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设计方案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3 11:28:4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开题报告设计方案,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开题报告设计方案

篇1

123

姓名

专业

软件工程

班级

软件工程

论文题目

基于JAVA的宠物平台管理系统

校内指导老师

(职称/学历)

风中弦/助教

校外指导老师

(职称/学历)

风/工程师

开题报告时间

20___年___月___日

星期___

开题报告地点

线上

旁听人数

10

记录员

风中弦

论文开题报告会会议内容:(参考下列几个方面,由记录员负责记录)

1.

选题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宠物平台管理系统的设计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符合现在时代的需要,随着现在社会的网络技术的发达以及领养宠物的越来越普及,快速且高效率的快递服务能有效的提高客户的体验,方便线上管理宠物信。

2.

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及创新性的评价

方案很具有创新性,是针对当下宠物平台管理系统中的一项可行性较高的研究。且研究方案思路清晰,可行性很高。

3.拟采用的技术路线、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及计划进度等是否切实可行

拟采用的技术路线有效可行,思路清晰,解决关键性问题有清晰有效的思路,且计划进度完全在可执行范围之内。

4.具体建议和意见以及结论(通过或不通过)

该课题设计方案合理,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和意义,同意开题。

评议小组对论文开题报告的主要意见及建议:(由记录员负责记录)

1.

将核心作用实现,系统开发是关键。

2.

要落实开题报告的具体步骤及内容。

开题报告评议小组意见

评议结论:(开题报告是否通过)

毕业设计题目符合毕业设计要求,同意通过。

评议小组组长签名:

评议小组成员

姓名

职称

研究方向

签名

小李

讲师

计算机视觉

小琳

教授

机器学习

小梅

讲师

数据挖掘

学院审核意见

院负责人签章:

篇2

目的:

意义:毕业设计是对我们大学四年来所学知识的一次全面的,彻底的,综合的考查,也是对我们在学期间的最后一次大练兵。通过这次设计,熟悉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的全过程,熟悉相关设计规范、手册、标准图集以及工程实践中常用的方法。

毕业设计对于培养我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积极、独立完成毕业设计也是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做出必要的准备。

相关研究动态:办公楼建筑的发展趋势:围绕着绿色生态和节能的主题,建筑形态会更加多样化,功能构成会更加丰富,更加强调人性化和令人身心愉悦的空间环境创造。政府行政办公楼与其他办公楼一样,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适应性、灵活性、高效性和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以充分展示建筑功能与建筑形象的亲和力与开放性,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创造亲切宜人的建筑形象和舒适自然的办公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主义、智能化、人性化、个性化、现代化、功能复合化办公建筑的设计理念将是今后现代办公楼的发展趋势。

课题的主要内容(观点)、创新之处:

课题项目:邵阳市财政局办公楼设计,主体采用框架结构,房屋总层数5-6层,底层层高4.5m,其它各层层高3.6m,总建筑面积约为50002m

主要内容: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地理位置、朝向、体型等因素的要求,完成建筑总平面图设计、建筑方案、结构方案等的确定。

创新之处:

研究方法、设计方案或论文撰写提纲:

研究方法:建筑物所在地区-邵阳市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按第一组地区考虑可以;拟建场地类型为中软场地土,场地平坦,Ⅱ类建筑场地,建筑等级为Ⅱ级,耐火等级为二级;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1、建筑抗震采用7度设防,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横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采用D值法。

3、荷载作用下采用迭代法计算,活荷载作用下也采用迭代法计算,恒载和活载共同作用采用组合法计算。

设计方案或论文撰写提纲:本设计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烈度为7级 ,属三级框架丙类建筑。在设计中,遵循先建筑、后结构、再基础的设计过程。建筑设计以建筑设计方案为基础,综合考虑建筑的使用要求、建筑物重要性等级、地质条件、抗震设防要求、施工条件及材料供应情况等方面的条件,参照有关设计规范、资料的规定或建议,并通过调查研究,参考以往相近工程的经验。按照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对建筑物的平面布置、结构构造等项目进行设计,包括建筑平面选择平面柱网布置、平面交通组织及平面功能设计;然后考虑建筑分类、总平面布局、防火分区及安全疏散,进行防火设计;最后设计楼梯间。

篇3

1引言

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前接受课题任务,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或工程实践,获得基本训练并取得成果的过程,它是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关键一环[1]。作者结合广东工业大学的实际,从科学选题、落实开题环节、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等关键环节提出了改进毕业设计工作的措施。

2科学选题

选题是毕业设计工作的龙头,选题质量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精心挑选毕业设计题目,是搞好毕业设计的第一步。但是选题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选题缺乏综合性、新颖性,深广度不够;有的选题对学生显得难度较高,工作量过大;有的选题虽然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但学生由于怕难或者因就业等原因而不愿选;另外,系与系之间和各系内部之间的设计题目在难度和分量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选题。

(1)毕业设计选题要尽可能联系工程应用、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是真做实干,他们就会主动去了解、熟悉有关科研情况,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我们在为2003级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选题时,选择了“旋转超声主轴振动系统研制”,“三座标工业机械手的设计”,“防伪矿泉水瓶盖的设计”,“自动门PLC控制系统设计”,“适合于电感的微点焊系统研制”等新颖又结合科研实际的课题,尽量反映当代科技发展水平,让学生能了解、把握国内外在该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结果学生更加乐于参与到科研课题的研究中。

(2)要考虑完成课题的客观条件。学校毕业设计经费、教学试验条件都有限,不是任何来自科研实际的课题都可用做毕业设计,必须根据客观条件来选择设计题目,这些条件主要包括:可查资料库源,试验设施和足够的经费等,因此我们在选题时,一般选用能为学生提供可用的仪器设备,试验场地等条件的科研课题,例如“微细特种加工中心”试验样机在我们教研室已经搭建好,“线切割机床、电火花机床、超声抛光装置”等设备可以为学生做毕业设计时提供可以直接操作,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的机会。

(3)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深度。举例说我们选择“旋转超声主轴振动系统研制”课题时,考虑到该课题涉及了声学,机械振动学,电力电子学,数电,模电等多个领域,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设计工作量较大,有一定的深度,学生可以通过综合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锻炼,但是考虑到本课题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毕业设计工作时间内,经过努力能完成任务或做出阶段性结果,我们安排了两个同学参加,在掌握总体设计思路的基础上,分别进行硬件结构设计、驱动电路等不同部分的,有侧重点地进行研究,经过分工合作,完成了整个课题的设计任务,效果良好。

3落实开题环节

为提高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质量和探索出适用于毕业论文设计全环节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可借鉴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中新增开题环节,以强化学生包括查阅文献资料广泛获取信息,提出问题、拟定实验研究方案和设计方案,科学实验与测试,数据整理与分析,撰写实验论文,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述等能力在内的基本创新能力。

(1)开题环节的必要性。开题的意义在于完善论文设计方案,使论文设计方案更加系统化,收集信息,听取各方意见,明确思路以坚定论文设计者的信心。一般说来,将思考的东西正式地讲出来和写出来,会比原来所思考的更有升华的意味,因为从“思”到“说”和“写”,其间加入了逻辑的创造过程。通过撰写开题报告,要求学生讲清题目的来龙去脉,从而使学生明确毕业设计课题的目的和要求,对题目有更深刻理解与认识,会使原来的论文设计思路更加完善和系统,对自己的工作做到“胸有成竹”,减少盲目性,避免出现不知从何处入手的尴尬局面。

(2)开题环节的组织在开题会之前,每个学生按规范书写了开题报告。学生持经指导老师签字同意的选题报告书、任务书及其它相关资料上台汇报选题的目标和意义、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工作基础、预期成果和工作计划等内容10分钟。评审小组根据学生自述和选题报告书及其它文本内容,对学生论文设计是否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完成论文设计的可行性进行考核,并对论文设计广度、深度、贴切度、重点和难点等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4保证毕业设计答辩的质量

答辩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全面检查和评估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重要手段。严格的答辩将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学院可根据本院及所属各系的具体情况成立若干答辩分委会,分委会下辖若干个答辩小组。分委会主任和答辩小组组长均由副高职称以上教师担任。答辩前应认真审查学生的答辩资格,毕业设计(论文)应由除指导教师外的答辩小组1名以上教师认真评阅,写出评阅意见与评分,评分不及格者不得参加答辩。凡毕业设计(论文)拟评“优秀”的学生,都必须参加各系答辩分委会组织的集中答辩。对毕业设计平时不认真、小组答辩成绩较差的学生,由相关分委会组织复答辩后视情况决定是否给予通过。答辩时间应控制在学生汇报15-20分钟,教师提问20分钟为宜。毕业设计成绩评定必须坚持标准,严格要求。“优秀”的比例应严格控制在本专业参加答辩总人数的20%以内,优良比例应严格控制在60%以内。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除了本身的学术水平、应用价值外,还应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工作中查阅处理信息和应用各种工具的能力、撰定科研报告和表达交流的能力以及在工作中的团队协作能力等。答辩委员会要办事公正,治学严谨,严把质量关,对毕业设计(论文)达不到教学要求的,决不姑息。

5结论

篇4

大学生毕业论文是培养毕业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是高校整体教学质量的真实体现,是衡量办学水平和教学总体效果的重要指标,也是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重点。因此,毕业论文成为考察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面。近几年,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独立学院的毕业论文工作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学生通过完成毕业论文得到多方面的锻炼,也写出了一些较好的文章。但从总体看,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还不理想,在论文撰写和答辩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毕业论文流于形式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众所周知,实践教学是独立学院培养能适应社会需求、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我国各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实验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烟台大学文经学院自2003年建校以来,即对本科毕业生实施毕业论文(设计)的实践环节教学,在毕业论文这个环节的实施方面做了一些深入大胆的改革与探索,同时在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充实。本文就此做以总结和探讨。

一、改革的主要内容

1、论文形式改革

毕业论文要求具有知识创新,普遍指导价值,这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来说,有一定偏颇。为了改变管理类毕业论文的形式单一现象,我们在毕业论文形式上采用设计方案及调查报告等形式来代替以往的纯理论综述性质的毕业论文,改变毕业论文写作内容的局限性。

为了保证这样的目标能够达到,我们分几个专业规划选题方向,具体如下:市场营销专业采用创业设计方案、营销方案策划、市场调查报告;工商管理专业将采用人力资源诊断报告、生产管理诊断报告、质量管理诊断报告、供应链管理诊断报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采用社会问题分析报告、社会现象分析报告、公共政策分析报告。通过上述这些设计方案及调查报告让学生把研究点落到实际问题当中,加强毕业论文的应用性。

2、论文写作过程改革

以往的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包括开题、写作、答辩、修改定稿等环节,但大多数同学在毕业论文撰写之前都不知道该写什么,头脑空空,因此,我们将指导过程拟定为阅读文献或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选题、调查(设计)、整理分析、写作、定稿、答辩几个环节。让学生提前阅读一定的文献资料或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充实头脑之后再来确定选题,以避免选题的盲目性和空洞性,同时增加调查(设计)环节让学生切实深入论文的实际形成当中,动手动脑,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创作一个结果,而不是简单的抄袭和拼凑。因此,将指导过程拟定为阅读文献或独立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不弄虚作假,不抄袭和拷贝别人的工作内容。

3、论文组成部分改革

绝大部分高校毕业论文均由以下部分组成:(1)封面;(2)扉页;(3)任务书;(4)中文摘要、关键词;(5)目录;(6)正文;(7)参考文献;(8)指导教师评审表;(9)评阅人评审表;(10)答辩评审表;(11)封底。为了简化形式,我们将设计方案及调查报告规定为以下组成部分:(1)封面;(2)目录;(3)正文;(4)附录(主要包括问卷,样本,数据等);(5)指导教师评审表;(6)评阅人评审表;(7)答辩评审表;(8)封底。在毕业论文的组成部份中去掉了摘要、关键词以及参考文献等部分内容,要求学生附有问卷,样本和数据,尽可能的去掉部分形式及理论上的内容,更多的加强和鼓励实际操作,以及报告本身内容的完整和深化,更加侧重报告的内容而不是形式。

4、写作和指导进程改革

大多数院校毕业论文的安排都是在大四下半学期,而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在最后几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里来准备毕业论文,这样的毕业论文不仅质量低下而且流于形式。针对此问题我们对毕业论文进程做了具体安排,要求各专业教师于第五、六学期一开始对学生进行论文指导训练,对学生提前进行写作训练,为未来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各专业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在本专业的课程中选取一门考查课或必修课来训练论文的规范书写,教师可根据课程将其作为考试或作业来训练。从第七学期开始选题,指导组织学生进行论文框架写作雏形;论文框架定好后,组织学生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确定之后,方可开始具体写作。实施过程中要求师生严格按照上述步骤进行,保证毕业论文有全面充分的准备。

二、改革的主要成效

1、学生写作兴趣有所提高

设计方案或调查报告与毕业论文一样都能考察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又能体现应用性的特点。设计方案或调查报告等都针对具体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不一定都要运用新知识,也不要求有知识创新,相反要求运用知识的成熟性,保证方案的成功概率。解决方案不一定要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我们把应用效果作为报告的评价标准。

从改革实施以来,烟台大学文经学院管理系已有不少毕业生以毕业调查报告的形式完成毕业论文,并且这一数字近年来呈现逐渐上升趋势。设计方案或调查报告某种程度上迎合了学生的写作需求,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另一方面,我们发现,凡是自主选择调查报告这一形式的学生,其在调查报告的努力程度及最后成果的质量上均要超出其他学生。这也说明学生的自主意愿性和自主选择对毕业论文的完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2、论文质量有所提高

针对毕业论文准备时间短、准备不充分等问题,我们要求各专业教师于第五、六学期一开始对学生进行论文指导训练,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在本专业的课程中选取一门考查课或必修课来训练论文的规范书写,可作为考试或作业来训练。由于写作过程的全方位改革,从2008级、2009级同学的实施效果来看,此过程改革确实有助于毕业论文的质量提高,也理顺了教师的具体指导思路。

3、论文规范性有所提高

针对毕业论文不够规范的问题,我们制定出毕业论文有关程序文件及写作细则文件,并为学生提供可参照的模板。细则文件中详细的规定了各项教师指导内容及学生写作规范要求。例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的《烟台大学文经学院管理系毕业论文程序规范文件》,该文件主要从指导教师的指导原则,指导的具体任务,毕业论文答辩要求、评分要求以及附有具体时间及具体内容的毕业论文进程要求,并把有关的毕业论文材料列出清单,从多方面规范教师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此外,针对不同的作品形式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写作细则。包括:《烟台大学文经学院管理系毕业调查报告(设计方案)写作细则》《烟台大学文经学院管理系毕业论文写作细则》,由于分形式制定具体细则文件并有可参照的写作模板(范例),毕业论文的执行步骤更加清晰,学生写作的规范性也在逐渐加强。

三、改革经验总结

1、对改革的高度认识

在此次毕业论文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高度的改革决心和改革的态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让改革处于广泛需求的推动之下,上下统一思想,将改革提到实际操作层面,不能只是想想或被动执行,必须上下齐心主动寻求改革的方法与步骤。其次,必须认识到毕业论文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毕业论文的改革不仅对学生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指导教师也有着深刻的影响。近年来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在指导教师身上,指导教师的态度和行为也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写作态度,因此,指导教师对于毕业论文改革的高度认识是推动改革实行的强劲动力。

2、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几乎所有的改革都需要有力的措施来推动。在此次毕业论文改革过程中我们设置了多种管理办法和制度来保证改革的落实,例如,以具体的比例来推动调查报告或设计方案,规定各位指导教师多带各种毕业调查报告且数量不得少于所带学生人数的20%,并逐年提高比例,争取每年每位教师以10%的比 例提高,三到四年最终将毕业调查报告或设计方案总比例达到30-40%,逐步争取把部分论文变成创业报告,诊断报告,市场策划等多种形式,借此改变毕业论文纯理论的空洞形式,提倡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实践应用性。

对于指导教师则落实具体任务,例如规定指导教师要做到师生面对面指导,每位指导教师为学生指导论文次数不得少于3次,要求各位指导教师保存每次的批阅指导记录,规范指导教师的指导过程,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指导教师需尽职尽责,在指导过程中树立良好的品德与模范作用。

3、配套政策的保障

配套的政策对于制度的落实有着根本的保障,因此,改革还需要配套的政策来支持。例如在试点中,我们对于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在毕业论文或毕业调查报告的最后得分上予以相应的减分,此办法也有助于教师最后对学生作品的科学打分。对于教师,我们将具体的指标与年终绩效考核挂钩,规定的任务不能完成者将在年终考核中予以相应减分。此外,设立毕业论文专项检查小组,检查小组由系主任牵头,各教研室主任组成,采取交叉检查和抽样检查的办法,定期对毕业论文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以此保证毕业论文过程的有效进行。多项配套政策的出台对于教师和学生都起到了严格的监督管理作用,进一步保证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施小平.试论高校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面质量管理[J].高教探索,2006.4.

[2] 岳强,王秀珍.本科毕业论文改革思路初探[J].中国证券期货,2011.10.

篇5

二、目前艺术设计类毕业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2014年以来作者所在学校启动了“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多样化改革”,根据艺术类专业特征,制定了凡事学生在市级以上展出独立完成的优秀作品;被企业、政府、机构等采用、收藏的艺术(设计、绘画)作品,并取得相关采用、收藏证明可以进行艺术毕业设计的多样化改革,根据作者长年的环艺毕业设计教学经验归纳仍有如下问题:

(一)毕业设计中指导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够,学生迫于就业、考研、公务员考试或其它就业考试花在毕业设计上的时间不够;

(二)环艺毕业设计的选题面窄,设计类型单一,很多选择室内设计中的家装设计,毕业生选择意愿不强;

(三)对设计市场的调查研究依赖于网络,缺乏真实市场的考察研究,指导教师则缺乏“双师型”教师;

(四)因缺乏对市场的熟悉所做施工图没有市场实用性与规范性,理论与实践脱离,大部分设计作品都是“虚拟”设计;

(五)毕业设计的检查、评分制度走形式、不客观、不规范,因有毕业设计没过的学生跳楼自杀(如2015年5月18日中南大学学生跳楼事件)而降低毕业设计严肃性,出现有的学生放松毕业设计要求依赖别人或网络代做毕业设计。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举措

(一)以指导教师为第一责任人,加强管理,规范流程制度

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组织与管理工作直接在主管院长领导下,一般为校、系、专业教研室三级管理,校系对毕业设计的管理主要为宏观组织与管理,如制订毕业设计工作的管理制度、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组织毕业设计检查、评估、考核和经验交流活动。毕业设计主要工作为系部有关毕业设计工作的管理制度和工作部署,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特点,拟订毕业设计具体工作计划和实施细则,安排毕业设计教学任务,进行毕业设计。毕业设计的直接管理与教学者为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在确定毕业设计任务书时要结合自身专业特征进行毕业设计课题公布,检查和督促毕业设计质量和工作进度。

(二)完善毕业设计课程指导体系

环艺专业的毕业设计课程体系内容涵盖了艺术设计的专业知识与所有基础与专业课程。在就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指导教师更有职责带领学生走进市场,结合实践完善课程教学模式,在市场调查研究中开题,避免学生毕业设计开题的盲目性、随意性,在阅览丰富后充分设计撰写好开题报告,参考优秀经典设计作品去分析观察挖掘环艺设计的特性,在开题报告中可以自定题目,也可以参考优秀经典作品题目,更可以根据市场考察后自己确定开题。指导教师审核学生的开题是否有市场前景、创新性,选题是否切入性强,初步设计思路是否明晰,设计方案是否可行,施工图、效果图能否顺利完成,毕业设计方案的构思是关键环节,根据方案最后效果的表达是否优化了空间结构与外部形态,在材质、色调、尺度方面搭配是否合理、材质运用是否得当,施工图的图层、线型、界面、节点等等是否规范标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一对一的辅导,有条件的采取“双师型”辅导,在成绩评定中客观、真实公平。我们采取了指导教师评、阅卷教师、答辩教师、教研室集体这几个步骤平分。科学严谨实用的毕业设计教学指导体系是教学保障,如毕业设计的图纸规范化,设计方案系统完整、艺术表达效果、设计的原创真实、设计元素、设计文化内涵都需要有一整套的体系。

(三)环境艺术毕业设计的应用型发挥

“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在就业竞争压力膨胀的年代,人们都希望学技找工作,“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是应用技术型高校新的教学理念,应用型高校的毕业设计是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展示与总结,是探求科学研究的基本实践,是将艺术、技术融入实践中,培养人才的创业、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毕业设计开题之际指导教师必须带领学生进行市场调研,收集开题需要的详细现状信息,按照环境艺术设计的国家与地方标准进行设计,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新材料、新技术与工艺,开题报告要对选题进行详细的课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包括应用前景)、国内外现状及水平进行阐述,要根据自己现有的专业基础对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与工程技术方案和准备采取的措施做好规划。指导教师要对学生开题报告的可行性、程序计划做全面的审查评价。鼓励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利用电脑辅助手段绘制施工图(不少于二十张)、效果图不少于六张并进行设计说明的撰写,设计方案在指导教师指导下不断完善包括设计的功能区的平面布置图设计、设计元素的利用、设计审美造型效果、材料色彩搭配等等细节做深入工作。

篇6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选题。

(1)毕业设计选题要尽可能做到一人一题,相互之间的共性尽可能少一些,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之间互相抄袭、引用,让他们能够真正从设计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达到锻炼和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这个教学环节实施的意义。

(2)毕业设计选题要尽可能联系生产实际和工程应用的研究。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于是真做实干,他们就会主动去了解、熟悉有关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的去分析实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我们在为2004级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选题时,选择了“20Kg铝锭自动装箱系统的设计”,“擦黑板机械人的设计”,“简易倪红灯控制系统的设计”,“十层电梯的PLC控制系统设计”,“电子抢答器的设计”等新颖的又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的设计题目,这些题目不仅能够反映当代科技发展水平,而且能够让学生能进一步了解、把握国内外在机电一体化领域的一些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际课题的研究中来。

(3)要考虑完成课题的客观条件。学校毕业设计经费、教学试验条件都有限,不是任何来自科研实际的课题都可用做毕业设计,必须根据客观条件来选择设计题目,这些条件主要包括:可查资料库源,试验设施和足够的经费等,因此我们在选题时,一般选用能为学生提供可用的仪器设备,试验场地等条件的科研课题,这样可以为学生做毕业设计时提供可以直接操作,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的机会。

(4)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深度。举例说我们选择“擦黑板机械人的设计”课题时,考虑到该课题涉及了机械原理、系统设计、数电、模电、单片机、微机原理、汇编等多个领域,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设计工作量较大,有一定的深度,学生可以通过综合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锻炼,但是考虑到本课题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毕业设计工作时间内,经过努力能完成任务或做出阶段性结果,我们安排了两个同学参加,在掌握总体设计思路的基础上,分别进行硬件结构设计、软件设计等不同部分的的设计工作,让每一位同学都各有侧重点地进行研究,经过两位同学的分工合作,最终完成了整个毕业设计题目的设计任务,效果良好。

3加强教学督导,落实开题环节

为了提高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我们借鉴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在本科毕业设计教学中加入开题环节,其目的是:1、通过开题环节可以尽早发现毕业设计题目是否满足专业要求,学生能够完成的可能性有多大,能否涵概所学专业的所有知识等基本问题。2、通过落实开题环节,还可以强化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广泛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拟定实验研究方案和设计方案,进行科学实验与测试,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撰写实验报告、毕业论文的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述的能力的培养,是落实和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有效手段。具体的实施办法是:

(1)明确落实开题环节的必要性。开题的意义在于完善论文设计方案,使论文设计方案更加系统化。学生通过收集设计资料的相关信息,听取各方意见,可以明确自己的设计思路,坚定设计者的信心。一般说来,将思考的东西正式地讲出来和写出来,会比原来所思考的更有升华的意味,因为从“思”到“说”和“写”,其间加入了逻辑的创造过程。因为在撰写开题报告时,就要求学生能够弄清楚设计题目的来龙去脉,从而使学生明确毕业设计课题的目的和要求,让他们对题目有更深刻理解与认识,会使原来的设计思路更加完善和系统,令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做到“胸有成竹”,减少盲目性,避免出现不知从何处入手的尴尬局面。

(2)开题环节的组织和实施。我们要求学生在开题会之前,,要按规范书写开题报告。在开题的时候,学生须持经指导老师签字同意的开题报告书、任务书及其它相关资料上台汇报。主要汇报选题的目标和意义、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工作基础、预期成果和工作计划等要求的内容,要求学生自述10分钟,然后评审小组根据学生的自述和开题报告书及其它文本内容,对学生毕业设计题目是否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完成论文设计的可行性进行考核,并对毕业设计题目的设计广度、深度、贴切度、重点和难点等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4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过程指导

为了提高我们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我们探索出了一条适用于毕业设计的全环节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具体的措施是:1、设定学生的设计出勤表,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签到,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很好的掌握学生的设计进度,督促和指导学生按时完成设计。2、成立设计指导小组,小组成员尽可能包含所有专业特长的教师。小组内的每一位老师都可以对小组内的学生进行自己专长方面的专业指导,这样可以提高指导设计者的综合能力,使毕业设计的内容准确专业。3、开展设计小组例会制度,即每个设计小组每周开一次例会,主要工作是:要求学生把一周设计的心得体会在例会上发言,汇报设计进度,并提出设计中发现的新问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跟踪学生的设计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及时纠正;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使教师教学水平共同提高。通过对我校毕业设计工作的综合考核,这种工作方式完全实现了对整个设计过程的检测,保证了教学质量。

5严格考评,保证答辩的质量

答辩是毕业设计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全面检查和评估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手段。严格的答辩将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设计。我校的具体情况是:根据不同的专业成立若干答辩分委会,分委会下辖若干个答辩小组。分委会主任和答辩小组组长均由副高职称以上教师担任。为了加强教学督导作用,我校专门设立教学督导组,成员都是离退休的老教授,在答辩期间分别派到各个小组指导答辩工作。

毕业答辩前首先是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盲审,要求由除指导教师外的答辩小组2名以上教师认真审查评阅,写出评阅意见与评分,盲审不通过的不准予参加毕业答辩,以此来审查学生的答辩资格。通过的同学要准备答辩的ppt,把毕业论文的结构、主要完成部分及设计的结果等内容准备出来。答辩时,要求每位同学的答辩自述时间应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教师提问20分钟为左右。在答辩过程中要有专人对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记录,对答辩情况进行汇总。答辩完成后,要求所有答辩小组的成员对各个学生的答辩情况进行决议,给出毕业答辩成绩。毕业设计成绩评定必须坚持标准,严格要求。“优秀”的比例应严格控制在本专业参加答辩总人数的15%以内,优良比例应严格控制在60%以内。

毕业设计的质量,除了本身的学术水平、应用价值另外,还应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工作中查阅处理信息和应用各种工具的能力、撰写科研报告和表达交流的能力以及在工作中的团队协作能力等。对毕业设计拟评“优秀”的学生,要求参加各系答辩分委会组织的集中答辩。对毕业设计平时不认真、小组答辩成绩较差的学生,由相关分委会组织复答辩后视情况决定是否给予通过。答辩委员会要办事公正,治学严谨,严把质量关,对毕业设计达不到教学要求的,决不姑息。

6结论

要想搞好毕业设计工作,关键的是要做到“五个到位”,即认识到位、经费投入到位、指导教师到位、学生到位和管理工作到位。另外,,消除学生毕业前的各种干扰,专心做好毕业设计,是本阶段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严格的答辩将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设计。正确认识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将有利于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为社会输入合格人才的要求。

篇7

毕业设计是高校实现教学目标、造就合格人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创新思维与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本科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个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也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对学生四年所学知识和专业素质的全面检验,也是对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估。

对于机械工程类学生来说,毕业设计是巩固、联系、充实、深化、扩大所学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的重要过程,也是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关键环节,更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机械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强毕业设计环节的管理,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对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独立工作能力与创新能力非常重要。笔者作为大学里教学和科研的一线教师,通过多年的毕业设计指导,总结出一些心得。

一、创新思维培养第一关:选题

选题作为毕业设计的龙头,是毕业设计的战略起点,也是确保毕业设计具有创新性的开始。但是目前选题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

一是毕业设计选题大多单调地重复前几届学生做过的设计课题,选题缺乏新颖与创新,学生对毕业设计缺乏足够的兴趣与责任心。

二是由于教师本身的原因,毕业设计课题脱离真实环境与实际需求,模拟课题居多,基本不考虑所设计的设备能否装卸、能否运行、寿命如何、工况如何,等等,导致设计脱离生产实际,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性。

三是课题难度过大,一些针对博士生和硕士生的课题,研究性较多、工作量过大,对本科学生显得不合适,由于太难而难以深入其中,以至于无法激发学生兴趣,更不可能发挥其创新性。

因此,毕业设计题目选择应贯穿创新性原则:

1.题目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新颖性,并且难易适度。课题应该结合指导教师的研究领域,只有在指导教师自己研究的领域内,才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新颖性,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成就感,指导教师也有能力在后期课题指导上更好地辅导学生,使学生在规定期限内经过努力实现课题目标,同时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2.老题可以新做,但一定要差异化,在某些环节上突出变化。原则上这样的题目适合成绩相对差的学生,因为他们的智力和思维水平相对弱,对他们更多是尝试性的,也有新的创新点,这样有利于提高这类群体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3.原则上一人一题,这对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是有好处的。但对有实际意义且工作量较大的题目,可数人共同完成,每个人要分配不同的侧重方向;相互之间,互相借鉴的比重不能太大,尽量使每个学生的毕业设计相对独立,有助于每个学生自身的创新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创新思维培养第二关:毕业设计任务书

毕业设计是对学生综合技能进行训练和检验的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综合运用分析理解能力、文献资料查阅能力、工程技术规范资料(手册、图表等)使用能力、计算和设计数据处理能力、计算机绘图能力、设计说明书撰写能力等。要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包括创新能力在内的综合技能作为毕业设计任务书的出发点。

毕业设计任务书帮助学生对选题有更深入的理解与认识,是学生完成开题报告的第一手资料,也是课题设计能够达到的深度和广度的风向标,更是毕业设计是否具有创新基因的引领核心要素。

通过向学生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告诉学生毕业设计课题要干什么?创新点的技术与质量要求是什么?要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并且对课题的进程也要有明确要求。

通过对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认真阅读,学生才可以提出课题设计的初步设想,搜集、整理与毕业设计有关的、充分的、准确的信息资料,扩充查阅范围,分析、筛选已有信息,提出设计构想与设计计划,拟订基于现状并超越现状的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为撰写开题报告、拟订总体方案、合理安排设计时间做好充分准备。因此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指引课题走向具有创新性的基础。

三、创新思维培养第三关: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学生毕业设计中非常重要的起步环节,学生通过撰写开题报告,借助调研所获得的资料,可以了解课题的来源及现状,可以明确课题的设计要求、研究内容,通过对毕业设计课题进行综合性分析,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法及拟采用的研究思路,制订毕业设计的具体方案和技术路线,并在开题报告的具体方案和技术路线上体现创新性思维,合理安排与掌控设计时间进度,最终实现毕业设计课题的预期目标。

通过课题开题,指导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于毕业设计课题的理解深度和准度,了解学生能否把握住毕业设计过程中的重点、难点,了解学生是否在课题设计中具有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性设计,修正学生在课题研究和设计中可能出现的偏差,指导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创新思维培养第四关:计划管理

对机械类的毕业设计,课题大都来源于工厂实际,毕业设计的进度及每阶段的设计内容和成果,均应有详细的安排和严格的规定,必须构建有效的时间管理模式和监控制度,通过清晰的毕业设计工作流程和时间节点控制,确保毕业设计有序完成,也符合未来生产实践需要。

要做好计划进度管理。毕业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时间跨度达到4个月,需要合理的时间分配和时间投入。学生必须每周填写毕业设计计划进度表,内容包括每周所需完成的设计内容、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并提交指导教师审阅、评价。同时要建立监控制度。教师要每天考勤,确保学生的时间投入。

学生要通过毕业设计学会如何系统性、完整性地思维,学会将书本知识与工程设计实际有机结合,要进行现场调研、资料查阅、结构构思、校核计算、总结说明等,也会反复探索、优化课题设计总体思路,比较国内外设计方案的优劣,提出最优组合的解决方案,都需要投入大量精力,以及相对充裕、合理的时间,把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充分挖掘出来,才能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

五、创新思维培养第五关:设计计算

课题设计阶段是毕业设计过程中的核心部分,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系统考查的重要阶段。通过毕业设计,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而且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更能培养学生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调研借鉴、改进设计,想象力及创新力得到充分发挥。

学生在调查研究阶段,要根据课题的技术要求进行方向性调查,对比与之相近的产品设计,发现现有产品设计的不足,设想新的产品和技术,改进已有产品,自然地就产生了创新的意识。指导教师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哪怕是一个技术环节或者是技术参数的小改进,都是一种创新思维的体现。

怎么改进?怎么实现?学生要依据自己的知识进行构思,有了创新意识的萌芽,再加上指导教师给予的鼓励和指导,这种创新意识就会通过不断的、反复的构思,形成可行性设计方案,并最终得以确定。

方案确定之后,进入技术设计阶段,学生采用工程语言将创新思维表达出来,绘制图表,通过不断校核验算,不断优化技术设计,将创新思维落实在设计工程中,最终得到最优化的产品设计。

六、创新思维培养第六关:设计指导

合理指导毕业设计,可以有效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引导创新思维的落实,指导教师在这个环节的角色很重要,既要严格把控,又要留有空间。

首先,要求指导教师与学生一起研究课题设计的主攻方向,引导学生了解相关课题的前沿领域与创新成果,并按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提出不同难度的毕业设计要求,有利于学生较快地进入角色,找到毕业设计的恰当切入点,使得各类学生都有可能发挥其特点和创新思维,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在指导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和差别化。指导过细,学生自身专业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其创造性能力都有可能受到局限,不利于学生创新。指导过粗,学生在知识结构、认知深度方面存在一定欠缺,因而提出的方案可能不合理,这反过来又会约束学生的创新思维,限制学生的发挥空间,不利于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指导教师要合适地进行指导,应该以创新性思维为指导原则,根据每个学生题目和进度的不同,以及学生知识结构水平与接收能力的不同,进行启发式答疑,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让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和创新,并通过指导过程,优化自己的思维和能力,引导学生将创新精神融合到毕业设计内容中。

七、创新思维培养第七关:设计说明书(论文)

设计说明书是毕业设计的纲领性文件,是毕业设计的课题分析、理论论证、模型建立、计算校核、设计说明、系统总结的全过程,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设计说明书的撰写过程中,学生同样需要应用专业知识,对课题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和梳理,可以再一次起到学生对专业知识“查漏补缺”的功效。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把创新思想、方案结果、应用价值总结表述出来,从而真正感受到自己在毕业设计中的创新价值和成就感。

八、结语

创新不仅体现在学术前沿的科学成果上,在思维上的创新意识、技术上的革新改进、参数上的优化设计、计算中的模型调整等也都是可以体现创新的。

按照创新性设计的要求,在毕业设计中,首先需要老师打破常规教学模式,探索创新教育管理、创新教学的新模式。同时,要培养学生开展创新设计的兴趣,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创新实践的过程中。

毕业设计从“选题”、“开题”到“技术设计”、“设计说明书”的整个过程,都可以渗透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这些环节中,应引导并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创新思维,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思维,检验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毅力,是一种拼搏。毕业设计阶段,在开发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刻苦、坚韧、务实、不怕困难的奋斗品质。教师具有创新的思想,学生为实现创新而努力,这样的毕业设计会使学生更有自信与实力迎接未来新技术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马才,李把超,陈立.工程类学生毕业设计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篇8

作者简介:俞晓峰(1978-),男,安徽淮南人,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讲师;江娟娟(1981-),女,安徽芜湖人,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讲师。(安徽?芜湖?241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100733)、2010年安徽工程大学质量工程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0xjy0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5-0102-02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可以受到一次提升其专业素质与实践能力的综合训练。单片机开发技术是电子信息、电气、通信、自动化等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技术之一,在完善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结构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技能的提高和就业有着很大的作用。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共有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五个专业,根据以往的统计结果来看:涉及单片机类的毕业设计课题占了课题总数的相当部分,其中2009年为18.6%,2010为21.2%,2011为20.6%。涉及单片机类的毕业设计一般要求学生首先要搭建相应的硬件平台,然后完成软件设计,最后进行系统调试。设计方案在软、硬件系统最后调试之前是较难确定其成功率有多大,一旦出现严重问题,很多情况下需要重新进行系统设计和电路搭建,会影响毕业设计的进度。同时单片机开发需要购买仿真器、编程器及各类元器件,耗费经费较多。而且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同时,还需要直接面对日趋激烈的考研复试、就业压力等情况,势必对毕业设计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经过认真调研和实践验证,提出了一种完成单片机类毕业设计的新方法:利用Proteus软件搭建虚拟的硬件平台,并结合致远电子推出的嵌入式集成开发环境TKStudio,综合利用两者的仿真和联合调试功能,尝试在毕业设计中使学生摆脱实际电路进行软硬件调试,从而减少系统设计与开发难度,提升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信心和兴趣。

一、Proteus与TKStudio介绍

Proteus软件是由英国LabCenter Electronics公司开发的EDA工具软件,由ISIS和ARES两个软件构成,其中ISIS是一款便捷的电子系统仿真平台软件,ARES是一款高级的布线编辑软件。Proteus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完整的多种型号微控制器系统的设计与仿真平台之一。Proteus能够实现单片机与外设的混合电路系统、软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在仿真过程中,用户可以使用鼠标点击开关、键盘、电位器等动态外设模型,使单片机系统根据输入信号作出相应响应,并将响应处理结果实时地显示在LED、LCD等动态显示器件上,实现了实时交互式仿真。

TKStudio集成开发环境是广州致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一款嵌入式芯片级、系统级软件开发平台,是一款内置强大编辑器的多内核编译调试环境,支持Keil C51、SDCC、GCC ARM等编译工具链,支持8051、ARM7/ARM9/ARM11等内核调试,支持Linux程序调试,可以完成从工程建立和管理,编译,链接,目标代码的生成,到软件仿真,硬件仿真等完整的开发流程。和Keil相比,TKStudio的全中文界面更加友好,且操作方式和Keil相似,学生上手简单。但在实际应用中,TKStudio的软件仿真功能不能满足系统调试的要求,而硬件仿真功能又需要挂载仿真器和实际硬件电路。因此,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将TKStudio与Proteus 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各自优越的仿真和调试功能,使毕业设计的软硬件调试便捷和直观。

二、应用Proteus和TKStudio 毕业设计的实施

1.毕业设计的选题和学生培训

首先对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申报的毕业设计课题进行审核,将适合于应用Proteus和TKStudio进行仿真的毕业设计进行汇总归类,再结合指导教师和选题学生的实际情况,最后确定适用范围。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学生做6个学时的培训。培训的内容涉及Proteus软件的交互式仿真技术和TKStudio软件使用。基于Proteus的仿真电路绘制在设计理念和操作方法上和Protel及MultiSim有诸多相似之处,经过实践证明,在6个学时的培训之后,大多数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Proteus和TKStudio的基本操作。

2.资料的收集、毕业设计方案确定及开题报告提交

篇9

关键词 :创新教育课题式一体化教学

进入21世纪以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各国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焦点。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国外做法不一。美国按照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培养创新人才,而德国则主张通过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快速应变的知识、兼有软性技能(包括适应性、团队精神、自主性、耐受力、灵活性、文化及跨文化分析能力)的创新性人才。

在我国,尽管已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到决定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且高校在这些方面也作了不少努力探索,但因缺乏系统的、宏观的顶层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仍沿用旧方式,没有实现根本性的突破,创新成果处于下降趋势,学生的创造性潜能没有被充分挖掘。大部分技工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一线的工作者,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领域的研究或实践几近空白,这将严重制约我国高新技术的进步,影响产品质量的提升。因此,技工院校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已刻不容缓。

一、 “课题式”一体化教学的界定

创新教育的核心在于研究与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问题,它要求教学者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影响,使学生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创新和创造能力。“课题式”一体化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以课题设计为载体,学生在自身知识架构、专业发展方向规划及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进行课题项目探究,达到知识点的掌握及操作技能的培养。

对技工院校而言,创新教育的重点是如何将学生掌握“操作技能”与培养创新精神有机统一,既让学生学习在实际生产中需要的技能,又使学生具备创新能力。笔者在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实践并形成了以学生课题为主导,以项目为支撑,探索建立学生自主学习、乐于学习的机制,有利于促进技工院校内涵发展,形成培养创新人才合力。

二、“课题式”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地位不容忽视,能否充分调动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课堂中来直接影响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成败。笔者将这一理论贯穿于实践中,以机电精英班为研究主体和实践主体,通过不断改进逐步形成现有模式:将“课题式”一体化教学实践分为选题、开题、实施及结题四个阶段,周期为一个学期。

1.选题的引导,体现创新教育的理念

创新教育理念下的“课题式”一体化教学,旨在培养对接社会需求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重视提高学生研发、设计与制造的创新思维能力,树立团队协作精神和环保意识。因而,“课题”的选取原则是:学生平时观察、发现、认识身边的事物,去思考、改善、创造更具方便、安全、节能、环保等特征的课题作品思路,并结合自身的知识结构,筛选梳理相关信息,确定课题开发的方向。专业教师在此阶段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使学生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树立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的选题思路。

2.开题的评估,调整学生课题的方向

开题阶段定在学期初,专业教师将组成评审团,集中讨论学生提交的开题报告(内容包括研究背景、解决方案、人员分工、实施步骤、资金预算等),衡量学生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并出具初步意见,学生根据评审团的意见调整完善方案。在开题评审会上,学生个人或小组向评审团作开题报告,阐述项目实施方案,并接受评审团提问。评审教师通过提问,对学生的开题进行客观评审和专业指导。经课题研讨会审核通过,学生方能正式实施项目。如出现学生项目不能通过审核,评审团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组调整,或直接安排课题,从而确保学生有研究课题。

评审团在此阶段的作用是引导、评估,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偏离实际及专业的方向,避免开发不切实际的、虚无的、概念化的课题。根据学生课题的研究方向,专业教师将分配为不同课题组的指导导师,深入了解并完善开题方案,保证课题正常开展。

3.课题的检查,确保创新课题的实施

在实际教学过程,我们通过创设创新型学习条件、示范创新策略、褒奖创新活动三个途径来促进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课题的实施是在保留原有课程架构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学科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学生的课题项目实施过程,就是单向学科知识体系向立体技能项目的转变过程。

课题设计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按照“获取信息、制订计划、作出决策、工作实施、检查指导、评价反馈”六步法完成,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培养渗透到实际的课题过程之中。在整个课题设计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辅助指导作用,学生将详细记录课题制作的整个过程,包括设计方法、硬件原理、编程思路、关键代码、调试结果和使用说明书等。在学期中段举行的中期检查报告会上,每个课题研发小组汇报进展情况、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方案,以及下一阶段努力方向。

4.成果的展示,体现学习课题的硕果

学期末,评审团将召开结题报告评审会。课题设计考核方式采取答辩的形式,包括介绍课题设计方案与完成思路、实物演示、成员答辩三个环节。评审团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功能实现的效果、课题设计报告的水平、答辩情况、协作情况、创新性等为因素,客观、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考核。

课题设计答辩考核模式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出发点,以课题项目推动构建课程体系,完成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实质转变。它促使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完整项目的开发过程,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创新和创造能力,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和责任感,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从而达到整体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

三、“课题式”一体化教学的成效与反思

1.“课题式”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成效

通过两年的“课题式”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课题式”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运用互动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开阔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创造条件。

(1)培养学生开阔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能力,为学生创造开放的课堂。鼓励学生积极积累相关知识,在课堂上自主讨论,提出观点。在这种教学形式下学生感受到了完成任务喜悦,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了明显的提高,班风学风积极向上。

(2)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从“设计—论证—作品制作”全程参与,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参与教学过程,将教与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互动起来,教师主动教,学生主动学,创造出了全新的互动课堂。

(3)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通过系统长时间“课题式”训练,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得到较快提升,其成绩在省市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的各级各类比赛有所体现。在2014年广州市创新设计比赛中师生成绩较以往得到大幅提升(见表1)。比赛中,空调冷凝水回收利用装置、新型无垫片式快速精确调整车床刀架2项成果获得一等奖,“五子棋人机对弈系统”实训平台等8项成果获得二等奖,汽车模拟语音控制系统等3项成果获得三等奖。

同年,在“赢在广州”第三届大学生创业大赛上,学生与大学生同台竞技,学生自主研发的自动收衣系统进入四十强,获优胜奖并取得5000元创业基金。在广东省技工院校首届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比赛中,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在课题研发过程中,冰箱双模切换装置等6项作品获国家专利。

2.“课题式”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问题反思

在教学探索过程中也存在以下几个较为突出的问题。首先课题的选取决定了项目研究的方向及难易程度,导致学生专业培养方向各异。第二,此种改革需投入较大人力物力,对教师专业素质及资金投入方面要求较高。第三,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自觉性要求较高,存在部分课题周期需要延长的现象。

此种教学方式保留原来的课程体系,不是对其他教学方法的否定,而是对其有益的扩充。学校除加大软硬件建设的投入外,也应该重点转变以培养学生学习单一专业技能为综合能力素养为主的教学。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整个过程,为学生今后的创业就业、终生学习提升、挖掘岗位发展潜力做了良好铺垫。创新教育要求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构建能产生新颖而有价值的思维产品的学习过程,故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想象,保持他们的热情。另外,课题的典型性和综合性越强,则越有利于学生“过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故在开题阶段教师应充分做好评估引导。

篇10

新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素养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所属的学习类型是不同的,但只有在信息时代才能使个性化教学和学习成为可能。新课程强调为学习者提供多种资源,让学生自主和富有个性地进行探究性学习,而网络可以向学生提供无穷无尽的学习机会和汲取知识的环境,极有利于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发展个性,极有利于教师实现向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转变。因而整合课程与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就自然成为了教育现代化发展和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特别科学类课程)有效整合”的探究性学习模式,探寻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以实施探究学习的有效点,探寻出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途径。

三、实验研究原则

⒈适度超前原则。

⒉实践性原则。

⒊主体性原则。

四、研究途径

⒈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校园网、网络教室和信息技术平台等设施和网络教育资源,寻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切入点,创设探究式学习氛围;探求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探究性)学习的途径;探索有利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和发展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究式学习模式。

⒉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是多向的。通过创造使试验班学生能够更充分更主动利用学校功能室浏览信息的条件,研究如何结合电子功能室展开探究学习,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广度、深度和速度,使他们掌握新的探究技能,提升自身的探究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实践精神,积极投入探究创新活动。

⒊学生获取信息最直接途径是查阅书籍资料。因此,要在推进我校图书馆实施电脑管理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发挥图书馆的真正功用,使他成为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完成研究项目、提高探究能力的另一片天地。

五、研究措施

⒈成立学校课题领导小组,精选课题研究小组成员。

⒉加强教师特别是科学类学科教师的理论学习,提高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切实转变教育理念,强化创新意识,掌握科学探究式学习的策略。

⒊确立研究对象:我校初二年级三个班作为试验班。

⒋实验周期:根据总课题组的情况确定。

⒌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

⒍收集实验资料并进行定量、定性分析。

7.争取多方面支持:如人力、物力的支持,信息技术水平的支持和业务上的指导等。

六、研究步骤

⒈准备阶段:成立课题组,认真学习有关理论和进一步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统一思想,明确分工,设计方案。

⒉实施阶段:执行方案,加大研究和探索力度,加强资料的采集和分析、研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修正研究方向,不断完善方案,及时总结经验和成绩。

⒊成果总结阶段:撰写研究报告,整理研究成果,向上级部门和总课题组汇报。

七、成果形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