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26:1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信息化经验交流材料,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__市国土资源局信息化的建设目标是:依托先进的传输网络,以建成统一的政务平台为目标,推进机关内部办公自动化、公文交换无纸化、管理决策网络化、公共服务电子化,实现政府系统全面信息化。建成连接省、市、县、乡镇的信息网络系统;统一标准建立电子信息资源库,实现信息的充分共享和广泛使用;建成完善的国土资源内部办公系统、信息无纸传输、门户网站系统、电子邮件系统、网上审批服务系统等。
一、所作工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领导
业务网联网工作是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今年来,根据省厅部署和要求,我局进一步加大了对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的力度,局领导十分重视,把该项工作作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在经费困难、技术力量薄弱的不利条件下,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局信息中心,局主要领导亲自抓,抽调骨干力量专门负责信息化工作。从拟定工作计划,到研究工作方案,局党组召开多次会议,反复研究讨论。并多次请省厅信息中心技术人员进行专门指导。各县区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及机构,并将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同时,主管领导亲自带队到各县区局进行现场指导,使全市国土资源系统信息化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二)统筹规划,拟定方案
今年,在省国土资源厅的指导下,我局出台了《__市国土资源局信息化建设方案》,该《方案》得到省厅认可后,市局要求各县区国土资源局在省市规划方案的框架内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通过规划方案的编写,大家统一了思想,统一了标准,明确了目标,达到省、市、县三级规划方案相互衔接。
(三)增加投入,努力满足电子政务建设对硬、软件方面的要求
今年以来,我市国土资源系统逐步加大了信息化建设步伐,在连续遭受冰灾、洪灾财政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多方努力筹措资金,完善各种基础设施,为国土资源信息网络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省厅的关心下,我市__被列为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试点县,__区被列为单列县,省厅还给我们市本级、__等县区提供了包括服务器、网闸等信息化建设的必需设备。
(四)服务社会,开通__市国土资源网站
我局今年开通了__市国土资源网站并以建设“综合信息服务系统”为中心,理顺信息渠道,充分整合与利用已有的土地、地矿、测绘等信息资源、开发信息服务,向全社会提供方便快捷、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公益性国土资源信息服务。市局在建好自身网站的同时,还要求各区县年内都建立自己的网站,目前已有7个县区建好了自己的网站。
11月6日,我局在全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试点县__召开了我市第一次国土资源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并荣幸地邀请到省厅信息化办公室__*主任亲临会场作指示。会议开得很成功,与会人员都更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一些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信息化工作的基本保障
信息化建设是涉及全局性、基础性的建设工作,如果得不到各级领导的支持和重视,工作无法开展的。因为,用信息化来规范传统的业务模式是一场革命,会涉及人们的观念,认识,习惯甚至是既得利益的改变,如果没有领导的决心和组织推动是不可能成功的。另外,为了保证信息化工作顺利进行,除了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还必须有组织上的保证。早在 年,在市直各单位中,我局率先成立了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信息中心,并要求各县区局成立相应机构,为我市国土资源系统信息化建设的行政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以业务需求为先导,注重建设效益
经验表明,信息化建设应始终以业务需求为先导,坚持信息化建设要为业务应用服务,不盲目上信息化建设项目,坚持少化钱,多办事。我们认为,一流的技术并不见得完全符合现阶段业务的需求,必须是实用的和业务紧密结合的技术才能推进现阶段业务的信息化,也许并不是化钱很多的技术,小投入也能建设大系统。在网络建设上我们也是因地制宜,对于偏远的国土所我们不强求统一专线联网,而是要求其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利用各种传输方式如无线、拨号、adsl等,只要能满足现阶段数据传输的需要就采取拿来主义。虽然这与上次全省市州国土资源信息中心主任会议上专家的意见相悖,但也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有些国土所确实无法通过光纤联网。
我们认为,信息化建设不要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要有与时俱进的意识,因为在现阶段体制改革的年代,业务的法规政策与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都是迅速发展变
化的,所以信息化建设要适应业务和技术的发展变化。现阶段做到以业务需求为先导,注重信息化建设效益,就可以尽量地避免资源浪费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三)规范业务,资源共享
信息化的重要特征是资源共享,要想做到资源共享就必须规范业务,没有规范化就没有信息化。金土工程作为一项信息化工程,必须要符合信息化项目建设的规律,信息化是现代化进程中最高的生产力,具有后工业化时代的新生产力的特点,工业化本身就是规范化。以往受到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对国土业务办理的流程等方面的概念都是不统一的。省厅这次开展电子政务平台试点县活动应该就是这个意思,要对所有涉及到的国土的业务进行分解,并对每一项基本要素进行规范化的定义,形成统一、完善、规范的电子政务流程。
(四)提高人员素质,是确保信息化建设关键
二、工作重点
(一)加强中小学评价改革研究
1、加强中小学评价管理和指导,不断完善中小学评价改革管理制度,使全市中小学教学评价有章可循,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推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
2、认真做好全市93所中小学评价改革实验学校评价改革实施工作,加强调研视导和交流,有计划有步骤开展试验。通过各实验学校合作交流、研讨、展示活动,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3、组织召开全市中小学评价改革现场经验交流会,大力推广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的成功经验和成果,引领全市教育教学评价改革。
4、做好教育教学评价课题调研指导工作。调查研究我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的现状,形成评价发展对策并对现有研究课题进行分类、分层进行合作交流、调研指导,提高研究质量。
5、在原有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义务教育(包括幼教)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并组织实验。全面推进学生评价改革。
6、联系市中招办参与中考、高中会考改革研究,协助市教育局直管处参与学校办学水平评价方案制定研究,做好普通高中课改前期的教学评价调查摸底及评价方案的研制工作。
7、办好“教学评价”网站(主页),收集丰富网上教育教学评价资源。定期刊出“中小学教学评价改革”专集。
(二)做好市教育局承担的教育部重点课题的结题工作
1、做好教育信息化总课题结题工作,在取得省20xx年优秀教科研成果一等奖的基础上,全面落实结题计划,进一步深化研究,加强分课题、子课题结题检查和管理,注重下乡结题调研指导,及时推广课题结题的经验及成果。
2、继续以建模为重点,大力推广我市提炼出的信息化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八种教学模式,组织召开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讨会,推广新成果,交流新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3、以建队为关键,继续通过教育信息化研修班的培训活动,培养和锻炼一支精干的教育信息化骨干队伍,带动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确保教育部重点课题顺利结题。
4、继续办好《教育信息化研究》学员专刊和“教育信息化”学员网站,广泛交流学习研究经验及文章,不断提供丰富的网上资源,优化网上信息交流。
5、组织召开分课题具体负责人工作会议,落实结题新任务。组织部分研究人员外出考察学习,参加教育信息化研讨会,获取第一手材料,深化研究。
1、 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
为促进各位班主任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交流,按上级要求,我校决定于开学第二周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首先由班主任写出交流材料,由上学期班级考核上游的班主任介绍经验,然后提出问题,共同研究解决,最后由各位班主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级考核办法。
2、 继续围绕《班主任评估办法》及《学生奖惩条例》进行班级管理。
① 班级考核常抓不懈,依据考核情况,每月对班级进行表彰。
每月卫生全优班,授予“月卫生先进班级”荣誉称号;
每月考核年级第一班,授予“月文明班级”荣誉称号。
② 坚持并完善文明监督岗。
要求各班从严要求,保证学生早、午到及课间操的自觉性。
③ 各种检查严格落实。
坚持每周卫生至少大检查一次(由张慧斌老师牵头);
坚持每周至少查校服一次(由张秋生老师牵头);
坚持每周查班会、家访、学生干部会议记录一次(由刘小斌老师牵头);
二、 电教工作要突破,争取更大的服务于教学。
1、 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坚持每周同一内容培训两次,并定期考核,考核成绩纳入教师个人考核。
培训内容主要以使用、下载、简单制作课件及网络教研为主(由郭丽娟老师负责)。
2、 加大远教资源的使用率。
结合培训,要求老师通过多媒体手段,使用远教资源,同时纳入教师个人考核(由张慧斌老师负责)。
中国机车远程监测与诊断系统(以下简称“CMD系统”)是机务信息化的核心系统。它以机车的管理为核心内容,体现机务信息管理的动静结合,为机务信息化提供信息支撑。本文在介绍CMD系统的结构、作用的基础上,针对CMD系统对机务管理带来的新变化进行深入的讨论。
1 CMD系统简介
1.1 CMD系统概况
CMD系统是机务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是机务车载数据及安全信息的集成、车地无线传输平台;采集、处理和传输TCMS、6A系统、LKJ等车载设备运行记录信息及故障信息;提供机车定位、实时状态数据监测、实时故障报警、远程诊断、视频点播、机车车载电子履历管理、专家支持系统、信息共享和功能接口等功能。此外,它还实现了对机车运用安全信息、机车状态信息、机车监测信息和机车位置信息的实时采集、处理及无线传输、视频点播等功能。结合配套的地面分析系统,它对机车在线数据进行实时分析,达到对机车远程监测及诊断的目的。
1.2 CMD系统结构
CMD系统由车载子系统、数据传输子系统和地面综合应用子系统三大部分组成。CMD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CMD系统结构图
车载子系统由车载主机(LDP)和车顶天线两部分组成,主要实现机车信息数据的采集、存储、在线诊断、信息处理以及数据传输。
数据传输子系统由三部分组成:①3G或4G手机通信网络,
用于机车在途运行时机车信息的传输。②北斗及GPS导航定位系统。除了具有机车定位功能外,机车在途运行时北斗系统以短报文的形式向地面发送机车信息。③站段内部建设的无线传输网络(WLAN),用于机车回段后自动向地面系统上传LDP采集的TCMS、6A和LKJ的信息。
地面综合应用子系统实现对机车状态信息、机车安全信息和机车监测信息的实时检测、分析、存储,提供机车运行状态、司机操作信息的查询功能,提供故障的诊断分析、统计功能,为机车的状态修提供技术支持。
2 CMD给机务质量管理带来的新变化
2.1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段内WLAN数据传输系统,要求机务段必须更新数据接受设备和转储设备,完成数据的快速下载和转存。
完善和升级铁路综合IT网,实现CMD采集的机车信息在总公司、铁路局、机务段/检修段三级网络范围内的可靠、快速传递。
2.2 做好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和储备工作
CMD系统的全面使用,将实现机车整备在途中、应急处理在手持终端、抢修预案和准备工作在机车入段前,机车日常检修与保养工作与CMD的对接将成为机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CMD系统数据分析软件的操作技能和CMD系统硬件维护技能成为机务工作者的必备技能。因此,相关技术的培训和人才储备必须提前布局。
2.3 生产组织更加高效
在现有机车检修模式中,对机车运用途中机车各系统工作状态信息的收集,受乘务员技术水平、责任心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存在滞后、遗漏和不准确的情况,直接影响各类故障的发现和处理。CMD系统的实时传输,实现了运行中机车各类故障能够被及时、准确发现,为检修人员提前制订维修预案、准备配件和工具赢得了时间,有效提高了机车检修的效率。
2.4 信息传递和经验交流更便捷
机车运行信息传递和维保经验交流更便捷。CMD系统为数据传输设计了多条途径:在途运行的机车使用3G(预留4G通道)手机网络向地面系统传输机车运行信息;使用北斗和GPS网络传输机车位置信息;使用北斗网络以短报文的形式向地面系统发送机车运行信息。机车回段后,使用WLAN向地面系统传输机车运行信息。这使得机务管理和维修人员快捷、准确地掌握机车各系统运行的状态及故障信息。
CMD系统为全路机车检修经验共享提供了一个平台,突破了以班组、车间为单位的故障库,实现故障库共享。通过经验交流、故障库共享,全面提高全路机车检修能力和检修水平。
2.5 质量分析更快速,责任追究权限更高
由于故障信息的传输和记录,各类机车履历的全数据记录,在机车故障后的质量分析,材料的收集和查找具体原因上,更加便捷、准确。
CMD采集到的数据传往三个不同的管理层面即,铁路总公司层、铁路局层和机务段/检修段层。三个层面的管理人员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机车运行情况和机车维保质量。这对提高机车运用与保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3 结束语
学校信息化特色经验
为保证学校信息化建设走上健康、持久的发展道路,学校从各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并不断完善,以确保数字化校园的生态化发展。
1.保障设施配备,打造高端智慧校园
学校致力于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建设与完善,自建校以来先后投入160万元用于教育装备配置、平台开发和资源库建立,建设和安装了校园网、多媒体教室、安防系统、电子图书馆、学生机房,并为每位教师配备了计算机,为每间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施,实现了百兆宽带进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2014年,学校引入了优课平台,为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多资源。2015年,学校投资建设了创客机器人教室,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创新思维和动手、动脑能力的舞台。
2.注重教师培训,增强数字化实施能力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学校教育发展的源头活水。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教育业务部门组织的各种形式的培训,并积极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各种培训,如电子白板培训、优课平台培训、录课室的使用技术培训等,提高了全校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
3.加强实际应用,促进学校信息化发展
学校实行了数字行政管理服务,开展了文件流转、知识共享、信息等,全面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同时,学校利用网络管理平台实现了数字教务管理、学生电子档案管理、数字图书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
科研单位教育培训档案不仅能真实记录和反映员工在职期间接受教育培训的具体情况,为本单位制定人才发展战略提供实际依据,还能成为才人培养的一座潜在的巨大宝库。在当今知识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的时代浪潮引领下,科研单位结合信息化技术手段,将知识管理理念导入教育培训档案管理,令其重新升级“锻造”,便能激发其蕴藏的巨大潜力,为集体源源不断地提供知识营养,积累知识财富,哺育科研单位整体人才队伍,成为本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来源。
一、导入知识管理理念
创新是科研单位永恒的主题,而知识的存量、积累是科研单位竞争优势的根本来源和创新的核心原动力。知识管理即是通过对知识的获取、创造、存储、分享、整合、利用、更新等过程将知识不断的反馈到知识系统中,形成持续积累的知识资源和智慧资本。科研单位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整合显性知识(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方式直接表达的知识,如设计方案、装置图表、技术规格书、模型、程序、公式等)并挖掘出隐性知识(非直接表达或难以明确表述的存在于人的思维大脑中的知识,如经验、心得、感悟、洞察力等),同时以开放、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知识主体的能动性,使员工个人与单位集体的知识都得到有效利用和积极发展,最终达到知识不断创新、知识系统循环上升的目的,推动科研单位的创新发展和人才队伍培养,使其具备优秀的竞争力。在知识管理的概念中,知识的沉淀、共享和学习是知识管理的基石,是组成“知识之轮”的三个重要环节,而科研单位教育培训档案则可为“知识之轮”的高效运转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通常情况下,教育培训档案分为员工培训档案、培训管理档案和培训知识档案三大类:员工培训档案是科研单位管理部门为员工建立的培训项目记录性材料,包含员工姓名、部门、培训时间、地点、名称、内容、学时、组织单位、主讲老师等相关信息;培训管理档案是指在培训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材料文件,如年度培训计划、建议书、评估报告、师资档案、培训证书、培训机构档案等;培训知识档案则是科研单位不断积累完善的知识数据档案,例如培训书籍、讲义、PPT、录像、DVD等各类信息数据。对应知识管理,科研单位收集、整理、建立教育培训档案的过程即是对知识的获取、沉淀与整合;利用信息化技术在单位内部建设运行教育培训系统平台即可形成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员工通过该系统共享、利用各类教育培训知识资源即实现了知识在组织内部的分享。此外,经过知识主体(管理者与员工)的主动收集、整理和再加工,还能深度挖掘出隐性的教育培训知识(例如以总结、交流等形式获取主讲人和参培人员的个体经验),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丰富本单位整体教育培训资源;同时,员工在利用共享培训资源进行知识的学习、消化后,经过工作实践又可将原获取的知识进行创新发展并再次反馈系统平台,使教育培训知识系统持续螺旋式上升。
二、数字化构建系统平台
以知识管理为导向的教育培训档案管理需要借助现代信息科技力量。科研单位可以结合具体工作实际,以分析知识需求为前提,以实现教育培训知识在本单位内最大分享和利用、创造出最大价值为目的,构建出符合自身特色的数字化教育培训系统平台,从而形成有效的教育培训知识管理系统,帮助单位和个人获得更好的知识收益。以科研单位A为例,经过前期对员工教育知识需求的调研和梳理,结合内部管理要求,科研单位A将教育培训系统平台划分为了“培训管理”“培训资源库”“在线培训”三大模块:(一)“培训管理”模块。该模块下设员工培训登记、培训记录查询、培训证书库、师资档案库、历年培训计划、培训评估报告、个人培训记录等专栏,主要涵盖了员工培训档案与培训管理档案的内容。其中,师资档案库面向全体员工开放(录入了内外部讲师个人基本信息及教学的主要方向和特色),方便有学习需求的员工了解相关师资力量;个人培训记录专栏向员工个人开放,员工可全面掌握个人受教育培训的情况;其余专栏则面向管理人员,通过数字化技术对教育培训档案实施动态监管——管理人员在员工培训登记专栏内以培训项目为单位录入本部门员工培训信息,并以附件形式上传培训教材、证书和签到表扫描件,经部门领导审核后生成《人员培训记录表》(含培训时间、地点、内容、学时、组织单位、主讲老师、参训员工姓名、记录人、考核方式、效果评价等信息);同时系统将各培训项目信息整合后自动生成以员工“个人”为单位的《员工培训记录总表》,不仅可以实时反映本单位教育培训的全面最新信息,还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处理功能,如汇总员工个人、科室部门、本单位的年度培训学时,或分析各类培训的比例以及各部门的培训情况比较……这些数据是培训评估报告的重要数据支撑,为来年制订培训计划提供了有效依据。(二)“培训资源库”模块。培训资源库是教育培训平台中知识共享的重要承载体之一,按教育培训种类规划为专业技能培训、质量培训、安全环保培训、资质培训、信息系统培训等专栏,同时按组织级别分为外部培训、院内培训、所内培训、科室培训、专业组培训,还根据科研单位A的实际需求增加了特色项目:工作经验交流专区。培训资源库配备搜索功能,员工可按感兴趣的培训项目、内容、组织部门、载体类型等关键词进行综合查询。库内教学资源类型丰富多样,既有普通文档类教材,也有PPT、视频等新媒体类资源,其来源途径除靠各级培训管理部门的主动搜集还依靠广大员工的积极分享。例如,人力资源部门邀请某外单位专家来所开展专题讲座,经讲师允许,其授课PPT以及教学现场的录像视频作为本单位教育培训资源由组织部门上传至培训资源库(属性为外部培训、专业培训);与此同时,围绕该教学资源点,参加现场培训的许多员工自发上传了个人的听课笔记以及课后的教学问答交流记录、心得体验。又如,某项目组人员在该项目完成节点后进行内部工作小结和交流,梳理了项目总体进展,分析了项目推进中发生的具体问题,总结了应对问题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以及技术、管理方面的经验——这些既包含了显性的知识点(项目工作进程、问题、解决方案、成效等),又包含了许多隐性知识点(技术经验、项目管理经验等),会议记录人员经过挖掘、整理、加工将其转化成新的教育培训知识上传系统,与其他项目组成员共同交流分享。此外,普通员工还能针对工作中遇上的某项技术难点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工作经验交流专区中发起在线讨论,与其他共同关注此话题的员工展开深入探讨。(三)“在线培训”模块。此模块为培训组织部门提供了线上教学的新型培训方式。某些面向全体员工的宣贯类、职能管理类的培训,往往因为人员众多又比较分散难以一次性集中组织,而在线培训可以灵活解决上述问题。例如科研单位A按计划在内部召开年度安全教育培训,组织部门即在此模块下新建一项面向全体员工的专题安全教育培训流程(附注培训性质和具体要求),并将安全宣传视频、PPT等培训材料上传系统。该流程通过审批后由平台及时推送至全体员工个人,员工点击流程在线浏览安全教育材料按要求完成全部自学,系统即自动记录员工在线学习时间并生成相应的培训记录,同时向组织部门实时反馈本次培训的最新进展和总体情况,向未及时完成培训的员工个人发送培训提醒。
三、科学管理,充分实现教育培训档案的知识利用
(一)制度和组织保障。充分实现教育培训档案的知识利用离不开科学管理与必要的制度、组织保障。科研单位应结合实际工作建立一整套知识管理制度或具体的教育培训知识管理细则,设立教育培训知识管理的归口部门、管理负责人、各级管理员、联络员、审核员岗位并明确其具体职责,规范教育培训知识的产生、收集、积累途径、具备的要素和内容、审核、评定以及具体使用等。同时,教育培训系统平台的建设与维护也需要有力保障,一方面由系统管理员进行权限设置、运行监控、数据库备份、防火墙布置、病毒查杀等系统维护工作,保证该系统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需由特定管理人员收集各方使用反馈意见,根据实践和具体情况对平台进行持续的优化和完善。(二)有效的激励主观能动性。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基石,知识拥有者和知识需求者通过互动与交流实现集体知识的增值。员工对知识共享的积极态度在科研单位教育培训系统的知识积累与利用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为了鼓励和引导每一位员工积极参与本单位知识的创造和积累活动,科研单位在为知识管理提供制度和组织保障外,还应制定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实施一系列知识共享奖励举措,例如建立员工知识贡献积分奖励制度:凡在教育培训系统平台中分享个人知识经验的员工均可获得初始分值,再根据该知识经验的共享反馈情况及评定结果累积分值,科研单位对年度内积分排名靠前或对集体有突出知识贡献的员工进行评优奖励,还可将知识共享积分纳入年度员工绩效考核,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在单位内部营造出良好的知识共享氛围。
四、总结语
综上所述,科研单位以知识管理为导向数字化构建教育培训档案,通过科学规划建立并有效运行教育培训系统平台,既能使传统的教育培训档案实现高效的动态化实时管理,又能充分挖掘科研单位内外部教育培训知识资源,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在集体内部分享、再创造,实现科研单位知识财富的持续积累,使教育培训档案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促进科研单位的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
【论文参考】
一、“两化融合”的实质
“两化融合”,即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进程中,“两化融合”是历史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其实质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相互渗透、循环提升,信息化水平不断发展直至赶超工业化水平,信息化和工业化进程由量的不断积累实现质的飞跃,最终达到均衡发展、和谐共生的良好状态。
二、全国“两化融合”发展趋势
1.信息技术革新带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模式变革
在信息技术革新的背景下,如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企业信息化建设模式也将随之变革。物联网技术实现了生产设备之间、生产设备与信息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使大批“无人工厂”成为可能。同时,物联网技术将促使制造业由传统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移动智能终端将大行其道,成为日常管理和办公工具。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将推进企业IT服务的外包。企业通过支付服务费给云计算服务商从而使用云平台软硬件,代替自行购买。云计算信息技术的运用和普及有利于大型企业管控所需数据,同时降低了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门槛。
2.“两化融合”将从单一企业信息化向产业链、产业集群信息化发展
为了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企业不能单一依靠自身资源,还需要将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个环节如供应商、厂家、分销商、客户等行成产业链协同。以实现及时生产为例,企业需要及时收集市场需求的动态信息,并完成企业信息系统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信息系统对接,同时要与下游分销商信息系统对接。通过生成的无聊需求表(BOM表),企业可以根据产品销售状况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产业集群发展日益迅速。在产业集群内建设电子商务平台等以提升产业集群内企业信息化水平。
3.传统企业将向智慧产业变革
智慧产业是指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程度较高的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传统产业相比,智慧产业属于智力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且具有较高的学习和应变能力,对环境变化作出快速反应并提出智能对策。其智能化表现在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必须实现生产经营智能化与反应及时化。商业智能系统(BI)等智能化信息系统的广泛运用将是企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三、中国推进与深化“两化融合”的对策建议
1.全方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深化“两化融合”
加快构建国家与区域自主创新体系,推进制度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出台有利于推进两化融合”创新的政策,引导全社会积极创新并形成良好氛围;同时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通过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其实施技术创新和改造,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的智慧创新型企业。企业自身也应加大对“两化融合”创新投入,积极推进技术革新。加大企业之间、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建立“两化融合”技术创新联盟。高校、科研机构等积极为“两化融合”服务与攻克难题,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精通信息技术与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推进企业深化“两化融合”。
2.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推动工业发展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技术先进的现代产业体系。深化“两化融合”需把握几个重点。一是在工业各领域和各环节广泛推进信息技术,形成全流程渗透、全行业覆盖、全方位推进的格局。二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化,如水利、交通、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应用。三是通过政府部门电子政务应用的深化,推进重要业务系统的建设,使跨部门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成为可能。四是推进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如教育信息化、医疗信息化、社保信息化、文化信息化等,推动社会进步。
3.深化“两化融合”示范区、示范企业建设,加强区域合作
进一步建设“两化融合”试验区、示范企业,并及时总结经验。继续发展具有良好基础、影响力大、实施意义显著的项目和企业作为重点示范对象。通过“两化融合”经验交流会、座谈会、论坛、推广会等形式,并建立对应网络平台加强沟通交流与协同,相互借鉴成功经验,加快“两化融合”进展。
同时,推进“两化融合”的区域间合作与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东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要想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前进,走“两化融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性能全面、操作简单、开放共享的信息化平台,很大程度上降低区域间信息使用成本,推进区域间信息互动和交流。如利用远程教育、新闻网络、数字图书馆等实现区域、政府和企业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经济一体化。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可为企业产品设计、工艺知道、产品检测、网络化制造等提供帮助,为区域和政府服务。
参考文献:
[1]斯蒂格利茨.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杨学山.中国信息化形势分析与展望.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8.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133-01
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对儿童进行启信息蒙教育,就是让幼儿理解信息这一概念,知道什么是信息的获取、交流、选择和传播。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人类要迎接新知识的挑战,必须具备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信息素养刚好正是现代人综合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是社会的未来,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为了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对他们信息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它既是现代信息社会对幼儿园的基本要求,也是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那么,我们该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小班幼儿初步的信息意识呢?
一、利用游戏形式,培养活动兴趣
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儿童在学前期主要是以游戏的方式生活和学习的,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在游戏中能够获得自身经验交流,通过游戏提供的一般经验引发学习获得发展,在游戏中学习,交流信息、传达信息。
兴趣是促使幼儿进行游戏的根本动力,而直接由兴趣引起的活动又往往伴随愉快的情绪体验。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对信息这些抽象概念不能理解,需要以游戏为基本组织形式进行开展,在游戏的情境中让幼儿感受信息的无所不在。教师应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来开展工作,使幼儿在活动中兴趣高涨,交流积极,初步唤醒他们的信息经验。例:给孩子讲故事《小兔乖乖》以后,孩子们便在表演区里选择起小兔头饰表演起来故事的内容来,邀请同伴扮演小兔子,尝试着用自己的肢体动作和情绪体验表现对大灰狼的厌恶之情,在游戏过程中,阳阳扮演的小兔子突然:“我喜欢吃鱼,妈妈你给我买点鱼回来。”小兔子爱吃什么呢?活动室里一阵喧哗,经过教师和幼儿商量,孩子们又业到图书角,寻找正确答案,这不,在找到答案同时,孩子们又生成出新的游戏内容:《兔宝宝买菜》,开展了新一轮游戏。以游戏为主的活动开展,幼儿在活动中兴趣高涨,交流积极,初步唤醒了幼儿的信息经验。
二、创设良好环境,萌发信息意识
1、建立起和幼儿平等、对话、互动的游戏心理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交流、表达信息。在活动中教师和幼儿是伙伴,是共同的学习者,在活动组织中用、点头、微笑、夸奖等鼓励性姿态或语言,让幼儿在愉悦的环境中大胆表达、讲述,共同分享情绪、知识、经验,顺利成长。
2、让游戏环境成为幼儿经验、想法、表现与表达的空间。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具有兴趣性和探索性的可供幼儿与之相互作用的游戏环境,提供适宜幼儿操作的游戏材料,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和环境相互作用,让游戏环境成为幼儿经验、想法、表现与表达的空间。
三、积极开展活动,提高信息意识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积极地创设适宜的游戏内容,可以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获得发展。幼儿享受游戏的过程,是获得快乐的过程,也是提高自我的过程。
1、开展丰富多彩的创造游戏活动,增强幼儿游戏中的信息交流意识。小班幼儿比较喜欢模仿成人进行游戏,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表现出主动学习、建构自己的知识一面。同时也增强了幼儿在游戏中的信息交流意识。幼儿在自身的角色扮演中得到满足,教师通过适当性提问,将幼儿的生活经验予以唤醒,有选择地删选,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简单的信息交流意识。
2、探究式游戏是幼儿自主参与与获得知识、掌握自主学习的过程。在探索性游戏中,体验获取信息和成功的快乐,也是信息素养启蒙教育的精髓,还自给幼儿,我们发现幼儿在亲自操作、探索中找寻问题的答案,幼儿自主参与、获得知识、掌握自主学习的过程,学习在收集、整理、交流信息中解决疑惑。教师把握游戏中学习研究的效果,鼓励、支持、引导幼儿不断想象,深入开展探究性游戏,体验获取信息和成功的快乐。
3、结合信息园本课程开展主题游戏,促进幼儿信息传播意识。具体工作中,围绕园主题课程的不断深入研究,主题活动的不断丰富组织,主题游戏也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通过游戏中的发现、探究、再发现、进而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从多个角度获取经验、信息,培养研究性学习能力。在游戏进行中,幼儿能主动将所获得的信息内容进行传播,促进幼儿信息传播意识的形成。
此次培训共有人参加,培训人员有来自基层一线的备岗人员,还有从事多年相关专业的老同志。培训教师是在单位(或学院)聘请的高级讲师,培训内容是围绕通信参谋业务的主题,开设了、、和等科目。在学习过程中,培训教师深入浅出、细致全面地讲解在深深吸引我的同时,也使我真正认识到了自己业务上的不足。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我越加体会到学无止境的道理。不但在课堂学习中,我认真聆听讲师的讲解,将授课全部内容,甚至一字一句都牢记于心。在课下我还同学员们不断交流学习体会,不断拓展知识面,巩固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强化记忆加深理解。遇到疑难问题我们就集思广益地进行集体讨论,往往在一个问题上能够琢磨出几个不同的解决方法,一些难以解答的问题我就会及时向讲师求教。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不但从专业知识上有了很大的收获,同时增进了学员之间的沟通和了解。我牢牢把握这次学习培训的机会,严格遵守学习培训的各项纪律,统筹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在如饥似渴地吸收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度过了这段难忘的培训时光。
二、参加培训的主要收获和体会
参加此次培训,不但收获了知识,同时对于自身素质提高的方法和部队信息化建设也想了很多。给我最深的体会是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获取专业知识达到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目标,同时使我更深层次地懂得了知识对于现阶段建设科技化、信息化军队的重要。
首先在知识结构的更新上主要体会:一方面可以采取理论自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训班的大部分学员参加学习交流的机会很少,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一边工作一边钻研,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实践操作的指导工具,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和创新突破,即强化了理论基础,又获得了实际操作技能,这是最为常见并且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我们要具备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在日常工作中要时刻增强学习的意识和主动性,充分利用好闲暇时间,对于不懂的知识要全面收集相关材料,做到学用结合,以用促学。另一方面可以采取经验交流和强化提高相结合。先进的理论往往多是在专业交流的过程中启发了思维灵感而形成的,多参与学习心得交流,在专业特长上形成互补对于掌握知识和拓展知识面都是一种很好的途径。把握住每一次强化培训和学习交流的机会,将其作为促进自己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和综合素质不断成熟的强大动力,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到一个更深的层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1-0012-02
1 前言
当前,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日新月异,全面深入推进智慧教育建设,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已经成为“十三五”期间各地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目标。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因素,教师教育是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必要途径,只有教师具备了“互联网+”时代所需的信息素养,才能把信息技术应用融合于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师教育信息化更应当超越技术本位而立足教师本位。
2014年底,宁波市镇海区与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签订“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骨干教师培养”协议,借助英特尔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的全球资源整合优势,正式启动了“中小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培训项目以创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优秀课例,树立教育变革和教育创新的理念为目标,通过“教师工作坊”“学习共同体”的形式,深入开展学员间、学员与专家间的交流、分享与研讨。通过骨干教师的教学变革与创新实践,推动、引领镇海区中小学数字化学习发展,促进镇海教育的信息化、国际化发展[1]。
如图1所示,经过三期“镇海区中小学教学创新与数字化学习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学习,镇海区的教师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策略,逐渐形成了“学习―作业―实践―反思―提升”的五环循环法。
2 学习
学习环节主要由“在线预习、理论培训、课堂观摩”三部分组成。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结合数字化学习实践,目前以“基于项目的学习”“设计混合式学习”“数字化学习课堂的评价与分析”三门课为主。
在线预习,指大概在培训班开班前2周,学员们在线预习“基于项目的学习”“设计混合式学习”等网络课程或者讲师提供的其他相关学习材料,在线预习以初步完成一份学员所任教学科的数字化教学设计为目标。
理论培训,是指在面对面的集中培训时,学员系统地学习项目学习的概述、设计、评价与管理,基本掌握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学习的方法。理解混合式学习的基本内涵,了解设计混合式学习的基本策略,并思考和体验如何利用恰当的技术工具支持混合式学习实践,以促进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并在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同时进行教学创新。
课堂观摩,主要是指学习观摩培训所在地的数字化学习项目学校的课堂教学,并与有一定数字化学习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行研讨与交流。
3 作业
作业环节主要由“预习作业、培训修改、讨论交流”三部分组成,主要目标是完成一份数字化学习教学设计。
预习作业,是指学员们完成在线预习后,结合所任教的学科完成一份“项目学习课题设计预选”,并在相应的教师专题论坛上递交预习作业。培训专家通过在线论坛等方式,反馈学员们的预习作业情况。
培训修改,是指在线下的集中培训过程中,在培训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各个小组组内与组外的合作与交流,学员们各自修改并完善了一份数字化教与学的学科教学设计。在第一期培训中,学员们的作业通过笔记本电脑“漂流”的方式,进行学员间作业的批注、修订,受到学员们的好评。
讨论交流,是指学员们围绕各自的数字化教学设计,经过学员之间的多次讨论与修改,每个小组选择一份有代表性的作业,进行全班的展示与交流,并由专家给予点评。
4 实践
实践环节主要由“检验作业、常态教学、常态教研”三部分组成,通过数字化课堂的教学实践,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检验作业,是指教师在完成培训学员的角色,回到现实的课堂教学,在实践数字化课堂之前,自行检验作业的质量。
常态教学,就是指数字化学习的常态课。这也是数字化学习实验项目追求的目标之一。
常态教研,是指数字化教与学教研活动的常态化。宁波市镇海区自2013年以来,每年都举办一届“数字化教与学展示周”活动,但是能在数字化教与学展示周活动中执教的教师毕竟有限,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更多地通过常态教学、常态教研加以提升。2016年,镇海区新成立了“中小学数字化教与学骨干教师学科协作组”,首批成员由45位中小学学科教师组成,其主要目的也是促进区域数字化教与学教研活动常态化。
5 反思
反思环节主要由“反思学生、反思教法、专家点评”三部分组成。反思能力是现代教师能力结构中的一个基本要素[2]。数字化学习方式提倡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更能体现出以生为本的思想。
反思学生,就是要以学生学得怎样,来评价教师教得如何。反思学生,要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知识的掌握情况、高阶思维水平的激发等方面加以反思。
反思教法,从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根据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来反思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反思学生、反思教法都是教师自我反思重要的组成部分。
专家点评,一般是邀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教学专家给学科教师的数字化课堂予以点评。专家引领是教师专业成长必不可少的一环。当然,在数字化课堂的反思点评中,也要注重有一定数字化学习实践经验的本土“专家”的意见与建议。教师的信息化协作教学实现教师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有助于教学经验交流、教学资源共享,取长补短,以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3]。
6 提升
提升环节,主要是通过“展示课、u比课、论文与课题”等方面来提升自身的专业发展。
展示n,有了展示课活动,数字化学习实验项目就有了活力与生气。区域性的研讨交流活动,是参与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验项目的教师与学生展示成果的舞台,经常性地研讨交流活动,可及时交流经验,发现不足,不断将项目研究引向深入,有利于激发师生的使命感,有利于项目区域整体推进[4]。尤其是始于2013年的“宁波镇海・数字化教与学展示周”活动,每年举办一届,目前已经成为宁波市镇海区重要的展示课堂教学变革的区域性活动,成为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舞台。
评比课,就是积极组织数字化学习实验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信息化课例、现场教学评比等活动。
论文与课题,每一所参与数字化教与学实验的项目学校基本上都带着数字化学习课题研究任务。对于区域层面来说,这些课题研究的是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内容等,但共同关注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生本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共同关注着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协作学习[5],共同关注着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学生的21世纪学习技能的提升。参与数字化学习实验的教师则主要通过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反思,完成教学论文的撰写,并积极参与各类投稿、评比活动。
在其中一次“镇海区中小学教学创新与数字化学习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项目结束后,有学员写下感言:“这是我从教以来第一次参加如此非同一般的一项培训,课前要预习、提交作业,课中要修改,课后要实践,非常有意义。在这样的培训中,我的教育理念得到极大的颠覆和提升。”[1]
7 结语
信息技术正在驱动教育变革。“学习―作业―实践―反思―提升”的五环循环法,这是宁波市镇海区在教师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工作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策略,还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经过一轮以上的“学习―作业―实践―反思―提升”,那么其数字化教与学的设计能力一定能得到有效提升。
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养成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多因素多变量共同影响的动态过程,它的形成不仅需要知识、技能的习得,需要实践的参与,还需要教师个体的反思与领悟;不仅需要培训中的学习与反思,需要培训后的实践与体验,还需要相应的政策、环境与文化的支持[6]。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区域性探索与实践,可以进一步推动区域性数字化学习的全面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尹恩德.改进专题培训方法 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以宁波市镇海区数字化学习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7):23-24.
[2]喻平.论教师的反思能力结构[J].教育探索,2004(12):
116-117.
[3]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5):10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