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26:2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英语复习计划,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寒假,作为考研学子们迈出复习第一步的黄金时间,如何把握好这段时间有效科学的攻下英语的关键点——词汇呢?万学海文在此介绍五种方法,为大家提供系统详尽的考研寒假英语词汇复习方法。
1、有的放矢,抓重点
做事情要有重点。眉毛胡子一起抓,往往事倍功半。什么是有的放矢的抓重点来复习呢。当你拿起上一年的英语大纲后,以它为低级目标。用一天时间快速过滤掉你会的单词,剩下些自己曾有浅薄印象或是完全陌生的单词。这些所剩单词就是你下一步重点记识的重点。找到了自己薄弱环节后,集中精力重点攻克,做到有的放矢的完成学习目标。
2、短期计划,重实现
有了要攻克的目标词汇后,要有计划的进行记忆。建议制定几个小计划去完成。例如,将一天的复习计划分成上午、下午、晚上复习计划。上午背40个单词,下午背30个单词,晚上背20个单词(依个人能力确定单词数目)。第二天一早起来把头一天的单词浏览记忆一遍,加强记忆。第三天早晨把第一天和第二天的单词再加速的浏览记忆一下,以此类推。你的单词量将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越来越实。
3、不畏量大,重次数
不要担心自己制定的词汇记忆任务大,要对自己有信心。快速背,并不断重复记忆。将一轮记忆分成若干小轮,滚动记忆。这样做的好处,不但可以提高效率,也可较快的提高你的记忆力。记住,记忆超长的人是很少的,所以不要畏惧任务量大,更不要担心自己的能力与智商,每个人记忆的强度和结果都是在次数的升高中实现的。所以,如果你认为自己还没记住,那是因为你重复记忆的次数还远远不够。
4、看似无功,实有效
无论你的英语听力水平如何,你都要听英语。也许你认为这是无用功,其实不然。请把MP3好好的利用上。一方面你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英语阅读或歌曲进行下载,另一方面把所背单词尽量自己录进MP3,这样做的好处,不但走路的时候都可以听,练习了听力,最重要一点是帮你形成语感的同时也消化了单词。你信不信,一段时间后,如果你坚持这样做,你的英语进步程度一定会比不这样做的同学明显许多。
静
复习目标:
时临复习阶段,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能力,帮助学生能更好地汲取知识,获得能力,使尖子生能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为使后进生能掌握最基础的英语知识,能对一学期来所学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整理,使他们学有方向,学有目标,特制订本复习计划。
复习要点:
(一)、突破重点和难点
1.学生明确各单元学习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多读、多记、多写。
2.单词记忆是小学生英语学习的难点,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记忆单词的良好习惯,如根据儿歌记忆、根据词义记忆、联想记忆等等,并帮助学生由单独记一个词转为记几个。
3.对于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师要通过多检查、多反馈的方式促进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
(二)、回归课文、联系实际
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须经过意义性的训练。教材内容有情景、有意义、有完整的情节,所以引导学生把语言知识放入语篇中记忆,复习阶段宜回归教材,对教材内容要求学生读得滚瓜烂熟。在复习日常交际用语和句型时,更宜联系实际,学用结合,培养学生初步的语言运用能力。
学生状况分析:
1.大部分学生对学习英语有兴趣;
2.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较严重,年龄越大,
这种状况越明显;
3.学生记忆单词、句子有困难;
4.学生对单词掌握不好,学过就忘.
复习措施:
1.通过各种方式,改进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果,不但要活跃课堂气氛,
而且要活跃学生思维;
2.发挥小干部、优生的学习带头的作用,鼓励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尽力减小学生间的差距;
在复习过程中,还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来巩固和增强复习效果。如做到:(一)根据复习内容,布置适量的难度适中的练习;(二)循环考试,即每学完一部分后,进行阶段性测试,对试卷进行评分登记,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第二轮复习要求突出重点,牢固掌握。在总揽教材,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基础上,相应地提高要求,进行系统整理消化,抓住重点,加深理解,强化记忆。要求学生对那些在教材中多次出现和辅导教材中一再提及,反复强调部分,应视为重点,格外加以注意。同时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培养记忆能力。第二轮复习直接关系到中考的效果。知识掌握不系统、内容混淆互相干扰,解题时应会判断失误,做错题目。这要求教师在这一阶段复习过程中防止简单的重复,反对面面俱到,而是遵循精讲多综的原则,做到讲——练——评结合。既要教学生解题要领,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与题目之间的联系,同时又针对历年中考题型强化训练,使学生在答题时做到灵活运用,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中考题型来看,近年来对听、读、写能力的考查份量逐渐加强。今年听力的考查分数增加到30分,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有必要进行适量的听力强化练习,不能光顾着对语言的归纳总结而忽视了听的能力的训练。再有从这几年的试题看逐渐加强了对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从动词填空,到看图填空,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增加到四篇)都是从短文的形式出现,这说明了试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所学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还要求学生结合文章大意对其进行综合运用能力。因此这几类题型有必要进行专门性的操练。值得一提的是书面表达这是一种新型的试题,因此在第一、二轮复习过程中应该多加练习,逐渐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如可以要求学生缩写课文大意,写日记,或适当对一些图表进行写作练习。
新课结束时间:3月25日
指导思想:认真系统地研究整理牛津英语教材知识和能力要求,以考纲为基
本依据,抓好每一环节复习,切实落实基础,突出牛津教材特点,
争取在稳拿21分的基础上,在听力和阅读方面体现优势。
复习目标
工作口号:齐心协力,真抓实干,争取牛津试点教学再创辉煌。
知识要求:1、掌握并熟练运用牛津英语四个年级教材上的所有
词汇、语法、篇章结构、语言信息、社会生活信息。
2、认真梳理《教学基本要求与训练》上所有的知识点。
能力要求:达到并超过《教学基本要求与训练》上要求的对听、说、读和写的能力要求。
达成目标:合格率98%、提高率40%、巩固率100%、优秀率40%
复习时间
及
内容安排
第一轮:4月1日~4月16日基础知识和语法知识复习。
第二轮:4月18日~5月18日牛津教材分册复习和综合复习。
第三轮:5月25日~6月15日综合复习、强化训练、加强中考综合卷的综合能力训练。
复习资料:1、初中英语教学与评估
(一)过好单词关
形式:加强单词的背诵与默写,给学生明确的任务,发挥大组长和小组长的作用,组内过关,组间过关,并采用短频快的方式,每节课开始5分钟,听写相应课的单词。当然对于极个别学困生来说,还要区别对待,给他们适当降低难度和要求,使他们也能尽最大努力过好单词关。
(二)过好词组关。一些常用的词组让学生多读,多记。
(三)、过好句子关。每一课都有一个句型,大多数学生已经能比较自如地运用这些句子,但对一部分学生来说,还处于朦胧状态,因此我准备从以下几方面来帮助学生梳理所学过的句型。1、指导学生在语境中复习句子,让学生分清日常交际用语的运用场合。2、根据句子类型指导学生在比较中复习句子。3、指导学生在表演中运用句子,使复习课同样生动有趣。并结合相应的句子复习卷进行检测和反馈。
(四)、过好阅读关。阅读短文能让学生全面运用所学知识,因此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也是英语复习的重要环节,在复习过程中我准备充分运用好每一张总复习卷中的短文,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做题的技巧。
二、 复习目的:
复习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查漏补缺,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复习工作马上就要开始了,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决定在复习过程中不仅注重知识的掌握,同样要注重教学环节设置的趣味性。复习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为继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拓展学生学习层面,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争取在期末考试考出好成绩制定此计划。
三、复习内容:
Module 1:Hello! How are you?
Module 2:What’s your name? I’m a boy.
Module 3:How many girls?
Module 4:How many green balls?
Module 5:Sit down! Point to the window.
Module 6:This is my teacher. That is a cat.
Module 7:What’s this? It’s my ruler.
Module 8:Is it a dog? It’s a black cat.
Module 9:How old are you? Happy birthday!
Module 10:Where’s my pen? A doll is under the bed.
四、复习难点:
用英语:打招呼与自我介绍,询问与回答物品的数量和颜色,对教师发出指令的动作回答,用完整的句子介绍和描述自己的物品,使用特殊和一般疑问句提问问题,询问别人的年龄和介绍自己的年龄,用完整的句子询问和表述物品的方位。
五、复习方法:
1. 强化单词、句子的认读。一年级以听说为主,单词句子的认读是一个难点。在复习阶段,单词的认读可以沿用平日渗透字母及读音的方法,将三会单词(会听,会说,会读)归类,如:b开头的:book boy box blue等,d开头的:doll dog door等;运用小游戏,如单词大变身、滚雪球等。句子的认读主要,利用指读总结的复习卷、进行书面练习来进行强化。
2. 滚动所学知识。通过每节课的自我介绍和提问滚动所学知识,将知识串成串,让学生在复习的时候不会觉得陌生。
1、第一阶段(8个课时):阶段训练(主要解决教材问题,打好基础)
(1)、语音、词汇。
系统地归纳课文1-10单元出现的短语和单词。
(2)语法结构。
(3)课本内容。
简单的过一遍教材,尤其是课文里的重点句型、句子、搭配,要求学生能看懂句型,甚至能够背下来。
(4)综合练习。
第二阶段(4个课时):专项训练
针对考试题型,分析每个题型的解题技巧训练,包括有听力、语言知识与运用、完型填空、阅读理解、单词拼写、完成句子、书面表达。让学生能够掌握如何答题,并且熟悉每道题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技能。
第三阶段(4个课时):综合练习
学生做综合性的练习,能够以次查漏补缺,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和学生在这一阶段都要做好及时的反思,及时发现不足。
第四阶段(4个课时):模拟训练
精做模拟题,搞好考前热身.
二、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英语课堂上及时有效获取学情反馈,有效地进行课前回顾,课堂小结等。
2、注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备课要精,练习要精,作业要精。
3、要强化分层次教学与辅导,通过分层次教学和辅导提升学生的成绩,从方法上,要抓住学生学习的薄弱点,区别不同情况,有针对性辅导。
三、复习提示和建议
一、立足基础。
【中图分类号】 G6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3(b)-0107-01
学生进入高三,普遍感到英语学习任务重压力大,整个高三阶段的复习工作辛苦而繁琐,经历一次高三生活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次磨砺,往往是老师辛苦,学生疲惫。因此作为指导学生复习的英语老师,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以缓解学生的压力,减轻学生的负担,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和备考能力。下面笔者就在高中英语复习中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以达到优化复习教学来谈谈自己的认识。
1 积极情绪的定义及功能
积极情绪就是因为意外得到奖赏或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时产生的感受。当积极情绪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通常伴随愉悦的主观体验,并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
1.1 积极情绪有利于提升学习效率、提升认知能力
对学生来说,由于受到表扬引起的喜悦、快乐、得意等积极情绪,可促进其智力发展。
1.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提升主观幸福感
高考就像是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每个考生的头上,对每个考生造成无形的压力,而缓解这种压力的最好办法是积极的学习体验。经常能获得积极情绪体验的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自然会恢复,主观幸福感自然而然就能提升。
2 激发学生积极情绪的策略
2.1 科学安排复习内容
(1)安排模块复习,激发学生积极情绪。模块课文基础知识的复习是必须的,尤其是对于英语水平中下的同学。以模块课文为基础,依托科学的复习学案,梳理单元基础知识,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并识记。上课以听写和提问的方式对作业内容的落实情况做一个检测,三个单元复习完毕时再做一次小测验,循序渐进,减少学生记忆负担,提高记忆效果。做到课前做的作业和课堂检测内容、考试检查内容一致,拒绝做无用功。
(2)安排语法知识复习,激发学生积极情绪。语法复习采取少吃多餐、细嚼慢咽的方式比较符合认知规律。具体操作为:以非谓语、定语从句和虚拟语气等学生的学习难点为主,老师先上情景教学法语法课,引导学生梳理结构和复习运用,在接下来一周左右时间里,每天做10至15个单项选择题或填空、翻译题,以练习、纠错、复现这样的循环方式,迈小步,不停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掌握知识。
(3)安排阅读、完型和写作训练,激发学生积极情绪。具体操作为:每天安排十五分钟左右的限时训练,两次阅读加一次完型、一次改错和一次作文训练,一周安排一次综合训练。
2.2 营造良好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创设积极氛围的主要途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当学生在情感上与老师相融时,他对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也会倍增。复习阶段如何借助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呢?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积极情绪。师生合作,共同完成复习计划的制定。这样师生双方就会达成共识,同心协力的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否则学生就不会参与进来。只有当学生认同目标时,老师才能通过启发、说明等手段将之转化为学生的追求,从而实现需要上的一致,认识上的一致和感情上的共鸣其次要设计好的策略,共同配合。复习伊始,和学生交流并明确复习计划,通知学生准备好相关书籍、资料等,甚至建议学生在听写本上注明“复习听写”字样,明确各项要求,和学生一起期待,从而从心理上进入复习阶段。从复习计划的制定乃至每天的课堂检测内容和上课内容的确定,可以实行师生双方共同参与。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而且学生做好了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堂节奏张弛有度,再配以教师亲切的教态,这样的复习课给学生的感觉一定是积极、活跃、融洽而又令人难忘的。
中考英语的复习要点可谓丰富多彩。围绕相应的知识点来优化复习要素,能更好帮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和思维,增强复习效果。从学生英语学习差异来突出资源优化组合和综合协调,为学生提供更加具体科学的复习计划方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学科知识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词汇应“活记”,积累识记量
词汇记忆最头疼,但没有足够词汇量的支撑,学生对英语往往是不知所云。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每年的中考词汇量都在3000至3300之间,特别是一些所谓的生词则是学生需要用心记忆的。而这些生词大都集中在阅读理解、完形填空和书面表达中,约占到试卷分值的60%。
在复习中克服被动记忆词汇方法,就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理解和记忆来探寻相适合的策略。在复习过程中,一方面,帮助学生梳理词汇记忆的难点和误区,注重形成“分时分段”的理解记忆方法,让学生在逐步深入记忆中加深理解运用;另一方面,关注难记词汇的理解运用方法,建议根据近三年本地中考试卷中出现的生词,将他们建立“难记词汇”题本集,要求学生能够在反复识记运用过程中不断加深理解感知和综合运用。同时,多为他们提供可实践运用的机会,让学生在反复训练中感知和运用。
通过这样的形式来理解和识记单词,能够使得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8A Unit 1 Friends的“Reading Best friends”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The character about friend”之外,可建议学生搜集一些像helpful、humor、happy等词汇外,可要求学生通过在相关背景素材中寻找相似的词汇来积累知识存储量,以理解考试内容。
2. 阅读应“拓展”,丰富语言感
近几年的中考英语阅读实践证明,所选择的的素材都是一些似曾相识的案例和题材。由此可见,中考阅读理解所选择的材料和书本有类似的话题或是书本内容的拓展,与教本有密切联系,是课本话题的迁移。
基于这样的认识要求我们从材中探寻考查命题的规律,在复习相关阅读文章时,一方面,多对教材文本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能够在广阔的素材中找到理解的灵感,使得他们感觉到英语阅读就在身边,是一种对生活的认知积累;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寻找更为自然和贴近生活的阅读理解素材,要求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搜集相关的资源,2013年我省南通市阅分别围绕收集旧衣服的慈善广告、节约水资源、维生素价值以及职业态度等方面内容来要求学生理解。其实这些阅读都能在教材资源中找到“影子”。正因如此,在复习中不妨多给学生提供可阅读引导的素材,让他们主动阅读感知。
教师在复习阅读理解时,可结合教材学习内容,应多给学生提供相似或者相反的案例。例如在“Reading A lucky escape”学习中,不妨多给学生提供具有黑色幽默的经典语篇,让学生在感受其独特魅力基础上更好掌握相关的内容。
3. 写作应“赏评”,提高地道性
英语写作是学生失分最多的项目,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母语思维的影响,缺少流程和地道性。学生往往会出现如下的问题:像,表达单词不会拼写、生硬翻译、语句之间转接不够顺畅等。这些不足容易让阅卷教师觉得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仍受母语学习的负迁移影响,有中式英语的痕迹。
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应认真研读近几年江苏范围内的中考英语书面表达题目,让学生能够熟悉中考英语写作评分标准,多训练学生的英语写作灵活性。例如,在“I want to ...”写作训练中,不妨建议学生围绕“What do you want to do?”和“Why do you want to do it?”等来搜集相关资料。同时,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一方面,挑选的范文应多与教材文本学习内容相关,多为中学生所熟悉的话题,像,学校生活、环境保护、富有哲理小短文等;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建议学生能够把握其中的精彩之处,理清写作思维结构,多学习范文中的写作亮点。通过这样的组织点评,能够使得学生不断观摩的过程中提高写作的技能水平。
总之,从中考英语复习要素中挖掘教学的方法,能在有的放矢地实践运用中更好提高复习效率和质量。要素的优化能使得学生在掌握相应知识体系基础上更好快乐学习英语,激活学习的积极情感,提高复习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柳春艳(1979—),女,甘肃兰州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信息化研究。E-mail:。
在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与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基础教育信息化在信息基础设施及信息资源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加强信息素养、信息化应用以及信息化管理方面也有了极大改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继续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重申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立定目标,到2020年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建成,由此促进教学手段、教育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现代化。这份纲要为继续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提供了依据,也为长期从事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工作人员树立了标杆。然而,在执着于将信息技术的优良血统嫁接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同时,教育信息化的运营却逐渐呈现出了负效应,并且这种负效应在基础教育信息化中的呈现形式更为独特,带来的社会影响更为显著。因此,在追逐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同时,需对其运营的负效应及社会影响进行研究。
笔者认为基础教育信息化运营负效应主要呈现在“投入失衡”和“整合失业”两方面。本文将分别从建设层面和素养及应用层面对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运营状况进行剖析。从空间来看,“投入失衡”和“整合失业”是并存现象,但从时间来看,二者并非是平行并列关系,前者是导致后者的部分原因。
一、 投入失衡
本文从投入力度失衡和投入方向失衡两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投入力度失衡
1. 整体投入失衡
判断教育投入是否失衡, 关键是看教育的供给与需求是否匹配、均衡,供小于求或供大于求都是教育失衡现象。教育的供给,主要看对教育的投资,这里的投资不能只局限于资金或物质,精神投资和心理投资也应该成为其主要构成部分。就目前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投资而言,突出了两个现实矛盾:(1)从基础教育长期追逐升学率的现实角度看,基础教育信息化的供给大于需求。与政府行政部门大力倡导的教育信息化相比,高分和高升学率更能引起社会的一致关注,虽然基础教育阶层也会顺应政府和时代要求,在信息化教育方面做一定努力,但是,他们更愿意迎合社会整体需求来提高升学率。因此,如果现行的教育制度及评价体系不作彻底变革,即使投入再大都不能改变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2)从发展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长远立场看,基础教育信息化的供给小于需求。应试教育是中国的传统教育方式,要变革一种历史是非常困难的,如果只靠现有的教育信息化投入比例来创造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更是一件难事。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变革传统教育结构、培养创新型人才,它必须要配合各部门各阶层彻底变革现有教育体制中的弊端,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和知识认同感,健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从这个角度看,教育信息化的投入是一个持久、长远、全面的工程。从上述两个矛盾可以得出:我国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投入不太适应教育需求。教育制度与社会现象及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异,按照现有制度制定和投资一定不能适应教育现状,更不能满足未来社会发展。
2. 区域及城乡投入失衡
在我国,无论是财政总预算还是教育预算,区域及城乡存在显著差异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查阅2009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1]显示,、青海、宁夏、甘肃等老少边地区的教育经费虽然每年都有增长,但仍然是全国投入比例中最少的,平均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的15.35%,并且相当一部分要维持高等教育,将这个比例映射到信息化教育中就更显杯水车薪。2005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城市、县镇、农村地区生机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城市地区生机比达到20:1的学校达到了80%,县镇地区为54%,农村地区仅为37%,而且有40%的农村中小学没有计算机[2]。2012年底,笔者对甘肃省榆中县的8所农村小学进行了调查,情况最好的机房能够满足最小班额平均1.7人一台计算机,这与东部发达地区1:1的生机比还有一定的差距。2012年调查数据显示[3],上海市农村中小学的师机比为0.97:1,而甘肃省榆中县的农村小学师机比为7:1。上海市农村中小学的信息化建设中,硬件配置、资源建设及人员培训所占经费比例为11:4:5,它们的目标是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向深化应用阶段发展,而偏远地区的农村中小学还在为缺乏基础设施犯愁。
教育的供给关系在这里找不到均衡,无论中东部还是西部地区学生,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学生,他们都是创新型人才的储备力量。如何获得同等的教育待遇、如何发展成相同的创新型人才等。这些都是教育投资必须考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3. 特殊关注的少数民族地区投入过度
近年来,由于自然灾害、社会稳定等因素影响,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格外受到社会关注,对这些地区的教育投入除政府加大统一划拨比例外,社会捐助也是其主要来源。于是,大量的物力、财力源源不断地从四面八方涌入其中。然而,这种投入并没有引发这些地区的基础教育变革,有些甚至成了学校负担。以捐助的计算机来说,笔者在走访舟曲的几所小学时发现,大量的计算机闲置在库房,究其原由,要么是教师的信息素养跟不上,教学中无法使用,要么是捐助数量过多,无处安放。遗憾的是,新闻还在继续报道某某公司再次为某某灾区的师生捐助了多少台计算机。这种特殊关注在点燃学生求知欲望、带给教师教学希望的同时,也造成了重大的教育浪费。同时反应了另一个问题:政府部门和学校要建立规范化的资金筹措和管理机制,明确政府、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加强宏观调控和监管力度,使资金筹措方式和渠道规范化、常态化,形成长效机制。
(二)投入方向失衡
1. 大力建设设施及资源,放任教学应用效果
笔者赞同何克抗教授对教育信息化两个阶段的划分。第一阶段强调软硬件基础设施在数量上的快速发展;第二阶段强调要通过教育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实现教育质量的显著提升。[4]由此来看,教育信息化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提升教学质量。然而,基础教育信息化在二十多年的推进过程中往往驻足并满足于基础设施及资源建设,迟迟不愿进入第二阶段。毫无疑问,设施及资源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基础和本源,没有它们,教育信息化无从谈起,同时,它们也只是手段而非目的,长此以往,信息化教学将本末倒置。在全国基础教育条件及设施相对完善的同时,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实践和研究重点也应逐步迈入第二阶段,即由技术与资源建设转向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以使信息技术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但是,目前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普遍关注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建设,却很少把信息技术与提高教学质量放在一起衡量,放任教学应用效果,将使用信息技术当成了教学目标。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忽视了投入应该带来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
2. 偏重教师基础素养提升,忽视深化能力培养
基础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对各学科教师都进行了信息技术基本素养的培训,但是,这种培训只集中在基础软件的使用,并没有深入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优化教学的方式、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多种手段与方法,更没有对教师如何进行教学方式变革、如何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如何应用信息技术促进自身专业能力发展等知识深化能力进行培训。也就是说,基础教育信息化培训对教师基础素养提升投入过度,对深化能力培训投入严重不足,使得培训流于形式,不能真正满足学科教师实现有效信息化教学的需求。教育信息化投入与其他教育基础设施投入最大的差异在于除了高额的建设费用外,维护、管理、人才培养费用要远远高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因此,只做前期的投资远远不能收回教育成本,更无法看到教育效益。
3. 重教法轻学法,有碍于创新人才培养
“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反复强调教师在整个“授业、解惑”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素质、教法决定了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受到教学质量的影响。这种思想长期影响教学结构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结构形式,教学中一直沿袭重教法轻学法的习惯,信息化教学也难逃此劫。中小学信息化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却很少提及学生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教与学是两个互动的过程,且“教”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终极目标是培养创新型人才,那么,“教”的落脚点在“学”,这个“学”包含学生和学习两方面。因此,只有关注学生和学习过程,才能真正落实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基础教育信息化虽然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但是其运作方式还是未能逃脱“以教师为中心”的理念,实际投入中只考虑教师的单一培训,却忽视了教师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有失教育本源。
二、 整合失业
教育信息化的直接呈现方式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那么,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呢?本文参考何克抗教授的观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由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5]。从其内涵看,这种整合是一种深层次整合,而非表面的、肤浅的混合或融合,它涵盖了整合的目标、内容、途径及方法。这个定义清晰地表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是变革教学结构,而变革教学结构是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这是终极目标,也是整合的落脚点。为了变革教学结构,首先要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使得信息化教学具备外在形态,然后考核在这种教学环境中是否通过完备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实现了新型的教与学方式,只有在信息化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达成这两个属性,才能真正变革教学结构中的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媒体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精髓。这个理论清晰地阐述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育中的地位——信息技术是教学媒体和教学内容的传承载体,与教师和学生一起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动角色,而不再是简单的被动教具。
但是,现实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效果与力度远远达不到理论要求,“整合失业”现象显著。借鉴马宁、余胜泉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层次划分的观点[6]及何克抗教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研究观点,[7]笔者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扮演的实际角色为依据划分整合层次,并以戏剧为类比对象对整合层次与整合内涵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如表1所示)。
(一)装饰性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