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2 23:00:5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关于国庆节的句子,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作者:杜甫)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作者:文天祥)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作者:于谦)
(2)交流:
孩子们,四十分钟时间何其短也,咱们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留下无限的回忆,大家一起来读屏幕上的诗,利用容易被大家忽视的时间,记忆更多的知识。
屏幕出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
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日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江海称其大者,以无不容。
1 看录像,揭示课题。
1.1 孩子们,你们知道我国的国庆节是哪一天吗?你们知道国庆节的时候大多国家一般要干嘛吗?(放假 阅兵)
1.2 观看录像,(屏幕出示我国2009年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时的阅兵盛况。)提问:刚才的录像,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整齐、隆重、盛大、威武、壮观、庄严)
1.3 看完录像,谁说说什么是检阅?今天我们就到波兰首都华沙去看一场特殊的检阅仪式。
2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认读书写生字词。
2.1 自读课文,明确要求。
请同学们用心地读课文,首先将课文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如有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地方一知半解,什么地方感觉莫名其妙?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书上做记号,记下你的思考,留下你读书的痕迹。
2.2 认写生字词。
2.2.1 屏幕出示生字词。
2.2.2 指导区分形近字:
慕――墓――幕
博――搏――傅
2.2.3 指导书写生字:俱 羡
2.3 汇报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填空: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节的( )仪式上,让( )的博莱克走在( )。游行时,他们的队伍得到了观众的一致( )。
2.4 走进博莱克。
2.4.1 观众是这样说的――这个小伙子真棒!他棒在哪里?把描写博莱克的句子划出来。
汇报交流:他身有残疾,拄着拐杖,但是和大家的步伐是多么一致,精神是多么饱满!
2.4.2 提问:孩子们,想象一下,训练时,他经历了怎样的艰辛?他是怎么训练的?你仿佛看到了他训练时的哪些情景?指名回答。
2.4.3 这个小伙子棒吗?棒在哪里?板书:自尊、自信、自强。
2.4.4 你想对他说什么?指名回答
总结:步伐和大家一致,精神和大家一样,他棒在自尊、自信、自强,身有残疾怕什么?命运的花儿仍在心头绽放。身有残疾怕什么?霍金、海伦.凯勒、张海迪都用崇高的追求书写了生命的辉煌。
2.5 走进儿童队员。
2.5.1 不仅博莱克,所有的儿童队员都得到了大家的称赞(这些小伙子真棒!)他们又棒在哪里?
2.5.2 读2――9自然段,一开始,关于要不要博莱克参加检阅,大家是什么态度?怎么看出来的?还从哪儿看出来大家觉得为难?为难到什么程度了?你怎么理解“棘手”?交流再汇报。
2.5.3 学习10自然段。
这么隆重,这么盛大的阅兵,如果让博莱克参加,影响整体效果了怎么办?那直接告诉他吧?我觉得是个好主意。你们觉得呢?指名谈看法。
是啊,这并不是个好办法,好让大家为难啊!万难之际,队长出现了,队长说什么?
队长话音未落,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有的说――(大家齐声回答)
大家说得好,让博莱克感到自己和普通儿童队员是一样的,普通人能做的,他也能做,这就是队长的高妙之处,博莱克也明白了大家的良苦用心。在队伍的第一排,紧跟在队长后面拄拐的博莱克,此时,博莱克的心情如何?
看着自豪、骄傲地走在队伍前面的博莱克,儿童队员的心情如何?
看着这整齐的队伍,看着这坚强的博莱克,想着队员们对博莱克的关爱,人们怎能不称赞?
2.6 你想对博莱克和儿童队员说什么?写到书上。
2、黄河长江奔腾万里,那是中国!古老文字源远流长,唐诗宋词代代相传,那是中国!青藏美丽的高原,新疆辽阔的盆地,那是中国!
The Yellow River Yangtze River Pentium, that is china! Ancient writing poetry has a long history, it is China be handed down from age to age! Qinghai Tibet Plateau, the vast basin of Xinjiang, it is china!
3、无意间又看到了操场上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在树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鲜艳。每当看到国旗,我的心都为之一颤,亲切尊敬,自豪与责任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Inadvertently saw the playground on the flag waving in the wind, the five-star red flag, in the leaves of the background is particularly bright. When I see the flag down, my heart was kind of respect, pride and responsibility to let me be calm.
4、一个走向世界的民族,必须自尊自立,自信自强,中国就是世界的榜样!我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展望未来,代的接力棒要靠我们传下去,我们要好好学习,为祖国做出贡献,让祖国走在世界的最前面!
A nation to the world, we must self-esteem, self-confidence, self-reliance, China is the world's model! I'm proud to be a chinese! Looking forward to the future, on behalf of the baton is to rely on us to pass on, we have to study hard, to make contributions to the motherland, the motherland in the world in front of the most!
5、小时候,祖国就刻在我心中,一个个关于中国英雄的故事,一个个关于中国的优美神话传说,将我的心勾了起来,随着历史的情节起伏。
When I was young, my motherland was engraved in my heart, one of the stories about the Chinese hero, a beautiful fairy tale about China, my heart will hook up, with the history of the ups and downs.
6、祖国是哺育我们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在庆祝您70周年华诞之际,我热血沸腾,思绪澎湃。每当我们仰望五星红旗,每一次唱起国歌,爱国之情就在我们心中激荡。
The motherland is the care of our mother, is the cradle of life, is a Chinese pride in you, to celebrate the 70 anniversary of the, my blood boiling, surging thoughts. Whenever we look at the five-star red flag, sing the National Anthem every time, the patriotic feeling in our hearts.
7、迎国庆,我无限感慨百感交集。远大的理想要实现,现在就要发奋读书、努力学习,将来成为栋梁之才报答祖国,报答老师,服务人民。
I have mixed feelings towards the national day, infinite emotion.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lofty ideal, to study hard, study hard now, become a man of tremendous promise to repay the motherland, the future to repay teacher, serving the people.
8、迎国庆,我心浪起伏,思潮滚滚。我长大后,一定要当科学家,发明出一代又一代新的产品,让人们减轻生活负担,促进祖国高科技发展,让我国处于地位,给祖国,给世界一个新的答谢,让老师的汗水不白流,不白费。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让孩子们产生兴趣,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开展自主学习。所以,我们必须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不能只重视枯燥的语法知识的讲解,这样只能让孩子们蠢蠢欲睡,逐渐丧失学习兴趣。我们可以适当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工具进行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和教学情境,以便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来,让他们在多感官刺激下产生认知,获得技能。
比如,在学习《牛津小学英语》Unit 6中的节日名称时,我事先给大家布置任务,让孩子们收集关于节日的祝福语。课堂上,以国庆节为例引出新句子“When’s the National Day?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on National Day?” 这样让孩子们在语言情境中学习运用,加深了学生印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重实际,讲学情,重组教材办法灵
现行小学英语教材集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于一体,有很强的优势。但实际教学中,毕竟同学们学习能力和知识结构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分析学情,根据同学们的实际知识结构合理整合教材,努力为同学们“量身打造”切合自身发展的内容结构,让教材真正地为学生服务。
笔者在教学数词时发现由于学生在平时的课堂用语(比如:Open your book and turn to page...)中早已熟悉并掌握了最基本的数词读写方式,教学内容又比较单一,缺乏情感刺激更显得单调乏味。因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以Ten little Indians这首歌导入,让学生通过欢快的歌曲陶冶情操,活跃气氛,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复习了旧知识,学到了好多课外新词汇。
三、学外语,学文化,联系生活是办法
英语教学中,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适时增加准备性的步骤来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来降低教学活动的难度系数;同时还可以让孩子们在学习英语基础知识时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生活,拓展其文化视野,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英语教师也要进一步强化自身的英语文化知识,帮助同学们挖掘出更好、更多的英语背景资料,以资学习。
【中图分类号】H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4-0051-02
在日语中“から”和“ので”是两种常见的表示原因、理由的表达方式,都译为“因为……所以……”。所以一般认为这两种表达式所表达的语义基本相似,有通用情况。然而语言规律是,表达形式不同其意义一定是不同的。笔者通过对大量语例的考察分析发现,这两种表达方式在语义上既有相近点又有不同点。也就是说两者在语义上是交叉的,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使用。这篇文章对这两种助词的表达方式上作了细致的分析,以其能对日语学者在教学中有所帮助。
一、“から”
1.接续方法
“から”接在用言或助动词的基本型以及句子的后面。例子如下:
降 るか ら危 な いか ら下手だ か ら来なかったから食べたくないから来るだろうから雨が降りそうだから
2.语法意义和主要用法
表示发生动作或作用的(根据主观判断的)原因或理由的意义。“から”后面的句子可以是推量、请求、命令等。
(1)お客さんが来るから、部屋の扫除をしておこう。
译文:因为客人要来先打扫房间吧。
(2)星が出ているから、あすもいい天荬坤恧Α
译文:因星星出来了,明天也许是好天气吧。
(3)私が反したのは、こういうY果を予想していたからだ。
译文:我之所以反对,是因为预想到了这一结果。
注意:“から”前面可以是简体,也可以是敬体“ま す”、“で す”。
二、“ので”
1.接续方法
“ので”接在用言的连体形后面。如前面是名词或形容动词时,用“名词(形容动词词干)+な+ので”的形式表示。例如:
行くのでないので不便なので近付づいたので来そうなので
2.语法意义和主要用法
“ので”表示两个事项之间存在客观的或人们都承认的因果关系,所以后面的部分不能用推量、意志、要求、命令等。“ので”在口语中优有时说成“んで”。“ので”和“から”一样,主要构成连用修饰语,用于确定顺接条件,但一般表示产生某一客观情形的原因,也可以表示委婉的理由。
(1) Yが近 付い てた の で、み ん な一 所 命勉 し てい ま す。
译文:因临近考试,大家都努力学习。
(2)时间がおそくなりましたので、伺いませんでした。
译文:因为太晚了,所以没去。
(3)朝起 きた ら雨がふ っ ているんで、出 かけるのをやめにした。
译文:早上起来一看正下着雨,因此放弃了出门计划。
注意:以上各句可以把“ので”换为“から”,然而“から”部分中的各句大多不可换为“ので”。客气时多用“ので”。
三、“から”和“ので”的区别
这两个助词都可以用来表示前句是后句所叙述事物的原因或理由。从具体区别来看,“から”所表示的是说话人主观的推断前句为后句的原因或理由。因为是主观断定的,所以后句可以表示主张、推测、意志、禁止、命令、委托等等。而“ので”就不能表现这方面,因为“ので”表现的是说话人把谁都能认识到的客观实际作为原因或理由的,所以它所接续的后句只表现因果关系。但在日常生活中二者的界限也不十分严格,有时也互相置换。
1.共同点
“から”、“ので”表示原因或理由,顺态接续。
(1)明日休みだから(-なので)映画をに行かない。
译文:明天休息,你不去看电影吗?
(2)面白くないから(-ので)、だれも行かないのだ。
译文:没意思,谁都不去。
(3)人のものだから(-なので)、o断に使ってはいけない。
译文:别人的东西,不许随便使用。
(4)入学Yが近づいたから(-ので)、みな一所颐に勉している。
译文:快到升学考试了,大家都拼命地用功。
2.不同点
“から”往往表示人的主观推断分析出来的原因,而“ので”说明实际存在的原因,客观叙述成分较多。具体用法如下:
(あ)、“から”强调说话人主观判断的理由,不表示客观的,如:说话人的意志、主张、推测、禁止、命令、委托、质问等用“から”不用“ので”。
(1)あ な たは丈 夫そうだ から、健 康 摔洗 丈 夫で し ょ う。
译文:你看上去挺结实,健康检查不要紧吧。
(2)相 手はそ う だ か ら、注 意し ろ。
译文:对手好像是挺厉害,要小心!
(3)家が近 いか ら、一 wに りま し ょ う。
译文:(我)家(离你家)离得近,一块回吧。
(4)そ の本がi みた い か ら、Jし てく れ ま せ ん か。
译文:我想读读那本书,能借给我吗?
(い)、“ので”表示客观原因。它是将前后项中所提到的原因、结果、理由、结论等关系,作为超越说话人的主观存在地事物加以客观描述。后项如果是断定或事实的叙述时,常用“ので”。下面例句中的“ので”可以换成“から”、但会因而减弱客观性语气,增强主观性语气。
(5)事 故が多いので、\ を休 止し た。
译文:因为事故多,所以停止了运转。
(6) ^は本がたくさんあるので、叭沾荬稳摔来ま す。
译文:图书馆里有很多书,所以每天有很多人来。
(7)今 日は国 cなの で、学校も工訾庑 む。
译文:今天是国庆节,工厂,学校都休息。
(う)、接在助动词“う(よう)”“まい”下面是时,用“から”,不用“ので”。
(8)明 日は晴れるだろうから、洗濯をし た。
译文:明天或许会晴天,所以洗了衣服。
(9)も う す ぐ来 るだ ろ う か ら、 浃颏 て く だ さ い。
译文:可能马上就要来了,准备好!
(10)珍 し いも の もあ るま い か ら、に行 くの はや め た。
译文:也没有什么稀奇的东西,就不去看去看了。
(え)、在正式的场合要表示郑重的请求时,虽然是说话人的主观请求,但为了避免强加于人的语气,也用“ので”。
(11)外 出をし たいと思いますので、留 守をよ ろ し くおいし ま す。
译文:我想出去,麻烦您给我看门。
(12)未 熟者で す の で、ご指 Г だ さ い。
译文:我还很不成熟,请多多指教。
(お)、强调主观理由或原因的句子,通常不用“ので”。
(13)暑いからを_けてください。
译文:热请打开窗户。
这句话强调的是说话人觉得“暑い”这一主观的理由。对于这种强调主观理由或原因的句子,通常不用“ので”。只有针对天气太热,大家都有同样感觉的特殊情况下,才可以说“暑いのでを_けていただけないでしょうか”(因为太热了,您能不能把窗户打开。)
四、结 语
我们在大量的举例的基础上,从接续、语义、用法等几个方面对两个表示原因的接续助词“から”和“ので”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分析,从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两者既存在着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表现为这两个助词都可以用来表示前句是后句所叙述事物的原因和理由。不同之处有:其一,接续方面“から”接在用言语或助动词的基本型以及句子的后面,而“ので”接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基本形后面。如前面是名词或形容动词时,用“名词(形容动词词干)+な+ので”的形式表示。其二,“から”表示主观理由。“から”主要构成连用修饰语,用于确定顺接条件,后项往往接主观性强的表现方式,而“ので”表示客观原因。它是将前后项中所提到的原因、结果、理由、结论等关系,作为超越说话人的主观存在地事物加以客观描述,但没有强加于人的感觉,显得柔和,所以女性往往喜欢用。
参考文献
1 顾明耀.标准日语语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9-0145-02
《海岛贝贝》是海口电视台打造的一档少儿类精品自办栏目。自2004年开播以来始终秉承文化育教、道德育人、文艺怡情、寓教于乐的宗旨,至今已创作了四百多期精品节目。作为一档地方台的少儿文艺栏目,我们很重视这一宝贵的地域文化资源,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展示自己的艺术特长,完全放松的去玩自己喜欢的游戏,还可以在节目中学到很多小手工的制作方法、揭秘小实验的乐趣、享受成长的快乐。下面就结合《海岛贝贝》栏目谈一谈笔者对少儿节目制作的一些浅见。
一、栏目构成
一档栏目好不好看,能不能吸引目标受众,栏目的版块构成是基础,在《海岛贝贝》筹建的初期栏目组同仁花了大量的时间来研究,考虑到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这个特点,每个版块时长5分钟左右,每期20分钟的节目由四个版块组成,最终确立了以下版块轮换制作播出。
第一版块: 贝贝秀场
这个版块的设置主要是为本地的孩子们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小朋友个人或团体展示自己的艺术特长、技能,秀出自己的风采。
第二版块:贝贝学堂
这个版块主要是培养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在节目中我们会请一些专业老师、业内人士、小朋友或主持人教观众制作小手工、揭秘小实验以及生活小常识等,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教会孩子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事物,美化自己的生活以及动脑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三版块:贝贝乐园
这个版块是一个注重娱乐、注重孩子参与性的版块。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会开展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游戏活动或比赛,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使孩子们在娱乐中感受到集体感、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第四版块:童言无忌或生活常识
对孩子提出“人为什么要吃饭”、“天为什么会下雨”等常识性问题,先让孩子用天真童趣的语言阐述他们对事物的看法,然后由主持人点评,最后用动画等形式告诉孩子准确的答案。孩子们五花八门、天马行空、令人忍俊不止的答案是这个版块的看点,动画形式揭晓谜底能给孩子留下更深的印象。
第五版块:贝贝说吧
这个版块主要是让咱们海南自己的小主持人走进演播厅或各个学校。讲述国内外发生的事情或有关于青少年的各种趣闻轶事及有价值的信息,以孩子的视角,用孩子的叙述方式来讲述有关孩子们的新闻。
二、主持人选择
设定了节目板块之后,非常重要的就是主持人的选择了,少儿节目的主持人需要非常强的沟通技巧、丰富的肢体语言更要有爱孩子的一颗童心。
孩子有他们自己的世界、自己的语言需要真正的爱才能融入他们,听懂他们表达的同时让孩子们明白你的要求。主持人需要放下身段,做孩子们的朋友而不是老师或者家长,让孩子们能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接受我们的节目,接受我们要传达的理念。
根据这些要求,我们选择了一位当时刚从学校毕业没多久的女性主持人担纲,确定下“姐姐”的身份。这位姐姐长相甜美,自己又童心未泯,很快就能和来参加节目的小朋友打成一片,使整个录制现场非常的轻松愉快,同时通过节目的播出,把这份快乐也带给电视机前的小观众,使许多观众因为想要和姐姐一起做游戏而踊跃拨打热线报名,提高了节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串词的写作技巧
儿童的语言有自己的特点,比如句子要简练、尽量不用太多定语、生动活泼口语化等等,那么作为一档给孩子看的节目,我们串词的写作一定要符合这个规律,而且最好能设定情景,让孩子们一听就能联想到自己身上。
比如有一期的“贝贝学堂”版块,我们要教孩子制作一个小相框,刚好这期节目播出时间在国庆节后,主持词是这样写的“小朋友们,国庆长假刚过,爸爸妈妈一定带你们去了许多好玩的地方吧?那有没有拍摄一些又好玩又漂亮的照片呢?你们一定希望把这些照片放在自己的床头或是书桌上吧,那,怎么才能把照片美美的放在桌子上呢?今天呀,姐姐就教大家制作一个可爱的小相框……”短短的几句话,让孩子回忆起了愉快的假期,同时也被勾起了强烈的好奇心——怎么才能制作一个小相框呢?下面,就是认认真真边看边学啦。
再比如有一期“贝贝说吧”版块,当期要聊的话题是保护牙齿。这个版块由三位小主播共同录制,主持词是这样写的:
“A:昨天,我牙疼得一整晚都睡不着觉,今天去了医院检查,医生说要拔牙呢!我可怎么办呀!
B:你呀!肯定是小时候糖吃多了。牙疼可难受了,不但吃不了妈妈做的好吃的,也不能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
C:对呀!有了这个教训,你以后可要好好爱护牙齿了!
A:那我要怎么爱护牙齿呢?你们快跟我说说吧!
……”
由三位小主播身临其境的表演,引出爱护牙齿保护牙齿的内容,使电视机前的小观众们很容易联系到自己,从而引起共鸣。
四、拍摄技巧
儿童由于身高的关系,视角比我们大人要低得多,所以要想发现孩子眼中的世界,我们要把自己也变得矮一些,也就是说,摄像机的机位要尽量与被拍摄者也就是我们的小朋友平齐,这样得到的效果才是孩子的视角,而不是我们大人居高临下的俯视。这时候出现在镜头里的主持人,也最好能采用蹲姿、坐姿等等与小朋友平等对话的高度,既能照顾到构图,也能跟小朋友拉近距离更好地交流。
俗话说“春天孩儿面,一日变三变”,这是说孩子情绪的很难把控,那么在节目录制现场除了靠我们的主持人和工作人员尽量调节气氛之外,我们还能做的一件事就是“海量拍摄”,在大量的素材里面寻找适合的镜头,达到理想的效果。
另外在节目制作过程中我们发现,除了一些亲子类节目外,尽量不要在现场出现家长也是节目顺利录制的元素之一,很多时候参加节目录制的小朋友是完全有能力完成拍摄任务的,可是往往由于家长一个担心的眼神或者一句小小的指责,孩子出现了巨大情绪波动,使节目无法进行,所以,拍摄现场的清场工作是一定不能忽视的。
五、安排合理的播出时间
2、凤仙花不仅有着非常多的用处,关于它还有个传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凤仙的姑娘,她长得非常漂亮,和一个叫金童的小伙子生活在一起。一次,县官的儿子路过此地,看见凤仙那么漂亮,就前来戏弄,被凤仙臭骂了一顿,灰溜溜地走了。这下可有麻烦了,凤仙只有父亲,金童只有母亲,后来决定二老二小一起逃往外地。途中,母亲肚子痛,周围又无处求医,只好停步歇息。县官知道了,派人前来捉拿凤仙,眼看就要追上了,金童凤仙纵身跳入万丈深渊,两老悲痛不已。凤仙托梦告诉父母,山涧开放的花朵能治好母亲的病。第二天,山涧里果然有红的、白的花,老人采来花煎汤,服后果然病好了。后来,人们称它为凤仙花以表示纪念。
3、凤仙花有很多用处。白凤仙花可以治疗灰指甲,鲜草捣烂后可以治疗皮肤肿痛、毒蛇咬伤。凤仙花可以做成沐浴精、口红、染发素等,还可以泡茶喝,许多许多。
4、到了5月底,娇艳的凤仙花开了,缀满了红的、白的花朵,活像一只只蝴蝶在翩翩起舞。
5、放暑假去外婆家,起主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摘一些花瓣,把花瓣碾碎,照外婆说的放上一点点盐,然后把碾碎的花瓣敷在手指甲上,用布块包扎起来,最后用线紧紧地绑住,不要让布块散开。过了一夜,第二天起床,我解开棉线,手指甲就酿成红红的了,真大度,这时洗也洗不掉,可以或许保持好几天呢。听外婆说,已往,人们就用这个要领问鼎甲的,由于当时没有像此刻的指甲油,哦,怪不得凤仙花又叫“;指甲花”,就是这个缘故起因吧。
6、凤仙花单柱生、发叉、身枝如光洁的玉、腻滑半透明、高时可长八十公分、花有单、复瓣之分,有水红色、黄色、粉白色、纯白色、深红色之分,复瓣花如盛开的小牡丹,花团别致,只是看不见花蕊,花期很长,每年六月开至九月份,花落后就结出如枣核形状的果实,但比枣核要大许多,待成熟后,核房自动涨裂,花籽会自动脱落下来,凤仙花有极强的生命力,籽无论落到泥土、砖石的缝隙里,只要来年有些许温湿,它就会茁壮地好无顾及地成长,只到张扬的花团锦簇、明艳照人。
7、十月国庆节,我又去外婆家,此时凤仙花的花瓣都凋落了,取而代之的是,枝上都挂满一个个鼓鼓的对象,爸爸汇报我那是凤仙花的果子,内里有一粒粒的种子。我用手轻轻一捏,果子溘然“;爆炸”了,内里的种子像弹片一样。
8、凤仙花喜朝阳的阵势和松散肥沃的泥土,在较贫瘠的泥土中也可发展。
9、凤仙花保留力强,顺应性好,一样平常很少有病虫害。假如气温高、湿度大,呈现白粉病,可用50%基硫菌灵可湿性粉800倍液喷洒防治。如产生叶斑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500倍液防治。
10、放暑假去外婆家,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摘一些花瓣,把花瓣碾碎,照外婆说的放上一点点盐,然后把碾碎的花瓣敷在手指甲上,用布块包扎起来,最后用线牢牢地绑住,不要让布块散开。过了一夜,第二天起床,我解开棉线,手指甲就变成红红的了,真漂亮,这时洗也洗不掉,能够保持好几天呢。听外婆说,过去,人们就用这个方法染指甲的,因为那时没有像现在的指甲油,哦,怪不得凤仙花又叫“指甲花”,就是这个原因吧。
11、过了一个月,我的凤仙花开花了,看看那多朵很美,看看这朵,也很美,我又看见蜜蜂在他身上采蜜,我看了,好像多蜜蜂说,多谢你!
12、凤仙花已经开了不少了。碧绿的叶子高的高,矮的矮,像一把把椭圆的小雨伞,凤仙花从这些伞里调皮地钻出来。有的开完了紫色的花,露出了花蕊;有的枯萎了,结出了黑黑的种子;还有的还是骨朵儿。
13、凤仙花喜潮湿,花期较长,生命力顽强,随意扦插就容易成活。
14、凤仙花,不仅有很高的观赏性,不仅可以染指甲装扮和满足工业落后时代女子爱美的天性,它更是一味能医除病痛的良药啊,凤仙花本草纲目释名:急性子、早珍珠、金凤花、小桃红、夹竹桃、菊婢、指甲草。气味:(籽)微苦、性温、有小毒,(花)味甘、滑、性温、无毒,(根、叶)味苦、甘、有小毒,对食道病有大益。1、噎食症:用凤仙花籽,酒浸三夜夜晒干研末加酒调成绿豆大丸,每服八粒、温酒送下。2、咽中骨鲠:用白凤仙籽研末,温水一大口,倒入竹筒灌入咽内,鲠物即可变软或把凤仙籽研末用纸筒吹入喉亦这样不宜着齿,免齿受损。3、如被蛇咬伤:用凤仙花捣烂、酒服。4、打伤肿痛:用凤仙叶捣成泥、涂肿,药干即换、一夜血散,冬季则用预采的干叶研末、水调涂用。
15、凤仙花首要虫害是红天蛾,其幼虫会啃食凤仙叶片。如发明有此虫害,可人工捕获灭除。
16、一阵微风吹过来,凤仙花就翩翩起舞,像一个白衣仙子。那舞姿是多么的迷人、多么的优雅、多么的美丽。
17、凤仙花叶子的两边带有十分脆弱的软刺,那刺像两排锯子,大概是吓唬敌人用的吧!叶子的叶脉像一根鱼骨,但摸上去软软的。
18、凤仙花在我们晋南又叫指甲草、指甲花,它不仅极具观赏性而且还能染指甲,把凤仙花和少许枝杆加少许明矾捣烂,然后用麻叶或荷叶包于指甲上,浸染一夜,第二天指甲就变成深深的水红色了。最有趣的是老辈们讲用指甲花染指甲时,千万不敢放屁,否则第二天指甲就会发生清淡的黄了,这叫屁红黄,很难看的颜色,不知道有多少爱美的女子为此遭受了多少憋屈,第二天一睁眼先问她妈妈她昨晚放屁了没有?这种好笑是多么的天真烂漫呀!不过现在基本上已没有女孩子再用了,化学的各色指甲油应有尽有,而且涂上光彩明亮,好是惹人眼,但它必竟是化学原料合成的,对人体是绝对有害的,那里有指甲花染着绿色环保呀,但现在的女子为了美是毒药也不怕,真是可敬啊!
19、忽然我觉得我就是水仙花,长着紫色的翅膀,站在叶子上。一丝阳光照来、一丝微风吹来,我们就腾空而起,飞向蓝蓝的天空,飞向白白的云,飞向红红的日,飞向……风过了,光没了,我们又飞回来,静静地站着。
20、我家养了许多株凤仙花。它的叶子绿绿的,花朵白白的,还有一根根长长的、直直的茎。花朵里还散发着那淡淡的清香。
21、凤仙花主要虫害是红天蛾,其幼虫会啃食凤仙叶片。如发现有此虫害,可人工捕捉灭除。
22、到了5月尾,娇艳的凤仙花开了,缀满了红的、白的花朵,活像一只只蝴蝶在翩翩起舞。
23、凤仙花性喜阳光,怕湿,耐热不耐寒,适生于疏松肥沃微酸土壤中,但也耐瘠薄。凤仙花适应性较强,移植易成活,生长迅速。
24、凤仙花性喜阳光,怕湿,耐热不耐寒,适生于松散肥沃微酸泥土中,但也耐瘠薄。凤仙花顺应性较强,移植易成活,发展敏捷。
25、凤仙花喜向阳的地势和疏松肥沃的土壤,在较贫瘠的土壤中也可生长。
26、十月国庆节,我又去外婆家,此时凤仙花的花瓣都凋谢了,取而代之的是,枝上都挂满一个个鼓鼓的东西,爸爸告诉我那是凤仙花的果子,里面有一粒粒的种子。我用手轻轻一捏,果子突然“爆炸”了,里面的种子像弹片一样飞溅出来,着实吓了我一跳,爸爸又告诉我:凤仙花就是用这种方式来传播种子的,弹到哪里,明年就在那里发芽,生根,开花了,有的还弹得很远呢。听了爸爸的话,我连忙小心翼翼地摘下一些果子,让它在我手心“炸开”,然后把里面的种子收集起来,待到明年春天我要种到自己的家门口去,让美丽的凤仙花美化我的家园。
27、外婆家门口又开满了各种各样的凤仙花,大红的、粉红的、紫色的,尚有红白相间的,五颜六色,瑰丽极了。有的整株都是红花,叶子也被红花袒护了,十几棵,几十棵连在一路,看去是一片火红的,以是,顾名思义,凤仙花也叫“;满堂红”了。
28、凤仙花茎上还有一些未开的花骨朵儿,叶子像一个房屋的顶尖保护着它。不过,让我感到奇怪的是话竟然是从花骨朵下面长出来的。
29、凤仙花生存力强,适应性好,一般很少有病虫害。如果气温高、湿度大,出现白粉病,可用50%基硫菌灵可湿性粉800倍液喷洒防治。如发生叶斑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500倍液防治。
30、我们学校的花园里有许多凤仙花。凤仙花的茎是圆状的,浅绿色,每一节都圆鼓鼓的,像塞了一个圆球一样。叶子像梭子一样又尖又长,叶子边上有许多锯齿纹,交叉地排开。深绿色的叶子中有几朵漂亮的小花,粉的似霞,红的如火,白的像雪,从上看像只蜜蜂,侧着看像只小鸟,反面看又像孔雀,真是千姿百态。几颗桃形的小果实藏在叶子间。
31、凤仙花又叫指甲花,它的颜色有很多,有火红的,有粉红的,还有紫色的,万紫千红美丽极子。花的每个花瓣柔嫩娇弱,最外面都是白色的,好像是缠上的一条白丝带。凤仙花的花朵有两三层,多的每层约有六、七片,少的只有三、四片,中间的蕊像熟睡的婴儿。一朵一朵的凤仙花三个一簇,五个一层,层层交错,好像是一群群身穿红色裙子的女孩子在微笑。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6-220-01
语言是培养创造力的基石,只有让儿童的词汇日益丰富,语法日益准确,言语表达日益完整流畅,才能保证其思维日益发展。因为创造力既有发散又有集中,如果没有良好的语言发展条件和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思维缺乏连贯性,便很难理清问题的脉络,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加强低年级学生说话训练中,首先要规范学生的书面语言,并在一定语句训练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因此,教师需要发展学生用固定、规范的句式练习说话甚至进行简单的写话,并在此训练中,基于学生在课文学习和自己阅读中积累的词语,展开想象,进行说话和写话。
一、读写结合,从课文中挖掘句式进行训练
在第二册语文快乐宫3中有一题,要求在为食品归类的基础上,练习用“什么是什么”“什么和什么都是什么”和“什么是什么,什么也是什么”的句式说话。在教学中,教师借此训练机会,在以往课文中搜寻相关句式,甚至把课文内容用相关句式提炼归纳出来,对学生进行训练。比如在《花钟》一课,训练说“牵牛花是花钟,午时花和夜来香也是花钟”。在《水妈妈的孩子》一课中训练说“雾是水妈妈的孩子,冰、霜、彩虹也是水妈妈的孩子。”等等。
在教材后半段,多次出现比喻句的使用,展现了学生阅读内容的美感,学生也在比喻句中体会着作者描写的意境,感受到了语言的准确和优美。基于学生体会能力的要求和自身表达的需要,教师又通过课文内容集中训练比喻句的使用。通过《弯弯的月儿像小船》中“弯弯的月儿像小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这一句,让学生体会只有两个事物很像、有相同点时才可以使用比喻句,并且在两个事物之间用上“像、好像”等词语。接着又通过《天上一群小白羊》中“天上的一朵朵白云好像一群小白羊”来检验学生对比喻句的掌握,再通过《比尾巴》中各种动物的尾巴像什么的说话训练,通过《雪地里的小画家》中不同的动物脚印像不同的图画的说话训练来巩固比喻句的使用,并在训练的最后进行句式的提升,在《国庆节的夜晚》中,对于烟火的描述,训练用“有时像……有时像……有时像……”的句式说话。
集中的说话训练让学生牢固掌握了比喻句的使用,并在想象说话中充分发挥想象,培养了创造力。
二、想象说话,从课文插图中提取资源
低年级的课文编排非常适合此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学生很乐于接受课文的内容,在课文学习中充满了学的兴趣和表达的意愿,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也积极地提取说话的拓展点,利用色彩鲜艳、形态生动的插图,结合教材要求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在《花钟》中,介绍了三种花的特点——它们都可以通过开花的时间来给人们报时,还配有三幅清晰的图画,于是我让学生根据图画来介绍这三种花,包括它们的形状、颜色、气味和开花的时间,通过介绍不但能训练学生说的能力,也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在《筷子的传说》中,课文介绍了发明筷子的经过,在课后的拓展中,有关于雨伞发明的两组插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编一编发明雨伞的故事,两组图画,学生们却通过想象编出了很多发明经过,说得有头有尾、有因有果,充分展现了它们丰富的想象力。
三、超越教材,拓展句式、语言训练
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语言精妙,不是教材就能全部涵括在内的,学生说话写话需要更多的句式和词语来引导和组成,因此必须在教材之外训练学生用更多的句式来开阔思维,用更丰富的语言来表达情感。于是,教师将此年级段的写话训练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每个看图写话下面都给出固定的句式,来训练学生语言使用的规范性。比如在《活动》中使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在《打扫房间》中使用“先……再……然后……最后……”的句式,在《喷泉》中给出“水花四溅”、“上下起伏”、“珠帘”等词给予提示,以句式为骨架,以词语为血肉,让学生的说话和写话变得灵动起来。
翻译是一种语际交际,是一种信息传递,翻译是通过一种语言转达另一种语言的文化信息。由于两种语言的结构体系不同、词汇组成和词的语义成分不同,再加上两个民族历史、文化的不同使各自的语言描述主客观世界的习惯和角度也不同,必然引起言语表述的差异,在各个方面绝对对等的词语常常是找不到的。因此,翻译的时候就不能忽视译入语的可接受性。
关于译入语的可接受性,我国著名的翻译大家严复先生在其所译著作《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了著名的、一直为翻译界所推崇的翻译标准“信、达、雅”。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博士说:“翻译就是译意”(Translation is translating meaning)。这句话是对翻译的最深刻最本质的概括。奈达在这里说的translating meaning包括词汇的、句子意义的以及修辞方面的“全部意思”。
译入语的可接受性牵涉到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以及不同语体与文体等问题。
一、语言因素
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语言,由于语言表达习惯不同,对语言的接受性也有不同的要求。英汉两种语言,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文字,分别属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不同的语系有着不同的语言规则,不同表达习惯等等。例如,汉语里说“下着瓢泼大雨”,英语中说“rain cat and dog”;汉语说“半斤八两”,英语也说:“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汉语里用“乱七八糟”,英语里则用“at sixes and sevens”;汉语说“花钱如流水”,英语也说“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上述例子中,如果不考虑译入语的可接受性将“半斤八两”和“乱七八糟”分别译成“half a catty and eight liang”和“at sevens and Bights”,英美人士恐怕会不知所云的。
然而,英汉两种语言由于在词法、句法以及表达习惯士有很大差异,翻译时就不能忽视译人语的可接受性,切忌word for word Translation。例如.
1.Every life has its roses and thorns.不能直译成: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玫瑰和刺。宜译成:生活中有苦也有甜。
2.Necessity is the mother of invention.宜译为:因为需要才会有发明。而不能译成:需要是发明之母。
3.This is not my cup of tea.译为:这个,我不喜欢(或不感兴趣)不译成.这不是我的一杯茶。
汉语译成英语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请看下例:
4.他是个大肚汉。不能译成.'He is a man with a big stomach.”而应译成:He is a big eater.
5.如遇火灾,请走楼梯.勿乘电梯。这句话直译成英语是:In case of fire,walk on stair..Don't take the elevator.但这样译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操英语的人读起来别扭。应该译为In case of fire,use slams.Don’t use the elevator
6.我姓张,弓长张。译成英语应是:My family name is Zhang,and it is z-h-a-n-g.而不宜译为:My surname is Zhang,the left part is bow and the right is length.
二、文化因素
语言是不能脱离文化的。语际交流实际上也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因此,文化因素同样是影响译入语可接受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在文化方面的差异,否则会导致译文读者由于文化差异而看不懂译文的现象。如美国人把星期六星期天加上星期一(因为“总统节”、“老兵节”、“国庆节”等定在某个星期一)的周末称作“three-day weekend”,如果汉语将其说成“三天周末”,意思虽然很准确,但可接受性却很差;而旅美华人华侨称其为“长周末”,若跟美国人说“long weekend”,他们同样不易接受。美语里的"C-note”必须译成“面值为l00美元的钞票”。英语里的“Good Friday”只能译成“复活节前的那个星期五”或“耶稣受难节”,切忌译成“好星期五”。
再比如,汉语里所说的“乌纱帽”,也不能直译为"black gauze cap",而宜译为“official post”。“他怕丢了乌纱帽”这句话译成英语应该是:He is afraid of being dismissed from office.汉语里的“黄色”象征着庄严、崇高、辉煌之色,代表帝王之色。所以天子登基按黄历(almanac),择黄道吉日(lucky day),黄袍加身(to be acclaimed emperor).而后,他可以示黄榜(emperor's document),派黄衣使者(high-ranking officials)(方梦之,1999)。如果将上述的“黄历”、“黄道吉日”、“黄衣使者”分别译为“yellow calendar”、"to put the yellow robe on”、“envoys with yellow garment”,一定不能为英语读者所接受。
在当代,黄色在汉语里的意思也发生很大的变化。它可以用来表示失败、倒霉、之意:
7.买卖又黄了。The deal is again off.
8.他在看一本黄色书。He is reading a filthy book.
9.那些家伙常去看黄。Those guys often go to see pornographic films.
千万不能将“黄色书籍”译成“yellow book”。因为“yellow book”,在美国是指各城市所印的有关居民和商业部门的电话号码簿。而在法语里,相当于英语里的“blue book”,是指政府或议会发表的报告书。
上海人常说某某是“十三点”,意思是指某个人不明事理,办事没准,有点像“二百五”,这里所说的“十三点”和“二百五”,绝对不能译成“thirteen points”和“two hundred and fifty",因为它们牵涉到文化因素。因此,上述的“十三点”和“二百五”只能译成英文的“foolish”,“stupid”,“mad”,“insane”之类。所有这都关系到文化的差异,翻译时切忌照葫芦画瓢,令人不得其解。
三、语体与文体
译入语的可接受性也同社会场合有关。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语言要适合特定的社会场合。一帮学者在讨论专业问题时所说的话不同于他们回家跟妻子说的,大人之间谈话所用的词不同于他们对孩子用的,闲聊时所用的句子结构也不同于书面报告所用的。根据语言学中“语域”(register)和“语类”(vane ties)的概念,语体可简单地分为口语体和书面语体,文体则包括政论、科技、文学、法律、新闻、应用文体等。比如,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时,常用“你去哪儿?”“吃早饭了吗?”等表示问候,译成英语应该是:"Where are you going?”"Have you had breakfast?”。但在英美语言里这种文化现象缺省。这样翻译过来,英美人士一定会感到惊讶,会是丈一金刚摸不着头脑。因此,上述问候语应根据不同场合,用他们能够接受的语言的表达习惯来进行翻译,代之以:" How are you?” “How are you doing?” “Nice to see you.” “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Hid!”“Hello!”等。同样,英语里面所说的“Can I help you?”译成汉语时也因根据场合作适当调整,不能泽成“要我帮您吗?”而宜译为:“您要买什么?”(在商店)、“您需要住店吗?”(在旅馆)或者“您有事吗?”(陌生人来办公室)等。
针对不同的文体,译入语的可接受性也不一样。揭示语“油漆未干”属应用文体,它译成英语只能是“Wet Paint”,而不是“The paint is not dry”。像two martins ago(两杯鸡尾酒以前),a grief ago(在发生一件悲惨事件以前),恐怕只能用于文学语言。再看下面的例子:
10.A thousand mustaches can live together but not four breasts.
A.千个男人可住一起,两个女人却不成。
B.千条汉子能共处,两个婆娘难相容。
1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A.Bosom friends there are within four seas,
Even the remotest regions are like close neighbors.
B.A bosom friend afar,
Bring a distant land near.
上述两例中的译文A在意义上与原文大致相同,但与原文文体相去甚远。前一例是谚语形式,后一例是唐诗中的一句,相比之下,译文B的可接受性要好得多。
在现代英语里,名词化现象具有明显的文体特征,用于政论以及科技文体中具有庄重感和严肃感,更能体现哲理性和科学性。所以,You can rectify the fault if you insert a wedge…这句话在科技文体里,写成Rectification of this fault is achieved by insertion of a wedge...更能为读者所接受。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不同语言由于语言本身的差异、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语体与文体的不同,在语言互译时,译入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不同程度不可接受性问题。同一语言,由于文化不同以及语言群体所使用的语域不同,同时也存在交际中的不可接受性问题。译者在翻译时始终要考虑到译文的接受者,不能生搬硬套。
【参考文献】
[1]张培基等.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
[2]金陡.等效翻译探索[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3]万梦之.翻译新论与实践[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
[4]范仲英.实用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5]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论文集[ 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3.
[6}杨德峰.汉语与文化交际[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4-0284-02
我们知道,习得任何一门语言都要经过由内化到外化的过程。内化是学习者逐渐掌握语言规则的过程,外化是独立于人心灵特性的句子结合。为了使留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快、最好地实现汉语由内化到外化的过渡,必须把课堂学习小环境与目的语的社会大环境紧密结合起来,即要建立刘先生所说的“课堂学习与自然习得相结合的新教学体系”,让留学生在反复的语言实践中提高交际能力,真正学会汉语。
一、多方位的课堂语言实践教学,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动力
课堂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知识的主要渠道。但留学生要想把获得的汉语知识转化为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和技能,必须进行大量有效的语言实践。因此,在对外汉语课堂上,我们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以任务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为导线,开展富于趣味性、实用性、针对性的多方位的语言实践。
1.精讲多练。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合理的时间安排应该是:教师用1/3的时间“精讲”,做到简化课文,淡化难点,突出重点;2/3的时间进行“多练”,让语法规则、所学的句型、词汇等在保证书面训练的同时运用到真正的实践中去。比如,教师在讲解“反而”一词时,要避免“以词解词”,而应努力创设多个关于“反而”的语言情景,使学生置身其中进行学习与实践。在此过程中,学生可根据教师设置的情景进行半自由到自由的练习,学生之间相互改错,展开情景对话,从而不断复习旧知识、强化新知识,使所学知识不断深化、巩固、提高。
2.课堂交际训练――模仿交际训练――真实交际训练。学以致用是所有学习者的共同目标,在课堂上学到的系统而规范的知识,若能在实际交际中派上用场,甚至得到别人的赞美,对留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激励。但正如吕必松先生指出的:“要使学生较快地形成一定的交际能力,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交际技能进行专门的培养与训练。”为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多地设计真实的交际环境,不断进行课堂交际和模仿交际的训练,为学生的真实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谓“课堂交际”,是师生之间就教材内容进行有交际意义的问答练习;“模仿交际”,是在学生理解记忆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模仿课文提供的角色和情景展开的活动;“真实交际”,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设置真实的情景,综合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的交际活动。以初级留学生学习“问路”一课为例,教师可通过挂图、板书、问答等方式让学生牢记常用的方位词,然后引导学生熟练掌握问路的基本句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模拟表演课文内容。接下来,教师就可布置任务,让学生实际问路。可根据班级人数,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分别让每组完成不同的问路任务,并要求学生拍下沿途标志性的建筑物和最终到达的目的地,在规定时间内返回后向教师展示照片并做口头报告。
这种从课堂交际到模仿交际,再到真实交际的语言实践形式非常受留学生的欢迎,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不但可以用汉语和老师、同学交流,还可以实实在在地向当地人表情达意,极具成就感,学习汉语的兴趣大大增强。
3.耳、眼、口、手四者并用,强化记忆训练。留学生来到中国这个目的语的语言环境,被汉语的海洋所包围,他们期待着自己的汉语水平会在短期内突飞猛进,实现质的飞跃。但常常事与愿违,很多学生在留学了一个学期甚至更长的时间后,都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那就是自己的汉语水平依然如故。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教师在课堂上没有把学生的耳、眼、口、手充分调动起来进行记忆强化的训练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拿语音阶段的听力课教学来说,练习的编排往往是“听后跟读”、“听后画出听到的词语”等等。这样的练习并没有把人的感官全部调动起来,换言之,没有把语言输入与输出充分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做出灵活处理。例如“听后跟读”,我们把它变为“听后写与读”,单纯的“听后读”,学生只是机械地模仿,并不知道读的是哪个声母或韵母,而“听后写与读”,要求学生迅速在大脑中搜索出相对应的声母或韵母,再进行发音模仿,可有效避免学生误读、滥竽充数等现象。此外,我们还倡导背诵精读、精听的教学内容,跟读较容易的材料,经常进行让学生逐字逐句书写听到的内容、默写意义完整的短文等练习。
耳、眼、口、手四者并用,既练反应速度又练理解,既练听力又练口头与书面表达,强化了学生记忆,提高了学生的“四会”能力。
二、丰富多彩的课外语言实践活动,为留学生搭建层次多样的汉语实践平台
课堂教学的语言输入或输出方式,并不能满足留学生提高汉语交际能力的需要。无论是从第二语言习得的认知角度,还是从培养留学生交际能力的最终目标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语言实践活动都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可以弥补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又可以把课堂输入的信息有效地输出和实践,化知识为能力。
留学生生活在汉语的环境中,他们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都是与汉语学习密切相关的信息,故而,一些留学生一到中国就脱离课堂与教师,盲目实践,最终虽然听说能力有了某种程度的提高,但就其整个汉语水平来说,他们学到的只能是“马路语言”。此外,据李玉军(2006)调查研究后指出,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留学生,由于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差,极易受客观环境(如气候、起居、饮食等)的影响和汉文化的冲击而放弃进行课外语言实践。因此,我们开展课外语言实践活动,必须避免随意性与盲目性,应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充分发挥留学生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目的语的优势。
1.帮助留学生拓展交际范围,提高其文化和环境的适应力。留学生初到中国,面对陌生的语言环境和生活环境,常感到孤独、茫然、无助。周围除了本国人,就是来自世界各国的其他留学生,他们渴望打破狭窄的交际圈的束缚,结识老师以外的中国人,却苦于没有渠道和方式。我们采取了留学生和我校对外汉语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结对子的方式,让每一名留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都能交到一位中国朋友。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与留学生年纪相仿,共同的话题广泛,可快速成为留学生生活中的好朋友;更重要的是其专业优势明显,可以就现实中的语言和文化现象为留学生答疑解惑,帮助留学生顺利度过文化休克期,找到心理上的归属感、安全感。
2.组织文化探访活动,使留学生深入了解当地社会的风土人情。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常以语言为表征。要实现留学生汉语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的目标,就必须使之了解汉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交际行为及方式。为此,我们结合课堂教学有关文化方面的内容及中国的节假日,以走访、参观等形式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接触中国社会。如课文讲到孔子,就带领学生参观文庙;端午节组织学生踏青,系五彩线,吃粽子;劳动节或国庆节长假期间开展“寄宿家庭”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走进当地人的家庭生活等等。无论是参观还是走访,我们都会要求参加的学生在实践中多体会中国人的言语行为和交往方式,并在活动结束后举行报告会或讨论会,让学生一边展示辅以文字、照片的PPT,一边用汉语交流心得体会。
这样的语言实践活动,对培养留学生对中国的感情、深入理解中国的风俗习惯大有裨益,使学生在“玩”中轻松习得地道的汉语。
3.定期开展多姿多彩的文体活动,为留学生提供展示风采的舞台。留学生大都是年轻人,他们活泼好动,喜欢表现,勇于创新,应该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自由施展的空间和创造性运用汉语的机会,充分发掘和发挥他们的潜能。我们每个学期都会举行各类竞赛,包括小话剧比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作文比赛、书画比赛等。这类竞赛使留学生获得了大展才华的平台,表演欲望与学习兴趣完全被激发出来,说汉语、用汉语的热情空前高涨。作为教师,则要注意对学生做出适时、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验如何面对不同的对象和场景用汉语进行交际。
三、结语
“用中学、做中学、体验中学”已成为汉语国际教育的新理念,我们每一名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者都必须坚持课内外语言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控好、利用好目的语环境中的各种有利因素,以帮助留学生更好地习得汉语,提高留学生综合运用汉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郭修敏.来华留学生语言实践课研究[J].汉语学习,2012,(12).
[2]李同路.语言实践:课堂学习与独立交际之间的窗口[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2,(3).
[3]李玉军.留学生课外语言实践过程中的几个问题[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