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24:1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运动生物化学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大学课堂上得到推广和普及得力于它是一种现代化强有力的辅助教学手段,对于大面积提升教学质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不论那一类多媒体教学课件不可能制作得十分完善,难免存在缺陷,而这些取决于课件设计者的综合水平。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水平不断提高。运动生物化学精品课件不断推出,教师使用这些多媒体教学课件感觉十分顺手,优越性明显。更加激发了更多的教师学习如何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知识体系,动手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热情,纷纷将传统的运动生物化学教学方法融入到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教学中,使得运动生物化学的教学方法不断进步不断创新。然而,限于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也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由于对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原理相关知识缺乏、动手能力不强,无法制作出运动生物化学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就是免强制作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真正弄清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原理,解决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制作出精品运动生物多媒体教学课件,才是运动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首要课题。
一、运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仍不完善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获取、处理和传送变得十分简便。基于“云计算”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非常便捷地通过屏幕将视频、图、文、声和音像等直观展示出来、生动地展现语言描述及教师形体语言难以表述的现象与过程。这对强化运动生物化学理论教学,提升运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可是,不少运动生物化学教师面对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造就的教学变革和教育变革缺乏了解和认识,局限于自身的知识水平对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原理理解不透,自己制作的运动生物化学课件的技术水平不高,导致使运动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存在如下缺陷:
(一)运动生物化学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能力强弱不一。对于沿用传统教学方法至今的个别运动生物化学专业课教师,总的来说都是年龄都偏大,计算机技能基础弱,自身的知识结构陈旧,十分缺乏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及软件功能的强大的了解,对运动生物化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教学变革思想上准备不足,对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过程不清楚,所以对要自已如何去制作运动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感觉难度大,自然就出现了优质教学资源难以充分利用,在实际教学中就会放弃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中的音响效果、动画、影像等在对体现运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的真实性、生动性、直观性和实际效果,只能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法。对已具备相当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的大学生,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基本需求,教师的教学能力遭到质疑,造成实际上运用运动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不足和缺陷。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制作出一个好的运动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经费,程序又比较复杂,比过去的备课工作显得既繁琐,又大增加了工作量,借用其他学校制作的运动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又不太合适,这就是当前运动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存在的实际问题。
(二)屏幕显示替代了教师板书和教学引导,失去了传统教学应有的活性。多媒体技术集多种现代科技手段来阐述运动生物化学中学生难以理解的文字说明、公式推导,尽可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堂知识,由于运动生物化学课程理论复杂较难理解,课程相关知识抽象难以记忆,运动生物化学教学采取运动生物化学多媒体课件后,一切瞬间变得直观了,复杂的事物也变得简单了。如果仅用文字来表述很难体现出多媒体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和科学性,其实质就是电子屏幕代替的黑板,并没有更多的不同,还缺少了师生间的互动。据了解相当一部分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也仅仅停留在用电脑屏幕替代黑板进行文字板书的初级阶段,也是当前高校存在的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的普遍现象。当然也有部分青年教师则走向另一极端,什么都离不开计算机。传统教学中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再可能,完全依靠运动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来展示运动生物化学教学的全程教学。一切依赖多媒体技术,老师则自始至终控制设备,学生见不到教师的面,教师搞不清学生在通过学习后有何反应,师生不再互动,这种呆板的机械式的教学模式,使教师原来的主动式教学变成了由电脑控制的被动式教学,形成了实际上的教、学分离。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仅停留在简单、机械的知识层展示,课堂缺乏生气。课件中的运动生物化学知识的单纯展示是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另一个缺陷,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是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型课件,因为它便于操作和使用,当然它也是最低层次的课件。对于教育理念不能转变,现代计算机技术知识缺乏,动手能力差的运动生物化学教师来说,多媒体教学课件应该涵盖些那些内容,如何制作才是科学的有效的。根据以往的经验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他们一味地追求本课程知识的覆盖面,使运动生物化学课件变成了word文档的演示档,不但课件占的空间大,不仅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难以收到预期效果。因为这种课件所展示的更多的是技术理论和原理,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的运动生物化学教学极不适合。究其原因,主要是这样制作的运动生物化学课件的难度小,技术含量低,容易做到。若要制作可视频且能体现图、文、声、情特色,色彩丰富的优质运动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难度自然要大许多。仅仅依靠专业课的教师来完成优质多媒体教学课件是不现实的,根据课件制作要求必须请精通计算机技术的专业人士参与其中,共同制作运动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或其他专业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这样既解决了专业层面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技术层面的问题。
如何解决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问题,最关键的是精力的投入,时间的投入,资金的投入和技术的投入,切实解决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过程中各个层面的问题。
二、弥补多媒体技术课堂教学缺陷的对策
(一)强化计算机技能学习,掌握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技术。运动生物化学教学不仅是要从分子层面传授运动与人体的生化反应之间的关系问题,还要让学生深刻理解其原理,运动生物化学教师上课时必须把握全局。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解决运动生物化学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课件在实际教学过程重要性的认识问题。在传统注入式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将深奥复杂难懂的运动化学原理和新陈代谢变化过程直观化、简单化,是激发学生热爱本课程学习热情的原动力和对运动生物化学实验能力发展的重要过程。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要让运动生物化学教师清楚地认识到,评价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数据就是实际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能力。可见强化现代科学技术修养是运动生物化学课程专业教师自身素质提升必不可少。
(二)投入运动生物化学理论与实验教学中,运用现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制作体育本科专业运动生物化学教学高质量的课件。在运动生物化学课程体系中,因知识结构的教学理念较为注重对事物原理和理论的研究,自然在运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对文字叙述和公式的推导较多,制成的运动生物化学多媒体课件难免以文档形式展示。但是,运动化学精品课程的建设是基于对工作环境研究和工作过程教育的实践性内容,如果制作的运动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也只有文字和公式,必然导致课件内容单调、枯燥和贫乏。因此,制作者要投入运动生物化学理论与实践教学中,既要熟悉运动生物化学理论与实验过程,熟悉“图、像、音、画、动漫”运用技能,才能制作出符合本科体育专业运动生物化学课程的好课件。虽然从事教学时间较长的教师的计算机操作和软件应用能力不如青年教师。但是,他们的优势是教学实践经验丰富。所以,必须让从事教学时间长的教师加强现代计算机教育技术手段的培训力度,提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力,而让青年教师强化实践训练,二者取长补短共同制作运动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才能出精品。才能为克服课件制作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从而打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强化运动生物化学教师计算机应用技术知识的培训,精心打造课件精品。把运动生物化学多媒体精品课件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既能使课堂教学生动起来,内容和形式、时间和空间有机结合起来,将复杂变简单,将抽象变直观,枯燥乏味的原理和公式变得更有趣,体现无比优越性。运动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精品的产生就必须在制作中解决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1.教学思路要有前瞻性、设计思想要体现先进性,运动生物化学多媒体课件框架结构的搭建要呈现出科学性。在做任何事情首先要目标明确,构思精巧,清楚地表达出运动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根据需求,收集好素材。根据“云计算”技术所具备的强大的处理音频、动画、文字、照片、图像、图、视频效果的能力将教学过程所教的内容变得通俗易懂,便于学生掌握有关知识。计算机对图形、图像、文字等处理能力的优秀,很容易把运运生物化学原理和实验操作变得简单明了,对运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极为有利于提高运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2.大学课堂教学对象是大学生,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素质情况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制作适合本班学生的运动生物化学多媒体课件。因为不论何种教学方法其目标都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学有所成。运动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也要从本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既简单又实用。在制作运动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时,弄清本班学生的知识结构情况,研究学生的真实水平,通过课件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
运动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使用不能停留在低层次的单纯演示,要实现教师、学生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对话、互动,在课件构思时根据需要安排人、机对话和师生间的交流方面的内容。运动生物化学教师应将课件设计成学生的追踪的焦点、和热点,并注意增强运动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人性化界面,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来运动生物化学多媒体课件的智能化程度不断增强,这样的设计出品的运动生物化学课件才真正体现了多媒体教学的精髓。实现运动生物化学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最优化,克服运动生物化学多媒体课件教学的缺陷。
3.崭新的教学理念要在运动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中充分体现。不论何种教学课件都必须多做,反复做,在制作中学习,在制作中完善,在制作中提高,熟能生巧,只有熟悉了,运动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才能升华产出课件精品,崭新的教学理念要在运动生物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中充分体现。
一、教材因素
1.1教材内容抽象、枯燥、乏味、专业性过强,涉及的化学结构式、反应过程复杂、难记,代谢过程仅有文字叙述,学生难以理解。
1.2学生因素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生源主要是初中毕业生,他们基础差,缺乏扎实的生物学、化学知识,学习目的不明确,厌学且学习方法不当。如有些学生想学但学不会;有些学生则能听懂教师的讲解,却看不懂书本内容。
1.3教学大纲因素
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多,但学时少,且课程安排衔接不当,如化学与生物化学同时开课,导致生物化学第一节课涉及的氨基酸结构式等有机化学方面的知识,学生还没有学到。
1.4教师
由于教材的权威性,专业知识的严密性,使教师教学受到制约,对枯燥难记的概念、化学结构及代谢过程必须按教材讲授,以保证生物化学知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完整性,限制了教师的课堂发挥。
1.5教学方法因素
生物化学教学缺乏直观的教学用具,传统教学方法难以动态表述代谢物化学结构的变化特点和代谢过程的化学变化。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个别教师制作课件存在困难,课件制作水平不高,只是将文字、图片罗列出来,难以动态展示代谢过程的变化规律,教学效果不好。
二、提高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
2.1注重教师个人仪容仪表,树立文好教师形象
黑格尔说过:“教师是孩子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教师的言行举止、仪容仪表、教学风格、人格魅力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一位仪态大方、教态自然、语言幽默、亲切和蔼、关爱学生的教师,会很快赢得学生的认可和喜爱,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2重视生物化学绪论讲授,激发学生学习募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讲解生物化学绪论课是教师介绍本学科专业知识的第一步。如果教师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照搬教材,讲解缺乏新意,学生很快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学习兴趣。生物化学绪论虽然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其内容十分丰富,是全书学习的指南,可以帮助学生村立学习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笔者对绪论中“生物化学”概念采取“望文生义”教学法进行讲解.让学生用已知的生物学和化学知识,分析未知的生物化学概念,并得出以下知识点:生物一研究生命的本质(研究对象一生命体)-一生命现象(健康、疾病、死亡);化学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化学反应(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从而总结出生物化学的概念(生命的化学)、研究内容(生命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代谢过程)、学习生物化学的意义(掌握代谢与健康、疾病、死亡的关系)及方法。
2.3明确学习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学习目标的展示应少而精,重点突出,并结合学生实际听课情况,由易到难,由浅及深。鼓励学生记住知识的结构和提纲,准确把握知识的点(要点、重点、难点、疑点)、线(主线)、面(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有从知识的点、线、面入手,结合教材内容,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氨基酸代谢一章时,围绕蛋白质是体内主要的含氮化合物,引导学生注意氮的代谢途径,总结出蛋白质分解代谢的主线:蛋白质(N:16%7氨基酸(基本单位)堕墨墨堡旦氨(剧毒)塑墼堡尿素(肝脏)_堡一排出。明确本章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为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的方式、氨的代谢。论文下载
2.4精心组织教学,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美国教育学家约翰洛克说过:“教师的教学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中起引导作用,如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对教师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的考验。教师应观察学生的听课状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加强课堂教学的交互性,采取提问、讨论、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从而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2.5引用生话实例,辅助赦学
生物化学教材中的生活实例很少,且与专业知识联系密切,缺乏趣味性,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教师应采用贴近生活、通俗易懂、趣味性强的实例,以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化学知识。例如:三羧酸循环是生物化学中的核心代谢过程,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代谢过程十分复杂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利用磨盘可以将豆类磨成豆粉,再加水制成豆浆的实例,形象地将三羧酸循环(机构)比喻为磨盘,乙酰辅酶A比喻为黄豆(大分子物质),Co’、0比喻为豆浆(小分子物质),进而理解三羧酸循环的主要作用就是氧化乙酰辅酶A中的乙酰基。再例如:生物氧化中H20的生成是通过呼吸链来完成的,十分抽象且难以理解。笔者在讲解呼吸链的概念时,通过多媒体动画将呼吸链比喻为接力比赛:呼吸链(接力赛)是指代谢物(起点裁判员)脱下2H原子(2H++2e)(接力棒)经递氢体和递电子体(4名运动员),按照一定顺序(1、2.3、4棒),最后传递给激活的氧分子(终点裁判员),生成H,0(奖品)的全部体系(体育项目)。使学生理解了呼吸链的组成(递氢体和递电子体)、受氢体(氧分子)、呼吸链在生物氧化中的作用(2H++0一H2(})。如果将2e递给氧分子(终点裁判员),不是最后的递电子体(细胞色素氧化酶)(第4棒运动员),则违规,生成H20:(无奖品H1O)。并结合煤气中毒进一步阐明呼吸链在生物氧化中的意义。
2.6指导学习方法,掌握记忆砚肆
1生物化学在基础医学教学的重要性探讨
进入21世纪以来,生命科学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生物化学作为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已经渗透到基础医学的各个领域,并且已经成为医学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是最前沿的课程[1]。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对人体的生命现象进行探讨,临床上各种疾病的产生发展都有与之对应的生物化学指标。生物化学是医学、护理等专业的基础学科,与众多分支学科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交叉,并衍生出许多新兴交叉学科,例如分子免疫学、分子遗传学、分子药理学、分子病理学,生物化学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的专业课学习。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在分子水平阐述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对各种疾病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神经系统疾病、免疫性疾病等的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都需要运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2]。因此,生化化学与基础医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2017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医教协同促进医学教育改革的意见,提出要通过医教协同模式来深化医学教育改革。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突出医教协同,需要我们将各学科进行有机融合,实现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构建出完整的教育体系。基于此,要进一步加强生物化学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更好的把握各种疾病在分子水平的病理研究,健全医药体系人才培养模式[3]。
2生物化学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现状
高校医学教育主要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临床实习三个阶段,其中基础医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基础阶段。基础医学教学阶段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医学生对医生这门职业的认知和发展潜力。生物化学作为基础医学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更应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重视。当前我国基础医学教学主要存在的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生物化学的教学地位得不到足够重视。在众多的医学院校中,生物化学仅被列为考查课程,课时较少,并且多和生理学、病理学、免疫学等学科同时开课,导致生物化学的课时被进一步缩减。生物化学在现代基础医学的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生物化学知识点较为抽象和宽泛,然而在非常有限的学时条件下,使得教师不可能有效的完成教材内容的讲解,学生很难在有限的学时下对知识点做到融会贯通,更难以形成完整的理论知识框架,同时也难以满足当下生物化学理论和技术的迅猛发展[4]。
第二,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当前的基础医学教学依然采用传统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突出学科之间的独立性,忽略了学科之间的整体性,知识点较为分散,生物化学作为基础医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基础课程,强调在分子水平探讨发病机制,需要将宏观的疾病症状与微观分子水平指标相结合,更加强调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
第三,缺乏实践教学。在众多医学院校中,生物化学多以理论课程为主,然而又是一门知识点抽象、众多的学科。当前的教育,众多高校都忽略了生物化学在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过分强调理论的讲授,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更加吃力,不易理解,长久以往学生对枯燥的知识点学习失去兴趣,更加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第四,考核体系单一。在传统的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考核往往拘泥于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上,并且考试内容较为片面,题型结构设置不合理,记忆性知识较多,应用性试题较少,仅以一次性终结考试来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考核方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不能科学、真实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水平[5]。
3对基础医学阶段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3.1提高生物化学在基础医学阶段的教学地位
生物化学的学习可以有效帮助护理专业、预防专业、临床专业等打下良好基础,帮助学生利用生物化学知识衔接生命组织层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生物化学多作为考查课程、学时较少等问题,我们应适当增加生物化学在基础阶段的学时,各个专业统一配备教学大纲,统一安排课时标准,材和课时内容等,提升生物化学在基础医学教学阶段的重要地位。
3.2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结构的变革
传统的基础医学教学模式是按照学科的分类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教学脱节、内容重复的问题,严重影响的学生对医学的系统性学习。所以改善目前的状况,需要我们将整个医学科目进行衔接,并将重复内容删除。例如,在讲解人类基因组计划、抑癌基因、肿瘤标记物及基因治疗等重要内容时,要注意教学过程中联系临床医学相关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也为学生在将来的学习中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避免知识点的重复,并且有利于学生在基础医学学习阶段建立起完整的医学知识体系,从而为今后的临床课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在整合教学内容时可以将分子水平的新陈代谢作为核心建立系统,从感觉器官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方面对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理学、解刨学等课程进行整合,从而可以形成从微观到宏观的教学模式对基础医学知识进行传授。
3.3完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体系
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在基础医学阶段有着重要地位,其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需要对当下的实验教学体系改革。首先要开设一部分验证实验,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其次,增加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科研素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在此基础上,还要增添探索性实验,由学生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规划实验进度,通过实验让学生总结实验成败的各种因素,并撰写小论文,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统筹科研的能力。
3.4完善学生考核体系
1.2实践环节过程控制薄弱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大多充实到生产、经营、管理第一线岗位,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要求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很强的实践能力.在本科教学阶段要注意适度拓宽专业面,强调工程实践,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生物工程专业的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课程设计、见习、毕业论文(设计)和毕业实习等,其中化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等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常规仪器的使用、设备维护保养等基本技能,化工原理实验、发酵工程实验、课程设计等主要是提升学生的工程素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见习、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等主要是加深学生对社会、企业的认知,掌握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及检测等知识.但目前偏远省份生物工程领域的相关企业较少,生产见习、毕业实习成了走马观花,见习中见到的重要环节、核心生产车间很少,实习中真正参与生产的时间短、动手机会少,收效甚微.
1.3基础理论教学求全求深且重复交叉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基础理论知识应该“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但长期以来各门课程都追求完善的教学体系,形成了大而全的课程格局,课本越写越厚、内容越写越多,这与培养目标不相适应[4].而且许多课程之间有内容交叉、重复现象,如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生物化学与微生物、微生物与遗传、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之间就有很多知识点重复,很多知识点在几门课程里都要讲授.而为了解决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授课教师把其它课程涉及到的一些内容省略不讲了,结果可能几门课程都没有讲解同一内容,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有了重复或者欠缺.
2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大力培养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5].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毕业后的职业方向为依据,优化课程体系,重视专业基础和实践教学,强调个性教育,提升学生的能力素质,实现学生由学校到社会的无缝链接.
2.1夯实专业基础按照“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思路,课程体系要保证专业课程的学分比重,适当增加工程类课程的比例[6],加强对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使学生具有牢固的工程学基础知识,以适应大规模现代化生产中的工程设计、参数检测、过程控制、产品的下游处理等工作,满足企业岗位的需要.专业课程设置要注重系统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协调各门课程之间的教学,妥善解决交叉重复内容的授课问题,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有所用、合理够用.在夯实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可将专业教育和应用能力及开发研究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一直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短板,生物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中,要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按由易到难、从校内走向校外的步骤组织实践教学,构建由实验课程、专业见习、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等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将有关实验内容分散到各阶段的教学中,逐步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提高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实践证明,这种实践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促进教师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7].
2.3凸显自身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都有各自的发展轨迹,其专业设置经过长期的发展;学校在所地区经济结构、发展水平、产业特色也各不相同,因此,生物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既要发挥学校师资力量、实验条件、学科发展的综合优势,又要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市场的需求,使课程设置具有鲜明的特色.在制订课程体系时,专业方向课开设应凸现个性化教育,这是提升专业内涵的主要手段.比如开设生化生产工艺学、代谢工程、环境生物技术、计算机辅助生物过程设计、生物制药工艺学、药剂学、食品发酵工程、酶工程、企业管理等课程.这些课程分别涉及环境、制药、轻工、食品、管理、生物等多个方向,对专业知识范围进行拓宽,也增强学生的兴趣和适应就业的需求.
3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
生物工程专业是建立在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多学科基础上的复合型专业.课程设置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总揽,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和个性协调发展的原则,强调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和综合应用,强调学生的人文素质、工程素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构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生物工程人才的课程体系.
3.1构建符合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生物工程人才,需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实验实训和校园文化活动三个培养平台,按照公共能力、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三个模块对生物工程专业进行课程构建,每个模块又由几部分组成,具体的课程体系可设置为:
3.1.1公共能力培养课程公共能力包括价值判断、交流沟通、身心调适和信息处理等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培养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等;交流沟通能力培养课程包括大学英语、大学语文等;身心调适能力培养课程包括基础体育、健康运动项目训练、职业生涯设计与创业就业指导、国防教育与军事训练、劳动技能训练等;信息处理能力培养课程包括大学计算机、计算机操作训练等.各个模块还要开设相应的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和选修课程.
3.1.2专业能力培养课程专业能力包括自然科学与工程学基础、生物学知识、生物工程工艺研发、专业综合实践等能力.自然科学与工程学基础知识培养课程包含高等数学、无机分析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物理化学及实验、电工学、工程制图与CAD、化工原理及实验、工程数学等;生物学知识培养课程包含生物化学及实验、微生物学及实验、分子生物学及实验、基因工程及实验、细胞生物学及实验等;生物工程工艺研发能力培养课程包括发酵工程、酶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生物工程综合实验、生物分离工程实验及其他方向课程等;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培养课程包括专业认知实习、专业技能测试、企业家讲座、社会实践调查、产品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3.1.3发展能力培养课程发展能力培养课程须根据学校的教学特色和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开设,不同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有所不同.例如,发酵方向设置生物工程设备、生物工程工厂工艺设计概论、发酵工艺学及实验、发酵过程控制与检测、生物制品质量监控等.生物制药方向设置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理学、生物制药工艺学、生物技术制药、生物药物分离与检测技术等;食品方向食品营养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分析、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艺学等.以上课程又分为理论教学、实验实训、综合实践三种不同的课程类别.这些课程紧紧围绕工程素质的培养分层次、分年级循序渐进地开设.
1.1教师在接受新的班级生物化学教学任务前,先通过班级辅导员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习习惯。在绪论课的讲授中,多正向鼓励学生,树立学生学好生物化学的自信心,不要先入为主的对学习生物化学课程存在畏难情绪,帮助学生克服自学过程中的心理障碍。
1.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科学方法,学会“粗、细、精”三个阅读层次结合。粗读理解章节层次结构和大意,细读把握所学内容的内涵、外沿和相关知识间的联系;精读思考教材渗透的知识要点。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注意标注出疑点,难点和关键点,以便在教师讲授过程中提高关注度,更有针对性的听课。
1.3教师在课程开始前,针对讲授章节内容精心设计出预习提纲,在提纲中,结合不同的生物化学代谢异常病例和相应临床检验科室所测项目和指标的实际编拟一系列与讲授知识密切相关的层层递进的新颖而有趣的问题,营造问题情景,使学生在课前有自学的任务可循,看书不盲目。
1.4讲授课程结束后,针对当堂讲授课堂内容,布置学生适量的课后复习作业。作业来源可有三条途径:①教材章节后习题;②总结性的题目,如《糖代谢》中列表比较糖的三条分解代谢途径;《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列表比较复制与转录的异同点等;③历年资格考试和自学考试相关的原始题目。三条作业途径难度上层次渐进,使学生能牢固掌握知识点,并学会灵活的应用。
2合理利用课程相关资源,选用优质的教学方法,充分保证生物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2.1教师在学期初针对授课的专业和层次做出详尽的教学计划,安排出学期课程的进度,做到对教学内容运筹帷幄、胸有成竹。教师平时就提前多积累相关的教学资源,比如里程碑意义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探索建立过程、酶和底物诱导结合的动画媒介,各类代谢病人的临床症状、DNA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模型、临床检验科出具的报告结果单、现实生活中的公共安全事件热点问题等,这些内容可以使学生将抽象的生物化学结构和模型具象化,能紧密的将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如在讲解蛋白质的化学元素组成中,氮的含量恒定,平均为16%,可作为定氮法的依据来测定蛋白质含量,但不法分子利用该原理在奶粉中加入含有大量氮元素的三聚氰胺,提高了待检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三聚氰胺对人体有毒害作用,长期摄入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引起肾脏、膀胱、尿道结石,甚至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1]。在讲解肝生物化学中,可给学生展示临床上肝炎病人的体检报告单,分析如ALT,AST、A/G等具体结果,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2做好教学课件,集中学生注意力。结合笔者的多媒体教学经验发现,课件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能起到教学辅助作用,节省课堂上大量的板书和板画时间,加强了习题训练[2],同时将一些平面挂图所不能展现的空间模型和代谢过程变得立体化和连续化,以保证教学质量。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课件,能提高教学质量。但须注意的是,课件中幻灯片闪过速度教快,课件的制作质量等对于教学效果也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对重点内容要结合板书和反复强调,课件的放映质量和颜色搭配等都要做到综合考虑和衡量。
2.3因课施教,因势利导,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质量。教学是一门独到的艺术,有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总结记忆教学法等,而课堂是多种教学方法穿插结合的综合体,只有将多种教学方法高效结合,灵活运用,才能更好的保证教学质量。在讲解蛋白质的分子组成单位-氨基酸讲解中,采用谐音速记教学法,制导学生记忆8种必需氨基酸时可编成口诀“携一两本单色书来”分别代表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赖氨酸;2种酸性氨基酸记忆“天寒地冻谷子酸”代表天冬氨酸和谷氨酸;3种碱性氨基酸记忆“来京一族”代表赖氨酸、精氨酸和组氨酸[3]。在讲解酶加快化学反应速度的机理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这部分内容时,引导学生将活化能比做跳高的栏杆,运动员则是一个个的底物分子,栏杆降低,则通过的人数必然增加,所以降低活化能可以使活化分子数增加,反应速度加快[4]。在讲授动态生物化学代谢内容时,采用总结记忆教学法,要求同学们以柠檬酸循环为中心构建完整的代谢网络图。还有,在讲述DNA复制、转录和翻译时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5]。
3强化综合性的实验课教学,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3.1科学观念,统筹安排,在教学计划中安排理论和实验学时配比。教师在完成授课计划过程中,合理规划理论和实验学时数,在保证理论教学的前提下更多设计和开设实验。比如在《酶》的教学章节中,之前教学共8个学时,理论教学6个学时,将酶的专一性和部分酶动力学性质研究如温度、pH的影响结合在一起开设实验2学时。但结合教学实际,笔者在教学中将理论缩减为4个学时,增开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作用的影响研究实验,使实验4个学时,在实验过程中结合实验具体现象讲解实验原理,使学生对酶促作用的影响因素有更深的理解并加深记忆,实际执行后发现教学效果良好。
3.2合理划分实验小组,在实验课、中、后做好各部分的计划安排工作,保证实验效果。在实验课前根据学生人数和学习情况划分好实验小组。实验课之前提前通知学生,并针对实验内容布置实验提纲,启发学生查阅资料。熟悉与实验内容有关的知识,对实验内容有初步认识和整体印象,并培养主动学习能力。在实验课中小组成员分工协同,共同完成实验的具体操作,得出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每次实验后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实验室的整理和卫生清理工作,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实验中小组长参与协调组内人员共同完成实验,协助教师管理实验秩序,保证良好的实验结果。
人们在健身运动时会损失一定量的体液,体液的丢失很可能会造成人体内电解质代谢平衡紊乱,从而影响细胞和系统的功能、降低人体运动能力。运动中因汗液失水会导致细胞内和细胞外的脱水。既使很少的失水(1%体重)都会增加心血管功能的负担,美国运动医学学会的立场声明认为:适当的饮料补充有助于保持体液平衡,从而提高参与正常身体活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达到最佳的运动表现。因此如何有效补充这些损失的体液,是每个健身爱好者应该关心的问题。一般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都可进行补液,尤其是锻炼前、后的体液补充。对剧烈运动者或运动持续时间超过1 小时的锻炼者还要注意运动中的体液补充。
1.水的补充
运动中补充水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持机体的正常含水量。个人应该在参与运动前24 小时饮用充足水分,并在运动前饮用大约500ml的水量,就可以使机体贮备充足的水分,如果摄入水分过多,身体也有充足的时间将多余的水分排出
保证健身爱好者的水平衡,最关键的是积极主动地补水。凉开水是最好的选择,沸水经自然冷却后与人体细胞内的水分子结构非常接近,容易渗透到皮肤组织内部。如果运动1h以上,出汗过多,可以在开水中加少量的食盐。且以少量多次为宜,每次100―200ml。主动补水可以避免脱水的发生, 少量多次可以避免一次性大量补液对胃肠道和心血管系统造成的负担加重。补液的时间无严格的限制,但补液的总量一定要大于失水的总量。
运动时最好饮用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天然矿泉水或凉开水,纯净水或蒸馏水会造成血液稀释,排汗量增加,进一步加重脱水。
不要喝放置时间过长的水。时间过长或者隔夜重煮的水,已经没有了对人体有益的各种矿物质,还有可能含有某些有害物质,如亚硝酸盐等。另外,还要注意水的温度,可根据各人习惯掌握,约在20℃-25℃左右。有人喜欢在夏天或运动后喝冰水,这是绝对错误的。冰镇过的水的确可以,起到暂时清爽的感觉,但血管会由于刺激过强而引起收缩,造成血液循环不畅,尤其对胃粘膜的刺激极容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乱,重者还会引起胃痉挛和腹泻,老年人更应注意,不要饮用冰水或低温饮品。免费论文。
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补液切忌暴饮,因为在暴饮后,会增加排尿和出汗,使体内电解质进一步丢失,增加心、肾负担,稀释胃液,延长恢复时间。
2. 电解质与糖的补充
对大众健身者来说,每次运动所丢失的汗液不是非常的大,消耗的也没有专业运动员多,1h以下的低强度锻炼只会流失体内非常小部分的电解质。尤其是氯化钠,还有钾离子,在运动中都会流失。这时身体内储存的电解质会自动地释放到血液中,维持电解质的恒定。因此, 对1h以下的低强度锻炼者在运动后不需要特别补充电解质。
对不超过1小时的运动通常来说可以补充少量糖,对超过1小时的运动来说应该补充糖。含葡萄糖、蔗糖和其它多糖的补液饮料有一定功效,可以增加外源糖的氧化作用、推迟疲劳和提升运动能力
3. 运动时少服用高浓度的果汁、碳酸饮料
口味和气味较佳的饮料,尤其是微酸的饮料可以增加口感,促进摄入。运动时不易服用高浓度的果汁,因果汁中过高的糖浓度使胃排空的时间延长,造成运动中胃部的不适。尤其是溃疡、急慢性胃肠炎患者以及肾功能欠佳的人更不能饮用果汁。免费论文。可以把高浓度的果汁稀释饮用。
碳酸饮料含有二氧化碳,可以帮助消化,并促进体内热气排出,从而产生清凉爽快的感觉。它虽可补充水分,但营养成分很少。尤其是在剧烈运动之后饮用碳酸饮料容易引起胃痉挛、呕吐等消化系统不适症。免费论文。
5注重提高补液的口感
提高补充饮料的口感是达到饮料摄入与体内水分流失平衡的一个有效方法。饮料的口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温度和调味品等,虽然多数人喜欢饮冻水,受他们自己的饮水习惯影响的。试验研究显示,在运动后的恢复期,感觉最舒服的饮料温度是5℃,当然如果大量饮用时,15-21℃的饮料是较好的。当口感比较好时,自由饮用的饮料量明显提高。因此,饮料的舒适温度和口感对提高运动中饮料的补充是很有帮助的。一般来讲,味道是甜的,温度介于15-21℃,口感比较舒适的饮料有助于运动中和恢复期的饮料补充。这也是我们应考虑的问题。
综上所述,健身运动过程中应加强液体的补充,即为人体迅速补充在运动中丢失的水分、电解质和能量,从而有效的防止脱水、维持体液平衡和正常的生理功能;所补充的液体应具有刺激饮用、加快胃排空、加速小肠吸收、含有足够的能源物质以及促进体内平衡的特点;应根据各人情况掌握;补液的量应该和丢失水分的量持平。在热环境中进行相当大强度的运动时,随着出汗率的增加必须增加补液量。对于超过1 小时的耐力运动项目,饮料中可以加入适当的糖、电解质、一定量的钠离子(0.5-0.7g/L),因为它对于提高口感,延长饮料在体内的滞留时间,防止因过度饮水造成的低钠血症等都有帮助,帮助提高运动能力。对于持续时间超过1 小时的剧烈运动,糖的摄入速率建议为30-60g/h,这样可以维持糖类氧化,推迟疲劳的发生。这个速率的糖补充可以在不影响饮料运输的前提下,通过摄入600-1200 ml/h,浓度4-8%的糖饮料获得。糖可以是单糖(如:葡萄糖和果糖),也可以是多糖(如:麦芽糖)。
参考文献:
[1]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陈吉棣.运动营养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
[3]鲍勃.默里.液体补充:美国运动医学会的见解[J].体育科学,2000,20,(3):88-91.
[4]田野 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
[5]运动生物化学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6]邓树勋 王健 乔德才 运动生理学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
[7]张蕴琨 运动生物化学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
关键词:体育文献计量;运动人体科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国
中图分类号:G8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10)11-0111-04
Analysis of theses written for a Master of Science degree in the human movement science specialty between 1999 and 2009 in China
LIN Hua,XIA Xue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 116029,China)
Abstract: By basing their research specimens on theses written for a Master of Science degree in the human movement science specialty between 1999 and 2009 in China,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se theses in terms of thesis topic selection, thesis research subjects, thesis research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value of thesis research achievements, summed up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hanging trend of these theses, and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scale of recruitment of graduate students studying for a Master of Science degree, in the selection of thesis topics written for a Master of Science degree in the human movement science specialty, there were more fundamental application researches than pure fundamental researches and developing researches, and there were signs of inadequate novelty of topic selection, repeated topic selection, and deviation of topic selection from sports practice; the thesis research subjects are mainly animals, seldom the human body; the thesis research methods were mainly experimental methods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more thesis research achievements were applied to the competitive sport area than to mass sports fitness and scholastic phys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sports bibliometrics;human movement science;thesis written for a Master of Science degree;China
学位论文在某种程度上能够集中反映某个领域的热点问题和研究现状,是衡量研究生学习、科研能力和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以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以中国知网“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为检索数据源,检索项为学科专业名称,检索词为运动人体科学,检索范围从1999~2010年,匹配条件为精确,截止2010年5月12日,由此获得963个检索结果,其中通过筛选剔除与本研究不相关的学位论文35篇,最后将928篇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全日制硕士毕业学位论文作为本文研究对象。
运动人体科学是体育科学研究内容的一部分,是研究人体从事体育活动过程中人体变化规律的科学,包括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心理学等,基本属于自然科学的研究范畴[1]。根据体育科研成果的性质可将体育科学研究分为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和开发性研究3类[2]。其中基础性研究又可分为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两类,而应用性研究和开发性研究又常被归为一类,以“应用研究”统称[3]。
1硕士学位论文选题
选题是科学研究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英国著名科学家贝尔纳[4]曾指出:“课题的形成和选择,无论作为外部的经济技术要求,或作为科学本身的要求,都是研究工作中最复杂的一个阶段。一般来说,提出课题比解决问题更困难。”因此,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2年以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大多是以生物学传统的动物实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技术动作分析等微观实验研究为主,而近些年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逐渐采用一些新技术手段,如蛋白质组技术、基因芯片技术、激光共聚焦技术等,在运动性心脏、骨骼肌以及运动性疲劳方面的研究也有所突破,从传统的生物学研究向多层次、全方位开展跨学科研究,以系统整体观点来综合宏观和微观研究,依托基础性研究突出应用研究。
由表1可以看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应用基础性研究论文有509篇,占54.85%,应用性研究论文次之,有327篇,占总数的35.24%,而开发性研究和纯基础性研究论文数仅占8.19%和1.72%。
结果显示,纯基础性研究和开发性研究选题较少,虽说运动人体科学隶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具有应用基础性研究课题的属性,但其本身还是存在着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的内在结构,只有各研究类型均衡发展,才能够有效促进整个学科研究的进步。因此,在研究生学位论文这个特殊科研群体中,应特别注重科学研究的均衡发展。
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分析来看,研究内容丰富,选题方向多样,能够体现当前运动人体科学研究领域的新热点、新问题。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体育保健学等传统研究方向的研究内容不断深化的同时,一些新型的研究方向也逐渐呈现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中,如低氧训练的生物学基础、高原训练和运动员机能监控、人体功效学、生物力学研究及运动器材研发、体育工程学等。
2002年以前运动人体科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集中,在骨骼肌生理、心血管机能、疲劳与恢复、营养、激素及内分泌、机能评定、免疫等方面,研究高原训练、代谢方面的论文分别有7篇和6篇[5],而现在硕士学位论文研究高原训练和代谢的增加到37篇和96篇。如今运动人体科学硕士学位论文在传统研究领域更加深入,同时还有些新的研究内容不断增加,如基因多态性与运动能力的关联性研究、纳米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中医保健以及运动人体科学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等。不过,近年一些研究如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方法、自由基生物学等生物工程技术已应用于运动人体中,但硕士学位论文中还甚少涉及。
运动人体科学是体育教育训练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基础[6]。交叉和综合选题成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中的普遍现象,不仅涉及到同级学科不同方向之间的交叉选题,还涉及到同级学科之间和跨学科之间的交叉选题,使研究课题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因此,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生在进行论文选题时要拓宽研究视野,突破思维局限,敢于创新呈现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2硕士学位论文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科研论文根据研究目的所选择和组成的客体,本文通过对928篇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梳理,发现以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的有409篇,占44.07%;以运动员为研究对象208篇,占22.41%;以军人、老年人、患病者等为研究对象的有104篇,占总数11.21%;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有93篇,占10.02%;以少年儿童为研究对象有67篇,仅占总数的7.22%。
由此可见,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硕士学位论文以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最多,而以人体为研究对象的论文,选择的群体相对广泛,选择研究对象最多的是运动员,其次是大学生,少年儿童相对较少。
3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
一门科学的发展依赖于研究方法手段,而研究方法的发展有利于该科学的发展,运动人体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它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体育科学研究的进程,作为体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的发展同研究方法手段发展也是分不开的[7]。从本文分析的硕士学位论文看,大部分论文能够从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范围研究问题,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访谈法、测量法等,采用最多的是实验法,这也符合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研究特点。而与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学位论文多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8]不同的是运动人体科学论文的研究习惯以实验为基础,以客观量化的数理统计为依据,以观察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为辅助研究手段进行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研究。
从质与量的角度可将研究方法分为比较、归纳、分类等的定性分析法,数理统计的定量分析法及运用数理统计而仍以定性方法研究的半定量分析法。在本研究中发现,运用定量分析法研究的学位论文占总数的63.79%,定性分析法研究占13.69%,半定量分析法研究占22.52%。其中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测量与评价研究采用定量分析法的分别占82.27%、80.53%、70.15%。结果充分体现研究论文多以定量数据分析为主。
4硕士学位论文的应用价值
动物实验在生命科学、医学等研究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巨大作用,也成为生物学、医学的一门主要研究方法,是探讨生命奥秘、人类疾病机制及治疗等不可缺少的手段。运动人体科学与生物学、医学一样,同属于自然科学的分支学科。单从研究对象选择可以看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多以动物实验为主,大多数运动机制是在动物实验中实现的。近年来,随着基因技术的日益发展,各种基因表达形式也逐渐成为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的热点。
研究动物的优点在于动物具有广泛的遗传基础,个体差异较大,在模拟人体运动的某些研究中是比较有用的,其实验结果也带有一般性和普遍性,尤其在选择一些诱发性动物模型时,能够在短期内复制出大量模型,并能严格控制各种条件,使复制出的模型运用于不同研究目的要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能正确的掌握和运用动物实验方法,可使实验者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同时还能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减少研究的盲目性。但动物实验同时存在着很多缺陷。运动人体科学毕竟是要研究人运动的一些机能机制,动物的发生发展过程、运动特征及环境与所效仿的人类运动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体育领域中,从实用价值角度看,人体实验的研究更能直接说明问题。
纵观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发展,根据科学研究的目的、任务和需要,运动人体科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成果应多从研究人类运动的角度出发,将基础理论研究合理运用到运动实践中。
除了以动物模型为实验对象外的519篇论文中,研究成果与竞技体育有关的论文230篇,其中基础性研究63篇,应用性研究119篇,开发性研究48篇,主要研究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与训练监控,运动员身体恢复的手段和方法、新技术、特殊仪器应用于运动员训练等。如低氧训练是当前运动训练研究的热点之一,在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中有40篇论文与低氧训练的机制及应用有关。
从多维角度思考,研究成果的“社会化”既是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也是衡量体育科学研究社会价值的最好尺度[9],在运动人体科学领域,除服务于竞技体育研究范围外,在全民健身范围内,人类健康与健身运动领域也应得到重视,大众体育的发展,必将接受运动人体科学理论的指导,并将体育纳入“一级预防”的“预防医学”框架之中。在我国推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10]。在运动人体科学硕士学位论文中与群众体育有关的研究有115篇,占总数的22.16%,主要研究包括不同运动方式对人体身体形态、机能及身体素质的研究,各种力学负荷对人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慢性病患者的运动健身指导方案,“现代文明病”的根治及抗衰老与体育运动保健的研究,人体体质健康状况及因素分析,不同人群运动健身的特点与方法,运动与营养膳食处方的指导等。
近年来我国的肥胖症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肥胖少年的增长比例更大,成为儿童时期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儿童单纯性肥胖可作为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诱发因素之一。学校体育也成为现在体育科学研究的领域之一。学位论文的研究涉及到学校体育的有174篇,其中包括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状况、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不同运动对学生生理机能评定、体育院校学生专项教学训练素质等。
5小结
运动人体科学是一门综合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对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分析,发现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论文选题多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纯基础研究及开发性研究比例相对较少,选题方向不均衡,但随着体育科学研究领域研究内容日益发展,创新性研究课题也将成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的必然趋势。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对象大多以动物模型为主导,继承自然科学研究传统的研究模式,但为了能更好在体育运动领域发挥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的作用,直接采用人体实验将是运动人体科学应用于运动实践的突破点。在设计实验,采取合适的研究对象是科研论文成败的关键,在硕士论文研究中应重点考虑如何将人体实验与动物实验的优势相结合。
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还是以传统的实验研究与定量分析法为主流验证结论,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多元综合方法应用将在今后运动人体领域科学研究稳步发展,移植更新更有效的研究方法必将成为体育领域科学研究的重点。
从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整体分析来看,其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应用价值更多的还是局限在竞技体育范围内,应用于大众运动健身以及学校体育领域相对较少。
参考文献:
[1]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2006-2007体育科学学科发展报告[R].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 黄汉升.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王瑞元,周越. 体育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现状与展望[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1):1441-1445.
[4] 贝尔纳J D. 科学研究的战略[G]//科学学译文集.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5] 张瑞华,朱晗,张哲,等. 对我国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论文选题的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9):1232-1234.
[6] 张雪霞. 从学位论文选题的跨学科现象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J]. 体育学刊,2006,13(1):88-91.
[7] 黄翠,藏威,李国金,等. 运动人体科学研究方法的现状及展望[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7):1367-1370.
基本信息 姓名: xxx 先生 身份证: 610104197612313*** 照片 民族: 汉 目前所在地: 成都 年龄: 30 岁 户口所在地: 成都 婚姻状况: 未婚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全职 应聘职位:
化学工程类、 理科类、 生物工程类
工作年限: 3 职称: 中级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日期: 一个星期 月薪要求: 面议 希望工作地区: 北京市上海市成都 个人工作经历: 1996-XX,西北大学化学学院 1997-1999担任过院报编辑,校学生会学习小组干事。 1998.10-1999.5从槐米和荞麦皮中提取芦丁工艺研究 1999.2~XX.6从荞麦皮中提取纤维素,对纤维素与马来酸等接支反应,合成纤维素的衍生物 1999.9~1999.10河南洛阳中原油田分析测试中心实习 XX.9-XX.12四川自贡(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 XX.9~XX.12四川自贡(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环氧树脂车间实习工作 XX.1~XX.7四川自贡(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环氧树脂车间实验室担任技术员,负责车间生产中间体的检测,车间生产问题解决和部分应用产品开发(环氧树脂稀释剂,环氧树脂灌封料和环氧树脂模具) XX.8~XX.12四川自贡(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工程中心环氧树脂研究组,参与开发一种电子级酚醛环氧树脂和新建车间的设计,申报材料的整理,前期实验的总结等工作,并成功进行了中试。 XX.1~XX.8西安新兴绝缘材料厂担任技术研发和厂长助理工作,主要负责车间生产,新产品的开发和产品报批等工作。。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sichaun daxue 最高学历: 硕士 毕业日期: XX-7 所学专业一: 生物学类 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 本科 XX 年毕业于 西北大学化学系有机合成 专业 主要从事植物有效成分的分离和其衍生物的合成研究 硕士 XX 年毕业于 四川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专业 主要从事植物蛋白的功能研究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外语水平: 熟练 国语水平: 精通 粤语水平: 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本人具有较强和广泛的专业知识基础,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具有化工和生物制剂等工作经历。参与完成多项国家和省市研究项目,并完成多篇科技论文,得到同事和领导老师的好评。 在化学方面,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有机合成和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应用比较熟悉。 在生物学方面,生物化学的基本操作技能(蛋白提取、分离、检测(如:Western检测,荧光分析检测,蛋白基本性质的检测等);植物体功能蛋白的分离和提取,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基本分子实验技能(PCR,DNA/RNA的提取和大肠杆菌表达等)。对生物药学相关的实验设计和要求较为熟悉。 在仪器的使用方面,能够使用多种仪器( 紫外光谱UV, 红外光谱IR,原二色谱 CD, 荧光光谱FL,快速液相色谱FPLC, PAM2100叶绿素荧光,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并对主要分析仪器(核磁NMR,紫外光谱UV, 红外光谱IR,原二色谱 CD, 荧光光谱FL等)的结果能够准确分析。 在工作中,本人能够尽职尽责,吃苦耐劳,有责任心和团队集体精神。 在生活上,本人热爱运动,喜欢羽毛球,篮球运动。写作能力好,喜欢读书,上网等休闲类活动。
阅读延伸:简历写作的七忌
不要像写论文那样准备厚厚的一本。企业看一份简历的时光个别不会超过5分钟,没有哪个企业引导会有耐烦读你的;专著gps监控系统,要擅长捉住要点,建议长度不要超过2页a4纸。
不要把那些跟职位和工作无关的兴致喜好都一股脑地写进去,比方游览、看小说、唱歌、钢琴九级等等,这些兴趣爱好通常不会给你加分。
不要把在学校的各科成就单都附上,你是去企业应聘,不是申请出国留学。当然,假如你的学习成绩特殊优秀,那你就写上曾经持续几年拿过一等奖学金或者成绩全年级第多少名等,这就足够了。
简历不要设计得过于富丽,这会让用人单位感到你太会包装本人,把功夫都用在了表面上,甚至以为你的简历是请专门的美术职员;装饰出来的。
与应聘职位无关的工作经验不要写。根据用人单位的性质、对职位的要求,供给出足以向用人单位证明自己才能的背景材料就可以了。
加州理工学院
现在谈一下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Coltech)的一般情况。在当时它是一个较新的私立学校,前身是一个工艺学校。1891年建立,1910年迁到新址,1920年改称今名,设大学及研究院。在巴莎迪娜市中,占地东西长约三个街口,南北宽约一个街口(现已扩充了约两倍)。建了些楼房,作为实验室、教学及宿舍之用,均以捐款的人命名。如诺曼・布里奇实验室(物理)、盖茨实验室(化学)、柯卡霍夫实验室(生物)、古根海姆实验室(航空工程)等等。此外,在市外不远的地方还有附设的机构,如在山上有一个天文台,海滨有一个海洋站等。各实验室的主持人都是聘请著名的科学技术专家,很多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所以很快地成为国际上重点科技研究及培养人才的中心。
院长米立根教授,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及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他很会办校,更善于交际筹款。他笃信基督教,每星期日都去做礼拜,有时还去教堂讲道。caltech的青年学生多是认为科学至上,宗教迷信可笑。对他还有些议论,有人说别人信教不可恕,但他信教却可谅解,因为他的确是通过这条道路为学院拿到了不少捐款。这当然是笑话,但有时他确实陪着一些外界老太太在校内各处参观。我还在实验室遇到过,并且被抓住谈话,后来知道这些阔太太都是Caltech的财东。
也因为Caltech是私立学校,学费特别高,学生也少,当时不过两三百人,且多是有钱人的子弟。我们是公费,不成问题,别的研究生就要设法打工,半工半读还很艰难。宿舍也很贵,所以大部分学生均在外面住。
现在讲一下30年代Caltech生物学部的情况。生物学楼是由一家富商柯卡霍夫所捐建的,高四五层,有约20平方米的房间上百间。有的打通做大实验室,有的隔断成小培养室、暗室等。我在那里时,全生物部一共不到百人,教师比研究生多,技术行政人员少,所以大都可各据一间房。
生物学部门中创立最早、当时人数最多的是遗传方面了。主任摩尔根于1928年应聘到此,开建生物学实验室。他已62岁,带来他的两位大弟子(斯特蒂文特和布里奇斯)和一些较年轻的门徒及共同工作者,如比德尔、杜布赞斯基等加上几位技术员,招收的研究生,以及外来短期工作及协作人员共一二十人,占用一层楼。其次是生物化学实验室,教授是博苏克,加上副教授、讲师、研究生、技术员等十余人,占地下一层。再有1930年建立的生物物理室是由哈佛大学毕业、在柏林随瓦伯格学习回来的爱默生主持,有助教、技师等三四人,占用二楼几间。植物生理学工作则是由1933年聘来的荷兰籍的温特为副教授,开始的。他有一位助教,四五个研究生,加上技工不到十人。这部分的主要试验工作不是在大楼内,而是在院外马路旁的摩尔根私人住宅的园地上,借用一角建造了一间约20平方米的简单玻璃温室及两小间预备室和地下两间暗室,我们经常在那里工作。后来还开创了动物生理实验室,聘来荷兰籍的魏斯马教授及助手共三五人。植物方面又增加了植物生物化学实验室,由德国留学回来的邦纳工作;植物化学实验室由荷兰籍的哈根斯密特工作。都只有两三人,在大楼内占一两间房间。
至于仪器设备则没有什么先进和突出的,也不很受到重视。遗传组工作主要是用果蝇为材料,只用些玻璃瓶来培养,每人领到一台显微镜来观察细胞及染色体等。生物化学组也只有一般的分析仪器及药品。生物物理学组则是培养小球藻,用改装的瓦氏呼吸器测量光合及呼吸作用的速度。植物生理学组则主要是用燕麦的芽鞘和豌豆的幼苗来研究测定生长素。主要以温室培养的植物作材料。再如动物生理和植物化学方面,当时新创,更没有什么设备了。这也是Caltech生物部的特点。重视人才为主而不太计较仪器设备。
再谈谈上课讲授的情况。我在Caltech三年,除去旁听德语外,不记得上过什么正式的课程。虽说有高级植物生理学一课,但并未执行很久,每星期一次,一个上午,时间也不固定;没有教室,只是在实验室中教授,学生搬几把椅子围坐一起,也不总是由教授讲课,而是大家围绕着一个问题讨论,有时还是学生主要发言,因此更像一个讨论会而不像上课。研究生也没听说有什么规定的课程、“学时”和“学分”等问题。这也是Caltech的一个特色,像一个研究所而不同于一般大学。
也许由于人少,大家在一起工作,天天见面,比较熟悉,而且年龄又差不多,所以教授、学生、技术人员都常以名字相称。记得生物楼中除去主任摩尔根及一位清洁工人邦纳斯因为年龄较大,大家尊称其姓并加“先生”而外,其余都直呼其名,言谈亲密。
再一特点是不讲究修饰和衣冠不整。虽说美国人穿着都比较随便,但又没有女生,经常是衬衫没有领带,有时甚至穿背心、短裤,赤足上班。但大家还刮一刮胡须。
我的研究工作
上面说过,caltech的治学育才方式比较自由,更像一个研究所而不像研究院。我的经历就是如此。到校以后,并没有谈过什么选课读书问题,而是进入实验室,熟悉环境,了解研究工作和考虑课题。当时植物生理部分主题是新发现的“生长素”和它的形成、转运及功能等方面。它对细胞的生长作用已大致了解,由于它的分配不同而引起的一些植物运动,如向光性、向地性等业已明确,所以大家很想去探索在植物器官更复杂的运动中生长素有无作用,内外环境如何影响,如叶片的起伏转动。经过讨论和文献阅读,建议我试用一种锦葵科的植物研究,其圆扇形叶片有向阳性,能随着太阳起落而东西转动。选题之后,即着手准备材料、考虑办法,自筹自理,导师也不过问。我移植了一些植株,温室栽培,昼夜观察,还借了一台小电影机按时拍摄下来。发现它很敏感,其圆形叶片随着太阳转动,总是面对阳光,晨东夕西,日落后又恢复向东,翌晨日出后再移动。我还用人工光照不同时间照射叶片或叶柄的不同部位,发现感受光的是叶片,而使之转动的是叶柄上一小段。其内部结构是,中间是维管束,四周是薄壁细胞,它们的渗透压在变化,吸收水分而胀大缩小从而造成叶片的上下左右转动,与生长并无关系,叶柄并不
在长。这些结果写成论文报告,即未再深入下去。虽然可研究的问题还多,也有趣味,但因与当时中心工作生长素没有什么关联,需要另辟途径;创造仪器方法又无经费,所以决定放下,留诸异日,而另觅植物材料再进行研究。
经过观察和讨论选用番木瓜为材料,从加州植物园取得纯种,在温室栽培。该植物叶片为掌形,有“感夜运动”,亦可称为“睡眠现象”,即午夜后叶片逐渐升起,上午抬平,黄昏下坠,到午夜垂直向下,有些叶片在强光下还有“午睡现象”。把植物放在连续光照下,其昼夜运动可维持3~5天以至20天。周期率还是24小时,但运动幅度较小。在暗室内运动仍能继续,但周期约为21小时。在连续光下长出来的叶子没有这种运动,但当移到自然条件下时,昼夜运动立即开始。
进一步观察得知,这种运动最活跃的时期是在叶柄生长最高速时期,运动部位亦正是叶柄生长的部位。直接测量叶柄的生长速度发现叶柄上段(生长区)两面的细胞昼夜生长速度不同,其上面(近轴面)细胞只在每日中午至夜里生长,上午不长;而下面(远轴面)的细胞则相反,上午长得快,下午长得慢。
更进一步分析其中机理,得知生长素是在叶片中产生的,去掉叶片则叶柄不再生长而运动停止。如外加些生长素在切口上则叶柄又能生长。为了解生长素如何分配,又做了切片观察及叶脉和叶柄中的维管束分布。番木瓜的叶片为掌状有裂瓣,较大叶有五裂瓣,成熟的叶常为七裂瓣。各裂瓣的主脉在叶下端集中入叶柄,但其维管束中有一部分的韧皮部不融合,从叶片的“上”瓣下来进入叶柄下面(远轴面),而从最
“下”两瓣来的则进入叶柄的上面,从“中”部两侧来的则进入叶柄中两旁。由此推论,叶柄上下两面生长不同是由于生长素来源及数量在时间上的不同。试用人造生长素外加到叶片的不同部位,确能使两面的生长速度不同而使叶片上指或下垂。但是试图从叶片各部提出和测定所产生的生长素数量则未成功,可能是由于所产生的生长素少,提取时又被氧化酶破坏了。这些工作结果已写成。后来常被引用,而且写进了新出版的植物生理学教科书(增田芳雄,1988年增订版)。
除这些研究以外,我还在生物楼中的生物物理研究室随爱默生副教授作些研究。进行单细胞的小球藻的生长、光合和呼吸作用方面的实验,发现生长素并不影响细胞呼吸,但能改变其光合速度。这个效应大约是间接的,生长素能使其细胞胀大,表面增加。
另外我也曾在遗传部分学习,参加一个小课题,培养果蝇作杂交试验,但未写成论文。
这样,两年很快过去了,完成四篇论文和报告。导师温特教授通知我可以申请博士学位的考试和论文答辩了。定了日期公告,由系主任摩尔根老教授主持,有许多教授参加,还有些研究生及外界人列席,进行口试。提出的问题都很简单,不难答复。基本考试和论文答辩后,教授们讨论评议,不久导师出来告诉我已被通过,向我祝贺,就算完成。还有外国语(德语)考试更是简单,与外语老师约定日期,自己带一本专业性的德文书,教师随便翻出几页,我用英语口译出来就行了。
毕业典礼一年一次,研究牛和大学生一起授予学位。露天举行,有乐队和来宾、学生、记者百余人。我们租了方帽长袍,依次上台,由院长发给证书,并照了像。
回顾caltech这种培养科研人员的方式,正如上述,更像一个研究所而不像学校。也许由于是私立的和学生少,没有很多的规章制度、必修课程和各种专业笔试,而是看你研究中的工作态度,对问题的思考,试验的设计和安排,方法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对结果的分析和归纳,论文的报告和写作等等。通过学术讨论、日常接触、观察闲谈等所得的了解,导师们认为你已够条件时,就叫你提出学位考试和论文答辩的申请。这种口试答辩也常流于形式,差不多都会通过的,因为教授们都先已了解,而且可能讨论过了。如果觉得你还不够条件,他们就不会叫你申请学位,或再拖延。例如,和我差不多同时在植物生理学组中有两位研究生,一位是外务太多,不专心工作,时常不见;另一位“吊儿郎当”不务正业,天天与女友鬼混,也没人过问,导师也不管,后来也就不知去向了。其实这种方法也有道理,本来科学研究全是要靠自己的努力,不是靠别人的督促。而且所谓博士学位也只是表明已具有独立作研究的能力,并不一定要有什么突出的贡献。
但是太无规定的基本标准也有缺点,尤其是理工学院的学生以数理化为主,生物学的知识很少,有的连植物学也没有学过,对植物形态和结构都不知道。例如,比我早一年得博士学位的一位植物生理学研究生在论文答辩时,有人问他试验中经常用来测定生长素的燕麦苗的芽鞘的内部结构,他就答不出来。想了一会,说像一根“橡皮管”,引得大家笑起来,导师也有点难为情了。温特教授本人家学渊源,他父亲就是荷兰著名的乌得勒支大学的植物学教授,温特本人就在植物园中,与老一代的植物学家都是世交,又读植物学专业,还曾作过教员和到荷属爪哇主持过雅加达植物园,所以植物学的根底很好,见过的也多。记得他曾说过: “没有到过热带的人,不能成为好植物学家。”他在Caltech教书时常带我们出去参观植物园等处,指点我们。记得有一次开车一同到“死谷”去玩。那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名地,是一条南北行的干旱峡谷。当时移民向西海岸去开发时,一对篷车在谷内迷路,得不到食物和饮水而全部死亡。那里几乎全是砂石,很少植物,温特看见就问我们是什么。我是化学出身,没有学过植物分类,也答不出。他就对我们讲解,这些植物的属和种的拉丁名及其特有习性。
关键词:里必度;肌酸激酶;血尿素;血乳酸
中图分类号:G80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10-1381-03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ffect of Libidu Eliminating Elite Women Soccer Players' Fatigue
LIU Chang-jiang, WANG Xiao-chun, GONG Jian-ti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Shaanxi China)
Abstract:The experiment takes elite women soccer players as its research object, using double-blind method, stochastically divides 28 players into medicine group and comparison group, each 14 players.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al, exercise training of the same level is carried out, and vein blood is collected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Results:1) CK of the medicine group decreases from 194.93±72.97(u/L) to 140.14±39.11(u/L),n=14(P
Key words: Libidu; CK; BUN; BLA
良好的身体机能状态是发挥最佳运动能力的关键。对人体而言,有赖于不同肌群协调有序地收缩和舒张以完成巨大的外功,还有赖于大量的能量供应,同时代谢产物相应增多,因而必须充分动员身体中呼吸、循环、排泄等系统的功能,使之与肌肉工作协调配合,为肌肉运动提供所需要的氧,清除代谢终产物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这种协调依靠神经体液调节的整体调理作用而实现;凡身体中各器官功能协调能力越好,则运动能力相应提高[1]。
里必度,它是本课题研究观察的一种中药补剂,采用中药提取天然活性成分,为我国现有资源如龙舌兰属植物;结合中药复方制剂成药,并应用现代生物化学技术进行剂型改革。其临床应用在壮阳、抗衰老、增强免疫力、消除疲劳、强心等方面均具有疗效。里必度的制剂是由补骨脂黄酮、消旋去甲乌药碱、五加甙、螺甾烷制取等天然物质活性成分按比例混合制成胶囊、含片、口服液等。药理学试验与动物实验,已取得预期效果[2]究从运动生理和运动生化角度观察里必度在某一阶段对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的CK/ BUN/ BLA等与机体疲劳相关指标的影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广东女子足球队优秀运动员28名,基本情况如下(表1,2),实验期间,每名受试者身体健康,能保持正常训练。
1.2.1 服药方法 将28名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4人。实验采用双盲法:实验组每人每天服用三粒里必度胶囊;对照组每人每天服用三粒剂量、颜色、包装同实验组相同的含淀粉安慰剂胶囊。连续服用60 d。
1.2.2 取样与测试指标 实验期间,分别在服药前1 d及开始服药后第31 d、第61 d的当日清晨,在同等条件下抽取安静时空腹肘静脉血,取全血测定28名运动员的血红蛋白(Hb);然后将血静置2 h后以3 000转/min的速度离心20 min,离心后测血清,测定28名运动员的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N)、血乳酸(BLA)等指标值。在实验期间,尽量保持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营养、生活制度和训练等条件基本一致。
1.2.3 测试方法、仪器、药品及药剂来源 肌酸激酶采用酶动力学法测定,血尿素采用尿素酶法测定,测试试剂为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测试仪器同为德国产EPPENDORF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血乳酸分析采用YSI-1500型乳酸分析仪。以上五种指标均在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生化测试中心测定。里必度经药理试验,无毒副作用;经检测,不含运动员违禁药物成分;由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提供安慰剂。里必度成份由补骨脂、肉桂、肉苁蓉、拘杞子、刺五加、甘草等采用混提法制成胶丸,比例为1:1:1:1:1:0.3 g,在胶丸中每0.75 g中含量0.5 mg。该药品由广州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中药房提供。
1.3 数理统计法 将本实验获得的数据在计算机上运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常规统计学处理,本研究采用自身前后比较、组间比较对照研究,进行 F检验和配对t检验。文中数据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
2 结 果
2.1 里必度对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血肌酸激酶(CK)的影响
3次实验测试结果(表3):实验组(n=14)血肌酸激酶水平降低趋势明显。服药前、30 d后、60 d后的实验组运动员的血肌酸激酶值分别由194.93±72.97(IU/L)降低到158.29±63.89(IU/L),再降低到140.14±39.11(IU/L)。 经F检验(P0.05);60 d后运动员血肌酸激酶水平与服药前相比,血肌酸激酶水平下降,具有显著差异性( p
对照组(n=14)在实验前后3次测试值进行对比分析,血肌酸激酶水平上升趋势明显。服药前、30 d后、60 d后的对照组运动员的血肌酸激酶值由194.79±72.22(IU/L)上升到283.47±119.66(IU/L),再上升到307.93±134.43(IU/L)。 经F检验(P
2.2 里必度对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血尿素(BUN)的影响
3次实验测试结果:实验组(n=14)血尿素水平逐阶段降低,服药前、30 d后、60 d后的实验组运动员的血尿素值由5.92±0.91(mmol/L)降低到5.64±0.62(mmol/L),再低降到5.00±1.12(mmol/L)。经 F检验(P 0.05);60 d后运动员血尿素水平与服药前相比,血尿素水平下降,具有显著差异性( p
表4 里必度对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BUN的影响
2.3 里必度对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血乳酸(BLA)的影响 3次实验测试结果:实验组(n=14)经 F检验(P
表5 里必度对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BLA的影响
1) 肌酸激酶(CK)广泛分布于人体骨骼肌、心肌、脑、平滑肌中,以骨骼肌中含量最高。它的生物学作用是催化三磷酸腺苷(ATP)和磷酸肌酸间高能磷酸键的可逆性转变,其是短时间内激烈运动时能量补充和ATP恢复反应的催化酶,与运动时、运动后能量平衡及转移的关系密切。大量研究表明,肌肉在经过高强度负荷后,肌肉酸痛与血清CK水平存在高度相关性[3]。肌酸激酶是细胞中能量代谢的关键酶之一。它的活性变化,可作为评定肌肉承受刺激和骨骼肌微细损伤及其适应与恢复的敏感的生化指标[4]。它的活性在短时间、最大强度的供能是极其重要的,直接影响机体在短时间内最大供能的能力。在短时间、大强度的运动中运动员是否有能力保持细胞的完整性,减少细胞的血肌酸激酶的流失,也是影响其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剧烈运动后,血肌酸激酶活性增高的原因是运动时缺氧,代谢产物堆积,供能相对不足等引起的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肌肉损伤,促使酶从细胞内释放增加。肌酸激酶是由骨骼肌和心肌细胞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液的结果,正常时数值很少,运动时活性升高,并且与运动强度成正比。血清中的酶类可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两种。血清中非功能性酶来自于组织细胞,其活性的变化可以反映出骨骼肌的细微损伤并间接了解肌肉疲劳与恢复情况。血清中的肌酸激酶属于非功能性酶。肌酸激酶主要存在于肌肉组织中。既往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可引起血清非功能酶活性升高,其机理可能是运动时机体内自由基、缺氧、纯粹的机械牵拉等造成肌肉的细微损伤对细胞膜产生破坏或使其通透性增加,从而使肌肉中酶大量渗透入血的结果。Rodenberg等发现离心运动引起肌肉损伤后,肌肉酸痛的变化与血清CK活性变化显著相关[5]。Tiidus等研究各种强度的运动后发现,强度最大的组运动后血清CK活性升高最多。他们认为运动强度是导致运动后血清CK活性升高的关键因素[6]。足球运动是一项以大强度、大运动量为基础的项目。因此,本次实验中,在同样条件下的训练和比赛,实验组在服药前后的三次测试中,肌酸激酶水平呈逐渐下降,服药前后自身对比,肌酸激酶水平下降明显,呈显著性差异( P
2) 血尿素是蛋白质代谢终产物之一,也是评价运动量、运动强度和运动性疲劳的敏感指标。BUN是蛋白质代谢的重要产物,蛋白质虽为机体的主要结构部分,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参与能量代谢。运动以后,BUN的增量大小,能反映机体利用蛋白质的供能程度。蛋白质作为能源储备被利用时,其被利用的程度则是机体适应力大小的指标之一。机体的适应力越强,所动用的蛋白质越少,因而体内生成的尿素也就越少;反之,机体的适应力越弱,所动用的蛋白质越多,因而体内生成的尿素也就越多。女子运动员在高负荷运动中,体内代谢旺盛,能量消耗极大,蛋白质供能增多,导致血尿素指标升高。尿素主要是经肾小球滤过产生的,它是体内蛋白质、氨基酸等物质分解代谢的终产物之体的适应力弱时,则被动用的蛋白质就越多。
运动中的血尿素主要来自于肌肉、肝脏蛋白质分解和血液中酶的老化,可用来反映蛋白质的代谢情况。正常生理条件下,蛋白质的分解维持在较低水平,表现为血尿素的稳定性,大运动量将导致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增强,血尿素值升高。丙氨酸脱下的氨基在肝脏经一系列代谢后合成尿素,尿素通过血液经肾脏排出体外。一般认为运动超过30 min,血尿素含量明显增加,其原因被认为是蛋白质或氨基酸分解加强,或ATP 大量消耗,或肾脏排泄功能水平下降。导致血尿素上升的现象不仅发生于运动员不适应负荷时,而且还会延续到运动后恢复期甚至在运动后的第二、三天还表现出比较高的水平。尿素是体内蛋白质、酶的分解产物。在1~2 h的大强度运动中,由于消耗了大量的肌糖原,为了弥补糖原的不足,体内蛋白质分解增强;在长时间、大运动量的足球项目中,细胞浆内pH值下降,蛋白质水解酶活性升高促进蛋白质分解;长时间运动排汗较多,必然引起血液浓缩,由此可引起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低而使血尿素潴留,特别是长时间的奔跑运动,难免造成肾脏某些微细结构或细胞组织的损伤,这些都会引起血尿素的升高。
正常生理活动时,尿素的生成和排泄处于动态平衡,血尿素浓度保持相对稳定[7]。通常情况下,血尿素的浓度在1.7~8.9 mmol/L变化[8],我国优秀运动员晨起血尿素氮值的正常参考范围为3.57~7.14 mmol/L,不同项目的运动员血尿素值因运动项目的不同有较大差异[9]。本次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服用里必度30 d后和60 d后血尿素值均比服药前有下降趋势,其中60 d后的测试值与实验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P
3) 血乳酸是运动员身体机能客观的生物化学评定指标。运动后恢复过程一直是运动生物化学研究的重点。血中乳酸与肌肉中乳酸水平处于平衡状态,运动状态下血乳酸上升是肌肉中释放出乳酸的结果,说明血乳酸可以反映肌肉中乳酸情况[10]。研究表明,机体内乳酸的生成首先在骨骼肌细胞内堆积,然后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肌细胞及全身体液pH的变化,酸化的环境会引起肌肉工作能力下降,大脑抑制过程加强,从而导致机体的工作能力降低[11]。因此,血乳酸的降低,有利于提高有氧运动能力。本文的里必度补剂的实验结果与前面提到的这个观点吻合。服药组的定量负荷运动后的血乳酸值有显著性降低( P
4 小 结
1) 里必度能显著降低肌酸激酶活性的结果表明,里必度有助于减少细胞微细损伤,促进疲劳的消除,提高运动能力。
2) 里必度能使血尿素产物明显下降,能较好的清除蛋白质代谢产物,有利于消除疲劳,改善运动员的机能状态。
3) 里必度能使血乳酸水平明显下降,为运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便于各种能源物质的代谢功能,更好的消除疲劳。
参考文献:
[1] 解丽芳,郭义,王玉兴.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8,17(1):67-69.
[2] 陈新淦,等.里必度(Libido)对左心室功能/性激素水平/肾上腺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对机能状态的调节效应.2001年中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汇编(一)[M],2001.
[3] 庞永和,刘浩,李亚英.血清肌酸激酶在运动医学监控中的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6):2150-2151.
[4] 张晓东,李骁君,郑鑫,等.关于应用口服复方中药消除CBA联赛中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20(62):48-49.
[5] Tiidus PM.,et al.Effects if intensity and duration of muscular exercise on delayed soreness and serum enzyme activities.Med.Sci Sport Exerc,1984,15:451-465.
[6] Rodenberg J.B.,et al.Relations between muscle soreness and bio-chemical and functional outcomes of eccentric exercise.J Appl Physiol,1993,74:2976-2983.
[7] 林文俊.运动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35.
[8] 冯美云.运动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