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3 11:28:4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跨文化交际教育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当前跨地区、跨国以及跨民族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作为通用语言成为了国际交流中重要的工具之一。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不仅涉及到英语语言本身的知识与理论,同时也涉及到了英语文化,因此,重视推动文化教学与英语教育的整合,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英语教育中来合理的选取英语文化内容并融入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让英语教学本身具有更加丰富的素材,同时能够在促进学生英语素养提高的基础上为英语教育创设良好的分为。在此方面,教师应当注意,英语文化教学内容的选取应当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认知水平为出发点,并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认知水平来在不同的阶段开展具有不同侧重的教育教学活动。如在高校大一阶段,教师应当侧重于语言教学,从而确保学生具有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而在大二以及之后的阶段,教师则应当有意识的融入英语文化教学内容,从而较好的实现文化教学与英语教育的整合。
2)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在高校英语教育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参与主体,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设计,都应当以学生的英语基础和知识接收能力为出发点。在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为重要教学任务的英语教育中,虽然教学的内容得到了扩展,但是高校英语的教学课时却没有响应的增加,在此背景下,教师只能够在传授给学生合理科学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技巧的基础上来让学生自主的完成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因此,为了实现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有效提高,教师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有必要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策略、学习风格等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对英语文化作出体验、对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重要性做出认识,同时推动学生英语知识的自主构建并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英语学习观念。
3)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渠道来挖掘学生潜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价值以及优势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而在高校英语教育中,通过实现英语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不仅能够让英语教学具有更加丰富的教学素材和更加直观、生动的教学内容呈现形式,同时能够为学生学习英语文化创造良好的条件。如通过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搜索一些英语电影和英语歌曲对英语文化进行展现,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对英语文化进行亲身体验,并提升学生开展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兴趣,从而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潜能进行有效的挖掘。
4)体验式教学与说教式教学并重
在英语教育过程中,相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在英语专业知识以及英语文化知识方面的素养优势更加明显,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说教式的教学方式将自身对跨文化交际的体会讲授给学生,虽然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出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方面所产生的成效是不容忽视的。另外,体验式教学也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有效路径,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类参观活动或者在课堂中进行角色扮演来促使学生对英语文化进行体验,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知识与经验,从而让学生对英语知识以及英语文化作出更加深刻的认知。
5)引导教师对母语文化和英语文化进行对比
在汉语环境中,学生本身无论是在语言知识方面还是文化认知方面都具有着一定的思维定式,并且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也很少对这种思维定式做出反思,并且也经常出现将汉语语言知识和汉语文化套用到对英语语言知识和英语文化的理解中。因此,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母语文化和英语文化作出比对,并使学生在了解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深化对英语文化的认知并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母语文化与英语文化进行比较,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氛围,并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以及文化知识作出更加牢固的记忆。同时通过这种比较,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文化是多元化的,并且文化之间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在承认每一种文化的合理性基础上,才能够与更好的开展跨文化交际,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开放且包容的文化观。
6)在认识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因材施教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包括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在内的所有教学活动都应当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并对学生差异性做出了解的基础上进行人才视角。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学习历程的不同,所以无论是在文化体验、思维方式还是价值观方面,每个学生都会存在差异,而这些内容恰恰又是文化教学的基础,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过程中,教师有必要从学生的文化体验、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出发来对母语与英语文化作出比较,从而促进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强化。
2重视提高教师的跨文化素养
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高校英语教师是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过程中的主要引导者,同时是连接学生与英语文化之间的桥梁,教师本身所具有的跨文化综合素质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产生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作为高校英语教师,要具备强烈的跨文化意识,并重视对自身的英语文化知识结构进行完善,在充分了解母语文化与英语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推动自身跨文化修养的提高。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如果教师与学生不能充分了解英语文化准则与英语文化模式,则将难以对英语语言专业知识作出真正的掌握。虽然当前大部分教师都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由于自身欠缺跨文化素养或者欠缺跨文化教育经验,针对学生开展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也往往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所以,在高校英语开展跨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到以下两点内容:一是教师有必要对自身的文化修养进行提高。作为高校英语教师,在不断丰富自身英语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有必要通过阅读英语文学作品、鉴赏优秀的英语原声电影、欣赏高雅的英语歌曲以及结交外国朋友来对英语文化作出全面深刻的了解。另外,教师要在掌握英语文化知识和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具备较好的汉语文化认知与教学能力,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展示汉语言文化与英语文化的差异来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与认知,从而促使学生的文化洞察力以及文化敏感性得到提高,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其次,在高校英语教师的跨文化素质提升过程中,高校有必要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内容作出改革,从而让教师提高自身跨文化能力的提高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在教师培训以及继续教学方面,培训内容以及继续教育内容有必要涉及到民俗学、历史、文学以及地理等多种知识,从而让教师深刻的理解英语文化产生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对英语文化作出理解与认知。另外,在教师的培训以及继续教学方面,有必要增加多远文化教育以及跨文化教育内容。从而在使教师树立开放且包容的文化馆基础上,对英语文化进行接纳与吸收。
3解决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阻碍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组成
教师要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要做的是明确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组成要素,并以此为基础对当前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组成要素。从本质上说,学生必须要掌握相应的语言能力,包括语法知识、句型结构等等才能够组织语言正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够进行跨文化交际。
(二)语言环境
在此基础上,语言环境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组成要素之一。具体地说,语言环境可以归结为语言发生的情景、各地的风俗文化等等。不同的地区拥有不同的文化习俗,导致其语言的思维不同,其所表达的意思也并不一样。在正常的跨文化交际中,因为语言环境不同所导致的问题并不少见。
(三)文化底蕴
另一方面,交流者的文化底蕴也是跨文化交际的组成要素之一。从根本上说,语言是某个地区或某个聚落在文明和文化不断发展与进步中逐步形成的,当地的文化与历史造就了各地语言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交流者需要寻找相应的话题,需要进入相应的语境,需要根据交流的文化背景来说出得体的话。换言之,如果学生没有相应的文化底蕴,这就容易导致学生无法正确理解他人的语言思维,也无法寻找相应的话题并使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良好有效的交流。总的来说,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本质就是跨越文化、文明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它要求学生拥有基本的语言能力,能够进入相应的语言环境,并且可以在一定文化底蕴的支撑下寻找相应的话题,利用得体的语言保持有效的交流,这就为高校英语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高校英语教学模式探析
(一)自主探究学习模式
从实践调查的结果显示,大部分高校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性,长期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导致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较低,无法掌握基本的语言能力。具体地说,在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下,部分教师以帮助学生应付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机械反复的练习,并针对学生的应试能力进行教学。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很难在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高自身的英语阅读、写作、听说能力,也无法切实掌握相应的语法知识,无法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师要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集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听说能力和写作能力等多个方面,同时教师也要提高语法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能够正确的使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需要教师在高校英语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模式,也就是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简单地说,教师不能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也不能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而应该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使学生主动的建构语法体系并提高自身的英语综合能力。以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为例,教师首先要在课堂中合理的安排教学时间,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层次的阅读,在传统的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是让学生进行简单的阅读,而后根据材料后的问题进行解答,这种教学模式只能让学生在不断反复的练习中提高应试能力,却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在自主探究模式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制定相应的阅读教学任务,例如找到每一个段落的中心句,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将课堂教学时间的25%留给学生阅读,35%留给学生自主探究,20%留给学生讨论与交流,最后的时间对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就完全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不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就会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条件和资源进行探究,其获得的认知更加深刻,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高校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高校英语语法教学中,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中,教师就能够避免大量的讲解让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能够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建构系统的语法知识,达到提高语法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目的,这就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二)实践教学模式
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应该让学生进入到相应的语言环境中,要让学生逐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要熟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思维,避免学生误解他人表达的真实含义。因此,教师应该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模式,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真实的交流,要通过真实的跨文化交际逐步领悟不同文化语言思维,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他人的真实含义。一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大学生进入社会进行跨文化交际,可以进入外资企业进行社会实践,要求学生利用英语与他人进行真实的语言交流。这就能够将高校英语教学上升到实践教学的层次,让学生在与他人的跨文化交际中对特定的语言环境有所领悟,能够逐步了解不同文化的语言思维,达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目的。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组织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与设备,教师就能够组织学生利用MSN、FACEBOOK等国外流行的交友软件与国外学生进行真实的交流,这就为高校英语实践教学提供了新的渠道与平台。在多媒体的有力支撑下,学生就可以摆脱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能够更简单方便的与国外学生进行真实的交流,并且在交流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情景教学模式
此外,情景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情景教学模式,教师就能够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情景中,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思考、分析和研究,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不同文化与语言思维的差异,能够站在新的角度理解与分析,最终能够有效的进行跨文化交际。因此,教师需要在高校英语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相应的语言环境。首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法开展英语课堂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与设备给学生播放相应的英语视频或电影片段,并要求学生按照剧情进行角色扮演。在此过程中,学生就能够进入到相应的情节和情景中,能够在特定的情景中开展更有效的英语听说能力训练,帮助学生领悟相应的语言环境和语言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教师首先要在高校英语教学中使用英语教学授课,并要求学生在英语课堂中利用英语进行交流;另外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英语学习小组,要求小组中的学生要尽量使用英语进行日常的学习与交流。这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在课中与课后不断的进行英语练习。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处于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这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领悟英语,达到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
(四)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
与此同时,教师要在进一步提高高校英语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也就是要让学生能够拥有一定的文化,能够在交流中寻找合适的话题,并进行得体的对话。这就需要教师在现有的教学基础上进行拓展教学,要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要在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西方文化的教学。例如,在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就能够组织学生阅读西方的历史书籍,逐步了解与掌握西方的文明起源,能够逐步理解西方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习俗。这就能够帮助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寻找共同的语言,同时避免学生因为文化习俗的差异导致交流的失败。又如,教师可以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法给学生播放英语电影,让学生在观看电影或音像中逐步了解西方的历史文化,达到提高学生文化底蕴的目的。
一、高级英语中跨文化教学现状
近年来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跨文化教学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已是英语教学中不争的共识。跨文化教学的重点应该是“提高意识”而非“认同采纳”。作为英语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高级英语》除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外,还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对于不同文化的分析鉴别能力。因此,《高级英语》课程需要注重教学中双向文化认知的导入,创设中西文化的课堂交流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高级英语教学阶段除了对基础阶段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进行巩固和提高之外,更重要的就是文化意识、特别是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因为高级英语阶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语言技能和知识.而运用语言知识需要对一定的目标语的社会文化,包含历史文化、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等内容的融会贯通。
二、高级英语教学中实施文化教学的障碍
(一)英语教育考试导向及其要求。
刘润清先生在(21世纪的英语教学》一文中不无忧虑地指出.“目前英语的教与更多的是出于商业目的,并不是为了发展什么‘文化’和‘社会’的目的,这正是有识之士所担心的”。各种英语考试多半是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的考查,这样.英语教学的过程免不了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对其语言所蕴藏的文化却往往忽略。而高级英语教育更是如此。
由于高级英语的语言知识量非常丰富,能力要求绝大多数也停留在英语语言的听说读写译。学生没有太多涉猎到文化的内容,对他们的考试成绩影响不大。2004年修改的《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加大了对于文化内容的考核,虽然考察的基本上都是常识性的内容,但由于多年来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师生文化意识淡薄,课堂文化元素难寻,跨文化教学的路依旧艰辛。因此,认真研究跨文化教学,探索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真正提高高级英语教学质量,培养未来社会所需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英语教师的文化素养。
受我国多年应试教育及高校扩招引起的综合教学水平降低的影响。很多年轻高级英语教师本身就缺乏渊博的中外历史、社会文化知识,再加上学生本身的不重视,在高级英语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注意教那些考试要求的内容而忽略一定的文化社会背景。这些状况应该引起英语教师的反思。所以,培养跨文化意识的人才呼唤有较高的语言素质和较强的文化素养的教师。
三、高级英语教学中实施跨文化教学的措施
虽然高级英语教学中实施跨文化教学有诸多障碍和困难,但这不是不进行跨文化教学的理由。不管教初级英语还是高级英语,在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应该有意识地进行文化教学,而且要持之以恒,因为“语言学习者不可能一下子摆脱自己固有的文化而轻易获得另一种文化” (Byram,1994)。那么如何在高级英语教学中实施跨文化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挖掘教材,顺势拓展。
现行的张汉熙编AdvancedEnglish及杨立民编Con.tempo.r~-’yCollegeEnglish等教材有一个特点是“文化渗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材料。深挖其文化元素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增加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讲授肯尼迪的就职演说时就可以围绕美国总统选举、任期等内容展开,并可以对比中美两国元首等内容,让学生将相关知识铭记于心。又如“VirginiaWoolf’的“Professionsdorwomen”中有关于英国人不愿吃鸡腿的习惯——吃鸡腿等于“sacriifce”,中国学生对此不理解。这种不解源于中英饮食文化的差异。
(二)词汇教学,彰显文化。
语言中受文化影响最大的是词汇。PeterTrudgill在《社会语言学》一书中指出:“一个社会所用语言中的词汇体现出该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主要差别。”英语中有许多词汇来自神话、寓言、传说或典故。了解这些词背后的文化,有助于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又如在学动物名称时可以介绍宠物习俗。任何民族都有自己喜爱的动物,因此宠物文化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例如中英两国的人对狗有不同的传统看法。中国人一般厌恶鄙视这种动物。常常用狗来形容和比喻坏人坏事,诸如“狗仗人势、狗腿子、狗眼看人低”等。但是英国人对狗有好感,认为狗是忠实可靠的朋友。因此,英语中有许多关于狗的习语。例如luckydog。喻指“幸运的人”;bigdog,喻指“大亨、要人、保镖”等。词汇富含文化,只要教师勤于探究和积累,通过词汇教学.可以让学生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各种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学生会更加佩服老师知识的渊博。总之,这是教学相长的好事。
(三)灵活教学,渗透文化。
虽然每种文化都各成系统,但至今为止,在外语教学中关于如何学习跨文化还没有定论。教师们通常遇到什么文化现象就浅尝辄止地说明一下,给人的感觉就是话题不定,随意性很强,缺乏系统性。这也是困扰大多数外语教师的问题。细川认为“在教授日本事情的时候,教师对所教知识在大脑中必须要有一个整体规划,比如这部分对学习者来说将来会起到多大作用,为了扩大所起的作用,接下来要讲哪部分必须要想好”[3]20。如果不这样的话,也许课堂气氛会很活跃,也很有意思,但是关于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也许什么都学不到。那么在外语课堂中教师到底需讲授什么样的知识以及如何讲授,这就涉及到教学大纲的问题了。在制定教学大纲时,要参考外语专业的社会、事情、概况等课本及相关的大纲,明确对待跨文化的原则、内容、方法、手段及学生的学习目标等。只有这样,才能使系统性的文化讲授成为可能。
2.适度性原则
课堂中所导入的文化知识必须要适时适度,本着紧密为传授语言知识服务的原则,不可喧宾夺主。因此在外语教学中需要导入的文化必须要与外语知识学习或交际能力培养相关联。如果理解成文学、艺术、音乐、历史、地理、哲学等,那就大错而特错了。这样大量的导入,不但超出了大纲的范围,而且也与教学目的和目标背道而驰。文化的导入目的应该是外语学习的补充,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的掌握。另外,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理解和吸收能力随时对内容进行调整,太难或太易的内容都是不适合的。还应合理地把握时间的分配,注意既不能影响教学的进度,又能达到文化导入的目的。
3.主流性原则
文化的种类丰富多彩,多种多样,既包括高尚的,也包括低俗的部分。应该导入的内容也五花八门。既包括政治、经济等,也包括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风俗、习惯、礼仪等等。通常会有很多人认为“讲什么都行”,对于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在“什么都行”中选择出“什么(即所教授内容)”[4]95。因此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挑选,尽可能的选取那些能为课堂知识服务的主流文化。
二、语言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手段
在外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在教室中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充分利用文字资料
包括课本、杂志、参考书等书籍的阅读。阅读书籍是学生系统学习目的语国家文化的有效手段。特别是文学作品的阅读非常利于人们对该国文化的理解和把握。因为某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学作品是该国家或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传统文化的积蓄。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一些文学作品提高自身的修养、欣赏作者的创作技巧,还应该对文学作品所包含的社会背景、历史时代及文化风俗进行详细地剖析,这样才利于学生对该作品所包含文化的理解和吸收。从而培养其对跨文化的理解意识和运用能力。因此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外语教师的一项重要责任。另外,杂志往往会及时地登载一些最新的信息,通过阅读杂志可以了解目的语国家最新的文化发展动态,以此来推察该国文化的变迁,以便系统完整地理解该国文化。
2.合理利用视听资料
现阶段人们使用的视听资料主要有幻灯、收音机、录音机、录像、电影、网络等。视听教育是把声音或影像资料作为素材进行教学的。在外语教学中,充分发挥视听资料的长处,有机地使声音和影像结合在一起,就会使外语学习中的“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中的“听”与“看(另一种形式的读)”有效地结合到一起,提高效率。而且视听教材能够把抽象的文化通过客观的声音、图像等以影视剧等形式,再现活生生的生活画面,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5]。
3.充分发挥实际指导者的作用
这里所说的指导者是指来自于目的语国家的外语教师、留学生、研究人员以及对跨文化感兴趣的人士。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看,邀请外籍教师来担任会话、听解、社会事情、作文等课程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手段。学生通过与目的语国家的人们进行接触和交流,可以很自然的习得通常情况下在教室和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和文化。例如:我们中国人从小就知道,与人见面时为了表示诚意,要主动把自己的手伸给对方,通过握手来传达友好。而我们在书本上也学到了日本人见面时,要把自己的头低下,通过鞠躬来传达一种敬意。看似非常简单的问题,可是实际上,对于互不了解对方文化的双方来说,当时的姿势、视线、表情、时间的长短、使用的语言等都是难题。而且这些东西不经过反复实践是很难掌握的。所以,在生活中通过与目的语国家人们的实际接触会很自然地掌握。为了更好地发挥人的媒介作用,除了聘请外教外,很多学校还邀请外国留学生走进外语课堂,互相做学习伙伴,以便在实践中学会跨文化交流。
4.利用各种渠道拓展第二课堂
语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外语教学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对学生加强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和学校利用各种渠道开展教学实践满足学生对语言实践机会的需求,积极拓展第二课堂,有效促进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第二课堂的形势主要有外语角、原版影视作品欣赏、外语专题讲座、外事活动见习和去外企社会实践等形式。通过以上途径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掌控能力,并能切身体会感悟和检验课堂中所学相关文化在语言应用中的作用。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一定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指导,让学生领悟文化在交流中的重要性,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语言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规律分析
教师通过不断探索,发现人们对跨文化的认识,通常有以下五个阶段。在课堂中学生对跨文化的接触吸收也同样要经历这样五个阶段。以日语学习为例。第一阶段:接触跨文化(Contact)。大部分日语专业的学生都是进入大学才刚刚接触日语的。由于要接触一门崭新的语言和文化,所以他们往往表现得非常兴奋和期待,习惯于用自己固有的文化观去审视新接触的文化,觉得这也新鲜、那也新奇,而忽视了对文化深层内涵的挖掘。经常听到的话语有「日本人は優しい「和室がすき等。第二阶段:否定自我(Disintegration)。随着对日本文化理解的加深,第一阶段的新鲜感逐渐消失,两种文化间的本质差异渐趋明显,特别是开始与日本人接触时,本来自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对方却不能理解,对于如何与日本人接触显得束手无策,于是慢慢的对自己失去信心,甚至对自己当初的选择产生怀疑。情绪陷入低谷。代表话语有「私はだめだ「言語的な才能を持っていない等。第三阶段:自我调整(Reintegration)。在这一阶段严重者甚至会全盘否定目的语国家文化,以恶语攻击目的语国家的人或者事儿。从而排斥该文化,美化本国文化。在旁观者看来简直就是一种退步。这就需要学生重新调整自己的心情,以冷静的公正的态度来重新审视该文化。第四阶段:自律(Autonomy)。这一阶段在明确两种文化异同点的同时接受该文化。逐渐从以本国文化观看待事物的态度转变到适应接受该文化,即要具有「人に頼らなくても自分でやっていけるようになった。自律性を獲得した!的自我满足感。这样就能深入地理解目的语国家文化,恰当地应对各种问题。第五阶段:独立(Independence)。经过以上各阶段的磨炼,在此阶段基本上能够把握自己的行为在多大程度上受到目的语国家文化的影响,而且也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自如地选择采用哪种文化观并付诸行动。在评价目的语国家的人时也不再笼统地归类,而是尊重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在了解以上五个阶段的特点后,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以传统讲义的方式把相关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包括让学生自己阅读有关文化、历史、政治以及经济等方面的书籍。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学生很难获得使自己发生根本改变的信息,也不能持续地从文化交流的实际掌握改变自己的交流技巧。因此,我们不太赞成学生通过此种方法学习跨文化交流。其二是经验学习法。这里的经验学习法并不是简单地重复见闻过的事情。而是强调通过“交流”这一重要因素进行实践。其目的就是给学生一次客观地重新思考和审视以往经验的机会和过程。具体的做法就是教师设置题目,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历某些事情,然后询问学生的心理感受,让其进行客观性的分析。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这对于加深我们的西方社会的理解是一件好事,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
1.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出现的文化冲突
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会出现的文化冲突有很多种,在这里我们不可能一一叙述,只能列出比较常见的几种。
1.1隐私方面的冲突
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故而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因此在隐私问题上中西双方经常发生冲突,例如:中国人第一次见面往往会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儿女,职业,甚至收入,在中国人的眼里这是一种礼貌,但在西方人眼里则认为这些问题侵犯了他们的隐私。
1.2时间观方面的冲突
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它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在西方,要拜访某人,必须事先通知或约定,并说明拜访的目的、时间和地点,经商定后方可进行。而中国人则属于多向时间习惯的国家,在时间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般不会像西方人那样严格的按照计划进行,西方人对此往往感到不适应。
1.3客套语方面的冲突
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把这看作一种美德,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you”表示接受。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时,会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国人不诚实。
1.4餐饮习俗方面的冲突
中华民族素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在交际场合和酒席上,热情的中国人常常互相敬烟敬酒。中国人宴客,即使美味佳肴摆满一桌,主人也总习惯讲几句“多多包涵”等客套话。主人有时会用筷子往客人的碗里夹菜,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多吃菜、多喝酒。而在西方国家,人们讲求尊重个人权益和个人隐私,所以他们不会做强人所难的事。吃饭的时候,绝不会硬往你碗里夹菜,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他们也不会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喝酒,不会非要你喝醉了为止。
2.造成文化冲突现象的原因探究
造成中西文化冲突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究其根本,就是因为中西双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背景,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行为等多方面的差异,甚至是冲突,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一下有哪些主要的原因。
2.1思维模式存在差异
文化会影响人们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和认识,不同的国家存在不同的文化,因此在思维模式方面必然存在差异,这一点在东西文化之间表现得尤为明显。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注重逻辑和分析,而东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则表现出直觉整体性,这一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的特征。由于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往往特别重视直觉,注重认识过程中的经验和感觉,在交往中也往往以这种经验和感觉去“以己度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模式相比,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模式具有明显的笼统性和模糊性,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可以解释为识别和简化对外界事物的分类感知过程。从本质上说,思维定势往往忽视个体事物的差别,夸大与另外某一社会群体相关的认知态度,常常带有感彩,并伴有固定的信条。在所有的定势中,有些定势是正确的,而有些则是错误的,会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造成交际失误。
2.2行为规范各不相同
行为规范的具体含义就是指被社会所共同接受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简单的说,就是告诉人们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的一种规范。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经常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套用自身所在社会的行为规范来判定对方行为的合理性,由于双方的行为规范存在差异,常常会产生误解、不快甚至更坏的结果。比如说中国人轻拍小孩子的头部表示一种友好,而在西方国家,这是一种极不尊重小孩子的做法,父母会对此非常愤怒。所以说在跨文化交际中是否能够正确地识别和运用行为规范是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要保障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就必须理解对方的行为规范,尤其是什么行为是被禁止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遵循入乡随俗的原则。
2.3价值取向不同
人们的交际能力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必然与价值观念联系在一起。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特有的价值体系,这套体系能够帮助人们区分美与丑、善良与邪恶,这就是人们的处世哲学、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但是它不能脱离具体的文化而存在,每一种文化的判断标准是不同的,这种文化认为是好的,另一种文化可能认为不好,但是它们在自己的文化体系内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绝不可以理解为一种价值标准先进,而另一种价值标准落后。以中西文化为例,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推崇谦虚知礼,追求随遇而安,不喜欢争强好胜,同时社会风气也往往封杀过于突出的个人,正所谓“行高于众,人必非之”。在中国文化中,集体取向占据主导地位,追求个人发展被视为是一种严重的个人主义,必然会受到谴责。而西方文化则非常崇尚个人主义,“随遇而安”被看作是缺乏进取精神的表现,是懒惰、无能的同义语,为社会和个人所不取。人本位的思想根植于他们心中,人们崇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实现个人利益,并且认为个人利益至高无上。
2.4语用迁移造成影响
人们对遇到的现象、事物和行为的评价和解释是建立在本身文化的基础之上的,在跨文化交际中也同样如此,因此往往会造成交际的障碍,其根源就在于忽略了语用的迁移。文化不同语言的使用规则就会不同,一种文化的标准规范只能在自身中按其特定条件加以解释,而不能以此为规范来描述另一种文化,否则必然会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其深层原因就在于人们缺乏对社会语言差异的敏感性,会无意识地进行语用迁移,而这种后果有时会很严重,甚至会招致巨大经济损失。我国的羊绒制品在国际上评价颇好,北方某厂曾出口一种“双羊”牌高档羊绒被,商标被译成英文Goats,结果销路特别不好,原因就在于在英语中goat这个词除了本意“山羊”外,还有“色鬼”之意。有了这样的英文商标,无论这种羊绒被的质量有多好,用起来多舒服,那些妙龄女子、家庭主妇也不会愿意把它铺上床的。
3.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避免文化冲突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我们与西方的交往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很多文化方面的冲突,直接影响到了跨文化交往的效果,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极有必要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3.1授课教师要转变观念
在我国目前的教学体系中,外语教学多半只在课堂上进行,教师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如果教师只把重点放在语法和词汇教学上,学生就不可能学会语言的实际运用,也无法获得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授课的教师必须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切实认识到文化冲突的危害性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把握英语文化知识教育的量与度,以及教学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3.2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
一直以来,大学的英语教学侧重点都放在了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而忽略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对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加以控制,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电影、投影仪、互联网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举办一些专题讲座,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出具有较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改进教学方法时,一定要使新的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紧密联系,并与语言交际实践紧密结合。
3.3重视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非语言交际也是一种重要的交际方式,指的是在特定的情景或语境中使用非语言行为交流和理解信息的过程,它们不是真正的语言单位,但在生活和交际中有时候却能表达出比语言更强烈的含义,一些特定的非语言行为往往代表着特定的含义,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加以重视。中西文化背景下的非语言文化内涵差异非常大。例如,中国人信奉“沉默是金”,认为沉默里含有丰富的信息,甚至“此时无声胜有声”,而英语国家的人对此颇感不舒服。西方人交谈时,听者一般都会长时间注视对方的眼神,以示听者的认真和对说话者的尊重,但是在中国人看来,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因为中国人不习惯于对方长时间地盯着自己看。
3.4引导学生广泛接触西方文化材料
在大学里,英语教学的课时非常有限,但学生在课余有充分的可支配时间,因此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广泛阅读西方英语文学作品、报刊杂志和时事评论等材料,从中吸取文化知识,增加文化素养,拓宽西方文化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另外,有外教的学校还应充分发挥外教在西方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他们是活的文化教材,让学生直接与外教交流,听外教做报告或讲课,其言传身教会对学生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果、梅林,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8卷第6期,121-123
[2]顾江禾,东西方文化对比小议。《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2001年第22卷第4期,279-282
语言学家萨费尔指出:“语言有一个环,使用语言讲话的人们属于一个种族……再者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因此对语言的学习也就是对文化的学习,而就我国英语教学的现状而言,重语言轻文化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由来已久。而且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限制与束缚,以及英语教师本身在跨文化交际知识方面存在很多缺陷,而在英语教学本身就是跨文化交际活动,必须以跨文化知识有意识地组织教学这两个问题上,还远没达成一致的认识,全然不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所以这种英语教学模式培训的结果常常是大多数学生不能较熟练地阅读外文原版书籍,尤其听不懂、讲不出,难以与外国人直接交流,即“哑巴”英语。这样的交际能力远远不能适应我国对外交流的需要,所以英语教师一定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民族和国家之间差异的了解。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策略能力,即学会在一定的场合、一定的环境中得体地使用语言。
一、文化与交际文化
文化,作为一个专门术语,富有弹性。有人把文化说成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交际的过程是人们运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传递信息的过程,所以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分不开的。了解英语文化知识,有助于交际畅通并有效地进行。相反,缺乏了解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必然导致交际障碍、冲突和误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语用失误”。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方化现象。语言和文化之间是什么关系呢?这历来是人类学家、社会学家、语言学家,也是语言教学家关注的问题。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存在的标志符号,没有语言,便没有文化。因而人们就把语言称作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交际文化是指不同群体的人,在交际当中,由于对语言(包括非语言)交际所隐含的不同文化背景缺乏了解而容易产生误会与偏差的这一部分文化,也就是指暗含在语言内的文化因素。不了解交际文化就会直接影响交际,因而它应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际文化确实是一个民族在以语言为主要媒介的交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民族文化精神和行为模式,它折射出一个民族的习俗观念、价值观念、人际心理、社交礼仪及思维倾向等。交际文化本身是个系统,它包含的研究内容也十分丰富。在英语教学中,在搞好语言教学的同时,进行有关目的语的交际文化内容的教学――叫它文化融入也好、文化导入也好,渗透一些交际文化的内容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二、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
在语言教学中开展文化教学,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尤其应当把相应的文化知识贯穿于课堂语言教学之中,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针对这一问题,语言学家胡文仲推荐了以下方法:(1)在教材里加入有关西方社会的风俗习惯和行为模式的内容;(2)就我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习俗的区别,组织学生进行讨论;(3)利用英语录像和电影进行教学,然后组织讨论;(4)鼓励学生与外国人进行交流;(5)让学生读一些短篇故事或剧本,同时要求他们记下其中有意义的文化细节;(6)让学生多读一些有关跨文化交际方面的书籍;(7)举办有关文化习俗方面的讲座,同时,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对比中国和其他国家不同的风俗习惯。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通过借鉴以上的方法,教师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1.在课前预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查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的良好习惯。在课堂做陈述(Presentation)的时候,鼓励那些语言功底较差、性格比较内向而不敢发言的学生,让他们做到有准备地发言,从而克服羞于开口的缺点;通过收集资料可以增进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了解。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多读英语报纸杂志,增加阅读量。多阅读一些介绍英美国家风土人情、文化方面的材料,既能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又能更好地了解外国文化,在有趣的阅读中学到相关的文化知识,从而使学生对文化更加感兴趣,更加容易地掌握这一知识。
2.运用图片、幻灯片、电影、电视等直观教具让学生了解外语国家的社会背景。影视内容可以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文化、科技、艺术、体育、教育等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可谓是包罗万象。通过观看一些具有一定思想内涵的英文影片,学生更能直观地感受相应的英语文化。此外,在英文影视片里,学生还可以通过学习英语习语来了解外语国家的文化知识,锻炼英语听力,学到一些现成的地道简洁的表达方式。
3.充分发挥学生的客体作用,训练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技能。学生要懂得对文化的差异性与多样性的了解是在跨文化实践中获得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动态的能力系统,跨文化交际实践是推动这一能力系统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学生要通过具体的实践,如听、说、读、写等训练来学习和理解外国文化知识。此外,学生也可以自己编排一些有关跨文化交际的场景,通过亲自参与到相似的交际场景中,在实践中体会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困难,并通过化解,更好地理解跨文化交际。总之,学生应该不断丰富扩大社会文化知识和积极参与跨文化实践活动,从而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4.营造学习外语的氛围,提高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针对大部分英语学习者是在母语国学习英语这一现实情况,有必要营造学习英语即跨文化交际的学习氛围,这样有助于学生转变长期形成的“英语+本国文化”的思维方式,在多元文化交流和沟通中进行自觉的文化移情和文化认同。总而言之,创造语境和情境能使学生在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并直接感受到语言在交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5.英语教师要具有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改进教学方法。英语教师要认识到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内容的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学方法要从以教师为中心、应试教育为主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为主;从以传统的基于课本的听、说、读、写为主转变为以能够从事实际的跨文化交际的听说、全面提高综合应用能力为主;从以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转变为网络课件教学、外语课外活动、学生主动式学习的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能与外国人顺利交流,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综合型实用人才。
总之,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还应导入相应国家的文化,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美国外语教学专家WinstoBrembeck说:“采用只教语言不教文化的教学法,只能培养出语言流利的大傻瓜。”英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文化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学好英语,享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并且在交际中正确使用英语。
参考文献:
[1]Scollon,R.&S.Scollon.Interculture Communication:A discourse Approach.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Ltd,1995.
[2]曹文.英语文化教学的两个层次.外语教学及研究,1998,(3).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一、引言
语言与文化有密切的关系:语言既塑造文化,又被文化所塑造;语言既反映社会现实,又对社会产生影响。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群体之间的思想、信息等的交流,是不同文化背景群体之间的文化接触。目前,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不少教师对交际教学法、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有一些模糊的认识,其一是:认为中学阶段英语教学主要目的应当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语言的准确性、语法的扩充、语法与句型知识等);其二是认为目前中学教学内容相对简单,文化教学无法进行。这种模糊认识已经对中学生的日常交际产生了不良影响。
那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对学生进行交际中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而学习外语,又通过了解语言背景去理解其文化,使二者互相贯通,互为表里,相互促进呢?我们认为有如下几点值得注意:
二、文化背景知识教学要贯穿于交际性语言教学的始终
1.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了不同的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
语言产生各具特色,其交流方式就有很大差异。即使在同一种语言中,不同场合也要用不同的语言而表达。如:在英语里要表达歉意,可以说“Excuse me.”,也可以说“I’m sorry.”,但使用范围不同。如果无意中伤害了某人或有约而迟到了,可以说“Excuse me for being late.”或者“I’m sorry that I’m late.”。
在英语中,一个简单的见面问候,也因不同的情景而异。与人初次相识彼此问候,须用正式语言“How do you do?”其答语也只能是“How do you do?”;向熟人打招呼,多用问候身体状况的寒暄语“How are you?”;若只是一般随便向人打招呼,通常用“Hello/Hi,Good morning/afternoon”等。再如,打电话过程中简单的用语“你是谁?”“我是……”,其表达方式与汉语就不同,须用固定句式“Who is that?”“This is...speaking.”这就要求我们在英语语言教学中培养学生在跨文化接触时的适应能力。初次与不同的文化接触时,往往会受到文化冲击(Culture shock),从而产生某种不适应。要使交际得以继续下去,必须设法减缓冲击、提高适应能力。
在JEFC和SEFC教材中,上述交际语言在对话课中出现很多,在教学中随时可遇,而这些交际语言与我们民族的语言差异很大,因而要引导学生尊重这些文化差异,以客观、理智的态度来接受、学习,体会隐含在语言中的文化差异。
2.文化背景不同限制着交际过程中交流的内容和行为方式。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不同,通常所表达的行为亦有差异。如在我国新结识一个人总习惯于拉家常,问及家庭、工作、年龄、薪水等状况;而在英美国家人眼中,这些纯属个人私事,不是相当亲近的朋友是不能随便询问的,并视为不友善的行为,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因此在英美国家中,既要避免初次见面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又要展开交流,就只好谈天说地、谈运动、谈晚会、谈比赛等,以求在爱好和欣赏上产生共识。例如,在英美国家中,受人邀请做客,赴约时尽可能正点;用餐时,你可以尽可能地去享受各种食物而无需担心会不礼貌,反而主人会因为你喜欢多食而感到高兴。
3.文化背景不同,在交际过程中,对方表达信息的反应不同。
一个女子若长得漂亮,或某人具有某种让人羡慕的东西或工作干得很出色等,遇上一个美国人当面就会道出些赞美之辞:“You are beautiful!”“How nice your coat is!”“What a good job/you’ve well done!”等。然而要一个普通的中国女子正面接受一个陌生人或不了解的男子对自己容颜的夸赞,那是不可能的,甚至会引起严重的误解。西方文化强调自我,如果按照中国传统习惯,以恭谦的方式作出反应,道出“不”“不怎么样”“哪里”等语,那就会引起很大的误会,甚至无意中伤害了别人。人家会觉得你认为他是一个说假话、浮夸的人。你应当对这些赞美之辞理所当然地接受,并用“Thank you”来回应他。
三、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词句的教学有必要进行文化背景知识介绍
众所周知,英国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历经沧桑,这无疑对其文化的丰富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既然英语是一种多民族的混合体,这就使它的产生背景更神秘,更复杂了。如猪、羊、牛活着时被称为pig,sheep,cow或ox,而宰杀后上了餐桌就成了pork,mutton,beef。这是因为英国本地人Saxons(撒克逊人)把它们喂养大后上贡给Normans(诺曼人),宰杀后变成美味佳肴被法国人享用时,就变为法语了。英国中很多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外来语不断融进英语中,而词汇本身也会因历史文化的变迁发生一些或进或退周期性的变化,如Negro一词,过去提到美国黑人时,用Negroes,而种族歧视主义者则称他们为Blacks,大约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黑人掀起了反种族歧视运动(高中英语第二册下),开始为自己的肤色感到骄傲,于是自己改用了Black或the Black people,Negro这个词反倒被认为含有贬义,很少使用。同时,一种语言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会吸收很多典故,形成文化经典,用以纪念古人或告诫后人。如经常遇到的Sandwich,jeep,cat’s paw等词组或成语都各有其来源背景。再者,对一些成语更不能望文生义,以免造成笑话。例如: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无意中泄露了机密)。在这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在教学中尽可能给学生讲清两种政治文化背景在具体词汇上的烙印,否则是不可能达到准确运用的。
四、语言材料的教学离不开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
文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把握学科内及跨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对理解语言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可以将课文背后的西方价值观作为主线,把课本中散落的文化知识点贯串起来,也可采用“文化旁白”(胡文仲、高一虹,1995)的方法,给学生加入文化知识的介绍和讨论。例如学习China Daily时,可以介绍当今世界的几种大报,以及它们的政治倾向和读者群等。JEFC和SEFC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是文学名篇,教师可以以此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的美感。因为文学作品是了解一个民族文化的镜子,能生动具体地反映该民族的心理状态、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社会关系等。高中第三册的“The Merchant of Venice”是语言大师莎士比亚的作品,具有代表性,因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人物对话的特色,从欣赏入手,去领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语言学家格林说:“我们的语言就是我们的文化。”因此,不了解文化,想要轻松地学习、熟练地运用体现该种文化的语言几乎是不可能的。其实,学习外语最大的障碍是由文化语言的生疏带来的心理隔阂。外语教育专家认为:交际中的错误主要有两种,语言错误和文化错误,并认为后者的性质更为严重。再者,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学习一种语言必然要学习这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增进学生对外国,特别是英语国家的了解”(大纲语),对英语语言有更深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成为能与其他民族和文化正常交往的新一代,能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杜瑞清,田德新.跨文化交际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Sandra,L.M.Nancy,H.,Socio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Teaching.Shanghai Language and Teaching Reach Press,1999.
[4]杨平泽.非英语国家的英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国外外语教学,1995,(1).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 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如今,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广泛,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及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交际的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 就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使交际失败。
我觉得现行的九年义务中学英语新教材具有知识性以及趣味性,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语言基本知识的基础上, 学会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可以进行一些“角色扮演”、“创设真实或半真实的情景”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从而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外语的交际氛围。例如: 教材中, 打招呼的表达方式(Greetings)就有不少。“Nice to meet you!”“Nice to see you!”“How are you?”等等。教师应让学生懂得它们的使用对象, 以及使用时的时空意境。比如, 模拟这样的情景: 在外地旅游时偶然遇见一位老同学。这时, 打招呼可以用:“Hi, Jane! Nice to see you here! What a surprise!”如果学生用:“Nice to meet you!”就不够得体, 这句打招呼用语是用在初次见面时。
我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该指导学生注意主要的语用差异。现将教材中常见的有关跨文化交际教学的主要内容列举如下:
1. 称呼(Addressing)。称呼习惯方面中西习惯也不大一样。英语国家常把男士称Mr,女士称为Miss(未婚)或Mrs(已婚)。在国外,小孩可以直呼父母的名字,但在中国,小孩直呼父母、师长的名字是没有礼貌的,是不被允许的。
2. 打电话(Making telephone calls)。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醒学生用常用语:"This is ××× speaking".而不是"I am ×××."说:"Is that ×××speaking?"而不说:"Are you ××× speaking?"。
3. 初次见面(Meeting someone for the first time)。在日本和韩国,人们初次见面通常是鞠躬(bow),而在美国、墨西哥则是握手(shake hands),而在巴西,人们初次见面是亲吻(kiss).(人教版 《英语(新目标)》九年级下册 Unit 12)。
4.时间观念(Sense of time)。在哥伦比亚,人们对时间观念比较随意,如果你告诉朋友你要去他们家吃饭,晚一会儿到也没关系。与家人和朋友相聚对他们来说是很重要的,通常人们就是随意去朋友家串串门,而很少预先约定去见朋友。人们常常只是去市中心逛逛,尽可能多地见些朋友。而在瑞士,守时是非常重要的,毕竟,瑞士是钟表之邦。如果有人和你约定4点钟见面,你就得4点钟赶到。即使只迟到一刻钟,对方也会不高兴。另外,拜访朋友,一定要预先电话约定,人们和朋友见面通常是有计划的,人们总是预先安排好一起娱乐或外出。(《英语(新目标)》九年级 Unit 12)
1.1跨文化交际在语用教学中的运用跨文化的语用问题是不同文化的人使用同样一种语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在英语教学中应了解不同语言中语用规则,否则就会出现将不同语言的语用规则混用的语用失误,失去了跨文化交际目的。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都属于语用失误。语言失误是二语习者把汉语词语的语用意义用在英语上造成的语用失误。如问题Haveyoubroughtthebook?回答Yes,Ihavebroughtit.这样的回答虽然在语法没有问题,但是英语使用者会觉得这是不耐烦的回答,会引起沟通的不愉快。因文化背景差异而引起的语用错误就是社交语用失误,它与人们对人际关系、权力和义务等观念有关。如在传统的文化中,学生和教师对话要用尊敬的口吻,但这种方式不适合用在和英国教师的交流。又如在参加国际学术活动时,中国学者会说一些表示谦虚的话语,这不仅得不得好感反而让人信以为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应重视跨文化的语用问题,对比不同的语言使用规则使学生准确地使用语言知识。
1.2跨文化交际在篇章结构的教学应用语篇是语言整体,由连续的句子或语段构成,包含书面语和口语。中、西方人思维的模式不同,对篇章的结构的认识有很大差别。中国人的思维带有直觉性和整体性,常用的问候语会让我们感的友好、亲切,如:你去哪里、吃饭了吗、去做什么。若这些用在英语表达,欧美人则是不能理解,甚至不知道如何进行这样的对话。我们的人际关系较为复杂,在彼此交际中大多带有言外之意,但是西方人以直线逻辑进行推理、演绎,表达直截了当,文章段落结构也是直线发展。要准确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意义,就必须了解目标语中篇章结构的特点。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篇章结构特点。因此教师必须将相关文化背景融入教学中,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篇章结构,准确理解文章的意思。
1.3跨文化交际在修辞教学中的应用修辞学研究的是如何把文章写得更好,把话说得更好的问题。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们采用的修辞手段相似,如比喻。在英汉文化里都有比喻这种修辞,用一种物体来比喻另一种物体,但是由于文化传统、社会习俗等方面存在不同,比喻的主体与客体之间所象征的意义不同。如对于dog这个喻体,在英语国家它是好的喻体有luckydog的说法,但是在中国“狗”是不好的比喻,如:走狗、狗奴才、狗腿子等。同一种修辞的手法,同一个喻体,但是所指的含义却是大相径庭。修辞在所有的教材和阅读材料中均会体现,这使得跨文化交际的功能尤为重要,让学生掌握修辞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差异、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进行有效的阅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部分。
1.4跨文化交际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翻译是一种语言用另一种语言的语义来表达,同时也是一个文化信息的转换。它涉及多种因素包括语言、文化等。翻译教学不仅要掌握两种语言,还要掌握其文化差异。王佐良先生指出:“如果不了解语言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翻译的存在是因为人类有很多的共同之处,但缺乏对文化差异的掌握,翻译就会出现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进行文化间比较,不能以已存在的文化思维来翻译,而是多考虑不同文化的内涵、渊源、历史背景、风俗习惯等。在翻译时,就要正确地了解其异同,进行对比分析才能做出地道如实的翻译。如greenhand是新手的意思;givemefive是击掌;而aunt是所有与母亲同辈的女性亲戚的称呼等。跨文化交际知识在翻译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对文化背景的了解是达不到翻译的完美效果。跨文化交际理论渗透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因此要习得地道的英语,用英语正确地交际,就必须重视跨文化交际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2.1重视课堂教学中对跨文化交际的引导在二语的学习环境中,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来源,高效率地利用课堂教学的优势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可形之道。语言离不开文化,在课堂上,除了讲授语言知识,也要渗透文化知识,用文化指导语言教学活动,深化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把两者合二为一,让学生既学习了语言知识也理解了文化的异同。当然,教师可以深入的讲解中西在价值观、人生观、生活观等方面的差异,让学生知其然并知所有然。通过学生对文化差异的理解,语言知识掌握得更深入,在运用上更加得心应手。如教授人教版必修三Unit1时,教师在讲解各国节日不同的庆祝活动之外,可以补充这些节日的来历,历史渊源,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得更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也使课堂更有趣味性,在以后的交际中,学生可以自如地谈论这一方面的话题。
2.2合理利用教材资源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材中,不管是初中的教材还是高中的教材无不渗透西方文化。这么多选材广泛的英语教材都涉及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为学生提供了生动鲜明的材料。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讲解语言知识、提高阅读能力、语言技能,更要引导学生挖掘渗透在材料中的文化知识,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学会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惯,更好地把所学的语言知识运用到实际。所以合理地利用教材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
国际旅游、求学、公干等项目人数剧增,出入境人数创历史新高,与去年同比增加37%。仅春节和黄金周,出境人数就赢超过150万人次。跨国公司、合资公司使外企供职和聘用外籍人士成为常态。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承接大型的国际高峰会议,ALPC、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海世博会、APEC会议等,覆盖范围广,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时代需要
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商务英语的使用,已经成为社会主流文化之一,是衡量现代人才的重要标志,它是时代的产物,应市场的需要而生,应社会的需求而发展。媒体文化、商务交流等已经成为跨文化交际的主要范畴。因为,懂英语、说英语、写英语和用英语的能力是现代人才的重要素质。英语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是最为常见的要件,不可或缺。
二、跨文化能力视阈下的商务英语教学路径分析
1、丰富教学大纲,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正名,教学有理有据
在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基本素质,侧重于英语的学习,即听说读写的能力。教材编写方面、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课程设置、以及教师给定的教学重点内容等等,皆以英语培养为主,以交流为辅,往往忽略了文化背景因素。从这个层面上讲,传统商务英语教学是落后于社会发展需求的。将跨文化能力素质提升明确纳入到商务英语教学大纲之中,提升教师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从根本上给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正名,明确目标,端正认知,才能完成教材编写、课程设置、文化内涵的培养、跨文化敏锐性的训练等一系列后续问题的改变。否则只能说起来举足轻重,做起来松松垮垮,甚至无视眼中,跨文化能力只能纸上谈兵,或者沦为空谈。
2、突出文化导向,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加筹,教学有章可循
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中的语言,脱离了文化,语言就只是符号。文化视阈下的语言才赋予了语言灵魂和家园。结合二者方能使二者彰显各自的特点,发挥特长。将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到重要位置,是对商务英语教学的挑战,是革新的重要举措。语言一直在英语教学中立于不败之力,几十年的教学经验丰富,而跨文化的技巧尽管与语言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但从文化积淀和授课技巧角度而言,则远远不够。要将语言和文化合二为一,要多方借鉴,多元发展,突出文化导向,设定情景,加大商务英语训练力度,灵活多变,不断研究、丰富和实践,为跨文化交际的商务英语教学提供参考。
3、注重科学研究,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助力,教师训练有素
尽管跨文化研究起步较晚,但是由于我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已经初见起色。在国际上,我国的商务英语影响力度和科研成果,远远不及美国。就亚洲而言,也与日本不可同日而语。在借鉴跨文化交际研究中,我国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在国际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体验商务英语技巧,建立跨文化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培养一支业务精、能力强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是商务英语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创造教师境外交流的学习机会,公派年轻教师融入英语国家,感受文化、体验文化、诠释文化、传授文化。要善于挖掘中国的外教人才,为他们提供平台,以实现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差异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