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28:4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农村基础教育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农村学校规模普遍小,学校学生间接触较多,这样口语能力强的学生就大胆地走出教室,于是校园内出现的“小小英语角”,英语沙龙,英语口语小组,英语阅读小组,使学生在这种交流中体验到自我价值并由此转化为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动力。除此之外,还可以举行英语手抄报、英语漫画、英语歌曲大赛,单词朗读、英语对话,演讲竞赛,英文儿童剧创编表演,英文儿童故事创编表演,组织学生开BirthdayParty,在英语沙龙谈footballOlympic。征集英语格言警句,鼓励学生积极向学校英语报社投稿件,学校设置英语宣传栏,要同学们发挥特长将宣传栏设计的图文并茂等。在寒暑假组织学生英语实践,把英语融入生活,在生活中接触英语,例如收集街面上一些英文广告用语,公司名称等。
1.2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融洽师生关系,不仅挖掘了教学中的德育因素,还间接作用于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据此向学生提出以英语向老师招呼问候的建议。如:“Goodmorning,teacher.”“Excuseme.”老师对此给予赞许,于学生以极大的鼓励。为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其中我们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对教材的改造,设计成练习题或者表格,引导学生把教学内容改变成对话,故事,短剧等形式表演出来。通过增加动手活动,增添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1.3素材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要创造英语口语环境,就要有素材来源。引进最新的外文报刊杂志材料,开发创新思维,从外文资料中引入地道的外语观点,是农村英语教学的一大亮点。我们根据学生的英语认识水平、生活环境和实际状况选择一些新材料,使学生充分获得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这些观点与传统观点有较大区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资料也能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单纯的阅读理解是相对比较枯燥的,而结合图表让学生边阅读边填表格,或者运用阅读内容画出简笔画兴趣明显要浓厚些。这种活动,使学生动手能力增强了,思维更活跃了,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高,创造性也得到了提高,对于各学科知识掌握也牢固了。
2校外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2.1物质形态资源的开发利用
让有条件的学生购买或翻录英语听力音带,学生在家多听多练。在家也能讲:“Let’shavelunch.”“Let’swatchTV”“It’sreallygood.”“Let’stalkaboutthem”“That’sagreatdeal”“we’regoingtohaveagoodtime.”等口语,给家庭增添新意。指引学生多方面订阅英文期刊杂志,报纸,经常开设读书阅读交流感想,讨论活动,慢慢地学生们都置身于英语交流的真实环境中。帮助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好的英语广告词。把袋装说明书上的英文说明配方等整理分类,收集药品的使用英文说明书。在观看奥运会或世界杯的比赛过程中,让一些热爱体育运动的同学收集比赛运动专用语。在讲到西方文章时,我们引导学生通过多方面去搜集有关的地理、历史、文化、城市、气候、人文等,这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2.2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农村经济限制他们买不起英文音像资料,看不到真实情景。采用先进的教法,使用更多的资源,给学生创设贴切的教学情景,用实物和直观教具,把教学置于实际生活中。农村中经常有劳动实践课,秋天摘橘子,春天植树,这也是英语实践的机会。如用植树进行语言训练,前一天要求学生写通知,明天在哪里植树、集合,什么时候出发,要求学生穿什么,带什么、工具、食品、饮料等。把劳动当成英语角,山坡上传来一阵阵洋话。
二、班风建设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点
优良的班风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构筑具备高尚道德情操的人文环境及浓郁的学习氛围。其中通过思想组织建设来加强学生的集体精神和人文素养,进而形成良好的班风。一个班集体思想建设风貌的好坏直接由这个班级班风所决定,班风具有与散文同样的特点,那就是“形散而神不散”。优良的班风可以对学生个体产生环境造就人才的良好循环效应。但其优良的班风的形成是需要教育者花费多数时间,进行大量艰苦工作实践和与学生的密切合作才能形成。
(一)班风建设应当从教室学习环境抓起,“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需要良好的环境,优化教室环境是培养和形成文明班风的重要手段。
(二)其次每个学生都特别注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希望得到老师和同伴们的正视和肯定。教师要对学生做到“赏罚分明,恩威并施”,做到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这对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对形成良好班风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最后就是进行严格管理,严格管理对班风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只有严格管理,才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进而去养成良好习惯,比如自我反思、自我控制等,为班风建设提供有利条件。
三、爱心是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前提
对学生的亲密关爱是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和起点,班主任对学生的关爱度是学生与教师合作优劣的评判标准,是走进学生心灵的有效手段,是连接师生情感的纽带。因此班主任在班级工作的过程中,首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在校的一切情况。比如课堂中与学生多交流,课后从科任教师、家长那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尽可能地与学生多交流、多沟通,让学生知道并认可教师对他的关爱,为以后班主任管理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减少交流阻碍因素。要想融入学生当中,就得与学生平等对话,跟他们做朋友,了解他们的身心状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当用心去感受学生的想法,拉近与他们之间的距离。通过对学生的交流,可以发现他的优点和缺点,从合适的角度去开展班主任管理工作。抽时间去学生家里,进行家访,与家长做好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状况,并与家长做好反馈工作。
“桃李不语,下自成蹊”,在教育工作中,对学习、生活有困难的学生要以教师的多重角色实施管理,比如因为农村地区条件有限,教师要随时身上准备一定数量的现金,方便帮助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班主任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在亲近与研究学生的过程中,要努力展现自身文化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对你“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你当作好朋友相待。同时,班级管理过程中对同学们管理也会轻松起来。
四、尊重学生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原则
初中学生处于青春叛逆时期,渴望被教师和同学正视和认同。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中就应当以尊重学生为工作原则,只有教师怀着一个平等、引路人的心态去管理工作,是可以在无形之中感染到自己的学生,学生会觉得老师是亲切的。班级管理工作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管理班级,要“以德服人”。主要体现在一个前提下开展管理工作,就是要让学生信服,用人格魅力去征服学生。如,可通过着装、发型、仪态以及热情洋溢的开场白去展现自身的才学,,让学生对你有一个仰慕的感觉,也就有了初步信服的开始。最后,用激励人心的总结性语言: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最终,以人格魅力征服学生,使师生间关系相处越来越融洽。
教师更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比如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因为班集体生气与活力来自一个以许多人构成的战斗团队的许多兴趣、爱好和特长,这就要求教师在工作中注意这些方面的工作。一个班里的学生如果都是些缺少个性的孩子,那么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开拓进取的精神和民主意识将失去存在的基础。所以,在班级创新管理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同时,也要尊重个性发展,为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的形成和发展提供平台,让每个学生充分展示才能和个性,享受成功和喜悦。譬如,举行“我爱班集体”的演讲比赛、“心理交流会”等沟通强的活动,达到有效整合;像接力比赛、拔河等团队协作的体育比赛来激发集体荣誉感和认可感,提高团队凝聚力。
五、有效激励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农村基础教育 教育投资体制 问题
山西省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制度从1985开始,经历了以“乡镇为主”的投资体制到“以县级政府”为主的投资体制的转变,明确了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主体为县级政府。2005年,山西省规定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同时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免除学杂费以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校舍维修资金等经费由中央、省、市、县四级政府按比例分担,逐步建立起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分级分担投资体制。这一投资体制的建立对于本省农村基础教育健康、均衡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由于本省地理条件特殊,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在基础教育投资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一、山西省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制度在推行中面临的问题
1.“以县为主”的投资体制导致各县基础教育的财政投入存在较大的差距
2001年实行了“以县为主”的农村基础教育投资体制,把农村基础教育所需的资金交由了县级政府。这样使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多少就只能取决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取决于地方的财政收入状况。对于煤炭资源丰富的县区,地方的财政收入多,用于基础教育的财政投入相对多。以“山西省初中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组的一项“生均公用经费”调查为例:y市以资源经济为主,属于山西经济较发达地区,2004年gdp产值为401548万元,初中生均公用经费为650元;p县以农业经济为主,属于山西省欠发达地区,2004年gdp产值为185000万元,初中生均公用经费为121.9元;s县以农业为主导产业,而且是贫困县,2004年gdp产值为92166万元,初中生均公用经费为88.7元。这一调查结果明显反映了不同县(市、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现象。
2.农村税费改革使基础教育投资经济薄弱县教育公用经费紧张,办学条件差
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主体提升到县级财政,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同时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进行,即取消农村教育集资和农村基础教育费附加,这两项教育经费来源的取消,使本已严重不足的教育经费更加短缺。对于经济薄弱县,教育公用经费更是捉襟见肘,办学条件无法保障。
3.教师收入经费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山西省各市县中小学不仅实行了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而且实现了县域内中小学教师工资的统一标准,并把教师工资全额纳入了县级财政预算,建立了较为稳定的教师工资保障机制。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实力相对落后地区教师的基本工资与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存在很大的差异。市际、县际教师由于津补贴及福利不同而造成的收入差异较大,教师工资收入的巨大悬殊给全省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二、山西省农村基础教育投资体制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国家财政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总量不足
《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所需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由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筹措,予以保证。”1993年通过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1995年通过的《教育法》规定:“到20世纪末,财政性教育支出应达到gdp的4%。”尽管多年来各级政府都在努力增加义务教育经费,但与法律的要求和实际需要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不仅如此,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资料,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平均教育投入占gdp比重仅为2.79%,2000年这个数字为2.87%,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了10万亿元,而用于教育的资源不足3%,大大落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我国财政对教育投入的总量是不足的。
2.中央和地方财政对教育投入的比例不合理
1994年税制改革以后,我国财政收入的大部分都集中到了中央,而县乡财政所占的比重却非常小。据国家统计局2000年的统计数据,我国现有2109个县级财政,4.6万多个乡级财政,2000年财政收入1.34万亿元,其中中央占51%,省级占10%,地(市)级占17%,县乡两级共计20%多。县乡两级财政收入才占到全部财政收入的1/5,而相比之下,所承担的教育支出则占的比重较大。据2001
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中国义务教育经费78%由乡镇负担,9%左右由县级财政负担,省级财政负担11%,而中央财政只负担约2%。实行改革后,虽然投资主体由乡镇提升到县级政府,但也只是将原来由乡镇负担的经费上移给了县级财政,并未改变县乡两级财政总体的负担比重,以少于20%的财政收入去负担超过80%的义务教育支出,这显然不符合财权与事权相对等的原则。
由此可见,中央和地方财政对教育投入结构不合理,农村基础教育投资体制将政府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责任过分集中在县,但县财政薄弱,这种事权与财权不统一是造成农村基础教育资金紧张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3.各县区由于资源条件和地理条件制约,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教育投入存在较大差距
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基础教育投资体制后,教育投入的多少除了受领导重视与否等人为因素影响外,还直接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挂钩。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制约教育的经费投入。经济发展滞后、总量不足、资源短缺是山西基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资源条件和地理条件的制约,导致山西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均衡。山西全省可分为东西两大部分,东部地区煤、铁、铝、盐等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科技文化集中,是发展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西部也有一定的煤、畜牧和水资源,但因历史社会原因和较差的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水平较低,科技文化相对落后,其中的西山二十八县是山西最贫困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极低。自然的、历史的原因导致山西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差距较大。
三、山西省农村基础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的对策
1.提高政府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增加用于教育的公用经费总量,以保证农村基础教育顺利健康的发展
政府要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正树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先进理念。要保证农村基础教育顺利健康发展,就要加大政府用于基础教育的公用经费总量。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财政性教育支出无论是相对量还是绝对量都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其相对量更是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人均基础教育费用更是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因此,应增加政府用于教育的公用经费比重,以保证我国农村基础教育顺利健康的发展。
2.合理确定各级政府教育费用分担比例
农村基础教育是关乎整个国家的振兴与发展的基础事业,各级政府都有责任对农村基础教育进行投入。应坚持“以县为主”的投资体制的前提下,加大中央、省、市政府在基础教育投入中的职责,建立中央、省、市、县四级基础教育分担体制。《义务教育法》中对于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做出了具体规定,主要强调义务教育投入要由中央、省、地(市)、县四级政府共同承担责任,不再强调“以县为主”,而今后所谓“以县为主”,更多地指一种管理责任。这就要求今后在义务教育投资体制上逐步建立中央、省、市、县四级分担体制。
为了明确中央、省、市、县四级政府在义务教育投入中的职责,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通过法律形式确定各级政府在义务教育投资中的分担比例,并逐步加大中央、省、市(地)级政府的分担比例。山西省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将农村义务教育的投资主体上移到以中央、省、地市级财政为主,以县为辅,并在中央、省、地方和县之间规定一个具体的投资比例。2005年《山西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中规定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含县城所在地学生),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免学杂费资金由中央和地方6:4分担,地方分担部分由省、市、县按5:2:3分担,其中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由省、市、县按7:2:1分担,免费提供教科书资金由中央承担。对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资金由中央分担50%,地方分担50%,地方分担的部分由省、市、县按4:3:3比例分担。省级对“两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给予重点补助,两项资金统筹使用。通过建立中央、省、市、县四级投资分担体制,确定农村教育的投资比例,来保证农村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3.健全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法制化建设,完善依法筹措和分配教育资源的体制
要依法实现教育预算的单列,完善部门预算制度。在预算中适当强化义务教育财政的相对独立性。要依据义务教育法,尽快制定义务教育投资条例,在法律上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在义务教育投入上的责任,经费负担比例和具体的财政措施。
4.发展地方经济,为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实行“以县为主”的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只能取决于各县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的发展为教育投资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二十
多年来,山西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各县区经济发展呈现出多层次和不平衡性,因此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地方经济,以保证教育的投入。
5.鼓励社会力量办学,不断增加教育经费投入
除了要保障各级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持续投资以外,还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办学。教育事业是一项公共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发展教育不仅是政府的职责也是我们社会的职责。针对当前山西省农村办学的实际,政府应该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发展教育,解决不同收入阶层的不同需求。要完善企业及公民个人向教育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发展各种形式的公益性教育基金和信托基金,鼓励和支持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发展校办产业。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企业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出资和投资办学。在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还要大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崇爱.我国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现状、成因、对策[j].江西教育科研,2007,(10).
[2]侯怀银,焦佩婵.山西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7).
[3]李建萍.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体制的思考[j].山西财税,2006,(8).
[4]何玉静,高国普.河南省农村基础教育投资体制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2,(8).
[5]田贤国.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基础教育投资体制[j].理论界,2006,(9).
自2005年以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农村英语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开始逐渐暴露,教师普遍感觉英语课越来越不好上,农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也越来越低,成绩与城里学生差距也越来越大。是什么导致这些问题的出现?我们该如何去克服它们?笔者根据平时教育教学中的一些观察及思考,提出以下几点问题,并加以探讨其相应对策。
一、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新编的外研版教材相对较深。对于农村中学生来说,从小学一到六年级他们从未接触过英语,一上初中,拿到这套外研版的英语新教材,面对每个模块大量的词汇和生涩难懂的课文及书后配套的大量习题,他们首先感到的是一个字:难!这对于刚刚接触英语的他们来说可不是一个很好的心理反应。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开学第一课,就要在英语学习的目的及方法上花费很大的工夫。
2.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资源不均衡。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英语教师,需要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和受过专业英语教学培训。而农村学校的专业英语教师明显不足,有些教师的教育观念还是相对陈旧,跟不上当今新课改的新理念。
另外,现在的农村学校,由于环境比较艰苦,很难吸引许多刚走出校门的师范生放弃大城市的优越条件来乡村支教。
3.学生知识面狭窄,课外资源较少。我在教学中发现,虽然每个班级也都专门有一个供学生开阔知识面的图书角,可没有专职教师引导学生看书,因此对于学生知识面拓展方面来说没有多大的作用。而且农村学校由于教师少,每个教师的工作量普遍较重,因此,就没有多少时间再去组织什么英语课外活动或者校园英语兴趣小组之类的。
二、针对以上问题采取的对策
针对英语教学中的问题,我们该采用怎样的对策呢?
1.对于教材较深的问题,我认为国家应该考虑到地区的差异,重新根据地方特点整编一套适合农村中小学生用的英语教材。
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遵循的原则
1.目标突出原则
英语课件是为一定的教学内容服务的,因此,在制作课件时,首先要做到目标突出,所选用的资料必须是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各个知识点之间的比例一定要恰当准确,时间分配一定要合理,做到目标清晰,中心突出。
2.生动有趣的原则
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图、文、声并茂,这也是与传统教学的最大区别,因此,课件的制作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理论的指导下,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学生所熟悉或学生感兴趣的材料,注重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提高课件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主动学习。但那些与课文学习关系不大的背景、画面等,不能因追求形式的热闹而硬性附加上,以免干扰学生的注意力。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重互动教学的原则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互动教学的重要性,要求打破传统的以教师生硬灌输书本知识的教学方法,倡导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在互动中理解知识,提高能力。例如,在通过多媒体教学后,进行一些师生问答、小组交流、课本剧表演等。
2.要注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新课程标准既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又强调教师的指导性,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因此,在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教师不能把多媒体当成主要手段,把以前的“人灌”变成“机灌”。正确、合理的做法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恰当地使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进行指导。不操作机器时,要走到学生中间,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和学生交流、探讨,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做到取长补短,对症下药。
3.要注重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
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必须在光线比较暗的条件下进行,这样,学生才可以很清楚地看清屏幕上的内容。而在利用多媒体学习的同时,学生还需要做笔记或者看课本,而在光线比较昏暗的环境中看书或写字,对学生的视力有负面影响,因此,教师要注重调节好室内的光线,适时地改变教室环境,不要让学生一直处在光线暗淡的教室环境中,以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不受影响。例如,把讲解和练习的时间合理间隔,或在需要学生看书或者讨论问题的间隙,拉开窗帘透透气,透透光。
4.课内外相结合,加强实践活动
英语是一门工具,和其它语言一样,其主要作用在于交际,而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因此,要注重课内外相结合,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而不要一味地依赖多媒体教学。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锻炼胆量,用英语大胆地说,大胆地讲。例如,组建英语兴趣小组,开展英语游戏、演唱会、朗诵会、讲演比赛、听力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实践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1.学生仍旧是被动接受角色
如今农村初级学校的语文教学中普遍仍是以教为重心、先教后学的传统教学模式。老师讲课、学生听课,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机械地抄录笔记,为了应对考试而进行大量的练习,完全压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学都是在教的基础上开展的,学习活动应完全服从于教授活动,如此,教学就由双向交流变成了单向的活动,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2.语文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低
农村大多数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十分依赖参考书,缺少自己的思想。有些教师担心在备课中遗漏知识点,就完全按照参考书的框架和思路来备课。老师照本宣科地教学,课堂气氛难以活跃,学生也难以发现书本之外的知识的魅力。此外,农村老师普遍疏于学习,这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今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具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知欲望,少年时期正是开发智力的黄金时期,多接触外界事物对其语文能力的形成十分重要。所以,农村老师只是每年重复老旧的知识是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的。
3.不重视语文学科的学习
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语文都是学生及家长容易忽视的学科。学生们总认为语文十分枯燥乏味,而且分数上升很缓慢,因此常常忽视语文学习。而农村家长则认为孩子在小学已有了语文基础,而且初中开设了许多理科课程,应将学习重点放在比较难学的学科上。在这样的思想意识的影响下,初中的语文教师也是相对不被看好的队伍,语文课堂更是缺少观众。
4.传统应试教育束缚了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意识
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没有消除,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完全按照考试的形式、内容来开展教学活动。有些农村老师甚至因为考试不涉及就直接删除了教材中的某些课文。在农村学校,教师评优主要以教学成绩为审核标准,这也影响了教师创新课堂教学的热情,所以语文课堂一般都死气沉沉,完全无法吸引学生。
二、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对策
1.加强教师的培训,提高整体师资水平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异常重要,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可以说教师的个人素养与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农村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加强农村老师的职业培训,提高整体的师资水平是未来农村教育发展的首要措施。首先应在全国范围内宣传和推广农村支教活动,鼓励更多的教师和大学生投身到农村教育工作中,让这些拥有丰富知识和先进教学理念的青年在基层发挥才能。另外,要定期为农村的语文教师提供业务培训。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多数城市学校坚持“培训才能上岗”的教师培训措施,相比之下,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获得同样的培训机会是非常难的,他们自然也难以接触到最新的教学方法和观念,因此农村语文的整体教学水平始终止步不前,也阻碍了教育改革创新在农村学校的推广。
2.创新语文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一生中受教育最重要的阶段。近几年,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步伐加快,家长对下一代的早期教育意识进一步增强,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让孩子尽早走进幼儿园,接受系统、正规的幼儿教育。近些年随着全国教育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农村幼儿教育有所发展,但发展现状仍不能满足幼儿入园需要。
一、农村幼儿园的现状
目前,农村幼儿园15%还是土瓦房,教室昏暗、潮湿,室外活动空间狭小,周边环境差,安全管理难度大,基本上没有设置任何安全防护装置,存在不少安全隐患。教学用具简单,80%教室只有几张桌子、几把椅子、一块黑板、一盒粉笔;90%以上的幼儿园缺少最起码的卫生设施,玩、教具和大型户外游戏器械及幼儿读物。大多数乡幼儿园只有小皮球、呼啦圈等一些价格比较低的玩具,在一些村级幼儿园小孩子的玩具就是泥沙、石块、树枝,各种活动难以开展。教师待遇大多在400—700元之间学前教育论文,没有养老和医疗保险。教师构成比例大专生只占1.8%,幼师文化占30.7%(其中受正规幼师教育占14.7%),初中文化占40%,其它的占27.5%。96%以上的学校的教学内容不同程度“小学化”。
二、原因分析
(一)地方缺少相应的扶持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政策
虽然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在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指出乡(镇)人民政府承担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责任,负责举办乡(镇)中心幼儿园,筹措经费,改善办园条件。但受地方经济落后的影响,乡(镇)人民政府一直无承担办好幼儿园的能力,也未形成相应的政策,造成了农村幼儿园一直被边缘化,得不到发展。
(二)幼儿教师素质普遍不高,教师队伍不稳定
从整体来看,农村幼儿教师的素质普遍偏低。在农村幼儿教师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很小,受到正规师范教育的特别是受到幼师培训的老师人数不多,有相当大一批初中学历和其他人员加入进来,这些教师的幼儿教育知识、技能和能力相对不足,不能以正常的幼儿教育方式去教育孩子,不会组织幼儿开展能培养幼儿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不会引导孩子开展各种户外游戏、不会用合理的方法去处理幼儿之间的矛盾,经常用“惩罚”、“恐吓”、“批评”等方式对待孩子。造成这一现象原因之一是农村幼儿园生源少,收入不高,教师福利待遇低,不能吸引人才,不能激发其积极性。有的把这当成第二职业,只当每月贴补家用,分散了精力。二是农村幼儿教师和公办老师相比,没有名分、没有提高培训机会、没有前途,影响到教师队伍的稳定。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严重。
随着幼儿园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更多的农村幼儿园走向市场,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好的方面是能够进一步激发幼教工作者的激情,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坏的方面是为了争取到更多的生源,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对家长的要求妥协,投其所好,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农村园还远未得到落实。严重超出了幼儿的年龄负荷。主要表现在:第一,上课时间长。多数农村幼儿园每节课长达45分钟,周上课时间和小学生差不多学前教育论文,户外活动时间被大量挤占。第二,以学习为主,强调幼儿知识的学习,以学多少字、背多少诗、数多少数为评判标准,而忽视了幼儿智力开发、兴趣培养、品格形成。第三,过分强调纪律常规,严格约束幼儿的行动。由于教育内容脱离幼儿生活实际,忽视幼儿兴趣需要和年龄特点,因而不能调动幼儿内在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幼儿的终身学习和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三、思考与对策
(一)加强领导,保证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顺利进行。
地方人民政府要提高对发展幼儿教育的认识,加强对幼儿教育工作的领导,把幼儿教育工作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强幼儿教育的科研工作,认真研究解决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把幼儿教育工作作为考核地方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将幼儿园列入国家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地方政府要确保教师工资的预算和足额发放。幼儿生活费、保育费通过收费渠道解决。建立幼儿教育督导制度,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制定地方幼儿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标准,把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幼儿教育质量、幼儿教育经费投入与筹措、幼儿教师待遇等列入政府教育督导内容,积极开展对幼儿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项督导检查。
(二)多方筹集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地方政府每年划拨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对农村边远山区条件比较差的农村幼儿园进行修缮、改建,逐步建立以乡幼儿园为主体,村幼儿园为辅的幼儿校区。鉴于民间资本有“小”而“分散”的特点,无法成片推进。可充分利用连锁加盟方式门槛低,资源利用高,利益分享稳定等优点,积极推进连锁加盟幼儿园。研究制定合理的方案,打消害怕投资风险大、没有回报的顾虑,吸引有投资能力也有投资想法的民间资本积极建设幼儿校区。积极对外宣传当前农村幼儿园现状,让社会共同关注。同时,要大力发展地方经济,改善办学条件。充分利用农村现有资?矗大Φ髡产业结构,帮助农民致富。加快培训基地建设,丰富培训内容,提升农村劳动λ刂剩内消外化实施劳务输出学前教育论文,增加劳务收入?
(三)加强幼儿教师培训工作,实施“幼儿教师稳定工程”。
2.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认真组织广大干部和教师学习《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方案》,认真贯彻落实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下发的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增强提高中小学生科学素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胜任各类科学教育与培训任务的教师队伍,建立教育系统科学教育与培训和科技辅导员的骨干教师队伍,表彰科技教育先进个人。组织中小学科学教育师资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组织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教师上岗培训,开展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合作开展*市科技教育论文评选活动和课题研究,组织教师自制多媒体教育软件比赛,不断创新提高,争取在国家、省级相关比赛中获奖。
4.加强中小学生科普宣传教育。积极推进新科学课程的全面实施,重视新课程改革实验、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课程的指导。深化中小学科学课程教材、内容、教法改革,落实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科技、环保、安全等宣传教育,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大手拉小手、小手牵大手”科技传播活动,让科普知识进家庭、进社区。充分发挥*教育信息网和科普基地的科普宣传作用。实现全市中小学科普宣传教育普及率达到95%以上。
5.加强中小学生科技教育活动。合作开展青少年课外科技活动,组织举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中小学生航模锦标赛、中小学生电脑机器人竞赛,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论文评选活动,不断开拓,不断提高,争取在国家、省级相关比赛中获奖。
我校坚持以人为本,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切为了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完整人格的培养。
首先,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教育和提高。每年一次的“迎五一,古诗词诵读会”和“庆元旦“我最棒”联欢活动。以及每周一开展的升国旗活动,主题班、队会,使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逐渐形成了热爱党、热爱祖国,爱家乡,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互助,助人为乐等好的品格。学生的特长得到了发挥;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的才艺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显着提高。
其次,学校十分重视师生的安全教育和技能的培养。倡导安全第一,警钟长鸣。建立健全了系列安全制度、措施和预案。学校开设了安全教育课,对学生进行防火、防电、防溺水、防震、交通等安全知识的教育,每天,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方面的温馨提示。尤其关注学生的上、下学的交通安全。每月一次的安全演练。增强了学生安全意识和防灾,逃生的技能。确保了学校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第三、在全面推行“新农村建设”以来,各级政府纷纷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努力改善教学设施和办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首先是教师的配置。近三年,我校共分配大中专毕业生11人,其中本科6人,研究生1人。为我校教师队伍增添了活力,强化了素质。新分配的教师,素质高,有能力,富有朝气,事业心强。他们在老教师的互帮互助下,投身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以校为家,艰苦工作。不计报酬,勤奋忘我。作出了卓越贡献。甘新爱老师的多媒体课件获得河南省应用成果三等奖;甘新爱、来如意、徐秀娟、赵雪杰、李杰等研究课题“农村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获得新乡市基础教育实验成果一等奖。张立平老师的论文“认识长方体”和多媒体课件“质数和合数”分别获得新乡市基础教育论文二等奖和卫辉市一等奖。来如意老师讲的“火场逃生”获卫辉市优质课二等奖。冀雪倩老师的英语课,获得乡优质课一等奖。徐秀娟娟老师的语文课获得乡优质课二等奖。
第四,学校硬件建设投入力度大,步子快。学校彻底消除危房, 720多平方教学楼建成后,又投入数万元硬化学校地面,配套升旗设施,安装校园广播系统,改善了办学条件,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为学生,教师提供了良好了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
新了一年即将到来,希望全体教师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刻苦专研业务,积极进取,努力工作,关爱学生,无私奉献,为我校的教育教学事业作出自己的更大贡献。
相信在新的一届中央政府的领导下,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各位家长的配合,我们的工作会做的更好,我们的老师是最棒的、我们的学生是最棒的,我们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通过实际调查研究,制约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从促进教师发展的内部环境来讲有:1.专业水平低下,自主发展意识淡漠,缺乏创新理念、探究意识,“惯性教学”严重制约了课堂的有效教学;师德水平制约着一部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缺乏专业成长的内需,安于现状,学习被动现象凸显;教育手段简单、粗暴,不善协调师生、家校关系;在现代教学条件下,还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和电化设备。2.骨干教师少、缺乏专业引领力量。3.教师培训工作滞后。教师在职培训内容少而单一,成效不大,影响了教师专业化的进程。4.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较低,阻碍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素养亟待提高。依赖于学校自身的校本教研的有效性、层次性较低,校本教研活动处在低水平重复的徘徊状态,而且,农村学校分散,规模小,不易集中,给教研工作带来困难。在网络时代,基础教育一线的农村小学教师如何更新理念、加快发展、实现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基础教育成败的关键。积极开展网络环境下的科研、学习已经成为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平台,为农村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迎来了春天。
一、网络教研及其优势
网络教研是指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信息环境,建立开放、互动的网络教研平台,营造“同伴交流”、“资源共享”的教研氛围,优化学校教学手段。近年来,网络教研越来越得到重视,这是一项可研发的、有效的教研载体和形式。网络教研的三个重要手段――教育博客、教育论坛、研修平台,兼具多主体、跨时空、即时性等特点,有效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的实现,为教师专业成长插上双翼。它的优势在于:1.不受时间和人员数量的限制,拓展了教研活动的时空;2.信息容量大,增加了教研活动的容量;3.快捷,可以迅速地把想要表达的信息传遍各个角落;4.节约时间和经费,不需要纸张,也便于操作。
二、网络教研对教师成长的影响与作用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有很多,但我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这么几个方面:要善于学习、要勇于实践、要坚持反思、要勤于动笔。网络教研在这几个方面都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1.网络教育博客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许多研究认为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网络的出现使我们有了一个不需要任何人批准也不要交一分钱的刊物,这就是博客。教师可利用教育博客的写录、分类、更新、互动等功能,记叙生活感悟、教学心得,读书笔记、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研论文、教育叙事等等,为教学研究提供素材、为工作总结准备材料、为管理工作积累经验。在进行知识梳理与积累的同时,阅读其他教师的博文,使自己看到了发生在别人课堂上的事件及他们的思考,实现相互交流、智慧共享,进而开始以一种审视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教学,去思考其中的问题与困惑。同时,在充分展示自我、参与交流过程中,促进了教师学习反思思能力的提高和良好习惯的形成。
2.教育论坛平台得到专家、同伴互助。教育论坛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是一个贴近一线、贴近课堂、贴近教师、贴近学生的学术研讨平台。在论坛上,教师可以阅读版主、网友的文章,汲取他人的思想精髓,获取最新的教研信息和教学经验;可以提出问题寻求帮助,实现同伴互助;还可以参与各项教研活动及学术讨论,获取专家的引领。论坛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交流平台,创造了一种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成为越来越多老师耕耘的花园、精神的家园、成长的乐园。
3.研修平台,得到专业引领。研修平台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组织教师在网络上参与学习的平台。借助研修平台,学员观看主讲专家的视频讲座、学习课程文本,提交课程作业。让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培训计划,直接聆听和观看全国一流名家讲新课程理论、新课程的实施、新课程的评价以及其它教育理论。基于网络的支持,专家团队与广大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能够跨越时空地平等地互动交流,课程团队能够随时听到学员们的心声,全面了解一线教师的疑问,广大教师也能及时得到专家的回应与引领。
通过组织教师观看特级教师示范课、新课程教学案例以及其它教师的典型案例,进行教学研讨,学习借鉴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经验,从实实在在的第一手感性材料和相互的理性研讨中,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
网络教研实现着跨区域、跨时间、大范围、多层面的交流,对促成教师专业成长有着传统教研不能替代的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网络教研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同并运用,必将成为现代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与传统教研互补结合,共同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助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