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大队辅导员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4 15:19:4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小学大队辅导员,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小学大队辅导员

篇1

在美丽的乌苏市哈图布呼镇中心小学有一个特殊的小队组织,——“红领巾义务护路小分队”,小分队自成立以来,一直活跃在乌苏市四棵树车站铁路沿线,小分队的带领人是一位年仅23岁的年轻活泼的姑娘-娄蕾,在她的带领下,路校联手在铁路沿线构筑起一条群防群治,小手拉大手的爱路护路的网络。娄蕾爱路护路的故事,还要从小分队的成立说起。

乌苏市哈图布呼中心小学坐落在欧亚铁路的北面,距铁路仅有一百米远,中心小学有一千多名学生,其中有近五百名学生居住在铁路沿线,上学,放学必然要过铁路,处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面对孩子行路中的安全隐患,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发扬爱路护路的光荣传统,中心小学和派出所于2002年4月23日联合成立了“哈图布呼中心小学红领巾义务护路小分队”是由少先大队辅导员娄蕾老师和10名小队员组成,聘请乌苏市四棵树铁路派出所葛少波指导员,李文生干警为校外辅导员,红领巾义务护路小分队成立以来,在辅导员娄蕾的带领下一直活跃在学校及铁路沿线,他们就像一个小小的宣传队,一台小小的播种机,把维护铁路法律、法规播撒在校园内和铁路沿线的千家万户。

辅导员娄蕾老师在每周一次的队日中,和红领巾护路队的队员一起活动,进行铁路沿线巡逻宣传,遇到在铁路上玩耍的小朋友进行劝说教育,给他们看随身携带的安全手册图片,告诉他们在铁路上玩耍的危险性,看到铁轨上有杂物,就一起把它清除干净,发现违反铁路法在铁轨上行走、坐、卧或者在路基上放牧的现象,她就和队员们耐心的给他们讲铁路法,讲注意安全的重要性,在进行宣传的同时,提高了队员们的团结协作能力,使她和队员的关系更融洽,更好的开展了爱路护路工作。

篇2

长眠的英雄化作不朽,英雄的壮举载入史册。弹指一挥间,侧身回首已是百年。虎门硝烟激荡民族之魂,烽火卢沟桥唤醒东方睡狮。狼烟滚滚,炮火横飞,枪林弹雨,先烈们驰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大地——这是何等英勇。呐喊声、厮杀声、枪炮声,先烈们拯救四万万炎黄子孙——这是何等伟大。

历史定格,英雄长眠。远逝的画面,依旧清晰可辨。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能触摸到先烈们跳动的脉搏,仍然能感受到先烈们呼吸的频率。正是因为他们的英勇,紫荆花才能够飘扬,水莲花才得以绽放。正是因为他们的伟大,中国巨龙飞腾于九霄之外,华夏巨人屹立于民族之林。正是因为他们的牺牲,一个古老民族书写下新的乐章,一个泱泱大国崛起于世界的东方。

战争的硝烟虽然散去,在先烈们用生命为我们开拓的广阔天地里,我们却不能无忧无虑,应当居安思危。死者长已矣,落日万人思。走在先烈们流尽最后一滴血,披荆斩棘为我们开辟的一条民族振兴的光明大道上,生活在幸福之中的我们,有什么权力不为祖国的前途奋斗终生,有什么资格不为民族的振兴竭尽所能?继承先烈的遗志,是一股激情澎湃的动力;发扬先烈的传统,是一条坚定不移的信念;完成先烈的遗愿,是一句铁骨铮铮的誓言。

人们常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无数的烈士用他们的生命换来了我们安定的生活,换来了我们每个人来之不易的机遇。烈士之恩之于我们岂能用滴水来形容,他们的恩情我们无以回报,就像是那永远也报答不了太阳的光辉一样!可是,他们从来没有要求我们的回报。我们所做的也并不是在回报他们,我们是在完成他们未完成的事业,我们和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让我们社会更和谐,让我们生活更美好,让我们的天空更明亮。

春风已解千层雪,后辈难忘先烈恩。就让我们在这样的抉择中,踏着先烈们的足迹,为民族昌盛,国家富强,个人幸福奋然前行。青山作证,绿水作证,伟大的时代为我们作证。

篇3

作为一名小学大队辅导员,它的工作繁琐且复杂,是与小学生少先队亲密接触的引导者,是对小学生身上发展的德体美,进行全方位的培养,也是与家长同时对小学生进行心灵交流的合作伙伴,还是教师的劳动模范。如何做好小学大队辅导员的工作,我提供以下措施,以作参考。

一、吸收前辈经验

1.对学校老师教学的了解 大队辅导员既是学生密友,也是在校老师。辅导员要与相应的老师进行教学交流,了解小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得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并制定实践方案。对老师教学流程的了解,能够使自身的工作得到完善,结合老师教学制定活动时间与内容,才能加强学生在生活实践活动方面,践行教学上的内容,达到真正的教与学。

2.吸收老师们的经验 从古到今,教学经验是汇集先驱者教育理念的一种学问,是经过时间与实践证明的。吸收优秀的教学经验,能为我们在教育上省去许多不必要的步骤。经验的来源,主要是中国提出的因材施教方案,是现在获得学者们一致同意、受大家喜爱且适合的方案,辅导员可以从这个方面,对小学生实行因材施教。

二、与家长进行沟通

1.进行家庭调查 每一个小学生都有不同的家庭结构,及时了解每一个小学生的家庭情况,才能避免不必要的伤害。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待事物都非常敏感,不会刻意去隐瞒他们的情绪,当受到伤害时,就会大起大落,很难控制住他们的情感,这样对教学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关注他们的家庭,就是从点滴做起,是极其必要的。

2.与家长进行沟通 家长喜欢把孩子丢给学校,认为教育小孩是学校的事,从而忽视在家里的教育。为把家长们的思想调整过来,辅导员有必要与家长们进行沟通,纠正家长这一观点,带动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到教导自己小孩子的责任中来。与家长的沟通不仅是让家长在家里教育小孩,也是辅导员对学生近一步的了解。

三、因人而异

1.因材施教 根据每一个学生不同的性情、家庭情况和爱好,对学生采取适合他们的教学模式。首先,辅导员要对每一个学生有具体的了解,并制定妥善的教学方案,然后实践在老师们课堂上,同样在家长方面,辅导员也要进行劝服,希望家长们能积极配合,最后在各项活动上,实行自我选择机制,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2.教育学生坏与好 有些学生处于迷糊阶段,他们的自控能力差,喜欢虚拟世界的东西,比如打游戏等。我们都知道电子产品有好也有坏,但是它对学生的伤害远大于有利的部分,特别是对越小的孩子,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3.依情况而定 即使是对喜欢的东西,我们也要分清楚善与恶、坏与好和利与弊,小学生不能辨别事物本质,思考问题不全面,如果一味地随着他们的性子,对以后的发展没有好处,坏的甚至影响家庭生活,因此,我们需要依情况而制定对学生有利的教学活动。

4.心理辅导 心理问题是每一个人在任何时段都会有的问题,这种问题只需要在乎它的程度,看是否严重。所以,对学生进行心理交流,从他们口中我们会得到他们内心到底是怎样想的,及时修正他们看待事物的想法,是任何一位辅导员所必备的。面对学生消极的思想,应多加进行积极向上的安慰与劝导,积极采取办法,改善他们的消极情况。因此,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就需要严格要求辅导员具备积极乐观的心态。

四、组织活动

1.采取教学与活动结合的方式 把学生从课堂中解脱出来,多做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做到体与智的同时发展。其实,现在我国教学普遍反映学生在户外活动中缺乏教育,表现在不能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和身体亚健康等情况。所以,我们不仅要教育他们知识的学习,还要保证他们能多接触生活,做一定量的运动。

2.针对性的活动 对于大多数学生喜欢的活动,依据学校条件,采取全面发展。不同学校的学生就有不同的特点,他们的爱好就有不同,就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活动,依照他们的兴趣来实行,这样才能达到活动的目的。

五、与上级或同级进行交流

与像校长和副校长或更高级别的领导,进行教学研究。当对学生采取某些行为,就要多与同级别或级别高的领导交流,认真听取他们对你的意见,才能完善对学生教育,听取这些建议也是在吸取经验。还有与外校的辅导员需要进行多项探讨,互相发现对方的优缺点,也会对工作有一定的启发,也能发现对学生教育的更好方案。

结语:做好小学大队辅导员的工作,不是一日之事,需要从小事到大事的了解,从想象到具体的实行,从下级到上级的配合,由此可见,做好它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一件事,辅导员应具备的条件也是非常严格的。但是,他们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非同凡响的影响,是我们不可忽视的。

【参考文献】

[1]王安凤.《如何做好农村小学大队辅导员工作》[J].学周刊?上旬刊.2015,(9).

篇4

引言

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高校的大学生市场就业体系也在逐渐的完善和健全,并在不断的被社会所接受。高校辅导员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指导者和领路人,应该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指导大学生正确的择业和就业,充分体现高校辅导员的职能。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存在相对强大的优势,但是在发展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辅导员是以朋友角色才能深入了解学生、正确引导学生,才能做好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学生信任辅导员的话,使辅导员的角色容易走进大学生的内心深处,从而也可以使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顺利程度大大的提高。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和辅导员的作用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存在很严峻的问题,大学生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基础问题。很多大学生由于是独生子女的关系,对于家庭来说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在面对和解决问题时缺少一个成年人该有的分级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有很多学生对于自己的择业和就业问题没有明确的规划和目标,没有实际能力,不能客观的评价自己和认识自己,导致在就业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和困难,也可以说,当代大学生能力不足,对自己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目标是现在大学生就业难题中最大的问题。

大学生规划意识的提升有助于改善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的提升,而在这一过程中,高校辅导员的作用也就显现其中。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上针对不同的学生状况,详细的分析现在就业环境中社会就业发展的前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分析指导。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入学的最初阶段尽早的挖掘学生潜质,指导学生有目标性的学习专业知识,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面对最严峻的就业趋势,做出最好的应对准备。

职业规划指导不结合大学生的个性,为求简便而使用统一模式指导,必然使职业规划流于形式,也必然没有实效。由于在高校中,辅导员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与学生生活和学习接触最为频繁的一个群体,因此,对于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了解也最深入,我们也就可以说在就业指导方面辅导员是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最佳参谋者,能为大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指导,引导学生明确职业生涯每一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和实现所有目标的具体措施。一个优越有成效地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方式,有助于大学生在职业规划中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使大学生更容易面对现阶段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

当然,高校辅导员在指导学生的工作过程中应该准确的面对职业规划的不确定因素,在职业规划指导中指引学生适应瞬息万变的就业动态,不断的更改脚步,以跟上社会进步与需求的步伐。即大学生职业规划是随着社会不断向前的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很多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工作岗位后,面对社会环境与高校环境差异,一时之间很难适应,因此,辅导员应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职业规划必须根据各种环境的变化随之调整,使大学生职业规划不可能把终生职业规划的每一个具体细节都确定下来,找出相应的对策,对规划进行调整和完善,增强大学生就业规划的主动性。大学生合理、有效的职业规划可以相应地加快个人的职业发展历程,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在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中,辅导员全面直接的指导作用,是高校教学中所无法代替的。

三、辅导员如何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首先,高校辅导员在辅导学生之前要逐步提高自己本身的素质,并在此基础之上提高自己的知识结构,切实的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学习指导、心理疏导、生活辅导以及就业的指导工作。这一点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拥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其次,高校辅导员应该具备较强的责任心,本着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态度,积极的投入不同时期就业信息的整合搜集工作中去,并及时准确的传达给学生,教授学生一些面试注意事项和技巧,尽一切可能为学生在就业工作中指明方向,提供帮助,帮助他们提高就业竞争力,从而实现顺利就业。

另外,目前我国高校的在校学生,面对就业市场,辅导员应该根据所带班级学生情况给予分类指导。本科毕业生,辅导员应该根据学生具体的基本情况,建议可以通过考研、就业、创业、选调生、特岗教师等方式实现就业,而专科生则根据情况可以鼓励学生专升本、招教考试、大学生村官、灵活就业等方式实现初次就业。在思想上要不断引导和教育学生,最终实现就业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高校更应该加强这一部分的解决能力,而高校辅导员这一重要的组成部分,必定会起到的良好的作用和效果。因此,作为高校的辅导员就要积极的肩负起自己在就业指导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构建和谐校园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

篇5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迅速推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持续增长。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部分,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而高校辅导员处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充分发挥辅导员的自身优势,可以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优势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承担了大量的学生教育、服务、管理工作,在具体的学生事务工作中,也扮演着多重角色,他们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专业课教师、职业规划咨询师、心理咨询师、日常事务工作人员和知心朋友等等。正是有了多样化的角色,才使辅导员具备了学生工作的独特优势。同样,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辅导员也有其自身明显的优势。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角色优势。首先,高校辅导员熟悉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为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高校辅导员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必须准确、及时掌握每一名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思想特点,需要经常与学生谈话、沟通,平时还需要通过在班级建立的信息反馈网络及时掌握每一名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学生的心理变化等信息。通过这些工作,有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心理基础,在具体的就业指导工作中,辅导员可以选择使用学生更易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开展就业指导,增强了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

其次,高校辅导员熟悉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能力素质,为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奠定了能力基础。学生的职业倾向和就业心理是多样化的,并呈个性化特点,不同性格特点和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也是不同的,就业指导工作也随即呈现个性化特点。从学生大一入校到临近毕业,从低年级的职业生涯规划到高年级的就业指导,辅导员都贯穿其中,每一项工作的圆满完成,都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倾向去设计,进而引导学生,达到较好的效果。熟悉、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能力素质水平,将更利于针对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工作。

最后,高校辅导员将就业指导工作与日常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相结合,可以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而就业指导工作也同样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辅导员可以在学生入校时即结合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在了解学生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对自己的未来作思考和打算,做好职业规划,在大二大三年级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督促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自查、修改、分析,根据不同时期的任务要求来设计自己的大学学习计划,完成一个个目标,帮助学生在就业择业时做出明确判断和选择。这些工作与辅导员的日常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相一致的,也是其他教师所不具备的有利条件。

二、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具体措施

在掌握学生思想状况、性格特征、心理特点、职业兴趣和职业倾向等信息的基础上,扮演不同的角色,高校辅导员可以结合现有的就业知识和就业市场信息,有针对性地分别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有效帮助学生实现顺利就业。

(一)开展专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目前,大部分学生考入大学后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并不了解,甚至有些学生在高考中因种种原因没有选到心中理想的专业,这部分学生入校后在专业学习方面的兴趣和积极性都不高,难以对其实施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而学生能顺利就业的前提是必须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的认同度不高,将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就业。针对这种情况,辅导员需要在学生入学时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教育,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度。可以邀请校内外专业学科带头人等知名教师对学生进行入学专业教育,让学生明确相关专业的学习内容、学习范围和社会应用领域、市场前景等,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了解;同时通过主题班会和有益活动竞赛教育引导学生了解、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职业兴趣以及所学专业对未来作一个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未来的职业方向。

(二) 开展实践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

只有掌握了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并能在实践中灵活应用,学生才能在实际工作中驾轻就熟,不断开拓创新。因此,拥有扎实专业知识和良好综合素质的学生历来为用人单位所重视,也是用人单位遴选学生首要考虑的因素。做好就业指导工作,辅导员需要教育引导学生掌握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学生的专业知识主要来自于第一课堂,而实践动手能力的锻炼则主要来自于第二课堂。辅导员在强化学生学习意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强动手能力,以缩短就业后的工作适应期。广义的社会实践包括校内和校外的一切与学习有关的活动,不仅要引导学生在校内积极参加各类专业竞赛和社团活动、到专业实践基地实践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引导学生适时走出校园,了解、认识社会,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基本的管理才能等综合素质,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应用对人才的需求,加强素质拓展,提高专业知识和能力素质水平。

(三) 开展就业指导专题辅导教育

如今,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增长,与就业有关的思想波动问题和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辅导员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变化特点,与学生多沟通,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问题和困难,以及需要得到的指导和帮助,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各类专题讲座,给学生提供有利的学习平台,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和就业前景,满足学生学习的热切愿望,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抉择,懂得求职的技巧和基本技能。也可以邀请知名校友回校举办就业专题讲座,拓宽知识面,让学生学到在校内读书期间不能接触和了解到的就业知识信息。同时,重视学生就业心理问题,适时调整思路,针对全体学生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班级信息反馈机制,发现问题及时与学生谈心,解决问题。通过就业指导专题教育,帮助学生排解所有客观难题,让学生有足够的信心面对就业。

(四)做好弱势学生群体的就业指导

贫困学生是辅导员重点关注的对象,贫困学生的就业问题也不容忽视。在平时,辅导员应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给予贫困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解决他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困难,为正常的大学生活扫除障碍。同时,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辅导员应引导贫困学生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锻炼,通过思想辅导、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等方式,有侧重地加强对他们的专业指导和各项能力的锻炼。另外,辅导员也要高度关注班级的一少部分“差生”,即在学习水平、各项能力测试等方面显得比较弱的学生,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他们最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辅导员也要重视对这部分学生的重点关注和重点引导,帮助他们发现、挖掘自身的优势,顺利就业,各尽其才。同时,辅导员要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踏实务实,不好高骛远,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鼓励学生采取多种形式的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五) 指导学生学习相关法律知识

在当今法制社会的大环境中,如果法律知识不够、法制意识不强,将有可能增添犯错的风险、丢失自己应有的权利。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针对毕业生,辅导员应适时组织学生学习新《劳动合同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并在以后的就业工作中能自觉遵守各项工作规章制度,顺利在工作岗位上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在工作中遇到困难能及时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

三、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需注意的问题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给予学生有效的教育和指导。

(一) 加强自身相关的理论学习

高校辅导员要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首先自身需要有扎实的就业知识基础和指导技能,同时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及时了解国家各行业的就业环境和就业政策以及市场发展前景。而目前高校辅导员大多都不是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就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够,在做就业指导工作时有时会显得力不从心,不能满足学生的问题需要。因此,高校辅导员应该首先加强自身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二) 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

目前,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辅导员总是习惯性地普遍主张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的教育,这种观念把所有学生的情况概括在一起,不适合现今社会市场经济“自我择业”的导向观念。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基本情况都是不相同的,需要不同的就业指导侧重方式,辅导员应该针对学生的不同表现和个体特征对学生做个性化的就业指导,避免模式化教育,这样学生更易于接受。

(三)做好学生毕业后的跟踪服务工作

学生顺利就业不是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结束,为做好下一步的就业指导工作,积累实践经验,辅导员还需对毕业生做好有效的跟踪调查和反馈工作,及时了解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工作情况,利用假期走访各用人单位,听取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和毕业生对工作的感触。辅导员要对毕业生做好跟踪服务和信息反馈工作,将相关重要信息及时存档,以做好下一步的就业指导工作。

目前,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是关乎社会稳定、关乎学校生存与发展、关乎学生切身利益的大事。高校辅导员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角色优势,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抓住有利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方式,有力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开创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新局面。

篇6

随着高校学生工作内容的不断丰富,范围的扩大,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已经从分散化向规范化、细致化转变,是学生教育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是衡量高校学生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高校辅导员不仅担负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力量。目前,高校对就业指导工作都十分重视,从成立就业指导教研室到就业指导教师竞争上岗,都反映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正慢慢走向正轨。然而,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方式方法问题仍需要积极探讨、不断实践总结,才能切实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成效性。

一、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存在问题

1、辅导员对就业指导工作重视不足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教育管理的主力军之一,在学生工作中,辅导员事务性工作占用了大量时间,近年来随着学生工作的细化,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资助、心理健康、党团建设、就业等方面要求也越来越高,辅导员整日忙于工作量大、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对学生工作的思考、研讨较少,尤其在学生就业指导方面,辅导员都是仓促上阵,凭借书本和多年来对学生管理的经验对学生进行指导,对就业指导工作没有深入细致地去钻研深究,未能将大学生教育培养与就业指导全程化联系在一起,只是狭隘地认为就业指导就是协助学生找工作、落实单位,没有把学生的发展融入其中。

2、就业指导工作未实现全程化

就业指导工作应该是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一部分,实际过程中,往往未能将学生的学业发展、思想发展、学生个体发展等内容纳入到整体中去,片面地强调阶段性指导,使得工作衔接不够。部分学校虽然强调全程化建设,但实际的做法也未能将全程化落实到位,就业指导工作也停留于表面。

3、就业指导教师能力不足、方式过于陈旧

辅导员担任就业指导教师,往往都是工作一、两年或者长期从事学生管理的辅导员,在了解社会形势、行业发展等方面,存在了解不透彻、分析不详尽、指导不突出等问题,方式多以宣讲为主,指导过于僵化,学生积极性不高。

4、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与社会实际有差距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内容过多强调学业、职业的规划、国家和学校政策的熟知、简历的制作和求职的技巧等方面,相对于学生而言,学生的诉求更多集中在“我的专业能干什么”、“我学了有什么用”、“这行前途会怎样”等等。经过调查,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的反应大部分是:“课程太泛泛,不管哪些专业都适用……”。针对这样的情况,就业指导课程与社会衔接的还不够紧密,没有完全解决学生的需求问题。

5、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成效不明显,欠缺调查评估

辅导员对于已就业学生单位的回访,做的还不够细致,缺少回访调查,对用人单位的招聘标准随市场的变化趋势不能及时作出反应,信息来源得不到及时更新,为学生提供的实用性价值不高。

二、提高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1、深化理解就业指导工作意义,转变理念和方法

辅导员要将学生教育培养与发展和学生就业指导紧密联系起来,要把就业指导作为提升学生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来看待,变学生的“管理者”为“服务者”。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增强课堂、课下就业指导的生动性,要树立“服务育人,促进全面发展”的理念,真诚对待每位学生,根据学生需求为学生提供高效服务。

2、丰富就业指导手段,利用各种载体建立就业指导平台

辅导员要充分发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将就业指导内容循序渐进地渗透到学生日常教育工作中去,结合学生各种类型活动,拓展学生视野,将就业指导的全程与细致化贯穿到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端正思想、理清思路、找准各自发展目标。要深入学生当中,充分挖掘学生喜闻乐见的载体,比如利用网络载体、社会实践载体,要以学生视点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热点问题,借助热点问题的散播效应,增强学生的发展意识。通过由学校、学院组织的社会实践、就业招聘、校友报告会、科技和行业报告会等活动,让低年级学生广泛参与其中,增加学生了解社会的途径,用学生的切身体验来启发、感染学生自身,从而延伸就业指导的作用。

3、辅导员要将学业发展与学生个体发展紧密相连

辅导员要根据大学学习规律,大学生养成教育特点为基础,一方面要熟悉学生所学的专业,对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程度有深刻了解,对专业的发展有深刻体验;另一方面,要熟悉学生特点,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纠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通过学习习惯养成、良好心态培养、学生理想的树立等方面内容,将专业学习与发展和学生个体发展相连,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4、辅导员要积极向选聘的社会兼职指导师学习

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能全部依赖于辅导员,还要吸收社会优秀人才作为兼职指导师,这是就业指导工作取得成效的有力补充。目前,许多高校都已经聘请了社会上优秀人才作为兼职指导师,但辅导员与这些兼职指导师的沟通交流甚少。辅导员需要主动与兼职指导师沟通,学习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企业员工的发展路线以及行业的走向等内容。学校、学院也应该努力为辅导员与企业之间搭建良好的长效学习交流平台,丰富辅导员的社会经验。

5、辅导员要努力践行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化目标

辅导员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特点开展阶段性就业指导,大一、大二应该做好学生的入学思想教育、专业教育,教会学生学业规划的一般方法,大三重点在就业技能培养,对学生的考研、就业、创业进行指导,教会学生规划人生目标,大四要重视学生就业观的树立、就业心理的调适,以及为学生及时提供就业信息,最终为学生的顺利就业服务。

6、辅导员要对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个性化就业指导是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全程化的基础上,在充分了解学生个体特性的前提下,开展的个性化指导工作,旨在促进学生就业的个性化发展,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共性就业指导的背后存在着学生个体差异性。辅导员要从学生个性特点出发,尊重、引导、激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内涵一是对学生要进行一对一的个体化就业指导,二是要对学生按照不同属性类别进行分类指导。个性化就业指导过程中,辅导员要开展个体化的就业评价、丰富个体化就业指导课程形式和内容,将专业课程学习渗透到就业指导之中,要举办个性专题讲座,通过电视、网上视频等形式进行宣讲。同时,还要开展个性化就业咨询,要处理好一般性就业咨询与就业心理咨询,让学生广泛参与其中,增强学生心理调适能力。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对大学生的教育培养、成长成才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辅导员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实践总结,才能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更好地为广大学生服务,成为学生认可的就业指导师。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8-0017-02

一、“大学生校园突发安全事件”概念的界定

大学生校园突发安全事件是指由于自然、人为或社会政治等内外部因素引发,以大学生个人或群体为主体,不以高校管理者意志为转移,在校内无可预见可能而突然发生,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较大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诸如,近几年来接连发生的河北大学“李刚门”事件、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中南大学“实验室发生火灾”事件和江夏学院“学生跳楼”事件等。因此,如何理性引导和处理突发事件,切实提高辅导员应对大学生突发事件的能力,已经成为预防隐患、排解矛盾,甚至左右事件走向,关乎校园、社会稳定的重大现实课题。

二、大学生校园突发安全事件的一般特点和发展态势

(一)大学生校园突发安全事件的一般特点

1.事件发生呈现突发性的特点。高校大学生突发事件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发生的突然性。事件苗头往往具有隐蔽性,它的爆发有些是由于自然灾害或事故发生而引起的,事件来得突然,无法预料时间,没有症状或规律可循,令人措手不及。有些是因长期无法得到解决的问题积聚在一起,因某一事件的爆发而引起的突发事件。还有一些则因为人为因素造成,比如学生集体食物中毒、停水停电等现象。因此,大多数突发事件所表现出的瞬间爆发性,它的发生原因、影响因素和发展态势等都没有特定的规律可循,往往让高校辅导员很难提前预知,极难排除。

2.主体诉求呈现普遍性的特点。高校校园安全事件的主体是广大青年学生,他们思想活跃、消息源灵通、通讯手段快捷,事件一旦发生,可能立即引起学生集中关注,相同的利益诉求,必然导致学生普遍关注,引发。需要管理人员快速做出反应,快速分析判断,快速有效处置,否则可能造成较严重的社会影响。

3.组织行为呈现专业化的特点。大规模群体化的突发安全事件发生之前,组织者在整个事件的时间安排、地点选择、程序步骤、分工安排和行动方式等方面越来越呈现出“专业化”倾向。比如学生为满足利益诉求,采取的罢课、罢餐、游行、静坐等方式,如处理不当,极易引发更大规模的冲突,严重的将导致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4.处置过程呈现复杂化的特点。一般校园安全事件发生之后,校方会按照相应的应急处置流程进行处理。在处置过程中,将面对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和诉求。特别是近年来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对事件的传播更加难以管控,导致舆情压力增大,社会认知渠道繁杂,进一步增加了安全事件的处置难度。

(二)大学生校园突发安全事件的一般特点和发展态势

1.事件发生呈现“合法化”的趋势。在大学生突发安全事件的处置过程中,常常有部分利益诉求者在网络上进行策划、煽动和操纵,这些人通常熟悉国家的法律、法规,明晰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态度,他们懂得运用这些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使自己的行动更加“合法化”。

2.社会影响呈现扩大化的趋势。高校始终备受公众和媒体的关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的介入使得高校突发安全事件更容易在社会上产生重大影响。由于网络传播具有互动性和即时性,一旦高校发生突发安全事件,相关图片或视频短时间内就会上传到网络,引起社会的关注,给处置事件的校方,特别是辅导员带来极大的压力。

三、辅导员应对大学生校园安全事件主要策略

1.学习政策法规,明确职责担当,依法依规处置学生安全事件。作为高校大学生政治辅导员,牢牢把握党和国家教育政策、方针、路线,熟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教育法规、条例,以及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的系列安全管理规定,是辅导处置校园安全事件的根本依据和行动指南。高校主管部门应该建立明确的辅导员安全防控与处置制度,进一步理清和明确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形成各行其职、相互配合的良好局面。辅导员自身要明确学生教育管理的重点难点,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危机事件的防范与应对上。

2.树立危机意识,做好矛盾排查,建立畅通的检查与通报机制。辅导员要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对学生、学校和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始终树立危机意识,做好危机预防与矛盾排查调解工作,特别是对严重心理危机、严重行为过错两类学生要重点关注,将安全管理贯穿工作始终,实现高校大学生安全危机管理从事后救火式变为事前主动防御管理。辅导员可以根据自己工作情况,并结合学校危机应急预案制定班级应急预案,制定适合本专业学生的“宿舍安全管理员”、“义务消防员”、“班级安全委员”、“学生自律小组”等学生自管组织,通过他们实现上与二级学院负责人、下与学生骨干团队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一旦发现安全事件产生,第一时间进行上报,争取各方支援。

3.举行实战演练,培养学生骨干,掌握基本的救援与处置能力。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中可增加与校园安全事件防范与应对相关的内容,通过主题班会、安全征文、心理箱庭游戏、朋辈辅导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安全守纪意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参与防范安全危机事件的实战演练,指导学生掌握应对各类危机事件的基本常识,以使学生在危机事件中能够做出及时、有效的科学自救和互救。危机发生后,辅导员能第一时间发动学生骨干稳定现场、控制局面,并能根据危机种类分类处理,做好学生情绪疏导、思想稳定工作。辅导员本身还应不断自我加强思想政治、心理学、教育学、法学等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积累,掌握应对各类危机事件的相关知识与技能,熟掌握防范与应对方法,不断提升他们应对危机事件的综合素养与能力。

4.把控舆情发展,参与事件始终,建立完善的三防和联动机制。辅导员要高度重视事件舆情发展方向,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宣传应对机构的工作,第一时间向媒体提供真实、准确的事件要素,确保舆论起到积极正确的社会引导作用。在高校大学生安全事件的预防与应对工作中,高校应积极争取一切可用资源,进一步建O和完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与物资配备。地方政府、高校、社会和学生家庭均要承担部分责任,即“风险分担”责任,建立健全联合防范机制。辅导员要加强与家长、学生的沟通交流,以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在安全事件的处置过程中,加强与家长、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做好事件中途和后期的处置工作。

5.完善长效机制,加强制度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制度保障。不断完善大学生校园安全事件防范应对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危机事件的处理程序,使高校各职能部门统一思想,明确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合作,提高高校应对安全危机事件的效率。各高校可以参考制作《高校危机事件防范与处理指导手册》,以书面的形式将长效机制固定下来,使辅导员的工作有根有据,为辅导员防范与应对高校危机事件提供制度保障。建立辅导员年度安全工作考核机制,如果因为辅导员管理失误,或者处置不当,出现学生伤亡责任事故的,其工作一票否决,并做出相应纪律处理。对辅导员参与解决学生安全事件起到重要作用、做出突出成绩的,要给予奖励和表彰,并举行工作报告会,将先进经验进行推广,提升辅导员的能力素养。“居安思危”是辅导员应对大学生安全事件的永恒话题。事实证明,不断提高高校师生的危机忧患意识,增强辅导员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与素养,提升在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纪观念,不断完善和创新高校教育服务的管理体制,是大学生成人成才、构建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高等院校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王荣,赵钢.辅导员应对校园危机的能力研究[J].当代青年月刊,2015,(9):209-209.

[2]于正伟.辅导员在校园危机处理中的角色定位[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4):98-100.

篇8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1

前言

辅导员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的性质决定了辅导员在高校突发事件的处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高校突发事件,主要指在高校范围内突然发生的具有强烈冲击力和影响力的重大事件。如学生自杀、群架斗殴、食物中毒、宿舍重大失窃等事件。高校应如何预防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发生后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来解决都是当前高校重要的研究课题,特别是处于高校学生工作辅导员,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更应讲究策略和方法。

一、辅导员的性质决定了辅导员处理高校突发事件的必然性

一方面,从国家教育部对辅导员的定性来看,根据《教育部24号令》的相关规定:“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第五条第三项规定了辅导员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是“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另一方面,近年来,大学生的文化观念、价值认同更趋开放和多元化,加之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比例、困难学生比例进一步增大,学生的心理抗挫能力、适应能力、辨别能力、交往能力、学习能力、自控能力等都有弱化的趋势,学生群体中各种不安定、不稳定诱发因素增多,在这些突发事件的处理中,辅导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大学生突发事件应对处置中辅导员面临的困境

(一)受制于大学生突发事件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的不完善

就目前而言,我国对于大学生突发事件的专门法规制度还够完善,缺乏专门针对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具体法规条例。只能依靠《教育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来粗糙界定。显然,当前对高校大学生突发事件的解决仅靠惯有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已无法满足辅导员处置事件的现实需要,更起不到对突发事件的前期预警预防的作用,造成了实践中的许多无奈,给高校辅导员在处置大学生突发事件中带来了极大挑战。

(二)受困于不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的束缚

大学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突发事件处置应对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尽可能预防突发事件的产生,控制紧急情况的发展并尽可能将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降至最低。有了应急预案,并不等于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就有了保障。即使一个非常完善的应急预案,倘若制定之后就束之高阁,没有进行有效的落实和贯彻,也仅仅是个“文本文件"而已。

(三)大学生突发事件处置情况复杂化趋势明显

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猛增,这也无形中使突发事件呈不断增长,伴随而来的便是大学生突发事件处置情况复杂化趋势明显,辅导员的应对困境更加凸显。首先,大学生心理疾病造成的突发事件呈上升趋势。其次,学校安全事故类事件发生频繁,偷盗诈骗、故意伤害、意外死亡、群体性斗殴等案件增多。最后,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建筑物安全事故、食物中毒,就业压力大而发泄等突发事件也日趋频繁。这些问题的处置情况往往容易复杂化,导致辅导员在大学生学生突事件处置中经常措手不及。

(四)信息沟通渠道的非正常性短路

大学生突发事件的管理是政府突发事件管理体制的一部分,也是其功能和内容上的延续。因此,在大学生突发事件管理的整个过程中,突发事件的有效预警和应对离不开包括辅导员与学校各部门、学生家长、学生及上级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由于大学生突发事件的难以预料和不确定性,在突发事件爆发前后,如果辅导员没有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缺乏与学校、家长、媒体、上级部门等利益相关方的信息联动机制,往往会导致信息沟通渠道的非正常性短路,使自身陷入被动状态。

三、危机管理下大学生突发事件处置中辅导员的应对策略

在危机管理视域下,辅导员处置突发事件时,要做好事前预警预防、事中应急处置、事后善后恢复工作,须耐心说服引导,稳定学生情绪,防止事态扩大,积极为和谐校园建设和广大学生利益的维护做出应有贡献。

(一)强化管理,积极预防

强化管理,是指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学生管理过程中应利用周全的制度进行有效管理,充当突发事件的发现者角色。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宿舍管理、贫困生等工作,在党、团支部、宿舍等方面培养预防与处理突发事件的助手;通过学生的自律自管,依靠学生骨干,及时掌握学生信息,落实信息全面覆盖、快速反应的信息反馈机制,以使突发事件发生时辅导员可以及时处置,应对自如。

(二)立足服务,强化能力

篇9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高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是在原有的基础教育的根基上,以“终极关怀”为视角,帮助学生确立确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合理的价值观,为高校大学生的德、智、体、美等个方面的全面发展,为培养社会意识搭建发展平台。高校辅导员在高校教师队伍中属于中坚力量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只有构建并完善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才能够推动高校德育工作进一步的发展和改进,才能帮助学生的全面发展,确保大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得以健康成长。高校德育建设工作在内容上不断地创新,才能把高校德育工作的各项任务切切实实地落到实处,真正推动高校德育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1高校德育工作中辅导员的重要作用

1.1帮助学生养成将道德知识内化为道德品质

高校德育工作教育,通过道德知识的内化,最终让使学生树立有型的正确认识,通过构建理论体系,为学生树立道德信念,使道德从认识层面上升为情感层面,最后转化为道德动机,并通过学生的道德行为来体现。学生能够将道德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和衡量他人行为是否正确的标尺的时候,蕴含着道德在内心的正确性,对方的行为会引起自己的情绪体验,道德认识由简单的认识转化为自己心中应有的道德信念。在这一过程中,辅导员的工作显得突出地重要,需要辅导员根据发生的不同情况,以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为根据,遵循大学生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对德育工作,进行定性分析,对实际情况做出客观、公正的整体上的评价。以学生为本位,结合实际情况,帮助大学生将道德从认识转化为情感,内化为信念,变成动机,指导自己的行为。从而使学生的言行趋于规范,最终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1.2 帮助学生道德行为更加规范

大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同时他们又作为高校教育活动的对象。高校德育工作,不同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德育工作的内容,基础教育阶段,通过学校的德育工作,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大学德育教育工作需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通过理性的思考后,对发生的事情做出自己的判断,根据道德知识和理论做出正确的决策,完善自己的道德行为。主要告诉学生如何去做。辅导员由于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多次与大学生接触,由于平时在校期间联系紧密,自然就可以及时发现大学生身上存在的闪光之处,在行动上做出客观的评价,根据学生的行动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

辅导员在发现闪光点时,就要适时适度地进行肯定和表扬,促进大学生在品德上有更大的进步。对于存在的不足,辅导员要能够及时予以指出纠正,对于严重不足的要进行更严厉地批评,对于那些严重触犯学校纪律的,要给予必要的处分,同时,帮助这些学生找出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让他们真正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错误,然后采取一定的措施帮助学生改正提高。

1.3辅导员的素质是学生良好品德的有效资源

辅导员的素质就是指辅导员的个人才智、能力和内在涵养,也就是辅导员所具有的才干和凝聚的道德力量。高校辅导员本身所具备的素质是高校德育工作顺利而见成效开展的前提。必备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这就决定了高校在辅导员的选定上,要将他们的基本素质的高低作为一个重要的选定条件。高校辅导员的素质,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资源。素质是人的一种内在品质和质量,具有静态隐蔽性还具有相对稳定性,素质是转化为能力的前提条件。

在政治热情上,青年大学生一般都具有追求进步的满腔热情,辅导员本身首先需要拥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才能对学生做出方向性的正确引导,将大学生的政治热情能到很好地发挥,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在思想道德上,辅导员在日常班级管理的工作中所表现出的事业心社会责任感的强度,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的高低。辅导员日常的言行举止对于大学生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

在双向互动方面,师生在共同活动过程中,辅导员贴近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必然带给学生品德进步诸多契机,同时学生的不断进步,也能感动辅导员,激发自己更大的付出。

在心理素质方面,辅导员与大学生朝夕相处,他们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日常的教育管理,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与个性张扬有很大的影响。辅导员服务学生,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深入学生中间,深切关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一切教育活动都做到以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宗旨,培养学生品德的优化。辅导员在工作体现的个人素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发展。所以说,辅导员的素质是学生良好品德成型的有效资源。

2传统德育工作的弊端

僵化的德育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在传统德育中,辅导员的工作方式为“说教式”、“管教式”,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将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的教育客体,学生在整个的德育工作中是道德知识的接受器。 在德育的教育中辅导员视自己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高高在上的“先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明显天生处于被支配、被控制的地位。但是,在高校的德育教育这一过程中,辅导员与大学生,双方都是具有较高的文化性与价值倾向性的个体,都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和个性较强化的人,在过程中能够充分地显示出其主体性的独立的个人。在德育的教育过程中需要注重人的自主性特点和个性化特征,辅导员的工作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然而,传统的僵化的德育的模式,学生在这一教育过程中,充当被动的接受客体。时代在不断地发展,新时期高校德育教育新体系中,大学生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位,辅导员在德育教育中需要持有以人为本的理念,采用对话的方式,在理论和实践中,重新审视学生的地位。

3高校辅导员在德育工作的创新策略

3.1挖掘“校本”资源,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高校经过多年的办学经验,无论从办学理念还是校风、校训,都沉积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作为大学生的辅导员,需要将这些作为一种德育教育的校本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传统的僵化的德育说教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时期高校学生的个体发展,现在的大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如今的大学生排斥空洞的说教,他们重视实践中自己相对独立的自。基于此,辅导员应该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现状和学校的发展现状,多开展社区活动和有意义的学生实践活动,在真正的实践中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调动大学生积极地自我教育,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努力使高校德育工作的见实效。

3.2尊重学生,在新时期,重新审视、定位客体

僵化的德育教育方法,忽视了受教育者的能力和要求,对大学生的内在需要几乎没有关注,这就造成了德育效果并不显著的客观现实。新时期德育工作中,辅导员需要重新审视教育客体,将原来纯粹的客体,转化为参与体系的主体,在关注大学生的内在需求的同时,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挖掘。关注他们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大学生在与自然、社会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自觉能动性,辅导员的道德教育,需要关注大学生的主体精神,通过参与到实践中来,让学生自由活动,在活动中自觉地进行自我。哲学观点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主体认知是不能脱离开学生个体的,大学生世界观的形成是在他们的经验基础上建构起来的。道德观的构建也是如此,道德的养成不是靠辅导员“教”会的,而是大学生在与作为个体在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自己的道德生活实践中自我构建自然生成的。

3.3以学生为圆点,师生同笔,共画高校德育之圆

高校辅导员以对话为基础在新时期德育体系中,以学生为圆点,以实践活动为起点,并最终将德育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与学生同笔,描画高校德育之圆,在整个德育教育中,始终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把大学生与高校德育工作者――辅导员作为高校德育新体系的共同主体,在实践活动中遵循对话理念,强调师生共同体的共同目标,在无限扩充的时空中展开自由对话。

由于传统的高校德育教育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如内容上,多数脱离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方法上,传统高校辅导员德育强调灌输说教的硬性方法,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主体上,传统高校德育的辅导员与大学生是的隔离。辅导员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在鼓励和引导学生组织开展校园文体活动中,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将学生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并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师生同笔,共画高校德育之圆。

3.4改传统僵化德育模式为师生“对话”模式

一改传统的德育模式为对话性德育模式,突出辅导员与学生的对话内容,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师生对话中,辅导员需要强调对大学生理解的重要性;由于高校的德育对话,主体为是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这就需要在德育对话中,辅导员与学生之间,要多进行心理交流,进行心灵上的沟通。辅导员与学生的对话中,需要辅导员平等地对待学生,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德育才能有效地进行下去,在平等的氛围中,师生双方才能存在共同的话语,在对话中要遵守一定的沟通原则,对话需要真诚的态度;营造自由的交往情景;鼓励学生的自我表达;培养学生质询意识;建构开放的话语模式。辅导员需要根据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循序渐进,在学生已有的道德基础上,提出适当的要求,帮助学生晚上自我,塑造完整的人格。

3.5辅导员不断提高驾驭能力,助力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高校中辅导员的业务素质,对大学生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辅导员业务素质的高低和对大学生的驾驭能力的强弱将决定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的高低,而辅导员在高校的德育工作的开展,首先要学习高校德育工作必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依托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学生对自己敬佩、信赖,就会产生亲切感,只有亲其师才只能做到下一步的信其道。辅导员的行为举止在学生中就会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德育工作才能有效地开展下去。辅导员要注重自身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的提高,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才能助力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这就需要辅导员首先要用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武装自己,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规范娴熟的掌握并运用。言行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助力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入研究高校德育工作理论,努力使自己成为研究型的德育工作者。

4结论

准确定位教师与学生角色,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发展大学生主体性为目标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可操作性的实践资源中,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德育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对话交流,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激发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我管理,切实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实际影响力,为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朱延华.论高校德育领域的范式转型[J].思想政治教育,2006(5).

[2] 贺彦凤.现代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探讨及其借鉴[J].思想政治教育,2005(2).

[3] 万美容.论主体道德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J].党建,2001(10).

[4] 宋艳.德育生活化模式之建构[J].思想政治教育,2005(7).

篇10

中图分类号:G4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4-0289-01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在高校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相较于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辅导员与大学生的交往最为密集,因而,也对大学生的影响最为深刻。

一、PAC心态结构理论简述

“PAC心态结构”最早是在1964年由加拿大精神分析学者贝尔尼在《人们玩的游戏》一书中提出的。P即PARENT(父母),A即ADULT(成人),C即CHILD(儿童)。柏恩指出,人的个性是由P、A、C三种状态组成的。因为成长经历的不同,每个人身上三种状态各占不同比例。有的人父母自我状态居多,较为专制。

二、辅导员的心态结构及其行为表现

(一)高低低PAC心态结构及其行为表现。高低低的PAC心态结构就是指在交往过程中,一个人处于高父母低成人低儿童自我状态。辅导员具有这样的心态结构,会在日常的学生管理过程中表现出:教训学生,控制学生,限制学生,要求学生绝对服从自己、老实听话,只抓纪律和学习,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漠不关心。

(二)高低高PAC心态结构及其行为表现。高低高的PAC心态结构是指在交往过程中,一个人处于高父母低成人高儿童自我状态。辅导员具有这样的心态结构,会喜怒无常,对学生要求严,对自己要求松,支配欲和虚荣心都很强。

(三)低低高PAC心态结构及其行为表现。低低高的PAC心态结构是指在交往过程中,一个人处于低父母低成人高儿童自我状态。这样心态结构的辅导员,在学生面前和蔼、随和,有吸引力,很讨学生的喜欢,但不能坚持原则,幼稚、冲动、随心所欲,情绪化行为多。

(四)低高低PAC心态结构及其行为表现。低高低的PAC心态结构是指在交往过程中,一个人处于低父母高成人低儿童自我状态。这样的心态结构具有成熟理性的一面,如对待学生能够客观、理智,但也会出现诸如工作刻板、缺乏灵活性,对待学生严格、冷漠的一面。

(五)高高低PAC心态结构及其行为表现。高高低的PAC心态结构是指在交往过程中,一个人处于高父母高成人低儿童自我状态。这种高高低的心态结构在交往过程中,使得辅导员在对待学生时既严厉又关心,严格要求与悉心呵护相结合,严中有爱,严中有理。

(六)低高高PAC心态结构及其行为表现。低高高的PAC心态结构是指在交往过程中,一个人处于低父母高成人高儿童自我状态。低高高心态结构能够将成人心态和儿童心态很好地结合起来,既理智、客观、坚持原则,又活泼、随和、具有灵活性,在学生面前和蔼可亲。

三、辅导员的PAC心态转换及其角色扮演

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的场景是多样化的,如何在多样化的场景中高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辅导员做好工作的重要环节。

在教育环境和教育过程中,辅导员应当以成人自我状态为主,即用成人的心态支配自己的行为,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办事,以身作则,并严格要求学生;同时,要以成人的理性眼光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思想波动,并给予其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在生活环境和生活过程中,辅导员应当以父母自我状态为主,即用父母的心态支配自己的行为,扮演父母角色,主动关心、爱护学生,对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困难给予及时的帮助和解决,让其获得“在困难时可以获得社会支持”的认知,进而获得建立的心理安全感,促进人格健康发展。

在娱乐环境和娱乐过程中,辅导员应当以儿童自我状态为主,用儿童的心态指挥自己的行动,可以暂时放弃成人角色和父母角色的理智和控制欲,扮演朋友角色,与学生交心,把自己融入到广大学生之中,使自己成为学生可以信赖的大朋友。

总之,辅导员应当善于自我调节,因人、因事、因时、因地,随机制宜地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能适应当前的环境和氛围,能适应对方的心态和需求。这是辅导员提高工作绩效、提高威信、增强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辅导员应当掌握的交往艺术和工作艺术。

参考文献:

[1]顾静涟.班主任工作手册[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5.

[2]雷厉,张雷.青少年心理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