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预防措施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3 11:28:1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狂犬病预防措施,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狂犬病预防措施

篇1

据临沂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2002年狂犬病发病1例,2003年发病12例,2004年发病43例,2005年发病28例,2006年发病29例。临沂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2006年共接诊各类狂犬病暴露病人1360例,其中男760例,女600例,儿童约占30%左右,重度咬伤约占10%左右,其中1例男性成人发病患狂犬病死亡。

伤口处理:对1360例来诊者,我们都及时针对不同情况按下法对伤口进行清洗、消毒。用碱性液体,一般用手搓肥皂直接清洗伤口,或用20%肥皂水或清洁剂反复冲洗伤口30分钟,并用大量清水充分冲洗。如创面较大,为了避免清创时疼痛,可局部注射利多卡因,并用注射器对伤口深部进行灌注清洗,深的伤口用无菌生理盐水及双氧水冲洗,做到全面彻底。伤口如有小的出血,可暂不止血,尽量流出一些局部血液,以达一定清洗排污目的;大的出血在冲洗消毒的基础上止血,伤口最后用2.5%~3%的浓碘酊局部烧灼,消毒数次,无需用酒精脱碘,待其自然干燥,最大限度地清除伤口及周围残留的犬的唾液及污物。用清水对着伤口冲洗虽然有些疼痛,但要嘱咐忍痛充分冲洗。局部伤口处理越早越好,即使延迟1~2天甚至3~4天也不应忽视局部处理。此时如果伤口已结痂,也应用浓碘酊充分烧灼局部,甚至可将结痂部分祛除后按上法处理。小的伤口不给予包扎、缝口,开放性伤口尽可能暴露;如果伤口必须包扎缝合,如侵入大血管、头面部咬伤会留下容貌损伤后遗症、伤口撕裂较大等,则在保证伤口已彻底清洗消毒的基础上外科缝合,并及时注射狂犬病血清或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免疫制剂的应用:对于疫苗的接种,在伤口处理完毕后,及时使用狂犬病疫苗,一般咬伤者于0、3、7、14、28天各注射1支狂犬病疫苗;对严重咬伤者(头、面、颈、多部位3处或以上咬伤者、舔触黏膜者等)或疑为病畜咬伤者,按上述方法注射疫苗,于0、3天注射加倍量,即每次各注射2支,并在0天注射疫苗的同时,用狂犬病血清或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做伤口周围浸润注射或近心端浸润注射。联合使用狂犬病血清或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者,在全程注射后第15天、75天各加强l剂疫苗。

结果

经过处理,1358例得到安全保护,仅1例发病死亡。

讨论

根据狂犬病的发病机理和过程,结合对1360例狂犬病暴露后病人的治疗和护理的观察分析,1360例中,约有5%的患者来诊时由于咬伤时间已经较长,没有进行伤口及时处理。常见到有不敢用清水冲洗,或者不用大量清水冲洗;有的只用一些不能确凿杀死病毒的消毒液简单处理,仅依赖注射疫苗;有的不及时清洗;伤口结痂便认为已经愈合便不再处理等。

对伤口清洗完毕后的消毒处理,多数文献兼选75%酒精或者0.1%新洁尔灭,我们只选用浓的碘酊做伤口处理,因为一是75%酒精或0.1%新洁尔灭无色,在消毒时无法用肉眼方便观察是否涂擦均匀,二则酒精易挥发,浓度不能确保无误,新洁尔灭、碘伏等穿透性差,而碘酊属于高效消毒剂。

篇2

1 临床资料

患者李某, 男, 58岁, 因“间断胸闷气短纳差3 d, 加重半天”来本院就诊。患者自诉于3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 无发热、胸痛, 感恶心, 无腹痛、腹泻。急诊科给予“地塞米松及甲强龙静脉推注”, 患者症状未缓解, 为进一步治疗, 收入院。入院体格检查:T:37.2℃, P:96次/ min, R:21次/ min, BP:150/75 mm Hg(1 mm Hg=0.133 kPa), 血氧饱和度98%。神清语利, 查体合作,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颈软, 气管居中, 双肺呼吸音粗, 未及干湿音, 心律齐, 第一心音低, 各瓣膜区未及杂音。入院后逐渐出现畏风, 怕水, 抽搐, 烦躁不安, 全身皮肤瘙痒。追问病史, 患者家属诉于3个月前被狗咬伤, 结合病史及相关症状, 请专家会诊后诊断“狂犬病”, 转至传染病医院治疗。

2 职业暴露经过

患者来院就诊时因“狂犬病”症状不典型, 拟诊“支气管哮喘”。6名护士手部皮肤有轻微损伤, 在为患者做常规护理时被暴露, 4名医生手部甲缘处有倒刺, 在为患者做体格检查时被暴露, 2名护士手有倒刺, 在接收患者后因患者躁狂, 反复为患者静脉, 直接接触患者的汗液, 唾液被暴露。

3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共有12名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 接触后所有人都用肥皂水洗手, 并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12名医护人员均接种人用狂犬疫苗。将患者转入隔离病房, 将其分泌物及所用物品单独存放最后销毁。

4 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分析

4. 1 医护人员标准预防和职业暴露防护意识普遍较弱, 医护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大多淡忘自己标准预防的基本措施, 平时的工作中未养成良好的防护习惯, 自我防护意识弱。 事件发生后, 大部分人恐惧不安或夸大其暴露程度, 参与救治的13人中, 只有专家1人明确自己未暴露。

4. 2 及时诊断疾病对预防职业暴露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患者入院时, “狂犬病”症状不典型, 初步诊断为“胸闷原因待查, 支气管哮喘”, 造成医护人员防范意识松懈, 未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护措施, 等次日确诊为“狂犬病”时, 已有12人职业暴露。

5 改进措施讨论

由于狂犬病的病死率极高, 近100%[1], 所以, 各个医疗机构必须严格采取防护措施, 并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 避免狂犬病的职业暴露。

5. 1 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运用各种案例向医护人员生动而形象地宣教职业暴露的危害, 对在职人员、新上岗人员、实习生、进修人员、保洁员等再次进行职业暴露的预防性教育, 使医务人员掌握最基本预防职业暴露发生的操作规程, 自觉遵守职业防护要求, 在工作中做到有条不紊, 忙而有序。

5. 2 本院感染管理科编著了《医院感染管理手册》, 有效指导了临床医护人员开展职业防护工作, 本院还进行岗前培训, 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上岗人员明确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程序, 对各种职业暴露在第一时间进行积极有效的处理, 尽可能将危害降到最低。在日常工作中, 科室负责人要经常在晨会上提醒、强调, 让医务人员时刻保持自我防护意识, 同时, 科室要加强对新上岗护士的业务培训, 尽量配备足量的护理人员, 满足工作需求[2]。

5. 3 加强个人标准预防。工作中要积极采取标准预防措施, 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认识程度, 在实际工作中, 认真执行“六步洗手法”, 在加强临床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的同时, 通过切断感染源经手传播的途径, 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

5. 4 严格医疗操作程序, 提高防护能力。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是危害医务人员的重要感染因素。首先要安全使用注射器, 禁止将针帽套回针头。清理废物时一定要谨慎小心, 以免刺伤自己。提倡使用锐器安全操作方法, 使用后的锐器一律投入专用锐器盒内, 严禁与一般垃圾混放, 以免刺伤他人。一旦发生锐器伤, 应正确、及时处理伤口, 根据情况, 给予相应的预防及治疗。

5. 5 做好职业防护管理, 加强防护基础设施建设。配备充足防护用品, 认真落实防护制度, 降低医务人员因不良习惯、不当操作造成的职业暴露。

5. 6 对住院患者, 特别是手术患者, 要了解有无经血源传播的传染病史, 并在病历及手术通知单上如实记录, 根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在实际工作中, 采取保护性的预防措施, 做到早预防、早隔离, 也为医务人员在发生职业暴露后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可靠的信息, 有效保护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篇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09-02

狂犬病系由狂犬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高度兴奋、恐惧不安、恐水怕风、流涎和咽肌痉挛,病情发展迅速,患者多于3-5日发生瘫痪而死亡。人对狂犬病普遍易感,病死率100%。近年来我市狂犬病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平均潜伏期40天。全部病例均死亡,平均存活时间5-12天,最长者12天。因此对其免疫预防尤为重要。在我国,由于群众受经济条件和对狂犬病知识了解不够的影响,目前进行的免疫预防处理是针对暴露后所采取的预防措施,为此我们对暴露后主动进行狂犬病免疫处理的176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自2009年1月——2012年7月共收治狂犬病免疫处理病例176例。男性116例,女性60例,1岁-14岁120例,14-70岁56例,伤口处理176例,接种人狂犬病疫苗176例,经过预防性处理后,伤口感染10例,经过抗生素治疗后,伤口愈合好,感染率6%。均为犬咬伤,其中手部26例,腿部52例,躯干46例,头面部31例,其他如颈,臂会21例。入选标准①均为首次犬咬伤,而且在咬伤后24小时内就诊。②伤前身体健康,无基础疾病史。③来医院前未进行任何处理并完成全程免疫接种者。

2 方 法

暴露分三级:Ⅰ级为接触或喂养动物,完好的皮肤被舔,不需要处置;Ⅱ级为的皮肤被轻咬,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需要彻底消毒伤口,注射狂犬病疫苗;Ⅲ级是指单处或多处贯通性皮肤咬伤或抓伤,或者破损的皮肤被舔,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被污染,不但需要上述两个步骤,还需要注射被动免疫制剂(抗狂犬病毒血清或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

2.1 人被狗或猫咬伤后,不管当时能否肯定是疯狗所为,都必须按下述方法及时进行伤口处理:若伤口流血,只要不是流血太多,就不要急着止血,因为流出的血液可将伤口残留的疯狗唾液冲走,自然可起到一定的消毒作用。对于流血不多的伤口,要从近心端向伤口处挤压出血,以利排毒。同时,必须在伤后的两个小时之内,尽早对伤口进行彻底清洗,以减少狂犬病的发病机会。用干净的刷子,可以是牙刷或纱布,和浓肥皂水反复刷洗伤口,尤其是伤口深部,刷洗时间至少要持续30分钟。关键是洗的方法,因为伤口像瓣膜一样多半是闭合着,所以必须掰开伤口进行冲洗。用自来水对着伤口冲洗虽然有点痛,但也要忍痛仔细地冲洗干净,这样才能防止感染。冲洗后,再用70%的酒精或50度-70度的白酒涂擦伤口数次。涂擦完毕后,伤口不必包扎,可任其。对于其他部位被狗抓伤、舔吮以及唾液污染的新旧伤口,均应按咬伤同等处理。如伤口情况允许,应当尽量避免缝合。伤口轻微时,可不缝合,也可不包扎,可用透气性敷料覆盖创面。伤口较大或者面部重伤影响面容或者功能时,确需缝合的,在完成清创消毒后,应当先用被动免疫制剂进行伤口周围的浸润注射,以中和病毒。数小时后(不少于两小时)再行缝合和包扎。伤口深而大者应当放置引流条,以利于伤口污染物及分泌物的排出。经过上述伤口处理后,伤员应尽快送往附近医院或卫生防疫站接受狂犬病疫苗的注射。

2.2 详细了解受伤情况并询问致伤犬的健康情况,并为患者进行狂犬病健康教育。

2.3 接种疫苗 狂犬病是致死性疾病,暴露后应用疫苗、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无禁忌症,包括孕妇。疫苗和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应在2-8℃运输和保存。注射疫苗期间可照常工作,不进食刺激性食物,避免过度劳累。狂犬疫苗的注射部位特别强调成人:上臂三角肌区;儿童:肌肉,绝对不应注射于臀部肌肉,一定要严格掌握。

2.3.1 适用对象 被咬伤或抓伤任何部位,皮肤有破损、出血;黏膜被唾液污染Ⅲ度伤者。

2.3.2 注射要求 注射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应与首针疫苗接种同时进行(暴露后尽早实施)。接种第一针疫苗后7天内注射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仍有效,避免在接种疫苗前一天以上注射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使用该类产品时,应在0天、3天注射加倍量疫苗。

2.3.3 注射单位必须具备对过敏反应的抢救能力。

2.3.4 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剂量一般为20IU/Kg体重,应尽可能多地(50%以上)将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在规范处理后的伤口周围作浸润注射,余下的制品作肌肉注射(头面部咬伤可注射于颈背部肌肉内)。如所需总剂量大于10毫升,可在1-2日内分次注射。随后即可进行狂犬病疫苗注射。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在使用过程中无需做过敏试验。

2.3.5 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病疫苗不应同侧注射。禁止将狂犬病疫苗与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在同一部位或合在一个注射器内使用。

2.4 药物相互作用 治疗性疫苗启动后,不再推荐再次使用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因为会防碍主动免疫的充分表达;使用本品后,三个月内不能接种麻疹等活病毒疫苗,因为抗体干扰疫苗免疫应答。

2.5 禁忌 由于狂犬病为致死性疾病,暴露后程序接种疫苗无任何禁忌症。

2.6 注意事项 ①忌饮酒、浓茶等刺激性食物及剧烈运动。②禁臀部注射。③注射有轻微局部及全身反应,可自行缓解,偶有皮疹、神经性水肿、荨麻疹等较严重副反应,可做对症治疗。

篇4

狂犬病又称疯狗病 ,人类狂犬病还称恐水症,是由狂犬病病毒所致的人与温血动物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传染途径以直接接触传染为

主,人狂犬病主要是被带有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抓伤,舔舐伤口或黏膜而引起,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狂躁、流涎、意识丧失以及恐水、怕风、咽喉肌痉挛,对声音、光亮等刺激过敏,终因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亡,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为100%。

一、狂犬病的危害

人和几乎所有温血动物都对狂犬病病毒易感,其中犬、猫等动物高度易感。本病主要通过咬伤的皮肤粘膜感染;也可通过气溶胶经呼吸道感染;人误食患病动物的肉或动物相互残食可经消化道感染;在人、犬、牛及实验动物也有经胎盘垂直传播的报道。

本病四季均可发生,春夏季发病率稍高,流行的连锁性特别明显,以一个接着一个的顺序呈散发形式出现。伤口的部位越靠近头部、前肢或伤口越深,发病率越高,与年龄、性别无关。

动物可携带狂犬病病毒而不表现症状,国内报道外观健康家犬带毒率平均为14.9%。由于犬、猫与人们的关系十分密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会不经意被犬猫咬伤、抓伤。人被病犬咬伤后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措施,很易感染上狂犬病病毒。感染发病的人早期常有低热、倦怠、头痛、恶心、全身不适,类似感冒,继而出现恐惧不安,烦躁失眠,对声、光、风等刺激敏感,在愈合的伤口附近有蚁爬样感觉。严重患者还出现大量流涎,大汗淋漓,神志多清醒,少数可精神失常,幻视幻听、冲撞号叫等。病人最终死于呼吸衰竭或循环衰竭。

狂犬病是目前病死率最高的传染病,可达百分之百,对于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危害极大,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

二、狂犬病的预防

1、做好犬的注射防疫。凡养犬的单位或个人,应按规定携犬到当地镇畜牧兽医站注射狂犬病疫苗,并进行登记、挂牌、领取免疫证明。

2、健全科学管理制度。本着适度限制、规范管理的原则,加强城乡养犬的审批管理。各级有关部门要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密切协作,依法控制养犬数量,对获准养犬必须严加管理,城镇一律实行拴养。凡未经免疫、无准养证的犬,一律视为野犬予以捕杀,坚决消灭野犬(放养犬)、病犬和非准养犬。

3、规范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对于经常接触犬、猫等动物的兽医及高危人群,因具有较大感染危险,应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有条件的医院进行预防性接种。

三、狂犬病暴露处置程序

㈠、WHO(国际兽医组织)和我国均按照暴露性质和严重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

1、I级暴露: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⑴接触或喂养动物;⑵完好的皮肤被舔。

2、II级暴露: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⑴的皮肤被轻咬;⑵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

3、III级暴露: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⑴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贯穿性”表示至少已伤及真皮层和血管,临床表现为肉眼可见出血;⑵破损皮肤被舔;⑶粘膜被动物体液污染。

㈡、分级处置原则

1、I级暴露:确认病史可靠则不需处置。

2、II级暴露: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无明确伤口者可在患者指认的可疑部位进行局部消毒处理。

3、III级暴露:立即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随后接种狂犬病疫苗。

㈢、处置措施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的措施包括伤口处理、接种狂犬病疫苗和注射被动免疫制剂。

1、伤口处理

人被犬、猫等温血动物咬、抓伤后,凡不能确定伤人动物为健康动物的,应对受伤部位立即进行肥皂水的彻底清洗和2-3%碘酒或75%酒精的消毒处理,彻底冲洗伤口和消毒可大大降低暴露者感染的风险。局部伤口处理越早越好,就诊时如伤口已结痂或愈合则不主张进行伤口处理。

2、疫苗接种

狂犬病疫苗内含一定量的灭活狂犬病病毒,可刺激机体产生抗御狂犬病病毒的免疫力,达到预防狂犬病发生的目的。狂犬病疫苗的应用人群为II、III级暴露者,及需接种疫苗的I级暴露者。由于狂犬病几乎是100%致死性疾病,因此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新生儿、婴儿、儿童、老年人或同时患有的其他疾病,并不成为接种疫苗的禁忌症,无论伤人动物是否为狂犬病动物,均应尽早接种狂犬病疫苗。

接种狂犬病疫苗原则上是越早越好。人狂犬病可有较长的潜伏期,暴露者只要未发病,不管距暴露时间多久仍应尽快接种疫苗,将发生狂犬病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狂犬病疫苗的接种程序为于第0(注射当天)、3、7、14、28天各接种狂犬病疫苗1个剂量(儿童用量相同)。 接种狂犬病疫苗必须按时完成全程免疫,如未能全程接种,则不能保证足够的抗狂犬病免疫效果,预防狂犬病效果将得不到保证。

过量饮酒、饮浓茶或咖啡、食用刺激性食物和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可能会影响狂犬病疫苗的免疫应答,也可能引起相关疫苗注射反应,所以接种疫苗期间要尽可能避免上述行为。在此期间,还应尽量避免使用皮质醇类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抗疟药。

3、注射被动免疫制剂

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后能够立即中和大部分伤口局部的病毒,阻止病毒扩散并侵入神经系统。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和狂犬病疫苗联合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狂犬病的发生。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的应用人群为III级暴露者,免疫功能低下者的II级暴露者。

狂犬病防制要取得好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地区的群众对于狂犬病的认识程度。因此,应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宣传栏、资料、公益广告等形式,大力宣传狂犬病的危害性和防制知识;教育群众遵纪守法,积极主动对犬类进行免疫,暴露后要尽早正确处理伤口,并及时到当地正规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狂犬病疫苗。

篇5

1 临床经过期

被犬咬伤以后病犬表现精神沉郁,行为反常,喜欢暗处,不愿活动,不听呼唤,表现不安,常用前足抓地,不断变换蹲卧地点或不停的走动,又突然立正。此时病犬的注意力和对刺激的反应性明显提高。无任何原因的突然惊起,或对空中吠叫,如有亮光、声响、抚摸、触碰等,反射功能亢进,表现更加明显。病犬高度惊恐或突然跳起,并向刺激物吠咬,此时可见突然发生但又迅速消失的呼吸困难,膈肌痉挛和瞳孔散大,食欲异常,主要表现为少食或不食平常的食物。此时喉头已经深度麻痹。吞咽显得困难,而颈部伸展。唾液分泌增加并到处滴答,还可见到亢进,喜欢嗅舐自己的小便,后躯轻度麻痹,而变得比较软弱。

2 临床特征

病犬高度兴奋、癫痫,主动攻击人畜,或自咬四肢、尾部等。此时常表现狂躁与沉郁交替出现,疲惫时卧地不起,但不久又站起,呈现一种特殊的斜视和恐慌表情。当再次受到刺激后又出现新的狂暴发作,高度蹦跳,把铁链子挣断,此时病犬陷于功能障碍和反射紊乱,叫声嘶哑、眼球下陷、瞳孔散大,出现下颌麻痹、流涎、饮水困难,尾下垂并夹于两后肢之间,跑到河沟时听到流水声,癫痫即发作,故称其为恐水症。

3 新时期狂犬病的预防措施

3.1 加强狂犬病防治的宣传 提高市民防范意识,尽管狂犬病死亡率上升为法定传染病之首,发病人数也随着发病范围扩大而明显增加,但人们仍然对狂犬病危害性认识不够,预防意识不高,警惕性不强,存有较大的侥幸心理。特别在农村,对养犬知识了解甚微,缺乏必要的预防意识,认为养犬根本不需要注射狂犬病疫苗,或者不需要每年都注射,从而造成狂犬病在农村频发。因此,要把宣传工作作为基层防疫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贯穿于整个狂犬病防治工作中,不断提高犬主的预防意识,使人民群众对狂犬病有更深的认识,彻底消除侥幸心理,真正做到科学养犬。

3.2 注重预防,清除隐患 疫苗接种率不高是导致近几年来狂犬病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犬只接种率不高的问题。据调查,部分地区免疫率不超过50%,离医学界和兽医学界公认的控制狂犬病的有效接种率要达到80%相差甚远。控制狂犬病最有效的办法还是疫苗接种。要加强对所养犬只进行免疫注射、登记、挂牌、发放“家犬免疫证”,并加强犬类狂犬病的疫情监测工作和进出口犬的检疫和免疫;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采取全面的防病措施给犬只接种。由于野生动物也是本病的主要宿主,要借鉴发达国家,尽可能给野生动物接种,提高犬只免疫率,建立一张坚固的生物预防屏障。

篇6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6.001

2004年7月~2008年1月单县共发生13例狂犬病疫情,本文对13例狂犬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单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4~2008疫情资料,单县狂犬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等。

方法:13例狂犬病病人的确诊,主要依据犬咬伤史和临床表现。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后,由县疾控中心派专业人员按统一的调查表对每例病人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同时开展病家及疫点处理,追踪其他咬伤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研究内容:分析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地区分布、潜伏期、病程、伤口处理情况、狂犬病疫苗与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注射情况,病例临床症状以及至病犬相关情况等。

结 果

流行特征:①地区分布:13例病人分布在12个乡镇,无明显病例聚集性,占全县乡镇的54.55%。②时间分布:自2004年7月7日报告首例病人到2008年1月17日末例病人确诊,共13例。2004年7、8、9、12月各1例;2005年4、5、7、8月各1例;2006年5、7月各1例;2007年5、9月各1例;2008年1月1例;2009年全年无病例。③人群分布:13例病人中男10例(76.92%),女3例(23.08%),男女之比为10:3,发病年龄5~73岁,其中5~10岁4例(30.77%),30~40岁1例(7.69%),40~50岁4例(30.77%),50~60岁2例(15.38%),70岁以上2例(15.38%)。13例中农民9例(69.23%),小学生4例(30.77%)。④暴露动物、暴露方式:13例中12例为被犬抓咬伤,1例被自养猫抓伤。其中无主犬8例(66.67%),自养犬2例(16.67%),从外观来看,伤人前可疑9例(69.23%),正常4例(30.77%)。⑤暴露部位与潜伏期:潜伏期3~384天,平均105天。咬伤手部7例,平均潜伏期122天;咬伤下肢、足部2例,平均潜伏期20天;咬伤头部4例,平均潜伏期117天。⑥暴露程度与潜伏期:单处穿透性咬伤6例,平均潜伏期108天,多处穿透咬伤3例,平均潜伏期158天;单处未穿透咬伤2例,潜伏期242天。⑦病程病人全部死亡,病程1~14天,平均4.6天。

防治情况:①暴露后伤口处理情况:伤后没作任何处理5例(38.46%);4小时后简单冲洗4例(30.77%);4小时后经乡村医生或乡镇卫生院用碘酒处理4例(30.77),其中3例缝合。②暴露后狂犬病疫苗使用情况:伤后没进行狂犬疫苗接种9例(69.23%);未全程接种2例;只有2例全程接种,发病后经追踪调查发现,这两处接种点所用疫苗均是从医药批发部或个体医生处通过非正常渠道购进,而且没有对暴露者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③未接种原因:9例伤后未注射狂犬病疫苗病人中,8例因没认识到狂犬病的危害未注射,1例因精神异常和经济困难未注射。④犬免疫情况:12例致伤犬和1例致伤猫均未免疫。

讨 论

犬的饲养数量及携带狂犬病病毒率直接影响着人狂犬病的流行。调查显示,单县农村地区平均每户1~2条犬,由于犬的数量大,经济条件差,群众文化素质低,犬用狂犬疫苗接种率基本为“0”。必须加强犬类动物的管理,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养犬一定要登记,并接种疫苗;不同地区间犬类动物的流动应实施检疫并接种疫苗;为迅速减少易感动物群体的数量,除对家犬免疫接种外,应肃清无主野犬。对家养猫或野猫咬伤者,也要严格按照狂犬病暴露处置程序进行处理。

暴露后伤口处理不及时或不规范。13例狂犬病病人均未对局部伤口进行及时、正确的消毒处理。尹和平等[1]报道,地鼠肾细胞培养狂犬病疫苗免疫致死的12例患者,均未及时处理伤口。伤口处理欠妥仍会发生狂犬病。因此,一旦被犬咬伤,应立即对伤口进行挤压出血排毒,并用20%肥皂水或0.1%新洁尔灭反复冲洗10~20分钟,再用大量清水冲洗数次,最后用2.5%~3%碘酒局部烧灼,最大限度地清除伤口周围残留的毒液与污物,对处理完毕的伤口应开放暴露,除非伤及大血管外,忌包扎或缝合。缝合可人为损伤神经组织并加速病毒对神经组织的侵袭[2],包扎不利于组织液及渗出液引流。

13例未注射或不去当地乡镇卫生院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处置是发病的主要原因。经调查发现,部分群众抱着侥幸心理不注射狂犬疫苗,或贪图便宜去不具备资质的村卫生室使用非正规渠道供应的伪劣疫苗,这些是导致发病的主要原因。尽管狂犬病死亡率极高,但只要严格遵守世界卫生组织狂犬病暴露处置原则,正确及时处理伤口,按程序接种狂犬病疫苗和狂免球蛋白,狂犬病完全可以预防。疾控人员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把狂犬病防治知识作为科普知识宣传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的健康教育规划,提高群众自我防病意识,使他们自觉抵制伪劣疫苗的使用。卫生行政及药监部门要联合查处非正规渠道及伪劣疫苗进入市场,确保群众生命安全。另外,要加强安全教育,尤其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减少犬类伤害,必要时进行暴露前免疫。通过2008年对我县狂犬病处置门诊规范化建设和大力开展预防狂犬病健康教育工作,使我县自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全年无狂犬病病例发生。

疫苗市场混乱是一方面,疫苗使用不规范是主要原因。13例狂犬病人中,未全程接种狂犬疫苗的占15.38%,咬伤较重者均未使用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在疫苗接种方面,确保免疫程序的完整性也很重要,一般性的犬咬伤,按0、3、7、14、30天各注射1支狂犬疫苗的方法进行预防即可,而伤势较重应联合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者,注射疫苗时第1、2针应加倍量,即各注射2支,或于全疗程完毕后第10、20天各加注射1针。不可随便更改间隔时间或减少注射针次,以确保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预防狂犬病发生[3]。

正确把握伤口、疫苗、血清3个环节的处置,可为受害者提供99%以上的保护。另外,养犬的登记注册由各地公安部门负责;犬只的免疫接种由农业部门所属的畜牧兽医站负责;人用狂犬病疫苗的质量、生产和销售归药品监督部门管理;人用狂犬病疫苗的使用在卫生部门。这种分工从理论上涵盖了狂犬病控制的全过程,环环相扣。因此,在预防狂犬病方面,这4个部门能否加强沟通联动,既避免重复执法,又堵住交叉管理所造成的漏洞,制定与这些背景相适应的防控策略,是能否成功控制狂犬病传播的关键。

参考文献

篇7

被已经注射疫苗的动物咬伤,还应注射疫苗。

篇8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由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犬、猫等动物咬伤、抓伤、及舔舐伤口或黏膜引起,一旦发病,病死率达100%[1]。人对狂犬病无自然免疫力,被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抓伤后的发病率为10%~70%,伤口的正确处理,马抗血清或人免疫球蛋白和高效价狂犬病疫苗的使用可有效预防狂犬病的发生[2]。近年来,我县狂犬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研究狂犬病的流行特点,为制定狂犬病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现将我县2003~2011年狂犬病发病情况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疫情资料及狂犬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来源于莒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科。

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莒县2003~2011年报告的24例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讨论。

结 果

发病概况:全县2003~2011年共报告狂犬病24例,病死率为100%。除2005年无病例报告之外,其余年份均有病例发生。各年份发病例数分别为1、1、0、4、4、4、7、2、1例。发病最多的为2009年,共发病7例。

三间分布:①地区分布:24例病例散在发病在全县14个乡镇,其中中楼镇发病最多,共发病4例,其次为刘官庄镇和浮来山镇,各发病3例,全部病例均分布在农村地区。②时间分布:全年各月份均有病例发生,1~12月份发病例数分别为2、3、2、1、1、3、1、3、3、1、3、3例,其中1、2、11、12月共发病11例,占全部病例的45.83%,呈现冬、春季发病高峰。③人群分布:24例病例中,男性15例,女性9例,男女性别比为1.67:1,男性高于女性。除2例为学生外,其余均为农民。发病年龄为14~73岁,其中10~20岁年龄组发病2例(8.33%),20~30岁年龄组发病1例(4.17%),30~40岁年龄组发病1例(4.17%),40~50岁年龄组发病4例(16.67%),50~60岁年龄组发病9例(37.50%),60~70岁年龄组发病6例(25.00%),70岁以上年龄组发病1例(4.17%)。50岁年龄组发病最多,发病9例,其次为60岁年龄组,发病6例,两个年龄组共发病15例,占全部病例的62.50%。

伤人动物种类:全部病例均为犬咬伤或抓伤,其中被可疑狂犬咬伤者6例(25.00%);被无主流浪犬咬伤者4例(16.67%);被本村貌似“健康”犬咬伤者14例(58.33%)。14只貌似“健康”犬均未注射兽用狂犬疫苗,可疑狂犬及无主犬因不知犬主人无法调查免疫情况。

暴露部位、暴露分级及伤口处理:头面部咬伤者3例,上肢咬伤者16例,下肢咬伤者5例。其中Ⅱ度咬伤者3例,Ⅲ度咬伤者21例。伤口未及时规范处理者18例(75%)。

免疫接种情况:24例中只有3例接种了狂犬疫苗,但均未完成全程免疫,其中1例因经济原因只接种了1针狂犬疫苗,1例头面部、上肢、下肢多处咬伤者,因经济原因只接种了2针狂犬疫苗,咬伤后29天发病。另外1例头面部Ⅲ度咬伤,狂犬疫苗接种4针咬伤后20天即发病(当时全程免疫为5针)。在21例未接种者中,有8例是因为经济原因未接种,另外13例是因为未认识到接种疫苗的重要性,认为被“健康”犬而且咬伤较轻而未接种。在24例病例中,7例有同源暴露者(被同一犬咬伤或抓伤者),共23例,均是在被咬伤后就及时就行了伤口处理并接种了狂犬疫苗,其中有7例还同时注射了狂犬患者免疫球蛋白,目前这23例同源暴露者均未发病。

潜伏期:24例病例中,潜伏期为20天~2年,潜伏期在1个月内者6例(25%);1~3个月者8例(33.33%);3~6个月者7例(29.17%);6个月以上者4例(16.67%)。3例头面部暴露者潜伏期分别为20、29、55天,平均为35天。上肢暴露者平均潜伏期为102天,下肢暴露者平均潜伏期为247天。

讨 论

本研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狂犬病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传染病,及时科学地采取预防措施非常重要。目前我县狂犬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犬是主要传染源,病例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以农民发病为主,这与农村地区犬类较多,农民防病意识较差有关。发病男性多于女性,50~60岁年龄组发病最多,这与现在农村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这一年龄组人群户外劳动较多接触犬类机会较多有关。为更好地控制狂犬病的发病和流行,特提出如下建议:①要加强犬只管理,有效控制传染源。在我县农村,几乎每户都要养犬,犬只数量较多,而且大多为散养。当地政府应当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完善长效管理制度及措施,控制犬只数量,严格实行拴养,禁止散养,减少狂犬病在犬类之间的传播及对人类的伤害。畜牧部门应当对犬只进行兽用狂犬疫苗的接种,降低犬只带毒率。②开展健康教育,增强防范意识,提高疫苗接种率。人们对狂犬病的严重性缺乏认识,存在侥幸心理,不能及时进行预防接种导致严重后果。我国部分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外观健康犬狂犬病病毒携带率在10%以上,山东邹城流行区“健康犬”携带病毒阳性率为15.3%,尹和平等用IFAT检查外现“健康”无狂犬疫苗接种史的23.7%的犬狂犬病病毒抗体阳性[3]。有学者调查狂犬病死亡病例中,有68.4%是被外观健康的带病毒犬咬伤的。本次调查中14例是被本村貌似“健康”犬咬伤而发病,占全部病例的58.33%。③及时规范地进行伤口处理:局部伤口处理越早越好,及时彻底的伤口冲洗可清除掉伤口局部75%的病毒。咬伤后3小时内彻底处理伤口,可降低发病率9~18倍。本次调查24例病例中未及时规范伤口处理者18例(75%)。可见人们对及时伤口处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④从23例同源暴露者得到免疫保护的结果可以看出,及时正确的免疫预防非常重要。接种狂犬疫苗后一般需7~10天体内才能产生足够滴度的狂犬病中和抗体,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注射后能够即刻中和大部分伤口局部的病毒,阻止病毒扩散并侵入神经系统。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的半衰期为14~21天,可为疫苗诱发主动免疫赢得时间。头面部咬伤者潜伏期较短,本次调查中为平均35天,因此头面部咬伤、严重咬伤或多处咬伤者必须联合使用被动免疫制剂。⑤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对狂犬病处置门诊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不断强化狂犬病防治专业知识,提高疫苗接种人员的业务素质,规范操作,确保伤口处理和疫苗接种质量。

参考文献

篇9

早在给梅斯特接种疫苗之前,巴斯德就发现:从自然感染的动物体内将狂犬病病毒直接接种到狗或兔子的大脑里可以使发病的潜伏期明显缩短。在干燥小室里悬挂感染了病毒的兔子脊髓,大约两个星期之后,病毒的毒性就很弱了,可用之制取疫苗。巴斯德经过一系列对狗的接种实验,使实验狗对狂犬病病毒具备免疫力。

现在,人们一般把从自然感染的动物体内分离得到的狂犬病病毒称为野病毒株或街毒株。该毒株对人及某些野生动物毒性强,接种动物发病所需的潜伏期长,脑外途径接种后易侵入脑组织等处而致病。但该毒株对家兔毒力较弱,将野毒株在家兔脑连续传代后,病毒对兔的毒力逐渐加强,致病的潜伏期可以随传代次数的增加而逐渐缩短,传代至50代左右时,毒力稳定,潜伏期不再缩短,由最初的4周左右缩短为4~6 d。用这种潜伏期缩短的病毒从脑外途径对犬等进行接种时,能使接种动物产生免疫力而不患病。人们将这种可制作疫苗的的病毒株称为做固定毒株。现在,国内外多使用动物细胞培养固定毒株来生产疫苗,如我国目前主要用地鼠肾原代细胞或人二倍体细胞接种固定毒株来生产狂犬病疫苗。

2 狂犬病病毒致病途径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狂犬病病毒能感染多种动物,如犬、猫、猪等家畜以及狼、鼬、松鼠等野生动物。拉丁美洲的吸血蝙蝠及欧美的食虫蝙蝠等还可携带病毒而不表现症状,科学家认为此类动物可能是病毒在自然界的储存宿主。有资料记载,2005年,巴西两个月内就有1 300人被吸血蝙蝠咬伤,其中23人染上狂犬病而亡。我国的疫情资料表明,狂犬病犬是人的主要传染源。

人被患病动物咬伤后,狂犬病病毒通过伤口进入体内。研究发现:狂犬病病毒能与广泛分布于肌细胞和神经细胞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神经细胞粘附分子等受体结合,介导病毒侵入细胞内。进入体内的病毒首先在肌细胞内繁殖,然后选择性的在神经-肌肉接头处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侵入外周神经,由神经末梢沿神经轴索上行至中枢神经系统,在神经细胞中增殖并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最后再沿传出神经扩散至唾液腺、泪腺等。

狂犬病病毒感染后的潜伏期一般为1~3个月,其长短取决于被咬伤的部位与头部的远近及伤口内感染的病毒数量。人发病时典型的临床表现是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吞咽或饮水时喉头肌肉发生痉挛,甚至闻水声或其他轻微刺激均可引起痉挛发作,故又称为恐水病。这种兴奋期的典型症状经3~5 d后,患者转入麻痹期,最后因呼吸及循环衰竭而死亡。狂犬病对人的危害很大,一旦发作,病死率几乎达100%。

3 防治狂犬病的措施因具体情况而异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2006年和2007年2年里死于狂犬病的人数均突破3 000例,养犬数量增加而免疫接种率低是狂犬病发病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家犬主人一定要按免疫程序定期给犬注射狂犬病疫苗,并进行圈养、拴养,防止散养咬伤他人。对于无主犬及野犬发现后应立即采取控制措施。

篇10

中图分类号:S858.2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3-0051-02

犬类的常见疾病中,主要有犬热病、狂犬病、食道梗塞、急性肠炎以及寄生虫病等,这些疾病是在日常的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种犬类的疾病。对这些经常出现的犬类疾病进行研究,并提出了预防此类疫病的防控措施。

1 常见的犬类疾病

1.1 犬瘟热

犬瘟热主要是一种由病毒而导致的急性传染病。病犬的眼睛、鼻子分泌物唾液以及粪尿中都是含有病毒可通过上呼吸道黏膜而感染的。如果病毒侵入机体并得以繁殖则葡萄球菌、链球菌以及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等很容易继发感染使得疫病复杂化[1-3]。犬热病表现为烦躁不安,甚至,全身发抖,被毛粗乱,食欲减退。在病情比较严重的时候,可以用一些咖啡因,也可皮下注射灭菌生理盐水50~100 mL。

1.2 狂犬病

狂犬病是一种死亡率非常高的一种急性的传染病,也是人畜共同患的一种疾病,其危害性大,病源是狂犬病病毒。病毒可以通过大鼠、小鼠、兔、鸡胚等制备弱毒疫苗。在病犬中枢神经系统中病毒含量很高,狂犬病初期大多数的狂犬病动物的情绪不稳定,有时候非常的烦躁而且没有声音,喜欢躲在阴暗的地方;而有时不停的走动,或者是抬着头向天空中嚎叫。第3天时,开始进入兴奋期,经常舔地上的泥土,疯狂的啃着东西。第4天以后,发展到了麻痹期,病犬的精神迟钝,嘴巴是半张着的,舌苔颜色也变成了青灰色,嘴巴里不停地流着泡沫的唾液,直至死亡。如果狂犬病已经发生在动物的身上,那么它的病情是无法遏制的,同时也是无法治愈的。

1.3 食道梗阻

食道梗阻主要是因为饲料的块特别的大或者是在饲料中有其他的东西引起的。患有这种疾病的动物一般都有疼痛和压迫的感觉,一般表现为吞咽困难。若不明的东西是在食道的前端,那么就用手或者是钳子从患病动物的口腔中取出来即可;若不明的东西已进入胃,那只能服用催吐剂,同时要进行肠道冲洗。

1.4 急性肠胃炎

急性肠胃炎主要是由于肠道运动以及肠道的分泌功能的紊乱而引起的腹泻。

1.5 寄生虫

为了预防犬类动物的寄生虫,提高犬类动物的经济效益,可以每隔2个月,对犬类动物进行喂养驱虫剂进行驱虫。

1.6 犬传染性肝炎

犬传染性肝炎是过滤性的病毒,属急性热传染病,它的主要的症状发生在肝脏中,从而引起病犬全身循环,这种疾病的症状主要有发烧、厌食、精神不振、呕吐、腹痛等。

2 预防措施

2.1 定期进行预防接种

按照不同疫苗的说明书注射疫苗能有效预防疫病的发生。如犬瘟热的预防接种程序:仔犬6周龄时为首次免疫时间,8周龄进行第二次免疫,10周龄进行第三次免疫。以后每年免疫1次,每次的免疫剂量为2 mL,可获得一定的免疫效果。鉴于疫苗接种后需经一定时间(7~10 d)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而目前犬瘟热的流行比较普遍,有些犬在免疫接种前业已感染犬瘟热病毒,但未呈现临床症状,当在某些应激因素(生活条件的改变、长途运输等)的影响下,仍可激发呈现临床症状而发病,这就是某些犬在免疫接种后仍然发生犬瘟热等疫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提高免疫效果,减少感染率,在购买仔犬时,最好先给仔犬接种犬五联高免血清4~5 mL,1周后再注1次,2周后再按上述免疫程序接种犬五联疫苗,这样既安全可靠,又可减少发病率。

2.2 按时进行隔离治疗

在日常的生活中应该时刻关注犬类动物,只有及时的发现,才能够及时的进行隔离治疗,同时也可以进行预防继发感染,这也是提高疾病的治愈率,减少犬类动物死亡的关键所在[4]。

综上所述,在日常的生活中,应该及早的发现犬类动物的常见疾病并且要提前做好预防疾病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刘利荣.张家界市市场野生动物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