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27:3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任务引领教学法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二、教师成长:爱心、学习、反思、思想
教研员被誉为“教师的教师”,对教师的成长起着唤醒、点拨、引领的作用,引导他们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而更重要的是撞击成功。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靠内在的动力。教研员要引领教师向名师学习,像名师那样关爱学生,拥有一颗爱心,不断学习,拥有一颗进取心,加强反思,形成独特的教学思想。在实践中我始终努力践行着这样的理念。阅读经典使教师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近年来,本人组织开展了英语教师新春读书报告会、激发了教师的读书热情。这样,学生在学校能看到“精神明亮的人”,能找到人生的精神标杆,能跟随真正的读书人在一起学习。
教研员要有大海般的胸怀,真情帮助教师,看到教师的进步犹如自己进步了一样。我开设了“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行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等有关教师成长的主题讲座,“务实创新追求卓越做理想的教师”发表于《教育艺术》,“与名师为友创精彩人生”发表于全国核心期刊《中小学教师培训》。
一位优秀的教研员应当有也必须有自己的教学思想或教学主张,唯如此,我们才能充满魅力,才能有一种精神感召力,才能谱就出一首快乐、幸福的当代教育的和谐乐章。我不断创新,形成了“激发兴趣、指导交际、精讲知识、培养能力、加强反馈”20字英语教学法(获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英语比较教学法(刊于全国核心期刊《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兴趣开路、任务推进、学会学习”英语学习方式(刊于《中小学英语教育》,获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研会优秀成果一等奖)、“纵向搜索、横向贯通、综合演练”英语三轮复习法(刊于《中国高校招生》)及“归纳、浏览、联想?复习法(刊于《学英语》;这两种复习法配套用书由新世界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及青岛出版社出版)。
四、生命课堂:激情、智慧、互动、发展
一节好课是激情与智慧和谐统一的生态课堂。针对课堂教学,我开设了“关于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创造生态课堂,促进师生发展”等讲座。在主持开展国家级课题“任务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过程中,我们提出了生态课堂的主张,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有益的成效。课题成果《实施任务型教学,享受教育的幸福》获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研会优秀成果一等奖,“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获中央教科所全国优质教育成果一等奖。
五、教育科研:敬业乐研,反思前行
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教育科研是名师与普通教师的分水岭。教育科研不可畏,用心感悟,反思前行,积累、沉淀、思考、总结、内化、升华就是从事教育科研的有效作法。教学是研究不竭的源头活水,研究是教学富有生命与活力的有力保障。教育研究与写作尤其是课题实验为教师的成长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特色的好课,一定有一份有特色的好教案,而一份有特色的好教案往往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正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因此集体备课的重要性显而易见。那么,如何落实集体备课呢?我校集体备课主要从七个“有”字上下工夫。
1.有领导
一是有一位副校长分管集体备课,定时安排、备课活动,定时检查收集集体备课资料;二是每个备课小组安排一位领导蹲点,全程参与备课小组的活动。
2.有主题
我校集体备课的主题是“高效六步教学法模式”研究,各小组根据本科组学科特点及不同课型开展小课题研究,如英语单词“高效六步教学法模式”研究、识字教学“高效六步教学法模式”研究、数学概念教学“高效六步教学法模式”研究等。
3.有备课组长和主备人
备课组长由学校教导处指定,负责整个学期的备课工作,工作量纳入量化考核;主备人由备课组长负责安排,轮流主备。
4.有时间保证
每周开展一次以上的集体备课,期初教导处排课时就对各组备课时间进行安排,如每周二下午为语文科组集体备课时间,每周三下午为数学科组集体备课时间,每周四下午为英语科组集体备课时间,每周五上午为综合科组集体备课时间,轮到集体备课时间的科组教师不排课。这样,集体备课才有时间保证。
5.有展示
主备人每月第三周向本组成员及学校课题组领导和其他教师进行上课展示。
6.有反思
主备人根据上课及评课情况,对二次预案进行反思,形成正式的导学指南。
7.有流程
每月为一个集体备课周期,具体流程如下。第一周备课组长根据“高效六步教学法模式”课题研究计划定出研究主题,安排主备课人初备,形成预案。第二周主备人预案下发组员研讨、修改、补充、删减、矫正,主备人形成第二次备课预案。第三周主备人上课,集体评课,修改补充,主备人认真做好记录。第四周主备人根据上课、评课研究记录,对二次预案进行修改,形成正式的导学指南,填写集体备课表,备课资料装订成册上交教导处。
通过集体备课,以“高效六步教学法模式”教改实验为主题,探讨各科各种课型的“高效六步教学法”操作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高效六步教学法”集体备课的成效
开展“高效六步教学法”集体备课,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高效六步教学法”的精髓,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了科组建设,推进了课题的深入开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1.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研究活动,使教师在教学的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
集体备课前,要自我钻研。每一次集体备课都有一个中心发言人,作为一个人,都希望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呈现给大家。因此,在发言之前,教师都会走进教材、研读课本,走进学生、研究学生,走进大纲、研究大纲,并翻阅大量的资料,需要时间几个小时甚至更多,做好充足的准备。久而久之,集体备课让每一位教师的业务水平、积极性都大大提高。
集体备课时,主备课人向科组成员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包括学情和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重点难点的分析,并按照创设问题、自主探究、讨论解疑、展示提升、总结回顾、当堂检测这六个步骤来进行介绍。在这个过程中同科组教师要依次发言,结合自己的经验对主备课人的设计发表意见和建议,主备课人记录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主备教师根据众多意见和建议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六步法”由陌生到逐步的了解,再到慢慢熟悉,最后到掌握“六步法”的精髓,每一次的集备都是对教师的一次升华。
集体备课上课,更是教学实践能力的检验与提高。通过上课,验证教学预设是否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执教者会进一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在上课反思中,课堂教学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再经过组员的评课、提建议,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会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使自己的专业不断成长。
这种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分工主备、教后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引领教师理论提升与专业成长的过程,开展集体备课以来,我校教师成长很快。据不完全统计,我校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区、评优课、论文评比等教学竞赛以及,有242人次榜上有名,其中获市级奖58人次,省级奖60人次,国家级奖41人次。黄琪、张欢、吴幼丹等教师“先学后教六步法教学法”现场教学设计获全国一等奖,李红、彭瑜雅等教师的“先学后教六步法教学法”教学设计获省一、二等奖。
2.促进了备课组建设
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为备课组成员搭建起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也增进了备课组成员的了解,在备课中发挥各自的优势, 促进了备课组建设。
如我校二年级的备课组是由有教学经验的刘棠老师和两位年轻教师杨柳老师和周丽文老师组成的。虽然她们的年龄差了一大截,但她们的相处与合作似乎没有年龄的隔膜。两位年轻教师杨柳老师和周丽文老师尊重刘棠老师,体谅刘棠老师,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让刘棠老师尽量少做。所以学校布置备课组内的一些琐碎工作,她俩能够应付得了、独自承担,根本不让刘老师操心。而刘老师呢,尽可能在学识与经验上给予她们帮助与支持。开学前杨柳老师和周丽文老师要上公开课,周丽文把主备好的课《坐井观天》在组内进行讨论,刘老师认为这样的教学设计和课件有些肤浅,于是刘老师根据自己的想法并结合学校的“六步法”要求,把教学设计和课件从头到尾进行了指导,并把教学意图和上课应该注意的细节一一对周老师交代清楚。上公开课的时候,刘老师知道周老师年轻,应付大场合的经验欠缺,他特意坐在讲台旁,让她有颗定心丸。上课时,周老师时不时瞄一下刘老师,刘老师总是给予她肯定和赞赏的目光。一节课下来,周老师表现得相当出色,听课教师对《坐井观天》的教学设计给予高度评价。周老师通过这节课既得到大家的肯定,收获了成功的快乐,在教学设计能力上、驾驭课堂能力上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刘老师发挥了余热,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得到了尊重,收获了快乐,两位年轻教师主动承担一些科组工作,在学识与经验上得到刘老师的帮助与支持,备课组的凝聚力得到增强,促进了备课组的建设。
3.推进了课题的深入开展
“高效六步教学法”是针对全科提出来的,而实际上,不同学科或同一学科不同类型的课的操作模式也有很多不同之处,这就需要教师好好把握学科特点以及同学科不同类型的课的特点来设计“六步法”的教学。为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通过集体备课,集中同科组教师的集体智慧,克服一个一个难题。如英语单词六步法教学模式、英语阅读六步法教学模式、英语对话六步法教学模式等,当某一备课组研究出某一种六步法教学模式并得到领导和教师们的肯定时,他们收获的不仅是成功的快乐,更是课题研究积极性的激发,从而推进了我校六步法课题的深入开展。如吴幼丹在《“六步教学法”高效课堂集体备课给我带来的发展》一文中写道:
这样的蝶变,源自何处?
或许,从该校教师屡获“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奖这一显著的细节中,我们可以窥见根源:
郭铭辉老师的“散合式语文教学法”课题,荣获2001年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二等奖;
华跃进老师的“生物科技活动的创新实践”项目,荣获2005年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一等奖;
江华波副校长的“珠海市历史地方课程构建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荣获2009年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二等奖;
郭铭辉老师主持的课题“古诗共鸣教学法”实验报告,荣获2010年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三等奖;
杨俊校长的“散合式教学法拓展研究”课题,荣获2012年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二等奖;
……
无疑,正是教育创新,让学校由普通到不普通,甚至成为了区域性名校。这既得益于教师教育理念的创新,比如郭铭辉“散合式语文教学法”的创生与创新,更得益于校长治校理念的创新――“让每一位老师都成功,让每一位学生都精彩”是该校校长杨俊提出的办学理念,正是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学校大力鼓励教育创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了学校师生的共同成长。
散合式教学法:学校教育科研品牌创新的生成性写照
教师的工作态度,决定学校的发展命运。在“让每一位老师都成功”的理念引领下,学校鼓励教师走教科研发展之路,促进专业成长,助推学校跨越。“散合式教学法”的创生以及发展为学校教科研的核心品牌,就是学校给力教师创新、推动教师成功的有力写照。
自2008年9月开始,该校课堂上“一言堂”的局面转变为“百家争鸣”的氛围,教师穿梭在团坐着的学生间听取发言。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知识的初始权是学生的,疑难问题的发现权也是学生的,在教室的每个地方,都是学生表现自我、展现自我的舞台,教师一提出问题,学生们便踊跃发言。而带来这一切改变的就是由学校全面推行的“散合式教学法”。
“散合式教学法”是由该校特级教师郭铭辉的教育科研项目――“散合式语文教学法”衍生而来的。“散”就是发散思维,“合”便是辐合思维。“散合式教学法”在课堂实施中一般分为两阶段六步骤,即第一阶段为发散思维阶段:预习―讨论―质疑;第二阶段为辐合思维阶段:解疑―总结―检测。
发散思维课,这是思维全面开放的课,教师课前对教材不作任何评价、暗示和导向,也不定任何目标,只是要求学生对教材进行全方位的预习。学生充分预习之后,在课堂上进行生生之间及师生之间自由广泛的交流。只要是与课文相关的内容,都可以大胆地交流,并且提倡越散越好,特别鼓励学生发表有创见性的看法。课堂上教师除了要激励、点评学生的发言以外,还要给学生的发言评分,科代表做好登记评分,下课前做好总结。辐合思维课,它则主要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单元教学要求及应试要求完成该课应完成的教学任务。教师根据发散思维课中,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学生讨论的问题等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及时发现学生理解掌握的知识与教学任务的偏差和遗漏,给予修正和补充。
在郭老师研究的基础上,学校把课题由原来的语文单一学科逐步推广到各个学科,还设立专门的课题小组,由校长亲任组长。自此,“散合式教学法”课题2009年被确定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2012年9月经教育部评审顺利结题。为了推广课题,学校大力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培训,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组学习、教研组学习、年级组学习、小组讨论等,认真组织优秀教师上观摩课、示范课,加强教师之间的讨论、交流,同时学校还组织教师到杜郎口中学、东庐中学等学校进行参观学习和交流。杨俊校长也一直坚持在自己的物理课上实践“散合式教学法”,亲自上全区、全校示范课。在杨俊校长积极推动下,学校逐步规范课题管理,开展散合式教学法的拓展研究实验,以课题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强化学校的科研特色,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
所有这些,都让置身课改的教师们感受到了参与教学改革的益处,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上课时学生的参与度更高了,教学质量也相应提高了。课堂,真正成为了师生幸福的课堂、生态的课堂。
猪笼草科考课:学校教育实践品牌创新的标志性写照
实践出真知,实践育人才。“让每一位学生都精彩”,就要针对学生实际搭建精彩舞台,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风采,放飞青春的梦想。该校通过开设选修活动课,让学生都自觉参与到各项实践活动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达到了输送人才的目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实践活动项目是“食虫植物猪笼草科学考察活动”。
从2010年开始学校教导处就开始积极推进这项工作,通过四个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一个平台”、提高“两种能力”、“三个发展历程”、“四条有效途径”。
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网络,以教导处为龙头,以教研组为依托,以骨干教师为引领,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全面铺开,实现互动双赢的专业发展模式。分学科组织教师在学校会议室进行个人发展规划宣讲,每位教师对自己的优、劣势作了客观分析,明确规划了三年发展目标。学校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沃土。学校的传统和工作氛围,领导的管理水平,学校的制度建设等,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学校努力营造宽松、开放的成长氛围。
一、搭建“一个平台”
结合校本实际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搭建“一个平台”。学校内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举办了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举行校本课程会;邀请藁城市教科所的教研员指导课堂教学;开展教师读书节活动;新课程教学设计比赛;新课程说课比赛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进一步激发工作热情。加强校本教研,形成学校常规。学校开展多种公开课、展示课、观摩听课、课后评议等教研活动,形成教师合作互动、经验分享的格局,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成长的目的。派教师出去听、评课、研讨等,派部分学科教师到名校、强校学习,广开渠道,八方吸纳,有利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按照新课程课改要求,积极倡导教师做“研究者”,积极承担课题,学会教育科研,成为学科知识专家、学科教学专家。以教研组为载体,纵向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各学科组都有自己的校本课程及校本教材,深受学生的好评。重视整合团体智慧,促进教师发展。实践证明,发挥团队优势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捷径。坚持以教研组为核心,加强了集体备课活动,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团体智慧作用于课堂教学。
二、提高“两种能力”
关注教师“两种能力”的培养,帮助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以培养教师的良好读书习惯来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种行为养成一种习惯,一种习惯养成一种能力。当今社会,“学习”已经成为工作生活的通行证,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参与社会激烈的竞争,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我校把教师读书列入教师发展的常规要求之中,要求教师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或教学论文,并从中挑选一些论文上送市级教育教学论文评比,凡获奖者都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这样,教师在读书活动中,感受到精神的充实,品味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2、以帮助教师自我认识来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教师只有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不足,只有认识到新形势下新的要求,才能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只有方向正确,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才能快速而高效。提倡同伴互助、提倡教师间的相互听课,由此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教师间的相互听课,以往较多是为了完成学校的听课任务。为了促进这种学习形式更有效的进行,我们将相互听课的视点放在发现优点和缺点及课后的交流讨论上。听课要强化学习意识和帮助意识,提倡研究式听课。我们在听课时要带着问题进课堂:哪一点是最值得我学习的?哪一点是授课老师最迫切需要改进的?这样带着问题去听课,我们会很容易发现课堂的亮点和弱点,课后交流讨论就有针对性。展示亮点是肯定,是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展示弱点是为了帮助授课老师改进提高。我们反对胡子眉毛一把抓,反对评课的“好好主义”、“空对空”,力求听课收到实效。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教师提高课堂的批评能力和提高自我认识。
三、规划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历程”。
1、第一个历程:站稳讲台上学生满意的课。
2、第二个历程: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能自如开展对话教学;具有丰富的社会生活实际知识,能将教学过程案例化;能以问题贯穿课堂;善于引发学生兴趣;善于与学生沟通,倾听学生的心声;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等等。
3.第三个历程: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
科研型教师的特点是:善于学习;善于反思;善于审视身边的一切;善于内省自身的教育教学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怀疑、不盲信权威;勇于改变自己、开放自己,不固步自封;能专注解决问题的思考,并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
四、开拓“四条有效途径”,引导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四条有效途径是专业引领、自我反思、团队互助、校本教研。为避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偏离方向和陷入盲目状态,学校实行专业引领,主要是通过学校自身骨干教师引领、市局教研专家引领,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正确引导。多次组织学校教师去听专家的讲座从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层面上对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引领。以教研组为团队,通过团队互助,使教师真正感受到学校是教师成长发展的乐园,开展集体备课和课例研究,讨论教材处理,重难点把握,课时划分,学案编制,共同开发、利用、共享教学资源,交流经验,促进教研组老师团结与发展,共谋学科组教学质量的最大提高。教师队伍的成长,制度建设是关键。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要求。如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的制定、青年教师的培养、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组织评价、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组织等,让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学校科学的制度管理下分阶段、有序地推进。加强校本教研常规检查。实行教研考勤,教导处进行检查登记。规范教学研究内容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法;使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提高的方法;如何构建适合本校实际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年来,我校认真落实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精神,积极开展教师专业化发展建设,按照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建设方案,有组织、有计划、科学有序地开展工作,加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推动了教师专业素质的全面提升,并取得了一定成绩。2013年西关中学又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从教师个人评价、教研组评价、教研室评价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对教师成长记录袋中教学资料积累量、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教科研论文、课题研究、开展研究性学习指导、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经过严格细致考核,有30名教师表现突出,学校决定对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
总结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突出的特点:
1、文科教师在专业成长上表现出有专业理想、专业发展的主动性比较强,自我发展意识强,在发展突出的前20名中有14名是文科教师。
2、在专业化发展上表现突出的教师共同特点是:能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在发展突出的前20名中有7人自主开发过校本课程,主动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指导。
3、在专业化发展上表现突出的教师还表现在勇于挑战自我,历练自己,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在发展突出的前20名教师中有15人参加过比赛,有5名教师在全市教师素质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4、在专业化发展上表现突出的教师还表现在学习的主动性很强,他们达成规划目标的可行性策略是阅读、研究、反思、写作,做学习型教师,积极提升自己的学历和学科素养,积累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料库,教师成长记录袋中资源丰富、教学反思多且深刻,撰写发表的教学论文多。
三年来,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上也存在一些现象:
在问题引领教学过程中,问题的选择和设置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之前,应充分准备,反复斟酌,精心选择和设置问题.问题的设置必须具有:(1)理性的挑战性,问题的设置要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针对性,问题要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3)启发性,所设置的问题不能直接让学生从教材中找到答案,而需要经过思维加工才能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有序性,所提问题要注意教学内容整体结构的层次性和系统性,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循序渐进,环环相扣;(5)现实性,问题的提出要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的现实意义,了解物理规律的价值,从而产生学习物理的动力; (6)延伸性,教学过程应在解决原有问题的基础上引发、延伸出新的问题,进而把问题的探究延伸到课外.
2 创设情境,产生问题意识
良好的问题情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问题选好之后,教师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式有:
(1)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进行“伏安法测电阻”的教学时,分别用外接法和内接法两种电路去测同一只电阻的阻值,由于测量结果明显不同,常常能引起学生极大的疑惑,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就为学生产生问题提供了情境.
(2)通过让学生面临要加以解释的现象或事例来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教“力的分解”时,可以这样来设置疑问:取一个沉重的大砝码放在桌面上,用细线把它提起来,问学生用一根线容易断,还是用两根线容易断?学生一般会说用一根线容易断,而演示结果却正好相反:用一根细线能够将砝码稳稳地提起,而用两根同样的细线去提时(使两线之间有较大的夹角),线却一下子断了.这种有悖常理的疑点,会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呈现出问题情境.
(3)提出与知识的实际应用相关的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在“动量、动量定理”一节的教学中,可以创设以下问题情境 ,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入:让一个鸡蛋从某一高度处自由下落,当它落到地板上时,就会破碎.如果在地板上放一块较厚的海绵软垫,再让另一只鸡蛋从同一高度处自由下落,它不一定会破碎,这是为什么?能否从理论上加以说明?
(4)由旧知识的拓展引出新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进行“功的计算”的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运用初中学过的知识解决“力F的做功”问题,然后提出下列问题:“当力F与位移x成任意角度,力F做的功又为多少?”这样利用知识的前后联系来创设问题情境.
(5)通过日常观念和科学概念的矛盾引出问题情究.例如,在进行“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普通人与身强体壮的运动员进行拔河比赛,谁会赢?”学生会回答:“肯定是运动员赢.”教师可以接着问:“那么,是否运动员对普通人的拉力大于普通人施于运动员的拉力?”学生往往会给予肯定的回答,此时教师予以否定.如何解释上述矛盾呢?这就产生了问题情境.
(6)提出猜想并加以检验来创设问题情境.学习“共振现象”时,在一条水平张紧的绳子上挂几个小球,问学生:如果让摆长相等的两个小球中的一个摆起来,会发生什么现象?让学生猜想,学生意见不一.通过实验,结果发现:各摆都跟着摆动起来,其中摆长与之相等的振幅最大.问学生:这是为什么呢?于是就进入了问题情境.
(7)通过实物、挂图、模型展示、多媒体等直观手段创设问题情境等.
3 鼓励学生勇于提问并善于提问
1.1 研究具体问题
本文立足于高职数学必修课的教育教学,借鉴国内外数学教育模式和数学教育方法的新进展,采用综合研究与实践的方式,运用“素质教育”为根本指导思想,“多重教法有机融合”的设计思路与内容安排,“实践与应用相结合”的措施与手段,将数学知识和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数学的归纳性和演绎性,加强学生的理性思维训练,提高学生驾驭数学知识的能力,研究一种切实可行的融入数学的常规教学、科研、数学建模及数学实验于一体的数学建模必修课的教育模式。
1.2 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数学教育目的是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但是由于数学教学存在一定的缺点,除此之外,学生自身对高等数学建模重要性的认识度不够,学习热情不足等因素也是制约数学建模教学难以实现的关键因素。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旧教学模式、加快教学改革尤为重要。
2 体系构建思想
近十年来,高职教育中融入数学建模发展势头的确很快。但在高职教育蓬勃发展的同时,高职数学教学在课程内容教授过程中存在着注重理论讲解、分析推导、运算技巧而轻视数学思想方法应用等方面的问题,而且各部分内容自成体系,过分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应用性和相互联系,不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本文研究的是高职高专院校中,把常规教学、科研、竞赛指导、数学建模及数学实验于一体的数学必修课教育模式,本课题教育模式包括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本文研究的是高职高专的数学必修课的教学,而不是高等院校数学教育教学模式;二是本文研究的是一个综合体系,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一教改。
2.1 数学建模
对所需研究的问题作明确的分析,舍去无关因素和次要因素,保留其主要的数学关系,以形成某种数学结构。利用数学的方法、技术来解释实际问题,用数学模型来模拟实际问题。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数学建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技术、一种方法、一种观念。
2.2 推迟判断
延缓结果出现的时间,实质是教师不要把“结果”抛给学生,而是要把数学概念、定理、解题结果作为一个过程来进行,并且教师在聆听学生回答问题特别是回答不符合教师预定的思路时,应该有耐心,不马上下错误判断,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发散学生思维,真正唤起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3 体系构建的具体措施
3.1 构建“数学课程内并入法”,采用“问题驱动”“任务引领”等教学模式
本教学方案分三部分完成:第一部分简单介绍数学模型和数学建模;第二部分把该学期数学建模要用的数学理论知识教给学生;第三部分讲解两个数学建模的问题,具体动手操作整个建模及求解过程。具体做法是一个问题首先被呈现,随后与这问题有关的数学内容被探索和发展,直至问题被解决。
“数学课程内并入法”具体实施过程是:第一周简单介绍数学模型和数学建模,第二周至第十四周把数学理论知识教给学生,分为初等函数模块(包括分段函数,复合函数,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等重要的数学知识),导数与微分模块(包括函数的导数与微分,函数的单调性、极值与最值,函数的凹凸性,利用函数的性质作函数的图像),常微分方程模块(包括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的解法,一阶线性齐次和非齐次微分方程的解法,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最后一周讲解两个从数学建模的题库选取数学建模的问题,教会学生怎样建立数学模型,并通过对数学问题的分析,求解数学模型,最后进行模型的分析和评价。
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做法可表示为:“问题情境的呈现―数学内容的学习―问题情境的解决―新的问题情境的呈现―新的数学内容的学习―新的问题情境的解决”……
任务引领教学法的具体做法可表示为:“待解决的问题―分析简化―建立数学模型―模型求解―结果检验―推广”。
3.2 考核方式中加入学生自行命题相关专业的数学建模论文评分
在数学教学内容应当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调整,并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首先,根据各个学生的特长把学生分为5人一组,由学生自行通过本学期所学的知识,把学生专业课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模型的建立、求解、验证及论文的写作。并由指导教师讲解和评价学生的工作成果。同时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接受能力基础之上。教师应调动一切可行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学习和实践提供有效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思维素质。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还有助于学生对数学建模产生认识,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意识。(见表1)
3.3 组建优秀数学建模竞赛团队
大力开发数学建模课程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融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同时我校已经开设两年数学建模选修课,建成数学建模室三年,挑选对数学感兴趣并有较高学习潜力的同学,开展以数学在专业技能中的应用为目标的数学建模活动,,并以此为基础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确定团队内部每位指导教师的主攻方向,实现优势互补,剔除团队中其专业背景确实不适合的队员,而对于团队建设急需的研究方向或技术力量,则通过内部物色、主动参与、积极动员等方式加入到竞赛创新团队。
3.4 有计划地加强团队科研能力的培养
提高科研能力有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数学建模竞赛水平的提高,所以有计划地加强团队科研能力建设,申报各种课题,提升科研水平,打造教学、科研、竞赛指导三位一体的创新团队。
3.5 开拓一系列以数学建模为背景的创新实践活动
结合各专业背景,发动学生运用数学、计算机及相关背景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与专业问题,例如讲授函数时学生自行找出大跨度建筑物的悬索结构问题,即贴近专业又结合教学内容,从而全面推动两个课堂即理论教学和动手实践有机结合,提升实践活动比例。
4 本体系的研究内容综述和创新与突破之处
4.1 研究内容
大学教育,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他们各项单科知识得以融会贯通,综合素质积淀最快、最关键的时期。在高等职业数学教学中,通过数学建模的有机融入,可以打破传统的注重理论学习、忽视数学知识应用的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机会,从而推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数学教学的改革。
创设自主学习型课堂教育教学模式
什么才是真教育?在张广利校长看来,就是让学生享受学习、享受生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让教师享受教学、享受生活,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负责;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学生主体发展。就是遵循“以人为本”,办有利于师生终身发展的教育。
张广利提出创设“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并果敢地进行精彩实践。“校长就应该是教师的教师,是一位道德高尚并富于人格魅力的人。”张校长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从当教师那天起,他一直钟爱并打造着自己的课堂,曾先后进行过初中英语听说读写评价改革和高中英语的整体教学实验。任校长后,百忙中的他还先后组织开展了初中英语简笔画情景教学实验、和谐教学法实验、分层递进教学研究与实验等课题研究。2000年,四中重组后,他积极推行“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的教改思想,在积极借鉴课改名校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探索并形成了“五环节”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名师示范、全员研讨、逆向评课、一人一课、全员考核达标、骨干评选、同课异构、整体推进等措施在全校推开,模式效应逐步放大。尤其是2009年4月份,成功承办了东庐中学、杜郎口中学、胜利四中“三名校同课异构观摩活动”,吸引了省内外1500余名教育同行到校观摩学习,赢得了社会各界和教育同行的一致好评。
走进四中的“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我们看到每名学生在课前都领取一份《导学提纲》,而这份《导学提纲》是在备课组集体备课过程中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而设计的,它是“自主学习型”课堂中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在老师的适时指导和点拨下,学生通过自主、互助和交流完成学习任务的教与学的工具。在“五步教学法”的指导下,导学提纲的设计既遵循教学法的大方向,又呈现出了不同学科的特点,可以灵活变通,体现了“和而不同,纷而不乱”的自主学习特色,有利于实现学生互动共长。
真正的本真教育就应是让学生快乐成长、健康发展的教育,是师生共同成长和享受成功的教育,是以人为本注重一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而胜利四中的“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精准定位就在于此,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了其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对情感和思想的主动感知,彰显了学生学习和自主成长的内在动力。
育真教师
“自主学习型”课堂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在“自主学习型”课堂上,教师首先要面对全体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状态而设置导学提纲的考验。而在这个备课环节中的考验,用一位老师的话来说,无疑于凤凰涅磐经受浴火重生的检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遵循学校课改方向,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结合本班实际,将“自主学习型”课堂向纵深演绎。
李丽老师不但在课堂上运用“学习小组”,而且把其扩展到了班级管理中,卫生、桌面整洁度等都进行小组捆绑评价,每周评选一次“优胜小组”,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张秀莹老师注重从不同角度划分小组,不但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划分小组,而且还尝试着打破小组的界限,将学生构建成一种“网络”,人人都既有负责人,也对他人负责。在小组分工中,既可以根据学科的学习任务进行分工,设立语文组长、数学组长、英语组长等,还可以根据班级日常事务分工,如设立纪律组长、卫生组长、宣传组长等,这样既减轻了班主任的负担,又能充分发现和利用每个孩子的特长和优点。
教师是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导航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谈不上学校的发展。本真教师不在于自己怎么教,而在于怎么让学生有效地学。善于思考的张广利校长将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教改课改推进并驾齐驱,以课改促进教师的发展,以教师的不断发展来推动课改的前行。
作为一校之长,张广利不管多忙,总会主动参与并深入到课改的活动之中,不仅为教师发展做好服务,还积极引导教师开展校本研究,开展在教育情景中的问题研究,引领教师做实践的研究者。他组织教师以合作研究小组为单位的自主、合作、探究培训,让教师首先感受课改课堂的成长魅力,并通过教师的亲身体验和实地感受,感到实实在在的课堂改革就是教育发展和自己专业成长的方向,从而有力地激发起教师课改的欲望和热情。
张广利还提出教师课改要遵循“团结、集体、捆绑”等几个关键要素,以加强团队精神的培育,来充分发挥对团队教育、凝聚之功能。他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用实际行动重塑和弘扬以“奉献、拼搏、创新、开拓,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团队精神,积极推行集体备课、教学经验交流会制度,创造性地提出了“逆向评课法”,形成了教师间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帮助教师不断提高个性化课堂教学实战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
为了拓宽教师的课改思路,张广利用超前发展思维,着眼优化教师多元学科知识结构的建设,勇敢打破学校以往的机构编制,设立了教师发展部,在胜利教育中心的支持和帮助下,成立了“许玉琴名师工作室”和“商虹名师工作室”,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化培训,实施名师帮扶计划,为教师搭建起学习和借鉴的互动平台,优化了教育资源的配置。
张广利极其注重鼓励和支持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新课程改革理念和现代教学实践,仅2007年一年,学校就外派学习和参观的教师就有130余人次。名校、名师先进的教学经验开阔了教师视野,高端课程培训更新了教师知识结构,这些措施都有效促进了四中学习型班组的建设和学习型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也大大促进了“自主学习型”课堂研究的不断深入。近3年来,在探索“自主学习型”课堂实践中,学校教师先后有196人(次)在市级以上教育教学论文和教育科研成果评选中获奖(省级以上168人次),158篇论文在市级以上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
除了让教师享受教学成功外,张广利还想方设法对教师进行人文关怀,让教师们在工作之外,享受到七彩生活的幸福。他创造条件,丰富教师校园文化生活,建立了职工之家,开展了班组师生合唱赛、师生联谊篮球赛、冬季越野赛等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读书十佳”评选等活动,让教师享受教学,享受生活,专业上不断成长,人生之路快乐延伸。
树真人才
“自主学习型”课堂助推学生一生发展
关于课程改革目的和意义,张广利校长认为,改革就是改变和革除不利于孩子自主成长和发展的传统教育模式,创设出“让学生享受学习,让学生享受生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办学理念,确立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学生主体发展”为教育教学指导思想,构建起以学生自主学习、快乐体验、合作互动的“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树真人才,培养出真正为社会所需的创新性人才。
把握教育的先机,才能赢得主动发展。在“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中,张广利经常深入到学生中。他认为,只有学生认可说好的教育教学才是真正的教育。张广利平易近人,在餐厅、校园、操场、宿舍,学生与他无话不谈,大到对学校课改的建议,小到生活中的秘密话儿。
九年级5班安琪同学对我们说:“‘自主学习型’课堂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到主动,老师说的少了,我们参与的多了。在老师给我们制订的学习目标中,任由我们想、我们讲,全班同学都能参与进来,每一名同学都能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在小组交流中,讨论、质疑,然后加深理解记忆。”
从安琪那开心的笑脸上,每一名走进四中的人都感知到:这种“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能在最大限度里减轻学生的负担,开启学生的心智,拓展他们的思维,锻炼了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也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近几年,学校先后有124人次获奖,其中地市级以上69人次。2007年,在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中,有22人获山东赛区一、二、三等奖,8人在全国英语能力竞赛中分获山东省赛区一、二、三等奖,2人获山东省信息学联赛一等奖。
张广利校长说,“自主学习型”课堂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小课堂”,学校开发形成了以特色校本课程和社会实践基地为主打的一系列“自主学习型”社会大课堂的新模式,将国家、地方、学校课程设置,在创新改革层面有机交融,相得益彰,构建起较大的自主学习型课堂网络。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1为使自己不断提高教育理论和学术水平,增强知识更新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从各方面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断适应新时期教师培训和教研的需要。特制定了个人研修计划,内容如下:
一、研修目标
在教学中不断学习,认真思考,反复实践,提高业务能力,锤炼专业精神,丰富教学智慧,形成教学风格。积极开展校本教研,真正成为农村教学的业务能手。
二、研修计划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坚持不懈地学,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多渠道地学。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习,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2、立足课堂,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
教学工作中进行教学反思。反思自己教学理念,反思教学的实际成效。探求成功的教学模式,思考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
3、提升业务,乐于动笔,
扬长补短。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每天坚持动笔,正人先正己,育人先育己。不断丰富自己的。转化为教学的动力之源。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2本学期,围绕学校提出的“聚焦课堂,关注质量;张扬个性,凸显特色;规范管理,促进发展”教学工作重点,以校本教研为载体,以教研组特色建设为抓手,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核心,以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深入教学一线,为教师和学生服务。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务任务,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力争以后取得更好成绩,现将学校教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与成绩:
1、规范课程设置,深化课程改革。
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坚持按规定开齐开足课程。在专职教师紧缺的现实条件限制下,本学期坚持按课程标准开足了课程。有能力的老师跨学科教学,同一学科由多位老师兼任。要求全体教师必须自觉遵守,坚决杜绝随意更换课程,不随意增减课时;坚持按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随意提高或降低教学难度;坚持按教学计划把握进度,不随意提前结束课程和搞突击教学;坚持按规定的要求考试,不准随意增加考试次数。
2、完善管理制度,强化教学管理。
落实常规检查工作。在以往教学常规检查的基础上,结合市“教学四项规范达标”要求,教导处在开学初制定了《教学常规检查方案》,就计划与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质量测评以及教研活动等五方面作了明确规定,以量分形式在全体教师中进一步加强教学“五认真”检查,并把它作为我校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各科以优化课堂教学,规范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为着力点,精心备课,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设计自主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注重个性教学设计形成。每次检查都认真组织,详细布置,并按要求填写相关的书面检查情况表,以供教师有针对性地改正,作为今后“五认真”努力的方向。本学期经过三次检查,评选出语文组2位、数学组2位教学优秀教师,其他老师也在检查中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继续加强教研组建设。各教研组能认真制订学期教研计划,明确研究重点任务,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一如既往地利用每周一次固定的时间(周二下午语文,周三下午数学)开展集体备课、研讨课、理论学习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在活动中切磋教法学法,上好课改示范课,新教师展示课,积极开展评课交流,不断总结提高。活动做到有主题,有内容。同时,引导教师自觉学习教育刊物教改经验,指导课堂教学,关心新教师成长,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争先创优意识。
3.立足教学实践,提升教学水平
搭建平台,展现教学风采。本学期我校与桥下一小学结对帮扶活动在本校举行,给年轻教师搭建一个学习教学新理念的平台,受到了老师们一致好评。5月份在市、县随班就读指导中心组织下,我校与温州__小学、县岭头小学举行随班就读“课堂有效教学”联谊教学活动,陈__、柯__俩位教师积极展示我校课堂教学风采。青年教师在一次次上课、反思、研讨过程中逐渐走向成熟,教学业务能力大大得到了提高。
积极参赛,凸现教学实效。本学期我校新教师柯__积极参加新苗评比,她在此次活动中脱颖而出,3人次参加优秀论文评比,全获县级一、二等奖。
4.推崇务实求真,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本学期我们努力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全面提高核心学科的书面测试成绩,提升我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全面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
开学初,结合本校教学规范管理相关要求,我要求每个班级建设后进生档案,针对后20%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后进生帮扶计划,并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帮扶记录。学期中,教导处在对所有班级进行调研,及时汇总相关数据,肯定了一些进步的班级和学生,同时也指出了不足。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1、本人工作千头万绪,再加上我兼任两门主课,工作有时无法兼顾,一些工作不能及时完成,某种程度上影响学校工作的开展。
2、教研活动形式几年来一成不变,没有创新,又缺少专家的引领,活动效果不明显。
3、随着教师的“老龄化”,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4、综合实践活动已有开展,但落实不够到位。
总之,本学期,在校长的悉心领导下,在同事的支持帮助下,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a href='//xuexila.com/aihao/zhongzhi/' target='_blank'>种植蛔恪N医ν急涓铮角逃乱底鞒龉毕?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3一学期以来,我校在乡中心校的直接领导下,紧紧遵循教育主管部门的部署,以课改实验为契机,深入发动全体教师广泛参与,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以教科带动教研,扎扎实实地开展教研活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现作出以下总结
一、以教科带动教研,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本学期,我校紧紧围绕“中小学课堂教学衔接”和“小学生素质教育发展评价研究”两上课题展开教育科研工作,以这两个课题为切入点,引领教师广泛参与,每位教师有自己的研究专题,写出研究方案,定期组织教师理论学习,以理论指导实践、采用案例分析、课题中期小结、教学反思、论文撰写等多种形式开展广泛的研究,让教师从理论上得到充实,从理念上得到更新,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外出培训学习、外出听课、外出研讨,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开拓教师的视野,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定期进行集中教研,为教师创设研究平台
为了把教研工作落到实处,我校每周定期组织集中教研活动、分学科、分时间、分地点举行。教研活动形式多样,集中理论学习,了解教研动态;观看优秀教学录相,并进行讨论评析,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开设教学研讨课,集中评课,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推进教学经验。由于有了这些平台,教师可以展示处人风采,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有价值的经验得以推广、研究,不完善的地方得以改进,学校教研气氛较浓。本学期我校共开设语文教研课15节,数学教研课13节,英语教研课5节。促进了教学研讨的实效性。
三、抓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教学管理中,我们力求向管理要质量。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定期检查教师教案及作业批改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进行跟踪检查,期末对教案进行归纳整理,按学科、年级分类,存入学校教案资源库,并评选出优秀教学设计,给予奖励。
规范日常巡课制度,定时巡课与不定时巡课相结合,及时了解教师教学前沿动态。建立推门听课的制度。不定时下班听课,与执教教师共同切磋存在的问题,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落实年段日常互听课制度。要求以年段教研组为单位,教研组长负责督促,每位教师最少听6节本学科教师的常态课,增强互动交流,达到互相取长补短的目的。
四、抓特长生培养,推进教研成效
学生的特长方面的发展,是展示教研成果的一个重要渠道。我校紧抓特长生培养,开设了“文学社”“书法兴趣小组”“数学思维兴趣小组”等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浓厚了学校的教研气氛,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本学期,我校学生任壮、王珂在县作文大赛中获一等奖,五年级学生王珂所写作文在现代家长杂志发表。特长生的培养,浓厚了学校的学习氛围,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推进了学校的教研成效。
五、开设教师论坛,促进经验交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广大教师参与教研,广泛提高全校教师教研水平,我校为骨干教师创设平台、定期开设教师论坛,让优秀青年的先进教育教学成果(教后反思、案例分析、教学随笔、教育感悟)在论坛上进行交流,让先进经验得以推广,以点事面,促进共同提高,同时,评选出最佳经验给予奖励,充分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以上是我校一学期以来的教研工作回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发扬长处,改进不足,以教研为先导,继续努力让教育教学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4这学期,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校本教研实施方案的指引下,本人积极地参与到学校校本教研的活动中来。在这一学期的校本教研工作中,本人成长了不少,不论是实际的教学工作,还是理论上的提升都有进一步的提高。这学期来,通过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我们进行了理论的学习,进行课堂教学问题的交流,进行专题问题的诊断,进行了专题材料的筛选活动,制定专题教学策略,进行课例的验证。较圆满的完成了校本教研阶段性的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习理论知识
新的课题研究,必须有理论的支撑,在学期初,我们在教务处的组织下进行各科课程标准的学习,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的杂志和刊物,结合青阳教育办的校本教研理论或校本教研经验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已的理论知识,学习了新的教学方法,拓展了自已的知识面,有效地提高了自已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为自已更好的进行教学教研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认真做好问题单的记录与交流
学习校本实施方案和学科组教研专题方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实验,首先运用新的课程理念,在认真备好课的基础上,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积极的关注课堂,及课堂教学法效率,及时的进行教学反思,梳理课堂教学中的得失,捕捉教学中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教学问题记录,利用教研时间或课余时间和老师进行及时探讨,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并及时的将教学困惑上传至QQ上与老师分享,为学校教研专题提供较好的题材。
三、指导新教师的课堂公开教学
为了使新教师能更快、更好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学期初跟新教师进行教材的学习,教案的设计,并进行跟班听班,结合课堂上出现的难点、重点问题与新教师进行探讨,给新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意见与建议。
四、积极撰写教学反思,及时把握课堂教学方向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本人积极的分阶段地实践校本教研中的专题策略,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问题让学生自已提,学生能回答的问题让学生自已的答。
课后积极的进行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更好的教学方法。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5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而课堂教学研究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之一。重新审视校本教研的现状,存在诸多不足,首先,教研活动问题意识缺位,没有形成专题研究。校本教研没有捕捉教学中的问题,形成一个个专题。缺失“研究什么”这一前提。其次,教研活动呈平推式,缺失磨炼提升过程。我们常常发现,某些教研活动研究课上了,大家也认真评了课,执教者也很认同评课者的意见,并做了反思。活动经历了上课、说课、评课、教后反思一条龙,搞得有声有色。大家各自为政,你打你的锣,我敲我的鼓,教研没有深度,达不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缺少教师的专业成长要经历“实践——反思——再实践”循环往复的过程。为了进一步健全校本教研制度,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学校实践和探究“一二三”校本教研活动模式,即确定一个主题,推行一课二上,实行三个结合。
一、确定一个主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避免校本教研的笼统化和盲目性,我校采取教研专题化。首先征集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再根据问题的价值性(具有现实价值,通过专题研讨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共性(大多教师或学生遇到的问题)及可操作性(所选问题通过校本教研能得到解决或局部解决),最后确定教研专题。如课堂问题的有效性,低年级写字教学指导,朗读有效方法,等语文组的“一年级语文开放式识字研究”、“倡导综合性学习,拓展自主式教学”,数学组的“如何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英语组的“小学低段英语趣味性教学”等等。各学科组或几个学科组一起围绕自己的教研专题,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使校本教研由模糊变清晰,真正使校本教研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推行一课二上”
课堂教学是落实课改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训练所。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课堂实践层面上说。一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反思和调整;二是通过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取其所长,补已所短,促进进步。所以校本教研的重点应落在课堂教学的研究上。使教师经历“实践——反思——再实践”整个过程,采取“一课二上”策略,我们称之为“初磨课”和“再磨课”,不断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初磨课:初磨课一般在学科组进行,经过“理论学习——集体备课——执教初磨课”三个阶段。
理论学习阶段。围绕校本教研主题学习理论,既为执教教师和备课提供问题解决的策略,也为观察、研究、分析课例的老师提供理论知识和分析问题的根据。理论学习采取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一方面各位老师各自去收集和学习与主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理论学习的负责人根据校本教研的主题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相关的理论文章,筛选一些对教研活动有帮助的材料,印发给执教老师或全组教师,供大家参考学习,并组织交流讨论。共同学习,形成共识。
集体备课阶段。教学设计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教材分析、学生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及教学流程是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此阶段主要开展“三研”活动,即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和研究学法的过程。研究教材,要求读懂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采取三种的方式进行,即问题导读法、合作交流法、自我解读法。研究学生要求教师必须在充分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来设计学案,研究学习起点,针对个别差异和不同学情组织教学。研究学法,要求教师树立“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理念,根据班级学生具体实际,鼓励指导教师采取不同的学法指导,如布障设疑学习法的模式(布障设疑——激发兴趣——探索学法)和提出要求学习法的模式(提出要求——自学探索——渗透学法)。不断提高学法指导的有效性。其流程是:独立备课——导师指导——集体讨论,充分发挥大家的智慧,努力提高备课质量。
执教“初磨课”阶段:学科组任教教师根据确定的主题和备课过程,初次进行上课,组内其他老师进行听课。课后进行说课和评课,然后调整学案,准备上“再磨课”。
再磨课。听课者主要是针对学科大组成员,年级组成员均有分工任务,要求大组全体教师参与互动,主要开展“三讲”活动。组内一人讲磨课过程,一人讲观点报告,大家讲课后感想。
1.讲磨课过程。
可讲在备课前的学习准备,讲对教材的理解,讲磨课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讲如何对学法的指导,讲磨课的学案的前后调整等等。
2.讲观点报告。
年级组内一位老师要针对组内的主题,结合组内磨课过程与经历,做一个观点报告。
3.讲课后感想。
组织全体听课进行讨论,听课老师根据课堂展示和观点报告,发表自己的看法。可邀请专家名师加以指导,集中大家的智慧,发挥专家引领作用。
三、实行三个结合
为了使校本教研向纵深发展,不断提高校本教研的科研水准,克服校本教研活动的随意性和一次性消费的弊端,使校本教研不断拓展和延伸,活动实行三个结合。
1.课内和课外结合。
信息技术的发展,拓展了教师的发展空间,拓展教师交流反思的时空,克服校本教研受时空的限制,实现了思想互动。我们通过QQ群,教师博客等形式,让教师撰写随笔、反思等进行继续交流,使“再磨课”后的个人反思、同伴互动和专家引领进一步深化。
2.教学和科研结合。
教师根据滚动式的教研活动,针对执教老师的课例及自己的亲身体会,拟写案例或论文,开展基于课例的课题研究,把教研和科研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清晰教学实效,提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思考与对策,使其成为下一轮主题研究的起点,并使校本教研上升到一定的理论水准,同时也提高了教师拟写案例论文和课题研究的水平。
3.校内和校外结合。
我们以汇报课的形式进行校际交流,主要采取教学观摩会、送教下乡、帮扶结对等形式,由上课的老师来展示,这既产生辐射的作用,又为教师再提供一个再实践提高的过程和机会。
我们邀请名师专家来校讲座、听课,努力促进教师转变课堂教学观念,积极探索“以生为本”的教学方法、手段,认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努力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效果。
语文学科4月份邀请了著名特级教师关键刚做课《陶校长的演讲》,并做了《指向写作的阅读》讲座,5月份又邀请浙派名师陈传敏来上课《牧场之国》,独特的课堂模式给了老师很大的启发。邀请名师走进我们的课堂,聆听名师的声音,检验学生的水平,启迪老师的思维,思考自己的教学,构建语用性以生为本教学课堂。
语文学科为了初小,邀请了城西中学的教坛中坚金亦珍老师做了《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指导新视野》、《生活化作文序列的构建与实践》两个讲座,并与老师面对面交流。老师们畅所欲言,向金老师提出了很多困惑的问题,金老师一一做了解答。在互动中,我们了解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要求学生回答问题的思路与方法,金老师也从老师们的提问与交流中明白小学语文教学部分目标要求。
为了幼小衔接,承接了县幼小衔接的教学研讨会任务,一年级的胡志莲老师和金玉燕上了同机关二幼的老师一起上课研讨,课后教研员、上课老师和听课老师共同讨论如何进行幼小衔接的话题。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范文1为使自己不断提高教育理论和学术水平,增强知识更新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从各方面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断适应新时期教师培训和教研的需要。特制定了个人研修计划,内容如下:
一、研修目标
在教学中不断学习,认真思考,反复实践,提高业务能力,锤炼专业精神,丰富教学智慧,形成教学风格。积极开展校本教研,真正成为农村教学的业务能手。
二、研修计划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坚持不懈地学,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多渠道地学。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习,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2、立足课堂,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
教学工作中进行教学反思。反思自己教学理念,反思教学的实际成效。探求成功的教学模式,思考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
3、提升业务,乐于动笔,
扬长补短。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每天坚持动笔,正人先正己,育人先育己。不断丰富自己的。转化为教学的动力之源。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范文2本学期,围绕学校提出的“聚焦课堂,关注质量;张扬个性,凸显特色;规范管理,促进发展”教学工作重点,以校本教研为载体,以教研组特色建设为抓手,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核心,以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深入教学一线,为教师和学生服务。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务任务,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力争以后取得更好成绩,现将学校教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与成绩:
1、规范课程设置,深化课程改革。
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坚持按规定开齐开足课程。在专职教师紧缺的现实条件限制下,本学期坚持按课程标准开足了课程。有能力的老师跨学科教学,同一学科由多位老师兼任。要求全体教师必须自觉遵守,坚决杜绝随意更换课程,不随意增减课时;坚持按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随意提高或降低教学难度;坚持按教学计划把握进度,不随意提前结束课程和搞突击教学;坚持按规定的要求考试,不准随意增加考试次数。
2、完善管理制度,强化教学管理。
落实常规检查工作。在以往教学常规检查的基础上,结合市“教学四项规范达标”要求,教导处在开学初制定了《教学常规检查方案》,就计划与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质量测评以及教研活动等五方面作了明确规定,以量分形式在全体教师中进一步加强教学“五认真”检查,并把它作为我校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各科以优化课堂教学,规范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为着力点,精心备课,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设计自主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注重个性教学设计形成。每次检查都认真组织,详细布置,并按要求填写相关的书面检查情况表,以供教师有针对性地改正,作为今后“五认真”努力的方向。本学期经过三次检查,评选出语文组2位、数学组2位教学优秀教师,其他老师也在检查中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继续加强教研组建设。各教研组能认真制订学期教研计划,明确研究重点任务,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一如既往地利用每周一次固定的时间(周二下午语文,周三下午数学)开展集体备课、研讨课、理论学习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在活动中切磋教法学法,上好课改示范课,新教师展示课,积极开展评课交流,不断总结提高。活动做到有主题,有内容。同时,引导教师自觉学习教育刊物教改经验,指导课堂教学,关心新教师成长,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争先创优意识。
3.立足教学实践,提升教学水平
搭建平台,展现教学风采。本学期我校与桥下一小学结对帮扶活动在本校举行,给年轻教师搭建一个学习教学新理念的平台,受到了老师们一致好评。5月份在市、县随班就读指导中心组织下,我校与温州__小学、县岭头小学举行随班就读“课堂有效教学”联谊教学活动,陈__、柯__俩位教师积极展示我校课堂教学风采。青年教师在一次次上课、反思、研讨过程中逐渐走向成熟,教学业务能力大大得到了提高。
积极参赛,凸现教学实效。本学期我校新教师柯__积极参加新苗评比,她在此次活动中脱颖而出,3人次参加优秀论文评比,全获县级一、二等奖。
4.推崇务实求真,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本学期我们努力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全面提高核心学科的书面测试成绩,提升我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全面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
开学初,结合本校教学规范管理相关要求,我要求每个班级建设后进生档案,针对后20%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后进生帮扶计划,并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帮扶记录。学期中,教导处在对所有班级进行调研,及时汇总相关数据,肯定了一些进步的班级和学生,同时也指出了不足。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1、本人工作千头万绪,再加上我兼任两门主课,工作有时无法兼顾,一些工作不能及时完成,某种程度上影响学校工作的开展。
2、教研活动形式几年来一成不变,没有创新,又缺少专家的引领,活动效果不明显。
3、随着教师的“老龄化”,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4、综合实践活动已有开展,但落实不够到位。
总之,本学期,在校长的悉心领导下,在同事的支持帮助下,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a href='//xuexila.com/aihao/zhongzhi/' target='_blank'>种植蛔恪N医ν急涓铮角逃乱底鞒龉毕?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范文3一学期以来,我校在乡中心校的直接领导下,紧紧遵循教育主管部门的部署,以课改实验为契机,深入发动全体教师广泛参与,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以教科带动教研,扎扎实实地开展教研活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现作出以下总结
一、以教科带动教研,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本学期,我校紧紧围绕“中小学课堂教学衔接”和“小学生素质教育发展评价研究”两上课题展开教育科研工作,以这两个课题为切入点,引领教师广泛参与,每位教师有自己的研究专题,写出研究方案,定期组织教师理论学习,以理论指导实践、采用案例分析、课题中期小结、教学反思、论文撰写等多种形式开展广泛的研究,让教师从理论上得到充实,从理念上得到更新,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外出培训学习、外出听课、外出研讨,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开拓教师的视野,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定期进行集中教研,为教师创设研究平台
为了把教研工作落到实处,我校每周定期组织集中教研活动、分学科、分时间、分地点举行。教研活动形式多样,集中理论学习,了解教研动态;观看优秀教学录相,并进行讨论评析,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开设教学研讨课,集中评课,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推进教学经验。由于有了这些平台,教师可以展示处人风采,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有价值的经验得以推广、研究,不完善的地方得以改进,学校教研气氛较浓。本学期我校共开设语文教研课15节,数学教研课13节,英语教研课5节。促进了教学研讨的实效性。
三、抓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教学管理中,我们力求向管理要质量。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定期检查教师教案及作业批改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进行跟踪检查,期末对教案进行归纳整理,按学科、年级分类,存入学校教案资源库,并评选出优秀教学设计,给予奖励。
规范日常巡课制度,定时巡课与不定时巡课相结合,及时了解教师教学前沿动态。建立推门听课的制度。不定时下班听课,与执教教师共同切磋存在的问题,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落实年段日常互听课制度。要求以年段教研组为单位,教研组长负责督促,每位教师最少听6节本学科教师的常态课,增强互动交流,达到互相取长补短的目的。
四、抓特长生培养,推进教研成效
学生的特长方面的发展,是展示教研成果的一个重要渠道。我校紧抓特长生培养,开设了“文学社”“书法兴趣小组”“数学思维兴趣小组”等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浓厚了学校的教研气氛,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本学期,我校学生任壮、王珂在县作文大赛中获一等奖,五年级学生王珂所写作文在现代家长杂志发表。特长生的培养,浓厚了学校的学习氛围,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推进了学校的教研成效。
五、开设教师论坛,促进经验交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广大教师参与教研,广泛提高全校教师教研水平,我校为骨干教师创设平台、定期开设教师论坛,让优秀青年的先进教育教学成果(教后反思、案例分析、教学随笔、教育感悟)在论坛上进行交流,让先进经验得以推广,以点事面,促进共同提高,同时,评选出最佳经验给予奖励,充分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以上是我校一学期以来的教研工作回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发扬长处,改进不足,以教研为先导,继续努力让教育教学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范文4这学期,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校本教研实施方案的指引下,本人积极地参与到学校校本教研的活动中来。在这一学期的校本教研工作中,本人成长了不少,不论是实际的教学工作,还是理论上的提升都有进一步的提高。这学期来,通过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我们进行了理论的学习,进行课堂教学问题的交流,进行专题问题的诊断,进行了专题材料的筛选活动,制定专题教学策略,进行课例的验证。较圆满的完成了校本教研阶段性的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习理论知识
新的课题研究,必须有理论的支撑,在学期初,我们在教务处的组织下进行各科课程标准的学习,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的杂志和刊物,结合青阳教育办的校本教研理论或校本教研经验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已的理论知识,学习了新的教学方法,拓展了自已的知识面,有效地提高了自已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为自已更好的进行教学教研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认真做好问题单的记录与交流
学习校本实施方案和学科组教研专题方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实验,首先运用新的课程理念,在认真备好课的基础上,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积极的关注课堂,及课堂教学法效率,及时的进行教学反思,梳理课堂教学中的得失,捕捉教学中的有价值的问题 ,进行教学问题记录,利用教研时间或课余时间和老师进行及时探讨,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并及时的将教学困惑上传至QQ上与老师分享,为学校教研专题提供较好的题材。
三、指导新教师的课堂公开教学
为了使新教师能更快、更好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学期初跟新教师进行教材的学习,教案的设计,并进行跟班听班,结合课堂上出现的难点、重点问题与新教师进行探讨,给新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意见与建议。
四、积极撰写教学反思,及时把握课堂教学方向
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本人积极的分阶段地实践校本教研中的专题策略,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问题让学生自已提,学生能回答的问题让学生自已的答。
课后积极的进行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更好的教学方法。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范文5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而课堂教学研究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之一。重新审视校本教研的现状,存在诸多不足,首先,教研活动问题意识缺位,没有形成专题研究。校本教研没有捕捉教学中的问题,形成一个个专题。缺失 “研究什么”这一前提。其次,教研活动呈平推式,缺失磨炼提升过程。我们常常发现,某些教研活动研究课上了,大家也认真评了课,执教者也很认同评课者的意见,并做了反思。活动经历了上课、说课、评课、教后反思一条龙,搞得有声有色。大家各自为政,你打你的锣,我敲我的鼓,教研没有深度,达不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缺少教师的专业成长要经历“实践——反思——再实践”循环往复的过程。为了进一步健全校本教研制度,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学校实践和探究“一二三”校本教研活动模式,即确定一个主题,推行一课二上,实行三个结合。
一、确定一个主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避免校本教研的笼统化和盲目性,我校采取教研专题化。首先征集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再根据问题的价值性(具有现实价值,通过专题研讨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共性(大多教师或学生遇到的问题)及可操作性(所选问题通过校本教研能得到解决或局部解决),最后确定教研专题。如课堂问题的有效性,低年级写字教学指导,朗读有效方法,等语文组的“一年级语文开放式识字研究”、“倡导综合性学习,拓展自主式教学”,数学组的“如何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英语组的“小学低段英语趣味性教学”等等。各学科组或几个学科组一起围绕自己的教研专题,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使校本教研由模糊变清晰,真正使校本教研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推行一课二上”
课堂教学是落实课改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训练所。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课堂实践层面上说。一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反思和调整;二是通过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取其所长,补已所短,促进进步。所以校本教研的重点应落在课堂教学的研究上。使教师经历“实践——反思——再实践”整个过程,采取“一课二上”策略,我们称之为“初磨课”和“再磨课”,不断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初磨课:初磨课一般在学科组进行,经过“理论学习——集体备课——执教初磨课”三个阶段。
理论学习阶段。围绕校本教研主题学习理论,既为执教教师和备课提供问题解决的策略,也为观察、研究、分析课例的老师提供理论知识和分析问题的根据。理论学习采取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一方面各位老师各自去收集和学习与主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理论学习的负责人根据校本教研的主题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相关的理论文章,筛选一些对教研活动有帮助的材料,印发给执教老师或全组教师,供大家参考学习,并组织交流讨论。共同学习,形成共识。
集体备课阶段。教学设计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教材分析、学生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及教学流程是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此阶段主要开展“三研”活动,即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和研究学法的过程。研究教材,要求读懂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采取三种的方式进行,即问题导读法、合作交流法、自我解读法。研究学生要求教师必须在充分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来设计学案,研究学习起点,针对个别差异和不同学情组织教学。研究学法,要求教师树立“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理念,根据班级学生具体实际,鼓励指导教师采取不同的学法指导,如布障设疑学习法的模式(布障设疑——激发兴趣——探索学法)和提出要求学习法的模式(提出要求——自学探索——渗透学法)。不断提高学法指导的有效性。其流程是:独立备课——导师指导——集体讨论,充分发挥大家的智慧,努力提高备课质量。
执教“初磨课”阶段:学科组任教教师根据确定的主题和备课过程,初次进行上课,组内其他老师进行听课。课后进行说课和评课,然后调整学案,准备上“再磨课”。
再磨课。听课者主要是针对学科大组成员,年级组成员均有分工任务,要求大组全体教师参与互动,主要开展“三讲”活动。组内一人讲磨课过程,一人讲观点报告,大家讲课后感想。
1.讲磨课过程。
可讲在备课前的学习准备,讲对教材的理解,讲磨课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讲如何对学法的指导,讲磨课的学案的前后调整等等。
2.讲观点报告。
年级组内一位老师要针对组内的主题,结合组内磨课过程与经历,做一个观点报告。
3.讲课后感想。
组织全体听课进行讨论,听课老师根据课堂展示和观点报告,发表自己的看法。可邀请专家名师加以指导,集中大家的智慧,发挥专家引领作用。
三、实行三个结合
为了使校本教研向纵深发展,不断提高校本教研的科研水准,克服校本教研活动的随意性和一次性消费的弊端,使校本教研不断拓展和延伸,活动实行三个结合。
1.课内和课外结合。
信息技术的发展,拓展了教师的发展空间,拓展教师交流反思的时空,克服校本教研受时空的限制,实现了思想互动。我们通过QQ群,教师博客等形式,让教师撰写随笔、反思等进行继续交流,使“再磨课”后的个人反思、同伴互动和专家引领进一步深化。
2.教学和科研结合。
教师根据滚动式的教研活动,针对执教老师的课例及自己的亲身体会,拟写案例或论文,开展基于课例的课题研究,把教研和科研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清晰教学实效,提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思考与对策,使其成为下一轮主题研究的起点,并使校本教研上升到一定的理论水准,同时也提高了教师拟写案例论文和课题研究的水平。
3.校内和校外结合。
我们以汇报课的形式进行校际交流,主要采取教学观摩会、送教下乡、帮扶结对等形式,由上课的老师来展示,这既产生辐射的作用,又为教师再提供一个再实践提高的过程和机会。
我们邀请名师专家来校讲座、听课,努力促进教师转变课堂教学观念,积极探索“以生为本”的教学方法、手段,认真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努力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效果。
语文学科4月份邀请了著名特级教师关键刚做课《陶校长的演讲》,并做了《指向写作的阅读》讲座,5月份又邀请浙派名师陈传敏来上课《牧场之国》,独特的课堂模式给了老师很大的启发。邀请名师走进我们的课堂,聆听名师的声音,检验学生的水平,启迪老师的思维,思考自己的教学,构建语用性以生为本教学课堂。
语文学科为了初小,邀请了城西中学的教坛中坚金亦珍老师做了《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指导新视野》、《生活化作文序列的构建与实践》两个讲座,并与老师面对面交流。老师们畅所欲言,向金老师提出了很多困惑的问题,金老师一一做了解答。在互动中,我们了解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要求学生回答问题的思路与方法,金老师也从老师们的提问与交流中明白小学语文教学部分目标要求。
为了幼小衔接,承接了县幼小衔接的教学研讨会任务,一年级的胡志莲老师和金玉燕上了同机关二幼的老师一起上课研讨,课后教研员、上课老师和听课老师共同讨论如何进行幼小衔接的话题。
一、有效开展校本培训,引导教师转变观念
教学的过程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教学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人,取决于学生认知基础、学习动机与风格,取决于教师深厚的学术背景、美丽的心灵与高尚情操的精神力量,甚至取决于其他与教学有关的人,而不完全取决于模式。为了让老师转变观念,学校除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区各级通识性培训和学科性培训之外,一直坚持实施系统的校本培训。
1.专家讲授,科学引领
2015年4月25日,由中国专家学者协会教育委员会组织的“中小学微课程建设与翻转课堂教学实践论坛”在我校2号报告厅举行。无须“车马劳顿”,老师们在“家门口”就能学到当今教育教学最前沿的理论。像这样的专家报告会,学校每学期举办多次,通过邀请全国各级专家、名师,向学校教职工讲解教育教学前沿理论、新课改理念、生本课堂、有效教学操作方法等,科学引领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2.专题讲座,具体指导
学校分期分批对教研室主任、学科备课组长举行专题讲座,从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科研上进行具体指导,鼓励老师大胆探索适合自己、适合学科、适合不同课型的有效“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万类霜天竞自由”和“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局面。
3.校长讲解,答疑解困
校长深入教研室、深入班级、深入课堂,亲自调研,真实了解教师、学生对“生本课堂”的认识、理解情况,然后从教育思想、教改形式、教改理念和学校课改发展方向上强化课改领导力,明确提出,打造“生本课堂”,不是提出一种固化的模式,而是明确课改的方向――建设“以生为本的学习型课堂,把自主、互助、合作、探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不是提出一些僵化的要求,而是提出原则性的遵照――倡导“三讲三不讲”、“三布置三不布置”。“三讲”是指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将学生不理解自己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将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易漏的知识;“三不讲”是指学生会的不讲,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教师讲了也不会的不讲。
通过这些培训,使教师深刻认识到:课堂改革是一项任重而道远又势在必行的重大任务,“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必须完成从课堂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领者、服务者、评价者、研究者的角色转变,怀着对民族和国家的责任感来培养学生。
二、狠抓教科研,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1.成立教科研中心,细化“生本课堂”
学校教科研中心根据“生本课堂”的要求,从教师“教”的视角和学生“学”的视角,开发了教师“生本课堂”教学“两案教学法”,即授课教师课前不仅需精心准备“教”案,还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学情”、授课“课型”编写针对学生课堂学习的“学”案(表一),力图实现两个目标:(1)将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用“实”、用“活”;(2)帮助教师正确认识“学案”,明确“教案”与“学案”的本质区别,真正从学生如何学习的角度进行开发和设计,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提供学生学习过程的脚手架,从而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
制定临沂四中“生本课堂”课堂观察评价量规(表二),使教师的“生本课堂”有“章”可寻,有“纪”可遵。
2.推门听课,形成制度
学校管理“重心”下移,校长、教干深入课堂,推门听课,为使听评课踏脚留“痕”,走得更“远”,学校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规定教干、教科研中心人员每周听课节数,有听必评;每周周五上午由教科研中心汇总,填写临沂四中听评课汇总表格(表三),每周周一在学校网络上向全校师生公布;每周周五下午三点半定时召开教干、教科研中心人员听评课调度会议(特殊情况冲突除外),逐一交流听评课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提出来共同分析、研究和探讨,确定是教师“教”的问题,还是学生“学”的问题,达成共识,及时解决,及时反馈给有关级部、有关授课教师,做好教学反思;推选“课堂之星”,组织他们上示范课、开公开课和研究课,通过挖掘“身边”优秀课堂资源,“近水楼台先得月”,让教师学到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生本课堂”水平。
3.人人参与,共同进步
各年级、各级部组织所有教师全员参加听评课,每一周编排教师听评课安排表(表四),面向全校开放课堂,依据“生本课堂”评价量规,由学科组老师、教干以及教科研中心的老师,共同对这节课进行评分和评价,并将结果在学校网络上公布。这样,人人参与,实作、实训,促使全体教师进入“生本课堂”、研究“生本课堂”、改进“生本课堂”,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