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高校公共管理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3 11:26:0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校公共管理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校公共管理论文

篇1

为了提高公共管理部门的业绩与效率,政府要引进市场运行机制,它主要包括市场交易机制、市场选择机制与市场竞争机制三种机制,不仅能够降低市场提供公共服务及其产品的成本,还能够促进市场提供公共服务及其产品的灵活性。

1.2注重分权放权

政府只有通过权力下放及其分散化,才能在新形势下,迅速调整自身组织结构。所以,政府要把权力从高层下放到低层,在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之间,进行部分权力的横行转换,从而让社会接管公共服务活动以及社会管理,实现社会的自我管理。

1.3建立对公共部门活动结果的多元监控机制

多元监控机制主要包括绩效管理机制、质量保证机制、公共问责机制三种机制。政府部门要转换传统的效率观,树立绩效、效果、效率全方位的绩效管理观。绩效评价的基本理论渊源于西方新公共管理思想,新公共管理主张在公共部门中引入市场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市场竞争机制、市场选择机制和市场交易机制,其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与业绩,促进公共服务和产品提供的灵活性,从而降低公共服务和产品提供的成本。

2高校应对新公共管理服务理念的改革措施

2.1停止职能定位

高校管理人员要加深对“管理”与“服务”的认识,对教育理念进行新的定位,要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视为教育产品的“服务者与被服务者”或者“提供者与消费者”,而不是以前的“管束者与被管束者”或者“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政府的公共职能之一就是高等教育,政府要进一步扩大和落实高校自,增加高等教育的灵敏性与主动性,使高等教育更加适应经济环境与社会环境。在新公共管理的理念下,高校与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以优化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为目的,开展各式各样的教学活动。

2.2引入竞争机制

传统公共管理理念认为,如果不强迫员工去努力工作,那么他就会消极怠工,所以要对员工加强控制,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而新公共管理服务理念,摒弃只重视工作效率的观念,把承诺、尊重、公正、公平作为新的评判标准。高等教育改变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式,更重视层次、合理、公正的多元化。新公共管理服务理念不仅要求高校提高办学效率,还要引入竞争机制。新公共管理服务理念认为,要明确政府与高校,高校与市场,政府与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高校要引入竞争机制,从而拓宽教育经费渠道,实现学校生活管理的社会化。鼓励私营企业投资运营公共服务行业,例如采取“后勤外包化”“、官产学”“、产学研”等组织手段。不仅能够打破政府对教育的垄断,还能够提高高等教育管理的质量与效率。高等学校施行部门竞争上岗,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还能够提高办学质量。高校要通过引进竞争机制,优化对学生与教师的服务,从而提高服务质量。

2.3采用科学管理方法

现代高校往往由不同的院系组成,大大扩展了教育范围,加深了教育构造的分化,使管理工作更加复杂。新公共管理服务理念吸收了私营企业的科学管理方法,把分工细化、绩效评价、目的管理纳入公共管理范畴。高校要采取这样的管理方法,不仅能够提高管理效率,还能够降低教育成本。高校应把管理工作从教学工作分化出来,有利于深化管理的有效性与独立性。分化意味着同样的东西成为拆分性质的东西,稀土元素是自然分化的发展,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克尔在“高等教育不能逃避历史”长期分化管理的第一次使用,分化管理通过分化的方法来达到管理的目的。主要为官僚管理、学习管理、企业管理、高效、稳定的分化管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进一步加深对全国大学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加强国际竞争力,这一次“学术卡特尔”组织面临的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在市场中的互动的过程中了解机构高等教育模式———创业型大学。秸秆(屠宰)认为,创业型大学是大学采取的企业操作更改窗体,显示市场行为,特别是对外部资本的竞争中。

篇2

在高校中规范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学性,消除管理中的漏洞,不仅符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办学水平、满足高层次人才成长要求的必要条件。一方面,建设高度民主的法制社会是我们国家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一目标要靠全社会成员的努力,而大学生今天是社会的一分子,将成为社会建设的核心。他们今天所处的环境、接受的教育和培养的习惯对今后为人处事的方式及未来发展方向密切相关。如果我们在大学教育里讲授现代的文明和历史,传授现代的理论和观念,对他们的行为却实施落后的管理,不顾他们的感受和思想,就无法实现师生深层次的交流沟通,不利于培养他们正确坚定的政治信念,更高的教育目标就不能实现。另一方面,社会进步带来学生的思想的变化,学生维权意识增加,高校也是社会的一角,评奖评优、出国、入党等敏感问题学生高度关注,随意性强、落后、不规范的管理将刺激歪风邪气的产生,带来许多的矛盾,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就容易引起学校的不稳定,发展下去会影响学校正常的秩序。因此,高等学校的稳定、发展离不开辅导员对大学生日常生活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和谐管理。加强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是实现高校和谐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大学里管理大学生日常生活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是政治辅导员,辅导员是大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因此辅导员工作应规范化,是实现大学生日常生活规范管理的中心内容。辅导员要做到规范管理,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法制和育人为本的观念

高校的学生管理具有两重性,既是对学生进行相对的约束和限制,提出一定的要求,通过适当的管理维持特定的秩序;也要通过管理,培养学生的某些良好习惯,树立一定的法制、道德、纪律观念,进而最终达到管理育人的目的。规范管理的目的更在于后者。现在我们国家都在倡导依法行政,对学生的管理活动更应该在法制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大学生首先是国家公民,《宪法》、《民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都应该得到保障。高校的辅导员也是大学教师的一部分,担负着传承先进文化、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这就要求辅导员要首先具备法制观念,带头遵法守法,在进行管理的同时体现出法律的精神,在工作过程中依法行使工作职权不感情用事,,做出超出法定权限甚至违法的行为,侵害学生的合法权益。

(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依照程序实施管理

规范管理的主旨是依法依规管理,杜绝管理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人为因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就是辅导员管理的规矩,有这个规矩才能有良好环境的方圆。现行的《高校大学生行为准则》、《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等管理文件有很多过时的内容,而高等教育的发展又日新月异,学生的思想千变万化,及时的修改、更新管理规范的内容,使之符合时展的精神,符合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要求,是高校规范管理的关键。学生规章制度的制定实施,不仅要符合国家法律的精神,遵循学校管理者的意志,而且要充分征求听取被管理者的意见,在实现科学有序管理的同时,使大学生在被管理中受到教育,自觉地参与到管理活动之中。当然,规章制度的制定还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公平公正的规章制度可以保证学生竞争的平等,保证管理过程的良性发展。失去了公平公正,就是保护投机取巧,保护不正当竞争,是以牺牲大多数人竞争的积极性而维护少数人利益的做法,是对规范管理和科学管理的致命损害。此外,及时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做法,把日常琐碎工作系统化归类,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提炼提升,作为规章制度之外适当的补充加入到学生管理之中,贴近学生生活,工作针对性更强,管理效果更加突出。

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依照程序进行是非常重要的。许多管理上的违规行为,学生因为利益争端产生的矛盾,都是没有按照程序管理的结果。规范管理要求管理过程中的每个基本环节都有章可循,尽可能少的掺入人为的不确定因素。比如大学生的奖学金评定,都是按照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排名来确定的。而综合素质测评里对成绩、思想政治表现、活动情况的所占比例有严格的规定,每项活动的分数累计也清楚划分,每个学生的加分情况都要在班级公示。在评奖过程中如果不按程序进行,随意加分,或者私自提高分值,都要引起学生的不满,带来管理上的极大混乱,起不到奖学金的奖优示范作用。可见,认真按照管理程序组织实施是大学校园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的保障。

(三)提高个人修养、丰富工作经验

高校学生规范管理的最终实施者是辅导员,他的素质、修养、工作经验决定其工作水平,工作效果。大学生是非常活跃的群体,由于特殊的年龄和相对简单的人生阅历,他们的思想、情绪非常不稳定,经常做出一些意外的行动,给规范管理带来困难。大学生的出格行为有时并非出于本意,情绪冲动、侥幸心理、追赶时髦等都有可能使他们违反纪律,辅导员在管理过程中如果不仔细分析、区别对待,管理虽然能够实现,但真正育人的目的却不能达到。因此,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个人修养,培养广博的胸怀,注意虚心学结工作经验,能够正确对待学生所犯错误,并对他们进行恰当的引导,这些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监考过程中,有同学想作弊,如果辅导员听之任之,同学实施作弊过程,最后就面临留校察看的严厉处罚,性质恶劣的还要勒令退学。虽然处理了这个同学对其他同学起到警示作用,也严肃了纪律,规范了管理,但犯错误的同学再要挽回就非常困难,他也失去了人生进步的好多机会。而一个有经验的辅导员则会在他作弊的初期就采取果断的措施,对他实施警告、监督,事后再对他的行为进行严厉批评,使他认识到问题的严重后果,从而起到治病救人的目的。管理的过程似乎相同,但结果却完全不一样,可见工作经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此外,执行管理活动的是人,是人就有犯错误的可能。因此建立系统有效的监督机制,对规范管理的实施者和管理过程的每个环节进行适时的监督检查,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就能保证管理活动的规范性、合理性,实现管理育人的效果。

篇3

二、工商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的设计

翻转课堂的教学将传统课堂学习活动中知识的传授移至课前提前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由课后的作业形式移至课堂的学习活动中。美国富兰克林学院的RobertTalbert教授在其讲授的多门课程中应用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RobertTalbert教授的翻转课堂模型基础上,笔者设计了工商管理专业“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型主要由课前学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等三个部分构成,整个学习流程体现了知识传输、知识内化和知识补救的一系列过程。

1.课前教学活动设计

(1)教师制作教学视频。在翻转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从传统课堂教学的知识传授者变为了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制作教学视频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选用网络上已有的优秀的开放教育资源。例如教师可以在如哈佛、耶鲁公开课等众多优质的教育资源中,寻找与自己教学内容相符的视频资源作为课程教学内容,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但网络现有资源可能会与实际的课程内容及教学目标不完全相符。二是任课教师自行录制教学视频。教师依据总体教学目标设置各个单元子目标,并将子目标细化为具体任务,根据各项具体任务制作教学视频。制作教学视频应注意以下两个细节问题:第一,教师自行录制教学视频的内容应与其设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吻合,并通过录制多版本的教学视频,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第二,注意教学视频的视觉效果、时间长度及互动性。教学视频可以采用声音与板书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对主题要点的强调,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视频的学习,还要基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程度考虑将每段教学视频控制在10分钟以内,并为学生提供重点内容的视频副本,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思考。(2)教师针对视频制定课前练习题。教师应该依据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最新发展趋势,并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合理设计数量恰当、难度适中的学生课前练习题,题目要有挑战性,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学生自主观看教学视频。学生自己掌握观看教学视频的时间和速度,可以对视频进行快进、倒退或暂停,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收获和疑惑,并进行思考,以便在课堂上与同学进行交流,以提高学习效率。(4)学生课前有针对性地做练习题。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后,要完成老师布置的针对性练习题,以巩固学习内容并发现疑难之处。如果自己不能独立解决则需要做出标记以便与同学在小组内进行互动交流。

2.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翻转课堂成功实施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课堂活动设计来完成知识内化。学生知识的获得是基于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的,因此,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充分运用情境、交流以及协作等关键要素,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内化。(1)教师提问。教师需要依据教学内容、教学视频和课前练习,归纳总结出一些具有探究价值的题目,并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以自己的兴趣和观点为出发点选择相应的题目进行分析解答。(2)组内交流。交流学习是小组成员之间以对话、商讨以及争论等形式分析论证所研究的问题,以完成学习目标、获取所学知识的过程。教师依据学生所选取的问题进行分组,小组的人数应该控制在5人以内。然后,依据所选问题的类型和难易程度对小组内部成员进行协作分工。当所选问题的涉及面较广时,可以将问题细分为不同的子问题,小组内每个成员研究一个子问题,最后通过“拼图”将各自研究的子问题进行聚合,进行协作式整体探究;当所选的问题涉及面较小且不易划分时,小组内的每个成员可以独立研究该问题,然后再与同伴进行协作探究。(3)组间协作。在进行组间协作交流时,教师应选择适当的交流策略如小组讨论、拼图学习、头脑风暴等方式,适时做出决策,随时捕捉学生的动态并及时加以指导,以保证交流活动的有效开展。(4)成果交流。学生在组内交流、组间协作的基础上,需要对个人或小组的分析成果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成果交流的方式有很多,例如报告会、交流会、辩论会、展览会和小型比赛等等。在成果交流过程中,参与人员可以是本班师生、家长、其他学校的师生以及工商管理专业人士等等。学生在家里也可以通过网络聊天工具等与同学进行交流沟通和互动解答。同时,成果汇报交流的方式也可以采用翻转的方式,即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将自己的成果汇报过程制作成视频,然后上传至网络平台,供老师和同学们在看完汇报视频后进行讨论、交流和评价。

篇4

(一)维修工程项目实施缺乏计划性

目前,大多数高校因短时期的规模扩张,各项建设密集上马,大工程不断,高校的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到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外延发展建设,维修、改造等小型的零星工程项目未能摆到重要位置,再加上原有建筑等设施的功能逐渐落伍,已经不适应现实需求,被学校列入淘汰范围,短时使用,导致超负荷运转,破损老化严重。到现阶段,原有设施大都急需更新维修。高校后勤部门每年都将维修工程项目列入年度财务预算,由于资金紧张等原因,主要是凭现实急需和领导意见实施维修项目,不能按照计划实施。维修工程项目的整体规划缺失,再加上维修质量无法保证,导致有的维修工程几经反复也没有达到理想效果,造成资金浪费。

(二)施工监督管理力度低

高校维修工程主要包括自行决定的改造、修缮、装修、绿化、硬化以及一些基建工程的配套附属工程等,且这类工程的特点是种类繁多、分布零散、施工点多、单个工程金额不大,同时,工程施工随意性较强,通常无正规的专业设计;工程时间相对集中,常利用寒、暑假突击施工,校方对工程监督管理比较困难,漏洞相对也较多。加上部分工程的建设单位的施工人员对于维修工程的施工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等了解不深,在施工过程中,不能起到有效的工程监管作用,造成监管力度低,工程质量不能满足需要。

(三)施工单位普遍存在预算高估冒算

当前,高校维修工程项目的预算和结算一般是由施工单位编制,建设单位认可。施工单位在预算和结算过程中往往是高估冒算,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虚报工程造价。加之,建设单位管理人员调查研究工作不细不实,对预算、结算中量价组合了解不够精确,人为的给施工单位造成可乘之机。施工单位往往钻这个空子,利用虚报工程量,增大材料单价,重复计算工程量等手段提高工程造价。

(四)审计部门忽视小型维修项目

工程项目的审计是提高学校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高校非常重视维修工程审计工作,每一项维修工程必须经过学校审计部门审计监督。但随着新建和维修项目增多,审计任务与审计力量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加之审计人员业务水平有限,往往只注重新建大型项目的审计,而忽视了小型维修项目的审计,导致学校维修资金在一定程度上的浪费与流失。

二、高校维修工程管理中的工作难点

(一)维修项目的立项选择

由于维修资金的限制,在维修项目的选择上不可能做到有求必应,对维修项目必须做到有选择性地进行立项审批和施工。这就要求维修管理人员必须按照一定的轻重缓急原则来确定维修项目,在众多项目中选择并排列最急需施工的项目。在维修工程项目的确定和选择工作中,需要对众多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排除和优选。但当面对信息量比较大,需要选择的维修工程项目较多的情况时,负责具体工作的管理人员就必须要具备相当水准的专业知识和熟悉掌握学校各方面工作的能力。

(二)维修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

高校维修工程由于存在单项工程量及维修金额较小的特点,往往是“正规军”不愿干,“杂牌军”难干好,使得维修工程的管理无法像大型新建工程一样采用委托监理的方式进行质量管理。同时,维修工程所具备的种类与数量较多,施工点变换快的特点,使得管理人员分身乏术,无法对所有工程进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因此,针对维修工程的特点,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维修工程质量是高校维修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

(三)维修项目的经费控制

高校维修工程有工程量小、施工内容增减弹性大的特点,施工过程中窝工现象十分普遍,施工效率低下,造成人工费在工程项目中的所占比重居高不下。另外,维修工程使用的原材料数量相对较少,采购成本较高,也造成了维修项目成本较高,从而在维修工程项目结束时的决算中给造价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四)维修项目的工期控制

高校维修工程的施工过程往往与教学办公同时进行,施工受影响较大。同时,室外作业受天气的影响,施工工期无法得到保证,因此,维修工程的工期伸缩性很大,给施工管理造成很大困难。加上维修施工单位的自身资质和管理水平制约,具体施工人员一般是从社会上招募的“散兵游勇”,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工程进度难以保证整齐划一。所以,维修工程项目的工期控制难度相当大。

三、高校维修工程管理的实现途径

(一)确立维修工程的实现目标

无论是高校整个维修工作或者是某一建筑物的维修任务,均应确立明确的计划实现目标。目标的确定,应既有超前性又有实现的可能性。若目标定得太高,计划的立项、资金、人工先天缺口较大,则施工环节再努力亦无法完成,计划目标必成空谈;若目标定得太低,则毫无激励作用,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造成虚假节约、实质浪费的后果。在确定实现目标的同时,要进行目标控制,如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等,进而达到强化维修工作计划与决策的严肃性的目的,减少以致杜绝维修工作中的盲目性。

(二)推行维修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

维修工程项目的招标制度有助于选择优秀的施工单位,降低建设成本和提高建筑质量。对于金额较大的基建维修项目有必要进行公开招标,公平竞争。目前,因维修工程项目的特点决定,高校维修工程的招标多数为邀请招标,利用工程定额总造价下浮点数作为标底,按照招标程序进行招标产生施工单位。在招标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招标领导小组人员的配备,要有熟悉工程行业、具有一定业务知识的人员参加,保证招标工作质量;另一方面,作为维修工程管理的后勤部门,除了利用招标制度挑选施工单位外,要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尽量熟悉了解各施工单位的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邀请信誉较好、有一定技术实力的单位参加投标,以保证工程质量。

(三)加强维修工程施工管理

篇5

当前高校都审时度势,从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建设,在竞争中力求创立自身特色品牌。高校财务管理也应实现以资金核算为主向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转变。在高校财务工作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点在规范、服务和创新上狠下功夫。

一、务实创新是做好财务工作的保证

十七大报告的突出亮点之一就是强调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高校的发展是递进式的,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与方向,在发展中应紧紧围绕改革与发展这个中心,做好经济保障工作,强化财务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

1、积极合理使用资金,做到用财有效

近两年财政拨款、科研专项拨款、自筹经费以及捐赠基金等保持持续增长,保障能力明显提高。这就更需要优化学校资源配置,合理使用资金,做到用财有效。高校在明确中长期发展规划、理性定位办学目标后,资金的运作必须保证学科专业建设与结构优化调整,划拨出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教学改革,加大科研投入,集中力量提升内涵竞争力。

2、加强预算管理,整合财务资源

注重预算管理,做到理财有据,在使用与效益上引入支出绩效评价。财务管理工作贯穿于教学科研、学生事务及后勤保障等高校整体事业,而预算的编制与执行则是财务管理的核心,是年度工作任务与经费保障的有机结合。高校通过适当分权,将人、财等方面的管理重心下移,整合各分院(系)财务资源,统一编制学校综合预算,从政策上保证和引导学校与分院(系)的资源流向学校重点发展领域。实施对责任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评价,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3、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健全规范管理制度,以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和规范财务管理制度的修订完善。着力构筑“防为先、惩不规”的工作体系,将工程建设、物品采购、科研经费、对外投资及后勤服务等关键领域的监督管理关口前移,以科学的制度管理替代传统的经验管理,用制度规范操作程序,防止管理环节出现真空和偏差。同时,还要推行财务公开,增加透明度。国家和学生是高校的投资主体,财务人员和管理干部要把思想认识提高到科教兴国、高校健康稳步发展的层面,净化财务收支环境,自觉接受师生员工的监督。

二、提高财会人员素质,增强业务管理能力

1、加强财务人员知识结构的更新

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注重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的建设与专业技能的提高。知识经济时代要求高校财务管理理念必须更新,会计核算手段必须主动适应高校财务管理重心的转移。财会人员应认识到新时期赋予其的新责任,知识的折旧速度在加快,不进则退。因此,财会人员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要不断给自己充电,自觉学习新知识、接受新观念,将自己的工作融入到学校的教学科研、行政后勤等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

2、重视财会队伍建设与财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篇6

对于广告公司来讲,营销环境主要包括宏观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人口及社会文化环境;微观上主要包括营销的对象、竞争者及企业的内部环境。广告的市场占有率很大程度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广告公司作为一种社会行业,势必处于一定的社会体系中,受到周围一切宏观环境的影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稳定,人民生活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经济发展不断深入,人民的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人们的欣赏意识日趋强烈,对广告代言的认识也逐步理性化。总体上,我国广告公司的发展处于一个良性的发展环境之中。

2.我国广告公司的营销模式

营销模式是一种体系,而不是一种手段或方式。目前公认的营销模式从构筑方式上划分,有两大主流:一是以市场细分法,通过企业管理体系细分延伸归纳出的市场营销模式;一是以客户整合法,通过建立客户价值核心,整合企业各环节资源的整合营销模式。市场营销模式是以企业为中心构筑的营销体系,而整合营销则是以客户为中心构筑的营销体系。对我国广告公司来讲,通过良好的创意为企业产品做宣传是广告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良好的品牌意识是我国广告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3.广告公司的营销组织机构

对广告公司来讲应该有完善的组织机构设置,其目的:对内让员工知道对谁负责,谁向他负责;对外有明确的任务。以便节省时间,避免不必要的困扰和阻碍。全面完善的组织机构对营销目标计划的制定、实施意义重大。各部门参与制定俱乐部的整体经营战略,规划市场营销战略,制定具体的营销策略和政策,确保营销目标的实现。加强内部管理,完善管理体系,实现有组织努力,培养职业的营销队伍。

二、我国广告公司营销管理体系问题分析

广告公司在国外有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广告公司的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数量激增。随着广告公司的不断发展,我国广告公司的营销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经营手段多样,竞争激烈,各类问题开始凸显。我国很多广告公司的营销管理模式都是照搬国外模式,从理念到细节操作一味引进,并没有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无特色。主要体现在我国广告公司的营销管理体系尚不完善,诸多小型广告公司的营销管理能力不高,部门职责不清晰,懂管理、懂销售的综合性人才缺乏;广告公司的管理约束机制不健全,规范组织制度、管理制度,机构设置的制度约束、奖惩体系不完善,造成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足,直接影响了广告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诸多的广告公司都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的广告公司很多不能建立有效的适应运行机制,造成难易支撑。正是受我国传统理念的影响,我国广告公司不能及时有效地植入先进的管理理念,成为政府的附属品,对世界现代广告事业发展的趋势没有深入的探讨,进而导致理念不能及时的更新,运营方式陈旧等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广告不能有机的将产品的特点和消费者的心理有机结合起来,落后的运营、管理理念严重影响了我国广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是集团性的运营模式欠缺,我国大多数的广告公司仍停留在传统的以数量取胜的态势。导致我国自主的广告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严重不足,大多以一些边角的小广告来维系公司的发展,没有长远的运营计划。这种作坊式的运营模式面对激励的市场冲击,很难找到立足之地,导致客户的严重不足。再者是我国的广告公司运营机制的缺失,没有建立合理的机构设置和制度保障。制度的缺失和组织机构的不健全,导致我国多数广告公司,不能留住人才,更不会主动的去培养人才,人员流动性大,不能形成有效的公司理念的传承。广告公司作为创意性的行业,全面提升广告公司的人力资源储备,对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但是,受制于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我国公告公司大多只追求利益的获取,而对员工的引进和培训的力度不大,没有合理的培训机制,造成很多优秀人才的流失。

三、我国广告公司营销管理体系的完善

1.完善俱乐部营销机构,健全管理机制

对我国广告公司来讲首要的是应加强自身管理,不断完善营销管理组织机构,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各部门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广告公司员工的能力,培养一批经济、法律、专业技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人才。不断完善公司的管理制度,规范组织制度、管理制度,机构设置后良好的制度约束对个组织机构功能的发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广告公司高质量的运行服务,实现利益最大化,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始终本着为广大受众服务的理念,使服务体现个性化。

2.拓宽俱乐部营销渠道,构建品牌

从市场经济开发的长远战略开发广告公司的产品,形成广告公司相对固定的营销渠道。充分发挥地域特色,吸引眼球,提高关注度,树立良好的品牌效应。改善营销环境,企业的需求是广告公司的生存之本,公司所有经营活动的市场由消费者构成。广告公司的产品能都被受众接受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国广告公司应该树立品牌意识,不断开发创新广告产品,使品牌、理念深入人心,充分发挥品牌获取经济利益,树立良好形象的双重作用。拓展营销渠道,根据市场需求加大开发,逐步改善市场体系。广告公司所从事的工作均在提升企业的形象。然而不少国有广告公司却忽略了自身形象的提升。提升形象得靠对内营造以价值观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企业文化,对外要确定广告公司的个性形象,传播过程中还应“以实为本,以诚为引,以信为终”,使客户感知到广告公司能实实在在地给他们带来利益。

篇7

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目前中国高校对大学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课堂授课为主,学生通过此方式掌握了大量最新的专业知识。但此方法也导致了理论与实践出现脱节。大学生存在“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的现状,特别是工商管理这个实践性强的专业,大学生应该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工商管理创新班的开设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目前急需的实践能力。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工商管理创新班的培养方式是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到三年级时进行“大实习”,即在企业实习一年,四年级时再回校继续上课。这样的方式能使学生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然后从实践中回到理论上,使理论和实践接轨,学生对于理论知识融会贯通。

2.培养具有就业竞争力的人才

国内的许多高校都有开设工商管理这一专业,但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近年来的就业状况并不理想。提高此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迫在眉睫。高等院校开设工商管理创新班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广东工业大学工商管理创新班安排学生三年级的“大实习”课程便增加了学生各方面的工作经验积累。如今企业要培养一个完全无工作经验的毕业生需要付出大量的成本,这导致企业对于这类毕业生望而却步,而工商管理的创新人才则解决了这一难题,由于有一年的工作经验,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减少了企业的成本,解决了就业难的问题。

二工商管理专业现有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方法和手段与社会脱节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应用、创新能力的要求也更加迫切,然而目前的培养模式却造成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主动学习能力不足,缺乏提出独到见解、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敢于承担风险的胆识。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具有强烈的实践导向和应用导向,虽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强调理论与实践并用,但受多种因素制约,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还未真正转变;专业课教材内容陈旧,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教学内容、课程设计与实际工作脱节的情况十分严重;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不强,也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多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并以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作为评定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标准,忽视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构建工商管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地方综合性大学培养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必须具备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的特征,因此,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等,都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本文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究。广东工业大学首次开创工商管理专业创新班培养模式,选拔综合素质较强的80名学生进行培养。进行改革后的综合素质教育,工商管理创新班的课程安排、学分设置和培养模式都有了相应的改变。

1.课程安排合理化,追求知识传授的精益求精

其中,课程分四大模块,包括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高级专业课程模块、实习与实践课程模块、学术与科研模块。

(1)基础课程模块

包含科学与人文课程、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

(2)专业课程模块

包含专业主干课程,结合专业综合改革思路和质量工程要求,结合广东经济转型升级对管理人才的新要求设计本模块。

(3)高级专业课程模块

围绕学生专业实习的问题,结合专业教师学术研究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采用案例教学和研讨的方式,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管理决策的能力。

(4)实验、实习课程模块

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为目标,企业(组织)职能管理实践锻炼为基本特色,校内专业课程实验+第二课堂竞赛+参与导师研究课题,校外实战型专业实习锻炼。这种合理化的课程安排和教学设计可以在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之初就将专业实验系统导入进来,以教师的讲授演示为主,同时让学生进行一次完整的实践操作,对企业运营管理形成一个全面感性的认识,从而做到即学即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的同时,兼顾学习导向与学习目的的统一。

篇8

一、高校公共用房的概念

所谓公共用房是指产权属于学校所有除教职工宿舍以外的各种用房。包括教学、科研、生产、经营、行政办公、学生宿舍以及各类生活福利、商业服务的用房。根据使用性质的不同,学校公共用房分为六类。

1、校党政机关用房。经学校正式确认的校级各类党政机构所使用的房屋,包括办公室、资料室、会议室、接待室等。

2、学院用房。学校设立的学院用于办公、教学、实验和学习的办公室、会议室、教研室、研究生室、专用教室以及各类实验室。

3、公共服务用房。面向全校服务的教室、图书馆、档案馆、网络中心、会堂、学生与教工活动中心、体育活动场所等用房。

4、后勤与保障用房。后勤服务部门和条件保障部门所使用的房屋。包括学生公寓、食堂、浴室、活动室、车队、医院、幼儿园等后勤服务用房和变电所、泵站、物资仓库、门卫室、收发室等条件保障用房。

5、产业、商业用房。产业用房是指经学校批准,由学校全部或部分投资兴办的,具有独立法人实体,并在当地工商机构注册的企业在学校所使用的房屋。商业用房是指社会公共服务部门因历史原因在校园内开办公共服务设施(如银行、邮局、电话站、商店、粮店等)而使用产权属于学校或占用学校土地自行建设的房屋;或根据地方规定由学校提供的产权属于学校的教职工住宅区内配套的公共服务(如服务网点、物业管理、基础设施)用房;或为方便学生生活,由学校招商的服务企业使用学校产权的用房。

6、附属单位及其他用房。包括附属高中、附属学校、继续教育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等用房。

二、高校公共用房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缺乏必要和健全的管理体制。我校公共用房至今尚未归口于一位校领导统一管理,是由全体学校领导集体管理。学校领导一般都分管着不同的部门,不同的条线,校领导所管的部门有用房需求,用房管理部门凭其在部门请示报告上的指示都得设法满足要求,直至没有任何空余房可调配。公有用房分配日积月累的遗留矛盾得不到解决,新的问题还在不断出现,用房管理部门对此只能束手无策。

2、缺少科学的分房政策。1992年国家教委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此规划指标是普通高等学校总体设计任务书、校园总体规划和建设用地计划的重要依据,同时也量化了相应学校各类公共用房的建筑面积。但许多学校与我校一样,至今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公有用房分配制度。这就使得分房无量化标准,造成调控困难。

3、二级管理部门缺乏自我约束机制。学校公共用房管理实行的是无偿使用,为此各二级管理部门热衷于向学校争资源、争用房,却不太注意房屋的使用效率。有的学院设置多功能厅、健身房、超大办公室;有的学院许多用房都堆放满了废旧物资无人问津。退休多年的老教师也占着实验室不让,形成公共用房实际上的“终身制”、“占有者所有制”。

4、公共用房从设计到使用缺乏总体规划。学校近几年新建了新实验二楼、动力楼、西楼区实验楼。每幢楼分配到使用部门后都进行了面广量大的改造工程。新建实验二楼实际建筑面积为13600平米,改造面积达到6620平米。原设计作实验室的改作办公室,作为实验室的用房高度及大面积,在改造成办公室过程中要隔断、要吊顶,原来为实验室条件所铺设的水电管线全用不上,造成极大的浪费。

三、对高校公共用房有效管理的探讨

1、统一认识,转变观念。高校领导要亲自组织学习上级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定和财经法规,并将公共用房作为国有资产管理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工作目标,树立资产效益的意识,强化管理,建立国有资产即自己的资产,真正健全与落实每间公共用房有人管理,有人负责,确实是有效使用。应当把占据资产最大份额的房产保值增值纳入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使资产有效地保值、增值。

2、建立机构、明确责职。公共用房的管理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以确保公共用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提高学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学校成立公共用房领导小组,代行所有权人职责。成员由分管资产的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和专家组成。公共用房领导小组负责公共用房规划评审、根据用途对建房方案审议、组织实施各项改革,协调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处理公共用房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的重大违规事件等。

确定公共用房的主管部门,我校以国有资产处为学校公共用房管理的职能部门一级管理单位,代表学校具体制定、补充、修改、完善各类公共用房的实施细则并编制公用房配景方案,报公用房领导小组审定,对使用人的使用行为进行监督,负责公用房的综合管理。

各学院、机关处、所、直属单位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负责本单位公共用房管理的具体事宜。具体贯彻执行学校公共用房的各项规定,对本单位的房屋进行内部配置,按规定对房屋进行管理和维护。

3、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公共用房管理部门要发挥宏观管理作用''''健全和完善公共用房管理制度,实现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程序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建设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原国家教委联合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校舍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标[1992]245号)文件的有关规定,研究制定一套完整的适合本校情况的公共用房管理制度和具体实施的细则,做到有规可依,违规必究。

确定公共用房的配置的原则“按需配置、定额使用、超额收费、缺额补贴”改革现行的公用房无偿使用制度,试行定额核算和使用单位超额面积向学校缴纳房产资源调节费,缺额面积学校调剂解决或给予补贴的政策,以建立公共用房管理使用中的自我约束机制,借助经济杠杆克服单纯依靠行政手段调节用房的种种弊端,提高房产资源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科学测算、量化标准。建立一个公共用房计算机管理系统工程,将房屋的结构、楼层、房间、使用人、面积、建造时间、造价等内容用计算机管理起来。根据使用人的性质、功能、发展需要和资源状况制定配置标准,确定各使用人公用房配置类别、地点、楼层和面积,在深入调查摸底、科学测算的基础上,确定定额内用房面积及定额外用房面积,依此确定定额外用房收费额度或缺额面积补贴额度。

明确使用管理范畴,签订使用管理协议。公共用房使用协议是明确学校作为所有权人与公共用房使用人之间的权责关系的协议。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房,制定相应的配套实施细则,实行不同的使用和管理方式。国有资产依据配套实施细则的规定,提供使用人超额、缺额清单、使用条件、管理要求,与使用人签署公共用房使用协议。

督促检查、循序渐进,国有资产处跟踪检查全校公共用房使用情况,督促各单位合理安排和充分使用本单位的房屋,努力提高公房的使用效率。详细收集公共用房使用、维护、安全等各方面的数据资料,做好公共用房信息管理工作,对公共用房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定期检查违规情况,及时处理各种违规事件。

4、科学发展、规划先行。根据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结合《普通高等学校校舍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标[1992]245号)文件的有关规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用房管理部门对学校整体用房进行规划,报送公共用房领导小组审定。

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由过去单一幢楼项目的规划,变为一个学校整体群楼全局性的规划。有时单幢楼的计划很好,但由于没有一个总体的规划,结果整体来看很乱、很不协调。

篇9

2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模式属于公共管理学科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模式,是一些发达国家在公共管理教学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模式。

(1)高校应当加强自身公共管理案例库的建设工作

通过组织案例搜集小组来负责社会中的实际调查工作,切实搞好学校所在地区社会中各个组织的关系,以此来保障自身公共管理案例的指导性、真实性、及时性,使得学生所接触的这些案例更加贴合实际。与此同时,高校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教学经验,在国内整合公共管理的专业人员,组成一个共享的业务案例库,构建一个各个研究机构共享的公共管理案例库。

(2)高校应当依照自身的教学内容来选择对应的案例

而公共管理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必须要锁定好对应的教学目标,即综合考虑到教学内容与个案之间的关联性。此外,在个案选择的时候必须要综合考虑到国内外的社会情况,个案应当符合当前时代的特点,从中能够折射出现实生活当中的焦点内容,这样的案例对于学生在毕业以后的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高校应当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来开展案例教学

尽可能选择一些具有现场照片或者视频的案例,通过配上对应的背景音乐与视频来烘托出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有效提升教学的直观性与生动性,使得学生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案例情境的模拟,将自己当作参与者的心态来进行对应问题的讨论。比如,在进行行政伦理等内容的课堂中,教师可以选择几个反腐视频或者警示视频来烘托课堂氛围,这样比简单地讲解案例更为直观、深刻。

3创造实践与实习的体系

篇10

公共卫生的安全意识是通过高校的卫生教育进行宣传的,目前民办高校普遍对公共卫生安全知识的教育工作重视不足,在这种基础上,淡薄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是民办高校发生公共卫生危机的严重隐患,一旦发生大面积的集体疫情、或者遇到严重的其他危机事件时,很难进行有效的自我救护,造成疾病疫情的大规模扩散以及群体性恐慌事件。特别是很多民办高校学生在进入高校的校园之后,失去了父母和亲人生活上的关怀,部分民办高校学生对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视程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他们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淡薄。

(二)学生公共卫生安全知识不足

目前民办高校的学生对公共卫生的基本常识了解的比较少,对如何防范公共卫生危机更是知之甚少,在这种情况下,民办高校学生的公共卫生知识的缺失往往给高校的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带来严重的问题。所谓公共卫生安全知识是指应对公共卫生危机、公共卫生是事故的必要的防范知识和基本的卫生常识。通过笔者的实地调查,目前在我国的民办高校,学生的公共卫生安全知识掌握情况不容乐观,超过60%的学生认为自己只有最基础的公共卫生安全知识,对于如何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没有经过充分的考虑。另有64.7%的学生坦诚自己在学校中从未接受过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对民办高校的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工作不了解。

(三)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危机应急预案未得到有效实施

所谓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危机应急预案,是指民办高校在处理和处置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的过程中,事先拟定的用以在紧急时期进行有效处置的既定方案。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危机应急预案能够在发生突发性公共卫生危机的时候帮助民办高校有效的控制事态发展,保证民办高校正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但是从目前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国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危机应急预案的制定虽然比较完备,但是在实施方面,很多民办高校并未对现有的高校公共卫生危机应急预案进行有效的执行,造成了民办高校在公共卫生危机的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四)民办高校公共卫生管理职能不明确

我国民办高校公共卫生管理涉及多个方面,既包括公共卫生危机预案、制定和实施,也包括高校在处置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的管理机构、辅助部门等设定。目前我国民办高校普遍有公共卫生危机预案,但是在高校公共卫生管理的具体职责划分上,存在比较大的问题,高校公共卫生管理职能混乱,高校在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没有清晰的思路,造成了目前在高校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中,缺乏统一的综合管理协调机构。

二、解决我国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的对策

(一)做好高校学生公共卫生危机教育与预防

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事先预防,预防为主的思路是管理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工作的中心思路,加强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工作的措施很多,其中重要的方面即是加强对民办高校学生的公共卫生教育,通过教育普及高校公共卫生危机的应对知识,使民办高校学生在公共卫生危机发生是成为一个独立的应对个体,推动危机的尽快解决。应急教育的教育在于普及应急处置知识,包括在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危机爆发时如何进行自救和他救,通过常见的应急知识教育,帮助民办高校学生树立危机应对和防范的意识,在公共卫生危机爆发时,能够冷静面对、妥善处置。通过课堂授课、课下活动等形式,对民办高校学生普及应急教育,并加强训练和演练,做到防范于未然,提高民办高校学生应对危机的意识和能力。

(二)做好周密的公共卫生危机应急预案

在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中,制定科学周密的公共卫生危机应急预案对于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而制定科学周密的公共卫生危机应急预案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又可以细分为机构的设置和预案的制定两个方面:民办高校公共卫生危机预案的制定是高校公共卫生危机管理的软件。预案的制定,要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高校卫生工作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要结合民办高校的具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