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模板(10篇)

时间:2022-07-27 12:12:0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药剂学,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篇1

常规剂型的药物经静脉、口服或局部注射后,药物分布于全身,真正到达治疗靶区的药物量仅为给药量的小部分,而大部分药物在非靶区的分布不仅无治疗作用,还会带来毒副作用。因此,药物新剂型的开发已成为现代药剂学发展的一个方向,其中靶向给药系统(Targeteddrugdeliverysystem,TDDS)的研究已经成为药剂学研究热点[1]。TDDS指一类能使药物浓集定位于病变组织、器官、细胞或细胞内的新型给药系统。靶向制剂具有疗效高、药物用量少。毒副作用小等优点。理想的TDDS应在靶器官或作用部位释药,同时全身摄取很少,这样,既可提高疗效,又可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TDDS要求药物能到达靶器官、靶细胞,甚至细胞内的结构,并要求有一定浓度的药物停留相当长的时间,以便发挥药效。成功的TDDS应具备3个要素:定位蓄积、控制释药、无毒可生物降解。靶向制剂包括被动靶向制剂、主动靶向制剂和物理化学靶向制剂3大类。目前,实现靶向给药的主要方法有载体介导、受体介导、前药、化学传递系统等。现就靶向给药方法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1载体介导的靶向给药

常用的靶向给药载体是各种微粒。微粒给药系统具有被动靶向的性能。有机药物经微粒化可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及制剂的均匀性、分散性和吸收性,改变其体内分布。微粒给药系统包括脂质体(LS),纳米粒(NP)或纳米囊(NC),微球(MS)或微囊(MC),细胞和乳剂等。微粒靶向于各器官的机制在于网状内皮系统(RES)具有丰富的吞噬细胞,可将一定大小的微粒(0.1~3.0μm)作为异物摄取于肝、脾;较大的微粒(7~30μm)不能滤过毛细血管床,被机械截留于肺部;而小于50nm的微粒可通过毛细血管末梢进入骨髓。

肝癌、肝炎等肝脏疾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但目前药物治疗效果很不理想,其原因除药物本身药理作用尚不够理想外,不能将药物有效地输送至肝脏的病变部位也是一重要原因。将一些抗肿瘤、抗肝炎药物制备成微粒,给药后可增加药物的肝靶向性。米托蒽醌白蛋白微球(DHAQBSAMS)的体内分布研究发现,给药20min时,DHAQBSAMS和米托蒽醌(DHAQ)在小鼠体内分布有显著差异,DHAQBSAMS约有80%的药物集中在肝脏,而85.9%以上的DHAQ存在于血液中[2]。张莉等[3]考察去甲斑蝥素(NCTD)微乳的形态、粒径分布及生物安全性,研究NCTD微乳及其注射液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结果表明,NCTD微乳较NCTD注射液增强了药物的肝靶向性,降低了肾脏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药物在小鼠体内的循环时间。纳米粒和纳米囊肝靶向制剂的研究报道较多,如氟尿嘧啶、阿霉素、羟基喜树碱、狼毒乙素、环孢素等抗癌药物都被制成了纳米靶向制剂[4]。王剑红等[5]采用二步法制备米托蒽醌明胶微球,粒径在5.1~25.0μm范围的占总数87.36%,体外释药与原药相比延长了4倍。经小鼠体内分布试验表明具有明显的肺靶向性,靶向效率增加了3~35倍,肺中药代动力学行为可用一室开放模型描述,平均滞留时间延长10h。在纳米粒表面上包封亲水性表面活性剂,或通过化学方法连接上聚乙二醇或其衍生物,可以减少与网状内皮细胞膜的亲和性,从而避免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提高毫微粒对脑组织的靶向性。Gulyaev等[6]以生物降解材料聚氰基丙烯酸丁酯为载体,以吐温80为包封材料制备了阿霉素毫微粒,研究结果表明脑中阿霉素浓度是对照组的60倍。一些易于分解的多肽或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如达拉根、洛哌丁胺、筒箭毒碱)通过制成包有吐温80的生物降解毫微粒在动物身上已取得一定的靶向治疗效果[7]。研究表明粒径是影响微粒进入骨髓的关键因素,粒径越小越容易进入骨髓。彭应旭等[8]制得不同粒径的柔红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小鼠尾静脉给药,小粒径组(70±24)nm骨髓内柔红霉素浓度是大粒径组(425±75)nm的1.58倍。骨髓会因肿瘤浸润、化疗药物或严重感染受到抑制。研究表明,多种生长因子,如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可促使骨髓细胞自我更新、分裂增殖,并提高其活性。利用骨髓靶向载体可提高药物在骨髓内分布,并避免血象中的不良反应。Gibaud等[9]以聚氰基丙烯酸异丁酯、异己酯毫微粒为载体携带GCSF,提高了其在骨髓内的分布。

基因治疗是一种专一性的靶向治疗。基因治疗就是利用基因转移技术将外源重组基因或核酸导入人体靶细胞内,以纠正基因缺陷或其表达异常。纳米颗粒作为基因载体具有一些显著的优点。纳米颗粒能包裹、浓缩、保护核苷酸,使其免遭核酸酶的降解;比表面积大,具有生物亲和性,易于在其表面耦联特异性的靶向分子,实现基因治疗的特异性;在循环系统中的循环时间较普通颗粒明显延长,在一定时间内不会像普通颗粒那样迅速地被吞噬细胞清除;让核苷酸缓慢释放,有效地延长作用时间,并维持有效的产物浓度,提高转染效率和转染产物的生物利用度;代谢产物少,副作用小,无免疫排斥反应等。

2受体介导的靶向给药

篇2

    2重视实验报告及学生反馈环节

    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用英文撰写实验报告,强调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与讨论的英文表述[6]。在ResultandDiscussion环节鼓励学生对制剂产品进行讨论,比如thepreparationoftablets,结果中应包括appearance,weightvariation,hardnessanddisintegration,并对这些结果进行讨论。从实验报告批改结果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是愿意采用双语教学模式,能主动思考,查找相关资料并将其用英文表述。多数学生反映通过8次中药药剂学实验的双语教学及实验报告的撰写,对中药药剂学专业词汇和一些特定的研究用语的表达习惯都有所熟悉,大大提高了他们阅读中药药剂学相关专业英文文献的能力。

    3加强教师的外语培训,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对于专业课教师来说,双语教学是个巨大挑战,承担双语教学的老师不仅要具备较强的外语水平,而且需要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并且需要进行充分的备课。学校高度重视双语课程的开展,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措施来调动教师进行双语教学的积极性,同时专门开展了“中医药双语教学培训班”,课程组教师通过培训,双语教学能力得到了提升。

    4《中药药剂学》实验双语教学的总结与思考

    4.1正确认识《中药药剂学》实验双语教学的目的

    所谓“双语教学”,是指对高等学校的部分课程采用国外具有代表性和先进的原版教材,并采用外语(主要是英语)与母语进行混合授课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7]。《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常用剂型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运用双语教学是在实现根本目的的同时,提升专业词汇,专业文献阅读能力,它要求用正确的流利的英语进行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的讲解,但是绝对不能排除汉语在双语教学中的应用,避免由于语言滞后而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导致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或实验动手能力的降低。正确认识双语教学是为了学习英语还是专业知识之间的关系,避免使实验双语课程变成英语课,导致教学效果的降低。

    4.2加强适合本校《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双语教材的建设

篇3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268-02

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是研究药物配制理论、处方设计原理、生产技术及质量控制等方面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其基本内容是研究如何将药物制成适宜的剂型,保证以质量优良的制剂满足医疗卫生工作的需要,要求理论与实践并重。其课程内容涉及化学、物理、数学、医学基础学科、临床治疗学及高分子材料学等学科知识[1]。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药剂学的内容更新更为频繁,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教学方法已远不能满足药剂学学科的教学任务,也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笔者结合药剂学课程实践经验,总结了几点心得。

1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不能埋怨学生激而不发,学习无兴趣。魏书生老师认为,兴趣象柴,可以点燃,也可以捣毁。兴趣在每个学生的脑子里都存在着,不在于学生有没有兴趣,而在于能否点燃学生兴趣。其实,同学们在就业的压力下,对于专业课的重要性还是存在着比较深刻的认识的。所欠缺的就是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方法,我们教师讲到某些内容的时候,可以举些大家日常生活比较关注的问题。例如:在讲到药用辅料时,可以联系到使用了这些添加物相关的食品,并给学生大致讲解这个食品里的食品添加剂,让学生可以自行分析和辨别,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研究本课程的积极性。或者讲到表面活性剂时,增加香皂、手工皂的制作方法、步骤。同时,介绍适合同学们学习相关知识的网站,让同学们在课余时间自己学习。课后一周,有学生很兴奋的告诉我,自己成功的做了一个精油皂,甚至有学生和我交流可以添加哪种物质保湿效果更好。讲授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时,可以收集一些已吸潮的散剂和变色注射剂的样品和外观变色的片剂的图片,让学生感知变质制剂,从而引出影响药物稳定性的各种因素的探讨和稳定性的测定方法。从学生的反映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

另外,我认为对于学习药剂学的学生来说,除了强调现代技术之外,古代的制药文化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但是历史文化却需要长期的积累才能逐步的掌握,所以在教学中我一直重视学生文化知识的积累,无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古代的还是近代的,与课本密切的还是不太密切的我都会利用自己的课堂来逐步积累,这些知识可以使学生对于药剂学的认识和热爱更加深刻。

2 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翁

其实无论教师讲得多好,不让他们自学,不培养自学能力,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只有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才能自觉地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亲自感受、理解知识,才能培养他们的能力,发展他们创造性思维,冲破目前还普遍存在地学生在课堂上规规矩矩的坐着,师生之间只有灌输缺乏交流的状况,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沉闷局面。通过给定教学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查阅文献,制作ppt,上讲台讲解,老师点评,让学生充当“老师”角色,老师充当“学生”角色[2]。如在上课前一周,将全部学生分组,把部分易懂的不同的教学内容布置给各组学生,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和图书馆查阅文献,收集与该内容相关的资料,写出教案,制作课件。每组选出学生代表在课堂上讲述,由任课教师打分总结并对出现的问题予以指正。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人翁,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活跃了学习气氛,既强化书本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具体应用知识的能力,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药剂的制备是一个操作性极强的过程,涉及很多物料、机械设备和单元操作,故仅仅用文字、图表、图片等方式,难以使得学生对制备过程产生直观而深刻的印象,难以使学生了解一些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情况,学生学习起来觉得深涩难懂。多媒体技术是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为一体,信息容量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药剂具体制备教学中显示了其强大的优势。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模拟生产过程和实验室制备过程,这样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有效地帮助学生的理解,可以使这些设备和操作过程在课堂上变得鲜活起来,使学生能全面理解其工艺过程,直观的了解最新制备技术,对后期的实习和工作带来很大的裨益。因此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制备集图片、文字、声音为一体的课件,全方位展示制药企业的车间设计、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使不易口头表述清楚的制粒、整粒、压片、包衣等过程,通过课件演示变的一目了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第三篇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内容中一些原理比较抽象,采用图形、动画的形式将抽象的难点内容视觉化、立体化,会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可以增加下载的新信息新闻、图片、研究成果等内容,使学生们及时了解最新动态,使学生认识到药物制剂的发展日新月异,了解这个领域的最新知识才能更好的开阔学生们的眼界。

在重视信息化教学的同时,还应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手段的作用。药物制剂的稳定性、粉体学基础、流变学基础等纯理论知识比较枯燥、难理解。因此,准备这些讲解内容时,可用课堂示教或例子来解释枯燥的理论。如在讲解粉体学中休止角时,可准备几种不同性质的粉粒,当堂示范测定方法,便于学生理解休止角的含义、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同时也可活跃课堂气氛。

4 进行归纳总结

药剂学课程中需要掌握的和记忆的知识点较多,且较散乱,很多同学都是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考试结束后,知识点的遗忘率较高,并没有真正的掌握。在难点和易混淆的内容中,采用表格形式归类总结易混淆的地方并将所学的内容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记忆相关知识点。并对知识点进行归类比较,将教材中分散的项目归类在一起,相同点区别点一目了然,学生记忆更深刻。比如药剂辅料是制剂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现行的教材都是按照剂型进行编排,而且很多辅料又有多种用途,学生普遍反映较难记忆,在进行处方设计时无所适从。在讲授到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将一些应用频率比较高的辅料列出来,再从结构、性质和应用等方面的异同列表格表述,这样学生记忆更清晰,又能够区分开来。微囊的制备方法有一定的共性又各具特点,采用列表比较分类的方式讲解,学生加深了理解,又能精简内容减轻学生记忆负担。

5 建立反馈机制

在大学教育中,除了教学时间外,授课老师一般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都较少。这正是大学教育的特点,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如果学生百思之后仍无法解决问题,将可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适当加强师生课外交流是有必要的。加强教与学的交流方法很多,传统的方法为面对面直接交流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如在课堂上与学生就教学内容进行开放式提问、增加自学效果检查环节、观察讨论课上的发言以及与学生交谈他们对课堂的反映,对于通过直接法获得的教学反馈信息,往往可以现场感知学生对教学的反应,并可在现场解决存在的一部分问题[4]。但是现在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在课堂上发问,更别提反馈,对于这种现象,也可以通过间接的方法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如采取匿名调查问卷、电子邮件、QQ交流等形式,这样更能获得全面的教学反馈信息,并能针对学生个体解决教学问题,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沈奇英.药剂学教学改革之我见[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28(4):93.

篇4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法于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多伦多的麦克玛斯特大学(McMasterUniversity)医学院首创[1]。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尤其是在西方医学院校中已经普遍实施。PBL改变传统教学的学习方式,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2],强调学生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讨论课是PBL教学法的一种应用形式,是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参与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有效途径。药剂学具有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广,既有抽象的理论知识又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药剂学知识点多、难学难记,如果授课过程中教师仅采用平铺直叙的传统方式,学生很难掌握且容易感到疲乏。因此,应用PBL教学法,对授课内容进行设计,就某些重点剂型开展专题讨论课,有助于学生熟悉和掌握处方设计的理论依据、制剂质量标准、药物合理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基于上述情况,本校药剂学教研室根据PBL教学法指导思想,自2000年开始在本校药学本科生针对“固体制剂-片剂”这一章节开展了讨论课的教学尝试,收到了一定成效。

1开展背景

1.1课程设置在我校药学本科的课程设置中,药剂学作为学生实习前最后一门专业课程,安排在第4学年上学期授课。此时经过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药学基础以及文献调研能力。药剂学总的理论课学时为60学时,“固体制剂-片剂”这一章内容安排了时的理论课。1.2教学内容“固体制剂-片剂”这一章的学习要点是根据主药的特点以及片剂的剂型特点,选择相应的辅料种类和用量,确定制备处方、方法以及制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具体实施

2.1选题在简单介绍了片剂的剂型特点和制备方法的基础上,布置学生进行3种不同类型主药成分的片剂制备,包括对湿热不稳定的药物、黏度较大的中药浸膏以及主药剂量小的药物。根据文献调研结果,针对各个药物的不同特点设计片剂处方,选择制备技术,确定制备方法,讲述所选处方和技术的理由以及注意事项,并予以文献和实验支持。同时为确保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作业的完成,提前向同学声明此次课堂成绩将以10%的比例计入期末成绩。2.2分组讨论首先由学生在3个课题中自由选择,按照所选的主药不同进行分组,而后以组为单位,查阅文献并进行小组讨论,集思广义,就每个主药选出3~4名同学制作PowerPoint幻灯在全班汇报。2.3课堂交流课堂交流是讨论课的中心环节,每组上台发言的同学讲述各自拟定的处方,阐述处方设计理由,确定相应的制备方法,如粉末直接压片、湿法制粒、干法制粒等,并阐明制备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主药及辅料的粒径要求,粉末混匀时的先后顺序,压片时对环境湿度、温度的要求等。发言完毕后,其他同学和教师可针对其方案提出问题和质疑,回答不出可由其同组同学代为回答。通过已有课堂反馈来看,学生的发言精彩纷呈,如制备维生素C片剂的同学考虑到硬脂酸镁可与维生素C发生化学反应影响其稳定性,因而不适合作为该片剂的剂使用,可以采用硬脂酸代替;有的同学给出了压制维生素C和中药银翘的复合片;还有的同学提出将主药进行环糊精包合以增加稳定性等。最后教师综合考虑学生的处方设计、提问和回答的准确性、发言积极性等方面进行评分。2.4总结归纳在每一个主药的相关处方讨论结束后,由指导教师就其片剂设计中出现的闪光点和问题进行总结归纳。通过不同类型处方的比较,指出其主药特点和制备的注意要点,如对湿热不稳定的药物,可采取粉末直接压片的方法,但要注意粉体的流动性,以免造成片重差异;对黏度较大的中药浸膏压制成片时,要注意崩解剂的加法和用量对于片剂崩解和溶出的影响;对主药含量较小的药物要特别注意主药和辅料混匀方法,以免影响含量均匀度。对于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展现出的文献调研及独立思考能力及时给予充分肯定,以引导学生学习药剂学的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改活动。2.5实验验证结合本学科开展的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就其有疑义的处方进行验证,以纠正其处方设计中的问题或加深其对于片剂制备的掌握,通过实际效果的观察,97%的同学可以熟练掌握片剂制备技术,此成绩高于传统教学水平。

3教学效果

从课堂上发言同学的清晰思路,到提问同学认真的态度,都反映出大家对于讨论课的精心准备和热情参与。为了进一步了解P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笔者在药学本科2005级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60份,回收问卷60份,回收率100%。问卷调查的结果如图1。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PBL教学法持肯定态度,认为PBL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知识的实际运用。对近年来继续在校深造并曾参与过药剂学讨论课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也显示讨论课给他们留下的印象深刻,且在药剂学的各个章节中对于片剂的掌握最为熟练。从良好的教学反馈上,笔者认为PBL教学法在药剂学中的应用具有如下作用和优点:3.1有助于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从传统式教学到PBL教学法,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到自觉的带着问题,结合教材和文献进行分析与综合、抽象和概括,形成了系统的知识框架,掌握了“片剂”这一剂型的相关知识,并初步了解了研发新的制剂所需要完成的工作。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即从直接由教材中领会科学知识的“教材直观”到掌握整体、彻底搞懂理论与实验疑问的“教材概括”[3],学生在学习教材后得到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有关知识的理性概括,从而也就灵活地掌握了科学的概念、原理和原则。对于药剂学这种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广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PBL教学法的运用,可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3.2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PBL式的教学有别于传统的以被动接受为主的教育模式,鼓励学生站上讲台,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明显效果。备课不再是教师的专利,要达到在课堂上展示自己能力的目的,学生在课前要认真准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结合教材中关于辅料和制备方法的知识,提出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由于每个学生在讨论中都希望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辩论才能,充分论证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且力求说服对方,课堂讨论实际上成了一种知识和能力的竞赛,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被调动起来。3.3有利于教学相长PBL教学法中虽然鼓励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但教师仍然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相对于“单向传授”的传统授课模式,讨论课上与学生间积极的互动对教师也提出了挑战。新晨

篇5

(二)“实用药剂学”课程教学内容对应的岗位分析以上调研表明,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中职药剂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为制剂生产企业和药品经营企业,主要就业岗位为制剂生产和药品零售岗位。这就提示我们,未来“实用药剂学”课程教学内容应主要与制剂生产和药品零售岗位相对接。

(三)“实用药剂学”课程教学内容对应的职业标准分析以上调研表明,制剂生产和药品零售岗位是学校中职药剂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岗位,其对应的职业标准分别为药物制剂工和医药商品购销员。因此,应参照以上两种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的基本要求,实行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评价办法。

(四)“实用药剂学”课程教学内容分析从“实用药剂学”课程教学内容所对应的岗位、职业标准来看,“实用药剂学”课程教学内容应包括制剂和调剂两大部分,至少应涵盖表4所列的四大部分内容。其中,制剂生产操作、药品生产质量控制为以往药剂学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合理用药、处方调配在以前的教学中鲜有涉及,今后教学中应及时补充并重点学习。

二、中职药剂专业“实用药剂学”课程教学建议

(一)课程目标设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剂型的生产及质量控制知识与技能,掌握药物制剂配伍变化、处方及处方调配、药房管理、合理用药等知识与技能,能完成本专业相关制剂生产与药品零售岗位的工作任务,为考取药物制剂工和医药商品购销员职业资格证书(四级)打好基础;在关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应培养学生严谨、规范、科学的专业素养,使他们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创新意识,为全面发展服务。

(二)课程内容的选取与组织课程内容选取应与职业标准对接,符合学生实际。内容应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内容组织应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工作任务。重视教、学、做结合,理实一体,突出实践教学,实训、实验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

篇6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4.062

Abstract Presentation of teaching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teachers. Tablet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solid dosage forms in pharmaceutics. 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ation of teaching design of the “tablet” chapter was carried out. Teaching material, teaching method, study method, teaching process and blackboard design were discussed respectively. Thus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teachers was increased and the teaching effect was improved.

Key words presentation of teaching; Pharmaceutics; teaching ability

说课是教师以教育理论和教材为依据,针对所讲课题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述该课题教学的具体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①通过说课可以引导教师思考“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理清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对“药剂学”课程片剂章节进行了说课设计,具体如下所述。

1 说教材

1.1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药剂学主要介绍药物剂型的概念,各种剂型的特点,基本的制备方法及质量标准等内容,为学生从事药物制剂的理论研究、生产及管理等打下基础。教材选用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沈阳药科大学崔福德教授主编的《药剂学》第7版。本教材涵盖面广,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注重结合最新研究成果。②根据大纲要求,药剂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片剂的学习,它是现代药物制剂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制剂之一。

从教材结构看,它是继续学习普通剂型与制备的基础。从教材内容看,它详述了各有关单元操作,并安排了许多处方实例,其实践性很强。片剂(药片)是我们生活中非常熟识的,它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1.2 教学目标

本课是制药工程本科的专业必修课,本次课旨在使学生达到的知识目标:掌握片剂的概念、分类、特点和质量要求,常用辅料的分类、特点和应用;掌握湿法制粒压片工艺,单冲压片机的装卸和使用;熟悉其它压片法的一般工艺过程,片剂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原因分析;了解制粒的常用设备和片剂的包装。

能力目标:能制备片剂,能分析压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能正确操作压片机,对片剂进行质量检查;具有分析典型处方的能力。

思想目标: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事求是的作风,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服务于社会。

2 说教法

药剂学的研究与人类的生命息息相关,片剂教学内容与我们的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在教法的安排上:采用“化繁为简,突出重点;培养能力,注重应用;激发学习兴趣,提倡课外学习”的教学设计思想。将课堂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并在课后与学生交流反馈。

课堂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导,辅以白板或黑板,将授课内容以声音、图像、动画结合在一起直观、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他们对本课的知识有更深入和更具体的了解,从而真正参与到教学之中去。

为了帮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本节的内容,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逐步引深法:按“散剂―颗粒剂―片剂”思路,导入新课。前期教学已经讲授了固体制剂中散剂、颗粒剂,这些剂型制备过程的前处理经历相同的单元操作。在此认识的基础上,从固体制剂的制备工艺流程引出片剂,讲授其概念、发展、启发学生结合平时生活说出片剂的优缺点,由此展开教学过程。

(2)视觉画图法:讲解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运用板书、幻灯片、动画等直观教具,让学生视听结合,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还能增加学习兴趣。例如片剂制备必不可少的步骤――压片,可结合图片讲解、flash演示单冲压片机,课外观看录像学习、实验及GMP仿真实训加以强化。

(3)对比法:在讲授片剂各类常用辅料的应用情况时,可利用表格进行归纳、比较。结合所学知识可开展课堂讨论,拓展教材内容,对知识点进行关联。如:比较崩解剂三种加入方法(外加法、内加法、内外加法)的崩解速度及溶出速度。

3 说学法

药剂学的研究涉及到许多相关的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技术科学。本课在制药工程专业第六学期开设,学生已学习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药物化学等主干课程,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但这些主干课程主要为化学化工类基础课程,学生缺乏制剂相关课程学习经历。本课程内容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具有较浓的学习兴趣。在授课过程中宜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结合实际加以引导,深入浅出以利于学生接受。

为更好地落实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主体地位,在学生的学法指导中,引导他们通过启发式提问、讨论参与、直观的观察以及实验实践这些方法进行学习,帮助他们展开思维,形成技能,从而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当然,任何一节好课都离不开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用具的参与,因此鉴于以上各种情况,结合学生特点,以及多媒体科教具有直观形象、视听冲击力大和信息承载力强的特色,针对教学中活动的设置,制作多媒体课件作为本课最主要的教学用具。

4 说教学程序

整个教学过程为: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讨论)巩固复习(分析)布置作业,如图1所示,将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查阅药典、处方分析等相结合,具体环节分配如下:

5 说板书设计

根据教材内容,本课采用纲目式板书设计。授课开始时先在黑板上写出本课课题,过程中逐步完善纲目,整体布局如图2所示。在讲授新课结束时的小结环节,投影片上循序渐进放映板书设计,进行总结回顾。

6 结语

本次课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固体制剂共有单元操作)衔接新知识,将两者有机结合导入新课,运用课堂讨论、视频动画、处方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篇7

R-4

1 课程设置

1.1本课程在我院药学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1)性质:药剂学在我院《人才培养方案》中是面向三年制高职药学专业学生在第四学期开设的一门理论+实践的专业课程。

(2)地位:药剂学是高职药学专业中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

(3)作用:通过药剂学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常见剂型生产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学生在第三学年开展药品生产、销售、药房实习工作打好前期基础。

1.2本课程与先修课程、后续课程的衔接和配合

药剂学是在学生完成了基础课(基础化学、生物化学、解剖生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和部分专业课(药理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临床医学概论)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专业核心课程,为今后学生的专业实习打好技能基础;为药学专业职称资格考试和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打好理论基础。

1.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和应用,掌握常用剂型的制备工艺、制备方法、质量要求以及质量控制;熟悉药剂工作的任务、工作制度及药学基本知识;了解新剂型的概念、特点和制备方法。

(2)能力目标:能进行药物配制的基本操作;会使用常用的衡器、量器及制剂设备;能正确调配药物及指导患者合理用药;能制备常用的药物制剂。

(3)素质目标:具有严肃认真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尊重患者、关爱生命;具有良好的团队协助精神及人际沟通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 课程设计

2.1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1)设计理念:以高职药学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实用、够用”为原则, “教、学、做一体化”为出发点, “技能培养”为重点,以构建“岗位人、职业人、社会人”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为准则,培养药学专业技能。

(2)设计思路: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演示为主;根据学生工作岗位的需要,结合实验室产品制作、观看实际生产过程录像片;企业现场观摩教学、生产车间参观;毕业顶岗实习等多元化的模式与手段。增强本课程行业、企业的参与度,聘请医药行业企业的专家、技术骨干、岗位熟练工等讲解实践性强的环节。充分体现本课程的职业特色、突出技能培养的主线。

2.2教学内容选取的依据

以我院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就业岗位的能力需求、资格证书考试大纲为教学内容选取的依据。

2.3教学模块分配

教学内容主要分2大部分:理教学(54学时),实验实训(54学时),具体分配如下:

2.4重点、难点的确立及解决办法

2.4.1重点、难点的确立:以药品生产企业中常见的、使用频率高的、效果明显的剂型、各类国家资格考试中所占分值较重的内容为依据;把液体药剂、软膏剂、散剂、颗粒剂与胶囊剂、片剂、丸剂等的制备工艺、制备方法及质量要求确立重点内容,把工艺复杂、剂型新颖、质量要求较高的注射剂、缓控释制剂、脂质体、气雾剂等剂型作为难点内容。

2.4.2重点、难点的解决办法

(1)突出重点:

①设计教学过程时,紧紧围绕重点进行,设置问题、演示实验、指导阅读、分析讲解、启发探究都应着眼于让学生理解、掌握重点。

②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应将最佳时间用于重点内容的教学,把握好调控好教学节奏。

③通过训练、小结、复习,及时了解和实现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2)突破难点:

根据教学原理和学生知识结构,借助实验手段、教学媒体、教育技术,采用以下方法来解决。

①对抽象内容形象化,使之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水平。

②对于多个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的难点,可突出主要因素并将理论问题具体化,分出层次,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

③对于知识跨度大的,可用有关的“中介”知识作铺垫。

④对容易混淆的内容,可利用横向比较,找出相近知识点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区别和联系。

3 教学实施

3.1教学方法

3.1.1多媒体教学法

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片资料和教学视频让整个教学过程直观形象,便于学生理解重难点。

3.1.2职业体验法

组织学生到药厂参观见习,观察药品的生产过程,生产设备,生产条件,让学生有感性认识。

3.1.3网络学习法

利用网络资源介绍学生一些学习网站,通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让理论得以延伸。

3.1.4案例教学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案例讨论的教学方式,使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1.5岗位模拟法

组织学生到我院的GMP模拟车间,把学生按照工作岗位分组进行模拟操作,比如片剂的制备可以分成粉碎、过筛、混合、制粒、压片、质检、包装等若干环节对学生进行模拟训练,使学生能够零距离体验岗位操作,熟悉操作流程,为今后的实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2考核方式

过程与目标结合评价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随堂提问和课后作业进行评价。

理实一体化的评价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从药品的剂型、制备、质控、包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

总评成绩=理论考试成绩(占50% )+实验、实训考试成绩(占40%)+平时成绩(占10%)。

4 教学资源

4.1教材选用及教辅资源

选用“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张琦岩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药剂学》,本教材强调理论,重视实验;针对岗位,课证融合;联系实际,突出案例。

教辅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电子教案、网络资源。

4.2实践教学条件

我院拥有校内实验实训室两间188.3O,模拟制剂车间138.6O,校外岗位见习、实践教学基地3个: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个旧市云河药业制药有限公司、一心堂滇东南分部。

4.3教师队伍

结构合理、专兼结合、互为补充。

5 教学效果

5.1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目标的实现

12级、13级两届药学系学生成绩合格率均在90%以上,实习及就业用人单位反馈药学专业的两届学生药剂学基础良好,能满足岗位要求,并在岗位实习与工作中表现出良好的业素质,能用专业的思维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5.2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评教、教师评学、二级督导制度、领导评价、社会调查、行业问卷、研讨交流,以实现课程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构建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

6 课程特色与创新

6.1教学模式

项目驱动教学,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导性;理实一体化教学,增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6.2实训

校内实验室实训及校外就业岗位的参观见习相结合,更贴近职业、贴近岗位、贴近药品,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6.3师资

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积极创造机会让教师到一线岗位工作,加强专业实践,同时要求教师在一定期限内通过全国执业药师资格考试。

6.4课程

结合医院、药企岗位需求及国家各类资格考试制定《药剂学》课程标准,突出职业针对性

7 改革思路

7.1丰富教师企业一线工作经验

加强双师教师队伍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平台,让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锻炼,不仅为专业教育积累实践经验,也能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

7.2加强院校合作

引进医院、企业的专家、优秀技术人员作为课程的兼职教师,指导校外见习、校内实训,开展专题讲座,让职业体验走进校园,让岗位标准走进课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7.3加强网络课程建设,完善课程体系

建立药剂学精品课程网站,内容涵盖教学大纲、教案、课件、实验和实训指导、习题库、案例分析、虚拟实验、教学录像等。

篇8

1、主辅关系混淆。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作用是应用多媒体教学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多媒体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其应用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供多种刺激信号(图、文、声、动等)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刻画单纯文字难以表述清楚的课程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只有科学、合理、有效地将多媒体技术贯通于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药剂教学过程中,要使各工艺步骤活现于学生眼前,必然会引入图片和视频,但要根据教学安排,以工艺流程为主线,做到适时、适当、适量引入各种媒体。否则学生成了媒体电影的观看者,教师成了电影的播放者,一堂课下来,学生头脑中只有新奇,却缺失了整体的知识体系。

2、制作问题。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核心,其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目前,药剂学教学课件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药剂教师自制,课件仅由文字、图画简单拼合而成,部分教师甚至将讲义、教案或者教材上的内容制作成电子文档直接照搬到多媒体屏幕上。学生感觉听教师“念”教材还不如自己自学,自然失去了听课的兴趣。另一种是专业人员制作,这类课件精美,但制作人员并不懂药剂或与药剂教师沟通不足,导致教学思想、教学设计上很难与各个学校或各个教师的教学实际符合。教师成了课件的播放者,被程序操作按键牵引,甚至于手忙脚乱,无法展现出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

3、使用问题。传统教学手段单一,多媒体教学能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难以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能形象、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然而,多媒体教学却无法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特有的一种教学手段,那就是肢体语言表达。一个手势,一个微笑,教师举手投足间展现的肢体语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元素,若运用得恰到好处,则可以牢牢控制住学生的思路,使之与己同步。然而这些元素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却在逐步消失,教师为了控制播放,手不能自由比划,身体不能离开电脑和讲台,久而久之,学生审美疲劳,甚至忘记教师的存在,只是被动地看图文电视,机械地回答问题,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4、笔记问题。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大量使用事先已经输入好的内容,课件信息量大,很容易造成课堂教学节奏进行过快,使一些学生的思维跟不上。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笔记记录。部分教师苦于购买的课件版权或自我知识产权往往不能将课件直接拷贝给学生,这样便造成学生上课疲于记笔记,无暇专心听课,跟不上教师节奏,课后复习又一片茫然。如此恶性循环,难以得到知识点的加深理解。

二、解决方法

1、树立正确的媒体观。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哪里使用板书教学,哪里使用多媒体教学,做到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比如在讲授药物代谢动力学中消除速度公式推导,就应该用板书演绎推导演算全过程。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手段,要以教学设计为主导,正确处理好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关系,各取所长,相得益彰。

2、重视多媒体教学设计。多媒体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条件。但如果呈现的信息量太多,讲授速度过快,超越学生的思维节奏,其接受和理解造成困难。所以要适当控制呈现、演示和讲授的时机和节奏,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根据教学要求留下口授、板书、举例、习题训练等教学标注,通过这些标记在授课过程中提醒自己的教学安排。这样就可以准确把握时间,掌握好课堂节奏。比如在讲授片剂生产过程时,用Flash制作一个压片机运转时的动画,充分展现压片的全过程,则学生更易理解压片机的工作原理和片剂成型过程,易于记忆和掌握。通过循序渐进、动静结合、主次分明、层次清楚的多媒体教学设计,课件质量大大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逐步加强,符合教学规律,效果很好。

篇9

1药剂学概念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其基本任务是研究将药物制成适宜的剂型,保证以质量优良的制剂满足医疗卫生工作的需要。由于方剂调配和制剂制备的原理和技术操作大致相同,将两部分合在一起论述的学科,称药剂学。现代药剂学有很大发展,还包括生物药剂学、物理药剂学等。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剂型及制剂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剂型的基础理论、制剂的生产技术、产品的质量控制以及临床的合理应用,研究、设计和开发药物新剂型及新制剂是其核心内容。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分子材料学、分子药理学、生物药物分析、细胞药物化学、药物分子传递学及系统工程学等学科的发展、渗入以及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药物剂型和制剂研究已进入药物传递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DDS)时代,缓控释、透皮、靶向、大分子药物给药系统及基因转导系统已逐渐成为其发展主流。

2现代药剂学的发展

在现代药剂学的发展中,首先对药剂学的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有较大提高,回溯到50年代中,药剂学原来分为调剂学与制剂学,自从60年代以来,由于对药物制剂在体内的生物效应有了新的认识,改变了过去的“化学结构唯一决定药效论”的片面看法。而进一步认识到药物的剂型在一定条件下能较大程度地改变经效,这就是生物药剂学的观点。随着生物利用度理论的深入研究,进一步明确如何通过剂型选择、处方设计及工艺改革来影响药物从剂型中释放出来的速率,即改善药物的溶出和吸收,以提高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使药物在体内发挥充分疗效。

其次在新剂型的研究方面,近年来着重研控制释放的种种剂型以达到缓释、恒释的目的,或探索靶向输送的各种剂型以及使药物引向病变部位达到较高的浓度,避免或减少药物对正常器官和组织的毒副作用。前者如缓释性眼用膜剂、经皮给药系统(TTS)、子宫内给药器及渗透泵控释片等;后者主要用于抗癌的各种新剂型如静脉乳、脂质体、磁性微球等。90年代中期,从发展趋向可以预计化药物剂型号和制剂研究将进一步深入药物传递系统(DDS)时代。

在药物制剂生产的技术方面,近年来应用了不少新工艺和新技术。例如,在片剂生产中应用了静电溶液包衣工艺以及快速包衣锅的革新,改革了传统的糖衣操作,又有采用静电干粉包衣法以革除了过去用溶剂包衣的旧方法。又如国内某些药厂还成功地探索应用程序控制喷雾包衣装置。对片剂新辅料的寻找近几年来也获得了不少进展,如国内已开发的有羟丙甲纤维素(HPMC)、低取代羟丙纤维素(LS-HPC)用粘合剂和崩解剂,丙烯树脂系列用作薄膜包衣材料,羧甲基淀粉钠用崩解剂等。设备方面有混合、制控、干燥一次打哈哈和完成的定型因以及每小时可压300万片的高速压片机用等等。

在注射剂量的生产技术与研究方面的进展,主要体现在品种大量增加,例如近20年来,在输液制剂方面,除了原有品种外,尚出现了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和静脉用脂肪乳剂等新品种,这为临床开展全静脉营养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溶剂(注射用水与非水性溶剂)及附加剂(助溶剂、增溶剂、抗氧剂、抑菌剂等)的选择以及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方面也有不少新的进展,从面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在注射剂工艺设备方面,有层流式高效空气净化操作台、全自动洗瓶菌机、全自动蒸气高压灭菌设备以及辐射灭菌、静电滤过除菌设备等采用。此外,如微孔虑膜在注射液滤过操作中的使用,终端滤器在输液中的应用以及远红外钱灭菌干燥机对注射剂玻璃容器的处理等等。

对制剂质量控制方面,目前各国药典都设计了新的检验装置用于制剂质量检查。例如对片剂、胶囊剂等本剂型的生物利用度采用深出速率测定仪以测出药物的溶出度作为控制生物利用度的体外指标。又如注射剂的热源检查,除了家兔法以外尚可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这一新的检验技术。对注射液的澄明度检查仪方面有光电自动灯检机、库尔特计数器、激光灯检机、微粒分析仪及国产QX―3―1型细胞计数器等,均已开始使用。

我国近几年来,由于坚持中西医药结合的方面,运用了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配合临床实践,积极开展中药剂型的研究和改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从而进一步丰富了药剂学的内容。

综上所述,药剂学从50年代以前的调剂学进入到药剂科学的新时代,使制剂产品从传统经验工艺阶段上升到科学制药水平,又在有关学科的相互渗透下逐步形成为医学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现在的药剂量学的含义应该是:研究药物传递系统的设计、组制、评价和应用的综合应用科学。它的基础是特理化学、化学、数学,计算机学与生命科学,涉及的领域从药物本身分子理论性质到分子与机体细胞的关系,以及影响药物传递和治疗的生理过程与机制,目的是为了创造用最少量的药物提供最大的疗效和最小副作用的适用性强的药物传递系统。

3我国药剂学创新和发展应结合实际情况

篇10

1.2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作用: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作用,加深、加快实训基地建设,保证实践教学顺利有序地开展,服务区域经济。学院药学系聘请药学行业工作一线的高级技能人才成立课程改革指导委员会,在《药剂学》培养目标、规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方面做出一定程度的调整。积极建立江苏康缘药业、陕西步长药业、陕西汉王药业、汉中市药检所等10余个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增加校外实训科目,重构实训课程体系。积极联系江苏恒瑞医药、陕西步长制药、秦巴药业等开发订单培养,不断促进学生就业,服务于区域经济。

1.3改革评价方式:应改革课程评价的形式,重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注重教学过程的质量控制,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适当调整成绩的考核比重,平时作业占10%、课堂提问占5%、实验报告占10%、实验操作占10%、期中自测占15%、期末考试占50%。课程实现考教分离,并将量化考核与质性评价相结合,建立起以评促改的沟通桥梁,提高教学质量。

1.4组织好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在课程改革的设计中,应通过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模块化教学和“教学做”一体化和理实一体化实施教学过程。把每种制剂的生产过程作为一个模块,再把模块细分为与岗位操作相适应的项目。同时,调整好课程改革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以实践教学过程作为改革的重点,由校内实验室实训向医药企业实习、实训延伸,把医药企业作为学校的第二课堂,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1.5确定药剂学课程改革的步骤首先,制定课程改革标准和撰写“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教案,制作相关教学课件,编写实验讲义和实训教程等;然后加强药剂实验室建设,继续扩大实训基地范围,规范实习教学任务。

2课程改革的目的

教学过程与就业岗位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明显提高。药剂学课程教学围绕核心任务(实验项目)展开,而核心任务是通过职业分析的方法得出的,因此,各工作项目和工作职责都来源于真实的实际工作,训练切实满足了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整个教学活动在“教学做”一体化中进行,教学更加注重情景氛围,摆脱了纯粹的课堂理论教学。另外,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具备团队合作精神,但传统的教学方式缺乏对合作精神的培养,而基于任务导向的课程模式教学把学习目标放在共同完成任务上,可以达到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目的。

依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基于任务导向的课程模式在充分满足职业职责要求的前提下,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使之服务于岗位职责的要求,因此体现了理论知识“适度够用”的原则。此外,考核方法的改革使对学生的评价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和工作岗位的要求,这样的考核方式更适用于对能力进行客观评价。

教师要完成如此贴近真实工作的教学,必须具备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这对于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双师”素质要求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只有从事专业课教学的教师深入到对应行业企业的一线顶岗实践,系统掌握业务技术流程,强化操作技能,才能完成贴近真实工作的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学院通过与医药企业合作,利用业余时间选派教师在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实习和挂职锻炼,让教师在实践中及时调整自己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构成,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

3课程改革的实施步骤

3.1制定教学标准明确了药剂学课程定位,规范了课程标准,课程实施过程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可控性,提高了药剂学教学质量。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职业教育研究能力较强以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学队伍,积极引进高学历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并选派教师到企业考察、学习和进修。同时,聘任医药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作为药剂学课程的兼职教师,承担实训、实习任务。

3.3加强实验室建设进一步充实完善及发挥实验室、实训室的功能,丰富实验教学资源,不断开拓新的实验项目,使实验、实训的内容覆盖片剂、丸剂、颗粒剂、溶液剂、软膏、栓剂等常见的多种剂型,满足不断发展的教学和教学科研的需要。坚持和完善开放性的实验和实训特色,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