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24:0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计生工作要点,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二、工作目标。
市级“保先进位”、积极创模,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责任指标。即出生人口总数控制在7.9万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6‰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稳定在82.7%以上,出生人口性别比有所下降,财政投入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大通湖区、沅江市、资阳区、南县保持全省模范,桃江县、安化县、赫山区保先进位。
三、主要措施。
2014年为全市人口计生工作“深化改革转型、强化基础建设年”。认真研究部署,立即启动1234人口计生工作规划。
1.围绕一个方针。即转中求新、新中求稳、稳中求进。
(一)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核心,全面提升计划生育质量指标
1、人口计划任务全面完成。截止20__统计年度末,全县总人口为__*人。出生__*人(其中计划内__人,外二孩__人,多孩*人);死亡__人。计划生育率为__,出生率为__‰,自然增长率为__‰。
2、“三查两清一服务”工作扎实有效。全年开展“三查”活动四次,共查人数____人(次),平均三查率达__;落实手术__例(其中上环__例,结扎__例,双补__例,取环__例),落实措施及时率为__。
3、计划生育质量管理乡村行活动稳步推进。坚持质量跟踪调查和定期调查相结合,集中整治与经常性工作相结合,对重点乡村进行重点督查。一是坚持每次三查结束之后,立即进行随机抽查考核,做到跟踪督促到位;二是对一些人口大村、后进村和上访信件较多的村进行重点解剖,加快后进村转化步伐;三是__月份在全县深入开展了计划生育质量集中整治月活动,对__*个行政村进行了全面摸底排查,对查出的问题限期整改。期间:共落实四术__例(其中上环__例,结扎__例,双补__例)。
(二)以打击“两非”为重点,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工作。及时调整了打击“两非”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并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制订出台了《“关爱女孩治理性别比”若干规定》、《关爱女孩“四项治理”项目实施方案》、《“关爱女孩治理性别比”活动相关部门工作职责》等文件。联合公安、卫生、药监、工商等部门*次对全县__家医院、__家计生服务站、__家药店和*家保健品商店的__台B超机进行了清理清查,没收了*台非法经营B超机,并处以__*元的罚款。对__*非法销售终止妊娠药品当场予以没收,并立案查处。坚持定点分娩、计划内二胎只给一次生育机会、人流引产申报审批等制度,减少意外妊娠,严格限制大月份引产。通过综合治理,使全县出生婴儿性别比为__,趋于正常值。
(三)利用信息平台,规范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
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流动人口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一是按管理对象重新分类,建立完善了流动人口育龄妇女计划生育信息卡;二是强化孕情检查制度,防止流动人口政策外怀孕和生育;三是加强包片巡查制度,努力做到日巡月结,及时准确掌握流入人员生育节育情况。今年对全县流动人口进行了__次清理清查,并逐人造册登记。全县流出育龄人口__*人,流入育龄人口__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率达到__。利用流动人口计生信息平台,加强了“两地”信息沟通。提交流动人口信息__条,反馈信息__条,反馈率为__*。
(四)以新农村新阵地新家庭建设为抓手,促进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
按照“规划先行、分类指导、抓点示范、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研究制定了全县“三新”建设实施方案。一是依托县人口网站、计划生育服务站和村级人口学校,采取电化教学、聘请专家授课等形式对“三新”建设内容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为“三新”建设营造出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实行县级领导联点、部门领导包点、乡镇领导抓点、驻村干部蹲点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夯实了“三新”建设的工作责任,确保了建设任务的完成;三是认真扎实搞好“三结合”工作,在落实优惠政策、扶贫资金、实用技术、发展项目等方面向计生户予以优先倾斜,极大地增强了育龄群众参与“三新”建设的积极性。今年共抓了__个村的示范引导工作,有力地促进了育龄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科学、文明、健康、卫生的
生活方式正在逐步形成。(五)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开展生殖健康优质服务
一是以开展“百村千户服务行”活动为载体,县服务站坚持长期下乡入村,义务为群众查病治病,截止目前已深入*个乡镇__村,共查病__*多人次。发病率为__,较去年降低了*个百分点。二是加强县乡服务阵地建设,积极争取国债项目__万元,建成县生殖保健中心和__中心站,__普通站,并已投入使用。省、市配备的B超机、红外线治疗仪、微波治疗仪等医疗设备已全部到位,能够开展经常性工作。
(六)多措并举,推动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深入
以贯彻落实中央《决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为重点,集中开展了学习宣传《决定》活动,共举办集中培训*期、设立咨询点__个、发放宣传品__份。以__*、__、__、__*为建设重点,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购买制作录音带、光盘、折页、单页等各类宣传资料,下发到群众手中,宣传品进村入户率达到__。
(七)落实计生优惠政策,实施利益导向
把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作为帮扶计生户的切入点,认真实施《__*落实计划生育优惠政策实施细则》,扶贫办发放资金__万元,帮扶计生户__户。土地局为计生户优先划拨宅基地__处。人事局在劳务输出方面优先照顾独生子女、双女户__人。林果局、科技局、农牧局先后举办种植、养殖实用技术等培训*期,使__以上的计生贫困对象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继市上奖励扶助电视电话会议之后,计生局抽调同志下乡入户,和乡镇一同对符合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的对象重新调查摸底,切实把党对计生户的优惠政策落实好,落实到位。
(八)抢抓机遇,制定措施,计生综合改革项目试点进展顺利
积极争取__的支持,将我县确定为__试点县,并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了《__*》项目文本,已经县政府常务会通过、市人口委审核报请省人口委审批,省人口委已批准。
二、存在问题
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各乡镇工作好坏不一,进展程度不够齐茬。如在抓质量指标方面,存在着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二是基层基础工作较为薄弱。部分乡村计生干部责任心不强,仍有无人管事、档案资料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在抓工作方面有忽热忽冷现象;阵地建设还不到位,现有的服务设施和服务条件难以满足育龄群众的生殖保健需求,基层服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是流动人口管理有待加强。流动人口时出时入,流动性大、流动量大,管理跟不上。四是群众的婚育观念还有待于进一步转变。
三、20__年工作要点
20__年全县人口和计生工作紧紧围绕一个核心(质量指标),突出两个重点(以学习贯彻《决定》、《实施意见》精神和开展计生综合改革),实现两个突破(在流动人口管理和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上实现突破)。以认真实施深化农村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建立长效工作机制项目为载体,坚持以人为本,严格质量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狠抓宣传教育、加强基层阵地建设、拓宽服务领域、落实计生优惠政策、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不断提升工作水平。主要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是巩固提高质量指标。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严格“三查两清一服务”工作制度,狠抓后进转化,促进均衡发展。
二是加强宣传教育。认真学习宣传《决定》和《实施意见》精神,做好县乡村计生干部的培训工作。扎实推进以打击“两非”为重点的关爱女孩活动,协调相关部门定期对B超机、终止妊娠药品市进行专项清理清查,加大综合治理工作力度。
三是加快“三新”建设步伐。
四是深入开展“百村千户服务行”活动。积极为育龄群众做好生殖健康优质服务和健康普查等工作,最大程度地满足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
一是充分发挥宣传教育的先导作用,整合宣传、文化、广播、教育资源,继续深入宣传“一法三规一例”和中央《决定》,强化人口意识,改变传统的婚育观念,努力营造有利于人口计生工作开展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二是创新宣传载体,集中宣传和平常宣传相结合。各地可结合实际制作一批高质量的计生公益宣传画,继续采取广播、电视、标语、专栏、“三下乡”、放电影等形式,做好春节前后、5.29协会活动日、7.11世界人口日、公开信发表纪念日等重大节假日的集中宣传和经常性的宣传活动。三是要继续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关爱女孩等活动。要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工作融入新农村建设和“百村党建富民行动”之中,加快“百、千、万”生育文化工程建设,创新思路,打造亮点,形成一批有影响力、有地方特色的生育文化大院和生育文化中心和生育文化小区。二、进一步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力度
认真贯彻执行政府文件精神,切实把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管理工作作为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来抓。各乡镇要积极配合县计生执法队搞好重点难点执法,以通过法院强制执行为突破口,提高全县社会抚养费征收率。严格目标管理,将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加强督查督办,确保任务圆满完成。继续加强对基层的执法监督检查,要在严格再生育审批、错案责任追究等依法管理的重要环节上重点进行监管。坚持执行人口计生行政执法“七不准”和“十禁止”的规定。三、切实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构建优质服务新体制
进一步完善政府主管、部门配合、法人负责、社区服务、居民自治、物业协助、综合治理的运行机制。落实管理职责,做到各负其责、信息沟通和工作配合,形成流出地和流入地互动互补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工作格局。现居住地要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本地计划生育经常性管理服务范围,实行流动人口流入地与流出地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户籍地要做好外出人员的服务工作,及时为他们免费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方便群众外出务工。继续加强与公安、法院、劳动、工商、卫生、民政等部门的协作,建立相互联系、协查、通报制度,将流动人口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出租房屋管理、社区自治等工作紧密结合,推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的综合治理。重点抓好春节前后外出返乡人员的计生服务工作,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平台的建设和运用水平。四、认真做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工作
要做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扶助和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工作,准确把握奖励条件,严格按照资格确认程序、对象退出程序、资金管理办法、监督检查机制、考核评估办法、信息互通机制等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做到不错一人,不漏一人。按照统一的政策规定,做好新进入奖励范围目标人群的调查登记工作,严格执行个人申报、村民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三榜公示和省市复查的程序,做到准确无误。
充分发挥“三结合”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中的政策推动作用,要在坚持定点联系、帮扶到户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在帮扶点上对计划生育家庭优先、优惠、优待的经验,增强“三结合”工作的政策导向力、社会影响力和持续发展力。要把计划生育困难户和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困难户作为帮扶的重点对象,切实为计划生育困难户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抓好基地村建设中对所有计生户优惠倾斜政策兑现的覆盖面,加强对“三结合”工作的规范化管理,重点抓好计生户优惠政策的落实,健全和完善“三结合”基地的各项功能,使“三结合”基地建设适应于市场经济的规律,协调运作、健康发展。五、努力提高人口出生统计质量
六、全面深化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
一、强基固本,切实抓好组织建设。
1、继续深化计生协“两为两争”创先争优活动。鼓励和引导镇村协会开拓创新、打造亮点,树立典型、弘扬正能量,进一步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勇于追赶超越的决心。全县今年将继续评选县级“五好”协会6个、“五优”干部7名、“五星”会员10名。
2、扎实推进协会组织整建评估、动态认定活动。坚持“下评一级、分类整建、动态管理、年度考核”的原则,按照“一类协会创特色,二类协会抓提升,三类协会强整改”要求,逐级开展基层协会组织评估整建认定工作。把基层群众自治和流动人口计生协“四级联创”工作融入协会组织评估整建认定工作中,确保全县协会组织均衡发展。2017年全县拟创建省级诚信计生群众自治示范村1个,创建点确定为龙头镇龙头社区;市级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3个,创建点确定为莲花街道办事处庙坡村、沙河营镇范家营村和董家营镇董家营村;流动人口计生协会示范点2个,市级创建点确定为博望镇、县级创建点确定为老庄镇。以上6个创建点要严格按照各级创建要求抓好落实,确保示范点工作成效突出、验收达标。全县创建县级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17个,各镇(办)计生协要确定1个创建点,认真开展工作,年底由县计生协会统一评估验收,对通过验收的创建点予以命名并奖励。各镇(办)协会要高度重视群众自治示范村创建工作,保障示范村质量,切实发挥示范村的模范带头作用,有力推动全县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工作整体水平。
3、创新开展千人素质提升培训教育活动。紧密围绕新时期计生协
“五项职能”和“六项任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沉下去”方式,深入开展千人素质提升大培训活动。县计生协会以镇(办)、村(社区)协会干部为主要对象,积极开展素质能力提升培训教育活动,着力提高计生协会队伍的政治素养、服务意识、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各镇(办)协会也要结合实际,围绕卫生计生服务管理改革时期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积极组织干部、会员开展学习交流和教育培训等活动。
4、大力加强计生协志愿者队伍建设。广泛动员、整合资源、强化组织,不断加强全县计生协会志愿者队伍建设。各镇(办)协会要进一步组建完善一支以专业人士、骨干会员、普通群众等多元构成的志愿者队伍,推动各项公益活动逐步走向深入。
二、创新举措,大力发挥宣传倡导职能。
1、以会员活动为载体,力促宣传倡导工作扩面增效。
大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5.29”协会纪念日、协会新闻宣传好作品评选、“回顾协会历程、讲好协会故事”演讲、志愿者公益服务千人行活动,积极参与市计生协30周年成果展等系列活动。采取面对面宣传、心贴心教育及层层培训的形式,广泛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宣讲计划生育政策和健康知识,营造浓厚氛围,进一步增强全体干部和广大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效提升协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2、拓展宣传空间,加大宣传力度。要巩固和深化宣传工作中的好做法、好典型和好机制,创新理念,加大力度,充分运用新媒体提升协会宣传工作水平。2017年继续执行《2016年XX县计生协会新闻宣传奖励办法》新闻奖励标准。
3、进一步做好《人生》会刊进协会工作。积极组织和引导镇村协会干部和广大会员学会刊、用会刊、宣传会刊,力争使会刊进入更多计生家庭,确保会刊征订数量逐年提升。
三、强化服务,全力助推生育关怀行动。
1、抓好幸福工程贫困母亲救助工作。认真组织实施幸福工程——贫困母亲救助项目,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指导和监督,确保项目按期推进、资金使用规范;并逐步完善救助机制,加速贫困母亲脱贫步伐。
2、抓好特殊家庭帮扶工作。努力争取财政支持,围绕精神慰藉、生活照料、养老就医、保险保障等方面积极开展帮扶救助,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特殊家庭的良好环境。与XX县瑞源心理咨询工作室加强合作,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有需求的特殊家庭父母提供一对一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步入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
3、抓好计生家庭创业扶贫工作。充分调研、精准发力、加大力度,积极筹集资金,认真组织实施计生家庭创业扶贫工程。今年全县新培育1个计生家庭创业示范基地,即沙河营镇司家铺村果品种植基地。继续大力推进往年4个省市级家庭创业基地建设:董家营镇董家营村元胡基地、二里镇大盘村苗木花卉基地、三合镇陈丁村大棚蔬菜基地、双溪镇滥坝村生态农产品基地。共扶持60户计生家庭致富典型树立为家庭创业示范户,帮扶200户计生贫困家庭脱贫。全力配合市计生协会筹备好全省2015-2017年度计生家庭创业工程现场会有关工作。
4、推进青春健康教育“三进”常态化。拓展青春健康教育“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活动的广度、深度和力度,与县职教中心和城关中学加强合作,举办青春健康知识大讲堂不少于2次,并为学生开展一对一心理辅导。继续推进青春健康夏令营活动,动员更多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到活动中来,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促其健康成长。进一步开拓思路,积累经验,扩大青春健康教育覆盖面,探索建立青春健康教育长效机制。
5、稳步推进计生系列保险工作。要以“三个100%”为总目标(保险服务指南、温馨提示卡和保单到户率、保险政策知晓率、优质服务理赔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服务水平,使参保家庭熟悉保险政策和理赔程序;继续加强与保险公司的紧密配合,全方位多角度服务计生群众,确保全年计生家庭理赔率稳中有升。
1、推进能源“双控”。
加强能源“双控”工作,构建县域用能交易平台,制定实施企业用能消费总量预算管理制度。继续实施能耗强度“红黄绿”三色预警制,推行能源消费总量“红黄绿”三色预警制度。推动节能技改力度,加快节能“四新”技术和节能新产品的推广运用,组织节能技术和合同能源管理推广活动,力争全市实施200项以上节能重点项目。抓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工作,推动实施新一轮燃煤电厂脱硫脱硝及除尘技术改造,以减少煤炭消费为重点抓好工业治气。建立企业综合绩效配置能源(电力)制度,实现能源使用的合理高效配置。(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环保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电力局)
2、建立工业节水机制。
当前推进工业可持续发展要借势借力“五水共治”,推进工业节水工作,在全市范围开展工业节水调研,分析我市工业节水现状,研究建立促进工业节水的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以“两少一达标”(少用新水、少产废水、达标排放)为基本目标,大力推进工业治水促转型。(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环保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资源局)
3、淘汰落后产能。
以资源占用产出绩效综合评价为抓手,全面开展以水泥、粘土砖瓦、热电和落后电机行业为重点的整治行动,着力推动化工、印染、造纸、制革“四大行业”整治提升和淘汰更新工作。扎实做好污染减排工程建设,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加大违法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快建立差别化价格市场化手段为主的淘汰落后产能机制。按照淘汰落后产能规划要求,根据能耗、排放、安全、效益等综合指标,加快淘汰一批落后产能,今年完成淘汰低效落后产能设备1万台以上。(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环保局、市质监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
4、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推进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探索建立工业中水回用和再生利用激励机制,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和银色企业创建力度。按照“低碳、绿色、循环”的要求,大力推进各类工业园区循环化、生态化改造,实现资源综合利用。要积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推广采用先进、成熟、适用的清洁生产技术和装备。充分利用我市光伏新能源产业优势,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采用分布式光伏发电等节能环保新技术,提高新能源利用水平。(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商务局、市环保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
二、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加快生产方式转变
5、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支持企业加快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以完善产业制度为突破口,推进股份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有效制衡机制,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深化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形成科学的决策、激励和约束机制,全面提高战略规划、生产组织、技术开发、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管理水平,有效规避企业经营风险,形成良好竞争力。(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金融办、市商务局、市国资委、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
6、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建设。
大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完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发展机制三大创新机制,促进三者有机结合。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掌握核心科技,不断开发新产品,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建设国家级和省级企业研发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及重点实验室,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建立省级重点企业技术研究院。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建设一批创新组织,推进“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等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鼓励企业做强主业、做优产业链,按照产业链垂直整合的要求,开展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工作。(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市国税局)
7、推进商业模式创新。
鼓励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构建基于电子商务的营销新模式,大力推进“电商换市”。加强电子商务技术创新,做好电子商务人才引进培养,提升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能力,推动重点行业电子商务的普及和运用,积极打造电子商务特色楼宇、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引导培育企业发展在线维护、合同能源管理、连锁销售、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服务、专业化的总集成总承包和管理服务等新型商业模式。(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委、市市场监管局)
三、着力招大引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8、全面接轨上海。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准确定位,抢抓机遇,按照“两个无差别、三个更好”的要求,优化发展环境,建立与自贸区相通的平台和机制,全面推进人才智力合作、信息技术合作、金融资本合作。加快建设一批配套服务区,深化接轨上海平台合作产业招商,推动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和重点市镇工业园区加大与上海重点平台合作力度,积极承接上海先进制造业和高端创新载体转移,构建与上海产业配套互补的产业体系。鼓励企业在上海自贸区设点布局,在更高的平台上发展壮大。(责任单位:市合作交流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委、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地税)局、市国税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国资委、市金融办、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市人力社保局)
9、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
健全重点项目领导联挂推进机制,继续实施投资实绩通报制度,积极主动帮助大项目争取国家、省政策支持,实施项目绿色通道代办服务,抓好“五个一批”重点工业投资项目建设。突出产业链招商,有针对性地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努力引进一批世界500强、国际行业领先企业和总投资超亿美元和总投资超20亿元、超50亿元生产性项目,通过优质增量引入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全面推进“机器换人”、“1718”四大提升工程,加强分类指导,开展分行业推广示范,落实“机器换人”“888”专项行动。(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委、市商务局、市财政(地税)局、市科技局、市合作交流办)
10、落实两大倍增计划。
按照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大力实施大企业培育倍增计划,组织大企业培育中期评估,开展大企业培育情况调研,研究大企业“一企一策”培育举措,按时完成大企业培育“十百千”任务。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倍增计划,以秀洲区的光伏高新产业园、南湖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重点,招大育强,着力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在关键技术和高端产品开发上取得突破,形成特色优势产业。(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地税)局、市国税局)
四、加大企业培育力度,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11、开展“三名”培育试点。
建立市“三名”工程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协同推进的“三名”工程建设工作体系,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三名”工程的实施意见,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组织开展第一批“三名”培育试点工作,加强对实施“三名”工程的经验总结和宣传,开展“十大知名企业”、“十大知名品牌”和“十大知名企业家”评选表彰活动,发掘、培养和树立一批“三名”工程建设的先进典型。(责任单位:市“三名”工程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12、培育现代产业集群。
强化规划引导和分类指导,推动各类生产要素集聚重组。围绕重点发展行业,进一步明确产业链发展重点,加快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链拓展,做好“建链、补链、强链”的文章,形成各具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链条。立足区域产业定位,整合提升现有工业园区,突出主导产业,建设特色产业园,搭建承载产业集群的大平台。组织开展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和示范工程,做好产业集群示范区区域国际品牌试点,开展“省外商投资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和“省开发区特色品牌园区”创建工作。(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质监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金融办)
13、推进“两化”融合。
以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深化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集成应用,大幅度提高工业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逐步实现工业设计信息化、装备产品智能化、生产系统自动化、营销体系网络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开展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工作,以发展智能制造作为推动“两化”融合的突破口,重点推进传统行业两化融合。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实行首席信息官制度,创建10家“两化”深度融合综合示范企业和50家单项应用示范企业。(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
14、促进“两业联动”发展。
以制造业和物流业的联动发展为结合点,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鼓励制造企业引进专业物流企业,开展物流规划,优化生产布局,再造物流流程,实施一体化物流管理;鼓励物流企业深入了解制造企业物流和供应链运作模式,提供定制化服务和规范化运作,加强与制造企业的融合互动,促使传统物流企业加快转变经营模式,向制造业物流服务商和供应链集成商发展。(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经信委、市商务局)
五、优化企业服务,提升服务水平
15、转变政府职能,压缩审批事项。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加强行政审批事项下放运行管理,创新事中事后监管为主的管理机制,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全面梳理和规范“权力清单”,依法削减行政权力,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建立负面清单制度,积极探索“负面清单+承诺备案+事后监管”为主要内容的零审批制度,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更好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委、市商务局、市环保局、市质监局、市市场监管局)
16、开展订单式服务,提高针对性。
1、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档升级。推进省级示范基层机构创建,深入开展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活动,年内建成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6个,示范村卫生室20个以上,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4个以上。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乡镇卫生院领办村卫生室比例达到70%。进一步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实施社区卫生提升工程,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标建设。积极推进基层卫生服务网格化管理,推动建立全科医生工作室。
2、突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以中心卫生院和规模大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重点,打造融区域资源集约利用、健康体检、信息数据平台支撑、实用技能进修培训于一体的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发挥好上引下联纽带作用,建设区域性基层医疗卫生中心。研究制订基层特色科室建设规划,城乡联动培育建设特色科室,年内力争培育市级特色科室8个,通过省级考核评估特色科室5个。
3、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改革。调整完善基层机构财政补助方式和绩效工资政策,实行核定任务与定额补助挂钩、适时动态调整的财政补助方式,建立绩效工资总量调控机制,加大基层机构内部自主分配的力度。推动实施以全科医生为主的基层骨干人才遴选计划,争取财政给予补助。在基层人员编制不足地区探索实行政府购买岗位办法保障工作开展。加强政策培训和工作督导,加快政策落地,树立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先进典型。
4、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大签约服务覆盖面,农村85%以上的乡镇(含涉农街道)、城市8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开展签约服务,力争城乡重点人群签约率达20%以上,20%以上的家庭获得签约服务。以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个性化签约为突破口,扩大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创新试点。发挥医疗联合体资源优势,启动建立“签约医生服务联盟”,积极探索赋予签约医生更多可调配的卫生资源。组建网上专病管理社群,指导疾病防治。全面落实签约服务的全科医生可根据相关协议获取合理报酬的政策规定。
5、做好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相关工作。贯彻落实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市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实施意见》,按新标准实施乡村医生基本药物制度补助、退职乡村医生生活补助等政策,提高乡村医生待遇水平。组织60名左右乡镇卫生院技术骨干参加务实进修,组织340名以上乡村医生参加实用技能进修。组织开展基层卫生技能竞赛,评选优秀基层医师。探索基层卫生人才“县管乡用”、“乡编村用”机制,拓展基层卫生人才发展空间。
二、基本公共卫生
持续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升年活动,强化项目绩效管理,鼓励探索创新,做细做实服务项目,提高服务规范程度,按省定标准完成12类45项项目任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75%以上,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70%以上。
1、提高项目补助经费标准。将项目人均经费标准提高至50 元,足额落实各级财政配套经费。推动各县区按照规定标准设立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池,对于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实行按季预拨、打卡发放、年度考核结算。2016 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提标部分,主要用于全科医生(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完善项目资金管理和支付方式,提高资金到位及时率。
2、提升项目服务技术水平。加强项目技术指导组织建设,密切技术指导组专家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联系,完善上下联动、沟通交流机制。编印相关指导手册、技术操作手册,加强业务监测,开展业务条线报表数据比对。举办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班。加强项目督导,组织市级专家对各县区项目工作进行现场督导。
全市卫生系统要把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作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充分准备、加强监测、立足“四早”,果断处置,继续遵循“依法、科学、规范、统一”的原则,落实防控措施,科学应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确保防控工作有力、有效、有序、有度开展,坚持科学有度,突出重点,早诊早治,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围绕最大程度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生这一目标,要将疑似病例及早使用抗病毒药物和患者救治作为首要任务,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诊疗能力,确保检测试剂和抗病毒药物及时、足量配备到医疗机构,落实“四早”措施,按照“四集中”原则,积极救治患者;进一步强化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重症肺炎病例、流感样病例和外环境监测等基础工作,扩大除哨点医院外的流感样病例监测范围,加强风险评估,做好疫情趋势研判,严格执行病例诊断报告制度;继续发挥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的优势,加强信息沟通和统筹协调,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和加强活禽市场消毒、休市、关闭等源头控制措施;继续公开透明、及时信息,普及防控知识,加强舆情监测,引导公众科学认知、理性应对疫情。
二、强化完善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与120联网建设
根据省、市政府制定的《加强应急能力建设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完善市级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平台,强化县级卫生应急决策指挥中心基础建设,完善指挥软件系统,加强应急指挥决策软件系统与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对接融合,完善应急指挥决策平台的后台数据支撑,提高实战运用能力,发挥指挥协调作用。同时,结合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心建设的相关硬件要求,加快视频交换平台的更新,完成视频会议系统的改造建设。完成各辖市120与省联网任务,加强全市120联网运行管理,及时准确做好车辆调度单网络填报,信息完整率不低于90%,确保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启动,快速高效抢救患者及伤员。
三、基本完成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任务
全面完成市、县两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任务。江大附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分别作为市级综合类、核和辐射类、烧伤类、中毒类和传染病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丹阳、扬中、句容三个辖市人民医院作为县级综合类和传染病类两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要认真对照《省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管理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加快建设进度,全面完成基地建设,实现我市紧急医学救援资源、力量和网络在市、县二级全面覆盖。市和辖市两级要探索建立基地“平战结合”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日常管理和内涵建设,提升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平时”要做到组织架构健全、职责任务明确、规章制度完善、预案流程清晰、人员分工科学、硬件设施达标、物资储备到位、培训演练严格;“战时”要做到应急响应迅速快捷、各个环节衔接严密、整体运行顺畅高效,队伍拉得出、伤员收得下,紧急医学救援工作科学有序展开。
四、全面提升各类卫生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
市和各辖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对照标准和实际需求,继续加大对各类应急物资和实验室检测设备的配备力度,根据中毒处置、核和辐射、水质监测等应急检测要求,以及各类突发事件现场处置所需个人防护装备和现场快速检测设备购置计划,依托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健全全市卫生应急实验室网络,错位发展,根据不同特色建立专业参比实验室,完善公共卫生应急联合检测工作机制,逐步构建区域性卫生检测中心。继续按最需要原则添置实验室(含移动实验室)仪器设施等装备,加快疾控机构实验室能力建设,全面提升检测能力水平,强化卫生应急库建设和应急物资的储备,全面提升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满足及时、快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需要。
五、深入推进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工作
继续加强各类突发急性传染病监测、检测和应对能力建设,建立健全预警研判机制,切实提高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不明原因肺炎以及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防控工作,提升疾病的早期发现、报告意识和能力。依托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实时监测分析、研判和引导,整合利用120、12320等相关资源信息,初步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指标体系,提升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早期研判能力。全面深入推进全市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加强风险评估技术培训,开展风险评估报告(表)质量抽查和督导检查,市和七个辖市区疾控机构须按要求定期完成风险评估报告,一旦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及时进行专题风险评估。要加强与农林、检验检疫部门人畜共患病防控合作,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共享,建立并完善同时调查、信息共享、共同处置的应急处置机制,定期开展形势会商和风险评估,实现突发事件由被动处置向主动预防转变,提高风险监测、识别和管理水平。
六、切实加强和完善卫生应急队伍处置能力
全面加强全市各级应急队伍建设,合理设置传染病处置、中毒处置、核辐射卫生应急处置和紧急医学救援队伍,优化队伍结构,强化培训,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进一步加强队伍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卫生应急救援能力。今年下半年,将组织开展一次由市卫生局牵头,全市各相关医疗卫生单位和市级专业应急队伍共同参与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以全面提升应急队伍处置能力。全市各级卫生部门应合理有效落实卫生应急队伍装备、物资储备,确保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要求。健全完善各级卫生应急队伍日常管理和应急调用机制,组织卫生应急专家针对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和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调研评估活动。加强市、县两级卫生应急师资、骨干培训,积极组织参加全省突发事件医疗救治技术、急性中毒处置、人禽流感防治知识等业务培训,提高我市各级应急队伍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现场处置能力。
七、高标准完成公共卫生应急核心能力达标任务
以贯彻省卫生厅《省卫生应急能力评估工作实施方案》和市政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履行〈国际卫生条例(2005)〉加快推进我市公共卫生应急核心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为契机,认真制定和落实卫生应急能力建设整改工作方案,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组织体系,构建组织健全、功能齐备的卫生应急工作体系。市和各辖市区要全面系统制定、修订原有应急专项预案,各辖市区要制定利于操作、实用便捷的工作简案,确保各项卫生应急相关政策、法规和预案得以有效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和处理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市和各辖市区要对照标准逐级开展对各自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的检查评估和督导,做好迎接国家卫生计生委和省卫生厅对我市督导检查的准备工作,确保2014年6月前实现《国际卫生条例(2005)》规定的公共卫生应急核心能力建设目标要求,2015年底前市、县两级卫生应急能力要通过整改全部真正位居全省前列。
八、积极开展应急示范市(区)创建工作
对照国家和省《卫生应急示范县(市、区)建设标准》,有条件的地区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基础台帐资料,强化应急决策指挥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努力加快国家级和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市(区)创建。同时,各地要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基层卫生应急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模式,以卫生应急示范市(区)创建为抓手,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公众,积极开展群众性卫生应急科普知识宣传和培训演练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活动,大力普及卫生应急知识和技能,提高居民卫生应急知识知晓率和行为素养。
九、快速有效做好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在管理上,强化目标管理。包括一是细化镇对村目标管理;二是推动村对组目标管理.
二、促改革:针对我镇计生工作新形势,改革管理方法和工作格局,已成为当务之急.我镇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已经随着镇域经济的发展起了全方位、大流量的变化,流入人口激增的同时,流出人口情况也更复杂.要改革管理方法,依托网络平台,搞好网络互动,及时掌握流动人口信息;二是要改革工作方法,想与经贸办联合对入园企业加强管理,把流动人口的孕检、药具管理落到实处,采取上门服务、集中服务的办法,组织服务所主动上门服务,不留管理盲区.
三、创特色:启动“阳光计生”行动。为了认真抓好三个环节,即以政务公开带动“阳光管理”,以民主评议推动“阳光服务”,以社会监督保障“阳光维权”。为此,我们计生办制订了一个《“阳光计生行动”的实施方案》。
一季度,以计划生育“百日行”活动为抓手,推动“阳光管理”。一是镇对村公开“四项手术”完成情况,按照绩效评估排队;二是督促村公开未完成“四项手术”和未妇检育龄家庭名单,建立联村干部、计生办、村、组责任人,采取一切措施,花半月时间搞一次突击行动,力促到位。
二季度,以协会年度会议和育龄妇女免费体检为契机,抓好阳光计生行动的培训,抓好“四个规范”。即规范公开的内容、规范公开的形式、规范公开的程序、规范公开的时限。
三季度,以设立关爱基金为主题,健全利益导向机制。按照对计划生育家庭予以优待和照顾的原则,让他们优先享受改革发展成果。一是及时兑现计生优惠政策。二是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公益金制度。主要对农村因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和计生手术并发症造成的困难家庭进行救助。三是实施生育关怀创业工程。发挥镇、村协会的功能,建立计生户失业家庭台帐,分批解决就业困难。基本实现优质服务体系全覆盖。
四季度,以迎接年度检查为核心,开展一系列走访、垦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建立举报信箱等措施,强化社会监督职能。
申请事项:1.在四月中旬召开一次计划生育协会会议,把集中培训和百日行总结表彰纳入一起。
参加人员:支部书记、妇女主任、组信息指导员。大约200人。会议费用餐费6000元,党校场地租金1000元,资料费用1600元,授课费用800元,合计25000元。
二、进一步加强卫生应急预案制定。细化落实应急预案,分类制定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规范和流程,逐步完善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充分发挥应急预案等在突发事件卫生处置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导基层修定预案。
三、全面加强12320工作。加强与各部门沟通协调,力争纳入卫生信息化统一安排,以解决编制、经费等问题;12320卫生热线全年人工服务受理量6000件次以上;进一步拓展和完善12320卫生热线功能。
四、加强应急示范县(区)建设。积极开展卫生应急工作示范县(区)创建工作,清河区要健全卫生应急示范区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提高创建成果,争创国家级卫生应急示范区;其余县(区)要积极申报创建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县(区)。
五、进一步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对照《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参考目录》,加强队伍装备和能力建设。在全市卫生系统继续开展卫生应急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以及应急演练活动,市第一人民医院、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急救中心分别牵头负责落实业务条线内的应急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活动,全面提升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各地各单位都要开展卫生应急培训与演练活动,采取各种形式加强能力建设。各县(区)年内开展卫生应急知识培训、演练3次以上,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培训、演练不少于1次。
六、推进卫生应急决策指挥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县(区)、乡(镇)三级联网的院前急救医疗指挥调度系统,完善市级卫生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建设,拓展市、县(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急视频会议系统功能;督导有关县(区)建设卫生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
七、加强突发事件卫生应急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工作。加强人感染H7N9禽流感、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急性传染病和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工作,规范开展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提高风险监测、识别和管理水平,发挥风险评估在事件防范和应对方面的重要作用,做到关口前移、预防为主。
八、提升市核和辐射定点去污洗消医院建设水平。进一步完善市一院市核和辐射定点去污洗消医院设施,全面提升全市核和辐射卫生应急监测预警能力与应急准备水平。
二、深化基层群众自治,创新计划生育社会治理模式
1、坚持“公众参与”理念指导,顺应育龄群众日益增长的公众参与需求,将自治工作与诚信计生、阳光计生结合起来,按照新调整完善的生育政策,修订完善计划生育村规民约、深化维权和服务,促进基层群众自治与政府管理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推动计划生育工作转型发展。加强对“双示范”村居、企的动态管理,充分发挥示范村居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2、积极融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新模式。加强计生协与网格的对接,做到每个网格有若干会员,每个会员在本网格内有若干个联系户,并依托网格平台,积极开展“生育文化进网格”、“生育关怀入网格”、“群众自治在网格”等活动,在宣传教育、信息收集、志愿服务、民主监督、矛盾调处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三、推进生育关怀行动,增进计生家庭福祉
1、积极推进“两进”和幸福家庭创建活动。根据“增强家庭发展能力、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提升家庭幸福指数、促进家庭和谐幸福”的“两进”总体要求,围绕“文明倡导、健康促进、优生优育、致富发展、奉献社会”五个方面内容,创新载体,培育典型,打造品牌,提高群众的参与度。要通过少生快富项目、青春健康教育、幸福家庭促进活动等载体,着力提高计生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的和谐。
2、加大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帮扶力度。积极探索计生特殊家庭帮扶长效机制,广泛开展紧急救助、结对帮扶、心理疏导等多种形式活动,在生活、养老、健康、精神和生育等方面关怀计生特殊困难家庭。重点做好失独家庭、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以及其他弱势人群的关怀工作,打造独具特色的“生育关怀行动”公益慈善平台,有效承接更多的社会资源,为困难计生家庭和弱势群体提供帮扶救助,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工作者队伍和志愿者服务队伍的能力。
3、深化青春健康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青春健康教育服务阵地建设,继续深化青春健康教育“三进(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三送(送知识、送技能、送服务)”活动。着重加强对流动人口青少年、留守儿童和家长为重点对象的教育活动,扩大青春健康教育服务目标人群的覆盖面。
四、加强宣传倡导工作,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1、组织开展单独两孩政策宣传活动。按照国家和省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的部署,开展面对面、通俗易懂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宣传计划生育成就和新形势下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重要意义,有序引导符合条件“单独”夫妻合理安排再生育时间。参与推进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治理工作,倡导健康、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和生活方式,促进优生优育、男女平等和家庭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