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4 15:19:3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家庭教育交流材料,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家校交流是家校合作的前提。只有拓宽交流渠道,提高交流质量,才能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理念相合、方法相容、责任共担,进而形成教育合力。
家校之间交流的渠道很多,形式不一。比如:传统的家访、家长会,新课改理念下的学生成长册、家校联系卡,网络环境中的学校网站、班级网站、教师博客、电子信箱,以及即时的电话联系、快捷的手机短信等。但有了多样化的交流渠道并不一定意味着有高质量的家校合作,我们应该调整家校交流的定位,增强交流的实效性。
以家长会为例,以往每提及家长会,让人想到的往往是“告状”、“批评等字眼。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的家长会得以改进,这几年,我校推出了不同形式的家长会,如恳谈型家长会、专家报告型家长会、自主体验型家长会、观摩研讨型家长会等。形式上的创新催生了内容上的转变,家长会不再是单一的“会”,而是定位于家校间的沟通、理解和交流,凸显平等性、互动性,拉近了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距离。
为了进一步实现家校之间的多向互动和深度交流,近几年,在深入解读家长会定位的基础上,我校每年举办一次大型的“教育超市”活动。所谓“教育超市”,就是以自选的形式,满足每一位家长的家教指导需求,从而实现家校之间的多向互动和深度交流。“教育超市”时间为一天,家长、学生、教师全员参与。地点从教室到操场,校园全面开放。教室内有专家报告、家教录像、教师上课,操场上设有“家教园地(刊板)”、“热点咨询处”、“心理咨询室”以及“亲子活动区”等。家长可以到教室听专家的讲座、教师的授课,也可以到“热点咨询处”了解教育政策法规,反映教育热点问题,还可以就孩子的问题请专家给出“个案诊断”。学校还设计了“家庭教育情况测试题”,让家长在接受测试、了解自我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一种理念,掌握一种方法。在“亲子活动区”,家庭厨艺比拼、接力比赛、智力魔方、才艺展示、生活百科等活动开展得热火朝天,家长和孩子热情高涨,其乐融融。
“教育超市”改变了过去一次家长会只解决一个问题、不管家长关不关心都要奉陪到底的弊端,家长们多了自主选择的空间。他们既可以向任课教师了解情况,和学校领导、其他家长一起探讨教育问题,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向专家讨教。几年下来,“教育超市”成为我校家长和学生最喜欢、最想参加的活动,家校联系的手越拉越紧。
二、融通各方资源,以学校教育引领家庭教育
当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面临着社会复杂环境的挑战。我校所做的调查显示,六成以上的小学生对家长的教育方法有抵触情绪。家长常常陷于费力不讨好、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把孩子推给学校成为不少家长的无奈选择。同时,由于家长素质参差不齐,所以家庭教育的差异性较大。因此,我们认为,家校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以学校教育带动家庭教育,补齐家庭教育这根“短板”,追求“1+1>2”的家校合作效果。
1.举办家长沙龙等学校交流活动,“把家长作为一种职业来做”
山东威海市环翠区大力倡导“把家长作为一种职业来做”。学校坚持把提高家长素质作为家校合作的一项重要工作,积极为家长的学习、交流和发展提供机会,创造平台。我校专门为家长设计了一本关于学校资料的小册子,把学校购置的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籍、录像带、光盘、磁带的目录整理出来,发到每位家长手里,随时供其借阅。学校在将从事家庭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请进学校,给予家长高端的专业引领的同时,还定期举办家长沙龙,给家长创设学习之后的交流机会。家长沙龙由学校、班级的家长委员会委员轮流主持,根据家长需要确定讨论主题,每个人既是指导者,又是受益者。通过家长之间的互动,不同家庭的教育思想在这里撞击。大家带着问题来,带着收获归。
2.教师开通教育博客,向家长开放学校教育的窗口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6-0185-01
一 幼儿教育中家长参与的含义
根据承担教育活动的主体,幼儿教育可分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个方面。前者主要由幼儿教育机构组织教育活动,后者主要由幼儿的父母承担教育的义务。综观世界幼儿教育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并不是相互分离,而是紧密联系、相得益彰的。高品质的幼儿教育只有通过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统一才能实现。而联结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纽带便是家长的参与。
幼儿教育领域的家长参与是指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在幼儿园获得第一手材料,并通过与幼儿园的直接、间接交流,将幼儿教育的幼儿园经验与幼儿教育的家庭经验相统一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二 家长参与的作用
如前所述,家长参与是联结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桥梁,因此,家长参与在幼儿教育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根据受益主体的不同,家长参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长参与有助于增加幼儿的归属感和自信心
幼儿的归属感是开展幼儿教育的重要前提,其包括幼儿对家庭的归属感以及幼儿对幼儿园的归属感。幼儿对家庭具有天然的归属感,其来自于幼儿与家长的亲属关系和感情纽带,来自于幼儿对于家长天然的信任。这种归属感是先天的、稳固的。与幼儿对家庭的归属感不同,幼儿对幼儿园的归属感需要后天的培养。这种归属感的确立就需要家长参与,幼儿从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与相互尊重中,可以潜移默化地体会出教师与家长的共同点,从而为其对幼儿园归属感的确立奠定基础,提供依据。
对于幼儿来说,家庭和幼儿园是两个不同的评价体系。幼儿从这两套体系中获得的评价是孤立的。而家长参与可以使家庭评价和幼儿园评价相结合,使得幼儿可以就同一行为同时接受家庭和幼儿园的双重肯定。该双重评价从幼儿的角度来看更具说服力,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2.家长参与有利于增强幼儿园教育的针对性与合理性
幼儿园教育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综合性的教育。这一特点符合我国长期以来幼儿众多、幼儿教育资源紧张的国情。但是,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是千差万别的,既包括身体、智力方面的差异,亦包括兴趣、性格、心理方面的不同。随着我国教育条件的进步和幼儿个体发展的多样化,上述教育模式已然渐渐变得僵硬。现阶段的幼儿教育应当愈发切合不同幼儿的发展特点,设计符合整体但有差别的幼儿教育活动。幼儿教育机构对幼儿发展特点的把握只是一般的、普遍的;而家长对自己幼儿发展特点的认识是具体的、特殊的。通过家长参与,幼儿教育机构可以充分了解这些信息,使幼儿教育活动的开展更具理性、更具针对性。
3.家长参与有助于家长相互交流和印证家庭教育信息,调整家庭教育方式
家长参与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家长与家长之间、家长与幼儿园之间交流教育信息的过程。一方面,家长可以与其他家长、教师就其现有教育手段进行沟通,决定是否对其现行教育方法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可以获得新的、更加专业的教育手段,改进现有教育方法。
三 家长参与的途径
1.直接参与幼儿园组织的相关教育活动
这是家长参与的最直接、最普遍、最有效的方式。具体方式包括:建立网络信息互动平台,在网站上公布教育活动,以吸引家长参与讨论、反馈信息;将家长邀请到幼儿园与幼儿共同完成教学活动等。
这种形式的家长参与应当注重幼儿园、幼儿、家长之间互动的充分性,最大限度地使三方相互交流、相得益彰。
2.以适当形式参与幼儿园的相关决策与管理
从决策和管理层面引入家长参与是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相结合的根本措施。这一做法为家长参与提供了体制保障。通过该体制制定出的具体制度与规则,成为家长参与的依据。这一做法已被多数发达国家所采用。
具体来讲,幼儿园应当成立家长委员会。该委员会是由家长代表组成的,参与幼儿园与教育活动有关的决策与管理活动,支持和监督教育工作的组织,是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桥梁。家长委员会应当定期召开会议,就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教学规划、环境设置、活动安排等事项进行研究。其应及时充分地向幼儿园表达家长的意愿,同时,听取并转达学校对家长的希望和要求,促进幼儿园与家庭的相互理解,形成理性沟通、良性互动。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家长参与对于幼儿、家长以及幼儿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有助于增强幼儿的归属感和自信心、有利于改善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有助于家长调整家庭教育方式。
家园互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它需要确立家园合作目标,更需要家长认识到参与教育的意义,建立家园互动的关系。可以通过家长会、电话联系、个别交流等形式,与家长沟通,了解家长的教育方法,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科学园本课程的理念。如科学活动《神奇的蛋壳》,让孩子们从家中带来各种蛋壳,通过尝试发现蛋壳能承受很重的东西。家长们经过观摩活动后,认识到原来许多日常生活物品都可作为科学教育的资源,这就促动了家长在家庭生活中挖掘科学资源的意识。随着家长对幼儿科学课程的理解和加深,参与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提高了。
二、挖掘家长自身潜在资源,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发展影响是其他教育无可比拟和取代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生活密切结合,渗透在家庭的方方面面。我们应引导家长注意积累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让家长认识到自身的教育功用,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创设科学探究环境,培养孩子的探索能力。如科学活动《种子发芽》,可以让家长引导幼儿在家中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使幼儿知道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怎样才能长得最快。
三、加强教师家长间的相互交流,促进家园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0-0130-01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地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因此,学校教育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延续与升华;而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指导与深入。为此,就要在家庭与学校之间架起一座金色的桥梁,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家长会则是连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纽带。一次好的家长会能使家庭教育很好的配合学校教育,促进学校教育的深化与完善。与学生家长集中讨论共同关心的问题,能增进教师和学生家长间的相互信任,促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使之更具一致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怎样开好学生家长会呢?现根据几年来的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会议目的和主要内容
在七年级第一学期家长会上,我确定了以端正学习态度为
目的的“态度决定高度的”主题,对学生和家长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学生要求:1.在学习上,踏实、认真;2.对待同学,热情、团结;3.对待老师,尊重、理解;4.面对集体,关注、热爱。
家长要求:1.对学生,鼓励、关爱;2.对待同学,关注、了解;3.和老师,沟通、交流;4.对集体,尊重、赏识。
家长会上,我将这些展示在黑板上,重点就家长方面做了讲解。我告诉家长他们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希望家长们学会和孩子交流,学会教育孩子,学会尊重孩子。
我告诉他们对自己的孩子要多鼓励,多关爱。每天回家多问孩子在学校的思想,在生活上的需求。有优点有进步及时表扬,有缺点有困惑及时指正。教给家长每天与孩子交流10分钟,只聊四个问题:1.学校有什么好事发生吗?以确立孩子的价值观;2.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及时激励;3.今天有什么收获吗?巩固所学;有什么需要父母帮助的吗?分清责任,给以关爱。
我告诉家长对孩子交往的同学要关注、了解。对孩子口头爱提的同学,喜欢交往的同学,家长要多方面了解他们的情况,比如:学习状况、家庭情况、父母思想……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刚上初一学生还没有成熟的价值观,人生观。交友不慎,有时会走上邪路,遗恨终身,所以做家长的一定要关注孩子的人际交往。
我告诉家长和我们老师要多沟通,多交流。在沟通和交流中,家长和老师形成共同的教育思想,劲往一处使,往往会受到好的效果。
我告诉家长对孩子所在班集体要赏识、尊重。家长关注这个集体了,孩子也就有成就感,有自信心了。
二、收集整理学生家长书面意见、建议,归类分析,更客观地确定需要沟通解决的问题
在家长会前,我就七年级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和作为老师需要与家长沟通的问题,设置了家长调查问卷。在家长会一星期前下发,要求学生督促家长认真填写后交卷。第一次家长问卷,我设置了五个大问题:1.当您的孩子不按时交作业,班主任或任课教师需要你配合督促时,你会怎么办?你希望老师怎么做?2.当您的孩子在校突发疾病了,你希望老师做些什么?3.当老师发现你的孩子有早恋现象,你希望老师做什么?你会怎么办?4.当您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产生争执、摩擦时,你将怎样对待这一问题?5.每次月考完后,你关注过孩子的成绩吗?得知孩子有进步,你奖励过吗?怎样奖励的?如果孩子成绩下滑厉害,你会从那几个方面寻找原因?
每一个家长在孩子的督促下完成了此次家长问卷。平时是家长督促孩子作业,这次孩子督促家长完成作业,学生积极性非常高,督促家长完成的质量也比较高。会上就问卷六个问题和家长进行了沟通,达成了共识。
三、会同任课教师,根据本班情况,请任课教师做学科发言
家长会前,我请任课教师作好学科方面的发言材料。会上各科老师就自己所授学科内容及特点做了介绍。同时,教给家长就本学科如何督促孩子的方法。家长对学生的学习内容有个整体的影响,了解不同学科的特点,掌握督促孩子的方法,在家督促学生就会有的放矢。有家长说:“从小学到中学,我开了许多次家长会,象这样的家长会还是第一次,这次家长会,我学到了很多。以前只是简单的认为督促孩子写完作业就行,就算尽到责任了。今天听了各科老师的讲解,才知道这样是不够的。”
二、建立家长学校,形成正确的育人观念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在孩子的一生中具有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也会通过书籍、网络学习一些家庭教育理论。因此,学校可以建立家长学校,请专家来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形成正确的育人观念。
(一)营造和谐的家庭关系
要有好的家庭教育,就要营造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一个完美的家庭,一种和睦的家庭气氛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条件。父母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尊重,对孩子要有思想上和生活上的关怀,每天抽出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有利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如家长和孩子可以像朋友一样将自己的工作趣事和学习经验与孩子交流,加以正确引导,可以达到激励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孩子谈谈自己在学习上的成功和困惑,相互鼓励,得到孩子的理解、信任与配合,让他们感到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使他们健康成长。社会生活需要新一代人具有民主平等、自立自强的意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
(二)要有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家庭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家长既要为孩子提供生活必需的物质条件,为孩子创造良好家庭环境,又得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如有的家长热情好客,兴趣广泛,经常请朋友在家中小聚,但为了孩子,应适量为孩子着想,安排次数不应太密或换一个场所,时间不宜过久,特别是有的家长经常和朋友聚在家中打牌、打麻将,对孩子的学习影响特别大,此类家长应注意留给孩子一些学习、休息的时间和空间。再有父母是孩子最为依赖、最为信任的人,如果父母之间经常吵架不和,势必会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和影响;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现代教育是一种开放性全方位教育,它要求改变以单一的学校教育影响为主的框架,突出学校、家庭与社会的总和交互性教育影响。“家校联系”是班主任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处理好家与校的关系,会使班主任的工作事半功倍。教师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就应当认识到与家长之间沟通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却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因此,教师与家长必须做到互相配合,和谐施教。
然而,我们也看到当前家长与教师之间在教育观念方面还存在分歧。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还流于表面,缺少实质性的沟通和交往,家校合作内容单一,偏重的是低层次的、临时性的、单向性的合作。为了切实提高家校合作的实效性,结合相关家校合作的实践经验,特提出一些家校合作的实践策略。
一、转变思想观念,营造和谐氛围
1.家长应该正确定位
当前的家校合作中,家庭与学校合作的观念落后,尤其是家长方面,部分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没有认识到参与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他们认为教育孩子主要是学校、老师的事情,孩子的学习和思想归老师管,家长只管孩子的吃、穿、住。或者认为自己教育不得利,心有余而立不足,干脆就不管了。有这种思想的家庭一般不会热心参与对其孩子的教育,相反他们会把家长参与子女教育看作是学校推卸责任,是学校无能的表现。
家长应该认识到参与家校合作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家长要同学校一起承担起育人重任,共同肩负起学校发展的重任,要与学校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对孩子的教育优势,主动与学校、老师有效地交流沟通,主动学习,提高家教能力。在合作中应该尊重教师,给于学校力所能及的支持,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只有这样,才能家校一体,形成合力。
2.教师应该转变观念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学校是唯一提供正规教育的地方,家庭教育只是辅助学校教育。因此,不少的家校合作教育中,家长与教师往往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教师成了合作教育中的组织管理者、指导者,而家长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家庭教育成了学校教育的一种陪衬,很难发挥出主动性。
现代家校合作是共同服务于孩子健康成长的,体现“以孩子发展为本”的理念,提倡的是全面性、经常性、双向的和伙伴性的家校合作。既然学校和家庭是伙伴关系,学校和教师就应该尊重家长,创建平等和谐的合作氛围。全体教师要树立家校合作中的双主体意识,并自觉把这种意识落实于日常的家校合作工作中去,以积极热情的态度主动地接纳家长为合作伙伴,真心诚意地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班级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去。
二、提高沟通实效,达成目标共识
1.改进沟通方法
传统的家校沟通,主要是教师在发现学生的问题后,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的形式以教师一对一地向家长“告状”为主。交流的内容通常用“你要怎样”,“你应该怎样”的句式。学校、教师很难或者根本没有想过要站在家庭、家长的角度来看待孩子的教育问题。有些家长从来不愿意到学校来,说是怕丢脸,这恐怕跟我们教师的方法有很大关系,家长来了之后,教师当着家长的面训斥学生,弄得家长脸上挂不住,下不了台,于是就变成教师训家长,家长训学生。有的教师不仅训斥学生,还会训斥家长。这样一来家长再也不愿意到学校来,因为来了每次都被弄得灰头土脸的,憋着一肚子气回去。长此以网,家长会觉得无脸见老师,进而对老师畏惧、远离。
2.丰富、优化沟通渠道
在现代家校合作中,学校和家长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家校合作,拓宽家校合作的渠道,让家庭与学校,家长与教师之间能全方位、多层次的充分交流沟通,为家校合作良性发展打下基础。然而,当前家校之间沟通渠道比较单一,缺少互动。我们要切实改变传统沟通模式,变单向为双向,变被动为互动,变对象为伙伴。
三、搭建学习平台,提升家教能力
1.组织家教培训
有个教育家曾问总统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做驾驶难呢?还是做父母难?”总统很奇怪:“这还用问?当然是做父母难!”教育家也很奇怪,为什么做驾驶就必须先通过培训,还要考个驾驶执照才行;而做父母的却可以不接受培训,更不用通过考试呢?
现在社会上一个普通的现象就是,很多父母深深感到,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可孩子越来越难管了;孩子的孝心越来越少,冷漠越来越多;孩子的上网的时间越来越多,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孩子讲吃讲穿的越来越多,学习动力越来越少……以至于造成现在很多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非常之紧张。
2.开展家教研讨
传统的家校沟通,以家长会为主,而家长会绝大部分涉及学生的成绩状况,家长会信息的流动大多是单向的,缺乏有针对性的信息互动交流。学校要提高家长素质服务,就必须创新模式。
(1)经验交流共享
有些家长,教育孩子的理论懂得不少,说起道理也头头是道。但缺乏的是理论转变为实践的方法,不知道具体到孩子的某个行为、某一情境、某一问题时应该怎么做?他们非常渴望的是有机会多听听同龄家长的心声,对比了解同一阶段的孩子有什么共性、困惑和问题?其他家长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处理?有过什么经验或是教训?因此我们将家长中的经验丰富者请上讲台,开展“家长上讲台”活动,让优秀家长长作经验交流,推广成功经验,榜样带动,这样的经验交流很接地气。
(2)热点互动研讨
开设家庭教育研讨前,教师和家长委员会成员要充分利用各种家校渠道调查了解家长的困惑和关心的热点问题,形成一套主题目录,根据家长的需求,确定家庭教育研讨的主题、时间、形式等。教师和家长结合实际,准备相关主题所需的讨论材料,包括专家建议、教育类书籍的摘录等。
这种模式气氛轻松、活跃,家长是活动的主体,人人参与、全程参与,每位家长的积极性、主动性都被充分调动起来。家长间实现优势互补、平等对话,提升了家长素质,推进了家校共同教育过程。
我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缺一不可。良好的学校教育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上,良好的家庭道德的建立有赖于学校和教师对家长进行大量的深入细微的教育工作。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稳妥、长足、和谐、科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是学生教育中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许多研究表明,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在学校的行为及学习成绩:当家长对学校感到满意时,他们的孩子就会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在学校有良好的表现:反之,学生就会把家长的不满情绪带到学校来,不信任教师,甚至拒绝接受教师的任何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常为某些学生的家庭作业、学习成绩、行为习惯等大伤脑筋,常会埋怨家长不负责任,家庭教育缺失。究其原因,其实是我们没能充分发挥家长这种资源的作用。绝大多数家长都愿意为孩子获得进步而付出努力,也想了解自己孩子在校情况,只不过是有些家长会因为一些顾虑而怕跟教师沟通。所以,教师与家长的主动沟通十分重要。这是因为学生在家时间超过在校时间,失去家庭教育这个重要因素,失去家长的支持,对我们的教育来说是一大损失――在校教师苦口婆心地说教,而校外的大多数时间则放任自流,那么,我们的教育必将事倍功半。有鉴于此,教师要与家长主动沟通。积极联系,让家庭教育有助于学校教育,并能与学校教育携起手来,形成一种合力,从而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那么,怎样才能使家庭教育成为学校的重要伙伴,共同担当起教育下一代的历史使命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加强信息交流
要让我们的教育行为得到家长的认可和支持,我们就必须尽早并坚持与家长互通信息,信息交流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的纽带。
在互通信息中,我们能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个性特点,这有利于我们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也有利于我们选择与家长交流的方式、时机;在互通信息中,我们可让家长知道学习的目标和课堂管理的程序,家长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很好地和我们配合,督促指导孩子学习;在互通信息中,我们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在发现问题时,家长才能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有的教师只在学生出了问题时才告知家长,这就容易让学生和家长产生错觉:教师联系家长必定是告状,因此对教师的联系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问题的处理:而只有平时与家长积极交流的老师,才能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目标一致、互相配合的教育能防止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这样即使有了问题,寻求家长的帮助也会顺利。
二、要建立家校联系的长效机制
我们要将定期和不定期的家校交流活动坚持开展下去,增强家长教育子女的责任感。家校联系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在开学初以“给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介绍学校、教师、学习的科目、作息时间,以及对学生的要求,并表达学校将与家长经常联系的意愿,让家长对这些情况有所了解,使其对配合学校教育子女做好思想准备。
开好定期的家长会十分重要,每学期要开两次左右,最好以班级为单位,这是因为对学生最了解的应该是班主任和任课老师。
家长会一定要精心准备,教室的布置不能忽视,如在墙上张贴能体现这一阶段学生活动和学习情况的资料:作业展览、作业情况反馈表、学生行为情况记载表等,让家长对全班学生的情况有所了解,也便于其将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学生作比较,对自己的孩子会有更清楚的了解。教师也可让每个学生在课桌上留下一封给家长的信,介绍自己对这一阶段学习、行为习惯的认识和反思,写出平时不大与父母讲的感恩和表决心的话。家长在会前看到这封信,了解到孩子丰富的内心情感,会重新认识孩子,会感动,会更关心孩子,当其看了孩子的反思和评价后,再听到老师对孩子的批评也就不会吃惊和怀有敌意了,这样就便于家长配合老师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在家长会上,教师要以表扬为主,介绍孩子在学校里表现出的优点,并鼓励家长谈谈孩子近来的一些令他们高兴的行为,这种以欣赏的目光看孩子,是对孩子的一种肯定。所以,教师在家长会上要树立典型,树立成绩优秀、态度端正、好学上进的学生典型和教育孩子认真负责的家长的典型,这既是对学生家长的鼓励,对不大尽职的家长又能起触动作用。
在家长会上,教师应介绍学生的情感特点、学校管理的方法及课堂教学步骤、需家长支持的事项等。有些内容应形成文字,将书面材料发到家长手中,这样能使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还便于家长按材料要求进行家庭教育。
不定期地与家长联系是家校交流的重要方式,包括家访、校访和书信电话联系。电话联系以其方便快捷省时省力被普遍采用,现在一些教师在学生出现问题时才打电话给家长,告知他们,而有的教师则经常通过电话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情况或反映学生在校的一些苗头性问题,防微杜渐,教师在经常的交流中逐渐与家长成为朋友,这对教育学生大有好处。上门家访虽然费时费力,但其优势仍是其他方式不能代替的,因为教师上门家访能对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情况有更清楚的了解。书信联系也很重要,现在普遍采用的是“家校联系卡”,教师在卡上可以反映出学生一周的学业测试成绩,以及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上课及作业情况的评价,并在附言中指出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苗头,应采取的方法,同时征询家长的意见,这种情况的反馈有利于家长有针对性地教育督促学生学习。
我们只要将多种形式的家校联系方式结合起来,并坚持下去,家校联系的纽带就不会断,家庭的教育力量就会有助于学校教育。
三、加强家庭教育方法的指导和交流
许多家长有教育子女的愿望,但缺乏教育经验,又不注意自身学习,所以不懂怎样教育子女。例如,有的家长希望子女能写好作文,就要求孩子看很多作文选之类的书,孩子要看小说杂志就坚决反对,这种做法其实是违背新课程标准中广泛阅读的要求的。这时,教师就应让家长懂得,只看作文选不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学生必须广泛地阅读,家长要学会指导孩子挑选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书籍来阅读。
教师还要指导家长做好子女的榜样,平时要以身作则,在孩子学习时做到不看电视、不打牌,以免影响孩子;并挤出时间来多陪陪孩子,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同时还应通过检查作业来督促孩子学习。
家长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教育方法,才能更好地教育子女。
与家长联系的方法关系到家校联系的成效,十分重要,结合多年的经验教训,我认为以下两点特别重要。
1、每学期分别对各年级家长普遍授课2次,通过各种方式,如讲座、座谈会、交流发言等。普及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介绍不同年龄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及其相应的教育方法。指导家长为孩子创造一个学习型、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以利于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2、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家长安排不同的授课内容。如对一年级学生家长开学初进行专题讲座,指导家长帮助孩子度过一个转折期,其次是对毕业班学生家长,在临毕业前进行心理辅导专题讲座。
二、切实加强指导管理,提高办学水
1、家长学校领导小组成员要经常开会,研究现状及对策。
2、定期组织家长学校的授课教师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半学质量。
3、家长学校授课内容要有针对性,不仅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还要宣传有关法律、法规。有条件的还要订阅一些家教杂志作为辅助材料。
4、家长学校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创建学习型家庭的讲座、教育子女经验交流、每月一个年级家长半日开放活动,针对一个热点的家长座谈会、问卷调查、致家长的公开信等多种方式。
5、建立家长学校的激励机制。如每年一次评选十佳“好家长”活动、家庭教育专题征文、表彰“五好文明家庭”等。
6、切实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家长中组成家长委员会,包括多种类型家长。定期召开会议,了解家长中思想动态,对学校办学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学校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
7、学校重大活动由家长参与,以便家长更广泛地了解学校,形成合力,促进教育的发展。
1、每学期分别对各年级家长普遍授课2次,通过各种方式,如讲座、座谈会、交流发言等。普及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介绍不同年龄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及其相应的教育方法。指导家长为孩子创造一个学习型、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以利于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2、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家长安排不同的授课内容。如对一年级学生家长开学初进行专题讲座,指导家长帮助孩子度过一个转折期,其次是对毕业班学生家长,在临毕业前进行心理辅导专题讲座。
二、切实加强指导管理,提高办学水
1、家长学校领导小组成员要经常开会,研究现状及对策。
2、定期组织家长学校的授课教师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半学质量。
3、家长学校授课内容要有针对性,不仅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还要宣传有关法律、法规。有条件的还要订阅一些家教杂志作为辅助材料。
4、家长学校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创建学习型家庭的讲座、教育子女经验交流、每月一个年级家长半日开放活动,针对一个热点的家长座谈会、问卷调查、致家长的公开信等多种方式。
5、建立家长学校的激励机制。如每年一次评选十佳“好家长”活动、家庭教育专题征文、表彰“五好文明家庭”等。
6、切实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家长中组成家长委员会,包括多种类型家长。定期召开会议,了解家长中思想动态,对学校办学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学校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
7、学校重大活动由家长参与,以便家长更广泛地了解学校,形成合力,促进教育的发展。
家庭是孩子的终身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提高我园家长育儿水平,优化幼儿园、家庭教育的整体效果,从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我园决定开展 “优秀家长” 评选活动。
一、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的开展,营造真正关注孩子健康成长、快乐成长的良好氛围,引领广大家长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架起沟通交流的桥梁,让幼儿真正成为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受益者。
二、优秀家长标准
优秀家长是指积极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家长。
具体标准如下:
1、关爱孩子,尊重孩子。善于跟孩子沟通、交流,关注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不将不切实际的期望强加给孩子。
2、以身作则,时时处处为孩子做出榜样。家长、孩子行为举止文明礼貌,不打架,不说粗话、脏话,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能够养成合理的行为习惯并留心让孩子学着去做。
3、家长有自己的交往圈子和健康的生活情趣、良好的生活习惯,喜欢阅读,不断提升个人文化和精神修养。
4、尊敬、关心老人,能够经常和孩子共同陪伴老人。家庭和睦,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打架,能创设一个健康、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
5、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积极创造条件与孩子相处,亲子关系亲切融洽。每天至少陪伴孩子游戏、看书等一个小时。引导孩子善于提出问题,让孩子多问为什么,并耐心地回应。
6、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与众不同的个性与潜能,尊重孩子玩儿的权利。把孩子正常的玩耍看成是学习的一部分和学习的过程。
7、正确掌握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对孩子以正面教育为主,不打孩子不对孩子大声喊叫。正视孩子的缺点和过错,不溺爱孩子,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及时予以纠正,但又不简单粗暴。
8、引导孩子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尽量表扬孩子,经常给孩子制定几个容易达到的小目标,树立孩子自信心。要使孩子每天都感觉到他在学习上取得了一定进步,哪怕是改正一个缺点。
9、帮助孩子树立责任心。让孩子学会自己洗碗、洗手帕,整理自己的床铺、用具,尽到自己的那份责任。
10、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各类家长活动。乐意参与班级的管理,积极出谋划策,能给班级提出合理化建议。爱护幼儿园班级设施及环境,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11、能理智地积极配合幼儿园和老师处理好发生在孩子们间的事情,家长之间关系和谐。
12、尊重教师及幼儿园工作人员,交流时注意方式,以诚恳的态度解决问题。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教师,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教师。
三、评选范围和名额:
1、本园孩子的家长: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2、各班评选3--8名 “优秀家长”。
四、评选流程:
1、通过校信通、家长会、园内宣传海报、班级博客等形式评选要求等信息,鼓励广大家长积极参与评选。
2、2013年1月10日之前,家长根据评选标准自我推荐,各班老师按标准按时申报。
3.填写《优秀家长推荐表》,提供被推荐者1张生活靓照。各班推荐的家长需有较典型的事迹,上报材料内容翔实,重点突出。
五、评选具体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优秀家长”是我园家长的崇高荣誉,也是第一届评选,评选活动涉及面广。各班教师要高度重视,充分调动家庭参与评选活动的积极性,采取各种形式,发现挖掘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先进事迹。
2.严格评选,加强管理。要严格掌握评选的条件和标准,严格按照有关程序和环节,确保评选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要通过此次评选活动的开展,提高我园家长育儿水平,树立优秀家长榜样,使家庭与幼儿园更好地配合,从而推动幼儿园教育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