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24:3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幼儿园送教支教工作,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园所建设是一块“硬骨头”。我县是财政困难县,仅仅靠政府投入,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为此,我们充分发挥先进园所的激励作用,积极探索建立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投资体制,提高园所建设的质量与水平。
1、以先进园所富有生命力的投资体制,推动园所建设
园所建设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资金短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建立一个多元化的投入体制。我县实验小学、西关小学幼儿园是较早通过省级规范化验收的幼儿园,他们在建园过程中探索了“股份合作制”的投资形式,其基本特征是:“学校控股、教师参股、委托办学、自主发展、利益共享”。这种投入形式,为园所筹集了必需的建设资金。我们鼓励他们用足用好政策,按照省定标准收费并用于幼儿园的再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办园条件,为提高保教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带来了高收益和好生源,获得了发展的主动权。先进园所的办园实践证明,“谁先发展,谁先受益;谁高投入,谁高收益;谁快发展,谁就有优先权”。这一被市场经济印证了的真理,给那些举棋不定、踌躇不前的校长和村干部们树立了信心,纷纷加入到园所建设行列中来,涌现出一批高标准的乡镇中心园、村办园。如东疏镇、华丰镇等乡镇都分别投资100多万,建起了高标准的幼儿园。
2、以布局调整的“领头雁”,带动全县幼儿园规模效益的提高
学前教育发展的实践证明,由走读式向全日制、寄宿制迈进,进而探索0—6岁托幼一体化学前教育的模式,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方向。而实现这一目标,规模办园是前提。为此,我们对全县学前教育的发展进行了统筹规划,先后出台了《关于全县幼儿园布局调整的意见》、《全县幼儿园第二轮布局调整的意见》等文件,实施“三高”、“三定”战略。“三高”指园所建设要“高投入、高标准、高起点”;“三定”指“定目标、定规模、定编制”,即2010年前每个乡镇都要完成30%以上省级规范化、50%以上市级规范化、90%以上县级规范化幼儿园的创建目标;每个管理区都要办一所全日制幼儿园,覆盖人口在3000人以上;每个幼儿园都要达到三个班以上的编制规模。根据这一规划,宁阳镇、伏山镇等乡镇抓住小学撤点并校的机遇,一鼓作气完成了布局调整任务,成为布局调整的“领头雁”。我们及时抓住这些典型,积极为其搭建宣传平台,利用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编发教育简报等形式推广他们的经验,鼓励后进乡镇向他们看齐。目前,全县幼儿园布局调整工作已基本完成,幼儿园总数也由2002年的264处调整为现在的147处,资源优势和规模效益得到明显体现。
3、以园所建设流动现场会为抓手,促进全县园所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一个榜样带动一批。在先进园所的激励下,我县园所建设不断出亮点、出经验。为发挥“新榜样”的激励作用,我们按照“先进轮流当、典型年年新”的工作思路,召开园所建设流动现场会,榜样示范,整体推进。每次现场会的主题均有侧重,目的在于让各级各类幼儿园都能当领头人,发挥不同榜样的激励功能。如:2001年召开的学习城区省规范化幼儿园园所建设现场会,2003年召开的赶超先进乡镇中心园园所建设现场会,2005年召开的村办园自主发展现场会等等。富有针对性、启发性的现场会,加快了全县园所建设的步伐。目前,我县拥有省级规范化幼儿园4所、市级规范化幼儿园33所、县级规范化46所。
二、发挥先进园所的“样板”作用,加快规范化管理步伐
为提高幼儿园规范管理水平,我们提出了“所有园所都要实施一流管理”的要求,并将2005年确定为“幼儿教育规范管理年”。具体工作中,各级先进园所发挥了规范管理的“样板”作用。
1、定期举办省级规范化幼儿园“一日活动观摩周”活动
“名园都有深底蕴”。我县四处省级规范化幼儿园各具特色:实小幼儿园规模大、档次高、师资好,以富有现代气息的人文管理而著称;一中幼儿园汲取宁阳一中的文化底蕴,融铸了自己精湛、丰富的管理内涵;机关幼儿园以其老牌名园的厚重积淀,形成了愈久愈浓的管理文化;西关幼儿园后来居上,园所管理丰富多彩。依托这些“样板”,我们定期举行省级规范化幼儿园“一日活动观摩周”活动,全县幼教管理人员、教师轮流到四所幼儿园现场观摩,从保育措施、教育
活动、教学研究、档案建设到后勤管理等进行全方位解剖,极大地开阔了大家的眼界,促进了共同提高。
2、开展分期分批园所挂职锻炼活动
“园所有好坏、管理无差异”。几年来,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分期分批组织人员到各级名园挂职锻炼,实地学习第一手管理经验。挂职锻炼分“上挂”和”“下挂”两种形式。“上挂”活动主要有:2000年,派两名管理人员到清华大学幼儿园挂职学习;2003年,组织十几名园长到济南槐阴区幼儿园、山东科技大学幼儿园等名园挂职学习;2005年,各乡镇中心园、村办园园长轮流到我县城区实验小学幼儿园挂职学习。“下挂”活动主要有:一是城区幼儿园聘请省、市名园长、专家做名誉园长,定期指导工作;二是组成“县直幼儿园名园长专家团”对乡镇幼儿园进行保教视导;三是乡镇中心园园长经常到村办园指导工作。在挂职活动中,大家学理念、学方法、学细节,将各级示范园的管理经验层层下传,使最偏远的地区也能及时了解到先进管理理念。
三、发挥先进园所的“辐射”作用,加快幼教科研步伐
为推动幼教科研工作的开展,我们加强了城区幼儿园、乡镇中心园“两级示范中心”的建设,努力将县直园与乡镇中心园建成县乡两级“五中心”,即信息技术教育中心、幼教资料中心、幼教科研中心、教师培训中心、幼儿实验中心,并充分发挥“两级示范中心”的龙头“辐射”作用,带动所辖区域幼教科研水平的提高。
1、城区省级规范化幼儿园牵头开展协作教研活动
2002年以来,按照优势互补、多元组合、自由协作的原则,将12个乡镇划分为四个大教研组,由城区四处省规范化幼儿园的园长分别担任四个协作教研组的组长,负责协作制订教研活动计划,定期举办教研活动。协作教研使城乡
幼儿教师、公民办幼儿教师加强了联系和沟通,促进了理解、交流与合作。先进园所成功的经验在乡村薄弱园所得到了应用推广,乡村、民办幼儿教师在艰苦条件下的敬业精神与工作态度也深深感动了县城、公办园的幼儿教师。协作教研活动的开展,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2、开展“送理念到基层”等活动
一是开展“送理念到基层”活动。近年来,我们组织多批思想观念新、理论水平高的园长“送理念到基层”,将最新教育理念、名家教育思想带到欠发达乡镇、办学条件落后的农村幼儿园,帮助她们从思想上“脱贫”。二是开展“送课下乡”活动。组织省市教学能手、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定期到各乡镇巡回授课,使农村幼儿教师不出园门就能观摩到高水平的教育活动,帮助她们从教学上“脱贫”。三是开展“到农村支教”活动。鼓励城区幼儿园教师到乡镇中心园支教、乡镇中心园到村办园支教,每学期一轮换,帮助农村园从师资上“脱贫”。
四、发挥先进园所的“名师”效应,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伐
1、以名校长育校长,建设一支干事创业、热爱幼教工作的“名校长”队伍
我县多数幼儿园都是依托学校办园,校长对幼教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幼儿园办园水平的高低。一所好幼儿园的背后,必然有一位热爱幼教工作的好校长。为了让校长重视幼教工作,我们在推出了“名校长办园”带动工程,组织“校长幼教考察团”赴西安、济南、泰安等地考察,举办“校长经验流会”、“校长办园学习班”、“校长办园幼教知识问答一百题”等系列活动,为名校长提供了传播经验的平台,以此带出了一批干事创业的“名校长”队伍。
2、以名园长育园长,打造一支思想过关、能力过硬的“名园长”队伍
一所名园就有一位好园长,一位名园长能影响带动一大批园长。我们组织了“名园长论坛”活动,从全县园长中选拔了16位品德高尚、业务管理能力强的园长作为名园长培养对象,每月举办一次“名园长论坛”活动。论坛以“对话、合作、共进”为主题,大力倡导城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大力倡导园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借此推动园际资源共享、信息互用,达到取长补短、相互借鉴的目的。论坛由16位园长轮流主持,论坛主题和形式由主持者自定,其余园长自由旁听,并进行“头脑风暴”式的自由交流。各位园长围绕新时期的家长工作、幼儿园环境创设、养成教育等热点问题各抒己见,真诚沟通,相互学习,相互提高。截止目前,园长论坛已成功举办了三期。
3、以名师育名师,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名师”队伍
一、互助县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基本现象
1.学前教育发展矛盾重重,城乡幼儿园布局失衡
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县的学前教育呈现出了“起步晚,起点低,不均衡”的显著特点。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成为了影响我县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我县幼儿园所建数量来看,全县共有幼儿园28所,其中公办园4所,社会力量办园24所。从地域分布看,县城有5所,每6000人拥有1所幼儿园,乡镇23所,每15000人才拥有1所幼儿园。虽然大部分乡镇都有1~2所幼儿园,但一些地处偏远的乡镇连1所也没有。全县幼儿园占地总面积36273平方米,生均12,4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2080平方米,生均4.1平方米,但有些幼儿园生均面积不足1平方米。从办学的质量来看,按照2010年制定的《互助县全日制幼儿园评估细则》评估,一级=类的幼儿园只有2所,其他26所乡镇幼儿园均为二级二类或三级二类。无论是办学规模还是办学条件,县城与乡镇之间的差别无疑是很大的。
这种发展的不均衡带来了学前教育机构特别是乡镇学前教育机构运行的一系列问题:一是幼儿园(特别是农村幼儿园)总体数量不足,设施不完善,条件简陋,全县幼儿园生均校舍面积4.14平方米;二是幼儿教师队伍数量不足,整体素质较低,全县幼儿教师182名,其中在编47人,师生比为1:21;三是幼教质量总体不高,管理体制不健全,特别是民办园存在“小学化”、“托幼化”的倾向;四是缺乏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加之学前教育教师编制少,管理和发展困难。
2.师资队伍各方面出现不均衡问题
一是年龄层的不均衡。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现象较严重。越是规模小的学校,教师老龄化越严重;越是偏远的乡镇,教师老龄化越严重。全县幼教教职工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占23,4%,31-40岁的占39.6%,41-50岁的占27.9%,51岁以上的占9.1%。近几年基本上没有补充新教师,小学教师老龄化也很严重。
二是培训的不均衡。农村教师紧缺,培训任务还很繁重。多数乡镇采取“先保中学后顾小学”的办法,高中教师从初中调,初中教师从小学调,年复一年,小学师资力量日趋薄弱,于是出现了师资力量越集中的地方,越能受到培训,而师资力量越是紧缺的地方,培训力度越是跟不上的现象。
三是整体素质的不均衡。高中扩招后,一部分初中教师调到高中任教,这部分教师在原来的岗位上属于骨干力量,但调到新的岗位后,业务素质一时难以提升,教高中感到吃力,同时却又致使初中的教师队伍出现了断层。
四是教师编制的不均衡。目前,全县小学因学生减少,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出现了小学教师以学生人数核定时超编,而以年级科目等实际工作安排时又缺编的现象。随着寄宿制学校的增加,管理人员的需求也增大。所以,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依然突出。
二、对于互助县教育事业
均衡发展的思考
第一,要确定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总思路。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根本任务,以素质教育为战略主题,教育主管部门应着力解决各教育阶段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第二,稳步推进“两基”工作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实现义务教育的“五个确保”:确保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全部按期入学,入学率保持100%;确保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98.7%,在校生年辍学率控制在0.3%以内;确保16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100%,18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9.9%;确保青壮年人口非文盲率达到99.9%,脱盲人员巩固率达到100%;确保全县“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第三,逐步扩大高中办学规模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新途径。通过争取国家投资、地方筹措、社会融资和统筹资源等方式,积极扩充高中资源,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办学水平。这样既可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旺盛的高中教育需求,也可以提升县域教育水平,是一条解决教育均衡发展的新途径。
第四,努力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方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国家在“十二五”期间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为做大做强我县职业教育,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优化专业设置;二是加强职业实训;三是校企联合,提高就业率;四是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五是加强对职校优秀毕业生典型的宣传,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知名度。
第五,学前教育问题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中之重。将学前教育分阶段逐步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积极研究幼儿教育的政策和文件,加强对学前教育的领导与管理。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性资金投入,并力争做到逐年增长,逐步建立健全与政府责任相适应的长效经费投入机制;改革幼儿园教育经费供给体制,对公办幼儿园实行财政差额拨款,对民办幼儿园由财政予以一定的补助,同时物价部门可根据物价指数合理指导幼儿园定价,实现幼儿园健康持续发展。
促进学前教育公平发展。一是做好学前教育的发展规划。根据人口分布和适龄幼儿情况,按照城乡学前教育公平发展的原则,做好学前教育发展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二是优化配置学前教育资源。根据生源变化情况,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校舍优先举办公办幼儿园,在每乡镇建立2~4所标准化乡镇中心幼儿园,在乡镇形成以标准化乡镇中心幼儿园为示范,村级小学办幼儿园(班)为主体,以民办幼儿园为补充的学前教育发展框架,普及学前一年教育,提高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
加强学前教育队伍建设。科学核定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实行幼儿园园长、教师资格准入褂度,严格执行持证上岗,逐步清退不合格教师。对新补充的幼儿教师进行岗位培训,做到先培训后上岗。设立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系列,确保幼儿教师的根本利益,让他们安心踏实,扎根幼儿教育事业。在特级教师、优秀教师、劳动模范、教坛新星等评选中,适当增加幼儿教师所占的比例。
第六,合理师资分配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调整学校布局,整合师资力量。针对我县部分农村中小学规模偏小,办学效益不高,师生比例不尽合理等问题,要加大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撤并规模小,效益低,基础设施薄弱,与完全小学相距不足2.5公里的教学点,从而整合师资力量。适度保留部分人口稀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地区的规模较小的教学点,确保适龄儿童全部按期入学。
统筹部署,及时行动:让支教计划落地“三区”
2014年3月,到“三区”去支教的集结号在陇原大地吹响。全省范围内遴选出的1400名支教教师,有1348人踏上“三区”支教之路, “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支教工作由此拉开帷幕。
酒钢三中历史教师杨国庆是嘉峪关市选派到岷县一中支教的教师。在支教期间,他努力把酒钢三中行之有效的历史学科教学方法和新课改、新高考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逐渐渗透到教学中,把酒钢三中在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高三备考等方面的做法介绍给岷县一中的同仁。
在谈到支教工作的意义时,杨国庆说:“支教其实也是一个重新学习和自我提升的契机,支教的经历赐予了我们一段新鲜而又独特的体验和感悟,生命会因它而更加精彩,这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成为我今后人生的指路明灯与前进的不竭动力。”
而来自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二中学的邰阿琪老师对支教工作有着更深的体会。
碌曲县藏族中学,是一所以藏族学生为主、藏语教学为主和寄宿制为主的完全民族中学。怀着期待与忐忑的心情来到这里后,邰老师遇到了不懂藏语、环境陌生、住宿条件有限等问题。“在这一切陌生的环境下,我及时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把学校当成自己这里的家,安心从教,开始了工作的新篇章。”
为了记住藏族学生的名字,她反复记、反复写,并在上课时点名记忆;为了提高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她从简单的对话练习入手,适当降低学习难度,鼓励学生大胆地用汉语来回答问题,“一年下来,大多数学生都敢于尝试用汉语来造句,敢于在课后与老师用汉语来交流。”
“在帮助学生进步的同时,我也不断提升自己。”邰阿琪说,“虽然来的时间短暂,却留下了太多的感动,离别时,那串串的泪珠仍留在我的脑海,我知道我们彼此有太多的不舍。”
“三区”大地上,像杨国庆和邰阿琪这样踏踏实实支教、兢兢业业教书、勤勤恳恳育人的教师还有很多,他们踊跃争当班主任、超量代课、积极承担教研工作任务……
1348名教师犹如1348颗棋子,盘活了全省“三区”支教这盘棋。在为期一年的支教中,他们通过示范带动、听评指导、参与管理、结对帮扶、研讨交流等方式,扎实开展支教工作,为受援学校带去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也为所在学校和受援学校之间搭建起了良好的交流桥梁,使教师之间的帮助活动延伸为学校间,乃至县(区)之间的帮扶交流,极大地扩展丰富了支教工作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三区”广大群众的欢迎。
据统计,2014年全省选派支教的1348名教师中,学前教育102人,小学教育726人,初中教育334人,高中教育139人,中职教育47人。
“‘三区’支教工作是提升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学校教师队伍素质,提高‘三区’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教育系统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实践。”甘肃省教育厅副厅长旦智塔在2014年“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上这样说道。
制定政策,提供保障:让支教教师舒心从教
“自‘三区’支教工作实施以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省教育厅的相关要求,从‘三区’受援县幼儿园、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发展实际出发,由受援县提出需求,结合派出地学校教师专业特长,认真选拔品质良好、工作能力突出的优秀教师开展支教工作,有力保障了支教教师的质量和水平。”旦智塔说。
作为对口支援陇南市的兰州市,2014年,选派了90名优秀骨干教师到陇南市支教。市上对“三区”支教工作进行了统筹安排,将支教工作列入对县区、学校年度目标考核和年度考核内容,明确支教与评优选先、职称评聘、教师培训学分、绩效工资等挂钩。
为了提高市内幼儿园、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优秀教师到“三区”支教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兰州市教育局通过召开会议、媒体宣传及教育信息网、OA办公系统等多种途径和形式宣传“三区”支教的政策与举措,并与“三区”对口接收单位多次联系,共同策划方案,做到整个支教工作早起步、更周密、多形式、广覆盖地开展。
此外,兰州市还积极实施“千进八百互动”计划,组织金城名校、金城名师工作室、金城名班主任工作室等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将支教教师选派与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结合起来,不断做大做强人才“后备库”。
位于甘肃省中部的广河县,是国列、省列扶贫开发重点县,回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8%。为做好支教工作,广河县出台了有关管理办法,加强对支教工作的督促检查,将全学年4次全面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结合起来,采取定期汇报制度,及时了解支教教师的工作情况和思想动态,妥善处理支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与时同时,广河县还最大限度地为支教教师提供服务和帮助,解除支教教师的后顾之忧。县教育局要求各受援学校为支教教师安排单独的宿舍,在支教教师宿舍内配备电视机及电脑,针对外地教师对本地餐饮不习惯的实际,广河县受援学校专门给支教教师购置全套炊具,并按时免费提供清油、面粉等生活必需品。在支教过程中,每逢节假日,教育局会组织人员赴各受援学校对支教教师进行慰问。
与广河县一样,兰州市等一些支援地教育部门和受援地教育部门也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听取支教教师对支教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三区”支教工作的服务水平和实效。
为确保“三区”支教计划的顺利实施,我省给在“三区”支教的教师提供了多项政策保障:保留人事关系、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按月发放工作补助、交通差旅费用以及购买意外保险等补助;支教经历视同城镇教师到农村教育工作经历;选派方、受援方及支教教师本人三方签订工作协议……
一些市州也作出规定,“选派教师的支教经历视同到农村的工作经历,凡参加支教活动的教师及校(园)长在职称评聘、岗位认定方面优先考虑,在评优选先方面优先考虑”。
在提供政策保障的同时,我省充分考虑到受援地的实际情况,提高了到高海拔和灾区支教教师的补助标准。例如,“跨市(州)在甘南州玛曲县、碌曲县和受灾地区(如岷县、漳县)支教的教师,按每人每年3万元标准安排;其他跨市(州)支教的教师,按每人每年2.5万元标准安排。”
汇聚经验,明确方向:让支教之路走得更远
通过甘肃教育人的不懈努力,2014年,我省“三区”支教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支教教师到岗率达96.3%;与此同时,2015年支教教师的选拔工作顺利完成。
“三区”支教工作的开展与落实,不仅为受援学校带去了不少鲜活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它为进一步支援“三区”薄弱学校,大力发展“三区”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成绩来之不易,但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我省‘三区’支教工作与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个别地区和学校对‘三区’ 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支教工作宣传不够;一些教师因受援学校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艰苦,要在受援学校支教一年,工作和生活上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不愿参加支教活动……”旦智塔指出,在组织管理方面,还存在宣传力度不够,基层认识不足,受援地学校管理制度还不健全等问题;在选派教师方面,还存在选派教师专业、学段难对应,选派骨干教师难度大等问题;在支教安置方面,还存在支教需求和支教安置之间矛盾较多,对支教教师管理松散和使用不够充分等问题。
【正文】
政府教育督导办公室工作总结2021年工作要点
2020年工作总结
2020年,市中教育督导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和区教体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 在市教育督导部门的认真指导下,紧紧围绕“打造品质教育示范区”战略目标,统筹安排教育督导、扶贫协作、行政许可三项工作,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圆满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促进各类教育健康发展
一年来,教育督导工作坚持围绕重点、强化监督、指导服务,发挥了教育督导的职能作用。一是对学校日常管理随访督导。先后对39所中小学校容校貌、师生精神面貌的督导检查,促进学校不断优化教学环境,提升管理水平。二是扎实开展政府教育履职自评工作。协调教育、人社、财政等部门,围绕教育系统党建、学前教育及义务教育发展、布局规划、消除大班额、教育经费管理、学校安全、教师政策及待遇、规范办学行为等,认真开展自评,查漏补缺,即时整改,规范和促进了各类教育的健康发展。三是组织办园行为督导评估。以促进幼儿园不断规范办园行为,保障幼儿身心健康、快乐成长为目标,以薄弱幼儿园为重点,组织了对省委机关幼儿园等55所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从办园条件、安全卫生、保育教育、队伍建设、内部管理等方面进一步规范了幼儿园办园行为,优化了幼儿成长环境。四是坚持教育服务社会满意度调查。组织教师书面问卷、学生网络问卷调查和家长层面第三方电话问卷调查,三类受访人员总计32642人,社会满意度达96.65%,较上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办学满意度调查,促进了中小学幼儿园不断增强服务意识,规范办学行为,提高育人质量。
二、坚持推进集团化办学,发挥优质资源辐射效能
一年来,集团化办学围绕结构优化、集团教研、教师交流等三方面工作,不断健全机制,深化发展。一是进一步优化了集团规模结构。经成小学纳入经五教育集团管理;七贤中学、育贤第二小学分别调整至育贤中学教育集团、育贤集团教育管理。二是健全完善了“校本教研—集团教研—区域教研”三级链条式教研体系。疫情背景下,围绕“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组织集团“空中课堂教学线上研究与同步教学”,开展线上德育专项主题教育,以集团为单位全员筛查学校心理安全,各集团基本建立起科学、符合本集团实际的集团教研活动制度,基本实现了对教研活动从设计、组织到评价的链条式管理。三是推进领衔学校与成员学校干部教师交流。新学年,教育集团514名干部教师交流到新的岗位,占符合交流条件的比例22.23%。进一步发挥了优秀教育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坚持教育精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优质园是否能够发挥示范辐射作用,首先取决于是否有一套健全的制度,以及制度的执行是否到位。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应因地制宜,建立制度,健全体制,从根本上保障优质园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如:我区出台了《蜀山区幼儿园教研分层管理意见》,作为全区发挥优质园示范辐射作用的指导性文件,以该文件的实施为切入点,建立了“发挥优质园示范辐射作用”工作制度:一是分层指导制度;二是观摩教学制度;三是园本教研制度;四是工作联系制度;五是检查考评制度。在制度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发挥优质园示范辐射作用”的工作机制,其核心内容为两个方面:纵向实行三级管理,横向实行三层交流。
(一)纵向实行三级管理
纵向为“区——网——园”三级管理,全区幼儿园根据地理位置和工作实际,分成7个教研辅导网,每网覆盖约10所幼儿园,每一级各负其责,承担不同的管理任务。“区”成立教研工作分层管理领导小组,局分管局长任组长,教研员具体实施,负责教研宏观管理;各“网”由一所优质园负责本网幼儿园教研管理和指导工作,结合本网实际,制定计划、开展活动;各“园”负责本园教研具体工作。
在三级分层管理中,由优质园负责的教研辅导网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既要负责对网片内的幼儿园进行指导,还要将指导情况向上反馈。通过三级分层管理,发挥优质园示范辐射作用的工作机制逐步建立,调动了全区7个教研辅导网和75所幼儿园的教研积极性。
(二)横向实行三层交流
我区搭建了三个层面的交流平台。一是“网——网”交流平台。各网之间学期初交流工作计划,学期末交流工作总结;每个辅导网组织公开观摩活动时,都会邀请其他辅导网的老师参加,共同分享教研心得。二是“园——园”交流平台。每网覆盖的10所幼儿园中,既有优质园,也有薄弱园,办园性质、办园条件、办园水平各不相同。在教研辅导网这个大家庭里,各园可以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三是“师——师”交流平台。优质园的骨干教师可以和其他园教师进行多方面的交流、研讨。
二、从现场观摩入手,搭建示范辐射平台
保教工作是幼儿园的中心工作,发挥优质园示范辐射作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薄弱园的保教工作质量,优质园理应成为保教工作积极的引领者、有效的示范者。因此,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应定期开展保教工作现场观摩活动,为优质园搭建示范辐射的平台。现场观摩的内容应涉及幼儿园保教工作各个方面,从环境创设到家园共育,从班级管理到教研组建设,从教学过程的调整到园本教研的开展,从一日活动的安排到游戏活动的组织。现场观摩活动的形式也可以多样,既有优质园的示范教学,也有薄弱园的同课异构;既有区级的大型观摩交流,也有网内的小型观摩研讨,让现场观摩成为发挥优质园示范辐射作用的大舞台。
三、从教研科研入手,展示优质园教学成果
优质园和薄弱园之间的最大差距就是教科研水平的差距。为了提高薄弱园教科研水平,应结合各种教科研活动,抓住时机全方位展示优质园的教学成果。一是参赛展示。可以把优质园参加教科研比赛的过程与展示的过程结合起来,开阔薄弱园的视野,如:我区组织课改成果评选时,将各优质园参加评选的成果进行展示,让薄弱园了解其科学扎实的研究过程和丰富详实的档案资料等,对薄弱园的教科研工作起到了指导作用;二是开放展示。可定期组织区域内的优质园向薄弱园展示园本教研成果,包括教学展示、经验介绍、专题讲座等,给薄弱园以启示和借鉴;三是获奖展示。优质园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颇多,如:“教学评比”、“基本功大赛”、“教学新秀大赛”等,可将优质园获奖者精彩的教学活动、作品等集中起来进行展示,促进薄弱园教师提高专业水平。
四、从结对教研入手,引导薄弱园自我发展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每学期一、两次的观摩学习,对于薄弱园来说,只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提高办园水平,那就要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优质园若能与薄弱园结对教研,与薄弱园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就能为薄弱园提供持续长久的帮助与扶持,引导薄弱园走上自我发展之路。因此,我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结对教研工作。
一是幼儿园之间的结对教研,即优质园与薄弱园之间的结对教研。只有科学的管理,才能够从教研的制度、时间等各方面提供保障,使教研工作顺利进行,从而提升保教工作的质量。而薄弱园往往缺乏科学管理,保障不了园本教研的正常进行。将优质园先进的教研管理理念和方法带到薄弱园,势必会帮助其深入有效地开展园本教研。
二是教师之间的结对教研,即优质园骨干教师和薄弱园年轻教师之间的结对教研。优质园骨干教师业务水平较高,具备组织开展教研活动的能力,而薄弱园师资素质整体有待提高,普遍困惑、难解的问题层出不穷,又缺乏专业的引领,教研活动难以正常开展。优质园的骨干教师深入薄弱园,与年轻教师结对进行教研活动,能快速提高其专业水平。我区要求每位骨干教师必须与薄弱幼儿园的一名青年教师“手拉手”结成师徒,每学期制定计划,开展活动。
三是网内的结对教研,即同一教研辅导网内的优质园和薄弱园结对教研。在三级教研管理模式中,教研辅导网在区级指导下,可以独立开展工作,同一网片内的幼儿园会经常共同活动,为网内的结对教研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区要求每个教研辅导网内的优质园都要和本网内的一所薄弱园结成对子,定向帮扶,力争使帮扶对象实现三个“一大步”:办园理念端正一大步、办园水平提升一大步、教师素质提高一大步。
四是网际的结对教研。根据教研专题的不同和各园的实际情况,也可打破教研辅导网的界限,让优质园与其他辅导网的薄弱园结对,把宝贵的经验辐射到更多的幼儿园。此举能扩大优质园与他园的交流,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五、从支教送教入手,帮助薄弱园快速发展
园本教研是“在本园中,基于本园,为了本园”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因此,每所园只有基于本园的实际情况开展研究,才能提高教研水平,这对薄弱园来说难度不小。若能从优质园选派骨干教师到薄弱园,上门为其“把脉号诊”,送去先进的教育理念,进行现场教学示范,甚至手把手地进行指导,能够使薄弱园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有利于快速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
实践证明:发挥优质园示范辐射作用取得了积极成效,实现了优质园和薄弱园的双赢共进。一方面,优质园在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的过程中,能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进取,可谓“教学相长”。另一方面“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薄弱园在某些方面的优势也许恰恰就是优质园的不足之处,优质园若能虚心学习,也必有所获。优质园和薄弱园的双赢共进,同时也整体提高了区域内学前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但是,也会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折射出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二、依法办学——保持一颗清正廉洁之心本着实事求是、力求规范的原则,我园坚决实行园务公开原则,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园务公开。根据实际情况,我园公开了以下内容:1、幼儿园三年规划、园务计划、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2、教育收费项目、标准;3、涉及教职工和幼儿切身利益的有关情况。4、幼儿园教师考核情况5、人事安排及调动情况。我园严格执行教育收费政策,不擅自设立收费项目,始终坚持依法收费、规范收费、按章办事,代办费结算多退少补,服务性项目以自愿为原则,并实行预先申报制度。总之,一切接受社会的监督。
近年来,随着国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贯彻落实,农村幼儿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特别是农村幼儿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各县区乡镇公办幼儿园数量快速增加,发展迅速。相对来说,这些幼儿园办园条件好、教师队伍稳定、管理规范,代表了农村幼儿园的发展趋势,是农村幼儿教育的主力军和领路者。但在办园水平、管理理念、评级机制、卫生保健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与不足,特别是教师队伍,由于大多数为小学转岗而来,缺乏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且工作经验不足,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制约了幼儿园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如何快速全面地提升农村公办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促进农村幼儿教育健康快速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紧迫而重要的工作。下面,笔者就自己对目前农村公办幼儿园教师队伍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和管理策略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认识。
一、小学转岗教师存在的普遍问题
1、角色转变较慢,不能尽快适应幼儿园工作
各乡镇公办园的教师大部分都是小学转岗而来,这些教师在小学教育岗位上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转岗来到幼儿园,潜意识里有种被“留级”的感觉,角色一时间转变不过来,所学知识技能和教学经验用不上,因此,会产生许多的不适应,比如不适应幼儿园的工作琐碎;不适应幼儿园的孩子小,不听话;不适应幼儿园的家长对教师要求高;不适应孩子的生活管理内容多等等,而没有从自身方面寻找原因,积极地去调整心态,认真学习有关幼教法律法规和专业理论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提升工作效率,适应较慢。
2、缺乏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影响保教活动的组织
对于转岗教师来说,在小学阶段,是以教学为主的,而且,在教学中,基本上是每人只带一门功课,比如语文或者数学,专业性比较强。而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各项基本功都有严格的要求,比如弹琴、唱歌、跳舞、绘画、手工制作、讲故事、教学活动设计等等。这些必备的基本功都要从零开始,边工作边学习,速度较慢,影响了保教活动的有效组织。
3、工作方法简单,缺乏耐心
幼儿园里无小事。每天的工作都是琐碎细致的。诸如打扫卫生、洗杯子、洗碗、拖地、洗毛巾、消毒等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一日生活中,从幼儿到园与晨检、集体活动,户外活动、餐前餐后到离园,每个环节都有详细的操作规程,我们必须严格遵守。特别是孩子每天的生活管理。就拿小班刚入园的孩子来说吧,他们会焦虑、会哭闹的、会流鼻涕、会尿裤子、需要老师喂饭等等。当这些转岗教师面对这一切的时候,会手足无措,会无所适从,甚至会变得浮躁不安,缺乏耐心,影响了幼儿园的保教工作。
4、组织活动形式单一,有重教轻保现象
由于认识上的偏差,这些转岗教师在工作中普遍存在重教轻保现象。比如,管理方面重视教学管理,轻视卫生保健和安全管理;教学活动中重视语言和数学领域的教学,其他领域的教学相对薄弱;组织教学活动中,以集体教学为主要形式,不能将集体教学、小组活动、自选活动有机结合;教育评价中以知识技能为主,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相对薄弱等等,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
5、与家长沟通缺乏技巧与方法,家园共育滞后
家园沟通是幼儿园工作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特别是对于农村幼儿园的孩子,有很大一部分孩子父母在外地打工,由爷爷奶奶带,属于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对孩子过度溺爱,总是有太多的不放心,每天送孩子来园时会有很多的嘱托:“老师给我的孩子多喝水”; “老师中午把贝贝外面的衣服脱了”;“老师这是孩子的药,按时吃”;“老师我家妞妞说有小朋友打她了”;“老师我的孩子本子丢了”;“老师我家孩子不会写字,”……面对家长每天的叮咛、询问甚至质疑,有些教师会产生不耐烦情绪。在和家长沟通的过程中,缺乏耐心,欠缺方法技巧,效果不是很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思考
1、加强学习与培训,全面提高园长专业能力
园长是一个幼儿园的领头雁,主心骨。一个好的园长,可以引领一个幼儿园更快更好地发展。而农村乡镇公办幼儿园的园长大部分是小学校长转岗而来,对幼儿园的规范管理、保教活动、一日生活、幼儿园课程体系等都不是很了解,在管理上缺乏经验。因此,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学习与培训,比如岗前的集中学习与培训,在岗期间的定期学习与培训,针对突出问题的专题学习与培训,经常性地组织各乡镇公办园园长经验交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学习其他幼儿园先进的管理经验等等,全面提升园长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从而端正办园思想,提高办园质量。
2、配齐教师编制,稳定教师队伍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幼儿园每个班级必须配备两教一保,但在农村有些幼儿园,每个班级只有两名教师,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教师队伍不稳定,有流动现象,影响了幼儿园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要克服困难,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农村各乡镇公办幼儿园每班配齐“两教一保”,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业务,练习基本功,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同时为教师配备教学用书、教参、幼儿教育理论等书籍,加强园本培训,安排教师多外出观摩学习,邀请外面的幼教专家来园培训,加强幼儿教师基本功的练习,短期内让教师尽快适应幼儿园的工作,成为一群优秀的幼儿教师团队。对于临时聘用的教师,一要严把入口关,吸收幼师专业的人员,从一开始就处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二要提高她们的工资待遇,稳定队伍,避免频繁的教师流动。
3、多种形式加强教师培训,全面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首先,要建立起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网络。县级中心幼儿园要负责指导并组织部分教研、观摩活动,骨干教师要分点指导,把教研活动的面覆盖到农村公办幼儿园。同时,深入开展下乡支教、名园孵化活动,在各县区中心幼儿园选派骨干教师到各乡镇公办幼儿园进行支教,把他们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复制张贴到各乡镇公办园,使各乡镇公办园快速成长起来,以达到全面提升的目的。其次,教育行政部门应牵头,联合教师培训中心、职业高中、师范学校及学区教研室等相关单位、部门,组织具有普及性的培训或讲座,重点关注资格不达标教师的培训,同时还应注意培训的周期性,不断提高所有幼教师资的业务水平。第三,在培训内容及组织形式方面进行探索、改革,不断改善培训效果。对于培训内容,不仅要介绍幼教基本理论、幼教政策法规,还要介绍新的教育理念、教师基本的学习、幼教信息;五大领域各科的教学方法;幼儿教师基本的练习;或征求教师意见,针对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进行研讨、答疑,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培训方式要多样化,如讲座与讨论结合、研讨与总结结合、现场观摩与点评、讨论结合等。集中培训可考虑根据教师的工作经验等情况分层进行,尽可能地满足不同教师群体的多样化需要。有条件的幼儿园应组织园本培训。
4、认识家园沟通的重要性,做好家园沟通工作
幼儿园的各项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配合和参与,做好家园联系工作,及时到位地与家长沟通、交流,增强家园工作的合力,促进幼儿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要积极主动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家园沟通与联系,比如开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举办家园宣传栏、家访、利用接孩子时间的随机交流、利用网络和电话沟通交流,开展半日开放、亲子活动、家长助教等等,一方面让家长真正了解幼儿园的工作,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家园达成一致,共同实施对孩子的教育。同时,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保教活动中来,为幼儿园的发展出谋划策,为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家园携手,家园互补,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园各项工作顺利高效开展。
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缺乏合理的教学方式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当地政府及教育有关部门应该对家长进行中长期的教育教育指导。让幼儿家长有初步的意识和理念。对于现今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可由那些对幼儿教学手段熟悉的教师进行讲说。并长期的和家长保持教育上的联系,以便家长更好的同老师一起管理孩子,更好的支持幼教工作和促进农村幼教事业的健康有序的进行。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在孩子的生活中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要想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就必须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著名的教育专家徐国静老师说:“如果家庭教育仅限于如何培养儿童而忽略真正需要提高的父母素质,那么这样的家庭教育就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对于如何提高家长的素质就成了当下的一个严峻的话题。对于农村地区家长的素质问题跟地域性、文化性有关。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做到位,针对农村文化薄弱,家长教育理念落后的现象,积极地对农村的家长进行指导,让农村的人得到终身教育的机会。其次,作为校方领导,应该定期的举行家长会,给家长们讲述有关学前教育的有关知识,让家长知道孩子不光是给他吃穿就可以了,还要注意孩子的品行心理健康等。利用学校有限的资源开展科学教育。
有机会的地区可以适当的做亲子活动,增进父母对子女的了解。同时,在家庭教育中,对于幼儿的教育家长要采取一致的意见统一管理孩子。家庭成员之间就管理目标教育要求要一致,及时与父辈之间沟通不可当着幼儿的面进行争执。同事家庭教育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积极的配合学校的教育,重视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加强幼儿园建设管理,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政府每年应该向中西部地区增派支教的老师,由于地区偏远环境恶劣,大部分城市中的老师不愿意下基层,更不愿意去偏远的地区,所以孩子们的教育就又遇到了新问题。增加中西部地区老师工资待遇的福利补贴,尽量能够为孩子们挽留更多优秀的好老师。同时教育部门应该定期送当地老师到发达地区进行培训,让他们多学习关于幼儿的教育理念和知识,接触新鲜的思想,与时俱进。对于农村中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政府应该帮助其家长解决就业问题,能够就近工作,有和孩子们接触的机会。对于隔代教育的家长应改变其教育观念来提高教育的质量,老师与家长们应该多建立良好的交流平台,让家长们了解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状况,回家后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指导家长要多与孩子联系,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他们的,尽量弥补父母不在孩子身边造成的心理影响。
三、改善幼儿园的办学条件,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有与其规模相适应的户外活动场地,配备必要的游戏和体育活动设施。所以有关部门应该严格审核办园的相关手续,对于有问题的园所应该停办或者让其补齐手续后再经营,还要政府部门配合,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有力的保障。同时要加强人民的监管力度,对于非法的园所进行举报,使其受到严格的管制。同时要扩大幼儿的活动场地,增加活动设施,对于幼儿园中交通、消防、卫生问题,幼儿园相关负责人要定期向教育部和有关部门汇报,对于推迟汇报或者不报者,应该立即查看或停办园所,并处以罚金。政府部门相互配合,督促民办幼儿园做好创建升级工作,有计划的推动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发挥示范作用,全力推进幼儿教育的协调健康持续的发展。
解决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问题。家长、老师、学校、社会端正教学思想,不要揠苗助长,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对给孩子想像,操作的空间。教师不要对儿童的违背常理的行为加以指责,这样不仅会抹杀幼儿的积极性,也让他的心理对自己的想法也产生了怀疑,不利于以后的成长。合理的让幼儿参与各种集体活动与教育游戏中,同时考虑孩子在活动中的安全性。孩子小学化的倾向和家长的望子成龙的想法有莫大关系。所以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的家庭氛围,鼓励孩子说自己的见解,对于孩子的奇思异想家长要加以引导,不要按成人的思维纠正孩子。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转变教师的观念,提高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还给孩子一片晴朗的天空。
四、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加强农村教师的师资培训
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首先要保证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这是前提。在全县整个教育体系中,基础教育规模最大,我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数占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总人数的80%多。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农村义务教育放在整个县域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动摇,坚持把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巩固与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实施水平上,关注教育的最大多数,关注最大多数的受教育群体,通过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提高全县教育工作整体水平。为此,我们选取师资均衡为突破口,通过开展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城乡学校“结对帮扶”、送教送课下乡等,不断加强农村中小学软硬件建设,提高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与教育质量,取得了显著成效。从2007年到2009年,利用三年时间大力实施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三年来,共从城镇中小学选派200余名优秀教师,进驻全县17个乡镇近50所学区和村小,开展支教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提高农村教师师资水平,近年来,建立了新教师定期招聘补充机制,2007年从师范类本专科毕业生中新录用教师426人,2008年招聘师范类毕业生280人,2009年招聘师范类毕业生285人,全部分配到农村小学工作,弥补了农村师资的紧缺局面,进一步均衡了城乡师资、学段师资,有力促进了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临沂日报》对我县支教工作给予了专门报道。义务教育实施水平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县乡镇中心幼儿园达标率为82%,3周岁―6周岁幼儿入园率89.8%,学前一年入园率99.8%,目前全县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学生入学率均达到100%,小学、初中在校生巩固率都有显著提高。
将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基础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9-0007-03
涉县鹿头中学《山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的研究》是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10010707)。我们经过4年多的摸索研究,终于探索出一种有效的模式——解决山区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模式——学区建设模式。
涉县鹿头中学所在偏城学区地处河北省邯郸市涉县西北,属于真正的农村偏远山区。学区服务范围为偏城镇、鹿头乡全部以及偏店乡一部分,共计49个行政村,服务人口达36000人。学区中心校现有教职工总数303名,其中专任教师245名;有一所初中,5所寄宿制小学,23个教学点,以及5所幼儿园;在校初中学生达980名,小学生1682名,幼儿684名。
经过3年多的不断探索和努力,涉县鹿头中学连续三年中招考试成绩稳步提升,去年中考成绩在全县排名第三,创历史最高水平。目前偏城学区的适龄儿童入园率和巩固率均达到90%,小学、初中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分别提高到98%和95%。
这样的成绩,在全县学校布局调整之前是不敢想的。事实证明,通过学区建设模式,能够整合教学资源,促进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的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正确而创新的有效模式。为了探索学区建设模式我们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组建学区,合理调整,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一)科学规划,合理调整
自从2007年9月学校布局调整以来,在县教育体育局领导与支持下,鹿头中学所在的鹿头乡和偏城镇,以及偏店乡的一部分地区,组建了偏城学区,成立了学区中心校,开始了山区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模式的探索。
经过各方领导多次开会磋商,依据人口比例,区域划分,交通条件,经济条件等多项指标,在原有学校、教学点的基础上,将原有的5所初级中学,到2009年只保留并扩建了一所标准化初中——鹿头中学。将2007年 9月学区建立时的43所小学(包括教学点)、6所幼儿园,撤拼为5所完全小学23个教学点,5所完全幼儿园。(考虑到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山区交通不便等,仍保留部分教学点的一、二年级和幼儿园)。
(二)精心谋划,任人唯贤
组建学区首先要有一个坚实、务实的领导班子,这是教育改革的基本保障。为加强学区工作的研究决策和执行落实力度,规范学区统一管理,学区首先成立了以鹿头乡乡党委书记任铁平为主任的偏城学区教育委员会(因为偏城学区中心校就建在鹿头乡,需要占用鹿头乡原东安居小学校舍做办公场所),副主任由偏城镇党委书记郭计平,两个乡的乡长以及中心校校长担任,成员包括学区内各学校校长、各教学点负责人,以及各村的党支部书记。学区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学区中心校校长担任,办公室还建立了联络员机制,负责协调工作安排。其次,建立了“偏城学区中心校组织机构”。设校长一名,主抓全面工作,副校长3名,(其中有县教研室派遣干部一名)分管中学、岭北片和岭南片的小学、成教和幼教工作;设研训室主任一名,由中心校校长担任。设有研训员4人,兼职研训员4人,会计一人,报账员3人。
学区内还建立了“学区教育委员会-学区研训室-学校教研组”三级教研机构。学区教育委员会由学区中心校牵头,突出规划目标、计划决策、组织管理、监督实施等职能;学区研训室由中心校校长主抓,突出研究、指导、信息反馈等职能;各校教研组由各校教导主任统一管理,按年级组设立学区备课组,开展和落实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三级教研机构,上下一线,职能清晰、责任明确、协调有序、高效快捷,保障了学区研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完善制度,强化管理
为统一学区管理,本着“”的原则,现已规范健全多项规章制度,如学区集体备课制度、主题教研制度、干部教师交流制度、教师轮换支教制度、资源共享制度、名师评选制度等,并已形成制度条文。各学校严格执行学区委员会制定的各种制度,使学区内部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保证学区工作能有序、有效地运行。
学区实行小学、初中一体化管理,打破原有的乡镇中心校和非中心校分散管理格局,在不改变现有学校建制的前提下,把鹿头中学和学区内小学实行一体化管理,建立小学、初中相互衔接机制,招生实行登记入学,幼儿园开始全员普及登记入学,毕业后对口登记上辖区内的标准化小学,小学毕业后全员登记上中学。对学生落实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除本服务区内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本区中学就读外,还吸收了外区片很多学生,解决了一些老百姓孩子上学的困难,既解决了学区的生源,又为实现教育公平做了一份贡献。
(四)集中财力,优化资源
发展均衡教育,就不能满手抓。撤校拼点,集中优势资源,创办精品学校是均衡办学的宗旨,目的就是让农村偏远山区的孩子也能享受跟城里的孩子一样的教学条件和学习环境。
三年来,学区中心校通过“四面出击”(上争取、下筹措、内节约、外捐助)的办法筹集资金近两千万元,为标准化学校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财力保证。本着集中财力,重点投入,建设一所、示范一所的原则,努力创建山区标准化示范学校。三年来,建成标准化初中1所,标准化小学3所。比如,投资451万元,建设东宇庄小学,把东宇庄小学建设成为绿色生态园林学校。东宇庄小学占地面积16675㎡,建筑面积6000㎡。独具特色的是占地面积20000㎡的综合实践园,园内集多种花草树木、娱乐设施于一体,科技文化、山乡文化、传统文化内容丰富,是学生开展实践、学习、娱乐、怡情和益智等活动的优良场所。学校各专用室等设施一应俱全。再如,投资500余万元,建设标准化初中——鹿头中学,学校办学规模为6轨,占地面积12866㎡,建筑面积10298㎡。新建实验楼、教学楼各一栋,旧校区改造为师生宿舍,并且全部安装暖气,各专用室全部按照省一类标准重新装备。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功能专一,布局合理、文化丰富、环境幽静。人们很难想象,仅经过两三年的时间,偏城学区的硬件建设就得以飞速发展,能和县城的中小学相媲美。
目前,学区内学校布局合理,功能分明,装备完善,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大大改善了原有的办学条件,提高了硬件设施水平,使偏远乡村的孩子们也享受到了跟城区孩子一样的现代化教育。
二、强化学区管理,狠抓研训工作,教师实行专业化、专任化,促进师资力量均衡发展
学区建设前,教师的学历达标率为82%,甚至有些偏远地区的教职工还是初高中学历。一人包班,复式班的存在,让教师专业化捉襟见肘。由于办学规模小,交通不便,条件艰苦,很多教师都不愿意到这里来,缺少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远不能跟上当前教科研改革的步伐。整合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均衡发展,势在必行。
标准化学校建设为学校研训工作奠定了基础,随着教师资源整合,教师基本实现了专业化、专任化,学区中心校现有的245名专任教师;全部学历达标,在5所寄宿制小学里取消了包班制,实行分科教学,音、体、美、信息技术、实践与科学等课程开设齐全。学区研训室统一指导学区内教研、培训工作,依据研训制度,有计划有步骤的指导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师资培训、教师轮岗支教、校本培训工作,从根本上改变了基层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工作相对滞后、薄弱的局面,逐步形成了一支专业化、学习型的教师队伍,从而为全面促进学区内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教师实行聘任制,校长、教师定期流动
学区对辖区内教师资源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科学设置各学校各学科教师岗位数量。教师实行竟聘上岗,彻底解决校际间教师不平衡问题,采取对口支教和对流形式,通过鼓励措施使校长和教师乐于从热点学校到薄弱学校支教。
学区规定:“校长、教师每学年定期流动,在一个学校担任校长最多不能超过三年,标准化小学的教师到偏远的教学点支教享受评模评优优先、山区补助等奖励政策”。学区建立学校教学点结对送课制度,安排标准化小学的教师每周至少到对口的教学点送一节课,由各校的教务处具体安排实施。音体美微专任教师按课表到教学点上课,使教学点的孩子们也能享受均衡的教学资源。鹿头中学和县城的第三中学结对,第三中学每年至少派两名教师到鹿头中学支教,鹿头中学派两名教师到第三中学交流学习,同时教研制度要求中学教研组每周至少组织一次两课时的教研活动,听评一次课。小学教学点的教师每周定期到结对的学校听一节课,跟其他教师集体教研学习至少两课时。标准化小学的教师定期轮岗交换,到另一个学校工作,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样,学生接受到了均衡的教师资源,2010年夏学段学区统考,5所完全小学的相同年级平均分相差不超过10分。实现了历史上少有的均衡。
(二)每年定期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学区内的教师集体学习,切实巩固和提高教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