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履职鉴定报告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3 11:26:1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干部履职鉴定报告,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干部履职鉴定报告

篇1

一是部分单位、部门和员工还停留在对传统审计的习惯认识上,对履职绩效审计的定位、性质、作用和意义知之甚少,影响了配合审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削弱了审计效果;二是个别审计人员的审计理念也不够明晰,突出表现为缺乏创造性,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较多注重合规性的查错补漏,而忽视绩效性的综合评价;较多注重账、表、凭证的核查,而忽视领导能力和政策水平的宏观核评;较多注重审计数量,而忽视审计质量等。

(二)审计理论的系统性研究不够

当前央行对于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多侧重对某一专业或某一部门的管理绩效审计研究,如对支付清算绩效审计、经理国库绩效审计等,而未将管理绩效审计与领导干部履职审计作为整体加以系统研究,因此,尚未形成连贯、系统及完整的履职绩效审计理论成果。对于人民银行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也是就事论事的多,对方法、手段、评价标准等研究得较少,因而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性理论来指导实践。

(三)审计的法制环境不够健全

一是法规建设滞后,没有明确的履职绩效审计条例;二是资源配置、管理利用及科学的规则不明确,领导干部履职绩效管理处于自发、半自发状态,评价体系尚未形成、审计难以考量;三是法律授权不明确,即使是2006年2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修正)》也只规定审计机关对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不但笼统,而且仅涉及管理绩效审计中“效益”这部分,多年来的审计实践更是只注重了“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方面,对于其他“资源”的“3E”审计很少涉及。

(四)审计标准不够完善

审计标准是审计人员对领导干部履职效果进行衡量或评价的尺度,是审计人员分析、评价并出具审计意见的依据。1999年以后,财政部等有关部门陆续制发了《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企业效绩评价标准》等,为企业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对于像央行这样的公共部门的领导干部开展绩效审计,目前尚无明确标准。虽然我们在实践中对一小部分业务评价的定量指标体系进行了探索,但评价的客观性有待检验。正是由于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制度规范和参照蓝本,使履职绩效审计还处在初步探索中,绩效评价也难以深入。

二、解决方法

(一)转变观念,突出效率性和效果性评价

绩效审计强调的是对领导干部及所在单位的经济性、效率性及效果性进行的综合评价,不局限于业务操作与管理的合规性和合法性鉴定,而是上升到对政策传导、组织参与决策、内控建设和业务工作管理等方面效率与效果的评价,真正突出“绩效”色彩。

1. 更新审计观念,强化绩效审计意识。大力推进内审文化建设,使广大干部职工认识、了解、支持、参与绩效审计,形成和谐的内部审计环境。

2. 找准评价重点,突出效率性和效果性评价。一是评价方针政策和上级行决定情况,对政策传达是否及时到位,工作部署及贯彻措施是否科学、有效等做出评价和鉴定。二是评价组织参与决策情况,主要评价管理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重大事项是否有明确的议事规则,决策过程是否合规,决策结果是否符合政策要求等。三是评价内部控制的措施和效果,是否建立健全内控管理制度、实行分级授权管理、财权与事权分离、加强关键岗位管理等。四是评价综合管理机制的有效性,内部管理是否科学有效,是否制订年度、月度工作计划,有无建立激励机制等。五是评价业务流程,岗位设置是否符合业务分解与控制的要求,如资金核算岗与复核岗是否分离由专人负责,业务操作上是否存在风险隐患。六是评价业务工作完成情况,对业务工作的质量、效率与效果进行评价,有无出现严重违规、重大业务差错等。

(二)加强领导干部绩效审计的系统理论研究

一方面,管理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应由审计机构与研究机构形成产、学、研协同机制进行系统研究,尤其是对央行这样的公共管理部门,进行管理绩效审计的方法、评价标准等系统研究,将研究结果运用到对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审计中,使审计实践具有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内审部门及时总结领导干部绩效管理审计的经验,从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三方面评价领导干部任期履行职责情况,从实践的角度,分析总结领导干部绩效审计的方式、方法、内容等,与系统理论相融合,以实践验证理论,促进央行领导干部绩效审计的深入发展,推动央行内审的有效转型。

(三)完善领导干部绩效审计的法律法规

只有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把履职绩效审计确定下来,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才有法可依。因此,要对审计对象、目的、程序、报告基本形式等做出规定,在此基础上形成绩效审计工作指南,明确在央行开展领导干部绩效审计的审计标准、原则、执业规范等,从法制的高度上定位绩效审计,包括完善制度、制定准则、操作指南等,防范审计风险,控制绩效审计质量,保证领导干部绩效审计的顺利进行。

(四)探索领导干部绩效审计评价的程序、方法及标准

1. 审计评价程序和方法。在遵循领导干部履职审计程序的基础上可采取以下方法和步骤:(1)述职和评议。由领导干部本人在本行中层以上干部会议上述职,根据述职情况,组织群众开展评议,评议方式还包括个别谈话和书面评价。(2)问卷。包括向审计对象、行内员工和行外有关机构(人员)发送问卷。(3)调查。包括行内调查和行外有关机构(人员)调查了解。(4)调阅资料。审计组调阅审计对象在本行的会议记录、账簿、会计报告、工作总结等资料。(5)实施检查。查阅资料,对照制度规定检查。(6)综合分析。审计组对审计过程获取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按照评价标准对审计对象进行综合评价。(7)交换意见。(8)汇总上报。(9)向被审计单位提出整改建议及处理方法,其中,应包括换位思考后提出的切实可行的改进工作的方法,对审计结果显示出的问题也一定要有具体的改进措施。

2. 探索领导干部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由于领导干部绩效审计对象不同,不可能为所有绩效审计项目预先制定统一的审计评价标准。因此,审计人员必须为每一个审计任务“量体裁衣”,根据审计项目及被审计对象的具体特点,有针对性地来制定审计评价标准。评价指标可分为全面工作评价指标和专项工作评价指标:

篇2

二是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基层工作能力。建立村官培养实施规划,实行“三项制度”。一是定期工作汇报制度。每日记一次工作日志、每月一次工作总结汇报、每半年一份调查报告。二是集中培训制度。定期参加乡村干部的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使他们对如何更好地适应基层工作,提高自身素质,担当起新农村建设重任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三是会议制度。乡要求大学生村干部都要参加所在村的会议和乡干部会议,全面了解村日常工作议程,了解乡整体工作情况。

篇3

二是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基层工作能力。建立村官培养实施规划,实行“三项制度”。一是定期工作汇报制度。每日记一次工作日志、每月一次工作总结汇报、每半年一份调查报告。二是集中培训制度。定期参加乡村干部的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使他们对如何更好地适应基层工作,提高自身素质,担当起新农村建设重任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三是会议制度。乡要求大学生村干部都要参加所在村的会议和乡干部会议,全面了解村日常工作议程,了解乡整体工作情况。

篇4

1.准的统一性

述职报告不能像一般工作总结那样,可以自行设定总结的形式和内容,而是有其统一的标准,即由部门或单位统一制定的岗位职责和任务目标,规定了述职者的职权范围和工作职责。它必须按照组织人事部门考核领导干部的有关规定,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分别进行汇报,且重点是述"绩",有一套相对固定的格式。

2.角度的自我性

述职报告是述职者述说本人在一定时期内履行职责的情况,是对自己工作的全面梳理和客观评价,因此要从"我"的角度,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来写。这种"自我性"也是述职报告不同于一般工作总结、工作报告的显著特点。

3.内容的述评性

述职报告既要"述",述说、陈述自己的履职情况,回顾、总结自己任职期间的工作得失和经验教训;又要"评",评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解剖其中的原因,最后要对一年来工作称职与否作个自我鉴定,并接受民主评议和组织考核,作为干部升、降、留、调的重要依据之一。

4.行文的庄重性

述职报告是一种十分庄重、严肃的公务活动。这就要求述职者态度要端正,措辞要严谨,语言要朴实,语气要谦恭,表达方式以叙述和说明为主,避免抒情和过多议论。报告中所叙的一切都应该确凿无误,实事求是地反映履职情况和实际业绩,不能夸大成绩,不能回避问题,也不要过分谦卑,自我评价要客观、中肯、恰当。

二、述职报告的格式与写法

述职报告一般包括标题、署名、呈送机关或称谓、正文和日期等项目。

1.标题。标题的写法比较灵活,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1)直接标明文种"述职报告";

(2)由任职时间和文种组成,如《2014年上半年度述职报告》;(3)由任职时间、所任职务和文种组成,如《2013-2014年度任××公司总经理职务的述职报告》;(4)正副标题法,正标题一般高度概括和揭示述职报告的主旨、基本观点,副标题写何人任何职务的述职报告,如《抓好党建工作,推动企业发展—××集团公司

党委书记×××的述职报告》。

2.署名。一般将述职人所在单位名称、职务

和姓名写在标题之下一行,具体可视标题结构和内容的完整程度而定。署名也可写在末尾落款处、日期之上。

3.呈送机关或称。如果是向上级呈送的书面述职报告,写明收文机关,如"××党委"

"××人事处"等;如果是口头述职报告,则可用"各位领导,同志们".

4.正文。一般由前言、主体、结语三部分组成,包括主要业绩、存在问题、今后打算等。

(1)前言或引言。即基本情况,一般写明何时任何岗位工作、职责范围、履职期间完成的主要目标等。这部分内容要简洁明确,给听者一个大体印象即可。

(2)主体。应包括任职期间的主要业绩、存

在问题和今后打算。这是述职报告的核心内容,着重阐述自己是如何履行职责的。可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分成几个方面来写,每个方面归纳出一个观点,分条列项、逐个阐明。每个观点可先写工作对象或成绩,再写认识和体会。要突出个人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特别是管理能力和政策水平,体现领导才干。

撰写工作业绩时,要详略得当、抓住主要方面,要把较大的篇幅放在主要业绩的完成情况及具有创造性、开拓性的亮点工作的说明上,以任期内工作成果中最突出最有特色的业绩为重点,主要围绕采取了哪些措施、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取得了哪些成效来写。

述职者应实事求是写明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缺点、不足和失误),造成的损失,应承担的责任,需要吸取的教训等。

今后的打算,主要写下一步工作改进的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为实现工作目标而计划采取的措施。这部分应写得精当扼要、入情入理,要注意领会上级的政策意图,结合职工群众的意见呼声,对应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正文结尾处还应对自己的工作称职与否给出整体评价,评价等次一般为"优秀""称职""不称职".

(3)结语。一般写"以上报告,请批评指正"或"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5.日期。落款处注明成文或述职时间。

三、注意述职报告的要求与禁忌

篇5

1.1 建立廉政档案,可以增强领导干部廉洁勤政和自我约束的意识。一方面,干部廉政档案可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职能,深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与管理。另一方面,廉政档案把领导干部的施政行为置于法律和群众的监督之下,把工作中的功过是非一一记入本人档案,使领导干部始终警钟长鸣。

1.2 建立廉政档案,能有效地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领导干部廉政档案既是领导干部廉洁与否的重要依据,也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措施。建立廉政档案,能有效地督促提高领导干部的立党为公意识、公仆意识和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1.3 建立廉政档案,可减少干部任用上的盲目性。廉政档案的建立,既可以一人一时一事去评判他的品行,还可以对干部德、才、能、绩、廉等方面的整体素质进行全面了解,及时向上级报告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情况,为全面考察了解和正确选拔使用干部提供重要依据和保证。

1.4 建立廉政档案,可以丰富档案的内容。它既增加了档案内容,也提高了档案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主动服务的能力,还提高了各级领导及广大群众对档案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各级领导干部更加关心、支持档案工作。

2 廉政档案的内容

廉政档案是领导干部在廉政工作中形成的直接真实记录,也是监督检查领导干部廉政情况的可靠依据。廉政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

2.1 领导干部基本情况。包括出生年月、民族、籍贯、学历、学位、职称、荣誉称号、履职记录、家庭成员等内容。

2.2 贯彻执行《廉政准则》的情况。包括领导干部乘车、使用通讯工具、住房情况,离任公物移交和离任审计情况。

2.3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专题民主生活会书面情况报告。包括在廉洁自律民主生活会上的自查、自纠材料,工作总结,整改措施,下步工作打算等汇报材料。

2.4 “三项制度”执行、落实情况。包括领导干部个人收入、接受贵重礼品登记情况,领导干部及其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住房情况申报。

2.5 廉政考核、考察情况。主要包括对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应承担的责任及目标完成情况;领导干部接受廉政谈话情况等工作所形成的材料。

2.6 廉洁从政奖惩情况。主要包括因廉洁从政受到同级以上党、政表彰的有关材料,因违反廉洁自律规定受到党政纪律处分的立结案表和处分决定及触犯刑律受到刑事处分的材料复印件。

2.7 家庭廉政情况。主要包括领导干部配偶、子女,经商、承包、受聘情况报告;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受到执法、纪检机关查处或涉嫌犯罪情况。

2.8 外出情况。主要包括领导干部出国和在国外活动停留时间、考察访问记录、考察文件等。

2.9 廉洁从政的其他情况。如,领导干部参与操办的本人及近亲属婚丧喜庆事宜申报等。

3 廉政档案的管理

3.1 提高廉政档案意识。纪检部门由于工作性质,个人手头或多或少都有档案材料。有些领导廉政档案意识不强、不带头移交档案材料。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各级领导的档案意识。要经常地、不失时机地介绍纪检档案的特点、保密制度等,提高全员档案意识。

3.2 合理组卷。廉政档案的管理,必须按照《档案法》和干部档案管理的原则、程序、方法和要求,统一集中管理。领导干部廉政档案为“一人一档”制,案卷实行动态管理,随时增添档案内容。因其特殊性,应作为专题档案由纪检监察部门单独存放,统一管理。实行原件或复印件的有形管理与微机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明确专人具体负责,严格规范管理制度。

篇6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解放思想,发挥基层街道的职能作用,总结和发扬创卫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努力成为全省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和建设宜居城市的“首善之区”。

二、创建范围

全市10区120条街道是创建星级卫生街道活动的主体,各区人民政府和市、区各有关职能部门是推进创建活动的主要责任单位。县级市可参照各区的做法开展创建活动。

三、创建标准

根据《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和我市实际,按属地管理的原则,确定组织管理、健康教育、市容环境卫生、病媒生物防制和传染病防治、公共场所卫生、食品卫生、单位和社区卫生、市民满意度等8个方面的创建标准。

(一)组织管理。街道创建组织机构健全、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分工清晰、工作网络完善、资料收集齐全、组织协调有力、宣传氛围浓厚,辖内单位和居民对创建星级卫生街道的知晓率达95%以上。

(二)健康教育。积极开展社区健康教育,辖内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0%以上;落实政府关于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及设置烟草广告等法规规定,依法开展控烟工作;主要公共场所设置健康教育专栏,开展控烟、预防艾滋病等宣传教育。

(三)市容环境卫生。环卫设施设备完好,垃圾收集容器设置合理,做到定期清扫保洁、消杀,周围整洁无蝇;路面清扫保洁率达100%,粪便、垃圾定时、定点收运,日产日清,实现12小时动态保洁;公厕管理责任落实,达到卫生标准;垃圾收运车辆车容整洁,实行密闭化运输。市容环境整洁,路面平整,沟渠畅通,无污水坑洼;绿化、美化良好;街(巷)内乱搭建、乱堆放、乱拉挂、乱涂写、乱张贴、乱停放、乱堆挖以及随地吐痰现象得到控制;河涌、池塘无飘浮垃圾,周边环境清洁;公共场所和单位的环境卫生责任区明确,责任人对责任区的知晓率达95%以上,沿街(巷)单位(店档)门前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落实,保洁良好;临街(巷)楼房阳台整洁、规范;辖内无卫生死角,无违章饲养畜禽。肉菜市场管理制度完善,设有专(兼)职卫生管理、保洁人员;商品划行归市,摊位摆放整齐,无占道经营和乱摆卖;给排水设施完善,环卫设施齐全,有符合卫生要求的公厕和垃圾收集(运)点;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达标,食品摊档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建筑工地卫生管理制度落实,文明施工达标率达100%。

(四)病媒生物防制和传染病防治。街道有专(兼)职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人员,经费落实、责任到位,防害除害设施完善;病媒生物防制资料完整,监测数据可靠;鼠、蝇、蟑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蚊密度不超过国家标准的3倍;无与病媒生物有关的传染病暴发疫情;辖内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和中心镇卫生院实行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疫情报告及时,处理规范,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率小于2%;计划免疫实行周门诊制度,接种规范,安全注射率达100%;居住期限3个月以上的流动人口儿童建卡、建证率不小于95%,儿童计划免疫单苗、四苗及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不小于95%。

(五)公共场所卫生。公共场所对外经营单位持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亮证经营率达100%;设有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五病”(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调离率达100%;各类公共场所卫生设施完备,室内外环境整洁,清洗、消毒、通风等各项卫生措施落实,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六)食品卫生。辖内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含集体食堂)持卫生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亮证经营率达100%,无超范围经营;卫生管理制度健全,有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100%建立食品采购索证和台帐登记制度,食品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五病”调离率达100%;餐具清洗、消毒、保洁及食品保藏等设备设施齐全,食品加工流程布局合理,操作规范,符合卫生要求;销售的定型包装食品标识齐全,无销售过期食品。

(七)单位和社区卫生。街道辖内单位和社区(含企事业单位的生活区)积极开展卫生检查评比活动;环境整洁,庭院绿化美化良好,生活垃圾日产日清,车辆按规定停放;道路硬化,路面平整,下水道通畅;环卫设施完善,厕所达到卫生标准,有专人负责保洁;室内卫生状况良好,楼道整洁,无乱堆、乱贴、乱画现象,门窗无破损;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落实;无违章建筑,各类飘篷、招牌广告和防盗网设置整齐;辖内商业服务设施设置合理,经营符合卫生及环保要求,门前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落实。

(八)市民满意度。辖内居民对街容街貌、路面保洁、公共场所、公厕、饮食行业等方面卫生的满意度达95%以上。

四、创建程序

(一)暗访调研。街道提出创建星级卫生街道申请,经区爱卫办审核同意后报市爱卫办进入创建程序。市爱卫办在接到街道创建申请之日起3个月内,依据创建标准对申请街道进行暗访调研。暗访调研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由市爱卫办书面反馈暗访结果。通过暗访调研的街道,可进入技术评估环节。未通过暗访调研的街道,必须实施不少于3个月的整改,方可再次申请暗访调研;如仍未通过暗访调研,则终止创建程序,1年后方可再次提出创建申请。

(二)技术评估。根据市爱卫办暗访调研结果,经过不少于3个月的整改,创建街道可提出技术评估申请,经区爱卫办初评通过后报市爱卫办。市爱卫办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组织技术评估。创建街道在接受评估时,应提供依据创建标准所作的自我评估报告和区爱卫办的初评意见。技术评估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由市爱卫办书面反馈评估结果。通过技术评估的街道,可进入考核鉴定环节。未通过技术评估的街道,必须实施不少于3个月的整改,方可再次申请技术评估;如仍未通过技术评估,则终止创建程序,1年后方可再次提出创建申请。

(三)考核鉴定。通过技术评估后,经过不少于3个月的整改,创建街道可提出接受考核鉴定申请,经区爱卫办初评通过后报市爱卫办。市爱卫办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组织专家考核鉴定。考核鉴定结束当天,由市爱卫办书面反馈鉴定结果。通过考核鉴定的街道,可进入社会公示和正式命名环节。未通过考核鉴定的街道,必须实施不少于3个月的整改,方可再次申请考核鉴定。如仍未通过考核鉴定,则终止创建程序,1年后方可再次提出创建申请。

(四)社会公示和正式命名。市爱卫办将对通过考核鉴定、拟以市爱卫会名义命名为“**市星级卫生街道”的单位在市属媒体上进行不少于2周的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的,报市爱卫会正式命名,并给予相应奖励。

五、制度保障

(一)申报制。“**市星级卫生街道”共分3个等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根据创建标准和程序要求,经各区爱卫办初步审核,各街道于每年6月30日前向市爱卫办提出创建申请(**8年截止时间为8月30日)。为保证我市创卫工作的连续性,**8年3月20日前已获“**市模范卫生街区”的街道,如申报一星级卫生街道,可不经过暗访调研,直接申请技术评估;如越级申报二星级及以上的卫生街道,仍按创建程序执行。

(二)晋级制。根据创建标准和程序要求,创建街道可以逐级或越级申报星级卫生街道。

(三)交叉考核问责制。由市爱卫会统筹、市爱卫办牵头组织实施,采取“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萝岗”10区循环交叉检查的模式,每半年对全市所有街道开展一次国家卫生城市达标情况大检查,依据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实行分项评分排序,经技术分析后通报全市,以此推进星级卫生街道的创建工作。凡巩固创卫成果措施不力、任务落实不到位以及影响星级卫生街道创建工作的部门、单位,由监察部门依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奖惩制。经市爱卫会命名为“**市星级卫生街道”的街道办事处可获得市级奖励(具体奖励标准由市爱卫办会同市财政局等单位研究确定)。市爱卫办每3年对星级卫生街道进行一次复评,同时开展不定期的明查暗访,对问题严重、整改不力的街道,将降级或撤销其“**市星级卫生街道”称号。

(五)廉政建设一票否决制。参与创建的街道主要领导一旦出现违纪等党风廉政建设问题,市爱卫办将立即取消该街道的创建资格。

(六)《**市星级卫生街道考核评分标准》和《**市星级卫生街道考核命名办法》,由市爱卫办根据本方案中星级卫生街道创建的标准和程序另行制订。

六、责任分工

市爱卫会负责全市星级卫生街道创建活动的统筹和协调,市爱卫办具体负责对创建街道实施暗访调研、技术评估、考核鉴定、社会公示和正式命名。

各区爱卫办负责辖内创建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监督、检查、初评和申报,并根据全市统一安排,每半年组织辖内街道参加一次国家卫生城市达标情况大检查。

各街道办事处对本街道创建工作负总责,并按照考核验收标准和本地实际,分解任务,明确责任,逐项落实。

各区政府和区有关职能部门都有责任和义务推进星级卫生街道创建活动。其中,各区政府为推进创建活动的牵头单位,区各有关职能部门为推进创建活动的责任单位。中心城区到2010年底要有90%以上的街道完成“**市星级卫生街道”创建目标;城乡结合部到2012年底要有85%以上的街道完成“**市星级卫生街道”创建目标。

市直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支持和参加各区街道创建活动,按照创建星级卫生街道的考核标准,按期完成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任务。组织和监察部门负责监督和考核各级领导干部巩固创卫成果、参加创建星级卫生街道活动的履责情况,并将其纳入干部考评,对于不履行职责或行政不作为的,要追究相应责任。财政部门负责落实加大市容环境卫生的资金投入,按照提高资金利用效能、引导基层投入的原则,相应安排部分城市维护资金,促进创建街道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

七、工作要求

(一)统一认识,广泛发动。开展星级卫生街道创建活动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的延续,也是发挥街道积极性和主动性、巩固创卫成果、把民生问题解决在基层的重要载体。对此,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将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广泛宣传发动,使创建工作家喻户晓,广大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创建活动。

篇7

随着外部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对任期审计的要求也日趋提高,如何有效提高任期审计的效率、效果成了各家审计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影响商业银行任期审计效率与效果的主要因素

(一)重视程度不够

根据银监会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办法,任期审计是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的需要。而现实中,“先离后审”、“先任后审”的现象仍然存在。审计机构接受提请进行审计时,被审对象的去向已大致确定,审计结果仅仅为了帮助被审人获取银监局任职资格,该状况影响了审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审计评价的客观性;同时因审计组长职级低于被审对象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审计人员心存顾虑,造成任期审计流于形式,极大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二)项目计划不确定

由于计划的不确定,任期审计项目呈现突发性、集中性和无计划性的特点。容易造成审计任务与审计资源短时间内不匹配,使得审计人员无暇应接的情况。

(三)审计评价内容合理性不足

任期审计评价体系由多因素相互作用。在现行模式下,审计人员往往忽略政策、市场、区域经济等因素,仅以考核指标来评价被审计人聘期目标责任的完成情况和被审行的持续经营能力强弱。任期审计往往涉及的审计期间较长,范围较广,被审人的分工也经常发生变化。另外,在不同时期,上级机构经营管理战略目标不同,年度考核指标和考核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和调整。不同审计人员在相同业务、相同年度指标的选取也有差异,从而可能得出迥然不同的评价结果,造成审计结果客观性不足,被审计对象的认同度不高。

(四)审计流程规范性不足

各商业银行的任期审计办法中对任期审计程序管理做了明晰的规定,但在日常工作中,仍存在审计程序履行不到位,业务流程规范性不足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一是重要性和相关性原则把握不清,审计人员在编制方案、收集证据和报告发现时,未以审计事项与被审计人经济责任的关联程度大小为标准来确定审计范围、重点和报告内容。在现场审计时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结果是审计发现问题、报告内容与被审计人履职责任契合度不大。二是审计报告中评价语言规范性不足,审计人员将被审对象工作总结和述职报告内容作简单的“复制”、“粘贴”,甚至评价内容出现专业术语和口语化词语,严重影响了任期审计项目的效率和效果。

(五)审计人员不稳定

审计项目的质量与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敏感性密切相关。专项审计项目一般情况均由各审计机构专业团队承担,在资源配置各审计机构均会给予优先权,而任期审计项目仅能在剩余资源中临时抽调人员,而临时抽调人员也可能因不熟悉任期审计,加之审前准备不充分,无法保证审计的广度与深度,极大地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二、提高任期审计效率与效果的途径

(一)提高认识,加强部门协调配合

任期审计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审计难度大的工作。为了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取得实效,审计机构应与驻地分行有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提升效率。

1.任期审计是加强干部监管的必要措施

各审计机构必须认识到任期审计是银行监管机构及总行赋予审计部门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加强干部监管,促进廉政建设,推进依法经营的重要措施。改变任期审计只是帮助被审人取得任职资格的认识。在开展任期审计项目时,应根据不同级别,确定不同层次审计人员担任组长。提高审计工作的客观性、独立性和权威性,消除审计人员顾虑,提高任期审计评价的客观性,做到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被审计人的履职情况,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和鉴定。

2.加强与驻地行人力部门的沟通协调,增加计划前瞻性

审计机构要增强年度任期审计计划的主动性、前瞻性,加强与驻地分行人力资源部沟通,促使该部门有计划、分批次下达审计提请书,使内审机构有充足审计资源来完成任期审计项目。同时审计机构对年度审计任务的日程安排,要留有余地。一旦接到提请任期审计的任务,可适度调整自选项目的完成时间,将时间安排让位任期审计,或将任期审计项目与其他项目合并进行。

3.做好与计财部门的联系,保障相关评价指标及时完整

审计机构应与驻地分行计财部门积极沟通,一是每年年初可邀请计财部门专家进行财务管理知识培训。着力帮助审计人员提升分析被审行综合经营情况分析的能力。二是定期收集相关财务报表,及时获取经营相关数据。

4.加强与纪检监察部门沟通协调,有利准确界定责任

审计前,审计机构要主动走访干部管理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了解情况。审计中,及时沟通,遇到审计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视情况请纪检监察等部门提前介入。对纪检监察部门已有明确经济责任界定结论的,可直接引用;若未有经济责任界定结论时,可参照业务部门责任认定结论,依据相关标准界定经济责任;若业务部门尚未进行责任认定的事项,应提交相关部门进行责任认定,参照认定结论,依据责任界定分类标准。

(二)确定合理适用的评价体系

任期审计评价体系是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综合系统,要全面客观地考虑系统性、空间性特征,并依据发展变化情况而不断进行科学的动态调整。区分超额完成、完成和未完成三个层次的指标评价,针对未完成的指标,重点分析其变化趋势、在系统内和当地同业的排名、占比等情况。同时,将当地经济环境纳入分析范畴,动态全面考虑阶段性、区域性特征,挖掘未完成的原因,后续措施及效果,以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增强审计效果。

(三)统一管理、规范操作

1.构建专业团队,推行前后台分离

审计机构应明确相关处室为牵头部门,全面负责对任期审计项目的组织实施和专业化建设。推行前后台分离的模式,即审计组作为前台,主要负责非现场分析、现场查证、报告初稿的撰写工作;牵头部门专业团队作为后台,主要负责审计总体方案,研究审计重点、加强与驻地分行联系,收集相关信息,定期维护与更新信息,规范审计流程等工作。

2.项目管理标准化

3.增加流程实效性

审计机构可结合驻地分行现有管理模式,完善现行标准审计流程,以增加流程实效性。

(1)采取网上问卷调查

网上问卷调查系统分为前后台两部分。前台由接受调查人员通过网络浏览器登录,输入预先设置的密码进入答题;后台主要用于系统管理、问卷管理及数据统计,由审计人员操作。实践证明,网上问卷调查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参与调查人员不受限制的特点,有利于扩展信息来源渠道。同时,由于采取不记名的方式,能消除参与调查人员的顾虑,从而获得真实客观的资料。

(2)增加多层级报告审议流程,确保审计报告质量

审计报告要以重要性、相关性、客观性相结合为原则,审慎评价被审计对象履职情况。项目主审在完成审计报告并交由审计组长进行初审后,应增加报告质量审核员、牵头处室负责人、审计机构负责人多级审核。经过逐级审核,对未达标报告进行意见批注后予以退回,直到符合要求方可进入下一审核环节,以达到保证报告质量的目的。

(3)及时掌握银监局审查反馈结果

监管制度面向全部金融机构,但由于各家商业银行有自身发展特色,内审机构通常依托于本行的风险导向。因此,这就需要审计部门保持对监管机构信息的敏感性,持续关注和跟进外部监管部门的工作重点、宏观政策调控等因素,多方掌握信息,从而在增强审计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的同时也兼顾了控制风险的成本。

参考文献

[1] 柳才萍.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审计实务,2006,3.

[2] 高旭.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问题及建议[J].中国内部审计,2007,3.

篇8

镇政府成立领导小组,镇长任组长;党委委员、副镇长任副组长;综治办,安监办,派出所所长苟中洪,各单位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全面负责全镇消防安全工作,各村(居)主任、单位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负责本辖区的工作,相关职能部门必须严格加强监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镇政府设立2名兼职消防管理员,由安办张翔、程建二同志兼任,对全镇消防安全工作实行网格化管理,网格管理员由食药站苟容兼任。下设消防工作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程建兼任。

二、加强宣传,深化认识

做好消防安全工作是关系到全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头等大事,必须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齐心协力、共同治理、共同防范、不断规范和强化管理。尤其是随着森林植被的恢复,人口相对集中的城镇化大倾势,消防安全隐患更加凸显,这就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要消除这一隐患,必须充分发动全社会的力量,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必须充分利用广播、街头、召开群众会议进行广泛深入宣传。镇文化站要组织形式多样的文艺节目进行生动形象的宣传,镇广播电视台要充分利用村村通广播加大宣传力度,要使群众知晓率达到100%。中心校要对消防安全知识进行排课向学生普及,要使学生从小就有一种消防安全意识。此时在全镇上下形成一种共识,共同防范,共同维护。

三、严格加强日常管理

要使消防安全工作进入常态化,各村居、单位、部门要明确职责,实行分工负责??。重要部门、单位要加强对重要物品的严格管理,要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和器材。各村居要加强对森林的巡防,组织好民兵和治安巡防。要保证一遇突况组织及时到位,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在工作中要有预见性和科学合理的设施配备。必须注重抓长效机制建设,使我们的整个工作有章可循。对这一工作的安排、管理、督查都必须有详细的记录。每个党员干部要率先起好示范带头作用,时刻铭记于心,切记掉以轻心,抱着侥幸心理,而不认真开展工作。对这一工作必须要环环紧扣,既要抓住重点,抓住关键,又要随时警觉,密切关注。对全镇的消防安全工作进行网格化分块监管,使我镇的网格化管理进入常态。

四、主要措施

1、镇政府制定应急处置预案(有安检办负责);

2、加大宣传力度;

3、巡防工作进入常态化;

4、每季度开展1次灭火演练;

5、重大节假日安排好值班和检查;

6、加强对重要部位,重要地方的严格监管;

7、严格考核。将这一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8、对,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严格追责;

9、定期进行消防安全知识的培训。

五、要求

1、各村居、单位、部门要详尽安排,一是要有记录可查,二是各项工作要有轨迹,三是巡防、巡查工作必须全面落实;

2、重点单位、重要部门、重点地方防火设施必须按要求配齐。同时,要健全值班制度。明确责任到人头;

3、各驻村干部必须认真负责,指导到位;

4、镇安办要随时深入全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到位。5镇安全办要建好专档,使这一工作有章可循;

6、加强对火宅隐患网格化排查工作;

7、认真开展消防安全知识的“七进”活动,必须深化每月开展一次消防宣传活动;

8、每个村居、单位、部门必须设立专门宣传消防安全知识的专栏定期更换宣传内容;

9、要畅通信息,一遇紧急情况及时报告,及时组织力量进行果断处置,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篇9

中图分类号:F83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8)05-0031-05

一、引言

绩效审计在西方国家兴起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它的产生是针对政府部门所具有的非营利性来衡量政府工作绩效的水平,查找政府工作中阻碍绩效发挥的问题,最终实现发挥政府最大效能实现最大社会效益的目的。[1]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履行中央银行职能,担负着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提供金融服务、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责,其能否正确履行职责直接关系着国家金融乃至整体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在人民银行内部推行绩效审计可以为人民银行提高自身的绩效水平,履行好自身职责,实现人民银行工作的最终目标提供有力的管理工具。

然而,如何结合人民银行实际来开展绩效审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课题。传统的履职、离任审计等常规性审计,都有完善的审计方案、成熟的审计开展模式和报告模式,比较容易开展,但绩效审计的开展却存在“两难”:一是难以衡量,缺乏合适的“尺子”,即审计评价指标问题;二是难以做出判断,即评价标准问题。[2]由于两难问题的存在,使得人民银行以往对开展绩效审计总是“望而却步”,始终徘徊在绩效审计的门外,未能实现有效的突破。可见开展绩效审计工作对人民银行来说,既是理论研究的创新又是审计工作的创新,如何破除“两难”,重新创立一套全新的工作方法、指标体系和审计模式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本文尝试回答的问题。

二、绩效审计的涵义及发展状况

(一)绩效审计的涵义

绩效审计(Performance Audit)或称效益审计是指对公共部门管理资源的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所作的评价与监督。[3]这是1986年最高审计机关发表的《关于绩效审计、公营企业审计和审计质量的总声明》中的明确定义。在国外,绩效审计提法则不尽相同,如美国审计总署(GAO)使用的是“绩效审计”;加拿大审计长公署(OAG)则将绩效审计称为“综合审计”(Comprehensive Auditing);英国则称为“货币价值审计”(Value for Money Audit),有的也翻译为“价值为本审计”。尽管名称不同,各有重点,但都属于绩效审计,其核心内涵就是“3E”审计。

经济性(Economy),指“从事一项活动并使其达到预期目标或合格质量的条件下耗费资源的最小化”。经济性主要关注投入或整个过程中的成本,只有以较低的成本或代价达到同等质量的目标时才能够实现经济性。

效率性(Efficiency),指“投入资源和产出的产品、服务或其他成果之间的关系”。在使用人、财、物和信息资源时,当一定量的投入取得产出最大化,或取得一定量的产出时实现投入最小化都可称之为效率性。

效果性(Effectiveness),指“目标实现的程度和从事一项活动时期望取得的成果与实际取得的成果之间的关系”。效果性主要关注该项目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标以及该目标的实现是否归因于被审计项目的实施。

(二)绩效审计国外发展状况

绩效审计萌芽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的英美等西方国家,形成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法律的形式赋予审计机关进行绩效审计职责为标志,这个时期,瑞典、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先后确立了本国的绩效审计模式。其后,绩效审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九十年代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推动了绩效审计相关制度的建立。如今绩效审计已逐渐成为国家审计发展的一大趋势,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广泛开展,并在许多国家的审计工作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如美国审计总署审计工作总量的86%是绩效审计。

(三)绩效审计国内发展状况

在我国,绩效审计尚未全面开展,处于起步阶段。但我国审计理论界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开始进行研究探讨。同时,各级审计部门积极开展这方面的探索,国家审计署也在积极推动绩效审计的开展。[4]二十一世纪以来,审计署组织的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程资金审计,深圳市审计局组织了对12家市属医院的医疗设备采购、使用和管理情况的审计等均属于绩效审计,从中积极探索绩效审计的路子并取得了初步成效。2003年7月,审计署在其制定颁布的《2O03年至2OO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绩效审计是审计工作水平的发展方向,是现代审计的主流。今后五年应当在这方面进行探索。”逐年加大绩效审计份量,争取到2007年,投入绩效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

人民银行内审部门目前已经开始了对绩效审计的初步探索,但尚缺少有效的绩效审计理论指导,专门的绩效审计实践开展较少。2005年人民银行内审工作会议上,人民银行副行长项俊波同志提出,内审部门要积极探索绩效审计在中央银行的运用,开拓创新,推动人民银行内审工作不断上层次、上台阶。绩效审计已经开始提到人民银行内审工作的议事日程上。

三、人民银行开展绩效审计的必要性和关键点

(一)人民银行开展绩效审计的必要性

1.是高效履行央行职能的需要。新《中国人民银行法》强化了人民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职责,维护金融稳定和提供金融服务职责进一步凸显,通过绩效审计,可以对人民银行各项管理活动的有效性、机构设置的科学性、管理人员的素质及管理效率等方面进行检查与评价,揭示其在履行职责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隐患,对履行职责的效率、效果做出评价,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促进严格执行有关政策法规,帮助被审计对象不断改进工作,促进人民银行依法、公正、高效履行央行职责。

2.是适应绩效考核,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为确保有效履行央行职责,人民银行正在出台绩效考核办法、上级行对下级行、上级行专业部门对下级行的专业部门进行考核,并且与工资挂钩。实行基层人民银行内部绩效审计,准确地对各单位、部门乃至每个人的工作业绩、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作出评价,是有效推动绩效考核办法,确保考核取得实效的有效措施。

3.是履行干部监督的重要手段。目前干部管理基本是实行民主测评、面试、笔试为主的选拔任用机制,缺少了对应试者工作业绩和效率的考核认定环节。而内部绩效审计,正是这样一种对每位员工的工作业绩、效率、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的体系,从而能够为基层人民银行党委选拔任用干部提供依据。

4.是完善人民银行审计体系、对人民银行现有审计方式的有效补充。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已经走向成熟,在内审方式上,有全面审计、离任审计、专项审计、后续审计,业务核查等,当前又重点发展了履职审计。但这些对单位部门和岗位的审计监督活动,仅局限于合规性和合法性的鉴定,没有上升到对工作业绩与效率评价层面上,这对审计目标来说是不全面的。绩效审计正是从评判工作绩效的角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单位或岗位的工作业绩和效能进行鉴证,做出客观评价,提出相关建议,并将业务风险防控作为评价监督的重点,把风险防控的关口前移到业绩评价中,从而增强内审的监督控制和服务功能,使内审工作目标更加切合人民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

(二)人民银行开展绩效审计的关键点

绩效审计以判断组织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为审计目标,是内部审计新的发展,与以往各种审计以“确定关于经济行为及经济现象的结论和所制定的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为目标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相对于绩效审计,可以将以往的各种审计归类为合规性审计。

二者目标的不同决定了它们做出初步审计结论的方法和途径不同,也决定了它们的审计内容、审计证据的采集和运用都有较大的区别。绩效审计以审计对象工作运行的各种数据指标为证据采集对象和做出结论的依据,这与以往合规性审计将收集的证据与相应规章制度对比来得出结论的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绩效指标的设置、审计证据的采集和运用成为绩效审计工作的关键和研究的重点。[5]

四、人民银行开展绩效审计的实证分析

绩效审计是将来人民银行内审工作的必然要求,对于这一新的课题,本课题组在2006年和2007年分别作了相应的研究,并于2007年9月,选择人行海口中心支行营业部作为开展绩效审计的试点工作。因此,本文拟以营业部业务为例,对该业务绩效审计的内容、评价指标的设置和评价方法的运用等进行初步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人民银行营业部绩效审计的内容

人民银行绩效审计的核心内容是履行职责过程中资源利用的“经济性”、行政管理的“效率性”和行政活动的“效果性”。[6]

1.资源配置方面。一是人力资源的配置与管理,如配置的人员数量、人员结构,包括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等是否合理科学;是否符合营业部的业务工作需求;是否将人员学习培训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如何,员工激励机制如何;人员平均工作量是否充实,是否存在人浮于事的现象等等。二是物质资源配置情况,如硬件设备设施的性能能否满足业务核算系统的要求,是否存在闲置或利用率不高的资产。

2.管理与决策方面。一是工作规划的合理性,主要是看部门是否制定了中长期规划,规划内容是否全面,是否涵盖了党风廉政建设、金融服务等方面的内容,是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工作规划的实行。二是领导决策的科学性,侧重点主要是领导决策是否按规定的议事程序进行,领导决策是否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是否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重大事项的决策是否体现了合理性和经济性。三是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如员工对于部门的认知度、团队精神、内部组织结构的合理性,权限管理是否按制度要求实行分级管理,是否按要求进行授权管理,发现问题的整改能力如何等等。

3.内部控制方面。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控制度是中央银行各单位依法、正确、有效履行职责,促进各项工作规范、有序、高效的重要保障。在内部控制上,重点应放在内部控制的“四性”上。一是有效性,内部控制是否准确识别和防御风险,促进业务运行和管理活动正常开展。二是全面性,内部控制是否覆盖各层级、各岗位的各个方面,完整贯穿业务运行或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三是及时性,内部控制是否优先定位于业务运行或管理活动的首位,是否坚持“内部控制先行,从源头控制风险,是否根据各方面情况的发展变化及时修订有关制订,是否结合实际制订了防范各项风险的应急方案。四是合理性,内部控制是否与中央银行营业部的管理要求和业务要求特点相应,是否在综合考虑风险损失和机构自身条件下,以合理的成本、恰当的措施和方法来处理风险。

4.业务管理方面。营业部是为辖区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窗口,如何评价其提供金融服务过程中是否体现了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是开展绩效审计的主要内容。在开展对金融服务业务的绩效审计时,主要要把握下面的内容:一是业务工作的完成情况,是否按时按要求完成每一笔业务。二是业务工作量情况,工作任务是否合适,是否存在人浮于事现象。三是业务工作的效果如何,“窗口服务”满意度如何,业务差错率是否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等等。

(二)人民银行营业部绩效审计的运用方法

1.审计查证法。审计查证法是指审计人员运用检查、观察、询问、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等传统合规性审计方法来进行调查取证。如对内部管理、内控机制建设等方面内容的审计可以使用该方法。[7]

2.比率分析法。指审计人员对反映部门业务工作效果的重要指标进行验算和比较,如对业务差错率、重大业务差错率等进行验算,并与上年度、人行系统最高水平、平均水平或最低水平等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差距,分析原因,为提高业务服务质量提供建议。

3.问卷调查法。指通过对特定客户或人群发放调查问卷并回收的方式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的一种方法。营业部主要是为辖区金融机构提供柜台服务,为了评价其服务的质量,可以采用客户满意度调查的方式进行。

4.业务活动分析法。是指采用对比分析法、业务跟踪法、统计分析法等业务活动分析技术方法,找出业务活动中影响效益的关键因素并进行评价。

5.其它方法。如领导座谈法、函证法等。领导座谈法主要应用于前期审计调查阶段,由部门领导向审计组成员介绍部门的总体工作情况,以便审计人员对被审计部门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便于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函证法主要用于向办公室、人事、监察等部门核实被审计部门的相关奖罚信息。[8]

(三)人民银行营业部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设置

目前人民银行绩效审计尚未建立统一的绩效审计标准和相对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也正是绩效审计的一大难点。针对营业部的工作特点,能够更好地反映绩效审计的内容,本文认为科学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中至少应该包括内部管理、内控机制、组织结构设置及人员配置、职责履行绩效和工作计划及其实现效果五个方面的指标,详见表1。

五、人民银行开展绩效审计的具体建议

(一)明确审计目标,把握审计方向

明确审计目标是开展绩效审计工作的基础,也是控制审计质量的源头,是整个审计工作中的第一道工序。[9]与传统的内部审计不同,绩效审计是对审计对象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综合评价,它不局限于传统内部审计所进行的合规性和合法性鉴定,而是上升到对工作业绩与效率的评价层面上来。一般来说,绩效审计有以下几点目标:一是促进审计对象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管理,实现从管理中要效益;二是发现薄弱环节,预防业务风险,杜绝重大业务差错;三是实现部门人财物资源的优化配置;四是理顺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二)加强创新,完善绩效审计程序

尽管人民银行绩效审计的程序与其它类型审计一样,可分为审计计划、实施、报告和后续阶段。[10]但绩效审计毕竟是新兴的审计形式,没有完整的模式可以遵循,实际工作面临很多新的问题。如绩效审计需要针对被审计部门的实际情况设计客观科学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研究采用合适的审计方法等,这恰是以往的履职离任等合规性审计所没有的。因此,完善内审程序,严格按程序办事,是绩效审计工作实践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现场和非现场审计程序和审计过程中要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准确掌握审计资源,根据审计队伍中的知识结构、实践经验和业务能力进行资源合理配置。二是务必做好审计前期的调查研究工作,明确和把握审计对象有哪些业务特点和工作流程,哪些内容和项目是重点,期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三是建立审计对象档案,在采取领导座谈、问卷调查等方法的基础上掌握被审计对象的有关情况,建立数据库,并做好对数据的分析与预见,相对实现对审计对象的动态管理,做到心中有底,避免审计的随意性。四是创建可行的滚动式审计工作流程,根据审计的进展情况和审计中发现的新情况新内容对评价指标进行适当修正调整,使之更加完善全面,实现审计工作的循环滚动管理。

(三)编制周密可行的审计方案

开展任何形式的审计项目,编制周密的审计方案是必不可少的,绩效审计当然也不例外,比如要明确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对象、审计人员组成、审计进度安排等等。但与以往的领导干部履职离任审计有所不同的是,编制绩效审计方案时,要根据被审计部门的实际情况设置科学合理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用以指导整个现场审计的实施。

(四)强化审计结果,为相关部门改善工作提出审计建议

与以往的领导干部履职离任等常规性审计相比,绩效审计更加注重绩效的表现,即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行政资源的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通过绩效审计,审计人员应该针对审计中发现的不足和缺陷及时反映给相关部门和领导,并提出改进建议,充分发挥绩效审计的监督功能。

参考文献:

[1]邢俊芳,陈华,邹传华.最新国外绩效审计[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2]宫军.我国效益审计现状和特点分析[J].中国内部审计,2007,(9).

[3]李雪琴.浅议政府绩效审计方法及应用[J].中国审计,2006年专刊.

[4]凌枫.我国实施绩效审计的基本框架[J].审计文摘, 2006,(7).

[5]裴绍军,陈海波,王传红.对基层人民银行实行内部绩效审计的思考[J].金融参考,2006,(1).

[6]林绥.人民银行开展内部绩效审计初探[J].福建金融,2006,(5).

[7]刘洪洁.建立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实证分析[J].中国内部审计,2007,(9).

篇10

建设部门如何更好地履行部门职责,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要完全说深说透,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根据系统党委研究的意见,结合多年的工作经历,今天我想就这一话题,与大家一起探讨和学习。

一、充分认识积极有效地履行部门职能、岗位职责的重要意义

政府职能,也称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它反映着公共行政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的本质表现。政府职能包括以下四层意思:首先,政府职能的实施主体是政府机构及其授权机关;其次,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是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再次,政府职能的实施手段主要是依法行政;最后,政府职能是完整统一的体系。实现政府职能的主要手段包括: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等。公共行政的最终目标在于追求行政效率的不断提高。影响行政效率的因素有许多,诸如组织机构设置、工作人员状况、工作环境、工作程序等。但最终检验行政效率高低的标准,应该要看整个政府职能发挥的好坏。如果政府职能配置合理,实施效果好,行政效率就可能得到提高;反之,行政效率不可能提高。

所谓岗位职责,就是作为领导干部或工作人员,根据工作分工或岗位设置,应履行或承担的职权、责任和任务。这里的岗位职责,既包括权利,也包含义务;既对上负责,也对下负责;既有明文规定的职责,也有临时交办的任务。

建设部门在政府行政管理体系中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承担着十分繁杂而重要的职能、职责。有效地实现建设部门的行政职能,顺利完成行政目标,有赖于建设系统每一位干部职工立足本职岗位,积极履行岗位职责,发挥好应有的作用。这正如一辆汽车,其有效运行必须依靠动力系统、减震系统、刹车系统等联合发挥作用,缺一不可。我想,我们每一位干部职工都应当充分认识积极有效地履行部门职能、岗位职责的重要意义:

第一,积极有效地履行部门职能、岗位职责是个人立足、单位立身的基础和前提。一个部门要想在政府系统、在社会上赢得地位、树好形象、获得口碑,从根本上讲,取决于这个部门职能职责的履行情况。试想,如果一个部门不能很好地履行自身职能和自身义务,连起码的“份内事”都做不好,怎么能赢得政府和社会的信任与好感,又怎么能奢望有地位、有位置?同时,部门工作不是一两个人所能做得了、做得好的,需要每一个单位、每一名职工都积极履职,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部门系统工作中只要出现一条“短腿”,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效率,并且极有可能“授人以柄”,成为社会评头论足的焦点。

第二,积极有效地履行部门职能、岗位职责是形势发展所需,也是城建大势所趋。当前,我市仍然沿袭“大城建”工作格局,参与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部门、单位很多,有规划、国土、交通、水务等部门,以及泰兴镇。这种“大城建”格局一方面给城市建设带来了生气和活力,提高了城市建设效率和效能;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大城建”工作格局带来的是大阅兵、大比武,大家在同一个舞台上登台亮相,竞技比武:比谁处理复杂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强,比谁的建设管理水平高,比谁建设的工程质量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更要充分履行好我们应有的职能职责,在协调、服务等方面做出成效;更要创新思维、创新方式,在破解难题、攻克难关上频出亮点。

第三,积极有效地履行部门职能、岗位职责是改进作风,树好形象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对一个部门来讲,不能积极有效地履行部门职能职责是部门不履职、不作为;对个人来讲,不能积极有效地履行岗位职责是个人失职、渎职。由此造成的各类矛盾和问题,将会对部门、单位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每年年底,市里都会组织万人评机关活动,这项活动参评人员大体分五个层面:市四套班子负责人、机关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市聘行风监督员,以及乡镇员。评机关,说到底,评的是整个局(系统)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履职能力和工作作风,其中履职能力直接反映部门的办事效率和水平以及个人的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也就是说,履职能力直接影响部门在群众中的公誉度。大家也许听到不少有关因履职不到位或乱作为而个人受处分、单位受非议的例子,我这里就不再多讲了。

二、准确把握部门职能、岗位职责的基本特点

要更好地履行好部门职能、岗位职责,首先要理解把握本部门职能、本岗位职责的基本特点。我的理解,建设部门职能、岗位职责具有以下4个共同特点:

一是专业性。不同的部门承担着不同的职能,履行着不同的义务。我们建设局的“建”字实际上就体现了专业性,也就是与建设工程有关的行业管理,当初市政府按照上级做法,将人防办与建设局合署,也是考虑到建设局的专业性特点,因为人防办当时的主要职能就是地下人防工程建设。这里的“建”字,就是建设局有别于其它部门的一个关键字(当然,政府另行设置建筑业管理局则另作他说)。再具体到建设部门内部,专业性就更强了,如图纸审查,就分抗震设防设计审查、墙改节能 设计审查、施工图设计审查以及人防工程设计审查等,而具体审查中,还分政策性审查和专业性审查,专业性审查又细分为结构、供暖、排水等。可以说,每一个子目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都很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认真研究。

二是互联性。正如世间万物是普遍联系的,没有哪一个部门、单位的工作是绝对独立的。在建设行业、建设系统内部,各项职能、各项工作都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是有机的统一体。就目前市政府赋予我们建设局的职能而言,大体分4大块:房管房改、市政设施、建设市场、人民防空。这4块,既相对独立,又通过建设市场相互关联。具体到每一块内部,其子项也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例如,从“大房管”的角度,涉及到产权产籍、房产交易、白蚁灭治、安全监理、房屋拆迁、物业管理等,相互之间通过房屋的建设与管理紧密联系起来。市政设施中,道路、绿化及附属设施的联系也比较紧密,每年的市政道路、园林绿化、房屋拆迁计划一并出台,就是考虑到这一因素。

三是程序性。成“环”或者成“链”的职能体系,在相同的管理目标指引下,必定呈现出一定的程序性和极强的规范性,保证各项管理、服务职能脉络分明,条理清晰。例如,工程竣工档案验收备案是产权发证的前置条件;施工图审查是建设工程施工许可的前置条件;建设工程档案专项验收是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的前置条件,等等。

四是服务性。在政府职能加速转变的今天,纯管理职能将逐步淡化,服务功能将进一步加强。建设行业作为服务社会、服务经济的一线行业,在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基层的实践中,应当努力做到“融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强化管理职能”。如在房地产开发、物业服务等企业资质的申报问题上,我们不仅要履行初审的职能,还要有向企业解释政策、帮助企业完善资料并疏通关系向上申报的服务精神。

三、熟悉把握部门职能、岗位职责的主要内容

根据国家对各部门职能分工,建设部门主要承担“三建三业”职能,即城市建设、村镇建设、工程建设,以及房地产业、建筑业、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六大职能。上述六大职能基本上涵盖了城乡建设与管理的各个方面。在地市级政府,上述职能被细化分解到建设、建管、规划、城管等多个部门,以便于各条线管理职能得到充分发挥,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的现象。具体到我市而言,我们建设部门的职能几经转变,目前大致承担行政许可、行政执法、行政检查、行政征收、行政收费、行政救济、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登记等13个大类136个小项职能,涉及市政公用、园林绿化、房管房改、拆迁管理、招标投标、墙改节能、抗震审图、人防建设与管理等多个行业和领域。其中,因不宜公开的有11项。已经公开的125项职能中,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一行政许可类15项。具体是:城市房屋拆迁许可证核发、城市道路占用与挖掘审批、占用城市绿化用地许可、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审核、审批、城市液化石油气工程设施使用许可、市政工程施工许可、液化气工程设计审查、城市道路照明设施迁移、拆除审核、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和城市市政设施的建设工程抗震设计审查、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核发、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临时资格证书核发及资格等级评定、拆除报废人防工程审批、民用建筑项目及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征收核准、防护等级5级以下人防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人防工程设计图纸等设计审查等。

二行政检查类4项。具体是: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质量的监督管理和检查、施工图审查的监督检查、房地产中介机构专业人员条件检查、对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检查等。

三行政登记类7项。具体是:房地产中介机构备案登记、房地产转让鉴证登记、房地产抵押鉴证登记、房屋租赁登记备案、新建商品房初始登记、单位(个人)新建房屋、初始登记、新墙材产品(企业)备案登记等。

四行政处罚类12项。具体是:城市房屋拆迁行政处罚、商品房违法预售行政处罚、房地产中介机构行政处罚、物业管理行政处罚、招标投标行政处罚、建筑节能行政处罚、城建档案行政处罚、工程造价行政处罚、燃气行政处罚、建设市场行政处罚、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行政处罚、施工图审查行政处罚等。

五行政救济类1项。房屋拆迁行政裁决。

六行政强制类1项。城市房屋行政强制拆迁。

七行政征收类2项。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和人防建设资金筹集。

八行政收费类15项。具体是: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配套费、城市道路挖掘赔偿修复费、城市拆迁管理费、利用城建档案服务收费、利用房产档案资料服务、收取村镇建设有关证(书)工本费、县以下建制镇市镇公用设施配套费、房屋安全鉴定费、白蚁防治费、房屋所有权登记费、房屋交易鉴证费、房屋租赁鉴证费、公有住房租金、非居住公房租金、人防工程设计图纸设计审查费等。

九其他类68项。具体是:1、房屋拆迁方面。公布拆迁评估机构名录、城市房屋拆迁单位资质核准、延长城市房屋拆迁许可证的拆迁期限的审批、暂停办理有关手续通知书的发放城市房屋拆迁范围内暂停办理相关审批手续期限的延期审批、拆迁委托合同的备案、未完成拆迁补偿安置的建设项目转让审批、拆迁产权不明确房屋补偿安置方案审核、拆迁补偿安置资金使用的监督;2、建设市场管理方面。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建设工程档案认可(登记)、建设工程档案预验收(专项验收)、建设工程档案审核验收、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机构资格核准、建设工程评标专家资格认定申报、招标文件、招投标情况书面 报告备案、批准不进行施工招标(直接发包)项目的审批、自行招标和委托招标备案、建筑工程项目设计招标备案、招标文件及其澄清或者修改内容备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备案、分包合同和分包合同变更备案、评标专家管理、对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活动投诉处理、项目初步发包方案登记;3、城市建设方面。依附于城市道路建设各种管线(杆线)等设施的审批、城市桥梁上架设各类市政管线审批、市政施工养护等市政公用行业相关企事业资质受理及上报、城市新建燃气企业审批、对停止供气更换气种或者迁移燃气供应站点的批准、新改扩建燃气工程项目核准、管道燃气特许经营权授予、瓶装燃气经营许可、瓶装燃气供应许可、迁移拆除城市道路照明设施或者影响其安全运行的施工的审核、对经批准挖掘城市道路竣工后的检查验收、附属绿化工程设计方案审查、城市维护建设资金管理;4、资质管理方面。房地产企业资质的初审、监理企业资质核准、企业工程勘察乙级资质、工程勘察劳务资质、建设工程设计乙级资质和其他建设工程勘察设计丙级以下资质申请的受理、具有乙级及以上勘察设计资质的承接方来本市承担勘察设计业务的备案、采用协议方式选聘前期物业管理企业的审批、物业管理企业三级资质证书的颁发和管理物业管理企业暂三级资质的审批;5、专项审查方面。施工图设计审查备案、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涉及工程主体和承重结构变动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加层、装饰装修、改变使用功能等改选设计方案的审批、对专项基金用于新型墙体材料基本建设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的审核、采用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核准、新材料应用工程审查和现场验收、参与对节能建筑的验收;6、房产管理方面。专项维修资金缴交管理、专项维修资金审核划拨、房屋建筑拆除工程审批、房地产中介服务从业人员上岗办证、公有住房出售、租金调整、集资建房、购房补贴、经济适用房的实施和管理、廉租住房管理、城市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白蚁防治、白蚁灭治、危险房屋鉴定、房屋安全鉴定、公房租赁管理;7、村镇建设方面。村镇创建、村建统计、指导村镇建设等。

四、清醒认识建设部门在履职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

近年来,我局在建设市场管理、市政公用事业管理、房地产业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了条线主管部门的肯定。但是坦率地讲,作为一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我们在建设领域应发挥、应履行的职能职责并没有完全到位,行政管理效能不高的现象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

一是应作为份内事的牵头抓总作用发挥不够。譬如,我市建设领域涉及行业管理的政策性文件制定方面,各相关部门就一个问题分别出台管理制度,这些制度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规范、约束市场主体行为的作用,但也存在联系不紧密、管理不扎口、制度不统一的问题,未能形成上下贯通的有效执行体系,给行政管理相对人带来很多困惑,甚至感到无所适从。以竣工验收管理为例,先后有多家部门牵头,制订了不同角度、不同内容的验收管理办法和验收标准,与行业统一归口管理、行业规范标准执行的要求不相适应。此外,在城市公用设施计划安排与工程建设,行业标准的制定与施行,法律法规的解释与矛盾的最终裁定,建设市场秩序管理与不良行为的记录公示等方面,牵头抓总作用也未能发挥好,有的虽然做了,作用还不是很明显。

二是职能范围内管理服务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建设领域的工作点多、线长、面广,涉及到多个部门(单位),在系统内部,同一工作也可能需要多个科室、多家单位的协调配合。例如市政设施建设与管理、建设市场管理、房地产开发管理、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等,都需要部门之间、部门内部的协调配合。当前少数职能科室、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消极行政、消极管理的现象:有的固守教条,划地为牢,管理服务的手段偏少、缺乏创造性思维,没有过硬的、有效的工作措施;有的牵头科室(单位)没有能够从积极行政、大胆作为的角度思考问题,满足于问过了、管过了,对管理服务的延伸拉长和实际成效重视不够;有的仅从本科室(单位)考虑,按部就班工作,协作意识不强,没有主动地去接入“链”、融入“环”,形成链式、环式行政管理和服务的工作体系;有的对主要职责、职能比较重视,而对本行业、本科室的潜隐职能、边缘职能无暇顾及、重视不够、思路不多,有些工作长期处于缺管、失管状态。例如房地产开发建设工程中的基础设施配套问题、住宅小区与单位绿化建设管理问题、物业管理企业考核监督问题、市政工程的竣工验收管理与档案移交进馆问题、招投标行为的后续监督管理问题等,虽然相关法律法规都赋予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检查、监督、执法的权限,但大多没有真正抓上手,管到位,在外界看来,就是不履职、不作为的问题。

三是某些最基本的内部管理工作不够到位。这里的内部管理包含对人的管理和对物(档案)的管理。就人的管理而言,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建设领域每个工作岗位都包含很多专业内容,涉及很广的知识面,需要认真地学习,深刻地领会,准确地把握。事实上,人浮于事的现象仍然存在:少数工作人员,乃至部分科室(单位)负责人对本科室、本单位自身应承担的职能、应履行的义务竟然一知半解,本职业务知识掌握不深不透,基本技能不精不通;有的干脆照搬教条,生搬硬套,缺乏灵活应变的能力和应对新职能、新业务的能力,不能适应本职工作需要。就档案管理而言,无论是工程档案,还是财务档案、执法档案,或者其它管理档案,都起着留存历史、资鉴将来的作用,行政管理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就直接体现在对档案的管理和使用上。而现实情况是,我们的某些单位或科室对反映本单位、本科室的职能及其行使的依据、执法及其运作的过程、收费及其减免的证明、工程合同及其相关的辅助材料,都无从查、无所查,有的就是一笔“糊涂帐”。

造成上述现象和问题的原因较多,客观上,我市建设领域管理关系不顺,行政管理职能划分不尽合理,职能与责任未能依法统一和明确到位等等,但我们认为,更应当从内部的主观能动作用发挥是否到位来挖掘原因:

一个“不够”。指上争力度不够。当前,我市工程建设领域行政许可、行业管理、行政执法事项分属建设、交通、规划、建管、城管、水务等多家部门,直接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除建设部门外,还有交通、城管、水务、林业等部门。虽然行使建设领域管理监督职能的部门较多,但最终法律上认定的代表政府的职能部门只能是建设局,其它部门职能仅属政府委托。近年来,周边县市(如通州)就有因相关部门履职不到位,当事人将建设局告上法庭,使其输掉官司的案例。在市政公用设施维修、管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以及装饰装潢管理等方面,虽然承担管理职责的不是建设局,但一旦哪一方面出了问题, 最终被推上被告席的仍是建设局。大家可能认为,这些职能,你建设局的领导不去争,我们又有什么办法。实际上,上争的基础在于各个科室、各个单位,如果各科室(单位)对自身的职能不作理性思考,不作深入挖掘,不作积极建议,那么局里的上争就无从谈起。目前,就有关职能问题,我们已向市分管领导汇报,也请大家在这方面多作思考,多提建议。

两个“怕”。指少数工作人员思想上的“两怕”:一怕越位。有些同志对于那些法律法规明确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而“三定”方案没有明确的职能职责,担心做了之后会引起领导的不满,其他部门的不快,甚至社会的非议。事实上,这些“空白”地带的职能,我们还是要管起来,如野蛮装修造成房屋质量问题、物业管理企业的考核监督问题等;二怕错位。少数工作人员对于那些交叉的职责职能,不敢贸然行事,怕相关部门、单位有“想法”,束缚了手脚,想干不敢干,底气不足,导致本应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承担的监督管理职能的缺失,如住宅小区绿化、市政设施的验收问题等。

三个“不”。指一些管理人员不想管、不愿管、不会管。主要表现有:只拣容易的、见效快的事情做,对那些管长远、抓根本的事少有问津;只拣那些无需担太多责任,办起来简单易行的事情管,对那些程序复杂、法律责任较大的事情能推就推,能躲则躲,能绕则绕;只拣那些自己懂的、做得了的事情做,对那些职责范围内的、一知半解、甚至没弄明白的事情不肯钻、不去学。

分析上述薄弱环节和深层次原因,不是有意揭谁的“短”、亮谁的“丑”,而是向大家敲一个警钟,发一个信号,而且这个信号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如果再不引起足够的重视,不仅事业受损、形象受损,我想个人的发展也难有作为。

五、以良好作风积极有效地履行部门职能和岗位职责

作为建设系统的工作人员,如何积极有效地履行好岗位职责,事关部门职能的有效实现,事关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事关行业整体形象的塑造。我认为,应当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认真履行好部门职能和个人岗位职责:

一做到常学常新。前段时间内,我们依据国家、省、市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的规定和“三定”方案明确的职责职能,梳理汇总出目前我局正在履行的职权职能。应当看到,部门职能是动态的,有的可能随着形势的发展逐步消亡、裂变或重组,还有的可能应时而生,另赋予我局新的职能。为了及时、准确、全面了解、掌握和更好地履行部门职能职责,就一定要坚持做到“常学常新”。这方面,要学习的内容很多:一是要学习本行业涉及的法律法规。建设行业的法律法规浩繁庞杂,而且更新非常快。例如,目前新出台的《物权法》、新修订的《物业管理条例》、《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以及即将出台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等,都与我们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应当做到常学常新。二是要学习政府的规范性文件。在我市,政府从实际管理的需要,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涉及建设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出台,作为建设工作者,仅仅了解上级的要求,不知道地方性规定,也是不行的。三是要学习服务操作程序。前段时间,我们花了较大精力梳理并优化重建了各项办事流程,具体从事有关业务工作的工作人员固然要学好用好,相关的工作人员也应当掌握、了解,以便更好地开展管理、服务工作。四是要学习文书制作及档案整理。文书制作是从事管理工作的基本技能,是部门、单位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途径,应当认真学习,提高这方面水平。另外,还要重视涉及法律法规、业务管理,以及平常工作中形成的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为日后工作提供便利条件。五是要学习处置技巧。要在真正掌握法律法规及相关业务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处理事件的方法与技巧,及时妥善地化解涉及本岗位的各类矛盾和问题。

二重视服务导向。高效规范的管理可以为塑建品牌、树立形象打好基础,促进职能职责的迅速归位,而这一切都有赖于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一是大力建设学习型行业。把终身学习作为全系统的理念和作风,通过集中培训、专题教育、岗位实践、考察调研、执业考试等形式,让工作人员深刻掌握本行业务,熟知管理链上下游各环节的应知应会知识,灵活运用应对办事群众或上访对象的工作技巧。一句话,每个人都要成为本职业务的行家里手。二是大力打造服务型行业。除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窗口外,机关各科室、房管处、园林处、拆管办、招标办、墙改节能办、物管办、抗震办、造价站,甚至有些中介机构都是对外窗口,都将直接面对办事群众,都将体现职能职责发挥的效能,因此,必须在高效服务上下大力气、做大文章。当前,除继续推行首问负责、责任追究、考核考评等制度外,系统纪委还将加大明查暗访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必要时给予诫免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