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28:2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自我课后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对于做笔记,学生往往有两种情况:一是认为书上有,懒得做;二是想做笔记,但由于上课速度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跟不上,有些学生半学期过后仍没做任何笔记,甚至在书本上连记号都没有,这样给学习带来诸多不便,学业成绩也往往很差。因此,在绪论课上就要介绍生物学笔记的作用、方法、要求,在以后教学中更进一步指导和督促检查,促使学生形成记笔记的良好习惯。
2.加强指导,提高记笔记的水平
笔记是一项具一定技巧性的活动。学习记笔记不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书写、绘图能力,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学科知识和提炼笔记内容的能力。生物课是理科课程,理解思维是上课的关键所在,因此要教学生处理好听课、思考和记笔记的关系。如果思考与记笔记发生矛盾,要先跟随老师思路思考,避免因记笔记而使后继内容无法理解,对于笔记可写标题留空课后补充。对于新课要安排学生预习,先对内容有一个粗浅、大致的了解后,就可减少上课时听课的压力,记笔记时更有针对性。
还应当把授后教学自我总结视为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经常性地开展此项工作,不断地反省,不断地总结,扬长避短,自我鞭挞,尽力追求教学的完善。我在实践中认识到,要做好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应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反思性的实践者”。新课标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包括课后)反思。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它对每位教师上好课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怎样对教学进行自我评价,写好课后反思呢?课后反思“反思”什么内容呢?我结合十多年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提出语文教学课后反思要做到“五要”。
1.要准确理解课后反思的内涵。教学反思,简单地讲就是执教者对已结束的教学实践的回顾、审视和思索,其现实意义在于,通过教学反思可以结合教学理论与实际学情,对已发生的不可逆的教学现实进行深层次、全方位的剖析,这种剖析是先于教学过程的教学设计所无法比拟的。老师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让别人听自己讲一堂课的收获,比自己听别人讲一堂课的收获要更大,这是因为前者是自己全身心投入的体验过程。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学反思正是对教学过程的再次深入的体验。如果教学反思有同事们的参与,集思广益,收益更大。从本质上来看,教学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反思能力,才能使自己的业务素质有所提高。从这个意义来说,教学反思已成为教师的基本素质,而且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核心素质之一,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2.要深入透视课后反思的原因。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它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过程,就是不断反思自己教学实践的过程,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都有相同的认识,看别人的课堂教学往往没有通过自己实践得来的体验深刻,教过之后进行反思比没有反思要深刻,而把这种深刻的体验记录下来,学而时习之,会不断提升我们教学体验的深度和广度。反思过后只要有所行动,无论是教法的改进还是对教学理论的理解,都会使我们提高一个层次,变成我们自身所固有的教学技能,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成为一个理性的、能够不断“武装”自己、丰富教学经验的、懂得学习及会学习的老师,这些也是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型教师的体现。
3.要客观体现课后反思的要求。一要体现“客观性”的要求。教师要做好个人教学能力与教学风格的自我反思,明确自己“反思”的中短期目标、方向。同时,“反思”要有结合实际教育资源意识,如社区环境、学校环境、办学条件、学生实际等。有了实际的教育资源意识,“反思”才能实事求是,才能因地制宜。二要体现“系统性”要求。所有的学科都由若干的子系统组成,都有其内在的规律特征与传统经验积累,只有进行系统的反思、实践,才能提高整体教学能力,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境界。三要体现“实践性”要求。新课标是一种理念,实践是在理念的指引下进行的,理念又是在实践的论证下发展的。“反思”是为了改变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体现价值。四要体现“发展性”要求。经验的积累与知识能力的更新,对于新时期的老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反思不仅仅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还应该有对“反思”的“再反思”,反思后的再学习,学习后的再反思。
英语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正确评价。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比较注重甄别与选拔,一味地向学生传播知识,忽视“人”的因素;忽视学生的兴趣、自信的教育策略;忽视这些人文因素给学生带来的动力;忽视对学生行为的评价。而且有部分教师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往往进行纸笔测验,通过测验分数来衡量学生是否进步,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使本应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变得僵硬,压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习十分被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不但要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要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为主要依据,通过对不同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感受成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一)评价的内容
为了明确反映不同学生英语学习的过程,我为每个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袋,在开学初发给学生,内容分别为“课堂活动记录”“课后学习记录”“期末总结记录”。
1.课堂活动记录
(1)口语与情感的评价
口语和情感的评价内容包括课堂复习、学生口语的练习和对话表演以及学生的小组活动表现。以星级评价表作为评价的方式,把课堂学习单元都分别建立一张星级评价表,三个星代表一个评价项目,以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等级,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实事求是地贴星,一周总结一次。
(2)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知识与技能的评价是检验学生对评价手册的使用情况。每两周填写一次评价表、每学期总结一次。总评价结果根据本学期的评价表确定,分为“我真棒”“成功离我不远”“我需要努力”三个等级。
2.课后学习记录
课后学习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学习内容,扩大英语知识面,提高学生日常英语的运用能力。我同样设置一张课后学习记录表用于记录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我还设置了一些用于提高学生英语口语练习的项目,包括“蔬菜、水果英语化,教爸妈学英语”等。课后学习记录表每月填写一次,学期末总结评价。
3.期末总结记录
期末总结记录表是一学期结束,根据学期内学生的课堂活动记录和课后学习记录综合表现,总结出学生在本学期内学习并掌握的基本英语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
(二)评价的方式
现代的评价体系是多元的,更是多维的。在英语教学中亦是如此,评价的主体是广泛的,对学生的评价是开放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有教师和家长的评价,还有学生自己的评价以及学生间的互相评价,为这种评价搭建一种开放、宽松、友好的环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教师和家长的评价
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有强烈的责任心,随着家庭中独生子女的增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关注,他们不但要直接参与孩子的教育活动,也是孩子教育结果的责任人。在我去年使用英语学习成长档案袋的过程中,很多家长反馈给我大量的建议和使用心得。有的家长说自从有了英语学习成长档案袋,孩子每天饭后都会主动听录音,学说对话,家长普遍反映英语学习成长档案袋使学生对学习英语充满了自信。
2.学生自评
自评的过程其实就是自我反省的过程。如,在总结评价记录的时候,学生可以自觉写反思材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优点,也可以看到自己的缺点,从而继续保持自己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态度。
3.学生互评
同学间的互评对学生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同龄人的评价能客观地站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上去判断,评价的结果符合学生的实际。学生在对其他同学评价的过程中也能看到别人的闪光点,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进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评价的收获
(一)激活了课堂教学
一年多的研究实践证明,形成性评价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课堂上的互动评价交流不仅改变了原来课堂上沉闷的气氛,激活了整个课堂教学,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和研究的源泉,在形成性评价过程中,每位学生在老师、家长、同学的帮助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学生便产生了积极的感情开始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
(刚察县民族寄宿制初级中学,青海 海北 812399)
摘 要:新课改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是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会提升。本文从课前、课上、课后三个阶段分别阐述了怎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培养;学习习惯;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只有在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才能够获得持久性、良好的学习效果。作为学校和老师,即学生的引导者来说,为了获得更高的学习效率和更好的学习效果,使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首要前提。不要为了盲目的追求一时的学习效率,而忽略了持久性的持续性发展的习惯战略。
对于初中生而言,在学习过程中好习惯的养成是更加不可缺少的部分。由于其思想处于懵懂阶段,还不具备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成熟的思考能力,导致他们的学习无法持久高效的进行,此时,为了督促他们的学习,需要有老师的教导,然而,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则需要一个好的习惯来使得他们的学习更加高效。数学,是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目,要养成这方面的学习习惯,首先要使得学生有学习的欲求和兴趣,才能促使学生开始学习。就习惯的养成而言,以课堂为分界点可以分成三个板块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计划。主要是,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的连贯性的学习惯性上的习惯养成。
一、课前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
课前的学习最主要的就是预习的部分,如何进行高效的预习,使得学生在上课之前就能获得知识和激发上课时的专心程度及持久程度。
数学,尤其是初中课程中比较浅显易懂的数学教学内容,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得让学生将学习和生活联系到一起。以半知不透的课本教程部分来吸引学生继续学下去。在学生还没有这样的预习习惯和思维时,作为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可以用课堂的时间来教导学生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在看书的过程中,老师首先不教学,即不上课。相反的而是,在学生看书的时候,适当的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同时,让同学们将自己看书预习过程中的问题写下来,以及看不懂或者有疑惑的部分做上标记,上课时进行探讨,解疑。关于课后习题的部分,应当鼓励学生在老师没有讲的情况下先自己进行解答,一方面如果解答正确的话会起到鼓励学生的效果,使其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如果解答错误的话更加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其在上课期间更加认真的专心听讲。
课前预习中通过以上教学方式就可以培养学生,自主预习、自主思考、自主解答以及学会联想三个方面的学习思考习惯。
二、上课时的习惯培养
老师作为一个已知者来说,对于课本上的内容有着太过固定或死板的教学意识。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先要做一个观察者,观察学生在这样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年龄所思考、所想到的问题。
在上课时,可以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来教学。将班上同学分组讨论,得出每一组的讨论结果。首先,每个同学将自己所思考、所疑问、所发现的内容写到纸上,小组内部成员进行分享,针对于疑问的部分,小组成员一起解答,针对于发现思考的内容则是抱着分享的态度来进行探究总结,同时,每个小组选出一位报告者将小组所得进行总结,在班上进行分享。在讨论分享是也要制定一定的纪律来进行行为规范。在班上同学分享完毕时,可以采取奖励性提问环节,促使学生们能够专心的听同学的分享。当然,上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当然是由老师进行总结,提出问题和改进,以及提出鼓励和表扬的部分。
在上课时通过以上教学方式就可以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学习的习惯、与朋友共同分享所得的习惯、学习思维竞争的习惯、认真聆听其他人的表达的习惯以及自身表达沟通交流等多方面的学习习惯。
三、课后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课后的学习最重要的无非是针对于学习内容梗概的总结和概括,当然长久性的学习习惯不应该只是教学内容的总结,针对自己自身方面的总结也是比如可少或者说更加重要的。
学习内容的总结方面就在于家庭课外作业的完成方面来进行考核,一方面使其得到实战,在真正的题目中了解自己是否真的将本课程的内容学习了解透彻,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习更加清楚自己的学习方向。个人修养方面的总结,因为无法考核,比较抽象的缘故,老师要做好引导工作,适当提醒学生进行思想总结,这方面的总结是一个比较长远性的习惯养成。
在课后这方面的学习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上的方式培养了学生自我总结和反省的学习习惯。
以上三个连贯性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并不是万能之法,是针对于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个大致的方向。通过课前的预习思考,习题提前做,课中的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积极思考并且沟通交流分享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自我思考反省等方式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数学学习习惯,如:自主预习、自主思考、自主解答以及学会联想、团队合作学习的习惯、与朋友共同分享所得的习惯、学习思维竞争的习惯、认真聆听其他人的表达的习惯以及自身表达沟通交流、自我总结和反省等多方面的数学学习习惯。
总而言之,只有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得学生更加高效持久并且坚定的学习下去。萨克雷曾经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培根也曾经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好的学习习惯将使得学生一生受益,不仅仅是学习这一个方面的获得,更是人生路上很多未名的重大收获。
参考文献:
我们经常和学生说“学贵有疑,小疑则有小进步,大疑则有大进步”。我们作为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你才能更有效的帮助你钻研教材、寻求到适合你本人特点的教学方法。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多问一问:“学生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我该怎样去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学生可能会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你的备课思路回答,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我的学生学到了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等。
二、要善于做课后总结分析,在反思中完善教学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们都有这种感受,一个人同时执教同年级、同学科的两个班,无任课前怎样认真地备课,讲课时总感觉到每天第二堂课效果要好一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仔细分析,原因主要在于每上完一节课后,不管有意无意大家都会总结课堂中的一些得失,从而在接下来的教学时进行调整,正是由于这些总结和调整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明白这一点之后,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都静下心来细细想想:对课堂上的精彩之处,不管是教学方法上的创新,还是某个引起了学生浓厚兴趣的做法,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其内容是否清晰,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还有什么困惑等。我都坚持较详细地记录下来,把这些想清楚,作一总结,同时加以完善,等待下次教学时拿来使用。而对于课堂上的疏漏、失误,我不但认真剖析这些疏漏、失误的原因,而且还找其他老师交流,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经常性的反思,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让我的教学少走了许多弯路。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许多遗憾。我们不妨从教学问题的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省的方法,收集各种教学“病历”,多想想我错在哪?我的教学毛病在哪?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三、要善于深入研究,在探究中寻求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1-0107-03
1 引言
网络安全课程本身原理部分晦涩难以理解,实验部分涉及技术众多,涵盖多个专业课程的知识点,因此也是一门与其他学科交叉性极强的实践性课程。根据学科特点和岗位能力培养目标,从基本学情出发,研究设计了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案,有效完成了教学任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 教学基本情况分析
网络的便捷带给用户很多网络使用效率的困扰,包括带宽拥塞、关键应用的服务质量QoS无法保障、病毒请求消耗带宽、网络攻击导致服务中断等问题。上网行为管理作为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能够实施内容审计、行为监控与行为管理,同时可以动态灵活控制网络速率和流量带宽,很好地满足各行业网络安全管理的需要。
同时,上网行为管理也是计算机技术专业的“网络安全与运维”典型工作任务中的一个技术技能训练单元。在专业职业岗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本实训单元的技术技能训练要求。课程内容根据《网络安全与防护》课程标准中制定,同时参考了神州数码网络安全岗位认证系列教材的相关内容。我们依据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立足地区网络安全管理人才需求,结合学院现有设备优势,将实训的内容设计为上网行为管理的基本概念、常用设备及架构、校园网络上网行为管理的规划与实施、上网行为管理的日常运维与分析四个部分[2]。
教学对象是高职高专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路由与交换、局域网组建等相关知识和技术技能。但尚未达到网络安全运维的实践能力要求,隐形知识也有待显化。从往届生的学习情况来看,课后对知识的复习巩固性练习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对动手配置的内容,很多同学只能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进行,不善于思考,只限于对配置操作的记忆。因此结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我们以职业技能训练和岗位能力培养为教学组织原则,结合案例分析、实际操作、模拟现场、课后实践等多种方式进行实践内容教学,充分利用实训室现有网络设备和各类信息化教学平台和手段,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和“学做合一”的特点,完成本次教学任务。
基于以上分析,教学目标确定为三方面。首先是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上网行为管理的基本概念,熟悉上网行为管理常用设备,了解此类设备的关键技术,熟悉上网行为管理常用架构。二是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规划校园网络上网行为管理方案,能够实施上网行为管理方案,能够对常见设备进行运维管理及分析。三是素养目标方面,希望学生具备安全操作意识,有用良好合作协调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和应变能力[3]。
3 教学设计
3.1 课前活动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突破空间限制,扩展师生互动范围,提升学生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学习体验。教师会在课前上传课前任务书、学习资源、考核标准到超星网络教学平台,并通过该平台预学习任务;同时,通过超星移动APP、QQ群、微信预习通知;教师收到学生的课前测验结果后,及时批改测验结果,了解不同学生的认知基础的差异,灵活调整课堂教学策略,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学生收到预习通知后查看任务书;针对本单元中用到的各类硬件设备,提前调研其性能及技术参数;同时学生可以利用实验室的环境设备进行安全的探索操作;完成课前预习报告后学生提交到超星网络教学平台并在平台上独立完成课前评价表的填写。
3.2 课堂活动
课堂教学部分,教师首先创设教学情境,设计出三个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实验环境的搭建,从而引出本单元学习内容;然后教师利用奥易课堂教学软件下发任务书,并做出简要说明。在学生完成过程中针对个别学生的提问做差异化指导,通过奥易教学软件统一监控。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单元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实验思路、故障分析解决思路。
与此同时学生要完成一下工作。首先针对创设情境,分组讨论、展开头脑风暴并总结表述讨论结果,复习已有知识技能,独立完成实验环境的搭建;其次结合下发的任务书,组员间讨论分析项目的需求,检查项目实施的环境及准备工作是否完整。然后讨论制定项目计划,确定项目实施的方案;第三观看教学视频,独立完成9个任务的实施和验证;第四针对拓展任务,分组讨论,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给出实施计划,确定实施方案;第五划分不同角色,组员间协作完成拓展任务的实施和验证;拓展任务结束后,其中一组简要汇报任务的完成情况,由师生对其共同点评;接下来学生结合教师给出的新的网络场景,分析总结出常见上网行为管理时有可能出现的网络问题,以及常见的分析和解决方法;最后独立完成课堂评价表的填写。
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制订,要具有现实性、具体性、可操作性。有些教师把教学目标形式化、空洞化,以为制订、设计教学目标没有太大的意义,对此缺少足够的认识。殊不知目标能否实现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志。因此教师必须对教学目标的设计作深刻的反思,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把过程和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在具体化的基础上层次化、精心化,同时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寓于其中,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二、反思教学过程
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过程设计,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保持课堂张力和活力。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教师课后反思就是使教学过程设计更合理,更优化,即教学过程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能否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方法,能否适时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在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合理调整,创造更新。
三、反思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的目的是解决课堂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学反思不是对课程简单的回顾,而是要针对课堂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进行整改,对其优点进行发挥,以期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掌握反思方法
二、关注学生。通过一年的教学让我深刻的感觉到做为一名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应该关注学生情感的培养,用心聆听用心体会学生的感受。"缺乏情感的认识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对于犯错误的学生,我们不应打骂、讽刺他们,而应该和颜悦色的开导他们,只有这样,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师生智慧飞扬的新天地。
三、在作业的设计中,注意分层次,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留有不同水平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提高。对自觉性不高的学生,实施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其作业的质量。做到每一次的作业都能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对于部分中等学生的作业利用晚自修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四、课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由于是高中新课程的新教师,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斐.斐.课.件.园)中难免会遇到很多问题,因此写好课后反思是提升自我教学能力的一种好方法,通过反思记录自己的感受、体会、评价及修订(再备课),总结积累教学经验,寻找更好的,更适合我们学生现状的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1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将教学的反思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每个人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的模式都不尽完美,在教学中,要学会以教学的反思来激励自己在教学的道路上不断上进,不断创新。教学反思是一个完善自我的途径,在每一天的课程开始前,上课的过程中,下课以后,都应该进行教学的反思,静下心来细细想想:在我们的课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我们需要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在课程中完美也要思考,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有哪些不足之处,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学习;在课后我们更应该反思,刚刚结束的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讲授内容是否清晰,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我们需要怎样去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课后作业应该怎样进行设计,才会更加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在教学中思考的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下一堂课中的借鉴,长期的经验积累,才会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内容更加丰富,上课形式更多样化。
2 对教学前的反思――未雨绸缪
课前的反思,是每一位教师的必要任务,进行课前的反思,其实是一个未雨绸缪的过程,精心的课程设计,能够加强课程的厚重程度,让我们对整个课程有一个全面的掌控,多一份把握初中数学是一项比较枯燥的课程,在课前,我们应该反思,怎样进行教学,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积极的思考。
因此,在数学课堂开始之前,我们要充分注意生活题材的收集,认真研究数学的教材,为学生准备更多的数学学习情境,创设各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保证学生能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中,。在备课过程中也要注意,准备的问题尽量从开放到归纳,从易到难,从生活到教材,引领到学生自己探索思考,充分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趣味和意义。教学的方法,套路,教学方法的设计和教学的手段,都是值得我们深思和精心设计的问题,只有充分的准备,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成功。
3 教学中的反思――自我完善和提高
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是我们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思考和总结。教学中进行反思,更能够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思考我们的教学行为,能够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加高效的发展。虽然我们的教学都有课前的精心的设计,但是很多的因素和问题,是我们在教学前无法预知的,很多的突发问题,也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生的。作为教师,我们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善于发现问题,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关注教学进行的进度和教学的效果反馈。我们不能一味地依靠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而不管学学生在课堂中的反应。
其实,教学也是一个相对比较“活”的过程,教师不能总是按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教学,强烈要求学生接受自己的思想而不顾及学生的感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与学生沟通,不要强加自己的思路,让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能力得不到更好的发散,其实,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摒弃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形式,应该改变教学的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学学生分析问题,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寻找更多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一堂生动活泼、能让学生更多地进行数学思考和积极发现问题的数学课,才算是比较成功的课程。因此,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情况,全面地进行学习的指导,在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时,要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己运用多种方法来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索精神,拓展学生的思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不断反思。
4 教学后的反思――自我总结
在处初中数学教学中,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注重教学的反思,特别是在课后,如果说教学前的反思是在进行课程的练习和准备,课程中的反思是进行完善问题,那么,课后的反思便是总结,是更高层次的进步。在每一节课结束后,我们要进行问题的总结,吸取好的经验,改善错误和不足的地方;在每一天或者每一阶段的教学任务结束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思考:最近一段时间的课程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讲授是否精彩,内容和知识点、重难点讲解是否简单易懂,是否清晰,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要怎样进行教学才能够提高学生教学,激励学生进行创新?在那些方面我们还学要进一步调整、改进。把这些思考和问题一一罗列,我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我们才能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为了学生的学习,不断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我们的数学课堂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的效果,实现教学的目标。在下一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才会更有把握把课上好。
5 结语
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总结和不断改进的过程,好的教学方法,是我们在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来的。 在教学中,只有经过不断的反思和总结,才能发现更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在教学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尝试,不断提高。每一次反思,每一次自我的检验和总结,都是一次进步,教学,需要的就是不断尝试,不断地改进教学的方法,最终找到一个完善的教学过程和方法,为学生提高更多的锻炼机会,更多自主学习的平台。反思也可以促进教学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形式内容的创新,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取得更多的进步,更好的教学效率,更好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尤其是要研究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只有经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才能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那么,教学反思需要反思哪些问题呢?
1.“课后思”:一节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心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每一节课后思考的内容有:
一是“情景创设”:教完每节课后,应对教学情景创设进行回顾总结,考虑你所创设的情景是否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是否与上课内容相符?在引入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不和谐之处?同时根据这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考虑下次课的情景创设,并及时修正教案。
二是“上课效果”:备课的最终目的是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一节课下来,我们应认真从每一位学生的上课表情、课堂作业、回答问题、演板以及教师的课堂观察等环节反思本节课的实际效果如何?做到心中有数。效果好要有经验积累,效果差要找出原因,并在教案的反思一栏中作好详细的记载以便及时修正。
三是“教法学法”:上完一节课,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四是“评价体系”:每堂课后认真思考一下本节课的评价内容是否更多地指向有价值的数学任务、数学活动;评价的方式是否多样、是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评价的主题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因材施教等等。
五是“疏漏之处”: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在所难免,如教学内容安排欠妥,教学方法设计不当,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方式单调等等。课后进行这样的反思,及时客观的找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与失误,并能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正确的面对这些问题,做好及时查漏补缺工作,我们的课堂便会越来越来完美。
2.“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