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4 15:19:5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篇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提出,要“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而教学模式作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是教师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参照和程式,必须深入了解、系统总结和提炼。

自教学活动诞生之日起,教育实践者和教育研究者就在“追求教学成效,降低教学所耗、增大教学所得”这一功利性动机的驱使下研究和探索它,不断孕育、萌生和形成了丰富的有效教学模式思想。

国外的有效教学思想较为系统,表现为重视教学效率和寻求有效教学方法(模式)与途径。由夸美纽斯引领,经过赫尔巴特的充分发挥,加上凯洛夫教育学的加工改造,以追求“教学规模”的有效教学传统基本发展成熟。后来,人们将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概括为“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这“三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否能促进有效教学产生了质疑。基于此,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教育派”应运而生,提出了以“学生”、

“经验”、“活动”为中心的“指导一发现”教学模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步改变过去传统的“二维对立”――非好即坏的思维方式,开始重新审视教育史上对立的两派教育主张,在看到它们观点对立的一面的同时,更多地研究和发现它们相通、交融的一面。所以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教改理论和实践,都是摒弃极端,博采众长。反映在有效教学的研究上,表现为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出现了多样化、综合化的发展态势。现在影响较大的有效教学模式主要有: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实验模式、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模式、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模式,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模式、奥苏贝尔的

“认知一同化”模式、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阿莫纳什维利的“合作教学”模式,等等。我国教学论研究都合理地引进了这些教学模式,并作了本土化的改造。

我国教育教学工作者一直在寻找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联系的通道与桥梁。由于教学模式既是教学理论的浓缩化和理性化的提升,即它既具有理论的品格,又具有实践的品格,成为80年代以来教学论界研究的热点。21世纪,对教学模式的研究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借鉴国外教学模式和总结自己经验的基础上,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吸取外国教学模式之所长又具有我国特色的教学模式,可谓雨后春笋。其中影响较大的教学模式有:“指导―自学”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目标―导控”教学模式、“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等等。此时的有效教学开始朝着建构多元化、情境化、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方向发展。人们更加关注教学实践的丰富性和教学模式的灵活应用。

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模式、江庐中学基于“讲学稿”的教学合―模式、山东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山东兖州―中“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河南睢县育才学校“六步教学模式”、江苏文津中学的“四导四学”教学模式,等等。

研究的内容主要关注以下四个方面:关注学生需求和兴趣的教学模式,如“成功教育”教学模式、主体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等;关注教师成长的教学模式,如反思性教学模式、微格教学模式等;关注知识结构的教学模式,如分层(分组)教学模式、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等和关注师生关系的教学模式,如“导学型”教学模式、“双主”教学模式,等等。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篇2

一、对“有效教学”和“中职体育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内涵的理解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主旨,强调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同时有效教学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必须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为前提,以合乎教学目标为实质,以实现教与学的统一为关键。有效教学包含三重意蕴:教学要有效(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相吻合)、有效率(教学的投入与产出符合一定的比率)和有效益(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价值的实现)。中职体育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是为了达到中职体育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中职体育有效教学应当是按照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计划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依据中职体育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结合中职体育教学设施和最佳的教学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基本标准,同时又体现个体差异的不同发展的师生共同活动。

二、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教学技术层面问题

体育课程标准与教材之间的关系。课程标准是实施教学、实施评价的依据,是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依据。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于具体教学内容,应看这节内容对应的体育课程标准是如何表述的,注意分析课程标准与教材之间的适切度。标准中的“点”一般对应教材中“面”,并且内容的顺序和教材中的表达顺序往往不一致,课标和教材表达之间存在着一致性和差异性,其中差异性体现了教材编写专家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对实际教学的考虑。体育课程标准与教材之间的“空间”,为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在更大程度上增加了可能。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当地实际,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具体教学内容,在使用的顺序等方面进行调整,从而引发体育教师的教学探索。

师生关系的构建与有效的体育课堂交流。在新课改下,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教育家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学生开始时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便能更好地组织学习。”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追求教学方式、交流模式的多样化,避免教学过程形式化、程序化;避免把“对话交流”变成“问答”,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师生交流活动中,要关注教学过程的流畅和完整;注意改进课堂交流模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参与质量;综合运用纪律控制、目标控制和评价控制等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通过调整教学双方的活动,促进体育有效教学的实现。

开发和使用体育课程资源,促进有效教学。要努力探索体育课程资源的优化,明确体育教科书作为核心课程资源的地位;要注意研究课程资源的多样化、系列化与教学有效性之间的关系;鼓励建立符合当地教学需要的课程资源库,实现课程资源区域内的充分利用。(1)开发课程资源,要研究课程标准、依据课程标准,避免脱离实际教学要求、脱离课程标准要求的现象。(2)注意课程资源的使用策略,把握恰当的时机,努力使课程资源的使用效率做到最优。要有符合教学需要的科学标准,繁简得当,难易适度。(3)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师,应拥有自己的课程资源视角,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和创造力。(4)要注意体育课程资源的科学性、健身性,注意防止和避免忽视教科书,把联系实际变成一种“装饰”的教学倾向。

完善体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实现教育增值。实施有效教学,需要评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评价的核心内容包括: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学生参与度和师生合作三个方面。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及效果。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评价,涉及教师对学科知识、技术技能的掌握、对学生的了解,以及教师的教学技巧等。例如,提问、启发和组织讨论技巧,师生交流与合作的状态,还包括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教学时间和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等。评价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在于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被调动起来,学生是否积极地学练思考;教师是否采用了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是否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把教学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让教师和学生共同成为课堂的主角,并实现教学内容的预设和生成。发挥评价作用的关键在教师,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活动,如体育作业问题、测试结果,判断学生学习状况,反思教学,分析教学问题,反馈调整教学,及时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三、中职体育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

1.达成目标的多元性策略。体育教学目标是指导体育教学和体育学习的依据。中职体育每堂课教学目标的确立,都要以体育课程的“课程目标”、“水平目标”和“学习领域目标”为标准,从3个维度来表述。三维目标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达成课堂教学多元性目标策略的具体内容。

2.探究兴趣的持久性策略。新课标重视对体育问题的探究。现代心理学研究指出: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把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过程不仅有手段价值,过程本身也具有目的性价值。这种探究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对探究体育问题的提出――课堂教学的开始,教师要重视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探究体育问题得以展开――课堂教学的深入,要“保持”学生的探究兴趣;探究体育问题得以解决――课堂教学的收尾,要“再现”学生的探究兴趣。

引发探究过程中兴趣持久性的策略要求:让学生联系鲜活的生活情境、联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联系发展的体育科技;只有亲自经历和体验了趣味的学习过程,才能唤起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火花,才能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不迷信权威的科学精神,才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

3.师生关系的融洽性策略。融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之一,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和生命意义的具体体现之一。为此,师生关系融洽性策略要求:(1)尊师爱生、相互配合;(2)民主平等、和谐亲密;(3)互动共享、教学双赢;(4)转变角色、健全人格。其中第四点是师生融洽关系的核心因素。它要求教师转变4种角色:①由知识的传承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②由课程的接受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研究者、开发者和设计者;③由教学的实践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指导者;④由单一的管理者成为全面发展的启发者、点拨者和激励者。这些角色相互渗透和联系,统一于课堂的活动中。从教师角色看,上课是为追求生命的增值而工作;从学生角色看,上课是创造潜能得以发挥和三维目标全面生成的过程。所以,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目的是影响和吸引学生,使师生关系更平等、融洽,给学生以安全的心理支持,从而创设生命论的课堂氛围。

4.方式方法的多样化策略。(1)课堂教学培养个体学生的自主性。自主性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学练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充分体现预期性、参与性、自控性、创新性和有效性为主要特点的学习方式。该策略程序是:质疑,提出学习目标――释疑,自主学练――讨论,群体参与总结,教师归纳提升――拓展,应用巩固。可见,自主学练突出体现了对学生元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的要求。(2)调动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的互动性。合作学习针对学习内容较多,个人难以解决的学习任务,经个体发散地收集“资料”,最后交流、完善,得出正确结论。合作中的教与学多维互动,形成学习“共同体”,通过引导,设置情境,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对知识自主建构,培养了合作能力、交往意识、相互协调意识和团队精神。该策略的基本程序为:确定主题――小组设计――安排课堂形式――呈现学习内容――实践活动――总结评价学习结果。(3)注重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的体验性。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使学习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得到发展。其程序是: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选择问题解决方式――方式的执行评价结果。探究性学习的实质是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目的是发展探究能力,“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一般来说,人文体育内容和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可有选择地进行探究性学习。(4)注重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加强学法指导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是落实体育新课程标准的重要保障。教师不但要注意引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问题解决式、案例学习等学习方法,通过“感知――理解――应用”的思练过程得出结论,而且要对多种方式优化组合。

5.学习内容的开放性策略。(1)注重课堂教学必须注入时代气息。中职体育课堂教学要体现体育学科的发展趋势,关注学生的经验,课堂教学内容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并根据时展需要及时更新、补充,使课程具有动态性和生长性。(2)注重课堂开放性课程资源的筛选。资源必须科学处理、精心筛选,尤其是要精选那些对学生的生活和终身体育锻炼、发展有用的体育课程资源。其目的是储备未来公民必备的体育知识、运动技术技能,从而加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体育课程的理解、体验和生成。(3)注重课堂教学多科整合的和谐性。中职体育新教材强调以整合的视野认识、解决体育问题,对突出体育学科特色,把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有关目标有机地整合起来,强化学生系统思维及多学科解决体育问题的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促进体育学科综合化改革等,均有重要意义。所以,新课标下中职体育课堂教学要注重纵横联系、互相渗透,注重多学科整合的和谐性。(4)信息技术的融合性策略。“融合”的要求是突出作为整合主动因素的人的地位,并且以实现人与物化的信息之间、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整合。“融合”的重点是利用信息网络资源搭建探究平台,力争使互联网基础知识与教学内容融合、与教学过程融合、与教学其他因素――教师、学生、教材的融合;融合的目的是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究,提高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5)反馈评价的综合性策略。教师要针对重点和难点等目标,设计出不同层次的知识、技术技能要求及达标标准;通过自评和他评等具有客观性、全面性和科学性的评价方式,将学生主动学练的兴趣和情感内化为主动学练的动力,从而提升学练体育的能力和促进学生体育科学素养习惯的形成。评价的功能由选拔性向诊断性、激励性和发展性转变,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的提高和改进课堂教学实践。(6)整体反思的修正性策略。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后,要及时进行教学策略实施后的评价反思,目的在于总结策略的得失。评价反思内容有:从上述七大策略方面的反思;从教学效果中的反思;对个人经验的反思;对教学理论的反思;从同仁的交流中反思等。只有通过整体反思的修正性策略,才能使教学策略更具有开放性、有效性、灵活性和先进性的特点。

四、关注体育教育理念,反思体育教育的价值追求

爱因斯坦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瞬即逝,但只有事物背后的本质――理念是完美的永恒存在。”体育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应当关注和追求理念的转变和升华。体育有效教学的终极目标取向是实现体育教育理想,发展学生体能素质、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体育素养的现代公民,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体育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体育,促进学生整体发展。体育教育应该“有思想、有技能、有情感、有视角、有生活,帮助学生认识世界,发展自己,从而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

应当明确指出,没有哪一种教学方式是“最好的”。企图在教学中只运用某一种方式的认识和做法是绝对错误的。面对课程改革的“高原现象”,面对不同层面的问题,应树立信心,转变观念,创造性地实施教学,使体育课堂向着课程改革的目标迈进,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实现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宋尽贤,赖天德,胡滨.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综述[J].中国学校体育,2008,(10).

[2]刘立明.再论国外有效教学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

[3]刘立明.国外有效教学研究述评[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12).

篇3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7-0045-02

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强调了对学生“音乐实践及音乐创造”的能力培养,而学生实践能力及创造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亲身投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去,从实际音乐活动中提升自身实践能力及创造能力,而这种实践活动的实现,完全可以通过音舞结合的方式来实现。下面我们先来简单分析下音舞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一、音舞结合教学方式的应用价值分析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随着时代的进步,音乐教育的目的已不仅仅是传统地教授一些基础音乐文化、音乐技巧了,已发展为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等。而舞蹈的发展也是顺应了时代潮流的,它已由原来单纯的美化肢体动作、完善情绪表达扩充到协调形体气质、体现情感表达、愉悦身心健康体魄。其继续活跃在人们视线里的根本原因而在于它满足了人体需要,达到深层次缓解压力、调节情绪、健康体魄的作用。

2.丰富学生情感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主要是通过语言形式,较少部分是非语言形式。在一些场合,非语言形式的表达效果甚至要高于语言表达。现如今的音乐课程教学目标中就明确提出要通过音乐来提高学生社会交往的能力和表现力。在语言产生以前,人们常用的交流方式就是肢体表现,而舞蹈则是这种肢体表现的艺术升华。具有与音乐一样的性质――体现某种情感。古人云:“言之不足咏之、咏歌不足舞蹈之”,即是说当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受到限制时,就通过朗诵的方式补充表达,当朗诵也不能很好表达时就借助舞蹈动作来体现想表达的内容。舞蹈动作有自身的情感表现和文化内涵,若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量的舞蹈动作,便能丰富学生的情感表现方式。此外,学生要想掌握好舞蹈动作就必须增加自己对舞蹈的体悟和创新。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若是能结合舞蹈,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发展潜力。当学生具有很好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时,就能获得自信,并且逐渐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就为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提供了简单便捷的方法。

3.提升学生综合气质。舞蹈,是人类动作的艺术化。舞蹈教学即是教导、训练人的身体动作,此外还需要投入自身情感和精神,以达到协调一致的舞台效果。所以,在教学中不仅要消耗体力,还要消耗脑力,在无形中就刺激了舞者中枢神经,训练了其支配意识。动作的训练还锻炼了韧带的柔软程度和肌肉对骨骼的牵引密度,能够改善骨质、稳固关节、提升身体各部分的配合度。此外,好的舞蹈要以准确的舞蹈动作(如收腹、挺胸、提臀、低头、回眸等)为基础,所以舞者需要长时间、高频率地做这些动作,于是就逐渐改正了那些不雅的形体姿势,培养了优雅的气质。

二、音舞结合教学形式在小学课堂开展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小学生这一群体的身心素质、年龄层段、实际需求,采用相符的舞蹈动作,将其尽可能地趣味化、儿童化、游戏化。降低动作变化的频率,同时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对音舞的兴趣。如此才能达到音舞结合的最大益处,带领学生欣赏音乐舞蹈、学习音乐舞蹈、编创音乐舞蹈。具体策略如下:

1.舞蹈编创趣味化。兴趣是一切活动的不竭动力,使学生主动进行某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新课标较之于过去进步的地方则在于它将主动学习的权利赋予学生,由被动学习过渡到主动学习,由吸纳式学习变为探索式学习。在音乐教学中,强调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关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虽然音舞结合有众多的优点,但若是脱离学习主体这一客观实际,所有的优点都将转化为不可忽视的缺点。那么,如何让所有的学生对参与音舞结合教学实践活动产生兴趣是教师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增加舞蹈动作编创的童趣性,把舞蹈动作教学的简单化、趣味化、儿童化、游戏化,让音舞结合教学适应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鼓励全体学生参与,特别是让部分动作平衡能力、协调能力较差的同学以及大多数男同学积极的参与舞蹈动作即兴创编。那么,在音舞结合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怎样才能增加其童趣性呢?如:舞蹈动作中强调眼神与手势配合的,在音舞结合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模拟“摘成熟的果子”这一生活实例来训练。这是因为摘果子是一连串的动作,而摘成熟的果子就是一连串动作和眼神的结合,需要通过眼神去寻找,在差不多找好的时候伸手去摘。在这一模拟过程中将舞蹈动作与生活实例相结合,既避免了舞蹈动作教学的枯燥性,还降低了教学难度,调动了学生表演的欲望,创造了主动学习的机会。另外,还可模拟创设某种生活场景,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既能展现天真活泼的本性,又能增添趣味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民族舞蹈儿童化。纵观整个音乐教育的历史,虽不断改革创造出众多新体系,但达尔克罗兹、奥尔夫、柯达伊仍是殿堂级人物,他们创造的音乐教育体系对世界的音乐教育都具有引领作用。他们都发源于其民族优秀文化,且符合“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话,对整个世界的音乐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理论之,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其56个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是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不同风格的民族舞蹈,既可以激发学生对优秀民俗文化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丰富学生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荣誉感。我国的民族舞蹈大多都保留着原始风貌,朴实豪迈、热情自然。教材中有很多各少数民族的音乐作品表演与聆听。比如:蒙古族的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傣族歌曲《金孔雀轻轻跳》、土家族歌曲《乃哟乃》;朝鲜族歌曲《桔梗谣》、彝族乐曲《快乐的嗦》、新疆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等,虽然小学生受其年龄局限并不是很了解各民族舞蹈的典型特点,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科学合理地选择相应的舞蹈成品赏析内容,这样才能够最大化地帮助学生积累舞蹈编创过程中所需要的舞蹈元素。通过欣赏优秀舞蹈,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舞蹈动作的即兴编创打下基础。考虑到小学生的特性,其舞蹈动作应尽可能的儿童化、典型化。

3.国标舞蹈游戏化。舞蹈种类众多,国标舞、芭蕾舞、民族舞均是其重要构成部分。其中国标舞还具有大众性特点,在社会生活中较为普遍。在小学音舞教学中加入简化的国标舞动作,能够在学生间提供合作的机会,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日常仪态。但国标舞较小学生而言相对成熟化,不大容易接受。所以,可以在国标舞的中融入游戏教学,来激发学习兴趣。比如,爱尔兰民族的踢踏舞,既有弗拉戈舞的热情火辣,也有古典芭蕾的优雅和现代舞蹈的精致,动感十足。教师就可以抓住其典型动作:踏步、踏点步、抬跳步等,将其组合成一个小朋友们熟悉的带有游戏性质的集体舞,比如:集体舞《找朋友》、《校园多美好》之类的,规则根据具体舞步而定,让学生在游戏中记忆舞步并记忆歌词,完成音乐舞蹈的完美结合。再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独特的国标舞情景游戏,通过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一段国标舞的形式,学好后跳给其他学生看,并让学生选出自己认为跳得最好的一个小组,给予表扬和鼓励,进一步刺激学生对国标舞的兴趣。当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让家长参与,比如在班级期末音乐会中,让孩子与家长一起参与到活动中来,一起感受音乐与舞蹈结合的魅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将理论学习常态化,涉猎更多的音乐舞蹈领域的知识。在音舞结合的教学中,教师针对音乐课堂中音舞结合教学进行多方面系统的查阅,了解新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我们的音乐课堂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从音乐的本体出发,研究音乐的多种表现形式。我们知道音乐是听觉艺术,而舞蹈是视觉艺术,只有两者完好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得到最好的效果。声与形具有怎样的关系,只要搞清楚这些,音乐课堂中的音舞结合教学就可以进行下去了。只有大量的阅读借鉴,多利用各种学习的平台,让自己站在巨人的肩上,拓宽自己的视野,才能将音乐课堂中音舞结合教学研究的有深度,有底蕴。将音乐课堂中音舞结合教学的具体课程圆满地呈现出来。

参考文献:

篇4

长期以来,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在教学研究方面的力度不大,尤其是在促进学生体能发展方面存在着薄弱环节,习惯于沿用运动训练学的理念安排学生训练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受限,体能与体育技能发展方面未能与时俱进。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补偿性体能”素质有效课堂教学研究,能够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不足。

一、“补偿性体能”素质有效课堂教学的理念与模式

1.研究理念:“补偿性体能”素质有效课堂教学的主要出发点,是为了弥补学生在体育训练中体能的薄弱环节,通过对训练方式、内容等方面进行科学设计,对学生的体能进行合理弥补,一方面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练习兴趣,让学生乐于练习,另一方面要通过这样的练习活动,对学生有效掌握运动技能发挥促进作用。开展的“补偿性体能”能够为学生体育学习目标的完成,以及自身的发展提供直接或者间接的作用。

2.实施模式:按照“事先准备—组织活动—补充处理”三个步骤进行:

事先准备环节:侧重于做好教学准备工作,一方面要对教学对象的身体状况及技能水平进行全面了解,另一方面要进行准备操的训练,这个环节的准备操是专门针对教学内容所设计的,同时要确定弥补学生体能“短板”以及提高教学训练成效的练习方式、途径以及有效激发学生训练兴趣的方法。

组织活动环节:通过教师示范、讲解的方式,让学生熟悉和了解基本技能练习内容,掌握其要点。可以在室外课教学中直接进行动作的示范与练习,也可以在事先的室内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模拟演示,或者慢动作演示的直观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所学的动作有初步了解。在对学生进行动作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强调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又要注重学生的感悟、对比、观摩、借鉴以及合作研究等,要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共同分析研究问题。在师生进行教学互动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动作技能进行全面、深入的感悟,和学生进行分析,寻找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如何采取相应的体能补偿以及技能拓展,进行针对性的弥补活动,以实现促进学习训练目标达成和体能“短板”的弥补。同时,师生要共同探讨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并要求学生回顾自己的练习,寻找自己存在的个性问题,准确寻找到相应的环节之后,还要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进行“补偿性体能”以及技能拓展方面的方案确定,实施有效的练习活动。

补充处理环节:这一环节属于学生“补偿性体能”教学的结束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其中补偿性训练的动作与技能进行整合与处置,在可能的情况下,建立起组合式练习体系,帮助学生提高练习成效。教师还要指导学生针对技能练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相应的强化训练巩固。此后,学生还要进行身心放松的游戏活动,让学生的机体状态保持最佳。最后,学生还要分组讨论开展补偿性学习与锻炼的感受,包括成果与不足以及建议等方面,每一个小组由组长进行相应的总结与回报,教师进行点评,提炼成功之处,指点不足之处。

二、“补偿性体能”素质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环节与要点

在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补偿性体能”素质有效课堂进行教学,能够针对传统模式体育教学中技能与动作练习的不足进行优化,能够在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动力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训练成效,使学生学会思考与整改,提高教学成效。下面主要选取这一模式不同阶段、环节的教学片段进行分析,以发挥抛砖引玉之功效。

篇5

较之于其他的学科,数学更显枯燥,尤其是计算时的不断练习更显乏味,学生多有反感。趣味教学法,主要是以讲故事、做实验以及多媒体等趣味性较强的方法为依托来完成教学目的,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一、增加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地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科目的正确认识,而且可以使其算法和计算的准确率明显提高。事实上,课堂教学的过程,不仅是学生认知的过程,而且是其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的任务在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提供全面而准确的各种学习信息,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最终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创设适合本校学生教学的内容,这有利于引导学生通过主动的学习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这种主动性和兴趣,才是课堂教学的根本所在。

二、提高教学练习中的趣味性

课堂教学中的练习课,主要是通过练习来巩固学生的知识。并培养他们的技能。据调查显示,目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尤其是计算练习部分最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即题海战术。教师“自言自语”,学生则埋头苦算,虽然可能使学生练就了一定的计算速度和技能,但更多的可能是学生产生厌恶之感。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师不可一味地简单敷衍课堂练习,而是应当努力挖掘其中的趣味性。在此以以下两种方法为例:

1.智力游戏。在小学数学教材之中,有很多可以扩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题目,借此可带领学生进入到智力游戏中。实践证明,就连平时最不爱学习的学生也很愿意一同参与进来,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巩固了他们的基础知识,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题目的形式要多种多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保证练习题目的形式多种多样,绝不能一味地进行口算、递等式或者竖式计算,这样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之感。要适当地加入形式各异的练习题,让学生在不同的口味试题中,一直保持着新鲜感。比如。可采用分组轮流接,看一看哪组最快;加上拯救大熊猫,比一比谁能干。通过人为地加入这些趣味性的例子或者活动,可以大大增加练习题的趣味性,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趣味性教学需要注意的事项

篇6

一、创设质疑平台,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为此,只有使学生充满疑问,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使学生有所发现和创造。一般来讲,学生也非常愿意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非常关键的。在传统意义上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往往是被动地学习知识,他们缺少探究的意识,常常是依赖于教师,学生被束缚在教学课堂、教材和教师的圈子中,这大大地扼制与压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倡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也是教学的主人,教师的教学是服务于学生的,应当激励学生提问,敢于质疑,创设质疑的平台,以有效地实施互动教学,使学生从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热情,进而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创建和谐平等的对话机制,以激发学生参与互动

在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事实上就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性和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学习的一个过程。这是一种合作、交流和沟通的过程,这种活动过程是以生生和师生之间进行互动作为体现形式的,而相反的,教师那种独白式的讲解和权威式的教授就难以实现理想的互动效果,良好的心理环境与和谐、宽松的外部条件有利于课堂教学的互动。为此,创建和谐平等的对话机制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互动的前提条件。和谐平等的对话指的是所有学生的参与,应当包括生生与师生之间的对话,这种对话是彼此之间心灵的沟通,只有如此,才可以实现彼此思想的融合。教师应当及时地反馈学生的回答,以使学生学习新知,也只有如此,才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相反的,倘若这种对话机制是不平等的和不够和谐的,那么学生就感受不到宽松的环境,不能够毫无顾忌地敞开自己的心扉,表达自身的感情,这种互动教学是不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师需要坚持以学生作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多多地激励学生、肯定学生和尊重学生,以使和谐平等的氛围充满整个教学课堂,从而实现理想的互动效果,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要求所有的学生集体参与,强化互动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有效的互动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一些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得比较懒散,为此,教师需要使这部分学生都参与进来,以防止学习热情不均衡情况的出现。因此,教师在实施互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尽可能地使层次不一样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互动教学

中,以使这一部分学生呈现自身层次的思维能力,从而激发不一样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当体现出学生手中学习工具的作用来,以使学生通过借助学习工具探究新知,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从而有效地体现出层次不一样的学生的思维水平。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的时候,先将一个长方形的框架呈现给学生,再顺势一拉,就变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再引导学生考虑: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有哪些呢?学生就能够通过自身所认知的长方形对平行四边形的特点进行推导,像是对边相等和平行等。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对平行四边形进行认知,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互动中,倘若有的学生遇到难题了,那么教师就应当指点学生,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当有效地推动与调控学生的学习。在实施互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倾听和观察,在恰当的时机提示学生,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少做提示和不做提示,而对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可以提示得多一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指导学生一些探究的方法和策略,以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有所发现,从而获得进步和发展。当然,有些学生在动手操作学具的过程中,会比较盲目,像是有的学生在使用拼图形的时候,仅仅是感觉好玩,却不明确自己拼图形的目的。这时,教师不可以直接批评学生,而是需要进行有效地引导和启发,以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但能够得出数学结论,而且还能够深入地体会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借助生活经验,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常常需要借助生活实际中的一些例子对数学问题进行说

明。这就要求教师借助一些生活经验,实施课本知识实践化和生活经验课本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当懂得善于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认识人民币的时候,不实施传统意义上仅仅是写出价格与兑换的教学模式,而是要事先备好一些教学工具,并且组织学生加入,在班级中模拟现实场景中进行购物交易的情境,扮演买卖的角色。这样,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当学生碰到难题时,教师将一些有意义和共性的问题加以提炼,再有效地指导学生,就会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实施互动教学,学生会比较乐意地参与,从而真正地实现数学课堂的高效互动教学,

大大地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只有实施互动式的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思想,将互动教学的理念深入地贯彻下去,以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海萍.让交流彰显教学活力: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交流[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1(03).

[2]赖春梅.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若干探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2).

篇7

引言

随着教学法研究的逐步深入和发展,新的教学法在继承旧的教学法优点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和成熟。教学法的选择和使用并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它受到教学对象、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等因素的影响,常常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TPR教学法作为一种较新的教学方法,在低年龄段的外语教学中教学效果显著。

美国汉语教学近年来在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数量的不断扩大下,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除了大学教育和成人教育外,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汉语教育也逐步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汉语教师在具体的汉语国际教育中选择和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将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法运用到各级汉语国际教育中是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

美国学生以独立、自由、创新能力强而著称,尤其是美国小学生,他们活泼好动,长期受到家庭和学校“自由”管理模式的熏陶,课堂上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乐于提问和回答问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汉语教学模式在美国小学课堂里是行不通的,因此TPR教学法在美国小学初级汉语课堂中的运用值得汉语教师思考和研究。

1.TPR教学法概述

TPR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的简称,汉语翻译为全身反应法或直接沟通教学法,该教学法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艾士耳(James Asher)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的。

1.1理论基础

TPR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很广泛。首先是生理基础,TPR教学法重视发掘右脑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倡导主管言语性的左脑和非言语性的右脑相结合,促进对语言的学习和理解。通过听指令,做出动作进行表达,使得右脑参与进来,同时将左右脑获得的信息相互转化,加深语言的理解和记忆。其次是心理学基础,根据心理学中的“记忆痕迹”理论,记忆联系越广泛,记忆联想越容易,则记忆效果就越好。TPR教学法通过做动作、玩游戏等方式,扩充外语单词本身意义的联系,使学生容易记住所学内容。最后是语言学基础,TPR教学法受到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和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的影响,强调采用多种方式增加学习者的信息输入,当学习者通过可理解性的输入达到一定语言能力时,话语能力就会自然而然地增强。

1.2教学模式

TPR教学法的基本教学模式以“听,做动作”为主。教师首先用目的语发出指令,并且自己做出动作,学生观察。然后教师再次发出指令,让学生完成动作。最后学生自己发出指令,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在基本教学模式上,可以演变出其他模式,例如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由一学生发出指令,其他学生根据指令做出动作,熟练后互换角色进行练习。在高级阶段的学习中,也可将简单的动作指令换成较为复杂的几个连续的动作指令进行练习。在TPR教学模式中,教师使用的语言以祈使句为主,同时对待学生的错误采取较为宽容的态度,尽量营造轻松无压力的学习氛围。

1.3教学方法

TPR教学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直接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直接教学法指教师通过使用实物和教具,直接把目的语信息输入给学生,如教师可以使用卡片、图画、照片和实物的方式展示给学生,重复单词的发音,等学生掌握后,可以采取教师或学生说单词,其他学生举起卡片或指出照片和实物的方式进行练习与巩固。游戏教学法没有特定的规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游戏,目标是通过玩游戏的手段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教师要提前将游戏组织和实施计划好,并明确游戏规则,确保游戏的顺利进行。演示教学法也叫表演教学,教师通过表演和动作示范阐释语言信息,再要求学生模仿教师的表演和动作。在进行表演和做动作的同时,重复目的语,建立语言和动作之间的联系。情境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上模拟建立真实的语言交际情境,通过在真实情境下,利用目的语言完成交际任务,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

2.TPR教学法在美国小学初级汉语课堂中的运用

美国小学外语教学要求使用沉浸式教学法,即教师必须尽可能地使用目的语进行教学,对于零起点的初级汉语学习者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做到使用目的语教学,学生还能很容易明白教学内容。TPR教学法被选用作为美国小学初级汉语课堂的主要教学方法。

2.1教学实例

在以上教学实例中,教师用了四个教学过程进行教学,首先是复习热身,教师使用了TPR教学方法中的直接法进行数字复习,学生通过回答和做动作,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并活跃课堂气氛。其次是新课导入,教师使用了TPR教学法中的演示法,借助多媒体工具和制作的教具,以歌曲的形式唱出时间,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便于学生记忆和参与课堂活动。再次是练习巩固阶段,教师使用了TPR教学法中的游戏法,让学生用双臂展示钟表指针位置,加深记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最后是作业布置,教师使用了TPR教学法中的情境法,让学生回家后在真实的生活语境中,使用汉语告诉父母时间,完成询问和回答时间的交际任务。

2.2调查反馈

教学结束后,通过访谈和调查问卷的形式,对TPR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及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整理。87%的学生认为展示和表演的方式对自己学习语言很有帮助;94%的学生喜欢以做游戏的方式进行语言学习;73%的学生认为边说边做的方式对目的语单词的记忆非常有帮助。较之其他传统的外语教学方法,教师使用的TPR教学法在低年龄段的初级汉语教学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受到绝大部分学生的欢迎和认可。

3.TPR教学法的优点和不足

TPR教学法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参加课堂教学活动;能够较为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目的语单词的意义,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能够促使学生协调左右脑进行语言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学生学习兴趣更高,压力更小;注重先理解、后运用,多感官参与,语言学习效果较好。

TPR教学法适合理解力较弱的低年龄段学生,对高年级学生不适用;该教学法适合教授较为具体和简单的教学内容,不适用于教授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对读写能力的培养作用较少;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教师有着较高的课堂管理能力的要求。

结语

TPR教学法在美国小学初级汉语课堂中的运用效果是不错的,但是它在其他国家、其他年级,以及和其他教学法共同使用的情况,还需要汉语教师的不断实践和教学研究者的理论支持。教师在选择使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时,都应该对其特点有所了解,尽量扬长避短,尽其所用。

在具体的外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法无定法”,也就是说,教学方法只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任务的手段而已,不应该作为教学水平高低或教学效果优劣的唯一评价手段。在当今的外语教学中,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情况已经非常少见,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共同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任务的情况成为将来外语教学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1]James J.Asher,Learning another Language through Actions[M].Los.Gatos,CA:Sky Oaks Productions,1996.

[2]Michael J.Wallace,Action Research for Language Teachers[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Stephen D.Krashen,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The Easy Way[M].Culver City,CA:Language Education Associates,1997.

[4]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7.

篇8

一、教师引导,趣味学习

天性使然,小学生大部分对游戏抱有一定的兴趣。在对小学生进行科学知识教授的过程中,教师能做到合理的引入融入了一定课本知识的科学游戏,往往能够事半功倍。而对于课堂游戏的应用,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认为有以下几点:基于兴趣,合理安排是基础;实践操作,小组模式是前提;全面参与,师生配合是关键。

1.基于兴趣,合理安排

教师在运用教育游戏,要充分了解小学生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力求将科学教材中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并将这些浅显易懂的知识合理的融入教育游戏中去。这就对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首先,教师所安排的科学游戏,要能够成功引起同学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另外,教师还要注意游戏任务要明确,操作步骤也不能太过复杂,一定要从生活中的小发现、小知识人手,让小学生在相对轻松和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并且加深他们的印象。

2.实践操作,小组模式

在利用教育游戏进行课堂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践开展游戏,学生自己进行实践操作,不但能够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可以有效开拓他们的视野,让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远远比填鸭式的课堂教育有用得多。比如,讲植物分类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草坪或者学校的树林里进行观察,同时进行游戏比分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要注意提醒他们爱护花草,不要随意采摘。

另外,划分小组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监督,共同进步。游戏结束后,小组的成员之间讨论这节课给他们的启发,然后,轮流选择小组代表发言,并采用那个积分制,将他们自己的实验成果以奖品的形式分发给他们。

3.全面参与,师生配合

要想真正提高课堂质量,就得做到全面参与,师生配合。首先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备课,将知识转换成小学生能够接受得了的游戏方式,然后再教授给他们。学生也要适当预习,当教师针对某个实验现象提问时,预习过的同学能够准确回答出来,无形中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二、寓教于乐,意义重大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激发出学生科学课程的兴趣,调动小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进而获得良好的教育结果,最终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1.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将教学游戏应用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小学课堂学习的热情。毕竟,传统的课堂缺少教师与小学生的互动,导致很大一部分小学生在课堂上走神,不能静下心来学习。而寓教于乐的新型模式,迎合了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2.提高质量,丰富内容

篇9

一、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意义

高中数学学科本身理论性较强且知识面较广,在实际落实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在高考中能够取得好成绩,教师通常都是以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来实现知识的传授,再通过题海战术这一教学方法来确保学生实现对知识的巩固吸收。但从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看,整体教学效率过低,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手段单一且教学氛围压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观积极性无法被激发,进而严重阻碍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而在新课改全面深入的背景下,要求高中数学教学要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效率,以确保学生在全面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在全面落实新课改要求的过程中,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1.更新教学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长期束缚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依旧是以教师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重点知识的讲解上,通过板书的方式来实现固定解题思路的传授,在此过程中,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学生无法实现有效的理解与吸收,久而久之,对数学学科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被动消极的学习态度使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降低。因此,要想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求教师要实现教学理念的更新,以落实新课改的全面要求为出发点,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打破传统“灌输填鸭式”教学模式的束缚,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2.创新教学方法,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积极性

要想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数学知识的有效传授,就要求教师在更新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而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来提高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效率,并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探究式教学法。采用这一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模式下,逐渐具备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备较强团队合作意识,并实现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确保学生逐渐具备数学学习的能力。

3.丰富教学手段,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将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能够在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观积极性的基础上,通过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将其应用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实现对相应教学软件的完善设计,确保能够将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进行清晰的讲述,以解决在传统课堂教学手段下教师重复讲解知识点时通过“粉笔+黑板”的方式所存在的弊端。同时,将教学的重难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能够使学生通过拷贝电子资料来实现课后的巩固复习。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提高高中数学学科教学的效率,就要求教师在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丰富教学手段,并实现多样化教学情境的创设,进而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兴趣与主观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并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简单化、生活化,以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与基础上,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落实新课改的全面要求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篇10

当今的教育领域,令很多家长和老师困惑的问题就是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问题,一些家长和老师普遍地反映,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极其低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展课后辅导工作,通过给学生补课的方式欲求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但是事实证明,学生在繁重课外辅导的作用下,学习成绩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学生由于缺乏适度的课外自由活动时间,大脑得不到休息,产生了疲惫厌学的倾向,所以,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就必须从课堂教学入手,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谈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首先,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课堂的学习气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学生只有在积极、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的促动下,才能热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一定要为学生营造亲切、自然的学习氛围,公平对待每一名学生,让他们拥有平等的发言机会,并及时提问,通过这种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的心思完全放在课堂学习上,并鼓励他们展开合理的想象来自由发挥,尊重学生有创意的想法,对他们的发言无论正确与否,教师都要以鼓励为主,进行积极的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展开对话,朗读课文比赛或者播放英文电影的形式来提高课堂的活泼与活跃的气氛,用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引入实物,形象教学。中小学英语的学习还处于一个基础学习阶段,教师可以把实物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直观又形象的感觉下,加深对语言的理解。

把意思相近的单词的放在一起区分,例如: cup茶杯, glass玻璃杯, bottle瓶子, can罐子——这些都是生活中常用的液体容器。为了加深对它们的理解,教师可以把具体的实物拿到课堂上来,指着每一个容器让学生说出相对应的英语名词,学生在这样的形象思维的作用下会加深对这些词的理解和记忆。

再比如,区别in和on两个介词,教师可以把一个透明的盛满水的容器放在桌面上,在水里面放入一个苹果和一个气球,这时,苹果一定沉入杯底,然而气球却在水上飘着,这样就能形象地区分这两个介词的用法。

教师也可以通过借助肢体语言来帮助学生学习,例如:在学习人体器官的单词时,教师可以通过指着自己的身体器官来引导学生学习eye, nose, arm, leg和tongue等名词,可以做个小游戏,将一名学生叫到台前,让学生随机展示身体的各个部位,由慢到快,逐渐加快速度,让学生对应说出这些器官的名称,这样学生就会在最快的时间内,以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浓厚的兴趣学会这些单词。

再次,纯粹的英语课堂,培养语言感觉。英语是一门讲求交流和沟通的语言科目,因为真正的语言习得都是先从听力开始的,学习一门外语也要先从听说开始,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使用英语,要求学生也尽量使用英语展开对话,如果学生出现理解困难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简单的词汇对其进行解释。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可以摘取教材内容中的话题,例如: What is your favorite food/sport/animal? 针对同一问题,学生分两人一组,展开讨论,要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观点,但是前提是用英语去表达,为了确保学生的讨论不偏离学习的主题,教师可以把这一单元的相关词组罗列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利用这些单词和词组,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单词,而且也达到了灵活应用的效果。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听力水平,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有意义的、语言比较基础的英文电影,例如《狮子王》,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要给出对应的字幕,要让学生通过画面与人物的对话自己来理解其中的意思,在看完电影后,要针对不同的情节设置相关问题,让学生回答,最后再让学生通过对电影的观赏用英文说出自己的感想,如果学生不能及时回答问题,教师要将视频反复播放,引导学生仔细听,如果仍未见成效,教师可就要深入探究原因,如果是发音的问题就要从音标上重新完善对单词的学习。