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27:5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高产栽培技术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选择地块
选择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水利条件优越、周围5km以内无污染源、环境质量(大气、灌溉水、土壤)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环境质量NY/T391要求的地块。
2播种育苗
(1)选种。我地一般选用早熟、耐抽薹、高产、优质的洋葱品种,如早春大黄、金球大玉葱、琥珀2号、早生黄玉葱等。
(2)种子处理。先将种子放在20℃左右的冷水中吸足水分,再放到50~55℃的热水中浸烫15~25min,并不停搅拌,待水温降至25~30℃时停止搅拌,再浸泡8~12h,捞出洗净,置于25~28℃的温度下,保湿催芽2~3d,催芽过程中,每天用清水淘洗2~3次。一般用种量3.00~3.75kg/hm2,我地一般9月上旬播种为宜。
(3)苗期管理。播种后应及时浇水,以保证幼苗顺利出土;当苗高5cm时间苗,苗高10cm时定苗,苗距2cm×2cm;结合灌水追施腐熟人粪尿15t/hm2或尿素150kg/hm2。
3定植及定植后管理
当真叶3~4片、苗龄40~50d时定植,一般在10月中、下旬土壤封冻前可长出3~4条新根,以利于安全越冬。定植前要精细整地,追施腐熟优质有机肥37.5t/hm2、硫酸钾复合肥300kg/hm2、尿素150kg/hm2。定植时要对种苗进行分级,茎粗0.8~1.0cm为一级苗;0.6~0.8cm为二级苗;0.5~0.6cm为三级苗;大于1cm或小于0.5cm为次级苗,株行距10~15cm×17~20cm,深3~5cm,植苗37.5~45.0万株/hm2。
洋葱定植后,要立即浇1次定根水,7~8d浇1次缓苗水,缓苗后浅中耕1次;严寒来临前,浇1次越冬水,中耕施粉碎的腐熟有机肥30t/hm2,以利于安全越冬;翌年3月中旬浇1次返青水,追施尿素225kg/hm2,以后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植株进入旺盛生长期,一般每隔7~8d浇1次水,保持土壤湿润;鳞茎膨大前,结合浇水再追施尿素硫酸钾复合肥750kg/hm2、尿素300kg/hm2;4月底5月初,当鳞茎开始膨大时,控水蹲苗7~8d,蹲苗后,及时浇1次膨大水,追施1次膨大肥,一般追施尿素150kg/hm2;5月中旬,洋葱鳞茎进入快速膨大期,对水分和养分的要求日益增多,一般每隔3~5d浇水1次,要小水勤浇,浇后排出多余积水,保持土壤见干见湿(灌水时间以上午为好);5月底,当地上叶片开始发黄,鳞茎停止膨大,应停止浇水。
4病虫害防治
(1)紫斑病。①农业防治: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实行与非葱类作物轮作。②种子处理:播种前用40%福尔马林300倍液浸种3h,水晾干后播种。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施保功乳油1200倍液,每7~10d喷1次,共喷2~3次,注意交替使用和混用。
(2)病毒病。①农业防治:清洁田园,减少毒源;适时播种;加强肥水管理,重施有机肥,多用复合肥或磷钾肥,忌偏施氮肥;及时拔除、烧毁病株。②物理防治:采用银灰色薄膜避蚜在苗床上方每隔60~100cm挂1块3~6cm宽的银灰色薄膜,以避蚜防毒;或设黄板诱蚜,黄板上涂机油插于田间(高约60cm),可诱杀有翅蚜。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1.5%植病灵水乳剂1000倍液+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水乳剂1000倍液,或20%病毒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7~10d喷1次,共喷2~3次。
(3)细菌性软腐病。①农业防治:合理轮作;加强肥水管理,施足基肥,实行配方施肥;低洼地宜高畦种植,及时排除积水;注意田间卫生。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药,喷、淋相结合。可使用23%络氨铜水乳剂250~300倍液灌根;或喷72%农用链霉素水乳剂4000倍液,或新植霉素水乳剂40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750倍液,交替使用,每7~10d喷1次,连喷3~4次。
(4)霜霉病。①农业防治:选地势高、易排水地块种植;与葱类以外的作物实行2~3年轮作,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选用抗病品种;变温处理种子;苗床内及时拔除病株,定植时严格选苗,淘汰病苗、矮弱苗、次级苗、受伤苗。②药物防治:翌年春季3月中旬,发病初期喷洒58%的甲霜灵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69%的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双低油菜是指油脂中芥酸含量低于1.0%,同时饼粕中硫代葡萄糖甙(简称硫甙)含量低于30μmol/g的油菜品种。种植上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生产实践和油菜品种特性,因地制宜选用适宜的双低、高产、高油和抗(耐)菌核病能力强的“双低”杂交油菜品种。
1双低油菜保优栽培技术
1.1选择适宜品种因地制宜选用适合本地的双低优质油菜品种,为保证和提高油菜品质打下良好基础。
1.2隔离防杂,集中连片种植油菜属于常异花授粉作物,生产上易发生生物混杂(甘蓝型油菜的自然异交率约为10%~30%),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开放种植,当年芥酸平均含量将上升到5%以上,在10hm2的大田里种植,芥酸含量只上升1%。为了保证品质优良,提高其商品性和经济效益,以整乡整村集中连片种植,并严格实行隔离防杂,避免与普通油菜串粉杂交。同时,前茬是普通油菜的地方不能做苗床,不用普通油菜果壳沤制的肥料作基肥,以避免混杂。
1.3建立制种基地,统一供种为保证双低油菜种子的质量,应选择具有严格隔离条件的地点建立油菜制种基地。对种植双低优质油菜的乡、村,应采取统一供种的方法,以避免与不纯种子及普通油菜种子混杂种植,以及与普通油菜籽混收、混贮和同时加工。
2双低油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1深耕整地要求耕作层深20cm左右,耕后带耙;早施基肥,早整地,开好“边、中、腰”三沟,做到能排能灌。
2.2育苗移栽采用育苗移栽技术一般比直播增产30%左右,是油菜夺取高产的关键技术。
2.2.1适期早播。根据当地温度条件、品种特性及耕作制度等因素,改迟播或过早播种为适期播种,杜绝迟播或过早播种的现象。一般育苗移栽在9月15日前后播种为宜,最迟不超过9月20日。直播地区宜在10月上旬播种。
2.2.2培育壮苗。留足苗床,苗床与大田比例一般为1∶5,要精细整地,施足肥料。苗床播种1.5kg/hm2,要早间苗,适时定苗,拔除异型苗和弱小苗,要均匀留苗90~100株/m2,3叶期喷施多效唑150ml/hm2,培育壮苗,防止高脚苗。
2.2.3高标准移栽,合理密植。中苗早栽可减少根系损伤,返青成活快,利于油菜早生快发提高单产,相对传统的大苗迟栽有许多优点,应普及推广中苗早栽技术。最佳移栽期是在5~7片叶,苗龄30~35d左右。一般栽植8000株/hm2左右,移栽时做到选用壮苗,进行“三带”(带土、带肥、带药)移栽,栽后立即浇施定根粪水,确保苗齐、苗全。移栽密度可根据土壤肥力状况适当增减。移栽前施3~5kg/hm2尿素作送嫁肥,并防治1次病虫害。
3科学管理,配方施肥
3.1以产定肥一般在施腐熟有机肥30000kg/hm2左右基础上。中等肥力土壤,要获得产量1500kg/hm2,需施纯氮150~180kg/hm2,要获得产量3000kg/hm2需要施纯氮210~240kg/hm2,磷(P2O5)、钾(K2O)肥用量可分别按氮肥(N)用量的1/3、1/2施用,缺钾地区钾肥(K2O)用量可按氮肥(N)用量的2/3施用或增施草木灰和有机肥。
3.2配方施肥,增施硼肥针对生产上存在的施肥不合理或施肥不足等问题,按照油菜需肥规律和双低油菜需肥特点,采取“施足底肥、早施提苗肥、重施开盘肥、看苗施好蕾薹肥”的施肥方法,同时,应针对双低油菜对硼肥敏感的特点,增施硼肥,防止油菜出现“花而不实”。基肥、腊肥、薹肥比例为5∶3∶2。
缺硼土壤,用7.5~15kg/hm2硼砂作底施,于移栽时施下,也可用5~8kg/hm2硼砂水溶液浇施;在蕾薹期补喷0.2%硼砂水溶液。
3.3田间管理对冬前旺长田块,可采用深锄断根,摘去老叶和适量绿叶,控制旺长;对僵苗、弱苗可适量补施肥料,促进生长。在6~7片真叶时,用15%多效唑粉剂750g/hm2对水750kg/hm2,配成溶液喷施,能有效地增厚叶片,抑制根茎延伸,增强抗冻能力。清沟中耕保墒。春季雨水多,一定要做好田间清沟沥水,雨后晴天要浅锄保墒,抽薹期结合中耕培土,可破坏菌核病的子囊盘和保墒防倒。3.4防治病虫害油菜苗期和冬前主要防蚜虫、初花期和盛花期要加强防治菌核病,用50%多菌灵1.5g/hm2对水750kg/hm2喷雾。农业防治措施可采取合理轮作,培育壮苗,控制氮肥施用量,春季中耕培土,薹花期摘除枯黄老叶、病叶等并辅之以适当的药剂防治,可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陶侠林.双低杂交油菜皖油27的特征特性和保优、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3953-3954.
永定县地处福建省西部,位于东经115°51′~117°45′,北纬24°23′~26°02′,靠近北回归线,年平均气温14.2~20.7℃,年平均气温最低月份为1月,最高月份为7月;年平均气温≥20℃,年积温>7400℃,无霜期317~320d;年降雨量1450~1800mm,3~4月为春雨季节,5~6月为梅雨季节;2~5月日照时数较少,7~8月日照时间最长。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岐岭乡围绕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把发展大田蔬菜生产作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结合该乡农业生产实际、气候条件以及地理位置,经过3年的探索和实践,示范推广冬瓜—优质稻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年种植面积达133.33~200.00hm2,一般产冬瓜60t/hm2,优质稻7500kg/hm2,年收入可达7.5万元/hm2以上,比烤烟—稻栽培模式增收1.95万元/hm2左右,不仅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提高复种指数,有效地制止耕地抛荒,加快了土地扭转的步伐,值得推广应用,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高密度冬瓜栽培技术
冬瓜属葫芦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短日照作物,蔓生性及分枝性强,主蔓叶腋间发生第1侧枝,形成子蔓,子蔓叶腋间发生第2侧枝而形成孙蔓;冬瓜怕涝耐旱,栽培上要求搭架、整枝、摘心等调整植株措施,以控制营养生长,使光合作用积累的养分能够输送到果实之中。冬瓜老果、嫩果均可食用;其果肉厚而洁白,疏松多浆味淡,有特殊香味,煮汤清炖、炒吃均宜,可加工制成各种蜜饯;冬瓜还是很好的食疗保健蔬菜。
1.1品种选择
一般应选生长健壮、果大肉厚、高产优质、抗病虫害、耐贮的品种,如青杂一号、粉杂一号等栽培为宜。
1.2育苗
1.2.1播种时间。冬瓜定植需气温稳定通过15℃,发芽气温30~33℃,≤20℃发芽极慢且不整齐,春播宜在2月上中旬,采用小拱棚保温育苗,3月中旬移栽。
1.2.2湿润浸种与保温催芽。选成熟一致饱满的种子,倒入55℃温水中,不断轻轻地搅拌,温度降至30℃时,再浸种6~8h,捞起冲洗,去除种子粘着物,用湿纱布包好,保持种子松散状态,置于26~30℃温度下催芽,每隔8~10h用30℃温水冲洗种子,并翻包1次,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1.2.3播种。将苗床耙平,整齐排放营养钵,钵与钵之间用细土填满,四周加土埂保护,每钵播露白种子1~2粒,深0.5cm,浇水后再盖1层细土或草木灰。
1.2.4苗期管理。播种后搭小拱棚保温,膜内温度不能超过35℃,根据气温变化和前期需变温的要求,控制膜内温度和湿度,进行灵活通风揭膜或盖膜,有利于花芽分化,提高雌雄花比,降低第1雌花节位,促进早熟;定植前5~7d,白天膜内温度保持25~30℃,夜间20℃左右,苗床温度过高应及时揭膜,苗床温度过低应及时盖膜,定植前5d日夜通风,定植前3d揭膜炼苗,确保苗壮而不瘦弱、不徒长。冬瓜根系木栓化较早,如根已木栓化则难以发侧根,断根移栽则缓苗期长,幼苗出土前15d,每隔7d施稀人粪尿1次,3叶1心至4叶时需移栽定植。
1.3移栽定植
冬瓜适应性较强,但不宜连作,应选3年以上未种葫芦科作物、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力强、微酸性的砂壤土为好,低洼地不宜。早翻耕晒白,施石灰750kg/hm2后,细碎土壤,做成畦带沟1.6m大畦,畦高40~50cm。每畦种2行,栽0.90~1.05万株/hm2,穴施有机肥2kg、硫酸钾复合肥50g、过磷酸钙30g,肥土充分混合后覆土,定植后浇1次定植水,并在畦两边喷洒选择性除草剂,然后盖黑膜,定植后20d左右破膜引苗。
1.4大田管理
1.4.1追肥。定植至抽蔓前,宜勤施薄施,用碳铵加磷肥掺入人粪尿浇施。抽蔓至开花,应控枝蔓徒长,观叶色施肥,叶色偏淡可施氮肥,叶色浓绿不施氮肥,只施钾肥。坐果至果实膨大期,坐果后应重施1次肥料,后每隔7~10d施肥1次,连续施2~3次,每次施尿素120kg/hm2,氯化钾120~135kg/hm2,掺入人粪尿浇施。
1.4.2搭架。畦边适当距离搭上1.5~2.0m高“Y”式木桩,Y处放上横档搭好平棚,每穴边插一木棍以便引蔓上棚。
1.4.3调整植株。冬瓜分枝性强,又靠主枝结果,因此引蔓上架前应将所有侧枝剪除,培育健壮主枝,上架后引蔓向适当空间伸展,使蔓叶在架上均匀分布。留果应在叶片最大的第2、第3雌花处留果;根据长势每株留1~2个果。中型瓜10~15片叶进行打顶,并留1个健壮的侧蔓,其他侧蔓全部剪除,所留侧蔓应在5叶左右打顶摘心;第1雌花果处小叶处难于成大果,应及早摘除,以促进第2、第3雌花坐果成大果,方能提高产量。
1.4.4提高坐果率。着果季节遇阴雨天多,影响昆虫活动时应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蔓叶生长过旺,可在坐果节前一节用小刀刻伤其蔓,同时打顶去侧枝。
1.4.5水分管理。冬瓜对水分要求高,结瓜前,除移栽时浇水外,一般应中耕控水蹲苗;挂果后应一直保持畦面湿润,表土见黑不见白,雨后及时排除积水。
1.5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上要重抓农业防治,如实行科学轮作,发现病株及时清除焚烧或深埋,发病株周围喷药保护等。冬瓜主要病虫害有炭疽病、白粉病、枯萎病、炭瘟病、黄守瓜、蚜虫、瓜实蝇等。应选用对症药剂及时防治。
1.6适时收获
冬瓜开花至成熟需35~45d,达食用标准至老熟时均可采收。
2优质稻栽培技术
2.1选用良种
选用高产、高抗、优质品种,如Ⅱ优2186、Ⅱ优明86、特优898等。
2.2采用旱育稀播,培育足龄带蘖矮壮秧
在5月中旬进行播种,用种量11.25kg/hm2,播种前种子用300~500倍强氯精进行消毒,1叶1心时喷施250~300mg/kg多效唑液,并薄施人粪尿,3叶1心时撒施尿素30kg/hm2,5叶1心时撒施复合肥30kg/hm2,秧龄35d以内。
2.3田间管理
施足基肥,用碳铵750kg/hm2、氯化钾300kg/hm2、过钙225kg/hm2;插2.7万丛/hm2左右,插秧后5~7d结合第1次追肥进行化学除草,一般追肥用碳铵600kg/hm2、过钙300kg/hm2,丁草胺除草剂15kg/hm2,促进禾苗早生快发,提高分蘖率;中后期适施穗粒肥,施尿素75kg/hm2加氯化钾75kg/hm2,达到壮大穗,提高粒重。水分管理做到早控苗早搁烤田,及时搁烤田有利于“中群体,壮个体”,为穗大、粒多、青秆黄熟打好基础。
2.4病虫害防治
根据当地病虫测报适期防治,注意掌握前期稻纵卷叶螟、稻瘿蚊,中期稻螟虫、纹枯病,后期根据稻飞虱、稻瘟病的发生特点,做到测准、狠控,确保稻苗生长健壮、活熟高产。
近年来,我镇各村出现不同程度耕地抛荒现象。为了解决冬季耕地抛荒问题,提高复种指数,我镇于2007年大力推广冬种脱毒马铃薯。冬种脱毒马铃薯由于脱除了病毒,恢复了原品种的特征特性,从而达到了复壮的目的。同时在脱毒的过程中将其所感染的真菌和细菌病原物一并脱除,在一定时期内脱毒薯没有病毒、细菌和真菌病害,其生长势很强,生活力特别旺盛,生产繁殖的马铃薯不仅薯块大,而且商品率大幅提高,避免了种植感病种薯易引起的腐烂、尖头、龟裂、畸形等现象,产量高、品质好,平均产量达23865kg/hm2,市场销售价格2元/kg以上。因此,冬种脱毒马铃薯是解决我镇冬春季节性抛荒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好途径。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栽培时期
马铃薯是属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湿润,怕霜冻,不耐热。土温在5~7℃时薯块开始发芽,以18℃时最快;茎叶生长适温为20℃,高于30℃不利生长;土温在16~18℃时适合块茎膨长。根据湖雷镇气候特点,可于11~12月播种,翌年3~4月收获。
2选好种薯
选用高产优质的克新3号、克新2号、紫花851马铃薯脱毒良种。播种前应选择生长粗壮、生活力强、无病、大小中等(10~12粒/kg)的整薯作种薯。
3晒种消毒,把好催芽关
将种薯摊开晒2~3d,每天晒3h左右,并常翻动。用消毒水浸泡过的刀切种薯(一般用75%酒精消毒刀具),切块时宜竖切,不宜横切,切块后每块种薯保持20~25g,并要求每块有2~3个芽眼,随切随用,不可堆积。将切好的种薯块放入0.1%高锰酸钾药液中浸泡5min,捞出备用,也可用草木灰沾切口。为确保全苗、壮苗,种薯应催芽,以芽长1cm左右为佳。播前7~10d,用九二(1g九二对水1000kg)浸种0.5~1.0h,取出晾干后选地势较高、通风凉爽、没有阳光直射的地方催芽。具体方法是将芽床整平后先在地面铺上3~4cm厚的湿沙,然后铺上消毒切好的种薯,再铺第2层沙,如此铺2~3层,最上面一层厚度4~5cm,再盖上稻草,如遇雨天要用薄膜盖,严防雨水进入苗床。经过6~7d就能发芽。
4精耕细作,合理密植
宜选择土质深厚疏松、排灌方便的沙壤土和壤土。晚稻收割后及时翻犁、整地,要做到“细、匀、松”,并开沟做畦,推广高畦深沟双行栽培。一般畦宽70cm,畦高25cm,沟宽25~30cm,行距40cm,株距33cm,每穴下一薯块,栽种5.25~6.00万株/hm2为宜。种植深度要求芽的基部至畦面12cm,种植前施用基肥,并与肥土混合后加盖3cm净土层再播种,播种后再用净土盖种3cm。种薯宜倒放,芽眼朝下,以利早发根,早出苗。
5使用除草剂与盖草
播种盖土后用安全高效的50%乙草胺乳油750mL/hm2,对水750kg/hm2,均匀喷雾,杂草防效可达90%以上。喷施除草剂后畦面盖草,厚度2~3cm,不宜过厚或过薄。过厚影响出苗;过薄漏光,易形成绿薯,降低品质。
6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
每生产1000kg鲜薯需用纯氮4~5kg、五氧化二磷1.5~2.0kg,氧化钾10~12kg,氮∶磷∶钾比约为1∶0.5∶2.5,此外,还需镁、硼、锌、钼、锰、铜等微量元素。以重施基肥为好,2/3肥料作基肥,1/3作追肥。
我镇是缺钾、缺硼地区,根据我镇特点,鲜薯产量30t/hm2的施肥量和施肥期如下:①基肥。施腐熟的有机肥30t/hm2、三元复合肥450kg/hm2、硫酸镁30~60kg/hm2、硼砂7.5kg/hm2,肥土混合后,施于穴底,盖净土3cm,再播种。②齐苗肥。施人粪尿9t/hm2(或碳铵和磷肥各60kg/hm2),对水900kg/hm2穴施。③块茎膨大肥。当第1批匍匐茎末端开始膨大时(倒7叶出现),施尿素120kg/hm2,硫酸钾或氯化钾225~300kg/hm2,施于株周10cm外,再培土。7加强管理,保证植株健壮生长
(1)中耕培土。齐苗第1次中耕除草,深度约3cm;隔10~15d进行第2次中耕培土,深度宜浅;再隔15d进行第3次中耕,深度宜浅,离根稍远些,将畦边沟土铲削后移到畦面,培土厚度10cm左右,以防止因块茎膨大土层开裂而形成绿薯,每株留3~4个壮芽。
(2)灌溉。幼苗出土后遇干旱,易导致细苗萎缩;蕾期、花期需大量水分维持植株正常生理活动和形成块茎,所以在各阶段如不下雨,地面开始裂缝,就应及时在早晚进行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雨后注意排水,保持雨停沟不积水。
(3)化控措施。对正常生长的田块,在初蕾期,用15%多效唑75~120g/kg,对水750kg/hm2,于晴天露水干后叶面均
匀喷施(不可重喷)。对生长过旺的田块,于现蕾或封行时,用225g/kg15%多效唑,对水750kg/hm2叶面喷施,可控制徒长。对不能封行或苗架瘦弱的田块和单株,则不宜喷施多效唑。
(4)根外追肥。基肥若未施用硼肥或镁肥,可于现蕾初期和盛花期,各喷施1次0.25%硼砂溶液或0.2%硫酸镁溶液。砂壤土易缺锌、铜、钼,可于五至六叶期、现蕾初期、盛花期各喷1次0.2%的硫酸锌、0.05%钼酸铵、0.05%硫酸铜混合液,以补充微量元素,可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
8病虫害防治
(1)晚疫病。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常在块茎膨大期间发生。可在马铃薯株茎叶封行时,用40%甲霜铜粉剂或25%甲霜灵粉剂600~800倍液,或可杀得500倍液于晴天叶片露水干时喷雾防治。如喷后3h内遇雨,应雨后重喷。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烧毁,并对病穴撒生石灰消毒,以防病菌传染。
(2)青枯病。可用农用链霉素50~100mg/kg溶液防治。
(3)蚜虫、二十八星瓢虫、蓟马。可用吡虫啉150~225g/hm2对水750kg/hm2喷雾防治,或用40%乐果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
(4)地下害虫地老虎与蛴螬。可用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浇灌植株。蛴螬常发区,播种时可用甲基异柳磷穴施防治。
栝楼为葫芦科栝楼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果实、根均可入药,具有极高的营养、药用价值。岳西县自2002年引进栝楼种植以来,现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初具产业特色,种植面积连年扩大,产量、销售价格年年攀升,市场供不应求。现结合岳西县实际,将栝楼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地块选择
栝楼生命力强,适应性广,对土壤要求不严格,适合岳西县种植。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充足、排灌方便的壤土为好;环境要求阳光充足、无污染。
2选择良种
岳西县种植一般选用皖蒌一号、皖蒌二号、皖蒌五号,出籽率可达10%以上,高产时净籽产量可达1500kg/hm2以上。
3整地施肥
冬前对选好的地块进行冬耕冻垄,3月上旬开始整地,开沟做厢。行宽3.5m、畦宽2.0m、沟宽1.5m、畦高30cm。在畦边50cm处开沟,深施45%硫酸钾复合肥750kg/hm2、硼砂15kg/hm2、硫酸锌15kg/hm2、饼肥1500kg/hm2。有条件的地方也可施入土杂肥、人粪尿等腐熟有机肥。若是粘性重的土壤,可在翻耕前撒施一些河沙改良土壤。
4及时搭架
搭架要本着棚架牢固、降低成本、方便作业、提高覆盖率的原则,大田种植的栝楼多采用平面棚架式。具体方法是:在地面按3.5m×3.5m标准立柱,柱上端选用10号不锈钢丝拉对角线,然后在上面铺上20脂网眼的尼龙网即可。一般架高180cm。在移栽前或出苗前结束,避免搭架伤苗。
5切根育苗
选择二至三年生、生长一致、抗病、高产、根粗2~4cm、无病虫害、断面为白色的新鲜栝楼块根,将其切成10~12cm长进行无性繁殖。将合格的块根在阳光下晒4~5h后用1.5%菌线威4000倍液进行消毒。育苗前将苗床用水浇湿,摆放时块根间保持一定间距,以防相互接触引起烂根。摆放好后用湿河沙盖好,覆沙厚度以3~5cm为好,然后盖上稻草,再浇透水,并采取平铺地膜和拱棚双膜覆盖。移栽前1周揭膜通风炼苗。
6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根据岳西县气候特点,块根直接移栽应在3月中旬,带苗移栽应在4月上旬。过早移栽易遭受倒春寒危害,过迟移栽延迟了坐果期,降低了产量。栽植密度一般为3.5m×1.0~2.0m。当年栽栝楼不少于2400株/hm2,多年生栝楼视品种特性适当减少株数,一般不得少于1800株/hm2,保证茎蔓铺满架面。栽后要浇活棵水,浇到活棵为止(一般7d以上),其标准为日晒叶片不萎蔫。
7雌雄搭配,合理定植
雌雄搭配要合理,岳西县小面积种植一般按10∶1比例配置,大面积种植可按15∶1种植;但雄株不得少于150株/hm2。8选留主茎,扶苗上架
当栝楼主茎长到0.3~0.5m时,选择生长旺盛、健壮无病虫害的主茎1~2根,插好攀援物。用软质带绳将苗固定在攀援物上,牵引上架。根部多余的弱苗、架面以下藤蔓上的腋芽、雌花要及时抹去,做到去早、去尽。
9田间管理
9.1合理施肥
一是早施、轻施提苗肥。定植活棵后,追1~2次速效氮肥,一般用稀释后的腐熟人畜粪3750~4500kg/hm2即可。二是重施花果肥。6~8月,栝楼生长进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重阶段,需要吸收大量养分。在此期间要以有机肥和钾肥为主,重施2~3次花果肥,一般每次用饼肥750kg/hm2或腐熟人畜粪15t/hm2+硫酸钾225kg/hm2。
9.2水分管理
多年生栝楼根系发达,较耐旱,但在生长盛期和果实膨大期,如遇干旱,应及时浇水,遇涝要及时排水。
9.3合理整枝
一年生植株主茎留1~2根,第2年后,只留1个健壮主茎,主茎长到3m后,应断头,促第1分枝生长,增加挂果率。同时剪去一些小枝头,控枝蔓、老叶及多次分枝。
9.4保花保果
为增加花粉量,提高授粉率。在花期喷1000~3000mg/kg矮壮素,花果期喷0.3%~0.5%硼酸液。
10越冬期管理
越冬期主要以保温防冻为主,伐禾后应在其上盖沙或草。开春后即时施肥,浇好返青水,力争早出苗、出壮苗。
11病虫草害防治
1良种准备
(1)品种选择。当前我省在皖北推广的重点品种以新麦18、烟农19为主、皖麦19为辅。
(2)种子处理。种子包衣不仅有防病、杀虫的作用,还有壮苗的作用,是今后小麦规范栽培的方向。在精选晒种的基础上,采用种子包衣或用杀虫剂、杀菌剂、生长调节剂复合拌种,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和预防纹枯病、白粉病和锈病的发生。
2整地施基肥
2.1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增强地力
肥沃的土壤是小麦优质高产的基本保障,要保证小麦在获得高产的基础上,品质达到优质强筋小麦标准,对土壤肥力的要求比较高。整地时,一是要施优质有机肥45t/hm2以上,农家肥缺乏时,实行小麦、玉米秸秆还田是十分有效的措施。二是测土配方,科学施肥。中高肥力地块,一般基肥施尿素150~225kg/hm2,磷酸二铵300kg/hm2,磷酸钾225~300kg/hm2,硫酸锌15~30kg/hm2等。
2.2深耕细耙,精细整地
整地能够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是保证全苗和培育壮苗的基本措施。整地的标准是:一平、二匀、三松。一平是土地平整,深耕25cm以上,耕前粗平,耕后复平,避免出现墒沟伏脊等,做到浇水时畦内“寸水棵棵到”;二匀是墒情均匀,肥力均匀;三松是要松紧适度,没有明暗坷垃,要细耙,做到上松下实,无漏耕漏耙、无架空暗垡等。
3播种
3.1适时播种
在影响小麦形成壮苗的诸因素中,温度是最主要的因素。因此,播种期早晚是能否形成壮苗的关键,必须适期播种。气温降至16~17℃时播种,皖北地区在10月10~15日播种为宜。
3.2适量播种
播量的多少,要因地因条件因品种制宜。中产田因地力不是太好,适当增加播量,可较多地依靠主茎穗争取高产。高产田若播量过大,易引起群体过大,通风透光不好,个体生长弱,易倒伏;若适当降低播量,群体不会过大,个体健壮,抗倒,穗大,产量较高。播量的多少是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关键,不同的品种要掌握一定的播种量。
3.3播种深度
播深一般以3~4cm为宜,深浅一致,可使出苗迅速,苗齐,苗壮。播种过浅,易落干,缺苗断垄,易受冻害;过深,出苗率低,出苗时间长,苗弱,分蘖晚,分蘖少,次生根少,难以形成适宜的群体结构。
4田间管理
4.1抓好冬前冬季麦田管理
冬前冬季小麦的生育特点可概括为“三长一完成”,即长叶、长根、长蘖、完成春化阶段发育。这个时期管理的任务是:促苗齐,苗匀,苗足,培育壮苗,实现合理群体,为麦苗安全越冬和春季生育良好打好基础。
4.1.1及早查苗,补种补栽。小麦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采用于缺苗处浇底水或浸种催芽的方法。小麦三至四叶期进一步疏密补稀,将疙瘩苗疏开,栽苗后普浇1次水,确保早发赶齐。
4.1.2合理施用冬前肥水。合理施用冬前肥水是进一步培育壮苗、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关键措施。冬前肥水的施用要根据地力、苗情、墒情、气候条件等来决定。①浇冬水。一是把握好浇水时间。一般在11月底至12月初浇水,这个时候日平均气温通常在3~5℃,夜冻昼消。浇水过晚,水渗不下,遇到寒流时地面易结冰,麦苗会窒息死亡。二是浇冬水后,一定要在墒情适宜时及时划锄,破除板结,保持墒情。②追冬肥。追冬肥一般结合浇水进行,一是冬肥不应过量,对土壤肥力高、群体量大、壮苗、旺苗,应少施或不施冬肥,以免倒伏或贪青;二是不需浇冬水的麦田一般可不施冬肥;三是底肥中未施足磷肥的地块,要注意氮磷配合施用。
4.1.3深中耕断根,镇压划锄。深耘10cm以上,可以断老根,促新根,深扎根,对小麦根系有促控作用,对于群体过大的麦田能明显地控制群体的发展。对于过旺、群体过大的麦田,可以在立冬前后采用镇压措施。镇压在午后进行,以免早晨有霜冻压伤麦苗。划锄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可以灭草、松土、弥补裂缝、防旱保墒、减轻或防止冻害等。
4.2加强春季麦田管理
4.2.1返青起身期管理。返青、起身期主攻旱返青,稳健生长。对群体适宜的高产麦田,小麦返青起身期可以不施肥水,以控制麦苗过旺生长。对个别群体不足的麦田,在起身前后适当施肥浇水。适时化控、除草,3月上中旬小麦起身期,对群体偏大、有倒伏危险的麦田,采用20%壮丰安乳油600mL/hm2+75%巨星干燥悬浮剂15g/hm2对水450kg均匀喷雾,起到化控防倒、化学除草的目的。
4.2.2重施拔节肥水。具体的追肥时间应根据墒情和苗情而定,一般群体适宜的高产田,宜在拔节初期至中期;对于群体偏大的麦田,宜在拔节中、后期追肥水。
4.2.3浇透孕穗水。孕穗期是小麦一生中需水临界期,此期一定要保证有充足的水分,提高结实率,增加穗粒数。
4.3注重后期管理
4.3.1浇好灌浆水。抽穗灌浆期是小麦需水最多的时期。小麦在扬花后10~15d及时浇灌浆水,以保证生理用水;同时可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干热风,延缓叶片和根系衰老,增加粒重,提高蛋白质、面筋含量。
1合理轮作
花生是连作障碍非常严重的作物,花生轮作的增产效果十分显著。花生轮作的前茬应选择玉米、高梁、谷子等禾本科作物,不能选择马铃薯、芝麻和豆科作物轮作换茬。
2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吉林省西北部松原及周边地区以红粒型品种为主,如扶余四粒红、扶花1号、扶花2号、扶花3号,搭配白沙1016、吉扶2号、吉扶3号、花育20等品种;吉林省西南部四平双辽及周边地区以白沙1016、花育20、亚美406为主,搭配四粒红、扶花系列品种。选用的良种要达到发芽势90%、发芽率99%以上,并于播种前10~15d将种果放在通风向阳处晾晒2~3d。
3深翻整地
提倡秋季深翻整地,达到熟化,沉实土壤,消灭部分越冬病虫害,积蓄冬春雨雪缓解春旱。开春解冻之后,及时耕耢保墒,避免水分散失,影响播种。秋季来不及深耕的地块,早春提前深耕。一般在春分后清明前进行,可获得较好的效果。春耕必须随耕随耙,使土壤下部沉实,表土松细。试验表明,冬深耕比春深耕增产16.8%,比浅耕增产53.9%。一般深翻25~30cm为宜。翻地时应做到耕翻及时,深度一致,行向直,不漏耕,不重耕,垡片翻扣严密,不漏土边、地头,减少开闭垄。
4科学施肥
施肥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结合整地一次性作底肥施入。施肥量:优质腐熟农家肥25~30t/hm2、硅钙肥200kg/hm2、磷酸二铵200kg/hm2、尿素100kg/hm2、硫酸钾150kg/hm2或施花生专用肥600kg/hm2。
5播种
5月10~20日为最佳播种期,连续5~7d内5cm土温稳定通过12℃即可播种。单垄种植,垄宽65cm,单行拐子苗,穴距15cm,栽植12万穴/hm2;90cm大垄双行种植,穴距15~17cm,栽植13~15万穴/hm2。播种深浅要一致,播后覆土,厚度3~5cm。
6加强田间管理
6.1查苗补种,清棵蹲苗
一般播种后12d左右开始出苗,出苗后及时检查,若发现缺苗、断条应立即催芽补种,以保全苗。花生苗出齐后,用手或小扒锄及时清棵,将幼苗根际的浮土扒出,使2片子叶外露,做到齐一块清一块。
6.2中耕培土,及时除草
6.2.1中耕培土。做到“三铲三趟”,第1次在苗期,中铧深耕浅上土,疏松表土,清除早春杂草;第2次在始花期,中铧耕作,比第1次稍深,少上土;第3次在开花期,大铧深耕,稍多上土,有利于果针下扎入土。6.2.2化学除草。于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用70%都尔乳油2.0kg/hm2或90%都尔乳油1.5kg/hm2,对水750kg/hm2均匀喷洒土壤表面。
6.3叶面追肥
在下针结荚期,喷施800倍壮饱安、籽满堂、粒粒饱等药剂促果饱、增果重。在生长后期叶面喷施保绿王、大肥王或用0.15kg/hm2尿素对水15kg/hm2喷施2~3次,提高叶片活力,延长功能叶片期,控制植株早衰。
7病虫害防治
花生易发的病害是叶斑病和根腐病。叶斑病7月中下旬发病,初见病叶时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每10~15d喷1次,连续2~3次。根腐病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
花生易发生的虫害是蛴螬、金针虫、蚜虫。蛴螬、金针虫用乐果拌种,用40%乐果乳油0.5kg加水10kg,拌花生种子350~400kg;7月中旬如发生虫害可用800倍辛硫磷药液灌根;蚜虫防治要求“治少治小”,始花前喷施药剂,常用40%久效磷1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开花下针期发生蚜虫为害时用农药熏蒸,用80%敌敌畏1.5kg/hm2加细土375kg/hm2,对水37.5kg/hm2,顺花生垄沟撒施。在高温条件下,敌敌畏挥发熏蒸花生,杀死蚜虫,防效可达90%。
8适时收获
当植株下部叶片发黄、部分脱落、荚果果壳网纹清晰、海绵层有黑色光泽时应及时收获,在吉林地区一般为9月20日左右;过晚易掉果。起收后将花生放在垄上晾晒5~7d,3d翻动茎棵1次,晒至7~8成干,然后脱果,继续晾晒至荚果籽仁含水量达9%以下,即可贮藏或销售。
参考文献
蚕桑生产是大别山区传统的支柱产业,特别是近几年随着蚕桑生产的比较效益逐年提高,农民自发栽桑养蚕的积极性高涨。但大多农民在发展的时候只盲目追求桑园面积的最大化,而忽视了对桑园的管理,导致桑叶的产量不高,桑产茧量也一直在510kg/hm2左右徘徊,与桑产茧1500kg/hm2的目标有相当大的差距。为此,笔者根据多年来从事蚕桑技术推广工作的经验,将大别山区桑园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新建标准桑园
1.1建园准备
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条件较好的地块建园。
1.2深耕整地,施足基肥
山地栽桑应修水平梯田。全面耕翻深耕40cm左右,然后平整园地;开沟吊漕(宽30cm、深50cm),挖时将表土和底土分开,挖松底沟。挖后漕内施入有机肥60t/hm2和过磷酸钙750kg/hm2,然后将表土回填到肥料上,苗木栽在表土上。
1.3栽桑时间
桑树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栽下,此时桑苗处于休眠状态,成活率高。春季发芽早,以11月栽植为宜。
1.4栽植密度与形式
以棵行距33cm×200cm栽植,中干养成。
1.5选苗、修根
桑苗要选栽育711、农桑14号、华明桑等高产抗病强的优良品种。栽前将苗木进行大小分级,剪去过长根和受伤部分,剔除病虫害苗。长途运输苗根干萎的可浸泥浆稀粪水后立即栽植。
1.6栽植方法
以确定的株行距,拉好栽植绳,把桑苗放入栽植沟内,扶正苗木,先填剩余的细表土壅根,边壅边轻提苗干,使根系向四方伸展并与土壤密接,再壅土踏实。桑苗根颈入土8cm左右,沙土宜深,粘土宜浅。栽后浇足水,然后在距地面35cm处定干。最后将底土覆于桑根颈上方周围成馒头状,可保湿、防冻、护干,促进桑苗来年早发芽。
2培养理想树型
2.1桑树树型养成的目的
促使树型整齐,枝叶分布均匀,通风透光,促进营养生长,减少花椹,防止病虫害,便于管理和收获桑叶,提高桑叶的产量和质量。一般以中干有拳式树型为宜。
2.2中干有拳桑养成法
树干高度105cm,以2层枝干为好,3年养成,第4年正式收获。①第1年:苗株春季发芽后,待新梢长到15cm时疏芽,选留2~4个匀称壮芽任其生长,当年养成2~4根壮条,晚秋蚕后每条留叶6片左右。②第2年:春季发芽前离地面65cm处剪定。发芽后每枝干选留2~3个壮芽,每株养成4~8根壮枝,晚秋蚕结束后每枝干留叶7~8片。③第3年:养过春蚕后提早离地面105cm处剪伐,养成第2枝干。发芽后每枝干留2~3个健壮芽生长,每株养成8~16根壮条。以后每年养过春蚕后离地面105cm处剪伐,形成桑拳。
3桑树管理
3.1科学施肥
3.1.1春肥。春肥占全年总肥量的20%,桑树发芽前15~20d施下,一般在3月20日左右施下。施45%复合肥或尿素300kg/hm2。春蚕大蚕期叶面喷肥2~3次,配置浓度为:复合肥1%、尿素0.5%、过磷酸钙1%;每隔2~3d喷1次可增产桑叶10%左右。
3.1.2夏肥。夏肥占全年施肥量的40%,用速效肥。6月初完成夏伐后立即施下。一般分2次施用,夏伐后与疏芽后各施1次。此期经历6~8月3个月,桑树枝条生长占夏秋总生长量的90%。施足夏肥,不仅增加当年夏秋叶产量,且关系来年春叶产量。
3.1.3秋肥。秋肥占全年施肥量的10%,8月施下,速效肥为主,适当增施磷、钾肥。
3.1.4冬肥。冬肥占全年施肥量的30%,桑树落叶后施入,以迟效性有机肥为主;结合冬耕施增施硼肥22.5kg/hm2。
3.1.5桑园间作绿肥。绿肥翻入土中,可增加桑园有机质,达到“以园养桑”的目的。冬绿肥在9月至10月中旬播种,品种有蚕豆、红花草等,4月上旬翻埋;夏绿肥在5~6月播种,品种有绿豆、饭豆等,在7月中下旬收割。
3.2桑园耕耘
3.2.1冬耕。桑树落叶后结合绿肥播种和施冬肥进行,深度20cm,离桑根10cm左右,土块可不打碎。
3.2.2春耕。桑树发芽前结合埋冬绿肥进行,深度10cm,土块要打碎。
3.2.3夏耕。夏伐后随时进行,为避免伤害桑根,深度5~10cm。可结合除草与播种夏绿肥进行浅耕。
3.3桑园除草
桑园杂草不仅与桑根争夺养分、水分,影响通风透光,而且是病虫潜伏的场所。因此,全年要抓好3期5次除草工作。
3.3.1春除发芽草。桑树发芽前的4月初除去幼草,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除1~2次。
3.3.2夏除黄霉草。夏伐后雨水多,气温高,光照足,杂草生长快,6~7月除草2次。
3.3.3秋除开花草。秋季除去开花结籽草可减少来年杂草蔓延,除草1~2次。除人工除草外,还可用10%的草甘膦水剂15kg/hm2除草。
3.4桑园排灌水
3.4.1排水。桑园积水会影响土壤通气,致使桑根呼吸困难,严重的会死亡,因此,做好开沟排水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3.4.2灌水。桑园春季和夏伐后2次发芽期以及夏秋的旺盛生长期,都需要充足的水分。根据天气情况,春季在发芽前开叶后各灌1次水,春蚕期灌水2次,做到前期少灌后期多灌,夏伐后灌水1~2次,秋季7~10d无降雨时要及时灌水。夏秋季灌水需在下午4时后进行。
3.5桑园护理
3.5.1摘心。选择晴天将桑树新梢的嫩心摘去,促使幼叶成熟。春蚕大蚕期5龄用桑前10d摘心,可提高叶质和叶量。
3.5.2疏芽。夏伐后把过密新梢适当疏去,分2次进行。第1次当新梢长到10cm左右时疏去过密新梢;第2次结合大蚕用叶,用桑剪剪去细弱、下垂和位置不当的过密新梢。
3.5.3整枝。在冬季修去桑树的死拳、枯桩、病虫枝、小细枝,可增强树势,减少病虫害。修下的枝条立即集中烧毁,防止病虫害蔓延。
3.5.4剪伐。在春蚕5龄期后边采边伐,剪口在定拳处,时间要求在6月5日前全部结束。
3.5.5剪梢。在晚秋后剪去桑树枝条梢端一部分,可提高春季发芽率,增产桑叶10%左右,还可减少冬季冻害,一般剪去枝条总长的1/4。
3.6合理收获桑叶
做到量叶养蚕,不养过头蚕。夏蚕饲养张数约为春蚕的25%,秋蚕饲养量可与春蚕相当或略大于春蚕饲养量。夏蚕收获采叶占条长的1/2;中秋蚕留8片叶,晚秋蚕留4片成熟叶,一律摘叶留柄,以保护枝条腋芽,为下年丰产打好基础。
4桑树病虫害防治
4.1桑树萎缩病
1园地选择
杨梅适应性强,一般山地均可种植。海拔高度对杨梅品质有明显的影响,海拔较高的山峰,风速大、气压低、水分蒸发快,易使的杨梅果肉肉柱形成尖刺形;而海拔高度相对较低的山地,由于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小,湿度较大,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低;海拔中等的山地,由于山峦重叠,互相遮蔽,散射光多,空气湿度和温度配比合理,较有利于杨梅果实的生长发育。山地坡向不同,杨梅的品质也有差异,南坡山地太阳辐射强,空气湿度低,可使杨梅果实成熟早、含糖量高、果形小、产量低;北坡山地则相反。因此,杨梅园地一般选择在海拔500m以下的平缓北坡,土壤以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排水性好的砂质红壤或黄壤为宜。
2种苗选择
如当地原有野生杨梅较多,可采用高接的办法改换优良品种;如当地缺乏良种,可考虑从外地引入接穗苗木,如东魁、荸荠、丁岙、水梅等。引种时要注意两地的气候条件、土壤质地等差异及原有品种的熟期,若地域差异较远,必须先少量试种,成功后再扩大,切忌大规模盲目引种。
3苗木定植
根据品种、气候、土壤肥力及栽培管理措施确定栽植密度,为使幼树提高前期单位面积产量,一般可栽375株/hm2左右。定植一般分春植、秋植2种,春植在浙江于杨梅萌芽前(2月中旬至3月上旬)进行。此时冰冻期已过,气温开始回升,有利于根系的恢复和生长。如过早,植后易遇冻害天气,会导致土裂、根断、苗死;过迟,则根系受伤后尚未恢复,未能及时吸收肥水,而地上部已抽梢发叶,影响成活和生长。
定植前,要挖好定植穴,一般长50cm、宽60cm、深60cm。挖穴时间最好在冬季,经冰冻可使土壤风化,利于幼苗根系吸收肥水,并可杀死穴内越冬害虫。定植时,先在穴底施入适量腐熟的基肥,然后放下苗木,理顺根系,分次填入表土,用双脚将四周踏实,与嫁接口平齐,注意不能伤根。定植后用柴草覆盖遮阴,有利于提高成活率。
4抚育管理
杨梅幼苗定植后,约经4年左右开始结果,为了实现速生早产的目标,栽后要加强抚育管理。幼树时要勤除草、松土、培土,保证幼树的正常生长,除草一般每年2次,春末、夏末各1次。在未结果前每年要施肥1次,一般在幼树萌芽前施用,以促进根系和枝叶的生长。当杨梅成林后,每年施肥2次,第1次在春季萌芽前,以速效肥为主,促进春梢开花和坐果及果实的发育;第2次在采果后进行,以有机肥为主,促进花芽分化,恢复树势,为次年丰产作准备。
5整形修剪
5.1整形
5.1.1自然开心形。定植后的第1年以抹芽为主,从离地约20cm起选留第1个主枝,以后每隔15~20cm留第2、3个主枝;第2年在主枝的延长枝上剪去不成熟的秋梢,并将主枝上所有侧枝短截,在离主干60~70cm处选留第1副主枝;第3年在主枝上选留第2副主枝,第1、2副主枝相间60cm;第4年继续延长主枝和副主枝,在距离第2副主枝40cm左右处选留第3副主枝。在培养主枝和副主枝的同时应及时选留大侧枝,通过5年左右完成整形。
5.1.2自然圆头形。苗木定植后,在离地约30~40cm处进行短截,其后除保留主干分生的3~4个强壮枝条,其余枝条及早除去。保留的枝条彼此相隔20cm左右,相互不重叠。在离主干60~70cm的主枝上留第1副主枝,再在其另一侧下方60cm处留第2副主枝。控制主枝、副主枝以外生长过旺的强枝,缓和树势,经过5~6年完成整形。
5.2修剪
5.2.1除萌。春季发芽后到秋季生长停止以前及时除去树体上的无用萌蘖,包括主干基部发生的徒长枝,主枝、副主枝和大型辅养枝背面发生的过强枝条。5.2.2摘心。春季枝梢开始生长后,组织尚未木质化时进行。一方面,利于提高坐果率,减少落果;另一方面,促进树冠空秃部分的徒长枝抽发二次枝,进而演变成结果母枝。
5.2.3拉枝和撑枝。拉枝一般用绳或铅丝系在骨干枝的中部,按枝条要求角度把枝条向水平方向拉开,系着枝条的部位必须有橡皮或其他软韧材料垫铺,以免树皮擦伤感染癌肿病。撑枝用坚固的短木条撑大主枝和主干所成的角度。两者目的在于促使杨梅树冠开张,改善光照,结果均匀,避免平面结果。
优质强筋小麦栽培的主攻目标是保持和提高所用品种的品质遗传特性,不能因栽培措施不当而降低该品种的烘烤品质指标。搞好优质强筋小麦栽培必须把优质放在首位,以品质为核心,通过合理栽培,从而获得高产高效。
优质强筋小麦适宜区以河南省以北中部冬麦区为主,大致在北纬38°~40°。该地区常年降水500~600mm,其中小麦生育期间降水150~200mm,抽穗至成熟期降水50mm左右,尤其是小麦生育后期干旱少雨,有利于籽粒蛋白质积累和强筋力面筋的形成。
1培肥地力
1.1加深耕层,精细整地
实现小麦优质高产,依赖于强大的根系,这就要求加深耕层,为根的生长创造深厚疏松的耕层。深耕可以增产,要求深度25cm为好,深耕应根据原有的基础,逐渐加深耕层,深耕必须配合细耙、多耙,注意防旱保墒,尤其在土壤偏黏的地块,更要掌握好宜耕期,借以粉碎坷垃,踏实土壤,清除根茬,保住底墒,使土表平整,利于播种,达到早、深、净、细、实、平的要求。
由于较高的土壤肥力有利于改善强筋小麦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所以进行优质高产栽培,必须以较高的土壤肥力和良好的水肥条件为基础。应培养土壤肥力,达到耕层有机质1.0%以上,全氮0.09%以上,碱解氮70mg/kg以上,速效磷20mg/kg以上,速效钾90mg/kg,有效硫16mg/kg以上。在这种地力条件下,经配方施肥,良种良法配套,可达到优质高产。
1.2增加有机肥投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反映土壤肥力水平的综合指标。培肥地力的中心环节就是保持和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其基本手段就是增加有机肥投入,增施以农家肥为主的各种有机肥和秸秆还田。
1.3平衡施肥,增加无机肥投入
在总施肥量中,一般除施有机肥45t/hm2以外,无机肥也应适当增加,要求施纯氮180~225kg/hm2、磷(P2O5)135~180kg/hm2、钾(K2O)75.0~112.5kg/hm2。硫酸铵和硫酸钾不仅是很好的氮肥和钾肥,两者也是很好的硫肥。上述总施肥量中,全部有机肥、化肥中氮肥的50%、全部的磷肥、钾肥均作底肥施,第2年春季小麦拔节期再施留下的50%氮肥。
麦收“胎里富”,无论是肥沃水浇田还是旱地麦,底肥对产量和品质的形成都很重要,尤其是多施肥效久、养分含量高的农家肥,可以为小麦生长发育源源不断地供给所需养分。强筋小麦生育后期吸氮力比一般小麦强,因而施足农家肥就显得更为重要。
2一播全苗
2.1立足抗旱防涝
改善麦田灌排设施,做到沟沟相通,内外相连,能灌能排,旱涝保收。
2.2主推“适墒、适期、精播、机播”四项技术相配合
适墒是一播全苗的基础,优质强筋小麦的适生区为两合土、黏壤土或黏土。适宜出苗的土壤含水量:两合土18%~20%,黏壤土20%~22%,黏土22%~24%,低于上述指标,应浇好底墒水,还要保好口墒,以确保一播全苗。土质十分黏重的地块,也可先种,后喷灌或浇蒙头水。适期精量播种是苗壮的基础,早播小麦生长过旺易形成老弱苗,晚播小麦苗弱、群体不足。推广机械精匀播种可确保播量准确,达到苗全、苗匀、苗壮的目的,并提高播种作业效率。
2.3推广适时精播技术
适播可以保证小麦冬前有足够的积温,利于培育冬前壮苗。适期播种要根据品种的冬春性和当年的气候条件而定,一般在正常气候条件下,河南省豫西、豫北地区种植的半冬性品种以10月3~10日播种为宜,弱春性品种可在10月13~20日播种。黄河以南的豫中、豫东地区半冬性品种以10月8~13日播种为宜,弱春性品种以10月15~23日为宜。根据近几年的生产实践,在精细整地、足墒下种的前提下,半冬性基本苗150~180万根/hm2,播量75~90kg/hm2;弱春性品种基本苗195~225万根/hm2比较适宜,折合播量97.5~112.5kg/hm2。具体到每块地的播量要根据种子的千粒重、发芽率、整地和墒情等综合确定。
3田间管理
实现强筋小麦优质高产,除打好播种基础外,还必须加强田间管理。俗话说:“种好是基础,管好是关键,关键在冬前。”所谓冬前就是指出苗到越冬前(河南省北部约到12月20日,中南部约到12月31日)。
3.1冬前管理
3.1.1保证全苗。在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种浸种催芽的种子,这是确保全苗的第1个环节。出苗后遇雨或土壤板结,应及时进行划锄,以破除板结,达到通气、保墒、促进根系生长的目的。
3.1.2浇冬水。浇好冬水有利于保苗越冬,年后早春保持较好墒情,应于立冬至小雪期间浇冬水,对地力高、底肥足、群体适宜或偏大的麦田,适期内晚浇,可不施冬肥;对底肥不足或中低产田,冬前群体小、长势弱或因旺长而脱肥的地块,应在适期内早浇,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20~150kg/hm2。
3.1.3推广化学除草。在11月下旬要注意搞好化学除草。但使用化学除草剂一定要严格按产品说明书进行,不可随意加大药量,不能漏喷、重喷,同时要选择无风晴天喷雾。对喷过除草剂的器械,必须做好清洗等善后处理。
3.2春季(返青期至挑旗期)管理
3.2.1拔节期追肥浇水。该时期追肥浇水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籽粒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增生,控制旗叶和倒2叶过长,建立高产小麦紧凑型植株;能促进根系下扎,提高生育后期的根系活力,有利于延缓衰老,提高粒重;能够控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的植株生长,促进单株个体健壮,利于小穗小花发育,增加穗粒数。
3.2.2浇挑旗水或开花水。挑旗期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此时灌溉有利于减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并保证土壤深层蓄水,供后期吸收利用。
3.2.3推广化控、化除新技术。对于一些植株偏高的优质强筋小麦,如果群体偏大,一定要及早采取化控防倒措施,返青期群体超过1500万穗/hm2的麦田,河南地区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麦苗返青开始生长时,及早采取化控防倒措施,用壮丰安450~600mg/hm2或多效唑粉剂600g/hm2对水750kg/hm2进行喷洒,可以有效控制倒伏。喷洒时要注意选择无风的晴天,日平均气温10℃有利于麦苗吸收,并注意不重喷,不漏喷,以达到理想效果。
3.2.4防治小麦纹枯病。返青期至起身期是防治纹枯病发生的最好时机。防治用药,根据几年来的试验,以粉锈宁为首选药物,用药按有效成分225g/hm2以上防治。喷洒方法主要是喷药时加水量一定要达到600kg/hm2以上,严格操作方法,方能达到防治目的。
3.3后期(挑旗期至成熟期)管理
3.3.1灌浆水。小麦开花后土壤水分含量过高,会降低强筋小麦的品质。因此,强筋小麦生产基地在开花后应注意适当控制土壤含水量不要过高,在浇过挑旗水或开花水的基础上,不浇灌浆水,尤其要避免浇麦黄水。
3.3.2防病虫。小麦病虫草害均会造成小麦粒秕,严重影响品质,白粉病、锈病等是小麦后期常发生的病虫害,应切实注意加强预测预报,及时防治。
3.3.3追肥增粒。在挑旗期结合浇水追施105~120kg/hm2尿素,可以有效地减少小穗、小花退化,一般可增加穗粒数6粒左右。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加籽粒蛋白含量1~2个百分点,提高面筋含量和质量。这是面包小麦栽培中品质提高的一项关键措施。
3.3.4叶面喷肥。叶面喷施硼、锌等微量元素,可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在扬花后5~15d喷施BN丰优素和磷酸二氢钾,可改善籽粒商品外观,增加产量,提高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