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护士职业道德规范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3 11:28:0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护士职业道德规范,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护士职业道德规范

篇1

1.1 抓理论学习 医院对各科室每周组织理论和业务学习做出了安排,同时提出了要求,并由院党办、工会、团委定期编发学习资料,送发到各科室、班组,着力培养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了“时间落实,检查记录,督促鼓励,共同提高”的学习机制。

1.2 抓观念的转变 医院经常组织职工进行“怎样做一个好医生”、“怎样做一个好护士”、“假如我的亲人是患者”的讨论;院长还专题做了职业道德教育的报告;工会、共青团向全院职工发出了“以患者为中心倡议书”;院党办、工会、团委还多次组织职工观看有关职业道德教育的录相,举办职业道德专题讲座、演讲和演示会等。通过教育,使职工确立了新的服务思想,由“以医疗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由原来“患者要我服务”转变为“我要服务患者”。

1.3 抓优质服务竞赛活动 我们根据本院情况制订考核标准,在全院医务人员中开展评选活动。同时还开展了争创“青年文明号”、“岗位能手”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在全院上下形成了争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有力地促进了服务质量和医护技术的提高。

2 建立健全“以患者为中心”的职业道德建设机制,树立一流医院的形象

2.1 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科室病区分工负责的领导机制。制订了《吉林省肿瘤医院开展“以患者为中心,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全面提高服务质量”活动的实施方案》,成立了医院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科室也成立了排忧解难小组,形成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科室病区分工负责的机制。实实在在为患者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医院定期对全院的形象进行检查监督,有效地提高医院的医术形象,管理形象,外观形象,发展形象,员工形象和精神理念。

2.2 建立健全职业道德规范。为规范广大职工的行为,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制度。①先后颁发《医务人员行为规范》、《医务人员文明用语、服务忌语》,明确了医务人员的基本工作标准和努力方向;②实施“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保证书”,向住院患者送发“致患者公开信”;③实施“医患道德双向承诺责任书”,医患双方承诺廉洁行医;④颁布了“实施医院形象建设条例”。

2.3 形成一套监督和激励机制。为使“以患者为中心”职业道德得到进一步落实,我们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①设立院长信箱及投诉信箱,对群众投诉问题及时取证核实,对查实索要收取红包者,坚决给予处分或处理;②定期对医院职业道德建设检查监督,定期召开监督员会议,对监督员提出问题认真整改;③抓药品回扣问题,绝对不允许医生参与卖药和按处方用药收取回扣。定期召开药品管理委员会会议,研究临床合理用药,保证药品质量及杜绝回扣问题;④开展“满意在附一”活动,向来院就诊患者开展满意度调查,发放征求意见卡,调查问卷等,这些制度措施,强化了对医务人员的制约,增大了患者和社会各界对医院的监督力度,对医务人员起到警戒和监督的作用;⑤明确“医德高尚、医术精良、服务态度好,受到患者或家属赞扬者”的奖励标准,明确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者的处罚规定。

篇2

护士语言素质,实质就是语言美

语言美的外在表现,即音调的和谐、语音的清晰、语气富有感情、语汇丰富、谈吐文雅。语言美的内在表现,而语言的本质要符合职业道德规范、讲究文明礼貌、尊重他人、言之有礼。语言美还表现在讲究语言的艺术,包括语言表达准确、优美、方式灵活、具有艺术感染力和说服力。

良好的语言素质,是医疗护理的要求,是进行心理护理的需要。当今护理模式的改变,责任制护理的开展,更显示出其重要性,让我们都来注重语言素质的修养,以适应当今护理模式的改变,而提高护理质量。

护士是以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为宗旨,以精湛的护理专业技术为病人服务。每当人们提起“护士”这两个字,人们的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个品德高尚、充满热情、举止文雅的白衣天使形象。因此,护士的语言素质,就要体现出护士的职业特点及所特有的医德素质。因为人不是一个单纯的生物体,而是一个完整地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的人,有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感情及复杂的心理活动,而且护士的工作对象是身患疾病的人,所以护士注重语言素质的修养是十分必要的。

护士语言素质要求用语言美

鄙视的语言使人屈辱,责怪的语言使人反感,温和的语言使人亲切,激烈的语言刺激能使人情绪发生很大的波动,以致病情突变甚至危及生命。因而语言能治病也能致病。所以,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应根据病人所处的情况,病情特点、文化程度,选择最适宜的语言方式,同时要注意说话的声调、表情、态度。使用的言词要得体,语气要富有感情,充满热情。

例1:患者,女,51岁,心绞痛发作入院。入院后由于对住院环境生疏,再加上对本身疾病的忧虑,情绪十分低落,当我们发现后,能够用和善的态度,宽慰的语言,进行安慰,鼓励病人,并用科学的知识解释说明情绪对疾病的影响。对我们产生了信任感,增强了信心,消除了低落的情绪,使病人再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与护理,最后痊愈出院。

语言美的内在表现,语言美的本质,要符合职业道德规范,讲究文明礼貌,尊敬他人,言之有礼。护士的语言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位护理人员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并对他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

例2:患者,男,65岁,冠心病。该患者是一位离休干部。一方面由于离休后不能适应,总觉得有一种失落感,再加上疾病缠身,患者脾气变得十分急躁,医护人员稍有一点不能满足他的要求时,就发脾气。但我们医护人员能自觉的遵守医德规范,善于理解病人,尊重病人,并且用诚恳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主动与病人交谈,告诉他:如果我们服务不周,请多提宝贵意见。病人听了我们的话,深受感动,经过一段时间病人的心理状态逐渐恢复了平衡。消除了自身的失落感,积极配合治疗,很快的痊愈出院。

篇3

[摘要] 目的 通过分析低年资护士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 在对本科室16位低年资护士的管理中改变传统的护士长一人负责制管理模式,让大部分护士在工作的同时担任相对应的管理角色,并完善相对应的管理准则。结果 在新的管理模式下,低年资护士的专科知识及实践技能等综合素质迅速提高,科室总体的护理质量快速提升,患者满意度90%以上,在零护患纠纷的基础上圆满完成了全年的护理工作。结论 对低年资护士的管理只要采取了合理、规范、人性化的管理办法,重视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个体心理需求,同时加强岗前培训,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与职业道德观,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潜能就会得到最大的发挥,护理质量就会相应提升。

[

关键词 ] 低年资;护士;管理;心得体会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2(c)-0183-02

低年资护士是护理行业的新生力量,她们的人格特征和学习能力将影响护理事业的发展[1]。我院大部分科室低年资护士的比例到了90%以上。在面临年龄结构年轻化、护理专科知识及临床经验缺乏的情况下,只有根据本科室护理队伍的结构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制定出适合本护理单元的管理计划,才能确保护理工作圆满完成。现将我科对低年资护士的管理心得与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病区开设床位40张,共有护理人员17名。受护士人力资源不足的制约,其中主管护师1名,护士16名。16名护士中工作经验5年以上3人,2年以上1人,一年以上1人,其余11人均不满1年。

2 低年资护理队伍存在的问题

2.1 护理行为缺乏人文关怀

大部分低年资护士基础文化知识薄弱,对事物缺乏正确的认知,导致护理职业道德与价值观偏移,工作中缺乏积极向上的心态,导致责任心和爱心缺失,造成护理行为缺乏人文关怀。

2.2 护理行为缺乏专业性

大部分低年资护士专科知识局限,护理操作技能不熟练。而护理工作需要理论结合实践。专科知识的局限及不熟练的护理操作导致了护理行为缺乏专业性。

2.3 角色转换困难

低年资护士大部分为90后,在家倍受父母的呵护及亲人的关爱。而护士的角色却要呵护、包容、理解、关心、照顾患者,所以大部分低年资护士在工作之初很难适应自己的角色。

2.4 缺乏病情预见性

低年资护士因为临床经验不足,缺乏基础理论及专科理论知识,对病情的发展缺乏预见性,护理风险系数增加。

2.5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部分低年资护士法制观念淡薄,工作中常缺乏主动的病情观察,只注重患者的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2]。

2.6 缺乏团队精神

因为家庭的宠爱、成长的时代背景等综合因素,大部分低年资护士在工作中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影响团结协作。

3 对低年资护士的管理办法

3.1规范护士长的管理总则,正确认识各因素对管理工作的影响

管理者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科室护理人员对人、事、工作的认识。护士长在管理工作中不但要公平公正,更要用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培养护士的职业道德、激发她们的工作潜能,从而使护士不断完善自己的综合素质,用职业道德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达到提升护理质量、树立医院良好的护理品牌形象的目的。

3.2加强护理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教育,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低年资护士是护理人才的源泉,只有通过培养提高低年资护士的综合能力,才能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3]。同时良好的职业行为基于崇高的职业道德。所以管理者要重视低年资护士的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教育,帮助并支持低年资护士继续汲取文化知识,完善其综合素质,培养其良好的道德情操,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用职业道德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从而使人文关怀能有效渗入护理行为及与同事的相处中。

3.3加强专科知识及实践技能培训

重视护理人员的学习情况,在低年资护士中积极培养业务骨干,派业务骨干外出进修、参观、学习,从而带动专科护理工作的发展。

3.4 重视沟通交流,耐心引导护理人员尽快适应自己的角色

重视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分析并掌握护理人员的情绪,管理者要倾听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并掌握护理人员的职业心理需求,以利于护理人员保持良好的职业心态,维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从而达到保持其工作热情的目的。

3.5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培养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每项医疗护理操作都有严格的操作流程,一旦违反操作流程就有可能导致护理缺陷,从而导致医疗纠纷。所以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时应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有效降低医疗隐患。

3.6 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良好的工作氛围有利于形成一种非正式群体,从而加强团队内部的协作关系。而护理工作的特征是分工合作,所以良好的内部协作关系可以有效确保护理质量安全。

3.7 提高低年资护士的组织支持感

护理职业属于高风险职业,所以护理群体更需要家庭、社会、组织各方面的支持。作为管理者,要正确评价低年资护士在工作中的贡献并关心她们的利益,有效提高低年资护士的组织支持感。因为组织支持感水平的高低最终会影响工作质量及医院护理事业的发展[4]。

3.8完善相对的工作制度

制度是管理的依据,只有在制度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管理的艺术,才能有效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8.1护理质量督查与管理制度 对护理质量的督查与管理实行护士长-护理组组长(责任组组长、治疗组组长)-护理质量督查组成员分级管理制度,对工作能力强的低年资护士及时肯定和认可,使其担任相对应的管理角色,因为被重视、肯定可以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带动整个护理单元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

3.8.2 病房管理责任制 对病房的管理实行责任到人的管理办法,倡导我的病人我负责、我的科室我做主的工作理念[5],培养低年资护士的主人翁精神,让每位护士都能体会管理带来的乐趣。具体做法:每位护士具体分管1~2间病房(4~6个病人),并引导低年资护士正确认识自己的管理角色。管理涵盖的内容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护理、专科护理、专科知识指导、和患者的交流沟通、术前术后护理、康复指导以及患者的一般信息、治疗护理方案、病房的整洁、安全等等。

3.8.3完善考核制度,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效能 结合病房管理责任制,制定科室的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并对每间病房的责任管理人按科室制定的护理质量管理制度进行考核,可以促进低年资护士快速掌握相应的专科知识,锻炼她们有效沟通与交流的能力。

3.8.4完善奖罚制度,刺激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护理质量安全 奖励机制可以有效促进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处罚机制可以杜绝同样的护理缺陷重复出现,确保护理质量安全。

4 结果

在新的管理模式下,低年资护士迅速适应了护士的各种角色,工作态度积极主动,专科知识及实践技能等综合素质也不断提高。11位低年资护士在参加护理工作3个月后,先后有9人已经能够胜任各个班次的工作。半年后,11位低年资护士均能单独完成各个班次的工作。因为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在护理过程中,能用职业道德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行为中,促进了医患和谐,确保了医疗护理质量安全。

5 讨论

目前大部分医院在护理人力资源上都存在护士年轻化、专科知识缺乏、年轻护士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问题。所以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必须要有明确的管理目标(以医患、护患、医护和谐为前提,在良好的工作氛围下确保医疗护理质量安全为目标),并根据护理队伍的特征实施相对应的管理办法,在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规范自己的管理准则,以身作则,不论是批评还是表扬都从爱护的角度出发,引导她们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与职业价值观,关心她们的生活,协调好工作中的各种关系,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重视她们的心理状况,帮助她们排解工作压力,维护其身心健康,她们才能保持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主动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确保护理质量安全的目的[6]。

[

参考文献]

[1] 张旦红,阐玉英.低年资护士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和谐的相关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11).

[2] 赵亮.低年资临床护士的现状管理与对策[J].心理护理,2011(2).

[3] 王云.低年资护士护理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1(35).

[4] 左红梅,杨辉,刘庆春.护士组织支持感与组织支持需求的调查[J].现代临床护理,2012,10(1).

篇4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各类职业的人在其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其实质就是社会生活对人们的一种职业要求。一定的职业道德规范只适用于从事该职业的人员,只能在被职业的范围内发挥作用。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职业道德要求。护士职业道德是在一般职业道德基础上根据护理专业的性质、任务,以及岗位对人类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是护士用于指导自己言行,调整病人与护士、集体与护士,以及社会与护士之间关系,判断自己和他人在医疗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等实践过程中行为是非、善恶、荣辱和褒贬的标准。作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其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与形成,是目前学生必备的素质和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1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1.1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直接影响医疗质量

护理专业学生从在学校学习到医院实习这个整体阶段,是由学生转变为护士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将经历由理性到感性,有理论到实践的转变,对起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管理护理专业学生的全方面成长,从多个角度在心理素质和行为操守方面顺利完成一个职业角色的转变。从树立正确的积极的,成熟稳定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态度,进而指导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实践。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以医疗卫生行业为主,大多数在县市级以上单位就业。学生毕业之后从事的护士职业,在医务人员中占的比例最大,而且有很大的工作量,涉及面广,较强的专业性。病人从进入医院到治疗好后出院所需的各种治疗大约90%都是由护士配合医生执行完成。护士道德修养的好坏可以直接反映出所在医院的医疗作风。这就要求护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就要不断强化其职业道德意识。只有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热爱护理工作,端正学习态度,才能提升护理技能,全身心为病人服务,从而提高到医疗质量。

1.2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直接影响医患关系的和谐

现阶段,医患关系尤为紧张。特别是在县市级医院,患者对医务人员不信任;级别高一些的医院,患者对医疗期望值过高,而且要求护士的亲和力。患者在患病就医住院期间,感情比较敏感脆弱,希望能尽快得到治疗,且想得到服务优良的诊治服务。这期间,护士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他们要站在患者的角度,为其着想,充当其家人,态度亲切和蔼、语言充满关爱,使患者能够正确对待病情,积极配合治疗,自觉行动,营造和谐的、融洽的医患关系。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医学事业是神圣而崇高的,一旦选择从事医疗事业,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根据某医院对日常投诉的问题统计后发现:医院的服务问题占80%以上;而对医疗费用、医疗技术等问题,不足总投诉的20%。由此可见,产生医患纠纷的根本原因在于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态度、沟通等方面。为更好地让学生知道胜任工作的前提是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校期间,就必须重视对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

2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

在我院,职业道德教育与学生的职业规划作为一门德育课程对学生进行教学。对五年高职的学生,此课程教学多安排在入学第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6岁,授课方式以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为主。五年高职二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专业基础课程,对于专业学习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有的甚至还不真正了解其专业特点,以后从事的工作性质等。德育教师虽然有较为丰富的职业道德理论知识,但对护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在认识上尚有欠缺,不如医学专业教师理解医疗服务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因此,德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时会令学生反感、厌恶甚至排斥,从而使教学效果大大降低。现阶段,职业道德教育多为课堂教学的模式,即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课本上怎么说,老师就怎么讲,大部分学生,很少亲身实践。而对三年制的大专生,年龄均已18岁,没有专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这门课程,在其他护理人文教育中涉及而已。目前在高职院校中职业道德教育课的考核方式主要还是以书面考试为主。一张普通的试卷、一个分数就考核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结果。学生以为只要是考试及格了,就说明其已具有职业道德,就符合作为护士的要求了,却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真正的意义。

3提高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措施

3.1加强职业道德课教师自身素质提高

某些高等职业院校对职业道德教育归在思政部,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不适应现在的职业道德工作要求。主要体现在:教师队伍不够专业,任课教师中大多由政治课教师兼任;相比专业基础和技术课程的教师,职业道德教师参加实践机会少,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也不多;缺乏对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的深入研究。对学时较多的五年高职学生,由于其年龄较小,职业道德课程的单独开设,就是为了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而此课程归到思政部,客观上看,职业道德教育仅仅是职业道德课任课教师的职责,其他基础课、专业课教师、行政教辅和管理人员似乎都不在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者队伍之内。事实上,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是思政老师的职责,更需要其他专业课程教学的紧密配合,更受环境的影响。教师也有职业道德,在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最直观,在给学生讲授职业道德理论的时候,更应通过规范自己的言行,用实际行动告诉学生教师是怎样教书育人,从而让学生也明白自己将来的职业道德,让受教育者从心底接受道德教育。

3.2专业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

专业课教师在其学习期间,到医院实习过,对医务工作有一定的了解,更应参与到职业道德教育中,在平时的授课中,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专业课程的兴趣,有针对性地涉入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在专业技能培训时,严格要求学生在技术上要做到精益求精,科学作风要严谨,爱岗敬业。例如:在训练学生无菌操作时,先要给学生讲明为什么要有无菌操作,操作不当会带来哪些严重的结果,再细致地讲解、示范无菌操作过程,对学生操作严格要求,同时强调在操作中的严谨态度和关爱保护患者的观念,这样在学生进入真正的工作岗位后才能更好地操作,具有责任心。每门课程的性质和内容不相同,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也就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自己授课内容巧妙安排,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使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课程学习有机融合在一起,做到从学生入学后的第一课堂到临床实习的整个过程都要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3.3安排学生到医院见习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最后一年基本都去医院实习。部分人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在学生进入实习期的时候再与实训结合起来也不迟,笔者认为不然。护理专业的学生一旦进入医院实习,就意味着已经开始护理工作,接触病人,在这之前他们就应该具有护士的职业道德意识。因此,在学生学习职业道德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同时,安排学生去医院见习,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通过努力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其次,通过医院见习这种教学模式,高职院校能够更好、更快地更新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医院也可以利用见习,主动向学校提出对未来员工应具备的职业素养的要求。再次,学校还可以邀请护理界的劳动模范走进学校,通过座谈会或开讲座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到医院实际工作中,护士所要具备的素养。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假期,走进社区,为居民免费进行简单体检、普及护理知识、为中老年人做健康保健知识讲座。学校给学生提供一些社会实践的平台,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增加其社会阅历,真正体会为人民服务的快乐,提前对护理职业职责有所体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仅是护理专业学生,对所有其他服务行业专业的学生来说,职业道德教育都是一个长时间需要通过其他教学活动来实施的教育过程。只有不断加强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才能为医疗机构提供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素质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建松,邵路才,等.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路径[J].高校论坛,2014.9:125.

[2]邓奕,李小英.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研究现状[J].医学信息,2011.10(24):442-443.

[3]罗小华,刘益.加强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前职业道德培训的重要性[J].学术研究,2014.10:47.

[4]朱徐慧,丁振,等.居民对医学职业道德教育及医患关系评价[J].江苏预防医学,2014.2(25):91-92.

[5]赵润平.论运用活动教学法提升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养[J].科教文汇,2013.11:88-89.

篇5

关键词:职业道德以德治国需求理论

1树立职业道德规范的必要性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正当职业的人们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岗位上进行职业活动时,从思想上到行为上应该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这种原则和规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变得非常实际[1]。

综合而言,一套优秀的职业道德规范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1.1调节职业交往中从业人员内部以及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间的关系

职业道德的基本职能是调节职能。它一方面可以调节从业人员内部的关系,即运用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职业内部人员的行为,促进职业内部人员的团结与合作。如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要团结、互助、爱岗、敬业、齐心协力地为发展本行业、本职业服务。另一方面,职业道德又可以调节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如职业道德规定了制造产品的工人要怎样对用户负责;营销人员怎样对顾客负责;医生怎样对病人负责;教师怎样对学生负责等等。

1.2有助于维护和提高本行业的信誉

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的信誉,也就是它们的形象、信用和声誉,是指企业及其产品与服务在社会公众中的信任程度,提高企业的信誉主要靠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质量,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高是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有效保证。若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很难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和提供优质的服务

1.3促进本行业的发展

行业、企业的发展有赖于高的经济效益,而高的经济效益源于高的员工素质。员工素质主要包含知识、能力、责任心三个方面,其中责任心是最重要的。而职业道德水平高的从业人员其责任心是极强的,因此,职业道德能促进本行业的发展。

1.4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的主要内容。职业道德一方面涉及到每个从业者如何对待职业,如何对待工作,同时也是一个从业人员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的表现;是一个人的道德意识,道德行为发展的成熟阶段,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另一方面,职业道德也是一个职业集体,甚至一个行业全体人员的行为表现,如果每个行业,每个职业集体都具备优良的道德,对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肯定会发挥重要作用[3]。

更深一步而言,职业道德的水平高低也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健康发展,还是“以德治国”方略的核心内容,因此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非常迫切。然而,人们观念的多元化及思想的异常活跃,使职业道德教育要深入开展更显得捉襟见肘且一筹莫展。过去追求的高、大、全和一味的纯理论口号式灌输,已不再为人们所接受,甚至会产生负面效应。如何使我们的职业道德教育更贴近生活,如何从人们的真正需求出发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这成为职业道德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职业道德教育必须找准的切入点[2]。

2人的需求是职业道德的始点和归结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经过深入研究人类社会后,将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5]: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因此人和其它动物的区别在于人不但有生存的生理方面的需求,还有情感方面的心理满足。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最首要的动力。你赖以生存的职业报酬如何能满足到你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首先是你所从事的职业必须是能满足人的某种需求,不能满足人的需求的职业是不可能生存的,然后是只有你从事的职业有足够多的人由于你提供良好的产品(服务)而进行消费,从而产生盈余以满足生存的基本需要:吃、喝、住处、睡眠、生理平衡等的生理需要。因此职业道德的形成始于他人的某种满足和自己的生理需求[4]。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岗位上进行职业活动产生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也就是说它的基础必须是劳动。而劳动的过程必定会与群体和社会发生关系,因此也就产生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自然就有人的社交和尊重需要,因此职业道德的发展于和他人的交流过程[6]。

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的需求的最高层次,这层次的需求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道德、创造力、自觉性、问题解决能力、公正度等。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道德原则和规范发展到自觉阶段时就是人的需要的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因此职业道德最终归结是人的自我实现需要。

3职业道德教育的几个切入点

马斯洛指出了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这一趋势基本上符合需要发展规律的。因此,了解了需要层次理论也就对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需要层次理论有着对企业管理者如何有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如何培养员工的良好职业道德素养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7]。

(1)切入点之一:使职工真切地感受到,职业道德是人们的生理需要----从“一种利已行为”谈起。

教育者往往站在高处,起点比较高,但也会造成形式上的空洞说教,使人们在一定程度上产生逆反心理。不自觉地抗拒职业道德教育或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并不能充分地调动起积极性,因而也就不能充分发挥职业道德的作用,也就出现了在工作中对待顾客“笑不出来”或“僵硬地笑”的现象。如果把起点放低点,从职工的切身利益出发,引导他们认识到职业道德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化及各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迫使一个行业要在竞争中,若要取胜于对手就必须想方设法去“取悦”客户。而获得客户的信任是“取悦”客户的第一步,而这种获得,最长远、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要求职业人员为客户着想。有符合社会伦理道德的职业道德,才能在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正所谓“大河有水小河满”,行业内部职工的经济利益是与行业竞争直接挂钩的。从这一角度讲,职业道德的履行也是一种利己行为,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是人们堂而皇之获得衣、食、住、行等需要的经济后盾。

假如大部分职工能认识到这一点。为了“名正言顺”地获得更多属于自己的经济利益,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他们是乐意接受职业道德这一规范的。

(2)切入点之二:使职工深刻认识到:职业道德是人的社交和尊重需要——从“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谈起。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以生存为目的的生理、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就有人会出现追求情感上的需要,这种社交和尊重的需要,主要表现为爱和有归属感。

爱,作为人的需求,充分体现了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当人的温饱问题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越来越渴望一种平和的社会氛围。然而中国对外窗户的进一步打开,出现了一些似是而非的现象,有些人误解“按劳分配”原则而“一切向钱看”,借“多劳多得”之名行“多捞多得”之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倡竞争,误解成你争我夺,并且以劣充优,损人利己。许多人都认为爱在社会里越来越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也有人认为“人不爱我,我何爱人”,不愿从我做起,这种恶性循环结果,使人们所渴望的爱归属感越来越遥远,然而人们又真切希望爱的回归。

职业道德教育可以利用这些人们希望对爱的回归,对员工进行教育:遵守职业道德是使社会道德风尚好转的根本手段之一,也是使爱回归的重要途径之一。职业道德必须符合社会的伦理道德,因此职业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职业道德明确要求:尊重人,帮助人,从而达到爱的沟通。并且职业道德是针对所有各行各业职工而规定的规范,这样也就形成了人人参与的氛围,从而引起爱的共振、共鸣。因此只有我们能认真履行职业道德,整个社会才会“我爱人人,人人爱我”,自身也才能得到爱的回报,从而真正满足人的爱的需要[3]。

(3)切入点之三:使职工真正体会到职业道德是人的自我实现需要-----从“爱一行,干一行”谈起。

从马斯洛心里研究理论角度上讲,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真正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但不切实际地过分强调“爱一行,干一行”,做自己想做的事,从而见异思迁,不热爱本职工作,最终导致了工作马虎,没有责任心,给企业、政府等形象带来损害。为此职业道德教育应从人们的心理因素着手,不要一味地批评或处罚,而是引导他们认识到[4]:

1)个性和个人主义完全是两码事,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抓斗大王”包起帆也是个性很强的人,他们不是个人主义者,而是最有责任感的人。

2)人生活在集体中,个人的理想和成就必须受到社会某个群体的承认才能得到满足,当个人的择业和自己初衷的理想职业不相符时,仍不顾实际追求自己所谓的理想职业,而不好好履行本行业的职责和职业道德,就得不到社会群体的承认,也就谈不上真正的理想和成就。

3)人的活动是社会活动。人的生活总是围绕着社会转,就像地球围绕太阳转一样。要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应该要求自己围绕社会转,而不是社会围绕着自己转。

篇6

一、在科护士长(护理部主任)领导和科主任业务指导下负责病区护理行政及业务管理。根据护理部及科内工作计划,制定本病区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实施病区的科学管理,包括护理人员的合理分工、科学排班;检查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各种仪器、设备、药品、布类、家具管理;护理员、卫生员的业务管理等。均达到规范化、标准化要求。保持病区环境整洁、安静、舒适、安全、美观。

三、督促护理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和中、西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定期检查基础护理、分级护理及危重患者护理的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的质量考核,加强医护配合,严防差错事故。

四、全面掌握本病区护理工作情况与患者动态。参与重点患者的床头交班;参加并指导危重、大手术及抢救患者的护理,突出辨证施护,并检查护理病历的书写质量及措施落实情况。

五、随同科主任查房,参加科内会议及大手术、新开展手术的术前讨论,疑难病例与死亡病例讨论。

六、组织落实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与技术训练,检查指导护理人员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努力提高护理质量与服务水平。

病区护士长工作计划【二】

众所周知,病区护士长作为临床最基层的管理者,在科室护理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那么病区护士长工作计划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以下是爱医人才网整理的病区护士长工作计划内容。

病区护士长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在科护士长(护理部主任)领导和科主任业务指导下负责病区护理行政及业务管理。根据护理部及科内工作计划,制定本病区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实施病区的科学管理,包括护理人员的合理分工、科学排班;检查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各种仪器、设备、药品、布类、家具管理;护理员、卫生员的业务管理等。均达到规范化、标准化要求。保持病区环境整洁、安静、舒适、安全、美观。

三、督促护理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和中、西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定期检查基础护理、分级护理及危重患者护理的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的质量考核,加强医护配合,严防差错事故。

四、全面掌握本病区护理工作情况与患者动态。参与重点患者的床头交班;参加并指导危重、大手术及抢救患者的护理,突出辨证施护,并检查护理病历的书写质量及措施落实情况。

五、随同科主任查房,参加科内会议及大手术、新开展手术的术前讨论,疑难病例与死亡病例讨论。

六、组织落实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与技术训练,检查指导护理人员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努力提高护理质量与服务水平。

篇7

二是学校管理的规范作用。作为卫生学校,是为医疗卫生保健单位培养人才的基地。学生的质量如何,与医院的工作息息相关,千万不能忽视,绝大多数学生由初中升入卫校时,平均年龄都在16—17岁左右,正是对一切感到新鲜好奇的阶段,学校必然会成为他们认识人生和社会的窗口,学校管理的规范,将对他们的思想道德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定型产生强有力的可塑作用。因此,学生入学后,学校必须要着力抓紧职业道德教育,把医德医风教育贯穿于每个学年之中,使学生在学校规范化的管理之中迈出通往社会至关重要的一步。

篇8

文化是影响人们行为的传统习惯、伦理、道德、行为准则、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等观念性理论的总和。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的开展,多元文化护理及以人为本的护理成为主要发展趋势,特别是目前全国都在开展的优质护理,护理文化作为社会文化、医院文化在护理领域的表现形式,对提高护理人员的凝聚力和综合素质,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先进的护理文化已成为护理管理者的重要工作内容。

1 护理文化的内涵

护理文化是在医院文化大环境下,护理组织在特定的护理环境下,逐渐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基本信念、行为准则、自身形象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制度载体的总和,它反映和代表了护士思想,共同的价值标准,合乎时代要求的伦理道德和行为准则以及追求发展的文化素质。

护理文化包括三个层次结构:物质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及精神文化层。物质文化层是将护理理念和价值观,通过统一的视觉识别规范,将护士形象准确、有计划、快捷地传播给社会公众,使之形成持久而深刻的品牌效应,包括:护理环境、护士自身的形象、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和服务态度等。制度层是科学管理,主要是由医院护理的组织管理形式和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包括护理常规、操作规程、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精神文化层是文化管理,主要指护理人员共同信守的基本理念,如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它是护理文化的核心。上述三个层面的护理文化相互间互相影响、相辅相成,共同筑出护理文化这一独特的职业文化现象。

2 护理文化在护理管理中的功能

护理文化是护理人员职业形象、职业行为、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是一种团结和凝聚全体护士的无形的、巨大的文化力量,对护理人员和护理事业有着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医院护理文化能对整个护理队伍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起着导向、凝聚、协调、激励、规范、陶冶、同化和稳定作用,使护士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先进的护理哲理、形成强烈的使命感,使护士从内心深处自觉产生不断创新、积极向上的拼博精神,同时提高全体护士的团队精神(形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增强护士凝聚力。

护理文化建设是一种新型的人本管理理念,有助于护理科学管理;有利于培养时代需求的合格护士;有利于改善医院及护士的形象,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3 加强护理文化建设

建设护理文化,关键以人为本,以文化人,根据护理组织的自身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来确定自己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及道德规范,并使全员达成共识,只有认真抓好各环节的文化建设,才能形成良好的护理文化氛围,促进有效管理。

3.1 建设护理文化的物质层

3.1.1 加强医院环境建设,良好的医院环境能使患者感到温馨与关怀,缩短患者与医务人员的距离,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医院环境建设首先应包括环境、卫生和秩序等。要求环境清洁、绿化、幽雅、有醒目的路标和亲切的问候语等,医院本身也应有严格的自律条例,如医德规范等,病区内应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和清洁的环境,可以根据各科的专业特点,设立读书屋、温馨候诊室、健康宣传栏等,还可向患者赠送健康教育手册或卡片等。

3.1.2 规范护理服务、塑造护士形象。护理人员仪表端庄,态度和蔼可亲,业务技术熟练,专业知识丰富能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和被尊重感,患者的满意度增加。从而有利于提高护士的社会形象和医院形象。因此,一方面要规范护理人员的业务操作技术及服务流程,管理者应强化护理质量管理,可以通过随机、定期地对医院护士进阶段性的业务考核、评价护理患者的实际效果,调查患者对护理操作、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等,也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操作比赛、评选“业务标兵”和“青年岗位能手”等来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使其职责明确,操作规范;另一方面对着装、服务、仪表要有明确要求,通过多种形式的护士培训及继续教育活动,加强护士对人文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相结合的应用,提高护士的专业能力及自身素质,为患者提供以人为本的护理。

3.2 建设护理文化的制度层 制度是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是客观工作规律的反映,护理规章制度是护理文化规范人和物的行为方式的部分,严格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以及护理人员行为规范、职业道德规范、职业形象规范等,对护理工作和护理人员具有约束力,能保证护理工作有序进行,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护理规章制度的制定一是要以《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为依据,依法管理;二是要体现人本原理,尊重护士、关心护士、激发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三是要有整体护理观,制定出既符合本院实际,又符合行业要求,且在法律保护和约束范围内的各项护理工作管理制度、操作规程、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3.3 建设护理文化的精神层

3.3.1 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护理理念又称护理人员的共同价值观。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优质护理的开展,护理工作要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决定了护理文化建设必须树立人本观念,坚持以人为中心,因此,医院首先要建立明确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可以建立与现代护理观相适应的护理服务标准,服务流程,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要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程度和心理状态,家庭背景,对患者的生活方式、文化信仰、经济状态及目前的病情全面了解,心目中有个适合个体的护理计划,尊重患者人格,保护患者合法权益,满足患者生理、心理需求。

3.3.2 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道德是由社会舆论力量和个人良心驱使来支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或者是社会调整人们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总和。护理道德是护理人员应当遵守的职业道德,护理职业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和生命。因此,需要很高的职业道德来指导和约束护理人员的言行,加强护理道德建设对加强护理人员的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护理组织形象,形成健康的组织气氛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医院必须注重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从精神文化层次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3.3.3 促进发展和创新,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护理工作内容转向以患者为中心,人们对于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护士除了提供治疗性护理外,还应提高优质的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提示新时代的合格护士要做到观念及时更新,有良好的专业技能、教育能力和自我学习及创新能力,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管理者应提供发展创新的氛围,鼓励护士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充实、更新、拓宽知识面,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

篇9

1、合理分配护理人员工作

护理工作是非常繁琐的。如果是一些病情严重的病人,那么从病人的吃喝拉撒睡到病人的吃药、打针等,护理人员都要兼顾。而且一般医院的护士都要负责几个甚至十几个病人。因此护士的工作任务是非常繁重的,工作负荷极大。所以很容易会出现身心疲劳、行为认知变慢、注意力不集中、护理质量下降,这样就会很容易出现差错,发生医疗事故。所以医院要合理配置护士的工作。例如加大护士编制,增加护理人员的数量。其次,合理分配任务。考虑护士的身心特点,让每一个护士只负责一定数量的病人。再者,合理安排护士作息时间,护士休息假期可以适当延长。

2、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是医院护理安全管理的最重要环节,医院应定期开展护士培训活动。主要包括三方面:第一,专业知识及技术培训。很多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的产生都是因为护士的专业知识缺乏,技能不足,不能很好地观察病人病情,并把病情及时告知医生;遇到紧急情况不能采取最适当的措施,从而加重了病人病情。因此医院必须定期开展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例如新护士的培训,凡入职的新护士都要经过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考核,而且要实行一对一的带领管理制度,让优秀的老护士带领新护士上岗,手把手地教新护士每一个护理步骤,确保规范到位。另外,还要对在职护士开展专业知识、技能课程,并有定期的专业水平考核。第二,职业道德的培训。护士首先要树立患者至上的职业理念,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维护病人的健康为己任。其次,护士还要有热情的服务态度,规范的服务质量,对待病人要爱心、耐心和细心。另外,护士还要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对待病人亲切,细心回答病人的问题,让病人感到温暖。对待不听医嘱或言行不轨的病人要严肃、劝阻。第三,法律意识的培训。护士要清楚知道护士的义务和权利,严格遵守护士的职业道德规范。另外护士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遇到蛮不讲理的病人或者医院的不公平待遇时,也要举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

3、医院加强制度管理

是否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是相关措施能否落实到实际操作中的关键。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医护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才可以有章可循,做到规范,达到安全。在医院评审标准中已经明文规定了“医院各部门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与改进的相关制度”。所以医院要根据实际,补充和修订相关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尤其是一些重症的护理操作规范、程序等。另外,还要制定严格的考核评价标准及奖惩标准,把护士业务质量与奖金、奖励挂钩,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质量。其次,一些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医院也要制定相关条例、规定,让医护人员有章可循,维护自己利益

篇10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2-141-03

Explore of strengthening education on professional ethics in basic medical curriculum

LI Xiachun1 YANG Hongwei2 LU Yongli2

1.Pathophysiology Department, Medical School,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443002, China;2. Physiology Department, Medical School,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 443002, China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methods of strengthening professional ethics in basic medical curriculum, since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of medical students affect their professional ethics in medical work. In physi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class, medical ethics were introduced combining the extent of basic medium curriculum, encouraged student working medical science difficulties with the example of forefathers in medicine, and strengthened auto-evaluation of professional ethics of students. These methods promoted the balanc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medical skills.

[Key words] Basic medical curriculum; Classroom teaching;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近年来医患关系日益恶化,医疗纠纷日益增多,虽然社会和体制是外因,但医务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更看重自身利益而忽视患者利益,也是引起医疗服务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医生的职业道德滑坡无疑与医学院校在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失败有关。其失败原因可能与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等人文课程欠缺,缺少专职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师,学生不重视人文社会科学课等有关[1]。部分医学院校医德教育虽普及良好, 但因为医德无法完全充分渗透到医学生的认知意识中, 医德教育的实际效果不理想[2]。因此,医学院校必须既注重对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注重对他们的职业道德的培养。既要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学,也要重视发挥专业课教学的德育教育功能。本资料简要介绍病理生理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体会。

1 加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医生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职业道德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包括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希波克拉底誓言、《日内瓦宣言》《为了病人利益》(也称为后希波克拉底誓言)都制定了医生的职业道德规范。我国颁布的医务人员医学道德规范包括: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时刻为患者着想,千方百计为患者解除

病痛;尊重患者的人格与权利,对待患者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患者;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为患者保守医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患者隐私与秘密;互学互尊,团结协作,正确处理同行同事间的关系;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这些医德规范都将尊重患者的权利,保护患者的秘密,加强专业技术学习和合作作为医生的义务。医生的高尚医德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医学院校必须在整个医学教育过程中始终如一地将医学生的医德培养放在首位,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医学生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主动性。

2 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必须强化专业基础课职业道德教育功能

目前国内医学院校普遍存在人文素质及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现实脱节,教学方式与医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脱节, 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及职业道德的培养脱节的特点[2]。要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对医学生进行全程全方位的职业道德教育。随着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单独、刻板的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排斥,因此,国外学者认为,除了进行医学伦理学、医学史、医学法学等人文课程为基础的德育教育外,还必须发挥专业课的“载体作用”和“渗透作用”,在专业教育中拓展道德教育的空间[3]。

全程的医学职业道德培养应从医学生入校即开始。以前,医学院校一般在医学生入校后会通过组织医学生观看医界楷模和普通医学生救死扶伤的电影或录象等对医学生进行职业定位教育。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许多医学院校为了提高就业率,淡化了对医学生的职业定位的教育,鼓励医学生形成多元化就业观念,使许多医学生认为自己将来不一定从事医生职业,从而忽视自身职业道德的培养,是目前医学生职业道德水平下降和从医率大幅下降的原因之一。当今的医学生大多可从多种途径接触很多反面信息,他们的价值观形成过程中会受到多种思潮的影响。现代社会的功利性影响了很多青年学生的价值观,他们多将自己的发展作为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反感各种利他利公的价值观的道德说教。其次,现在的医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淡薄,个性强合作意识淡薄,做事情缺乏决断力,面临医学难题时容易产生逃避心理甚至放弃医生职业。医学专业基础课是医学生最早接触的专业课程,因为直接影响医学生的专业基础,医学生大都很重视,专业基础课教师很容易在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知识教育时,在学生心中播下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种子。因此,专业基础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及的培养。

3 在病理生理学课堂教学中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加强专业课教学的职业道德教育

3.1 紧扣病理生理学专业知识讲授讨论敬畏生命的伦理学原则

病理生理学是临床课程的基础课程,其许多内容和临床诊疗密切相关,也涉及医学伦理道德,可在课堂教学中结合专业知识对医学生进行伦理道德教育。

疾病概论介绍健康与疾病的概念,病因,疾病发生规律,疾病的转归包括康复和死亡。在讲述健康与疾病的概念时,结合社会和医学的发展对健康标准的影响, 与学生探讨医学模式和医务工作者的职能定位。在介绍死亡的定义和判断标准的变迁时,与学生讨论“植物人” 与“脑死亡” 的区别,及“安乐死”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这既让医学生充分认识“植物人”与脑死亡的区别,也让他们充分认识“敬畏生命”的伦理思想。法国医学家、哲学家阿尔贝特・施韦泽在《敬畏生命》中阐明了敬畏生命伦理学:“善是保存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恶则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这是必然的、普遍的、绝对的伦理学原则”。它的核心思想是敬畏一切生命,否认高级和低级、富有价值和缺少价值的生命之间的区分[4]。医生只有树立了敬畏生命的观念,才能不记个人得失挽救患者生命,才能在面临医学上难题时,做出符合患者的最大利益的正确决定。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比较棘手,治疗过程中抢救休克也就是抢救生命与治疗原发疾病的手术措施存在矛盾时,医生应该如何选择?课堂教学中,可与学生讨论究竟是应先抢救生命还是治疗原发疾病,并用临床抢救休克和治疗原发疾病矛盾时医生的正确决策拯救患者生命的案例加深医学生对生命第一原则的认识。

3.2 用医界楷模的事迹鼓励学生树立终生钻研医学难题的志向

要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医学教学中,除道德教育与智力教育相结合外,还要用一些医界楷模的事迹对学生加强引导、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品质[5]。

医学生只有树立了献生医学的崇高理想,才能产生追求医学真理的求知动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介绍休克的发病机制时,可举例介绍我国的著名病理生理学家赵克森教授在重症难治性休克的发病机制研究中做出的贡献,鼓励学生树立攻克休克的发病机制的理想,对休克发病机制中尚未解决问题进行钻研,力争在医学各领域干出成绩。同样,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等发病机制也不清楚,这些疾病患者的记忆及认知障碍显著影响其工作学习和生活,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在课堂教学中, 可介绍我国学者在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取得的成果, 以激励学生深入了解和思考现有理论的局限和解决办法,为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做出自己的贡献。医学日新月异,医生必须不断学习新的诊疗技术,才能使自己的医疗技术不断提高,因此,也要给医学生强调养成经常查阅国内外医学文献的习惯的重要性。介绍这些医界前辈的故事,使医学生对医学更加感兴趣,课堂思维更加活跃,更加关注医学和病理生理学的发展。

3.3 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的自我评价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学习的自觉性

对医学生职业道德水平进行测试,既可检测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也可潜移默化地提高医学生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自觉性。病理生理学课中,可介绍国外常用的职业道德评价量表, 并鼓励学生用美国凤凰城地区的Education Outcomes Service(EOS) group编制的住院医师职业道德和交流沟通能力的评价量表对自身的职业道德进行考评[6], 根据得分情况对相应的弱项加强学习。通过学生自我评价促进医学生加强自身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

4 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和反思

对病理生理学课程中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进行检验,一是对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反映喜欢课堂教学中讨论医学伦理问题的占85%,喜欢介绍国内著名医学前辈故事的占90%,认为对医生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介绍对自己的职业道德养成有促进作用的占89%,认为对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修养的重视程度的占80%。二是用美国凤凰城地区的住院医师职业道德评价量表,让带教老师和护士对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初期的职业道德水平评分,结果发现专业课中接受职业道德教育的学生其职业道德评分的平均分显著高于未参加组。这些调查结果说明在医学基础课教学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可显著提高医学生对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视程度。基础课程中加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每位教师的职责。然而,这要求专业基础课教师必须具有广泛的医学伦理学知识,和对医学生在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困惑进行深入了解,因此,医学院校应强化专业教师自身医学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另外,在医学基础专业课程建设中,也要加强基础医学隐性课程的建设,既注重专业知识教育方法的改革,也注重职业道德教育方法的探索。

总之,在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教师根据其课程特点结合不同的专业内容讲解,和学生进行相关的医学伦理道德讨论,用医界楷模的故事鼓励医学生树立钻研医学难题的理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想,加强医学生职业道德的自我评价,可以促进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包利荣,袁强,马重阳,等.新医改背景下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5:14-15.

[2] 林琳,俞妮妮,陈琼秋,等.医学生、医学实习生、在职医生医德教育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6:61-63.

[3] 李强祥,谭华清,李杨,等.医学生人文素质及职业道德教育的探讨[J].重庆医学,2011,40(27):2804-2805.

[4] 王星明,王艳华.西方国家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