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28:4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培训课件,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字表处理包含文字和表格两方面的内容,在多媒体教学中对文字和表格的处理可以说能做到随心所欲了,关键是看教师如何构思,以及对软件功能的掌握程度。
文字的大小、字体、颜色、样式甚至动态效果等都可随意设置或更改,因此,将平常在黑板上板书的内容复现在多媒体课件中是毫无问题的。而且差错少、正规,显示速度快,课件制作者如有一定的美学基础,制作效果可以令人赏心悦目。
但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⑴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不喜欢一次出现大段的文字,而喜欢逐句地呈现,以顺应人的认知习惯和教师的授课节奏。传统的教学法中教师一般是按顺序讲到哪写到哪,但课件制作时这样做却需要非常细心和耐心。
⑵有些人喜欢在文字出现时对文字配以声音效果或动画效果,以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趣味性,但若用得太滥,反而易引起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疲劳,效果适得其反。
⑶文字要尽量精炼,做到言简意赅,同时要尽量多用图例。传统教学方法和教材受条件限制常是用“图”来配文,文为主,图为辅,而目前电脑绘图能力极大地提高,可大量采用以“文”配“图”的形式,即图形为主要内容,而将文字作为注释等进行辅助。笔者在教学过程别注意采用此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实图形中蕴涵的知识信息比文字更大,有些教学内容如果用文字来描述将
很繁琐,而用图形表达更为直观和形象生动,儿童认识世界首先是识“图”而后才是认字,不正是这个道理吗?
教学中少不了表格,表格一般是很多数据的组合,传统教学法中一般是让学生对照书中的表格查阅数据,有了多媒体课件,可以将表格搬上投影屏幕,转载请保留此标记。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教师的查阅过程,也可以直接地观察表格中标明出的知识要点。要注意的是如何让重点数据突出于其它数据醒目地显示,这可以采用单元格填色等多种方法,而填色又可以有多种效果(如渐变色、逐渐填色,渐近渐远、闪烁等)。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表格中数据较多,受屏幕的大小限制,则可能单个数据小得不易让后排的学生识别,这时可以将表格分解处理,或者先整体显示,后局部放大。
二、录像片和动画效果的处理
可以说录像是对处理实践过程的有效手段,实践环节的作用和重要性无须赘言,以往这一过程只能由教师口头表述,具备条件的则可以在讲台上边动手边讲解,或者带领学生到现场授课。但很多实践过程需要很大的代价甚至不可能带领学生去完成,如参观一个现代化工厂的产品制造过程,一个重要的手术过程等等,这时可采用录像设备进行素材录制,更为精彩的是,教师还可在电脑上对这些素材进行编辑处理,选择关键的部分用于教学,使学生对整个过程更加清晰。另外,网上的录像或动画资料,以及光盘中的资料如果允许共享、不侵权的话,还可以在播放时用前述的抓图软件原样“抓”下其中要用的一部分来,处理后嵌入到课件中。
目前虽然录像技术非常成熟了,但仍有很多不能用录像的方法实现,如微观粒子的运动、信息的传递过程、宏观宇宙中星系的运动,机器工作时内部传动系统的工作过程等等,如果能将一个过程用动画表示出来,则无疑将使教学更有说服力,目前以绘制(或其它方法得到)的基本图形为基础进行深加工得到一份动画片的技术也非常成熟了,常用的软件有3dsmax、flash等等,如果只想做一个简单的动画,则autocad制图软件就可做到。动画制作的原理很简单(主要是制作关键帧、如何生成中间帧等),但制作过程却很复杂,因是人工制作的,所以
其播放速度快慢、出场顺序,观察角度、细节显示及图形效果等等都可人为控制,使学生更能体会“过程”和“细节”,在很多方面比录像更具优势,因而将是极有前途和必然发展的方向,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应尽量多地采用,它也可以说是动态的许多图形的组合,是图形应用的高级阶段。
三、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学的忌讳。
教学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所进行的课堂活动。教师在课堂上所采用的任何教学手段都是为了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必须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精心筛选和运用适合的教学手段,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板书、直观教具的演示或类比等直接或间接方法能够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就没必要花大量的精力去设计课件。例如数学涉及很多公式的推导,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反而不如以黑板书写的方式,更能够让学生清楚推导的过程,增强印象。滥用多媒体不仅让授课老师加重备课的负担,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一些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只是把书上的文字利用幻灯片的方式呈现出来,在课堂上照本宣科的念,并没有科学地利用多媒体的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等特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者增加条理性。幻灯片上出现过多的文字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视觉和心理的双重疲倦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所以设计课件时要避免出现过多文字,尽量以画面、流程图等方式进行表现,以体现多媒体课件生动活泼的特点。
多媒体课件可以利用声音、图像、文字等带来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可以增强教学直观性和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有很多教师容易忽略心理学中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规律。在多媒体课件中频繁地出现与教学内容无关的画面、声音和小动画,虽然能够达到吸引学生兴趣的目的,然而过于繁杂的画面和动画往往使学生分散注意力,不能专注于所学的内容,最终效果适得其反。因此,在设计课件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当选用多媒体效果。要避免采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动画,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传统板书教学中,对于逻辑推理性的问题,在由形象向抽象、由感性向理性转换时,有经验的教师总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推理,师生根据一条非常明晰的思路逐渐推进,直至得出结论,最终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多媒体方式下,有些
教师的课件无法体现循序渐进、步步深入的推理过程,只是摆列出相应的结论,进行直线思维,根本没有留出空间让学生独立地思考,学生只能顺应教师的思维方式作一些简单的应答。这种做法很容易抑制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展,教师如果掌握了制作技巧完全可以通过流程的设计和采用动画的形式很好地演示出逻辑推理过程,甚至做的比板书的过程更好。
有的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手段教学时忽略了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对多媒体教学依赖性比较强,很少用或者不用板书,其实很多课程的很多时候是需要多种教学手段共同配合使用的,板书作为一种传统又实用的教学手段有其灵活的一面,不应该彻底放弃。应该注意搭配使用,在强调一些重点内容、进行逻辑推理演算的时候都可以配以板书的方式。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手段与其他教学手段共同使用时,应该交替顺畅,衔接自然。
课件培训心得体会二
一、加深理解形成清晰的认识
我是一名社区工作者,在给居民讲课时,要用到PPT,然而,我没有接受过真正的PPT制作培训,之前全是自己看书、问朋友的,其中问题一大堆。这次培训,从基础讲起,使我比较透彻地认识了PPT,对PPT的功能、做法、技巧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让我认识到如何轻松、快速地完成一个PPT作品。
二、方法技巧 有待于灵活运用
二、培训过程
电脑课件制作培训,主讲教师由刘熙清、邹光耀两教师担任。培训从2009年7月7日到7月11日共五天。参加培训的老师本着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目的,积极参加这次学校组织的培训,以自己的行动去实践新课程理念下学习型教师的倡导。
为了让教师们尽早掌握课件制作的基本技能,培训班结合学员计算机水平,恰当分组,并由有一定电脑操作水平的青年教师担任组长坚持日常辅导,共同提高。
三、课件展示
培训结束后计划举行教师课件比赛,现在教师正积极着手准备,到时将评出一、二、三等奖。
四、总结
通过本次培训老师对课件制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制作技巧有了质的提高。老师们在课件制作方面不在是零了,老师们敢于自己能手制作一些简单的课件。分组教学的模式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得到教师们的一致好评。分班组到好处是老带新,熟带生,培养合作意识。学员们到放学时间仍然坚持学习,尤其是一部分没在名额内的教师,虽然没报上名,但全程参与了培训,学习积极性高,对课件制作相当重视,精神可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镇教师的电脑课件制作水平能更上一个新台阶。
五、存在不足:
1、在教学中,存在卫生、纪律难管理的现象,需要与相关学校加强配合,共同管理。
2、11日一天停电,课程安排在前一天时间完成,时间紧任务重,效果不理想。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现代教育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微课制作、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本文针对个人创作微课课件方面进行探讨。“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和课堂教学视频,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它以直观性为基本教学原则,以强化学校传统教育范式为目的,另一条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从程序教学基础上发展而来,它采用一种全新的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将多种信息表现形式如文本、图形、声音、影像等与计算机交互融合,对多种媒体信息具有抓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传递等功能。因此,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被广泛应用,使现代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微课”制作要点
1“微课”要求时间要短。根据成人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就行,相对于传统的60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因为时间短,所以教学内容也要少,对于较宽泛的传统培训,“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培训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培训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
2、资源容量要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学员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笔记本电脑、手机、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3、主题要突出、内容具体。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课程一个事;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生活思考、或是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等具体的、真实的、自己或与同伴可以解决的问题。“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4、要接地气、草根研究、趣味创作。正因为课程内容的微小,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研发者;正因为课程的培训对象是学员,课程研发的目的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紧密地联系起来,是“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而不是去验证理论、推演理论,所以,决定了研发内容一定是教师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有能力解决的问题。
二、“微课”制作过程
1、选题。微课的选题是微课制作最关键的一环,良好的选题可以事半功倍的进行讲解、录制,不好的选题同样可以使得微课变得平凡乃至平庸。
2、教学设计。微课虽然只有短短的数分钟,但是也需要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良好的微课应该是井然有序的,杂乱无章而随意的微课是与微课理念背道相驰的。要符合认知过程。良好的微课设计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不能跳跃式发展。
3、PPT设计。PPT是只要核心内容,内容设计要有启发性,设计要有悬念性,要布置反思。首页与封面设计:最好采用PPT的首页作为封面,这样可以一目了然的知道知识点与作者。第一张PPT作为微课的“脸面”,应当有以下清晰的“五官”,额头:如果是系列微课,可以在这说明;眼睛:简明扼要的微课标题;鼻子:作者及单位;嘴巴:学科学段、章节及教材;耳朵:边饰,缺乏了边饰则显得有些古板、单调,不建议在这里放置教师画面。中间页最顶上可以写着知识点的小点,一目了然,中间则放置主题内容,右下角或左下角留出空白,背景应当比首页更加简单,但是不推荐没有背景或是某种纯色的背景,太素颜也不好。尾页设计:可以加入感谢语、微课题目、欢迎观看其它微课等语言,此页不建议加入教师画面。
三、录制与剪修
1、录制要点。录制背景最好是白色或是浅色,不要出现其它杂物。声音大小合理,摄像头不朦胧,摄像角度最好从正面。如果不习惯,可以让一个学员坐在对面,就好像是给他辅导一样。
2、后期制作原则。录制时调整电脑分辩率1024×768,颜色位数为16位。时间不超过5分钟,超过5分钟不能通过初审。如果声音太小或太大,可以适当调整。视频尺寸为:640×480或320×240,视频格式为:FLV、MP4,音频最好采用MP3格式。
四、微课制作工具的选用
1、DV、DC拍摄,需要有DV设备会使用视频处理软件。需要工具有麦克风、黑/白板、粉笔、其他教学演示工具,使用DV/DC对教学过程进行录制。使用视频处理软件(如会声会影)后期进行处理,加上片头文字,对视频编辑和美化。
注:DV=数码摄像机DC=数码相机
2、智能手机拍摄。手机有足够的存储空间会使用视频处理软件。工具包括智能手机、白纸、笔、相关教学演示文案。方法是使用智能手机对教学过程进行录制
二、培训过程
电脑课件制作培训,主讲教师由刘熙清、邹光耀两教师担任。培训从2011年7月7日到7月11日共五天。参加培训的老师本着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目的,积极参加这次学校组织的培训,以自己的行动去实践新课程理念下学习型教师的倡导。
为了让教师们尽早掌握课件制作的基本技能,培训班结合学员计算机水平,恰当分组,并由有一定电脑操作水平的青年教师担任组长坚持日常辅导,共同提高。
三、课件展示
培训结束后计划举行教师课件比赛,现在教师正积极着手准备,到时将评出一、二、三等奖。
四、总结
通过本次培训老师对课件制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制作技巧有了质的提高。老师们在课件制作方面不在是零了,老师们敢于自己能手制作一些简单的课件。分组教学的模式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得到教师们的一致好评。分班组到好处是老带新,熟带生,培养合作意识。学员们到放学时间仍然坚持学习,尤其是一部分没在名额内的教师,虽然没报上名,但全程参与了培训,学习积极性高,对课件制作相当重视,精神可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镇教师的电脑课件制作水平能更上一个新台阶。
五、存在不足:
1、在教学中,存在卫生、纪律难管理的现象,需要与相关学校加强配合,共同管理。
2、11日一天停电,课程安排在前一天时间完成,时间紧任务重,效果不理想。
在网络小说领域,金手指一词用来指主角通过一系列的狗屎运,获得了比常人更多的属性和资源。因为这类似于作者使用金手指软件给主角修改了变量,所以被称为金手指。
典型的金手指事件,包括跌下悬崖大难不死反而找到了古代仙人宝藏、地摊上买到的小玩意寄宿着休眠魔王或神兽卵、随身带着资源生产空间,等等。
因此,所谓的金手指事件,在通常情况下发生的概率都极小,近乎不可能发生。但在作者的刻意安排下,还是发生了。
也有一些暗藏的金手指事件,不像上面的例子那样明显,而是以小概率情节的形式发生。如:美女校花看上了废柴,还附送一个校长强者爷爷。这种情节因为并不直接修改主角的属性或资源,所以常常被忽略,但其实也属于金手指的范畴。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
定义:只要是小概率事件发生在了主角身上,就可以视为金手指。
所谓的小概率是多小?我们会在下面的定量分析中看到。
此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某些特定的小概率事件可以忽略。举例来讲:主角被雷劈穿越。这里实际上有两个小概率事件:被雷劈,和穿越。被雷劈本身是用来引出穿越的原因,所以这两者并非相互独立的因素。而“穿越”虽然可以说是小概率事件,但如果放在穿越流的大环境下考虑,穿越就只是一个预设的既定背景。此时,穿越成了必要条件,因此就不应该作为金手指来考虑。(通俗地讲,假如一本书描写急诊室的故事,读者不能说“世界上病人只是少数,所以这本书里全是病人就不真实”。因为人家就是着眼于描写特定的群体。同样,“穿越流”就是针对特定的穿越者群体。)
但这只是就当前的网络作品趋势而言。对于早期的穿越作品(如新宋等),在当时的写作环境下,“穿越”仍属于新鲜事物,作者着力于描写穿越者本身的眼界和知识所带来的优势,因此可以被视为金手指。至于现在的穿越流,往往只是为了穿越而穿越,即使删除穿越情节也不会有影响,这时候就可以将其忽略。
综上,在统计某篇作品中的金手指因素时,需要进行综合考虑。
金手指的定量分析
那么,该如何决定某一个金手指事件的等级呢?
这里我们用简单的数字系统来表示:根据金手指的定义,我们可以自然地使用金手指事件的概率的倒数的以10为底的对数,来标志金手指的等级。
上面说的可能有些复杂,简单地用中文讲,就是:0代表没有金手指。数字越大,表示金手指开的程度越厉害。
比如说,某件事情必然会发生,那么概率为1。lg(1)=0。因此金手指等级为0。
某件事情发生的概率是万分之一,那么lg(10000)=4。因此金手指等级为4。
简单地讲,就是看10的几次方,金手指等级就是几。
多个金手指的总和
根据概率学的知识,如果两个金手指事件相互独立,那么它们同时发生的概率就是各自的概率相乘,反映到对数,就是等级相加。
因此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分别统计小说中不同的金手指事件等级,然后相加,获得这个小说总的金手指等级。
但这需要排除那些相互影响的金手指事件。假如某个金手指事件的发生必须基于前一个金手指事件,那么就不能简单地将等级相加,而是要运用条件概率的公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分析。
例,某主角跳下悬崖获得神功,后来在某次冒险中又捡到神兽宠物,这样的两个事件就是基本独立的,可以直接将其金手指等级相加。
常见金手指事件等级计算
在本节中,我们来计算一下一些常见的金手指事件的等级。以下的计算都为粗略的估算,没有参考文献。如觉得某些参数的估计不合理,可自行调节。
1。主角在悬崖下找到功法和宝藏。
不是每座山都有悬崖。一般平缓的小山就没有。山脉中,山峰之间相距一般都在1公里以上。我们粗略估计平均每平方公里一座山峰。然后估计每10座山峰中有一座会因为断层而形成悬崖。中等大小的国家,若10%面积为山地,则约有10000座悬崖。
根据前文,因为“宝藏/仙人遗产”等属于奇幻经典要素,所以本身不考虑概率。换句话说,在一个奇幻世界中,我们认为必然存在某个仙人会留下遗产。而在一般的小说中,这样的遗产数量不会很多。暂定为1处。
那么这个遗产恰好位于悬崖下的概率是多少呢?仙人洞府可能会存在于各种不同的地形中,比如悬崖、海底、地下、山顶、等等。这里我们可以按照仙人的品味来区分。假定仙人对于各种地形的喜好概率相等,同时假定仙人的地形分类约有100种,悬崖为其中之一。那么仙人选择悬崖留下遗产的概率就是百分之一。
在这百分之一中,恰好选到主角跳下的那座悬崖的概率又是万分之一,所以综合起来,跳崖得宝的概率就是百万分之一,换算成金手指等级就是6级。
2。主角穿越在了贵族家庭。
这是一个经典的也是常常被忽略的金手指。贵族身份会令主角得到前期发展的优势。
根据前文,“穿越”本身不计入金手指等级。
普通奇幻世界中,贵族人口占约千分之一。因此这个金手指的等级为3。
3。主角投胎之后,相貌英俊。
我们常说相貌出众是百里挑一,是有其根据的。一般在你读中学或大学的时候,同年级一两百个学生中大约会有一两个相貌出众的人(除非你就读于电影学院)。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调节。
这里我们认为相貌英俊的概率就是百分之一。所以这个金手指的等级为2。
与此相比,“相貌普通,有点小帅”可认为是十里挑一,中人偏上之姿,金手指等级为1。
4。穿越
我们以早期穿越作品为例,当时穿越还属于新鲜事物。那么该如何计算金手指?
因为我们不能以“现实中每年有多少人穿越”这个角度去计算,所以必须另辟思路。
早期穿越作品之所以可以计成金手指,就是因为强调了主角超越时代的理念在当时造成的影响。因此主角实际上是在和同时代的其余人作比较。因此我们可以近似地认为这个金手指等价于“同时代中只有一个人具有的想法”,强调其唯一性。那么其概率的分母就是当时世界的总人口数。新宋穿越的北宋时代人口过1亿,因此主角可看成是“亿中挑一”,故而这个金手指的等级为8。
5。主角很聪明,智商160
这也是一个不太明显的常被忽略的金手指。同时也是一个考验作者功力的金手指。
我们知道,智商的均值为100,标准差为15。也就是说,智商超过115的概率是16%,超过130的概率是5%,超过145的概率是1%。超过160的话就是4倍标准差,概率为0.0063%,换算成金手指等级为4.2。
类似的通过正态分布来计算概率的方法也可用于计算“主角拥有超长小弟弟”的金手指等级。
6。主角随身带着能够产生资源/灵石/生物/等等的空间
这也是比较特殊的金手指,不能根据“平均多少人中有一个人会具有这样的空间”来计算概率。
类似前面关于穿越事件的金手指等级分析,我们可以从其所产生的资源的影响来计算其等级。
假设一个普通的以灵石或魔晶为资源货币的社会,其底层的修行者或职业者,每年能够赚得1单位的灵石资源。并且这个社会的资源获取分布为倒数函数,十分之一的人能够获得10倍资源,百分之一的人能够获得百倍资源,等等。也就是说,主角的空间若每年能够生产100单位灵石,那么主角就属于这个世界资源获取分布金字塔中百里挑一的人群。金手指等级为2。
因此,根据作者设定这个随身空间的资源出产率,我们就可以计算相应的金手指等级。
小说的合理金手指区间
根据以上的例子,大家可以自行分析某本小说的总体金手指等级是多少。那么究竟开多大的金手指才算合理呢?
根据以上的例子,我们初步认为一本小说的金手指总量,定为6-9比较合理。
也就是说,你跳一次崖得到宝贝,读者还能接受,连跳两次都撞大运就过分了。
你生在贵族之家,同时相貌英俊,同时智力超群,金手指总等级3+2+4=9,已经到了合理性的边缘。基本上有了这些条件,你已经在小说中可以无往而不利了,不需要再额外捡个神兽蛋什么的。
金手指等级6的话,差不多就是一百万个人中才有一个的运气。这差不多是一个大城市中才出一个。
金手指等级9的话,十亿人才出一个的运气,就是一个大国家里才出一个。
等级10的话,已经超过了地球人口总数,因此这个概率的运气就开始有点不太现实了。这一点在读者的潜意识中会反映出来。
0 引言
2002年,中国气象局实施了“气象远程培训系统”工程建设。自2003年开展气象远程培训以来,全体气象从业人员突破时空限制,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个性化学习,充分体现了远程教育培训时效快、受训面广、费用低的优越性。气象远程培训主要通过音频、视频(直播或录像)以及包括实时和非实时在内的计算机技术把课程传送到学习点。但是,多媒体文件通常较大,在用户带宽有限时,传输和下载都比较耗费时间。流媒体技术解决了上述问题。
流媒体是一种新的媒体传送方式,近年来发展迅速,被广泛地用于网络音、视频的传输和播放,它使得在窄带互联网上高效、实时地传播多媒体信息成为可能。借助流媒体技术,远程教学中的视频或音频媒体被压缩成流式文件,存放在流媒体服务器中,配合Web服务器上的图文教学信息,通过Web浏览器查询与点播,有效解决文件传输延迟较大的问题。流式传输因其良好的实时性和交互性,较多应用流媒体技术开展课件点播和音、视频实时课堂等教学活动。本文主要介绍基于流媒体技术的气象远程培训课件点播系统。
1 流媒体技术概述
1.1 流媒体的概念
流媒体(Streaming Media)是指在Internet/Intranet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时基媒体。由于流媒体采用了流式传输技术,文件不是一次读取和发送所有数据,而是首先发送文件的第一部分;在第一部分开始播放的同时,数据其余部分会不断传来,以供播放端使用。这样整个文件传输过程就像流水一样,连绵不断,故称之为“流媒体”。
1.2 流媒体技术及其网络协议
流媒体技术就是应用流式传输技术在网络上传输多媒体文件,而流式传输技术就是把连续的影像和声音信息经过压缩处理后放上网站服务器,让用户一边下载一边观看、收听,而不需要等整个压缩文件下载到自已机器后才可以观看的网络传输技术。支持流媒体传输的网络协议包括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实时传输协议)、RTCP (Real-time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SP(Real-time Stream Protocol实时流协议)和RSVP(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资源预留协议)。RTP是用于Internet上针对多媒体数据流的一种传输协议,被定义为在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传输情况下工作,其目的是提供时间信息和实现流同步。RTCP将控制包周期性地发给所有连接者,应用与数据包相同的分布机制。RTSP则定义了一对多应用程序如何有效地通过IP 网络传送多媒体数据。RSVP是一种支持多媒体通信,并提供端到端的QOS 协商和控制功能的协议,通常运行于服务器和路由器中。
1.3 流式传输的基本原理
由于Internet以包传输为基础进行断续的异步传输,各个包选择的路由器可能不尽相同,故到达客户端的延迟也就不等。因此,流式传输的实现需要缓存,使用缓存系统能弥补延迟和抖动的影响,从而使媒体数据能连续输出。流式传输的一般过程为:用户选择某一流媒体服务后,Web浏览器与Web服务器之间使用HTTP/TCP 交换控制信息,以便把需要传输的实时数据从原始信息中检索出来;然后,客户机上的 Web浏览器启动A/V H elper程序,使用HTTP 从Web服务器检索相关参数对H elper程序初始化。这些参数可能包括目录信息、A/V 数据的编码类型及于A/V 检索相关的服务器地址。
1.4 流媒体播放方式
(1)广播方式:用户被动接受流,客户端接受流,但不能控制流。数据包的单独一个拷贝发送给网络上的所有用户,不管用户是否需要。
(2)单播方式:一台服务器传送的数据包只能传递给一个客户机,媒体服务器必须向每个用户发送所申请的数据包,多个点对点方式结合。
(3)组播方式:允许路由器将数据包复制到多个通道,客户端共享一个数据包,按需提供。
(4)点播方式:客户端与服务器主动连接用户通过选择内容项目来初始化客户端连接。
2 流媒体技术在气象远程培训课件点播系统的应用
2.1 流媒体课件点播系统
气象远程培训系统中的课件点播系统简单易用,使用的设备、人力较少。
课件点播系统:
(1)传声器+摄像机编码器服务器局域网客户端
(2)传声器+摄像机编码器服务器Internet客户端
2.2 流媒体课件的制作
流媒体课件主要通过流媒体生成器软件Power Creator进行录制、编辑等。
课件实时录制过程:摄像机+教师+电脑录制服务器生成课件
Power Creator软件简单实用,集课件录制、编辑于一体。授课老师只要将教案编写成电子文档,懂得使用计算机,就能完成教学。Power Creator软件的优势还体现在:能够将计算机屏幕内容,包括鼠标运动轨迹、电子白板内容等完全录制下来。在录制屏幕内容时,只占用非常少的 CPU 资源,压缩率很高,磁盘空间占用少,屏幕捕获帧率可达30帧/秒,还可以实时采集教师的图像与声音。课件录制好后,利用软件可以对课件进行任意剪切,而且视频与讲稿能实现同步剪切。为避免出现“静音课件”现象,可以对图像和声音进行预览与监视,保证课件的录制效果。
2.3 流媒体课件的
通过Microsoft Media Server作为课件平台,服务器操作系统安装Windows Server 2003,集成Windows Media Service管理单元,可以完全控制服务器,并使用MMC管理控制台管理多组Windows Media服务器。方式分为单播和组播,根据客户端要求又可分为点播和广播。组播是将一个现场直播流同时传递给多个客户端,客户端不是连接到服务器上,而是连接到这个数据流,这样可以降低使用带宽。
2.4 流媒体课件的点播
远程学习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点播课件:在客户端通过安装好的Windows Media Player连接Windows Media服务器,选择需要的流媒体课件。在Windows Media Player中打开URL对话框并键入“mms://Windows Media server/file.asf”地址,或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键入文件地址,即可点播课件。如果服务器使用http传送流式内容,也可以通过URL地址连接服务器。通常情况是在html页面嵌入Microsoft ActiveX播放控件,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打开服务器提供的页面,直接播放流媒体文件,实现课件点播。
2.5 课件点播系统的改进
在实际应用中,因用户访问量增加,课件点播系统会出现音视频传输延迟较大,甚至部分出现无限传输等待现象。原因在于Windows Media Services不能及时处理用户响应,建议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改进。
课件制作方面:课件的屏幕由教师视频窗口、教师授课内容窗口、课件内容索引窗口三部分组成,音视频文件约占整个课件大小的50%。在实际播放课件时,远程学习者较少关注教师的肢体语言,主要关注的是教师的声音和教案,因此,可以弱化视频流传输甚至完全去掉视频流。处理方法是将录制好的课件进行分流,保留音频,视频部分用教师授课图片代替。这样,在进行流传输时,只传输音频,减少系统负载。例如,一段500MB的课件经过分流后,容量压缩50%左右,大小约为200MB,大大减少了系统负载。
应用服务方面:采用分布式课件服务器作负载均衡。在进行远程学习时,员工用ID号登录气象远程教学网即可。员工ID号是按照省份编制的,即通过ID号可以区分员工所在省份。因此,一方面在部分省份设置分布式课件服务器作为试点,另一方面,在主站增加课件服务器作负载均衡,分担远程教学网压力。如下图所示,应用分布式课件服务器前,员工登录网站后,由于员工与主站服务器直接交互,负载集中在主站服务器上;应用分布式课件服务器后,员工登录后,系统根据员工ID号判断其所属省份,指向相应省份的课件服务器,员工与分布式课件服务器交互,减小了主站服务器的压力。没有设置分布式课件服务器的省份,仍由主站服务器群提供服务。通过以上改进,形成由主站提供应用服务,各省设置的分布式课件服务器和主站分布式服务器群组成的流媒体课件点播系统。
通过课件制作方面的改进,远程教学网传输的是经过分流的流媒体课件,相同课件内容,传输流量减小;通过应用服务方面的改进,分布式课件服务器承担了主服务器部分负载,提高了整体系统性能。从全国层面来看,可以大大减少课件点播时的延迟现象,提高学习效率。
4 结语
本文着重对流媒体技术在气象远程培训课件点播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阐述了流媒体课件的制作、、点播方法,对于课件点播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通过气象远程培训课件点播系统,学习者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教学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快捷生成课件,使教与学及时沟通,大大提高远程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力.远程教育中流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S1).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微课简介
(一)概念
微课是微课程的简称,是指针对某个知识点、技能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和开发的一种“短小精悍”、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微型在线网络课程,在微课教学过程中所用到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一般称为微课件。
(二)主要特点
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短”指教学活动需要的时间短,一般不超过10分钟;“小”指教学内容主题小,资源容量小;“精”指内容精选,设计精心,活动精彩;“悍”指交互性强,应用面广,效果良好。作为移动互联时代的新型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其碎片化的内容和移动化的传播途径满足了现代人们对学习方式的新需求,为学习者的个性化自主高效学习提供了途径,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组织创造了条件。
二、微课的发展
(一)微课的起源及发展
类似“微课”概念的提出及应用最早可追溯至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有机化学教授LeRoy A.McGrew提出了60秒课程的说法。真正意义上的“微课”概念是在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提出,他们将原本几十分钟、几个小时的课堂,提炼要点制作成十几分钟的微型视频课堂,他本人也因此被人称作“一分钟教授”。自此,微课以一个正式的概念开始进入全球视野。创作微课,在国外比较著名的有可汗学院(Khan Academy)、TED-Ed、Teachers Tv、InTime、Watch Know Learn等。
(二)国内对微课的探索及应用
国内主要有中国微课网、全国高校微课大赛官网、VKO微课、第九课堂、博览微课、Skillshare、微众移动校园-微课堂、佛山市中小学优秀微课平台等。2013年由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主办的“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是微课在高等教育领域建设和应用的一个典型,众多新闻媒体对微课进行了大量的跟踪报道,与微课相关的研究课题和论文数量呈井喷之势,所以2013年堪称“中国微课元年”。随后,凤凰视频和华南师范大学推出的“凤凰微课”,内容涵盖基础教育、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等多个领域。国家开放大学现也建设完成了4000多个五分钟课程,课程时长为5至10分钟,涉及经济学、茶文化、百家姓等近60个系列。
三、微课技术开发
到目前为止,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微课的设计、开发与应用取得了一定成绩,尤其是微课的拍摄与制作技术在硬件和软件上均取得了重要突破。国际上,主要有美国的LiveScrive SmartPen与瑞典的Anoto智能笔,日本东芝公司设计开发的东芝玲珑微课制作系统等,并已经引进到国内,受到一线教师的欢迎。录播教室的迅猛发展,也为微课设计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硬件保障和系统环境。
同时,微课制作方法也得到了普及与发展,录屏软件录制、摄像工具录制、录播教室录制、专业演播室制作、智能笔录制、专用软件录制、iPad录制等一系列微课制作工具深受广大教师喜爱。在微课的形式方面,除传统的视频微课之外,Trivantis公司、Articulate公司等又开发出了更适合用于移动设备上的互动微课开发软件,移动互动微课主要采用课件开发工具进行微课件开发,不再以微视频为主要教学载体,而是更加注重微课的互动设计,利用互动来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相对于传统微课,移动互动微课更易于开发,因占用内存小,更利于在移动设备上存储。
微课件的开发技术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微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探索适合应用于气象教育培训的微课件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气象教育培训微课件开发现状
在气象教育培训领域,微课件开发的设计和应用依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干部学院远程教育中心在研究开发用于气象教育培训微课件的同时,还开展了面向省级师资的培训工作。现已完成部分移动互动微课及视频微课的开发,气象远程教育微课开发与学习系统正在建设中。
(一)干部学院微课件建设情况
干部学院远程教育中心针对视频微课件和移动互动微课件的特征及制作技术进行了研究,分别使用录屏软件、Lectora软件、Articulate Storyline软件三种工具进行微课件的制作,并将制作完成的微课件应用于手机客户端。由于气象培训微课件客户端尚未建设完成,目前制作的移动互动微课件均为HTML格式,可通过手机浏览器学习。
正在建设的气象远程教育微课开发与学习系统,分为气象远程教育微课开发系统及微课演示系统两部分。其中已完成的微课件以视频微课件为主。
气象远程教育微课开发系统采用C/S架构,包含开发、转换、管理三大功能模块。微课演示系统是基于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新一代在线教育培训系统。系统由学员管理模块、内容管理模块、任务管理模块、在线学习模块、统计报告模块、过程管理模块、智能搜索模块、社会化学习模块等组成。
学员可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按照提示从浏览器中打开下载客户端到手机中,登录后进入平台学习。客户端支持苹果iOS及Android系统智能手机的专属名称和形象的客户端,支持PC或MAC端的web学员端,页面采用响应式web设计,可通过微信服务号接入平台。
远程教育中心已完成500个视频微课件的制作及部分移动互动微课件的制作,微课件资源建设工作正在持续进行中。
(二)微课件制作培训
为了培养基层气象人才队伍制作课件的能力,丰富气象远程教育平台的教学资源,干部学院通过举办远程教育技术培训班,对各省(区、市)气象局从事气象远程教育的课件技术人员进行微课件制作技术方面的培训,并自2013年起连续三年举办微课件评比,将各单位报送的微课件作品进行展示与交流,由专家进行点评,评选出优秀微课件作品。并开设专题,将获奖优秀作品放入中国气象远程教育网供大家交流,促进资源共建共享。
(三)各省市微课件资源建设情况
干部学院的微课件制作培训和评比工作,调动了大家制作微课件的积极性,部分省(区、市)已开始着手进行微课件资源建设,大部分单位报送的参赛微课件作品多为依托培训而作,部分获奖微课件已用于培训或本地科普宣传活动中。
2015年福建省气象培训中心依托福建现代化建设气象科技和人才支撑建设工程,申请了福建天气气候多媒体课件制作项目,该项目共25个课件50学时,每个课件包含了多个微课件。运用多媒体元素包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形式,以及动画短片、展示特效等方式对课件内容进行重点及要点的形象阐述。以微课的形式将学习内容模块化、碎片化,每个微课件控制在15分钟左右。
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新疆分院2015年在干部学院的支持下启动了《新疆基层台站学习资源建设》。该项目根据前期对新疆基层的远程学习示范点调查,结合县级综合岗位的培训需求,将开发新疆地区基层亟需的自动站维护微课件和民族理论与政策微课件,自动站维护的课件预计制作9集,民族理论与政策的课件预计做8集,每集控制在15分钟左右。
五、微课为气象教育培训服务的展望
基层气象职工由于平时工作任务繁杂,占用大块时间专门学习较为困难,希望能够利用零碎时间学习,而且目前网站的网络课件仅局限于在电脑上学习,不便于在外工作期间使用其他移动设备翻查阅览,因此开发出可用于手机等移动平台的学习资源很有必要。微课因其网络化、碎片化、视频化、可移动性,正好解决了基层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很有实用需求。
微课是信息技术发展、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创新融合共同推动的产物。当今,我们生活在被称为网络时代、大数据时代或微时代的社会里,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开放易用、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环境的发展为微课发展做好了技术支撑,依托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微课在气象教育培训领域的应用和服务价值有着广阔前景。
参考文献
[1]崔颖,张颂惟,孙景荣.气象培训微课件的设计研究[J].继续教育,2015(11).
1.交通职业学校多媒体辅助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多媒体运用不合理
多媒体技术实现了信息载体的多元化,具有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功能的能力。论文大全。心理学告诉我们:认知过程中多感官的联合运用,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实验证明,多感官参与的学习比单一感官的学习记忆效果高出很多,学生长时记忆效果明显。而在当前实际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仍然以教师操作、学生观看大屏幕为主要形式,很少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功能、超文本功能和交互式功能。多数教师只是用多媒体放投影片、板书,甚至就是呈现课本上的图片、例题和练习题,这样就把多媒体当作单媒体使用,根本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巨大功能,与“粉笔+黑板”的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严格来说,应该是对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
1.2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不高
只有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根据自身的特点制作出课件才是真正的多媒体教学。而许多教师所使用的课件大部分是从网上直接下载,少部分由教师自己制作。事实上,制作课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但是制作一个好的课件却很难。一方面,教师普遍感觉教学资源库缺乏。网络资源虽然丰富,但是由于教材版本差异、教学设计意图差异和学生知识水平差异,下载的课件不一定能够适合本校的实际教学。论文大全。例如:有些课件重视教学的程序化设计,导致课堂呈现信息量大、速度快、跨度大;有些课件不适合启发学生的思维或者吸引学生把注意力放到教学内容上来,由于过分追求声、色、文字等外在表现,容易造成“喧宾夺主”的现象。在实际教学中,有位教师使用的幻灯片引入较多的图片、动画和声音,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大部分都分散在多媒体教学的新奇上,忽视了知识的学习,结果学生在下课后普遍反映这节课没听懂。另一方面,独立制作课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熟练掌握多种软件的使用方法和大量的时间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组合、储存和运用。
2.影响交通职业学校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因素分析
2.1学校因素
学校投入资金建设多媒体教室,更多的是考虑应付上级组织的达标、评估和检查。论文大全。由于学校多媒体硬件设施有限,尚未开通校园网络,结果使多媒体辅助教学至今仍停留在简单的演示,更高层次的交互式教学迟迟无法开展,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学校导向出现偏差,导致教师陷入教学误区。学校为了激发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积极性,一度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发展。但是学校在评价教师教学时,过多地关注教师是否使用多媒体设备,忽视了多媒体的使用是否恰当,教学是否实现了最优化,是否充分发挥和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甚至曾经规定公开课必须使用多媒体。结果使得多数教师不得不抛弃传统教学手段,盲目使用多媒体技术,导致教学华而不实。
2.2 教师因素
多媒体是教师讲解教学内容的辅助工具,是教师用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协作和交流的教学手段,是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和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而有些教师过分看重多媒体技术,甚至迷信多媒体技术,把多媒体技术当成教学的必要工具,认为只要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质量就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就会高涨。然而,现代教育理论要求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要求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意义构建的途径获取知识。也就是说,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发现、探究、认识社会,接受新信息并进行意义建构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还有个别教师认识不到现代教育技术在新课程改革中对教育的作用,对科技快速发展对学科的影响认识不够,觉得自己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掌握多媒体技术,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
3.对交通职业学校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的建议
3.1学校方面
学校应适当加大对多媒体教学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同时要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建立多媒体教学组织机构,统一协调多媒体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并且确定多媒体资源库建设标准提出相应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保证教学资源建设的持续发展。在制作课件方面,学校要建立合理的课件质量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多、快、好、省地制作多媒体课件。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是要求以学校教研组为单位的教师集体收集大量的多媒体教学素材,并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便利条件,同时应开展广泛的校际交流,将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学资源添加到本校的资源库中。这样不仅能丰富学校教学资源库,为实现资源共享打基础,还可以发挥学术群体作用,形成良好的合作与研究氛围,从而节约大量节约备课时间,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和备课负担。学校应发挥教研室的职能,以多媒体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为重点,研究如何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强大优势,探索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规律。此外,教师接受培训的内容差异较大,而且使用计算机的熟练程度差异较大,每天上网次数至少一次的教师明显比每月上网次数少于四次的教师更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因此学校还应该对一线教师进行有效的多媒体教学培训,为学校培养高素质的教学人才。另外,科学的评价体系应该体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媒体教学价值判断的重点是教学效果,学生是评价的主体对象。在建立评价体系时,要注重评价的多维度、多层次和方式的多样性,重视个别评价与整体评价相结合,关注多媒体技术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品质、态度等综合素质发展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以确保多媒体教学的实效性。
3.2教师方面
教学过程中,用到的媒体系统包括现代媒体和传统媒体。各种媒体有自身的特点,教学媒体的选择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校的教学实际来确定。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哪些知识适合于采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哪些知识适合于采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是否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用多用少,关键在于是否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决不能为使用而使用,更不能为偷懒而使用。在课件中运用多媒体形式要考虑在什么条件下用,如何用,而不是滥用。只有把多媒体和传统教学媒体合理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学发挥出最大的整体效益,实现多媒体的最优化组合。
4.结论
在教学学习中,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和选择学习方式,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在培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同时,也培养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学习中还要把问题看成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面对教师呈现在自己面前的知识世界时,要采取一种新的学习风格、新的认识加工策略,主动搜集和分析有关的信息资料,敢于对所学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进行自主知识建构,在新的教学方式中寻找新的学习方法,努力尝试积极参与到教学中,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的优势,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参考文献】
[1] 周晓. CAI堂件与课堂教学整合中存在的问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4,(03) .
[2] 冯凤. 网络版课件的设计与应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6,(06) .
[3] 周锐. 浅谈多媒体课件开发中构件复用技术[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03) .
(一)首先理解什么是校本研修与培训课程建设。
1、我们所要建设或者说开发的是教师培训课程。不是学生学的课程,而是用于在职教师提高的培训课程,不能一般的理解为校本课程。
2、开发的人员:中小学教师、教师进修院校人员和其他培训者。其中,中小学教师是校本研修与培训课程建设的主体。
3、是在校本研修的过程中完成课程开发。要围绕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培训课程开发。
4、我们开发的培训课程是可以在网络上运行的。
(二)校本研修与培训课程建设的行动计划的目的
1、探索中小学教师的成长途径,使教师在培训课程进程中成长为研究型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校本研修与培训课程建设的行动计划的目的。
实际上是用任务驱动法来激发教师研究问题的积极性。教师们在开发培训课程的过程中,要对自己教育教学过程进行深刻的反思,对其中散在的实践智慧进行总结。
2、挖掘教师中蕴藏的巨大培训资源,形成分学段,分学科的教师培训原则课程,实现全员学科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二、校本研修与培训课程建设的行动计划的内容与规范
(一)教师培训课程的基本要求
1、要选好课程内容。讲什么,讲哪个领域,讲什么问题。
依据教育教学需要研究的实际问题确定讲什么,越具体越好,越微观越好,具体到课最好。拓展、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实验操作、教学设计、教学技能、课标理解与实践等方面;选择的课程内容要有价值。细化到每个单元每课的具体问题题目,但要注意不能把给学生讲的原封不动的搬出来。要说清:整体地位?大部分人都是怎么上的?存在什么问题?所以,我着重解决什么问题?操作之后获得哪些效果?还有哪些没解决的问题?等。总之,选题越细越好。
2、要确定自己的课程名称。课程题目要平铺直叙,简明扼要。
有些课程名称具有文采飞扬的特点,没有必要,有的是“浅谈...”、“试论”等都不可以;还有的是带有副标题。如果把正标题去掉,副标题可能会好一些。总之,给大学生讲课,没有文采飞扬的课程,没有说“浅谈...”、“试论”的,更没有带有副标题的。另外,经验体会累的题目也不可以。比较好的题目比如“儿童诗欣赏与创作”、“小学生作文技巧指导 ”等。
3、要明确培训的对象。
4、明确培训目标,让培训对象学完后能达到培训目标。
5、明确课程长度。以4学时为基本单位,所以叫微型课。如果4学时讲不完,可以4学时为基数。
(二)教师培训课程的基本框架
1、课程概述(讲稿、讲座录像)
讲稿主要包括下列内容:概念界定或问题提出(背景、研究状况等)目的意义、实施策略、实施过程、实施效果或预期效果及尚未解决的问题等。
要注意文体,用课程文体,我们应该怎么做,允许有探讨,但是引导大家思考。注意千万不要念或背讲稿。尽量找一个号得环境。注意艺术性。时电子文本和录像光盘。
2、课例或案例(讲座本人或合作者的实施过程录像及评点等)
针对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科技培训实效,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1. 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许多部门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受经费制约,教学、实验设备都存在不足,如果各个培训机构联合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不但能够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还能提高培训效果。
2.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建立一支稳定的、具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关键。培训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一是组织教师到生产一线开展项目课题的研究。教师带着课题到最基层去研究、去实践,对提高教师的能力和技术实用性有很大帮助;二是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对教师的培训。组织教师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种培训班和竞赛,增加教师锻炼和学习的机会;三是开展观摩教学。对于受农民欢迎的教师,组织教师观摩其教学,使更多教师学习教学方法 ,掌握教学技巧;四是聘请来自农业一线的农业技术专家和高等院校教授与本校教师组成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
3. 创新教学方法,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农民年龄不一,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对文化知识和农业技术理解困难较大,作为培训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千方百计研究教学方法,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帮助学员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一是采取多媒体教学法。将相应图片编入教学课件中进行直观说明,生动形象,学员容易记忆;二是理论实践同步化教学法。先介绍基本理论,然后现场进行讲解,示范基本操作程序,学员通过观察、提问等方式理解教师的演示过程。
4. 建立激励机制,实行目标管理。根据各岗位的人员分工,制定相应职责;推行人事劳动制度改革。制定《目标岗位责任制百分考核办法》、《辅导教师联教计酬责任制》,按照职责将工作任务分到个人,对工作完成情况逐项进行考核打分,年终兑现奖惩。制定《人事改革实施意见》、《农广校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制度》,与每位教师签订聘用合同,年底考核,考核合格的教师给予续聘,不合格的教师予以转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