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大学导师工作计划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3 11:25:3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大学导师工作计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大学导师工作计划

篇1

[摘要]随着国家对高等院校的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以及高校教育收费制度的不断改革,高校中的贫困生问题也日渐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国家建立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对高校贫困学生进行资金补助的体系,以此来减轻高校贫困生的负担,使其能够正常的接受大学的教育,消解因资金不足带来的后顾之忧。本文在此背景下,探讨了高校大学生对国家助学金的态度,以及依托辅导员的视角,来探讨目前高校进行国家助学金资助管理工作优化的措施。

[

关键词 ]国家助学金;大学生;态度;资助管理;优化

国家助学金是国家为了补助高校大学生学费的一种资金补助体系,它可以有效的减少大学生的教育经费的负担,解决了大学生的关于学费的后顾之忧。目前,我国高校的国家助学金布置政策应经得到了全面的实行,这一政策惠及了众多的高校贫困生,帮助了众多的高校贫困生了顺利的完成了自己的学业。虽然这一补助体系目的是为了帮助高校里的贫困大学生能够接受基本的大学教育,减轻其教育经费的负担,但是在这一政策施行的过程中,作为补助主体的大学生对其却有着许多不同的看法和态度,因而说明目前这一资金补助体系仍旧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需要不断的优化创新这一资金补助体系,使其能够更好的实现国家想要帮助高校贫困大学生完成大学学业的目的。

1国家助学金概述

国家助学金是指国家每年从财政资金中,拨出一部分资金来进行的助学金资助高校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一种资金支出行为。由于目前,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加快,使得众多的学生能够进入到大学中接受这一高等教学,虽然许多大学生在高校内接受了较多的知识,但是一个尴尬的问题,仍旧阻碍着众多高校大学生的求学之路,即高额的教育经费支出。高校中有着许多出生于寒门的学子,不断增长的高额教育经费严重影响着他们学业的正常完成,基于此,国家制定并施行了国家助学奖、助学金的资金补助政策,这项政策惠及了众多高校的无数贫困学子,使其能够正常完成学业,顺利就业。国家助学金的政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于高校教育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对于高校家庭困难学子的关心。

2目前大学生对国家助学金的态度

目前,国家助学金的资金资助政策已经在全国各大高校内全面的施行开来,但是由于这项政策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以及部分高校大学生未成熟的价值观念,使得国家在高校内推行这项政策时,反馈到了大学生众多不同的态度。对于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而言,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还不是很成熟,因而他们的价值观念需要高校教师、辅导员不断对其进行引导和帮助,使其能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能够正确看待国家的助学金资助行为。

2.1积极态度

目前,高校的大部分大学生,都已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能做到理智的看待合一国家助学金资助行为,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国家施行这一政策初衷,他们认为只有正真符合国家助学金发放条件的学生才能来申请、领取这一份国家助学金。这些大学生在国家助学金的资助之下,能够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能够顺利的就业,更好的报效祖国。这些学生对于国家助学金积极的态度,使得国家助学金能够真正的帮助到高校中的家庭困难学子来完成自己的学业,也促进这一政策的顺利施行。同时,这些对国家助学金持积极态度的高校大学生自身,他们始终关注的是自己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来获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2.2消极态度

高校中的大部分的学生虽然在进入大学之前,未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但是随着学生自身的刻苦学习,自身阅历的不断增加,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念,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仍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因而需要高效教师和辅导员,不断去引导学部分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高效在推行国家助学金政策时,这一部分学生也会对其产生一些不同的看法,他们较为关注国家助学金的发放情况,而对贫困生认定的条件进行造假、伪造等行为的产生。正是由于这部分学生这些不正确的价值观、不诚信的申请行为,因而导致了目前的国家助学金补助并未完全发挥出它的资助作用,虽然这一政策惠及了众多的高校大学生,但是这些学生的消极态度,以及不正当的申请为也阻碍着这一补助政策的全面推广施行。

目前,高校大学生对于国家助学金的这两种不同的态度都会影响着这一政策的顺利施行,因而大学生对于国家助学金的态度问题,值得高校进行及时的关注和引导,帮助高校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更好的推行这一惠及万千高校家庭贫困大学生的政策。

3辅导员视角下的国家助学金资助管理工作优化措施

高校进行国家助学金评定和发放工作的负责人是辅导员,因而辅导员是这项政策能够顺利施行的关键。但是目前,高校的国家助学金资助工作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许多高校并未认真宣传国家施行助学金政策初衷;评定机制不健全;部分学生贫困造假等。因而在此将在辅导员的视角下,来探讨国家助学金资助管理工作的优化措施。

3.1加强对国家助学金政策的宣传

目前,许多高校对国家助学金政策并未做到很好的宣传,因而使得许多价值观并不成熟的大学生在此期间,产生了许多不同的观念,因而高校以及辅导员需要重视这一问题,及时做好国家助学金政策的宣传,让众多高校大学生理解国家推行助学金这一政策真正目的,同时辅导员要在宣传中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进而更好的实现助学金“助”的目的。

3.2不断推动完善贫困生申请认证流程

高校辅导员是进行国家助学金发放,以及进行贫困生认证的关键,因而辅导员需要不断推动完善贫困生的申请认证流程。辅导员平时与学生的关系较为密切,因而可以直观的了解到,自己班级内是否存在真正符合条件的家庭困学生,这样就能有效的避免一些学生因造假行为进行助学金申请,辅导员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直观的了解到贫困生认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辅导员可以不断推动完善贫困生申请认证的流程,进而更好的实现国家助学金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的目的。

3.3鼓励高校贫困生形成正确的资助观念

目前,国家的助学金政策已经惠及了众多大学的家庭困难学生,它有效的缓解了这些学生巨额的经济压力,使其能够顺利的完成大学学业,有效的缓解了教育资金的后顾之忧,但在此期间,许多大学生认为自己有了国家的资助,那么就依靠这份资金,也能完成大学的学业,这种想法有违这一政策的真正目的,因而高校辅导员需要再这一过程中,鼓励贫困生形成正确的资助观念,使其明白这一政策的目的是“助”,也就是帮助其减轻资金的压力,而不是完全帮助学生进行教育资金的支出,要鼓励高校的贫困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利用勤工俭学、兼职等形式,来赚取其余的支出费用,使其形成正确的资助观念[6]。

4结语

本文首先概述了国家助学金的基本内容,其次分析了目前高校大学生对于国家助学金的不同态度,以及针对目前国家助学金在推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依托高校辅导员的视角,来探讨了进行高校国家助学金的资助管理优化工作的措施。

参考文献:

[1]焦义培.新形势下高校国家助学金评选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05):127-129.

篇2

徐延豪、王恩哥出席优秀证书颁发仪式。在仪式上,王恩哥代表英才计划专家咨询委员会作评议报告。徐延豪鼓励英才学员要坚持自己的科学兴趣,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不懈奋斗,创造出无愧于自己、无愧于时代的伟大成绩;继承和弘扬导师们追求真理、不懈进取的科学精神,勇于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接过导师的接力棒,努力作出这一代人应有的历史贡献。

篇3

组织了应用经济学、理论、新闻传播学、历史学、建筑学、土木工程等6个学科参加全国一级学科评估和体育硕士、艺术硕士、翻译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等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的申报工作,对于找准学科的优势和差距,推动学科自主建设,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初步建立了博士生导师库,分析了近三年新增博士生导师学术状况,全面总结了博士研究生导师遴选工作,为进一步改进学校博士生导师工作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加强了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监控,严格执行博士论文的双盲评阅制度和答辩材料的形式审核制度,严格执行硕士论文抽查制度,强化了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保障了学位授予质量。

二、研究生培养工作

加强了研究生导师遴选制度的改革,促进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新增博士生导师25名,新增硕士生导师75人,形成了一支与学校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相匹配、整体学术实力较强的研究生导师队伍。

完成了新一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和职业型科学硕士学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的论证工作,积极推进了学校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的改革。

健全完善了研究生培养质量过程保障体系,增加了257门研究生学位课程的统一排课,开展了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教学检查,处理了两起教学事故,实行了网上排课、制定培养计划和选课等系统化管理,进一步促进了研究生培养管理水平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

全面推行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改变了旧的研究生分类,施行了完全学分制,健全完善了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导师资助制和新型的研究生奖学助学,研究生基本奖学金覆盖75%博士生和70%的硕士生,优秀博士生在学期间获得的最高奖学助学金可达10万元。学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引起了省内外新闻媒体的热烈反响,在省内几家大报的重要版面或头版头条、经视卫视台的黄金时段均有报道,中国教育报》、新华社和新浪网等纷纷刊载了专题新闻。

三、研究生招生工作

进一步完善招生工作制度,健全与完善了我校研究生招生管理制度,形成研究生招生报名、初试、复试和录取各个关键环节的程序保障,促进了我校招生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为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招生工作机制提供了制度保障。

进一步加强了学校标准化保密室、考场和考点的规范化建设,建设了高标准的研究生考试保密室,配置了先进的保密技术防范设施,为保障研究生入学考试安全提供了技术手段和物质条件。

加大了推免生复试权重,革新了特殊人才选拔机制,开辟了校内跨学科、跨学院交流的通道,促进了学校推免生工作机制的创新。学校推免生工作机制创新的基本做法在今年《教育部简报》第79期专题刊载,得到了教育部的肯定并向全国研究生培养单位推荐。

四、综合管理工作

根据学校统一部署,开展了新一轮研究生院管理岗位的聘任工作,对部门结构和岗位职责进行了必要的调整,进一步强化了研究生院管理职能,优化了管理队伍的结构。

篇4

研 究 生:

指导教师:

学 号:

学 院:

专 业:

一、摘要

二、立题依据

三、研究方案及工作基础

篇5

班导师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直接管理者。其工作开展的效果如何关系重大。下面,我将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就新形势下的班导师管理工作新思路作一探讨和分析。

一、深入分析班导师制度,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

由于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在于学生的日常管理,而基础课教师侧重于课程的教学,他们所带学生人数多、专业情况复杂,所以深入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难度较大。因此,“班导师制”应运而生。“班导师制”有如下优点:

1.班导师进行思想导向的形式更加灵活,它不受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制约;

2.由于管理人数较少,班导师更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性格,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新生进行引导;

3.班导师可以通过言传身教,指导学生的学习,起到“解惑”的作用;

4.班导师以自己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培养学生的精英意识,起到“传道”的作用。

二、准确认识学生群体特征,合理构建班导师工作目标

1.学生群体的家庭背景。一般来说,班导师应重点关注家庭背景优越和极差这两端的学生,特别是后者。家庭较差的学生极易在心理上出现问题,因为这些学生不仅是“经济上弱者”,而且更是“心理上弱者”。因此,班导师,不仅要重视这些学生的经济扶贫工作,更要重视对他们心理上的“扶贫”。

2.学生群体的个性特征,而进入大学后,社会性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大学生摆脱以往的应试学习,有更多可自由支配的空间。在社交中,学生的个性在受到外界影响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他人。因此,班导师一方面要注意周围环境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要重视一些学生的消极个性对群体或其他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

三、规范班导师管理制度,有效实施重点教育工作

1.班导师的选择

(1)班导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与事业心。

(2)班导师的选择要以青年教师或研究生为主。

(3)班导师最好选择高学历的教师。

(4)班导师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2.制定明确的班导师管理制度

制定明确的聘用标准及聘用条件、评优原则等,并形成书面材料,作为班导师工作的准则,此文件的及时颁布与有效实施大大促进了我院班导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班导师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3.与班导师拉近情感,培养全员育人意识

辅导员与班导师进行沟通,仅仅用权力和领导身份指挥导班导师工作是不可取的,利用有效的方式与各位班导师拉近感情交朋友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辅导员应该抓住日常工作中与班导师接触的每一次机会,及时了解班导师的具体工作情况,灌输全员育人思想,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帮助和分配工作任务。

4.实事求是,方法灵活,完成学院任务

班级管理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这个时侯,作为辅导员一定要尽快与班导师进行沟通,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此时,辅导员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因为碍于班导师面子将问题置之不理。当然,在与班导师沟通时可以采用灵活的方法,完成既定目标。

5.班导师之间的经验交流

大学生自己独特的思想特征往往会与年老的教师形成代沟,为了消除师生间沟通的障碍,班导师一般都由年轻教师担任,但年轻教师担任班导师不像年长教师那样富有经验。所以,年轻的班导师多向有多年学生工作经验的老教师进行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思维的碰撞也会有利于各班导师的工作的完善。

6.辅导员与班导师之间定期交流

辅导员和班导师的及时的沟通,一方面有利于学院任务的向下传达,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出现问题的及时反馈。我院每学期会召开辅导员与班导师的交流会,以便调整学院整体发展方向。

7.兼顾全局,严抓重点

学习是学生的本职,班导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尤其是在大一期间,帮助学生打下一个扎实的学习基础是非常重要的。整个班级的学风的建立,需要班级每个同学都要将学习重视起来。班导师不仅要及时向学生灌输学习的思想,也必须严抓个别学生的成绩,不能让任何一个人掉队。

8.提前计划,及时沟通,适时总结

每名班导师每学期初有一份工作计划,期末有一份工作总结;每个月与所指导的学生至少见面2次;每学期同所指导每一个学生有一次以上单独谈话,并作记录。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并且每学期期末上交谈话记录和工作总结。

9.树立班导师人格魅力

一个人对他人的影响力包括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影响力。而作为班导师而言,他的权力影响是相当有限的,这就要求班导师注重培养和发挥自己的非权力影响作用。在非权力影响中,班导师的人格影响力是巨大的。为此,要求班导师应当作到以下几点:(1)形成良好的心态。(2)培育高尚的情操。(3)培养探索的精神。

10.提倡班导师参加班级活动,有利于言传身教

如果班导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太少了,就很难达到管理的效果。所以,学院提倡班导师参加班级的活动,增进班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班导师的信任。

11.班导师的考核

学院依据发展目标对教师进行中期检查和年度考核。班导师的考核结果将作为工作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岗位聘任的条件。考核的项目包括:班导师责任心、班级进步幅度、班级学习成绩排名、班级活动组织效果、班级凝聚力、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学生对班导师打分、各授课教师对班级评价等。

参考文献:

[1]王宜勤.对大学一年级新生教育问题的思考[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3):86-88.

[2]韩锟.大学新生班导师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高教论坛.

篇6

牛津大学的导师制以“世界上最为有效的教育关系”而备受世人赞誉。正如法国现代史教授马蒂亚斯•夏尔曼所说:“在牛津大学,我们不培养绵羊,而是培养具有负责精神的人。”这些人今后无论在什么形势下,都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在长达600多年的历程中变化发展,足以显示它的独特教学模式的重要地位。在剑桥大学、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著名院校也实行各具特色的大学生导师制。在我国,浙江大学、北京大学等曾在2O世纪30年代进行过大学生导师制的尝试。目前的大学教育主要以学分制为主,实行学分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本科生导师制是完善学分制的需要,伴随着学分制而出现的,其宗旨在于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需要,探索学生教育和管理的一种新的培养机制,增加师生面对面的交流机会,让本科生充分接触高层次、高水平的教师,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把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结合,共性教育与个性教育结合,严格管理与人格感化结合,创造集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就业指导于一体的教育机制,更加关注本科生个性化的成才环境。

植物生产类学科是在广义农业背景下研究农业、林业高产、高效、优质、低耗和安全的科学,目的是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应用”的复合型植物生产类类人才。作为一门专业口径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植物生产类本科生在学分制下实行导师制具有重要的意义。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包括农学、植物保护、林学、园艺、园林设计和资源与环境6个本科专业,学院于2003年9月尝试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对象是2003级的本科生,新生入学的第一学年,经过6年的实践,本科生导师制现已取得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就植物生产类本科生实行导师制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植物生产类专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

1.以本科生导师制为载体,采用全程――分阶段――分对象导师制的模式

农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定位,是以教学、科研为纽带,帮助学生选课、学业设计和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的一种教育互动机制。形成了全程――分阶段――分对象导师制的模式。

全程是指通过对学生入学教育、专业教育和院、系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多个层面的宣传动员,学生从二年级就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及教师申报与专业相关的“科研小组”,学生进校所在的班级即“自然班”,每个学生至少在“自然班”或同时在“自然班”及“科研小组”接受专业导师的指导,可从入学一直持续到大学毕业。

分阶段是指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设置“班级导师制”(辅导员+班主任)。刚入学的低年级大学新生基本接触的是基础课,并不会马上接触专业课,班级导师将本专业的特点、就业情况等及时告诉学生,同时向学生介绍相关专业书籍,让学生由浅人深地去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去熟悉并逐渐地喜爱上自己的专业。并请本专业知名导师开设与本专业相关的讲座,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自己想学专业的认知程度。

二年级进入SRP和毕业论文选题阶段,实施“科研导师制”。实行“双向选择”由导师提出申请计划,包括研究方向、科研课题名称和所需学生的人数及具体要求等,经院系审核同意后,向学生公布导师申请计划,符合条件的学生填报个人自愿。通过师生“双向选择”,确定每位导师指导的学生数,一般每位导师每年指导3~4位学生,最多不超过5人,以保证实施过程中导师指导的有效性。

分对象指的是农学院在校学生基础和兴趣不同,需求不同。因此,导师在“自然班”及“科研小组”的指导过程中,应因材施教,分类指导。

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实行自然班+科研小组的组织结构,即不仅为每一个自然班配备导师,而且为对不同专业方向感兴趣的同学组建科研小组,并配有相关专业的导师进行指导。体现“兴趣导向、注重过程、巩固专业、强化能力”的人才培养要求。

2.完善导师的选择,建设高素质的导师队伍

选拔合格的本科生导师是实施导师制的基础。学院在导师的选拔过程中,除了对导师的品德、知识、素质等方面权衡评价外,特别注重导师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制订了农学院本科生导师的遴选办法和相关表格,使本科生导师的选拔做常规化和制度化。同时,为确保指导的成效性,邀请知名学者、博士生导师从事本科生导师工作。定期召开导师会议,组织开展经验交流,不断提高指导水平。

3.建立导师管理模式,加大监管力度

为使导师制有章可循,不流于形式,建立健全了学院本科生导师制运行管理机制。建立了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导师管理条例,制度化本科生导师工作,规定本科生导师的选拔条件、任用程序、工作职责等,以形成良好的导师制运行机制。

成立了导师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汇报,了解情况,完善管理。院教办等职能部门,定期、不定期地检查各系导师制的运转、执行情况,将导师制的运转情况和检查结果作为院系教学管理评估的重要内容。

明确了导师指导任务。指导教师必须对学生建立个人档案,明确指导任务、阶段目标,并根据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指导方案,使指导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效果。同时,规定导师在每学期开学初对本学期指导活动做好安排,并向学院提交工作计划。当然,指导计划在执行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调整。每次开展的指导活动,不论是个别指导、集体指导,导师都要做好活动记录。

4.健全相应的导师激励机制,促使本科生导师制顺利地开展

学院制定了导师考核评估体系,从职业道德、履行职责、工作绩效3大类涵盖德、能、勤、绩4个方面对导师工作进行考核,看导师是否真正做到引导学生“做人”、“做事”。导师在受聘期间,与教师的岗位津贴挂钩,导师的工作要按指导学生的数量、质量计入其教学工作量。

科学地确定了本科生导师多元评价体系。采取学生、导师本人、导师之间、领导和专家“五位一体”的多元考评的方式,使考评结果全面、客观、公平、准确、有效。特别是导师自我评价。对照德、能、勤、绩4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价,既肯定成绩,又要找出自身能力素质、工作状况与目标要求之间的差距,从而达到完善自己、改进工作、提高质量之目的。另一个就是学生评价。学生应是导师工作评价最重要的主体,对于导师的工作成效,学生最有发言权。

通过以上方法将激励机制与监督与评价机制并举,促使本科生导师制健康、规范的发展。

二、植物生产类导师制实施成效

导师制的实施和导师的敬业精神感染着学生,导师的言传身教和教学科研的丰硕成果激励着学生,近年来植物生产类专业毕业生中有60%以上的学生报考攻读硕士研究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由不足10%提高到近30%。教师的科研工作有力地带动了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2004年以来,共承担SRP项目180多项,在教师的指导下有500多名学生进入了科研训练计划,学生受益面超过30%,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据不完全统计,近年学生参与在公开期刊发表的论文达20余篇,其中学生以第一作者有10篇。教师们的言传身教培养出了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作风朴实的合格毕业生。据2009年全校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用人单位对我校农学类专业毕业生持满意度达95%以上。在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下,植物生产类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逐年升高,2009年达到85%。在这种模式培养下,许多学生在本科阶段及早地找到了专业切入点、兴趣点,为自己今后的发展找到了明确的方向。有相当一部分获准免试攻读研究生的学生,在攻读研究生时仍在原本科阶段的导师指导下对其早期进行过探讨和实践的专业方向、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三、进一步完善植物生产类专业本科生导师制的设想

经过6年的实践,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与研究生导师相比,本科生导师的工作报酬偏低,特别是科研导师,3年工作量为10学时,研究生导师为40学时,指导工作大多数情况是责任心及奉献精神的体现。由于长期工作付出得不到合理回报,导致部分本科生导师整体士气不高,指导积极性受到挫伤。另外,导师能力差异、精力投入不一,指导效果千差万别。导致那些教学科研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具有奉献精神的教师指导效果好,那些缺乏教学科研经验或有经验但精力投入不够,责任心不强的教师指导效果较差,班级导师与科研导师存在职责冲突等问题。为此就进一步完善植物生产类本科生导师制提出了一些设想。

1.完善激励机制,实行导师津贴制

导师制实施中对导师的报酬及激励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目前,运行的导师制对于导师的“责”规定较为明确,但在导师的“权”和“利”方面的规定较为含糊,尤其是“利”不明确,这势必影响导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影响到导师制的运作效果。学院在无条件增加工作量的前提下,参照研究生导师的激励方式,探寻设置导师津贴的可行性和方法,以提高导师工作成效。

2.进一步加强对青年导师的培养,使其尽快胜任导师职责

学院的青年导师大多数是才出校门的博士,缺乏教学科研经验,学院计划通过组建国家、自治区和校级教学、科研团队,提升青年教师的业务素养。

3.正确处理“科研导师”与“班级导师”的关系

学院明确了二者的分工,“班级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科研导师”侧重于学业指导。在实践过程中如何使两者的合力效果大于1,以确保植物生产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案既能解决社会对该类专业人才需要的持续性问题,又能解决该专业艰苦性对人才需要的稳定性问题。

总而言之,导师制是顺应时展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有许多工作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从而寻求一条切实可行而富有成效的途径。相信随着教学改革、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导师制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对本科生全面素质的培养起到更加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聂迎庆.本科生导师制的现状、意义和困惑[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篇7

1、围绕土木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整合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遵循学校以“发展应用型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宗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2、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综合管理教研室在学院内部及全校范围内开展各级各类的学科竞赛,有效推进我校学科竞赛活动的持续、健康发展,规范大学生学科竞赛工作的组织与管理。激励我院教师积极投身大学生学科竞赛指导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

3、学科竞赛主要包括以下项目:结构设计竞赛、创新创业大赛、建筑模型制作大赛、全国高等院校广联达软件算量大赛、数学建模大赛、BIM毕业设计大赛、工程字比赛等实践技能类竞赛。

二、教学规范化的工作

1、综合教研室分管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针对本教研室的工作内容及特点,利用好该实验室并对教师开放。建立健全设备设施管理制度,包括设备、材料、工具的登记、保管、维修、赔偿、外借制度。有完整的台账和使用记录。

2、建立健全信息化教学设备设施和教学资源管理、使用制度,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建立多媒体资源库,收集多媒体教学课件和课例。

三、本教研室教师发展

1、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构建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充分利用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将其投入实际教学科研。激励教师带学生加入创新创业和互联网+比赛,学生在比赛中能力得到锻炼,教师团队也能得到提高。

2、充分利用好学校及学院的政策,保障教研室每位教职工享有平等的学习提高的权利,每年至少外出学习交流1次。

四、各月份工作计划具体安排

1、7月份到南宁参加第四届全国虚拟现实教育论坛,还到广西昊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调研,商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二期建设。

2、8月份撰写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制度体系、奖励管理办法、工作量计算办法。建筑VR实验室招标和开标相关工作,确定中标公司,并对接相关工作(商谈签合同、供货进度和验收付款等事宜);

3、9月份 撰写《2018年度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申报书》;组织工程字比赛;推进和协调建筑VR实验室建设的各项工作,关注建筑VR实训室调试和验收工作;

篇8

一、引言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国内越来越多的对外工程承包类企业开始“走出去”开展国际经营业务。在开展国际经营中,以高学历、高素质的青年员工逐渐成为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骨干力量,即国际化人才。国际化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走出去”中国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瓶颈。当前,企业培养国际化青年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就是导师带徒。

二、导师带徒的含义及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导师带徒作为传统的师徒传、帮、带模式的一种延伸和创新,是一种充分利用现有的专业人才资源,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促进人才健康成长的有效模式。

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主要集中在不发达国家,活动主体以青年员工为主。企业新员工入职后,经过短期培训后即外派项目一线工作,项目青年员工在所在国参加各类培训的机会较少,同时受成本因素影响,青年员工回国参加各类培训也不现实。导师带徒作为企业因地制宜培养青年人才的有效途径,既能帮助新入职青年员工迅速适应工作、熟悉业务、掌握技术,又能为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三、企业开展导师带徒活动存在的误区和问题

由于认识的不足、理解的不深、研究得不够,又缺乏方式方法的创新,导致部分企业在开展导师带徒活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误区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导师带徒工作流于形式,忽视内涵

部分企业对导师带徒活动开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开展导师带徒活动存在“一阵风”现象。导师带徒活动从企业总部传递至基层一线过程中,层层传递,层层衰减,到基层单位已经大打折扣,基层单位认为开展导师带徒活动也就是“一阵风”,风刮过去就完了。所以导师带徒仅仅停留在挂一个横幅,签几份合同,讲几句客套话,做做表面文章,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地把这项优秀制度和人才培养方式贯彻落实。

(二)导师带徒工作缺乏创新,内容单一

基层单位开展在导师带徒过程中,没有深入理解导师带徒这项制度。在能力培养上,只注重青年员工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能力的塑造。只注重培养他们的技术业务能力,而对于对外沟通、现场协调等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忽视人文关怀,造成了师徒之间的隔阂和陌生感。在不同人才的培养上,墨守成规,照抄照搬,培养效果事倍功半。

(三)导师带徒等同简单学习,脱离实践

导师带徒活动存在脱离企业生产管理实践情况,很多企业基层单位在开展导师带徒活动时,仅仅停留在让导师枯燥说教,让徒弟待在办公室学图纸、看资料、看合同、做台账等方面。徒弟去现场,不去工地,不参加合同谈判,不参加技术评审。这样属于脱离了企业生产管理实践的“纸上谈兵”,导师教的辛苦,徒弟学的痛苦,导师带徒也就变得苍白无力。

(四)导师带徒工作难以考核,责任不清

多企业导师带徒活动缺乏严格的考核制度,认为责任不好界定,没办法考核。因为导师带徒是师徒自愿结对的,如果徒弟的工作表现不尽如人意,或是学了几年,效果不佳,那这个应该是谁的责任?虽有古语说:教不严,师之惰。但是在当前企业里面,还不能一味责怪老师,徒弟或许也有责任。也许是徒弟自己不认真学,或是资质愚钝,所以进步较慢。这也导致责任不清,导师带徒工作难以考核,最后师徒都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

四、企业开展导师带徒活动的几点建议

(一)企业要高度重视,积极营造导师带徒开展的良好环境

导师带徒活动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性工作,涉及的范围大、领域广、时间跨度大,需要企业高层领导重视,企业党、政、工、团齐抓共管,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人才结构特点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和措施。特别是在境外项目一线,要确保项目负责人关心关注导师带徒活动,把青年人才摆在重要的位置,要安排专人负责落实,把导师带徒活动常态化、制度化、系统性、规范性、闭合性开展,才能让项目一线真正成为企业国际化人才成长和培养的土壤。

(二)企业要健全制度,不断完善导师带徒活动的奖惩机制

导师带徒活动要纳入企业整体的教育培训体系,从企业人才战略发展的高度来审视、组织和落实这项工作,要不断规范和完善活动操作流程、培训目标和内容、检查考核和奖惩机制。要把导师带徒活动纳入各基层项目工作目标考核范围,将导师带徒活动与劳动竞赛、创优争先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定期进行检查通报,加大奖惩力度。积极开展优秀师徒评选活动,为优秀导师发放导师津贴,优秀徒弟缩短实习期,充分调动导师和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企业要结合实际,根据企业需要和学员特点跟踪培养

企业每年新入职的员工学历、专业不尽相同,企业应结合实际和员工自身情况,积极引导新入职员工参加导师带徒活动,可以按3个月、6个月、9个月、一年的时间节点制定新员工定期跟踪培养计划。在导师选择中,注意推荐道德良好、专业过硬、责任心较强和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作为导师。同时,还要注意尊重导师和学员的自,要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建立师徒关系。除了制定跟踪培养计划,签订合同、明确责任和任务之外,还要定期召开座谈会,随时进行交流、总结,及时查找问题,制定和调整对策等。

(四)企业要创新方法,不断丰富导师带徒活动内容和形式

导师带徒活动可以说是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一个“老活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导师带徒主体特征也发生了变化。企业应结合新时期导师带徒活动的特点,不断创新导师带徒方式方法。如当前企业新入职高校毕业生普遍呈现学历层次高、实践经验弱、自身定位迷茫等特点。企业可以采用“双导师”带徒制。“双导师”指的是一名新员工分别由现场导师和后台导师共同指导。现场导师主要结合现场工作,在专业业务和技术技能方面对新员工进行一对一帮扶;后台导师以教“做人做事”为职责,帮助新员工了解企业政策、企业文化,帮助他们缓解工作、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压力。实践证明“双导师”比传统的“单导师”更加人性化,可以帮助新入职员工迅速融入企业生产,尽快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

导师带徒作为企业推进青年员工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是企业国际化经营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只有企业上下形成合力,在企业内部形成持续、有序、有效地导师带徒活动机制,才能真正使导师带徒成为企业培养青年人才的助推器。

(作者单位为北京工商大学、中国电建集团海外投资有限公司)

篇9

1、文献综述

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根据选定的研究方向,阅读有关文献,写出文献综述报告。文献综述内容应包括: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对所属研究方向阅读文献的概述;所属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含主要研究的若干分支,每个分支的理论/方法/方案/技术研究的现状,关键问题己解决的程度与尚待解决的难点,未来发展的趋势等);结论;主要参考文献。文献综述的字数,硕士研究生一般不少于10000中文字,博士研究生一般不少于20190中文字。

2、开题报告

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根据所研究的课题背景,做开题报告。选题应属于本学科范围。开题报告应包括:学位论文选题依据(包括论文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等);学位论文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可能的新意/创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之处];预期达到的目标、预期的研究成果;学位论文工作计划等。

二、完成时间

2.5年学制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在第3学期末完成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2年学制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在第2学期期末或第3学期初完成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博士研究生(含提前攻博和硕博连读研究生)应在入学后2年内完成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直博生应在入学后3年内完成“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开题不通过者,须重新开题。重新开题须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一般由原考核小组成员进行评审,考核结果报院(系)研究生教务备案。

博士生因特殊原因延期完成者,需提交书面报告,经导师同意,由所在院(系)教学主任批准后,报研究生院备案。

三、考核管理

1、考核组织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的考核,由各院(系)组织公开进行。考核小组成员3~5人,由院(系)确定。对跨学科的学位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导师参加。研究生“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应吸收有关教师和研究生参加。

2、考核要求

考核小组应对报告人的“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进行严格评审,填写《研究生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评审表》,写出考核意见。“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分别按优、良、中、不及格四级评分,最后给出总评分;“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只要有一项成绩不及格,则总评分记为不及格。凡总评分在中以上的,记为通过,由各院(系)研究生教学秘书录入研究生成绩管理系统。各院(系)同一年级硕士研究生的“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的成绩,优的比例不超过15%,中与不及格的比例不少于10%。凡通过“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者,记1学分。考核小组可利用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环节对研究生进行筛选淘汰。根据论文选题和研究生研究能力的要求,考核小组可做出通过开题报告、允许重新开题或终止培养(淘汰)的决定。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未通过者,经考核小组同意,硕士生应在3个月之内重新进行,博士生应在半年之内重新进行,仍未通过者终止培养。

四、其他要求

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的纸质文档在各院(系)存档1年,1年后刻成光盘存档。研究生《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评审表》在各院(系)长期保存。

本办法适用于2019年(含)以后入学的研究生;此前制定的文件相关内容如有与本办法相抵触之处,以本办法为准;本办法解释权在研究生院。

北京xxxxx大学

研究生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评审表(试行)

说明:

1、文献综述应包括以下内容:

(1)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

(2)对所述研究方向阅读文献的概述;

(3)所述研究方向的基本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含主要研究的若干分支,每个分支的理论/方法/方案/技术研究的现状,关键问题己解决的程度与尚待解决的难点,未来发展的趋势等);

(4)结论;

(5)主要参考文献。

2、开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论文选题依据(包括论文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等);

(2)论文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可能的新意/创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之处);

(3)预期达到的目标、预期的研究成果;

篇10

1.2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效果显著通过9年的探索和实践,我院本科生导师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014年度大学英语4、6级考试通过率分别为96.2%和53.2%;近3年学生保送和考取研究生的平均比率为49.4%,其中中医学专业为54.4%,中药学专业为44.4%。学院就业率连续5年达到97%以上。《中医类别医师资格综合笔试院校学科成绩分析报告》显示,近3年,我校考生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考试综合笔试成绩平均通过率为90.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达24.9%之多。

1.3完善评价体系,学生对导师制评价积极本科生导师制的指导形式多样,教学内容丰富,学习成效表现复杂,因此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互结合,既要有定量分析,也要有定性描述,从激励调动导师们的积极性出发,全面系统地反映导师的工作情况和效果。我院在曾凡东[4]构建的本科生导师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根据学院中医、中药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制订了新的本科生导师工作评价量表。2014年年初,我院组织262名不同年级的中医药专业本科生对导师的导学工作进行评价。在学生反馈意见中,学生对导师的指导总体持肯定态度,平均得分为94.92分,得分≥90分占92.1%。对于导师工作方法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选项,总体平均分为4.72分(满分为5分),其中,能结合学生的专业和兴趣爱好为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平均分为4.66分;定期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完成工作计划并提出阶段性目标,平均分为4.77分;采取集体活动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学生,平均分为4.8分;能采用多种形式启发教育学生,鼓励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和学生科研创新项目,平均分为4.65分。以上结果表明,学生对导师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培养持肯定态度,同时希望导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个性和兴趣爱好,更有针对性地制订学习计划,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第二课堂和科研创新项目的机会。在学院每学期举办的导师制师生座谈会上,学生们反馈的问题也是主要集中在学习计划的个性化和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方面。

2本科生导师制尚存不足

我院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学生反映良好,教学成效显著。但是在导师制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

2.1管理尚缺乏实时、有效的监督与考核我院虽然制订了本科生导师制的管理规定和工作指南,但对导师制工作的执行情况尚缺乏实时有效的监督,考核评价体系还需不断完善,现行的奖励办法也要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补充和调整。

2.2缺乏个性化培养,专业特色不突出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有些教师对导师制的理解和重视程度存在差异,制订的学习计划个性化还不是很强,专业特色不突出,个别导师的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尚未充分激发出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3学生对导师制工作参与不够导师由于平时教学和科研任务较重,没有太多时间联系学生,而有些学生又缺乏参与实践活动和科研工作的主动性,以致学生在导师制工作中受益不足,没有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3建立中医药专业本科生导师制新模式

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导师制优势,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个性化特征,突出专业特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院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制订了改革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导师制实施方案,探索中医药专业本科生导师制新模式。

3.1继续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管理规定,进一步强化全过程管理由学院全程统管,成立院、系两级导师制管理机构。院级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修订和完善导师制细则来规范导师制工作,定期对导师制师生双方进行考核、评价并组织交流、座谈等;系级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导师的遴选、指导和监督工作,定期召开导师小组会议,总结经验、交流体会,不断提高导学水平。学院要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评价机制,调动本科生导师工作的积极性,推进本科生导师制的有效实施。在本科生导师工作职责的基础上,确定重点评价的内容,并对其进行量化,将本科生导师的工作纳入到日常的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中,作为考核教师教书育人效果、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在岗位聘任、评优时占有一定的权重。评价过程包括本科生导师的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以及系管理机构的评价等。严格执行《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奖励办法》,对于考核优秀的导师进行奖励。

3.2制订个性化学习计划,探索多种教学模式在导师制工作手册中进一步细化导师的工作内容,对学生进行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导师应为每个学生制订个性化学习计划,教授专业知识,培养综合能力,巩固专业思想,关心学习过程和效果,并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加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有余力并对科学研究有兴趣的学生,让他们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并向其介绍学术研究动态,培养科研思维和动手能力。可指导高年级学生撰写学术论文,介绍硕士研究生考试等内容。指导方式可多样化,主要结合导师自己所在学科及其专业优势或特长,制订出具体的指导计划,并把指导情况记录在案。可集中指导,师生共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也可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个别指导;或导师所带的学生小组一起开展活动,如跟师出诊、野外认药、参观药材市场、举办或参加讲座和小组讨论等等。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形成良性互动。各导师小组间也应建立联系,不同年级、不同学科间可以通过研讨会和座谈会等形式共同开展学术活动,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3.3全面改革和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014年,学校组织修订了本科生课程新的教学大纲和课程介绍,将课堂学习和导师课后辅导相结合,加大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课时比例,注重过程学习和形成性评价。在此基础上,学院需不断推进和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探索中医药专业本科生导师制新模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与学生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组织小班教学和小班讨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