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3 11:26:2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中职教育,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职教育

篇1

(一)学生方面:中职学校门槛低,入学容易。现在的中职学生结构较复杂,多数中职学生是在层层选拔中被淘汰后才来到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生源年龄偏小、综合素质偏低,基本属于“淘汰产品”,学生起点较低。学生习惯于原来的保姆式教育方式,养成了被动学习、被动接受、“被看着”的习惯,其自我控制能力及自学能力十分有限,入校后不能适应新的环境。由于没有了升学压力,将来就业形势一片光明,中职生成了“60分万岁”一族。在精神上表现为无所寄托,没有远大理想,既便有,也仅有三分钟的热情,三分钟一过,一切便又归于沉寂。他们认为只要及格就有毕业证,就找得到工作,没有了进取心,学习上缺乏主观能动性;学生普遍好逸恶劳。近几年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怕苦怕累,遇到困难,只想退缩,缺乏锻炼,很难适应将来的就业需要。

(二)教材方面:中专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不连贯,有些知识脱节,学生基础又较差,接受起来非常困难,有些课程偏难偏深,尤其是有些专业课,以现有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学习确实强人所难;现用教材多数内容比较陈旧,缺乏知识的更新,有些专业教材还是七八十年代出版的,有些新版书也只是换汤不换药,只是更新包装,内容还是老的基本没变。而近几年企业在飞速发展,设备技术在不断更新,专业教材却还一成不变,已不能满足现行教学的需要。此外教材的实用性不强,理论偏多,指导学生进行生产操作的内容太少,与实际生产脱节,实验课使学生产生“学了也白学”的想法。

(三)师资方面:学校不断扩招,师生人数比逐年减小,造成部分教师负担过重,形成有时一个个老师教3到4门专业课的情况,如此大的工作量,难以保证质量。此外中职教育是为了培养更多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一般性人才,与升学教育不同,中职教育更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一般中职学校的实习实验条件差,实训设备陈旧简陋,难以满足教学需要。

二、面对就业市场中职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

(一)教法改革———突出教法的适用性。正确认识当前学生现状,采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才能增强中职教育的实效性。针对现有学生结构复杂,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通过不同的考核方式摸底学生的入学基础和能力状况,结合学生自身的努力目标,分别进行“学习型”、“技能型”、“服务型”人才的培养。“因材施教,分类教学”,让各层次学生可以“量力而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确立学习目标,挖掘学生潜在能力,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

对“学习型”,主要是进行学历教育,为该类学生升高职打基础。对“技能型”,主要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智能,使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些原理和实验手段,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师要尽可能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型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活泼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对“服务型”,主要面向企业中一般操作工,可以通过基础与特色模块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尤其强调了职业技能的培训。在学习过程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及时给予鼓励,以充分调动其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篇2

1.树立观念

班主任要管理好班集体,就要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既不善于与他人合作,又不懂得关心班集体。针对这些特点,当班主任每接手一个新班级时,便可提出以热爱班级为主题的口号,以使学生明白,班级是大家共有的,每个成员都要维护它的荣誉。另外,班主任平时应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彼此沟通,以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班内的人际关系。还有,为了增强集体的凝聚力,班主任可同学生一起制定班级目标,这样,既培养学生对班集体的责任感,又激发他们自觉、自主地维护班集体的荣誉。

2.开展活动

班主任要管理好班级,就要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例如,在班级开展“我为人人”的活动。现在的学生比较缺乏助人为乐的精神,开展“我为人人”的活动,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助人为乐精神。当然,班级的活动也可与学校、社会的活动相结合。比如,班主任响应学校、社会的号召带领学生到福利院、孤儿院等机构,帮助那里的老人和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具体来说,在开展活动时,可采取分小组的形式,力求使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帮助、相互评比。在活动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及时地给予指导和总结。

二、融合学科,渗透德育

作为班主任(班主任也往往担任一门课程的教学,比如教语文),应注重德育和其他学科的融合,以使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时,获得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写作的过程也是德育渗透的过程。在以“我的理想”为题教学写作时,一个平时学习不太认真的男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想挣很多的钱,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因此,在作文讲评课上,担任语文教学的班主任有责任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你的孝心令我们感动,追求金钱不是坏事,但必须取之有道。如今,最值钱的就是知识,如果你能好好学习,具备较好的专业技能,就容易找到比较好的工作,就能凭借自己的诚实劳动获得更多的收入。”又如,在以“记一次参观活动”为题的作文教学中,有几个学生同时写了一件事:“在参观完博物馆后,我们来到滨江公园,虽然那里的风景很美,我们也玩得很开心,但有一件事令我们不快。滨江公园的水池里有很多金鱼,游客可以买饲料喂它们,我们也去买饲料喂它们。李阳同学的手脚很麻利,望着可爱的金鱼,他禁不住抓了一条,可是管理员不让我们把金鱼带走。我们真的很生气,鱼是我们抓的,凭什么不让我们带走?”显然,这几个学生没有意识到随便抓公园里的金鱼的行为是不正确的,他们缺乏起码的公德意识。因此,在作文讲评课上,担任语文教学的班主任有责任教导学生:“公园里的花是供人们观赏的,而不是让人们摘的,同样的道理,面对公园里的金鱼,可以买饲料喂,但不能随便抓。如果喂金鱼的人都像你们一样,每人抓一条,那么你们还能看到成群的金鱼吗?你们不该责怪管理员,而应反思自己的行为。”

实践证明,作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担任语文教学的班主任可通过作文教学,完成德育渗透的任务。

三、建立友谊,成为朋友

班主任不仅要做学生的好老师,更要和学生建立友谊,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为了深入了解学生,班主任可在班级建立QQ群,并在闲时上线观看。那些性格较内向的学生经常会通过QQ,向班主任倾诉。相关的谈话内容非常广泛:有的涉及学生之间的矛盾,有的涉及父母之间的关系,还有关于爱情方面的问题咨询,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曾有个女学生在QQ倾诉:“我觉得我融入不了班集体,同学们都好像在针对我。”很显然,这是一个敏感、孤僻、自尊心很强的女孩子。对此,班主任应耐心开导:“其实要融入班集体并不难,就看你有没有热情,是不是诚心和其他同学交往。确实,现在其他同学对你有误会,不过,消除误会并融入集体最好的方法在于你的实际行动。只要你有真心和诚心,大家一定会接纳你。”通过多次耐心开导,这个女学生终于消除了与其他学生的隔阂,愉快地融入班集体,并真切地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其实,在QQ的世界里,班主任和学生既是师生关系,又是朋友关系。因此,班主任需要通过与学生的朋友关系,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四、悉心聆听,治疗创伤

今天,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化,学生容易受到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尤其是中职生,他们面对更大的竞争和压力,因此,作为班主任,必须真诚、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心里话,并引导他们以恰当的方式宣泄情绪,从而巧妙化解外界因素给他们造成的心理压力。例如,有个女学生患上了某种妇科疾病,需要输液。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必须关心。在询问过程中,女学生哭了,她谈起自己的男朋友以及父亲。当然,更多的,她表达的是自己的想法。通过这样一次谈话,班主任可以相信,女学生学会了珍惜和爱护自己。的确,每个错误都有起因、经过和结果,因此,班主任必须走近学生的心灵,寻找他们错误思想的根源,以帮助他们走出思想的迷雾。

五、家长配合,抓好德育

篇3

1. 培养目标上的区别。

普通中等教育是以理论教学主的教育,其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以便进一步升学、深造;中等职业教育是以职业性为主的教育,其培养的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中级应用型人才(或称为中级实用型、技术型、管理型人才),它所培养的人才主要是将熟练的生产技能转化为生产力,应用于生产、管理中。因此,在教学内容上,中等职业教育的重点是放在熟练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上,而普通中等教育的重点是放在基础理论的完整性、系统性上的学习上。

2. 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上的区别。

在课程的设计上,普通中等教育是根据基本理论知识完整性的来展开的,据此,将课程划分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强调基础知识面要广,以便适应将来升学、深造的需要。而中职教育的课程设计是按照岗位、职业所需要的技能或能力要素为核心来展开的,或者说是以技能培养为中心来展开的。它通过对工作岗位的分析,确定所需的技能或者素质体系,根据这一能力体系再确定与之相对应的课程体系。在专业教学中,不再单纯地强调专业知识或专业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是强调知识的针对性及实用性,岗位或职业需要什么知识与能力,就上什么课、进行什么技能训练。

3. 人才培养方式上的区别。

普通中等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也有实验、实习等联系实际的环节,但联系实际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掌握理论知识,着眼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中等职业教育则着眼于培养岗位工作能力,将技能强化训练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上,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教育与训练结合,常常是边教边干,边干边学,以行动为导向。

4. 师资队伍建设上的区别。

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业务要求上,都与一般的普通中等教育有显著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在结构上,强调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要求教师努力向“双师型”的方向发展,既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技能,要求教师对企业有深入的了解,或有企业工作的经历。同时,要引进一部分确有专长的高级工、技师来充当技能训练的教师。

二、要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1. 更新教育观念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更新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前提和先导。目前,面对迅速发展的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急需大量人力资源支撑的事实,我们更需凝心聚力,更新教育观念,坚定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努力探究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规律,使专业、课程的设置与社会需求相吻合,使技能培养与职业要求相一致。

2. 课程设置要以就业为导向,体现岗位能力本位的原则。

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的根本不同点就在于它是培养具有能实际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岗位实际问题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和技能实用性人才。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在进行课程设置方面必须体现岗位技能本位的原则,要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主线,特别要围绕核心技能进行优化衔接、定向选择、有机整合和合理排序。其中包括基本理论与基本素质、专业技术与技能、实践环节间的整合。课程的内容要关注专业的技术发展及相关技能的改进,主动纳入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克服专业教学存在的内容陈旧、更新缓慢、不能适应企业需要的弊端,使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处于相对稳定和不断更新的交互状态之中。另外,课程设置还必须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与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相适应,以便达到岗位工作能力的要求。

3. 在教学中注重实践性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和企业实际相结合,把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带进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意识。还可以把学生带出校园,走进企业,边学边干,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把理论应用于技能的学习中。例如: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实训模拟情景展演、模拟幼儿音乐课场景、角色的转变等。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把教学过程转化为工作过程。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应该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实践经验,成为“像企业的技术人员”那样的人。专业教师可定期到企业实习,让教师的专业技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这样一来教师边教边学,借此机会教师也可以收集到一些在课本上无法得到的信息,经过对资料的整合、归类,编写真正适合中职学生教育教学的教材,并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进行研究、修改,从而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料。

5. 校企深度合作。

篇4

【关键词】

中职教育;有效;途径

当今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信息化、高科技化。未体验过社会生活的中职学生踏入社会后难免会对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不适应,所以中职教育要紧跟社会的潮流,满足社会的需求,积极探索更加实用、高效的中职教育途径,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前做好坚实的基础,以便能有更好的发展。

一、中职教育生活化

对中职学生进行培养的目的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为了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所以中职教育要生活化,一切从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让学生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理解和学习社会的道德要求,让学生在学校生涯中,了解社会发展的模式,将自己不断完善和提升,更好的融入到今后的社会生活。

1.教育目标要紧贴生活。生活就是教育,人总是在生活中成长。所以教育目标要紧贴生活,根据生活来实行教育,教育的内容应该和生活相适应。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是社会中的一份子。人不能脱离生活而独立存在,教育的目标应该紧贴生活、来源于生活,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教育目标是与真实生活相关联的,不是盲目空洞的。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树立自身的小目标,学生正确理解了教育的目标才会努力的去实现个人目标。要实现中职教育生活化就要让学生去体验生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一些实际经历来感受事物之中蕴藏的道理,要让学生学会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中职教师应该适时的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感受个体与社会的联系,教给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2.教育内容来源于生活。首先教育的内容要紧贴教育的目标,一切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结合学生的个人需求,尊重个体差异,特殊学生特殊教育。其次教育不能盲目进行,在立足于社会的基础之上还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多理解学生,这个时候的学生大多数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却性格刚强,所以在对其进行中职教育时应该选择适合他们心理特点,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方式。最后教育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中职教育面向即将要进入社会的高中学生。社会生活不同于学校生活,社会上鱼目混珠,人们多看重利益。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分化的社会,中职教育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学生心中要有一把度量是非的戒尺,要经得住诱惑,中职教育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和价值观,教给他们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的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二、中职教育全程化

高中职业学生与普通高中生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中职教育面向的是即将进入社会的学生,所以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全必须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高中职业教育学时不长,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要对学生进行整个学时的全程教育,包括学生入学之初、学习过程中、实习期间和毕业前期。

1.入学初的教育。要对学生进入学之初的教育首先要让刚入校的学生明白中职教育的目标和重要性,在职业学校中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专业文化知识还有生活的技巧。对学生入学之初教育的具体方法是让学生学习校史,对学生进行军事化训练,参加实训等。中职学生入学之初的教育目标是迅速转化学生的观念,改变学生在以前初中学校只注重课本知识的观念,为下一步的教育做好准备。

2.学习过程中的教育。学习中的教育是个漫长的积累过程。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对学生进行一点一滴的渗透。学习中的教育一方面是学生对于专门开设的课程的学习,通过专门课程的学习加强学生政治思想的进步和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另一方面是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活动,举办一些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讲座,系统的对学生进行教育。

3.实习期的教育。对于高中职业学生来说,实习期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实习期也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实习期间,学校应该结合实习情况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防腐蚀的教育。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作观,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生活奠定基础。

4.毕业前的教育。毕业前是学生进行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应该对学生进行专项教育。毕业之前,学生主要的关注点是自己的择业问题,在这个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相信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教师通过对话,讲座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帮助学生分析自己,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同时要给予更好的发展建议,让学生在工作中不断的进步和完善自己。还可以组织一些优秀的毕业生与即将毕业的学生面对面的座谈,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

三、总结

职业教育院校应该本着为学生负责、社会负责的态度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教育,在对学生进行中职教育的过程中教育目标要紧贴生活,教育内容要源于生活。中职教育要全程化,在学生入学之初,学习过程中,实习期和毕业前期四个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作者:黄宇 单位:江苏省启东中等专业学校

篇5

2.师爱要严字当头,爱在其中

中职新生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散漫无序,不懂规矩;此时对他们施以温柔绵软的慈母之爱是很难奏效的。教师必须在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基础上担当严父的角色,对他们加以规范和引导。学生如若存在态度上的不端正、行为上的不规范,我们教师就要严字当头,用严格的制度去规范他。我所教的每一届学生中,都会或多或少地有几名令人头疼的“问题学生”。有些老师常常会采取不予理睬的“避让”态度对待他们,无形当中又把他们撇到了“阴暗潮湿的角落”,任其自生自灭。而我却采取不抛弃、不放弃的态度对待他们,费心费力地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果断地切除他们思想上的“毒瘤和脓包”。这个过程,对我和学生来说都是极其痛苦的!我因遭到学生的无理顶撞而气犯了病。好心的同事劝我别太认真,犯不着为这样的学生操心费力!但每当我看到“问题学生”思想混沌,行为不端的时候,我就忍不住去管、去教育。数控2009级的曲某某同学就是其中一例,因在机房严重违反课堂纪律,态度极其恶劣,不听劝阻,与我发生了冲突。经过一个痛苦的教育过程,这位同学在毕业宴上,非常诚恳地端起酒杯,泪流满面地向我承认错误。看到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我也流下了欣慰和激动的泪水。如果学生在思想上出现了困惑,生活上遇到了困难,教师就要像慈母或朋友一样抚慰他、帮助他。我所教的班级,男孩子居多,为孩子们缝缝补补便成了我份内的工作。数控2010级于某某同学父母离异,母亲外出打工,父亲因伤致残,孩子的生活无人照料,褥单坏了,自己不会缝,我便把破旧的褥子拿回家,帮他缝了一床新褥单。丈夫看着做针线活的我,半开玩笑说:“你都快成他妈了!”端午节,孩子们回不去家,我就给孩子们分粽子和鸡蛋,让他们感受家的温暖……只有这样严中有爱,刚柔相济地对同学们施以师爱,他们才会慢慢地尊敬你、信任你、亲近你,成功的教育便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局面才会渐渐呈现。

篇6

1.中职教育管理的环境复杂性

受多方面原因的影响,社会将中职教育视为“低端”教育,认为,中职教育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人才,中职教师施教积极性不高、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动性不强。此外中职院校间相互诋毁搞恶性竞争现象较突出,教育管理理念滞后,难以满足中职教育管理需求,同时中职院校综合管理层次多、复杂性较高。

2.学生文化素质偏低,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实际上,多数中职学生初中学习成绩欠佳,整体文化素质不高,这些学生对待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不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习惯,给中职教育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另外,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需要在教师的督促下进行学习。

3.学生个性发展缺陷,心理问题突出

个性实质上为一个人具备的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能够全面、准确揭示出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与高职教育不同的是,中职教育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中心,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对上中职感到自卑,对自身的未来充满迷茫,久而久之便使得这部分中职学生个人发展形成重大缺陷,心理问题逐渐加重,此时若中职院校与家长不能合理有效引导学生,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极易引发学生非理。

(二)造成中职教育管理问题的原因

1.对学生的关心力度不够

事实上,诸多中职教育管理者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对学生的了解不够,未实现与学生的及时沟通、交流,使得学生对教育管理者形成畏惧感。此形势下若学生出现心理问题,难以得到及时帮助解决,既会影响学习效率与质量,又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

2.缺乏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与教育管理体制

一方面,缺乏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多数中职教育管理者责任意识薄弱,不能正视学生遇到的各类问题,始终认为,中职学生诸多不良行为是由学生自身造成的,与教育管理者无关,因此对中职学生的各项不良行为持不关心态度。市场经济背景下,诸多中职教育管理者以薪资决定付出,究其原因在于中职院校缺乏完善的教育管理体系,未明确中职教育管理者的责任权限,致使中职院校管理者积极性不高,责任感不强。另一方面,缺乏系统科学的教育管理体制。中职院校同时受生源质量、师资构成及发展环境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在管理方面缺乏系统科学的规范,较大程度上影响到实用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3.教育管理方法不规范

教育管理方法好坏直接关系到中职教育管理水平高低。调查发现,在中职院校内,若学生发生问题,诸多中职教育管理者并非深入挖掘造成问题的原因,而是一味斥责学生,如此不仅不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还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服从教育与管理,从而进一步加大了中职院校教育管理难度。

二、推进中职教育管理改革的重要举措

(一)转变教育方式,大力推行关爱教育模式

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一些中职教师认为,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思想素质差、学习态度差及学习兴趣低,对待学生形成“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的错误教育观念,在对中职学生教育管理方面推行“看管式”、“放羊式”模式。实际上,中职教师的上述做法既会影响到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又不利于学生发展。为此,要求中职教师放弃以往错误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方式,结合教育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管理,大力推行关爱教育模式,依托多种有效手段准确、全面了解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合理调整对学生的评价角度与标准要求,重新唤起中职学生对学习的信心与兴趣。此外中职教师还应依托关爱教育模式帮助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中职学生对待学习的积极性。

(二)充分发挥中职教育管理中学生“三自管理”的效能

“三自管理”指的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受年龄、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职学生自我意识较强、自我表现积极性较高,所以推进中职教育管理改革关键要充分发挥中职教育管理中学生“三自管理”的效能。

篇7

关键词:

中职教育;发展;困境;对策

中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中职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和企业培养初、中级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重任。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部分,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及各种短期职业培训教育等。作为中职教育的载体———中职院校,应认清自身的地位和责任,围绕社会和企业需求,研究和调整专业设置,主动适应用工市场;直面中职教育发展困难,破解发展难题。本文就我国中职教育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

一、中职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社会和家长对中职教育的认识存在偏见

近年来,国家对中职教育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从国家助学金政策到免学费政策,无不体现了国家实行的人才强国战略。但是,社会和家长并没有对中职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家长把基础教育当成“正道”,“千军万马”都在挤普通高考的独木桥;把中职教育当成“旁门左道”,往往是孩子考不上高中时,家长才无奈选择中职教育。再加上社会在招工时片面追求高学历,助长了人们对中职教育的偏见,这种情况与当前中职教育的发展极不相称[1]。

(二)生源短缺制约了中职教育的发展

生源短缺是中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中高职一体化政策、高中生推荐免试上高职政策的实施助推了中职生源的短缺。中职院校为了求得生存,连年投入大量资金参与生源大战。生源短缺使半数以上的中职院校办学规模萎缩,影响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中职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职院校在教学管理上自主性较强,这就使得有的中职院校缺乏科学的教学体系,没有把培养目标和当地产业对接起来,导致学非所用;有的不能落实技能成才、技能就业的办学理念,在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学不到就业的本领;有的只重视实践和操作课程的培养,往往把文化素质课程作为选修课程,使学生的综合素质难以提高;有的教学方法单一陈旧,忽视趣味性教学,使学生逃课、上课睡觉、玩手机成为普遍现象。这些现象暴露了中职教育存在管理不规范、办学理念不清晰、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二、中职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强化服务意识,着力解决中职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

中职院校想要在社会上改变自身形象,就必须因时因地制宜,强化职业教育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创新办学思路,牢固树立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观念,把养成教育、素质教育、能力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俗话说,“有为才有位”。中职院校应通过自己的“出色作为”赢得社会和家长的认可,改变社会对中职教育的偏见。

(二)以就业为抓手,着力解决中职教育生源短缺的矛盾

生源短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造成的,但是,也与中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有很大关系。因此,中职院校应通过合理定位毕业生就业层次、提高就业率和稳定率来改善就业现状,从而吸引更多学生报读中职。积极拓展校企合作,多元化构建合作方式,让学生走进企业接受训练。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善于创新,分析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对技能的多样化需求,改变培养方式,充分发挥不同行业和产业优势,从而实现学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2]。

(三)练好内功,着力解决影响中职教育自身发展的问题

中职教育自身的发展,首先,与教师队伍的素质息息相关。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说明了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其次,专业、课程的开发应常抓不懈。中职院校应积极鼓励和引导教师参与其中,并结合当今时代和区域经济发展对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积极探索出一条适合本校教学实际的路径[3]。再次,正确处理好技能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既要让学生掌握就业技能,又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另外,注重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中职院校要引导学生认同“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使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成为学生的自觉追求。

三、结语

中职教育关系到能否为国家源源不断地培养合格技能人才,关系到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因此,中职院校一定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基本点,以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为着力点,做好基础工作,促进中职教育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作者:张琥 单位: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篇8

一、中职教育吸引力问题分析研究

石伟平、唐智彬两位学者认为,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首先要剖析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构成要素,其次要从其个体性和历时性进行研究,同时也要根据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解决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的问题。否则将出现以下问题:一是影响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二是影响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李爱指出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表现为:一是家长及学生很少主动选择职业教育;二是职业学校办学质量不高,学生综合素质不强;三是师资力量不雄厚;四是缺乏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五是中职教育与企业政府之间的配合力度不够;六是中职教育无法满足学生继续深造的愿望。即没有处理好职业教育与相关价值主体的关系。综合以上的研究成果,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受教育主体、社会文化、职业教育发展的环境等。

二、中职教育吸引力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邓捷认为,中职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学生选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是入学前(入口)阶段的表现为社会评价较低,招生模式不合理;职校办学普遍名气较低,社会认可度不高;二是教学中(受教)阶段表现为课程教材脱离实训,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校企合作衔接不畅;三是毕业(就业)阶段表现为教育立交桥沟通不畅;职业资格制度不健全。张孝理、龙跃君、陈宏图从制度分析的角度提出高职教育在文化制度、观念制度和社会期待等方面缺乏合法性机制,进而提出了高职教育寻求“合法性”的若干策略。纵观目前的研究,学者们将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的原因主要归结为职业教育的外部因素。

三、中职教育吸引力提升策略研究

(一)国外经验借鉴研究

石伟平、唐智彬等学者都注重研究国外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的策略,并提出适合本国国情的改进办法。我国应该完善相关教育政策、建设职业教育资源和环境,以此来实现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提升。

(二)国内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策略研究

1.内部策略

中职教学质量视角:张君生认为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关键在于提高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质量,充分发挥技能人才主观能动性,增加自身人力资本。受教育者视角:李红卫认为职业教育的内部要素导致职业教育的缺乏吸引力,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考虑职业教育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从职业教育的外在束缚出发,出于市场的需求和受教育者的自愿,使职业教育回归本体。使受教育者相信职业教育是一种有特色、有发展的教育类型,受教育者会获得最好的职业发展。

2.外部策略

政策视角:李玉静认为我国应制定全面的政策体系和保障措施,完善教育制度旨在提升中职吸引力。制度环境视角:董珺、唐瑾等学者从政策、社会环境、办学角度改进中职教育吸引力,即加强政策引导、加强中职教育的宣传、完善中职学校教育体系。强化舆论宣传,形成职教共识;找准政府定位,强化市场导向;加强教育立法,完善办学机制;增加资金投入,满足职教需要;改进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就业,是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促进职业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市场机制视角:冯慧蕊从市场机制的视角提出缩小职业间的差别;改进并完善社会的用人机制;发扬职业教育的精神文化;提出成立新型的本科级的职业技术教育大学,建立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立交桥,使受教育者有更多的教育选择。近年来我国开始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关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期刊论文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系统的研究资料较少。于浩是从外部和内部因素阐述的解决对策。不过,系统、全面地研究中职教育吸引力问题的文献尚不足。对于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问题研究还需在吸取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从实现中职教育本身价值、提升中职教育主体价值和加大对中职教育相关人员的人文关怀等策略上进行具体论证。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唐智彬.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9(1):3-14.

[2]李爱.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背景下中职教育吸引力问题探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16(2):25-27.

[3]李红卫.从学生视角看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个案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1-6.

[4]李玉静.中职教育吸引力提升:保障体系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9):1.

[5]董珺.中职教育吸引力提升策略的研究[J].创新教育,2015(9):225.

[6]唐瑾.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缺失及其提升路径[J].湖南社会科学,2015(5):199-203.

篇9

石伟平:世界上通行的做法是建立相对独立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职教直通车,通过国家资格框架,实现学历证书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等值,加强普职融通。澳大利亚构建与普通教育相对的职业教育体系,其一、二级证书与普通教育的初中和高中学历文凭沟通;还在职业教育高级文凭上,开设研究生证书、研究生文凭课程,促使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这样,就建立起职业证照和毕业文凭之间的等值互换关系。职业证照制度的落实,也有助于在社会上树立“学力比学历更重要”的观念。

《教育》旬刊:中职教育的发展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趋势?

石伟平:中职规模萎缩,高职规模扩展,职业教育重心后移是世界职教发展趋势。中职教育重点将由学历(职前)教育转入全民终身(职后)教育。普通教育学历高移,以及人们对职教偏见诸多因素的影响,中职学校扩大学历教育招生成为一大难题,学校很难做大职前教育,职后培训则成为学校的发展方向。职后培训将不再是副业,而是主业。学历教育这个重点将向职后培训转移。国外的情况也如此。中职学校要考虑转型,即由规模化办学转向内涵式发展,要重新调整和确定办学定位、发展思路和内涵建设提高质量的策略,实行职前学历教育与成人职后培训相结合。

同时,中等职业教育出现综合化,由“就业导向”转向“升学导向”。如英国职业课程学习者中升学比例升高;美国、日本综合高中鼓励职业课程学习者升学;我国台湾综合高中与职业高中绝大多数有升学导向。

《教育》旬刊:如何做才能更好满足中职生的升学愿望?

石伟平:中高职衔接问题,是职业教育发展中绕不过去的问题。据调查,目前,中国中高职课程有30%的内容重复,必须做好中、高职衔接工作,拓展继续职业教育的通道。因为高职规模的扩大,对象的丰富,必然带来入口和出口群体的结构复杂性,这就无可避免地出现衔接问题。为此,许多国家都提出了实施无缝衔接,无论是对下――与中等教育的衔接,还是对上――与大学高年级教育的衔接都要采取积极的对策,而且这一课题将成为许多国家未来高职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点和难点。其中必然涉及一系列问题,如中、高职衔接,职业分类,学分互认,教育等值,证书等值,经历等值,等等。

篇10

中国自古以来都称为“礼仪之邦”,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积淀着礼仪传承教育。现代的中学生尤其是中职生一味追求新事物而标新立异,往往缺乏一定的礼仪礼貌意识,在思维方式中渐渐淡漠。虽然在中职教育课程体系开设了《礼仪礼节》的课程,然而效果却并不十分明显。所以,礼仪教育如何在中职教育中渗透,达到良好的德育效果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中职生在礼仪礼节方面的缺失

许多学生在校不懂得尊重师长、同学;在家普遍养成的从不与家长沟通交流的习惯,只会伸手向家长要钱;走上社会也缺乏社会礼仪知识与习惯。究其原因:中职学校普遍经历了划线录取到自主招生的阶段,招来的学生生源大多来自农村,很多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学生成为留守儿童的时间长,这种特殊的成长环境造成了他们情感缺失、心理素质普遍较差、自我意识太强的个性。一些消极颓废的东西让缺乏鉴别能力的学生模仿,行为语言上沾染了许多不文明的陋习。

二、 中职教育渗透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中职教育渗透礼仪教育让学生既学会做事也学会做人

中职教育与课堂应试教育不同,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各行业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同时,社会需求强调的是德才兼备,我们需要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把礼仪教育提升到一定高度,在职业教育中渗透礼仪教育使学生内外兼修。

2.中职教育渗透礼仪教育让学生具备健康的思想道德素质

中职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结合而形成的。要转变他们当中一些不正确、不健康的思想道德观念并不是一两次礼仪课程能够改变的。这需要一个过程让中职生深刻体会到其中内涵。能够自然的、主动的接受礼仪的熏陶,强化健康的道德观念,从而提高道德水平,最终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去。

3.中职教育渗透礼仪教育可以加强学生文明修养,全面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中职教育是学生进入社会之前的学校教育阶段,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习惯往往延续到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只有通过中职教育渗透礼仪教育的方式,才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诚实守信、文明礼貌,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三、礼仪礼节在中职教育中渗透的几种途径

1.把《礼仪礼节》课程设置成每个专业的必修课。

把《礼仪礼节》课程设置成每个专业的必修课,不仅是学校教学任务的需要,更是学生接受中职教育过程中各个阶段的重要环节。以本校为例,我校各专业必须设置《礼仪礼节》课程,并配备多年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授课,开设时间至少为一个学期。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在开课期间,学生的文明礼貌、礼仪素养等各方面都有极大进步。一旦课程结束,学生礼仪礼节方面出现问题的比例急剧上升。

《礼仪礼节》课程应该是贯穿学生职业教育整个过程中必修课。这个过程应该分为入学前、在校期间、实习期间、毕业前几个阶段,有条件的应该在这四个阶段开设部分课时的礼仪课程,条件不允许的也应该在这四个阶段开设相应的礼仪讲座。让学生在每个阶段接受与专业内容、成长过程、思想修养相关的礼仪教育,使礼仪教育不仅只是一门课程,而是学生走上社会拥有的做人与做事的双刃剑之一。

入学前,对新生着重就集体组织观念与学生纪律性进行礼仪教育,利用开学典礼、专业介绍培训、班会等形式进行;在校期间,各专业教师要充分挖掘课程内涵,把专业课与礼仪课有机结合,多开展既有专业特色又有德育色彩的教学活动。礼仪课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多种方式把这种隐形教育渗透到学生的脑海当中,让文明礼仪成为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实习期间,学校在学生实习之前进行企业职业道德培训,实习过程中带队教师要定期与实习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一定自我教育的培训。就业前,学校采取交流会、座谈会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做好就业前的思想准备,并利用优秀毕业生汇报会等形式增强学生就业的自信心与责任感。

2.加强对在校教师礼仪礼节的培训,让中职教师成为文明素养的表率

完善中职教育教学体系,不仅需要从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着手,同时,要转变中职教师的教育理念。职业教育不只是开展技能的教学,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也深深影响着中职生。中职生是一个善于模仿的群体,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对他们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所以,中职教师规范的礼仪、得当的言行是学生学习的一面镜子。在学校教育体系当中就应当建设一支能够适应现代礼仪教学和研究的师资队伍,对在校教师多开设《教师礼仪》、《商务礼仪》、《社交礼仪》等方面的培训或讲座,让中职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3.开设实验班,以点带面把礼仪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当中

礼仪教育渗透到中职专业教育当中能否看到实际效果需要用实例来说话。在学校全面实施这一理论之前可以开设礼仪先锋实验班,实验班着重在专业教育的同时突出文明礼貌、思想道德、礼仪素质方面的培养。配备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和进行日常礼仪培训;拟定具有特色的教学计划、教学方式;采用专业技能和礼仪技能双向并行的考核方式;定期对全校师生和家长进行实景汇报。通过2-3年的长期培训和训练,让实验班级成为全校道德模范先锋,成为学校带动其他班级行动起来的亮点。

4.利用校内外活动来加强学生礼仪礼节修养

礼仪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渗透作用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效应。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礼仪有关的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交往能力,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礼仪的魅力并展现出自我的风采。使学生自我完善,达到内外兼修的效果。

5.打造文明校园,让全校充满礼仪氛围

要塑造学生积极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质,离不开一个充满文明礼仪内涵的校园环境。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把礼仪文化注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大家都行动起来,以文明礼仪树立学校的形象,促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把校园营造成充满礼仪氛围的精神家园。

总之,礼仪礼节在中职教育中的渗透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遵循中职学生的发展特点、接受能力来制定每一阶段的发展目标,内容形式不能一成不变,要有创新、有特色,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要求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