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26:3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农电管理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二.农电员工执规考评
执规考评是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企业相关管理制度和考评细则,对必须执行的规定或禁止发生的行为和结果实施的考评。该考评适合于所有员工,执规考评考核周期为一个月。执规考核包括行为扣分指标与行为否决指标,这其中,行为否决指标考核包括供电所、班组行为否决指标和个人行为否决指标,如果发生否决行为,供电所、班组或个人的月度绩效考核成绩直接为零。
三.农电员工综合能力考评
综合能力考评在月度考评中采用,涵盖业绩、态度、能力定性标准,从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协作性、积极性四个方面进行5个等级定性评价,其中4级为满分,低于4级的每级扣1分,被评为5级的可加1分,为避免综合考评“被和谐”或“强制分布”的出现,笔者认为应规定当选择“5”和“1”时考评者必须用关键事件阐明理由,说明为什么这个岗位或部门的这一项特别突出。
四.农电员工业绩考评
所谓业绩考评就是针对供电企业中供电所所有员工承担的相应工作,运用科学的定量与定性考核方法,对他们行为的实际效果以及他们对企业所做贡献或价值进行综合考核与评价。由于供电企业的生产人员的岗位特点与职能不同,对他们的业绩考核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工作计划考核法、量表计分考核法与工分法等三种不同方法。工作计划考核法即根据月初或年初确定的工作任务,再对其在相应的考核周期内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评,这种方法的主要适用对象为供电所的管理层,如供电所所长、副所长以及安全员;量表计分考核法是根据确定的生产规程与质量标准对任务完成的质量、数量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工作的相对常规化、模式化的工作岗位,比如供电所的服务班的工作人员;工时定额法就是预先建立了一套工作任务的定额标准与完成分值,每月的月底或下月初对班组成员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与统计,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工作任务不固定、任务分配相对灵活,可以分解与量化的工作岗位,在供电所适用于配电班人员及营业班人员。
1.供电所(所长)业绩考评
供电所(所长)业绩考评包括年度目标绩效责任书考评和月度计划完成考评。年度目标绩效责任书根据本年度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及重点工作进行编写。其内容包括分类业务指标、年度重点工作、执规指标。供电所(所长)月度工作计划考评基准得分为100分,实行月计划与总结的方法。每月由供电所所长认真填写《供电所月度工作计划考核表》,对工作进行月计划与总结。上级考核负责人根据本月计划完成的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评,并进行打分。
2.副所长、安全员业绩考评
供电所副所长和安全员业绩考评为月度计划完成考评,实行月度计划和总结制度。每月初由副所长和安全员根据自己岗位职责和上级工作要求,填写本人本月《重点工作计划表》,每月结束后,由供电所绩效考核小组(所委会)根据本月重点工作计划完成的情况进行考评,并进行打分。
3.服务班业绩考评
对服务班而言,由他们的工作相对常规化、模式化,可以采用量表考核法的方式,其主要工作环节是确定班组的关键绩效事件,根据现有的生产规程、管理规范等对班级与员工的工作行为进行细化描述,再编写出工作标准进行考核参照。
4.考评成绩依据
考评内容,供电所绩效管理将工作及目标分为执规考评和履职考评两部分,其中履职考评又包括重点工作考评(业绩考评)和综合能力考评两类。为监控和促成绩效目标实现,对目标实施结果控制和过程控制,以年度绩效责任书为结果控制载体,以月度绩效卡为过程控制载体。年度绩效责任书和月度绩效卡基准分均为100分,依据考评细则扣分。(1).供电所(所长)考评成绩县级农电服务分公司绩效管理组对供电所上报的月度绩效卡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并反馈给供电所。并依据绩效考核细则,每月对供电所实施考评。考评结果在月度绩效会议上。供电所(所长)考评成绩计算如下:供电所的年度绩效考评得分为绩效责任书考评得分和月度考评得分加权值之和。考虑到供电所以指标完成情况的结果控制为主,辅助以月度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的过程控制,因此供电所年度责任书考评得分在供电所年度绩效考评中应占较大比例,一般以7:3的比例进行计算。供电所年度绩效考评得分=供电所年度责任书考评得分×70%+供电所月度绩效得分平均值×30%。供电所年度绩效责任书得分=100±分类业务指标考评±年度重点工作考评-执规考评扣分。供电所的月度绩效考评得分=100±履职考评(月度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考评±综合能力考评)-执规考评扣分。(2).副所长和安全员考评成绩供电所所委会每月对副所长、安全员上报的月度绩效卡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和进行反馈,并依据供电所绩效考核细则,每月对副所长、安全员实施考评,考评结果在月度绩效会议。副所长、安全员月度绩效考评得分=100±履职考评(月度工作计划考评±综合能力考评)-执规考评扣分。(3).班组(班长)考评成绩供电所所委会每月对各班组上报的月度绩效卡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和进行反馈,并依据供电所绩效考核细则,每月对各班组实施考评,考评结果在月度绩效会议。服务班月度绩效考评得分=100±履职考评(月度业绩考评±综合能力考评)-执规考评扣分。配电班(营业班)月度绩效考评得分=100±履职考评(班组实得工分/同类班组实得工分均值×100±综合能力考评)-执规考评扣分。(4).班员考评成绩班长对班员的考评每月在所委会完成对班组的考核后进行,考评结果报供电所所委会审定备案。服务班班员月度绩效考评得分=100±履职考评(月度业绩考评±综合能力考评)-执规考评扣分。配电班和营业班班员月度绩效考评得分=100±履职考评(个人实得工分/同类员工实得工分均值×100±综合能力考评)-执规考评扣分。
5.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
绩效考评结果能否作为企业决策的依据,企业是否能有效地运用这些考核结果,是绩效管理能不能深入持续开展并取得实效的关键。企业根据绩效考评结果,将其应用于员工的薪酬分配、岗位调整以及培训与改进等各个方面。
(1).绩效考评结果信度和效度的确定良好的绩效考评结果能很好地反映绩效考评结果的可靠性与正确性,这就是所谓的绩效考评的信度与效度。在运用绩效考评结果时,要做到科学、合理,首先要进行对考评结果的信度与效度进行评定,根据评定结果进行分类操作。信度是指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对收集到的工作结果、工作行为、员工能力以及工作态度等工作任务信息是否准确,还包括信息的稳定性与一致性,信息考虑的是不同的考评者对同一个人的考评的一致性。效度是绩效管理结果反映的员工实际工作情况的程度。绩效管理的信效度是保证绩效考评结果是否能科学应用的必要条件。
(2).绩效奖酬的分配供电所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与年度业绩考核兑现奖挂钩,月度绩效考核结果与月度奖金挂钩。年度、月度考核兑现标准基数按照宁夏电力公司相关规定执行。由于供电所各岗位重要程度和责任大小不一,为了充分体现奖酬分配的公平、公正和合理,体现了“按岗分配”的理念,可根据岗位重要程度确定供电所各岗位奖金分配系数,。同时由于供电所地理位置、工作生活环境、人均工作量等不同,导致各供电所之间工作艰苦程度和工作任务量等不同,为了消除这些因素对奖酬分配不公平的影响,可根据不同供电所的自然条件、人均工作量等因素,确定供电所的单位系数。同时要考虑到供电所单位系数应遵循的原则即增减平衡的原则,也就是说农电服务公司范围内农电员工奖金总额不变。供电所考核兑现计奖公式如下:考核分系数=考核分/100
(一)供电所兑现:1、奖金基数:A0=X÷Y其中:X-奖金总额,即各分公司对所辖供电所计划奖金总额;Y=∑(供电所奖金系数和×供电所考核分系数×供电所单位系数);2、供电所兑现金额:A=A0×A1×A2×A3其中:A0-奖金标准基数;A1-供电所考核分系数;A2-供电所全员奖金系数之和;A3-供电所单位系数。3、所长兑现金额:B=A0×A1×A3×B1其中:A0-奖金标准基数;A1-供电所考核分系数;A3-供电所单位系数;B1-所长奖金系数。
(二)副所长、安全员、班长兑现1、奖金基数:B0=(A-B)÷F1其中:A-供电所兑现金额;B-所长兑现金额;F1=副所长奖金系数×副所长考核分系数+安全员奖金系数×安全员考核分系数+∑(班组考核分系数×班组员工奖金系数和)。2、副所长(安全员、班长)兑现金额:C=B0×B1×B2其中:B1-副所长(安全员、班长)奖金系数;B2-副所长(安全员、班长)考核分系数,班组考核分系数等于班长考核分系数。副所长、安全员、班组的年度绩效考评得分等于月度考评得分平均值。
(三)班员兑现1、奖金基数:C0=(B0×C×B2)÷F2C-∑班员奖金系数;F2-∑(班员奖金系数×班员考核分系数)。2、班组成员兑现金额:E=C0×C1×C2其中:C1-班员奖金系数;C2-班员考核分系数。班组成员年度绩效考评得分等于月度考评得分平均值。
6.绩效辅导与沟通
绩效辅导与沟通是直属上级与下级在考核过程中,对工作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连续的交流与沟通,以及上级在必要时对下级完成任务工作过程中进行适时辅导。绩效辅导与沟通是绩效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比如,分公司领导要与供电所所长、副所长以及安全员进行沟通;班组长要及时与班组员工进行沟通,充分了解他们的工作进展情况,重点要关注那些工作业绩不太好的员工,通过沟通,找出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与帮助,及时纠正偏差。在绩效周期结束后,管理层应该采取正式面谈的形式与下属进行沟通,以帮助员工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实现个人绩效目标。
2.农村电网线损的管理问题和解决对策
农村电网线损是影响抄表管理工作和衡量供电单位农电营销管理水平的标志。而且农村电网线损的管理工作也是当下农电营销单位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直接营销到了农电营销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随着农电一体化的发展,加强农村电网线损的管理工作更应当逐渐朝着现代化和科技化水平发展。通常,通常电网线损的应对措施主要分为管理降损和技术降损,本文重点关注的则是管理降损措施。归纳总结起来,农村电网线损的管理降损措施首先需要的是稽查部门、供电单位、电力生产单位之间的相互配合,不断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同时,各部门一定要针对线损管理有一个合理、正常和科学的管理应对措施,做好电力生产、计量和收费等环节的透明化和无缝连接。
3.电费回收的管理问题和解决对策
上述关于用电检查管理和抄表管理的问题都与农电营销中电费回收的管理问题相互联系。实质上,农电营销中电费回收的管理是一直都存在于农电营销管理中,且是相当棘手的管理问题。面对农村群众由于用电观念、用电素质的落后,农电一体化后的电费回收管理想要顺利实施,务必做好相应的工作。首先,确保农村企业、事业单位的电费能够按时交纳。其次,针对用电不缴费和季节性用电农户要大力宣传用电观念和农电一体化的战略思维。再次,面对个别冥顽不灵的用户可以依法进行维权。最后,扎实做好电费回收的账务管理,确保电费能够逐月按时上缴。
1.1强化全员营销观念的转变、合理建立营销体系
保证各项营销措施落到实处。加强对市场需求与用户用电潜力的挖掘,搞好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
1.2利用目前城网
农网改造的大好时机逐步解决供配电网络存在的“瓶颈”问题,建立安全可靠的配电网络,为用户提供优质电能。运用先进的通信、网络、计算机技术,为客户提供高效的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1.3县级农电公司要通过培训教师配合采用互动模式教学
将解决的问题集中处理和解答;还要充分利用晚上时间对营销业务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并采用具体案例进行实物模拟练习,将业扩报装、电量电费发行等工单在新营销业务系统模拟进行测试和练习。
2拓展营销渠道应考虑采取的措施
2.1针对不同类型的消费者
制定一套可供消费者自由选择的电价机制。可以采取灵活的积分制,用户用电量越大,根据电量获得积分奖励。积分可兑换礼品,或可用赠送礼品和方式刺激用户多交电费,多用电。与电器生产商联手,实行购电器送电费策略,促进耗电产品的使用。
2.2改革营销业务的服务方式
在办理新装增容用电、交纳电费、查询用电、故障报修等用电事宜时,提供多种可供消费者选择的服务方式和方法,满足消费者要求简便、快捷服务的意愿,大力提倡电费储蓄、银行代收、推广“充值卡”电费缴纳、网上电费支付等缴费方式,缓解“缴费难”问题。
2.3广泛利用传播媒体
宣传电力能源的环保清洁等优势,引导用户消费电力。供电企业应处理好与政府、客户之间的关系。要加强与当地政府的联系,及时与客户进行沟通,用自己的优质服务,来改善当地的投资环境,通过配合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共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为电力营销提供强有力的社会舆论氛围,树立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
3营销管理与于智能电网发展同步
县级供电企业在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实施方面已经迈出实质性步伐。电力需求侧管理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成为化解电力供求矛盾的有效手段,保证电力安全运行的有力措施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3.1县级电力公司需要构建智能营销组织模式
实现营销管理的现代化运行和营销业务的智能化应用。该阶段的任务是立足于当前“电能信息采集与运行管理系统”的智能化改造,实现电力销售各个环节电能信息一体化采集、监控、集成和综合应用。通过自动远程抄表、一体化实时远程监控、在线能效评估和优化决策,工作人员能够随时了解客户用电详情,并通过经济、技术手段指导客户科学、合理和经济用电。
3.2针对大工业和商业用户加装智能电表
开展用户智能用电管理与服务,并将此项业务逐步推进到居民用户。随着电力公司智能营销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可以逐步开展从大工业、商业到居民用户加装智能电表的工作。
3.3智能电表是智能电网建设的启动项目和重要基础设备
有了智能电表的技术支持和通信保证,可以首先通过可中断负荷管理和直接负荷控制等简单方式开展系统紧急状态的需求侧响应计划,吸引能够改善系统可靠性的负荷响应资源参与到系统的可靠性管理,并依据智能计量装置的量测结果给予用户合理的经济补偿。
1.人才结构失衡,缺乏高层次、高学历、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农村供电企业的资产及人员大多数是从乡镇电管站演变而来的,尤其是在农村供电所,员工主力基本是原电管站人员,粗放型管理的偏多,平均学历较低。以安图县农村供电所为例,目前,本科毕业生仅占员工总数的5.76%,大专毕业生占员工总数的18.52%,初、高中毕业生占员工总数的76.72%。人才结构的严重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供电企业的长足发展。2.电网架构薄弱,稳定性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电网的弊端影响了农村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近几年,农村供电企业虽然先后实施了农网改造、农网补充、农网完善等民生工程建设,但电网结构整体薄弱、供电半径局部偏大、自动化程度较差等问题依然存在,且农村电网大多处于山区,受地理气候条件影响较大,遇有雷雨或季风天气,经常会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另外,由于农村电网具有负荷分布不均衡、城镇居民直供用电大客户相对较少、农村用电户数较多等弊端,因而造成了线路损耗高、设备利用率低、资本金投入高、回报率低等现象,大大影响了农村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3.利润空间萎缩,造成了农村供电企业的发展后劲不足农村供电企业受地域经济因素影响,增供扩销受到极大限制,售电量增幅拓展空间不大。同时,农村供电企业所具有的社会公益性特征决定了它不能单纯地像其他行业一样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这就束缚了农村供电企业“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的能力。由于农村供电企业点多、面广、战线长,用电群体大多分布在山区农村,地处偏远,客户分散,负荷率低,有些比较偏远的自然屯甚至只有二三十户居民,用电量很小,根本无效益可言,却同样要投入巨额运营维护费用。4.农村供电企业的优质服务成本逐年加大目前,吉林省基层农村供电所设置基本与乡镇政府的设置相对应,受本位主义和地方保护政策影响,农村供电所虽然属于农村供电企业的派出机构,但基于农村供电所具有的社会性和公益性特征,仍然会时常受到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甚至有的乡镇要求农村供电所为其招商引资项目无偿提供用电设备及安装服务。另外,随着政府对供电企业监管力度的逐步加大,服务纠纷投诉数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应对这类投诉不但增加了农村供电企业的服务成本,同时也损害了企业的社会形象。
农村供电企业管理创新的基本思路
一份合理、科学的工程计划,会对工程造价以及项目工程整体经济效益的控制起到决定性作用。县级电力供应企业作为基层电网的管理单位,其掌握了最原始、最基础的现场材料,因此应该在计划上报前,抽调出专业性人员,对前期调研工作认真做好,以使得对工程现场的环境及各类影响因素能够更加系统、全面、综合地了解,从而便于为省公司、分公司制定计划单位提供可靠、真实的资料。
1.2工程计划实施管理
下达工程计划后,县级支公司还需紧密跟踪项目工期,并严格控制以保证计划可如期进行。在具体工作时,可采取网络计划方法与项目管理相应软件对项目进度进行控制,依据对所设定里程碑、关键点的检查和对工程进展状况的评审,来对项目进度进行优化,做好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与事后控制等,从而当工程出现施工资金、环境与人员变化时,可及时采用适当措施手法,实施紧急预案,以保证项目计划进展。在项目实施时,若发现需要调整与变更的项目,则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上报,以防止不合理变更费用的支出或重复投资。
2农网建设管理工程质量要素分析
2.1工程质量监督系统
农村电网改造与建设工程涉及千家万户人的日常生活,为了保证设备与人身安全,工程质量管理必须做好。农村电网工程实施必须确保项目法人相关责任制度的严格执行,对项目质量终身负责。对35kV及以上的输变电项目工程必须严格执行工程监理制与招投标制度,项目建设需具备相应资质监理单位来全过程实施监理。对10kV及以下的配电网施工工程管理,必须建立起切实有效的质量保证与质量监督体系,从而由组织上来保证工程实施质量。
2.2工程技术体系
设计时,需遵循经济适用性、安全可靠及因地制宜等原则,要推行标准设计、典型设计与限额设计等。施工方必须严格依据施工标准与设计图纸进行规范施工,并努力推广利于工程质量提高的先进施工手段与技术,做到从技术上确保工程质量。针对农村电网隐敝工程与重要部位结构实行质量的预检与复检体制。监理方必须严格依据标准检验农网建设工程所选用的设备与材料质量,不合格产品要严禁使用,对弄虚作假、偷工减料等行为必须严厉惩处。
2.3工程质量的管理措施
对工程质量加强管理的主要措施包含对承包商资质进行审查,严格控制施工与材料质量,中间验收与竣工验收必须要做好,监理制度的实行,保证工程质量合同条款的签订以及各个工程管理环节所采用的问责制等。为解决县级供电企业电网建设工程实施现场的面广点多、山区地形复杂多变、工程项目管理难度较大以及当前普遍出现的工程专业管理人员较少与工期紧张的矛盾等问题,各县级供电企业需专门设立农村电网的工程管理部门,抽调出专业人员进行集中学习与培训,并结合国网ERP体系的上线,设立项目库,对工程管理实施标准与办法进行修订完善,通过工程管理标准化与规范化的实现,来确保农网的工程质量。
3农网建设管理工程安全要素分析
3.1建立并建全农网工程安全相应管理体系
县级供电公司成立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组织,详细制定出工作标准,分工明确,责任及人,对农村电网工程建设的组织、计划、指挥、监控与协调等一系列的工作进行直接管理,从而确保施工时的人身、设备、结构和财产安全以及施工环境相适宜。
3.2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
企业安监部门需对进入到电力项目工程部的全部施工人员展开安全考核与安全教育,做到上岗必须持证。并且,安监部门需加大工程现场的安全监督力度,及时通报所发现隐患并将责任落实。施工时要针对于电力的工程特征,分析工程的危险源、危险点,对安全交底体制进行严格执行,并定期开展安全学习相关活动,做好现场防护,然后在作业面上做出显著标志,并做好相应安全警示工作。
4农网建设管理工程造价要素分析
4.1对合同加强控制
合同是对双方行为进行约束的法律根据,所以必须保证合同条款的清晰、完整与准确,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双方构成有效制约,并存档备查所有合同。在具体工作时,针对施工合同价款,必须明确其属于总价固定合同、单价固定合同,还是价格可调合同;对工程造价的计价方式,必须对取费标准明确约定,计价方法以及出现调整变更后的处理计价等方式;支付工程款的进度也必须在合同中进行明确约定,且约定好预付款的比例和预留质保金;对施工工程量、范围与承包界线要明确予以表述,以避免发生歧义,引起纠纷;对供电企业所要求的材料限价或是由甲方所供应的也必须于合同中进行明确表述。最后,合同里要避免使用待定、暂定条款。
4.2对工程变更加强控制
工程变更即合同发生变更,指的是对合同中工作内容做出修改,或是取消或追加某项工作。发生工程变更将会对工程进展与工程造价造成影响,所以审批必须要严格进行。①供电单位要做好前期的调研,尽可能降低甲方工程变更的提出。②在接收到施工方变更申报之后,需对工程变更部位、项目或合同中某一文件内容进行认真审核,并对变更依据、原因和相关图纸、文件、资料与变更费用也需进行认真审核。③变更工程要经工程监理与相应管理人员的批准,并严格执行企业所制定审批程序。变更时需注重时效性,且现场签证要及时做好,严禁在事后再补充资料。
4.3工程量签证
在农网实际工程建设时,工程量签证对工程验收、结算的意义均十分重要。县级支公司的工程管理相应部门需严格管理现场签证,三方签证体制要严格执行,供电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代表需同时签字方可生效,且签证内容表述需明确、准确、清晰与细致,并量化工程量,和实际相符合。严禁不入现场进行核实,之后补签证或对合同内容简单复述,仅写出工程内容而不写出具体的工作量。对变更工程的签证,须由设计变更相关设计者签字方可生效。在审核工程结算时,避免施工方仅提供使工程费用增加的变更,而瞒报工程费用减少的状况。
4.4加强工程造价的审核管理
加强审核工程造价的预结算是对工程造价有效控制并公平确定,以及规范电网建设市场秩序较为有效的方法。对造价审核工作的搞好,县级供电企业工程管理相应部门的主要措施包含以下几项:①深入工程现场,对工程现场施工环境、施工技术和施工机械,以及设计有关变更与签证项目等进行准确掌握,为工程量审核提供详细的原始材料。②对工程峻工相应结算资料进行整理完善,其主要包含竣工图纸、承包合同、图纸的会审记录、施工组织设计、变更设计通知、工程协商记录、技术工程方案与现场签证的凭据等。③准确套价与取费,预结算需要实是求事并能客观反映实际工程造价,但施工方为了增大利润,通常会有意错算、巧立名目使得变更增加并重复收费,混淆机械、材料与人工消耗量,使工程造价增高,因此,工程管理相应部门需会同技术经济中心认真进行审核,以核减虚增的造价和工程量。
一、引言
按照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2004]3号)之文件精神,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06年1月我县全面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制度试点工作,切实解决了“三农”问题,有效地遏制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真正实现了“政府得民心、农民得实惠、医疗事业得发展”的工作目标。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2006年以来,县财政在发展卫生事业方面共投入资金5015万元。扩建、新建乡镇卫生院19个和新建村卫生室245所。积极筹措新农合资金3478万元(即2008年度筹措1564.5万元),其中农民个人缴纳606.159万元,各级财政补助2871.841万元。县财政从2007年度开始将新农合农民个人部分的收缴工作经费按1元/人纳入年度预算。2006年至2008年度的参合率分别由67.76%和87.7%提升到93.2%,2006年和2007年度分别为8688人和42666人的参合农民解决住院医疗补偿432.99万元和954.37万元,获补人数分别占参合人数的5.16%和19.77%,参合人均住院补助分别为498元和596元,平均补偿率分别为9.34%和30.88%。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措施得力,责任明确,细化工作
2005年10月,我县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第三批新农合制度试点县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新农合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村居委会和县直相关单位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把该项工作的宣传与收缴农民参合资金责任进行量化和细化,并将其捆绑到乡镇党委政府,与各乡镇签定《合作医疗目标管理责任书》。同时成立了县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其隶属于县卫生局管理的副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并按照“任人为贤,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公开招考,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创建高素质的合管队伍。明确县直各部门职责定位,团结协作,促进了新农合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创建宣传发动机制和收缴机制,不断提升参合率
新农合制度实施的关键在于正确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牢固树立“病时人人为我,平时我为人人”的理念。
我县在宣传新农合筹资工作时坚持贯穿于始终,分别以收缴新农合基金为契机,以参合农民看病和报帐为契机,以民政大病救助为契机,以各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不断创新宣传发动机制,使新农合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农民的参合积极性不断提升。
同时各乡镇把收缴参合资金任务进行量化和细化,将责任层层分解到人,将干部的年度绩效考核和津补贴挂钩,严格实行奖罚,开拓收缴新机制。
在收缴过程中各乡镇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提升参合率,首先采取进村入户的直接收缴参合资金的办法;其次采取以集体签订合同或者从惠农补贴资金中直接代扣代缴的方式;对于一些特殊群体实行免费参合,参合资金由乡政府统一出资;对于少数乡镇部分村有集体经济的,由村集体经济出资为该村农民一次纳个人基金。
(三)科学调整方案,参合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我县根据“一年试点、二年提升、三年规范”的新农合探索历程,通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调整了符合县情、民情的一整套科学方案,使农民就医时能获得更多的医疗补偿。
一是简化报帐程序。从2007年开始在县内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即付即补”的二级结算补助方式;在县外医疗机构就诊的,拿有关报帐资料到户口所在地的合管办进行医疗费用审核并报帐,进一步降低了参合农民报帐成本。
二是完善补偿实施方案。
在补偿政策方面对2007、2008年分别进行了两次重大的调整。
1、2007年补偿方案按照“以大病统筹为主,家庭、特殊门诊治疗为辅”的原则实行。对在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分别给予不同比例的住院医疗费用补助,即乡镇卫生院按50%补助,县级医院按40%补助,州和州级以上医院按30%补助;住院起付线分别为l00元、300元、600元;对大额医疗住院费用补助实行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5000元的补助;符合计划生育规定住院分娩的,平产和剖宫产每人分别定额补助l50元和400元;因地理位置等特殊原因在县外邻近非盈利性医疗机构就医的病人可享受县内同等级别医疗机构的起付线和报销比例。同时,还按每人每年8元的标准增设家庭门诊帐户,增设了慢性病和特殊重大疾病门诊补助,每月给予最高50一100元补助。
2、2008年对补偿政策再次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1)提高补助比例。县内乡镇和县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提高10%,州级定点专科医院补助40%,在州内县外同等级别医院住院医疗费用补助比例较县内同级定点医院降低l0%,起付线与县内同级医院相同。因地理位置等特殊原因需要到州内临近县乡医疗机构就医的(此医疗机构必须与县合管中心签订服务合同,挂定点医疗机构标牌),其报销比例和起付线参照县内相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执行。
(2)降低起付线。县内县级和州级定点专科医院由去年的300元调为200元,州级综合医院及州外医院由去年的600元调整为400元,省级为600元。
(3)提高封顶线。由去年每人每年5000元,增加到10000元。按照湘合医发[2007]3号文件精神,对参合的农村五保户、低保户在乡镇、县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定点医疗机构对合作医疗补助后自付住院费用再给予10%的减免。对农村五保户、低保户在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产生的医疗费用,按政策规定的标准给予补助外,患者还可以向县合管中心申请进行合作医疗大病救助,给予10%一l5%的救助补助,但最高限额不超过3000元。特殊住院病人最高每年能累计报销15000元。
(4)增加特殊疾病门诊病种补偿。增加了狂犬疫苗接种、体外碎石、麻风病等病种。
(四)强化监管措施,确保资金封闭运行,保障参合农民利益
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合管委、合监委、审计局将定期和不定期对新农合进行督查,对督查结果进行通报。一是加强基金的监管。严格按照省州规定对基金实行专户储存、钱帐分管。二是加强报帐结算的监管。在监管上将一、二级结算补助方式的监管模式有机结合,使审核员监管职能得到进一步提升,由以往的被动审核监督直接转化为主动行使行政职能监督审核。对未在户口所在地的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参合患者实行“乡镇审核员异地监管制”。三是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用药和药品收费标准的监管。从源头上规范医疗机构服务行为和费用控制,严格按照县政府下发的文件精神开展合作医疗诊疗服务,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价格严格按省卫生厅、省物价局湘价服[2002]230号等文件规定的价格执行,严禁擅自提高标准收费、分解收费、变相收费和另立项目收费。并与定点医疗机构签定合同,严格控制住院患者人均费用最高额度,将每日平均住院费用、住院周期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对因医院为追求经济效益,人为造假、挂床等因素造成本地区住院发病率虚高的,超过全县平均发病率水平所产生的医疗费用部分不予结算报销。对县级医疗机构各种大型检查和特殊检查实行事前审批制。合作医疗机构审核员定期和不定期下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对农民患者进行“二问三查”。对出现的违规违法行为,绝不姑息,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限期改正、通报批评、行政处罚,对严重的除取消定点医疗机构资格外,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撤换、处理相关责任人,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合作医疗基金筹资缺乏长效机制。我县对参合农民个人部分安排在每年的年底进行突击收缴,由于涉及面广、时间短、工作量大,人力资源有限,个体素质差异大,一时难以筹资到位,且筹资成本高,耗费的人力物力较大。
2、参合农民住院补偿仍然偏低。从筹资总量和补偿来看2006、2007年共筹措新农合资金1913.5万元,而这两个年度给予的参合农民住院医疗补偿支出1387.36万元,仅占筹措资金总额的72.50%。
3、合作医疗监管机制有待完善。一是定点医疗机构存在一些不规范行为,少数医疗机构自费药品过高,滥用抗生素现象比较严重;部分医疗机构为了避免医疗责任事故的发生,检查项目过多;个别医疗机构有开大处方、延长病人住院天数、挂床的行为发生。二是没有实行合作医疗网络信息化管理,在监督上存在一定的漏洞。三是合作医疗缺乏法律法规方面的立法机制,在监管和运行过程中难以做到有法可依。
4、乡镇合管机构基础设施尚未建立健全。办公用房和生活用房仅靠借用来解决,而且面积狭小拥挤。
(二)完善建议
1、创新合作医疗筹资长效机制。为减少工作行政成本,可在该年度政策明确的前提下,实行长年收缴机制,不搞年底突击收取。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采取村委会长年收取的办法以及从政策发放资金中代缴代扣、在医疗兑付资金时代扣、或以“人代会决议”、“村规民约”等形式代缴代扣,做到底子清楚、责任明确、基金安全,使合作医疗制度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2、进一步规范合作医疗运行机制。健全合作医疗管理体系,实现合作医疗网络信息化管理。
3、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监督体制,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通过签订服务合同限定人均住院费用和单病种费用限额等多种方式,降低医疗收费标准,进一步提高受益度、扩大受益面,保护参合农民利益,确保合作医疗工作持续、健康、稳步推进。
4、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修建乡镇合管机构办公场所和完善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村级卫生室作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的“网底”,是新农合制度建设的基础环节,是为广大农民提供价廉、便捷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场所。为了满足全县24.49万农民就医的需要,在2006和2007年新建245所村卫生室的基础上,力争2008年全面完成我县345所村卫生室建设。
5、建立健全合作医疗基金收支审计机制,规范基金收缴渠道,确保基金补偿的合理、合法性,保障参合农民利益不受侵害。
6、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村卫生室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一是加强村卫生室人员队伍建设,二是完善和规范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督促各村卫生室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服务行为,使参合农民就近就医时体现出安全、有效、经济、方便,从而逐步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农业机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工作环境不符或人为操作不当,会出现设备变形、腐蚀、老化等故障,降低设备工作效率,对农业生产的进行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应重视农业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1新时期农业机电设备现状
目前,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通过结构优化、专业技术推广等方式使农民通过科学技术手段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同时,使用先进的农业机电设备,能够大大减少劳动力的需求,提高农业生产率。农业机械化能够解放劳动生产力、提高劳动效率、增加农业科技含量、促进环保型效益农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新时期农业可持续发展。随着信息自动化的广泛普及,农业机电设备被越来越多的农民使用并认可。在农业生产应用中,农业机电设备虽然有省时省力等优点;但由于机电设备的种类较多,结构相对复杂,每个生产厂家的生产方式存在差异,造成同类机电设备在使用时,所产生的运行状态也不尽相同。因此,对机电设备进行维修与管理时,需要根据不同类型设备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维修方式,确保农业机电设备排除故障后能够迅速展开工作。对于不同的机电设备,在管理前均应建立专业高效的管理维修方案,以应对不同形式的故障维修。一般来说,农业机电设备的运行维修管理主要包括:周期性维修检测、科学性维修处理、事后维修处理和使用环境管理、设备备件应急库存管理、维修计划预测管理、维修后质量管理等。只有对农业机电设备运行维修相关因素实施有效管理,才能够实现对机电设备运行维修整体的全面管理,从而保证农业机电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正常应用。
2农业机电设备的维修
2.1周期性维修检查。在农业机电设备生产时进行维护检查,系统化排除设备中存在的故障和问题,减少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必要影响;无论在设备销售前还是销售后,都应周期性对设备进行维修检查,一般对设备进行运行测试,观察检测设备当前运行状态,判断当前运行是否正常,并在设备运行结束后,检测与运行前是否一致无误,经过综合的考察,确保设备的安全和无损。2.2维修设备要严谨。运用先进技术,提升设备质量,开发高效率的维修设备,改良现有维修方式的不足,用专业维修技术进行维修;正确对待设备检查时发现的小问题,对其进行正确处理,防患于未然。2.3设备故障处理。设备运行时出现故障,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仍在运行的设备进行停止,分析故障根源,用专业维修方法彻底解决故障;如果使用者不能自行维修,则应该送到专业修理场进行修复,如果设备难以转移,则要请专业人员前来维修。
3农业机电设备的管理
3.1设备使用环境管理。对设备使用者需要进行农业机电设备使用的专业性指导,应有专业人员在农业机电设备使用中,检查运行环境是否符合设备环境标准,避免环境因素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对运行状态和操作方法提出应该改进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机电设备的有序进行,确保农业机电设备安全、高效生产。3.2设备备件应急库存管理。在农业机电设备需要维修时,提前做好设备备件的库存,减少在维修过程中需要故障部件的额外准备工作,提升维修效率保证设备及时投入农业生产。农业机电设备库存备件的管理者应权衡好所需的备件采购,确保备件库存充足。3.3设备维修计划管理。在农业机电设备维修前,根据具体的维修情况制订所需备件、所需人力和时间等计划,确保机电设备维修有序开展。合理安排好人力、物力、财力能够减少机电设备维修耗费的时间,提高维修效率,使机电设备迅速投入生产运行。提前维修计划是一种预防性维修表现,能够从容应对故障,对设备迅速修复具有一定积极性。3.4设备维修质量管理。在农业生产中,设备维修的质量是后续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保障。只有确保农业机电设备维修工作的全面、彻底,避免纰漏,才能确保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稳定性,由此可见,对设备维修后的质量管理,是不可忽视的。
4结语
综上所述,先进的农业机电设备为农民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收益,对农业发展起着重要促进作用。但若确保农业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转,则应建立科学的维修与管理方案,提高农业机电设备的运行效率,从而促进农业生产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余德权 单位:龙陵县勐糯镇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会计传统的手工记账模式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与冲击,由于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无论是在会计基础,还是在会计工作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别,使得财务管理工作由记账型向管理型转变。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农村会计电算化工作也已初具规模,然而农村财务管理问题一直是影响农村稳定的焦点和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难点。
一、会计电算化对农村财务管理的影响
1.有效消除村级财务管理混乱问题,提高了农村财务公开的透明度、可信度
会计电算化是解决农村财务管理问题的一种模式,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从整体层面上看是农村会计管理水平落后,农村财务管理混乱的状况比较普遍。实行会计电算化后,会计数据的输入、处理和输出必须符合有关财务管理制度规定和操作规范,使整个会计核算过程受到有效监控,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手工操作中的不规范、不统一、错账和假账等村级财务管理混乱问题。同时对村干部在职期间的一切经济行为进行全程控制,离任审计等,即可随时监督控制村干部不按政策规定乱支、乱花、乱送等违法违纪行为。当前部分农村财务管理混乱、透明度不够,公开程序、内容不规范,是造成部分农民上访、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主要原因。以往采用手工记账的方法,难免会产生一些易出错的弊端,实行计算机管理,提高了工作透明度,出纳账、会计账都在网上进行账务核算,增加了群众参与管理透明度。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自动生成各村财务公开榜,经加盖镇审计专用章后,到各村进行公布,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效率,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2.保证各项村级财务制度落实,提高村级会计工作效率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由于是计算机自动记账、转账,生成报表,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从已经运行会计电算化的乡镇来看,平均每名会计能管理10个村左右的账务,减少了村级会计人数,减轻了农民负担。此外,利用计算机运行速度快,共享程度高以及可以通过联网实现财务数据传输等特点,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共享程度,有利于上级及时掌握农村的财务状况,加强了上级有关部门对村级财务的监督和控制。
3.对集体资产进行有效监控,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微机管理系统设置了自动提示功能,能够及时提醒应收款的项目、时间和数额,提示及时催收,对各项集体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一目了然,使集体资产管理体系得到更有效地管理和监督,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4.会计电算化与农村财务管理相互促进、互为联系
会计电算化把计算机引入到财务管理的工作中来,把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从纷繁复杂的手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中解放出来,不仅缩短了财务处理时间,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而且大大提高了财务管理的质量,实现了会计工作的“无纸化”。与此同时,在财务部门配备了与会计电算化相适应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这些设备客观上为实现财务管理提供了必要的硬件。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使广大财务人员树立了会计电算化的观念,培养出一批批既精通财务管理理论又熟悉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财务人才,而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大大促进了财务管理软件的成长,在社会上初步形成了一支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发的队伍,并培育了一些知名软件开发企业。为农村财务管理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软件基础。因此,在建设会计电算化的同时客观上为发展农村财务管理奠定了良好的软硬件基础,为此会计电算化与农村财务管理的融合使两者相互促进、互为联系。
二、会计电算化在农村财务管理应用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目前,全国96%的村实行了财务公开,其中比较规范的村达到了60%以上,有30多万个村实行了村会计委托,财务管理电算化工作快速推进,已经有9457个乡镇实现了财务管理电算化,涉及17万个村,效果良好。但对于全国600万个村来说比例仍然非常小,很多地方的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相对落后,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记账、算盘计算的原始阶段,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需要,会计电算化在农村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
许多农村领导干部往往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会计核算工具的改变,其实就是用电脑来代替人工记账、做报表、没有其他的作用,未看到其对会计职能和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流程的深刻影响,因此对会计电算化工作一味求简。更有甚者,认为目前农村所处的环境并不缺乏劳动力,因而也就无须另外花钱去购置硬件和软件。还有部分农村领导干部仅把会计电算化认为是农村财务管理现代化的标志,当作树立形象的一种手段,而对实施会计电算化后带来的深刻影响,他们往往是不了解或不重视,因此并没有真正使会计电算化在农村财务管理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农村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难以胜任会计电算化工作
长期以来,中国的农村会计工作相对比较落后,与城镇会计人员相比,农村会计人员学历偏低、年龄偏大、专业素质不高、信息不灵,培训和进修机会很少,现有的会计人员普遍缺乏应有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能,严重影响了农村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发展。此外自配备电脑后,各乡镇依据相关财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脱离了手工账,但由于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账务系统管理混乱。
3.缺乏有针对性的财务会计软件
由于利润可观,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近几年得到了较快发展,推动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然而面对农村会计工作开发的会计软件却寥寥无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完全适合农村财务工作的软件。有许多会计人员是靠师傅带徒弟这样培养出来的,他们往往对会计专业中的一些术语感到费解,以会计科目为例,在农村企业中,企业拥有的资产往往不是常见的厂房、机器设备等,而是以土地、山林、水库、池塘等这些资源。而现行会计软件难以满足需要且不规范,无法保证会计数据处理的相对稳定性,这也使会计电算化在农村的推行受到限制。
4.基础工作薄弱、资金不足
农村会计基础工作差,从会计账簿的登记到账簿的装订以及会计档案的保管,与规范相比多数做得都存在差距,并且会计人员对新会计制度的规定要求还存在理解上的出入,这给会计电算化的推行形成很大的障碍。同时实行电算化要进行计算机硬件配备、购买软件和有关的辅助设备(如不间断电源系统),操作人员培训和耗材,这些方面都需要资金的投入,合计起来少则一万元,多则十几万元,对农村企业来说,这不是一笔小数目,他们往往一时难以承受。
三、推进会计电算化在农村财务管理中应用的建议
1.政府要正确引导,加强宣传、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政府的正确引导是推进农村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直接动力。农村工作的领导者要自觉充分认识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大力支持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和运作,各级管理部门可以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介加强对农村会计电算化意义的宣传,重点宣传会计电算化在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提高财务公开质量、提供准确、及时会计信息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各级管理部门认识到电算化对农村经营管理的深远影响,并在资金、人员配备等方面给予支持,使有关部门增强责任感,使软硬件厂商认识到无限商机,主动加入,使广大使用者了解其意义,热情投入这项工作,从而为加快村组织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2.切实加强农村财会人员会计电算化培训
会计电算化需要既懂得会计知识,又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这种“复合型”人才是实施会计电算化的一个必要条件。就农村而言,完全符合上述条件的人员还比较少,因此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高人员素质是当务之急。各级管理部门,要加强调研,从实际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培训方式可以多种多样,离岗培训和在岗培训都可以,同时要加强培训内容的理论深度和广度,使培训对象对会计电算化有比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此外,还要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各会计岗位的人员进行各种类型的操作培训,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降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故障率;最后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不间断培训。
3.有针对性地开发农村会计软件
会计软件是否合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会计电算化在农村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能否顺利进行。农村的会计核算业务相对简单。一般没有工资核算的要求,固定资产的数量与种类与也大大减少,但农村一般都有土地、山林、鱼塘等承包业务,农村会计人员对会计专业术语较少使用,因而普通会计软件的操作界面对于他们来说可能会比较费解,因而建议能开发一些图文并茂、形象直观、易于操作的会计软件供他们使用,加强会计软件的输入控制功能,防止不合要求的数据进入计算机会计系统。另外在推行农村会计电算化软件时,最好先在条件较好的乡镇试行一段时间,然后再推广使用,以点带面,全面普及。同时要与软件商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这样,在运行过程中,当设备或软件出现问题,或是单位对软件提出新要求时,能得到相关的人员指导和技术支持。
4.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供资金支持
实行农村会计电算化离不开必要的软件、硬件设备,各级政府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加大对农经站的资金投入,帮助购买会计电算化设备、财务软件,并对人员进行培训。在推进农村会计电算化时,应该从实际出发,重视农村会计电算化的实用性,减少技术性,充分发挥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4-0143-01
农电安全生产是保证农业发展的前提,在农业生产中,需要应用大量的电力设备,供电单位一定要提高供电服务的质量,保证电能供应的安全性,避免出现停电现象。农电生产应减少农电安全事故的发生,相关人员需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降低农电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针对农电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加强管理,保证农电生产的安全性。
1、农电安全生产管理面临的问题
1.1 操作不规范
有的农村配变电所建造的位置并不合理,设计人员只考虑到维修方便以及实用性问题,没有考虑设备吊装以及运输的方便行,由于考虑不够周全,设计人员缺乏长远的眼光,在安装位置的选取方便存在不规范的问题,在安装时有的工作人员还存在操作不规范的问题,安装的程序不恰当,这增加了安全隐患,给后期的维护与保养带来了难度,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1.2 农村电网发展滞后
我国农村的发展比较缓慢,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加快,国家出台了相关惠农的政策,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大力发展农业,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在农作时利用较多的电力设备,对电能的需求量增加了,由于电网发展比较滞后,经常会出现低电压现象。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电网建设比较缓慢,这主要是因为资金投入不足,使得农村电网发展总体滞后。电网出现故障的频率升高了,这增加了维护的费用,影响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通信网络的全光纤覆盖程度比较低,农村电网实现智能化发展还需要较长的时间。
1.3 信息化实用水平不高
农村地区人民的文化程度一般不高,信息化技术也没有普及,农电人员没有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信息化知识不够了解,不利于实现电网信息化管理。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中,需要利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对网络数据进行录入,对变电器进行合理的调节,还要做好电费的核算工作,只有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对管理流程进行合理的优化,才能减少失误的出现。由于农村地区信息化实用水平不高,电网信息很容易发生泄露,不利于实现电网的安全运行。
1.4 农电运作机制不够完善
农村电网采用的是直管、股份制、代管综合管理的方式,其限值了电力企业的投资、融资渠道,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当前运行机制下,电网公司的规模很难扩大,农电生产系统比较复杂,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优化,管理效率也比较低,所以,相关人员一定要对电网的运行机制进行改进与完善,提高管理力度,避免出现权力交叉的问题。
2、农电安全生产管理问题的预防策略
2.1 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
农电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管理人员应有先进的管理理念,掌握管理技术,对电力工作人员进行必要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素养,从而对电网存在的故障问题进行及时处理与修护。电力工作人员还要具有较高的责任感,掌握专业的维修技术,从而保证电网的稳定运行。加大对违反规定章程、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不认真等行为的监督和检查力度,确保督查的对象明确与正确,确保督查的强度够大,着实把监督体系的功效发挥到最大程度,督查对象要从每一个电网管理人员入手,对各级人员进行深入有效地管理,使他们能够在其位谋其政,培养他们安全管理与遵规守纪的习惯。
2.2 加强电网调度运行管理,确保电网安全
增强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对电网的运行方式进行全面、科学的规划与设计,加大管理力度,加强电网分析与研究,对单位的负荷量进行实时的监测和预警,一旦发现电网的运作呈现超负荷的状态,立即上报给相关部门,立即做出应对方案,并予以迅速、有效的解决,把一切可能遇到的安全事故和故障整理好,以便于迅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消灭各种安全隐患于摇篮当中。加强省级和市级在电网调度方面的配合与协作,以期通过配合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此外,不能忽略了调度运行管理系统,它是电网生产管理系统遵循的重要依据,最后就要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在更大程度上实现资源的共享。依靠提高信息管理的自动化、电子化来提高农村电网的生产和管理水平、管理效率。
2.3 加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确保电建安全
基建安全管理首先强调安全方案的提前制定,施工的安全目标应该得到明确的体现和落实,对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施工环节予以标注,使得管理人员有一个思想上的准备,此外还要保证生产投入的安全性。电网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出现故障,所以,对电力系统的维修与维护是时常发生的事情,而安全维修的重要基础和必要依据就是运行设施上的标志,一般都会提醒相关人员注意安全,起着警示作用。维修工具一定要专业,质量一定到达到规定的标准,维修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必须全面、到位,防护品的安全性要得到最大程度上的保证,最终实现文明施工、安全施工、规范施工,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坚决落实目标责任制,对违反安全施工原则的行为,一定不能有任何宽容,要进行资金上的惩罚,并进行通报批评,以达到以儆效尤的目的。
2.4 加强农电安全管理,夯实安全基础
一是加强基层班组安全管理。严格遵守国家在电网运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农村供电所安全生产管理、线损管理、电压无功管理、供电可靠性管理和应急服务管理。 对非直供直管县级供电企业的人员、资产、负债、历史遗留问题等情况进行认真调查,如果地方政府予以支持和赞同,并且不超出国家的规定,就可以体制改革方案的制定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实施,加快完成部分县级供电企业直管改制的速度和效率。
3、结语
农电安全生产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供电公司应保证供电的可靠性以及持续性,避免电网经常出现断电行为。电力企业的技术人员应具有较高的责任感,认识到供电系统稳定运行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供电单位还要制定健全的监管制度,农业部门应制定农电安全生产的相关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保证农业的生产力,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稳定的发展。我国农村电网发展比较缓慢,农电生产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只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预防策略,才能提高农电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调查报告
本调查于2009年2月21日对成都市温江区新型农村社会医疗保险现状进行了实地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通过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对温江区各个年龄段拥有农村户籍的群众进行了抽样,抽取样本总数为100户。由于采用的是现场登记、现场答疑的回收方法,不仅回收率达到了100 %,确保了调查的质量,还获取了其他相关信息的第一手资料。
(1)为了更好的研究各年龄段的经济情况,我们对年龄段与家庭人均月收人两个变量进行列联表分析,50岁以上的人群人均月收人主要集中在500元以下,占到调查人数的70 %,收人水平低下,在这个年龄段的人群中,人们基本上没有工作,平时的日常费用支出主要来自于政府发放的养老金或者是子女的赡养费用。在22一35与35一50的两个年龄段里,人们的人均月收人水平比较稳定,集中在500到3000元之间,虽然收人差距比较大,但是目前基本的生活水平还是可以通过自己收人得到保障。
(2 )在问题“您对新型社会养老保险的了解程度”的信息回馈中,对“年龄段”、“经济状况”与“了解程度”三个变量进行了因果分析与交互表分析,只有10%左右的被调查者对目前实施的新型养老保险制度比较了解,然而,大多数被调查者都反映对对该项制度并不是很了解,了程度仅为一般或者根本就不清楚。对该项制度比较了解的被调查者主要集中在35岁以上的年龄段中,在35岁以下的被调查者中,仅有一人比较了解,大多数人们都不是很清楚。这一方面反映了年轻人对养老保险的关注程度不够,但同时也折射出目前温江区对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宣传力度还不够,人们的了解程度偏低,只有35岁以上必须购买社保的群体对该制度的具体内容才有所了解,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采取更为有效的宣传方式,且对还未参与社保的人群应特别关注。
(3)在问题“您是否担心退休后的养老生活”的信息反馈中有71 %的被调查者担心自己以后的养老生活,这主要集中在低收人者,其中,在“担心养老生活”的被调查者中有34.3%的位于500元以下的收人水平中,有34.3%的位于500元一1500元的收人水平中。1500元以上收人水平的人们基本上不担心自己以后的养老生活,因为这部分高收人者主要在22 - 40这个年龄段中,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与财力采取购买其他商业保险等措施来保障自己以后的晚年生活。
(4)在问题“以您现在各项养老保险金的总和,退休后您觉得生活水平会是怎样”的信息反馈中,大约一半的被调查者反映目前的养老金金额无法保障自己基本的生活需要。5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69%的被调查者反映目前的养老金使自己的保障程度处于中等偏下的状态,有少数人的生活无法得到保障,而其他年龄段的被调查者大多数觉得处于中等水平。可以看出目前的养老金金额对于患有较多疾病的老年人还是有点紧张,保障不够,这为我们以后的改革起到了导向性作用,可以设置合理的机制,不同年龄段的社保金额区别对待,体现相对公平。 转贴于
(5)在问题“您觉得退休后每月需要多少养老金才能维持基本生活需要”的信息反馈中,有41%的被调查者认为按照目前的消费水平,每月400一600的养老金才可以基本保障其生活需要,26%的被调查者认为600 - 800元比较合适,29%的被调查者认为800元以上比较合适。如果以比例0.04,0.41 ,0.26,0. 29作为权重对各样本距均值400 , 500 ,700 ,800进行加权平均,由期望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到社会群体对社会养老保险金额的月期望值为635元。
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对社会养老金最低需求的程度与被调查者的年龄段有着密切的关系,在50岁以上的被调查者中,有75%的被调查者对养老金的要求为月400一600元,而更为年轻的调查者则认为月400 - 600的养老金将不能保障目前消费水平下的生活需求,在35 - 50岁的人群中,有65%的人觉得月600元以上才能维持自己的晚年生活需求,而在22一35的人群中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月800元以上养老金才能保障自己退休后的养老生活,这与各年龄段的消费水平、消费习惯有着关联性,根据托宾的绝对收人假定的消费理论,人口的老龄化现象与生活必需品范围的扩大都将影响人们长期的消费倾向,而按照目前的费水平,低年龄段比高年龄段的人们在对保障金额的要求数量上有差异是正常的,如何更好地解决这种生命周期跨期赡养的问题是以后如何改革的重点之一。
2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模式的构建
基干目前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我国施行实地问卷调查所反应的具体问题,通过对国外发达国家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对比借鉴,为我们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完善明确的方向。
(1)实行个人帐户管理。该帐户包含三个户头:普通户头、保健户头、特殊户头。普通户头可以用于个人的养老、教育、购房等方面;保健户头用于个人的医疗保健;特殊户头用于养老和紧急开支。
(2)实现全国联网办理业务,由于中国特有的农民工现象,通过全国联网办理,简化办理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