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5:08:2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国贸专业就业方向,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1-0123-02
经济全球化促使各国经贸活动更加频繁、领域更加广泛。因而,在外贸经济活动中,只有理论知识基础而缺少实践能力的外贸工作者很难适应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国贸的跨国公司经营管理专业方向课模块化教学为例,探讨具有大致就业方向而非确有具体就业职位特性的专业方向课程的模块化教学,力图深化模块化教学在国贸专业或其他专业的专业方向课教育中的应用,促进学生认知某类工作的实践技能。
一、模块化教学方法
刘学超等专业课教学者体验到,模块式教学适合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能帮助其掌握专业技能。这些采用模块化教学的老师的理论依据皆缘于模块式技能培训、能力本位教育这两种表性的模块化教学模式。
模块式技能培训。这种模块化教学,首先要求教学发起者全面掌握授课对象工作单位的规范岗位设置与岗位管理的内容;然后,教学承担者按照单位现有岗位设置岗位模块,再根据各岗位需要的行为、知识、技能等要求的不同,设置更为具体的功能性小单元模块;最后教育培训者以模块为基础,模块单元为基本内容对各岗位单元内容展开教学大纲、学习时间、学习考核等的设置。模块式技能培训模块化教学的优点是:立足职业岗位需求,缩短培训与就业的距离;帮助选修最感兴趣和最为需要的内容,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模块短小、目标明确,利于保持学习热情;增删模块或单元以调整内容,保证培训内容总体上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能力本位教育。这种模块化教学,首先要求教学发起者全面掌握某具体职业或岗位的核心职责、典型问题、职业工作环境等岗位描述;然后把工作任务目标分解给予其相关的工作人员,使每个人的工作任务具体而清楚;最后根据分解的这些任务及它们的各种灵活组合,教育发起者准备需要传授的知识及技能,并把这些内容串联成各种教学模块。能力本位教育的长处是:提高学生能力是教学的核心目标,对学习者原有经验所获得的能力经考核后予以承认;管理科学,办学形式灵活多样;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为核心,能确保职业能力培养目标顺利达成。
这两种典型的模块教学方法的共性是注重实用和能力,前者着力于工作任务的基本能力,后者着力于具体岗位的职业能力。故而,国贸专业方向课的模块化教学应综合它们的优点和长处,构建自己的模块化教学体系。
二、国贸专业方向课模块教学的构建
跨国公司经营管理是一些高校国贸专业的专业方向课,其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跨国公司的有关理论和初步认知经营管理实务。其学习所需知识结构为,一是具备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二是具有与跨国公司经营管理相联系的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三是具有外贸法规、财政金融、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应到达的能力包括基本能力与专业能力,基本能力主要是沟通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能力主要是组织管理能力、财税管理能力、国际营销能力、经济交易管理能力等。依据上述目标、知识结构、能力要求,提出以下跨国公司经营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块。
(一)专业方向基础模块
专业方向基础模块是学习专业方向课的模块基础,分为专业方向简介、专业方向理论、专业基本技能三大分模块,其具体构成见表1。
(二)专业应用模块
专业应用模块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课程模块,可分为全球战略、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转让、工商管理基础、国际规范五大分模块,其具体构成见表2。
(三)专业拓展模块
专业拓展模块主要由毕业论文写作模块、就业单位提前实习模块构成。它的目的,一是要让学生把所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于理论分析,培养理性观察、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二是用所学书本知识去印证实际工作活动如何展开,促其思考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异同,深化学生的知识视野,有利于开发学生在职业岗位上潜在的创造力。
毕业论文写作模块。写作毕业论文可以促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模块主要适用于毕业论文选题与跨国公司有关的学生。首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与跨国企业关联的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其基本情况。其次,学生拟定研究方案,师生之间组织讨论,确定可行的研究方案。最后,学生独立完成写作。
到单位提前实习模块。本模块主要适用于就业单位要求提前工作实习的学生,学校老师或学生尽量与就业单位就学生毕业前实习内容进行沟通,即按照企业部门的组织形式,将学生派到若干岗位观摩或处理相关的业务。学生实习回校后,老师组织学生分析其经历的一系列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交流、讨论,培养其综合的职业岗位能力。
上述根据模块化教学方法构建的专业方向课模块化教学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在每个模块的教学中都能有机结合,教学内容便于掌握,教学效果容易检查。
三、结论
近一两年的专业方向课模块化教学实践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突出了实用性、专业知识的通融性,引导学生积极归因,帮助学生积累成功经验,催生学生积极地自我暗示等。但是,专业方向课模块化教学的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如课程模块的进一步优化,教学参考资源的进一步精炼,与学生实习单位的沟通联系等都还需要完善、改进。
[ 参 考 文 献 ]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0-0253-02
辽东学院地处鸭绿江畔,与朝鲜新义州毗邻。通过对丹东地区外贸公司的调查,丹东从事对韩、对朝贸易企业占全部贸易企业的2/3,成为对外贸易的主体。作为辽东学院的特色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韩朝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应立足地方,突出特色,所培养人才要具备较强的从事外贸业务的实践能力以及所需要较好专业英语和初步朝鲜语应用能力。这种“三位一体”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反映了地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意愿,也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具有鲜明的地方行业特色,与其他院校同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行了错位竞争。
一、实践教学研究的背景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身特有的实践性和涉外性特征,决定了所培养的人才要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开拓创新能力,以及较好的外语交流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实践教学的实施与开展。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韩朝贸易方向)实践能力体系构建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将人才实践能力体系设置为三大模块:双外语应用能力模块、专业实践能力模块、综合能力模块。“双外语”能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具有较强的专业英语背景,运用英语进行国际商务活动交流、谈判等,二是具备基本的朝鲜语听说能力,用朝鲜语完成一般的商务接待工作;实践能力是指适应外贸实际工作需要的各种应用能力,主要是具有较强的从事国际贸易实际业务的能力,包括贸易实务的操作能力、各种单证的使用能力、市场营销及开拓能力等;综合能力是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观察国际市场形势、随机应变的能力,独立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人际沟通与组织管理能力,是高层次的实践能力,它无法通过某门或几门具体课程的教学而获得,只能通过各种知识技能的积累、综合、升华而逐步形成,需要在贸易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概括而提高。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韩朝贸易方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按照人才实践能力体系的要求,构建了较为完善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如下页图所示):
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突出了以下特点:
(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完整,强调国际贸易应用能力培养
1.实践教学环节完整,强调连续性和层次性。采取层层递进的方式,利用课内实践教学、课程教学实习、社会实践、校内综合模拟实训、毕业实习各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注重各实践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有机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建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在校内我们建立了具有鲜明特色、针对性强的高效仿真国际贸易模拟实训中心。采取“学员操作为基础,教师指导为辅助,网络通讯为途径”的全方位开放实习模式,培养了在未来实际工作中的职业能力。我们还与丹东太华电热材料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安排学生不定期到实际工作环境进行短期见习,感受实际业务的操作流程,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习专业的热情。
3.提高学生的职业资格能力。国际经贸人才的主要从业资格证书是报关员、报检员、单证员、跟单员等。结合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制定出获得相应专业资格证书的时间表,并对学生进行培训指导,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同时,获得必要的就业条件,提高就业能力。学生普遍反映,在获取这些证书的同时,自己的专业能力也有所提高,为将来的就业提供了条件。
(二)语言实践教学体系创新适用,能有效提高“双外语”应用能力
1.采取多种渠道和形式,提高朝鲜语口语交流能力。(1)针对人才培养特色要求,合理设计实践课程及内容。除了开设基础朝鲜语外,设置了大量的实训课程,如听力、会话、口语交际等多种实训课程,并设置了朝鲜语实践学期,在实践学期中采取与外教面对面、演讲、竞赛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的听说能力。(2)利用校内校外第二课堂,提高学生朝鲜语口语交流能力。一是在校内外建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实训实习基地。校内的朝鲜――韩国文化苑集语言学习和体验韩朝文化功能为一体,利用各种先进的视听设备,为学生语言训练提供了良好环境;在校外建立了三个朝鲜语实习基地,以满足学生不同阶段的实践教学需要,让学生实地感受朝鲜的风俗文化,锻炼交流能力。二是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建立了朝鲜语(韩国语)俱乐部。定期开展韩语角、影视时间、韩文写作大赛、韩语系列技能大赛(演讲、打字、情景会话)、 “疯狂韩语课堂”等各种语言实践活动,扩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2.创新教学方法,创造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熟练的英语运用能力。首先,创新英语教学方法,采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形式如角色扮演、采访、辩论、短剧表演等,提高学生口语交流能力;其次,利用课外活动,创造语言训练环境。定期举办英语角,锻炼学生的英语沟通和应用能力;同时不定期举办英语讲座、演讲大赛等,采取多种渠道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习英语的热情。
四、打造“双师“型和中外融合的实践教学师资团队
1.鼓励专业教师在不影响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兼职外贸企业,使专业教师打破纸上谈兵的尴尬局面,锻炼业务能力,提高授课的说服力,现我系有两名教师长期在外贸公司从事业务及管理,有四名教师有双师资格证书;同时不定期从社会聘请富有实践经验的资深人员到校兼职授课或与老师座谈,形成一支熟悉社会需求、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2.充分利用韩朝学院资源优势,打造中、朝、韩融合的语言实践师资团队。一是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创造机会让教师到国内外进修深造,现有五位教师都已从韩国攻读完硕士学位;二是利用现有的韩国、朝鲜外教,开设大量的口语交际课程,强化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了解不同区域的语言使用技巧;三是利用我校留学生资源,开展课外交流活动,创造语言学习环境。
五、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3-0212-03
一、各院校国贸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一)课程设置情况
笔者对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与广西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及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等开设有国贸专业的独立学院的课程设置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得知目前各学院的国贸专业一般以模块式的课程设置为主,以“通识基础必修课、学科基础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性课程”这五个模块进行国贸专业课程设置。部分院校从专业选修课模块分出两个方向,如国际商务和国际经济方向,或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方向;但这两个方向要不就是所有的国贸专业要开设的课程,跟选修模块没分方向的院校的课程设置的内容大同小异,没有体现专业选修的意义;要不就是国贸是国贸、金融是金融,没有体现金融学课程是国贸专业课程的补充关系(如下图所示)。
(二)各院校就业目标比较
从就业角度看,几乎所有的院校都设置了“宽口径”的就业方向,都希望培养出各行各业的通用人才,能够胜任国贸、经济、政府、企事业等单位的各种工作(如表1所示),但各独立院校的专业选修课程设置并没有对应的“宽口径”课程设置。说明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没真正从学生就业的角度进行课程设置与改革。
(三)行健文理学院国贸专业就业情况
表2和表3为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国贸专业就业情况表,我们从表格可以看出,本院2004-2007级的学生就业的方向都是私营企业,到私营企业就业的人数占总学生人数的四至六成,占当年就业人数6成以上;其次是国有企业,到国有企业就业的人数占总学生人数大概20%,占当年就业人数为20%~30%之间。这两部分就业人数占总毕业人数的六成以上;占就业学生人数80%以上,最高接近90%。
同时,本人从学院就业指导办最新的已就业信息了解到,2008级的许多毕业生进入银行、证券等金融行业工作,而只的少数几个毕业生进行国贸类工作。而从就业市场反馈的信息是,国贸企业对国贸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而且各种国贸专业人才需求缺口有不断扩大的趋势。这些现状一方面导致国贸企业找不到专业性的人才,人才需求缺口不断扩大;另一方面是国贸专业毕业生找工作困难,甚至无法就业,导致就业率偏低。
二、各院校国贸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对上述几所独立院校国贸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目前独立学院国贸专业教学的情况,笔者发现目前国贸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课程设置符合国家“厚基础”但达不到“宽口径”的要求
大部分独立院校国贸专业开设的课程均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专业必修课设置上基本一致,全部是国贸课程,国贸专业设置的必修课程符合国家倡导的“厚基础”课程设置的要求;对于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主要是偏向于国际贸易课程,没有体现经济学的分支是国贸专业的特点,对金融、经济类课程设置不重视,不能体现出此类专业课程是对国贸专业课程教学的补充作用,这也与国家倡导的“宽口径”课程设置的要求不符。
(二)课程设置改革出现两种极端,无法满足就业需求
部分独立院校分国贸、国际金融,或者分国际商务、国际经济等方向进行课程设置,以满足国贸专业学生多方向的就业需求。但是分了方向之后课程的专业性就更强,如国贸方向减少金融相关课程的学习;国际金融方向删减国贸课程的学习,导致了国贸是国贸、金融是金融的课程设置现象,没有体现两者之间的相辅相成关系。或者分了方向跟没分方向没有任何区别,无法满足“宽口径”就业的需求。
从上述院校就业比较及我院就业情况可以看出,各院校均希望自己的国贸毕业生能走“宽口径”的就业路线,可是课程设置又偏重国贸专业,而学生就业情况说明国贸对口的就业并不多,国些企业大都处于北海、钦州、防城港等中小城市,工作、生活条件都不能与南宁、桂林、柳州等中心城市相比。这些情况也说明各院校没有从学生学习兴趣与就业的“宽口径”的角度考虑国贸专业的课程设置,从而影响国贸专业学生就业率。
(三)没有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进行课程设置
目前成立的大部分独立院校都是一本学校增设的,与母体学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包括各种教育教学资源的运用,师资的共享性等。因此,专业课程的设置几乎都是母体学校的直接复制,没有区别对待一、三本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差异性。三本院校的大部分学生来自于城镇,知识面与动手能力相对比较强,理论学习热情不高,但具体实践兴趣浓厚,动手能力较强。所以与一本学生相比理论课学习并非他们的强项,可一旦涉及到各种需要创意与动手的知识学习,他们表现出来的积极性与成果都是很可观的,这从国际贸易流程大赛、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方面均可看到独立学院学生的出色表现。
三、独立学院国贸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方案
通过以上的分析,本人认为独立学院课程设置改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教学科目的课程设置改革
国贸专业选修课设置要体现基础性与专业性的结合。一方面,国际经济方面的相关课程要体现其基础性,增加与国贸专业相关的金融学辅课程,如国际结算、货运保险、国际金融市场工具操作等,以体现出金融学课程对国贸相关专业课程的辅作用,为学习之后的国贸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各基础学科教师要相互交流与学习,强调经济学的教学重点,避免基础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复。从而使得基础课程既能满足学生全面学习知识的要求,同时也增加本专业学生的金融学知识的学习,以满足“宽口径”的要求。
另一方面,对于国际贸易进出口流程实务的相关课程设置应按照现今的方法,将“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业务”、“国贸专业外语”等课程作为国贸专业主干课程进行建设。根据二=三本学生的特点,从引导学生兴趣、满足学生就业需求的角度去考虑课程设置改革,理论知识教学要与课程实践相结合,增加本专业学生学习的知识性、操作性与实践性。
(二)从学生就业层面考虑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从提高学生就业的角度,制定出与目前社会对国贸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操作技能相一致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出深受用人单位青睐的国贸专业毕业生。
针对目前国贸专业对口就业率偏低的现状,对于国际贸易进出口流程实务课程,应根据国贸企业对毕业生的专业需求来进行课程设置,例如现今国贸企业对报关员的需求缺口较大,我们可以有针对地设置报关实务理论与实践性课程,把课程学习与考证指导结合起来,提高报关员的过关率,既满足国贸企业的报关人才需求,又能让毕业生增加一个可选择就业岗位。通过类似的方式设置国贸各种专业实务流程课程,提高国贸毕业生的专业对口就业率。
此外,通过上述研究我们也发现,本学院国贸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是专业性不强,但就业面很宽,就业的重点都在私营企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贸毕业生进入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工作,这样的信息可以提示我们,国际经济方面的相关课程设置应该放在“宽口径”上,也就是说要结合目前的就业情况,适当增加一些经济学技能的培训,如证券操作入门知识、银行的经营管理等专业性课程的教学与实践,重视证券从业资格证、保险从业资格证、银行从业资格证过关培训等。既能满足各院校对于“宽口径”就业、“复合型”人才的期望,也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择业需求,是提高学生就业率的重要途径。
总之,国贸专业应该根据提高学生就业的要求,为社会培养出既拥有金融基础知识又拥有国贸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提高三本学院国贸专业学生的社会认可度。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出现了学生就业难、用人单位招聘难的“两难”现象,对人才培养,以及外贸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我国对外经济贸易行业已不再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低水平运行状态,如今对人才要求有了全面提升。不仅要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一定年限的实务操作经验,同时还要持有相关资格证书,要熟悉国内外贸易法规和操作惯例。
本文通过对本校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与特点,分析了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便于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应对高等教育扩招之后毕业生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让国际经济与贸易大学生做出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决策。
二、研究思路
1.从网上搜集了一些相关资料,制定了一个具体详细的调查方案。
2.用电话访问法联系河海大学常州校区的07级和06级国贸专业的数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并且用普查的方法对07级和06级国贸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统计与加工。
3.用个别发送和集中填写的方式发放并收集问卷对08级国贸学生的求职情况做一个问卷调查。本次问卷发放100张。
4.实地走访国贸专业学生的就业市场进行调研:银行,外企,外贸公司和一些金融机构,了解他们现在对国贸专业的毕业大学生的职业要求。
三、调查结果
第一类(调查访问结果):通过电话访问,得知2011年毕业的国贸专业132人中,有91人选择就业,占比68.93%,其中出国21人,占比15.9%,有19人选择升学,其中考研6人,保研13人,另有一人自主创业。2009年国贸专业139人,其中113人选择就业,剩下的10人升学,其中考研2人,保研8人,另有16人选择出国。
08级的国贸学长、学姐中,有52.5%的人已经找到工作并签约,有30%的人选择考研、出国等升学方向;有52.5%以上的学长、学姐参加过三次以上招聘求职,参加过2次或3次的均为15%,还有12.5%的人参加过一次的招聘面试;有47.5%的人选择银行等金融机构,有17.5%的人选择外贸公司,7.5%的人选择外企;08级学长学姐在求职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社会实践经验的匮乏(有87.5%);87.5%的同学认为所学知识在实际中有点作用。但需要更多的运用;学长、学姐给我们国贸专业学生的建议是:在校时多参加些社会实践活动;学长学姐认为在新形势下企业更应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情况,占57.5%,注重科技创新能力(45%);在选择职业时,学长学姐考虑更多的是企业员工的成长机制占到82.5%,其次是企业的地理位置和相关的福利情况(37.5%);学长学姐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52.5%的人认为市场对国贸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较为冷淡。
学长、学姐还对国贸专业学生提出了以下建议:1.学生应多给自己充电,充分利用实习的机会。2.在学好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发扬并培养自己的优势,增加实践和自己的社会经历。3.国贸专业较宽泛,所以细分选择好自己将来的就业方向,强化自己在细分的专业领域利于的实践技能。若选择做外贸出口,就应学好外贸专业知识,多在外贸公司做一些实习工作,积累相关经验,若读金融,就学好经济学相关专业知识,去金融机构实习锻炼。
第三类(实际调研工作单位结果):外贸公司近几年出口受阻,招收的国贸专业学生不多,但有很强实践业务能力的毕业生则较受欢迎;在银行等金融机构,近几年遇到较多国贸专业毕业生求职,竞争相对激烈。相比于金融专业出身的学生,国贸专业的学生专业知识有所欠缺,但是金融机构更看重实际业务能力,不涉及到较多的专业知识。
四、结果分析
近几年国贸专业学生自国际金融危机后就业的总体环境有所恶化。由于就业环境的不利,近两年内选择升学的人数几乎增加了一倍(从十增加到了十九)。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民营企业、外贸公司出口受阻,导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就业面变窄,趋向去金融机构就业。
国贸学生就业时应该从多个角度考虑、决策。对人生做个合理的规划,做出最正确的选择。根据不同的大学生的选择,又可以分保守型决策人、进取型决策人和中间型决策人。
1.保守型决策人。他们对于利益反应比较迟缓,而对损失比较敏感。这些大学生往往会因为不需要太多利益而选择继续升学。
2.进取型决策人。他们对于损失反应迟缓,而对利益反应比较敏感,这些大学生会更多的选择自主创业去实现自身价值和利益的最大化。
3.中间型决策人。他们认为损益值的效用值大小与期望损益值本身的大小成正比,此类决策人完全根据期望损益值的高低选择方案。这类大学生会理性的进行权衡,会有各自的选择。
五、调查结论
根据近几年的数据和实地调研,我们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短期内的就业情况做出如下的预测:
1.应届毕业生中选择升学继续深造的同学比例会不断增加,为了适应社会市场要求,应届毕业生都选择给自己多充电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2.就业的应届毕业生中,选择金融机构方向就业的人数会不断增加。而金融机构的日益火爆也会使得就业情景更加严峻,对在校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会有更多的要求
一、国贸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及分析
国贸专业属国家重点级学科。复旦大学公布的资料显示,国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有会计师事务所、银行、外贸公司、期货公司、三资企业及政府涉外经济部门等。而人民大学给出的资料也很乐观:除了到银行、证券、保险、进出口公司、外贸机构和公司企业外,到国内的涉外企业和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分支机构的越来越多。综上,国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
但是,2005年对湖北省武汉市100多家直接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外贸企业进行国贸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问卷调查显示,外贸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已经不仅限于专业知识方面,他们对于毕业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创新能力等都开始进行考察。国贸专业毕业生面临的就业要求日益提升。而且,随着经济专业的普及,几乎每所高校都开设了国贸专业,国贸专业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式也是十分严峻的,有些用人单位甚至出现高处不胜寒的情景——对专业和外语双重高要求的职务无法招聘到相应人才,而处于中低水平的应征者过剩。
总体而言,虽然国贸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形式良好,但能否找到真正适合自己或者是与自身能力相符的工作还是取决于学生本身,更进一步的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能否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职业生涯规划对国贸专业本科生的意义
国贸专业学生报考的大学和专业性质已经体现出该学生基本的职业规划意向,这其实已经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决不仅仅是帮助个人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了解自己,为自己筹划未来的发展方向。笔者将其总结如下:
(一)帮助国贸专业的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通过前期测试和相关知识的认知,国贸专业学生可以充分了解自己专业学习方向和发展前景,根据个人特长和优势,结合自身兴趣为自己设立一个基本的职业发展目标,并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不断认识自我,实现目标或适当调整。
(二)增强本专业学生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通过职业生涯的规划可以为其设定一个基本的目标,这个目标的时期可以有所不同,但是通过这个目标的设定可以减少其在学习中的盲目性,根据国贸专业的学习特点为自己设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形成以专业知识学习为主线,多种技能共同发展的努力方向。
(三)增强本专业学生职业竞争力。通过引导学生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使他们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从而再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争取到自己的职位。
(四)提升大学生活的意义。随着职业生涯规划的普及,初入高校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从而从最初避免时间和精力的浪费。针对国贸专业学生专业课程相对比较轻松的特点,一个正确取向的规划可以扩展学生的能力宽度,使其从专业水平、语言交流、法律基础、数学能力等多个方面全面发展,而不是盲目的虚度光阴。
三、国贸专业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已经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开始积极的参加各种课程培训,并为针对个人情况为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国贸专业本科生自然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针对现状和国贸专业学生的特点,在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不能充分认识自己。这主要包括对自己的能力认识不足,目标不明确,对未来预期有过大偏差等现象。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要全面了解自己,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 对自己的兴趣、学识、特长、性格、能力等进行全面认识,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自我评价要客观并准确,尽量避免设计中的盲目性。
(二)无法针对自身特点理解职业生涯规划。国贸专业学生主要是学习国际贸易的相关知识,将来从事的职业也多数与此相关。国贸专业学生培养的一大特色是贸易知识与外语功底的同时积累,根据个人特点,本科生可以有所侧重的发展自己,例如可与根据自己是偏重于相关专业知识还是偏重于外语优势为自己制定不同的职业方向和求职策略。
(三)经济类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期望值过高。今年经济类学科的录取分数居高不下,能够进入大学学习经济类的同学多数为自己定位较高,首选自然是银行和证券。但是这种定位存在极大地盲目性,随着经济类专业的不断普及,经济类毕业生的需求很大程度上达到饱和,而对于国贸专业毕业生来看,用人单位缺乏的是高专业技能和外语水平的双料人才。能否正确定位自己的未来,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合理的预期是职业生涯规划极其重要的一步。
四、国贸专业本科生如何进行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对自己进行合理定位。定位可以通过一系列测评完成。具体如下:心理测量技术可以应用在职业管理领域, 主要包括职业兴趣测试(了解自己喜欢做什么)、职业能力测试(了解自己能做什么)和职业人格测试(了解自己适合做什么)。职业心理测评可以帮助求职者了解自己的性格、心态以及可以适应的岗位、职业,以更清晰地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找准就业的目标并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适当的采用上述测试可以根据国贸专业本科生特点制定一个合理的定位计划。
(二)正确认识可利用资源。这部分资源主要包括可以借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主要是根据学生自身所处情况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例如,国贸专业的特点显示了学生必须与人交流并灵活处理问题,一个良好的人际和人脉就显得至关重要,在某些程度上可以列入国贸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必要一步。
(三)加强自身专业知识技能。对国贸专业甚至是其他所有专业毕业生而言,专业知识是其在职业生涯中占据的地位非同小可,专业知识的水平高低不尽可以反映一个学生的业务水平也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对于国贸专业的学生而言就是相关的贸易理论和实践能力,优良的外语水平,这都将为他们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终极目标增加筹码。
(四)分阶段有针对性规划。一般说来,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大致可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五个阶段,不同的阶段据有不同的特点。国贸专业作一个热门专业,毕业生正面临越来越激烈竞争和越来越高的求职要求,必须在每个阶段为自己设定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要求,尽可能的完成预期目标,从而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职业规划。大学属于成长阶段(0 - 22岁):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的成长阶段。这个阶段里一个人对于职业还处于一种比较模糊的认识状态,是一个知识储备阶段。但是成长阶段对于以后的职业发展却是一个基础,一旦出现问题的话可能为将来埋下隐患,所以学生一定要为自己在这个阶段设计合理而又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计划并努力付诸实践,建议可以具体到对自己专业水平的要求或者是对自己语言能力的要求,另外,建议国贸专业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习一门第二外语。
参考文献
[1] 贾勇 职丽娟. 生涯规划与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就业的意义[J] 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9(7)
[2] 贾勇.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教程[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一、国贸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及分析
国贸专业属国家重点级学科。复旦大学公布的资料显示,国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有会计师事务所、银行、外贸公司、期货公司、三资企业及政府涉外经济部门等。而人民大学给出的资料也很乐观:除了到银行、证券、保险、进出口公司、外贸机构和公司企业外,到国内的涉外企业和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分支机构的越来越多。综上,国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
但是,2005年对湖北省武汉市100多家直接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外贸企业进行国贸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问卷调查显示,外贸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已经不仅限于专业知识方面,他们对于毕业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创新能力等都开始进行考察。国贸专业毕业生面临的就业要求日益提升。而且,随着经济专业的普及,几乎每所高校都开设了国贸专业,国贸专业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式也是十分严峻的,有些用人单位甚至出现高处不胜寒的情景——对专业和外语双重高要求的职务无法招聘到相应人才,而处于中低水平的应征者过剩。
总体而言,虽然国贸专业本科生的就业形式良好,但能否找到真正适合自己或者是与自身能力相符的工作还是取决于学生本身,更进一步的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能否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职业生涯规划对国贸专业本科生的意义
国贸专业学生报考的大学和专业性质已经体现出该学生基本的职业规划意向,这其实已经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决不仅仅是帮助个人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了解自己,为自己筹划未来的发展方向。笔者将其总结如下:
(一)帮助国贸专业的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通过前期测试和相关知识的认知,国贸专业学生可以充分了解自己专业学习方向和发展前景,根据个人特长和优势,结合自身兴趣为自己设立一个基本的职业发展目标,并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不断认识自我,实现目标或适当调整。
(二)增强本专业学生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通过职业生涯的规划可以为其设定一个基本的目标,这个目标的时期可以有所不同,但是通过这个目标的设定可以减少其在学习中的盲目性,根据国贸专业的学习特点为自己设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形成以专业知识学习为主线,多种技能共同发展的努力方向。
(三)增强本专业学生职业竞争力。通过引导学生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使他们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从而再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争取到自己的职位。
(四)提升大学生活的意义。随着职业生涯规划的普及,初入高校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从而从最初避免时间和精力的浪费。针对国贸专业学生专业课程相对比较轻松的特点,一个正确取向的规划可以扩展学生的能力宽度,使其从专业水平、语言交流、法律基础、数学能力等多个方面全面发展,而不是盲目的虚度光阴。
三、国贸专业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已经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开始积极的参加各种课程培训,并为针对个人情况为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国贸专业本科生自然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针对现状和国贸专业学生的特点,在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不能充分认识自己。这主要包括对自己的能力认识不足,目标不明确,对未来预期有过大偏差等现象。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要全面了解自己,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 对自己的兴趣、学识、特长、性格、能力等进行全面认识,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自我评价要客观并准确,尽量避免设计中的盲目性。
(二)无法针对自身特点理解职业生涯规划。国贸专业学生主要是学习国际贸易的相关知识,将来从事的职业也多数与此相关。国贸专业学生培养的一大特色是贸易知识与外语功底的同时积累,根据个人特点,本科生可以有所侧重的发展自己,例如可与根据自己是偏重于相关专业知识还是偏重于外语优势为自己制定不同的职业方向和求职策略。
(三)经济类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期望值过高。今年经济类学科的录取分数居高不下,能够进入大学学习经济类的同学多数为自己定位较高,首选自然是银行和证券。但是这种定位存在极大地盲目性,随着经济类专业的不断普及,经济类毕业生的需求很大程度上达到饱和,而对于国贸专业毕业生来看,用人单位缺乏的是高专业技能和外语水平的双料人才。能否正确定位自己的未来,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合理的预期是职业生涯规划极其重要的一步。
四、国贸专业本科生如何进行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对自己进行合理定位。定位可以通过一系列测评完成。具体如下:心理测量技术可以应用在职业管理领域, 主要包括职业兴趣测试(了解自己喜欢做什么)、职业能力测试(了解自己能做什么)和职业人格测试(了解自己适合做什么)。职业心理测评可以帮助求职者了解自己的性格、心态以及可以适应的岗位、职业,以更清晰地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找准就业的目标并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适当的采用上述测试可以根据国贸专业本科生特点制定一个合理的定位计划。
(二)正确认识可利用资源。这部分资源主要包括可以借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主要是根据学生自身所处情况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例如,国贸专业的特点显示了学生必须与人交流并灵活处理问题,一个良好的人际和人脉就显得至关重要,在某些程度上可以列入国贸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必要一步。
(三)加强自身专业知识技能。对国贸专业甚至是其他所有专业毕业生而言,专业知识是其在职业生涯中占据的地位非同小可,专业知识的水平高低不尽可以反映一个学生的业务水平也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对于国贸专业的学生而言就是相关的贸易理论和实践能力,优良的外语水平,这都将为他们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终极目标增加筹码。
(四)分阶段有针对性规划。一般说来,每个人的职业生涯大致可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五个阶段,不同的阶段据有不同的特点。国贸专业作一个热门专业,毕业生正面临越来越激烈竞争和越来越高的求职要求,必须在每个阶段为自己设定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要求,尽可能的完成预期目标,从而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职业规划。大学属于成长阶段(0 - 22岁):大学阶段是职业生涯的成长阶段。这个阶段里一个人对于职业还处于一种比较模糊的认识状态,是一个知识储备阶段。但是成长阶段对于以后的职业发展却是一个基础,一旦出现问题的话可能为将来埋下隐患,所以学生一定要为自己在这个阶段设计合理而又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计划并努力付诸实践,建议可以具体到对自己专业水平的要求或者是对自己语言能力的要求,另外,建议国贸专业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习一门第二外语。
参考文献
[1] 贾勇 职丽娟. 生涯规划与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就业的意义[j] 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9(7)
[2] 贾勇. 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教程[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通过对纺织行业贸易人才市场的调研和企业对毕业生质量的反馈,明确了目前纺织行业国贸人才教育需要解决的主要教学问题。
(1)纺织行业国贸人才培养规格内涵界定问题。已有的行业人才培养目标一般只概略性说明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和范围,缺少以规格精确的方式对目标内涵进行详细而清晰的定义。
(2)课程体系与纺织行业国贸人才素质培养的协调问题。已有理论课程体系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忽视产业发展对产品知识与行业经验学习的需要;实践课程体系以课程实验为主,缺乏以解决实际问题为背景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训练;职业、就业、创业课程多是以宣讲或授课方式进行,而不是有机融入企业实践过程。
(3)培养途径与纺织行业国贸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适应问题。传统培养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专业基础训练,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的连贯性较差、递进性较弱,实践教学环节的集群效应不明显,导致人才培养缺乏实践品性。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纺织贸易特色建设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具体实践中采取了以下措施与方法:
1、确定纺织行业国贸人才培养规格。
按照纺织行业的人才需求,在对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天纺集团、天津真星纺织有限公司等的调研、咨询基础上,确定了纺织行业国贸人才培养规格:即4种素质,5大领域知识、6种能力。
4种素质:扎实的专业、行业知识、良好的职业操守、务实的就业理念和较强的创业意识。
5大领域知识:国贸专业知识、纺织行业知识、管理学知识、计算机基础、法律知识。
6种能力:学习能力、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语实用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
2、创建在“专业、职业、就业和创业”教育中贯穿纺织特色,内在结合、梯次递进的课程体系。
(1)“专业、职业、就业和创业”教育内在结合、梯次递进的课程体系。按照4种素质、5大领域知识和6种能力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建设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和特色方向平台等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以突出行业特色的实验、实训为两条主线,将理论课程体系向实践环节内在拓展,构建专业基础—基本技能—综合设计—企业应用—实践创新内在演进的课程序列:以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培养学生国贸专业知识、行业知识、管理学知识、计算机基础和法律知识的专业教育,以经济类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产业认知实习、社会统计调查、电子商务认知实训等为基础的职业教育,以海关业务演练、纺织外贸跟单、毕业实习等为基础的就业教育,以跨国公司经营、专业技能、创业专题实训等为主的创业教育。
(2)在课程体系中贯穿纺织特色。教学计划中增加了《纺织商品学》、《纺织经济专题》等纺织类产业通识课程,将《纺织外贸跟单》、《纺织贸易专题》等纺织贸易类课程从专业任选课调整到限选课,在《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电子商务》、《国际商务谈判》等6门理论课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设计》、《电子商务认知与模拟》、《社会统计调查》、《海关业务演练》等5门实验课、教学软件中增加纺织贸易案例,新建以纺织贸易案例为主的国际商务谈判模拟实验室,新增纺织外贸跟单教学软件,新增5个纺织企业实习基地,超过40%的毕业论文与纺织贸易有关。
3、探索“学习-实训-就业实习”的学程途径。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多年纺织贸易人才培养的经验和实践,承担了天津市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经济类专业就业形式实习的研究与实践”,与纺织企业合建综合应用型实践教学基地,实施以综合应用能力为核心的“学习-实训-就业实习”的螺旋式提升能力培养模式:在1-3学期由校内教师讲授专业基础知识。在第4-5学期,由企业教师以“模拟职场”的方式进行“学期实训”,进行职业测评、职业认知和职场礼仪培训活动。在第6学期,在实践基地进行就业体验和模拟面试:与企业员工组队就企业实际案例进行模拟国际商务谈判;与企业人力资源部共同组织面试模拟活动。在第7-8学期,进行就业形式实习和创业教育:实行“双导师制”,尝试就业形式实习并完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毕业设计;定期邀请纺织行业成功人士举办“大学生发展指导与创业素质培养”、“纺织行业创业必备知识与运用”等一系列讲座进行创业指导;认真组织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与天纺集团合作,利用国际贸易模拟博览室举办“抵羊1912”纺织服装品贸易博览会,组织学生与天津真星纺织有限公司共建“中外毛巾产品展示中心”,参加中国商业联合会举办的国际贸易博览大赛等创业实践体验;与天津市劳动局合作,对大三、大四学生进行创业技能资格培训;利用模拟公司创立“创业工作社”,
鼓励网上开店,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4、创新合作培养机制。
依托校外知名专家、政府主管部门领导、纺织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业务骨干等组成了专业指导委员会和大课程教学组,促进课程体系建设;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企业共建教学管理团队;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建设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实务性强的课程采取校外专家、纺织企业业务骨干进课堂,国贸专业45岁以下专业教师中有相关职业技能证书和纺织企业工作经历的占46%,每年安排2-3名教师去纺织企业学习。
三、创新点
1、教学理念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3月5日
独立学院是在20世纪九十年代经教育部批准开始发展起来的,至2013年6月,经教育部核准的独立学院为291所。独立学院一般被界定为“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2008年独立学院的官方概念被确定为“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它作为一种新型办学模式,在专业设置上,逐渐向公办高等教育学府看齐。国贸专业作为当前经济社会中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专业之一,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征,为多数独立学院所认可,大都设立了该专业,它的发展也受到了独立学院的重视,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需要逐渐修正。
一、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发展现状
独立学院的国贸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培养目标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
(一)较为优秀的师资队伍。独立学院在出现之后的这些年,正是我国硕士研究生毕业数量猛增的年份,大多数独立学院在招聘教师的时候,都要求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而国贸专业与其他经济类专业不完全一样,它除要求学历外,还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或者是实践教学能力,很多独立学院在招聘的时候也注意到了这一点,这就使得独立学院国贸专业的师资队伍较为优良,高学历年轻教师比例较高;有实践经验或实践教学经验教师比重较大;本科和硕士阶段均为国贸专业的教师较多。这样的师资队伍和结构对于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二)培养目标与普通高等院校有明显区别。教育部在2003年颁布的《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应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于独立学院培养目标的要求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多数独立学院都能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在专业的培养目标上都较为明确,突出应用型,突出学生素质的培养,如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对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与普通高等院校,尤其是一本、二本院校培养学术型人才有实质性地区别。
(三)课程设置较为合理。与多数公办院校一样,独立学院国贸专业的课程设置总体框架上也是包括了五部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作为一个专业来说,最重要的是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独立学院在设置国贸专业这些课程的时候多是参考其他公办院校的做法,如开设《国际贸易概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外贸函电》、《经贸专业英语》、《国际结算》、《国际经济学》、《国际商法》等,选修课主要开设《国际商事仲裁与诉讼》、《世界经济概论》、《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电子商务》等课程,实践环节包括课间实习(实验)、国际经济与贸易综合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环节。因为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所以独立学院在实践课程设置上相对公办院校较多,这样的课时分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二、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尚未完全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根据教育部的要求,独立学院的国贸专业多数都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但很多学院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并没有充分地为培养目标服务,虽然也设置了一些实践类的课程,但数量远远不够,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远远没有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还是以理论课程为主,并且开课时间都是在入学第二年甚至第三年,在实践内容和要求上较为随意,这都使得实践课程的效果大打折扣。
此外,多数独立学院的国贸专业培养方向不具体,缺乏特色。因为国贸专业涉及贸易、金融、商务、物流等多个方向,综合性比较强,而独立学院国贸专业的课程设置没有对方向进行细分,学生学得知识面面俱到,但是缺乏针对性,全而不专,专业技能缺乏,专业特色不突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毕业生就业人数逐年上升。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80万,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700万,我国高等教育显露出“就业危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宁波大红鹰学院处于沿海地区,每年除本地高校和生源地毕业生就业外,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这更加给“找工作”带来了难度。
根据麦可思(MyCOS)研究院的就业蓝皮书——《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2012年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专业中提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此专业存在失业量较大,月收入较低且就业满意度较低情况,被定义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宁波大红鹰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12年本科毕业生有353人,2013年有将近600人,2014年将近500人。每年如此庞大的毕业人数,形成了无形的就业压力。本文想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就业意向调查”,了解国贸专业学生的就业意向和就业观念等,为学校如何更好的进行职业指导,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提供重要依据。
一、调查说明
1.调查对象及方法:宁波大红鹰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13届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350份,有效问卷316份。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
2.调查的主要内容:主要涉及五项内容:第一,大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生源地、政治面貌、是否学生干部等。第二,就业心理准备。包括对自我的认识。第三,就业准备调查。第四,就业意向调查。包括就业单位类型、就业地区、就业期望工资、就业途径等。第五,就业指导调查。包括就业信息的提供、就业指导课的开设等。
二、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男女学生比例分别为46.2%和53.8%基本持平,避免了由于调查对象的性别比例落差过大而导致的调查结果不准确性。在调查的350位学生中39.2%的学生来自城市户口,60.8%的学生来自农村户口;100%的学生来自浙江省内;38.9%的学生曾担任过学生干部;21.4%的学生是党员或预备党员。具体分析如下:
1.就业心理调查
当被问到:面对今年的就业形势,你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判断时。被调查的316位学生中将近60%表示找工作难有压力,认为自己很有自信一定能找到工作的学生占了调查总数的24.1%,另外的12.7%和3.5%的同学表示担心自己找不到工作和无所谓的态度。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学校应加强求职心态等职业课程的辅导,帮助学生能以更乐观的心态和更娴熟的职场技巧进入社会。
而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障碍调查中对专业没兴趣又没有做其他准备、缺乏社会实践和实习就业、英语水平不佳以及缺乏社会资源分别成为了国贸专业的学生最大的几个求职障碍。从这几个障碍中可以看出,对于专业是否敢兴趣、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英语能力是国贸学生最为重要的几个方面。对此学校应重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国贸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2.就业准备调查
在就业准备调查中,分别调查了学生是否了解自己适合从事什么工作和在工作前是否有充分的准备。其中仅有22.2%的同学表示非常清楚自己适合从事什么工作,分别有61.7%和16.1%的同学表示对于自己适合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并不是很清楚和不了解。而在就业前景是否有充分的准备这个问题上,仅有10.4%的同学做了充分的准备、40.8%的同学表示有所准备,24.7%的同学觉得时间紧迫并没有做任何准备,23.1%的同学不知道如何做准备。从这两个问题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学生对于自己的就业前景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将来从业的方向,从而导致不知道该做什么样的准备和如何做准备。
3.就业意向调查
0 引言
大学生就业牵动着千千万万学生和家长的心,也是全国各大专院校培养学生的重要责任。随着我国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方面的人才需求也有大幅度提高。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我国很多高校纷纷组建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满足市场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
然而,过去连续几年,我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就业显露出越来越大的问题。在麦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2010和2012年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两次被列为“红牌专业”①。我校2012年就业统计也显示,全校国贸专业毕业生在求职中,有80%以上对所学专业没有信心,这一指标是学校所有专业第二高的比率,是很多其他专业的两倍、甚至更高。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育存在哪些问题?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应对?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我校中德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下称“我院”和“我专业”)为例,从该专业近年市场供需两个方面加以分析,提出了中德合作办学开办该专业的可行性和适合度。
1 国贸专业毕业生就业需求调研
造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就业相对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对2007/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对我院毕业生就业的可能影响因素加以考察。
1)原有主要市场的需求下降对就业的负面影响
2007/2008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外贸无论在总量上还是在企业性质结构上的变化,对近年国贸专业的就业都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图1
图2 2008级国贸专业就业地区统计(截止(2012年8月25日)
国贸专业的毕业生多年来倾向于在收入较高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发展较稳定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就业。我院国贸专业毕业生大部分生源来自上海,且大部分愿意在中资用人单位就业的学生愿意在上海就业。历届毕业生的就业主要分为三大就业市场:中资控股企业(本文简称“中资企业”)(占约40%)、外资控股企业(本文简称“外资企业”)(超过20%)和留学(占约20-30%)(见图1)。2012年的统计显示,2012届我院国贸毕业生有一半就业于上海。往年情况也应该没有太大的变化。
中国外贸总体状况的不稳定对国贸专业近年的就业产生了负面影响。从2001年到2007年,中国外贸增长率都在18%以上,从2005至2008年外资和国企的出口占全部企业的77%,进口占到87%。国贸专业的毕业生没有感到明显的就业困难。但2007年我国外贸增速突降到不到8%,2008年更是骤降为 -16%,虽然到2011年的出口增长率恢复到20%,但2012年又下降到8%。[2]我专业最大就业地区的上海的外贸增长速度也从2007年的24.4%下降到2008年13.8%,到2009年也降至 -13.8%[3]。
另外,从企业结构上看,国贸毕业生倾向就业的外企和国企的外贸受到金融危机的更大的打击,他们明显地感到了就业困难。从2009年至2013年8月,国企出口在三个年度(2009年、2012年和2013年1-8月)、进口在两个年度(2009年和2013年1-8月)出现负增长,及进出口额出现萎缩。外企的进出口增速也连年下滑,2013年1-8月,出口增速只有0.9%,进口出现负增长。这样,这两类国贸专业学生就业倾向高的企业在我国进出口全部企业中所占的比重也持续下降。国企的出口从2005年的22%下降到2013年1-8月份的11.46%,进口从30%下降到26%;而外企的出口在同一时间内从58%下降到47%,进口从59%降到44%。[4]
中国外贸主要是受到占出口份额60%以上的中国三大贸易伙伴美、日、欧需求急剧减少、贸易保护主义开始猖獗、贸易摩擦加剧以及外贸出口企业的成本(能源、人工、材料)显著增加、人民币升值加快等等因素的影响。[5]而且, 上海经济增长的放缓也影响到受经济增长支撑的包括毕业生在内的新增就业市场。[6]从而,这一占我专业最大就业渠道的中资企业吸纳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对我们造成较大的影响。
2)非国有中资企业的进出口迅速增长给就业带来的新机会
有进出口业务的非国有中资企业虽然也受到金融危机的打击,但恢复得比国企和外企要快。近三年的进口和出口增速都在17%以上,而且,进出口总额在各类企业中所占比例逐年稳定增加,两项指标从2005年到2013年8月分别从20%和11% 增加到42%以及30%。[4]这给国贸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新的机会。
图3 按照2011、2012年预期销售额、预期利润、预期投资统计的
在华德企分布状况
资料来源:German Business Study,AHK,China,2012.
图4 按照2012年经营目标预计完成情况统计的在华德企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German Business Study,AHK,China,2012.
3)中国“走出去”企业数量增加给就业提供的新机会
随着中国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有实力的企业开始试图“走出去”,到国外去发展。截至2011年底,中国在境外设立中资企业1.8万家,遍布177个国家和地区。2012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772亿美元,同比增长28.6%。②但在走出去的同时,中国企业也出现不少问题,在产品质量、环境和社会问题上遭到一些非议。
中国“走出去”的企业,可以成为既懂专业、外语,又要懂得当地市场、文化、法律的专业人才的一个新的就业目标群体。
4)外资控股企业对经济类专业毕业生需求上升
与中资用人单位相反,外企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毕业生的需求总量在增加。在金融危机的大形势下,在沪外企却相当乐观。在沪外企数量连年增加、投资额也保持增长。2009-2011年在沪外企数量平均每年增加170多家、且连年加大了对沪的新增投资力度,年新增投资额扩大了6.7倍。[3]
同时,总体来说,在华德企的盈利有所增长。根据德国工商协会(AHK)驻上海分会2012年一项对在华德企调查表明,有80%以上被调查的企业预计在2012年的盈利有增长或与上年持平(见图3)。并且,德企对在华经营的信心十足。有90%的企业预计本年能完成、超额完成全部目标或完成年度部分目标(见图4)。
除了扩大了投资规模以外,在华德企还扩大了的投资范围。在地理位置上,投资有向中国西部大城市扩大的迹象。按地区来看,到2012年,长江三角区分布最多,其中仅上海就占到将近一半(47%),加上江苏和浙江,占到在华德企的57%(见图5)。德企计划在2012年后的未来三年除了继续加大在上海(13.2%)和北京(9.5%)的投资力度外,还将投资由沿海城市也扩大和延伸到西安等一些内地城市,其中在成都(9.1%)、重庆(5.4%)、西安(4.4%)等增加的投资较多(参见图6)。
图5 德企在华地区分布图
资料来源:Gesch?ftsklimaindex-Deutsche Unternehmen in China,2012,AHK.
图6 今后三年对新增投资最有吸引力的城市
资料来源:German Business Study,AHK,China,2012.
图7 按在华年限统计的德国母公司类型变化状况
资料来源:German Business Study,AHK,China,2012.
同时,德企的投资领域也有所扩大。在中国进入WTO、根据规则开放了服务行业市场后,德企在华的第三产业的投资有所增加。过去几年间,服务和旅游行业的企业比例连年增加(参见图7)。
AHK的调查表明,在华德企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招收高素质的劳动力。在被调查企业中,缺乏专业人才成为近46%的企业(近一半企业!)的首要问题,有37%的企业认为缺乏专业人才是他们的一个问题,只有17%左右的企业认为缺乏专业人才是次要问题或不成问题。有70%以上的企业受到人员过度流动的困扰。人员流动困扰成为第三大问题(参见图8)。
图8 在华德企目前面临的挑战
资料来源:Deutsche Unternehmen in China,AHK,2012.
在外企以及德企投资企业数量、投资规模和投资收益增加、投资范围和投资领域扩大且企业投资信心又十足的情况下,企业对高级人才的需求一定是增加的。而且,德企或者外企人员流动性大,同时也为经济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机会。
上海理工大学中德学院国贸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德企、其他外企培养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以上情况说明,从大的方向上来说我们的培养目标及就业市场目标是符合市场需求的。
5)外企对国贸专业毕业生有限的需求增加幅度
需要明确的是,国贸专业的市场需求量比起技术或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是有限的。AHK 2012年的调查数据显示:近70%的在华德国的母公司为生产型企业,30%为服务和贸易型企业,其中,专门从事贸易的企业只占在华企业的8%(图9)。在中国投资的企业行业中,专门从事外贸活动的企业更少(图10)。
图9 在华德企母公司类型
资料来源:German Business Study,AHK,China,2012.
图10 在华德企行业分布
资料来源:Deutsche Unternehmen in China,AHK,2012.
另外,有70%的德企出于要利用中国巨大的销售市场、利用中国市场在国际上越来越大的重要性和产品向中国销售的便利性、和为了利益中国较低的原材料和生产成本等原因,实行本地化,在中国本土进行采购、生产和销售,拉长他们在中国的价值链(图11)。[7]德国商会数据表明,出口商品份额只占到不足30%,原先中国作为半成品、成产地的作用现在已经处于一个不重要的地位了。[8]德企在华生产中只有7%的产出用于企业在华以外的价值链中(图12)。这些导致外企进出口业务增速减慢甚至可能减少进出口额。这样,对国贸专业学生的需求的影响可能出现不确定性。
图11 按重要程度统计的德企进入中国市场动机
资料来源:Deutsche Unternehmen in China,AHK,2012.
图12 在华德企价值链状况
资料来源:German Business Study,AHK,China,2012.
2 国贸专业市场供需情况分析
与需求的不稳定性相比,国贸专业毕业生的供给在过去的一些年里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的影响下不断快速增加。至2010年,全国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高校已达610所,该专业发展成为我国高校经济类专业中最大的一支。[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