大部分又与实际会计业务相差较远,无法达到教学预期的效果。引进具有丰富案例库的实训教学软件,赛、训、教结合,是迅速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参加近几年的会计职业技能竞赛,我们确实领略和见识了诸如用友ERP财务软件和网中网会计实训教学软件及其竞赛平台的强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职院校在财力允许的条件下,应该为会计专业逐步配齐这类较为成熟的实训软件。如此,既能满足日常实训教学,又可作为参加省赛国赛等技能竞赛集训的基地,在会计实验室里就把职业技能竞赛常态化,可激励和引导学生迅速提升职业能力水平。

篇7

电子技能课程教学的最重要部分就是实验,通过实验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能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因而,作为任课教师,要牢牢抓住实验的重要性特点,设计实验内容,有效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首先,要树立学生的实验观念。中职阶段,学生第一次实现从纯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的转变,很多学生存在观念上的不习惯,对实验理解肤浅,认为实验无用,作为教师,要有效利用实验的趣味性和教学高效性的优点,向学生传达实验观念。其次,实验要由易到难。在应试教育中,我们教育学生做题要由易到难,作为实验内容的设计者,我们也应该灌输此项观念,任何事做到循序渐进,才能逐渐完善。除此之外,实验中要多让学生动手操作。

篇8

二、职业技能鉴定的功能

调节功能;职业技能鉴定制度的实施,通过调整鉴定的内容和方法,可以调节劳动者的职能结构和劳动力的供求标准,使劳动者的智能结构适应社会的需求;通过对职业种类增加或减少的横向调节和对技术等级层次比例的纵向调节,使社会劳动力的结构与社会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技术结构保持动态一致,促进人力资源的全面开发、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通过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可以调整社会人力资源的总体布局,使劳动力资源的分部趋于合理化,也提高了社会人力资源的利用率。经济功能。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就是将现有的劳动力资源转化为高质量的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增长。评价功能。职业技能鉴定,是检测劳动者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手段,为劳动部门开发、使用人力资源提供客观依据,也为劳动力市场提供人力资源指标体系。

三、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职业技能开发体系的两大支柱:一是职业技能培训;二是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开发体系的中心是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目标是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工作能力。职业技能鉴定体系是职业技能开发领域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将在理论建设方面确立劳动力个人所有制理论、劳动力商品性理论、劳动力与生产资料有条件结合理论和商品经济型的按劳分配理论等方面取得一次重大变革,为劳动就业管理建立劳动力市场机制奠定了基础。通过技能鉴定,使劳动者能找到适合自己劳动能力的就业和上岗位置,进而充分发挥所长,取得相应的报酬和待遇,还为解决劳动力质量的定量评估开辟了新的途径。

篇9

1.传统会计技能教材的弊端教学过程中,笔者运用过几本教材,发现存在如下弊端:(1)点钞手法没有更新,仍停留在银行人员手按式点钞,此种方法虽然准,但操作复杂,速度慢,费力且浪费时间。据观察,2012年技能大赛中,几乎所有的学校已经淘汰该种方法。(2)随着假币、变造币仿真度越来越高,网络上出现很多种辨别人民币的方法,而这些方法并不完全正确,需要教师严格筛选。比如,专家指出,对折钞票辨别法已经不能辨别仿真度极高的假钞。然而,部分传统教材修订速度较慢,还是把该种方法列入教学内容。此外,大部分教材编写时忽略了对硬币辨别,很容易让学生对硬币掉以轻心。(3)大部分教材重视计算器运算,缺乏翻打传票的内容和传票机的使用方法。(4)大多数教材都以珠算内容为主,没有贴近企业用工需求。(5)票据及大小写数字内容文字条例过多、图片过少,缺乏仿真训练。

2.与时俱进重构教材内容通过走访多家企业,结合几年的竞赛培训经验,笔者编写了会计基本技能教材。教材涵盖了会计基本技能四大模块:点钞与验钞,财会人员正确书写,票据及摘要填写规范,计算器运用以及翻打传票录入训练。教材的课改目标是使课堂贴近实际,为教学与上岗操作搭建桥梁,让学生轻松上岗,更好就业。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更新了点钞手法——单指单张弹拨法与多指多指弹拨法;验钞方面,本教材明确指出网络上错误的人工验钞方式,加入假币、变造币、硬币辨别及处理方法,进一步拓宽学生知识面;数字运算方面,删掉传统珠算内容,重视计算器录入练习,引进翻打传票机教学,利用传票机自身五种功能,使学生的计算速度与打字速度得到同步提升;实操方面,单据贴近生活,模拟出纳岗位手工实训,进一步使学习与工作接轨。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前会计基本技能上课大多采用“视频播放—教师演示—学生模拟—教师指正—学生演练直到掌握”的模式。相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此种方法更重视师生的互动性。然而,中职学生缺乏自律性,惰性较强,若长期教法单一,缺少活动形式,枯燥无味的课堂气氛将催生他们的厌学情绪,轻则导致期末考核无人及格,重则导致技能大赛无人出现尴尬局面。因此,教学方法亟须多样化呈现。丰富教学形式,营造轻松课堂气氛,调动学生情绪,促进学生学习。引进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让教学设计围绕学生需求展开。如:(1)点钞:教师抽取2~3名成绩较好的学生充当教学助手,与教师一同备课。上课时,学生分组演练,备课助手跟教师一起分组指导,课堂考核采取打擂台及“八仙过海”的形式,提升学生速度及准确率,课后组织学生一对一帮扶活动,让优秀学生更加优秀,后进学生成绩逐步提升。(2)辨别真假币:运用情境式教学法,模拟一个电视节目,选定相应角色,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并邀请科组内教师从旁听课。通过不断的彩排和演练,使学生记忆更加牢固。(3)票据书写规范: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每组学生选定一岗位,并规定岗位职责,按岗位职责要求来做,要求一组学生共同完成一套模拟实训。

三、考核方法的创新

篇10

2明确目标、改革教学

在维修电工的教学中,进行大胆改革创新,为学生就业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作出贡献。过去的“填鸭式”的办学模式,学生往往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灌输,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并因缺乏实践技能锻炼,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在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因高级维修电工是将学生所学的电子类专业理论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大一到大二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的基本知识,我们在维修电工理论课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同学们先自己温习过去内容,老师再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讲解,从而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的指导。在实操环节的教学中,制定了高级维修电工的培养目标,高级维修电工实操应掌握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与维护、安全文明生产、电气线路设计与测绘、安装与调试以及可编程序控制器(PLC)的电气故障检修4个模块。我们就可把整个高级维修电工实践教学任务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掌握常用的仪器仪表的使用和维护以及在实训中要注意的事项,在此基础上可以做一些较为简单的实训任务,在实训环节中要时刻要求学生安全文明生产。

第二阶段,掌握电气线路设计与测绘、安装及调试。首先对学生进行回顾,然后让学生画出位置图和接线图,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引导,让学生知道线路该怎么接。

第三阶段,掌握工艺要求,特别是在装接的工艺过程要进行讲解,这样学生才能按工艺要求进行接线,将工艺水平以及接线质量显著提高。第四阶段,要求学生不断地训练,经验积累,达到一个质的提升。为了适应市场和企业的用人需求,在维修电工教学改革中,强化对学生的技能训练,理论课和技能课的设置比例达到1:1;因此,毕业生不仅专业理论扎实,而且实践能力很强,进入企业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成为熟练地技术人员,维修电工培训为企业节省了巨大的岗前培训成本,因而,大大提高了企业对维修电工考证通过的毕业生需求的积极性,许多企业将维修电工的证书作为上岗证,甚至成为今后定薪的门槛。经过我们多年的学生调研,每年参加维修电工培训及考证的同学日益增多,同学们也渐渐认识到其重要性,我们将维修电工培训作为一门课程融入到教学之中,维修电工教学也大大提高了参加培训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学与市场的需求紧密结合,教学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学生个个有数,他们知道,只有能够熟练掌握所学专业的技能,敬业精神好,才能找到专业对口、工资待遇较好的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